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会计实践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时间:2022-04-03 10:53: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会计实践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实践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会计实践教育途径思索

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设施与条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资料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实训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许多学生认为模拟实训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没有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由于财务工作保密性要求较高,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大批学生同时进入其财务岗位实习,也不愿实习学生过多接触财务信息,学生在实习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甚至被当成整理材料、打字复印、送文件的办公室文员,学生不能真正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导致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毕业生到社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走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注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任何一门实践课程、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考虑,而要从整体目标出发,从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要求着眼和入手,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统一起来。

2扩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下来,形成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实践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都贯穿实践环节。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校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参考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设计出不同的模拟实践案例。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另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采取加大实训课时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样,财务管理专业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财务管理实训、纳税筹划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总学时为2740,而实践教学时间所用学时为1381,占教学总学时的50.4%。

3完善会计实践教材编写工作,与企业财务接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并保证及时更新,因此,编写实训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开展大量专业调研,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或指导。另外,各学校还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实验课程指导书,包括该项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各种重、难点以及成绩评定等等,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了粗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互联网等多方面来掌握更多更新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以解决教材更新速度问题。我校教师在财会类专业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的编写中成绩突出,已出版的教材有《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电算化实训》、《新编财务会计》、《新编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新编会计综合实训》、《新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等,其中教材《新编会计综合实训》还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4开展岗位轮换教学,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另外,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应分开,由不同人员来登记才能真正发挥核对控制的作用。而许多学校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安排中,将会计、出纳合二为一,一人全揽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登记。我校财会类专业在岗位轮换教学时,首先按会计实际工作环境设置相关单位和部门,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各岗位的权限职责有详细了解,并能体会不同岗位之间的衔接和牵制关系。其次,再根据 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4~5人一组,设有会计主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财会类专业实践师资的培养主要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校内师资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经常安排校内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能促进校内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场所,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场所。财会专业应模拟企业的办公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场所,这一实训场所应具备以下特征:环境仿真、资料仿真、工具仿真、制度仿真。

(1)环境仿真。仿真实训室应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设立财务部门,包括主管会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还要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

(2)资料仿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原始凭证的开出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每一张凭证的来龙去脉都必须很清楚。

(3)工具仿真。财会工具包括教学工具、装订机、验钞机计算器,直观性、真实性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制度仿真。学生开始实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每天“上班”必须准时,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必须挂在墙上,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并在模拟实训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7按工学结合要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工学结合的仿真会计实践教学,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基础操作技能,但一旦让其独立从事某项工作时,仍会感到底气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统、分结合方式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由学校统一选择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所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其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环境。

(2)根据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容纳人员有限性和财会数据秘密安全性等特点,创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模式,要求部分学生家长、亲友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帮助其在一家企业或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实习基地接纳的实习人数少,仅为1~2人,但学生顶岗实习的参与度高,能较好地解决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宜人数众多同场集中顶岗实习的现实问题。

(3)从第五学期开始,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建议学生网上自我推荐等途径,使大部分即将毕业的财会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基本落实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从而有效地将毕业实习与工学结合的就业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教学目标。

会计实践论文: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

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表现为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市场招聘中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就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就业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扩展业务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增强实践性教学。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尽管许多学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等原因,使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不足。一些高职教改专家提出,实践教学课时应占到教学总课时的%,而大部分高职学校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大约在30%到40%左右,甚至更低。二是实训教学的课时系数低于理论课程的课时系数,从而使得部分优秀教师不愿从事实践教学,偏向于从事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实训基地不能与教学配套,校外实训重视不够。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践面临诸多困难:一是许多学校因校外实训基地难找,而将实训全部置于校内进行;有些学校则主要依靠本专业的教师。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与企业建立起校外实训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形式缺乏保障机制,容易中断,且安排实训的人数有限,实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而作为校企合作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与建设,则普遍不足;二是不少单位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深怕单位的财务机密泄露;三是部分到企业实践的学生主要是参观实践,而且管理偏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质量。

实训教学的优良师资匮乏。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需具有较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并且有在企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经验,对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融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一体,并能全面把握好课堂常规管理、作业安排等各个教学环节。实训教学的优良师资匮乏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实训教学相对集中, [作时间长,而课时系数又低于理论教学课时系数,造成部分优秀教师不愿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二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例不高,许多学校只注重“双师”队伍建设,忽视了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岗培训。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想实践性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由于知识、技能、能力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符合这一特征,按实践教学形式,分为逐步深入的四个层次,即:课程实训、集 中实训、校外基地实训和顶岗实习,课程实训。课程实训是指学生首次接触到某项技能,教师首次将此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Et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巩 技能。一般课堂实践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交汇点,这一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开始,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例如:我院会计专业许多专业课程都安排了课程实训,其中基础会计安排了24课时的课程实训,成本会计安排了18课时的课程实训,财务会计安排了20课时的课程实训等。

集中实训。与课程实训相比较而言,集中实训教学相对要集中。本阶段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本阶段以模拟实习为主.可以是分项实训,如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也可以是综合实训,如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一般安排在财会手: 模拟实训室或者电算会计实洲室完成,旨在加强核心课程的模拟训练。

校外基地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我院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的暑假,聘请企业财务高管或者经验丰富的财会专家作为现场教学的指导老师。

顶岗实习。顶岗学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

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我院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 三、商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总课时的比例。应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在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重,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即课程实训、集中实训、校外基地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总课时 应与理论教学课时相等。二是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师资,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系数,引导优秀师资从事实践教学。三是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做到边教学边实践。

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培养职业素养。仿真和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尤为重要。许多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仍然安排校内进行,学校主要通过建立手工实训室,引进相关实习软件,开发实训平台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这种实训环境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有一定的作用,但仿真的实训软件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上有一定局限。因此。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在以仿真实训平台为主的情况下,仍需要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校外实洲基地。既可以是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的形式,也可以是专业教师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与企业建立起校外实训合作关系,最后由学校出面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巩固这种合作关系。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在专业定位和规划、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设备、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要动态地了解校外实圳基地的利用情况,对于派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要及时掌握实习内容和实习单位的意见,最好能签订师徒合同和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并填好巡查记录,作为今后改进的依据。

培养引进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师资。要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基地,还需要有一支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因此,一方面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公司去学业务,提高其业务素质,培养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性示范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的财务高管或者经验丰富的财会专家作为现场教学的指导老师,从而达到丰富和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的目的。

会计实践论文: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教学

改进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原则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学会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各项非专业素质,做到专业与非专业素持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全面发展的作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如专业技术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等。现代职业教育中对成本会计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包括: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操作流程,管理和组织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等。非专业素质包括;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准则等。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形式、手段的设计与实施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同时又要十分重视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从实践性入手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教师要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

成本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强,抽象性与逻辑性都远高于其他学科,这对老师的要求相应的就提高了。对于讲授成本会计的老师来说,应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提炼,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不同企业中的运用情况,把书本上理论性的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能恰如其分的进行举例,用一些浅湿的道理把高深的理论阐述清楚。

