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物理科技论文

物理科技论文

时间:2022-04-04 05:04: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物理科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物理科技论文

物理科技论文:中考物理科技类试题赏析

摘要:中考物理科技类应用题是新课改开发的新题型,它体现了课程生活化的新理念。通过联系实际、促进知识应用,重视过程、提高应用能力,学会评价、了解应用方向,关注生活、形成应用意识等,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中考;物理;科技试题;赏析

在课程生活化的影响下,近年来出现了以S・T・S为背景材料的应用类中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它是新课改开发的新题型。由于此类题目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考试时的得分率往往偏低。为了帮助大家尽快适应这类试题,笔者结合2007年部分中考物理试题的评析,谈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 联系实际促进知识应用

新课程对物理知识的要求,除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以外,更要求知道“能用来做什么”,即如何用来解决个人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解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例1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

C.真空带;D.绝缘物质。

评析 此题源于2007连云港卷。题干以袭击性武器子弹为背景,考查声波的传播需要有媒介物质和超声波具有能量这一科学规律。要防止超声波产生伤害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通过研究超声波的应用,展示了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的事例。

例2 汽车中有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上端带金属细杆的金属滑块M与两侧金属弹簧相连并接入电路中,金属滑块M与弹簧套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细杆上。当汽车静止时,滑块M上的金属细杆与红、绿灯一端的触头都不接触.当汽车向前启动时,_________灯亮;当汽车急刹车时,_______灯亮。上述设计中应用到了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

评析 此题源于2007莆田卷。它以汽车上的电路为背景材料,考查惯性的概念和读电路图的能力。惯性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对它的理解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的体验上,对它的掌握要建立在不断联系实际的应用之中。本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把惯性这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本题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熟练看电路图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知识的迁移能力。

2 重视过程提高应用能力

重视学习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此相应的就有一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命题。它要求学生弄清事情是怎样的,怎样去解决,怎样进行已有的知识运用和已掌握方法的迁移。

例3 如图2是某家用燃气热水器结构原理图,微动开关K与活塞相连,活塞与水管相通。淋浴时,打开淋浴阀,喷头有水喷出,根据___________的规律,活塞应向_____(左、右)移动,由电磁铁的磁力把燃气阀打开,同时电子点火,燃气进入灶头燃烧,有热水流出;洗完后,关闭淋浴阀,热水器熄火。若热水器各部件完好,水压正常,打开淋浴阀后,电子点火器能点火却无火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能写出一点即可)。该热水器适用水压:0.05×103~0.4×103kPa,若用水塔供水,则水面离热水器至少________m。

评析 此题源于2007黄冈卷。它以家用燃气热水器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电磁铁、电路等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性强。家用燃气热水器虽然是家庭中常用的电器设备,但学生对它的内部电路不是很熟悉。做这类题的关键是结合插图分析物理过程,理顺解题思路。物理过程的分析如下:活塞为什么能移动?是因为喷头处有水喷出时,流速大压强小,活塞右边的压强比左边小,活塞两边的压强差使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向右移动时电路接通。因此解题思路为:淋浴阀打开活塞向右移动K闭合电子点火、燃气电磁阀打开进气。为什么电子点火器能点火却无火焰?这要从燃气燃烧的原因上去分析。首先要有燃气,其次电压要达到额定值,电压低于额定值时,电磁铁的磁性较小,燃气电磁阀就不能正常打开,使电子点火器能点火却无火焰。

怎样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应用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要明确试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一个物理过程往往有几个阶段组成,各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具有各自的特点。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正确理解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二是图文结合分析物理过程,新课程试卷的特点之一是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密切配合能形象地说明问题。读题时必须强调与这些插图结合起来,做到有图必用、以文释图、借图释文。

3 学会评价 了解应用方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这样的素质:可以不了解某些物理技术的细节,但要了解物理技术应用方向,以积极有益的方式使用这种力量。如2007年有许多地市的中考物理题以具体的科技问题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能”,使学生学会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心物理科学的正确应用,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例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普及到城乡家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电器。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村经常看到如图3所示的碟形天线,它是用来接收什么传来的信号的?在城市更多的用光缆来传输电视信号,请写出光缆通信的主要优点。

(2)在看电视的时候,开、关附近的日光灯时,会在电视机画面上出现短时间的雪花点,其原因是什么?

