时间:2022-03-20 11:34: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图书馆系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
分析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的角色变化趋势,即由初始的信息传递者转变为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于一身。然后,将信息生态链与数字出版链相结合,得到数字出版生态链。从数字出版的角度,构建出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最后,比较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与出版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信息生态链;数字出版生态链;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渐渐与出版社、数据库商等相关机构共同生存。同时,图书馆的信息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数字网络环境逐渐成为图书馆生存的主要环境。为了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图书馆也在进行改变,其中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角色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
1信息生态链及图书馆在其中的角色变化趋势
1.1信息生态链
生态链是生态环境建设最基本的核心。生态链可以定义为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食物链为基本单元,以营养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与信息流动的生态系统结构网络[1]。生态链是一种复杂的链式关系网,主要基于能量流转与传递摄取关系且生态链的概念在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经常被引用,例如文化生态链、经济生态链、服务生态链等。信息生态链也是信息生态环境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是指以信息多样性为基础,以信息源为基本单元,以信息依赖关系为纽带,以信息传递为方式的结构网[2]。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方式是由信息人与信息环境直接利用信息流程和构建来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对抗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信息质量,节约了信息的搜索时间和成本,增加信息的价值。信息生态链中主要包括3个结构因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分析该信息生态链,①内层的箭头代表信息生产者通过中间机构,即信息传递者,将信息进行加工后提供给信息消费者,与此同时,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使用原始信息产品或者经过加工的产品。②外层的箭头代表信息消费者使用产品之后得出了一定的反馈意见,可以选择向信息传递者或者信息生产者提出,同时,信息传递者也可以就信息加工中产生的问题向生产者进行反馈。
1.2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的初始角色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进入我国以前及之后数年,我国信息产业尚未完善地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本身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段时期的图书馆可以说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仓库,信息密度大,业务面有了极大的拓宽,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获取的需求。20世纪80~90年代,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扮演的初始角色一直是信息传递者。
1.3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的角色变化趋势
到了21世纪,由于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职能优势开始缩小,不再是唯一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中介,因为出版商、发行商等都将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主要目标。如汤姆森出版集团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领先全球的信息服务机构”。目前众多出版机构都利用自身的技术便利进行信息服务,如此一来,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的地位将会受到挑战,面临危机。数字出版最重要的也是其根本目的是最大效率的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如果信息无法利用,那么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而数字信息资源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利用者或消费者就是图书馆。因为目前个人直接购买数字资源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是图书馆将数字出版商生产出来的数字资源购买进来,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提供给用户。同时,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进行数字化生产工作,例如建立专题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因此,21世纪以来,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不仅扮演着传统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而且还可以承担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集三种角色于一体。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本的信息传递者转化为集信息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于一身的特殊角色。
2数字出版生态链的提出
2.1数字出版链
1995年,“数字化”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的作品《BeingDigital》中[3]。他提出信息可以用1和0表示,并进行数字化排列,用以创造出更多的信息。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也开始逐步向数字出版转型。“数字出版”(digitalpublishing)这一概念由西方发达国家创造,指的是信息的储存格式变为统一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储存的位置则位于光盘或磁盘等媒介中,信息处理的过程则需要借助计算机等设备。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信息资源的创作编辑与设计出版都经过了数字化加工。但即使如此,目前为止数字出版物仍无法完全取代纸质资源,因此,目前出版业的做法是将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发展数字出版,同时也能促进纸质出版的发展,还可以为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提供一个过渡渠道。数字出版产业链主要以出版社和作品的作者为源头,电子书店和数字图书馆为渠道,利用手机电脑等数码电子设备为读者提供服务。在这其中,技术提供商起到了一个全方位支持的作用,无论是数字图书的出版、发行还是阅读出现问题,都能给予技术支持。因此,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包括了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书店、技术提供商、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和读者等[4]。
2.2数字出版生态链
自然系统的生态链是指不同的生物物种直接的能量的交换与流动,在信息生态中,不同人种之间的交流是由信息而非物质连接的,信息生态链实质上是信息流动链[5]。将数字出版链和信息生态链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条数字出版生态链,如图4所示。分析该数字出版生态链,我们可以看出:①图书馆是整个信息生态链的核心或者说是枢纽,是不可或缺的节点。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信息的平台,兼具搜集信息资源的任务,从始至终都扮演着信息收集、加工整理、直至最后传递给用户使用的角色。以图书馆为中心,与之相联系的上游信息生产、供应商与下游的信息使用者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活动。②在数字出版生态链中,最终的信息消费者是用户,图书馆和信息消费者之间没有中介而是直接连接,这样可以确保信息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可以直接被图书馆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方便图书馆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进行信息流内容的调节和优化。③从整体上看,数字出版生态链的结构和一般信息生态链相比较短,结构也比较简单,其中涉及的信息传递环节略少,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直接提供给信息用户。
3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平衡发展
3.1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构建
受到数字出版生态链的启发,同时考虑到图书馆在信息生态链中的角色已由初始的信息传递者转变为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于一身,笔者从数字出版的角度,提出“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的图书馆和出版发行的综合环境里的全部人与环境的统称,人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通过图书馆和出版发行的实践活动而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换,并借由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整体系统。此系统不仅含有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递和消费,还含有资源与产品的生产、传递与消费。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包含不同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个体”是指系统中的单个人,如一个图书馆员、一个编辑。“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不同个体的集合体,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为同一目标服务,同一种群内成员彼此都可以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如图书馆员群体、编辑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各个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如一个图书馆内所有人员、一个出版社内所有人员。各种相互关联的群落加上与之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和环境可进一步构成更大的“平台”或“机构”,“平台”例如图书馆信息化科研平台、出版社数字化编辑平台,“机构”例如图书馆和出版社。信息、知识、资源、产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流动,使个体、种群、群落内部和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相互竞争和共生的关系。依据个体在生态系统中对信息知识的流动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个体分成生产者(如科研人员、教师、作者)、传递者(如图书馆员、出版社编辑)和消费者(如大学生、研究生)。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个体的性质分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旦个体在生态系统中对信息知识的流动所起作用发生变换,其性质也随之改变,如大学生和研究生也可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递者,而科研人员和教师也可成为信息传递者和消费者,现实中也鼓励这种角色的转换,这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活力来说也是有裨益的。生产者、传递者与消费者通过信息流和知识流而构成的相互联系被称作“生态链”,多条生态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生态网”。生态链和生态网是生态系统中信息和知识传递的重要形式。同时,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与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也都存在着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谓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特定的图书馆和出版发行的综合环境,主要包括与图书馆和出版发行相关的基础设施、资源、技术、政策、法规、文化和伦理等等。所谓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是指系统所依附的更大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等环境的总和。
3.2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若信息流和知识流能在生态系统中畅通地流动,而且生态系统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又能和谐统一,则生态系统将保持平衡发展的状态。但只要生态系统中某一环节不通、不畅,甚至断裂,则此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产生生态危机,甚至造成生态失衡现象。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为谋求生存、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系统本身共同的价值取向,系统必须要保持生态平衡,若出现生态失衡现象,系统就必须要依据人类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原则,对生态系统实行积极的干预、调节和综合管理,适应外部环境,并且对内部资源进行协调管理,确保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过程都能达到最佳状态,保持整个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的生态本质特征。
4“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与“出版生态系统”的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与“出版生态系统”名称比较相似,但二者却不同。首先,出版生态系统指的是由出版媒介、印刷复制企业、发行网络、出版管理部门、出版资源、读者群体和出版科研部门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就是生产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精神产品,并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6]。因此,出版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实体文献的出版,而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重点不在于实体文献的出版,而是在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除此之外,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主动进行信息更新,这点是出版生态系统无法做到的。由于图书馆数字出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信息的吸收、传递与加工,信息的更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出版生态系统是基于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生产,信息一旦更新,那么就要面临着重新生产,周而复始。所以某种程度而言,出版生态系统生产的都是旧的信息,而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能做到主动实时更新。因此,“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与“出版生态系统”这两个出版生态系统之间主要存在以上两点不同。5结语在信息生态链中,图书馆的角色已由单一的信息传递者变化为集信息生产者、传递者和消费者于一身,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当前数字出版的环境下,本文提出数字出版生态链的概念,并且基于这一思想,建立了图书馆数字出版生态系统,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尽管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笔者相信其对当前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益处,可带来一些启发。
作者:袁润 姜晔 单位: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中,为适应并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教育信息化概念应运而生。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数字化图书馆开发则是其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分析高校具体校情即高校专业特色和学生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结合高校具体系统落地环境,分析与设计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必然趋势。此管理系统的研发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学生学习效率、完善高校教学资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
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变革波及教育规模、理论、手段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和应用,更是加快了高等教育革新的步伐。对于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实物,图书馆而言,其变革体现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1]。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21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以及逐步完善对高校传统的图书馆是股巨大的冲击。数字图书馆作为一项崭新的事物,它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特点是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加工、管理、共享与传输[2]。所以说,图书馆的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系统需求分析
1.1用户操作
系统用户用户信息维护包括注册、密码修改、个人资料修改等。数字资源的获取包括查询、阅览、下载、评阅等。数字资源的上传。用户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收藏夹中。
1.2数字资源特点
数字资源包括图书、视频、文件等,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为其最主要的资源类型[3]。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在线阅读可支持很多格式的媒体文件,例如文本形式、图像形式、PDF形式、WORD形式、MPEG形式等。数字图书馆也可称之为网络上的多媒体阅览室。数字图书馆事实上可以在线浏览到所有可以绑定和内嵌到浏览器中的多媒体内容。对于.exe文件,因其无法绑定到浏览器中去,用户可以先下载到计算机上,再进行浏览操作。
1.3评价用户互动
系统用户可对馆藏文件进行简单评论,发表自己观后的感触,同时,其他读者可以此作为参考用以判断对于自己学习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此功能教师可多加利用,以便教师对学生评价进行答疑解惑等操作。
1.4管理员操作
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状态的修改、用户角色分配、用户权限分配等。系统的参数设置、数据统计。用户评论的审查、用户上传资源的审查。数字资源的管理,例如资源的数字化、资源的上传、删除、修改、权限设定等。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研发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即B/S模式的三层系统架构,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作为开发平台、以SQLSERVER2005为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表示层的用户请求,层与层之间的消息相互传递,最终实现对数据库持久层的访问操作[4]。
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2.1用户中心模块
(1)用户注册与信息维护。此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可自行在系统中注册,注册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进行浏览数字资源操作,用户也可自行修改登录密码,对于注册所填资料,用户可自行进行维护操作。
(2)我的收藏。用户可将自己在浏览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收藏操作,以便下次浏览时可直接链接到此资源。
(3)用户上传资源。用户可上传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资源到图书馆库中,该资源经过管理员的审查和归档后,可供其他有需求的读者查阅。
(4)用户评论管理。用户可对所查阅数字资源或其他读者上传资源进行评论,其他读者可以此为参考,评估该资源价值。教师也可对此进行答疑解惑。
2.2.2数字图书模块
数字图书模块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模块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图书文件的查询、阅览、发表评论以及收藏功能,不包括下载功能。
2.2.3数字影音模块
数字影音模块是指对学生影音作品、以及音乐影视作品进行归类和管理的模块。影音文件因为其文件类型的多样性,所以需借助系统中的播放工具软件来阅览。在本模块,提供给读者用户的功能有:影音查询、影音阅览、发表评论以及影音收藏功能。部分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
2.2.4电子文件模块
电子文件模块即是指对各种电子文件进行归类和管理的功能模块。该部分功能与数字影音模块类似,包括文件查询、文件阅览、发表评论、收藏文件等功能。部分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下载自己需要的电子文件资源。
2.2.5统计管理模块
统计管理模块是指对系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评估的功能模块。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有资源统计、评论统计、下载统计以及报表导出等。
2.2.6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设定,其提供给管理员的功能有系统配置、资源管理、上传审核、评论审核以及权限管理等。其中,资源管理又包括资源维护以及资源上传,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管理以及角色管理。
2.3数据字典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ID、模块名称、描述。其中模块ID为其主键。权限:模块ID、权限值、权限名称、描述。其中模块ID为主键。系统角色:角色ID、权限值、描述。其中角色ID为其主键。角色用户关联:角色ID、用户ID。其中角色ID为其主键。应用设置:ID、起始年份、结束年份。其中ID为其主键。部门组织:部门ID、部门名称、描述、父ID、排序ID、类别、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部门ID为其主键。系统用户:用户ID、账号、姓名、密码、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邮箱地址、所属部门、职务、个人说明、状态、创建人、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用户ID是其主键。部门用户关联:部门ID、用户ID、关联类型。其中部门ID是其主键。对象权限明细:系统模块、对象类型、对象ID、权限。其中系统模块是其主键。图书分类:类别ID、类别名称、备注内容、状态、创建者、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类别ID为其主键。图书信息:会员ID、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关键字、ISBN编码、出版社、图书说明、分类ID、图书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会员ID是其主键。评论:编号、评论内容、书籍编号、评论用户、客户端IP、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编号为其主键。收藏:书籍编号、评论用户、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书籍编号为其主键。
3结语
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背景分析,介绍了开发此系统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从理论上,对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架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最后介绍了构成系统的主要数据字典的设计。但是在具体处理技术上还没有具体的阐述,论文还有很多不足,后期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进行补充。