1、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很多成本会计教材内容都单纯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介绍成本会计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得让学生清楚,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能把它与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割裂开的,要把成本会计的内容与其他会计专业知识相融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内容繁多,公式复杂,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对成本理论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行业的介绍,为学习名种方法打好基础。在学习中要注重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专业知识的区别,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要把会计实训内容结合到理论中来,做到在学习中边学理论边做实务。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3、教学内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与静的充分结合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时,能在考试中得到很好地分数,但到实际工作中的时候,却无法把理论中很得心应手的东西拿来熟练应用,反而会出现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来解决问题的局面。其实,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静态的知识与动态的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依然是脱节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是把学生带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一个单位或一个成本核算环节的具体操作,来验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让学生真正能够领会与心,应用于手。

(二)创造实践性教学课堂

成本会计的各种计算方法与企业的加工过程与核算要求直接相关,而学生这方面的认知较差,老师应在教学是注意创造一定的情境。在传授方法时,应该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企业环境中,能过一些手段与举例,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如果有条件,应在授课中实际让学生直接走入企业,亲身感觉加工企业的生产现状,也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成本会计理论性、抽象性太强,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或者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方法,都会以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在众多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作用。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制作适当的成本会计课件,把枯燥乏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可以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简单地操作,生动、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

(四)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参与学习者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焦点,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做到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会计实践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师进行了系统的会计核算理论知识讲解后,再通过案例的方式重现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财务会计教学也不例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经过几年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现实意义。

(一)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行为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占的分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究竟孰轻孰重?“灌输式”教学体现出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放任自由,又失去教学本身的意义。随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运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中“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的主体作用的平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体现出积极热情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思维也很活跃;老师仅仅是观摩和少量的辅导。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们往往对自己参与的事情很热情和主动,所以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既可巩固理论知识,更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讲课、作业、模拟实验实习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巩固理论学习的最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讨论一些实际问题,犹如管理者“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同学来组织案例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过程中,需要同学扮演组长、成果展示代表等不同的角色,那就有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更有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查阅相关知识,写出讨论提纲,在案例讨论完之后,需要有展示讨论结果环节,需要撰写及制作案例分析报告,还需要阐述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另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激烈地辩论,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也更会运用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成就事业的核心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对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教师要成功的上一堂案例教学课,选择案例是关键,既要求教师熟悉案例,又要求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理解透彻,还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满足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的同时又能完成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选择成功的案例要求教师要深入实践,才能获取适用的案例,这样对教师理论联系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不断提升,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似乎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归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了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拓展学生理论知识、走向社会实践迈出一大步。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更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包括5个阶段:

第一是教师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案例准备阶段一般是在开学时,结合理论教学计划完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素材,所选择的案例素材一般应该具有常规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常规性就是案例素材要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核算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业务。典型性是要求案例素材要反映的经济业务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会计核算的本质。启发性是指案例素材要能起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教学中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选定案例后,将案例精简,最后提出思考问题,并给出相关学习资料。

第二阶段是学生自行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小组集中讨论前3~4周,首先将学生按每组8人进行分组,根据每组学生的兴趣分配2~3个案例资料,并布置学生要 做的准备工作,包括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收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考初步形成自己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准备在小组讨论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是小组讨论阶段。当学生个人自行准备阶段完成后,就按小组集中讨论,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该小组统一的讨论方案。

第四是现场展示讨论方案及评分阶段,这个阶段里各小组要选派代表以PPT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演讲该组的讨论方案,其余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同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以及阐述不同意见,最后由评委打分。评委由教师以及每组选派一名同学组成,为了鼓励同学积极发言以便达到更好的讨论氛围,除了给每组打分以外,同时给积极提问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分数将计入各组成员的平时成绩。

第五是教师总结引导阶段。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将由老师总结点评各组的讨论结果,针对重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再组织大家集中讨论,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实践能力运用能力更大的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专门的案例教学学时,影响案例教学质量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一般只安排理论和实验实习课时48学时或更少,没有专门的案例教学学时,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环节往往要靠挤占理论课时。这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同时案例教学的质量也不能保证。

(二)案例的选取有较大难度

案例教学是否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关键在于所选择案例的质量。而案例质量又取决于是否来源于实践,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否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贴近。此外,案例质量还取决于案例的难易程度是否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层次相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想要收集到合适的第一手案例资料困难很大。没有第一手资料,想提炼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案例资料也就很困难。

四、完善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在生产实习环节增加一个学分的课时,专门进行案例教学

如果能在生产实习环节增加一个学分的学时,专门进行案例教学,就为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考试

在教学中能否成功应用案例教学,其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而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会计实务经验不足。如何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这些考试内容都是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通过相关考试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教师,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其走出校门,到各企业单位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会计实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收集宝贵的案例资料。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更要在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会计实践论文: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方式研讨

一、万事开头难,激发兴趣最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我们以学生毕业后成立公司为例来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成为公司的主人,这样他们就更想为自己的公司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六大会计要素是学习基础会计的关键,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在上课时我就让大家想一下,我们这个公司要想成立必须有什么,以此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企业成立了就要进行生产经营,我们这个企业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会法身怎样的变化,以此让他们对经营过程有所了解,并实施引出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让他们思考这是三以上我们所说的这六个会计要素是不是孤立存在的呢?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并找出他们六个之间的联系,为学习会计恒等式做好铺垫。

二、四两拨千斤,角色扮演巧渡关

如果说六大会计要素是学习会计基础的关键,那会计科目的识记更是学习会计基础的重中之重,只有记住并理解了会计科目才能为后面经济业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科目枯燥难记,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望而却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记住会计科目,我把班里的所以学生分成六组,每组的名字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然后给组里的每个成员赋予会计科目的名字,让他们在平时互相称呼会计科目的名字,同时也将班里的座次表人员换成会计科目的形式让任课老师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相及会计科目也不行了,因为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会计科目的名称以及属于哪一类别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这样为我们以后学习经济业务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在这样快乐环的学习境中,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会计科目熟记,让他们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三、凭证巧编写,情景模拟是关键

如果说教师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也不感兴趣。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搜集车票、购物发票等原始凭证,并让学生提前预习有关原始凭证的内容;上课时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以自己小组的原始凭证给大家讲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并找出在原始凭证中错漏之处,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于老师进行总结。在记账凭证的编写上,让他们互相交换原始凭证,先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各组编制完毕后交由对方审核。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凭证的传递过程,用对方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既复习了原始凭证的内容,又对其他原始凭证有所了解;让他们互相审核既巩固了记账凭证的编制,又熟知记账凭证必须审核无误后才可登记账簿,让他们对会计核算方法加深印象。四、业务处理烦,任务驱动好解决经济业务处理是学习会计的主要任务,只有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处理就业后才无后顾之忧。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经济业务更感兴趣呢?我认为情景模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让他们身临其境成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会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下面以供应过程的核算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形象直观,结合实际易理解

在激趣环节与当地的经济相结合,因为博兴是中国的厨都,因此假设我们刚才成立的企业是厨房设备厂,那我们筹集到了资金后,应该如何利用呢?这样可以通过层层设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为了让整堂课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加入了物流图与资金流图。通过分析材料的运输过程画出物流图,通过分析资金的结算过程画出资金流图,让学生观察,总结两个图的区别,总结三种情况突破难点。

(二)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激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将教材中供应过程核算的两块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这样的教学主线:先分析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思考购料业务所涉及的账户,然后指导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并归纳出供应过程有关的账户结构。基于这样的教学构思,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指导法。在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始凭证,层层设疑、层层启发,指导学生动眼审核原始凭证,动脑思考涉及的账户,动手编制记账凭证,动口讨论账户结构,从而实现“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三)方法得当,针对情况巧设计