(3)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资料表明:在电子时代,建筑物上普通的避雷针无法使电视机等各种电器免受雷击,请你提出电视机防雷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评析 此题源于2007宜昌卷。它以现代通信技术(电视)中的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电磁波和光缆通信技术的了解。电磁波既可以传播电视信号,也会对电磁信号产生干扰,如开、关附近的日光灯产生的电磁波干扰,使电视机画面上出现短时间的雪花点。试题以普通避雷针无法使电视机等各种电器免受雷击为话题,说明看似先进的科技社会其实还有太多的薄弱领惑,而这些空白让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这类试题有助学生从小树立攻克难关的愿望和理想。

例5 你见过戴着面罩或墨镜的工人进行电焊作业吗?电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产生高温,将焊条熔化,从而使两金属部件焊接在一起。电焊机工作时有很大电流,但不会连续工作,所以导线中会产生迅速变化、时断时续的电流。

(1)电焊机输出电压40V、输出功率2000W,某种橡皮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从安全角度考虑,计算说明应选择哪种导线作为电焊机的输出导线?

导线规格导线横截面积S/mm22.54610安全载流量I/A28374768(2)焊条熔点为1100℃,比热容为0.4×103J/(kg・℃)。假设电流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焊条吸收并使焊条升温,电焊机工作4s,可使一根质量为20g的焊条全部熔化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电焊机工作时会对周围的居民或行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请指出其中的两点。

评析 此题源于2007黄冈卷。它以电焊机为背景材料,考查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热量等物理概念的应用。电焊机既可以服务于生产,使两金属部件焊接在一起;也会对周围的居民或行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体会到物理科学技术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4 关注生活 形成应用意识

物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生活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背景使中考命题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例6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

评析 此题源于2007淮安卷。它以交通信号灯为背景,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对使用红绿灯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形成应用物理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细心观察过红绿灯的学生,能体会到人眼对红光的确比较敏感,说明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有科学依据的。试题以雾天为背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天气变化对色光穿透能力的影响。试题以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辩红绿灯颜色的变换为话题,要求学生对现行交通信号灯作出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总体上说:科技应用类中考题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发挥了中考对日常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结合STS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可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物理概念在新情景下的应用,帮助学生链接已有概念,在微观水平上积极应用与深入理解,巩固长期记忆。

参考答案

例1:C

例2:汽车突然启动时,金属滑块M由于惯性会向后移动,绿灯亮;相反汽车突然急刹车,红灯亮。

例3:流速大压强小右 电源电压太低或无燃气

例4:(1)电磁波;光缆通信的主要优点是:抗干扰、保密性好、信息量大。(2)日光灯启动时,产生电磁波。(3)不收看电视;拔掉所有接线。

例5:解:①电焊机工作时电流:

I=PU=2000W40V=50A

由表可知,应选横截面积为10mm2的导线

②电焊机工作4s产生的热量为:Q=W=Pt=2000W×4s=8000J

可使焊条升高的温度为:

Δt=Qcm=80000.4×103×20×10-3℃

=1000℃

气温不会高于100℃,所以焊条的末温低于1100℃,故焊条不会全部熔化。

③a.电焊机工作时有强光,会造成光污染

b.电焊机工作时会产生电磁波,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c.电焊机工作时有强大电流,造成附近居民

家的电源电压不稳定)

例6 (1)观察者;色光到观测者的距离;光源的光强,光所穿透介质的密度、天气状况(是否有雾,温度、湿度)、色光种类、空气中尘埃多少等;(2)小宇的说法不正确,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具有科学依据。(即红、绿光易被人分辨,红光穿透力强等);(3)在红绿灯旁边分别加上文字提示:“红灯”、“绿灯”、“黄灯”。安装音响,进行语言提示、红绿灯做成各种标志性符号等(4)节省能源、不合理的使用导致光污染

