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时间:2022-03-20 10:07: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田水利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和管理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证播种插秧时的供水,还可以起到防老抗旱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供同行业的研究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 施工 管理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投资是比较小的,另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额补助。如果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建筑物的等级应该在五级或者五级以下,一般来说这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另外,因为工程的规模比较小,很难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所以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不达标的。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科技应用严重脱节

现代水利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管理工作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据相关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转化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甚至只占到了实际措施的20%到30%,与其它行业相比属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逐渐加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先进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对于一些干旱非常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灌溉,所以先进科技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健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范,优秀的工程计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对于农田灌溉有利的水利体系很难形成。各地的水利建设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推进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建设与管理上进行大力的扶持,我国的很多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资金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很多相应的建设并没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配套的资金管理体制,再加上找不到适合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制度,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会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1.1在建设中狠抓重点,做好相应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如果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个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只有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才可以将建设的方向定下来,进而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规划进行重点选择的时候要想到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对需要改进的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得到推动,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有很多干旱地区,这些干旱地区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对抗旱水源工程狠抓,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的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2扩大投资

水利建设资金应该哦在区域内做到合理的分配,对现有的工程进行积极的维修和改造,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一定的保证。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的政府也应该加强行政领导,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在建设中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想象发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还可以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建立起监察团队,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

2.关于农田水利建议的一些建议

2.1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水利建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的解决农民的困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要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高效、高产的作用,就应该多依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现阶段“湿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效节水。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粮食的高产得到保证,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广泛节水的一种经济体系。2)保护地下水。这种灌溉体系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一些农药失效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改善,对水源的改善有效的保持,同时还使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得到了保持。3)改善水质。国家与人民意志在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节水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标准的、安全的生活用水。与以往的农田灌溉系统相比,这种灌溉系统更适合用于冲击平原中,比防说我国新疆的一些冲击平原,属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这种灌溉体系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塘、洼地等,将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主要利用了植物的生长作用的原理。

这种技术使农田中的磷、氮含量得到了保持,结合了国外的成功经验,经过这种系统净化后的水更加洁净环保,水质与灌溉标准是非常符合的,这种节水系统探索了节水的新出路,是油田灌溉的一次有效的创新。

2.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如果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技术开发,那么

,我们首先要注重人的开发。据农业用水协会的相关人士介绍,水利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可以促进施工建设的开展。要定期选拔人才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深造,搞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还可以选拔相应的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建立一些关于水利项目建设的技术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外,还要及时的更新施工建设人员的知识面,拓宽相关人员的视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职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3在管理上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使监督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相应的监管计划制作出来。将监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落实下来,相关的人员就应该对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如果是在谁的管理范围中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严格杜绝监管人员“放水”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的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对于管理方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总体的规划,使资金的使用额度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拓展出全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农业用水协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协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渠的畅通,对于村镇的用水矛盾给予了相应的解决。

农田水利论文: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水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溃坝、放水洞(闸) 毁坏,造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 组) 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 ~ 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 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 程项目的难度。

4 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证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1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

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

(2)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 水位的动态平衡。

(3)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新疆阿瓦提县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类似于这些的西部河滩洼地就是建设“水利湿地”的重要资源。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

结束语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农田的浇灌和饮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在各个农田灌溉区域修建水库、水电站和塘坝等蓄水或者引水的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农田水利论文: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策略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理力度不足重视度不高由于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做不到有效地管理,并且意识不到相关的灌水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完善的管理农田水利的机构,这就会产生农民在浇灌农田时用水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而引起的个人垄断问题导致农民用水的权益遭到迫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农田水利建设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来。2、水利设施的老化问题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度,这就会发生农田灌水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保养和只将设施建好却不组织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但是,在对农田进行防旱、灌水和储水等工作时,必须得需要能有效工作的水利设施,那么也就是说完好的水利设施是保证农田用水的关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434个大型的灌溉区,中小型的灌溉区有4万多个。但是却因为水利设施的老化而导致能正常工作的设施只占全部的40%左右,这对于想要很好的解决我国的18.26亿亩耕地的用水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国应该在建设完水利设施之后还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老化的设施应该做到及时的修理并且还要定期的做好保养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措施

