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

时间:2022-04-13 08:17: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业科技推广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

一、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性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特质。不管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理论角度,还是从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来看,其教育性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针对农民,立足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2.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本身来说,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过程。它唯有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最主要目的,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更新思想观念,其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及相应载体才有可能最快地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全面、系统、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成果。

3.反过来,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1)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

(2)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势必大大缩短新科研成果、技术的传播推广过程,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

(3)较高的农民科技素质也加大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从而极大推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

二、当前农业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不足、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是农民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每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农业技人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还包括大量文盲。这种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相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来讲是不容乐观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事业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农村教育落后。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农村教育的人员结构和数量约占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9940万)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育不尽如人意,高中程度则是凤毛麟角了;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9.2亿,而以农民学校培训、资格证书和转岗为主的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仅为29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0.32%,约300人中只有1人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为主的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为583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9.2亿)的6.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劳动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形式单一。据调查,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部分职中。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集中在县城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深入农民群体,甚至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形同虚设。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我们得知,当前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渠道主要是自学和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培训形式以现场指导和课堂授课为主。调查还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民会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不足3%。

3.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农业推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后续有1972年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9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法》、1999年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再到地方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等,都从法律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制定,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实施机制,在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被边缘化。

(2)以政府指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为主,习惯于下计划、要项目、等任务,为推广而推广。

(3)以技术为导向。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但多凭主观推测,在传统推广模式引导下,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推广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把技术成果本身推销给农户,而非市场需求和农民对它的接纳程度

三、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首先要从法制的基础上重视农村教育。其次,要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预算,从政策、资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级体系,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功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中等农业学校和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各大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依托和教育阵地,建立一批省、市、县逐级推进的农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例,“双百”工程是由湖南农业大学选派优秀科研人员组成一百个科技服务小组,在全省选择相应的一百个农业专业户或涉农专业组织、企业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对接,组织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知道,单纯由政府组织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必然选择。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图2所示)建设应以大力调动农户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体系为目的,坚持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当然,最根本的一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还不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客观实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应始终坚持以利益引导为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便捷有效途径,重点培养农民对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兴趣,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积极的科学技术态度和科技意识,锻炼利用新技术、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作者:陈献群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我国品农产品的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仅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给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正常销售,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遭到重创。通过推广和应用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农产品全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多元化,但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通过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不断地融入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1、思想意识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受长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保守,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工作者一切以农业增收作为农业科研的唯一指导思想,忽视了农产品品质改良以及产量稳定的要求,没有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指导来进行农业科研,导致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结构性的剩余,不利于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

2、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

农业科技要想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必须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多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必须以政府的推动作为动力,这就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不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不成熟,农业科技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大大的降低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效率和作用。

3、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民新技术接受能力低下

当进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高科技手段。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仅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的无缝对接,还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利用信息平台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同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

4、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成不合理

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能够准确的看到市场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论是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构成来看,都不尽合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46岁以上的占整体队伍的90%,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断的融入到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也必须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也必须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要积极改良农产品的品质,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规律,积极推广反季节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鲜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

2、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不仅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也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场的需求为引导,合理的分配国家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科技转化经费的投入,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让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主要牵引力,保证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有效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系,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最终的消费各环节相互脱离,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缺失。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推广新技术,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国家政策的导向,了解国家最新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方便农民对国家政策以及最新农业技术成果的学习。

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基本人才保证。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农业推广人员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国家需要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对的培训教育资金的投入,让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能够接受新技术和新理念,能够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年轻化的速度,在相关高校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课程,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综合素质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投入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当中,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作者:彭吉萍 高泉 单位:昆明市北郊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问题与思考

一、面临的问题

(一)推广经费不足

乡级农技人员工资较低,外出考察学习的经费不能保障,知识难以更新,影响推广积极性,更不能在生产中搞好技术指导。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差,推广难度大,必须加强技术培训与长期技术指导,才能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但经费问题日益突出,难以保障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更难以改变服务设施落后的状况。

(二)农技推广形式单一

豫东地区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已由增加产量向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转移,并逐步发展到把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作为农技推广的总目标;推广工作的内容将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纵深拓展,并逐步拓展到农业推广咨询服务等。但商丘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形式还比较单一,服务内容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田间指导上,很少触及产前、产后服务,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多凭农技人员的个人经验而为,很少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推广新技术。

二、思考

面对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我们作了以下思考:问题的核心在于推广体制不健全,推广机制运行陈旧,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

(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在健全和巩固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各级推广部门主动改革,实行推广方法、机制和体系的创新。采用公开应聘、竞争上岗等方法,选录自身有尖端技术的推广人员,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鼓励他们领办创办建立在农户基础上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产业服务中心等,让科技与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

(二)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推广事业干部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促使推广人员加强学习和实践,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深入农村,同时采取激励机制,让农技人员主动承担农业技术承包,服务社会。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教育、科研与农业推广的结合

以推广部门为纽带,将农业教育推广与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真正实行“农、科、教”三结合的体制,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政府对农业推广的保障与支持

政府把基层农业推广站纳为全供事业单位,保障推广人员的工资,解决后顾之忧,稳心工作,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教育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

(五)实行农技推广多元化

政府应牵头搭建信息平台,设立信息服务站。按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通过一户带群户,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园区带整体,鼓励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政府调动种养大户进行科技推广的积极性,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王一尘 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商丘市分校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大力推行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服务。当前农业生产市场化主要面临着贷款融资难、农业保险少、农业科技人才不均衡及农业科技信息发展慢等问题。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政府政策引导、市场体系组建和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等方面存在着阻碍农业科技推广的因素。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服务体系应从履行政府公共职能、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功能等方面推进,实行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市场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市场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重要特征,市场经济也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手段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政府包揽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方式面临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社会组织、科研单位等其他主体更多地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过程中。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始了向市场化方向变革。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相对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而言的,它是在由市场对农业科技资源进行配置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交易主体为载体,通过市场经济活动来传播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供给模式。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的难题

当前的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却无法解决的。它们直接制约着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一)农业保险覆盖面低

农业保险是我国政府继减免、取消农业税后的又一项惠农政策。与其他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的保险不同,农业保险属于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推动的政策性保险,是降低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增强农民抵御农业自然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保险面临着承保险种的覆盖范围较低的难题,一些如水产品、食用菌、禽蛋、烤烟等在广泛生产、种植、饲养的农产品仍未列入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范围。与此同时,农业保险也面临着理赔手续繁杂的问题,而保险的道德风险也困扰着承保公司。[2]水产品、食用菌、禽蛋等是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构成,也是很多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主要农产品;同时,这些农产品不仅对种植、养殖的农业技术要求较高,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而且能够通过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利润。因此,如果这些农产品不能纳入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覆盖范围,将对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形成障碍,并最终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农民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并制约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转。

(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不均衡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科技的人才培养却并不均衡。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中种植业大多集中于传统的“粮棉油”方面,养殖业的多集中于生猪和渔业,一些新兴的、特色的、发展前景好的农产品,如食用菌、有机蔬菜、烤烟、茶叶等种植业领域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并不充足,导致很多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多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烤烟的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不高薪聘请相关专业的农技人员,这样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也延缓了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随着蔬菜、食用菌、紫薯等特色农产品在省内的广泛种植,这些农产品种植所需要的相关农业科技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大。而且不少学历高、知识新、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人才更愿意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去发展;而愿意进入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发展的农业科技人员又往往达不到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因此,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均衡,将对市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和现代农业的建设形成深层次障碍。

