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0:47: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园林景观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 要:根据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团队之间的互相联系进行分析,进而系统地阐述设计与良好施工对园林景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分析探讨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建设的时候,如何保证其在建设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确保其符合当前时展的潮流,这边需要在动工前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而且,及时规划方案在完美,如果没有优秀的施工团队的话,那么也只能是纸上之谈。
1 园林景观施工前期的准备
1.1 根据设计图纸展开施工,加强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 众所周知,园林景观是一种包含着美与艺术的文化特色,在对其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按照审美的观念去进行栽植,同时还要确保栽植的存活率不低[1]。
换句话来讲,施工人员要将其栽植的植物中所蕴含的美彻底激发出来,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衬托出园林景观的大气。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合理的设计和优秀的施工队伍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制定规范优秀的设计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便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关键。
1.2 提高对施工队伍的设计应用 当施工场地被施工人员严格地检查之后,施工人员便可以根据设计中要求进行材料购置。其中,施工队伍要明确其工程目标,同时还要对相关的工序给予了解,进而方便园林景观施工的顺利展开实施。其中,在组织设计的时候,施工队伍要对时间进行明确,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工程。特别是像园林工程这种大型工程,制定合理且科学的组织设计能够让工程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 园林景观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众所周知,园林景观施工是一项集美学、艺术,以及技术于一身的工程,其施工的本质是为美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但是,在对园林景观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却常常会因为一些突发问题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所以,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园林景观施工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事项便成为当前施工队伍不得不严格注意的问题。
1)施工前期,当相关人员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其首先要根据相应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其中,假如工程施工中所选用的植被有些不达标准的话,那么将会对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直接制约着后续工程的展开。2)施工中,施工队伍要积极提高自我技术水平,对于一些工程难点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研究,尽力解决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当做日后工程的参考。3)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施工队伍还要考虑到周边的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施工队伍要做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来进行施工。
3 设计与园林景观施工的互动
3.1 图纸与施工的互动 当施工队伍对工程的图纸进行明确之后,便可以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了。而在这期间,优秀的设计图纸恰恰是施工队伍展开施工的重要依据,因为设计图纸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它的逻辑性是否明确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行的顺序。
所以,在图纸进行规划设计的前期,设计人员对对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考虑周全。设计人员要纵观全局,对施工图纸中所蕴含的效果给予想想,并制作成三维立体图形,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对图纸是否行之有效,是否符合实际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虑。
3.2 施工设计与施工的互动 通常来讲,在准备好所选择的施工队伍,以及监理单位之前,对设计图纸展开审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设计图纸在制定后难免要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审核工作所具备的特点恰恰能够及时找到不合理的因素,仅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同理,设计图纸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审核工作中所提出的建议,以及相关的缺陷等进行图纸修改,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图纸的合理性,还能够让其变得更加完善。
而且,因为施工队伍是对设计图纸中的方案进行现实化的主题,因此,在监理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与检测的同时,其还要对施工队伍给予重点的观察。其中,大家都知道施工队伍是具备着优秀专业技术的团队,其施工能力的好坏会影响到日后园林景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4 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团队的技术能力高低,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这是决定着园林景观施工能否符合人们需要,是否会被人们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还直接地影响着其余几方面,特别是对整体园林景观施工而来,其水平的高低会对竣工后的园林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化,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施工队伍。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越来越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因此对园林师的设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园林师们绞尽脑汁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出更好的艺术性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
关键词:现代 景观要素 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
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1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1.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2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2 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2.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内容摘要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历史上各个文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而古今中外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是见仁见智。因而,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而作为园林艺术所根植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园林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上也各呈异趣的差别更使几大园林体系在诞生时,就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对周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有关环境的认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关于它们之间异同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传统园林体系概述
这里所讨论的中国、日本和意大利三种造园风格中,前两者属于东方体系,意大利属于欧洲体系,但由于欧洲体系的形成受伊斯兰体系的影响很大,意大利风格作为近代欧洲园林的鼻祖,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尤其明显,所以有必要先就三大体系做一个初步的概述。
1、古代西亚体系和伊斯兰体系:
西方的造园起自于西亚的古代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这种造园的特点是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心水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的气候干燥,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水和绿荫对于身处万倾黄沙中的他们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堂(即后来基督教所说的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在古代西亚的园林中,那个交叉处的中心喷水池就象征着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不过,最初的西亚园林影响范围主要还是在叙利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后的所有伊斯兰地区。而目前最完整继承并保留其手法的也就是伊斯兰体系。
2、西方古典体系和现代体系:
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规划方整端正,充分显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与豪情壮志。到法国的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时代,随着1661年凡尔赛宫的开始兴建,这种几何的欧洲古典园林达到了它辉煌的高峰。在这一时期乃至随后的数百年内,欧洲大陆上从维也纳到柏林,从彼得堡到枫丹白露,到处都可见到这些闪现着王家与皇室荣耀的灿烂光辉的园林,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此后,受东方园林的影响,欧洲园林中出现了以英国自然风致园与图画园为代表的偏向自然风物的园林,这种园林发展到现在,就成为当代美国新园林。
3、东方体系: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此间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东西方两种园林风格的比较
从上面对三大园林体系形成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欧洲和伊斯兰体系之间存在着同源的关系,即都始自于对古代西亚造园方法的模仿。只不过伊斯兰体系是在古巴比伦故土上发展,和其所模仿的原型有着同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沙漠中珍贵的水源和植物的运用,所以对古西亚流派的手法保存得比较完整,而其视水如金的水法处理也是其最大的特色。当然当这一体系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展而进入南亚次大陆后,因为这里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古印度文明深厚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使传统的西亚派水法有了重大的改变而产生了伊斯兰体系的一个特异支派。这里的园林不再使用谨慎保护水流的渠道和堤岸,不再只有狭窄的溪流潺潺和低矮的喷泉点点,而开始呈现河道横行和跌水纵流的景象,在泰姬陵前还有较为广阔的静水,植物的运用也向郁郁葱葱的方向发展,不过那种十字规划水道的基本法则还是保留下来。而有趣的是欧洲在学习古西亚法式时对其所进行的改造与印度对传统伊斯兰手法的变更有很大相似性。欧洲的水源也很丰富,植被更是繁茂,所以这里的造园同样屏弃了节约性用水的水法,而只使用了模仿伊甸的四条水路分割法则。有赖于植物的丰富,后来欧洲又用大量的几何植栽来加强了这种分割,并以这种矩形分划为基础,衍生出一整套几何造园的理论,而水法的运用也日趋宏大,与伊斯兰体系已是大异其趣。但是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这两者之间无论是源流还是具体的手法上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而与其所对立的东方体系则是完全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另一套理论,从其审美基础、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到具体的理水、堆山、用树和园林建筑都有着判若云泥的差别。所以意大利园林风格与中国、日本园林的最大和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体系的不同,而比较的重点也应先放在东西方两种对景观的处理模式的比较上。
1、东方风格: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2、西方风格: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
具体再来看一些例子:
西方的古典园林最为代表的当然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大花园,那种华丽与壮阔的美正来自于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与不羁,正如作家刘心武笔下所描绘的:“那花园布局特点是简洁而豪放的,与宫殿垂直的中轴线上形成三次平面的下跌,每个宽阔坦实的平面上都主要由两种景观组成。一种是极其巨大、规整的水池,周围有众多的铜塑和喷泉;一种是栽种并修剪成异常整齐的几何图形的常绿灌木,而这种景观又以其中的中轴线一望无际和两侧绿篱花囿的严格对称夺人心魄……”。
东方园林可以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凡是园林创造中有利于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这众多的造园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与建筑三类。
山在东方园林中是用能与稳定的象征,常有“山骨”之称。水在园林里则是象征智慧和廉洁。
花木在园林中最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有些花木还被赋予特殊含义。花木的培植要自然并讲究已经,同时注意保持古树和植被。
东方园林要求“曲径通幽”,因而建筑需要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泊相对,景色绝佳
在造园设计时,除了重视上述三点外,还要考虑对景和借景、楹联匾额以及风声、水声、钟鼓声、花香、草香、泥土香等多种媒介的参加。只要用心,碧空万里、峭壁千仞、明月繁星、春江渔火都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物。
三、意大利园林的特点及其与东方园林的具体比较
大体上说来,意大利风格与中国、日本风格的差异在以上的比较中都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但最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意大利风格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还存在着和向来被视为欧洲古典园林典范和代表的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明显不同的特点。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
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本土,当中世纪结束时,意大利人对帝国往昔的辉煌仍然记忆忧新,而各种古罗马以及在意大利也是随处可见。古代的古典主义于是成为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也就成为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这些园林的构图由于受地形的限制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形决定了园林中一些重要轴线的分布,规定了台地的设置,花坛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坡道的形状等。建筑物的位置安排也要考虑其与台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台地园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将平面与里面结合起来考虑的。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成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由于一般庄园的面积都不很大,又多设在风景优美的郊外,因此为开阔视野、扩大空间而借景园外是其常用的手法。这一点是东西方所共同重视的。在中国的造园中,这种离子举不胜举,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塔和佛香阁形成对景,在江南私家小园中由于面积狭小,这类手法就更多。不过中国在借景时往往会利用窗框、门框而做成框景的形式以增添画意。在总体布局上,意大利台地园往往是由下而上,逐步引人入胜,展开一各个景点,最后登高远眺,不仅全园景色尽收眼底,而且周围的田野、山林、城市面貌均可展现眼前,而给人以贴近大自然的亲切感。逐步的渐入佳境是东方园林的传统手法,但与意大利不同的是东方式的展开乃是基于散点透视的卷轴画式的步移景换,而意大利虽然也是展开,却是颗粒性的分个呈现,所追求的仍是定点式的特定位置的欣赏,而其欣赏的顶点在于位处峰顶的鸟瞰,这在东方园林中是极少的,这可能与东方文化的内敛性格有关。
在关于园林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开欧洲体系把园林视为宅邸室外延伸部分理论的先河,这一理论也成为欧洲园林几何构成形式的生长基点。另外中轴线的设置也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虽然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中轴线已经开始出现,其最早还可以上溯到西亚的中心水道,但意大利台地园中的中轴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而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椰油的宏伟壮阔气势。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东方的园林当然到是不用轴线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部分和靠近宫殿区的园林前区,圆明园的大宫门口还模仿九州的形式也形成一条大致的轴线,而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建筑布置由于里面意象很强,其轴线意味也就更加明显,至于紫禁城中御花园的构图则几乎是沿着整个皇城的大中轴布置的。这些园林无一例外都是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小尺度中决不会有这种情况,这不仅有规模的因素,主要还是中国传统的礼教和封建皇权的威严要求所决定的。欧洲体系中典型的水法也是从台地园开始的。水因为可以使空气湿润,从而在意大利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位处台地,意大利园林的水景在不断的跌落中往往能形成辽远的空间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在台地园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须的山野情趣。沿斜坡可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的瀑布。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可以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在下层台地上,利用水位差可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后来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低层台地也可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设计者会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至于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关于主体景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东方体系也是很重视的,但东方的做法是以融合得了无痕迹为上乘,而非以背景衬托主体的静物写生式构图。