1、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政府在建设农田水利方面要以“三农”经济为主要前提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一方面在经济上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还需要广大农民一起组建集资体系,以保证能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时资金方面不出现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力度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构,坚决打击一些独自垄断水利的组织和个人,使农民都拥有公平用水的权利。政府还要积极的出台管理措施以及建立管理机构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并且运用一些奖励制度和利益激励等让一些企业和个体农户都能按照条例进行用水。这就可以解决有些地方浪费水资源而使一些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还得不到用水的问题。2、有效的普及灌溉技术农田的水利建设还是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那么这就会发生农民在灌溉技术方面产生缺陷,也就不能将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例如,再喷灌带就要利用其水压不需过高、投资较少和方便管理的优越条件有效地减少资金的开销以及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户普及灌溉措施不仅仅能可以节约用水最重要的就是能更合理的灌溉农田,是产量达到最大化提高。但是只是普及灌溉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对于节约用水技术不能自觉的实施。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管理措施,对于节约用水的奖励制度及其相反的惩罚措施。3、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利用首先,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队伍是保证水利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农业发展的竞争趋势尤为严重。那么就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科技加以运用,并且该管理队伍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最终将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做好。其次,就是国家要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水利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技术,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发出符合当地的灌溉技术。这不仅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还能最大化的增加粮食产量。

三、结束语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我国有很丰富的历史经验,并且还可以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薄弱而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根据解决“三农”问题为关键,充分的解决水资源和农民意识的问题。坚持开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农田水利论文:市区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1农田水利的灌溉排涝能力较弱

在亳州市的茨淮新河、涡河、芡河、北淝河、西淝河等农田灌区的灌溉系统中,很多灌溉机电设备都不够齐全,田间工程也不配套,当前的机电排灌泵站的整体排灌能力也较差,以现在的排灌能力来讲,仅有13.5khm2的农田能够保证满足灌溉需求,53.5khm2的农田能够进行正常的排涝。机井灌溉能力不足,全市可用的机井仅有4.41万眼,29.2%的机井都已经报废而没有进行维修或更换,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灌溉需求,降低了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

2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亳州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较低,多个河流的排灌能力较低,使得当地的旱涝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在当前途径亳州市的77条大小河流中,有65条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极易出现内涝现象;涵闸分布不均匀,水库蓄水能力较弱,在雨季过后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排灌设施建设不到位,农业灌溉问题难以解决,桥涵不配套,为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不合理,行政管理不够协调。目前在亳州市,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较为混乱,多龙治水,很多水利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完善,不尽科学,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不够系统到位。

3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备受关注,这就给亳州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时展潮流,促进亳州市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要调整思路,改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亳州市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此,笔者提出可以按照下述的几点思路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3.1创新工作思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出发点、以效益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2创新组织形式。要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群众集资投劳的过时办法。

3.3创新投入方式。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入、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支持民投、民建、民营工程,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4创新建管机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大中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小微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行政策公开、投入公开、奖补公开和账务公开等群众监督机制。在工程的经营管理中,要逐步建立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的经营管理机制。

3.5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干部心中要装着群众,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注重发现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并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媒体报道等途径加以推广。

4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

4.1提高认识,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地位。各地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意义所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各地应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发建设规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要符合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从资源的合理配置入手,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开发之间的关系,真正加强农业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3全面治理,突出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在抓好传统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同时,突出时代的特点。一是搞好水源抗旱工程建设,主要是水闸、河道工程和机井工程;二是做好节流工作,发展节水农业;三是面对新形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要配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力度;四是农业的发展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4.4发展民营水利,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改革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方向。工程建设要创新思路,以新机制换取大投入,放开开发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招商引资、部门扶持、政府补贴等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等筹措建设资金,以大的资金投入带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结束语总之,为了能够更好的的发展亳州市的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生产能力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要改变思路,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修补加固现有的病害水工,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保证亳州市的农业用水需求

农田水利论文: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原则及措施

一、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

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面临的问题

1、“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

“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行农田水利等村内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事一议”缺乏规范的操作性程序和管理办法,绝大部分项目因缺乏引导资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成,效果不理想。

