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3:3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汽车营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 要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是应对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重要措施。与外商合资合作;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国际营销 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截止2004年底,我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 413家,从业人员总量约70万人,2003年全行业销售产值2 641亿元,同比增长37%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企业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支队伍,是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全球采购体系的建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自我发展和竞争优势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
1 开展国际营销的意义
1.1 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2 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国家对汽车制造的标准不断修订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就是典型的事例,继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相当于欧I标准的国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1标准)以后,国家环保局2004年又宣布,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于欧洲II号标准的国家第二阶段轻型车排放标准(简称国2标准)。而“国2标准”与“国1标准”相比,单车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30.4%;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55.8%。国家环保局还计划在2008年实施更为严格、相当于欧III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国际营销与经济合作途径,及时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1.3 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力,入世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下降很快,2001年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0%。税率的不断降低,使零部件进口大量增加,2003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相当于当年国内零部件总额的3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放眼全球,积极通过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途径,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 国际营销条件分析
2.1 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2.2 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步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主机配套体系。已经形成以长春、上海、湖北为代表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以万向、富奥、东风、湘火炬和延锋为代表的零部件集团。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持续增长,形成了一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2003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增长34.4%,其中,零部件出口43.1亿美元,增长32.1%。出口国家超过100个,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达到14个。尤其是传统产品出口潜力大,如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随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种的不断丰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2.3 国际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营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出口额在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据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零部件市场总额约为12 000亿美元,而我国的份额仅占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0.4%。第二,生产企业外向度低,发展不均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等问题普遍存在。第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等。第五,出口售后服务弱。由于出口批量小,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3 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3.1 与外商合资合作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尚不强,应加快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在满足国内配套需要的同时,尽快进入国际配套体系。与外商合资合作,首先,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有效降低技术引进的风险,从世界的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越来越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跨国投资与合作已成为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载体;其次,合资合作有利于利用外资,克服资金短缺的劣势,有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再次,与外商合资合作有利于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带动了国外的协作企业到我国投资。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几年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提供了契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力度,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化营销打下良好基础。
3.2 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
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只有不足20%的零部件厂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高科技含量低、电子电控产品少、技术装备落后。世界级系统模块供应商的年营业额都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零部件大省湖北全省近700家企业,除东风公司外只有13家产值过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分散、弱小、单打独斗”限制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面对这种局面,零部件企业可应用蛛网战略,即若干小企业为了壮大竞争实力,先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再与大企业合资经营。特别是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寻求联合,形成企业集群,以此为基础与一些世界级的零部件商合资合作,成为这些零部件商的区域性战略伙伴。
3.3 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可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拓展市场空间。目前全球市场已趋于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中,开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的费用往往是任何一家公司,既使是大公司也无法承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三是提升综合技能。战略联盟可使各方的技能及资产形成优势互补,而所形成的综合技能和资产是任何单独一方所不能够拥有或开发出来的,这种战略联盟使各方做到优势互补;四是优化竞争环境。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传统的“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大众、东风与日产组建的新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都为零部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和积累了经验。
4 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此类产品已经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现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的、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国内刚起步或是尚属空白,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适合的国际营销战略不同,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第一类产品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材料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成本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进入全球配套体系。第二类产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类目前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由于大多数是刚起步的高技术产品,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无法与国外竞争,但是要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发展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论文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创新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主品牌引起了营销界的关注,重视核心产品质量、打造整体品牌以及终端渠道的激活这3个措施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的关键。
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现状
国内环境和条件对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创建越来越有利。中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国力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各类基础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汽车企业进步巨大,水平显著提高,数量规模呈现翻倍之势,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从国内几个主要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来看,目前也均将更多的财力向研发方向倾斜。企业对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烈,加之国家新的汽车企业政策又鼓励和支持企业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内、外两个因素结合就给企业的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国际汽车市场总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况,尤其是传统市场和拉美等地区市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一派欣欣向荣,这就吸引跨国汽车公司来华谋求更大的发展,将市场战略重点转向中国。为了能够顺利和及早进入中国市场,中方合作伙伴提出的创建自主品牌的要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满足。同时,当前世界汽车业不仅生产能力过剩,而且开发设计能力也过剩,一些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为求生存,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愿意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培训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可供中国汽车业利用的国际资源非常丰富,使用条件也更为优惠。
二、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类型
(一)纯粹的中资或中资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
这类企业最好采取立足自身、结合多种开发的策略。其出发点在于,一开始就谋取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的主导权,以便最终比较容易掌握产品的产权或更进一步的知识产权。但就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水平,中资企业的实力较弱,该模式比较适应低端、低价、技术不是很复杂的薄利多销产品、例如各类超低端乘用车、中低档商用车以及针对某个细分市场需求的边缘汽车。开发这类市场的企业可以先将规模做大,再“曲线渗透”海外中低端市场,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结合多种开发技术,或引进关键技术,或在保证取得产权的情况下,把部分开发设计项目委托给专业研发服务公司,或聘请有经验、有资质的专家参与、指导自身的研发设计工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方式创建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从初创期就要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系统,并使之不断壮大,最后做到能够独立承担开发设计工作。
(二)合资型的自主品牌
