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软件毕业论文

软件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11 03:00: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软件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软件毕业论文

软件毕业论文: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与Web服务的出现,社会对软件开发类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软件开发类课程也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重点[1]。然而,软件开发所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最基本的课程就包括C语言、C++、JAVA、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网页制作等[2],如果只是学好某些课程,做好这些课程的实验,甚至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也非常优秀,但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为学生所学和所用都只是片面的知识点,不仅没有将所有软件开发知识有机地结合和整理,更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开发能够应用于公司企业的项目。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大四学生已经具备了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整理设计,并通过市场调查、资料查阅和企业调查等形式了解项目实际需求,开发一套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软件系统。由此可以看来,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是实现软件开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提高了学生程序开发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毕业求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大规模增加,给高校学生的求职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求职带来一些实际项目经验,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多学生选取了软件开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然而,在各高校实际当中,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已经下降,软件开发类论文与实际完全脱节,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可以从头到尾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学习模式,主要存在下面几个不足之处。

1.1学生问题

学生设计能力低,编程水平差,无项目实际经验,既不知道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不知道程序语言代码编写和开发工具界面操作,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手准备毕业论文,成为目前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学生思想上存在误区,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毕业设计与普通课程一样,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努力开发软件,总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学习,成为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直接原因。

1.2学校问题

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一般只是简单地开设各科课程,并没有将所有软件开发类课程结合起来,直接导致出现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低与开发水平差的现象;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等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各种材料上交的日期进行,普遍是最后答辩时上交补交所有材料,甚至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直接导致学生消极怠慢的态度;最后的毕业论文考核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毕业论文相关制度中管理最混乱的一部分。既没有一套规范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中间过程进行监控,就连最后的论文答辩也只是流于形式。

1.3教师问题

大部分教师没有项目开发实际经验,只知道软件设计理论基础,不能全方位地指导学生,更加无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继承和发展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CDIO分别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学习过程,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3]。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本文将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学习过程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要求严格按照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这四个阶段进行,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作为毕业论文考核的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能让指导老师清楚整个设计流程,并根据阶段安排加以指导和督促,也能让学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在弥补学生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综合设计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

3.1构思阶段

毕业论文是从学生的选题开始,一般是由老师提供一系列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这种方式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等情况,利用各种参考资料主动搜索与查找适合自己的题材范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后,指导老师提供软件开发类参考资料,并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搜索课题相关文献,确定论文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下达论文任务书。学生根据接收到的任务书,利用软件工程专业书籍、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论文相关的Web网站,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论文的背景、研究现状和开发意义,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完成软件开发的构思阶段。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根据资料查阅、市场调查和企业要求等形式分析软件产品操作流程、功能列表,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功能设计、模块划分、模块接口规范、数据库概念设计及数据库逻辑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然而,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学生论文还没有开始写,软件程序也没有完成,指导老师无中期检查依据,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开发设计。因此,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应该形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等相关说明书,作为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材料,纳入论文考核的范围。

3.3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是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点,也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直接决定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学生需要掌握软件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根据系统总体设计的功能模块、接口规范等进行数据库的实现、程序代码的编写,并反复运行与测试。此阶段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第二次中期检查材料。在这个阶段有了指导老师的督促,能够完全确定系统功能,不至于在后期阶段又需要反复修改。

3.4运作阶段

根据前期产生的开题报告、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和开发好的软件系统撰写毕业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总结阶段,不仅着重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了解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情况,是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最后,将所有文档和论文、答辩情况一起评分,获得毕业论文成绩。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是实现软件开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既能让指导老师清楚整个设计流程,并根据阶段安排加以指导和督促,也能让学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在弥补学生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综合设计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作者:陆汝华 颜文燕 单位:湘南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

一、利用多方资源做好毕业设计选题与立题工作

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同时各个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目前全国319所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校看,2013年该专业平均招生300人左右。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给毕业设计选题带来了带来巨大挑战[3]: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创新性,同时还要与行业需求相吻合;另一方面要保证选题的唯一性,不仅要避免学生之间的题目重复,还要避免与之前毕业生的题目重复,因为重复的选题会使学生产生投机的心理,导致“打酱油”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一部分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采取“三位一体”的双导师指导模式。即企业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校内和校外导师为主导。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暑假就已经进入企业实习,而我们每年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在十一月末,也就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学生经过企业阶段的培训,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院组织校内外导师和学生共同协商,以企业项目或子项目为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这些科研课题有些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横向课题,还有一些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我们鼓励教师从这些课题中提取出一些子项目让学生实践,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3.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技术特长和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择业倾向,确定最能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兴趣。只有学生对选题有兴趣,他们才能尽早地进入状态,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积极主动意识。所以,选题阶段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沟通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择业倾向,学生也可以对选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不感兴趣的选题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导师进一步的探讨进行题目的修订。

二、注重环节审查,加强过程监管

虽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缺乏中间环节的监管,仍然不能保证好的效果[4]。因此,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管理条例,并由院长、学术委员会、系主任和教务办主任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评定和监管,同时保证管理条例的严格落实及各个环节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学院先后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开题报告》《开题评分标准》《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模版》《毕业设计(论文)盲审表》《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文档标准,使毕业设计工作在制度和规范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每年毕业设计工作之初,我们都要给学生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阐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设计对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系主任还要向学生介绍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以及各环节检查的内容、需要提交的文档,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也要求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坚持每周开例会,检查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和理论深度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生一起确定后续任务。此外我们组织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对开题检查成绩后30%的学生,不但检查中期报告,还要现场检查程序。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限期整改,如果仍然不合格则取消答辩资格。在答辩之前,我们还要对论文进行盲审,盲审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对有异议的论文要提交学术委员会做最后论证。虽然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各个环节上的审查都非常严格,但我们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抓出多少不合格的学生,而是想通过大学阶段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三、严把答辩关,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考核阶段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既是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验收和鉴定,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汇报。通过答辩,学生不仅展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效果,更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多个毕业设计(论文),而学生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而且毕业设计答辩能否顺利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的认定。因此对学生来讲,毕业答辩至关重要。这有点像外科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生每年要做很多手术,对他们而言手术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患者本人,可能一辈子才上一次手术台,而且生命攸关。所以,我们要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在毕业答辩中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更要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采用小组面试形式,每组由四位副高职以上教师组成,答辩流程如图1所示。答辩当天向学生公布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开题成绩(10%)、中期成绩(10%)、指导教师成绩(10%)、答辩成绩(70%)构成。对于优秀的和不及格的学生,我们还会重新组建答辩组进行二次答辩。这是考虑到答辩组之间认同度的差异而导致评分标准出现偏差,可能有些答辩组打分会偏低,有的组打分会偏高,即各个答辩组评分信度不能达到一致。二次答辩可以有效地消减组间评分差异,从而使申报校优秀论文人选和未通过人选的确定做到公正、公平和有效。针对软件行业特点,我们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方资源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途径、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等手段,确保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稳步提高。几年来,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获校优秀论文比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实践证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管,不但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任美睿 金英 郭龙江 单位:黑龙江大学

软件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毕业设计一般开设在高职教育的第五学期,此时很多学生都已经签约了用人单位。学生在思想上会认为自己已经毕业,毕业设计只是个形式,只要把论文完成,按时上交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态度不积极,课堂上有些学生占用大部分时间上网聊天、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有的甚至不来上课。等到要交作业的时候,随便从网上下载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在每年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自己的论文题目解释不清,对所开发系统的功能描述不准,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二)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开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好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陷入了恶性循环,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陈旧没有新意。很多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课上会习惯性地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是连续使用了很多年的旧选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二是选题不准确。学生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很容易出现选题过大、过小或题目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题目过大,系统功能复杂,技术要求高,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会导致设计任务完不成;题目过小,难度和工作量上就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考核要求[2]。