2、管理体制落后,水利发展动力不足

从近年来改革的实践看, 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排沟渠、渠首建筑物、桥梁等,一般无人承包经营,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逐渐丧失原有功能,水利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经营短期化,不投资维修养护等问题。

3、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群众参与积极不高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困难:农民投资能力小,地方财力有限,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回报少,社会融资困难。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低,水管单位不能保证工程设施正常维护,使得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难度大。

4、农田水利设施生存难度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建设占地占用灌排设施的现象日益增多,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5、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规范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国家法律,但是各级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法律法规,使得水执法无法可依,违法行为得不到合理严格处罚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 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 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2、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

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原则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 民营水利, 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 完善“

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 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2、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3、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 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应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入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4、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5、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6、深化水利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7、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 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农田水利论文: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改革路径分析

改革的目标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并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革的具体措施

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市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市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三级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三级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

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费”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加强用水服务制度建设

有了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管护主体,还要注重管理服务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共同测量灌溉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

农田水利论文:莱西市多措并举谱写农田水利建

多年来,莱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事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加大投入,开源节流,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每年市政府都专门出台文件,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投资办法,极大地促进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

多渠道投入———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保障在国家对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难点。为此,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4年以来,抓住国家对水利投入加大的机遇,积极争取青岛市以上资金974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凡国家、青岛市公共扶持的项目,市财政均予以配套,两年共配套5618万元;共征收水利规费4500万元,并实行专款专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地方配套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奖励基金。二是采取村级“一事一议”。取消“两工”后,为调动农民自愿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村办、跨村办农田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积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两年多来,全市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共投入资金8750万元,投劳160万个,建设村级水利工程650项。三是变存量资产为可用资产。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着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型式,对全市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截至2005年年底,该市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4650处,回收资金8000万元。四是积极发展民营水利。3年来,共发展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水利大户30个,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15个,会员人数达到1600人。市级财政共拿出以奖代补资金1100万元。五是积极利用国外资金搞水利。近几年来,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先后共贷款200万美元,缓解了水利工程规模大、发展快而资金缺乏的矛盾。开源节流———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该市始终贯彻科学治水新思路,围绕“开源、节流”两条主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一是在开源建设上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

先后投资6200万元,完成了北墅水库、高格庄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和马连庄、大河头、黄汶头、姜格庄等14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保证了蓄水安全并增加蓄水量。同时,争取国家立项,投资1.37亿元,对产芝水库分3年进行除险加固,今年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投资160万元新建了大青山小型水库,增加蓄水量20万m3;根据河流多的实际,先后投资4200万元,在大沽河、洙河、五沽河上新建了7座拦河坝,拦蓄量达到380万m3;新建小型河道拦蓄工程25处,塘坝191座,扬水站17处,机井634眼;将产芝、北墅、堤湾3座大中型水库串联贯通,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调节调配。二是在节流改造上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和节约用水。

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改善输水干支渠34km;大力推行“大田管灌、喷灌化;果菜微喷、滴灌化”技术;提高供水价格,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3年来,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3.3hm2。积极改善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自2003年以来共投资4600万元,兴建大小水厂15座,使全市村村通上了自来水。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的对策及路径

1加强监管和审核,提高工程质量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统一规范招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要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工程及时勒令停止,保证施工的质量,并要求相关工程建设完善后进行验收报告,将工程质量与对施工单位的考核挂钩,进行有效监管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在工程审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完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提前规划审核好施工的地址、修渠排水等工程建设情况等,聘任一些专业人才对参与工程建设单位的资质、权利、质量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成立专门的招标部门,设立规范的招标标准和规范,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合理竞标,避免不规范和没资质的单位介入,并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保证工程质量。