物理科技论文:谈高中生物理科技意识的培养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物理科技论文: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物理活动课,不是随意的课外活动,而是课堂内外各种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师的角色被摆到组织者和总结者的位置,应该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参与探究的开放性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等这样一个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使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老师和学生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建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内容、自由组合、采用尽可能的方式,例如亲身实践、查阅书籍、浏览网页、观看科技节目、求助于家长、社区中心等获得的各方面的知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最后课堂组织形式则以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工处理,完成一个小实验、一个科学探索过程或制成一件小制作。例如,在一次学习家庭电路的过程中,林嘉俊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对家庭电路的知识只建立在理论上,感觉很空洞,我想做一个家庭电路的模型。”当天的下午我和他们几个同学把模型做出来后,我问他们:“现在还模糊吗?”每一个同学都会心的笑了,那是一种满足的笑。当我们学习到某方面的知识时,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方面的实践活动、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请有关方面的人物向学生们进行讲座形式的教育。例如:当我们学习到电子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器件的制造工厂,让学生亲眼感受生产线上的实践;又比如学到有关电灯等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Edison等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一些片段,组织学生上网查阅中山古镇灯饰发展的情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艰辛,体验家乡建设、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努力学习的热情。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将最大限度地运用实验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活动教室,打破传统的教室格局,采用面对面的小组组合形式。

二、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现成的实验套餐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制作。在桌面上和抽屉里摆放着小实验工具“套餐盒”,盒内是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如:铅笔、导线、铁钳、铁锤、铁钉、水杯、胶水、木版、玻璃板、橡皮筋、蜡烛、纸张等等日常的简易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充工具盒,自由选择、结合实验材料,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物品演示多个课本上的实验和小实验。在此过程中,往往有的学生会制作出很多与课本的实验相关的有创新的制作的。例如:在去年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有部分同学找来了一些大可乐瓶子、打气筒、一些密封的胶水等,加上老师提供的细小玻璃管、橡皮塞等工具,决定做一个“水顶球”(一个利用大气压把瓶内的水压出顶起乒乓球的实验)。他们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多次试验才做成功),然后自己想办法密封、固定,当时发现水柱很难竖直,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最后采用了某个同学提出的在可乐瓶子的底中央涂上一点红色,调节玻璃管使管的底部对正红点的方法才把玻璃管竖直了。还有卢淑贤同学在课堂上观看滑动变阻器的演示实验后,向我提出“老师我觉得学校的滑动变阻器操作不够方便,老师演示时,由于导体细小,可见度小,我想到一种比它还好的。而且如果成功的话,全班的同学都可以自己进行堂上实验了”于是她找到了一些电阻率适合的吉他弦,一些小钉子、几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电池,我们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她想到的便携式滑动变阻器做出来了。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小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经过这样的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来自同一原理但不一样的制作。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实验的器材最好是一些利用废品和日常工具可完成的,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动手也可以培养他们节俭和环保的习惯。

三、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制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制作的能力和创新的思想。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初步定出一个方案,然后辅导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思想的前提下加以修整。定题后,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这是一个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践中的创新过程,必须对学生给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帮助。例如:去年的活动中初二(10)班的陈金龙同学,他从课外书上看到一段关于“失真房”的文章时,他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马上想把它缩小做成一个小制作。他把设想告诉了我,看完那篇文章后我发现把它缩小不会影响到它的失真效果,于是大力的支持他去做,我们一起研究它的构造,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章和刊物,其间我向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一些必要的帮助。最后他成功地把失真房做出来,而且在这次学校的小制作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他和同班的杨志斌同学两人在一次下雨天回家的路上,观察到雨点垂直落到雨伞中央部位的声音特别大,而落到倾斜的雨伞边缘则小得多,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能否减小雨点打到屋顶时发出的声音呢?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几经挫折,不断完善,终于完成了“消音雨蓬”的制作。“消音雨蓬”在学校小发明、小制作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林嘉俊、杨志斌、卢淑贤等同学所获得的成绩正好体现了科技小制作的成功,他们经常这样对我说:“老师没有你的教育,我们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上,小制作活动让我们懂得了研究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公开的评价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其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结合,尽可能挖掘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平时参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进行形成性的评价。通过本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的小制作评比对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等的综合性评价,作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去年我们分别奖励了一批小制作:一等奖“失真房”、“消音雨蓬”等五个项目;二等奖“便携式滑动变阻器”、“水汽火箭”、“一纸顶千斤”、“多功能大气压演示瓶”、“双向楼梯灯”等十个项目;三等奖“投石车”等十五个项目。通过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功并非高不可攀,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特长。

五、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以物理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科学探索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提高,下面使实验结果小结:

1、通过调查统计:98%的同学喜欢活动课,其中90%的同学认为趣味性强,可以动手实验;82%的同学认为思维的灵活性有所提高;76%的同学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50%的同学在课外喜欢动手制作或做实验。全部参加小制作活动的同学都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2、小制作活动的学习和制作,同学们的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使同学们养成了实地调查、实验、查阅书籍、浏览互联网、求助于家长等习惯。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六、问题讨论

我校的小制作活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完善本课题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许多问题还有待指导和不断改正和实践。

物理科技论文:物理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现代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探究实验和物理课外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素质

物理学知识无处不在,并且物理教学在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火花”的引发等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和特殊的地位。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简课时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大面积多种类型地开展科技活动课。下面仅就我校物理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1 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物理是理论课,但要有工程意识,理论要紧密而巧妙地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深刻、更全面。而且,教师授课必须要有“含金量”, 注重课本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较短时间把他们引到广阔的科技实践应用前景,他们才感到学的有用、脚踏实地、心里有底,他们不但会主动学好原理,还懂得应用到哪里和怎么应用,并且还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在某些场所就可能得到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物理探究实验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事实说明,开展探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维。

3 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拓展创新空间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展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学生除可充分使用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进行实验外,还可设立“废料利用箱”,让学生把平时弃置的易拉罐、废胶管等收集起来,供同学们选用。这样做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4 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发明的设想、设计,不轻率下断语,也不轻易打退票,而是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仔细研究,充分论证设想、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科技发明由寻找课题到设想到设计乃至制作成实物,往往是数、理、化、生各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也是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在科技发明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让他们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自从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后,学生中出现“四多三活跃”:爱学习的多了,善动脑的多了,勤观察的多了,常动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课余生活活跃,兴趣小组活跃。

5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6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7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进行社会、自然的调查研究,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主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实践进一步证明,广泛深入的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没有影响或降低学生的课业质量,恰恰相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动手、动脑进行设计制作,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加深了理解,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更为生动具体。

物理科技论文:物理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摘要:物理是源自于生活的科学,它是祖先对于现实生活中现象总结的一种高度凝练,而物理上升到一定高度则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物理与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往复循环,互相影响的状况。本文主要从各种发明的不同层面诠释物理对人类生活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娱乐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与思想,使得整个世界彻底联通。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活大为精彩,不再闭塞。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来作为攻伐的利器,排除异己,荼毒生灵,残害同胞,船虽然可以承载人漂洋过海,来往贸易,但是也有人在船上装载军火,征伐其他国家,通过武力使得对方屈服。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佛成为了他们每人的囚犯编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电视机虽然丰富了人类的娱乐生活,但是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世界无法自拔,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物理科技论文:浅谈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认识及体会

摘要:中学生物理科技创作在对中学生学习与认知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对中学物理科技创作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物理;科技创作;创新思维

一、引言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是指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将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物理关系进行创作,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物理原理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作品。开展中学物理科技创作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科技创作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可以进一步落实物理课程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特点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是一种动手与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它受到学生自身的知识、兴趣、能力、材料、创作思维等因素所影响,虽然创作作品是运用日常中低成本、简易的材料所制作,但它仍然能够形象、准确地反应出物理原理的运用于实际的应用价值。物理科技创作具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科学价值与创新价值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活动是由客观的物理原理为基础,将材料进行物理搭配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中学物理科技创作作品是物理知识的应用,更是物理知识的验证与表现。他们可以将一些简单且抽象的物理原理通过作品来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并且中学生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科技创作中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作品有着新颖的结构与外貌。

(二)制作简易方便,实用价值高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促进物理知识学习,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精神。物理科技创作作品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良好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物理上遇到的问题,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物理传声筒的科技创新,这项创新是依据声波通过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受干扰程度不同,此项物理创作制作方便简单,但是传声筒之间使用不同材料的连接线就会出现不同的传声效果,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传声筒也可以有效的解决部分生活问题,不仅充满创新意识,也具有着实用的意义。

三、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要求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是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如何良好利用物理科技创作活动,制造出优秀精妙的物理科技作品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上面对物理科技创作特点的介绍,总结出一些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基本要求。

尊重科学规律,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物理科技创作应当围绕科学知识与客观规律进行,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正确运用科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科学、实用的作品。

中学物理科技创作需要良好的创新能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生实现科技小发明、小创造上的一项重要因素,中学生需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仓嘶能力,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发明思维,激发物理科技创作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升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作热情。