综合看来,意大利台地园作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和其滥觞之所在,无疑也是以规整布置为主,与东方体系的模仿自然迥异其趣,但应该注意的是意大利台地园并不完全排斥自然:首先,其结合地形的设计思路就有明显贴合自然的意味,当然,东方园林自然式的地形处理方法决不会像意大利那样去将山坡切成几个台面,但利用地形来创造合适的景观还是两者所共有的思考方式,何况东方园林所处理的大都是些小山,甚至完全违反自然原理地纯用湖石堆山,比之于意大利的台地切山,谁更自然也还未有定论;其次,意大利台地园虽有中轴线的存在,但它在轴线两侧使用了退晕的手法,而使园景由人工逐渐过渡到自然,这令人想到颐和园也有同样的做法;另外,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而整个庄园的背景更是往往呈现自然的植被,确实有回归自然的意味,而东方体系的自然相比则带有了更多的象征性,至于日本的枯山水则直接放弃了真实的自然而完全去追求宗教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了。
四、中日园林的比较
相对于意大利台地园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气候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1、环境的不同: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漂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5。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如果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园林山水性质的不同,那么气候差异则决定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而形成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需要更多的通风和采光措施,所以园林建筑小巧玲珑。在树木方面,中国土地开发早,破坏较重,恢复较慢,加上大陆性季风气候,茂密森林不多,所以中国园林树木不多。
同处北温带的日本却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藓和蕨类也成为同等重要的主景,植物形式的多样化远胜于中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自己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桥也用木桥,而不是中国的园墙有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墙,园桥也用石拱桥。
2、类型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在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时不忘体现帝王的威严和登记的森严,故而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是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三教合一的特征,在手法上,园林成为建筑群体轴线的延伸和附属。日本皇家园林在起自于飞鸟时代,奈良上和平安时代的作品以轴线式和中心式为主,在桃山江护时代达到顶峰,作品有京都的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庭院四大名园。日本即使皇家园林的手法也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式置石、土桥平桥,且规模较小。由于自镰仓时代到江护时代近千年中日本都是由将决执政,故日本的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与中国的文人园有别,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再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 枯山水庭院,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
3、造园手法的差异: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却恰恰在为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中国园林建筑多,体量大,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建筑少,体量小,表明人力的弱小。中国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的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日本园林则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中国园林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味较浓,日本园林则无论山水尺度都偏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味较淡。中国园林属于山性,有着坚定、刚强和永恒的特点,日本则属于水性,具有水的可塑性、柔软性和稍纵即逝的易变性。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都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的大量绿化和用低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比较谦虚和谨慎。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文人建筑山水园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了建筑的成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的夸大,以至于江南园林已略显拥挤,至于乾隆花园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细部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更显得拥堵,另外堆山上也片面强调太湖石的瘦、皱、漏、透而不免绮巧过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甚至只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例如茶庭和坪庭,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其游览以远观事物外表,坐思事理内在,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而不像中国园林的这种对话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
4、思想与文化背景的比较:
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共为中日哲学支柱的儒、释、道三个思想体系的彼此消长的结果。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正是因为道家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独有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而上升到象征和抽象自然从而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但而后两家却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方向发展。中国偏于儒,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日本偏于佛,以智者的形象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的布局思维介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日本则在形象和抽象之间。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综合以上的叙述,已可以大略理出中国、日本和意大利三种园林风格的异同,然而比较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单独、孤立的谈论任何一个流派或一种风格已没有多大意义,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而着眼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内容摘要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历史上各个文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而古今中外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是见仁见智。因而,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而作为园林艺术所根植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园林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上也各呈异趣的差别更使几大园林体系在诞生时,就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对周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有关环境的认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关于它们之间异同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传统园林体系概述
这里所讨论的中国、日本和意大利三种造园风格中,前两者属于东方体系,意大利属于欧洲体系,但由于欧洲体系的形成受伊斯兰体系的影响很大,意大利风格作为近代欧洲园林的鼻祖,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尤其明显,所以有必要先就三大体系做一个初步的概述。
1、古代西亚体系和伊斯兰体系:
西方的造园起自于西亚的古代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这种造园的特点是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心水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的气候干燥,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水和绿荫对于身处万倾黄沙中的他们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堂(即后来基督教所说的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在古代西亚的园林中,那个交叉处的中心喷水池就象征着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不过,最初的西亚园林影响范围主要还是在叙利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后的所有伊斯兰地区。而目前最完整继承并保留其手法的也就是伊斯兰体系。
2、西方古典体系和现代体系:
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规划方整端正,充分显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与豪情壮志。到法国的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时代,随着1661年凡尔赛宫的开始兴建,这种几何的欧洲古典园林达到了它辉煌的高峰。在这一时期乃至随后的数百年内,欧洲大陆上从维也纳到柏林,从彼得堡到枫丹白露,到处都可见到这些闪现着王家与皇室荣耀的灿烂光辉的园林,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此后,受东方园林的影响,欧洲园林中出现了以英国自然风致园与图画园为代表的偏向自然风物的园林,这种园林发展到现在,就成为当代美国新园林。
3、东方体系: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此间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东西方两种园林风格的比较
从上面对三大园林体系形成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欧洲和伊斯兰体系之间存在着同源的关系,即都始自于对古代西亚造园方法的模仿。只不过伊斯兰体系是在古巴比伦故土上发展,和其所模仿的原型有着同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沙漠中珍贵的水源和植物的运用,所以对古西亚流派的手法保存得比较完整,而其视水如金的水法处理也是其最大的特色。当然当这一体系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展而进入南亚次大陆后,因为这里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古印度文明深厚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使传统的西亚派水法有了重大的改变而产生了伊斯兰体系的一个特异支派。这里的园林不再使用谨慎保护水流的渠道和堤岸,不再只有狭窄的溪流潺潺和低矮的喷泉点点,而开始呈现河道横行和跌水纵流的景象,在泰姬陵前还有较为广阔的静水,植物的运用也向郁郁葱葱的方向发展,不过那种十字规划水道的基本法则还是保留下来。而有趣的是欧洲在学习古西亚法式时对其所进行的改造与印度对传统伊斯兰手法的变更有很大相似性。欧洲的水源也很丰富,植被更是繁茂,所以这里的造园同样屏弃了节约性用水的水法,而只使用了模仿伊甸的四条水路分割法则。有赖于植物的丰富,后来欧洲又用大量的几何植栽来加强了这种分割,并以这种矩形分划为基础,衍生出一整套几何造园的理论,而水法的运用也日趋宏大,与伊斯兰体系已是大异其趣。但是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这两者之间无论是源流还是具体的手法上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而与其所对立的东方体系则是完全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另一套理论,从其审美基础、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到具体的理水、堆山、用树和园林建筑都有着判若云泥的差别。所以意大利园林风格与中国、日本园林的最大和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体系的不同,而比较的重点也应先放在东西方两种对景观的处理模式的比较上。
1、东方风格: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2、西方风格: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
具体再来看一些例子:
西方的古典园林最为代表的当然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大花园,那种华丽与壮阔的美正来自于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与不羁,正如作家刘心武笔下所描绘的:“那花园布局特点是简洁而豪放的,与宫殿垂直的中轴线上形成三次平面的下跌,每个宽阔坦实的平面上都主要由两种景观组成。一种是极其巨大、规整的水池,周围有众多的铜塑和喷泉;一种是栽种并修剪成异常整齐的几何图形的常绿灌木,而这种景观又以其中的中轴线一望无际和两侧绿篱花囿的严格对称夺人心魄……”。
东方园林可以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凡是园林创造中有利于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这众多的造园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与建筑三类。
山在东方园林中是用能与稳定的象征,常有“山骨”之称。水在园林里则是象征智慧和廉洁。
花木在园林中最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有些花木还被赋予特殊含义。花木的培植要自然并讲究已经,同时注意保持古树和植被。
东方园林要求“曲径通幽”,因而建筑需要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泊相对,景色绝佳
在造园设计时,除了重视上述三点外,还要考虑对景和借景、楹联匾额以及风声、水声、钟鼓声、花香、草香、泥土香等多种媒介的参加。只要用心,碧空万里、峭壁千仞、明月繁星、春江渔火都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物。
三、意大利园林的特点及其与东方园林的具体比较
大体上说来,意大利风格与中国、日本风格的差异在以上的比较中都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但最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意大利风格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还存在着和向来被视为欧洲古典园林典范和代表的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明显不同的特点。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
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本土,当中世纪结束时,意大利人对帝国往昔的辉煌仍然记忆忧新,而各种古罗马以及在意大利也是随处可见。古代的古典主义于是成为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也就成为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这些园林的构图由于受地形的限制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形决定了园林中一些重要轴线的分布,规定了台地的设置,花坛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坡道的形状等。建筑物的位置安排也要考虑其与台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台地园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将平面与里面结合起来考虑的。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成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由于一般庄园的面积都不很大,又多设在风景优美的郊外,因此为开阔视野、扩大空间而借景园外是其常用的手法。这一点是东西方所共同重视的。在中国的造园中,这种离子举不胜举,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塔和佛香阁形成对景,在江南私家小园中由于面积狭小,这类手法就更多。不过中国在借景时往往会利用窗框、门框而做成框景的形式以增添画意。在总体布局上,意大利台地园往往是由下而上,逐步引人入胜,展开一各个景点,最后登高远眺,不仅全园景色尽收眼底,而且周围的田野、山林、城市面貌均可展现眼前,而给人以贴近大自然的亲切感。逐步的渐入佳境是东方园林的传统手法,但与意大利不同的是东方式的展开乃是基于散点透视的卷轴画式的步移景换,而意大利虽然也是展开,却是颗粒性的分个呈现,所追求的仍是定点式的特定位置的欣赏,而其欣赏的顶点在于位处峰顶的鸟瞰,这在东方园林中是极少的,这可能与东方文化的内敛性格有关。