(三)课程管理不到位

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都已经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给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不便。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课程,教师一般是定期对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对于已经到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辅导。学生的选题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加上自身素质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的工作进度往往是不一致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最终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就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到最后草草收场,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式不科学

基于毕业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很多高校都采用集中答辩的方式进行最终考核。答辩时,学生用PPT解说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评审老师检查毕业论文,进行提问。由于时间有限,评审老师主要检查论文编辑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论文是否有明显的抄袭痕迹,项目是否有详细的设计过程,项目是否实现以及专业知识提问能否回答正确。这种考核方式就给部分投机取巧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他们从网上下载现有系统,抓取操作截图,把网上相关的毕业论文重新编辑整理,蒙混过关。因此,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种考核办法存在很大的漏洞。

二、解决方法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第一节课给学生讲明白毕业设计的意义、主要工作任务、上课方式和考核办法,让学生对这门课有清晰的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可以有意识地强调本门课程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解放思想,发展个性

在选题上,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具体做法是:一要充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综合考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二是教师可积极吸收学生加入到自己的科研队伍,感受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三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在工作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这些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课程的价值。

(三)细化任务,重视过程

细化毕业设计任务,重视过程化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可2~3人分组完成。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教师可适度调整,保证每组人员搭配合理。比如两名优秀的学生可以帮助一名中等生;每组中既有编程能力强的,又有数据库设计好的,还有擅长文档编写的,尽量模拟企业真实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各尽其才[3]。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任务分解及过程化考核指标如表1所示。(四)全程监控,量化考核毕业设计任务安排清楚后,实施有效的过程化考核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合理、详尽的考核措施可以更好地约束和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这里,我们建议利用网络作为交流平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对每一步的工作成果实行量化考核。教师首先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阶段工作成果,教师审阅并给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并上传修改结果,教师对本阶段作业以百分制打分;当整个毕业设计课程结束时,教师按相关比例进行换算,给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又能有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运用的同时,也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团队协作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今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应用,也是学生职业素质的一次综合培养。积极正确的引导,新颖恰当的选题,规范开放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不可少的四个要素。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实施方式贴近企业实际项目开发,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培养其严谨周密的思维和有效合作的团队意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疲于应付的学习状态[4],是有效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丽景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三维软件之毕业设计论文

1现有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现状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后者的优点是课题是实际课题,教师对题目有着足够的了解,并且有机会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也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看到实物,对所设计的题目有全面生动的认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将有所保障。而前者虽然完成了毕业设计过程,却很难保证质量。因为在毕业设计初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学生,按一生一题的要求,即一个指导教师有多个题目,很难做到每个题目都是实际课题,必然有一些题目是理论课题,无法提供实物给学生研究或所设计的机械不能实际生产,更谈不上教师有机会在现场指导学生。第二,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较弱,即使能找到资料,也往往多为文字资料、外观图片、局部平面图或类似题目的结构图。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是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理解、掌握,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基础。但这些是大四学生不具备或者很薄弱的。只有通过指导教师的反复讲解,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和资料。换言之,查阅资料阶段会消耗指导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这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进度。另外,目前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存在着学生对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不明确,需要教师逐个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讲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教师的指导时间。以上种种都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综上,寻找有效的提高应用型本科大学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新方法势在必行。

2毕业设计三维范例库文件对毕业设计指导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效果

2.1建立毕业设计三维范例库文件对毕业设计指导的重要性

针对前面所论述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利用三维软件UG、Pro/E、3DSmax等,对现有的机械设计进行规范化建模仿真,并编制数据管理软件类应用程序,将之完善成毕业设计范例库文件,以方便调用的方式,允许学生调用查阅。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模拟所设计机械实体结构,使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有更深刻的印象,以解决学生查阅资料难、指导难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将建模过程分解,以动画的形式将设计过程演示给学生,使学生更明确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范,提高设计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另外,将以上机械中的通用部件提取形成基础库文件,该基础库不仅可以对除这四大类机械以外的其他设计有所帮助,而且可以为相关课程教师授课时的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制作提供素材,以提高教学质量。

2.2将毕业设计三维范例库文件应用于毕业设计指导的应用效果

笔者曾在毕业设计当中,指导学生设计Stewart平台电液驱动机构,该平台是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基础平台,通过六个作动器的协调伸缩来实现平台沿x、y、z向的平移和绕x、y、z轴的旋转运动(共6个自由度),以及这些自由度的复合运动。可用于娱乐业的运动模拟,机器人、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仿真器、舰船及汽车模拟器,新型加工机床,卫星、导弹等飞行器的精确运动仿真。平台结构并不复杂,但其运动及控制极其复杂,这给学生查阅资料阶段增加不小的难题,并消耗大部分的时间进行消化资料和理解平台的运动方式,影响后续的设计进度和质量。其相关资料图为平面图(见图1),结构不容易理解。经调阅三维范例库文件,找到了相关类似的毕业设计,使学生看到了三维软件构建的“实物”和动画模拟的运动(具体见图2),帮助学生了解其运动和设计搭建过程,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毕业设计,自信满满地走向了工作岗位。

3结语

综上所述,寻找一种有效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方法势在必行,而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毕业设计和三维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三者相结合,建立三维范例库文件,突破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局限,可以缩短毕业设计初期查阅理解文献资料的时间,加快设计进度,从而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莉 苗淑杰 刘喜平 刘春香 王巍 付彦虹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毕业实习设计论文指导论文

随着软件学院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应运而生,如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该类专业培养既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掌握一定的机电专业方向背景知识的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产业、软件产业或其他部门从事产品、零部件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软件开发研制、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计算机学科以及与计算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目前中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及江西理工大学等的软件学院都开设有类似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自身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毕业实习及其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基于该模式,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也逐年提高,就业率在同类高校中一直保持前列。同时,我们也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践效果,不断完善该模式,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能力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强化能力培养还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实践环节的内容与规范,使得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地“无缝衔接”。

作者: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单位:张乐平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在毕业论文中应用

一、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2.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3.确认测试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4.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二、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2.关键词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3.结论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4.需求分析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5.详细设计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6.软件测试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7.团队合作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王素芬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SW软件在毕业设计的应用

传统的设计结果不能直观的反映夹具的结构,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很难及时发现,因此指导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审图,帮助学生找出设计中的错误。即使是一些结构上的小变动也可能导致学生重新设计,这种繁琐的重复性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接受却有限,甚至出现学生拒绝修改的情况。鉴于传统设计的局限性和低效性,三维软件,特别是SW软件以其优异的性能、易用性和创新性,被广大师生接受并应用于毕业设计中。

1三维建模及仿真

在夹具设计的过程中,根据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对定位元件、夹紧装置、支撑元件、导向元件之间装配关系予以确定,需要的标准件从标准库中直接调用,如果是夹具体、钻模板、支撑架、非标准定位销等,可以自由地在装配环境下进行零件的设计,并且设计出来的零件无需约束,自动装配到钻夹具装配体上。专用夹具装配体建立以后,接着可用SW软件自带的Animator插件对装配体进行运动仿真,使装配体产生运动,如果发生动态干涉,系统会报警,并给出干涉的部位。SW软件具有对设计方案动态修改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随时修改零件尺寸和结构形式,相对应的零件会自动更新,使设计修改工作简单方便。由于SW设计的直观性,学生的接受效果大大提高。SW软件还可以动态模拟钻夹具从零件到整个装配体形成的过程以及装配体的运动过程,并形成可单独保存的AVI格式动画文件,脱离SW软件环境也可以播放,方便直观地观察仿真设计结果,使老师尤其是答辩老师可以快速地了解夹具装配设计、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节省学生在答辩时的解释时间,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和答辩效率。经仿真检验修改后的装配体,利用SW软件的“爆炸”功能生成爆炸图,显示夹具装配体详细的结构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二维工程图的形成