2加强管理,明确产权,落实责任

针对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应明确工程设计及施工标准,在权责和利益方面应明确使用者、所有者的不同和直接关系,明确地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的状况,将责、权、利相统一。针对小型的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设定专门的管理人负责,对于使用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明确使用者的责任,出现问题时由使用者负责并追求专门管理人员的责任;针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工程,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来选择专门的承包商,通过以上方式将产权进行转让并促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出现问题有承包商自行负责维护并由工程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进行水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于工程建设问题和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设立专门负责的小组组长,明确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并进行县乡村三级责任机制的建立,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身上,负责人要根据工程进度进行跟踪汇报,出现问题追求责任人、施工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3加强资金投入和相关人员培训

资金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要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设立专门的市场筹集、农民集资、国家及地方政府补贴制度,通过三方的协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策指引和规范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要将此种款项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之内,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安排到位并保证专款专用,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来避免挪为他用现象的发生。针对农民和相关水利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再教育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维护保养技术、新设备配套技术等,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维护等整体素质,让他们及时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要求,对老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维护使用,对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建设,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循环和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构与管理

一、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a.完善灌溉网络,保障农田灌溉。已经建成了一个以大型灌区为主体,小型水库、机电井提水灌溉为辅助的农田灌溉体系。初步形成以水源工程建设为主体,田间渠系工程相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支持系统。

b.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了加强水利设施管理主体建设,法库县积极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主要负责渠道的建设、农田灌溉和水费收缴等事务。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使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良性循环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态势初步形成。

二、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法库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1原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先天不足

法库县原来所具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比较低,质量较差,并且老化和破损的情况较为严重。那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农民群众投劳修建,设施的建设过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没有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质量标准,因此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先天不足”,同时也为后期的正常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重建设、轻管理。在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而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和条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然是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只用而不管的现象,权责不清,管理困难,水利设施老化破损而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现象随处可见。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短缺

自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农民可按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税,这个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法库县村一级的筹集资金和调配劳力的能力缺乏,普遍存在农民们主动参与水利设施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无法有效组织的情况。此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属集体财产,维修资金短缺,设施覆盖面比较广,无专门人员管理,破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4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功能弱

自从农村租赁、承包等方式改革实施后,法库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被一些团体和个人租赁或承包,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性变强,而服务功能却弱化。一方面,农村的水库、水塘、水利设施的承包,只拥有养殖权或使用权,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小型的泵站租赁、承包给个人后,由于单体灌溉的农田面积小,反而使灌溉成本上涨,农民的水费负担不断加大,抑制了农民农业生产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三、法库县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对策建议

经过对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依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有效保障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事业化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对保障农田灌溉,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田水利设施受益面较广,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应该被列为公共服务事业。由于法库县水、土等农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对水利设施的依赖程度不同,市财政应该积极发挥调节作用,给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使之实现公共事业化管理。

2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法库县政府应该建立稳定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财政投入机制,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归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并且保障地方财政投入及配套资金到位,保证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并持续进行有效的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项资金应首先用于急需的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

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法库县应该不断完善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并且同时要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互衔接。a.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如何管”的问题。b.深化制度改革,资产清晰,切实解决“责任主体”的问题。c.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切实解决“管理方法”的问题。

4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法库县应该推广农业水利技术,开拓市场的扶植力度,使农业水利技术有用武之地。要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进而促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5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法库县要确保每年财政用于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的专项资金,调整和完善末级渠道终端水价政策,管理与维护资金妥善使用。积极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内部管理机制,构建良性运行的管理长效机制。

四、结语

强化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科学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海城区域农业综合实力,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而持续增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科学建设,能够建设高效农业,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法库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灌溉规划计算,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浚,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灌溉规划成了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它也是农村水利工程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为农民做实事,对农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分析势在必行。

1 设计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世界气温正在以每年增加1℃的趋势上升,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问题出现变得频繁了。为了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必须对灌溉技术进行规划。

灌溉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灌溉规划,灌溉技术的设计工作要设计出一些高效、省时、省力、合理的水利灌溉规划,以促进农业发展。

2 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2.1 进行灌溉规划前

要观察所在地区的水文情况,地形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2.1.1 在进行灌溉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比例,考虑灌溉的收益性,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耗费的成本加大,则可以取得的收益甚少,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就值得执行,否则就会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2.1.2 在规划前,也要分析所在地区的可供灌溉的水源面积和需灌溉地区的比例问题。要做好一份灌溉规划,必须要综合所有可参考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需要分析的因素就有农田的需水量,供水区的供水量,2者如何达成平衡的关系等等。

