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体育保健论文

体育保健论文

时间:2022-04-10 08:5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体育保健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育保健论文

体育保健论文: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摘要】高校教学是社会主义教学的主要阶段,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是现代化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同于以往提到的体育教学,保健体育课程与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关注更多的也是学生的知识功底,它的教学不需要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对学生的体育思想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都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的传播,终身体育教育无法与保健体育课程结合起来,且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程紧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很多,难免会忽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为了缓解这一不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情,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固有观念,明确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意义,并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将终身体育弘扬下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 传统保健体育 终身体育

早在1985年我国就开始对全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般,体质健康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压力的增大,都不利于百姓的健康。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发展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目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人们对体育也有了新认识,终身教学的思想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将祖国医学与养生学结合起来的建设运动,能够很好的补充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传统的保健体育课程与终身体育思想息息相关,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学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体育新思想,并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搞好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发挥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优势。

一、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

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界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该观点认为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学生,对人一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终身教育就是对一个人一生进行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是教育的综合特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普及性、连贯性、自主性以及整合性,这也就使得终身教育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很多国家教育改革遵循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终身教育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能够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并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动力。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终身教学相辅相成。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将体育运动与人的一生结合起来,经过长年的体育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愉悦身心,受益终身的目的。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不断通过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方式完善发展,搭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体系。现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高校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终身体育业伴随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被人们多认同。另外,人的自我修养的提高,自我意识的确立,也使得终身体育实现了传播,对人的一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学中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精神,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另外,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教学也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终身体育在学校的传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1.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形式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项目多受身体条件、性别、场地、时间、器材等的影响,运动体育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非常容易受伤。传统保健体育受到的外在影响则比较少,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其中的要领,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质、能力、审美、性情,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观点。

2.传统保健体育有助于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多样丰富,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众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教学内容中包含初级长拳、太极拳、五禽戏、二十四式太极拳、易筋经等,文化内涵丰富,传承的都是经典文化。一些高校甚至在课程中安排了高跷、空竹、龙舟等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主动创造性,从而对体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传统保健体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目标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要求精神传意。它侧重于对生命的整体调节和对大脑潜能的开发,采用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先动后静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体现了科学体育本质的规律和法则。传统保健体育锻炼通过调身、调息的活动克服身心紧张,增强心脉功能,使身心内外协调平衡。只有在进行外部动作教学的同时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健身机理进行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传统保健体育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作用,进而实现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

4.灵活教学的传统保健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高校实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高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筹办活动、开展比赛等方式可以增强体育运动的活力,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传统保健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发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想要从根本上发挥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作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它的特点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不断彰显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魅力。

1.加大对传统保健体育的研究力度

对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明确这一运动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学科联合进行学习,加深对保健体育的认知,然后明确其中的运动原理、理论体系以及技术办法等等,从而掌握其中的精髓,对实现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

2.编写科学的教材

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多样,其中包含的知识非常多,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做指导,就无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体育部门可以组织一大批专家进行集中学习和研究,编制最新、最科学的教材,其中还要加入实验课程,并对教师教学提出要求,严格按照教材实施教学,对学生保健体育学习提供指导,全方位的优化教学。

3.注重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理论传播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也是指导体育运动的关键和基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忽视理论的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突出理论课程的意义,适当的增加课时数量,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其能够做好理解和应用。另外,通过增加理论课时和知识内容,还能够创新课程体系,普及传统保健体育的技术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

四、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体育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高等院校体育的教学中,融入传统的保健体育,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使学生能够对生理的方面以及心理的方面进行自我的控制,使学生的体质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自主的将体育的锻炼继续进行,增强自身的体质,进而将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以及体质进行有效的提高。

体育保健论文: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表现和保健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交叉性学科,是体育专业学生学好其他理论课的基础,历年来一直被教育部列为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内容繁多、概念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觉得难学,老师觉得难教,一直以来是高校体育院系理论课程教学的难点。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院系教学计划的调整,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教材内容也趋向于简化,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培养更多的符合未来教育需要的新型体育教育人才,迫切需要在高校体育院系教学中对体育保健学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以克服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技能训练不得力、学生能力甚差的状况。如何改变体育保健学教学的这种当前困局,是值得所有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保健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促进体育保健学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现状;思考

1 精简教学内容

体育保健学包括的内容广泛,以赵斌和姚鸿恩老师主编的《体育保健学》(第一版)为例,除开绪论部分,共有11章,涉及的内容从体育运动与健康到运动按摩。以我系为例,学习的时间为一学期,包括实验在内,体育教育专业总学时不超过36学时,社体专业不超过32学时,在如此短的学时安排下,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想必大部分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的精简已势在必行。但如何精简?从哪些方面进行精简?是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保健学教师不得不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根据现有课程的时间安排,体育保健学一般是在第三学期开出,本人认为,对第一到第五章有关运动与健康、体育运动的卫生要求、医务监督,运动与合理膳食和运动性病症部分的内容可进行精简,这些部分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而对六到十一章有关运动伤害的现场急救,运动损伤概述,常见运动损伤,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体疗康复和运动按摩等应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又由于保健学一般是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出,所以,与运动解剖学相关部分内容也可考虑为精简对象。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取舍合理,是有效、全面和系统进行体育保健学教学的重要保证。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知识,而是在于应用和创造。在体育保健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现行的体育保健学是由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两者融合而成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是以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生理表现与规律、保健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类、综合性的学科。尽管教材经过不断的修订,但现行教材中医疗保健的内容偏多,其中一些内容对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难于掌握,且不够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是摆在我们高校体育保健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体育保健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难懂性,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而如果教师采用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不照顾学生的情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更别说奢谈掌握知识了。因此,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教师应在体育保健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教学”、“合作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体育保健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普及是教学手段改进的重要标志。在体育保健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生动的动画或视频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直观化解说,这样可以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容易,使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更突出。

3 改革实验教学

体育保健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现有学时的安排,实验课占整个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实践性也体现在理论和实验的不可分割上。尽管体育保健学实验课内容无统一的硬性规定,只需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在院系实验室条件进行正常开设,但在仪器设备和硬件设施较齐全的体育院系,可开展有一定难度或较高级的实验,而在条件和设备较落后的地区,应选取简单可行的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教学。具体来讲,应结合所选体育保健学教材的内容,重点考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如按摩的基本手法、保健按摩、运动按摩、穴位按摩和治疗按摩等,并在实验教学大纲上要有所体现;而专业性较强的院系,在仪器设备较齐全的情况下,可有条件地开展一些较高难度的实验,实验项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如运动性疲劳的判定和运动损伤的特殊检查手法等,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保健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概念不但多而且较为抽象,对于文化底子较为薄弱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如处理不当,易使学生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教学有利于缓解长时间理论学习带来的压力,调节学习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对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习体育保健学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理论体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运动中和运动后人体进行体育保健的有益探索,使理论写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加深学生对体育与保健的认识与理解,为更好地开展运动训练、全民健身和运动处方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精简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这三方面对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以期为提高体育保健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体育保健学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体育保健论文: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公平的推进,高校中体质特殊群体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他们比正常学生更需要增强体质,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的开设对这一群体学生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的开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原因也比较复杂,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促使促进其发展。如:加强宣传,提高关注;规范制度,加强管理;完善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加强高校体育保健课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一个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教学辅助系统;建立科学的高校特殊群体体育考核与评价系统等。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发展,对策