SW软件利用设计的三维立体图可以自动转化成二维平面图,并且局部放大图、剖视图、标题栏、明细表等也自动生成。设计学生只须根据生产工程图的标准对转化的二维平面图进行修改,即可形成标准的二维工程图。

3总结

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三维设计,使设计过程直观简便、设计效率高,提高了学生的现代工程素质。应用SW软件进行毕业设计的结果显示,三维设计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超出预期效果。

作者:李君 黄绍服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软件毕业论文:管窥软件工程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1软件工程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软件工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工程、系统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重要应用技术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多是以软件开发类项目为主,整个毕业设计就是开发一个软件。为了更好地完成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必需的。软件工程的思想正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分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几个阶段。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主线,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挖掘软件工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价值,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思想,更有助于提高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存在着选题难、任务重、重视编码、轻过程、项目无法完成等现象。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没有规范的软件设计过程,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这种不正确的开发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选题的盲目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但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做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往往是随便选一个题目,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出现了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狭窄、选题偏大等问题,使学生抄袭、完成不了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2.2缺少软件的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分析,用来确定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算完成该项目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主要经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用户需求,同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具体的要求,引导开发者正确地构建系统。因此,对用户需求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对于最终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代码编写最重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不重视,甚至没有系统分析,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造成了影响。

2.3软件设计过程杂乱无章

软件设计一般都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而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软件工程设计思想,跨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的撰写;或者从代码反推出模块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确定。这种无序的软件设计过程,导致最终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代码的重复率高、潜在?Bug多、系统的可集成性非常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者系统无法运行。

2.4开发过程中文档不完备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软件=程序+文档,可见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文档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规范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毕业设计中,很多同学认为把程序代码编出来了,毕业设计也就完成了,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系统代码的复制,即只做出一个可演示可操作的系统,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性、系统性。完整的毕业设计不仅包括可操作的系统,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资料。文档的缺失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整个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应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符合相关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生产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选题过程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从课题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够解决,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报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对该选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简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项目目标和项目规模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选题,实质上是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对于课题的设计有个清晰的思路,为及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

3.2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不仅指明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阶段的主要参考标准。用户需求的获取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不仅要涉及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在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采用软件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例如访谈、实际调查、UML的用例技术等。需求分析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起着桥梁的作用,确定了系统的需求,才能制定出软件设计的框架,保证毕业设计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后期开发过程的频繁返工,进而按时完成最终的任务。

3.3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一般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一定的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软件规模的大小、功能的多少,都应该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把开发软件的过程看成是盖一栋大楼,修一条公路的实际工程,用工程化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确定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注重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过程,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毕业设计就是编程序,代码调试通过即可。通过工程的概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让学生明白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一般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规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4重视文档的写作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严格地规定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提交相应的文档。文档不仅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在软件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遵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文档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译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选题审题表、中期检查表、设计(论文)正文、答辩记录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善、规范,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

4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软件开发工程化、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而且对解决目前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 王长波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策略

一、利用多方资源做好毕业设计选题与立题工作

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同时各个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目前全国319所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校看,2013年该专业平均招生300人左右。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给毕业设计选题带来了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创新性,同时还要与行业需求相吻合;另一方面要保证选题的唯一性,不仅要避免学生之间的题目重复,还要避免与之前毕业生的题目重复,因为重复的选题会使学生产生投机的心理,导致“打酱油”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一部分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采取“三位一体”的双导师指导模式。即企业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校内和校外导师为主导。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暑假就已经进入企业实习,而我们每年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在十一月末,也就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学生经过企业阶段的培训,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院组织校内外导师和学生共同协商,以企业项目或子项目为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这些科研课题有些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横向课题,还有一些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我们鼓励教师从这些课题中提取出一些子项目让学生实践,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3.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技术特长和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择业倾向,确定最能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兴趣。只有学生对选题有兴趣,他们才能尽早地进入状态,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积极主动意识。所以,选题阶段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沟通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择业倾向,学生也可以对选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不感兴趣的选题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导师进一步的探讨进行题目的修订。

二、注重环节审查,加强过程监管

虽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缺乏中间环节的监管,仍然不能保证好的效果[4]。因此,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管理条例,并由院长、学术委员会、系主任和教务办主任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评定和监管,同时保证管理条例的严格落实及各个环节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学院先后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开题报告》《开题评分标准》《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模版》《毕业设计(论文)盲审表》《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文档标准,使毕业设计工作在制度和规范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每年毕业设计工作之初,我们都要给学生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阐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设计对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系主任还要向学生介绍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以及各环节检查的内容、需要提交的文档,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也要求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坚持每周开例会,检查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和理论深度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生一起确定后续任务。此外我们组织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对开题检查成绩后30%的学生,不但检查中期报告,还要现场检查程序。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限期整改,如果仍然不合格则取消答辩资格。在答辩之前,我们还要对论文进行盲审,盲审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对有异议的论文要提交学术委员会做最后论证。虽然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各个环节上的审查都非常严格,但我们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抓出多少不合格的学生,而是想通过大学阶段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三、严把答辩关,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考核阶段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既是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验收和鉴定,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汇报。通过答辩,学生不仅展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效果,更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多个毕业设计(论文),而学生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而且毕业设计答辩能否顺利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的认定。因此对学生来讲,毕业答辩至关重要。这有点像外科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生每年要做很多手术,对他们而言手术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患者本人,可能一辈子才上一次手术台,而且生命攸关。所以,我们要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在毕业答辩中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更要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采用小组面试形式,每组由四位副高职以上教师组成,答辩流程如图1所示。答辩当天向学生公布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开题成绩(10%)、中期成绩(10%)、指导教师成绩(10%)、答辩成绩(70%)构成。对于优秀的和不及格的学生,我们还会重新组建答辩组进行二次答辩。这是考虑到答辩组之间认同度的差异而导致评分标准出现偏差,可能有些答辩组打分会偏低,有的组打分会偏高,即各个答辩组评分信度不能达到一致。二次答辩可以有效地消减组间评分差异,从而使申报校优秀论文人选和未通过人选的确定做到公正、公平和有效。针对软件行业特点,我们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方资源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途径、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等手段,确保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稳步提高。几年来,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获校优秀论文比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实践证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管,不但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任美睿 金英 郭龙江 单位:黑龙江大学

软件毕业论文:基于毕业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国内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零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软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提出以SWEBOK V3中知识域的要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框架,基于毕业生的产出能力导向进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监控学生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

关键词: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3.1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3.2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3.3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4.1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m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4.3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

5 结语

笔者基于毕业生产出能力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长期监控和调整,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课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导引体系和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编辑:宋文婷)

软件毕业论文:思索软件在大学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高校毕业论文的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管理操作。采用SQLServer2008+MicrosoftVisualStudio10+ASP+C#做为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它编写可以运行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以.asp为后缀名的应用程序,再用Internet服务管理器进行网页的浏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系统设计;软件

一、背景意义

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已近是亘古不变的潮流了,而且全国大学网络的正在以高速的发展节奏和社会潮流接轨,各种计算机网络化已经逐步取代繁琐的传统办公模式。大学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四年学结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完全有必要实现网路管理化,可以减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时间和负担,让繁琐的毕业设计过程采用网络化数据库统一管理。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老师及学校管理员。社会科技在不断的革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结构都发生了完全的更新和进步,传统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毕竟之路,也是走向未来的毕竟过程,所以使得各种传统方式得到不断的简单、方便和先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然而在许多大学和高校里面并没有在毕业这一环节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以这一部分的工作所有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然而人为的物理操作必定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大量的毕业生信息需要处理,工作量就十分的庞大,到处都是纸质资料,不易整理和保管,还容易丢失,另外最麻烦的是需要更新和修改的资料的情况,其次就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关于论文进行的交流和联系都是线下的,会受到各种不定因数影响,影响这一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网络的基础,系统可以采用了目前十分流行的B/S结构和Web技术,使得操作交流都变得十分简单和快捷。最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完全避免人为物理操作的不足。