这类企业合资的外方伙伴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资金技术实力雄厚,风险相对较低的合资品牌,关键在于双方的合作要具有战略性,在寻求平衡双赢的基础上进行,不仅在生产制造上,而且在研发上也要实现本地化,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此外,同国际技术厂家整合,充分发挥中国本土关键零部件制造廉价和优势的能力,降低总体的经济规模数量,低成本、快速度,在市场上不断地推出低价位、高价位,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也是竞争战略和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
三、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措施
(一)重视核心产品质量
任何产品自身的质量、性能都是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价值,这一点在汽车业也一样的重要,然而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这一方面并不能使人满意。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车上,中国自主品牌上演了一出浓妆艳抹的大戏,然而车展刚刚结束,作为主角的中国企业们就收到了来自海外的不利消息,以吉利汽车进军北美市场为例,2006年上半年,当吉利在美国市场开展实质动作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吉利首款出口北美市场的汽车产品没能过质量检测关,2008年3月份,吉利发动机无法通过美国防止大气污染法检测,而在一项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其车型也未能达标。如果重新设计发动机需要时间,转购其他制造商的发动机则将大大增加成本。而中国汽车企业进入全球竞争选择的是一条以低成本车型切入的路线,在进入已经非常成熟的美国市场时,只能以低价高质的新车型与美国当地汽车竞争。
(二)塑造整体特色品牌
品牌竞争大致分为3个层次:车型竞争、服务竞争与品牌竞争。
1、创新车型设计。车型竞争顾名思义是指产品价格、设计、配置等方面的竞争。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车型这一方面的竞争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各自主品牌大都在近期推出了个性多样的车型。例如在2008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来自北美、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主流市场汽车行业中心合伙人在交流意见时说:“如果仅从设计来看,他们给人的感觉是震撼。”而且很多外资厂商也都指出,目前绝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只是在车型之争这一层次上努力了。因此在车型品牌的打造上我们只需继续保持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推出什么样的车型,都必须要依据自身的市场特点,有自己差异的特色。
2、拓宽汽车服务。虽服务竞争是指售后的维修、保养以及前期金融与保险服务等竞争,然而品牌的根基在于车型,但成熟的品牌又超脱于车型。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每年有几十款新车型,市场竞争开始从简单的产品价格竞争过渡到产品后市场的竞争,服务价格、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对服务的体验和满意程度,正在成为衡量汽车厂商服务能力的新标签,产品与服务并驾齐驱的经营模式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国内汽车品牌集中诞生在近两年就可看出,售后服务已经成为继新车、价格之后国内车市又一竞争激烈的战场。当然,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2006年奇瑞汽车独树一帜了“3.15”服务战略,并在业内首次提出了“快乐体验”的服务品牌,吉利汽车也于2005年推出了服务品牌“关爱在细微处”。这也表明了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服务正在告别薄弱期,向差异化服务的更层次迈进。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而与此相对应是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这说明中国汽车业的售后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应如何向更深层次发展服务呢?国外品牌在这方面的做法是:自2002年11月,上海通用创立了售后服务品牌别克关怀,提出了“比你更关心你”的口号后,奔驰推出了星徽理念,奥迪推出了恒久关爱,广州本田提出钻石级服务,在中国国内首创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体系,如今发展到“八位一体”甚至“十位一体”,服务项目覆盖了二手车、汽车金融、保险、车友俱乐部等领域。除了借鉴这些国际厂商的服务理念外,自主厂商还要意识到,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服务品牌化经营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售后领域,汽车金融、车主俱乐部活动、二手车置换等等都已经逐渐加入到整个大服务概念的业务链中,而且还要求有更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超值的服务内容,强大的执行力,要长期坚持,切忌急功近利。
3、优化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汽车厂商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实力的竞争,大到品牌国别,小到品牌个性,这些都是汽车制造商长年积淀营造的智慧成果。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的功能性特征越来越小,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尤其是汽车市场趋于国际化时,依赖产品特性优势而奠定的品牌个性不再明显,汽车品牌也正由产品品牌向企业品牌过渡。按照美国著名品牌管理权威DQVIDAAAKER的理论,品牌和人一样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个性魅力”。如奔驰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它那“豪华、舒适”的品牌个性,深受成功人士的喜爱;而宝马的蓝白标志象征它那“自由、乐趣”的驾驭个性,深深打动了成功的年轻人;土星汽车被车主视为忠实的好友;劳斯莱斯是身份显赫的贵族;福特则被认为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白领;悍马被誉为“越野之王”等等。中国自主汽车厂商品牌价值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品牌的定位,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时间就能被用户所接受的,它必须切合消费者内心最深层次的感受和需求,以人性化的表达触发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选择代表自己个性的品牌;其次是品牌价值的打造,即要借助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文化)、团队构成、技术特色和企业资产等软性因素,逐步建立起一种组织联想,并通过舆论、广告和促销行为移植于消费者脑海之中,让目标客户对企业自发的产生良好的印象,也就是将产品的功能要素(如用途、品质、服务等)厂商和产品的形象要素(如外观、色调、广告等),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综合起来,以塑造企业的品牌价值。
总之,品牌竞争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企业长久的竞争工具和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利刃,也是同质化市场竞争的终级武器。谁能够将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形象品牌形成合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汽车厂商,也只有选择“车型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三箭其发,才能长久发展。
(三)激活终端销售渠道
关于激活终端销售渠道,可以从4方面着手:
1、加强广告宣传从企业、产品、消费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媒体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在风格制作上要有所创新,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2、注重促销手段多样化。促销本质上一种沟通活动,它可以针对消费者、经销商以及公司本身的销售队伍而进行,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打折、削价、买赠、免费试用、送折价券等都是对消费者的促销。有关数据统计,其每年费用约占公司总营销传播预算的20-35%之间。厂家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学习汽车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尝试首付,低利率优惠贷款以及探求服务促销等做法。
3、建造良好公共关系。厂家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向上的团队精神、均等的发展机会以及周全的关心制度来打造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而在外部公共关系的运作上,可以通过开展诸如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赞助各种教育、文化事业和研究项目、争当环球好市民的社会公益活动来树立企业的形象。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的大潮中,企业以内部公共关系为基础、以外部公共关系为导向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和形象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利武器。
4、重视销售人员培训。随着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用户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消费越来越理性,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是必须高于用户,如果销售人员还能向用户介绍所销售汽车发动机的首次装车时间,适用的车型以及该发动机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和各种手动换档、自动和无级变速器,还能知道售后服务、汽车贷款、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贷款等。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的汽车企业应该放眼未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销售人员的技术、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是应对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重要措施。与外商合资合作;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国际营销 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截止2004年底,我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 413家,从业人员总量约70万人,2003年全行业销售产值2 641亿元,同比增长37%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企业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支队伍,是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全球采购体系的建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自我发展和竞争优势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
1 开展国际营销的意义
1.1 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2 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国家对汽车制造的标准不断修订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就是典型的事例,继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相当于欧I标准的国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1标准)以后,国家环保局2004年又宣布,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于欧洲II号标准的国家第二阶段轻型车排放标准(简称国2标准)。而“国2标准”与“国1标准”相比,单车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30.4%;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55.8%。国家环保局还计划在2008年实施更为严格、相当于欧III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国际营销与经济合作途径,及时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1.3 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力,入世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下降很快,2001年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0%。税率的不断降低,使零部件进口大量增加,2003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相当于当年国内零部件总额的3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放眼全球,积极通过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途径,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 国际营销条件分析
2.1 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2.2 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步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主机配套体系。已经形成以长春、上海、湖北为代表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以万向、富奥、东风、湘火炬和延锋为代表的零部件集团。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持续增长,形成了一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2003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增长34.4%,其中,零部件出口43.1亿美元,增长32.1%。出口国家超过100个,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达到14个。尤其是传统产品出口潜力大,如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随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种的不断丰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2.3 国际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营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出口额在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据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零部件市场总额约为12 000亿美元,而我国的份额仅占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0.4%。第二,生产企业外向度低,发展不均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等问题普遍存在。第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等。第五,出口售后服务弱。由于出口批量小,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3 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3.1 与外商合资合作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尚不强,应加快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在满足国内配套需要的同时,尽快进入国际配套体系。与外商合资合作,首先,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有效降低技术引进的风险,从世界的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越来越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跨国投资与合作已成为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载体;其次,合资合作有利于利用外资,克服资金短缺的劣势,有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再次,与外商合资合作有利于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带动了国外的协作企业到我国投资。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几年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提供了契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力度,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化营销打下良好基础。