随着保障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呼声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伤、残、病、弱、高龄者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享受和普通学生同样的入学待遇。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体质较特殊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被划入体质特殊群体的学生,其通常具有特殊的身体状况,他们往往因为伤、残、病、弱等原因在身体练习方面存在障碍,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教学。但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群体学生往往更需要增强体质。我国历来都比较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的开设现状不容乐观,各种问题突出,如:开课率低,普及程度不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成绩评定缺乏客观的标准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管理;体育场馆、设施缺乏;师资体系有待加强;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因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的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高关注

目前高校对体育保健课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高校由于资金、师资、场地等限制,没有专门开设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保健课。从全国来看,体育保健课的总体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开课率低,普及程度不高。即便是开设有体育保健课的学校,由于学校长期不重视,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公共体育保健课程的存在。针对这一现象,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关注,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体育保健课。在已经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更要加强宣传,在学生入学时,就将该课程在学生中进行介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质特殊群体学生和体育保健课,也使体质特殊群体学生能够科学地正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体育保健课对自己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体育保健课的开设情况和意义,为体育保健课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二、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课程的管理机构、课程的教学时间、教学时数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供参考这一现状,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可在该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建议高校将体育保健课的管理机构、教学时间、教学时数、准入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列入相关文件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更加细化、本土化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保健课程管理体系,使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过程有章可循。

三、加强高校体育保健课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作为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今后高校要有一定数量的专门从事体育保健课教学的教师,师生配备要达到合理的比例;对体育保健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要进一步增强,在人才入口上,可以引进一定数量的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对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教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进修和培训途径,使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四、建立一个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教学辅助系统

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制度。体育保健课有其特殊性,参加保健课的学生属于体质特殊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不仅与正常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而且他们内部彼此之间的体质差异也很大,能够承受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也不尽相同。要达到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目的,就必须科学分析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机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每位特殊群体同学开出适合自身的运动处方,从而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人员、设施方面的制约,我们目前开设的特殊群体体育课普遍采取班级授课制,一个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名学生,这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照顾大多数同学,必须“一刀切”,教与学的沟通并不流畅。这些问题却可以通过大学生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制度来解决。指导员和志愿者可以根据专业老师开出的运动处方,帮助特殊群体同学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话,由于彼此是同学身份,沟通会更加流畅,甚至完全没有以往师生沟通之间那种障碍。他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督促、一起锻炼,既可以交流运动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分享运动带来的成就感,相互交流运动经验和感受。

五、完善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

学校要尽量为体育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完善校内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运动设施资源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在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尽量完善,以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和需求,保障体育保健课的基本教学条件。这样才能保证体育保健课的效果,而且学校因为有了适合特殊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他们就会更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这对他们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六、建立科学的高校特殊群体体育考核与评价系统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考核和评价方法太过量化,是按全国统一的标准来执行的,考查的多是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方面的内容,重考核、轻评价。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考核。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保健课通常用的是自编教材,在体育保健课的考核和评价系统方面也存在空白,全国没有一个确定的考核项目分类和判断标准,在体育考核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更注重体育教育过程的评价系统,改变以往只重视考核结果的传统方式。学校要更加重视体育保健课的过程环节,注重对特殊群体学生在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锻炼意识、习惯、心理健康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结合身体素质考核,建立一个评价为主考核为辅,更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体育保健论文: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的构建

【摘 要】以项目教学法为理论支撑,以国家文件为政策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的“三协同模式”,并对其教学环节、构成要素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保健专业 “三协同模式” 实践教学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契合,究其原因,在于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实现。高职教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重点在于学生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则是实践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参与式教学。”这为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但在实际中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并需要不断调整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情况,构建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

一、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的设计依据

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是指以产学研训相互融合为依托,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与企业行业协调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项目教学法为理论支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法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力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得到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师生对一系列完整项目的共同操作完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围绕项目进行开展,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二)以国家的文件政策为导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高职院校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和制度建设。培养职业的适应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的设计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与营养、康复、损伤的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对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工作任务及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其岗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要求,并对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界定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与之相匹配,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二、高职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教学环节的分析

“三协同模式”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均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企业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合作企业的配合下分析完成的。第一个环节为模拟项目的一体化教学,第二个环节为真实情境的实地教学,第三个环节为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通过三个环节的逐层递进,教学内容贴近真实工作岗位,逐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模拟项目一体化教学环节的设置。模拟一体化教学是指学习工作一体化、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及教室工厂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将知识体系框架进行重新组合,以企业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其工作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工作任务来进行教学,并有所选择地将知识点与技能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安排进教学内容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领会要点。模拟一体化教学环节尽管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整个教学活动是在学校的实训室中完成。

(二)实地教学环节的设置。实地教学环节是以单项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场所以体育保健专业相关的医疗、康复、保健会所或跟随专业运动队随队出发为主,将企业行业的工作任务作为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校内教师与企业行业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

(三)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设置。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时,均安排第六学期整个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在此期间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则在第四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至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个时期主要实施与“学研”相融合的集中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对其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有所研修。在第五、第六学期实施与“学训”相融合的集中顶岗实习,在此期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工作环境的情感代入以及对工作责任的逐渐领悟。通过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的安排,一方面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熟悉所学技巧,体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节约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三、体育保健专业实践教学“三协同模式”构建要素的分析

(一)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三协同模式”开展的基础。在资源依赖的视阈下,世界上所有的组织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与其他组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网络体系之中。教学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改变,各行各业不再单纯地注重学历,而是以能力优先,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以及特殊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则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温床与基础。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首先应根据体育保健专业的专业特点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一体化实训室,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所来布置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与流程来组织教学。其次,应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将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与核心课程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可满足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所需的实习岗位要求及校外指导教师的要求,以确保实习质量。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是“三协同模式”开展的核心。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考核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实现均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备较好的教育素质与专业素质,精通特定专业的技术技能,并熟悉其原理定理,能够胜任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任务的教育者。加大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同企业建立相融性的校企合作关系,从企业不断引进长期工作在一线岗位的“能工巧匠”到校授课;另一方面还需推进双岗双职、双向兼职,有计划、有梯次地安排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培训或挂职锻炼,拓展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培外引,来提升整个“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素质,并形成梯次培养的计划,以保证“三协同模式”的始终都有一批高质量的校内外指导教师参与其中,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三协同模式”开展的必要保障。体育保健专业“三协同模式”开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而不仅仅是为学校提供一个实习实训场所就完成了所谓的“校企合作”。当今的职业教育除了教育育人这一教育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当地行业建设、丰富就业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属性。但企业的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因此在当前的校企合作关系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双方的合作理念不尽相同、对指导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缺少必要的协调与统筹、对一些利益的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均影响到了“三协同模式”的开展效果。如何有效地协调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其合作内容,达到双赢的目的,则成了许多校企合作单位所需考虑的问题。在体育保健专业方面,由于其专业对人力资源的特殊要求,可通过以完成单次项目为主的产学、产训以及产教活动,对不同难度、不同客人、不同要求的项目选取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完成项目任务,对于水平尚不足以完成项目的学生,使其采取观摩或学生之间相互操作的方式以增强其职业技能。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能使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真正地完成校企合作的本质目标。