(三)农业信息化发展较缓

农业生产经营已经完全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因此更需要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让农业企业和农民能够及时地搜集分析市场交易信息,获取学习农业新科技,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信息化能够大大降低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的成本,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更直接、更便利、更迅速地将农业种植、养殖信息传递给加盟农户,从而使农户更有效地掌握农业新科技、更及时地把握农业市场信息,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成效,并使得农业发展能够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程度并不高。目前只有少量的农业科技是农民直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获取的,而绝大部分农业科学技术还是依靠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而传递到农民手中的。因此,农业信息化发展程度低、速度缓慢,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市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收入,市场化服务理念和机制都将逐渐进入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也需要在市场体系中发展壮大。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出现种种问题,则表明在政府政策引导、市场体系组建和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等方面存在阻碍农业科技推广的因素。

(一)原有的政府引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政策无法满足市场化服务体系发展

为服务农业发展,我国在县区级政府设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随后逐渐增加投入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队伍并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尤其是乡镇农技站的办公条件,从而逐渐形成了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水利技术推广体系这六大体系在内的、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但随着市场体制的确立,农业生产和经营也实行市场化发展的情况下,这种由政府包办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滞后于市场变化和农民多样需求的形势发展。而且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出现经费缺乏、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员老化、知识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多样的农业技术指导需求,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持续发展形成了障碍。

(二)农业市场体系机构不够健全导致农业科技市场化推广发展缓慢

农业生产与经营也逐渐进入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科技推广也需要在完整的市场体系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健全,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发展。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业科技商品和农业科技生产要素市场,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金融、信息、劳动力等市场要素均应发展以使得农业科技资源市场主体和客体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并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发展。在当前农业科技资源市场中,政府机构包办太多,农业科技资源市场的主体不够明确;立足于城市工业发展的金融、信息、劳动力等市场体系与农业发展存在较大隔阂,服务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位使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的步伐。

(三)农业科技企业未能对农业科技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农业科技企业是指以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主,能够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企业研发成果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应在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中承担农业科技资金融资、农业产品研发和农业产品市场化的职责,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引领农业科技发展,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但在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的严重程度已经制约了农业科技企业的正常经营。农业科技企业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扶持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成功几率也没有工业和信息产业的企业高,再加上研发产品不能被长期进行定式农业生产的农户接纳,不少农业科技企业发展陷入两难困境。市场机制的竞争性迫使这些面临发展难题的农业科技企业进行生产模式转型,脱离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推广实为无奈之举。但不少农业科技企业没有积极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却是事实。

三、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整个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服务体系中,农民满意并能够得到实惠是一切措施的实践准则。

(一)政府履行公共职能,促进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当前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中,政府最关键的任务是重构现行农业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整合涉农各部门、聚集政府的农业资源,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农业市场运行的成本。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应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将资源向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并通过行政服务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引导、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长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机构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推动市场化的农业科技资源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通过修改农业金融政策,提高贷款金额、延长还款期限、简化信贷手续,降低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甚至个体农户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政府也可以设立农业科技项目、农业示范项目等方式,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申报获取经费支持,示范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政府还可以引导和支持涉农院校和农科机构,按照农业种植、养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同时通过资金奖励、政策鼓励的方式,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到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层农技机构工作,并支持各基层政府根据本地区农业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推动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农产品市场发挥功能,需要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供价格、竞争、风险、信贷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农产品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过程后,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商品,还需要大力推行“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建设农业信息平台,能够提高农业新科技的传播和推广速度,并让农民更快速、更便捷、成本更低地获得各种农业技术指导;而且农业信息平台也能够将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从而能帮助它们更为直观地了解农业市场行情、更为准确地判断农产品交易时机,以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在未来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构中,通过加大对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政府承担农业中介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功能,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企业,既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农业市场交易的主体,是农业生产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市场交易中“前线”。因此,农业科技的资源和投入,应该向农业科技企业倾斜,强化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市场交易的”双主体”的科技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业科技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和成果推广等任务,增加农业科技研发、试验和示范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农业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支撑推动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企业通过专项资金招投标、农业实验项目奖励、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式吸引农业高校、科研院共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平台,以农业科研基地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桥梁,构建“农业科研机构十农业科技企业”协调联动的农业科技资源流动机制。农业科技企业购买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或与农业科研机构共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从而更为有效的实现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农业科技企业以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或通过吸纳个体农户加盟,或通过示范点的辐射效应,为个体农户实现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指导等服务工作。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也可以将急需的农业科技信息向农业科研机构反映,以此促进农业科技的研发、转化和应用。由此,通过市场经济的渠道,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农业科技转化应用难的问题。

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平等自愿的、双向选择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政府还需要要强化市场准入机制、市场运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的职责,履行农业市场的公共管理职责,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才能够真正地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助力。

作者:贺景霖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分析

摘要:农业科技是优质、高产农业的保障,在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型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而在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而言,农业科技是农业高效、优质发展的保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农业科技机制的创新有助于促进高产、优质农业目标的实现。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不合理

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还没有固定的科技推广组织,大多是国家科研机构在取得相应的科技成就后才举行科研宣传活动,而这种活动具有不定期性。另外,在科技推广工作中,组织松散,各组织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没有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占有率低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市场较小。农民在作物栽培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经验,对于农业科技成果,他们存在一定的质疑,接受程度较低,缺乏市场;另外,科技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造成科研工作者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科研模式上,与生产脱节,同时造成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难以形成科研市场。

1.3专业人才不足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专业农业推广技术人才明显不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在推广工作中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1.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地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根本没有农业技术服务的存在,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的创新

2.1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

我国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农业科技推动工作提供支持和依靠,成立专业的、合理的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要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保证科研成果的共享。

2.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宣传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业科技的宣传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向广大农民、种植户宣传农业科技,提高他们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促使他们接受农业科技成果。同时,推广部门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在线24h科技服务,为种植户、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解决农民在应用农业科技过程中碰到的疑问,促进农业科技的更好应用。

2.3加强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推广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就必须重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要强化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强人员的管理,要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强化责任制,以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相关部门必须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如物质、精神激励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去。

2.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监管,既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重视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要建立全面的城、乡推广体系,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机制,可以促使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真正地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所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新颖 单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档案晋级的思考

摘要:笔者通过市级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档案晋级实践,凝练出通过档案晋级、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黄金六条”。同时,对档案晋级后,如何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笔者提出了“四个坚持”的档案管理持续改进方略。

关键词:科技推广单位;档案晋级;思考

我站是隶属于宜昌市农业局的正科级全民所有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主要承担辖区有害生物、病虫抗药性防治、农业植物检疫、农药质量检验、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服务和农药登记管理服务工作。2015年以来,我站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理念,既重视各项业务工作,又重视档案晋级工作,在全面出色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站档案管理晋升为湖北省档案管理AA级。

一、我站档案晋级的“黄金六条”

今年1月7日,宜昌市档案局组成专家组,对我站档案规范管理AA晋升进行了评审。评审组通过对照《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等级考评办法》,通过“看、听、评、议”一致同意我站通过省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评审,并于1月28日获得宜昌市档案局审核批准。我站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晋升省AA级,主要得益于我站的“黄金六条”。

