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3:04: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绍儿童文学与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儿童文学作品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儿歌、故事、诗歌、童话、科普读物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而且这些优秀作品又作为编写小学教材的重要文学资源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里面,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内容形式,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把握儿童文学的特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当代社会,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十分广泛,少年儿童在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儿童文学读物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读写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儿童文学由于其丰富的体裁样式和大量经典作品的创作成功,极大地扩展了编写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资源渠道,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科书中大部分选文均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要求下,无论是哪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因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等特征构建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参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国内比较普遍,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源,对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源泉
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儿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同时有利于与成人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而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创作的异于成人文学的独立的文学门类,即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内容开发的重要源泉,符合七岁至十二岁之间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理解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形成以及对文学作品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将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3.构建小学生和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儿童文学占据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很大比例,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小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中的寓言故事能够深刻领悟到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帮助这些儿童形成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另外,儿童文学其实就是打开小学生心灵世界的“一扇窗”,他们能够借助儿童文学这一载体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享受着儿童文学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小学生在儿童文学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促使小学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道德品质高尚、伦理观念健全的社会人。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构建小学生和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与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日渐提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教学要求,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水平。
作者:赵元宝 单位:湖北崇阳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
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
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4、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应以学生思想教育发展为本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课程、确立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视小学语文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除了在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以外,并体现他们对小学语文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各方面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价值,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更深一层次学习做好基础。
作者:李永琴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芒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在日常教学和优秀课例展示评比活动中,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程序,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拓展思维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极大的提高课程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等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价值;实践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渐突出,其将文字与声影、书本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为学生提供立体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紧跟时代步伐,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发展,促进小学语文的学与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来完成;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直观、形象的对教学内容、信息进行传递,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过程。
(2)多媒体技术满足现代教育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直观的情景,利于对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符合当今时代下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3)多媒体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
多媒体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课本的内容直观有效的反应给学生,学生在观看视频、图像以后,更容易掌握课本知识。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1)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很难对固定事物产生持久的注意力,对万物充满好奇心,而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愿意学习语文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协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选出精美图片、设计课件,课件中真实的声音、绚烂的色彩,容易吸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注意力,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善于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不同之处,这对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体现比较深刻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教材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或是图片,在接受时学生会感觉乏味,缺乏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可以来展示相关视频或是浏览一些网页信息,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激活思维,进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感悟能力,有效吸收课堂所授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说话能力,利于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学生在多媒体引导下可以增加交流、参与的机会,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品质。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融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极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往往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简单的认为多媒体课件越漂亮越好,导致课件背景复杂,画面变化频繁,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对画面的欣赏上,忽视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使得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基于语文课的特质,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一切教学手段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不能完全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能力,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适度引入多媒体技术