作者:周晨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类对文化和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作为书籍、资源、信息保存载体的图书馆,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但随着各地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和数量的大量增长,之前图书馆通过单纯人力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严重不适用,因此新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出现了。通过实施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各类资源慢慢实现了系统化和信息化,这对顺利开展图书馆的业务和提高读者的服务质量、效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没有十分的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探究,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法,进而预测了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浅谈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保存下来的图书都充分体现了前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难得的文化、教育资料。而图书馆就是这些珍贵书籍记录和保存的地方,所以有关图书馆的管理方面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但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仅仅是依靠人工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同时严重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进行自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的图书馆渐渐实施了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却仍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是时候要做出适应时展要求的改革了,以尽快实现图书馆的新型化、信息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
1.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简述: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对其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编目子系统、流通信息子系统、图书采购子系统、检索统计子系统等,进而能够确保图书馆管理系统达到现代化的关系要求。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其充分利用RFID技术,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对图书盘点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使盘点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另外,还非常有助于简化图书在借换环节的手续程序,进而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这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程序简述:
就目前我国图书馆关系系统的运行程序来说,运用比较简单,容易操作,首先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制作适合本图书馆的电子标签,并且要将图书的种类、出版商、作者、价格、出版时间等详细的信息包括在内,其次,在制作好标签的基础上,再在图书的一侧将电子标签粘贴好,这样当有读者借阅或归还图书时,只需要将电子标签在读写器上扫描就可以完成,操作非常简单,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效率。
1.3图书馆管理系统特征分析
(1)功能较强:就目前我国各大图书馆使用的管理系统来说,其功能包括了所有的图书馆管理业务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者管理、流通、查询、咨询、系统管理以及编目等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关系系统功能也将不断得到完善,目前最新的图书馆关系系统还新增了设置暂离锁、假期、以及导入导出读者等功能,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方便读者对图书的查找、浏览和借阅。
(2)操作简便:健全的功能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操作简便。就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工作人员、读者只需要将图书一侧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就可以完成图书的绝大部分任务。
(3)读者自助服务:随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都有读者自主服务功能,该功能主要针对广大的读者服务,即读者可以在读者机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只属于自己的图书账户,然后再设置相应的密码保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方便读者的查阅、预约、借读等。而且以上所有的功能都必须在读者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才可进行,极大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和检索信息,这也是当前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
2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现状
2.1服务和资源相互孤立: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尤其体现在了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比如,现在的各行业全都利用数字技术来展开资源整理等方面的工作,这样自动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得人类不需要再进行复杂、机械的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大家应该都能明显地感受到,电子类的产品正在快速地渗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就拿人类阅读这方面来说,纸质书已经渐渐被市场淘汰,而被电子书所取代。因为电子书它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图书种类也更加齐全,能够满足读者的更多需求。可是现在各图书馆的数字类资源并没有达到人们对其的需求:以纸质书为主的旧型借阅方式还是保留在了各地的图书馆,这导致数字类的图书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居然还有部分图书馆把纸质类书籍、数字类资源和网络检索这三者的关系相互孤立来开,这样的做法明显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发展的速度。
2.2缺乏明确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书作为管理中心,而没有对读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现代管理理念讲究“以人为本”,以客户作为服务中心,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以读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实际情况来说,很少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做到以读者为中心,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能对图书馆的是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更不能准确的分析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缺乏明确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影响图书馆管理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3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就目前来说,数字化阅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阅读的多种需求,而且也在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其较为独立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的查阅带来不便。因此,独立系统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将全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不能一起将业务工作完成,使得图书馆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3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3.1加强合作理念:
现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更加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慢慢走向了人性化。但客观的评价来说,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没有达到十分完美,而且在很多方面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有关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方面就一直很难达到平衡;再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它本身很难以及时、快速地把各类纸质的资源和数字型的资源规整起来,这是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所以,图书馆就更应该增强与各方面相互合作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和各个方面和谐、友好地进行合作,以此来保证各类资源都可以得到完全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开展各类工作,获得高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并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2完善图书馆管理理念:
在管理系统中,管理理念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图书馆管理系统缺乏了一定的管理理念,那么这个系统就只是一个单纯完成工作程序的自动机器,这并不能够展现其中先进、有效的管理思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依旧是采用期刊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构件。为了跟上新时代的脚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应该采用以读者为重心的管理思路。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以读者为中心,重新设计和完善有利于读者的新型管理系统。其中的重点内容是要把握资源、服务、管理这三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只有充分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并构建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图书馆。
3.3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如今,当各行业想要进行内部整改和提升时,都会选择利用数字化这一新型技术。而要想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一定的改革的话,那采用数字化的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图书馆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记录信息,假如这些都交给人员手工进行操作的话,那一定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但如果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新技术来处理这些数据和记录信息的话,那就可以高效、科学的完成一系列的处理工作。也许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利于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和改进。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化新技术还可以科学地分析出各种数据,比如各图书种类的受欢迎程度和读者的阅读爱好等,然后对不同的读者做出不同的的推荐,这些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另外,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增加其服务功能,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管理质量,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星恒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服务工作与图书馆资源相互脱节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各高校在数字资源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甚至部分学校在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纸质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大力建设为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是,在现代高效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图书馆传统的纸制资源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以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这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一体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引进了LRS6检索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者之间的独立的现状。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管理方向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发展明显落后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针对的是传统图书馆,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旧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弱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纸制的各种图书馆资源,而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就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急需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三)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形式,我国图书现有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集成全部的业务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独立的系统不断增多,信息孤岛现象向得越来越严重。众多的服务系统给读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独立的服务系统也严重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后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服务的整合。同时,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高校采用的系统是不一致的,导致了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出现严重的阻碍,也导致了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重复登陆等问题,也提高了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以及云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工作带了极好的机遇,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效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面临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是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以及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绝好机遇。大数据技术以及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将会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为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可以加快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充分的通过于多种之间的合作,建立一个立体的管理系统网络。可以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建立一个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化的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对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高效数字化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各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新的时代受到忽视,传统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遗忘。数着数字化图书馆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馆的资源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同时,各高校的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也日渐趋向于数字化。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传统图书馆建设之间的冲突,却一直以来被各高校所忽视。如何通过现代技术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与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有时像花结合起来,互相弥补,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在传统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这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在移动服务、云存储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转变管理理念,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系统的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在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图书馆管理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系统工作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难掩其片面性。当前大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难以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以图书期刊管理为中心而构建。因此,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用户为主的建设理念,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该从传统的管理内容转变为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服务、资源三大要素上来,综合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源管理能力上来。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要秉持开放性理念
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哪些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急需的,那些数字资源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比较少的。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管理系统,以杜绝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要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解决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整合问题和服务整合问题,图书馆在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与信息资源的供应商以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商保持联系,及时处理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发挥用户在图书馆系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总是尽可能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满足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要求。但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难具体的感受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学校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广泛的采纳意见,明确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严重不足,有针对的进行建设,才能真正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在网站开辟相关的留言献策专区,广泛搜集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指导进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图书馆的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
(四)云计算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的应用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时展出现的新技术,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高端系统由于价格昂贵,由于高校资金有限,云计算的使用,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SAAS模式,小型图书馆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项专业服务。采用云计算架构的管理系统将为中小型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可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高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足,限制了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系系统,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吉磊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
1高校图书馆光盘的管理方式
为了保护光盘和充分利用光盘数据,现今许多图书馆自行开发随书光盘管理系统,将光盘内容拷贝、压缩存入计算机中,架设Web服务器,供网上浏览和下载,或者架设FTP服务器,在校园网内供读者浏览或者下载使用,然而这种做法有可能面临侵犯著作权的风险。
2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中面临的著作权问题
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为读者在电子资源检索室及图书馆网站上浏览和下载光盘文献资料提供服务,这样将大大促进作品的传播和使用。因此,作品的版权人不可能不关心这样的问题:将光盘内容存储到服务器中是否属于版权人的专有权利?是否应该事先获得该作品版权人的许可?是否违反了著作权法?
