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03:4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的结构性教学中,如何通过结构教学影响学生的品质,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以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教学;学习品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家长、学校、教师的共同追求。小学数学教育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计算能力、解题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作为重点。
一、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关系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提升过程,四年级的学生在心智上已经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自主探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等,在此期间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可以影响到后期初中、高中的课程学习,甚至影响到步入社会后的处事方式和思考方式。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运算型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和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类教材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以培养学生自行思考、探索、求知为目的的。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
1.教师正确引导,言传身教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品质影响较大的重要人物,小学四年级正是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教学的章节目标是让四年级的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结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与探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印象。如讲述三角形特性后要求学生当天从看到的、听到的物体中描述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如早餐中的三明治,两边的面包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边;A4纸可以通过折叠形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经过测量后进行相加,验证后确实是180°。
2.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结构性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教师进行结构式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培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明确自己的兴趣,经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兴趣。教师将课堂上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是教学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如进行物体比较的倍数教学时,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动物园的动物,通过认识大象、熊等大体e的动物后与小体积的松鼠、兔子等进行比较,大概计算它们相差的倍数。学生在放松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对倍数知识进行巩固,趣味性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设置不一,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是逐步形成于数学教学并实际应用于多门学科的过程,在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中去,形成多元化结构式的数学教学,不单单局限于数学教学的解题、考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品质的培养。如学习位置方向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5~7个组,每组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辨别,分清楚四个方向后由组员代表阐述对参照物的理解。所有组员需要以团结协作为探索要点,可以借助学生的身体部位、学习用品等,对近距离的物体位置进行实际测量,分组教学考查学生之间的配合、分工,团结一致、分工明确的团队才能完成任务。以实际的情景教学告诉学生,友好合作、各取所长的配合是解决事情的关键。实际情景教学完毕后教师进行团队的任务评比,以激励的方式肯定小学生在此场景学习收获的勇敢、合作、自主探索的品质,教师的肯定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动力,多种形式的结构教学让小学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摘要】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运用对比教学法,相信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对比教学法大数线段角 三角形乘法定律
对比教学法,顾名思议,就是把一些容易混淆、不易分辨的概念、定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横向、纵向比较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学生会更容易地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达到更好地记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知识可以运用到这种教学方法。
一、对比教学法在《大数的认识》中的运用
再出示几道练习题,学生就很容易地总结出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级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二、对比教学法在数线段、数角的数量、数三角形的个数中的运用
数线段时的原理是排列组合知识,但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必须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来讲。如果一条一条地数,容易数错数漏,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先数小线段,再利用倒加到1”的方法来做此类题。如,上图中有三条小线段,就可以利用3+2+1=6的方法快速数出图中一共有6条线段。
利用这种方法,不易出错,不易数漏,能快速地数出正确的线段数。其实这是排列组合原理的另一种简化方式。
同样原理,利用“倒加到1”的方法数出三角形的个数,“先数小三角形,再利用倒加到1”,可以快速地数出图中一个有3个小三角形,3+2+1=6,图中一共有6个三角形。
运用对比教学法,把三种类型的题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快速正确地解出此类题目。
三、对比教学法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教学法,把这两个定律进行横向比较,学生快速发现两个定律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再把两个定律混淆了。
以上的对比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教学惯例,改变了在教材中教中原有顺序,通过对比组合,学生也能够听清看得明,有利于多元解读,多角度思考,激发讨论,有利于师生对话内容科学组织的很好尝试,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掌握,更能区分异同,不会造成混淆漠糊,知识结构显得更清晰,不但节省了时间,摒弃了繁琐,加快教学进度快,学生接受能力增强,常常记忆犹新。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特别是我们高台镇的金盆小学的学生,处于湄潭县最边远山区,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作为数学教师,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古谚道:“受人以鱼,只饱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诱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顺利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谈话激情,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顺序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适当的提示。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 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金盆完小564100)
四、紧扣课标与教材,深入浅出
教师的讲授必须依标扣本,讲解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并转化为智力和能力。转化的关键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较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师能够吃透课标与教材,驾驭教材,就一定能在讲授时做到灵活运用、深入浅出。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成份,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也是浅化教材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学起来很感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等理性内容比较乏味,不愿听,不愿思考。从具体内容分析入手,逐渐上升到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五、环环相扣,系统严密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历史过程,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运动着、发展着,各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要系统、准确地提示出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本来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例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课,表面上看,各子目之间似乎无多大联系,其实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1935年,日本向华北发动了新的进攻,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发生了;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在讲授时,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种内在联系,并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各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授课艺术,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必须抓住以上几个环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362500)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错在什么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的所有学生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效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效率和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猜好问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