二、初步调研

浏览了各大类型和类似的网站,毕业论文管理管理系统,我同样采用了当前很流行的B/S结构来开发。

通过各个高校去实地考察,很少有大学开始使用此类系统来管理毕业论文。另外,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高校能完善此块的建设,来减少毕业生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此系统会有效的减少学校在此类工作的成本。由于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技术上的要求和开放难道并不是特别大,做好策划工作就好。所以完全可以由大学生和本校老师来指导完成。

最后我们考虑到费用,因为不是企业级的网站,而是校内开发,功能和维护性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记。综上所述,系统的开发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可行性都是相当高的。对于各大高校是值得去开放和使用的。

三、开发过程中问题

在开放过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何种编程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环境的选取对系统的开发难度和时间长度都是有直接的联系的。为了减少开发周期,减弱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对系统做出需求分析报告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本毕业论文的系统,是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功能的。那么采用SQL Server2012+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C#做为开发工具。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不提倡无模型的随机开发方式,不可以想到什么功能模型就随手开发什么代码,这样不规范的开发,不仅使得开过过程处于混乱,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系统开发效率。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经典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演化模型(evolution model);7.喷泉模型(fountainmodel);8.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0.RAD模型;我们要尽量避免原始老旧的开放模型,这样可以避免许许多多开发问题。但是要根据系统的大小,和开发的难度来做决定,有句话说的好杀鸡焉用宰牛刀,太多复杂的模型适合庞大的系统开发,然而用的一般的小系统上反而会增加开发难度。

软件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中FLUENT软件相关课题可行性及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加入运用FLUENT软件进行工程计算分析的相关课题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运用FLUENT软件进行工程计算,夯实了理论基础,增强了解决本领域传热和流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专业竞争力。在做好本文所提及的三点问题(学生和课题的选择、指导过程中的问题)的前提下,在毕业设计中加入FLUENT软件工程计算相关课题不仅可行,还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FLUENT 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传热学 毕业设计

1.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在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进行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应当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对所需解决的课题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和研究,从而全面、系统地完成课题交给的任务。可见,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质量的全面性的检验,也对学生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起到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

计算传热学又称数值传热学,是研究用数值方法求解传热问题的一门科学。它可以理解为:根据所需求解的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离散化处理的数值方法,再通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来求解传热问题的、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1]。而市场占有率高达40%[2]的数值计算软件FLUENT是解决传热领域数值计算问题的较好的通用软件之一[3]。

运用FLUENT等CFD软件,可以在不具备实验条件或暂不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的情况下,借助计算的方法进行相关工程分析,从而极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在本科学习最后的毕业设计阶段,若能让部分学生学习并基本掌握FLUENT软件对本领域问题的计算过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今后对相关问题的建模和分析等工作。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FLUENT软件的专业性,在指导与FLUENT软件工程计算相关课题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选择

要能较好地掌握FLUENT软件相关计算过程,首先需要具有较为过硬的微积分、流体力学、传热学、计算传热学(也称数值传热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理解课堂所讲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课内外相关知识。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弱,并不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距离较远,或者对相关的数值计算兴趣不大,因此缺乏从事相关课题毕业设计工作的原动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对于与FLUENT软件工程计算相关联的毕业设计课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来做。为了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在学生的选择上往往优先推荐让学习相对努力的、有兴趣和求知欲的以及未来将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进行。

(2)课题的选择

在本科教学阶段,由于受限于书本和教学大纲的安排,教师在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的讲授中往往较少涉及数值计算相关知识,书本上只有一章内容与之相关,课堂上一般只传授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简单情况下的离散方法、离散方程的建立等较为浅显的知识,这与FLUENT软件中对相应问题处理方法的深度和难度相去甚远;然而,在毕业设计的短短一学期时间内,要让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是比较牵强的。因此,在FLUENT软件工程计算相关课题的选择上,应选择相对基础性的、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具有科研应用前景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样既可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能使学生在软件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后续科研工作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过程中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使用软件进行计算时,较为注重结果的可视化,而恰恰对计算中关键参数的设置、计算方法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较为忽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论在软件中设置怎样的参数、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总能通过软件的计算得到一个可视化的结果,即使参数设置或计算方法的选择欠妥或有误,只要计算过程没有脱离现实太远,计算结果看上去都有一定的可信度,再加上学生对具体计算过程的“不求甚解”、不仔细推敲,往往易使人误认为该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因此,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使用软件的具体计算过程进行仔细地把关,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3.毕业设计算例

算例一:建筑空心砌块传热问题

图1a为所需计算的典型建筑空心砌块的尺寸标注图。该砌块是某典型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三排孔结构,每排均由大小相等的两个孔组成,孔厚30mm。热量由室外侧(左侧)传向室内侧(右侧),室外侧为稳态或非稳态热边界条件,室内侧为稳态热边界条件。

图1b为数值计算得到的该砌块传热的某时刻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到,温度从左到右大体上呈现由高到低的分布状况。由于空心砌块为非均质构件,砌块材料的热导率与空气层的当量热导率不相等,造成了内部等温线的非均匀分布。

(a)空心砌块结构俯视图(单位:mm) (b)典型砌块温度分布图 图1 空心砌块结构俯视图

算例二:加气混凝土墙体结露问题判断

待计算的房屋的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结构类型如图2所示,图中的B05表示型号为B05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计算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以认为是热均质结构,这样导热系数相对较高的混凝土柱或梁便成为了结构体系中的热桥。由图3、图4可以看到,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表面温度最低点均发生在热桥部位室内表面宽度的中心处或阴角处。将该处的温度与当地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相比较,既可判断是否会产生结露现象。

4.总结

利用FLUENT软件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值计算,大大节约了经济开支和时间成本,也为学生对本领域的传热和流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从事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的交流得知,学习FLUENT软件的工程计算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过程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竞争力。由于兴趣的作用,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工程计算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得分总体较进行其它课题的学生的得分高约15%。由此可见,在做好本文所提及的三点问题(学生和课题的选择、指导过程中的问题)的前提下,在毕业设计中加入FLUENT软件工程计算相关课题不仅可行,还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软件毕业论文:“卓越计划”软件工程本科毕业生的跟踪分析

摘 要: 为应对毕业生就业难与软件企业人才招聘难的两难局面,对我院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的第一批本科应届生展开了基于电子问卷的跟踪调查。通过分析学生就业情况及其所在单位需求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讨论研究了现有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帮助。

关键词: 毕业生跟踪调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软件工程

0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本科毕业生数量也迅速增加,软件类人才培养也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难与软件企业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渐突显。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2013年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就业人数将近700万,其中软件类(含计算机类)毕业生约占了23%[1];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适应不断变化市场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毕业生质量与企业、社会期望值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

解决上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跟踪调查学生走向社会的工作表现和持续发展状况,调整、改革高校教学体系及模式。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逐渐重视开展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反馈工作。通过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表现、对学校学习经历评价及招聘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信息,反思、完善和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模式[2]。本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对2013届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的50余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结合本校实际,反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可改进之处,为制定科学、高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层次软件人才提供服务。

1 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2010年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提出,要求各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高校作为落实“卓越计划”的主体,需认真领会和深刻理解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需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和优势,制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细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3]。目前参与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提出了符合本校办学定位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在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过程中融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完善、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满足“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的硬性要求同时制定灵活的培养模式[4]。譬如,清华大学展开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对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进行了重点整合,将原有课程整合缩减至5门,另增开课程4门,总学时数由384学时调整至192学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本科采取了“学校培养+校企交叉+校企双指导”的三阶段培养方案。