1.全员“洗脑”。在档案晋级工作过程中,我站领导首先所做的事就是给全体职工“洗脑”。即站领导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档案知识、强化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晋级的有关政策要求,并采取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化全站从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职工对档案是什么、档案的重要性、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意义认识。实现了站长、书记,到分管领导,到站内一线员工形成共识,认为档案是单位改革发展的真实记录,是服务今天、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全体职工对“档案管理高低影响单位发展,事关职工切身利益”、“档案升级达标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一致认同。

2.领导重视。领导为引领、引导之意,是档案管理晋级成功的关键。2015年初,为实现档案管理晋级目标,站成立了档案管理晋级工作的总指挥部——领导小组,站长主动作为,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书记和三名副站长担任副组长,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办公室及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谋大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在档案晋级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组织协调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站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要议程,要求全站上下,通过晋级活动,加强档案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领导引导为档案晋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确保投入。投入是档案晋级成功的物质基础。在档案晋级过程中,站领导在年度经费已经下达的情况下,调整预算方案,多方筹措档案晋级达标所需经费达万元,占全站公用经费总额的%以上;在单位面临搬迁,办公用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从单位仅有的10间办公室中,腾出2间,其中一间13平方米办公室按晋级达标的要求改建成综合档案室,另一间作为专职档案人员办公室。并按照要求安装配置了“三铁”(铁门、铁窗、铁柜)和相关防护设施。

4.建章立制。建章立制即建立制度和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的方法和制度,是我站档案晋级、提高档案水平的根本。在档案升级达标过程中,我站依据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站档案管理规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销毁、保密、库房管理等一整套管理规范,除按规定上墙外,还编成小册,印发给全站每位职工,以便档案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同时,我站还建立了档案移交、借阅等多种登记薄册,将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行动之中,确保档案管理规范有效运行。

5.巧借外力。“借船好出海”。档案专业服务机构具有专业知识全面精深、专业服务能力强的特点,在档案晋级过程中,我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档案整理服务外包给了我市一家颇有实力的档案专业服务机构。共整理档案2793件,其中:文书档案件,人事档案件,科技档案件(含基建档案)。借力专业机构,不仅为我单位提供了高水准的档案整理范本,加速了档案升级步伐,还为我站培养了一支“永久牌”档案管理专兼职队伍。6.全员参与。档案管理涉及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单位每位职工。因此,我站档案晋级实行全员参与战略。一是明确责任: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就分管工作中涉及的档案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负直接责任;二是充实力量:我站配备专职档案档案管理人员1人,每一科室配备了2名兼职人员,并明确了分管领导;三是与档案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档案管理队伍“传帮带”关系。

二、档案晋级后的思考

档案升级达标不是目的,而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一条“高速路”。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长期且艰巨;档案晋级成功,是档案管理工作一个新的开始。档案升级达标后,档案管理工作仍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1.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整改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施,是我们改进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一大有效途径。我们的档案工作虽然达标了、升级了,但仍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标准、认真查找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才能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如:电子档案资源等的档案资源的收集,又如:档案的综合利用率低等等,都是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短板,我们要通过“补短板,见长效”,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坚持目标导向,向更高层次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迈进。目标管理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工具,我站档案管理工作晋升为湖北省AA级,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应借助目标管理工具,将省级档案管理AAA和更高层次的目标确立为下一阶段的目标,齐心协力,实现这一目标为之奋斗,以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3.坚持运用导向,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档案的价值在于应用,目前,档案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现象,我们应将此作为我们加强和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需求调研,确定重点,加快档案资源编研开发应用步伐,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档案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显现度。

4.坚持人才导向,建立一支与现代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事在人为,人是根本。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档案管理工作对人认识误区很多,认为“什么人都可以从事档案工作”的领导大有人在,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档案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普遍现象。因此,档案主管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查检,督导单位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单位应提高对“档案人”的认识,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履职提供条件,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强化全员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作者:尚静1姜会2 单位:1.湖北省宜昌市植物保护站2.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作用研究

1新媒体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新媒体处于尴尬的发展处境,存在意识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1.1新媒体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认识不到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技术传播成为时展趋势。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媒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比较片面,想当然地认为新媒体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在于引进一些信息化的设备,如在各个村里简要配置计算机、传真机等硬件设施,这些简单的措施无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实质性作用,忽视了新媒体在农村的建设。

1.2缺乏新媒体专业性技术人才

农村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还要懂得现代化农业发展技术,善于在浩瀚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中筛选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新技术,从而完成农业信息技术的搜寻、收集、整理和工作。然而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无法满足农村对新媒体专业性技术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讲授的知识具有滞后性,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农村发展新形势,无法快速适应农业的发展变化。此外,新媒体的基层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整体较低,对网络知识的了解甚少。

1.3新媒体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于我国网络发展起步较晚,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中大部分的网络设施都是为政府服务的,网络媒体信息比较少,且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2进一步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2.1提高农户的媒体化意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千年的农业种植历史,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已成为我国农业特色形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强化农户利用新媒体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观念,使农户真正意识到媒体信息就是资源,媒体信息就是财富的意识。意识是改变行为的基础,只有农民从心里真正意识到新媒体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学习和驾驭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提高新媒体技术对农业经济作用的宣传

当前,电视仍为我国农村最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是农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因此,新媒体技术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视这一媒介在农村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捷的优势,结合当前作物,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和传播。此外,利用农村赶集、庙会、聚会等人群聚集形式,开展新媒体作用宣传,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2.3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渠道

当今社会是新媒体教学和学习的时代,正可谓“处处点击皆学问”,政府在提高新媒体宣传的同时,应积极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渠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手机短信咨询、论坛等反馈渠道,及时有效地将农民接收农业科技信息的情况反馈给传播主体。这样有助于专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过新媒体途径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宣传反馈的问题。这样即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也克服了大众媒介反馈不及时的缺点,有利于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

3结论

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农业要想走向世界市场,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和品牌知名度,更及时、快速、准确地掌握国际农业前沿发展动态。手机、网络、微博、淘宝、阿里通和亚马逊等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为农业信息的快速传播架起了桥梁,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产品信息、发展趋势等信息的获取,由此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规模,优化农业结构布局,调整农业收获时期,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新媒体能够及时反馈农民需求的信息,扩展政府组织部门与农民快速联系的渠道。因此,我国在充分挖掘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优势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快速传播渠道。

作者:胡芳华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问题分析

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及研究的意义

1.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要靠技术推广,因此可以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联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示范应用的纽带和桥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内容、形式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职责也随之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还是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的参谋助手。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有关农业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时,需要了解、掌握农民及农业科技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处于农业前沿,知悉“三农”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因此,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1.2研究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农业丰,则天下兴;农业强,则天下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发达的、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县(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管理组织,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状况如何,往往会决定农业技术推工作成效。因此,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通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探究并加快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刻不容缓。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与效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蒙自农业的竞争力,开创蒙自农业、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2.蒙自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

蒙自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是农业局下属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乡、镇农业技术站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计***人。据笔者调查,农业技术职员在编不在岗达到的问题十分突出,占28%。近年来,蒙自市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一些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积极引进、推广科技成果,尤其在指导广大农户提高农业科技知识和使用水平方面,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科技水平整体提高和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今后加快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蒙自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农业时代的到来,蒙自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在机制、手段特别是人员素质方面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需要。特别是当前不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运转困难,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现象日益突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对于推进蒙自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2.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蒙自市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除了受想认识、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外,还存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周期长、更新慢等影响整体素质提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全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5人,占3%;35-45岁的28人,占17%;46-55岁的53人,占32.1%;55岁以上79人,占47.9%。农业技术人员老龄化、后继无人现象相当严重,年轻有为技术人员断档,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在岗农业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达94人,占57%。高学历人员十分奇缺,高素质的人才严重匮乏,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很不合理,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与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