四、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

学生在创作中应当注意作品是否与生活贴切,有创作思路时应当就创作思路对生活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将知识与生活良好的结合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锻炼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物理创作的必要条件。

如在中学物理知识中,动定滑轮组的物理知识是中学物理知识中一项简单又重要的物理知识,这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定滑轮在起吊物体的时候可以改变受力方向,而动滑轮在起吊物体的时候有着省力的作用,从中学物理知识可知,设置N个动滑轮时,所需要的拉力为原力的(1/2)n。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再运用自身的动手能力将动定滑轮组进行巧妙的搭配,不仅可以改变受力方向,还能节省力气,这类设计不仅要求学生要对创作设计进行物理计算,还需要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分析等综合能力。

五、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课余时间中一项训练动手与思维的综合活动,中学物理科技创作对中学生有着很多积极的影响。

(一)创作融人生活,帮助学生唤醒创新意识

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急待解决的物理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物理科技创作无疑会包含学生的自主思维,这样自身解决问题的思维可以有效的唤醒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拓展知识层面

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由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望所决定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就要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学物理科技创作是学生在课堂外的一项与学习相关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具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吸引中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现阶段很大部分中学生课余时间活动枯燥无味,缺乏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中学物理创作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打开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结语

本文从中学物理科技创作的特点、要求、影响等方面人手,指出中学物理科技创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当下,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重视中学生物理科技创作,并逐步将这一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使之成为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力的辅助手段。

物理科技论文:新课程下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创新分析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落实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多样化,在物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活动也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意义,以活动方式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教育活动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索奥秘的好奇心,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过程,该文就新课程下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创新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科技教育 活动 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上,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将学生的科技教育活动重视起来,有助于培养新形势下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水平,在常规知识和实践教学上还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关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方面,仍然属于弱势的部分,对其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目的创新

在高中课程的总目标中对科技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明确阐述,其中说到要将物理知识和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应用,要对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都进行充分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探索的好奇心,要明确科技、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中学的物理课程不仅仅意味着简单枯燥的学习,还肩负着带领科技走进学生生活的重任,首先想要将物理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创新有意义,就要点燃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的中学阶段,开展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出严密的创新思维,在以后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的生活中,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高考志愿、人生规划等这样重大的人生抉择时期,中学物理科技活动的创新的教学目的,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许多宝贵的经历,在这样具有较强参与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会受到重大的启发,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充分地强调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关注、了解科学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学生被禁锢起来的思想和双手,根本无法将自己的个性充分的释放出来,这样就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目标和信心,不难发现,没有兴趣爱好作为基础学习都是痛苦的,也可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即使短暂接受了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在以后运用中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并且根本无法确立相关的人生目标,所以,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创新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2 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平台构建的创新

物理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科技世界,科学技术馆的种类繁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之外的绚丽多彩的科技世界,例如:视觉3D4D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等,观众可以亲身的参与其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出参观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科技的欲望,我国的科学技术馆主要针对的受众人群就是青少年,这样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活动平台的建立,可以充分地为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创新模式提供借鉴,虽然在学校的科技活动的建设模式会相对的受到局限,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进行,在教育活动项目的设立上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选定,不需要全部都是成熟的科技活动,要根据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侧重于科技教育的具有开放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参与其中,在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了解物理科技的应用乐趣。

现代的网络信息先进技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的平台在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将网络资源的力量充分的重视起来,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再生产和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并且物理学的未来发展和趋势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客观的认识,充分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打开了学生对于科技探索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的形式展开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具体的内容分为以下4点,具体如下。

2.1 趣味性的物理实验

通过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增加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燃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和探索的好奇心,在实验项目环节的选择上还是要根据学生所能够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因为只有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的名称和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例如:“千人震”这项实验活动是引导学生对于自感现象的体验和实践;“跳绳发电”这项实验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导体在地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发电的时间和体验等这些有趣又具有极强参与性的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产生很大影响,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改传统教学的局限,是新课改深入下的的重要体现。

2.2 学生科技制作及作品评比展览

对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形式还可以同具有研究性意义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具有实践和学习意义的科技制作比赛活动,在这样具有研究性意义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选择性和主动性的研究和制作,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不用考虑其他任何对思维上的束缚和顾虑,尽情主导自身的思维,只有这样具有较强个性的科技制作活动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热情。