2.1复制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图书馆开发的光盘管理系统,将随书光盘资源上传到图书馆专用服务器,改变的只是作品的载体,其作品内容本身的完整性并没有改变,是一种从数字到数字的复制,所以此时的数字化可以不经过版权人的许可,也不必付费。但是高校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例,保证随书光盘的开发和利用控制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
2.2信息网络传播权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必然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各图书馆应认真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图书馆要全面监控读者使用各种资源情况,有效规避读者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侵犯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2.3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光盘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虽然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在对光盘的编辑中应指明作者姓名、不得擅自改变;也不能擅自对作品进行修改、更正补充、篡改,防止作者的名誉、声望受到损害,维护作品的纯洁性。
3防范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中的著作权问题
3.1对馆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严防盗版光盘的入藏
在各种盗版活动猖獗的今天,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产权法宣传与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素质,对工作中容易侵权的问题要特别注意: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保护著者版权,不购买低价盗版光盘,加强随书光盘订购、入藏、验收等环节的管理,严防盗版光盘的入藏与流通,一经发现应坚决剔除。真正做到从行动上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图书馆侵权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2正确利用“合理使用”制度
图书馆是一个为教育服务、非营利性信息服务机构,为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世界各国的现行著作权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允许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是将本馆的馆藏光盘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基于服务的并且无任何营利目的,在本馆内、在原读者范围内使用,可以事先不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须支付任何费用,但如果著作权人声明其作品不允许复制,就不能将其作品拷贝并在网上传播。图书馆应当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充分利用“合理使用”这一权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但同时也应把握好尺度,严格遵循合理使用的范围、权限。
3.3提高读者知识产权意识
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宣讲活动,在数据库主页中版权公告,提醒读者合理、合法使用数据库资源,对读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图书馆还应尽到注意义务,对有可能发生的读者侵权行为进行警示,提醒读者使用资源时尊重知识产权,不得将从图书馆获得的资源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同时一旦发现侵权内容,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移除。只有图书馆广大读者确确实实地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使用中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效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3.4做好技术防范
首先,图书馆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设置用户账号和密码,确保光盘管理系统仅校内读者在馆域网或校园网内登录访问;还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有效地将互联网与内部网隔离,防止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网上读者使用这些信息。其次,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限制读者下载,只允许读者在线浏览,保护著作权所有人的利益。
3.5以教学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复制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是为了使馆内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内对象提供服务,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和知识中心,必须提高图书馆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保证图书馆稳定发展。
作者:巩黎娟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情况
其实,我国高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起始于20世纪的七十年代,是由国外进入的单项功能体系,同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自此以后,在进行图书馆管理期间,应用自动化的软件进行工作。图书馆逐步迅猛发展是由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产生了C/S系统,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功能才逐步趋于成熟,同时步入市场。至今为止,我国已经创建了三十多所极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在高校的图书馆获取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意识不够清晰
针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而言,各个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的使用,新兴管理制度的操控上存在诸多不适应。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领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建馆规模的大小和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地方政府对其建设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程度,决定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前景。中小型图书馆在资金技术支持上相对较弱,加上管理者的工作业务水平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中小型图书馆管理者认为建馆规模较小,没必要引进太多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支持。对传统管理模式持续应用,忽视了与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脱节等问题。对于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意识认识不足,对管理机制的执行策略制定不完善。这样一来,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工作全程由管理员负责,管理员对其工作态度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信息统计工作的精准性失衡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管理系统名存实亡。
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执行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任务看起来较为轻松,对书籍流动信息的统计进行记录,对图书室内的应用设备进行监管等。在没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应用的前提下,对管理者的上岗资格要求不够严格,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不做要求。馆内管理人员的职业业务水平和素养等,直接影响到先进技术引用前提下熟练的操作和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模式下,执行团队的内部建设不够强大。导致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不乐观,在执行环节上出现操作错误。一名合格的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假如管理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就无法进行图书馆信息的开发及应用能力,所以,需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3.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机制构建标准不完善
建馆规模的大小或多或少影响着图书馆的开设功能,影响图书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很多图书馆在管理机制的原则设定上、工作环节开展上存在诸多矛盾。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构建标准不完善,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条件下的失当之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管理职能工作环节的制定上,没有完善的实践工作限制。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处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图书馆忽略了这方面的建设执行功能。图书馆数据的信息资源提供出现短缺现象,参考文献提供不足,则会导致馆内数据库工作职能瘫痪,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和构建处理。
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运营方法
(一)注重完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执行机制
每个事业领域想要实现快速良好运营,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革新发展理念,创新运营机制的方式和方法。在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数据库的管理流程工作的制定要相对完善。注重对大容量信息的提炼和整合利用,保障参考文献的使用价值。构建有效资源信息的自动回收环节,尤其针对图书知识内容的循环利用。信息整合系统构建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知识内容的索取途径,极大发挥出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信息数据的传递和开发工作,在图书馆这一大规模的知识储存基地进行有效的模式构建极有必要。对于构建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而言,功能作用的涉及面要更加广泛,与网络化管理功能更要有效结合。
(二)基于健全标准的前提下增强其他功能的拓展
对于高效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其建设内容不但需要具备管理业务的子系统,同时还需要尝试研发新的子系统,从而全面发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各个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拓展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子系统期间,主要包含的内容有:网络订购、智能编目、网络联机、自行分类、信息拆分、数据重组、自动索引等功能。再例如:在拓展统计管理的子系统期间,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指令、拼图、报表、直方图、直线图等输出能力。从而,保证系统的质量及功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我们都知道,假如想要使以往的图书馆在信息管理方面上升到新的高度,就需要保证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具备较强的互联网络性能。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处理好多元接口等技术问题。例如:应用Z39.50接口进行联机访问,利用HTML作为文本的接口,创建单独的数据库关系接口、多媒体信息接口、全文数据库接口等。
(三)基于完善的管理信息体系前提下应用先进的技术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出现了极大的变革,所以,在建设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期间,相关人员应不断转变自身观念,利用新的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改进与完善。另外,经过对最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更为系统的保证图书馆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并且缩减维护成本投入,增加资金收益。所以,由长远角度来看,具有的潜能及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基于全面考量投资风险需求的前提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尽量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支持。例如: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及收集技术,再加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研发出功能较为完善、结构较为合理、同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发展需求相吻合的信息系统。
(四)增强高校内部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
从某种角度来看,高校内部的图书馆管理质量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不仅需要高校内部图书馆从业人员对自身专业及重点科目的相关内容有细致的了解,同时还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考量。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各大高校内部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所以,在建设图书馆管理系统期间,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执行水平,积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实际工作执行能力。深入了解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功能,有效认知其实现价值的可塑造性。另外,组建一支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养较强的管理队伍,从而研发出高效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吗,提高高校内部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构建并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期间,需要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问题有所了解,认知到起在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个体,要辩证统一的看待并及时找出处理方案,以此来完善系统建设机制。注重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内部队伍建设,加强员工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措施操作中的标准要求。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推动图书馆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发展趋势下,促进现代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管理建设领域有效应用。
作者:戴婧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设及利用的特点
首先,馆藏资源的全电子化,图书、影像制品等等都以数字文件的方式存在,而在虚拟图书馆中,可以尽情地模拟各种表现形式;其次,图书馆管理的自主化及集中化。人们通过在自有智能终端上登陆账号密码,可以进行图书查找、借阅、购买或者分布。同时可以拥有多个图书馆的定制化服务,不仅可以管理自己的预读爱好、习惯,还可以进行读后的分享等等。上面描述了未来图书馆的理想状态,但在短期内,大部分图书馆都还处于实体与网络并存的状态。或许未来实体图书馆也有存在的价值,毕竟有人喜欢拿着纸质的书到图书馆阅读等等。尽管如此,对于大部分图书馆而言,网络化带来的冲击将彻底改变他们的存在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有集中在实体与网络两个环境下管理的融合,以及移动互联化带来的冲击。首先,电子出版及阅读不再是现实阅读行为的补充,图书馆为了满足爆发增长的在线借阅和移动阅读的需求,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建设图书馆的数据库、通信网络及应用软件。并需要在实体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间找到投资最大化的平衡点,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影响,实现平滑过渡。同时,实体的图书馆仍具有存在的意义,图书馆管理不仅需要及时应对网络化的挑战,还需要保持实体管理的品质。许多读者钟爱传统的阅读习惯,因此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让读者享受书本带来的快乐。因此,图书馆不能过于极端地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改造,而忽略了受众最为原始的阅读需求。因此,面对两种不同的经营环境,客户的需求需要匹配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在网络化的大潮中,图书馆管理需要巧妙融合两种情形下的管理机制,从而满足客户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其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从内部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从图书数据管理转变为用户行为管理、从图书资源保存转变为图书数据安全防护、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相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才构成而言,网络环境下的管理运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放式管理是指,图书馆资源通过网络,开放给消费者,而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用怎样的终端在使用或者对资源进行如何的利用;原本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在于馆藏资源的管理,借阅管理是仅仅局限于借阅行为记录。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对每一个客户建立客户数据库,记录客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阅读习惯等等,并为之推荐相应的资源;而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一是图书资源的安全防护,及保护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被破解、复制或改写;保护图书馆网络系统不受各种网络攻击的侵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份、账户信息不被丢失或窃取等等。二是移动网络下的大数据及客户迁移。大数据将对图书馆网络系统带来负载冲击,导致通信质量下降,如丢包、延时等等,严重影响服务质量。此外,客户地不断移动,变换接入网络及设备,需要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动态地数据迁移进行快速反应。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系统优化运行的建议
网络化浪潮中,图书馆应当避免盲目进行改造新建,而应搭建全新的管理框架,并建立关键的网络运营平台。在数据库、安全网络及管理人才等关键模块上进行突破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网络化地普及应用。首先,未雨绸缪,构建面向未来的网络化管理架构。及根据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特点,并针对图书管数据交换的特性,设计和建造匹配的数据中和网络架构。相对于普通多媒体的网络应用,图书馆管理网络中交互的数据以文字为主,相对视听文件而言,易于管理,投资需求较低。因此,图书馆管理网络化不可过于盲目跟风。其次,加快引进IT人才,提升自身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及运维能力。其中,网络化图书馆的一种重要组成是有好的交互界面及多样的客户应用。因此,网络设计及应用开发人才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管理的核心需求人才。最后,图书馆应对实体经营进行创新管理,实现网络与现实的协调和融合。即保持传统阅读模式的魅力,并在其基础上假如网络化的便利。