2.2.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退化。

目前,现有的镇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远远不够。蒙自市已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较大的调整,农业种植主导品种变成了水稻、石榴、甜椒等,畜牧以生猪为主的多种经济种植养殖并举的新格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现代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要求。

2.2.3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机构徒有其名。

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自收自支,在经营与公益之间徘徊,不少乡镇尤其是不发达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有的被卖掉,有的被迫解散或放任自流,基本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有些好的乡镇情况虽然好些,但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的定位不准、非技术人员占用编制、推广经费短缺和推广人员待遇、收入比较低的问题,不少农业技术站靠从事经营性活动增加收入,很难留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2.2.4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制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乡镇站、所由事业单位转为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之后,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量大大削弱,主要反映在:一是单位的性质没有明确。现在的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落了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是企业;既不是国有,也不是民营。责任主体不明确,处于四不着边的游离状态,给资产、产权、债权、债务清算处理造成障碍,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迅速、有效的落实。二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在编的国家干部变为受雇佣的社会人群,失去了维系安稳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有利条件和强力支撑。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弱化,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淡化,农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潜能严重不足。三是农业技术推广资产流失,家底越来越薄。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为了分流、安置原有人员,农业技术站、所原有的办公用房差不多快变卖光了,或用于买断身份,或用于偿还债务,或用于的安置,原国家对乡站建设投入所形成的资产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农业技术站、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基本成了空壳,靠“一个牌子、一张嘴子和两条腿”工作。如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可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推广工作,更谈不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了。

2.2.5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断档严重。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新缓慢,甚至有的站所根本就没有人员更新,加之无力进行人员再教育和充实新生力量,致使全市有影响力的科技拔尖人才较以前在数量上大幅下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文化水平差距大,大中专毕业的居多,文化知识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年龄普遍偏大,45至50岁的科技人员占比过重,结构极不不合理;技术老化滞后。学科带头人和业务尖子等高等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断档,有些乡镇甚至严重缺乏、屈指可数,给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区域技术的开拓创新和农业科研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3.1全面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力军,其素质如何事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专业素质外,农业推广人员还一是要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坚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

3.2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部管理。

目前,推广站由乡镇自主管理,面临资金、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制约,拆东墙垒西墙已很难为继,也不利于其人员流动和规范化。具笔者所知,乡镇推广站已配人员80%都在做与农业技术推广不相干的事,经常被乡镇政府抽调打杂。致使一些有较好技术的农业技术人员,一旦到了乡镇其专业就荒废了。因此,加快全市特别是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根据蒙自市的实际,借鉴农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建议乡镇一级的推广站最好能归县级直接管理。一是科学合理地恢复和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二是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是农业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3.3切实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制。

根据蒙自市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制,尤其在主导产业方面更应加强,以加快蒙自市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推广机构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农业推广人员创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机会,使他们的技术、能力、素质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按照发展需要,科技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培训,3年进行一次有3—6个月时间的知识更新,个别人员还须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要更多地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创造学习、“充电”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各级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真心爱才,善于护才,广为求才,精心育才,大度容才,取于护唯作用的社会氛围。如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配方肥料项目,蒙自市已选择特色产业水稻和甜椒两大作物推广,对所确定项目负责人、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就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使之充分认识作物配方肥的重要性、主要养分含量、培肥比重和方法,充分调动示范户参与项目推广的积极性。

3.4真正健全提高素质的考评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一般包括:热爱农业技术推广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的综合能力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在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考核上,由于历史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县级单位还不具备考核农业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能力和条件。建议有关考核工作由省级以上单位负责,让农业科研单位专家把关。这既能体现技术职称评定考核的严肃性和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尊重,又能切实保证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质量与过硬。

3.5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人事改革,下力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现代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应该高门槛、高素质、高考核,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最好是本科以上文凭,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严格执行,透明公开并形成良性循环。据悉,以色列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没有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没有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农业专业中专学历的学生所学知识很多知识初级的,也可以说非常肤浅,在实际操作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这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的甚至不如种田农民的经验丰富,很难起到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当与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条件相一致,而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聘任的具体条件,在实施工作中,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由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这不仅与现行职称制度的相关规定相一致,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并与行业特点紧密结。一要靠有一套吸引人才的好体制、好机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让大学生扎根乡镇,安心从事农业公益性推广事业和农业技术工作;二要靠合理的经济、政治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要彻底改革目前涉农高校本科生的招生办法,可实行定向招生、定向输送,由市(县)报用人计划,参加统一高考,单独录取,学费减免、学生毕业后回原地工作。同时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招生数量,这些学员毕业回村服务3-5年后,优秀者聘用一部分补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探析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国际做法

(一)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006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使得印度的农业总体效益和农业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且实施多种农村发展战略和计划,促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政府、科研部门、农业大学相结合,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国家农业科研和教育系统(NARS)、农业推广系统两个部分,形成了政府、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其他部门相结合的推广体系。主要特点如下:

1.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印度政府的推广体系和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脉相承,目的在于农村的综合发展。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银行顾问丹尼尔•贝诺尔的指导下印度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系统,成立了专职农业技术推广的培训和考察体系。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使得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成为了一个专门的体系。

2.职能分工明确,效率较高印度的科研单位的推广活动主要以国家农业科研委员会为主,各大学通过设立学术、研究和推广教育3个委员会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国家农业科研委员会主要负责科学研究、教育与培训、技术推广等3个方面的事情。包括在全国选出典型地区作为新技术推广示范点,将研究成果从研究所转移到农村进行实地试验;并且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中心和农业科学中心来专门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农业院校主要通过专家培训计划,每年培训500名左右专家;对农民及推广员进行培训,以及参加全国性的示范活动,用向农民提供咨询和示范服务等方式进行农业科技推广。

(二)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在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也被称做合作农业普及事业,其最初目的在于通过普及农业科技来弥补农村老龄化和粮食自给率下降的问题。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以都道府县为普及指导中心、试验研究机构、农业研修教育机构配置普及指导员,开展地域农业技术革新。在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日本政府及相关合作社起到了沟通和桥梁作用,通过建立农业者合作组织的体制支援经营管理和农业生产。切实起到了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农田收益,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了农村经济。日本政府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资助力度非常大。2011财年,日本用于合作农业普及事业的资金为562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23人民币,2013),用于各种农业科技普及活动。日本普及指导中心共369个,普及指导员6996人,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科技推广,实现了农民、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等的合作与发展。

二、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运作经验

1.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因为它与资源环境、国家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紧密相关。以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那些推广难度大、投资大、风险大、社会生态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效提高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满足了各地区对科技的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推广效果。

2.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可以保证农业科技推广的顺利进行。为此,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和准入资格,培育了一支精良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精良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位,并且通过一定的资格考试,而且要懂生产和技术、市场和加工以及现代管理方式。

3.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如日本的项目推广方式、美国“三位一体”的推广方式,具有区域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形成了综合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内容,延伸到涉农的各个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