引入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第二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第三掌握多媒体的展示时间,如果时间过长会大量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的教学产生影响。
(2)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对教学上的一种创新,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感官体验,即:动画、色彩、视频、图片等;而传统教学模式是需要进行板书教学,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如果长期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会使得学生思维懒散,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3)注重突出语文的特点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切忌出现多媒体喧宾夺主的问题,在应用多媒体的同时要不断强调学生多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多了解课本内容,以期来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胡晓萍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二十里铺中心校
一、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以小学生为主,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方法。教师应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学生,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预习的作业,然后课上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然后与大家分享,最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了解完作者后,就让小学生分组朗诵古诗,进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朗诵完古诗,就让小学生分别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然后进行讨论,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框架,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填充。最后,教师要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再做练习题。最后,让小学生来讲解习题。在这样异界语文课上,教师只起到了组织、纠正和总结的作用,大多数问题都是小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这样小学生自己主导了语文课堂,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多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独立式教学,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练就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小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比如说,在讲解课文时,一个同学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的?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学来适当分析一下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除了在语文课上的锻炼,教师还可以每周都安排一节演讲课,让小学生在演讲课上讲故事、谈感想、谈生活等,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观察的对象,然后让小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发挥。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无处不是锻炼的机会,那就需要小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好这些锻炼的机会。总之,在锻炼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流畅的语言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成功在于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习惯,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怎样才算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这节课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着重地听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了。课后复习,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让小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要养成勤于思考和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不能总是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依赖别人给的答案,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得出答案,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但要注意的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全神贯注的听讲。
3.要养成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打起精神,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这样除了增长知识,还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
4.要养成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许多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偶像,教师所说的、教师所做的都是对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有时候也会说错、讲错。在这时候,就需要小学生大胆的站出来纠正教师的错误,其实站出来也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所以小学生要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5.小学生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写作。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其知识与行为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一定要谨慎努力地学习。
作者:周志利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小学
一、要明确小学语文的总目标
1.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化,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的品味。
3.教师要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小学语文的基本方法。
4.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教师要带领小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要教会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学会说普通话。
7.教师要派样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要让小学生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能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还要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9.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和人无障碍的沟通。