综上,“三协同模式”的开展,对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均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合作企业的利益保障、自身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进效果,同时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梯队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整个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体育保健论文:吉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研究

[摘要]不得不说现代青少年由于养尊处优的环境,捂出了一身富贵病,他们往往体能较差,身体素质很弱,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身体机能的缺陷。随着这群人逐渐进入高校,给高校原本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增强体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不少高校开始开设体育保健课程。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质来支持学习。目前吉林省各高校的体育保健课程正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开展的,有利于改善当前青少年普遍身体素质低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保健 高校教育

体育一向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大弱点,习惯性地被家长、学生乃至老师忽视。即使目前吉林省高校普遍开设了体育保健课,但是还处在应付式的阶段,教学内容随便,考评制度轻松,并且未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统计中。这说明,现在的高校体育教育还没有被完全重视,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因此本文对吉林省保健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目前该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吉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

根据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发现,已经有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学校的课程有过中断。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社会普遍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较为重视,但实际实行情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结论,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对体育教育课程未能开设或开设后中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些学校缺少体育保健类人才,也没有合适的材料,所以迟迟未能开课。此外,学校领导一贯重基础轻体育的的观念还没有改变,所以没有为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给予政策和物质支持。

二、吉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保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体育保健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具有专业资格的教育人才还十分缺乏。即使有,学校也难以对他们进行重视,导致人才流动率很大,无法留任的现象严重。另外,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体质虚弱,甚至一定程度出现了健康隐患,所以授课过程中处理不当出意外的几率很大,为了避免风险,学校往往就会对这类课程采取消极的态度。

(二)体育保健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

和大多数基础课程一样,想要完整且高效地进行体育保健教育,优秀的教材是必要的。目前吉林省各高校的体育保健课程体系还处在自说自话的阶段,缺少统一的教材。一些学校自编教材供教课使用,但这部分教材漏洞百出,教学方法照搬十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一套,教学内容也缺少新意。 由于通体呈现一种陈旧的特征,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兴趣。

(三)体育保健课师资力量薄弱

从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源头来看,资源较为紧缺。现在很多在高校执教的体育保健老师并非体育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师资力量的薄弱,从根本上导致了高校的体育保健课程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吉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改进意见

(一)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如今倡导教育资源要公平分享,特别关注一些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体育作为一门依靠身体机能活动的课程,对残障的学生有着尤为大的影响。新《体育法》中明确要求:要让病弱伤残的学生能够和正常大学生一样接受体育保健教育。

(二)加快体育保健课课程教材建设

前文已经提到过体育保健课程教材的重要性。下面就教材编写给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总领性的大纲。这部分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和《体育法》规定的要求编写,可以作为吉林省内高校统一流通的范本。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则要根据各高校学生体质情况来组织。可以采用推荐选编或主编负责制与编写组相结合的办法,以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三)全面提高保健课教师的业务水平

基于当前吉林省体育保健课程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具体培养方式可参考其他基础科目教师培养方案,如定期开展学习班,邀请体育界专业人才进行授课;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修;同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医学、食品保健学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这种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建设虽然前期会投入较大,但慢慢就会看到成果。

(四)拓宽教学思路与对象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类课程的开展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在当今尊重差异化、理解个性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体育、体育教育界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健康绝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在以往的体育健康课程中身体伤残有恙的学生会被关注,但是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却隐藏在正常学生的队伍中没有被发现。据有关部门统计,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约占20 %左右,对待这些学生应该以通过一些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轻松性运动项目教学为主,使他们在天性释放中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培养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结语

保健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面对的是一些伤残、病弱和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只有认真开展科学研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掌握保健课的发展规律, 提高保健课教学质量,能有效使大学生身体康复、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成为促进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体育保健论文:大学生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完善保健课教材内容;建立体育课程评价系统;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保健课的监督宣传。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保健课是为个别身体异常或者身体病、弱的学生开设的选修和必修课程,高校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该项课程建设体系。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开设该项课程,但是存在内容形式较为随意,更看重实践内容的传授等问题,忽视体育保健中“健康第一”和“终身健身”的对策研究模式。

一、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的现状

1、课程开展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到体育保健课程的开展占普通高校开设的89%,其中有9%的院校没有开设体育保健课程,2%的院校运用不连贯方式开设。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到目前体育保健课程的开展有很多不乐观因素。调查中详细分析没有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专业的保健教师,另外一方面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学校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场地,因而这也是制约学生保健课程开设的关键性因素,这会导致体弱病残的学生不能与健康学生一道接受体育课程,参与体育活动。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开展体育保健课程的院校,大部分都没有教材,并且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都不能达到预定要求,都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作出部分调整,比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尽量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和羽毛球这类器材轻便和便宜的体育项目。其中有23%的自由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掌控下开展,但是开展过程中也没有详细的教学内容以及更妥善的教学要求。只能更加学生的具体伤残或者病弱情况定制合理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保健保健等课程只能占总体课程的4%左右,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保健课程比较随意,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忽视理论保健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学生更不能以保健为理论指导,开展实践保健活动。

二、大学生体育保健课改进对策

1、完善保健课教材内容

高校体育保健课需要遵循的课程标准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并且改革实践教材体系,新的教材内容在建设方面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民族传统健身内容,并且吸收国外趣味健身活动,两相配合,协调发展,原因是我国的很多传统健身主要是养气,通过气韵调节呼吸,带动身体的气血通畅,并且运动过程也不是很激烈,很适合高校的保健课程要求。但我国传统健身活动动作枯燥,看似简单,但若想长期坚持下来很困难,因而可以结合国外娱乐性的健身运动,调节运动的趣味性,让整个健身过程容易学、容易用、灵活多样,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保健健身意识,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在了解自己健身状况的前提下,掌握保健体育运动要领,让学生在锻炼中做好自我医务监督和保健健身评价。

2、建立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评价系统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开设需要建立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让体育保健课程更趋向正规化和科学化,在前行发展中积累经验,更是反映教和学的重要依据。教学反馈机制主要入手点是健康教育和健康意识两方面,运用途径是通过灵活运用学习到的保健保健知识,并且灵活运用该项知识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结合教师建议,制定合理的保健运动系统,以期实现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考评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情况、综合考评项目。一方面评价学生保健效果,另外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并且热爱运动,强化自己身体素质,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检验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目标,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依据。[1]