4.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保障为了给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保驾护航,各国都具有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各国通过确立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并运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三者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行财政拨款,这是各国一致规定。政府的财政支持就成为各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使农业科技推广具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作者:李海舰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上海农业科技推广策略

一、上海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农业科技成果不断得到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科技成果不断得到推广与应用,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上海郊区奶牛、生猪良种率达到100%,水稻和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郊区水稻平均亩产达到或接近550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通过科技兴农,培育了新品种,推广了新技术,促进了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郊区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如嘉定马陆葡萄,南汇西甜瓜、青扁豆、水蜜桃,金山蟠桃,青浦草莓、茭白,崇明花菜、蟹,奉贤黄桃、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成为郊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和畜牧等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通过建立农业科技下乡长效机制,采取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结对帮扶等多种保障措施,促进了这些获奖成果绝大部分都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呈现多元化态势

上海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以政府为主导,近年来呈现了多种形式,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等都参与到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上海市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创建区域性技术指导站或研究所,开展专项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上海农业科技推广主要‘高校主动参与型”、“非农企业介入型”、“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工作室通过创建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创立工作制度,实现了高校与政府、推广机构、农户的零距离对接,走出了一条以高校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新路,使高校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

(三)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绩效评价制等制度,逐步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2009年,除了浦东、金山、崇明实施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县项目外,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稻、蔬菜、园艺、生猪、渔业、果树、白山羊生产的科技入户工程,累计组织了524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培育科技示范场(基地、社)723个,科技示范户3825个,重点示范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基本达到100%,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农业示范基地对科技的示范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依托科技兴农基地,示范带动郊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建立了一批以西甜瓜、草莓、鲜食玉米和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进程。上海汇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汇区,是重要的瓜果生产基地,通过大规模选用国内外优质杂交良种,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源,采用标准化、科技化的生产技术实施生产,该公司已经成为上海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在长江农场、跃进农场、崇明新河镇现代农业基地,实施“水稻高产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集成应用水稻新品种、群体质量平衡栽培、农机农艺配套、机械插秧、病虫草害防治、精准农业等八个方面的技术,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引领了全市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二、上海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需求存在不对称性

一是农业技术的实用性不强。由于农业科技项目都是由政府主导,所设立的科技项目能够保证符合政府目标,而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很多项目负责人更关注政府对科技的偏好,而忽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上鉴定专家大多是官员和学者,长期就会导致科研立项、鉴定、推广程序化,农业科技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农民能够获取的农业技术不多。作为政府和科研机构,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获取比较容易,而农民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能够获取的农业技术不多,加上农民文化层次水平较低,获取的农业技术信息很难有效消化和吸收,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

(二)农业科技服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农业科技推广一般由政府主导,在农业科技推广思路和内容方面,政府计划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些农业科技不一定是目前农民特别需要的,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市场需求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满足。由于乡镇农技人员数量有限,加上乡镇合并,农业技术服务的范围扩大到2~3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从乡镇到村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过去村一级负责农业生产的队长负责本生产队的农业生产技术,并且生产队(村民小组)长就是生产技术的指挥员,但现在全部由乡镇农技人员负责,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比过去更大,农业科技服务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农业科技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农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掌握高科技农业技术和设施知识,还需要掌握和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物流、信息等多学科知识,但农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女性化、知识水平偏低的现象,不能适应都市农业发展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近年来,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由区县干部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已经多年不招聘农业科技人员,没有新鲜血液充实,因此农业科技人员中年轻人的比例逐年下降,知识储备老化,实际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四)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职能定位不清

上海已经形成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农业合作组织、企业等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但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使得各推广主体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原来的农技站、兽医站、植保站、农机站、农业公司、副业公司合并而成,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内容庞杂,除了做好技术服务的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行政性工作,如水稻补贴的落实、外来农民的摸底调研等,还有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造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无法专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强

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对于上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有的农业科技需求从对种子、栽培等硬的生产技术拓展到对市场、经营、管理等软技术的需求,从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转向对农村全方位服务的技术需求,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大多定位在大宗农作物上,对具有特色农业出现的技术问题关注不够,在技术服务中注重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前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对产后的产品储藏和加工及农产品的销售信息等重视不够,难以有效满足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作用体现不足,有些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

(六)劳动力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失衡日益凸现

2008年,由市农委组织的以639个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的调研显示,被调查村农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75.9%,务农人员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50岁~6O岁的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崇明的调查情况为例,55岁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占被调查总数的70%。此外,农业知识结构不适应都市农业的要求,在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有60%以粮、油为主,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园艺、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动植物防疫检疫、市场流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三、加快上海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一是对农技人员进行定期轮训,使他们适应当前都市农业发展中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等的要求,积极推进包括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展示示范等方面的培训,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领先一步掌握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民中去。二是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优化农技人员的人员结构。三是继续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提高科技兴农效果。“科技入户”工作是从2005年起在全国推行的一种成果转化方式,是当前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将项目性做法变成常规做法,建立科技入户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推广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

明确基层推广部门的职能,同时建立乡镇到村的农业技术推广网,完善推广环节。明确专人负责全村农业技术服务,联系农民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体环节的完整。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技术服务人员的工资、业务经费应纳入财政管理范围,并不断充实其业务经费,提高人员工资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更好地调动他们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重新核定各级推广机构编制,达到既精简机构、优化队伍,又能使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有效,促进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转变农业科技推广思路,充实农业科技推广内容

随着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及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传统观念、内容和方式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应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令传达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服务方式。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需要广泛了解农民的现实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由传统的单一提供产中技术服务拓展到产前的信息、农资、种子服务以及产后的加工、销售、运输和储藏服务,充实农业科技服务的内容。

(四)进一步深化基层衣技推广改革,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改革,稳定基层农技队伍,优化农技队伍结构,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让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真正有“归属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对乡镇农技中心的支持力度,改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推广工作经费,让乡镇农技人员能够”安居乐业”;其二,要打破身份限制,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建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让多年来推广成绩显著的乡镇农技人员能够有“奔头”,能够得到交流、提拔、重用;三是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体制。通过深化改革,使乡镇农技中心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人才、促进人才流动,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进人专业结构,择优录用,每年招聘3个~5个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和“三支一扶”大学生,解决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五)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拓展农业技术推广市场

培养镇村农业信息和科技示范户队伍,鼓励其它经济实体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支持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同时加强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完善信用自律机制,拓展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依托产学研联合,探索推进“科学家+企业+农户”、“龙头企业+民营研发机构+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并在更大范围推广,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效率,力争使一批专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脱颖而出,并以此带动农民增收。

(六)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针对目前农业劳动力面临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失衡的现象,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为重点,大力推广专业农民“百、干、万”培训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综合素质,使其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二是制定扶持政策,通过定向培养、“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务工青年返乡创业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新型农民投身到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来。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

摘要:农业推广工作是一项具有大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社会经济工作,对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是各级农业推广组织联系农民的纽带,与农民关系密切,在农民中有威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的问题不少,已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时期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新要求,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探索并制定合理的策略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形势;对策;长远性

近二十年来,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当今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行机制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推广,推广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行政式推广方式,剥夺了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推广技术,造成推广效率低下。

1.2推广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弱化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由于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者实际经济利益脱节问题突出,使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应用主体都缺乏积极性。其表现:一是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联系松散,政出多门,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科研单位长期处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这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没有直接联系,使一大部分科研项目变成了以获奖为研究目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之需要,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造成大量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而对于农业推广部门来说,不了解农业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由于没有顺畅的技术来源,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而言,往往需要的技术得不到,得到的技术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二是农协组织、企业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关系问题,目前农协组织及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档次、规模上很难适应农户的需求。