二、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以小学生为主,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方法。教师应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学生,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预习的作业,然后课上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然后与大家分享,最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了解完作者后,就让小学生分组朗诵古诗,进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朗诵完古诗,就让小学生分别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然后进行讨论,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框架,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填充。最后,教师要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再做练习题。最后,让小学生来讲解习题。在这样异界语文课上,教师只起到了组织、纠正和总结的作用,大多数问题都是小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这样小学生自己主导了语文课堂,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多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独立式教学,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练就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小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比如说,在讲解课文时,一个同学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的?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学来适当分析一下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除了在语文课上的锻炼,教师还可以每周都安排一节演讲课,让小学生在演讲课上讲故事、谈感想、谈生活等,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观察的对象,然后让小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发挥。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无处不是锻炼的机会,那就需要小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好这些锻炼的机会。总之,在锻炼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流畅的语言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成功在于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习惯,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怎样才算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这节课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着重地听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了。课后复习,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让小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要养成勤于思考和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不能总是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依赖别人给的答案,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得出答案,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但要注意的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全神贯注的听讲。
3.要养成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打起精神,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这样除了增长知识,还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
4.要养成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好习惯。许多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偶像,教师所说的、教师所做的都是对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有时候也会说错、讲错。在这时候,就需要小学生大胆的站出来纠正教师的错误,其实站出来也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所以小学生要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5.小学生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写作。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其知识与行为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一定要谨慎努力地学习。
作者:周志利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小学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民族自豪感
语文是一门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课程,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都可以在语文的课程中找到它的足迹。同时语文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礼仪道德以及哲学的问题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好好进行语文的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使得学生在这样的阶段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在以后有一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文化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语文的知识像是一片,学习语文就像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可以领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霸气,可以体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还可以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很好地领略其中的含义,通过长期积累的过程,能够积累下这些知识,逐渐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种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学习语文的课程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单纯性也越来越低,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语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语文,不单单是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其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是我们祖国得以在几千年中取得灿烂辉煌成就的根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亘古不变,学习、了解、传承中华文化是极其必要的,所以小学生应该重视语文的学习,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这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的。
二、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的学习中,语文的学习并不单单是在语文的课堂上,其实也是渗透在各种各样的科目中的,简单地说,就是语文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与语言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相关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的能力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语文科目成绩好,别的成绩也是比较出众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这点,除去语文之外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等课程的学习都是在语文基础之上的,学好语文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提升其他课程的学习。语文更像是一种必备的工具,在实际的生活中,掌握好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当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自身技能,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都需要这样的技能。举例子来说,如果有企业招聘,首先看的就是个人简历,一个连简历都制作不好,个人说明都写的乱七八糟,没头没尾的人,和一个简历制作得简而精,从头到尾条理清晰,语句简单突出重点的人,哪一个会被应聘,估计我们应该一目了然。良好的写作水平和文笔,是一个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文笔、写作基础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是很难的。良好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掌握的,这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阶段,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条件和设施,都能够使小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课外读物,比如文学名著,所以,学生肯定会在接触这些的过程中有所触动,会自觉地积累和运用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好词和名句。