财会专业女生较多,她们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在学法指导上我采用以设疑为主轴,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让学生在疑问中思考,在探究中发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作了重点指导。教师重点分析第一类经济业务,并指导学生填制记账凭证。第二类经济业务由教师启发,放手一部分让学生探究讨论,教师从旁指点。第三类经济业务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可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一员并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分组讨论、动手实践、情景模拟等有趣的教学活动,才能让更好地引导他们学好基础会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会计实践论文:会计专业素质拓展实践课程综述

一、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开端,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可能合理配置资源,展开合理的教学工作,并预期达到良好效果。本系列课程定义了以下目标:通过递进式对接培训实现理论课程、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三方融合;利用互动式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以ERP沙盘模拟为载体,通过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持久性学习活动的教育思想。

(二)构建框架

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及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是课程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对于本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笔者借鉴了世界银行学院的“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的基本教育理念,结合ICT(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一整套完全针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提高其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于多维度视角的系列实践课程设计,框架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明确目标、教学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和监测,具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教育理念兼顾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成人教育法的多种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认知水平分类理论,它建立了一种有明确成果和目标、具有可测的项目评价方法的新模型,并融合了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型学习、在线学习、实践社区等新颖学习方法,以及面授、视频、数字化等的丰富授课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和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本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本系列课程的设计框架中强调了对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利用现代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如远程教育模式等,构建了丰富的教学模式,预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教学策略

(一)递进式对接系列训练

开展递进式对接培训课程是针对会计学专业四年的理论课程设置,配合实务演练与其相对接进行训练,这样既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递进应用,同时又完善了实践课程前后环节的承接。依据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法理论,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挖掘学习动因,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馈不断促进理论更新的认知规律,设置相对应的培训环节,以达到分项教学、分工协作,纵深发展的目的,最终在后面的综合模拟培训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汇总。一是随堂专项模拟训练。保留针对《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手工模拟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感性认知。建立一套以某一制造类企业为背景的完整业务,穿插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做到融会贯通,衔接紧密,进行讲练结合的随堂专项会计实务模拟训练。这样能够保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据可依,更能给学生展示一种生动的实践素材,避免了往常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的缺点。如在《基础会计》理论中会计人员的书写格式、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科目汇总表的填制、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错账更正等,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很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现行的理论课堂上,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各种票据的图像和使用方法等,到期末模拟实习时一次性接触实物,这种方式会产生由于时间间隔长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内在的递进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完全可以摒弃这种讲授手段,在讲到某个知识节点时,都准备一些实物材料,使手工做账真正发挥其功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应用。随堂专项模拟在同一学期与理论课程交叉开设,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开设,针对某些概念、原理、程序开设专项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必要时可安排几个学时带学生实地参观,这需要学院保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可以依据《基础会计》理论课程中凭证、账簿、错账更正、报表为主线,在课堂上开设以下专题: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更正错账的方法;总账、明细账的开设和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也可以在某企业的业务资料中节选出一个旬的数据,随堂让学生填写记账凭证,数据量不大,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从中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金额数量是否正确;原始凭证的粘贴是否合理等。二是课程综合模拟训练。经过了随堂专项模拟之后,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基础,这样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每学期末都可以设置一次与课程对接的模拟训练,使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一门实践课程与之对接,达到一种平行性;同时做到每一个年级的模拟训练都是由浅入深,达到一种递进性。因此综合模拟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理论课程与随堂专项训练进行的期末综合模拟训练;第二部分是针对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的毕业综合模拟选练。另外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行业的不同业务模式的会计应用软件,建立校内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种行业模式的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作为综合模拟的有力支撑。(1)期末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在每学期将课程内容都讲授完毕之后进行的,如会计学专业一般都是在一年级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在随堂专项模拟之后,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循环过程,掌握了会计记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了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等基本技能,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就可以在期末配合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成本计算、编制 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综合模拟训练,为毕业综合模拟训练做准备。(2)毕业综合模拟训练。这个阶段的综合训练是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分修满以后进行的,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束后,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仿真实务相结合,力图提高学生对会计行业实务流程的总体操作技能。可先以校内的仿真实验室为中心,将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理论做好回顾、总结,有了之前的专项模拟训练做铺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模拟轮岗实习。将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循环中涉及的岗位分组,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岗位的实际工作,一个循环结束后,再进行换岗,按照如图3所示的岗位循环,直到每一名学生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经历过,本阶段训练即完成。

(二)互动式远程网络系列训练

聘请名企财务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甚至在线互动问答,还有讨论程序,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时间灵活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整个流程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连线不同的专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当不同的财务人员角色,实现多角度学习。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与知名企业的专家“零距离”探讨平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到名企实习的机会不多,但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

(三)循环式全岗位技能训练

在这个环节,需要学校筹备好校内与校外的各项软、硬件工作,如:在校内要建设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联系好供学生实习的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退回到后台做好策划、监督、测评的工作,使学生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结合ERP沙盘模拟达到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循环有效进行。ERP沙盘模拟的实习效果远超过之前在课堂上和学期末进行的模拟训练,该项模拟训练是前两项阶段性训练的一个拓展,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常用实务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践高难度案例处理。即通过在沙盘上展示对企业的营运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模拟,学生可以基于一套完整的企业运作流程宏观地体验到财务与会计工作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微观地体验并实际操作财务与会计工作,预期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如在校内ERP沙盘模拟演练结束后,避开企业的月末、季末、年末这几个业务繁忙期,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上岗实习。在岗位负责人的协同下,学生可以适当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讲,营运流程主要以采购—生产—销售为主线,在整个流程中所关注的还是涉及资金筹集、运用、回笼、投向的财务工作。培养学生在顶岗工作中学会如何进行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制作筹资方案、采购方案、生产计划、营销策略、投资预案等,最终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在这样一个真实岗位流程中可以真实地传授给学生一种财务工作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岗位之间团结协作、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在企业岗位实习中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随时咨询岗位负责人之外,可以再重新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解决,形成理论—校内ERP—校外上岗实习—理论的一种“闭合持久性学习循环”。

三、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评价体系

(一)实践结果评价

实践结果评价包括对教师讲授及协助实践的评价和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两方面,比以往的评价体系更能衡量师生的互动程度。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他体现着一定的先决性和导向性。实践课程教学结果的优劣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实践课程教学结果评价时,应侧重分析教师的思想觉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指标,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而学生的实践结果评价需要通过对其在整个实践流程中的表现来判定,包括学习及实践的态度、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解决问题及应用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综合性评价。在实践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上、校内模拟实验室中、校外基地岗位实践等每一个具体过程,都需要专业教师进行记录甚至影像记载,以备实习结束后进行打分和分析。找出学生易错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指导,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采用激发式的手段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兴趣,为方案的反复调整提供依据。

(二)实践环境评价

实践环境即校内模拟实验室软硬件的完备程度、校外实践基地的配合程度和稳定程度、网络的软硬件环境等。实践教学是一种依托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手段,结果的好坏与实践环境优劣程度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评价实践环境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校内模拟实验室中计算机配置状况、操作系统稳定状况、各种软件的配备情况、书籍资料的配备情况、网络带宽等;第二,校外实践企业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学生人数的要求、行业及规模能否与实践教学相对性、现阶段取得的实践企业能否作为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内部各岗位能否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根据以上的评价标准,可以反复重新考虑构建框架中的各个层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实践活动存在偏差,实践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否得当等。

