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学数学论文

大学数学论文

时间:2022-04-16 11:37: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大学数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数学论文

大学数学论文:试谈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摘 要]本文从藏族大学生反映最多的“数学难学”的话题出发,探究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便为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策略

数学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具备的数学修养,它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数学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复杂性是社会复杂性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而藏族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更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知道以往的数学教育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对教学模式理解与运用的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型,也就是过多地注重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数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够,使数学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迫使学生疲于应付“八股”式的教学,逐渐产生了“数学难学”与“枯燥乏味”的感觉。在笔者多年的民族数学教学实践中,深为这种认识所困惑,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数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后,会对后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地摸索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也就是将鲜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恰当的方法。

1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如下错误认识

1.1 “计划经济”遗留的思维惯性

相当一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什么都不用愁,他们从一入校就认为进了大学门,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以后的前途国家会考虑的。所以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警惕性,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大脑里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大学生思维的烙印。

1.2 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数学专业是基础科学之一,表面看上去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生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数学的学习,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学好数学没有什么用,反正自己最后还是回去教中小学,在中小学用不到那么多的诸如微积分、向量空间之类的高等代数的知识,所以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数学。

1.3 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中学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内容少、课时多,有时会出现老师一节课只讲一个例题的现象。总体上来看教学容量不大,而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向自学能力提高方向培养的转折点,所以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并且中学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更紧密一些,但难以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直接衔接,加之学生初学伊始一般会用中学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数学的课程,往往会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使不少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就对数学专业产生了畏惧情绪。

1.4 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传播很慢,在具体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对课本中部分章节内容的删减,所以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毕业后要回到当地去,如果做中学教师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高等数学内容,因而不深入地学习,只学一点皮毛而已,还有部分藏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数学基础不好,只要数学考试过关就行,从而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2 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阿伯特•爱因斯坦(albereinstein)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2 吃透定义是根本

教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和自身发展应用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内在动力的关键,通过再现数学思想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也使他们有探索的“愉悦”,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不再累赘。至于吃透定义对藏族大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定义”就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3 温故而知新,自我去总结

大学数学的教学容量是不大的,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可以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对数学概念及思维的掌握及诸如英语等课程的巩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前面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去总结,善于温故而知新,尤其《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知识点有很多是有联系的。学生的思维总是体验每一次总结之后得到升华,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体验掌握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例如:在学完求极限的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诸如“利用连续性”、“倒数法”、“约简分式法”、“有理化法”、“设变量法”、“罗比塔法”等方法求极限。

以上针对藏族大学生提高他们数学素养的方法,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独立发挥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用多种策略,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以上的这些探究也好,策略也罢,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藏族大学生自身的勤奋,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之余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做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树立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这将会帮助他们根除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误区。同时,还应激发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树立到更好的大学再继续深造的信心;到更大的城市谋求发展的壮志,使他们自己能够真正意识到具备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数学论文:探析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摘要:本文从藏族大学生反映最多的“数学难学”的话题出发,探究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便为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策略

数学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具备的数学修养,它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数学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复杂性是社会复杂性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而藏族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更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知道以往的数学教育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对教学模式理解与运用的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型,也就是过多地注重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数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够,使数学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迫使学生疲于应付“八股”式的教学,逐渐产生了“数学难学”与“枯燥乏味”的感觉。在笔者多年的民族数学教学实践中,深为这种认识所困惑,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数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后,会对后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地摸索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也就是将鲜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恰当的方法。

1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如下错误认识

1.1 “计划经济”遗留的思维惯性

相当一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什么都不用愁,他们从一入校就认为进了大学门,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以后的前途国家会考虑的。所以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警惕性,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大脑里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大学生思维的烙印。

1.2 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数学专业是基础科学之一,表面看上去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生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数学的学习,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学好数学没有什么用,反正自己最后还是回去教中小学,在中小学用不到那么多的诸如微积分、向量空间之类的高等代数的知识,所以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数学。

1.3 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中学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内容少、课时多,有时会出现老师一节课只讲一个例题的现象。总体上来看教学容量不大,而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向自学能力提高方向培养的转折点,所以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并且中学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更紧密一些,但难以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直接衔接,加之学生初学伊始一般会用中学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数学的课程,往往会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使不少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就对数学专业产生了畏惧情绪。