3.2 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
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只有不足20%的零部件厂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高科技含量低、电子电控产品少、技术装备落后。世界级系统模块供应商的年营业额都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零部件大省湖北全省近700家企业,除东风公司外只有13家产值过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分散、弱小、单打独斗”限制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面对这种局面,零部件企业可应用蛛网战略,即若干小企业为了壮大竞争实力,先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再与大企业合资经营。特别是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寻求联合,形成企业集群,以此为基础与一些世界级的零部件商合资合作,成为这些零部件商的区域性战略伙伴。
3.3 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可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拓展市场空间。目前全球市场已趋于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中,开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的费用往往是任何一家公司,既使是大公司也无法承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三是提升综合技能。战略联盟可使各方的技能及资产形成优势互补,而所形成的综合技能和资产是任何单独一方所不能够拥有或开发出来的,这种战略联盟使各方做到优势互补;四是优化竞争环境。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传统的“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大众、东风与日产组建的新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都为零部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和积累了经验。
4 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此类产品已经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现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的、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国内刚起步或是尚属空白,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适合的国际营销战略不同,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第一类产品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材料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成本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进入全球配套体系。第二类产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类目前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由于大多数是刚起步的高技术产品,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无法与国外竞争,但是要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发展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论文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创新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主品牌引起了营销界的关注,重视核心产品质量、打造整体品牌以及终端渠道的激活这3个措施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的关键。
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现状
国内环境和条件对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创建越来越有利。中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国力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各类基础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汽车企业进步巨大,水平显著提高,数量规模呈现翻倍之势,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从国内几个主要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来看,目前也均将更多的财力向研发方向倾斜。企业对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烈,加之国家新的汽车企业政策又鼓励和支持企业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内、外两个因素结合就给企业的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国际汽车市场总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况,尤其是传统市场和拉美等地区市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一派欣欣向荣,这就吸引跨国汽车公司来华谋求更大的发展,将市场战略重点转向中国。为了能够顺利和及早进入中国市场,中方合作伙伴提出的创建自主品牌的要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满足。同时,当前世界汽车业不仅生产能力过剩,而且开发设计能力也过剩,一些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为求生存,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愿意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培训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可供中国汽车业利用的国际资源非常丰富,使用条件也更为优惠。
二、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类型
(一)纯粹的中资或中资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
这类企业最好采取立足自身、结合多种开发的策略。其出发点在于,一开始就谋取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的主导权,以便最终比较容易掌握产品的产权或更进一步的知识产权。但就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水平,中资企业的实力较弱,该模式比较适应低端、低价、技术不是很复杂的薄利多销产品、例如各类超低端乘用车、中低档商用车以及针对某个细分市场需求的边缘汽车。开发这类市场的企业可以先将规模做大,再“曲线渗透”海外中低端市场,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结合多种开发技术,或引进关键技术,或在保证取得产权的情况下,把部分开发设计项目委托给专业研发服务公司,或聘请有经验、有资质的专家参与、指导自身的研发设计工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方式创建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从初创期就要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系统,并使之不断壮大,最后做到能够独立承担开发设计工作。
(二)合资型的自主品牌
这类企业合资的外方伙伴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资金技术实力雄厚,风险相对较低的合资品牌,关键在于双方的合作要具有战略性,在寻求平衡双赢的基础上进行,不仅在生产制造上,而且在研发上也要实现本地化,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此外,同国际技术厂家整合,充分发挥中国本土关键零部件制造廉价和优势的能力,降低总体的经济规模数量,低成本、快速度,在市场上不断地推出低价位、高价位,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也是竞争战略和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
三、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措施
(一)重视核心产品质量
任何产品自身的质量、性能都是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价值,这一点在汽车业也一样的重要,然而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这一方面并不能使人满意。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车上,中国自主品牌上演了一出浓妆艳抹的大戏,然而车展刚刚结束,作为主角的中国企业们就收到了来自海外的不利消息,以吉利汽车进军北美市场为例,2006年上半年,当吉利在美国市场开展实质动作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吉利首款出口北美市场的汽车产品没能过质量检测关,2008年3月份,吉利发动机无法通过美国防止大气污染法检测,而在一项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其车型也未能达标。如果重新设计发动机需要时间,转购其他制造商的发动机则将大大增加成本。而中国汽车企业进入全球竞争选择的是一条以低成本车型切入的路线,在进入已经非常成熟的美国市场时,只能以低价高质的新车型与美国当地汽车竞争。
(二)塑造整体特色品牌
品牌竞争大致分为3个层次:车型竞争、服务竞争与品牌竞争。
1、创新车型设计。车型竞争顾名思义是指产品价格、设计、配置等方面的竞争。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车型这一方面的竞争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各自主品牌大都在近期推出了个性多样的车型。例如在2008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来自北美、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主流市场汽车行业中心合伙人在交流意见时说:“如果仅从设计来看,他们给人的感觉是震撼。”而且很多外资厂商也都指出,目前绝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只是在车型之争这一层次上努力了。因此在车型品牌的打造上我们只需继续保持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推出什么样的车型,都必须要依据自身的市场特点,有自己差异的特色。
2、拓宽汽车服务。虽服务竞争是指售后的维修、保养以及前期金融与保险服务等竞争,然而品牌的根基在于车型,但成熟的品牌又超脱于车型。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每年有几十款新车型,市场竞争开始从简单的产品价格竞争过渡到产品后市场的竞争,服务价格、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对服务的体验和满意程度,正在成为衡量汽车厂商服务能力的新标签,产品与服务并驾齐驱的经营模式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国内汽车品牌集中诞生在近两年就可看出,售后服务已经成为继新车、价格之后国内车市又一竞争激烈的战场。当然,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2006年奇瑞汽车独树一帜了“3.15”服务战略,并在业内首次提出了“快乐体验”的服务品牌,吉利汽车也于2005年推出了服务品牌“关爱在细微处”。这也表明了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服务正在告别薄弱期,向差异化服务的更层次迈进。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而与此相对应是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这说明中国汽车业的售后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应如何向更深层次发展服务呢?国外品牌在这方面的做法是:自2002年11月,上海通用创立了售后服务品牌别克关怀,提出了“比你更关心你”的口号后,奔驰推出了星徽理念,奥迪推出了恒久关爱,广州本田提出钻石级服务,在中国国内首创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体系,如今发展到“八位一体”甚至“十位一体”,服务项目覆盖了二手车、汽车金融、保险、车友俱乐部等领域。除了借鉴这些国际厂商的服务理念外,自主厂商还要意识到,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服务品牌化经营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售后领域,汽车金融、车主俱乐部活动、二手车置换等等都已经逐渐加入到整个大服务概念的业务链中,而且还要求有更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超值的服务内容,强大的执行力,要长期坚持,切忌急功近利。