在关于园林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开欧洲体系把园林视为宅邸室外延伸部分理论的先河,这一理论也成为欧洲园林几何构成形式的生长基点。另外中轴线的设置也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虽然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中轴线已经开始出现,其最早还可以上溯到西亚的中心水道,但意大利台地园中的中轴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而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椰油的宏伟壮阔气势。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东方的园林当然到是不用轴线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部分和靠近宫殿区的园林前区,圆明园的大宫门口还模仿九州的形式也形成一条大致的轴线,而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建筑布置由于里面意象很强,其轴线意味也就更加明显,至于紫禁城中御花园的构图则几乎是沿着整个皇城的大中轴布置的。这些园林无一例外都是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小尺度中决不会有这种情况,这不仅有规模的因素,主要还是中国传统的礼教和封建皇权的威严要求所决定的。欧洲体系中典型的水法也是从台地园开始的。水因为可以使空气湿润,从而在意大利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位处台地,意大利园林的水景在不断的跌落中往往能形成辽远的空间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在台地园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须的山野情趣。沿斜坡可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的瀑布。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可以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在下层台地上,利用水位差可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后来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低层台地也可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设计者会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至于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关于主体景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东方体系也是很重视的,但东方的做法是以融合得了无痕迹为上乘,而非以背景衬托主体的静物写生式构图。
综合看来,意大利台地园作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和其滥觞之所在,无疑也是以规整布置为主,与东方体系的模仿自然迥异其趣,但应该注意的是意大利台地园并不完全排斥自然:首先,其结合地形的设计思路就有明显贴合自然的意味,当然,东方园林自然式的地形处理方法决不会像意大利那样去将山坡切成几个台面,但利用地形来创造合适的景观还是两者所共有的思考方式,何况东方园林所处理的大都是些小山,甚至完全违反自然原理地纯用湖石堆山,比之于意大利的台地切山,谁更自然也还未有定论;其次,意大利台地园虽有中轴线的存在,但它在轴线两侧使用了退晕的手法,而使园景由人工逐渐过渡到自然,这令人想到颐和园也有同样的做法;另外,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而整个庄园的背景更是往往呈现自然的植被,确实有回归自然的意味,而东方体系的自然相比则带有了更多的象征性,至于日本的枯山水则直接放弃了真实的自然而完全去追求宗教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了。
四、中日园林的比较
相对于意大利台地园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气候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1、环境的不同: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漂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5。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如果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园林山水性质的不同,那么气候差异则决定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而形成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需要更多的通风和采光措施,所以园林建筑小巧玲珑。在树木方面,中国土地开发早,破坏较重,恢复较慢,加上大陆性季风气候,茂密森林不多,所以中国园林树木不多。
同处北温带的日本却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藓和蕨类也成为同等重要的主景,植物形式的多样化远胜于中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自己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桥也用木桥,而不是中国的园墙有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墙,园桥也用石拱桥。
2、类型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在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时不忘体现帝王的威严和登记的森严,故而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是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三教合一的特征,在手法上,园林成为建筑群体轴线的延伸和附属。日本皇家园林在起自于飞鸟时代,奈良上和平安时代的作品以轴线式和中心式为主,在桃山江护时代达到顶峰,作品有京都的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庭院四大名园。日本即使皇家园林的手法也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式置石、土桥平桥,且规模较小。由于自镰仓时代到江护时代近千年中日本都是由将决执政,故日本的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与中国的文人园有别,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再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 枯山水庭院,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
3、造园手法的差异: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却恰恰在为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中国园林建筑多,体量大,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建筑少,体量小,表明人力的弱小。中国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的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日本园林则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中国园林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味较浓,日本园林则无论山水尺度都偏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味较淡。中国园林属于山性,有着坚定、刚强和永恒的特点,日本则属于水性,具有水的可塑性、柔软性和稍纵即逝的易变性。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都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的大量绿化和用低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比较谦虚和谨慎。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文人建筑山水园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了建筑的成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的夸大,以至于江南园林已略显拥挤,至于乾隆花园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细部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更显得拥堵,另外堆山上也片面强调太湖石的瘦、皱、漏、透而不免绮巧过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甚至只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例如茶庭和坪庭,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其游览以远观事物外表,坐思事理内在,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而不像中国园林的这种对话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
4、思想与文化背景的比较:
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共为中日哲学支柱的儒、释、道三个思想体系的彼此消长的结果。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正是因为道家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独有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而上升到象征和抽象自然从而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但而后两家却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方向发展。中国偏于儒,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日本偏于佛,以智者的形象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的布局思维介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日本则在形象和抽象之间。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综合以上的叙述,已可以大略理出中国、日本和意大利三种园林风格的异同,然而比较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单独、孤立的谈论任何一个流派或一种风格已没有多大意义,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而着眼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光速般的升温。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区的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光速般的升温。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区的环境。 关键词: 论 住宅区 园林 景观 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二、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各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式,景观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衡,常以轴线作引导的几何形图案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的自然式山水园,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形成东西方园林形式各异的原因,都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西方园林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它还左右着雕塑、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因借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古人又说:“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都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三、富于诗情画意的特色中国园林自从唐代出现了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及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含着誉谓“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中国文学与文学、绘画自古以来互为表里,彼此借鉴,交互引发,相资为用。按诗画艺术组织园林类型,划分和组合园林的形式,犹如中国画咫尺千里的山水画立轴或横幅手卷,运用散点透视,及动向透视的表现方法。它的超时空概念,正是东、西方绘画和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宋代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论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还有绘画理论中的“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和“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等等,中国山水画的超时空概念,融注入园林的景观空间,极大地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
中国园林的布局构景,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借鉴于文学艺术的立主题,分段落,讲究起、续、转、高、结的程序组合,因借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布局构景中。首先立主景、配景,划分景区、景点,讲究游览路线在组织景区中的序幕、连续、转折、高潮和结尾的系列组织程式;犹如诗歌中的抑扬回转,富有韵律节奏感。如园林中的从一个景区引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从峰回路转到柳暗花明;又好似运用章回小说中的一波三折、隐喻等手段,引向主景高潮,然意未尽,噶然而止,令人产生余音绕梁的意境情趣。
中国园林艺术形式因借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富于诗情画意,便是中国园林东方民族形式独具的风格和特色。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我们要借鉴的继承,但不能机械的照搬。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开放的新社会,我们设计的东西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主人。旧社会是为封建帝王、达官贵人而设计,往往过分的满足他们的意志,追求豪华、诗情画意、文学哲理,对人的活动空间重视不够。
四、现代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五、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第一。 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第二。 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狠,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第三。 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经历青藏高原的缺养,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成为释迦牟尼的选民。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人类为摆自然力、神权、君权以及自己创造的机器的约束,今天终于走进了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人性化的时代。
摘 要:景观绿化环境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要达到合理布局、形式多样,首先应重视该区域环境的地方特色和建设本身的个性;其次是应根据城市区域规划的整体构思进行统筹考虑,譬如单体结合整体,选型结合色调,山地结合平地建设,平面结合空间等。最后,设计形式应多样化、元素布置应空间化、植物配置应体现层次丰富,总之绿化空间要充分体现协调、多样、丰富。城市的各种规划因素联系紧密,有公共活动的广场、公共建筑、城市交通路网、大型的公园、区域绿化等诸多因素,起联系的核心应该是城市的居民,因而城市建筑和城市的景观绿化必须满足居民的生活休闲游憩等要求,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前景要求,所以在规划景观绿化用地时,应考虑处理好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景点、绿化、院落以及建筑小品之间和人的活动空间,最大量的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让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绿化和谐统一,空间层次感具佳,让人们生活在花园式的城市中。
关键词:城市建设;景观园林;作用;发展对策
城市作为一件艺术品,包含了各种元素:建筑、植物、山石水体、历史文化,人们用这些来创造完美的生存环境。但若规划不当,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忽略对城市活动主体人的考虑,或是千城一面,缺乏灵魂和个性,都将是失败的城市。适时适度的景观建设很好地弥补了上述缺陷。在很多西方国家,城市景观建设随着环境变迁成为社会和政治重要关注点。在政府带领下,大规模整治与改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区的开发也在生态人文的指导下谨慎开展。更有一些现代化厂房、水塔、码头等构筑物和设施,经处理成为新的城市景观。同样,中国城市也顺着这条和谐之路逐步前行。但景观到底有何意义,其作用何在呢?这需要我们(每个身居城市的人们)去深入探究,从中借鉴。
一、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建设起的作用
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园林景观搞得好与不好,不仅对一座城市及一个乡村的外表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防风沙,涵养水泥、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有毒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
1.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2.净化水体:城市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水径流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城市中多通过管道排出,较易集中处理和净化。而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和带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许多则渗入土壤,继续污染地下水。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比如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其水的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另外,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
3.净化土壤: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因此,即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草坪是城市土壤净化的重要地被物,城市中一切裸露的土地,种植草坪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条件。
4.树木的杀菌作用: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时刻侵袭着人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挥发物质,称为杀菌素。城市中绿化区域与没有绿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减少85%以上。例如,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中有几十万个细菌,而在郊区公园只有几千个。
5.园林植物的心理功能上的影响:植物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心理功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深化对这一功能的认识。在德国公园绿地被称为“绿色医生”。在城市中使人镇
静的绿色和蓝色较少,而使人兴奋和活跃的红色、黄色在增多。因此,在绿地的光线则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对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绿色反射47%,对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的视网膜比较适宜。如果在室内外有花草树木繁茂的绿空间,就可使眼睛减轻和消除疲劳。