1.4 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传播很慢,在具体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对课本中部分章节内容的删减,所以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毕业后要回到当地去,如果做中学教师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高等数学内容,因而不深入地学习,只学一点皮毛而已,还有部分藏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数学基础不好,只要数学考试过关就行,从而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2 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阿伯特•爱因斯坦(albereinstein)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2 吃透定义是根本

教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和自身发展应用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内在动力的关键,通过再现数学思想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也使他们有探索的“愉悦”,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不再累赘。至于吃透定义对藏族大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定义”就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3 温故而知新,自我去总结

大学数学的教学容量是不大的,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可以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对数学概念及思维的掌握及诸如英语等课程的巩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前面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去总结,善于温故而知新

,尤其《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知识点有很多是有联系的。学生的思维总是体验每一次总结之后得到升华,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体验掌握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例如:在学完求极限的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诸如“利用连续性”、“倒数法”、“约简分式法”、“有理化法”、“设变量法”、“罗比塔法”等方法求极限。

以上针对藏族大学生提高他们数学素养的方法,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独立发挥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用多种策略,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以上的这些探究也好,策略也罢,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藏族大学生自身的勤奋,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之余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做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树立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这将会帮助他们根除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误区。同时,还应激发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树立到更好的大学再继续深造的信心;到更大的城市谋求发展的壮志,使他们自己能够真正意识到具备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数学论文:浅谈数学建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建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cumcm;数学模型;能力培养

一、引言

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通过合理的抽象与简化,找出其内在的规律,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即数字、公式、图表、符号等描述出来,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得到定量的结果,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结论,供人们进行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这种把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称数学建模。较好的完成一道数学模型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更要求学生具有知识拓展、综合运用、自学、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而数学建模的过程也正是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cumcm(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二、数学建模过程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

1. 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数学建模问题多来源于实际,其背景可能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经济、管理等领域,cumcm的比赛时间仅有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学和讨论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要把各领域知识与数学方法、计算机应用有效的结合起来。

2.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的能力。建模涉及到的学生未知领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应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图书馆、书店、网络中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才能对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在有限且短暂的时间里搜集、浏览、去伪存真,迅速捕捉真正有用信息,这就大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3.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对模型机理的了解程度不同,数学模型可分为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对于灰箱、黑箱模型,需要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证,能创造性地给出解题方法。传统的数学课程所涉及的问题,一般有精确的答案,而数学建模中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拘于一种方法来解决。

4.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攻关能力。三名学生为一小组参加cumcm,在三天时间内对所给问题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三人在竞赛中合理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思广益,密切协作,使个人智慧与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队员之间有分歧时,三人需要经过讨论寻求最优方案,必要时个人要做出妥协,这也是团队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5.数学建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熟练应用mathlab、maple、sas 等数学软件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这是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此外,数学建模中较多问题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更为逼真的模拟实验与检验,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cumcm 比赛时间共72 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要选题、查资料、组织相关知识及思路、团队间讨论、编写论文,可以说三天的比赛时间对学生的体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经常会有参赛学生最后关头乱了阵脚,草草交卷了事。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树立顽强自信、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对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探究过程。数学建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教师应是提问者,学生是思考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2.建模课程的讲授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开始时讲授一些简单有趣的例题,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基本建模方法学习完毕之后,可以组织模拟竞赛,让学生在模拟竞赛中得到磨练。

3.重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课程讲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书本中的固定方法、技巧,而是要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案例答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要的是体会其中蕴含的分析方法。

4.竞赛前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建模竞赛对学生是一次锻炼也是考验,要让学生卸下包袱,不要过多考虑成绩好坏以及个人得失,只有以平和心态、团队为先的精神状态投入比赛,才能取得好成绩。

数学建模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起到了巨大作用。

作者简介:文冀中(1981- ),男,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数学是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创新能力培养则是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如何通过大学数学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1)数学概念与数学运算;(2)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3)数学传授与数学理解;(4)教学与科研。指出注重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于有趣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数学;创新能力

大学数学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通过大学数学教学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须备加关注[1]。

一、数学概念与数学运算

数学概念和数学运算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象。显而易见,数学概念的教和学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数学在自然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之所以重要,集中体现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的抽象性使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终生收益,也使许多人对数学望而生畏。那么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主要表现在哪里?简言之,就是数学概念[2]。