会计实践论文: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渐进式推进探索与实践

财经系生源主要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后主要是在该地区从事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作为高职学生,很多毕业生受英语能力的限制,毕业后会选择中资企业就业,对于外资企业望而却步。而双语课程的改革以及推进,将为我校学生叩响外资企业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西方会计》作为财经系双语课程之一,必将为我系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程定位

作为双语课程,《西方会计》的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都随之发生变化。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核算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涉外财务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定位如下: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涉外财务处理能力。

(二)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的英语词汇、英语表达以及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一)具备财务岗位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口头沟通,专业英语表述得体。

(二)具备会计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书面沟通,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专业术语。

(三)具备涉外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能运用英语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四)具备判断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的能力,能正确地对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西方会计》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为导向,选取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分析四大模块作为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由易到难,遵循了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过程。

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能力培养原则

本课程在“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突出会计实践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本课程同时按照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英语作为一种背景能力,是学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工作语言,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采用了中西方典型的案例,便于学生对比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创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废除“满堂灌”的方法,《西方会计》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部分,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辩论、中西方会计处理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在应用。

实训教学倡导以项目任务的教学途径,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关西方会计业务的处理。该活动要求每组学生将完成的项目以模拟公司的形式汇报总结,需要以小组演讲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同班同学及老师汇报,接受老师及同学就其报告内容的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有些同学只是“抄作业”的敷衍态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充分积累课程资源,有效拓展课堂信息量,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网络教学。网络课堂将为同学们提供简单、有效并且实用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各大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英语表述;相关的英文会计分录;西方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例如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涉外会计业务。

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目前《西方会计》的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将于下 学期投入使用。

五、教材的选择

《西方会计》教学团队的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自编了双语教材《西方会计》。由孔韬,陈汉平担任主编,杨立艳,王祺担任副主编,该教材于2010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好评。

该教材是“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特点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特点如下:

(一)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四)通俗易懂,突出应用性。

六、考核方法

《西方会计》建立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专业应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包括平时布置的项目任务、课堂提问,出勤状况等都作为期末成绩鉴定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小组成员互评。

教师评价部分主要通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占评价成绩的60%。个人自评和组内成员互相评价部分可以从纪律、参与情况、组内成员协调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请记住我站域名评价,占评价成绩的40%。

会计实践论文: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专业课程,对该课程的掌握关系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该课程也属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管理是日后走上成本会计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然而,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无论教学组织是板书还是多媒体,讲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识点并加入例题进行练习与巩固,而且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的具体成本会计工作过程,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对该领域的前沿问题由于受课时限制只能简单讲授,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学生理解不够,以致于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知,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只能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想深入学习。

1.2大量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导致学生机械式学习

该课程的特点是核算方法较多、计算公式繁多,学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产生混淆。从平时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单一章节的掌握并不难,如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划分等,但是很难对这些方法系统地认识并理解其核算意义,造成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不理解哪些是输入数据、哪些是输出数据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1]。究其原因,是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照例题套数字的现象,没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义,学习过于机械化,面对一整套成本核算资料时无从下手,困难重重。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没有进行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重视不够。

1.3教学目标不重视实训环节

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取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因而课程目标主要为理论知识的掌握。然而实践应用型教学是现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除了有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还应有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目标。同时,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此,还应确立职业道德目标,在课程设计时,对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教学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训环节保证其实现。因此,如何使该课程的教法、学法以及做法融为一体,如何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会做成本核算与管理等是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文秘站:)改进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以上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将理论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确立一个或几个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并以之为导向,将所要学习的多、散、碎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项目之中,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工作过程的项目,明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法[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几个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其次,项目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式,要使得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具体详细的安排与组织,否则既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使教学过程出现混乱。

2.1重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为以下六个部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满足该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实现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成本会计教学项目的设计上应该注意项目设计的全面性、逻辑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即项目覆盖全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项目与项目之间递进连

贯且能反映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此,设计如下教学项目(见图1所示)。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为五个教学项目,项目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项目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项目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项目五: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此教学项目的设计完全按照成本会计的工作过程,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学生明确任务要求以后,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最后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以教师为主体变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变实践项目为中心,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标变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从而使得灌输式教学变成探究式教学。 2.2教学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完成任务驱动下的项目教学,更好地实施这种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2.1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项目教学下学生要根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成一名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履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那么整个工作任务就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比如,可按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混编,以便进行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每个岗位可指定2名学生来完成,相互监督,执行力度更强,同时在不同岗位间适时轮换,以便学生全面掌握项目过程。这种学习方案的设计,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也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2.2将理论教学与分项实训相结合首先,应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下,分发有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主要为转账凭证)和不同格式的账页(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等);其次,在每个任务下分别设置四个岗位,分别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及登记账簿。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这个岗位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组内成员可共同分析问题,最后由岗位人员完成计算,以便每位同学都能掌握任务要求。其中,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这个岗位由成本会计的工作特性所决定,企业中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来源于成本核算过程(如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岗位根据上一岗位的原始凭证即可完成,最后登记账簿的过程需要清楚这些特殊账户所使用的账页格式并正确登记。尽管对这一过程的练习,部分环节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过,但是从试验结果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因此,这部分接近现实情况的实训在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最后,在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中,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面临出现困难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持续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展,记录是否履行着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遵守会计准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的过程评价奠定基础。当然,由于分项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不宜太复杂,选取的实训资料可能只反映局部,其完整性受限,因此对于成本报表的编制在综合实训中完成比较妥善。

2.2.3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在这五个教学项目完成后,为了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应该组织综合实训。根据企业真实的或仿真模拟的全套实验资料,选择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系列的核算要求。因此,此部分的设计应主要针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的训练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每个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实训要求,找到各项目中任务的解决方法和分析思路,独立完成实训操作,并书写实训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其完成任务要求,同时,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从实训中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当然,为了增加综合实训的可行性,该部分实训最好采用相应的信息化实验软件,适用性更强,能提高实训效率,并且更加规范成熟的完成实训要求。

3教学方法改进实施的保障

3.1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传统教学方法下,对于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的评价。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法应该是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因为本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的是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考核应注重过程,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除了把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等)和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还应当根据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情况考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那么,建立的综合考评体系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可反映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的过程可反映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职业道德的表现与考勤、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全面反映,然后分别给予考试成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这三个方面合适的权重构建考评体系。根据调查与试验结果,笔者认为,分别给予4∶3∶3的权重应该比较合理。

3.2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聘请实务人员座谈

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是从生产费用的发生开始直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过程,但是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识,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让学生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形成一定的具体印象并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问题的思考。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与熟悉生产资料的工人进行座谈,让学生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和核算过程[3]。

3.3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式下,采用的实验数据若是企业真实的或者仿真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更贴近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综合实训阶段,系统的实验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但是,企业的成本信息往往不易取得,持续获取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难度更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接轨,应社会所需,实现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

4结束语

对成本会计课程采用实践教学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项目教学,旨在能够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会计实践论文:浅议树立全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观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然相当突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规范化研究,不仅有利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而且有利于保证会计电算化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健康发展。

一、树立全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观念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教学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从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到形成会计电算化能力,最终具备会计学科能力,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更经济的教学效果。因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划出更多的课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安排学生毕业前的应用实践,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包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践三部分内容。