3、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开展高校体育保健课时,要加强教师的高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很多体育保健教师都不是专业保健康复教师出身,多数教师都是从体育教师转行到这一专业,即使体育运动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经验,但欠缺保健保健方面知识,因而面对这一情况需要重视体育保健教师的再教育情况,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掌握全面保健知识的体育教师。此外,开展相关的课题研讨会议,运用系统和合理化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提升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4、加强保健课的监督宣传

根据调查了解到,现在很多部门包括学校都不能正确的认知体育保健课的重要性,认为部分学生不能参与高强度体育锻炼,那么就要在教室里面静养,其实这部分学生也需要做体育锻炼,提升他们的锻炼技能,这也将提升他们的免疫能力,让恢复更好。因而学校和相关部分需要加大这部分宣传,应该多途径和多渠道的加大体育保健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体育保健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保健课程不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身心机能,更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技能,由于这部分学生身体上的不足,所以与同龄人相处时性格容易出现孤僻、暴躁、自卑等消极情况,体育保健课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不良情绪,配合学院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体育课程开展之前要求做好各项安全检测要点,努力消除可能引发的健康隐患,客观评价学生的身心技能,这将从客观生减少运动员损伤,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减免身体伤害,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和指导,让学生运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恢复自己的身体各项机能。

三、结语

体育保健课究其实际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教学中需要分析和调查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结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后考核等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了解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情况,采用针对性较强的各类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在开始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这是打好体育教师队伍化建设的核心;第二要重视各项资金投入,开设一些柔性学习科目,包括太极柔力球、太极剑这类运动量小的体育项目。

体育保健论文:高校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科技学院36名特殊群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当前特殊群体进行体育保健课程工作中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加强体育保健课程设计,组织形式以及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使体育保健课程逐步走上正规化,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保健课;特殊群体;开展现状

1前言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来多,在受教育方面也越来越平等,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高校进一步扩招是对一些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同样享受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对待,“体育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教学”。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特殊群体是其中的一部分,享有和正常群体一样的权力。《学体育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学校体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这就从法律层面上保护了每个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湖北科技学院特殊群体学生36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21名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查询相关文件检索相关学术期刊等大量文献资料,经细致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为本课题的结果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2.2访谈法

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及相关体育教师进行访问咨询,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现状的问题积极向各位老师请教,并做好详细的笔记,将整理的结果整理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将整理的数据输入SPSS15.0中进行统计性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文献综述

李金龙,敖德秀,刘宜德等学者所写的文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哪个时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在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程设置最初步的探讨上面,而且在健身与康复的研究上面比较弱。

刘永峰在《高校保健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出,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将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一套以运动处方为辅,医疗保健,体育疗法为主的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因素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汪流,陈海燕

3.2湖北科技学院体育保健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2.1特殊群体学生情况分析

据访问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知湖北科技学院特殊学生群体主要包括残疾者,伤者,病者和体质虚弱者这四类。根据调查可以得出残疾者3人占总人数的8.3%,伤者16人占总人数44.5%,疾病者8人占总人数的22.2%,体制虚弱者占总人数的25%。

3.2.2教学内容与方法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课程部的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帮助这些特殊人群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力所能及的体育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在伤病期间或者残疾时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根据表2可以看出体育保健课程设置中有球类,健身养生气功类,小游戏类;以及体育保健理论课四类。其中球类有篮球投篮、足球传接球、兵乓球;健身养生气功类有健身走、太极拳、养生气功;小游戏类有各种体育游戏。

3.2.3成绩考核与评定

从表(3)看,也就是说在考核评价标准方面平时作业所占比例最高为40%,其余三项:出勤率、上课状态、学习态度都只占20%.说明老师都是以学生平时上课的状态来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及格,这一方面不会给这些学生带来考试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可以保证学生的上课精神状态,提高上课积极性。

3.3影响湖北科技学院开展体育保健课程的因素分析

3.3.1特殊群体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知

通过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经过整理笔记了解到这些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知,总结为:意识决定行为,特殊群体对身体健康获取的途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合理的利用体育锻炼并且充分认可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特殊群体开设体育保健课程。

3.3.2开设条件

体育课的开展,必然少不了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在体育保健课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表3可以看出湖北科技学院运动场地的类型和数量,其中篮球场16片,足球场和田径场各两片,网球场12片加上羽毛球场16片以及综合器材室一个。这些都是室外活动的运动场地,大部分的特殊群体都是想去或是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但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加上心理上的压力,不愿意和别人一起锻炼或是在同一片场地上运动,这些就无形的扼杀了他们对运动的渴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保健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异常和残、病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让这些学生在保健体育课程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目前特殊群体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比较随意。

体育保健论文:PBL教学在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体育保健学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一直以来多沿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但是不能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运用于体育实践。PBL教学是一种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将PBL教学应用于体育保健学教学,为教学注入活力,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保健学PBL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校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 PBL教学 体育专业

一、引言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理论课内容的兴趣普遍淡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教学是美国神经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开发的全新的教学模式[2],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PBL教学模式受到国内体育界的重视。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性科学[3],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1],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大多数高校一直沿用被动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的讲解与灌输方式)[4],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也很难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运动实践中。因此,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保健学教学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目前PBL教学模式在体育理论和技术课的教学有一些研究,但对PBL教学模式在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研究甚少,仅仅停留在把PBL模式应用于某个个案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广泛的应用研究。

二、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也叫问题导向教学,它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其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动学习过程[5]。在PBL教学中,问题情境法能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PBL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PBL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教学开始前对授课对象先进行分组。依据性别比例和学生基础能力,将授课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至6人,自由组合。教学设计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角度互换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结合现实,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逼真、互动的岗位环境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1.问题提出与引入分析。

用教学视频采用情景教学法重现足球运动员“双人对足”动作时发生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情景,引出问题1:球员发生了什么伤情?

教师启发引导:发生在什么部位?是否有伤口?伤口外周有无出血情况?运动功能丧失程度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下列结论:

(1)运动员发生了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急性扭伤的运动损伤;

(2)根据损伤部位局部无伤口、出血情况,可诊断为急性闭合性损伤;

(3)运动损伤发生后局部功能未完全丧失(但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受限),根据受伤动作及痛点位置(膝关节侧搬分离试验膝关节外翻时,若膝内侧疼痛,痛点在股骨内髁韧带附着处),可判断为软组织损伤。

归纳知识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的主要症状为红、肿、胀、痛和功能障碍[4]。关键在于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这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作出诊断。

引出问题2: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可结合前面所学的运动损伤常用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与固定方法等拟出初步处理措施。

2.问题的解决。

在教师的讲解下,继续播放视频,演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1)制动:运动员停止运动,休息;

(2)冰敷:立即用冰袋置于肿胀处;

(3)加压包扎:“8”字形固定法对膝关节加压包扎;

(4)抬高伤肢:将患肢抬高;

(5)其他如封闭、外贴消炎止痛膏药或外敷新伤药和按摩等选用;

(6)边处理边观察伤情,以判断有无严重损伤如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的发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自己的解决方案如何?与演示动作有何不同?