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耳濡目染地接受和积累大量的素材,这样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就可以为学生以后掌握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出更大的提升和发挥空间,提供写作灵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就是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总结出的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无论是在其启蒙性,还是别的方面来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深刻地懂得和明白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中华民族,为我们的国家教育好下一代,让我们的小学生,祖国的花朵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事业所做的努力和牺牲,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范士民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树德学校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时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语文教材内容中,儿童文学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重要的课堂教育资源,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新课改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儿童文学为主体的内容占到了整个语文教材内容中的60%以上,比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的上升,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已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挥着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地位。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儿童作品,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不仅极具趣味性,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如《小蝌蚪找妈妈》就让学生可以认识到青蛙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亲情意识;《皇帝的新装》是对爱慕虚荣、自欺欺人行为的强烈批判,教育小学生要以诚为本、真诚待人;《最后一课》培养了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除夕夜一个小女孩的死亡来表现出旧制度的丑恶和腐败。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不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还可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外学习的延伸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作品,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理解和读写能力。近些年来垃圾文化的大量入侵,加上家长对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力不足,使得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降低,现阶段下,小学生的课外生活都被一些课余补习、垃圾文化所侵占,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的提高,也不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小学语文阶段没有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更加的吃力,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推荐适宜儿童发展的儿童文学,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建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高。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功能的辅助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兼具审美功能,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较少,并不能将教育和审美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而儿童文学就正好弥补了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功能中的不足。对于儿童文学来说,主要是使用艺术以及文学的方法来打动孩子们的心,让学生获得理性上的认知和感性上的激动,从而在内心深处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儿童文学中塑造了多个先进少年以及英雄人物,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榜样和影响人物在他们心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对孩子们性格和一致的培养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此外,儿童作品中具有各式各样形态的美学特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有趣的图画插图为孩子们塑造出一个艺术美的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都能够得到双重的提高。
二、结语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根本上重视起儿童文学的作用,让孩子们可以接收到正规的儿童文学教育,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雷永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在课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时时留意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安全救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可以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倒塌这样的紧急事故时,在室内的人应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又如:教学《蜜蜂引路》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平时生活中迷路了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小结,然后引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列宁同志面对这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这样一来既顺利地完成了课文教学的导入问题,又教给了学生必要的自救方法。再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可以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学生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一同总结:在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如《乌塔》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叙述:“为了安全起见,(乌塔)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塔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独自出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抛出问题:小学生独自外出旅游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好了准备。可以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三、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中丰富安全教育文化
语文综合性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语文老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组织孩子们办安全知识手抄报,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还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相声、小品、快板等。这样既寓教于乐,又丰富安全教育文化。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才能杜绝安全隐患,让学生平安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作者:孙飞单位:临海市邵家渡滩头小学
1国内儿童文学自身存在的弊端
第一,我国现有国情制约。受我国人口多,地域宽广及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有国情制约。我国仍然持续着硬试选拨人才这样不够完善全面的录取人才的教育体制。由于短时间内教育体制不会出现明显改革,导致绝大多数家长开始长远打算“,学习从娃娃抓起”的思想一时风起云涌。这就诱发了一些偏执的学习方式,家长盲目的对孩子进行着各种科学早教智力开发,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大多仅限于孩子的智商方面的开发,往往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更加忽略了文学素养对孩子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只是成为了孩子课余消磨时间的读物,儿童文学是儿童语言和品德教育的工具已经名存实亡。一些自以为是的儿童文学作者更是认为抓住了文学作品消费者的教育心理,将科学早教等一系列内容穿插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希望借此可以获利,这种毫无审美价值可言的文学作品不但愚弄了读者,而且也使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更会使其自食恶果。第二,现代高科技传媒手段的普及。现今高科技传媒手段层出不穷,逐渐取代纸质媒体的市场主导地位。高科技传媒的便捷性和生动性更易于青少年儿童接受使用,将其作为主要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导致纸质文学类作品被逐渐舍弃,随之同样舍弃了在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网络和电视毅然成为了学生课外活动中首选项目,经统计课外活动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观看电视节目和上网来减少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然而许多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儿童文学的作品却成为了学生们望而却步的怪物。第三,青少年儿童早熟现象的出现。由于青少年儿童早熟现象的出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生存能力出现偏差,心理上愈发成熟和挑剔。儿童性早熟事件仍未平息,儿童人数只增不减,诱发年龄段也在提前。现今儿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取向较以往时代同龄人更加广泛,喜好及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也有不同,他们更喜爱网络小说、世界名著、时尚杂志、空间微博上的分享,其内容涉及到叛逆、粗俗、暴力、黄色、消极的生活态度等。互相攀比、非主流、狂热追星、追逐潮流已成为他们时代的标志,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对此却只能望尘莫及。