衡量上述各种具体培养要求、措施、目标、标准以及改革内容是否成功,有效的核心标志之一就是学生就业情况及其后期发展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率、月收入和工作满意度等信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从某种意义来说,学生是高校推向市场的“拳头产品”,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用户”。“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用户”才有最深刻的体会,才最有发言权。只有不断听取用户意见,不断改进,才能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做好学生就业及其后期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才能推动高校不断完善卓越计划的落实,纠正试行阶段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2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1980年开始培养软件工程本科人才,2003年正式设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目前,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即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2011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率先在软件工程学院开始试点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校内经过软件工程通用工程基础技术知识和核心技术知识的学习并具备相关能力后,进入企业进行高级工程技术知识及技能学习和培训,并参加企业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培养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⑴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对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习的学生,将遵照贯穿8个级别4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要求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学生在校内2年完成前2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后,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习1年完成第3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进入企业完成第4种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承担“高级工程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宣讲课程和就业规划课程来帮助学生确定今后学习和发展的方向,进而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软件项目完成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

⑵ 加强专业师资建设

软件人才是工程实用型,需要教师既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又具有大量的项目实践经验或企业工作经验。因此,我校进一步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IT企业顶岗实践和轮训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传授真实案例和实际工程经验,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教师的师资库并鼓励相关企业承担学校专业课程及实训工作。

⑶ 深化改革课程体系

我校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复合知识领域结构;强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高级工程能力的培养,突出企业实战能力。在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着重体现工程教学中的CDIO模式,聘请行业专家及资深工程师讲座;引入“MOOC”等先进教学方式,鼓励开展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CDIO式教学及团队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5]。

⑷ 采用“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空间,着重于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以培养软件人才为目标,学校优先选择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公司作为合作方(如华为、塔塔等),吸收资深工程师参与指导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甚至直接作为教学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同时将企业待解决实际项目转化为“实验班”的课程设计题目或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直接顶岗实习。

3 “卓越计划”毕业生的跟踪分析

3.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分析了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校的落实结果,了解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专业改革的满意度以及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为其他同类学校准确定位、深化改革与创新软件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我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结果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学院第一批按照上述计划培养的毕业生,共发出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96%。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为主,辅之以面谈、Email咨询等方式。

3.2 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从学生就业单位信息、就业单位需求、毕业生个人反馈三方面来进行梳理分析现有教学方案、培养方案等卓越计划改革内容的不足。

⑴ 学生就业单位

此次调查的50名毕业生,44人就职于主营软件开发销售、系统集成的软件类公司,4人就职于在线网络社交平台或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部门,2人服务于保险业。也就是说,96%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会继续从事软件开发维护相关的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拟定的现有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在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此外,在毕业生就职的30家软件类公司中,14家单位的员工少于50人,13家单位的员工数在50~300之间,3家单位的人数超过了300人。可以看出,毕业生所就职的大部分是中小型软件公司。这也符合软件行业特点。除了微软、IBM、华为等极少数的龙头企业,大部分软件公司的规模并不庞大。我们的调查结果反馈的另外一个重要信息是,大部分软件公司对招聘对象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并不高,求职者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即可,并不硬性需要相关的职业证书。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基础课程,而并不需要强调或引导学生参加太多的职业证书考试。

⑵ 就业单位需求

从50份有效问卷返回的结果来看,目前用人单位技术最注重也相对急需的技术(能)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JAVA语言、办公软件应用和ORACLE数据库应用,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动态网站开发以及企业级网络软件应用与维护也是各单位相对比较看重的毕业生技能,问卷勾选的份数分别达到了16和14。不难看出,若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熟练掌握日常的办公软件应用并掌握用Java等开发语言构建、推广、维护动态Web网站的基本技术,他们在就业时将更占优势。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以下的问题:本科生在大三或大四阶段仍不能熟练使用Excel绘制基本图形或完成基本统计功能,也不会使用Outlook、Foxmail等邮件客户端工具收发Email;他们课程提交的项目作品虽然能够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但往往不够规范、难以维护和二次开发。学生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远离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就业和后续发展。因此,在后期完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相关技术(能)就变得极为重要。

⑶ 现有培养计划及改革反馈

如上所述,“卓越人才计划”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注重提升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本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通过与华为、塔塔、网新等众多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实践能力。如图3所示,根据求职期间及就业之后的“第一手”经验,3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还需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30%的毕业生认为需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5%的毕业生认为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个别同学认为需增强人文知识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信息反馈”一栏中明确提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应该改进的重中之重”。这与国家“卓越人才计划”的培养思路是基本吻合的,也表明,我们还需在未来的教学培养中深化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更突出 “卓越人才计划”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如某位毕业生认为虽然目前学校社团较多,但和专业及就业挂钩的社团很少,建议多组建一些专业性社团,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或开展专业知识类的勤工助学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各方面的素质。

此外,根据50位毕业生的自身体会,软件类公司更为看重的学生素质是其持续学习的能力,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日常较为注重的学习成绩恰恰反而是排在最后一位,如图4所示。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本身所决定的。一方面,软件、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更新,在校期间的课程内容不能完全跟上技术的潮流,需要学生自己学会跟踪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实际软件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启示

此次的跟踪结果表明,我院现有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及其具体方案措施在加强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的软件人才。在未来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强调和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⑴ 必需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所有课程并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这是学生入职的必要条件。

⑵ 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满足企业规范化人才需要。

⑶ 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加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心所在。

⑷ 进一步加强学生跟踪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适应软件快速更新升级,以及实际开发应用过程中问题不断的特点。

4 结束语

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做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尤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软件工程专业的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学生就职单位性质、单位需求与学生反馈三方面对现有“卓越计划”及其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毕业生的切身体会挖掘现有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更好地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

软件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毕业设计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摘 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题质量不高、学生在校外实习、课题与就业方向不符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进而导致设计质量下滑。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高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的视角,对毕业设计制、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不重视 改进

1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导师基本由校内教师担任。但最后一年学生把重心放到对自己未来更有影响的就业上,或是参加专升本寻求深造机会,校内导师被迫远程指导,缺乏监督力度。同时,设计课题内涵良莠不齐,部分课题不符合社会需求,让学生感觉实用性不强,学生不重视,进而质量下滑,降低了教学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 现状调查

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及所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中包含200名毕业生、50名指导教师。数据如下:

3 调研问题分析

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不重视,学生不能在校设计。需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会不重视,并剖析其不能在校设计的原因。

3.1 课题内涵与需求有偏差

如表1所示,课题与学生工作方向是否吻合,以及是否一志愿选题,对成绩影响较大。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Java开发,而选题时选了C#开发(选题先于实习);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非IT工作,从而对所选课题丧失兴趣;部分学生单位实习后技能提升,回过头发现课题内涵与商业开发存在差距。此外,部分学生未能选中一志愿课题,调配课题与期望不一致,所以就抱着对付一下的心态。综上,课题本身质量是影响学生最后设计成绩的重要因素。

3.2 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表1及表2的数据充分证明,不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导致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最后一个学期是找工作的关键期,在就业压力下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找到工作后,用人单位往往还要求到岗实习。同时,最后一学期也是专升本的关键期,寻求深造的学生亦会忙于复习参考;另有学生为提高竞争力,会选择参加推荐工作的技能培训;这都是造成学生不重视以及不能在校实习的重要原因。

3.3 自拟课题质量偏低

表3数据分证明,对外承接工程,或教师科研需要课题,具有充分驱动力可让教师在课题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进而提高了课题与社会生产的适应性,提升课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自拟课题往往是为了毕业设计而设定的课题,教师缺乏动力对课题进行改进,易与社会脱节。表3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选择自拟题目的学生,其优良成绩的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学生。