2.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有着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顺应了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使用等实践操作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掌握数学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交流合作能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效率提高的措施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龙江街道办事处闫营小学)
摘要: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启发思考 动手操作 思维方法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2、充分的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4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合上述,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探索,以期让四年级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绽放新的精彩。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探讨
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却举步维艰。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本人对新课程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体会到了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运用好新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制造认知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经验尚浅,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矛盾制造“认知矛盾”,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知冲突的引导下,还有助于展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直线往往只能以线段的形式来呈现”,这一理论无法将“平行线”无限延长的特性充分表达出来,因而学生在认知方面形成了一个难点,而
这也恰恰是矛盾的“生成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矛盾生成
点,引导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式将平行线无限延长,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典型的探究材料,如:预设五种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对其加以观察、分析、比较,当学生对图形产生不同观点时,就是矛盾点的生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将延长线去掉之后,两条线还会相交吗?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和应用。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在方格内画出平行线,并自主理解平行线的原理(平移),然后提出问题:“当平行线超出方格范围时,应怎样平
移?”这就在无形中又为学生创造了一次“矛盾”体验。
二、利用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因数倍数”学习中,首先出示动手操作的具体要求:用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摆法?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包含几个正方形?宽包含几个正方形?请用乘法式子将各种摆法表示出来,然后要求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虽后提问引导,分别说一下各个小组的乘法算式,并让其他学生猜一下是如何摆的。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各种不同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并投影出相应的摆法。如:4×3=12,6×2=12,12×1=12。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交流,引出具体的概念和算式,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从数到形”的认知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积累素材,使其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奠定基础。最后,让学生仔细阅读数学概念,再对反例进行辨析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三、贴近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要实现生活化,实施生活化教学,使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一套生活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引入“玩扑克牌”的游戏,利用学生对扑克牌比较熟悉的条件,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固定数字的意义,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还可以运用“某学生到商店买东西”“家长和学生的年龄差”等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最后,课后应加强生活化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数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了长方体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双休日进行如下实践:你的房间是不是很漂亮呢?那么请你详细测量一下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再跟爸爸妈妈一起到建材市场挑出你最喜欢的瓷砖,同样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最后计算一下,用你挑的瓷砖把房间的地板铺一下,共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钱?为了把房间布置得更漂亮,需要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粉刷涂料,你需要先调查一下涂料的每平方米用量是多少,再计算一下除了门窗需粉刷的总面积,一共需要多少涂料?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对于各自的房间,他们平时都不太在意,而现在却要以主人的身份,自己进行装修设计、尺寸测量、材料购买,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所需费用。这既让学生走出了教室,步入社会,又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出来,从情感、态度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注,培养他们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增强了数学运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四、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探究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过程,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逐渐成为人们的必备知识,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数学教学就是无效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来源,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必要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但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五、拓展数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其实,数学知识是非常有趣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练就学生敏锐的数学之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将其拍摄下来并加以整理,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最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正确概念。