作者:畅玉洁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一、系统可行性分析与总体设计
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考察,从管理员和读者的视角出发,以操作方面界面美观简洁的原则,要求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友好的显示界面。
(2)处理效率快,操作简便、实用,便于后期维护。
(3)支持数据备份和还原,保护系统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数据计算系统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5)本信息查询时,可根据查询条件动态显示查询结果。根据以上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一个标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包含信息设置、库存管理、借阅管理、报表打印、系统维护等功能,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包含了一系列的子模块。信息设置功能实现对图书类别设置、读者信息设置、订购新书等的维护。它提供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2图书馆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二、主窗体的实现过程
主窗体用于调用程序的所有功能。用户输入正常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窗体中,该主窗体主要由菜单栏、带图片的工具栏、左侧的树状导航菜单、右侧的功能列表以及底部的状态栏组成。用户单击左侧树状导航菜单中的节点,可以在右侧的窗格中显示出该主菜单下的子菜单。例如,选择“借阅管理”选项,将在右侧窗格中显示该菜单下的所有子菜单。
1、主窗体的设计
(1)在工程中新建一个窗体,命名为frmmain,设置Caption属性为“图书馆管理系统”,Boderstyle属性为1-FixedSingle,MinButton属性为True。
(2)利用菜单编辑器设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菜单。选择“工具”/“菜单编辑器”命令,打开菜单编辑器。
(3)在窗体上添加一个TreeView控件、一个ListView控件和一个Im-ageList控件。
(4)在窗体上添加两个ADO控件,使用其默认名,分别用于连接Table_zcd表和Table_zcd_zcd表。
(5)在窗体上添加一个StatusBar控件。用鼠标右键单击StatusBar控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属性页”对话框中选择“窗格”选项卡,添加4个窗格,分别用于显示欢迎信息、操作员、日期时间和程序网址。
(6)在窗体上添加一个Timer控件,使用默认名,设置Interval属性为60,用于状态栏显示日期和时间。(7)在窗体上添加若干Label控件,用于执行相应操作。
2、主窗体的代码设计
(1)给菜单添加代码下面是“信息设置”/“图书类别设置”菜单中的代码:PrivateSubmnufen_Click()frmbooksort.Show1‘调用图书类别设置窗体EndSub
(2)鼠标移动的效果在菜单栏下面的位置是利用图片和Label1控件实现的类似工具栏功能的按钮。在背景图片上绘制出需要的功能,利用Label控件显示该图片的功能名称。这里显示名称的Label控件是一个命名为Lbl_info的控件数组,在每一个Lbl_info控件和背景图片上再放置一个Label控件,用于触发鼠标移动事件,将其设置为名为Lbl_Pic的控件数组。当鼠标在Lbl_Pic控件上移动时,改变对应的Lbl_info控件中文字的颜色,将其设置为红色;当鼠标在窗体上移动时,将Lbl_info控件中文字的颜色设置为黑色。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鼠标在Lbl_Pic控件上移动PrivateSubLbl_Pic_MouseMove(IndexAsInteger,ButtonAsInteger,ShiftAsInteger,xAsSingle,yAsSin-gle)Lbl_info(Index).ForeColor=RGB(255,0,0)‘设置Lbl_info的文字为红色EndSub’鼠标在窗体上移动PrivateSubForm_MouseMove(ButtonAsInteger,ShiftAsInteger,xAsSingle,yAsSingle)DimiAsInteger‘定义整形变量Fori=0ToLbl_info.Count-1Lbl_info(i).ForeColor=RGB(0,0,0)‘设置所有Lbl_info的文字为黑色NextiEndSub
(3)添加工具栏命令当用户单击Lbl_Pic控件时,即可调用对应的功能,这里利用数组Index属性来判断单击的是哪一个控件,并执行对应的功能。关键代码如下:PrivateSubLbl_Pic_Click(IndexAsInteger)SelectCaseIndex‘根据index的不同调用不同的操作Case0:frmaddnew.Show1‘调用图书登记窗体Case1:frmdzxxgl.Show1‘调用读者管理窗体Case2:frmdzjsgl.Show1‘调用借书管理窗体Case3:frmdzhsgl.Show1‘调用还书管理窗体Case4:frmcqtx.Show1‘调用超时提醒窗体Case5:frm_lb_cx.Show1‘调用检索图书窗体Case6:End‘关闭程序EndSelectEndSub
3、读者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1)读者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读者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馆的读者信息进行管理,可以对该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在主菜单中选“信息设置”/“读者信息设置”命令,即可进入读者信息管理窗体中,在该窗体中选择“添加读者”选项卡,单击“增加”按钮,开始添加读者信息。信息添加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钮,开始添加读者信息。信息添加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将输入的读者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2)读者信息管理模块的代码设计
①自动生成读者编号。运行程序,在“添加读者”选项卡中单击“增加”按钮,即可在“读者编号”文本框中自动生成读者编号,这里主要利用ADO执行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中的读者编号,将最后一个读者的编号加1,生成新的读者编号,并将其填写到“读者编号”文本框中,同时将焦点移动到“读者姓名”文本框中。
②保存读者信息。将读者信息都输入完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将读者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这里主要是用数据库连接对象来执行SQL语句,将数据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③修改读者信息。如果读者的基本信息发生改变,可以通过“修改信息”选项卡来修改读者信息,并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运行程序,选择“修改信息”选项卡,在“读者编号”文本框中输入要修改的读者编号,按Enter键,如果存在该读者信息,则将读者的基本信息显示在文本框中;否则,弹出提示信息,清空“读者编号”文本框。这里主要是利用数据集对象执行SQL语句来查询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记录。
4、读者借书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1)读者借书管理模块的设计读者借书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读者的借书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读者的借书信息进行删除操作。用户在主窗体中选择“借阅管理”/“读者借书管理”命令,即可进入到读者借书管理模块中。在该窗体中,用户输入“读者编号”,按Enter键,即可显示读者的姓名;在“条码号”文本框中输入读者要借图书的条码,按Enter键,即可显示所借图书的信息;输入借书数量,单击借书数量,单击“借出当前图书”按钮,即可将该图书借出。
(2)读者借书管理模块的代码设计
①显示读者信息。用户在“读者编号”文本框中输入读者的编号信息,按Enter键,系统将自动在读者信息表(dzxxtb)中查找具有该读者编号的读者信息。如果具有该信息,则将读者姓名显示在“读者姓名”文本框中,并将光标设置在“条码号”文本框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信息,则提示相应的信息并清空。这里主要利用ADO控件来实现数据查询。
②显示借阅信息。“条码号”文本框用于输入图书的条码,这个条码一般是利用条形码扫描器获得的。在“条码号”文本框中输入图书的条码,当该文本框失去焦点以后,就开始在图书信息表(books)中查询具有该条码的图书信息,如果查询到信息,则将相应的图书信息显示在对应的文本框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图书信息,则提示相应的信息,并清空文本框。
③借出图书。在“借出数量”文本框中输入借书数量,然后单击“借出当前图书”按钮,即可借出图书。此时系统会首先查看借书信息内容添加是否完全,接着查看该读者的借出本数是否超出限制,如果超出限制,则提示信息;否则,将该信息写入读者借书表(dzjstb),并将图书信息表(books)中的“复本数”和“借书数量”两个字段的数据进行修改,执行完毕后,弹出提示信息,并刷新图书信息表中的内容。
5、图书丢失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图书丢失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图书丢失信息。用户在主窗体中选择“借阅管理”/“图书丢失管理”命令,即可进入到图书丢失管理模块中。在该模块中输入读者的编号和丢失图书的条码号,按Enter键即可显示该读者借阅该书的信息,单击“丢失”按钮显示“丢失”,单击“确定”按钮,将丢失信息写入数据库。在该模块中还可以对丢失图书的信息进行查询,输入查询条件,例如,查询读者编号是100003的图书丢失信息,单击“查询”按钮,即可将编号是100003的读者的图书丢失信息显示在表格中。最后,使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需求分析阶段与概要设计阶段提出的功能要求进行逐一测试。
作者:田青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
一、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结构
1、门禁系统我们应该在在图书馆的总出口处安装门禁设备,是图书馆出口监控设备,这样,读者在完成正常借阅手续之后,才能将图书带出图书馆。为保证图书安全,使用双重层叠的检测门来监督图书的正常流出与非正常流出(即失窃),在两重的检测下防止失窃现象的出现。
2、卡禁系统我们应该在在图书馆的总入口处安装刷卡设备,学生与老师凭借校园一卡通,在该设备上进行“一刷”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图书馆的秩序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自动统计记录学生老师图书馆入馆情况,为定期的调查(如各学院师生入馆人数统计表)做好准备。
3、自助借还机在图书馆的借还处还应该安装自助借还机。所谓自助借还机,就是代替人工进行借书、还书的机器。读者可以通过该设备自行进行书籍的借出与归还操作。但是对于超过借阅期限的书籍则需要到前台人工扣费后才可归还与借书。除此之外,读者可以利用该设备查询自己的借阅图书情况,将学生卡放于感应器上,那么屏幕上将显示读读者姓名、已借阅书籍、可借阅书籍以及到期时间等信息。
4、磁条处理图书永久之后可能会出现消磁的现象,所以管理人员要对某些图书进行批量处理图书的磁条。同时,管理人员可对平时入库新书的批量的充磁、消磁或者零星充磁、消磁。
5、规则管理管理员对于读者借阅书籍的权限(可借阅书籍数目、可持有天数等)进行约束,若有图书遗失或超期未还的情况发生,图书馆都应该规定处罚的条例,应该详细说明处罚的限度,且包括处罚手段。另外对于操作此系统的前端工作人员的权限也应该有一定限制。故而这些都应该只能由系统管理员来进行操作和修改。
二、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校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能够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提供帮助,还能作为实时更新的设备不断为图书馆提供更为优化的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紧密配合学校发展,适应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环境,特别是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各种设备和资源。以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9.0版本为例。它的管理系统就很好地满足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
(1)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新系统,其运行更加稳定,且数据容量更大,方便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2)网络接口更为开放。它可以满足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要求。例如自助借还机,卡禁系统等图书馆新设备。
(3)客户端自行升级,进而自动提供最新功能说明,对于图书馆日益增多的工作终端能够更方便管理。
(4)软件统计速度快捷。该软件在对流通数据的复杂条件统计过程中,能够达到十数秒内完成。
(5)报表设置更灵活。因为报表的结构、栏目、顺序等可以随意设置,满足用户需求。
(6)最新辅助编目数据库系统。它可以提供更高效的编目数据下载手段,众所周知,随着图书采购量的增加,提高编目效率尤为重要。系统采用全新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数据下载成功率可达近乎百分之百。
(7)资料、图书页打印所见即所得,继而实现书标和统计表等打印要求。
三、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维护
校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包括物质因素和思想观念,所以在系统运行的同时需要投入人力去进行维护。因此,为做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应做到重视经验的学习与现代化管理人才培养。经验告诉我们,购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不仅是购买系统本身,还将学习到大量的成熟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和图书馆管理模式。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引进、实施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程,对自己的管理思路和业务操作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图书馆在考察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时,需要邀请厂商对系统进行实际操作,看其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在引进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以后,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邀请厂商为图书馆全体员工面对面的进行讲解,每位管理人员需要在演示期间充分消化演示人员讲解的内容,果断提问,将疑问一网打尽。
四、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日益蓬勃,在校园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校园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系统的构建时,一方面要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实时维护与系统的完善更新,以及对人才的培养。
作者:林婷婷 林丽雅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阳江卫生学校
一、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现状新一代网络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得到开发与升级,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初步具备了一定成熟的思路,如客户机与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然而,新事物的发展需要实践检验,由于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因此,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当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不高,虽然图书馆配备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受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的约束,不能有效的进行公共信息共享,阻碍了图书馆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第二,管理传播的力度不强,对于公共型信息的管理和传播欠缺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方向,由于传播力度不强,导致图书馆空设有电子阅览室,资源的过剩与需求的无法满足形成强烈的矛盾;第三,信息服务方式有待健全,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中用户的针对性不强,为了以最快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应当采用一对一的资源服务,即用户是什么专业,经常看怎样的书籍,需要记录并统计下来,以便为下次阅览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不仅满足于“人找信息”,更要实现“信息找人”。
二、健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对策
1、强化信息管理意识强化图书馆信息管理意识,即在当前形势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的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众所周知,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化,各种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管理工具的开发和普及,图书馆的经验和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面对压力图书馆如果想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和运用。因此,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在继续优化巩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的综合服务能力,扩展信息利用效率,还可以尝试与企业积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度,还可以继续扩大图书馆面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对馆外流通服务网点加强建设,并不断提高图书馆的馆藏率,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文献、信息和阅读内容,实现文献信息的便捷检索,打造品牌图书馆。
2、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管理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管理的质量。因此,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首先要提高管理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电子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程度,并在利用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与时俱进,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社会接轨,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单位接轨,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在这个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更加广泛的为用户服务。
3、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图书馆信息管理中信息管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初步做到信息的加工、储存、查询,基本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加大,阅读资料更讲究效率,从整体上来看,传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的范围大、分散性也较大,在整合过程中有一定困难,无法满足高效率的阅读。因此,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力度,需要优化信息管理技术,深入挖掘信息的利用度,加强对信息的归类和整理工作,针对于固定客户,通过查阅资料,做到描述型和预测型,通过描述现状和规律进行预测,实现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4、借鉴、学习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时间长、任务大、过程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鼎力合作。因此,在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加强借鉴和学习的成分,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如实现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系统,将系统分为前台应用程序和后台服务程序,二者借助于网络实现连接,客户机作为请求实体,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而服务器接收信息后进行整理,并返回给客户机,实现信息的统计整理。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信息管理也不能只原地踏步,必须在实践中革新变化,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促进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积极发展。