2儿童文学未来的发展之路
随着现代高科技传媒手段的出现,现今儿童已将高科技传媒作为接受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与纸制式传媒相比优势在于将故事场景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媒介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孩子面前。对于孩子来说电视中的动漫节目永远是他们的最爱,有的甚至为之痴狂。有眼光的投资者将目光投放到儿童动漫动画市场。将已经塑造好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网络、电视等高科技传媒手段使其广泛传播,紧紧抓住儿童的眼球,再对卡通动漫书籍进行出版,同时生产与卡通动漫相配套的游戏、玩具、学习文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成功的在儿童文学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当然我们必须以正确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有些人认为这种现象会导致文学的量变与质变,使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看法,但在本质上来说是单一的、不确切的。我们应尊重并有效利用高科技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变革,纸质文字的传播无论是速度还是范围上都无法和高科技的传媒相比拟。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接触度远低于卡通动漫、游戏玩具的原因。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之后,更能深入人心。譬如1972年出版的优秀儿童作品《闪闪红星》,曾一度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版本,进而家喻户晓。文学作品没有经过这么多种的改编,又怎么能让人如此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呢?因此,我认为将儿童文学与高科技传媒体手段有效整合是儿童文学的必然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备受关注,如何使两者有效的融合也是当今众多教育学者一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现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对儿童文学进行改编整合是使文学元素继续进入我国百万青少年儿童视野的重要途径,卡通漫画自然而然成了最佳选择。将这种整合形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文学元素以最快捷、最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合到青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陶冶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我们探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桂香单位:大板实验小学
一、拓展文本,优化“心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可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人人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的,失败总会有的,挫折也在所难免。为此,我利用课堂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拓展文本,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瘸蝉》一课时,学生初步明白了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我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如《你不能给我翅膀》等文章,使其更加懂得了承受痛苦的重要性。再如学习阅读链接《志者的叮咛》时,我就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来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从小培养一种吃苦耐劳精神,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利用习作,强化“心育”
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外,还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随时记录自己的喜与乐,成功与失败。一篇篇日记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它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其进步潜能,解决心理困扰。我曾经在一个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这次竞选班长,她们不选我,我比她差吗?我恨死她了,我一定要出这口气。”看到这些,我心一颤,赶紧将其叫到办公室,细心地向她讲述一个优秀学生所具备的条件,告诉她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大家才会信服,才放心交付一些任务。听了我的教导,她决定继续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下一次的竞选打好基础。听了她的表白,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
三、享受成功,提升“心育”
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个孩子想得到的。可是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会有一个“自信”的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经常有意创造一些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让他们大显身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布置作业时也经常“分层设置”: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此外,我还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认为美丽的图画和语言优美的作品,手工桌上摆满了用他们的小手制作的一件件手工,黑板报每期都要换人,人人都能当设计家。这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
通过以上的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中,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落实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语文课可以把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变成真正的“育人”,让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习”,更让学生获得“成长”。
作者:邢玉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桥西学区赵泗水学校
本文作者:张燕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
搭建其交流平台,增强汉语阅读教学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教学中耗时最多,表面上也适合用“量”来评价的阅读教学,教师却死死守着每册教课书的二三十篇课文,对课外阅读教材及阅读篇目或点“目”为止,或置之不理。为什么呢?一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把阅读仅仅地理解为“读”,所以阅读变成了朗读,变成了堂上百花齐放的诵读与点评;二是对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迫于急功近利的“分数考评”压力不敢实施,而是采用堂上过量分析、讲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阅读答题的套用能力。其实,在当下师生都无法挣脱分数羁绊的前提下,通过搭建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交流平台,可以让教师慢慢由前台转到后台,从而自然而然地变革教学方式,使阅读由“读”回归阅读。譬如,儿歌适合朗诵与游戏:现在课堂教学常用的方式是诵读乃至背诵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汉语的节奏与韵律美及积累应试所需的语言材料。如,将教师讲解儿歌内容的时间缩短,加入设计的儿歌游戏,这样儿歌的学习可自然延展到学童的课外娱乐生活中了。堂上游戏平台的搭建,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学童对语言材料的识记,而且也加深了学童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语文学习发展为语文生活。这样做虽然会增加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工作量,但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及课程的活力都可得到提升。又如,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适合讲述与表演:当下已有不少教师在单篇作品中运用学生讲述与表演的方式来调节讲析为主单调的阅读教学方式,虽效果不错,却比较费时且受益面有限。其实童话与故事可用全册集中分组交流教学的方式,来解决时间与受益面的问题。堂上讲述与表演平台的搭建,不仅仅是训练了学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检测学童的阅读水平与矫正学童的阅读误区,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童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散文适合自主阅读与体悟:当下常用的方式是讲读结合。其实,儿童散文一般比较清新、浅近,教师只需点拨一下,可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体悟与交流读后感。堂上阅读体悟与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可节省大量的堂上时间,而且有助培养学童专注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童自主学习与交流、探究能力的形成。搭建各种儿童文学学习的平台,可促使教师更多地从台前走向幕后,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教学设计,从整体上、根本上动摇以教师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的传统,把时间与空间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建起语文课与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的通道,[6]从而解决困扰各层次教育者的“学生读书少及不爱读书”的问题。