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和机遇,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个问题也让很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得更好,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自己动手;更好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很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指导,这样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与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能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求知欲强,但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实际操作、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知识抽象、语言精确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短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这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能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特殊年龄阶段,这是学生的优点,但也正是这些优点,让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如,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做题粗心,容易冲动。怎样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点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变得融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必要的,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教师进行研究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分析几种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丰富生动的课堂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生动、活泼的课堂也是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中有玩乐,在玩乐中进行学习,不自觉地就能学习到知识,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感受到愉快,有效地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与劳累。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形象、动感等技巧,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转换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现代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热点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应该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观念,转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对形成的传统观念进行修正,重视对学生能力、创新及态度的培养。教师要杜绝一味地在课堂中讲,学生只是听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对课堂进行主导。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对于小学四年级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放手,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知识,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此外,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一个具有赏识、和谐、宽容的师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促进其学习。
三、设置猜疑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要鼓励学生猜疑。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猜疑,这对学生的思维、视野及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猜疑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猜大胆地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没有批评,这样学生的各种想法都会表达出来,答案也五花八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能够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逐渐发现,通过各种开放、灵活的联系,让学生用猜疑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对其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一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二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0岁左右,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多进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为学生提供操作直观材料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也自然学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无意的状态下,学生在操作中逐渐发现规律、选择方法、总结特征、掌握方法,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想象和创造,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得到提升。
通过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转化角色,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设置各种猜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使其在玩乐中实现数学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店子小学)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如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立体引学式教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如何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呢?下面,我结合立体引学式教学理论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包含着学生课堂的认真预习、课堂的灵活应变、课堂的深刻理解。
(一)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认真的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学生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学生应付一下,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学生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四,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灵活应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学生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学生的课堂教学灵活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这样才能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实真正让学生对数学学透、学活、学用。
(三)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深刻理解,加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难度。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中深刻理解数学的道理、内涵,加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难度。
二、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上,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启发引导学生读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学生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启发引导学生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读题的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二)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学生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三)启发引导学生思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习惯好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开领学生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学生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自主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总之,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翻阅美银美林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报告,十分有趣。美银美林每个月对全球约200位基金经理做问卷调查,有关全球投资主题的意见。当然人数不定,有时接近300位基金经理,有时则不足200位。其所掌管的资产总值低则2000多亿美元,高则7000亿美元,具代表性。
2012年11月在受访的亚太、全球新兴市场及日本投资者中,51%的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2013年会走强,是2009年7月以来最高。而2012年10月份只有5%。因为中国11月份召开“十八大”。不过当时中国股市正进入阶段性跌势的最后一跌,特别是小型股,跌幅较大。而海外市场A股相关资产价格则基本止跌。接着12月份调查显示,有67%的基金经理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明年走强,创该项调查有史以来新高。于是12月份中国股市出现突发行情。巨潮1000指数自12月初的2061点升至2013年2月的2745点,升幅高达33%。