3.4 其他因素

沟通不畅: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地沟通,存在着教师因工作忙碌疏于督促,或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1)教师经验缺乏,高校中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本来就比较少,近年又引入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更缺乏项目开发经验,在指导中明显表现出不足。(2)优秀教师任务重,优秀指导教师既要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又要进行繁重的教学任务,容易顾此失彼。

4 问题整改建议

4.1 加强课题库建设

课题分为对外承接工程、科研需要、自拟等几个类别。对自拟课题,须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及指导,以增强与生产实践的联动性。增大来自对外承接工程及科研需要类课题,这类课题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师出于自身利益,也会对课题投入更多精力,对学生的要求也会严格,这必然提高设计质量。另外,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不同,宜对课题难度适当分档。对不同档次的课题,设置起评成绩;有志于投身IT行业的,可选中高难度;其他学生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4.2 改进设计模式,消除时间冲突

在设置课题时,要确定本专业所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岗位所需技能,再结合实际选择对应实训项目,作为本专业学生大学期间不同实践课程教学项目。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系统指导下,逐渐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里,再根据学生就业实际情况,予以整合,就成为了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设计。如此,不仅降低了最后一个学期的工作压力,还提升了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质量。

4.3 加强指导教师能力建设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可采用如定期开见面会、网上探讨等方式,学生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等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招聘教师时,倾向于在企业从事过一线工作、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更好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5 总结与展望

毕业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注重课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使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岗位相一致。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毕业设计的机制建设,让设计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减少最后一学期压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提升指导技巧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软件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工程和创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卓越计划”的“3+1”的“1”的实施,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通过2级毕业设计的实践,毕业设计的改革效果较好。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卓越工程师

一、前言

本科院校在对学生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应用性本科软件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总结,也是在实践教育方面的最后一个环节。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够自主把握的空间十分有限,设计主体部分严重脱离工程实际情况,依靠以往经验、书本知识、网络信息等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或者导师愿意去投机取巧,也跟毕业设计活动经费的短缺和时间的不充足有着直接关系。纵观高校的工程教师队伍,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很难保证做到将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用到本科毕业设计中并展开工作。这就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的题目往往都是重复使用多次的,好一点的可能也只是简单的变化。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工程能力单薄的缺陷就会凸显出来,没有办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这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要尽快解决,校内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要在整个高校学习教育中相结合展开进行,才能满足社会新的需求。

二、卓越视野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3+1”培养方案中,“1”年的实践环节完成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卓越工程的顺利设施,计算机学院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目前已经建成的实习基地有:塔塔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屹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谷儒(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曼恒蔚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来自生产第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毕业设计指导队伍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共同进行:一是坚持教师队伍“专任和非专任”结合。专任教师主要是以长期在工程现场实践或者有较好科研成果的教师组成;非专任教师主要是从合作单位企业聘任高水平工程师来校做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即“教师”、“工程师”,首先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在聘请教师方面有侧重点,优先录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提升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在整个专业课教师中的比例。为了最大化地为毕业设计服务,学校还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或者让一线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等手段,致力于打造为毕业设计服务的精锐之师。

(三)严把选题关

毕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来自企业。由企业指导教师提出,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后确定。选题要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题目应难易适中,切实可行,工作量适宜。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过程

选题完成后,企业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企业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时间节点的把握,协助企业教师完成对学生的共同指导。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

由于本科生初次接触整体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工作,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把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师生沟通一次。每位学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进行引导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六)做好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与中期检查

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要坚持中前期和中后期两次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学生以PPT方式汇报自己目前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中期检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

(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答辩的地点一般设置在学生的实习企业,答辩委员会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采用PPT形式进行汇报,对一些条件许可的企业,要有毕业设计的演示。

(八)以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构建“方法-时间-层次”三维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健全机构、合理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毕业设计运行监控、毕业设计指导决策、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评价、毕业设计信息反馈功能,见图1。

三、结语

软件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在短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做毕业设计的兴趣,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来自一线企业,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的保障体系,使得毕业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经过两届的毕业设计实践探索,学生做来自一线企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兴趣很大,而且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

【摘要】主要分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介绍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与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对应关系、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学生急于找工作或考研,毕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求分析不到位,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需求;软件开发流程混乱;缺乏文档写作训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应当从管理角度严格进行过程监控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时期与阶段,它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主要完成问题的定义、可行性论证以及初步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需求调查,进行功能、性能与环境约束分析;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制定软件系统的确认测试准则和用户手册概要。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课题论证、选题、调研、查资料,通过对设计题目的深刻理解,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

3.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

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

4.确认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

5.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

3.结论

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需求分析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5.详细设计

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

6.软件测试

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

7.团队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软件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集成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升软件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摘 要 集成项目化教学是结合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实际提出的新的教学改革尝试,将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着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软件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软件实现等软件开发过程,切实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复合型毕业生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 集成项目化 软件专业 核心竞争力 教学改革 职业角色定位

1 当前软件岗位的市场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各个高职院校都开设的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其中软件专业基本都会开设。然而随着全国扩招的不断进行,生源却在不断萎缩,曾经火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现在普遍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生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却是国内软件外包公司对毕业生的不断上升的需求。

通过对软件公司的调研,国内的软件公司基本上有两种接包形式:一种是订单化生产,也就是对方已经做好了需求设计,接包公司按照要求来实现就可以了,使用何种工具、包括检测的工具等等在订单中都已经明确说明,这种多来自日资企业的订单;另一种就是半订单化生产,接包公司有相当的自由度,只有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功能,至于使用何种软件、如何设计并不明确限定,这种订单多来自欧美的企业。这就意味着软件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对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主流的软件工具有所掌握,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

那么国内的软件公司对用人的具体要求又是如何呢?以武汉某软件公司为例,其2012年7月份对外公布的招聘信息中,对于.net软件工程师的任职要求:(1)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2)具有.NET平台下 2-3年以上开发经验。(3)精通XML、JavaScript、CSS;精通SQL语句;(4)至少能够熟练使用MS-SQL、 Oracle、MySQL中一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快速准确的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6)要求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压力,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7)会WCF、WPF、Silverlight技术者优先考虑。

抛开工作经验, 这些要求对于高职类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既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在与武汉某软件合资企业的座谈中,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指出,软件公司招聘的员工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他看来毕业生最多的问题是比较浮躁,容易急功近利,从而造成了个人提升的瓶颈;而对于专业技术能力来说,由于分工协作的不同,每个人只能负责某一小块,对于我们的毕业生来说,是很快就能适应和掌握的。

2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就业脱节

当前的高职教学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教学计划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定期安排上机,但是学生对于软件开发的流程并不能完全了解,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如果按照课程的安排,软件开发的流程按照书本的要求去讲解,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理论的学习似乎提不起同学们软件学习的兴趣,至于老师强调的某些过程是如何重要,没有开发的环境,学生是体验不到的,这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2.2 书本上的教学范例已略显陈旧,更新较慢

不可否认,这些范例在学生了解和认识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就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而言,学生就会感觉枯燥、学习的动力缺失,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已渐行渐远,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2.3 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软件专业的教学体系还只是停留在纸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交互,都是各自为政;而某些课程之间又是相互有交集的,又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重复、累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课程间虽然在体系中联系紧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没有任何交流,最终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连贯,甚至脱节。

2.4 缺乏对学生个人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讲课、轻动手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掌握多少能力在某些老师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考试就可以了。

3 集成项目化如何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3.1 何谓教学中的集成项目化?