(2)伤后为何要立即制动?

(3)伤后为何立即采用冰敷?

(4)为何用“8”字形包扎固定法?

(4)伤后为何要将患肢抬高?

(5)封闭、外贴消炎止痛膏药或外敷新伤药和按摩等处理的最佳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患处休息,使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止痛、消肿、消炎等;

(2)制动可减轻疼痛、肿胀,防止伤处发生第二次损伤;

(3)冰敷可减少出血和止痛,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出血和肿胀;

(4)外敷新伤药和按摩等宜在伤后24―48小时后进行;按摩时先对膝部的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采用轻揉、轻推、轻拍、轻揉捏等手法放松后,然后点按足三里、血海等穴,最后运拉膝关节,患者轻微活动膝关节等,有较好的效果。

归纳知识点:掌握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和方法:制动、止血、消肿、镇痛和减轻炎症[6]。RICE处理原则(R-休息、I-冰敷、C-加压包扎、E-抬高伤肢)。关键是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伤情进行及时处理,这对后期康复很重要。

熟练掌握技能:用角色互换法,让授课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充当伤员,另一人充当救护人员,用上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与方法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进行处理,再交换角色进行操作练习,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冰敷操作练习,加压包扎操作练习和患肢抬高操作练习等。

3.小结。

对本章节PBL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4.课后总结。

对掌握本技能的学生布置如下课后思考题:①不同部位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上肢等损伤后应采取何种包扎方法?②如出现严重损伤(韧带断裂、骨折等)又该如何处理等。通过反思作出总结,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学生课后对本专业技能的拓展与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得到启示,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体育保健学教学开展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评价

2014年,我们开始在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实验。为了对照,1班学生(对照班)继续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2班(实验班)则采用PBL教学法。期末时,对学生发放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收上来的有效问卷随机抽取60份进行统计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期末成绩统计表见下表。

如上表所示,实验班在PBL教学模式下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互动与沟通能力和学习兴趣;对课程的喜爱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期末平均成绩都明显超过了传统教学班(1班)。PBL教学在体育保健学中的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教学法。

(三)体育保健学教学应用PBL教学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教学内容的粼选。

根据体育保健学教学现状及PBL教学模式特点,全课程开展PBL教学有一定困难。学生在学习体育保健学后,要求掌握体育健身指导、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的处理、运动中急救,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运动按摩等专业技能。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求“教、学、做”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教学内容选择应设在这些章节,以便PBL教学的实施。

2.考核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现阶段大多高校体育保健学期末总评成绩核算一般是结合期末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考核的,缺乏PBL教学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这些考核虽然能体现学生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欠全面。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作为主体参与PBL教学法的实施,需改革期末总评成绩构成: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课时数,增设PBL教学的课时数[7]。且将每次实施PBL教学得到的课堂评价成绩(包括讨论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及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8]。

3.缺乏配套的教材。

因PBL现代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所用的体育保健学教材与PBL教学要求并不匹配,给任课教师造成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重新粼选教学内容,对课程采用的教案也需重新组织。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广应用PBL教学。

PBL教学尽管在国内很多高校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实践应用研究,又多局限于医学专业教育或成人教育领域,而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见。因此,为保证体育保健学PBL教学的全面开展,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大对PBL教学模式在资金上的投入与扶持。如完善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为PBL教学模式提供自主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信息资源环境[9]。

四、结语

体育保健学PBL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氛围。通过对案例问题的探讨,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将书上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既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体验体育保健学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局限性,尽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或将两者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探寻适合我国高校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目前急需探索的问题。

体育保健论文: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

摘 要 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体育保健学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举措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保健学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近年来,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已发展至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1]。为加强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014年申请了相关课题,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体会和看法。体育保健学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学生培养的视角,以黄淮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发展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

黄淮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保健学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保健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走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辅导等岗位做足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要培养熟练掌握体育教育方法、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无疑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黄淮学院体育系重新修订了2013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一)案例教学法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运动者进行医学监督,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运动性疾病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例如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缓解了课本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教学体验活动,进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既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本专业建设水平。

体育保健论文: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制约因素,针对具体情况对体育保健课程提出相关指导思想和指导目标,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完善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保健课 原因 对策

部分身体状况不佳的学生不能参与传统的体育课,因而设置体育保健课程是特殊形式的体育课程开展模式。但是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前提下,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一、体育保健课程开设的意义

体育保健课程的开设,第一,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弱势群体的整体身体素质,借助体育保健课的平台给弱势群体传授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这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给学生传达自我保健理念,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生理技能;第二,推助心理矫正工作的全面开展,体育弱势学生都是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所以内心深处都有复杂情绪,发生抑郁或者焦虑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因而系统化的体育锻炼一方面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身心,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另外通过和教师沟通有意识的恢复自己的各项不足,对树立学生自信心有极大帮助;第三,深化高校改革发展需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逐年深入,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环境,所以开设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深化改革发展需求,是社会化发展的推动主体。第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热情,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程,可以给学生传授更多实用性理论方略,让特殊群体的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坚持锻炼的益处,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制约因素

(一)无场地设备和明确的教学大纲

高校保健课程开展的主体是身体弱势的学生,由于这类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低,缺失运动能力,因而不适用普通大学生运用的各类运动器械,需要借助辅助器械开展运动,但是各大高校没有把这部分学生的康复训练提上工作日程。因而目前训练活动的开设都是根据学校现有设备设置课程内容,导致教学活动缺失科学性以及规划性,部分院校没有专门保健班教材,都是教师随机开设课程,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以及个人喜好开设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由于不同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因而当前保健教学开展不甚理想。

(二)考核评价法方法缺失科学性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体育保健课程缺失合理性,通常情况下评判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实际出勤率和具体体育技能评定学成绩,但是这类评价方式有失全面性,没有综合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以及努力情况,甚至部分学校在体育保健课程中没有明确的分数设置,直接写上“及格”或者“保健”的评定字样,这也严重侵害特殊学习群体所享受的教育权利,甚至有损学生自尊,让学生厌烦该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高校开展保健课程的建议

(一)构建体育保健课的领导管理机制

高校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需要全面重视这一课程改革计划,并且建立高校保健课程教学体系,争取更多的设备和经费,调配专业教师,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二)构建体育保健课程的管理体系

1.调整教学目标

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主要推行目的是让身体病弱的学生不放弃锻炼,逐步增强自己的身体机能,减缓病痛,并且和学生一道制定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保健锻炼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不能忽略身体锻炼,很多病弱学生从主观上认为自然身体病弱可以减免体育锻炼,但是这种思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无益,即使身体病弱可以不参加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也要适度活动身体,恢复自己的体能,让自己不但在专业领域上有新的突破,在身体素质上面也能符和现代化人才选拔标准。因而通过体验保健课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有活动意识和活动习惯,最终养成独立锻炼的良好健身意识。