2.1.3 进行规划还需注意节水,尽管灌溉本身用水量大,仍然要让每一滴水得到充分的利用,以节约水资源。毕竟谁都不希望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这种悲剧发生。

2.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建设许多设施,也要对很多东西进行整合改造。要科学蓄水,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或汛期季节,将适量雨水存储起来,以便干旱时使用;还需建设好疏通灌溉用水的通道,清淤河道,以方便水的流通。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2.3 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

在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在规划中体现出来:对于灌溉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运转不好的设备,运转速度少于一半的,就把它拆除:对防涝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防涝标准的,要及时拆除,拆除后还要马上进行重建工作。

2.4 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规划的意义

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规划,可以实现很好的社会效果,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国家对农业问题的相关政策。建立方便灌溉的水利设施,也可以改善环境,避免因为很多农民不懂得灌溉的规划,便胡乱开垦取水而导致的土地结构破坏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水土流失。农民从事农业工作变得更轻松了,收入增多了,社会贫富差距就会缩小,社会矛盾也会减少。这些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内涝发生,达到保护环境,降低人民受到灾害侵犯的可能性,也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实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5 为对灌溉设施进行更好的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

现在国家设立了水利工程合作所,以便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它的职责主要有:制定年度灌溉用水计划以及用水应急方案;对所有的灌溉农户进行登记,并制定出每年灌溉用水的收费标准,负责收集农户的灌溉用水的水费,这些收集起来的费用,都用于水利灌溉的修理和重建;负责协调所有农户的用水工作,以免在干旱时节灌溉需求较大,灌溉设施供水速度有限,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加强与用水者协会的沟通工作,为灌溉农户谋福利。所谓用水者协会其实是一个公益组织,它的存在主要是为农户解决灌溉用水纠纷以及提供灌溉知识,在农户出现灌溉困难或灌溉设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提供专业人员协助维修工作。总之,用水者协会应该做好辅助水利工程合作所工作的义务,2者相互配合,共同为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努力。

3 保障规划顺利进行的相关措施

3.1 由于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所以需要我们研发出更多新的灌溉技术,当然,在研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所使用地区的经济承受力,如果所研发的新技术符合成本低、价格合理、实用性强等功能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在实践当中。

3.2 为使水利工程灌溉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政府需加大介入力量,加强监管工作,可以派发改委等部门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管理,并且须提高政府官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视程度。

3.3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时要切实推行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成立用水户协会,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农村水利产业的经济效益,以确保工程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转。

3.4 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投入资金,收益的农民也应该出一份力,对工程建设投入一些资金,毕竟受益的人始终是农民。当然,对于收集好的资金,也要做好运用的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争取将每份资金运用到实处。

4 结语

对于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实行,用正确的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应以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强化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有协调性的、有效率的水利运行体制。

作者简介:顾红(1971-),女,汉族,博乐农五师全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规划。

农田水利论文: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渠整治优化设计的思考

摘 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求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机制。在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田水利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灌区整治优化中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态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和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促进农田水利生态化的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代化;渠道整治;渠道渗漏

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水资源比较的贫乏,所以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水利的建设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水利之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了更多的关注,并且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施工的工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理念与现在的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

1 我国农田水利现代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的农田水利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一次性的投资比较大,有较大的公共属性。在当前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严重的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农田灌溉的规模不断的增加,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灌溉的需求。

1.2 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维护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关乎到民生,关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管理除了对一个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的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要有政府出资修建,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主要靠政府。但是长期以来水利设施都是由农民进行义务维护的。在当前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农民群体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的投入量与其自身的而收入不成正比关系,从而导致农民对农田水利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断的减少,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率和可持续性显著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需要定期的维护和长期的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一旦缺乏管理和维护,则导致工程效率严重降低,重则酿成事故。