作者:国华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
本文作者:向阿媚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图书馆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巨大压力。云计算是一种具备处理规模化、管理集中化、功能开放化、存储海量化和客户端轻量化等特点的新型服务计算模型,可将传统图书馆整合成地域广阔、容量巨大的分布式网络图书馆,每个图书馆可利用现有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全部或部分上传至云空间,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织、调度这些海量数据,真正实现海量资源在同一种标准模式下的互补链接,使得整合后的信息更加有序,服务更加个性化、更加方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对图书采购、流通借阅等进行管理,包括图书采购系统、流通借阅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则是利用云计算服务思想开发的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系统。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它将各种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地域分布广阔的计算机群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系统实现自动管理,不需要人参与。这使得服务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具体细节而花费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从而有利于业务创新并降低成本。由此可见,需要尽快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2云计算原理及特点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云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就好比是从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云计算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水、电、煤气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之所以称这种计算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像天空中的云飘忽不定,你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云计算可分为数据、用户和服务三大中心,并具备5个基本特征。[1]以数据为中心是解决海量数据的管理、获取、存储和搜索的问题,并使数据变得越来越结构化、智能化。以人(用户)为中心是数据集中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即让数据(服务)围绕着个人,而非相反。在过去的计算模式中,人与机器进行相互“交流”时总处于被动的位置,我们不只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还须明白“如何去做”。而如今,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意图,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给云终端。以服务为中心主要是建立以广告和搜索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展现了软件企业应用户需求而变的一种努力。这里的服务可以是网游、IP电视,也可以是用户提出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
3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每个图书馆都有一套管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在馆内设置一个信息部门负责管理。该系统独立运行,一般不与其他馆的信息共享。如果需要共享,需要有特定的软件专门处理,比如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按功能分为五大功能:①基本信息管理:包括系统参数设置、图书入馆、图书报损、读者管理、用户信息管理;②图书订购管理:包括图书订购推荐、图书订购;③图书借阅及查询:包括借书管理、还书管理、罚款管理、挂失恢复管理、借阅查看续借、预约管理、馆藏信息查询、借阅信息查询、目录检索和分类导航、读书指引和新书通报、用户历史信息查看等;④馆员管理:包括馆员的岗位、出勤和业绩等;⑤用户及权限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权限管理等。
4云图书馆管理系统
在云计算架构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首先,要应用底层硬件的算法技术,实现硬件的集群;其次,要应用虚拟计算服务技术,保证图书馆共享服务和应用的托管;最后,要建立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实用的应用服务,包括开展图书编目、图书管理、借阅管理等具体服务。同时,用户利用图书馆云计算平台可实现检索文献、动态跟踪、论文写作与存储、博客、RSS以及其他在线协同办公等服务。下面分别讨论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的问题。
4.1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
云计算不仅能改变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术,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随着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云计算正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其中包括图书馆有关职能部门的变化。在云环境中,所有的软件系统、硬件环境及其相关维护工作一般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现有的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在云环境下可能不用设置,或者仅保留少量人员从事简单的网络维护之类的工作。采编部的职能也将进一步淡化,编目数据已经在云里了,所有这些数据是由一些联合编目中心根据出版商的在版编目数据直接转换装载而成的,同时出版商和几个大型编目中心也直接对这些“数据云”进行操作。图书馆登录到资源发行商的系统,采订成功后,相应的数据就直接进入指定的馆藏系统。如果是数字资源,许可证管理也会同步到位。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可能被撤销,或仅保留少量人员做质量控制之类的工作,或者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做采编工作。[4]
4.2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所用的硬件与软件系统
考虑到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到海量数目、海量电子书、杂志等,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检索,云计算平台应该包括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基础装备硬件。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软件是云操作系统、服务器与云端的通信软件等。这些都是由云提供商解决。然而建设云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可以在用户的监督下进行,所以应考虑以下因数:①采用适合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开发高质量软件的主要技术因素之一,采用好的开发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云计算软件开发方法正在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法提出,因此现阶段还需要采用面向对象、基于组件和面向服务的3种方法配合使用,探索实施开发云图书管理软件工程。②采用适合的云计算技术平台。不同的云计算提供商都以自己不同方式应用、发展着云计算。[5]Amazon的弹性计算云EC2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应用典范;Google公司的AppEngine跨越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虚拟化应用程序,正是这些技术才使得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一起形成“云”,组成强大的数据中心。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海量的数字图书、图书目录、借阅信息等信息数据,需要选用具有强大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特别涉及到数字图书馆更要慎重考虑。③采用合适的开发语言。一旦选定云计算平台,它支持的开发语言就基本确定。例如,GoogleAppEngine支持的编程语言是Python和Java。但是为了有效地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应当尽可以考虑以下因素:①便于扩展。可以按需求扩展支持提高性能、可用性和可维护性;②可移植,可移植是指支持多种Web平台和浏览器使用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比如应该支持Windows环境下的IE和UNIX下的Netscap以及手机浏览器;③尽可能采用高级语言。高级语言可读性好,便于编码和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可维护性。#p#分页标题#e#
4.3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应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网络层应综合采用防火墙、VPN等多种手段构建立体安全防护网络。数据安全是指数据保护和数据隔离,应采用多副本、备份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同时基于虚拟技术实现不同客户之间数据的安全隔离。云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应该可以智能分析和内容过滤。
4.4云端要求
云计算的云端是客户,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客户有馆员、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和需要查询的社会人员。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可将大量的数字资源信息存放在云中心,可以供客户随时随地查询、访问与利用。云计算改善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用户体验:首先,云存储极大提高资源查全率,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能将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和一站式的检索界面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数字信息;其次,云计算提供各种访问接口,能保存用户访问信息,按照用户要求将需要的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实现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无缝接入;最后,云图书馆提供了用户交互服务,拉近了用户与图书馆的距离。
4.5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的特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有着显着的公共特性,即弹性收缩、快速部署、资源抽象和按用量收费等,这些特性也使得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服务:①弹性伸缩。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多少,增减相应的IT资源(包括CPU、存储、带宽和中间件应用等),使得IT资源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变化的需要。②快速部署。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足以适应各个开发和部署阶段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部署资源,最终用户也可按需选择。③资源抽象。最终用户不知道云上的应用运行的具体物理资源位置,同时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支持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须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就像云是由水滴组成的,云中的每个水滴都一模一样,可以随意组合成各种形态大小各异的云。同样,云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资源抽象特性(通常会采用相应的虚拟化技术)来实现云的灵活性和应用广泛支持性。④按用量收费。即付即用(pay-as-you-go)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存储和网络宽带技术中(计费单位为字节)。虚拟化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计算能力的差异,例如,Google的AppEngine按照增加或减少负载来达到其可伸缩性,而其用户按照使用CPU的周期来付费;亚马逊的AWS则是按照用户所占用的虚拟机节点的时间来付费(以小时为单位),根据用户指定的策略,系统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进行快速扩张或缩减,从而保证用户只使用他所需要的资源,达到为用户省钱的目的。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时,要建立图书馆联盟,并制定统一的标准,[6]注意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考虑系统可替代性问题。[7]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人们在云计算生活环境中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5结论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多以往技术所没有的优势。本文在介绍云计算的原理、组成部分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建设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到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并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建设和使用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人员有一些帮助。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领使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人们只是的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运用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让纸质文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的载体。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建立,让人们能够通过电脑就能够享受在图书馆中的所有的服务。但是由于当前有些技术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概述,指出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网络数据库中的很多网络服务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但是就目前的网络环境而言,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这使得网络数据库也会有很多安全问题。就图书馆而言,网络数据库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让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够对想要的图书进行查找、阅览,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中包含很多书籍、信息、文档等资料。但是一旦网络数据库遭到攻击破坏,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网络数据库下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
1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概述
1.1图书馆管理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减少图书管理员的在记录、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误,还可以使数据资源得到良好的保存,在图书的查找、阅览、记录等方面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快捷[1]。但是,就目前而言,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很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能时间图书资源的共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安全意识比较低,面对外界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力较弱,对于数据的备份保存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因此,针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图书馆后台管理人员应该在操作上更加的规范化,避免随意操作和失误操作。管理系统应该在信息处理的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1.2网络数据库
数据库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则,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仓库。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研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如何高效的提取并处理数据,是一种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而网络数据库则是把数据和资源共享着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把数据库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资源共享。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存取数据和访问数据两个功能,除此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功能,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一致性和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数据库中保存数据信息后,如果想要修改或者访问数据,就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权限,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含以下四点:①数据的保密性较强。②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③数据的可用性强。④网络数据库能够对信息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2]。随着网络数据看到迅速发展,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在电脑之间进行数据库数据传输是,需要提前设置相关协议。在当前的网络大环境下,由于电脑操作的漏洞比较多,网络数据库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安全隐患:①数据信息容易被窃取或窃听。②数据的完整性容易遭到破坏。③数据库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
2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分析
关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我们可以以高校的图书馆为例。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网络同样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要保证高校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就必须具备以下安全性:
2.1运行的稳定性
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来讲,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才能支持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后台服务器需要连续运行半年左右才会进行重启维护。因此,稳定性较高的管理系统能够让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正常的运行而不受干扰.