集成项目化,顾名思义就是将开设的各个课程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将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独立的各个课程中,从而实现课程之间的案例资源共享和交互。以某高职软件专业教学为例,按照集成项目化的要求,可以将日常的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以下用一个教学项目来详细介绍集成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某软件班级以四人作为一个小组,其中一人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分工、召开进度小组会议等工作。

在教学中,老师使用公共项目进行教学,由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确定开发某学院一卡通自助缴费系统。通过教学展开对系统的进度安排和功能模块分析。

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项目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分别确定用户信息表、一卡通基本信息表、挂失信息表、充值信息表、宽带缴费信息表、电费缴费信息表等。教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同步上机自己进行设计。

由程序设计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实施阶段,借助分析的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对系统进行实现。

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评分,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方式为例:

(1)考试的成绩构成。根据学生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情况占总成绩的70%,课堂阐述项目功能、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平时课题成绩占总成绩30%,两项综合为期末成绩。

(2)评分标准。根据小组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情况,将学生的成绩分成优秀(90~100)、良好(80~89)、合格(60~79)、不合格(59~0)四个等级。例如优秀的完成情况应该具备如下要求:①需求规格说明书功能介绍规范、详尽;②系统分析设计新颖,有亮点,对现有的系统改进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③整体设计分析全面,具有较好的扩展性;④E-R图、文字描述等准确、具体。同时,课堂阐述项目功能讲解具体、准确、全面;整体设计功能有亮点,新颖独特;回答提问,准确、流畅。

3.2 集成项目化在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

(1)学习的课程目标明确,不再感到迷茫。由于采用了以开发项目为案例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相比,同学们明确知道自己所学的课程在项目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避免了课程是学了,但是对于项目开发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怎么用,用在哪里等仍然很疑惑的问题。

(2)以项目为导向,课程之间实现了统一项目教学和交互。依据教学计划编写教学项目,以一个教学项目为例,由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讲解项目的需求分析;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最终由程序设计进行项目实现。

(3)将实际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校企合作,最大化的将企业中优秀案例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来,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对毕业生而言,能够在离校之前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对今后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

(4)整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用三个学期的时间对课程进行重组,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创造性的将每周的课程集中,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原先的教学计划是每周四节课,这四节课分为今天两节在教室,另外两节是另一天在机房,这样的安排往往会造成,学生在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到了机房上机的时候已经逐步淡忘,造成课程脱节。现在的安排是将四节课集中到一个上午,统一在机房上课,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课程最大程度地得到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得到锻炼,课程的连贯程度极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很明显。

(5)提升了整体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一个实际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设计,最终通过软件实现。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组建考验团队协作精神,小组组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在需求分析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在项目实现中掌握软件编程的方法;从而提升整体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集成项目化教学是结合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实际提出的新的教学改革尝试,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最大化地为毕业生服务,切实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摘要:分析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措施,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应用、遵循标准、适应团队、把握技术、熟知领域、外语优良”的软件工程人才。10年来,软件学院十分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化教学改革,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软件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国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使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又能迅速适应业界环境的高素质创新型软件人才,是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不够规范,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毕业设计的一些主要环节疏于检查和监督,因此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如选题陈旧、重复率高、与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合等。

教师指导水平有限且精力投入不足,同时没有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绩效考核,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某些学生由于有就业压力,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只能通过拼凑和抄袭完成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阶段缺乏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

毕业设计工作持续时间长,涉及所有毕业生和教师,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能够让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流程、论文规范化格式、质量评价标准、成绩考核等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整个毕业设计流程对自身承担工作的质量要求,那么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文档资料缺乏有效管理。

毕业设计成果是学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资源,完善的文档资料管理有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传承和创新。长久以来,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学生答辩后提交资料袋,资料袋中包括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和设计作品的刻录光盘,但由于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或人员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资料管理不善,出现查询困难、答辩记录丢失等情况,为以后查阅、成果展示及下届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带来不便。

3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改革措施

1)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

为了加强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软件学院专门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正副系主任及学生助管组成,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监督工作,包括从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到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推优的全过程。

2)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建立学院的具体工作规范和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加强毕业设计制度建设,使得从选题、下达任务书到学生的开题报告,从每周汇报、中期检查到设计文档撰写、论文撰写、论文重复率监测、论文评阅及论文答辩,都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及管理规章制度;构建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周报提交、外出请假、抄袭检测、讲座出勤等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完善从平时表现、系统设计实现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水平等多方面衡量的客观、公正的综合成绩评定标准和推优程序。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中,力求做到有章可循及有据可查。

3)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

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软件学院对毕业论文形式进行改革。毕业设计形式包括传统方式和新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由指导老师负责。

传统方式是指毕业生完成开题报告并翻译一篇相关课题的英文文献,然后对软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实现,或者对相应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和编码实现,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为了面向软件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新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文档编写能力。毕业生前期仍然要完成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码,最后提交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由以下文档构成:①项目开发计划;②软件需求说明;③系统设计说明;④数据库设计说明;⑤用户手册;⑥测试分析报告;⑦项目开发总结。根据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软件学院制定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文档规范。

为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和研究报告的演讲能力,软件学院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所有应届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阶段开设8学时的“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研究报告演讲技巧”讲座,强调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锻炼学生演讲研究报告的能力。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软件学院毕业学生做毕业设计有不同情况,如有在校外软件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更多的是在校内做毕业设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不同管理模式。为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和降低指导教师管理难度,软件学院提供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方式。

集中管理是指学院设置固定机房和机位并安排助教作为管理人员,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安排机房,由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需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学生若有事必须请假。跟踪管理主要针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这类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申请,由管理小组协助指导教师对校外学生进行跟踪,为这些学生提供及时的毕业设计信息服务。这类学生必须每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这种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对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和赴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监控。

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小组采用不定期检查和周报提交的方式。毕业设计规范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指导教师需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与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定期检查指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登记的指导时间和地点,不定期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周报提交是指学院建立的毕业设计定期报告制度,教师和学生每周均需要将周报提交到系统上,教师主要汇报每周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学生主要汇报每周的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等。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周报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了解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5)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毕业设计管理水平,使毕业设计管理更加规范化。软件学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管理系统包括: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系统、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系统、重庆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6)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要求所有

一学生和指导老师每周都要将周报提交到EOL(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平台。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情况告知所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每周提交周报次数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挂钩;学生考勤情况、周报提交情况、平时检查情况会被记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合格将被取消答辩资格。

软件学院强调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一定要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毕业答辩包括系统演示、用PPT讲解毕业设计主要工作、答辩教师提问等多环节,答辩老师根据学生工作量、完成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成绩、交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以保证评分的公平性。

7)加强诚信机制建设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软件学院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检测。抽检比例为应届毕业论文的50%,抽检名单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机抽取。另外,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为必检对象。

软件学院制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建议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5%)和处理办法,对有问题的论文,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予以认定和说明或督促学生修改,取消被认定抄袭论文学生的答辩资格;对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进行,不合格的论文取消优秀。

4 结语

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软件工程人才,提高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2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证明,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诚信机制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师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热情和精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软件毕业论文:拓宽软件高职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新成长劳动力规模的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僧多粥少工作难找的现状,高校毕业生求职前景不容乐观。我校——闽江学院软件学院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作为福建省软件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院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我们也备感压力,本人通过对自己就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分析,就如何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探析。

学院毕业生综合情况分析

软件学院有一个本科专业(专升本)和十个专科专业毕业生,每年毕业生中以大专为主。学院有高职单招、普高、五年专三种性质的学生,从大专生自身劣势讲,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其就业时一个很大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底子薄、自制能力不强,这也是大专学生最明显的群体特征之一。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大专学生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软件学院学生优势就是,我们采用的是双证教学,学生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知名IT企业的认证,在资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上与同类院系学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时我们要有别于本科院系,不能拘泥于传统,形成一套有自身院系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经验