1.3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与农业生产脱节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是农业科研机构只管科学研究,很少考虑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应用、应用后会产生多大的效益等问题。加之政府倡导科学决策及受某种意义上的科学主义甚至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者的建议往往成为决策的依据。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均是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见解、观点带进决策中,研究的优先领域实际上是由专家而定。专家则偏好“高、精、尖”研究项目,往往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一方面大量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学与研究机构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与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从制度安排上诱导科研人员去选择“高、精、尖”研究项目,这也是农业科技研究脱离生产实际的原因之一。各级各类农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以理论为主,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的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最好也就是介绍一些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而已,至于如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多数教师自己心中也没底,而且对动手操作一类的实用技术不屑一顾,这样必然导致农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此外,在现行体制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自主性很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什么样的新技术不是由这些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来确定的,而是由政府决策,但政府的驱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偏差,造成所推广的技术与农户生产需要的技术不一致;二是由于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推广人员还不具备综合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自主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应当是应用研究的继续和延伸,但是受到人员素质、科研手段方面的限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主研究难以展开。这种状况势必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1.4以推广“科技”为中心,而不是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为中心

由于缺乏诱导和激励机制,推广人员的推广结果,往往与其利益并不挂钩,使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优化推广资源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以公益性为主,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政府每年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村建等方面的投入,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补助农业科技推广。要通过现有的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科技函授学校等,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学历教育;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教育的程度。

2.2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和规范

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的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这应该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3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

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正常运行。目前,适应市场要求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农协组织,公司或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或多种模式,实行政府行为、科技行为与农民行为相结合,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相结合。政府部门的推广体系,要转变观念,改变等任务、靠项目、要经费的做法,主动适应市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4实行分类推广,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鉴于农业技术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由不同的推广组织进行承担。对于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农产品,可由生产者或企业出资进行推广;对于弹性比较小,又涉及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必须由政府进行承担。

2.5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鉴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的现象。可设立推广委员会或联络办公室,由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农民、企业有关人员代表组成,加强联系,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

3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实现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中,平利、石泉等县在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中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科技队伍作用,提高农业效益作了一些思考。

一、有益探索——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一系列创新。作为对农业发展起科技支撑作用的科技推广体系也不例外,从机构、队伍、推广方式等方面必须适应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

1、机构建设——适应专业化、产业化要求

过去,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原则上实行上下对接,一个模式,主要是农技、畜牧、农机、农经四大块。这两年,随着各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优势主导产业的初步形成,一些县开始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平利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提出一业率先突破,建立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的目标。为了适应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该县按照精简、便民、高效的原则,理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把原由林业部门主管的茶叶工作划归农业局主管,建立了县政府直属事业局茶叶产业局,成立了茶技中心,在茶叶基地乡镇设立茶叶站;并建立了绞股蓝研究推广中心,保障了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和技术需要。

2、队伍建设——向优势产业、生产一线集中

在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最终必然落脚在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上。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业科技推广采取的是行政加技术的方式,这种推广方式多依赖行政命令;加之权责不明,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脱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推广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科技人员只有沉下身子,走典型示范、效益引路的推广途径。平利、石泉两县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在广阔的绿色田野中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平利县支持科技人员带资创办龙头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并享受政府对龙头企业和农民办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收入归己;允许科技人员带资在企业工作,并在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给在农牧三场改制中入股的科技人员优先配股。仅县直农业部门就有23名科技人员创办领办龙头企业或在企业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在主导产业基地抓点示范,将目标任务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农业系统共抽调232名技术干部,抓各类示范点88个。石泉县按照“两区两带”发展战略,确定把国道沿线农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川道地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带,为此,将分散在农业、畜牧、林业、蚕桑、水利等大农口系统的科技人员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实行单位委派和科技人员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资金在高效农业示范带内跨专业、跨乡镇承包农业科技项目。参与科技承包的人员在原单位一切待遇不变,编制保留;对承包项目实行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承包中获得合法收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优先晋级晋职。2003年共有46名科技人员,承包了14个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县农业局组织40余名干部职工创办科技示范园,直接在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占县级农业科技人员的63%。

3、推广模式——科技经济一体化

面对传统的推广模式不适应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情况,石泉、平利两县大胆探索,引导科技人员融入市场经济大潮,采取多种途径,使科技和产业、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一是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这种方式主要是由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个人租赁土地,投资入股,引进优良品种、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通过效益示范推广先进技术。近两年石泉县农业局干部职工集资入股59万元,创办了三个科技示范型农业企业,由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承包管理。投资23万元建成5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投资23万元建成100亩观光莲藕示范园,投资13万元建成以奶牛为主的畜牧良种示范场。二是创办领办龙头企业。平利县围绕畜牧业、茶饮业两大主导产业,通过职工入股组建了牧工商有限公司、女娲茶叶有限公司、农盛绞股蓝饮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万元的平利县牧工商有限公司,立足于全县养殖业发展,提供畜禽良种、优质饲料、畜禽药品、饲料加工设备等配套服务,年营业额60万元。拥有50万元固定资产的女娲茶叶公司,主要履行对全县茶叶统一品牌管理、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化质量管理及产品宣传和市场开发等公共基础工作职能。依托种植加工大户成立了女娲银峰、女娲绿茶、八仙云雾三个品牌经营公司,并为三个公司提供统一品牌包装,为打响女娲品牌奠定了基础;以加工大户为依据,组建了48个名优茶加工厂,提高了茶叶加工水平;申报取得了50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女娲茶叶公司已成为全县茶产业的龙头。平利农盛绞股蓝饮品有限公司,开展了绞股蓝产品开发、质量认证、产品营销、宣传推介等工作。取得了3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建立了72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建了12个绞股蓝加工厂,年均销售优质绞股蓝255吨,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三是技术入股。平利县牧工商、女娲、农盛三个龙头企业分别从农技、畜牧、茶叶、绞股蓝四大中心聘请技术顾问22人,女娲银锋、女娲绿茶、八仙云雾三个民办股份制企业也分别从茶叶技术部门聘请了技术专家,取得一定的技术分红。石泉县农业局干部职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杨家坝农民合伙,建成了100亩优质西瓜、名优特瓜果蔬菜及花卉、盆景等示范基地,参与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全过程。四是内引外联,推行订单农业。石泉县农业局引进山东国泰公司的“两瓜一菜”生产技术和订单农业机制,由县农业局和镇政府组织农民集中建塑料大棚,每亩年付给技术指导费500元,国泰公司全部回收产品。引进的汉江置业公司投资1600万元新建池河农科园,通过“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养殖大户300余户。引进的浙江草莓能手何发新租赁城关镇堡子村土地20亩种植草莓,并通过农业局与58户农户签订了草莓种植技术指导与产品销售合同,带动农户发展草莓120亩。

二、初显成效——产业发展、队伍建设双赢

从两县的初步尝试和探索的情况来看,推广模式的转变既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又使农业干部在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产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双赢。