3、优化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汽车厂商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实力的竞争,大到品牌国别,小到品牌个性,这些都是汽车制造商长年积淀营造的智慧成果。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的功能性特征越来越小,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尤其是汽车市场趋于国际化时,依赖产品特性优势而奠定的品牌个性不再明显,汽车品牌也正由产品品牌向企业品牌过渡。按照美国著名品牌管理权威DQVIDAAAKER的理论,品牌和人一样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个性魅力”。如奔驰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它那“豪华、舒适”的品牌个性,深受成功人士的喜爱;而宝马的蓝白标志象征它那“自由、乐趣”的驾驭个性,深深打动了成功的年轻人;土星汽车被车主视为忠实的好友;劳斯莱斯是身份显赫的贵族;福特则被认为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白领;悍马被誉为“越野之王”等等。中国自主汽车厂商品牌价值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品牌的定位,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时间就能被用户所接受的,它必须切合消费者内心最深层次的感受和需求,以人性化的表达触发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选择代表自己个性的品牌;其次是品牌价值的打造,即要借助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文化)、团队构成、技术特色和企业资产等软性因素,逐步建立起一种组织联想,并通过舆论、广告和促销行为移植于消费者脑海之中,让目标客户对企业自发的产生良好的印象,也就是将产品的功能要素(如用途、品质、服务等)厂商和产品的形象要素(如外观、色调、广告等),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综合起来,以塑造企业的品牌价值。
总之,品牌竞争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企业长久的竞争工具和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利刃,也是同质化市场竞争的终级武器。谁能够将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形象品牌形成合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汽车厂商,也只有选择“车型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三箭其发,才能长久发展。
(三)激活终端销售渠道
关于激活终端销售渠道,可以从4方面着手:
1、加强广告宣传从企业、产品、消费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媒体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在风格制作上要有所创新,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2、注重促销手段多样化。促销本质上一种沟通活动,它可以针对消费者、经销商以及公司本身的销售队伍而进行,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打折、削价、买赠、免费试用、送折价券等都是对消费者的促销。有关数据统计,其每年费用约占公司总营销传播预算的20-35%之间。厂家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学习汽车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尝试首付,低利率优惠贷款以及探求服务促销等做法。
3、建造良好公共关系。厂家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向上的团队精神、均等的发展机会以及周全的关心制度来打造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而在外部公共关系的运作上,可以通过开展诸如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赞助各种教育、文化事业和研究项目、争当环球好市民的社会公益活动来树立企业的形象。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的大潮中,企业以内部公共关系为基础、以外部公共关系为导向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和形象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利武器。
4、重视销售人员培训。随着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用户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消费越来越理性,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是必须高于用户,如果销售人员还能向用户介绍所销售汽车发动机的首次装车时间,适用的车型以及该发动机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和各种手动换档、自动和无级变速器,还能知道售后服务、汽车贷款、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贷款等。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的汽车企业应该放眼未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销售人员的技术、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将全年销售工作的重点立足在差异化营销和提升营销服务质量两个方面。面对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针对内部管理,公司将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以此来打破以往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心理和现态。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营销服务质量
2009年是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在新年伊始公司就确定了全年为“服务管理年”,提出“以服务带动销售靠管理创造效益”的经营方针。公司将全年销售工作的重点立足在差异化营销和提升营销服务质量两个方面。面对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针对内部管理,公司将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以此来打破以往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心理和现态。
年初,行政人事部按照公司全年的工作指导思想,根据部门的工作特点,确定了全年的部门工作思路、重点和需要做好的四项工作:
1.做好常规性工作,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工作质量,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2.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为营销工作及售后服务提供周到快捷的后勤保障服务;
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发展、营销工作及售后服务提供动力支持;加强企业基础、综合管理工作和企业执行力建设,为企业发展夯实管理基础;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企业氛围。行政人事部虽然在前期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工作重心都是围绕上述中心思路来展开的。以后的工作将按照以下计划来开展:
⒈顺应市场的发展,依照公司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现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和公司各个部门、门店密切沟通、联系,适时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⒉逐步完善公司监督机制。基于这个原因,本年度将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力度。
⒊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公司新形象。
⒋充分引导员工勇于承担责任。以前公司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现逐步理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并要求各人主动承担责任。
作为行政人事部的负责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服务者、执行者,其后才是一个管理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以身作则,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在提供周到、快捷的后勤保障服务的前提下,使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现在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公司在营销工作及售后服务工作中的诸多不足,尤其在市场开拓的创造性,精品服务理念的创新上,还大有潜力可挖。还要提高我们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此,面对形势严峻的2009年,公司领导一定会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紧紧围绕“服务管理”这个主旨,将“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和“文化营销”三者紧密结合,确保分公司2009年经营工作的顺利完汽车公司行政人事部计划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营销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汽车营销模式中,传统的依靠大打价格战来增加汽车销量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汽车企业开始探寻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来摆脱恶劣的价格竞争,体验式营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本文主要对体验式营销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其在汽车营销行业的可行性,同时也对其在汽车营销领域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营销;汽车营销;应用研究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出行的要求也在急剧增加,为了追求便利,购车的欲望也与日俱增。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拥有了购车的需求后,汽车行业就面临了一种机遇。而且,国外的汽车企业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潜力,纷纷加入到国内的汽车销售行业中,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形成不小的冲击,也使它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竞争。汽车经销商为了能够把握住这次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大量的汽车无论从汽车的质量上还是性能上都大同小异,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这个时候,汽车经销商依然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销售汽车,尤其是各个汽车企业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获取销量,这将对汽车行业相当不利,影响其有效持久的发展。尤其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其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各汽车经销商因思考变革销售手段,创新出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体验式营销模式随之产生并得以广泛应用,体验式营销作为体验经济的产物,因为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各行各业所关注并接受运用,尤其在汽车行业中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了独树一帜的营销模式。
2体验式营销的含义和优势
体验式营销是随着体验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和服务模式变化的产物。在这种营销模式中,主要是让顾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产品的各种功能,让顾客评估服务价值,以便激发顾客购买相关服务产品的热情。这种营销策略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最终拉近公司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营销模式,更关注人的感受,关注消费者的体验,而不是单单介绍汽车的质量和性能。许多消费者拥有了购车打算后,基本上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大部分汽车其在性能上差别不大,也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购车者更愿意购买哪些服务态度好,更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独特感受的汽车经销商所推荐的汽车。此时,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体验式营销拥有更大的优势,一是体验式营销将消费者的感性消费作为优先考虑目标;而是体验式营销提升了服务的地位;三室体验式营销以其独特的体验方式吸引顾客目光。
3汽车营销中体验式营销策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目前汽车市场中其他营销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1)缺少对市场未来需求的分析,无整体规划观念。许多汽车经销商并没有认真研究体验式营销含义及其本质,没有弄清楚体陈益奎盐城交通技师学院江苏省盐城市224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汽车营销模式中,传统的依靠大打价格战来增加汽车销量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汽车企业开始探寻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来摆脱恶劣的价格竞争,体验式营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本文主要对体验式营销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其在汽车营销行业的可行性,同时也对其在汽车营销领域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体验式营销;汽车营销;应用研究验式营销应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同时,汽车经销商也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来搭建营销环境,从而增加购车者的感受体验,因此即便运用了体验式营销也无法从根本上来提升消费者的购车欲望。而且,汽车经销商也没有深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的感受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要搭建不同的营销环境,而不是一概而论,这样就丧失了体验式营销的优点。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汽车行业市场一定会越来越火热,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将会在全球发挥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品牌的汽车企业对下级的经销商缺乏统一规划的管理,同时很多销售人员对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并不是很熟悉,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而且这些销售人员也没有从思想上了解到体验式营销和传统营销方式的优势和好处,执行力不足。