学习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甚至研究数学的关键。作为大学数学教师,把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讲得通俗、直观、易懂是讲授成功的体现。作为大学生,能够透过抽象的数学概念看到其直观的背景,则是学好数学,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设想一个对微分和积分概念不甚清楚的人,无论其微分、积分运算有多么的熟练,他究竟能把微积分用到哪里呢?抽象的数学概念只有在真正掌握它,理解它的基础上,才能涉及到熟练、自如地运用它,富有创新的开发它,推广它。无论是数学概念的运用,还是它的开发研究都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在这里,我们来看几个数学概念的例子:文字运算a+b是由日常生活中的1+2抽象而来;线性代数中“线性空间”的概念,形式上由八条公理组成,而事实上则是从通常带运算的三维向量抽象而来;代数学中“群”的概念源于物理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描述。后来,凡是对具有对称性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运动进行数学描述,群便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逆矩阵”概念用于线性方程组有惟一解时的求解,而“广义逆矩阵”概念则用于线性方程组无解或解无穷时,某种意义下的求解。

这些例子表明,繁杂的数学概念背后其实是极简单的数学现象。有时,借助直观化对理解数学概念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拓扑学中有一个“同伦”的概念,其定义为:对连续函数g,h:xy,如果有函数簇fi,对任何t∈[0,1],函数ft∶xy连续,且函数f(x,t)=ft(x)∶x×[0,1]y连续且使得f0=g,f1=h,则称函数g与h同伦。

初看这一长串定义,使人摸不到头脑,难以理解其实质。实际上,考虑其一个几何直观,“同伦”的概念就变得十分明白了。当g,h为实的连续函数时,g和h的同伦就是曲线g和h能通过连续变形而互相重合。这样,“同伦”这个抽象的概念不过是曲线“连续变形”的严格数学描述而已。

还有“等价关系”与“同余”的区分。集合上的等价关系就是对集合中元素的划分;而同余则是一种性质“更好”的划分。

大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比比皆是。学好掌握好数学概念对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大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数学能力,即运用大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更重要地反映在数学思想的素养上。事实上,我们说一个人数学能力强,有数学才能,并非简单地指他记忆了多少数学知识,而主要是说他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数学理论的本领。对一个大学生而言,需要记忆的数学知识可多可少,但掌握数学思想及数学思想方法则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者是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基础,也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背诵,忽略数学思想的讲解和分析,加之传统的考试制度,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两者面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关键不在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和传递,而在于数学思想的领会、运用及其创造新的数学思想。大家知道,数学在科学技术各领域及社会科学的各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可见,数学对于其他科学的意义和作用了[3]。

怎样才能在各方面更加广泛地应用数学呢?加强数学思想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数学的科学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靠数学思想方法向科学各领域的渗透和移植,把数学作为工具加以运用,从而促其发展。著名科学家欧拉不仅在数学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力学、物理学、天文学、航海造船、建筑等许多非数学领域与部门也做出了重大贡献,集中一点就是他具有深刻的数学思想和非凡的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哪些数学思想需要强调呢?譬如极限的思想;把曲线看做直线的思想;把有限长看做无限长的思想;使得特异数学、特异运算出现的思想;二维空间、四维空间、高维空间的思想;数学的神秘性与数学美的思想等。

在利用大学数学的实例,渗透上述数学思想的同时,向大学生传输大学数学中各种各样的思想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数学传授与数学理解

大学数学(包括概念、理论、方法、与形态等)的学习,不能单靠课堂传授或翻阅资料,尤其对那些通过学习想要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学习数学的最佳境地是真正做到“数学理解”。而达到这一境地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善于、勇于、勤于独立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为了陈述的简洁方便或篇幅的限制,往往将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省略了,或者将许多活生生的数学思想、引人入胜的数学过程掩盖起来。因此,在学学数学时,则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深入钻研,体会数学含义,挖掘数学思想,再现有声有色、有骨有肉的数学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4]。

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一定要反复体会和深入思考,试图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去解剖分析,加深理解,真正达到融会贯通,清晰明了。

有时甚至需要带着怀疑、挑剔的眼光看待书本。

只有对数学概念、原理的透彻的理解,才会有得心应手的应用,乃至出人意料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与科研