1、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化进程。机构重组,使农业技术干部专业对口,用有所长;技术推广方式的转变则使科技经济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平利县在成立茶叶局和绞股蓝技术推广中心并实行机制创新后的短短三年时间,茶叶和绞股蓝产业从基地到加工、到品牌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茶叶面积从3.2万亩发展到7.6万亩,产量从324吨发展到1000吨,面积和产量接近全省的1/6,居第三位;绞股蓝人工种植面积从2000亩发展到1万亩,龙须茶从50吨增加到400吨,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70%以上。兴办龙头加工企业90余家。并从统一品牌入手,实现茶饮业四统一,既统一品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包装,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和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基本形成,绿茶实现订单接近全县的50%,绞股蓝接近70%。石泉县池河农科园在建园期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将可带动全县出栏优质商品猪10万头,产值过亿元,推动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石泉县设施农业示范园和观光莲藕示范园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和蔬菜产业的发展。

2、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通过推广机制创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平利县2003年茶饮业综合产值实现6000万元,规模、质量、效益均较2002年翻一番,全县仅此一项增长1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0元。石泉县2003年通过科技承包引进重质的反季节大棚西瓜、蔬菜、草莓平均售价高出常规种植的2倍以上,西瓜、蔬菜平均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草莓平均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引进种植的莲藕平均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相当于4亩粮油作物产值。在整个“高效农业示范带”中,建成示范点30个,培植科技示范户20户,示范面积2000余亩,示范带内农业产值同比增长25.6%,农民人均增收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27元。

3、农业科技队伍得到锻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人员自身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思想保守,面对市场经济无所适从;二是技术陈旧,只适应传统的农作物大田技术,产业化要求的市场知识、信息知识、现代农业知识十分欠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光靠教育和培训远远不够,只有在市场中、实践中去搏击,承担风险,增加压力,迎接挑战,更新观念和知识。平利县、石泉县通过机制创新,使大批科技干部在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和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科技人员通过参股、创办、领办龙头企业或创办科技示范园,开展科技承包等方式,使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产业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的自觉性显著提高。石泉县农业局干部王良全等在科技承包中,不仅承担田间技术指导,还要带领村组干部外出寻找产品销售市场。平利县科技干部在协同搞好茶叶、绞股蓝生产加工销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申请原产地保护。绞股蓝原产地已获国家认证;完成了绞股蓝和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绞股蓝国家生产标准已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初验,绿茶系列规范标准以为世纪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认证通过省级验收,女娲银峰2003年在西北五省获全国唯一金奖。

三、存在问题——机制障碍和思想障碍

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目前我市农技机构队伍建设、机制体制、推广模式、农技队伍的现实状况与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行调整改革,使队伍建设与产业建设、推广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1、机制体制不顺。一是机构设置和产业发展不适应,没有按产业建设需要对口设置机构。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没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一方面大量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编制和专业岗位,另一方面农技人员大部分忙于包村抓中心工作,不能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农技推广上。三是推广模式不适应。量大面广仍采取的是面上培训,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宣传,或在“第一车间”抓点示范的老的推广模式。这种方式与市场不对接,与产业不对接,与农业科技人员责任和利益不对接。

2、观念不够解放。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农技队伍总体上讲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计划经济、产品农业的观念浓一些,市场经济、商品意识淡薄,对传统大田技术关注多,对农业高新技术不掌握,对延伸到二、三产业的相关技术更是不了解不熟悉;思想上缺乏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敢在市场中去搏击,不敢试、不敢创,安于现状。

3、投入不足。一是农技队伍长期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科技干部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办公室里,这对人才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二是投入的方向和重点不明确。微薄的资金投入集中在面上培训、下乡检查大田生产上,没有把投入重点放在市场培育、龙头建设、标准化生产上。三是缺乏农业产业化建设风险防范基金。农业生产是在“露天工厂”进行的,受自然因素的制约,风险比较大。农技人员自主投入承包时,一次性投入过大,一旦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农技人员将无法承受。同时,由于机构改革频繁,农技人员担心创办科技实体一旦得取效益,怕减少财政拨款甚至“脱钩断奶”。

4、产业发育不足。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虽有所进展,但与发达地区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势头相比还很落后,除茶叶、蚕桑、黄姜、中药材、绞股蓝等产业雏形初现外,其他的更多还集中在大田,且规模不大,分布不集中。产业发展与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发育不足,科技人员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农技人员的不适应又不能保证和促进产业发展。

四、完善思路——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双管齐下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大田栽培向产业发展链条延伸,从小而全的家庭模式到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都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队伍去适应并促进。调查中我们感到,必须从思想观念、机构机制、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使我市的农业机构和队伍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进程。

1、适应市场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在服务对象上,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为主转为以龙头企业、中介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和承包大户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在服务内容上,由原来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转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由原来的单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转为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三是在服务目标上,由单纯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在方式方法上,由原来的面上指导为主转为搞承包、办示范园、抓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2、适应产业需要,建立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全市和区域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全市的蚕桑业,平利、紫阳的茶叶,旬阳、白河的黄姜产业,平利、镇坪的中药产业等,产业布局和产业化雏形已初步形成。但总体来看,全市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很低,应按照建设绿色**发展战略,围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明确重点,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并积极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同时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当然,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对农技机构和推广体系及人力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形成。其调整的方向应该是根据各县的产业变化,各县的特色和主导产业应该建立全县性的技术推广体系,下设机构不宜实行乡镇均衡设置,也应按乡镇产业布局针对性设置,甚至可以按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域设置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从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争取项目资金和上下对口,形成技术推广的合力出发,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应逐步理顺,把蚕、茶、果、药划归农业部门主管。

3、适应科技推广需要,理顺人财物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农业系统人财物以块块管理为主,这虽然有利于加强基层政府职能,但不利于科技推广工作。我们认为理顺管理体制应与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和乡镇机构改革的远景目标相统一,总体应坚持双重管理的模式,在财政管理上以乡镇为主,在人事、技术、项目资金管理上以县局为主,并逐步根据业务和产业发展,强化县一级,弱化乡一级。对一些区域优势产业凸现的地方,可以打破行政区域设置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在农业系统内部,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奖惩机制职能。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系统内的人事管理与调配权,在总编制的范围内,由农业行政部门按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系统内灵活高效地调配力量,实施竞争上岗,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优胜劣汰,奖勤罚懒。

4、适应发展需要,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平利、石泉两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政府重视科技人员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科技人员就能够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大显身手,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的双赢。首先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干事创业。对领办、创办、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农业科技人员实行“三放宽、三不变、三优先”的政策,即放宽管理权、放宽经营权、放宽经营项目审批条件,同时大力支持他们向各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其工资、隶属关系、福利待遇不变;在机构改革中优先招聘留用、优先晋升职称和评定岗责优秀、优先外出进修学习。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为科技人员干事创业提供支持。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政府应该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采取重点扶持、扶强扶优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实业家。还要从政治生活待遇上关心他们,在全社会形成干事光荣的氛围。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依然以政府为主体并与科研单位、学校等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而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也产生了以下几类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管理万式陈旧技术人员不足

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其管理体制也是由行政管理机构来制定的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如今农业组织管理体制已不适合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而通过对现如今各地区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调查技术人员的配备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非常稀少

1.2科研、教育、推广、生产脱节

由于我国现如今农业推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万面的倾向了非常强这也就造成了早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科研成果与农业发展严重脱轨科技的创新、推广不能很好地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的院校研究与农业现状不相适应的现状