(2)缺乏强烈的汽车品牌意识。在汽车行业中,很多公司对大众的消费心理缺乏足够的深度了解,品牌意识比较差,汽车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其向消费者不只是简单地提供产品,更重要的是向大众传递品牌所拥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品牌专售,而这恰恰是我国汽车企业所缺乏的。即便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的汽车企业,但是那些品牌缺乏内涵,缺乏深层次的认知、理解,所以并不能有效的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当前的条件下,汽车的质量和性能已经相差不大,如果在再服务上再趋向一致,缺乏个性化和特色,这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当前手机行业中的小米、华为为例,它们就是努力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因此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
3.2汽车营销中应用体验式营销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的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有助于体验式营销策略的优化与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众多外国汽车厂商到中国投资建厂。国有和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并驾齐驱,其竞争表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汽车企业把树立品牌和传播品牌作为竞争的首要任务。而且大多数顾客没有品牌理念,汽车消费群体仍处于初级阶段,说明我国汽车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汽车行业可以把体验式营销作为公司与客户、客户间的交流平台,从而让大众更加直观地体验到汽车最真实的性能,通过大众的亲身感触增加其对汽车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4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建议
保证汽车的质量与性能指标。汽车的好质量和高性能是体验式营销的前提,只有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向更好的服务去发展,否则就是空谈。如果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质量差,那么,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和安全保障不仅无法满足,而且他们的心理也会收到伤害,从而降低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所以汽车企业无论何时都要保证汽车的质量和性能。只有汽车的质量好,性能强,同时公司拥有良好的服务和品牌,汽车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体验式营销。
5结语
尽管我国的体验式营销发展刚刚开始发展,但是众多消费者都具有尝鲜心理,但这种独特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体验式营销的发展。随着各种汽车试驾、汽车展会等营销策略的执行,体验式营销方式在汽车营销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日益流行,也会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发展。
作者:陈益奎 单位: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摘要: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基于此,就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五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模式
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培养学生应用营销学来分析和解决汽车营销的能力。本文旨在寻求适用于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销售技能。
一、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教学仍然从属于理论教学,体现不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单一实训课程体系的方式来设计实训课程。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为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66.67%。这些青年教师学历高、职称低,且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普遍较差,对学生专业实训指导不足。第四,缺乏专用的实训教材。目前,中职教育有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材缺乏,实训教材的缺乏尤为严重。且教材的编写主要是由教师执笔完成,由于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所编写的教材往往是理论与实训相分离。第五,缺乏合理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实训教学的考核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考核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试题来进行考核,而对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时,一般只能取决于科任教师的主观判断,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考核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是把汽车营销实践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按照汽车销售流程对汽车销售进行模拟的实训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先进行分组,组员分别扮演汽车营销中的销售顾问、顾客、销售经理等角色;分组后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即从形式到内容尽可能模仿真实的汽车销售情景。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如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汽车营销、商务礼仪、汽车消费心理学等知识来展开。经过多次仿真模拟实训,提升学生的销售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授课教师先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形象且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训室里进行技能操作,使他们从直观上感觉到真实的汽车销售场景。
(三)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
为突出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与汽车销售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训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合作的汽车经销商4S店进行实地参观,了解汽车商品知识,观看汽车销售的全过程。由汽车4S店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来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学习一线的汽车销售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汽车营销能力。如顾客的需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接待能力、产品展示能力,异议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
(四)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满足汽车营销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汽车销售企业相关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师应共同研究教材内容。一线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与汽车企业销售精英进行探讨,搜集相关资料,再执笔写作,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再请企业专家进行审定。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反映汽车销售企业的真实情况,所编写出的教材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反映4S店销售的实际水平。
(五)教学评价体系模式
建立全面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由任课教师单方从主观上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结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一方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以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技能水平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再由任课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双方结合学生平时的实训表现、撰写的实训报告、技能测评等来进行考核,体现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三、结语
汽车营销专业是中职学校近几年来顺应市场需求开办的新兴专业,本文就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适用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以促进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苏春妹 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每年为汽车产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然而该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性汽车销售与服务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汽车营销与服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模式、内容和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因此课时设计、安排常常理论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即使到了最后一年进行了实习,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没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社会需求的是可以直接上岗并熟练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在世界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要求。然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社会竞争力大大降低,就业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现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总体目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由于传统教学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知从何做起,交给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优化目标,就要将其诟病去除,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可以上岗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和实践对于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都是必须的,理论需要实践来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加强。只有衡量好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权重,才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须是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汽车构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的知识,够用指满足该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家上课的现状,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间,同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叉,每个理论知识用实践来体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营销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
育人实训基地是保证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的有利平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公司、4S店的真实场景,努力融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服务和营销为一体,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由于汽车企业较多,可以采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让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切身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场景,这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可以培养该企业所需要的职工,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进行授课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性教师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已脱离社会实践很久的老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来自某企业或者公司,具有企业理论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第一线,为学生讲解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顾客、吸引顾客,完成工作使命等。