(一)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涉及到会计电算化概论;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等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懂得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并能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安装和初始化;掌握试运行、正式运行财务软件和如何“甩帐”。

(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我们在教学中先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讲解。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1.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每个小组分4~6人,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会计实验组。设计题目为“账务处理系统”,设计语言为以前学过的Foxbase或FoxPro,其功能要求要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数据流图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后以设计报告(包括程序清单)的形式交教师审核。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各自实验前收集的财务数据及设计出的账务处理系统,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彼此轮流在不同的账务系统中担当不同的分工人员,培养彼此间的协作能力,交流实践取得的经验;在做财务报表时,不同人员在不同的财务系统中生成同类型的财务报表,互相进行核对和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和合理应用,进一步理解系统开发步骤和方法,能承担部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并能进行系统的基本维护。通过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又能巩固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三)应用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应用实践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处理一般财务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应用实践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是一种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 以便存在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有线电视(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总结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

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过程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二)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提出高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我们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给定企业案例或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但要重视实践教学,而且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和软件投入,最终建立专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

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资料更是凤毛鳞角,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

未来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

(一)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把实践教学的教案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也可将每个会计模拟实验小组的系统放在服务器上,供小组成员同时操作同一系统,增强相互间协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进行师生交流沟通。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三)尝试把Internet当作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加以运用。适当应用少量机时(比如4-6机时)让学生了解Internet上有关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最新教学资源和会计电算化发展动态。社会在不断进步,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从其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面貌。如今,人类社会已迈入21世纪,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会计实践的发展呼吁会计电算化必须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更应与时俱进。

会计实践论文:分析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教课

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实践项目不成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工业制造企业作为实践项目,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服务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很少涉及。各实践性教学活动之间衔接性和连续性差,不成体系。

(2)校内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多数民办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企业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校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只看不干”的现象。所以,校外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有些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质的作用。

(3)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操作程序不规范。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一套某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完成基本的会计循环,整个过程中缺少相关的“审核、监督”等环节。此外,民办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实践环节课程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业务,这种实践操作流程与实际中会计工作必须按岗位分工来进行相背离。

(4)会计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虽然拥有较娴熟、丰富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无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生动的讲授。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

1.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民办高校对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实践经费短缺、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对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不严格,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理论课程,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是以“填鸭式”的刚性教学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学能力均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民办高校会计学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基础实践阶段和开放实践阶段。

(1)基础实践阶段。基础实践阶段可以分为必修实践课程和选修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必修实践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专业基本操作能力,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必修实践课程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柔性教育,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动手能力,为选修实践课程做准备。选修实践是在必修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为能力高、时间充足的学生开设的,其内容是对必修实践课程的深入和强化,难度也有所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能力和喜好自由决定是否进行选修实践。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柔性化教育的思想。

(2)开放实践阶段。开放实践可以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纳税实务与税收筹划和审计等方向的实践课程。开放实践课程应该按照每个方向分别建立模块,以专业限选的方式开展。学生根据将来的求职方向以及自身兴趣爱好至少应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对于时间充足、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多个模块进行学习。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成立代账公司,开展相关记账业务。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后,可以在代账公司进行实际业务的处理。条件成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不同企业类型的账务处理实践。

2.2民办高校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柔性化的教学模式要求。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应以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来规范自己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社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设有特色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学校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特别是民办高校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而应该针对本校学生情况,设置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4)加强经费保障。与“刚性”实践课程体系相比,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在实施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中经费问题将比较突出,需要妥善解决,否则一切将成为空谈。

会计实践论文:会计成本控制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出台,关注团队成员福利和工作环境已成为必须履行的工作。那么,这在会计成本控制上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不应构成全面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其次,通过增大成本的结果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应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可见,这里的目标可定位于弹性控制和整体控制等两个元素。对于整体控制而言,实则就是从生产流程上进行整体把握,而不是针对每个要件分别展开控制。

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在上述目标定位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进行。

(一)资金预算方面

对于生产资金的预算应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改善方面。另外,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也应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层级负责制度。对于前者而言,可以根据生产季节和劳动强度,在员工津贴上给予重点关注(当然符合企业薪酬管理办法)。为此,在资金预算上应加入这部分经费。对于后者,在一把手负责制下,应建立起“下对上”的负责制,以及“上对下”的监管制。

(二)成本分解方面

将资金具体用于团队生产之中,就涉及到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了。要实现这一要求,则是通过成本控制下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来满足。因此,根据生产特点应建立起成本逆向分解机制,从而将成本控制数量分解到成员头上,并把对其控制效果作为发放津贴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三)监管激励方面

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由谁来履行绩效考核任务呢。笔者认为,在规避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素下,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来履行,这也从单一层级间的信息传递漏损最小化能够得出。但是,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还应建立基层员工的利益诉求渠道,这可以通过工会与员工的直接联系来完成。

案例

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例,北大荒股份推进和完善了以资金为核心的财务、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司资金流、盈亏预算进行了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了资金管理体系、核算管理体系和内控管理体系。2008年公司集中管理资金达30亿元,节约财务费用3000余万元。另外,积极开展筹融资产品创新,先后通过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利得盈”、2亿元“利多多”信托理财产品,借款利率在银行同期利率的基础上分别下浮15%和14%,并成为2008年省内第一家利用银行中间产品进行融资的企业。(本文作者:黄蕾 单位:黑龙江省嫩江县山河农场)

会计实践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管理会计建设,是顺应国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势在必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含义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并向内部管理提供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的预测与决测、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范畴,都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相同,不管是向内部或外部提供会计信息,都是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提升供给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能力;财务管理则是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主线,确保各种形态资产的安全完整。具体有以下几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仅限于内部管理人员,是保密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包括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都可获悉。会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为了能提供便于管理用的信息,会计主体可以是多层次的(如可以是一个责任单元或责任中心);财务会计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并反映其资产负债的财务状况、收支信息等。会计事项的处理规则不同:管理会计不局限于会计规则、可以不受规则限制;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管理会计可用非货币单位计量(如实物单位等);财务会计则以货币计量为主。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修改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相关条文规定,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转型并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并消耗财政预算资金,依据《会计法》的规定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核算、反映预算资金消耗的来龙去脉并形成会计信息,依据《审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内部管理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合法、合规及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真实、客观的非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有的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来源于职能活动非财务信息。建立完善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财务会计支持条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是财务状况等信息的直接使用,有的是对财务状况等信息的调整与加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管理会计提取信息的需要。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成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条件。根据经政府批准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即“三定规定”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依据职能划分活动项目并确定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内依据职能活动划分成本项目、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按照成本项目费用与职能活动任务大小的变化关系,确定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管理会计事前预测与决测环节及技术方法。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能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决定了其本身应开展的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常规职能活动开展的特点、环境影响、历史成本及先进成本等因素,确定常规职能活动的目标成本。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目标成本,采用移动平均法、时间函数法等方法可预测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成本。采用因素分析法、增长趋势预测法可预测事业收入。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根据专业咨询机构对专项公共服务产品的咨询成果,确定专项公共服务产品的目标成本,采用方案比选的方法进行专项职能活动决策。管理会计事中规划与控制环节及技术方法。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能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决定了其本身应开展的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其开展职能活动的预算资金供给规划是按照常规职能活动的预测成本、专项