1.3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有公共属性,需要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群众共同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管理,政府无法管,受益群众不愿意管,这样会造成工程遭到自然或者人为的破坏,无人修复的局面。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灌溉的系统中,传统灌区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所拥有的水资源不考虑投资的回报率,对水权的问题不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样一来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对农田水利管理的投入相对的减少。水的所有权归政府给民间资本参与供水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建立水资源市场机制。国家法制环境发生变化,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加大,基层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取消两工前,各级政府依靠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家当前的法制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水利建设和管理增加农民负担成为不敢碰的高压线,使得水利建设、管理困难重重。

1.4 气候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改善农田水资源环境和地区水利条件, 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是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农田水利发展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有所不同。气候主要影响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总水量较为丰富,但降水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 整治灌区优化的具体方面

对于上述提到的在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要适当的避免,灌区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其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的建设,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再灌区的整治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2.1 从用水量方面进行优化

农田水利工程,顾名思义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种植业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所以在

灌溉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原来的用水量来进行灌溉,要适应农作物的需水量,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设计中,某某地区农作物的种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增多,但是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按照旧有的农作物的比类进行设计,这样等工程修建完后,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造成了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种植物的种类,不仅根据现阶段的作物进行设计,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的预见到未来增加的作物的种类,预留一定的水量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合理应用,尽可能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避免水资源和水利资金的浪费。

2.2 从防渗漏方面进行优化

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修建的灌区大部分为土渠。在灌溉的过程中由于水在渠道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流动的距离长,所以出现历渗漏的现象,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降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加剧了盐碱化土地的产生。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技术上:在灌区的整治过程中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防渗的目的。

(2)材料: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比较坚固,不易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防渗性比较好,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从优化断面方面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土地资源的短缺现象,这就需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土地的利用,缩小有效断面面积,减少蒸发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用水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一般优化断面的主要方法有:渠道内壁采用粗糙率较小的材料;采用较优断面;增大渠道过流能力。

3 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家的命脉。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广大人名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灌区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更加的科学化,生态化。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探析

摘 要: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已经逐渐新建并利用起来。但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应该如何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帮助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技术难点;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并且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在政府的扶持下,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研究,如何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中施工难点,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研究中,不断从自身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施工技术难点的最佳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人员安全。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1 地质条件

农田水利工程一般都是软土地基,其地质条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地基一般都比较潮湿,如果地基结构的渗透性能不够好,在后期土方开挖或施工中,就会出现地基沉降或者变形等问题。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环境的勘查非常重要,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安全。

1.2 基坑施工难点

基坑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基坑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农田水利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基坑变形或者积水等,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大面积的塌落。基坑施工是工程的基础,在施工中对技术人员也提出一些要求,施工基础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设计标准要求,做好基础加固施工工作。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关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管单位,一定要重视质量控制,制定科学的方案。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施工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加强质量控制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质量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2.1 做好土方开挖前地质勘查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工程施工环境,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我国很多农田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地 、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为主。不同地质条件将会影响施工质量,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当地实际自然环境,认真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施工规划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方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自然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是施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清楚施工现场环境,才能避免后期施工不会出现严重地基变形问题。自然环境监管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工作是确保土方开挖施工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基础开挖中,施工人员只有清楚掌握地质条件和环境,才能确保开挖过程中不会对原有土体造成严重的损坏,才能避免后期地基沉降等问题。

2.2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定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参与集体学习和培训。技术人员发表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由集体讨论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而不断丰富技术人员的二手资源。要定期进行实践监督和检查,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非常多,并且每一种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均不相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准确掌握每一种不同设备的参数和操作技巧。施工单位应该利用具体机械模型,让施工技术人员现场操作或者识别,针对有问题的操作进行指正,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技能培训不仅能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工作熟练度,也能缩短工程工期,并且能推动施工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工程