三、结束语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性产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因此无法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等,为培养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作者:付昌星 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一、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最初是源自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芬兰,主要是产生在服务营销方面。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各个领域,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客户关系管理指的是企业将客户关系作为基础,对客户进行系统和仔细的研究,并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体系和业务流程,促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的目的;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与客户关系的相关流程,实现自动化和电子化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解决方法和管理方案。
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
客户关系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客户个人价值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达到竞争致胜、快速成长的目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最终达到企业和客户双赢的效果。从客户这个角度来讲,企业通过关系管理将利益价值反馈到客户身上,满足的了客户的各项需要,进而使得客户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客户价值得以提升,能够促进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顾客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业的应用现状
客户是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来维护老客户以及开发新客户,保障企业的成交量能够稳中有升,已经逐步成为汽车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各大厂商已经相继引入了客户管理系统:2000年9月,上海通用汽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始正式上线使用。2001年1月,上汽大众正式启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2003年1月,广州本田CRM系统正式开始运行。各厂商所引入的客户管理系统也存在着差别.而且,在2002年11月,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创立了中国汽车领域的第一个服务品牌“别克关怀”,别克关怀”服务品牌的推出,标志着上海通用汽车已率先将汽车服务从“被动式维修”带入到“主动式关怀”的新时代,汽车产品在客户关系管理或客户关怀方面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而这并非个例,很多厂家通过对客户的定期的回访、邀请其加盟汽车俱乐部、发展成为VIP用户等诸多手段来改善与客户的关系。
四、汽车营销企业必须实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因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服务质量正随着价格竞争成为突出的问题,汽车行业的利润正在逐渐被压缩,服务质量成作为软件,大多时候被厂商或销售商所忽略。再加上汽车销售量有保障、售后服务滞后、服务网络尚不成熟,促使汽车行业成为了质量或服务被投诉比例最高的行业,因此客户满意度可想而知。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汽车营销企业已经由以往的以产量以及规模为中心的模式转化为了以客户、以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优秀的客户管理关系模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根据2005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汽车行业客户或潜在客户中,对“服务”的关注程度达到了9.55,而这项评分的最高值是10。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已经充分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打造更舒适和清洁的休息室给客户,广泛开展客户回访等等。据美国汽车行业相关数据表明,美国车主平均每六年会进行一次新车购买;在平时销售出的10辆汽车中会有六辆车来自于老客户的购买;维护一个老客户所需成本仅为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5~1/10;如果维护的老客户比例若有5%的增长,那么利润将获得25%的提升。虽然美国在该项数据上与我国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从汽车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努力保留老客户、最大限度发挥客户资源价值的必要性。
五、我国汽车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中国汽车企业也在积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中国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客户分类复杂。没有对不同目标市场以及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分析其他们的需求特征,从而无法为其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第二,客户信息在汽车企业总部、各地零售商以及维修服务站等地都是分散存在的,而他们之间信息并不互通,这就形成了几个大大小小的各自独立,相互隔离的客户信息孤岛。第三,企业内部信息没有与客户实现资源共享,种类繁杂的各种接口导致客户与企业进行交互时非常不方便,顾客的需求也无法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之中来,因而整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解决措施:如今,国外众多汽车制造和服务企业都广泛使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多数汽车服务行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汽车经销商(如4S店)等汽车服务行业主要使用汽车制造厂商提供的管理系统,这就造成了我国汽车客户关系管理多集中于汽车制造业。如今,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大战也不再适合当下的市场发展,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在于产品,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生存进而得以发展,汽车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销售是一切企业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赢得客户的能力。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发展呼叫中心所起的作用。建立厂家与客户的沟通渠道,呼叫中心通过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二,加强客户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建设,将各部门的客户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为建立营销数据库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充分利用营销数据库,利于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的营销策略,大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创建一个整合的知识平台,为销售人员即时掌握市场信息提供了便利,也统一规范了销售管理工作,并且在营销人员培训上提供了条件,为实现营销目标奠定基础。
六、结论
在激烈的全球市场化竞争中,客户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利用服务质量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关系,成为汽车行业的有力竞争力。汽车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并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和管理客户数据库,将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可以增大销售成功率;设立呼叫中心,能够有效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能够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入到客户管理关系中,能够使企业开辟出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汽车营销行业需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客户管理模式,科学的将呼叫中心、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进行结合,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和电子技术,这样才能真正让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服务于汽车营销企业。
作者:李玉吉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中职教育中,汽车类专业一直是一项重点的项目,但是很多对在中职教育中开设商务类管理课程有着意见,他们认为汽车专业应该专注于汽车的修理和营销,中职的学生应该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商务管理类课程及其重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教育中商务管理的课程的重要性,并对该课程的改革方案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汽车汽车服务企业商务管理类课程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作者:曲志鹏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销售市场的变化对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本文以汽车营销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比喻为飞机升空,知识和技能如机之两翼,技能比赛如发动机,学业考核标准和评价如导航,交流合作平台如飞机场,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五位一体
近年来,各地以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大力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毕业生是汽车营销人才的重要来源。
一、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汽车行业遭遇寒流,传统汽车企业增速放缓,面临转型
在2009年,政府对排量在1.6升以下车型实施购置税减免政策,使全国汽车销售增幅高达52.93%。而2015年以来,受竞争、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国车市出现产销量下滑,竞争激烈,库存压力大。在此情况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传统营销人才需求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2015年以来,传统汽车企业出现增速放缓,利润下降,整车销售人员需求降低,很多企业通过裁员或减薪来节约成本,而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1月-11月,全国汽车销量为2178.6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3.34%。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给人才选聘带来新的挑战,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经营模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促使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整个汽车后市场还没有领导品牌,汽车营销人才、二手车评估人才、汽车保险和理赔、汽车租赁人才、汽车修理和美容人才等紧俏。我国的汽车服务利润仅占12%。产业链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尚有巨大的利润上升空间。
3.多样化、智能化的汽车服务,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
根据调查,汽车企业招聘职位涉及汽车销售(包括整车销售和零部件销售)、汽车装饰和美容、汽车检测、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4S店管理等,更注重毕业生的诚信、职业道德、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薪资待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到2017年预计达到8000亿元。涉及到的汽车租赁、维修和美容、汽车金融、二手车评估等行业将向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多样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企业发展的趋势,这使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现状
1.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各高职院校和作为营销人才的最终的使用者和认可者的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平台,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企业未将自己的需求传递给各个院校,各院校也未根据企业现在和未来实际需要开设课程、进行学时安排和实习实训内容设计。这可能导致很多营销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满意的营销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各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不足,课程安排多理论少实训,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高职学生基础差,部分同学无学习兴趣,不适合学科教育。另外,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脱节。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快速发展给毕业生带来机遇,课程设置并未体现这一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3“.双师型”师资不足,激励不够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2015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明确”双师型”教师评定须具有相应条件,在此之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无统一标准。现在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仍不合理,因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多数的高职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双师型”教师尚未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课程体系的改革