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预测成本及预测事业收入计算确定,其预算资金供给形式有财政预算拨款及社会融资两种。采用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及责任中心控制制度等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的成本控制进行事中分析并发现职能活动成本控制缺陷,及时改进、弥补职能活动成本控制缺陷,最终达到优化、节约职能活动成本的目的。管理会计事后分析与评价环节及技术方法。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消耗财政预算资金,其产出和成果就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合格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产出和成果与财政预算资金消耗之间的关系,确定产出成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及公平性,并评价其产出成果是否符合绩效管理目标。用产出指标(如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等)考察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数量与品质。用效益指标(如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及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等)考察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及社会公众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用绩效评价标准(如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支出定额标准及资产配置标准等)来考察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完成程度。

会计实践论文: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高级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高级会计学 就业导向 会计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需求,根据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内容、手段、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探讨适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虽然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但它在高等教育中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社会对高级会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大。作为独立学院,根据其办学特点、生源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以就业为导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实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

《高级会计学》是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经济越发达、高级会计人才就越需要,会计学专业人才就越来越重要。

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教师,对学生们更应该认真、负责,不仅让学生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有强硬的实务能力。希望学生们离开校门后,能够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时有一技之长,成为社会真正需求的具有财会综合性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独立学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们能够成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呢?目前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用人的单位、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都要求应聘人员有会计方面的资格证书和具有一定的会计实务经验。而目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

从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整个教学环节并不是独立的。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基本是挂靠在公办院校之下,很多独立学院在教学方面基本上与公办院校主体一致。将公办院校的教材、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课程考核等照搬过来,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来使用。现行的公办院校《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体系在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级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目前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模式上,沿用公办院校“重视灌输理论知识不重视实务实践能力”的传统培养方式,强调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毕业生缺乏应对社会挑战的素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人才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实际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也不符合独立学院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缺乏适应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2.《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体制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没能给学生创造会计实务操作的机会。学生缺乏实务实践机会,不符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换言之,教学模式未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实践知识才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学校应聘怎样教师才合理,会计教师应该具有会计实务经验。

3.《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体制中缺乏专性的就业指导。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仅有培养目标远远不够,独立学院在这种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必然要加强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就业指导只是一种狭义的就业指导,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仅仅指向毕业生,忽视了更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在就业指导方面开展工作,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如果独立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指导学生就业,那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可能会更强些。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改进的措施

1.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真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既要关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养成,又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训练及其工作技能的获得,避免被动学习、机械记忆、封闭式模仿的教学模式。实践环境的建设,正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通过建设高水平学生实践平台以及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开展多层次学生创新活动,努力打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环境,并使之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2.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培养学生解决会计实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正常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建议让学生在学完各门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际工作的会计实务操作,让学生真正做两三个月的实际会计工作,最好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得会计学生有有效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会计学专业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使会计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会计学专业的技能,对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水平,培养会计学生解决会计实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会提高学生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丰富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话学生毕业后会很快适应实际会计工作,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这门课程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大三学生的必修课,对学生要强调《高级会计学》课程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要明确,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会计知识,还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进入企业必须持有上岗资格证。作为老师一定要督促将要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取得会计学专业方面相关的资格证,会计相关资格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中级会计资格、高级会计资格、注册会计师等。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应对授课内容进行必要地了解,会计资格在将来从事会计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在授课时就会有针对性,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会计知识与他们将来工作的相关性,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把会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独立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相关的改革,从而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

会计实践论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网络经济呼唤建立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工业企业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发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分析。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社会实践

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结合毕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已签定就业协议意向的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

以上仅仅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以及实践教学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而在整个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师资培养问题,会计实验数据传输、接受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企业信息化的接口问题,信息化软件问题等等。

会计实践论文:论远程开放教育中会计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会计学;基地建设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和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关系到学生、社会和学校的大事情,做好了这一环节,对提高电大的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只有两者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电大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要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环节,也就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如课程作业和课程实验等;集中性实践教学,也就是需要综合运用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如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认识不到位。同时,将会计实践教学看作是和理论教学一样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化和个别化学习,没有认识到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与其他环节是不一样的,需要更多面对面的组织与指导。

(二)教材呆板、内容陈旧

目前电大会计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教材偏少或案例代表性不强;电子教材不多,有也只是偏重计算机操作原理或程序软件,功能不强;教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分析方法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时更新,但目前反映新制度、新方法的实践会计教材严重短缺。在会计核算方面用的都是多年前的旧材料、内容陈旧,与现在的制度、方法脱节;另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热点方面也严重滞后。

(三)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不能满足不容层次学生的要求

首先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差异上。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工作经历、行业背景和职位差异,因而学生对会计实践的要求也多元化了,而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需要的满足。其次,表现在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上。目前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包括了开放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很明显这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有很大程度的区别。

(四)设备、师资等软硬件缺乏,难以保证会计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使得原本就短缺的实践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越发紧张;另一方面体现远程教育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又没有到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在师资方面,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传统理论与现论相辅相成、传统口授能力与现代电子教学能力相结合的教师,而且目前实践指导教师由于缺乏制度性地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又缺少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二、改革会计实践教学的初步构想

(一)根据本、专科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因专科阶段的学生大多是刚接触财会知识的,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上。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应突出全面性和直观性,采用手工记账的模拟实践方法,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以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熟悉会计核算过程为导向,并且以手工模拟为基础逐步开展计算机模拟,适当增加以侧重熟悉动作或程度训练为主的珠算、点钞等实训课。

本科阶段学生的培养应重点放在制度设计、会计管理、会计监督等方面。在模拟实践教材的设计中,除保留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还应适当增加商品流通业、服务业、合资企业等行业的业务,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力求其具有全面性与代表性,补充有关会计管理、审核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实践中注重引进电算化系统。

(二)加大实践教学的教材和资源建设

加大开发、编制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的力度。实践教学教材要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性,在内容上要适应经济发展、学科发展的要求,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媒体教材的优势,重点制作会计的实践教学录像节目及课件、网络等媒体教材,以扩大学员的视野,开拓学员思路,帮助学生熟悉会计、认识社会、展示一般情况下或通过课堂模拟实践教学难以观察到的各种会计现象和知识。

(三)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基地,由于经费体制等各方面原因,单凭学校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校内、校外、学生和教师各方面资源。学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或一些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出谋划策,为单位提供员工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校经费紧张、实践基地缺少的困难,同时也给年轻的教师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学校可以以自身的机房,会计模拟实验室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基地,收取培训费,同时享受合作单位为学校提供的免费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尽管远程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但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却需要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为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已有的实践技能进行整合,更需要从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和实践,更需要教师的个别化指导。在远程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对于电大系统来说,一方面,对于本校专业教师,加强培训力度,参加有关培训班的学习或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挂靠单位进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或有关行业实践工作中的中高级人员,或吸收实践经验丰富的开放教育学生参与实践指导。实践中的任何新的制度、方法的颁布实施,都可以通过他们很快反映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方面,把专业技能培训、鉴定结合到实践教学中来,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把社会职业岗位群的职能要求融入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中来。如要求专科毕业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等级证书等。

另一方面,把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的结合和运用,提高工作质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既适合于课程作业,也适合社会调查、毕业作业(论文)等。结合工作实践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工作第一线的优势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如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会计制度设计》的课程实践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案例。不少学生本身就是企业的会计或管理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基地,充分调查取证,分析企业会计制度,找出相应对称,在实践报告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令人信服的结果,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进一步结合,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教学效果。