1.3条块、部门、地区分割

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形式是由专人对这一地区进行推广其他人员不能进入本地区这也就造成了条块、部门、地区的分割使得技术不能相互借鉴从而影响了技术推广速度和推广质量

1.4政府统管所有的技术推广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形势下政府依然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然而这种推广形式已不能买行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往往政府很好的构思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1.5农业科技推广知识相对落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

在当前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人才力量是这一体系中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业推广过程中现买情况却是农业人才知识相对落后素质偏低缺乏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也就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的政策建议

2.1确立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密切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

在现如今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应当发挥起主导作用通过合理手段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不合理的因素消除掉并能够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鼓励企业、科院等部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科院、农民相互合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2积极推进农业科教体制改革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随着我国现如今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不断浮现我国继续通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小组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在各地区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因地制宜并不断拓展推广领域、建立科学的推广机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利用到农业发展中同时可以通过不同部门多种形式的相互结合将农业人员、科研人员、教育人员联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

2.3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基层组织的建设

农民合作组织在农科科技推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在不同地区建立基层组织进行技术培训、法律支持、科技推广等工作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从买际出发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调控合理部署各部门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工作中来通过技术革新、人才调配、成立农民合作组织等手段逐渐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马素梅单位: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农经站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策略

一、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现状分析

1.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体制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政府主体是的中央一省一地(市)一县一乡镇五级农业科技推厂组织体制政府主导其机构设置、运行万式。

1.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的投资体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三个万面一是来自政府财政一般性农业科技推厂事业费二是专项推厂项目经费三是非政府来源的推厂经费如农业科技推厂机构创收收入等[4j213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模式随着体制变迁和买践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内容和万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推厂万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项目推厂型(2)示范农场及科技园区型(3)技术承包型(4)技物结合型(别咨询服务型。

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推厂体制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厂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组织管理万式科研、教育、推厂与买际生产脱节各部分割据协调不利资金不足投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太低农业技术推厂人员分布不尽科学技术推厂队伍素质不够高现行农业技术推厂体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等

1.2.2推厂经费不足

虽然农业技术推厂工作历来收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农业技术推厂投资占。尸的比例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1.2.3人员素质问题

农业技术推厂队伍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精兵强将从业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农业技术推厂人员服务708名农业人口每个种植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2436公顷耕地说明我国专职农业技术推厂队伍由于人数不足而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1.2.4农民的文化素质低

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种种原因我国农民素质在整体国民中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多数农民仍然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万法这其中主要原因与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经验的接受能力太差有着直接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不能为其所用。

二、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2.1加大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投入力度

依法保障农业科技推厂工作的基本经费是各级政府应该首先做到的除此之外考虑到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多数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厂大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厂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以止匕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农技推厂经费投入以克服种种不足通过重大推厂项目以促进科研成果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从而买现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帮助农民致富。

2.2健全农业科技推厂体系

在西万发达国家中由上到下的改革方式正逐渐被有下到上的推厂万式所取代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具体过程表现为由科技人员根据农民或者基层组织提出所需求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而不是依靠政府和科研单位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应该着眼于这万面的改革与转变。

2.3加大培训提高全员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培训使得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得到调整厂大农业科技推厂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在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时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农业院校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不断提高从而使他们采纳、应用、并受益于先进科技成果。

2.4加强科学普及宣传力度和人才管理

在宣传工作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到利用各种渠道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如发放农业推厂技术系列丛书开办农业厂播学校组织开展不同技术推厂示范基地间的相互参观学习和交流在人才管理万面要通过农民科技企业家培训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进行大力培养。

作者:杨帆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建议及措施

一、临夏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职责不清,知识老化从近年来的推广工作情况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职责不清,知识老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顺;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亟待提高;四是农村专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㈡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推广力度不够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技术力量薄弱,而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设施简陋,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推广机构有办公场所,但无必需的仪器设备,没有稳定实验基地,科技推广仍处于眼看、手摸、耳闻的阶段。乡镇没有专业科技人员,科技推广更无从谈起。

㈢科技推广后备人才不足现有在职人员素质不高,后备人才不足。据了解,目前,很多职业学校虽然设有农村急需的种植、养殖等专业,但学生毕业后都会被送到大城市的企业去打工,基本上没有实现学有所用;又由于编制有限,非专业人员充斥着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同时,推广工作比较辛苦,许多大中专毕业的农业专业学生很少选择到基层推广部门工作,这使得农技推广服务部门人才断档,后继乏人。

㈣技术服务方式落后实地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少,大部分仍停留在走村串户、田间地头等传统农技推广模式。农民急需的养殖、蔬菜、药材、园艺花卉等方面的科技人才缺乏,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对新技术、新方法不了解、不掌握,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道的很少,导致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二、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㈠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技队伍素质对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在编在岗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对空缺的岗位及时补充人员,对长期不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归位。不能归位的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予以执行。对农技推广服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在认证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鼓励涉农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以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队伍。

㈡加大农民技能培训的力度一是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民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做好科技示范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是强化对新型农民的培训。特别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的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㈢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充实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载体,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依靠。一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二是巩固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三是解决农技人员的下乡补贴等,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四是转变观念,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五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市场信息服务;六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

㈣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有效整合各种农业科技培训资源,全方位对农民特别是产业大户进行分期全员培训,农业局、科技局、科协等部门组织短期培训,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州农业科技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村开设专题讲座,把农民迫切需要的新技术送到他们手中,运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部门建立“临夏农业科技信息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多形式地向农村干部群众推广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情况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建立咨询信箱和联系电话,方便广大农民学习和查询,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库等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和临夏农业科技信息网,及时为农民提供可行有效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总之,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必须及时调整和深化这项工作,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宗彩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学校

农业科技推广论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探微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依然以政府为主体,并与科研单位、学校等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而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也产生了以下几类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管理方式陈旧,技术人员不足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其管理体制也是由行政管理机构来制定的,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如今农业组织管理体制已不适合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而通过对现如今各地区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调查,技术人员的配备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非常稀少。

1.2科研、教育、推广、生产脱节由于我国现如今农业推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方面的倾向了非常强,这也就造成了早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科研成果与农业发展严重脱轨,科技的创新、推广不能很好地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的院校研究与农业现状不相适应的现状。

1.3条块、部门、地区分割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形式是由专人对这一地区进行推广,其他人员不能进入本地区,这也就造成了条块、部门、地区的分割,使得技术不能相互借鉴,从而影响了技术推广速度和推广质量。

1.4政府统管所有的技术推广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形势下,政府依然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然而这种推广形式已不能实行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往往政府很好的构思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1.5农业科技推广知识相对落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在当前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人才力量是这一体系中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业推广过程中现实情况却是农业人才知识相对落后,素质偏低,缺乏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也就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的政策建议

2.1确立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密切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在现如今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应当发挥起主导作用,通过合理手段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不合理的因素消除掉,并能够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鼓励企业、科院等部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科院、农民相互合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2积极推进农业科教体制改革,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随着我国现如今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不断浮现,我国继续通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小组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在各地区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因地制宜,并不断拓展推广领域、建立科学的推广机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利用到农业发展中,同时,可以通过不同部门多种形式的相互结合将农业人员、科研人员、教育人员联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

2.3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基层组织的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在农科科技推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在不同地区建立基层组织进行技术培训、法律支持、科技推广等工作,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3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调控,合理部署各部门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工作中来,通过技术革新、人才调配、成立农民合作组织等手段逐渐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马素梅单位: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农经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