通常,我们提到教学和科研,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实际上,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与正确认识教学和科研不无关系。

就人类科技知识的创造、积累和发展过程来看,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换句话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某些数学研究或数学实验,如相关研究领域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相关学科中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对于优秀本科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每个学科都有数不胜数的成功范例。把科学研究看做教学工作的延续,那么大学生投身于与大学数学相关的研究课题中去就是一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

总之,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概念的学习,注重数学思想的掌握,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自觉投入到各种有趣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无疑会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

摘 要: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史,有助于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史;渗透

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如果数学教学缺乏历史观念,那么就会减少数学的教育价值。因此,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具有数学史的知识,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那么数学势必被学生理解成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的堆砌,枯燥无味。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方面,除应有一定深度要求外,还应有广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有机渗透数学史,使学生通过对数学史、数学发展趋势等知识的了解,加深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体会和理解,变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为生动有趣,使学生热爱数学,并肯为数学努力奋斗,这是数学教师的职责。

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应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历代杰出的数学家,不但有能够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独特成就,而且有吸收世界数学先进思想的创造发展,更有坚韧不拔为数学献身的不屈斗志。古有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和令人称道的“勾股定理”;今有被杨振宁教授写诗赞颂的能与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相提并论的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有誉满海内外的数坛传奇巨星华罗庚和离“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的陈景润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辉煌成就等,这些无疑都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能强烈触动每个期待祖国繁荣富强的学生,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

2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史是数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史,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数学史上三次危机的产生与解决,客观上揭示了数学内在矛盾运动的过程,数学中每一次悖论的出现和解决,都对数学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杠杆作用。矛盾、危机、暂时的统一,循环轮回,此起彼伏,它孕育了数学的勃勃生机,进而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发展,这些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演变,认识数学的渊源和本质,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不断运动、变化、来源于实践的科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理解数学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3 进行远大理想和意志品质教育数学难学是学生普遍感受的问题,学好数学需要高强度的智力活动,需要具有勤奋、勇敢、顽强的精神,这也是当今时代迎接各种挑战不可缺少的精神。数学史中众多历史人物功标数史,他们有着共同的可贵精神,勤奋刻苦,锲而不舍,严谨认真,孜孜不倦,数学史上写满了他们顽强、悲壮、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动人心魄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结合数学教材,适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拼搏豪情,在治学之道上给他们以谋略性的启迪。 4 对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领悟数学史是数学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全面写照,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只知道它的结果。从对平行公理的证明到非欧几何的产生,从代数方程的根式求解到群论的诞生,以及数学三次危机的产生和解决,其间无不充满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过程的精美展示。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

5 使学生坚定从事数学事业的信念数学史中有许多数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对数学孜孜以求,功标数史,或是得益于他们老师的启迪和点拨,或是得益于他们老师的慧眼识才并无私地帮助和培养。还有一些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研究工作中获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他们也为数学事业的兴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对人才的关心、爱护和培养的伯乐精神令世人称颂,这些都将砥励学生为数学教育献身的志向。

数学史,即数学发展的历史,它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数学的每一项富有意义的成果,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只是概念的结果,而是人类世代相继不断创造的艰苦曲折的漫长道路。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而这种精神,迄今仍为我们时代所需要。

大学数学论文:提高西北高校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积极性的思考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2008-2010西北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情况,提出了提高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积极性的建议,主要是增强热情,积极组织,主动参与。

【关键词】 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举办,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年一届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数学建模竞赛由最初的1992年的79所高校314个参赛队发展到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以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197所高校的17317个参赛队,成为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在国内外都具影响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且数学建模不再是要求学生生硬地记住几条数学公式解决几道应用题,它的应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所涉及的学科众多,有化学、生物、经济、金融、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等,所以不仅要求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数学、计算机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参赛形式是3人组队,利用开放的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共同完成,最后提交一篇论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和竞赛中既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又能提高沟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一、2008-2010西北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情况的统计及分析

1、数据统计

笔者对2008-2009年全国各赛区参赛统计进行了分析,并摘录了部分赛区参赛情况的数据,将其制作出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虽然西北赛区参赛队数占全国赛区参赛队数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却仍然低于全国年增加参赛队占全国赛区总参赛队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西北高校的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较低。