回归其审美特质,促进作文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
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因而写作教学不仅枯燥而且低效。学生为什么“怕”呢?一是写不出来;二是“写不好”。其实儿童文学可以帮师长们找出原因与方法:“写”不为心声,不是自然而为的,所以写不出;“好的评价”来自成人标准,不是孩子能理解的,所以写不好。要解决写不出的问题,其实教师们首先要像儿童文学作品一样回归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智与情感特点,提出合理的写作要求:写心声,语言自然(稚拙)。对于还“写”不出心声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说”出心声,其实已是“写”了。这其实就体现了李吉林老师所说的“提前起步”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前”了,这种“提前”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意识提前,为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并不是简单地将三年级的作文写作要求提到二年级甚至一年级下学期,使不少学生在这种要求的压抑下写不出作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写困难的解决,学生或急中生智或背水一战,“写不出”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的“写不好”的问题却更为普遍、更难解决。真的有那么多的孩子写不好吗?其实,其中不少的作品我们用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去评判,则充满童真之趣。比如,有一个孩子写自己学琴时等待老师时的无聊心情,他不断地如实重复叙述他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来了,爬上楼梯,老师还没来,只好在走廊等,这样重复叙述了三四次。当然老师的评语是“重复啰嗦,应写出每个同学不同的细节。”这样的要求其实等同于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要求。站在非语文教师角色读这段文字:第一次叙述觉得“平”;第二次感觉“烦”;第三次有点想笑;第四次忍俊不住。回味整个片段很有荒诞派小说关于“无聊”情绪表现的艺术效果。教师们重温一下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7]就会发现有不少孩子的习作是写得很不错的。由是作文的问题,还不不仅是“分”的问题,还来自于成人对儿童的了解与尊重的问题———以适合孩子的标准判断他们的行为,包括写作活动,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讲,有趣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效。儿童文学是孩子们的文学,他们喜欢它。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在语文学习中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能写的语言。
俯瞰中澳小学语文教育园地的整体景观,我的感觉是,澳大利亚的小学语言教学比较粗放,学生的语言水平高低不齐,教师也不强求整齐划一,更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个体特点指导学生自我发展;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则能做到精耕细作,教学要求严谨统一,在师资条件良好、管理到位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获得大面积丰收,因此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在世界语言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而且成果丰硕。
当然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澳大利亚的语言教育方式比较天然,近人情物性,不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开发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有活力,由语言教育作为中介培植起来的创造性思维也比较活跃。到了中学,许多学校接待来宾、介绍学校情况等工作都是由学生来担任,学生在执行主持工作和进行语言交流时都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和把握话语、掌握节奏、控制进程、调节气氛的良好态势,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创造性能力往往令人赞叹不已。而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则有比较重的“人工”修剪的痕迹,学生基础扎实,也善于背诵和引用,但创造性不够。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讲话时自信心明显不足,往往是谦虚后退而不是踊跃尝试。不少学生讲的话似曾相识,还有几分少年老成的感觉。
下面,笔者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StateofNewSouthWales,Australia,以下简称新州)学校为例,简单地归纳一下中澳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差别,以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师资问题,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为单科教师,(除了在边远地区和人口稀少的地区担任复式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程度高,教师勤于业,也精于业。由于有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师可以反复阅读,多年准备,务求处处出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尽可能将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到一起。有的示范课设计得非常精当,谆谆善诱,环环相扣,确实是炉火纯青,引人入胜,几乎成了才情焕发的舞台艺术品。但这也隐伏了舞台化、戏剧化的缺陷,长久熏陶,学生会“失真”,不仅语言会“失真”,思维也会“失真”。这一点,比较一下中外小学生的演出就可以看出。中国小学生太整齐,比较会“做表情”,其实,散漫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而本色和真实永远是最有生命力的,我们要还给儿童应有的童年生活,包括童真和本色,至少不要过早地把本属于成人的“语言艺术”和“表演艺术”下放到小学里。
澳大利亚的小学教师不分科,小学教师需要教授英语、数学、艺术、自然知识等各门课程,上课量也很大,每周5天,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除了喝早茶和吃午餐,一直要上课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因此,教师无法专门就语文课精雕细琢,将语文课教案准备得十全十美,也很难将语文课上得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因此,教学的粗放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缺点或特点,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特点,随机应变地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帮助学生应用语言,重点是学习实用的语言和文体,而不是精彩的文艺语言。但由于是全科教师,在打通各科目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这些方面就有优越性。
像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新州的中小学也没有规定教材。没有教材怎么上课,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首先,没有规定教材不等于没有教学标准。由新州考试学习委员会(BoardofStudiesNSW,简称BOS)制定的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各阶段的语言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包括某些现成的教材)。我们不妨看一个BOS给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这是一份达标的学生的作业,原样照抄,没有经过任何修订或改编,编制这个参考材料为的是帮助教师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大纲要求,进而由教师自己准备教学材料和教案。
这是一个“听”“说”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回家完成后带到课堂上来做演讲(presentation)用的。这是一个简单的专题介绍练习,这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了各种证章,挂在一块布上,然后向同学做介绍。这是第一阶段(Stage1,新州划分学生的学习阶段也比较“粗放”,不按照年级分,而是将小学分成三个阶段,Stage1等于一至二年级)听说课的一个作业(StudentWorkSamplesforTalkingandListening)。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参考材料列出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发展的语言机能项目:
1.1描述个人经验
1.1介绍信息
1.2能够集中于一个主题进行提问
1.2能回应问题
1.2能回答问题
1.2提问和陈述时注意正确的语序
1.2能用合适的问题来搜索特殊信息
1.2当别人陈述和提问时学会倾听
1.3能够辨认不同的语体(differentspokentexts)
1.3能向不同关系的人表达合适的问候
然后,选登一份达标的学生作业。学生名叫Melanie,她的演讲和回应如下:
Melanie:各位同学,早上好!
全班同学:Melanie,早上好!
Melanie:(拿出挂满证章的装饰布)嗯……嗯……这是妈妈做的,我把它挂在床边。(长时间停顿)
老师:这个点子非常好,是谁收集了这些证章?
Melanie:嗯……嗯……妈妈先开始收集,(手指着其中一个徽章)这是抗癌协会发的义务工作者徽章,那个是大博动物园的纪念章,还有一个是大博监狱的徽章。
老师:你最喜欢哪个徽章?
Melanie:那个大博动物园的纪念章。(扫视全班)还有问题吗?
同学Brighdin:那个黄的徽章是从哪里弄来的?