6.彰显城市个性: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首先是园林景观艺术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二、国内城市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化运动过程中,“速成式”景观稳步跟进,由此大量景观建设问题浮出水面。
1.景观设计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城市景观是我们急应摒弃的。目前国内景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模仿是不二的解决方案。很多城市开始景观复制工程。从一样的草坪、广场,到一样的街区景观、城市风貌。这种抹杀城市个性,忽略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切断城市文脉的景观规划是值得我们反省思考的。
2.缺少“软性景观”的营建
植物作为城市景观最独特最自然的一笔,在城市景观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生态及景观效益是其他景观设施不可比拟的。而近年我国流行的大面积、不合时宜、过度的“硬质景观”正与此背道而行。
此外,多数景观建设对植物群落的营建方面缺乏考虑,几乎仅停留于机械性的“种树”工作上。尤其在一阵“草坪热”和“大树移植热”后,我国多个城市都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景观系统,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这个有机体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长期为城市服务。
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景观正面临“缺少人气”的尴尬境地。这些问题景观地块上,缺乏人性化考虑的设计往往层出不穷。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城市空间内都未设残疾人专用通道。
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照顾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需要。这些都将帮助我们的新景观成为大众喜爱的城市空间。
三、积极开拓可利用的园林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绿化就是城市的清洁剂;如果不注重绿化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就会造成城市整体布局上的恶性循环,像过去70年代以前的大上海、北京等知名城市,由于只注重城市建设,而忽视了绿化和环境的治理,一度使城市市容、卫生失控,卫生条件差,空气质量差。而现在还有一些房地产商和环境意识淡薄的建设者,为了达到使用效果,而一度加大建设密度,高强度开发,高强度建设,使建设环境绿化用地逐渐被蚕食,大幅度降低绿化面积指标,甚至于没有绿化。所以,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环境,严格按规范建设,广泛的拓宽城市景观绿化用地,必须加大城市绿化的可利用面积,使城市绿化率尽早实现接近40%绿化率指标。
1.居住区变室外草棚为绿化地
过去人们建设住宅时,楼群按规划建设形成后,为了解决人们的储存物品、存放自行车等,一般在楼前楼后建设平房作为储存间,楼前除了硬化路面外,就是一排平房,可以说是占据了全部的绿化用地,使绿化率接近为零。甚至于有的人们将储物、烧材堆放在平房周围,更使室外环境形成了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造成了空气质量下降,区域管理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变平房为绿化地,现在城市设计取消平房,使居住一层按技术要求≤2.2米层高,变一层为地面上储存间,这样在保证了绿化用地而且还解决了脏、乱、差恶性市容,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小区1987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对住宅小区进行绿化改造时,率先实行了储存间建于楼下一层≤2.2米层高,变室外为绿地,十几年来住宅区域绿化面积一直保持在40%的绿化用地指标,而且小区环境良好,为此变室外
存间为楼下储存间应值得广泛推广。
2.改善城市停车场,增加景观绿化面积
目前多数城市仍以室外设指停车场为主,这样看起来多建设了建筑,但是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大减少了城市的区域绿化用地指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车辆和家庭车辆大幅度增多,停车位仅靠小型的停车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建设地下停车场和一层设置停车场,可以想象车辆的停放是怎么样的形式。为此,高层建筑地下设置停车场和多层建筑一层建筑架空设置停车场,势在必行,这样将室外公共场所充分的设计成绿化景观用地,增加环境的美感,多层建筑一层设计成架空层作为停车场,既可以解决室外的停车位,又可以解决建筑群体的通风,增加建筑群体间的空间效果。
3.营造屋面绿化,使城市绿化空间化
在城市环境备受重视的今天,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绿化方式来换取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屋顶绿化已成为众多城市环境规划者眼中的“宠儿”。屋顶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或“空中绿洲”,是在屋顶、露台、天台或阳台上广植花木,铺植绿草,建造园林景观。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在屋顶绿化设计建造上已经拥有很长的历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屋顶绿化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四季青翠、清新宜人的。其绿化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使屋顶住宅的室内温度得到改善,屋面的隔热保温效果明显提高;保护建筑物免遭高温、紫外线等的损害,有利于延长其寿命;屋顶绿化还可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等。无庸置疑对于有建筑“第五立面”之称的屋顶进行绿化,是城市三维立体绿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景观的一大飞跃。
4.提倡垂直性绿化空间
垂直绿化是与地面垂直,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檐、墙、杆、栏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和垂吊植物,达到防护、绿化和美化等效果。它不仅能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精心设计各种垂直绿化小品,如藤廊、拱门、篱笆等,可使整个城市更有立体感,既增强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增加了人们的活动和休憩空间。
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对人类是有益的,但它的发展并非仅是建筑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更应是城市整体水平的升华。
[摘要]通过对观赏草的概念、美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初步探讨了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提出园林建设者对观赏草的运用要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应大力 发展 观赏草。
[关键词]园林植物 观赏草 园林景观
观赏草的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观赏草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环境美化和绿化的新宠,有“无草不成园”一说。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观赏草也已崭露头角,并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观赏草的概念
观赏草(ornamental grass)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杆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常见的还有莎草科、灯心草科、花蔺科、天南星科、香蒲科、寥科等植物。
二、观赏草的观赏特性
1.形态和线条
观赏草的形态和线条包括姿态、叶片和花序等部分,有直立线条的种类,如芒属种类和品种,单独种植时能形成焦点或重点,与周围圆形或小型的植物对比明显。当这些直立的形态重复运用时,便会形成独特的线条,甚至产生戏剧性的形状和图案。
2.质感
观赏草主要通过叶片来表现其特殊的质感,除了少部分种类叶片较宽外,大多数叶片窄长、质地细腻。正如他们特殊的外形,叶片也会与周围植被形成对比。
3.色彩
很多园林设计师将色彩作为观赏草应用的主要原因,虽然绿色是 自然 界的主导色,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叶色能用来创造非凡的效果,如:黑色(如‘黑龙’麦冬ophiopogon planiscarpus 'nigrescens');蓝色(如欧洲异燕麦、蓝羊茅、蓝丛早熟禾)。
有些种类的观赏草,其花和果实的颜色比叶片有价值,如:柳枝稷和芒属的很多品种在秋季长出巨大的亮红色或银白色花序;一年生禾草和谷类,也有颜色出众的花序,在儿童园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韵律和动感
当微风吹过,观赏草的叶片发出阵阵娑娑的声响也给种植带来无限生机,若是成片种植,观赏草随风起伏,像浪花在花园中翻滚的姿态,尽显动感之美。
三、观赏草的生物学特性
1.养护成本低
人们对低养护成本植物的需求是观赏草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之一。美国著名园艺学家allen lacy曾经针对观赏草管护说过这样的话:“对大多数观赏草来说,我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着它们生长和变化。”在一些商业化的园林布置场合,低养护、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水或养料的植物,比其他需要专门养护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更有优势。家庭园艺者也青睐观赏草的低养护性,他们希望把时间更多的花在欣赏花园的美景上,而不是清理或喷洒农药之类的事情上。许多观赏草一年仅需要一次简单的修剪,即使是最繁忙的园丁也可以抽空完成。
2.环境耐受力好
适应性广,观赏草种类繁多,适合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栽培,既可在肥水条件优越的沃土中生长,也能在贫瘠干旱的土壤中定植,有的品种甚至在废弃的矿地和建筑渣土上生长,产生很好的覆盖和观赏效果,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抗寒,植株可持续生长多年;抗病虫害能力强,几乎不用施用药剂;抗旱性好,无需频繁灌溉,大多数情况下靠自然降水就可健康生长;生长速度快,一个生长季节就可到达成熟植株的高度。
四、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1.观赏草在花坛和花境中的运用
观赏草的叶具有细致的质地和细长弯曲的生长特征,与笔直生长或具有明显体量及开大花的多年生植物形成鲜明对比,观赏草与多年生开花植物相结合的花境比完全由开花植物组成的传统的、规则的花境更具柔和、 自然 的效果。
观赏草在整个生长季节逐渐成熟,给花坛和花境带来令人兴奋的变化,尤其在夏末和秋季,很多受欢迎的多年生花卉已过花期,但暖季型观赏草叶色变化较迟,具有很好的表现效果。观赏草结束生长后也可以为花境提供趣味性。
2.观赏草作为欣赏焦点
观赏草不仅能成片种植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也能单独一丛种植,在花园中成为非常引人注目的焦点。这类观赏草一般种植在节点处,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或在入口、转弯处,引导游人的游览路线。推荐植物:芒属(miscanthus)的巨芒草(m. x giganteus)、芒,天蓝沼泽草,乱子草属(muhlenbergia)的鹿草,芦竹,羽毛芦苇草,蒲苇,狼尾草,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黄假高粱,大油芒等。
3.观赏草作为边界和屏障
观赏草作为边界和屏障,比传统的绿篱具有很多优势:一般比绿篱生长、成型更迅速;在冬天寒冷地区,观赏草不会因冰雪的堆积形成永久的伤害;被风吹动时发出的沙沙声能有效消除 交通 和附近的噪声;观赏草没有密集繁茂的枝叶,不会给人及动物的通行带来不便,但若要用作天然屏障,芒属植物和蒲苇叶片都很锋利,可以非常有效地遏制人们穿越。可以说,种植高大的观赏草是确定边界、营造空间、隐藏不雅景观、为户外休憩或就餐创造隐蔽环境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
但需注意,即使最大的观赏草在冬季也不能发挥显著的屏障作用,如果要得到更理想的屏障效果,可以与多年生植物和夏季开花灌木搭配,形成混合屏障。
4.观赏草在水景园中的运用
平静的水面给人很强的水平感,选择直立的观赏草,如灯心草(juncus effusus),可形成强烈对比,并给人整齐的感觉;选择弧形、扇形的观赏草,如苔草属的(carex pendula),则能产生更自然的效果。同时,观赏草在水面形成倒影,在适当的光线下,镜子般的水面使雅致的花和轻轻摇摆的叶在水面上下产生双重美感。
5.观赏草用作地被
保持地被植物最佳状态一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观赏草很少或永远不需要剪草也可以提供类似的绿色景致。一些观赏草类植物的质地很好,可以创造出完整统一、如地毯一般的草地景观;有些种类,如沿阶草属(ophiopogon)植物,终年常绿;其他种类可能会在冬季或夏季停止生长,但会随生命周期带来外观的季相变化。
以观赏草作为草坪时,需要注意,大部分观赏草无法承受草坪草可忍受的践踏程度。因此,观赏草一般不用于儿童游乐区或其他一些一周至少要走好几次的场地,除非通过添加踏脚石或其他一些手段供人们穿过种植区。
综上所述,观赏草因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为观赏草在园林中的运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将观赏草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创造优美生态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必须趋势。观赏草在未来园林景观中将会处于重要地位。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安逸静谧的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当下人们的休闲需求。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就单在视觉呈现方面下功夫,亭台水榭、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然而人对环境的感知不仅局限于视觉对空间、色彩、材质的感受,还有流水潺潺、雨打芭蕉、古刹钟鸣带来的听觉享受。把声景学理论引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旨在开拓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从声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式等方面加以论述,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声景学;园林景观;声音设计
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重点在于视觉的处理,较少考虑声音环境。但身临园林之中,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上的欢快体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绿色园林景观被周遭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所笼罩,传统园林中原有的流水潺潺、鸟叫虫鸣、夜半钟声被淹没在嘈杂的声音环境中。园林声景观的设计同样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声景学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落地生根。声景观的设计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迄今为止,关于园林声音景观的研究依然有限。目前关于声景学的应用,更多的在于噪音控制方面,而在声景的设计方面,自然声景与社会声景的关系若即若离。如何让城市发展减少对自然声景的破坏,让社会声景与自然声景融为一体,和谐共处,营造理想的声景环境,是景观研究和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声景学的发展及范畴
加拿大音乐家R.MurraySchafer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声景(Soundscape)概念,他带领研究小组致力于自然环境中的声音研究,也把声景学称之为声音生态学。之后,随着声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参与研究的学术范围逐渐扩大,声景学的研究范畴也逐渐扩大。日本在声景的研究方面发展迅速,日译为“音风景”,举办过“评选日本音风景100项”的民众活动。岩宫真一郎出版专著《声音生态学》,对声景做了全面阐述。我国学者李国棋是声景学研究第一人。他师从日本学者岩宫真一郎专注声景学研究,并在2001年开展“Sound-scape———声音景观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成果颇丰。声景学(SoundscapeArchitecture)借鉴了景观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构成。虽然声景学的概念自提出已有四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对声景学的理解和研究范畴一直没有定论。声景学研究的是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权且从三者中来比较声景学的研究范畴。在“人———环境”关系中,传统的景观学只注重环境的视觉效果对人的反射,而这一审美体验是无声的感官设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没有了钟声,那这画面的意境便相差甚远。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声景学是传统景观学中的研究范畴。在“人———声音”的关系中,心理声学、语言声学、音乐声学等都是传统的研究听觉机理的门类,但这些研究是脱离了声音环境的研究,并没有对不同环境下的声音对人体听觉影响的研究深入开展。比如人在滨江公园听古乐与在家听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发声场景也是声景学的研究范畴。在“声音———环境”关系中,环境声学、建筑声学都是基于物理声波在不同空间和物质的声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直接抛开了环境的视觉特性和声音的文化特性对人听觉的影响。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环境噪声级是解释不通的。因而从历史文化的方面研究环境中的声音也是声景学的研究范畴之一。
二、声景学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要素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说:“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声景的一个关键状态就是静,静是一切声景的基础和条件。园林景观中的声音要素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背景声,背景声包括人声、动植物之声、水流声、风声以及园外的环境声。背景声是园区的环境声,是难以逆转的主要声音,突出了园林的位置、特点。二是信号音,信号音一般是通过园区内的广播播报和传达危险信号、通告等信息提醒游客注意,比如入园时的须知、闭园时的通知等。信号音在声景设计中容易打扰游客的听觉享受,引起反感情绪,属于园内的人工噪音。三是标志音,通过模拟环境音、背景音乐等来达到环境与声音的协调,或者为了突出某一景观设计特色,传递文化内涵,比如园内的背景音乐、某一文物古迹具有表征性的诗词朗诵或古风乐曲等。
三、园林景观声景环境的设计
(一)园林声景设计的原则
1.保护性原则
园林所在区域一般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存在一些长期栖居或季节性徙居的动物,在园林规划和设计前期要对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园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详尽勘察,最大可能地维护好动物原有的栖息场所,避免影响到动物的生存。对于大雁、野山鸡等特殊动物要提供保护设施来维护原有声景观。自然声景观之外,园林场所附近原有的钟声、号角声、叫卖声等也要根据声级、音量等进行分析,保存该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声音,使背景声富有层次感。
2.协调性原则