(六)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评估

为切实做好实践性教学,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均应按教学计划的要求认真完成,并进行考核,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上级电大还应制定实践性教学工作的评估体系,以供各试点电大进行自评和考评。通过考评,将实践教学开展好的单位的成功经验予以表彰和推广,对质量不能保证的试点教学点进行批评,并协助其限期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会有质的提高,可以切实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增强社会对电大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认可率。

会计实践论文:论《成本会计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字】:考试方式 技能考核 实际操作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该专业的职业技能与能力。考试除了具有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功能之外,还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考试方法的改革实质上是教育理念教学体系的改革,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

一、 《成本会计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必然性

(一)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高专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动手能力强。所以考试改革应以技能、能力考核为主,使教师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技能、能力为主,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朝着掌握技能的方向发展。因此,考试改革是否成功要看是否培养出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成本会计学》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所决定

《成本会计学》是高职高专会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是轻视实践的,加上知识的灌输比能力的培养容易进行,所以学校的会计教育,很容易走重知识轻能力的老路。基于这种认识,为了保证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改革成本会计教学中,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对技能进行考核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传统的考试模式已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传统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在同一环境下、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公平性。但确切地讲它只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说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多,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考试不仅本身存在问题,还由于它的导向作用,使学生们朝着脱离实践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这种考试方法,培养的许多学生,虽然他们学习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可是实际核算能力太差,确切地讲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些成本核算的知识,而没有形成实际的成本核算的技能与能力。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与课程教学目标还差甚远,确实需要进行改革。

(四)《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的迫切需要。

按照高职高职高专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院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成本会计课程在教学中也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案例为基础,能够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步骤进行成本核算并填写成本计算单、编制记账凭证、设置成本账户并进行登记等。

二、《成本会计学》的考试方式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所以高职高专教育的考试改革,应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我们采用了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以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体是:

1、理论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总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具体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及综合分析题等。

2.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有学生平时上课出勤、作业、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方面构成,占总成绩的15%,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勤表格、作业批改、随机抽查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灵活掌握,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等方面。

3、技能考核

采用分组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占总成绩的35%,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考核的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各项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和相关的记账凭证。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5-10人一组,学生从教师准备的题目中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题包括:

(1)根据所设置的企业背景,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及相应成本类账户,让学生掌握实际账户开设。

(1)月末根据所给的各车间的“工资结算单”、各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等资料,按工资的用途和各类人员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将采用计时工资制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按照定额工时比例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2)月末根据所给的“领料单”、各种产品的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单价等资料,按材料的用途和使用部门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将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材料费用,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同时根据“材料消耗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转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3)月末根据所给的辅助生产车间各项费用的有关资料、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数量等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照交互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4)月末根据所给的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在产品数量、完工产品产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等资料,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率、在产品约当产量;如果材料为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按约当产量法分配产品费用,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5)月末根据所给的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的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等资料,按照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编制两个车间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6)月末根据所给的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材料消耗量、定额工时,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本月的投产量、本月完工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单位工时定额、本月实际费用等资料,如果材料为一次投入,按照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定额比例法计算两个车间转给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

技能考核时学生分组进入考场,每组人数最好在10-15人之间,每人的考题都不一样,即使题的类型相同,但里面的数字不同,所以避免了互相作弊的可能。考核时间为每人30分钟,时间一到,不管是否作完,一律交卷。虽然,考核中每人只抽考其中的一个题型,但学生事前并不知道抽上哪一种,因此,学生学习和复习时,仍要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改变传统上考前串讲,主要依靠闭卷笔试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增加技能考核,不但客观考核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考试的准备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账表进行操作,学生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缩短了学校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缩短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通过改革也更加突出了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改进建议

1.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2.增加实践技能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全面考核和促进每个学生对成本核算整个过程的技术操作能力。

会计实践论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有多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一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I.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家、科技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

Ⅱ.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必须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等,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发展。同时,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单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效益更大。

3、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4、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于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5、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确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系钳体质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6、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浓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7、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仅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命脉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巴林银行在199年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一5亿美元之间,可是谁曾想到,它在1995年2月末却倒闭了,而这时候巴林银行1994年度的年度报告尚未完成。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8、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精品,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必将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终于走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在该领域里呈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促进着会计电算化事业向浓度和广度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更进一步,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加速实现。

会计实践论文:建立全局性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探讨

【摘要】建立全局性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会有效规范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全局性考核,是指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涉及所有人员作为考核对象,对各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而及时的考核,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全面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是高校立校之本。随着各高校对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层出不穷,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考核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程案例教学、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假期校外实习、毕业校外实习。笔者从各种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的考核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的单一性。一是考核对象单一,会计实践教学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虽然各高校也有评教等检查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多流于形式;二是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由于并无详细记录,仅能依靠指导教师的主观判断,所以一般所占比重不大,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则没有将之纳入会计实践教学整体来考虑,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二)考核的滞后性。会计实践教学是个连续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及人员较多,因此多以事后即实践教学结束后回收的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会计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考核的滞后,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事后考核,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偏离实践计划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有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弱,不能很快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据分析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环节的不规范。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全局性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会有效规范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全局性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

建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全局性考核体系,应该遵循“全局性”原则。全局性考核指的是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涉及所有人员作为考核对象,对各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而及时的考核,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依照这个原则,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全局性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是:

(一)专业教学计划的考核

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的结构,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会计类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应着重考核教学计划是否包含科学合理并与市场相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及其可行性、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具体实践教学形式时间安排合理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市场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发现教学计划中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脱离了实际,应及时反馈并由制定者进行修订。

(二)具体实践教学形式的考核

1. 课程案例教学的考核。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达到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往往以已知程度为准,所以多以提问、测验和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案例教学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对知识的输灌,因此,应改变以卷面成绩为主要甚至惟一标准的考核方式,改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也应该改变过去以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的优良率、及格率等指标,作为评判教学质量主要依据的做法,改以学生综合成绩、学生评教结论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 模拟实习的考核。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等形式,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作为一项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参与人员多、利用资源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考核中,应对模拟实习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进行分阶段连续性的考核。

(1)准备阶段的考核。为使模拟实习能顺利有序地进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开始规范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一个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模拟实习指导小组,是模拟实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可以通过考核教师的科研论文方向和数量质量、教授何种课程、参加过何种实践及时间等指标,选派高质量的模拟实习指导小组。其次,会计模拟实习计划,作为具体某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性程序文件,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对模拟实习计划应该着重考核该计划是否考虑了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学校学期时间安排、实践用资源等因素,特别是资源配备的时间要求、实践时间地点安排、实践进程控制表等指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后,会计实践教学资源配备为模拟实习的规范、合理、有序提供了物质保证,因此,需要考核资源配备的时间是否按计划执行、配备资源是否与计划要求一致等指标。

(2)实施阶段的考核。会计模拟实习实施阶段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既定的实践计划,因此,对模拟实习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是模拟实习按既定计划执行的关键。在模拟实习的实施阶段,通过使用计划阶段制定的会计实践进程控制表,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按照会计制度、准备规范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模拟实习计划的进度完成各项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作为结束阶段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应该及时考核指导小组成员是否履行职责,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指导。