2.3 科技影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学习中已经充当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和组成方式,对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展开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充分地体现出科技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和时代性,在网络的信息资源平台上,科技影视作品对于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有比较丰富和详尽的教学资源,例如:科教片《宇宙与人》《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宇宙论》等,不仅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相关的资源,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素材和资料。

2.4 科普基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中就明确地提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并且应当适度地向公众进行开放,所以,在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中应该适当的展开一些对科研具有重要作用的单位参观和学习工作,例如:气象局、发电厂、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等部门,都可以定期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参观和了解,来更好的促进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展开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3 结语

通过在新课程下的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展开,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将无物理知识同实际的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理科技论文:在物理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本文通过对“物理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从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拓展创新、物理学史教育、科技制作与小发明、STS教育等活动方式论述物理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科技活动;科学素养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历史和时展证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兴旺之本.尽管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理解,但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1]在科学教育体系中,自然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开展物理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W教育中的科学过程主要是指在一般的科学研究中,那些普遍适用的系统化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分析与论证等基本环节.事实上,“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真实的科学探究,虽然二者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面向人类已知的知识,强调的是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探究自然界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而真正的科学探究是面向未知的知识,它更重视结果,即发现新知识.所以,在科技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探究习惯,更理性地看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所形成的知识,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探究问题:根据给足的电源、两个小灯泡、一只开关、若干导线等器材,请画出尽可能多的电路.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自发地将所画的电路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展开讨论.

要求1:把黑板上错误的电路图找出来,并说明理由.(因学生展示的电路设计有可能存在短路、断路等情况)

要求2:把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电路合并后保留一个电路.

要求3:把余下的电路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活动结束时,笔者当堂进行检测,掌握串并联电路特点并能正确识别电路的串联、并联的学生达到86%.[2]

2通过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的事实为准则,只是实验(试验)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实验(试验)的观点、方法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物理课本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只是按单一方法进行,只达到会做的层面.由于学科教学的时间、任务的限制,往往也只能如此.科技活动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广阔空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针对一个主题,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揣摩、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加以探究,最后选出你认为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匀变直线速运动》这个实验在课本中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活动中,有同学提出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充当频闪照相机来研究的方案.本校实验室没有配备频闪照相机,访谈中得知,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频闪照相机,他仅凭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和打点计时器都具有等时记录的特点想到这个方法,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学生创造性.难能可贵的是,其他同学想到在路径后面上放上刻度尺就很容易解决了距离测量的问题.随后的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在小车顶上靠刻度尺一侧固定一个指针,就可以减小因拍摄时视角引起的长度测量误差.

3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再现知识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们为获取物理知识所做出的真实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含有静态知识体系──科学规律、成果;动态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前者给人以知识,而后者给人以创新的智慧.离开了历史背景的单纯的物理知识只能使学生觉得枯燥和深奥.若能通过具体、生动、可靠的历史事实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物理奥秘时那种科学创造的快感与激动,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大量的“科学足迹”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学史资源.此外,在科技活动中,开设了《“偶然”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讲座,让学生感悟到灵感的美和科学探究中美的灵感来源于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生活的敏锐观察.《擦肩而过的发现》让学生为科学家痛失重大成果而惋惜,同时也为他们的不懈追求精神而感动,理解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失败”的价值.在教学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后,介绍物理史上“十大最美实验”让学生感悟实验的魅力.《量子力学的“英雄时代”――一张震撼的合影照》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科学发展“井喷”时代科学巨匠们的卓越贡献……让学生在科学史的海洋中,感悟科学的美,培养对科学探究的情感,形成科学探究的价值追求.

4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的活动课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鼓励和指导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们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活动,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每年的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的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如机器人、航模,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都是科技活动非常有效的活动方式.

科技发明小组的潘胜勇同学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拔取移动插线板上的插头时,往往要用双手,有时很不方便,经过仔细琢磨发明了“可单手拔取插头的插线板”,此项发明荣获重庆市少年儿童发明金奖,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5通过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STS教育本身是以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正确理解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和谐,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和价值判断.所以,在物理科技活动中,开展STS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开展STS教育.让学生理解在物理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物理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学习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时,将这样的观点渗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没有望远镜的发明与改造,人类就无法观看到遥远的天体,将大大限制物理学家对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万有引力的发现和引力常数的测定,使得人们能够计算出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的天体.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知科学和科技的互相推动的关系.在第5节《宇宙航行》后,教材给出了《航天事业改变人类的生活》材料.这份材料重点介绍了航天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广播给人类带来的改变,航天育种对农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在材料的最后,编者介绍了近年来,有的国家试图在大气层外部署武器,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政府的立场,写出综述,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投身航天事业的激情.