“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通过上文对声景学研究范畴的分析可知,声景和景观是统一的整体。景观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声景的协调一致,同时,声景的设计也要与景观元素形成统一的整体。园林声景要尽可能地突显原有环境的声音,而削弱外在的环境噪音对声景环境的侵扰。人工声是最容易破坏视觉景观与声音景观协调性的元素,这就要提升警示声音、引导声音、通告声音的质量,避免人工声音对自然声景的冲突。同时,提高音响的质量,采用音质清晰且音量适中的隐形音响,科学合理地设置音响摆放位置。此外,还要积极教育和引导游客对声景观的认识,提高游客对声景观的欣赏水平。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景观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以人为本是其要遵循的凌驾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重要原则。园林景观面向普罗大众,有青壮年、老人、孩童以及残障人群。声景设计要满足绝大部分人群的参与需求和体验兴趣,体现人文主义关怀。老人喜好静谧的环境,因此为中老年人开辟人流小的僻静场地。儿童喜欢热闹,对声音充满了好奇,可以在园区内摆设飞禽猛兽的模型,配合相应的模拟声音,营造欢快的声景同时,还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对于视障人士要在声景设计中加入导视功能,通过园区引导声和音响的摆设方位来引导视觉残障人士顺利游玩。
(二)声景设计的基本步骤
1.调查基地声音
园林建设的选址一般都是自然生态维护较好的地方,园林的声景设计首先要对园林基地的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结合气候、地形地势、水系、风向、动植物等,用科学方法收集场地中的所有声音,以及基地附近的环境声,然后对这些声音进行评价划分,尽量保留有价值的声音,摒弃对声景造成破坏的噪音,在提升声景的丰富性的前提下设计出与视觉景观相协调的声景观。
2.确定声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园林景区的功能规划和板块设置来区分不同的声景功能。比如根据园林的功能特性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声景区、活动声景区、自然疗养声景区等,让每个声景区都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效果。根据声景的声级还可将声景观分为静谧区、缓冲区和热闹区。游人可以在适当的区域内嬉戏打闹,也可以下棋赏花。3.各分区的具体设计首先应根据每个分区的环境特性、功能特性等,明确视觉景观的主题,以及对应声景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确定区域整体的景观氛围,从而确定声景的主题,以升华视觉景观的意境。这样设计的声景才能达到声音与环境特性的协调,从而创造一个完美的声景环境体验。
(三)古典园林声景设计方式
《园冶》中论及声景的有约二十处,分为三类:人声、动物之声和自然之声。人声计九种,分别为梵音、涛沸、喧哗、长啸、吹箫、樵唱、即韵、弹琴、吟诵。其中八种属借景中的“佳则收之”的佳声,一种属借景中的“俗则屏之”的俗声。吹箫、弹琴、即韵、吟诵和涛沸是园内声景,而梵音、长啸、樵唱和喧哗常常是园外声景。其中梵音、长啸和樵唱是声景的典故,自然包裹着情境和意义的外衣。动物声景有鹤声、犬吠、鸠啼、马嘶、莺歌、虫声、雁鸣七种。自然之声有风声、雨声、落叶声三类。
1.借声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借声也叫做“音画”,是常用的借声借景手法。利用声音引发游人产生视觉联想,从而在视觉景观上增添内容。比如园林内本看不到的寺庙、江畔,却可以听到诵经、挽钟、渔唱的声音,从而不自觉的在游客心中产生对应的诗情画意,形成独特美感。苏州耦园的“听橹楼”就是借助园林附近河上的滑橹声让游人能够“坐楼观景”。扬州个园的“风音洞”由墙上开凿的圆孔发出的风声,给人寒风凛冽的视觉联想。
2.补声
一种人工化的声景填补。如人工的背景音乐和模拟自然的声环境。补声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普遍使用。但是如果音乐、音量控制不好,补声自身就是噪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森林中的声响能够激发人类的原始应激反应,并和身体形成某种“共振”。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森林声响能够舒缓情绪,调节人体的血液、内分泌和消化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进而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由于现代园林生态条件有限,人造森林声景在园林声景设计中较为常见。
3.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反衬大都是利用某种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安静、幽深等。要做好园林的降噪处理,合理设置安静沟。声音之间的间断的安静叫安静沟。鸟鸣及动物之声都因有其安静沟而悦耳。
4.掩声
掩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某种悦耳或更协调的声音去掩盖噪声,如利用地势落差的跌水声去掩盖城市中的各种噪音,跌水激荡置石所产生的声景完美地掩盖了城市中的噪音;而另一种就是直接屏蔽或消除掉使人不快和与整个环境不协调的声音,如利用植物组景降噪、屏蔽噪音,或利用隔音材料吸收、阻挡噪音。
作者:李奇岩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
在2016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各行业需要以匠人精神重塑行业的客户价值与提供服务水平。本文旨在通过表格化形式,为景观工程管理者提供质量与细节管理的思路与控制要点,工程营造过程中应不断深入改善、总结锻造匠心。
关键词:
工匠精神;园林景观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
“工匠精神”是指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对所从事的职业高度忠实和把工作做到极致,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产品与价值,于个人可以修心,提高自身的素养。景观施工是对景观设计再创作的过程,对于施工的理解在早期的园林庭院营造中,更多应该是工匠们的工作内容,设计与施工往往是同一批人,缺乏设计理论与风格,更多的是施工工艺的精湛或手艺的好坏。设计图纸都是在工匠们的大脑里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不断深入而精细化,导致设计与施工专业的细化。有了好的设计,但并不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因为没有好的施工,一切都是空谈,无法落地。作为景观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景观项目的特点、质量管理周期、工艺细节、关键控制点等,以匠心去琢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作品。
1园林景观项目及其特点
1.1外观布局的艺术美观
项目是城市形象的直接表现,关系着城市人居环境的提高与改善。除了要求工程安全、适用、人性化外,还应追求艺术性,在外观和布局上给人美的、愉悦的感受,施工中更要比土建项目更加精细。
1.2工程材料的特殊性
施工材料除了和土建工程相同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砂石等常用建筑材料外,还有各种具有生命的各类植物,以营造景观的艺术性和生态性,具有调节气温等功能。
1.3工程的广泛性和后期维护的长期性
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关乎民生、生态环境类的项目,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园林景观项目在很多城市普遍开展,宏观如城市特色乡镇,中观如区域,微观如小区园林等。景观工程如此重要,其后期维护则比一般土建工程更长久、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
1.4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紧张
园林景观项目除了土建工程,还包含施工工艺。因人们对其外观造型视觉感受、体验等的追求,使得施工工艺更加复杂。另外,由于园林工程以具有生命的植物为材料,会受到气候、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施工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最快的施工进度完成工程,故工期较其他常规土建项目更为紧张。
1.5变更量大,成本不宜控制
由于施工图纸在结合现场实施时,往往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加之施工工期紧张、材料特殊等原因,使成本波动较大,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2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TQM)
TQM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观。客户需求对企业经营和决策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客户满意程度成为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了解客户需求,高质量满足客户要求,培养“客户就是上帝、以客户的眼睛看世界”等一系列生产服务管理观念,最终形成客户导向型产业,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营造客户认可、口碑佳的作品,才能使企业与个人不断地持续发展,现以时间为维度,分析项目质量的全周期管理。
2.1工程质量形成阶段(见图1)图1
2.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2.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2.3.1质量目标(见表1)。2.3.2质量策划内容。设定质量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所需的其他资源;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工具;确定其他的策划需求。2.3.3质量控制。(1)熟悉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素质)、材料(结构材料、饰面材料、苗木材料、建筑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项技术方案、新工艺技术)、环境(工程施工条件、项目管理条件)。(2)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遵守“先地上、后地下、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保证施工各项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互不干扰。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对施工关键点和隐蔽工程的工序,检查合格后才能行下一道工序。(3)在景观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纵向体系中,工序质量控制是基础,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提高对施工操作工序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全过程工序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做到“预先计划、防微杜渐、过程控制、严格检查”。(附表2、表3)
2.4质量保证
园林景观项目质量保证是指在质量体系中,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系列活动。相对于质量控制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则侧重于企业对于用户的质量承诺。质量保证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保证,使其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达到其设定的质量要求。外部至保证是对产品使用者的保证,使其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其生产活动的质量要求。
2.5质量改善
景观项目质量改善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运行效率、工序细节的部分。从质量管理的PDCA原理出发,质量改进是企业在现有的质量管理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使项目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的系统性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通过质量改善,不断提升自我质量管理能力,提高项目质量档次,向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降低企业成本,节省能耗,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结语
终上所述,匠人化的园林景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产品的极致追求,把产品当成艺术品来打造。因为其要求非常细致,几乎每一项细部工程永远都可以有自己的一整套精细化标准。时代需要呼唤“匠人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日渐炽热的浮躁之风。追求细节,才能塑造有品质的作品;精益求精,才能有完美的结果。希望所有的景观项目管理者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修炼一颗“匠心”,爱生活、爱工作、更用心。
作者:梁锦钧 单位:江门北控水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协调性、安全性、地方特色性特点,研究了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和园路铺装设计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
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1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1.1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1.2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中小城镇的道路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只有结合地形、节约用地、考虑气候条件、注重环境生态,中小城镇的道路尺度才更适合人们的生活。1.3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安全性。城镇道路的安全性要求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心理感受、行人的视觉感受和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驾驶员来讲,道路的安全性是首要的,而乘客观赏的道路两侧风光,会反映出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社会气息。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弯道、上下坡或前进方向的加减速等都产生与静止完全不同的动感。节奏单调的视觉环境会使人感到疲倦,甚至引起困倦等不必要的危险;反之,急剧的节奏变化也会使人惊慌失措。所以,城镇道路景观的设计必须保持基本的张弛度,以恰当的节奏变化和景观片段的重复,形成舒适的道路景观。城市中不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是不同的,疾驰的车辆和漫步的行人对道路两侧的感受差异巨大。行走的人们能够体验更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要素,封闭的空间使人感觉私密,开敞的空间则使人感觉舒畅,色彩斑斓的道路景观环境会使人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在行人体验为主的道路景观中,需要考虑各种植物和构筑物的色彩、质感和肌理的搭配和组合,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产生视觉上的景观享受。同时,可在道路景观中放置一些体现当地城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或个性化的铺装等,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并展现出地方特色,突出城镇道路景观的个性。有很多城镇以道路景观作为标志性的门户景观,如迎宾大道,以植物为主题的特色街道等,都能够有效加强城镇的识别性。1.4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特色性。在许多城镇的中心区都设有步行街,以商业、展示为主要功能,承载着较大的人流,也是展现小城镇地方特色的主要区域。步行街造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古典与时尚的交汇,步行街区文韵悠悠,商味浓浓,力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打造了一方生活休闲、观光游乐的新福地,其美丽和繁华尽展了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发展。
2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
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方法如下:a.对收集来的设计资料及其他图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初步确定园路布局风格。b.对公园或绿地规划中的景点、景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c.对公园或绿地周边的交通景观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分析。d.研究设计区内的植物种植设计情况。e.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确定主千道的位置布局和宽窄规格。f.以主干道为骨架,用次干道进行景区的划分,并通达各区主景点。g.以次干道为基点,结合各区景观特点,具体设计游步道。h.形成布局设计图。
3小城镇园路铺装设计
3.1砖铺路面
目前,我国机制标准砖的大小为240mm×115mmX53mm,有青砖和红砖之分。园林铺地多用青砖,风格朴素淡雅,施工简便,可以拼凑成各种图案,以席纹和同心圆弧放射式排列为多。砖铺地常用于庭院和古建筑物附近。因其耐磨性差,容易吸水,适用于冰冻不严重和排水良好之处;坡度较大和阴湿地段因易生青苔行走不便故不宜采用。目前,已有采用彩色水泥仿砖铺地,效果较好。日本、欧美等国尤喜用红砖或仿缸砖铺地,色彩明快艳丽。大青方砖规格为500mm×500mm×100mm,其平整、庄重、犬方,多用于古典庭园。
3.2冰纹路面
冰纹路面是用边缘挺括的石板模仿冰裂纹样铺砌的地面,石板间接缝呈不规则折线,用水泥砂浆勾缝。接缝多为平缝和凹缝,以凹缝为佳。也可不勾缝,便于草皮长出成冰裂纹嵌草路面。还可做成水泥仿冰纹路,即在现浇混凝土路面初凝时,模印冰裂纹图案,表面拉毛,效果也较好。冰纹路适用于池畔、山谷、草地、林中的游步道。
3.3碎料路面
碎料路面是指用碎石、卵石、瓦片、碎瓷等碎料拼成的路面,这种路面图案精美丰富,色彩素艳和谐,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做工精细,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和较高的观赏性,有助于强化园林意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情调,多见于古典园林中。
作者:刘春丽 单位:七台河市园林管理局
摘要:
本文主要从彩色植物的概况分析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彩色植物的分类,以及福建省园林景观对彩色植物的应用概况,论述了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分析了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存在问题,最后阐述了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彩色植物;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对植物颜色种类要求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地开发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积极合理科学地进行彩色植物的应用,从而符合园林景观的色彩,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度,为城市增添一份新的色彩。
1彩色植物的概况分析
1.1彩色植物的概况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设计中,彩色植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促使园林景观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元素,同时也能对建设生态园林提供更多的帮助。其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来分析,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能够生长的彩色的植物,而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在生长的季节里,一直能够以非绿色植物的形式稳定展现的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因为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发生变化,但是要保障某些元素的稳定性,这样可以称之为彩色植物。