(3)结束阶段的考核。会计模拟实习结束阶段,主要工作有实习资料的回收、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等。根据过程性考核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综合上交的实习资料的规范性给出最后的成绩。通过对学生本人、学生工作单位会计主管等人员的问卷调查,对模拟实习效果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这也是结束阶段考核的重要手段,因为实践性教学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动手能力强的人才。

3. 校外实习的考核。校外实习分为暑期校外实习和毕业校外实习,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并掌握实际会计技能。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更为用人单位所青睐。因此,必须加大校外实习的考核,保证校外实习的质量,确实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经验。但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由于单位会计岗位有限,以及基于商业秘密的顾虑,单位很少能大批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实习的单位、时间、地点都较为分散,这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因此,高校应该专门建立会计类专业校外实习及考核制度,选派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从学生到单位开始全程进行指导并考核。最终学生的校外实习成绩,也应该从其平时实习的表现和最终的实习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会计实践论文: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

【摘要】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笔者就会计实践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设计进行探讨。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一、会计实践课程设计的原则

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作为会计课程实践性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会计实践课程应按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等重新设计,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一)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课程的内容上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课程构成,而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会计学科建设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框架的系统性程度,最终影响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体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不能一层不变,应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能适应国际国内会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建立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要在会计理论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一)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由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1.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会计理论的教学;2.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时,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

(二)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试验课程,而是取代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能力训练课程和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案例分析实践课程。2.建立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包括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

三、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会计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单项实践课程内容

单项实践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比如,会计学基础试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2周时间的单项实践。其内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改错账,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实践内容。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设计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可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安排2~3周的时间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三)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先安排3~4周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重点实习、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目的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回到实验室,安排1周的时间,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模拟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指出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出管理建议。

(四)毕业设计环节的内容设计

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材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

(一)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习题、实训、案例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时代性,在编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从“总论”、“概念”、“论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议从“案例”入手,在章节的编排上要先易后难,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

(二)对辅助教材——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

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总之,教材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时代性,并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会计实践论文:规范会计实践教学 满足会计人才需求

【摘要】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具体知识的会计人才,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会计人才。笔者认为,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结果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偏向, 笔者建议“以过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认知过程为中心,通过规范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怎么学”,而不是“学到什么”。

目前,作为会计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高校开展了会计课程实践、校内会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但当前广大高等院校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一、传统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分析,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会计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作用的认同度高。调查结果显示,63.17%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对提高会计实践能力很有帮助,36.8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帮助。

(二)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虽然在会计实践教学对会计教学的作用方面得到普遍认同,各高校也

都投入大量资源,但实际效果是大多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却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仍需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上岗培训,这无形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开支,从而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局面。

(三)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在“您认为,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以下哪些问题”的回答中,有76.51%的被调查者选择“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

产生上述问题原因很多,其中与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结果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偏向有很大关系。

1.结果中心:强调会计实践教学最终结果的一致性,看学生所提交的实践报告及得出结果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是以“标准答案”作为解决问题的评判依据。

2.教材中心:强调教材的编写,如果出现问题,往往从教材方面去作改革,以编写一套“规范统一”的会计实践教材为目标,企望通过教材的规范来规范整个会计实践教学。

3.教师中心:强调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这本没有问题,但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所说的都是对的,要以教师说的去完成,大多数学生养成碰到问题不是自己学习如何解决,而是找教师帮忙解决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很不利。

我院2004届及以前的毕业生均按“三个中心”的传统方式,但我们调查结果显示,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弱,不能很快满足会计岗位,另有16.19%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弱,无法满足会计岗位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实践过后仍心中没底,只是对做过的业务了解,稍微变动又变得茫然无措。

因此,通过改革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以过程为中心”规范会计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将是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以过程为中心”的会计实践教学

“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们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帮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以过程为中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为主

实践教学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是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财会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技能,相比其它专业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应改变过去教师中心的偏向,由关注教法变为关注学法,即不是要学生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因此,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应侧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结束阶段,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应通过动员及实践教学计划的宣贯,通过教师、单位会计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及重要性,并且对该次实践的计划有细致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本课题组在本校2005年3月份组织的2002级毕业模拟实习过程中,将实践学生分为进行规范实验组(3个毕业班)和未进行规范实验组(3个毕业班)进行了比较研究。规范实验组引入了教师、单位会计人员的宣传,该组实践学生的到勤率为87.5%,比未规范组的76.3%高出了11.2个百分点,可见,通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过程对其日后工作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学生可以分组分岗位或单独进行会计模拟实务操作,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到财务分析整个业务处理流程完成一次会计循环,碰到问题也应该养成习惯自行想办法解决。在对比实验中,根据实践后上交的实习报告分析,规范实验组由于强调了自主解决问题,对会计理论及实践的理解程度明显比未规范实验组要深刻。

在规范实验组3个毕业班176名学生中,认为此次模拟实习效果明显的比例达到了81.25%,远高于未规范实验组的28.65%,提交实习报告分析大部分都不一样,各有创意,充分显现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讲授为辅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辅以适当的教师讲授是必要的,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助解答问题。指导教师不应该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应更多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会计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对比实验中,规范实验组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对指导教师先行进行了培训,强调引导方法而不是给出答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规范实验组的学生参与积极性十分高涨,过去一旦碰到问题就找老师找答案的情况变得少见。指导老师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而不像过去那样每天都陷于无休止解答问题的怪圈。当然,指导老师也精讲部分难点内容,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练,既动手又动脑,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学生间互相讨论,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不是问会了会计知识。

(三)以过程为中心

“以过程为中心”包含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会计实践过程、教师指导过程、会计业务过程几个方面。会计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应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结合会计业务过程进行教学计划及实施进程设置,并在学生会计实践过程及教师指导过程中遵循学生参与为主的原则,力求各个过程都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么学为目标。

在对比实验中,规范实验组的学生,从准备阶段即让学生参与其中,会计实践指导小组吸收了部分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会计实践资料的准备和回收、会计实践过程的规范和监督等,都充分吸收学生的意见并形成以学生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通过让学生不但参与会计实践过程,还参与了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改过去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掌握的不仅仅是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即使离开学校告别老师,也照样会熟练进行相关会计流程的处理,即使碰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业务或碰到相关制度准则发生变化,也知道该从哪个方面进行梳理并解决问题。

在我们进行的对比研究中,通过对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单位认为毕业生实践能力适应会计岗位需要的比例,规范试验组为67.39%,高于未规范实验组的44.19%。从中可看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单位的认可。过去往往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岗位适应期大大缩短了,大幅减至1至3个月,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亦相应下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以过程为中心”的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

以过程为中心的会计实践教学,强调对过程的控制,即规范学生、教师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教学效果。

(一)学生实践过程的规范。学生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规范需要从准备阶段的动员宣贯开始,在实施阶段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规范进程并执行严格的实习纪律,最后结合形成全局性考核体系,保证学生实际参与到实践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怎么学。

(二)教师指导过程的规范。教师指导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学会怎么学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规范教师指导的方法达到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规范教师帮助解答问题时的方法,多引导学生自行找办法解决,不以统一标准答案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规范,最终需要纳入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规范当中,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会计实践教学实施进程控制表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进程应结合满足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组织,利用准备阶段编制好的会计实践教学进程控制表,督促、检查学生完成阶段实践的情况及质量,以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实践任务。因为每个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人手一份进程控制表可实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个性化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针对每个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