2.2数据的保密性
对于图书馆来说,应该要有一定的验证要求,设置访问权限,降低服务器的负荷。对能够公开的信息和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分开管理,并设置不同级别的查看权限,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来访问不同性质的信息,以此来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保密性。
2.3运行速度较快
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不管在浏览器端口还是在客户端的访问速度都很快,对于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查询、修改和访问等操作的反应速度要求读比较高,不能有太久的延迟。
2.4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针对网络数据库的服务器,最为重要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就是对数据的备份和当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后的数据恢复。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图书信息、图书借阅记录、用户账户信息等信息数据都是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这些信息出现故障,对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事故。因此,数据的备份和数据恢复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旦网络数据库出现故障或损害,必须要尽快进行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以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5故障处理
网络数据库往往会因为内部或者外部原因导致数据库故障。如数据库硬件故障或网络黑客攻击导致的故障,数据库受到木马或者网络病毒的感染等问题,这些故障都会导致网络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3]。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具有故障处理的特点,它可以根据网络数据库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通过往期建立的日志文件或存储记录等信息,对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恢复。
3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
能够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时多方面造成的,其中包括技术设备、系统管理以及资源本身等方面的问题[4]。
3.1图书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最为直接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网络数据库的管理不够重视,对与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图书馆管理员对网络数据库疏于管理,从而导致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发生安全问题。
3.2人为原因
造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很多种,如用户对个人账户管理不当,账号密码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将账号交给他人使用等,都会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库没权限或其他安全配置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
3.3网络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防御力度不够
一些非授权用户如网络黑客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恶意的访问或者破坏,或者通过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伪装成合法用户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修改甚至破坏,从而造成的网络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或敏感信息丢失或泄露。这些都是由于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较为薄弱,导致数据未经授权被访问。除此之外,网络病毒的入侵也会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3.4操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都和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一些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都会破坏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给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4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管理策略
4.1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
为了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培训并实施责任制,从而确保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在网络系统、设备保养、故障处理、系统监控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安全管理制度来进行维护和处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病毒防护以及日常出入机房等方面也要有严格的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更好地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一定要全面,落实到位,建立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全面就会给未来的网络数据库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4.2控制用户和权限
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的设置是目前网络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安全性方法[5]。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包含读者、图书管理员等多重身份的用户,根据各类用户的特点,设置合理的系统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权限来控制特定用户群对特定数据的访问,在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还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证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4.3为网络数据库建立防火墙
安全防火墙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建而成的一种虚拟的屏障,它是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施共同组合而成的。它能够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入侵,由于现存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防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非法访问,故而建立安全防火墙来增强网络的防御力。确保网络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4.4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要注重对于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教育培训以优化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结构。在目前的网络时代大环境下,要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于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让管理人员能够做到自我约束,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从而确保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5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图书馆也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管理。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中实现图书的阅览和外借,查找图书非常方便。而且,在网络数据库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而且具有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等特点,可用性很强。在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中,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及时的图书数据备份和数据优化,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等方式来保证图书馆数据系统的安全。
作者:余啸单位:烟台开发区图书馆
摘要:近年来,RFID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中。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RFID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相结合,使得图书馆管理更加科学化与智能化。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寻找一个有效便捷的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在介绍RFID技术的过程中,说明了系统的优点,并在具体的系统应用过程中,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和框架,从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
一、RFID技术研究现状
(一)RFID技术概述RFID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电磁波,它一般具备这样的几个特点:首先它不用与物体接触,其次不需要用肉眼进行识别,同时还可以借助于信息系统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接收与传播。在上述的过程中,融合了无线电、智能控制与识别、互联网等相关技术,与此同时该技术也符合当今物联网的相关要求。(二)RFID工作原理RFID的相应原理是:当特殊的标记进入可以识别的磁场以后,识别设备解读器发射的无线信号,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把数据信息发送出去。解码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同时把解码的信息发送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信息系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整个RFID系统当中,使用硬件和软件对数据进行识别,一套RFID系统由应用软件、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组成。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阅读器发送特有频率的电磁波给电子标签,使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把电子标签的数据进行传送,这时阅读器按照特定的程序对电子标签的数据进行接收,同时把接收的数据送到信息系统当中进行解码操作。阅读器的使用可以根据对数据的读和写进行区分,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核心部分。阅读器可以由接口单元、收发模块、耦合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在信息处理上一般采用半双工的模式进行,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阅读器使用耦合的方式对应答器进行能量提供,在实际的数据接受过程中,通过无线技术对信息进行识别,应答器是一种无源的信息硬件,它是由线圈和微芯片组成。在阅读器的使用过程中,通讯过程所使用的能量可以分为后向散射耦合和感应耦合。在两种模式的使用上,一般按照频率不同来区分,低频的一般使用感应耦合,高频的一般使用后向散射耦合。
二、RFID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一)信息标识在高校的图书馆书籍一般都贴有可以被自动识别的电子标签,在电子标签中需要包含与图书相关的数据,例如:书籍的条形码、识别码、分类号、作者、在馆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读写设备写入电子标签中,图书馆的信息可以分成图书信息、图书馆信息和读者相关信息等。使用阅读器可以对标签中的信息进行识别,识别出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存放在信息服务器当中,借书和还书操作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器来完成。(二)系统构成基于RFID的高校图书馆的硬件包括:工作站、还书分拣箱、自助还书机、电子检测门、系统服务器、柜台工作站、读卡器等设备。软件包括:标签识别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借阅系统等其中硬件管理的几个方面:1.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主要包括对高校图书馆的书籍和设备信息进行盘点,可以查询书籍的相关信息,包括借阅数据和书目数据等。可以通过服务器来进行馆藏书目的查询,如果将读者的相关信息装入系统当中,可以在数据库检索的过程中关联书目被读者借阅的信息。2.电子检测门在图书馆内部安装基于RFID的检测系统,检测的信号可以通过设置的阻碍联入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对出入的人员做出识别和检测,如果通过检测门的用户没有对数据进行借阅又想通过检测门时,门禁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图书馆管理人员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柜台工作站前台的工作站主要是对书籍的借阅和归还进行标签转换,在书籍的流通过程中可以对电子标签进行解除处理。同时,在柜台工作站可以支持非在线工作,即在离线的模式下工作站也可以进行转换处理。4.自助借还书机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在书籍的借阅上可以实现多本数据的同时扫描,不需要逐一的借阅。使用嵌入式管理的主机设备,在使用上需要达到工业化主机的管理水平,在设备的配备上可以使用热感应打印机来对单据进行处理。5.自助还书箱自助还书箱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还书,在自助还书箱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红外线对相应的物体进行识别与检测,为了满足环保的需要,减少电的消耗,可以设计成在用户在一定距离时启动电源设备。在还书箱的内部建立语音的相应模块,可以指导新入馆的读者进行还书的操作。同时,自助还书箱与智能化的分拣机进行配合,可以对图书进行分拣。6.盘点工作站盘点工作站集成了多种设备,包括对RFID进行识别的阅读器、PDA扫描器等,通过这些设备对书籍芯片信息进行识别,同时可以对书籍所在位置进行检测对书籍进行归架和排序,高效的对书籍进行盘点。通过接入外设设备可以实现数据与PC机的同步共享,完成数据与图书馆系统数据进行同步。7.制作工作站制作工作站可以让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设备对馆藏的书籍信息进行标签的制作,通过与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对接,可以在多个工作站平台下制作相应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内容是可以重复修改的。电子标签的使用是通过安全编码的方式,管理员以外的使用者很难进行修改,在硬件的使用上可以使用PCBASE等相关设备,在软件上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具体的处理上可以把书籍的信息和馆藏的信息进行写入,使得电子标签成为有效的信息载体。(三)子系统实现方式基于RFID高校管理的子系统设计如下:1.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在系统的使用上一般使用无源的射频识别卡。卡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读写的距离达到4CM左右可以消除其他磁卡的影响;同时相应的有效响应时间可以在0.3S之内,避免等待的时间过长;一张卡的读写时间可以达到10万次以上;电子标签除了支持图书外,还可以在DVD和VHS上得到应用。2.通信接口在阅读器和计算机中间的采集接口可以使用RS485来实现,这样系统可以具有可靠的数据信号管理功能,对非法v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实现图书管理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使管理员从传统复杂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图书管理员更为有效对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管理,避免了以往管理的复杂性,让图书馆业务管理不在烦琐,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RFID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成本在系统应用的初期,硬件设备包括RFID卡和智能管理系统的投入较高,而电子标签的性价比较低,这是成本方面直接的不利影响因素。(二)技术标准在RFID系统的应用方面需要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化的处理,系统设计模式不断优化和效率不断提高可以促进标准化的推进。通过制定的标准电子标签可以与其他的磁卡进行区分,如果读者把图书馆外的书籍带入到了本馆当中,电子标签是不能与其他的产品互相的干扰的。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这就造成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相互的硬件设备不能有效的兼容与协作,造成成本的浪费。(三)现有投资的保护国内外高校陆续建立了一整套的图书管理系统,在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些设备包括磁卡识别系统、门禁系统和条形码系统,这资源投入后还没有达到更换的年限,从短时间来看替换以往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四)现有投资的保护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系统是采用磁条和条形码相结合的方式,现在某些高校考虑到需要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开始计划使用RFID技术,由于前后两套系统采用不同技术,需要对相应的通信接口进行必要的整合,在后期还有很大的成本投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的、新的图书馆更容易接受RFID技术,而规模较大、建设年代较久的图书馆不容易采用RFID技术。
四、结论
在高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相应的标准正在有序地开展,由于目前RFID技术正式投入使用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这样在投入成本上会降低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国内外之所以对该技术非常重视,主要是RFID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加上该技术特有的应用优势,是未来高校进行图书馆信息化改造的方向。但是现阶段由于RFID技术成本比较高,成规模的使用还有较多成本方面的不利因素,但是随着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要紧抓时展的脉搏,使RFID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同时我们也要紧密的关注该技术的发展,实现图书馆技术的飞跃。
作者:羌栋强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形下,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管理图书资源、储存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与载体,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发展;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探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而相关设备的引进不仅方便了人们日常借阅书籍,更是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然而,相比于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而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出现时间短、系统较为不成熟,而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也预示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围较小。近年来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然而相比于国外而言,目前我国引进相关系统的图书馆的比例仍旧较低,也就是说,我国仍旧有很多图书馆在使用传统的人工手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使得管理的速率大大降低,更可能给人们查阅相关书籍带来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还可能会导致重要书籍、文献或是资料遗失等问题。其次,图书馆管理系统在整个图书馆中的涉及范围较小。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图书馆正在逐步引进相关的管理系统,然而由于时间等原因,整个图书馆中只有部分业务或是板块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不仅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能力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它会大大增加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使得管理的效率不升反降。
1.2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几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最初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和国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其主要表现在图书信息自动更新不及时、各管理版块之间信息的交接不连续等等。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相对来说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许多的服务需求无法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得到满足。比如说,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对较少、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的转化有延迟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得人们在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服务时得不到更好的感受。