1.2彩色植物的分类
在对彩色植物进行分类时,以两种方式进行分类,首先是要依照其色素的分布来实施,具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的:第一种是单色叶类彩色植物,主要是指植物的叶片呈现出一种颜色;第二种是双色叶类植物,主要是指植物叶片的上下颜色不一样;第三种是花叶类,主要是指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彩色的,但是这种彩色是以条纹的形式呈现的;第四种是彩脉类,主要指在植物的叶脉上呈现彩色;第五种是镶边类,这种植物的叶片边缘的颜色是彩色的。其次是依照叶片色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橙色类彩色植物,其主要包含三种颜色的彩色植物,分别是橙色、橙黄色以及橙红色;第二是金色类的彩色植物,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棕色、黄色以及金色;第三是蓝色类彩色植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分别是蓝绿、蓝灰以及蓝白;第四是紫色类彩色植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棕红、红、紫以及紫红色等;第五是多色类,只要是植物叶片的颜色超过两种的都属于多色类。
1.3福建省园林景观对彩色植物的应用分析
以福建省的一些城市为例,相关资料显示,福建省的彩色植物约有29科共26种,其中种植较多的是苏木科和蔷薇科植物,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要色调,以自然方式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从而表现出自然风貌。
2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2.1种植方式的分析
首先是丛植,也是彩色植物的常用种植方式,利用一定的数量通过不同的分布方式来提升园林的动态美,将常绿植物和彩叶植物进行混合种植,将彩色植物作为整体景观的分界线,或者利用彩色植物来构建不同的图案,用常绿植物来作为景观的背景,利用彩色植物来进行点缀,从而提升园林景观的美。其次是孤植,彩色植物具有高度的观赏性,容易吸引人们去观赏,因此常常通过孤植的方式来种植彩色植物,在绿色植物中利用孤植的方式来种植彩色植物,将彩色植物放在园林的路边或者草坪的中央,作为景观中点的方式来丰富园林景观,能够起到点缀的作用,通过色彩与数量的差距,来体现视觉效果,从而展现出园林的个性美和整体性的美。
2.2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应用中的问题
以福建为例:第一,在进行彩色植物的种植时,种类的发展比较乱,均匀性较差,尤其是在乔木以及藤本的彩色植物上的占比比较少;在彩色植物种类上比较单一,斑叶类占比重较大,一些双色类和单色类的彩色植物较少,造成园林景观整体的植物种类比较单调。第二,在彩色植物的色彩上比较单调,一般都是以黄色类和红色类为主,其他类的颜色使用的较少,第三,福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彩色植物种类一般都能够适应,但是有的地区使用北方的植物则难以适应长势较差。
3彩色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具体有:第一,要有效地对资源进行发掘,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和土壤条件来进行彩色植物的选种和培育,有效地进行引种实验,测试植物的生长能力和表现情况。第二,积极地引用外来的彩色植物,从而丰富当地的植物种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福建省当前引进的彩色植物有很多,例如日本的紫藤、美国的红枫以及北美的茶条槭等。第三,在设计上要有效地开发新的造景手段,以当地人文特色为基础,将彩色植物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不同的园林景观造景方式。
4结束语
科学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非常重要,要充分合理地应用彩色植物,提升彩色植物的存活率,加强城市环境的美化。
作者:蒋雨芊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
城市园林景观需要紧密结合本地的规划,综合考虑,正确地处理好土地、环境的现状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关系。把园林景观广泛地渗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发挥潜在力量。必须从整体出发,制定分期规划目标,分批分层次地设计完成。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优先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均衡布局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园林景观、街道与广场景观、水系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内容。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内容
城市园林景观需要紧密结合本地的规划,综合考虑,正确地处理好土地、环境的现状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关系。把园林景观广泛地渗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发挥潜在力量。必须从整体出发,制定分期规划目标,分批分层次地设计完成。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几项原则
1.1生态优先原则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按各地的现实条件、绿化基础、地质特点、规划范围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绿地、布置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从实际需要和规范出发,创造出适合城市自身的景观,切忌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地单纯追求形式。
1.2协调发展原则
用地紧张是我国现有土地的情况,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乃当务之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园林景观用地,使得园林景观有限的用地能更好地发挥改善和美化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其次在满足植物生长的条件下,利用不适宜建设和耕种的破碎地区,避免耕地被占用。园林景观用地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切实把园林景观分布到城市之中,融合在城市的景观环境之间。
1.3均衡布局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对周围服务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均衡分布在城市之中,必须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功能。这种均衡的布局更方便公众的使用与参与,比较适合城市的建设。在建筑密度较为低的区域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的要求增加数量较少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大面积城镇绿地等,这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园林景观的分期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城市不同阶段的园林景观建设内容,使城市的景观能够高效地完成,并保证景观体系的完整性。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首先主要从总体上研究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着重针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专题进行详细论证,从城市的街道和广场、水系以及住区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希望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2.1园林景观。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大的体系。东方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主要包括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东方园林以自然式为主,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2.2街道与广场景观。街道与广场景观主要分为传统城镇聚落的街道和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和节点的文化景观保护以及当代城市街道和广场景观的设计几个部分。其中,传统城镇聚落的街道和广场具有多义性的空间功能、尺度宜人的空间结构、丰富多变的景观序列、结合自然环境进行空间变化等特点;历史文化街区和节点的文化景观保护。2.3水系景观。纵览中西古典园林,几乎每种庭园都有水景的存在。尽管水景在大小、形式、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但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却是相同的。东、西方园林景观中水体景观设计往往成为景观艺术设计的难点,但也为点睛之笔。水体形态多样,或平淡或跌宕,或喧闹或静谧,按水体景观的存在形式可将其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静态水景赋予环境娴静淡泊之美,动态水景则赋予环境活泼灵动之美。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首先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持水体的清洁,尤其是一些观赏性的水生花卉需要比较清澈的水资源才能健康生长。对于一些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可放宽管理,保持水生植物的自然性,例如,一些湿地景观的自发生长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自发选择适宜环境生长的植物品种,最终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的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的冬季管理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水生植物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冬季结冰后会产生植物的冻伤、冻害。因此,在冬季来临时,要将一些放置在水中的植物钵移至室内。2.4居住区景观。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居住区道路的景观设计、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及居住区宅旁绿地的景观设计。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主要以行车安全及美化环境,考虑道路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以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居住区公共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级、组群级或院落缀公共绿地,布置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及混合式。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息空间及活动空间。宅旁绿地与居民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关。观赏性、生态性的兼顾是宅旁绿地设计的原则。景观建设是美化城镇面貌、增加城镇的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镇景观的有效措施,加强城镇与大自然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优美的环境景观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有积极作用,可以消除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紧张和疲乏,使体力、脑力得到恢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会使得城市的风景更加优美、更能吸引旅游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又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优美的环境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此发展,吸引更多人来此工作生活,促使城市整体经济向前发展。
作者:曹伟 单位:牡丹江市人民公园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住宅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施工时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设计阶段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住宅小区景观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在一定经济投入下实现的,是综合了生态性、社会性、艺术性的一个整体,这三大属性总体上应达到相互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
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原则。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居住小区是人们聚居、生活的场所,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以人工为主的复合系统。整个小区的生态环境并非自给自足的系统,作为开放系统的小区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需要外来干预不断投入、交换方能实现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原则就是探索人与自然的最优关系,在保证小区生态稳定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外来投入,利用自然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更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化。绿化种植设计生态原则,应注重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使用需适当、有节制,应禁止盲目大跨度调苗。小区户外不同空间和环境对植物配置方式需求不同,应丰富配置手法才能满足场地与人的需求,乔灌草组成的复合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好、自身结构最稳定、生态效益最大,提倡广泛应用于小区园林景观。园建、水电设计生态原则,应注重节能节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应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江头某小区小区外围沿街铺地与市政人行道为花岗岩铺地,近期厦门市政人行道海绵改造时,小区业委会向街道提出申请,将花岗岩铺地更换为透水地坪。在雨水丰沛区域,使用渗透性铺地,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克服地面积水问题,便利行人。(2)社会性原则。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设计,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给生活带来便利,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应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的人对园林景观需求差异,丰富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还应注意经济性,既要考虑一次性建设投入费用,也要兼顾后续养护维保费用。(3)艺术性原则。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人与自然在生态上的和谐统一,又要体现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人们由视觉观察到得出景观评价是一个心理感知过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景升格为意、境,达到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富含当地人文特色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随着房地产迅猛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绿化向生态园林发展的过程,在功能布置、景观效果、设计手法诸方面均获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绿化代生态、忽视自然追求人工、大树移植破坏山林、过分追求档次用材污染、水景应用过于盲目等等问题。小区园林景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核心还在于设计阶段应解决好营销、业主、物业三者的需求。营销:代表了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开发商作为小区园林景观建设方,其专业化程度对小区园林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营销部门从销售推广快速去化的角度,希望园林景观能有力助攻,由于销售阶段往往实景尚未施工,只能凭方案、模型进行推广,所以富于表现力的硬景、水景、“大洋怪”常常大行其道。业主:由不同文化、年龄层次组成,个体需求存在差异,在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其述求无法表达给设计者,但作为小区园林景观实际消费者,是设计时最应全方位考虑的“人”的因素。物业:物业移交验收于项目完工后进行,其基于后期物业运营提出的改进意见,经常因项目已完工,需在成品上调整,增加成本又影响效果。营销、物业、业主代表了小区园林景观建设、管养、使用三个层面,其述求有一致也有冲突,如何协调好三者述求,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工作。现阶段小区规划多由建筑设计单位完成,根据建筑布局会完成配套的消防通道设计,后期园林景观设计开展时,由于方案的需要,道路系统常与消防通道设计产生冲突,消防登高面、施救面乔木栽植矛盾最为突出。综合管网特别是燃气管线与乔木栽植的矛盾也是需要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考量的。有些地区要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前介入,将有效解决景观方案与各类强规相冲突问题。
3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了旅游地产、长租公寓、养老地产、教育地产、体育地产等细分市场,针对此类特色地产应开展相应研究。例如旅游地产,早期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后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不断被激活,旅游地产开发也随之从功能相对单一模式转向复合化。旅游地产发展离不开两个翅膀助力,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科技,文化解决的是旅游地产的内容问题,科技解决的则是旅游地产的表现问题。旅游地产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依赖文化来支撑,需要借助文化来突出个性、特色以及提升内涵与品味,和文化深度融合是旅游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方向;旅游地产成功的核心秘密在于抓人眼球、创造人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则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互动性设计既是都市人的情感需要,也是实际生活便利的需要。小区园林景观在满足各类业主生活、休憩、邻里交流等使用功能外,应结合现阶段业主需求变化,丰富小区园林景观功能,提高业主参与度。近年来部分小区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鼓励业主对绿化苗木进行认养;有条件小区择地建设蔬果园;小区园路按跑步道进行建设等均取得不错的效果。泉州东湖某小区在景观中设计了“烧金炉”,满足了当地风俗习惯要求,又解决了初一、十五楼道烟雾扰民的问题。园艺疗法是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园,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获得身心的疗愈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渴望。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鼓励结合园艺疗法进行设计,园艺疗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感受出发,通过景观设计激发使用者在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方面的疗效;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课程设计让使用者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疗效,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置无障碍环境和易于使用的园艺操作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抬升的花床或容器、刺激感官的环境,选择有芳香、质感、色彩的植物等,方便使用者参与园艺活动。我国园艺疗法的发展起步较晚,还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以使更多的人获得福祉。