开展物理科技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方面.

物理科技论文:物理科技教育探讨论文

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科技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能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抓紧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来丰富和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对加强科技教育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物理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第二课堂的教学有以下特点:一是“活”: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例如:在第一课堂中讲无线电发射和接收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死板地讲其原理,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中制作“小小广播台”,发射和接收调幅、调频电磁波,然后可在实验室、操场等地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实验。有时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技能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是“新”: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材——主要是传播昔时信息的限制,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播给学生。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在营养液中培植的西红柿等,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三是“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教育是服从于教育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但可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用发展的观点看教育,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进行科技教育、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原则,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等,在第二课堂中一般也是适用的。但由于第二课堂有着不同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因此,在中学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教育。

第一,画向多数原则

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首先要面向多数,根据自愿和每个学生的爱好,尽量多地把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研究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促进心智机能的发展。

第二,实践性原则

我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突出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科技信息知道的少,创造精神差。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受科技信息、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物理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学生做出了“光控报警器”,“光控路灯”等许多作品。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三,相互促进原则

这是指第二课跟第一课堂的辩证关系。从系统论看,学校是一个整体,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培养目标是一个;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看,德智体美技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课堂并行发展,互相促进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合理的结构。第二课堂活动要注意内容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和宇宙速度时,可提到卫星发射和接收,但无法做细致讲解,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录像,资料讲解等具体学习,可以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因校制宜原则

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科技活动。

例如:利用旧的半导体元件制做出“光控报警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技能。

关于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作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创新,因为当今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内容丰富并有最新科技信息,而且有多样的形式。例如:录像、讲座、竞赛、科技制作、参观、小论文、成果展等,才能更好地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的教育,与第一课堂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科技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科技论文:物理科技意识教学管理论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物理科技论文:新课程下物理科技教育活动

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理解,人们在关注物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的科技教育,以期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人才.在目前高考制度主导下,人们对物理知识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视,经过长期探索已经有了成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而在物理科技教育方面,则相对薄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物理科技教育活动投入相对较大,学生活动组织较为复杂,对教师科技素养要求较高,而学校对教师评价体系一般不涉及物理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物理教育只剩下物理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教育,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了点缀.为了更全面的实施新课程目标,解决好中学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开展了针对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探讨.

1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科学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因此,中学物理教育也应担负着让物理科学技术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亲近物理、拥抱物理的任务.人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学物理教育在学生毕业以后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对学生未来发展能产生什么样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最具有发展潜力?从以往毕业学生成才经历的调研中,我们认为物理科技教育活动首先要能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与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人类生来具有,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中学教育,好奇心的发展分出3个层次:一是许多学生的好奇心渐渐淡化、泯灭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新发现无动于衷,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二是保持好奇心的学生,能够持续的学习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三是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能够为之疯狂而乐此不疲,好奇心演化成一种终身追求.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科学事业和个人发展方面都能取得突出的成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在学生年龄较小的中学阶段,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激发好奇心”这一要点.面对以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选择发展方向,例如高考志愿填写、人生规划等.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体验活动项目,“体验实际上是一种过程教育”[1].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开拓视野,感悟科学的魅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选择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2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平台的构建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个场馆几乎都成了科技教育的大平台,展示了众多的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视觉3D4D、人工智能、交通科技等高新科技,让观众亲自参与获取科技知识和娱乐享受,从而激发参观者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活动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它的活动平台也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与体验,具有很高的互动性.其科技教育活动平台建构模式可供我们在开展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中借鉴.当然,在学校基层范围内我们不可能将活动设计得那么“豪华”.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项目安排应以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目的进行选择,不完全是成熟的科学技术活动.活动平台构建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侧重于科学技术教育,设计成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使其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单位、高校、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资源和开放的空间,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学生视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的形式进行,我们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4种形式.