1.3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及共享能力相对较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一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封闭、孤立,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跨馆查询或是借阅时往往会受到阻拦。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意识较为落后,他们认为将馆中的资源共享会影响到图书馆自身的管理与运营;另一方面则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的限制,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开发时未考虑到人们对跨馆查询与借阅的需求,所以并未将共享与整合的功能纳入管理系统之中。
2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的探讨与研究
2.1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大数据的结合与应用
根据对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和大数据与云技术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书籍、资料进行储存于保管,以便人们进行查询与借阅,而这一功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每一个图书馆都会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库中,不仅会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以及纸质资源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等的支持实现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与此同时,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这些功能可能得到更为高效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用再通过手动等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调控。
2.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升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这一点将会得到更好的完善。通过相关技术的支撑与帮助,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管理系统将会增加在线沟通等部分,这个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和借阅者的沟通,更可以实现和书籍供应商的实时沟通。在和借阅者的沟通中,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获取人们的最新需求(如馆内设施维修、书籍破损维护等等),并将其转化成数据向管理人员反馈。管理人员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与调整。其次,在和书籍供应商的沟通中,可以获取最新的书籍信息(如价格、数量、版本等等),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购买工作时更加快捷方便。当然,这两点还可以融合在一起,即人们的需求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统计与整合,直接发送到供应商与管理人员的手中,使得供应商和图书馆能合作共赢]。
2.3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有大跨步的提升
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共享能力的提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开放性的时代,只有馆与馆之间的信息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共享,才可能在更高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扩大我国图书馆的书籍储存量。
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当然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道路仍旧长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必须就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赵春荣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图书馆
1传统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是收藏孤本、重要文献、书画为载体的纸张信息。中国的图书馆受古代封建王朝图书馆藏书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资料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那时的图书馆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藏轻用”以保存各孤本、珍贵文献、书画为主,以服务读者为辅。传统图书馆在服务结构、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重点、服务组织等方面具备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被动型、局限在单一的、浅层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2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2.1电子信息的概念
“电子信息”是近几年出现的词,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成为信息学的词汇。
2.2服务系统的概念
服务系统可看做一种社会化的技术系统,是自然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复合。服务系统是对特定的技术或组织的一种网络化配置,用来提供服务已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好的服务系统是那些没有经验的服务提供者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复杂的服务任务。
2.3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指的是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给读者提供电子信息的服务系统。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包括馆内收藏的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创建的电子信息。
2.3.1电子信息数字化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子信息数字化,这是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最大的区别。电子信息数字化是把信息资源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构建畅行无阻的信息网络资源,与传统的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相比,电子信息不受物理条件限制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2.3.2服务系统多样化
服务系统具备网络化的特点,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进行点、面结合单向多向多媒体信息传递的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资源、增加服务类型、推广新的电子信息,把服务系统扩展到整个网络。
2.3.3服务系统多元化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纵深化、多元化的服务,把读者从传统图书馆被动型、单一型、浅层次信息服务中解放出来,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专题咨询服务、系统搜索服务、数据库服务、交流服务、图书借阅手续服务等要求。
3探讨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各项功能
3.1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流程图
3.2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
根据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得知,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借阅功能、信息资源搜索功能、咨询服务功能、交流服务功能等。
3.2.1借阅功能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可以给读者提供电子信息资源借阅、复制、图书借阅手续办理、超期续借等功能,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2.2信息资源搜索功能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建立馆内藏书库、系统数目数据库、微缩文献数据库,给读者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搜索的功能,方便读者查阅信息资源。
3.2.3咨询服务功能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的咨询服务功能可以为读者提供所需领域的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重组等,提高读者寻求资源信息的质量以及效率。
3.2.4交流服务功能
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和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单向、多向等多媒体交流,如:电子论坛、电子邮件等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沟通作用,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完成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交流服务功能。
4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成为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诞生推动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在新的时代读者对图书馆有了更高要求,要求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且具备更多的服务功能。于是,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应运而生。
5结束语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是图书馆进入新时展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与信息速度的传递,使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为图书馆进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作者:张丽莉 夏宁 历颖 韩毅 单位:空军航空大学训练部图书馆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定义: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又称开放式布线系统(OCS),也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按照功能则可称为综合布线系统,建筑智能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智能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和工作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兼容特性、开放特性、灵活性、可靠特性、经济特性、先进特性等几个方面
二、高校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
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建筑技术或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建筑的综合布线仅其中一例。
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把图书馆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
作为图书馆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图书馆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图书馆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图书馆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三、系统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图书馆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图书馆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等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T、T等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四、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1)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即要反映当今的水平,又应具有发展的潜力由于布线系统一项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的工程,因此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成熟和先进的(2)开放性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能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支持不同厂家相应的设备(3)实用性布线系统在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料和语音通信(4)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5)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模块化的标准件(6)扩充性布线系统要能扩充的,以便将来要扩展时,可以方便地将设备扩充进去。
2.设计依据IA/TIA-568民用建筑线缆标准、IA/TIA-569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间标准、IA/TIA-607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标准、GB/T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802.3总线局域网国际标准、TPDDI铜线分布式资料接口局域网标准、ATM异步传输网标准、RS232,X.21,RS422RS485等异步和同步标准等。
五、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连接方式:设备C:连接点T:终端设备。
2.设计等级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所以在设计时,参照综合型设计标准,综合型设计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采用有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组网方式。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根据需求,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进行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子系统。
4.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J45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
5.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这一个主要由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组成的系统,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通过金属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与插座模块端接,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制式设计中保证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超过90米水平布线子系统考虑数据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语音部分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
6.水平线缆路由设计走廊的墙角顶上应安装有金属桥架或PVC电线管,进入房间时,从桥架或PVC电线管引出以PVC电线管暗装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信息点。
7.管理子系统的设计管理子系统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组成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线缆端接数据和语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块式配线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扩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8.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所有设备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交接区应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9.主干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一端始接于计算中心的总配线间,另一端则终接于各个IDF分配线间主干线缆到各个IDF完成主干的接续将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子系统使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光缆实现设备室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其中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多模光纤。
摘要本文结合本馆的项目研究与工作实践,分析了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一套适合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由信息处理,内容管理,内容存储和应用四太子系统组成。文章还探讨了视音频资源的数字采集、编目及存储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艺术院校数字采集编目存储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艺术院校积累了大量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媒体资源。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在三十多年的文献资源采集中一直侧重艺术类文献尤其是相关影视资源的收集;而且通过各类晚会、毕业汇报演出、影视文化节等活动及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图书馆积累了大量具有传媒特色的多媒体资源,这些宝贵的多媒体资源是本馆资源建设的重点。浙江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本校自主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已经在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本文以这一系统为例探讨了艺术院校图书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一、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以广播电视为特色,面向传媒行业的多科性院校。目前图书馆积累了各类视音频资源近4万件,而且每年还在大量增加。但是,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存在难以完好保存、查询不便、共享困难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运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观念,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可重复使用,充分发挥奉校特色视音频资源的历史价值与实用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ediaAssetManagement,MAM)是对各种类型媒体及内容(如视音频资料、文本文件、图表等)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与利用的总体解决方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担负着抢救和保存珍贵资源的历史责任,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利补充。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偏重于本校专业教学和科研资料的提供,并以此开展服务。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成立了多媒体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加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创建特色数据库,促进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多媒体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下基础。
二、系统功能及其实现
本校自主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由信息处理、内容管理、内容存储和应用四大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功能:素材采集,素材编目,素材查询,存储管理,视频点播,安全控制。它们以媒体资产管理思想为核心,互相分工又紧密协作,共同组成本校图书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1,信息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包含了数字化采集上载、下载、编码、转码、关键帧提取、简单索引生成等工作,主要由采集工作站承担完成。采集工作站支持多种模拟、数字接口,包括视频的COM、Y/C、SDI、分量以及音频的AESIEUB、XLR等,实现对各类视音频资源的采集及下载;双码流同步采集,关键帧自动提取;单项采集、定时批量上载;采集上载同步进行简单编目。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编码压缩技术对于视音频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广泛使用的视频数据压缩标准主要是MPEG2、MPEG4和MPEG1。高质量媒体采集使用MPEG-2编码格式,编码速率在2M-50Mbps范围内可选,参数可以设置为IBP或全I帧;低质量媒体采集,可根据需求选择MPEG-1、MPEG--4两种编码格式,采集质量都可进行控制。其中MPEG-2格式的数据用于存储、编辑或下载,MPEG-1格式的数据通常用于VCD的制作,MPEG-4格式的数据适用于网上或流媒体播放。本子系统采用的视频采集卡是加拿大Matrox的DigtiSuitLX系列视频处理卡,该卡被认为具有广播级质量,广泛应用于广电领域,但仅支持DV25、DV50和MPEG2等面向高码率的编码格式,因此本子系统采用双队列缓冲和多线程异步方式实现了多压缩格式视频文件的同步生成。
信息处理子系统基于MicrosoftVC6.0开发平台,利用directshow和directsound等技术开发。其中,多格式视频采集软件功能实现视频数据采集、视频描述数据提交、录像机远程控制等功能,主界面窗口如图1所示。
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服务对象、使用范围和自身硬件设备的条件,确定几个专题而构建特色数据库,以便更好地服务读者。本馆目前主要有教学节目素材、新闻访淡、师生作品等数据库,深受师生欢迎。
2,内容管理子系统