2013年1月份的调查中仍有63%的基金经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2月份的调查看好中国经济者回落至60%,但3月份暴跌至14%,4月份再跌至13%。同时,4月份有18%的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是尾部风险,5月份升至25%,成为全球基金经理心中最大的担忧。于是我们看到行情嘎然而止,3月份迅速下滑,4、5月份有所反弹但主要是小型股表现,而反应大型股表现的上证50指数则反弹乏力,超大盘指数(000043)更是横向移动。
进入6月份,调查显示有31%的地区基金经理预期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将走软,5月份只有8%。于是中国股市进一步下跌。加上6月底出现所谓的“钱荒”,股市暴跌。进入7月份,高达65%的地区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一年将走软,刚好与2012年12月看好中国经济未来一年表现的基金经理相同。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是当前最大的风险,56%的基金经理将此问题列在首位。乖乖,基金经理在半年时间可以有如此大的转变,与散户无异。以收市指数计算,上证50指数及超大盘指数于7月29日跌至最低。
之后中国股市反弹,于是8月份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经济放缓的基金经理回落至32%。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原材料类股的预期则变得更加乐观。最近几日中国股市强劲反弹,相信9月份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又再度乐观起来。
近日引人注目的事件是9月10日浦发银行(600000)成交金额高达133亿元,9月12日再度成交125亿元。一只股票成交金额过百亿,算是历史性事件矣。今年2月民生银行(600016)、3月兴业银行(601166)最大成交金额亦不过60几亿,浦发因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备受追捧,巨额成交,显示短期投资性质非常明显。2010年11月2日沪深股市合共成交5300亿元,但如今最大成交仅3476亿元。再细分,上海股市成交1954亿,而深圳股市则成交1522亿元。对比当时是上海股市成交3000亿,深圳股市成交2300亿,仅为当时的66%左右,但成交股数大增,因为股价便宜了。我们可以想象,处于熊市的中国股市最大成交可以达到5000多亿,日后牛市重临,最顶峰时期是否将达到2万亿之巨,甚至更多?!先做做“中国股市梦”,是否如此待日后验证。
本周值得注意的另一个信号是周一大升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高达2846股,创有史以来新高!接着周二每笔成交股数2752股,周三是2689股,周四再创历史新高:2851股。两次新高皆与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的巨量成交有关。浦发升破今年2月份高位,自然是巨量成交。套牢了半年之久的筹码欢天喜地地卖出,而看好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者则大举买进。
去年12月14日指数大升,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创新高,达到2707股;接着12月25日大升,每笔成交股数2596股,之后是2013年1月14日大升的2456股、1月30日的2570股及2月5日的2569股。春节长假之后,每笔成交股数逐步回落,5月份反弹时每笔成交最低见2038股。6月25日暴跌及探底V型反转,每笔成交股数回复至2515股,显示有大户抄底。7月11日大升每笔成交股数2620股,显示大户积极买货,但7月29日指数再次探底,每笔成交股数跌至2147股,显然散户抛售。8月16日光大乌龙事件,当日每笔成交股数2575股,亦是大户入市迹象。其后一直处于2500股的水平,直至本周放大至2800股水平。
将这些数值写于走势图上,情况一目了然。最近一年,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大增,当前指数与2009年2、3月间差不多,但当时每笔成交股数只有1500-1700股,显然经过几年时间,散户被淘汰不少,看看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亦知道。当机构投资者、大户逐步入市,说明熊市渐渐露出熊尾巴。作为投资者,应当对未来股市走势增强信心而非相反。2007年10月,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只有900股,当时市盈率50多倍,指数是6000点;而目前每笔成交股数是2700股,市盈率只有10倍,指数是2200点。投资价值一目了然,这并不需要获得诺贝尔数学奖才可以明白的计算结果,只需小学四年级水平(彼特·林奇语)。
摘 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要以学生为根本,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怎样才能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呢?本文从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来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适合;学生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从新授课和主题活动课两方面进行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纸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个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进行测量;在尺上滚动圆一周进行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后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分别写出能被2、5整除的数,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让学生自己收集所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
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呈现3/4=6/8=9/12后,教师问:上面的等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放手让他们观察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请学生用12个正方形(每个代表1平方分米)纸片摆成长方形,接着要求同桌合作用24个正方形纸片摆成长方形,分别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数据,问: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计算45+29时,学生想出了如下的方法:(a)40+20=60,5+9=14,60+14=74。(b)45+20=65,65+9=74。(c)45+30=75,75-1=74。(d)29+1=30,44+30=74。(e)45+5=50,50+24=74。(f)40+20=60,5+9=14,60+14=74。(g)用竖式计算。通过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像第(c)、(d)、(e)几种方法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研究型学习的重要目标。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研究型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的活动课教学目标比较单薄,教学内容几近空白,对学生不具挑战性,研究的价值不是很大。为了将“研究型活动课”做的深入浅出,我们大胆地将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还要求学生通过选用字母,表示出所摆的图形中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图数模型。同时我们更有意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及数学的简洁美,并让学生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下,规范地解决数学问题,享受数学的价值。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我们的教学活动实际,既依托了教科书,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数学活动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数学主题活动课的数学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使主题活动内容一开始就具有研究味。
(二)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在复习本单元知识重点时,让学生感到的不是艰涩、深奥,而是浅显、有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学习心理,营造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研究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到3个、4个三角形,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期间,教师充分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进而相机提出7个三角形与N个三角形的研究,实现了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和跳跃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研究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研究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发展。
(三)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是那种学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内容。摒弃了繁杂的花边和不合时宜的音乐。我们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朴归真,让真正的重要信息抓住学生的眼球。
我们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拼摆课件,一开始就是着眼于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而设计的,改变了教师对课件的独家专用,而学生只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的滑稽场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操作课件,拼摆图形,共同研究数学现象,感悟数学的魅力。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总之,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包括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四年级 数学教学 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1.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5.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