2.编制合理教学内容

保健和构建体育课教材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保健体育课的长远课程目标为出发点,第一先要考虑参加保健学生的具体身体状况,然后再编排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编排过程中结合学生意见,选择学生自己喜欢或者有益处的动作,创新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更丰富。由于高校病残学生的康复过程不仅要借助体育器材,更要引入心理疏导、营养以及生理卫生方面的配合,因而开设过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部分。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教材需求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进一步完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设置科学合作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并且以此为基础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在合理的学习环境内,能够快乐的参与其中,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锻炼身体,体育保健课程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体育保健论文:浅析开设中学体育保健课程的意义

摘 要 全面贯彻学校教学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一个人的生命前提,同时也是文明生活、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体育是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基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二十一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同时它指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和特殊功能的作用、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学校体育的要求。突出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扩大了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来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整体既学到体育技能,又懂得专业知识,这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中学 体育保健 课程 意义

一、体育保健学概念界定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在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涉及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它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探讨各种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预防、处理与康复,探讨适合于不同个体的体育运动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以之促进人体健康,体质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中学生体育课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渠道,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学课程,使得体育保健课程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内容。体育保健知识是高校保健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的保健技巧。体育保健知识对于如何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把这些知识注入到中学体育课堂,无疑是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甚至是其体系的一种极大丰富。现今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要难题,如何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课程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历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就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体育保健知识的内容多为成熟的健康理论知识,这正好弥补了中学体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状况。体育保健知识可以充实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为中学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直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校与教学方面,更多的也体现在学生自身之上。因为长时间的挤压体育课空间与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选择在教室里看书也不愿意走进体育课堂。体育保健知识包含了许多对于如何强健身体、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处理、如何注意生理卫生等前沿性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处于猎奇心极强的中学生阶段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何把枯燥乏味的体育保健知识潜移默化的纳入到学生的体育课堂之中,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而且新颖的知识也增添了体育课堂的活力,勾起一些平时不热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有着排斥心理的学生的兴趣。

(三)有益于中学生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双重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遇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学体育教学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纵观现今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许多地区的教师对于如何教授体育课程都十分迷茫。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一些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是在上课之中不使用教材,这使得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表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形式。这种多样化的现状是一种病态式的发展。如果中学体育教学没有一个正确、健康发展的方向,将十分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保健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科学的体育知识体系,这种成熟的知识体系势必会给中学体育教学一个正确的引领,使中学体育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许这样,中学体育教学才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有益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声誉

很多学校采用寄宿制,方便学生的管理。但往往因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保健知识的学习不足,容易频繁发生意外受伤或者出现心理问题导致跳楼自杀等情况。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关心超过任何追求。学校十分重视声誉,一旦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对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引入体育保健环节,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保健知识的消化吸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深入,能够让他们懂得爱惜生命和身体健康,为学校降低了管理难度和压力,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声誉。同时开展这项内容的学习能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内容,相信会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体育保健论文:普通高校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探讨

[摘 要]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教学有别于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为促进体育教学的横向发展,丰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体系,更为了体育保健康复课学生能全面接受体育教育。本文探讨了高等学校建设全方位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保健

1.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必要性

1)前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体育保健康复课列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1种类型,并解释:“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1995年颁发实施的《体育法》第十八条指出:“学校应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高校尚未为在校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体育保健康复课,有些高校即使开课多年但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经费投入微乎其微,锻炼器材和测试仪器等极其匮乏,组织建设和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大多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开课的效果自然很不理想,更不用说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了。

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保健康复课实践部分选用教材单一,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和气功为主,且重统一要求,轻个体差异,很难激发保健康复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体验到运动的愉悦感,并影响其健身习惯的养成;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和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

2)体育保健康复室是高校完成体育保健康复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机构,保健康复教师通过其组织的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和巩固体育保健知识和技术,结合体育医疗,使患有残障、慢性病和处于病后恢复期的学生达到康复,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同时也对正常学生进行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体育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体育保健综合治疗和自我体疗活动,使健康的学生能学到终身体育必备的保健康复知识和方法。高校在体育保健康复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和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建设滞后相关。因此,明确高校体育保健康复室的职责,建立机构和完善制度,依托其为健康学生和病残学生创造健身、健心和康复的良好环境,是落实《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体育法》,深化高校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参加保健康复课的学生属于学校体育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更应该接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特殊教育,在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而这正是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双重任务。只有通过保健康复室的有效工作,督促教师认真观察和分析每个患病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的好转程度,积极自觉地配合教师上好保健康复课,才能使其身心早日康复。

2.改进高校体育保健康复室工作的对策

1)完善保健康复室的建档立案工作:

首先,参加体育保健康复班的学生要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进行有重点的身体健康检查,然后由体育教师对其进行身体素质测量,按体质、有氧能力、力量和速度4个方面分出等级,最后由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标的测量。在身体检查之后要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卡”和“自我监督卡”由学生自己定期填写,教师每周进行检查,同时做出情况记录统计分析,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在体育保健康复室为每位学生建立保健康复档案,这样做不仅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安全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

2)改进保健康复课的教学内容:

确立体育保健康复课程目标,它是体育保健康复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目标的确立不能雷同于普通体育课课程,在健康、教养、教育和娱乐等目标上,应体现其特殊性。

体育保健康复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应根据其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教材可分为“理论部分教材”、“实践部分教材”和“个别选用教材”,前两者是适用于体育保健康复班的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教材,后者是对不同病情者个别使用的教材。理论课的讲授应着重讲述体育保健及康复知识,其中应熟练掌握推拿手法和病症治疗方法。

体育保健课教材的“理论知识部分”可以包括以下课程供学生选修:《体育保健学》,侧重点是常见的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的预防与一般处理方法,以及常见病的体育疗法。《体育康复、运动处方、医务监督》,侧重点是运动系统伤病和其他疾病的体育康复,常见运动处方的练习方法,运动性疾病的医务监督等。《运动创伤学、推拿与按摩》,侧重点是推拿与按摩在运动实践中和运动创伤中的应用。《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人类遗传学基础》,侧重点是病理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常见疾病(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等)的预防和控制、遗传与环境和运动。

体育保健康复课的“实践部分”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和中华保健气功为主,中华保健气功又应以动功为主,其中包括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包括舒心平血功、益气养肺功和安胃健脾功的练习)等。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的个体差异,选择“个人选用教材”的有关项目,如篮球、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有氧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等。此外,参加体育保健康复课的学生还应参与那些改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如慢跑、爬楼梯、登山、健身走和力量练习等。

3)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体育保健康复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采用统一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以统一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个人选用教材”则应以分组教学和个别专门指导为主要形式。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为主,结合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并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使学生尽可能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增强其对体育锻炼的信心。