4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已经属于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因此,在小区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应更好体现生态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营造宜人的居住空间。
作者:黄廷华 单位:厦门宏旭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从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造园思想的影响,并通过实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营造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包括儒家比德之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道家上善若水对园林理水的影响、释家禅风濡染对园林意境的影响。最终希望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法上应当回归本土、结合自然,在设计理念及文化层次上能对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继承并深入拓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刻地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思想。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文明日益发展,当代园林景观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涵义,不仅仅有流觞曲水、亭台楼阁,还有音乐喷泉、欧式广场、罗马拱券等物象,这种景观缺乏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成就了一种大杂烩文化和观光文化。面对此困境,设计者应当在引进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的精髓,从视觉上增强景观的灵性和美感,从感官上拓展景观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意境。
1东西文化差异———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东西方的传统文化是着巨大的差异,在东方,中国传统思想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融洽共存,并相信人和自然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生存与健康之道是大自然的恩赐,所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而在西方展现的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认为人具有天赐的统治一切的权利,他们不是去寻求同大自然的结合,而是想要去征服自然。他们相信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而大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淡薄的背景。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差异使得其造园思想有着天壤之别。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便遵循老庄哲学思想,庄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即从阐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其主张人类应顺应大自然之伦理,吸收大自然之精华。老庄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园林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是的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从“象天”到“法地”,从对自然颜色、自然形状、自然元素的学习模仿进而发展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师法自然”之美妙,是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境界。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观,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客体,站在统治世界征服自然的角度来强调人的绝对神圣。在西方,这种主客二分的自然观,使其成为自然的主宰者,从意识形态上与自然疏远和对立。因此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一切形态都有人工穿凿的印记,植物配景经由人工修建整齐划一,广场规划呈中心对称,高高在上。
2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渊源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使得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儒道释是三大主流思想,即儒、道、禅,这三大思想对中国造园艺术有着非常长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自然孔子曾经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是有大智慧的人治世,犹如流水一样无穷无尽,仁义博爱的人造福天下苍生就像山一样宏伟而容纳万物。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崇尚自然的山水,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仁者和智者的治世之道。以儒家的比德思想融入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园林景观既寓情于景,又情景交融。道家思想通过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便精简的阐明了天地人神的和谐。后汉仲长在《乐志论》中讲“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市,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描绘了闲适惬意的园宅,良田美景、溪水环流,既是汉代人所追求的诗意生活,同时也是现代人向往的乡村田园风光。禅宗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是由本心或佛法幻化而生,认为一切生命是灵魂不断转世的过程。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最纯洁的声音:初心即是佛。因此对待园林的态度亦是注重真善美,真就是要遵从自然本身土生土长的规律,既物镜;善就是善待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色,既情镜;美就是吸取自然之灵气,引起观赏者内心情感的释放或是对生命的感悟,既意境。
3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儒、道、禅这三大思想文化以其不同的思想特征影响着园林景观,同时这三种文化又相互贯通融合,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具有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儒家“比德之说”
植物是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儒家文化中的比德思想将园林植物赋以深厚的象征内涵,使得园林植物在怡景之际更怡情。所以中国园林的花草树木不仅能对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还能够表达园主本身对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追求。如梅花象征坚贞不屈,兰花象征幽静典雅,竹子象征高风亮节,莲花象征洁净无瑕,牡丹象征雍容华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等。受儒家比德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善于用植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造园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自然中的植物映入眼帘成为人眼中美丽的风景,传统文化使得人们在造园观景的同时也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实现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草木竹石、月树风花都可以用来婉转的传情达意,这与西方传统园林直白的表达方式形成强烈对比。适度的隐喻,含蓄而不露骨;恰当的比拟,委婉而不张扬,这种蕴藏于内而不显与外的精神使得中国山水园林犹如一幅水墨画一样耐人寻味。
3.2对园林理水的影响———道家“上善若水”
理水是造园中的另一重要因素。水是生命的源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无水不活。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水滋润世间万物,包容一切却不求回报,它“通达而广济天下”,滋养着一座座山川,哺育了一片片土地,却从不挑剔,从不推辞。事实上,人类的善行如若能达到最高境界,那便如水的品性一样,细水长流而润物无声,临泽万物而不争夺名利。中国园林是最注重天人合一的,因此,中国园林中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园林,凿池引水都是必不可少的。水景设计的“上善若水”,正是品德的反射与意境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对于理水又有“上善若水任方圆”之说,这里的“水”刚柔相济、润泽万物、可曲可直、可静可动,自由的流淌于天地之间。宁静的水如一面镜子倒映着满园春色,不仅有扑朔迷离之美,也给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舒适的环境,使人的内心得到安宁。流动的水奔腾不息,让园林更加优美灵动,给人带来一种欢快,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能使人感受到万物的生生不息。然而无论是一池宁静清澈的碧波、一条缓缓流动的溪流,还是蜿蜒曲折的跌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则更能为园林景观生色增辉。
3.3对园林意境的影响———释家“禅风濡染”
“意境”的营造是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得以传达的关键所在。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借物,情景交融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既产生意境。早在中唐时期,佛教文化的“禅风濡染”就对中国造园的意境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影响。禅宗思想上讲“返璞归真,追寻本心”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两者浑然融为一体的,通过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和个体的直觉体验,在物境的基础上感知情景,最终上升到的意境的超脱与自由。古典园林也有“情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之说,意境赋予景观灵魂,化景物为情思,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画外之境”的特殊魅力。游者在游园赏景之际,能够从园林景观中引人入胜、心领神会,这是中国园林艺术文化中的审美要素,也是禅宗思想中建立在内心境界上的“心物感应”。
4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日益发展,公共性、开放性、人文性,已成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但随着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人们越来越追求内心的宁静安逸和精神世界的升华,也更加向往田园风光。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营造现代园林景观时,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及造园思想,必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种伟大的文明要想不至于枯萎与消亡,就必须做到尊重传统而不屈服于传统,还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去挖掘、去创新,从而研究出新的文化价值形式。而中国园林这棵大树,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之下,将会更加枝繁叶茂。
作者:曹雪菲 李兰馨 叶武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人们需要一个能够尽情放松的场所来缓解工作压力。而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园林景观工程的相关建设,对园林景观建设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文章从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特性入手,进一步的分析了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
1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特性
1.1较高的随意性
城市园林景观的形式多样,在建设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一些调整,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较高的随意性。设计师在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和标准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意愿自由发挥。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独到的眼光,才能设计出独特新颖、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作品。而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这样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例如,园林景观当中常见的景观石,设计师能够对景观石摆放的方式、形状等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同时,设计师还需要注意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各个部分的协调性,既要保证设计的每个作品都具有各自特色,还要保证作品集合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例如,在景观石和绿色树木之间铺设草地,能够显著地突出景观石的形态特色,同时也能够使整体之间更加和谐。邻近建筑的植物选择较为矮小的植物,而较远的则可以选择较为高大的植物,这样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园林景观整体的协调性。
1.2活体的特殊性
园林景观建设的绿化工程当中,施工对象大多都是活体绿色植物,这是园林景观工程与其他城市建筑工程最大的区别。在施工过程当中,园林景观工作人员在进行绿化植物的选择时,例如草皮、灌木、乔木、花卉,都要对外形特征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分析生长周期,最后按照园林景观绿化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在遵循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的原则之下,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合理的配置和种植方案。另外,还要考虑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状态,对所选择的绿化植物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绿化植物能够顺利地发挥其生态功能。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同时达到净化空气、隔音杀菌、吸烟滞尘的目的。
2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图纸设计审核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图纸的设计是否正确和符合规范,都会对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园林景观设计图纸存在错误,例如设计中的土建工程大于实际施工场地,或者设计图纸与实际建设需求不符,必然会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如此情况下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有可能导致工程在工期内不能完成,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的园林景观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设计图纸每一个部分都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设计要求。需要对设计图纸的整体风格和施工效果进行详尽的核对,以保证所完成的园林景观工程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需要考虑园林景观当中其他的布局、项目设施的安排、地域气候因素、地质条件以及园林景观的整体功能等问题,还可以对园林景观施工现场土壤进行勘测,以保证设计图纸当中所要求种植的绿色植物和实际能种植的绿色植物相符。综合分析之后合理微调设计图纸。设计过程也可以借鉴优秀的园林设计经验,但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重复频率较多的设计。
2.2加强施工材料的控制
园林景观的施工过程涉及较多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各不相同。园林工程涉及的建筑类型、建筑形态、建筑风格等都存在差异,这就增加了工程的材料种类。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当中所需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每个部分建设阶段所需的建造材料都未必一致。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从材料选购阶段出发,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然后根据具体需求,遵循施工工序完成各部分的施工。例如,土建工程当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给排水、强弱电、预埋材料以及和绿化相关的绿色植物、种植土质等,都需要详尽核实。对于园林景观施工过程当中所需的各项材料,必须选择达到施工标准或者标准以上的材料。此外,不同地域栽种的绿色植物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土壤检测时。如果发现园林景观施工场地的土质较差,没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根据土质的情况对土层进行翻耕,结合实际种植植物对土壤进行增肥,有目的性地向土壤当中增加适合绿色植物增殖生长的成分。