汽车营销课程体系改革需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课程学分、实习实训内容等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改变以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汽车相关理论的提升,更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应积极为营销人才提供平台,强化实践锻炼,让其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能力,包括自学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大小,能进行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合作,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学生技能
实践能力是检验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营销人才质量和企业岗位要求还有差距。近几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地和各行业各类技能大赛包括市场营销大赛、汽车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转变现代教学理念,实现高职院校“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
4.开阔视野,搭建多元交流合作平台
营销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和展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办学、项目合作、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推动“产学研”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各类营销人才的培养。开展院校、校企合作,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可直接聘请企业优秀营销人才,用他们前沿营销理念、创意思路和运营模式引导学生,教育和培养一批营销人才队伍。
5.建立营销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
(1)入学考评方式多样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突出专业特色,结合行业标准实行选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选拔优质生源。根据生源质量、数量和学院发展目标,可采用笔试、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形式。
(2)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方法。知识考核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查,考核内容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目标定位,以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能力要求为确定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注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或职业技能鉴定来检验教学效果。
(3)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任课教师通常是课程评价主体。随着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企业也应当成为营销人才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意味着营销人才考评体系更加客观和实用。评价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理论考核由学校负责,实践考核由企业负责,具体实施过程需构建相应考核评价体系进行。
6.汽车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汽车营销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技能来进行汽车实践课程训练,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就可以检验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双师型”师资可从企业引进,高职院校注重内部“双师型”人才培养,有计划安排本院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经营管理、现场操作和施工等活动,增加实践课学习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包括“双师型”人才的引进、聘用、福利、待遇等。如今,校企双方供需矛盾日益显著,高职院校需紧跟用人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通过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学生技能是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作者:江新华 陈曦 王翠娟 单位: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就客户关系管理如何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旨在为行内提供参考借鉴,共同促进CRM在我国汽车营销中成熟运用。
关键词:CRM;汽车营销;作用表现
引言
汽车产业是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汽车整体行业也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市场表现出销量大幅度激增,企业利润却一直在下降,由此可见,在后市场时代,汽车营销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以产品为中心经服务阶段环节转移到了以客户为中心[1]。因此,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必须了解客户的信息与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和减少运营成本,从而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督促汽车企业迫切需要选择创新的营销模式。而产生于IT技术支持下具有现代服务营销理念方法的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既是管理思想,又是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一套应用软件,因此有着非常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营销需要的创新模式背景[2]。只不过目前其在我国汽车营销中的运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在汽车营销中做好有效性的运用,非常值得探讨,可为行业内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客户关系管理对汽车营销的重要性
CRM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须首先从思想上加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与认知,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性操作。其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CRM,汽车企业可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加快培养铁杆忠实的客户群,同时更好地维护巩固老客户。据相关研究测算,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会是维护老客户的6~8倍[3],可见客户关系管理还可极大降低汽车企业的经营成本。二是通过建立的CRM平台,汽车企业可进一步改善原有营销服务,提供给客户更多的是个性化服务。而且客户只需一次“点击”就可完成多项业务,这样也帮助汽车企业提高了营销工作质量和效率,并顺利实现向现代科学管理的模式转化。三是加强CRM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效果,能够使得口碑宣传效果更佳,为企业实实在在节省了一大笔广告成本费用资金的支付。四是成功运用CRM,能够帮助汽车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在客户需求不断的变化中,有针对性地做出迅速反应,从而增加企业销售准确率和客户成功率。
2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营销中有效运用的具体实施
在汽车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在汽车营销中建立起、运用好CRM,真正发挥出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作用,才能改变企业在营销中的不利之势,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目前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如:不能实时动态掌握客户资源和客户需求等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量化统计分析,造成响应市场慢;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持续下降,潜在客户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充分地说明了现行汽车企业薄弱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寻找一种能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创新模式。然而要在企业中实施CRM,也并非是件易事,因它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汽车企业大胆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开展工作。
2.1要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目标
要在汽车企业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实施CRM的具体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相对应的责任部门与人员。尽管CRM本身对汽车营销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作用,但毕竟每一家汽车企业营销中的原有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存在的情况不一,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不同细化侧重点目标,最后实现共同的大方向目标,那就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占领市场,增加销售的量、收入和大幅降低成本。
2.2必须实现流程的再造
在汽车企业营销中运用CRM,需要对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实现再造,使它们更加适应客户关系管理,并与其系统软件相匹配,从而为CRM顺畅运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组织机构再造。
一方面新增设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作为与客户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架构可分为呼叫中心、数据管理和客户服务三部分[4],主要从事收集客户信息、解决客户意见建议,提供客户咨询服务;分析市场和回访客户;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培育客户品牌忠诚度等。中心以满足广大顾客需求为终极目标,重视对顾客声音倾听,对顾客疑问快速解答和顾客意见高效回应,从而进一步保持企业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是围绕客户中心,重新对企业原有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建立起扁平化的新组织结构,从而削减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一切围绕着客户生命周期过程来传递沟通信息,杜绝以往以部门为界限,增强灵捷性。
2)业务流程再造。
按照CRM系统,需要针对原有汽车企业营销业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其中主要包括如:①订单管理流程再造:将客户需求纳入到销售订单体系,实时查看所需车辆的供求关系,从而节省双方费用也提高工作效率。②客户数据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客户档案、市场预测和客户挖掘三个核心管理点,帮助企业拥有精确广泛的客户数据库,使寻找潜在客户工作效率更高更加合理化。③销售管理流程再造:以客户关系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用相应市场营销组合动态管理目标客户资源,从而达到互动双赢,实现长期价值。④客户关怀管理流程再造:在客户开发阶段,通过企业网站、销售热线、展厅接待等方式收集、筛选、确定潜在客户,转化为保有客户。在客户生命周期探索、形成、稳定阶段,收集成交客户建议意见,改善公司自身管理服务不足,提供超值的、让客户感动的关怀服务,赢得客户信任,有效管理成交客户。⑤客户服务流程再造:在统一CRM策略指导下,为每个客户建立完整、唯一的终生档案,实现预约及后续服务工作。
2.3掌握分配好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CRM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买来一个软件安装好就可以了,还须在企业统一部署规划下分步实施,而且系统还会牵涉到与多个内部、外部接口和整合,因此实施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需讲究一定方法和策略,切忌操之过急。同时要保障其运用成效,还要注重对具体实施步骤的掌握与分配,切忌无头序地、盲目性地、随意性地操作。可将CRM具体步骤大致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实施内容分别为:建立统一汽车企业客户信息中心,整合各方面客户数据,使其更有价值性,并具有系统化与细分化,从而集中管理好客户信息;开拓和强化客户与汽车企业交互的多接触触点,同时开展多点采集客户信息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协作效率;对客户关系管理由设计人员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必要测试,并将测试报告及时提交;对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核心使用者进行集中培训,并对CRM操作进行测试,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3结语
在日渐竞争白热化激烈的汽车行业里,客户关系管理可帮助汽车企业构建起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公司利润和客户价值的双赢目标。但CRM作为一个管理项目,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运用成效的取得,还在于一路上的大胆创新与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探索。
作者:王春明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汽车产业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工业产值能够占到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两成以上。随着全面建成小康时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产业还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工业发展和消费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汽车产业中,营销与销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营销和销售进行研究对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相关概念谈起,分析当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和汽车销售市场的结构模式,希望能够对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用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汽车营销体系;市场结构;模式