1.校企合作搭建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平台

学院根据专业教育需求,与微软(中国)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软件实训计划,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上,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借鉴国内外软件企业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建立了实训工程,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不断提高学生项目分析和研发水平。我们拥有福建省高职教育软件类唯一的省级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并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学生创业园”,由学生团队携带项目入驻园中,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依托学生创业园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近年来从学生创业园走出的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毕业生就业单位中不乏国内一些知名的IT企业。

2.发挥辅导员作用,帮助毕业生提高择业竞争技能

作为思政工作者,学院每位辅导员都认真对待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负责。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而又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还要向学生强调、让学生明白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学生就业指导课原则上安排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授课,通过就业指导课,辅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求职应试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身职业定向,在指导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形势、掌握政策、更新观念、调整期望值、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和帮助毕业生最终实现就业。

3.收集就业信息组织供需双向选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丰富社会生活,沟通人际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充分使用现有的网络和现代化服务平台,快速便捷的开展就业信息宣传和服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访问快捷、查询便利等特点,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中心项目负责老师从林林总总的就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通过学院的学生短信平台及时的给我们的毕业生,使毕业生在择业中赢得主动,增加选择的余地,从容就业。学院还采取“请企业进来和毕业生走出去”的就业指导策略,每年的12月份中旬,定期在校园内举办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每年的招聘会都能够吸引100多家企业到校开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我们请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增加用人单位对学院专业设置、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情况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挑选使用所需的毕业生。另外,我们还联系企业安排毕业生组团走出去参加用人大单位的面试,如飞毛腿电子公司、网龙公司、中国移动、冠捷电子等企业。对用人单位我们还常常利用学校推荐的方法,减轻企业频繁地参加各层次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而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减少就业信息的重复和毕业生的就业盲目性。从而达到企业招到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互利局面。此外,学院还积极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专业老师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为学生的就业做力所能及之事。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下基层

通过学院广播台和宣传栏报道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会,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参加政策学习,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切实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宣传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响应号召义无返顾地走向农村,走向基层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还有的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的政策从事支教、支农(含林业、水利)、支医和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大专生在基层还是大有可为,他们在基层照样可以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我们的毕业生通过基层工作,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基层疾苦,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些政策的落实对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5.广泛开展创业项目建设

自主创业日益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和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如鼓励支持学生自发组建创业社团组织、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广告和营销策划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2008年4月,YBC闽江学院服务站正式成立,该服务站以软件学院学生创业园为基地,辐射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扶持青年就业创业及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站每学年举办三到四期的YBC创业培训、淘宝大学培训、定期开展创业大讲堂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创业孵化推荐等。帮助致力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 引导学生理性择业,优质就业,成功创业。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我们学院形成了以“专业培养+团队搭建+项目孵化+能力塑造+创业扶持”为特色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一致好评,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6.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措施

弱势群体毕业生在这里我们主要指家庭贫困毕业生和身患残疾或形象有缺陷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开展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上我们通过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对弱势群体毕业就业问题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引导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压力,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以便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另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为弱势群体毕业生联系落实就业实习单位,提供多渠道的招聘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他们双向选择的平台,积极向企业推荐,专门为弱势群体毕业生开设“就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于基础薄弱、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学院还组织专业教师给他们“开小灶”,加强辅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毕业后对弱势群体毕业生我们还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对未就业弱势群体毕业生实行教师包干制,坚决不让一位弱势群体毕业生待业或失业。

在面对新的就业局势下,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自身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不断的探索和积累,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发展的道路。连续几年来,软件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就业率一直位居前列,毕业生分布各行各业,通过回访,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达到了90%。学院也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最终适应当前的就业服务新需要。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做好软件建设是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

摘要: 针对理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方面存在不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有效提高论文质量的快速方法为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以期对本校和兄弟院校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措施;软环境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多数以专科教育为主,定位是培养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通过升本的机遇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学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它们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3]。

2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4]。而理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科学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其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在生源质量、经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善,就业与考研复试冲击,学生普遍存在论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这些不仅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软件建设。

3.1 加强动员,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论文效率加强动员,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直接关联,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让他们明确撰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是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系部统一思想,对不合格的论文决不手软,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使学生打消侥幸心理,有压力去完成。学生重视,基本功扎实,可以提高实验(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减轻老师指导的难度。

3.2 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优化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在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难易适宜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3.2.1 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素材。论文(设计)命题一直或部分时间到科研合作单位、实习单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学校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学习方面的矛盾冲突。

3.2.2 加强与资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两类院所师生的“双赢”。很多资深的科研院所高级职称和博士较多、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而充足,很多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讲很难申报的前沿课题,但对省重点高校或更高层次的高校老师手中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却课题组人手不够,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这些高校或研究所联系,利用他们的课题和资源优势解决自己课题方向老套、脱离实际、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为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让更多学生有进行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机会,实现两类院校师生的“双赢”。

3.2.3 做设计类课题。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有个人电脑,可选择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发现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工厂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在公司从事经营贸易,还是在政府机关就职,几乎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培养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当然应该顺应这个潮流。

3.2.4 选题时间提前、内容放开,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设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或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中。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与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性或创新型实验,只要能够体现水平的,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利用兴趣这一强大动力提高论文质量。

3.3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实习、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课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对于论文有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日后论文的撰写、排版、定稿都大有帮助。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揣摩,以便能够有效地借鉴它、模拟它。同时,老师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其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语有针性的攻克自己写作的弱点,争取每写一次论文就能进步一点。课程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总结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这些写作都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素材储备、技能准备等多方面的作用。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

3.4.1 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其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可适度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高工参与到论文指导中来。

3.4.2 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即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在充分考虑老师的专业特长与教龄基础上,组建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优势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指导任务,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采用双导师制。对于校内课题,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高职称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论文。因为教授经验丰富,但是指导学生时间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精力充足,时间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配有导师和副导师,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联合指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教授“传、帮、带”的学科带头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识创新和科研攻坚能力的学术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大大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来自企业的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样做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从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着手。

软件毕业论文:浅谈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软件毕业生的就业优势,然后指出了我国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策略,旨在与同行交流,以期更好地为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

关键词: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作为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凭借专业优势,以及自己在学习期间获得的较强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在就业方面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形势,相对而言,还超过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就业率。

一、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优势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较而言,当前高职软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从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来看,主要是他们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比较过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迅速胜任。因此,作为企业,对这样的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是非常欢迎的。从高职软件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来看,主要培养的是动手型人才。这类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职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他们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比较强,所需的磨合周期比较短,能够迅速为企业创造出利润。所以,高职软件专业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从大部分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对自身的定位是比较正确的,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正确、客观,对工资的期望值不高,因此,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比较容易。

二、当前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足之处

一是存在的不足之处。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在校高职高专生数量出现大幅增加。但是,一方面,每年社会没有增加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明显提高了对高职高专人才质量的要求,要求高职高专人才的经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达到一定目标,从而限制了应届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没有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导致毕业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某些高职高专毕业生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仍然期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各种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单位就业,导致发达城市、大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三、关于促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一)注重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为促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应加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业技术知识,即软件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学校应将提高专业技术知识作为核心任务,加大培养力度,在培训和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软件技术知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二)注重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衡量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协作等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因而为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这些能力,就应在学校内组织丰富的社团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这就能让学生在学校组建的平台上将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自身潜力得到发展,使得社会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提高竞争力。(三)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就业。作为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能锻炼学生的择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实力。通过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课,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软件知识,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升软件行业的就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就业成功。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对各种各样的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旺盛。虽然我国当前的高职软件毕业生的就业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只要将他们培养成才,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总结,将就业经验尽可能的传授给他们,注重他们软件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转化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之他们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专业的培训,软件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因而,我们坚信我国高职软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总而言之,我们在看到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做好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