量管理水平。

2.3 慎重选择施工材料,提升基坑和堤坝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例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砂浆以及添加剂等。这些原材料的相互配合一定要科学,经过精心地配制并均匀搅拌混凝土施工材料。由于施工材料质量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在采购和选用材料时,一定要注重加强市场分析和筛选,慎重选择材料供应商,深入市场做调查工作,不仅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还应该尽量降低施工投入成本费用。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施工管理部门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采购清单,根据实际需求选购材料。材料进场之后,应该加强材料管理,确保材料质量,保证施工时,材料能完好储存。材料配合比例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只有对施工材料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管理质量,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比较特殊,因此,对施工技术和人员要求也比较高,必须要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技术研究人员重视和思考,施工质量监管单位只有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后期使用寿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工程质量控制,不断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并且认真在实践中落实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事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发挥的主要功效就是排水和灌溉,保证农作物用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对工程的正常高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本文探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水作为重要的生命资源,除了对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外,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因此,农作物的丰收与否与水资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基于此,我国逐渐在各个农村地区建设了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借此来保证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但是在当下的工程建后管理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进而也就抑制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中存在问题

1.1 工程建后内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畅

目前,我国已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人才的指导,使得内部管理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并且为将相关的管理机制明确和建立,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各项规章制度未严格的执行,并且在运营方式上具有单一性,再加上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机构设置,使得当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使农民对该民生工程的实效性也存在一定的疑虑。甚至部分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设备失修、老化等问题的发生,甚至在农民迫切需求水资源的情况下,得不到保障,对农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或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因管道破裂而流失,亦或是出现串灌和漫灌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偏低。

1.2 农民参与管理程度不高且未建立相关管理体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与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农民作为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鼓励其积极的参与该工程的后期管理过程中,以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来服务于建后的管理工作。但是就实际的情况而言,政府和集体多为该工程的主要管理者,农民的参与度几乎没有,这样就使得工程的产权具有模糊性,而作为管理者也不能及农民之所急,进而使得农村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很好地管理和维护,农民也不能对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1.3 管理者轻管理、重建设

在部分农村地区,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未突出体现它的作用和功效,而是以面子或政绩工程的形式存在,按照地区的规划,将该工程在短期内迅速完工,但是集体和政府在事后却为对其引起足够的管理和重视,再加上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层级和利益主体较多,使得管理的实效性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发挥。

1.4 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

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管理的成效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在农村地区,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不高、文化层度偏低、服务意识不强、人员的配置不齐全等,这样就对该工程的实际管理成效起到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于管理机构的定位也具有模糊性,非事业单位也非企业单位,再加上在管理福利上的严重缺失,如社保或医疗保险等,也严重影响了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2 改善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2.1 加强资金投入

这是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主要用于工程建后的运行、维修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并且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在传统的政府或集体管理模式中,加入农民的参与,在农村地区根据村组的大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管理模式的民营化,缓解和解决水力资源建设的资金压力,使农民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使该工程的实效性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2.2 明确管理责任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分级管理制度,将各级的责任与任务逐级落实,保证事事有人管,具体主要包括农户用水管理、村级管理、乡镇管理以及行政部门管理,促进管理成效的显著提升。

2.3 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质功效就是服务于农

,即农民和农业经济,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与农村金融相衔接,并对其实施动态的可持续性监管,具体主要为关联交易、风险评估和预防、内部调控、资本情况等,并对监管的资源实施合理的分配,保证监管力度的充足性。

2.4 提升管理者专业素质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农民也成为了管理者的一员,基于其文化程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必须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政府或集体管理者,促进把整体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将管理的成效最大化的发挥。

2.5 建立健全的提拔和资产分类制度

对资产进行准确分类的目的是保证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它能够对资金的盈亏进行准确地评估,将风险及时的覆盖。而提拔制度的建立就是激发管理者工作热情和提升管理成效的关键。

3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亲民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广大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逐渐的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探索保证水利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将其建立和健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水资源存在利用不当、严重缺乏等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引言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水资源分布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影响。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某些区域严重缺水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征概述

纵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工程本身、责任者、建设思路、投资形式等4个方面。

1.1 农田水利工程特征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的特征有如下几点:工程建设规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单一的农田水利工程已不适应生态建设要求;工程建设要求少而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侧重农业生产灌溉。

1.2 由政府主导变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指导

过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由政府牵头,实现层层分解责任制,按地区平均安排工程项目,这种建设模式忽略了农民自身的意愿,缺乏各自的开发建设特色。而现在,农田水利的建设常常需要首先考虑农民的意愿,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讨论。