2.3严格遵循施工工序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前,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并配备好标准的安全装备,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园林景观现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再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细致的施工划分,对于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考评,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安排。例如,园林景观基建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前准备,对施工场地进行清整,检查施工过程当中所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在了解施工规范、施工标准、施工要求的前提之下,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相关的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园林景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在保证工程基础施工稳定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施工时,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期养护和植物种植分别进行较为妥善的管理,尽可能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绿色植物,然后按照绿色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进行栽培,以保证绿色植物都能在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之下顺利生长,提高绿色植物的成活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不同阶段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和鉴赏水平不断变化。因此园林景观施工单位在图纸设计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时代因素进行综合设计,然后严格根据相关的施工工序执行各环节的施工。还应不断地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园林景观工程质量达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美观度,更加的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城市建设要求。
作者:钟素丽 单位:浙江松茵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景观建筑工程面临着向更高层次和更先进技术升级完善的时代要求。园林景观建设必须要打造成融合多学科的科学艺术创作工程,方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园林景观建设步伐。本文从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重点、要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案四个方面,探讨园林景工程施工技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明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要点,提出施工的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希望我国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领域能够站在世界先进水平,为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关键词:
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技术重点;技术要点;技术难点;质量控制方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目标来实现。因此,经济建设围绕着“绿色”主题,是我们今后全中国、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宗旨。绿色城市和生态建设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新时期的更高规格的要求。如何做好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提升园林景观建筑质量,在园林景观施工技术上探索升级,是影响景观质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1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重点
首先是项目部建设,这是整个工程的总控制系统。管理者同时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在工程进展中,如果项目部掌控得当、管理到位,工程的圆满完成就有了保证;其次是图纸会审。这是整个工程的软实力。也是在工程进行之前的总体设计。会审要结合现场,通过测绘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保证现场与设计完全吻合,准确率达到最高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万无一失;第三是工程管理。管理人员的技术人员相互配合,从行政和技术层面严把质量关,严格遵守图纸测绘的数据,严格执行设计方案要求的标准。绝对不能拍脑门自作主张;第四是群策群力。在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策划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这时候,绝不能单凭经验不经过团体的论证就随意更改,而是要第一时间对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和论证,经过管理、技术、施工人员的一致认可,方能进行改动;第五是质量控制。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在质量的控制上必须有完善的控制组织框架,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有监管、事后有养护[1]。
2园林景观施工技术要点
2.1骨架结构建造技术
在建造骨架结构时,防水工作是关键的一步。如果骨架结构防水处理没有做好,那么后期的施工就受到影响导致延期。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论是砖骨架还是钢骨架抑或是混合型骨架,都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技术。
2.2表土回填技术
在改造过程中,应注意让土壤保持最佳状态,即保留土壤的养分以利于后期植物的生长。必要时还要将土壤的质量加以改善,深度以80-100厘米为宜。遵循原则有几点:(1)雨后不施工,在干燥的状态下用铲车倒退来掘土;(2)不能破坏团粒结构,可以改良下层非优质土壤后对表层土施工,防止出现滞水层;(3)注意表层土壤深度和排水坡度要自然、高低起伏适当,路沿土壤高度低于路沿石3-5厘米。
2.3定点放线技术
定点放线技术决定了园林景观施工的成败,这句话并不言过其实。事先的布局对于最后的视觉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固定物如建筑类可以为定点提供更加准确的精确坐标。严格对照图纸,可采用图纸参照点、方格网法等方法来定点放线植物。如果还是不够精确的话,就请设计师亲自到场来督导定点放线,这样如果需要临时变更,就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解决问题。再就是注意放线时植物的品种、规格、流畅性、美观性,整齐又不能过于规矩。如果出现植物放线与图纸设计需要变更时,必须经过客户、管理、设计人员同意方可执行。绝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随意施工。
2.4植物栽植技术
种植挖穴是在定点放线之后,穴位的大小参照苗木土球大小,深度比土球的高度深10-30厘米,大小比土球直径多20-50厘米即可。穴位多为圆形或者是U型。同时要将穴位中的垃圾或者石块清理干净。种植前要根据植物种类修剪一下,要去除疏枝、病枝、枯枝、密枝等。栽植顺序应按照植物种类有先有后,注意栽植的技术、土壤的干湿、病根据植物的种类不同加以不同地养护手法,最后还要参照图纸,让植物既栽植得当,也要体现景观的美观度。植物栽植技术需要有技术有经验的熟练施工人员来完成。因为其技术难度和经验水平都能让施工来的更快更完善。
2.5养护技术
俗话说,栽植容易养护难。要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后期的养护只管重要。在养护过程中,科学的养护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清洁工作。都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例如植物载重之后,是先浇水还是先施肥,修剪枝叶如何才能得当,枝叶密度是否合理,病虫害的防治是否到位,都是个技术活。如果确保植物不因水分多少而死亡,就要密切关注植物的和土壤的情况,还要对植物的枝叶及时加以修剪。时刻关注病虫害等问题,保证植物在栽种后能得到细心的照料以增加成活率[2]。
3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难点
第一,在园林景观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综合素质、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决定着施工质量的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技术不到位、思想意识不到位、设计不完善以及管理和技术团队执行力不够,都可能会造成施工的进度收到影响,上述施工重点和要点中提到每个环节,如果没有严格遵照施工要点和标准来执行,都会导致施工建设最终难以达到合格;第二,园林种植的定线、挖穴、修剪、栽植、养护这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不按标准执行,就会造成土壤的质量、植物的生长出现问题。导致前功尽弃,工程失败[3]。
4园林景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案
4.1园林景观施工工程在设计会审上要做足工作
图纸完成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在交接时要尽可能地详细讲解,确保施工人员了解设计理念、思路,既要保证施工到位也要保证景观美观。
4.2确保施工队伍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水平和对图纸的高度执行力
园林景观施工也是一项再创作工作,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素养以及文化修养,是无法很好地胜任这个工作的。因为在选择施工方的事后就要多方考察其专业度、业绩以及队伍培训情况。合格后方可使用[4]。
4.3施工完成后,专业详细的验收工作室重中之重
验收监理人员要从始到终地监理工程,监督工作进程、检查施工工序、查验施工材料、督导施工质量,发现不足及时沟通各方会审出方案。保证工程质量安全、高效、高品质。
5结语
国家确定了绿色发展的大方向,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转型升级,园林景观工程必然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顺应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探索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寻求改进措施,既要有技术含量、又要有全方位的学科素养,还要经的住艺术品味的考量。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施工面临的是更高层次的提升,这需要所有从业者共同努力。新的要求给园林景观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园林景观工程领域需要做的是,在已有的优势和成就基础上,致力实践、勇敢创新、追求精品,达到视觉艺术、技术含量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趋近完美的境界。
作者:赖建山 单位:厦门创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中华文明经过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从孕育之初,到不断积淀形成并传承发扬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一颗璀璨明珠。这颗明珠化作无数颗繁星散落在大江南北,古往今来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所体现。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创新的方式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既是对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能使现代园林景观呈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本文将阐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传统;现代;文化元素;园林景观;创新应用
景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环境、生态、美学到科学涉及面相当之广。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经济愈加发达,全球化越来越深入,西方文明入侵加上许多设计师对于西方文化和当前流行元素的盲目追捧,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受到了束缚,放弃利用地域优势展现出自身的色彩和特点,各地的工业化气息和同质化十分严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包含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及自然认识和思考,它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可谓是设计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目前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较为单一追求潮流的现状之下,从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髓和内涵,从中凝练出新思路,以现代人的新观念,利用当代社会的新技术创新应用在景观设计之中,在表达出设计者设计的理念同时,呈现出富有自身特色、感染力和生命力,充满文化内涵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让我国现代园林景观。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概况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文明是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被中断的文明。沿袭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人类所创造的被我国人民所认可的包含有人类思想、文化符号、形象、风俗艺术多种事物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组成的,是现今中国元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实践而形成的,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通过人类的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可以说传统文化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题材广泛,在形式上表现形式极其丰富多样,比如中国书法、武术、中国四大发明、甲骨文等。而现代社会逐步出现的新的文化元素如功夫熊猫、中国印、嫦娥一号等也将在未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我国独树一帜的文化,见证了我国的发展历史,象征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也是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后一种追求。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这二者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类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对某个区域进行设计并打造出一个由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结合的空间,为人熟知的就是住宅小区、广场、景区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融合文化、美学、艺术、建筑学等诸多因素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布局或者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最后展现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方便人类生活,又要为现代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联系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不可能凭空捏造,必须建立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当代人不应单纯舍近求远去模仿西方的流行元素,应当立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利于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文明的碰撞创造出新的思想火花。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则一直是园林景观设计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二者完美结合,并设计出引领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背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与社会的作品是设计师和规划师不断探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百上千,繁杂无比,可以单纯的从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上进行创新借鉴;而另一方面不计其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其中蕴含的思想是以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主线,融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意境”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现代园林景观可以无限制加以利用的创作源泉。所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和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汲取创作灵感,展现出现代城市独特的魅力。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能在不断地应用中被传承发扬。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的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对其加以利用并创造出新的产物。当代是一个科技发达,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迸发的新的思想观念,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产生的新的科技和园林景观设计所需材料,是将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是要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主要思想,在立足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融入先进思想观念以及西方文化元素,将文化意义抽象化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文明产出的新材料本质上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新兴科技和新型材料结合并应用。再次在现代园林之中也可以将古代建筑现代化或者将现代建筑之中融入传统元素以谋求创新。
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需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内涵,结合当代文化和现代科技,以创新手段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黄学军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