Melanie:是Susan婶婶给的,我想……我想告诉你,如果你把它放在冰箱里它就会改变颜色。
老师:谢谢你,Melanie。
这样的范文并没有精彩的语句,也没有富于有象征意义的对话或动人的场景,学生说的话还有破句和停顿,但它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语言特征,也符合大纲要求,是活生生的语言,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水平,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段范文还包含了诸多教学原则和文化信息,我们在后面还会提到。国内的语文教育担负着另一项重要的任务,也就是人文教育。这是中国的传统,也是现实需要,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被普遍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模式。当然,这种多功能负载的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为了正面引导,表现光明面,给学生看的,都是净化了的、美化了的生活场景,但周末在家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到了社会上以后,大江滔滔,泥沙俱下,“喝净化水”长大的学生容易感受落差,不容易坚持在学校形成的理想信念。(也就是所谓在校六天,抵不上在家一天)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更容易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容易了解真实的社会,但这也容易使他们到了学校,在课堂上面对书本是一种思维、感知、表达方式,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又是一种态度,这也是一种失真。
新州小学的英文课没有规定的思想教育或道德指引的任务。这一点也是缺点,教师就没有强化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意识。比如,刚才我们所引用的学生作业,在学生提到有一枚徽章是帮助癌症病人而获得的奖章时,教师并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助人为乐这个主题,因势利导,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再来一点抒情,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教育。但是,换个角度可以看出,虽然教师没有特别点出它的意义,由学生自然轻松,甚至根本就不当回事地介绍,它一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更加自然,没有做作的成分。而由学生来讲,作用也大过教师,其他学生会觉得,这是很普通的道德标准,人人应该做,人人可以做,也用不着大张旗鼓地宣传。可见选这份材料本身也包含了某些思想教育。在老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徽章”时已包含了一些道德选择和思想启蒙的动机。总之,新州的语言课也涉及社会状况,教师也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体验与选择,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强调学生道德的内化,而不是把美德硬塞给学生。
虽然思想教育不是语言课的任务,或不是主要任务,但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和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课一样担负着发展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任务。只是这些基本素质的重点在澳大利亚和国内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国内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考试时能快速回忆,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新州的语言教育强调的是三个方面:培养学习的愿望,培养学习的信心,培养自学的能力。按照大纲设计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充满愉悦地、富有信心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并应用语言的能力。(Studentsdevelopenjoyment,confidenceandindependenceinlearningandinusinglanguage.)这些教学目标里面已包含了重要的人格与能力的培养要求,也已经规定了相应的教育哲学和方法。比如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习,学习不应是苦差事,教师应设法组织快乐课堂,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学生也应当从学习中领悟、体会学习的乐趣(西方哲学思想里enyoy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从而自觉自愿地学习。师生互动的结果,上课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大部分孩子也成了阳光少年,孩子仍然是孩子。
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没有自信就谈不上独立,没有自信就无法发掘一个人的潜能,没有自信就很难有创意。自信心是从儿童时代培养起来的,所以新州的小学语言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信心作为成功教育的三要素之一。为此,教师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场合鼓励、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点很微小的进步。比如,学生通过努力,考了70分,学生会很高兴地告诉父母,教师也会向学生和家长祝贺。据我了解,在国内如果考了70分,学生是不敢向家长邀功的。又比如,在阅读课上,教师主要是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而尽量少给评判,特别是不做学生之间的排名。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它能有效打消学生害怕失败的心理,从而敢于阅读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品。
在新州的小学课堂上,团队工作(groupwork或者teamwork)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哪怕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分组来共同完成,推选一个人汇报。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小培养团队工作的理念,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还有,团队工作的结果是大家的成就,不突出个别学生,也避免了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学生的自尊、自信会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除了愉快学习、自信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它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寻找答案的能力,重视学生对课文的个体化阅读和不寻常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保护学生的自我感受,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反对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参见前引学生作业)重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也使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同时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在这一点上,可能中澳文化有较大差异。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呢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研究问题的所在.
现阶段的小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的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根据以上结合在语文教育方面本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其发展情景.