2、原因分析

造成西北高校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与内地高校大学生相比,西北高校大学生的基础较差,专业理论功底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且数学建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数学,计算机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有些学生虽然对数学建模竞赛有参与的想法,且在对数学建模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参与,而在参与过程中受到知识结构和水平,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不中途退出。(2)学校对数学建模重视不够,对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宣传、推广、组织力度不到位,以青海大学为例,青海大学近三年的参赛队都只有几队,而且都是教师通过数模选修课选拔出进行参赛的,每年竞赛学校都未发过通知,而且学校很少举办有关建模的讲座,以及开展此类活动,数学建模协会也是在近几年才创办的,由于学校对数学建模不够重视,数学建模的发展失去了最关键的引力,学生由此对数学建模反应冷淡。(3)教师的参与面窄也影响了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数学建模的指导工作大多依靠数学系的老师,而且其他专业的教师对数学建模了解甚少,教师的参与面窄,指导力度非常有限,而且很多学校都是在临近竞赛了才对学生进行一个月左右的集中培训,然而数学建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知识面广,不是短时间的“集中培训”突击应试教育就可以奏效的,这样的指导对学生的作用不大。

二、提高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提高对数学建模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和组织数学建模活动

西北高校大多都将数学建模作为选修课开设,对学生该课程的考核也很简单,所以笔者建议学校能将数学建模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提前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掌握一些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并同时开设数学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数学软件。学校还可通过学校网站,学生社团举办活动定期宣传数学建模,扩大数学建模竞赛的影响力,围绕数学建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老师开展数学建模讲座,由此营造一种良好的数学建模气氛。

2、学生应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学生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数学建模竞赛,并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数学、计算机、工程等各方面的知识,并能将单科知识相互联系和渗透,同时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这些未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上,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实践,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真正能得到提高,进而加深对数学的热爱。

3、学校教师应增强对数学建模教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建模不仅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参与的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扩充,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做到将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中来,并在学生日常的数学建模活动中给予指导,主动地与学生共同去探讨,教师和学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能力。

三、结束语

由于西北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起步晚,且学生的基础较差,专业理论功底薄,加上学校对数学建模重视不够,以及教师的参与面窄,指导积极性不高,势必造成数学建模在校内影响和学生的认知面极其有限的境地,且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通过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将数学建模竞赛在西北高校中更有效的推广,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更好地完成学校承载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育偏差和调整对策

【摘要】大学的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着较高的难度,而且对比于国外来讲我们国家的数学教育水平还是落后一些,无论是课本教育方面还是考试的模式都比较单一。本篇文章针对我们国家大学数学的教育现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育;偏差;调整

前言

大学的许多数学老师,在长期的研究并探索之后有着成熟的教学理论与经验,并且在课堂上的整体效果也比较优良。但对与我们国家所有的大学数学教学来讲,多数老师还是使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也就形成了数学的教育革新模式中存在偏差问题。

1.大学数学教育现状

1.1教学内容不够充分

教学内容不够充分这一问题体现在对课本的内容过度重视,只对当中的一些主要定理或者公式进行讲述,其他的就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并且对于公式的来源与过程只是简单推理,这样学生不能够有效的掌握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对推导方面的重视度大大降低,这就造成了单纯的机械式记忆,学生不会主动的进行思考,也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就变成了只会记忆的机器。同时课本的内容编排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教学内容的问题通常体现在注重形式过度以及按照固定的程序教学这两个方面,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加深学生们对内容的掌握,并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大都是进行简单的推导,然后分析与判断,所以书本中的自由内容积极些,不具体的知识点就会被很容易的忽略。然而这些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作用就是来培养学生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我们国家的学生非常重视计算能力,而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与模型的构建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短板。

1.2教学方式的问题

儒家文化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历史文化思想,而且当时中国的教育方式也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然而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学校教育那时候是非常不同的。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切的事物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国家的数学教育也收到了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通常是按照提出定理、给出概念、进行推理,并大量的练习这个套路进行的,大都采用灌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刻板印象,他们就会自然的认为书本中的东西就是真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呆板学习的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到知识的本身,所以也就让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受到了限制。而老师们也认为只有让学生们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记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让教学的效果有所提升,这一问题也是目前数学教育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1.3教学效果问题