1.3 由单独考虑经济效益变为统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随着生态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单独考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转向统筹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整合,注重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1.4 由国家出资、农民出工的投资方式转向社会出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以往以国家拨款为主的方式,实现了以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实体和个体等为主的社会共同出资的投资形式。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真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分为工程性节水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2种类型。工程性节水技术有灌溉输配水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有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推广服务体系。

2.1 灌溉输配水技术

灌溉输配水技术是重点以水渠运输为媒介,对水渠渗漏、冷冻、受热等问题进行防护的节水灌溉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运用在对水资源从源头到农田的配送过程中,主要对象是水渠。灌溉输配技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调配过程中水量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渠道输水的安全性,降低了灌溉的成本。

2.2 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技术主要有膜下滴灌技术、覆盖贮水灌溉技术、膜孔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等。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是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完善的重要措施。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畦田长度、入畦单宽流量等。

3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类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即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3.2 依据作物类型和水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应根据种植的作物类型和当地的农田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中,应重点考虑以改进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资金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适当选用投资相对较高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逐步消除大水漫灌的现象,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进行科学的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提升节水科技管理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逐步由零散分散型向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以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和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

3.4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节水技术水平,加快水费改革步伐,树立水商品的观念,实行有偿供水,对超定额用水要实行加价收费,节约水量要给予奖励,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树立节水意识。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反思

摘要: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球上大部分国家的气候条件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于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世界气温正在大幅度上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干旱问题愈加严重。为了有效的减少干旱问题对农民的经济财产损失,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灌溉计划。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乡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灌溉规划设计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工作,对水利工程的效益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到农民自身的经济来源,更有可能使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影响城市人口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积极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村水利工作负责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在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设计水利灌溉工程,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1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原则

1.1继承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前,一定要亲临施工地点的现场,对现场的情况做到细致的观察,根据农田的实际结构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案、保证当地农民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时能高效快捷的使用水资源,并且尽可能的做到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针对农田水利利用的现状、结构以及存在的其他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以分析的结果作为水利工程方案规划的基础。

1.2整体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具有生态服务既建设用地等多种功能。由此可见,在开展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在布局和数量上做到统筹兼顾,继而更好的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确保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1.3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作为一个经济和生态有效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继而它的规划工作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其中一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从而维持经济和生态都能和谐稳定的发展。

2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2.1规划建设规模的分析

规划建设规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建设都必须满足当地灌溉面积的要求,当地工作人员和政府部门应该切实保障好粮食的安全性,积极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稳固灌溉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以灌溉区实际的灌溉量为基础领导农民确立生产的目标。第二,耕地资源的大小要根据该地区现有的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应过度的开采现有的土地资源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应该在耕地上进行。第三,灌溉区的灌溉面积和实际的供水量应该在当地水资源管理局能承受的用水量以内。有关部门要明确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并且确定一个合理的灌溉数据。最后,小型灌溉区要根据上面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配状况建造合理的节水小型水源工程。

2.2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内容

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小型水库设计一定的去水枢纽,固定水源流动的渠道续建配套设施。第二,小型灌溉区的水泵和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对已经建成的渠道应特殊情况而进行一系列的改善。第三,例如提水设施等水源工程。第四,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最后,排涝泵站的建设。

2.3经济效益

小型水库在建设完工后能给该地区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水源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困境,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给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有效的改善了土地的结构和土壤条件,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减少了泥石流等此类灾害的发生,保护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更保护了全体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更净化了当地的空气,让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污染环境,更有效的保护了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对环境建设带来的益处,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保障规划顺利进行的措施

3.1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

由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尽快研发出新的灌溉技术。工作人员在开展研发活动前必须亲临施工现场,对该地区的环境有一个了解。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此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能否承受住后期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

3.2促进水利工程灌溉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

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灌溉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该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派人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管理,并且须提高政府官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视程度。

3.3建设时和建设后的运行管理

有关部门在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工作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督项目的建设工作,严格的把关好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最终质量。工程建设完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

4结语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工作的同时,保护好我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方案,建设出更为高效的水利灌溉工程。

作者:刘嘉 单位:乌鲁木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分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