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
二、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不同类型的课文使同学们分类总结,掌握中心思想并积极的联想与其他的事物的关联内容,扩展思维。
三、以训练为主,加强学生的顺连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语言”还是“科学”,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有效阅读教学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①保证训练的时间。我们对平常的语文课作了调查,一般学生的读及练习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甚至更少。因此,要求每节课必须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活动时间,一般应二分之一左右。②要注意训练的质量。不注意质的过量训练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通过以上措施,增加了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知识的内化,提高了效率。
四及时反馈
根据反馈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但很快感到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对部分学生来说,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建立逐级反馈系统。每节课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读、写重点和能力目标设计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做到每大“块”也有反馈。逐步形成了“块”有反馈,课有反馈,课文有反馈,单元有反馈的系统。②促使信息的多向交流。我们充分发挥四人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对练、互相批阅、组际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变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③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为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练习、作业获得反馈信息而评价不及时的状况,我们在课堂采用做对的同学举手,用手指数表示选择题项、相互校对等办法,让学生及时获得评价信息。并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充满完成学习任务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更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新的学习。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以上四项主要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选出最佳组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年来,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综合优化的过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也从“自在”的教学向“自为”的教学转化。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中无数。现在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什么,练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心中有数感到踏实。”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六、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应做到
1、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使各项措施更具操作化方面还很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很复杂的,但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我们要设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发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科活动等栏目,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全程,从知能力、情意态度、策略、习惯等角色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高。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依靠基础课程,着力基础;通过随机课程,着眼发展、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历练、体验、积累、更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教育还要我们从实践中摸索研究。
摘要:儿童文学是一门具有生动、形象且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是儿童感知世界、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儿童文学辅助教学,对于儿童阅读能力、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精神构建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好两者间有利结合,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处于个性的形成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关键,儿童文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开展价值观、多元教育等提供了教学来源。本文就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应用开展探讨,发表个人观点,以示参考。
一、分门别类,运用儿童文学体裁特特点辅助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文教材。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儿童文学作品多以童话、儿歌、寓言、故事等为主,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是小学文学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践证明只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教学规律,分门别类地依据不同作品类别内容和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授,才能够有效提高作品讲解的实效性,提升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想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投入感情是关键。教师自己首先要深入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结合起来,产生共鸣以此影响学生。然后通过表情、动作、节奏、语速、语调等讲述技巧,将故事中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变化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现。这样,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了,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人为本,结合儿童思维特点进行语文讲解
儿童由于知识经验匮乏、能力有限,只能依据本能直观感受欣赏文学作品,且在欣赏时会表现出极强的跳跃性,即他们会主动跳过不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生字语句,因而了解到的文章故事情节都是片断性,整体感知、欣赏有限。基于此情况,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要有意识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开展人性化的教学,依据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在阅读教学时重视对文章文学性、整体感的讲述,关注作品字词语句讲解,确保整体语感的完整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语言的精妙所在,增强语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通过创建文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辞语句、文学意境的感受,产生深刻领悟、获得启迪,促进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儿童情趣的培养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儿童积极性
儿童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上至星空奥秘,下至花草虫鱼,色彩斑斓,瑰丽无比,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儿童情趣。以至于小学生读到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都会有兴奋、愉悦、向往的情感体验,继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思维情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儿童文学中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利用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有个快乐、充实、自在的学习体验,借此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绿山墙的安妮》阅读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用诵读、美读、研读的形式,探讨文章中心思想,感受孤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体会她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困难,积极求取上进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借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打下基础。
四、培养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本身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只有完善自身儿童文学素养建设,才能更好地、科学地指导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帮助他们从儿童文学当中吸取更多养分,提升自身道德情操,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完成作为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引导者和指路人责任义务,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多优势作用,增强语文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效用。教师要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与时俱进,不断翻新儿童文学的讲述方式和内涵推广,增强自身对儿童文学的创作能力和驾驭能力,用它更好地辅助对孩子们的语文教育。可以通过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析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品特点等掌握儿童文学特性,积累文学创作、写作经验。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不仅可以为小学语文的教育做出贡献,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文学素养。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育事业当中去。
五、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特殊规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小学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积累,开阔视野,还能有效带动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提高写作水平。当下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课余生活逐渐被视听文化所占据,自身读写能力因此呈现降低趋势。为了避免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这种副作用,教师应加大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降低其对视听文化的关注,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做好阅读题材的把控。让其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此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用经典文学进行品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笑猫日记》;用系列文学诱读,阅读英雄故事满足儿童天生崇拜英雄的情结;范读童话和寓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生活感悟人生;熟读儿童小说积累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品读科学幻想作品激发小读者们创造热情;鉴读散文学习优美的语言,扩展视野。
六、结束
语儿童文学作品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成为认知世界、扩大视野的重要窗口。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能够了解基本的汉字和语法知识,掌握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规律,汲取充盈的语言养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无形之中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以及良好的价值观念。
作者:柯宇莉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张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