体育保健康复课学业成绩评定标准的制定是规范课程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1个重要环节。它应区别于正常体育课成绩的评定办法,内容要能够充分体现体育保健康复课的课程目标。笔者建议成绩评定的内容大致可包括:1】学习态度。主要看上课出勤率、参与的积极程度和课后教师布置锻炼内容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10%。2】体育保健知识。主要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试或考查,其中重点是推拿和针灸治疗方法,占总成绩的20%。3】学科论文(其中包括运动处方)。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拟定论文题目,课后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按时完成论文,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主要依据学生论文的质量打分,占总成绩的20%。4】健康状况。主要测试学生通过体育保健康复课的教学,在身体形态!机能增长幅度以及身体健康指标方面的恢复情况。占总成绩的20%。5】实践考核。以“个人选用教材”项目为主,以“实践部分”为辅,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10%。这是因为前者是有针对性且起主要作用的教材。

4)配备一定的健身教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保健康复室不仅是保健康复课教学和科研场所,培养体育骨干的基地,还是学生实习和接受综合康复的场所,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每周制订课外康复练习计划,即运动处方,对症施治,对体弱多病学生进行综合体育治疗,这就要求配备一定的健身器材。

体育保健康复室的社会化服务还包括举办“体育保健气功按摩系列讲座”;利用在校内学生中培养的体育保健康复骨干,开展保健康复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教师节开展义诊活动、在学校和本市各大区开展咨询和义务体育保健康复活动,宣传体育保健康复科普知识;还可以和兄弟院校联谊。互相举行讲座、咨询和义务治疗活动;上门为老年人进行体育保健康复治疗和在各种运动会中为师生提供保健康复服务,以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体育保健论文:体育保健课导入飞镖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法律规定,高校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伤残病弱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目前,高校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教育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基本处于自流状态。为提高体育保健课教学质量,探索适合伤残病弱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笔者自2013年起对体育保健课导入飞镖项目教学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能给兄弟院校体育保健课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3、2014级体育保健课学生2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损伤型”(骨折、脱臼、韧带损伤等)14人,占50%;“残疾型”(先天性残疾、小儿麻痹后遗症等)2人,占7%;“病症型”(心脏病、慢性肝肾炎、手术后遗症及各种内脏器官病症等)12人,占43%。调查发现,学生对飞镖项目了解不多,仅5人表示曾经接触过飞镖,其他人均表示从没接触过。尽管身体不方便,但学生对这一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还是非常感兴趣。

二、伤残病弱学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们一提到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就会马上与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是中国古代养生功法联系起来。虽然古代养生功法早已被科学实践所验证,很适合体弱病残者的锻炼,但从学生的年龄考虑,单纯的养生导引不易达成应有的效果,因为养生功法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锻炼的欲望,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与运动过程的愉悦和乐趣,因而学生上课处于消极应付状态,保健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现行教学模式与学生特殊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

体育保健班学生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需要定期复诊治疗或者是中途插班进来,经常会出现请假看病或休息养病的情况。而现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一般存在“基础”“应用”“提高”等的纵向层级关系,缺勤或中途插班的学生往往由于没有前一次课的基础而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极易造成教师难教,学生消极“混课”现象。

3.重健身,淡健心

体育保健课一般由体育教师兼任,由于缺少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习惯沿用普通体育课教学思维,因而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传授,主观地认为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加快康复目的,但伤残病弱学生容易放大自我障碍,对与体力相关的体育活动和动作技能学习普遍心存畏惧,往往是消极参与,这就导致学生离体育课堂越来越远。

三、导入飞镖项目教学的实践

1.导入飞镖项目的依据

笔者认为,保健班学生的身心状况决定了在教材选用方面应注重参与性,淡化技术性,兼顾娱乐性。飞镖与传统的保健课教学内容如太极拳、气功等相比,除了具备规则简单、负荷低且能自行调节运动量等一般特征外,其新颖性、时尚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又是其他项目所不及的,特别适合保健班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层面讲,教授飞镖项目可以缩小和减轻学生自我障碍意识,解除对体育课堂的防备心理,提高体力状况心理阈值,满足青年学生追求时尚心理,形成强烈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导入飞镖项目符合学校“节俭办学”的理念,符合“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校本开发”的课改理念。

2.开展飞镖项目教学的基本思路

伤残病弱学生障碍部位的身体机能不太可能短时间内恢复,甚至有些终身得不到恢复,在这种场合,学会对障碍的接受和对自己的价值的再认识是最核心的问题。因此,飞镖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提升,应以自我实现的积极态度养成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促进为目标,配合科学合理的身体练习,实现健心与健身的双重效应。另外,飞镖项目具有的新鲜感、神秘感、时尚感对青年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规则各异的游戏式飞镖竞赛的办法保持飞镖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力,让学生体验飞镖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改善心理状态和调节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3.飞镖项目的专题化设计

保健班学生常出现需复查复诊、临时身体不适需请假、因伤中途插班等特殊状况,结合飞镖易学、易练、易参与的特点,经课改小组反复讨论,以游戏式飞镖竞赛为主线,将飞镖项目教学内容分成4个专题,每个专题下面包含2~8个课时。各专题、各课时的内容也相对独立,互不牵连,前后专题、前后课次之间不存在“基础”“应用”“提高”等纵向层级关系,学生的上课如同平时听学术讲座,即使缺席某一专题或课时,也不影响其他专题、课次的学习,仍旧可以轻松融入课堂,从而达到实现课程目标的目的。专题化设计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飞镖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和可选择性,在现实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可行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实践证明,伤残病弱学生对这种能在阳光下活动而不出大汗,劳而不累,玩而不怠,乐而不疲,探索未知而收获知识的飞镖教学模式非常喜欢,参与度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四、飞镖项目教学策略

1.并联式教学策略

并联式教学是笔者将物理学的“并联”概念移植到体育教学中而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本文将教师比作是电路中的“正极”,学生是“负极”,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材内容是“电气元件”,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一个知识点通过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完整“回路”。在这个“回路”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环境等因素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展开课堂教学,形成“并联式”教学。并联式教学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因迟到、缺席而影响学习的问题。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由于存在“基础、应用、提高”,或“分解、完整、配合”,或“动作、技术、战术”等纵向层级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是串联式教学,只有在完成前一项基础上才能开展下一项教学,依次递进,互为前置。当发现学生缺勤情况时,串联式教学极易造成教师难教、学生消极的“混课”现象。由于在前期的准备中我们选用了易学易练易实践的飞镖项目作为教材,又将飞镖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互不牵连的专题和课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各专题、各课时之间进行任意切换,让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一节课都有新鲜感。例如,教师第一课时可以首先开展“竞赛组织与礼仪,飞镖个人赛”的教学,让学生自行组织一场飞镖比赛,然后第二课时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个人对抗(上海)的规则,组织学生练习。或者先进行个人对抗、团体对抗的规则学习和练习,再开展教学比赛。实践证明,并联式教学收到实效,没有出现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厌学的情况,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