进入到“十三五”发展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稳定建立起来并且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汽车产业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由传统的公车消费为主变为了私车消费为主,由传统的少数人群消费变为了多数人消费,真正进入了普通家庭。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营销模式和市场结构都发生巨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简述
营销,从字面上来看指的就是经营和销售。我们所要研究的汽车营销体系,不仅仅指的是经营和销售汽车本身的行为,而应当是营销理念、营销组织、营销技术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的框架,才能称得上汽车营销体系。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内容和内涵极其丰富。
2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分析研究
中国当前的汽车营销体系由多种不同的营销模式构成,这些模式的总和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当前中国的汽车营销体系。其一,品牌专卖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新车市场较为常见,它指的是汽车的生产厂家或者销售总公司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约定汽车的展示、销售方式、宣传方式等等,这种营销场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S店”,也即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四合一的营销方式。其二,汽车交易市场。在上个世纪末,由于当时汽车的生产量和购买力都还有所欠缺,4S店销售模式并非我国主要的汽车销售模式,当时占据市场主流的是汽车交易市场。这种模式近些年来被4S店逐渐取代,但也因其品牌多样,可选性强,仍然是很多车辆购买者的首选。其三,汽车连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从最早的模式上发展而来。这种模式生产厂家掌握着汽车营销,全国的连锁店都采用统一的形象和标示,具有良好的整体形象,但是因为不享有优先资源和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条件,这种模式并不能获得汽车经营者的青睐。
3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分析研究
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其实与汽车的营销体系是息息相关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由于我国当前汽车销售以专卖模式为主,形成的销售市场结构即以汽车产品为主体,以经销商为主导,以完善全方位的服务为主要特点,以消费者为核心,集汽车销售、汽车整部件维修、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等全方面的内容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销售结构模式。其主要表现出以下的特点:其一,企业数量较多,但是销售方面仍然是大型汽车集团企业更受欢迎,并且进口豪车越来越多。上汽、一汽、东风和长安四家仍然是我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四家汽车企业集团,其四家的总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将近65%。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购买力去购置进口豪车。其二,汽车销售差异化还存在不足。尽管当前我国市场上汽车品牌各异,但是各品牌的销售模式、广告投入尤其是不同品牌的特点等等数据都趋向于接近,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首要考虑的并不是各种类型汽车的特点,而是个人喜好、品牌口碑、社会关系评价等等。并且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发展存在不足,民族品牌的汽车相较于国际知名品牌汽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三,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处于失效状态。进出入壁垒是市场结构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对于汽车销售来说,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汽车销售市场结构和汽车市场结构的调整都势在必行。退出壁垒的失效除了市场利润竞争方面的阻力,还有地方政府的阻挠,改革难度非常大。
4结语
尽管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攻坚决胜阶段的到来,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小康,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汽车产业相较起上个世纪末新世纪初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数据来看,当前中国汽车的年销量和汽车保有量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水平不相符,中国的汽车市场迄今为止依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汽车市场中,营销模式和市场结构对于汽车销售都起到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汽车生产者和销售者都应当积极研究分析我国当前的汽车营销体系和市场结构模式,从中查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我国的市场潜力,促进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不断前进。
作者:闵鹤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摘要]目前,《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已经,文件提出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的意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从实践教学环节若干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人才培养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近两年,汽车后市场产值规模约为6000亿~8000亿元,预计随着平均车龄逐渐延长、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突破万亿。汽车后市场的起步与腾飞,也对整个行业的业态质量、经营模式、管理能力、从业人员数量与人力资源优化提出更高的挑战。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汽车产业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如《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的实施,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竞争实际折射出对人才的发展需求,社会急需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汽车服务人才。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等岗位需求人才。
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自建立以来,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发展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坚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本,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定位为:整车销售能力、配件销售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汽车售后服务能力。我们把这些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行业要求。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上:首先,确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环境为背景,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校企”合作特色的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次,对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解析。通过以行业学会、总经理、市场部经理、销售总监、技术总监、一线员工为调研对象,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领域,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亦即课程开发),对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始终坚持行业专家、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最后,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解析。专业的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遵循从基本技能实训(汽车认识实训),到基本专业技能实训(汽车构造实训、服务礼仪实训、上机实训、商务英语实训),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汽车整车销售实训、汽车售后服务实训、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的思想路线,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最终实现从大学生到就业岗位角色的转变。
2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可以依托校内知识、技能学习、在汽车4S专卖店工学结合式生产实训和顶岗预就业实习三个方面进行。对于校内知识、技能学习可以安排在校内整车营销实训室、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以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为基础,实现专业技能的逐步递进、强化。而在汽车4S专卖店工学结合式的生产实训,可以依托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汽车营销与服务对应的岗位任务确定内容与考核标准。专业技术实训借鉴企业的培训方式,采用导师制由岗位师傅和教师共同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内容,使学生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及专业核心技能逐步递进并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职业岗位能力逐步递进、强化。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训、实习的考核评价。在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规范融入教学环节中。将组织协调、合作共事、学习与适应、承受挫折等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3教学团队的培养
当前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同时,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学生的基础差距比较大,要求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和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他们中的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培训计划,安排他们到省内外汽车4S专营店、汽车维修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职业教育培训,主持院级优秀课程建设,主持以销售和售后服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技术服务和学术研究计划。
4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完善
以企业为依托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完善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1)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营销环境,加大汽车营销实训中心投入力度。校企深度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共建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汽车商务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基地,满足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为重点的专业群教学、科研需要,为企业提供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在教学上,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汽车维修实训项目训练都是真正的实境教学。学生在校所做实训接近其第一职业岗位工作,使学生基本达到零距离上岗。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继续深化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力度,顶岗实习实行导师指导制,即实习企业有专门的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学校也安排有指导实习的教师,且学生带薪工作,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顶岗实习达半年以上,由企业向学生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将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入企业,既节省了学院专业建设投资,又保障了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3)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与汽车经销公司等单位共建实训基地,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方式和考核办法,开发制订能力培训包、实习标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形成适应汽车技术服务各专业特点的长效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当前是知识和能力竞争、信息和经济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谁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知识含量大、创新能力强、应变能力快、发展能力可持续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高职教育思想,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办好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
作者:夏志华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