内容管理是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此子系统管理和控制系统存储的所有内容,实现编目、检索、用户和日志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重要功能。课题组利用Powerbuilder、SQLSever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内容管理子系统。
编目是媒体资产内容管理和实现媒体资源再利用的基础,为规范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保证系统中编目数据的有效和规范,以及考虑到行业服务的需求,本系统编目标准参考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简称《规范》)。该《规范》基本采用了当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DC(DublinCore)元数据的主要思想,也是国内第一部针对音像影视资料进行元数据定义的规范。
本子系统的编目模块基于《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的元数据结构而创建,支持多分类体系和自定义编目等个性化需求,既能兼容现行的编目标准,又能实现编目项目的灵活配置。编目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符合《规范》中节目四层(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和镜头层)标引思想,设计灵活的四层关联机制。将一个相对独立的节目看作一段完整的视频,完整视频可以通过手动出,人点标记技术分为片段、场景、镜头,针对节目只做整体性的描述(责任者、责任方式、内容简介、关键字、出版、时间长度等相关信息),细节描述则分别放在片段、场景、镜头层。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确定不同的编目标引深度。例如,新闻中可能会包含比较多的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镜头,对新闻类节目进行标引时就可以深入到镜头层。镜头编目有镜头名、内容介绍、拍摄方式、景别、拍摄角度等属性。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了XML技术,从而使元数据的增添变得十分灵活。本子系统实现了媒体资产数据库和编目数据制作的剥离,制作完成的编目数据文件以XML格式导入到相关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编目信息的检索。因此,本馆提供异地编目服务,异地编目服务可以减轻媒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初期的编目工作量。
3,内容存储子系统
艺术院校历史积累以及新增媒体资源的数据化存储使得图书馆的存储压力越来越大。从本校图书馆实际出发,采用分布式智能存储管理软件,在基于SAN的存储网络环境下,提供在线、近线、离线三级存储模式,以磁盘阵列为在线存储设备、以数据流磁带库为近线存储设备、以光盘库为离线存储设备。
根据存储子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求,本系统磁盘阵列选用IBMFAStT600,采用RAID5技术,有效利用其冗余记录来补救坏盘的损失;数据流磁带库选用IBM蓝鲸(LTO3583)磁带库。使用较频繁的素材储存在磁盘阵列中,其他素材根据需要保存在近线存储区、离线存储区。存储管理服务器安装了IBMTivoliStorageManagerServer系统软件(简称TSM),在不同类型的存储区间可以按照数据类型、重要性、使用频率和时限进行灵活的自动迁移或即时手动迁移。存储模块是一个虚拟存储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内容存储仓库,无需用户干预其中内容存储方式或存放位置等,对用户而言,具有很好的互动性。
4,应用子系统
应用子系统实现对媒体资产内容进行各种处理和不同方式的,如信息、视频点播、节目制作等。
本系统在视音频资料采集时采用双码流技术实现实时的高码流采集和低码流媒体采集。VOD点播模块采用国际领先的流媒体核心技术——智能适应流传输技术,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进行网络信息,读者可以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网页进行视音频资源检索并实时播放。Web网页的检索根据编目字段设置了个性化检索字段,主要有简单检索、热门检索和高级检索三种方式;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类别进行分类检索。本馆采取了网上专家咨询系统,有关专家和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FAQ咨询、E-mail咨询、BBS论坛与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与交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提高读者和用户的满意度。
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视音频资源数据量大,传输要求高的特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以存储为中心的结构模式,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来增加系统的功能和处理能力。本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在网络化平台之上,采用SAN(存储区域网)与交换式以太网相结合的双网结构。在线、近线存储设备与采集工作站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组成存储区域网,保证视音频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和集中管理。同时各个服务器工作站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组成局域网,满足系统内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校内用户通过LAN检索数据库内容、点播低码流流媒体,校外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对外开放的内容。系统结构如图2。
四、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应考虑的几项要点
1,编目标准
统一编月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视音频资源的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既不利于视音频资源的交换,也不利于视音频资源的再利用。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目的之一,就是要有利于媒体内容的再利用,而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编目标准就必须统一。
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视频资源管理方面暂行推荐使用国家行业标准,即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标准。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规范》,尽可能简单扼要地将媒体资源的节目、片段等主要信息进行编目,对于过细过多的镜头不需要一一进行编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编目深度上采用多层次编目策略,选择两层编目,即节目层和片段层。
2,检索方法与策略
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多媒体资源的检索主要采用基于文本的检索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ImageRetrieval,CBIR)。根据所处理的对象,CBIR可分为静止图像检索和视频检索两种。基于视频语义的检索,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基于文本的视频检索。通过视频内容分析得出的低级特征(颜色、形状、纹理、音强等)、中级特征《对象、事件等)和高级特征(语义、情感等)都需要以文本方式
进行表述并用于视频索引和检索;基于视觉内容的视频摘要(abstract)、故事板(storyboard)、关键帧(keyframe)等视频“”(surrogate)主要用于视频浏览和检索结果的展示。
检索的基本目标与衡量标准是查全率和查准率。通过关键字检索,解决查全问题;通过活动图像,解决查准问题。关键字检索与低码率活动图像浏览相结合的混合方案,能够兼顾速度和精度两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可行的检索方案。
3,建设规模
如何根据需求,最大程度地优化系统和工作流程,低成本地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值得考虑的。艺术院校在引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时,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应用需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较小的投资起步,对一些软件及硬件设备进行简化,满足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即可。可以把上、下载工作站合二为一,编目、检索工作站合二为一。在存储方面,可以先考虑在线存储,用磁盘阵列作为存储介质,以后需要扩大存储量或具备条件时再引入近线或离线设备,如磁带库、光盘库等。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规范的开放体系结构和接口设计,支持系统在规模、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网络负载方面的升级扩充,为技术升级、通道扩展等留有足够的余地,以保证与图书馆原有系统和校园网的平滑连接,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的投资。
总之,艺术院校多媒体资源的积累总量与日俱增,引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种趋势。艺术院校图书馆应认真分析实际需求和长远目标,立足于应用,以应用促进改革和发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安全可靠、开放性好、扩展性强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摘要】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2挥信息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3)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充满活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进步,唯有创新。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多层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持续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使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空间比预想的要大,且形式多样,在其含义的理解上也有较大差别。本文试图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需求出发,从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思维等角度研究涉及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如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体制、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思想决定创新的程度,体制、制度是创新的保证,信息资源是创新的基础,这三方面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时代呼唤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图书馆唯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才能跟随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摘要】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是21世纪的产物,它们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3)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充满活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进步,唯有创新。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多层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持续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使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空间比预想的要大,且形式多样,在其含义的理解上也有较大差别。本文试图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需求出发,从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思维等角度研究涉及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如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体制、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思想决定创新的程度,体制、制度是创新的保证,信息资源是创新的基础,这三方面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时代呼唤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图书馆唯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才能跟随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赢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铺开的主要承载者,应把握这个历史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和图书馆事业新时期新发展的共赢局面。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作为“共享工程”全面铺开的主要承载者一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索图书馆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形成共赢局面,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1共享工程的特点:文化和网络相融。突破图书馆发展瓶颈
20多年的大发展,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比例。截至2005年,全国每4万人只有一所图书馆,尚有200多县未建图书馆,全国目前人均藏书不足0.3册。
1.1整合文献资源,打开收藏新局面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信息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个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收藏力相对低下,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整合各类文献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信息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工程”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迎合读者需求.更新服务模式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占息。用户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工作,使文化与网络相融,突破原有图书馆的发展瓶颈。
2图书馆实施“共享工程”的优势
文化部、财政部文社图发[2002]l4号文件《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据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图书馆较其它文化部门,具有以下优势:
2.1阵地设施优势
截至2004年己有近2700所图书馆,其中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70多所,馆舍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另外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中图书馆的普及,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共享工程”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己在许多公共图书馆实施,形成了丰富的网上资源。
2.3专业技术优势
“共享工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技术含量高。它的实施涉及到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复盖地域广,各地各单位条件参差不齐。图书馆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可以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遵循国家中心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项目的含量。
3实现共赢局面的举措
3.1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
3.1.1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作为图书馆应首先把对“共享工程”的认识,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资源共享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要对本地文化资源状况、计算机网络连接状况、各种文化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各方面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制定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同时,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加强信息反馈力度,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络,共谋发展,为政府决策起到信息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3.1.2完备硬件设施,打好发展基础。硬件建设是“共享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应从全局把握“共享工程”推广节奏,有步骤因地制宜地配置计算机、架设网络、运用各类电子产品,丰富服务方式。对于独立配置硬件有因难的地方,可以采用以县市级支中心配送流动“共享工程专用车”的形式,将共享工程深入农村、社区、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全面达到共享。
3.1.3加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技术保障。队伍建设是保证“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共享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一批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人才,尤其是要吸引一大批既懂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和“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在图书馆培养一支过硬地掌握现代化技术并能从事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开发的技术骨干,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的技术人才队伍。
3.1.4立足基层,从“输血”转向“造血”。“共享工程”以“送文化”的形式,突出面向基层和服务农村的特色,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因此图书馆在推进“共享工程”时,应加强对市、县和乡镇基层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对基层网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真正提升基层自办、自主文化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调动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有生命力的基层文化资源共享网络。
3.2精选文化信息,争创特色优势信息资源共享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应遵循特色化原则。图书馆应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馆藏资源进行开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新建各类资源库、网上信息的抓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自主创建数字化资源库,并提供网上服务。重点抓好特色数库建设,提供专门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新型的管理和服务形式,满足用户的数字化需求,提高馆藏的整体利用率。丰富“共享工程”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图书馆打造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的有效手段。
3.3创新“共享工程”,延伸服务职能实施“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信息服务。因此,在共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创新“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化文献资源模式,使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3.4加强互通互联,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因此它的实施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室、文化站等文化系统的单位,而要采用多种方式,使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进入社区、进入村庄、进入军营、进入校园、进入企业、进入千家万户。目前,网络和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十分普及。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主动协调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政府部门,搞好纵向横向联合。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通力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局面,以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整体化建设应用。
3.5积极探索方向,实现稳步发展“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程,仅仅依靠各级财政单方面拨款无法支撑其稳步、快速的发展,要积极寻求“共享工程”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或合作方式,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创新项目,“共享工程”要坚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原则,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也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积极面向市场,探索进入市场运作的新思维、新方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如和地方特色经济企业联动,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产业信息咨询;又如寻求和网络经营商等相关产业的合作,让“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进入网吧。
4结语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可以再生的经济资源。图书馆应把握“共享工程”实施的这个历史契机,开拓共赢局面,同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