2.1趣味性物理实验以激疑和点燃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选择设计实验项目.学生只要感兴趣了,就会很高兴的自己去实践.例如,我们在开展活动中安排的实验项目有:高压下小鸟安然无恙(高压静电屏蔽实验),高压静电除尘,奇异的爬坡(物体由低处往高处爬实验),“链条爬坡”(惯性实验),“二龙戏珠”(波动实验),“千人震”(自感现象实验),“跳绳发电”(导体在地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发电),发电机系列小实验,电磁灶点灯(感应发电实验),多普勒效应实验,声控、光控实验等.力图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觉受到较为强烈的刺激.

2.2学生科技制作和作品汇报展这项活动可以跟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举行科技制作比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学科中、生活生产中“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例如学生作品:“水火箭”、“大轮车”、声控与光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2.3科技影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活动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科技教育活动的时代性、综合性.平时我们收集整理了涉及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最新视频,高科技发展与应用视频,物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视频资源,例如汽车碰撞试验、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2011年11月3日我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对接、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反物质探索、科教片《宇宙与人》、《哈勃望远镜十五年探索》、《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宇宙论》等视频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既为我们教学提供了科技教育活动资源,也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教研素材.

2.4科普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第15条规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我们积极联系当地科技单位和生产单位,例如气象局、发电厂等,也带领部分优秀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全国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3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让学生置身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氛围之中,亲自参与活动,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觉受到较强的刺激.体验在活动中带来的好奇与惊喜,这是活动安排的原则.

3.1实验项目设计要经得起学生“玩”,有很好的交互性我们利用波动演示器改制了“龙戏珠”实验.当学生摇动把手看到自己绘制的龙上下舞动很是好奇,他们会慢慢摇,也会快速摇以便看到龙的“腾飞”.“千人震”实验(自感现象实验)是利用演示变压器和2节电池改制的,让全班学生手拉手和变压器构成闭合电路,当电池与变压器断开瞬间,每位学生都有较强的电击感,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威力,让参与的学生回味无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很好奇,常会以意想不到方式进行实验活动,甚至会拆开实验装置,所以实验设计要经得起学生“玩”.实验环境布置可以采用课桌交错布置,六棱桌更好,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让学生、教师在中间走动,进行实验和研讨交流,也便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师生互动.对于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可以设立教师演示平台,由教师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适当的请学生当助手参与,例如为学生做高压静电实验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3.2学生成果汇报表演学生成果汇报表演可以采用课题结题模式进行.让学生汇报自己科技制作项目选择的背景,制作的科学依据,研制的经历和体验,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向大家展示,请学生和教师提问,由制作的学生答辩,最后由教师点评并进行表彰颁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不能仅仅一“玩”了之.

3.3科技影视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在课余时间进行,也可以将影视资源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看,看完后组织学生讨论,畅想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3.4外出参观学习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例如2010年暑假,我们给学生布置了暑假活动课题“世博中的物理科技活动”,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参观世博会各个场馆过程中寻找、参与、体验世博中的物理科技活动,进行拍照、记录和调研,写出研究报告.我们曾带领部分学生参观中国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步辐射实验中心、火灾实验室,参观气象局多普勒天气雷达,参观火力发电厂等,听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讲解科学技术在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我们开展的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中看到,只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学生是非常乐意参加活动的.学生对“物体自动由低处往高处滚动”感到莫名其妙,对“链条爬坡”表现惊奇,跳绳、电磁灶怎么能发电?对烟雾通过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后变得清新感到振奋,对高压下小鸟安然无恙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成果汇报“水火箭”表演让校园各楼层都挤满人,争看学生自己的“火箭发射”,六层楼以上的发射高度让大家感叹不已.在观看宇宙大爆炸、《哈勃望远镜十五年探索》、反物质探索、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宇宙论》影视和讲座中,学生看到了从来没有看过的物理学的另一片天地.上海世博会展示的丰富多彩科技成果让参观过的学生享受了一顿“科技大餐”,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收集了许多物理科技方面的资料,也写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感触.例如学生参观中国馆后写道:“许多年前,建筑大多上窄下宽,可它却上宽下窄,这足以显示伟大而古老的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做事不必拘泥于前人的格式,一件本来已经很好的事或前人固定做法的事反过来做或许会起到新颖的效果甚至更具吸引力”.世博参观活动,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他们对科学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通过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使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激情,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具体目标中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还需要积极探讨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在新课程中起到的作用[3],探讨如何将科技教育活动更好的引进到中学物理教育中去,探索科技教育活动的模式和规律,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此项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