2.成功体育教学策略

在飞镖教学中,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策略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首先给学生确立一个切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其学习欲望以及行动力,让学生充满热忱和兴趣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实现目标并获得成功,形成“目标―成功―新的目标―新的成功”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即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习惯等与智力、能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因素,使学生感到失败是可以改变的,成功是可能的。以投镖体验课为例,每人投10轮,每轮投3镖,在每次投镖开始前要求学生在心中自定一个目标环数,投镖完成后用实际环数与目标环数相比较,超过目标环数的就是成功,低于目标环数的就是失败,最后比较总成功次数和总失败次数。如果前者多则算成功,再定新目标,追求新的成功。如果后者多就找原因,是姿势问题,还是力度问题,还是策略问题,然后重新尝试,直到成功。

(2)帮助学生多渠道取得成功。①从自学中获得成功。通过课外自学,每节课要求一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了解到的课堂以外的飞镖知识,当他们发现自己掌握了老师都没教的知识时,学生会觉得自己很成功。②从反思中获得成功。每次练习结束后展开学习讨论,让率先完成任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战术策略,分享自己的经验,并能改进或创新规则,当学生发现自己成为别人老师的时候会觉得很成功。③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设置一个任务如“环球旅行”练习的任意顺序投中相连的5个数,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合作完成任务获得成功。④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功。举办一场小型比赛,明确每个人的分工:策划和组织人员、裁判员、队长、队员、工作人员,每个人按要求完成任务即获得成功。

(3)强化学生成功后的感受。当获得成功后,我们要想办法来强化学生的成功快感,努力使其心理获得最大满足。如学生在“上海”的练习一轮投镖中投出90环的高分,作为“权威”的老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用肢体动作如大拇指、点头、微笑和语言评价给予表扬,引导其他学生鼓掌赞扬,然后让其分享成功的经验,做示范动作,指导其他学生练习,帮助学生纠正动作,“怂恿”其他学生去主动向他请教。学生在获得他人的认可、欣赏、表扬、称赞后,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自己的价值,从而向新的更高目标进发,争取新的成功。

五、教学评价

飞镖项目的教学评价主要根据教师的经验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定性评价。教师每节课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练习的积极程度、学习任务的达成程度、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调节程度等,并给予即时评定,对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愿意分享学习经验、团队协作中作用突出、参加校运会飞镖比赛的学生酌情给予总评成绩加分。虽然定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但其对教学效果产生的重大正面影响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六、收获与反思

收获一:自体育保健班开展飞镖项目教学以来,学生出勤率明显提高,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参与飞镖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练习更认真、气氛更活跃、教学内容实施更顺畅、教学效果更明显。飞镖教学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收获二:既然学生因特殊情况请假缺席是客观的、不可控的,那么唯有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想方设法克服不利因素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飞镖项目的专题化设计和并联式教学很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和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教改的可行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收获三:导入飞镖项目教学的实践成果受到学校的肯定,飞镖也被列为校运会趣味比赛项目:2014年校运会,飞镖团体赛共有104队516人次参加,飞镖个人赛共有22组643人次参加,飞镖一跃成为校运会第一大项。其中,10名保健班学生参加校运会飞镖比赛裁判工作,另有5人次参加校运会飞镖比赛2人获奖,12人次参加各二级学院运动会飞镖比赛3人获奖。

反思:从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到,部分伤、残学生反映飞镖项目运动量不足,尤其是对下肢锻炼不足。课题组研究认为,今后飞镖教学应在每节课下课前安排15分钟的垫上运动或台阶运动,增加静力性力量练习,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资源和现有条件,开发拓展类、休闲类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已成为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导入飞镖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更多的新兴休闲体育项目进校园投石问路是笔者的初衷所在,希望文章能给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帮助,仅此而已。

体育保健论文: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研究

摘 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来完成。高素质不仅指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也包含了身体素质,其也是所有素质中的基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民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突出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的措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保健;推广;农民;身体素质

在我国社会人口中,农民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如何,将会对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人的素质则主要包括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等,身体素质则是这几种素质中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当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去开展和从事各项生产活动。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下,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下降非常厉害,在这种情况,积极的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则是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如果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不高,就会对农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没有办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农村现阶段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家庭,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或者没有耕地,而是因为家里的劳动力身体素质不行,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次,农民身体素质不好,还可能会降低家庭收入,这样就不能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如果农民长期患病,就更不能为家庭创造收入。虽然现在农村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是还是存在一人生病,全家贫困的情况。最后,高素质农民不只从事农业活动,还可以去从事其他事业,不管从事某种工作都会以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如果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可能没有办法从事某些工作。因此,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农民群众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时,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减少生病的几率以及从事其他事业增加家庭的收入。

二、我国农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

(一)常见病发病率高。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市场化的改革以后,我国农民的常见病发病率开始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之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传统疾病也开始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比如肺结核、痢疾、肿瘤、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这些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上升;农村职业病以及艾滋病等一些新的病害也开始出现。

(二)流行病发病率有所回升。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部门加强对流行病的重视,使得一些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市场化以来,这些流行病的发病率有所回升。

(三)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缺乏。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体育健身也不重视,对于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还比较缺乏,让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锻炼的机会,对农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四)农民身体素质下降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民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的空余时间变得更多,但是在空余时间里没有去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休闲娱乐,这样就使得农民的身体素质严重的下降。

三、如何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一)加强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情况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农民的居住环境比较良好就能够为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大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让政府部门的引导、示范以及调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步完善农村的体育保健基础设施。

(二)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增强农民体质。农村体育活动就是以农民为主要的参与主体,在农村开展,为了增加农民体质,丰富农民的社会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农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在闲暇之余通过积极的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能够让农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增强。

(三)健全农村体协组织机构。我国农村现在基本上都存在设施落后、居住不集中以及体育保健场地不足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有效协调,那农村体育保健也就不能有效开展。所以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要有健全的农村体协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的带动和组织下才会有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保健活动中。

(四)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健身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宣传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农民的健身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在宣传农村体育保健工作时,应该要尽量联系和配合新闻媒体,当有节庆日活动、农村体育会议以及大型赛事时就可以和新闻媒体及时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来对体育保健活动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农村体育保健的影响力扩大,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

(五)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体育保健设施。在农村中建立的体育保健设施比较的匮乏,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要加大设施的建立,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在设施建设中是由村委会提供的小部分资金,要增加资金投入,就需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强设施的建设,如可以通过各种体育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意愿进行赞助投资。

(六)改善条件吸纳或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农民体育保健工作的人员。后期,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和组织,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体育保健活动顺利的开展。

(七)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来提高生产力。在农村加强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提高生产力,从而让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到推广体育保健对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为加大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要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实,解决实际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物力和人力上去支持推广工作。再次,各个相关组织部门应该要团结一心,让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调动出来,如群众积极性,领导积极性等,这样推广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故而,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让农民身体素质提高,最终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农民群众良好的身体素质来作为保障。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可以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体育保健论文:基于“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革新探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我校当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从中医学“治未病”的视角,探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治未病”的机理与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法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康复的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建设,为其他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治未病;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三、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念,增加“治未病”理论知识讲授,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对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师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长远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