很多学生往往在考试成绩方面会出现严重的波动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考试的题型在平时没有见过,或者是没有经过多次的练习,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足,只停滞在对书本中的定理与知识的理解层面,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学生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一状况也反映了教学当中有着很大的弊端,学生们在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在推理与计算能力方面都非常强,而在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上或者创新力上有着很大的不足。而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大都是利用灌输的方法,学生们在潜意识上也信任了老师的这一教学方式,所以他们并不会独立的对问题进行处理,这样学生们在独立的判断与分析能力上就比较差,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会让课堂的气氛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这也就让学生们会在学习过程感觉疲惫,最终导致学习的效果与课堂的效率都比较差。

2.大学数学教育偏差的解决策略

2.1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既要对具体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学教育,让学生能详细的掌握数学的每个细节,包含理论的环境、历史因素、使用条件以及出现源头等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重要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体会到知识当中的精华与奥秘。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数学素养培养,让学生们对相关的问题分析并提出有关解决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对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加强。只有全方位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一些综合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一些实际问题当中更快的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2.2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老师为主,利用老师来对知识进行传播,而在国外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起到辅助性的帮助作用,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它各自的特征,中国的学生大都比较缺乏创新的理念,但是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比较牢固。国外的学生在重新方面比较强,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综合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来对当下的数学教育进行适当的革新。首先需要将学生在教育当中的地位提升,无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是受体,主要是进行学习研究,老师扮演指导的角色,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也能有效的提高数学的课堂效率。

3.结语

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国家大学数学教育还存有一些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对数学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我们国家的数学教学与国际的数学更好的综合,让中国的数学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就要全方位的对大学数学进行革新,对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并且要让大学数学的教学人员意识到数学教育的难点,所以就将数学教育作为研究的主体内容,积极的去寻找大学数学具有的教育特点,将这些特点良好的使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作者:李新海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学转型发展探讨

摘要:

依据转型发展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提出大学数学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转型;从就业导向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角度,确定数学建模为转型发展方向,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建模,学习方法

0引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2015年4月河北省确定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等10所本科高校列为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由此我院走上转型发展之路。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教学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建模结合能力为职业发展方向,突出应用技术类型院校的特色。

1教学思想的转变

大学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忠实于知识传递和巩固理论过程,而是重点在于课程教育再创新和应用过程。在教学思想上,过去研究课程教学重“教学”轻“现实应用”,忽略教学效益和有效教学,现在教师站在教学“对象”角度分析问题,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为中心思想,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强调有效教学概念。例如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过程;以讲授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对话"模式;从传授数学公式和思想转变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协同发展;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师唱独脚戏转变为师生交流、合作、互动的教学理念;从单向式教育过程认识转变为多向式认识,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从单向“说教型教学”转变成“交互型教学”。

2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过去教师在课堂上重书本理论教学轻实际应用,学生学习重理论做题轻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根本,顺应时代的需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数学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学会自主选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智商、情商、德商、心商和灵商。

3教学方法的转变

3.1提倡自主型教学方法

2003年我院针对《高等数学》教学实行一次自主型教学方法的尝试,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听课,感触颇深,自主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育的能动性,体现师生双边互动。自主型教学法更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彰显个体与群体能否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和思想,能否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权利和能力。自主型教学方法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另外我院还鼓励教研室组织丰富多彩的自主型教学数学活动,如探究数学的某个内容或专题、有关数学实际与应用数学专题以及数学史有关专题等教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型教学方法中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数学教育,如补习、补充、发展、深化,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益,使数学课程教学富有弹性,依据学生实际需求而将数学知识进行优化组合。

3.2推进分层教学法

基础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在大学一年级基础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全国中学高考教学大纲各不相同,致使学生数学学习程度良莠不齐,大班上课很难照顾到数学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避免这些学生掉队,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提出分层教学的教学思想的研究课题,现在小范围试点教学中探索研究,已经取得部分研究成果。

3.3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始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模式。2011年引入中国。它是面向学生的视频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学习,然后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难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使“教师主导”变成“学生探索”,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随着我院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活动不断增加,每年四月份“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数学建模”竞赛、五月份“认证杯”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和九月份“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是学生重新赏识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真实理论学习的过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教研组提出了“基于数学建模推动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课题,本项目研究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育相结合,促进数学课堂教育技术发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逐渐完成老师与学生课上和课下角色转换,逐渐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使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现在部分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中,初步取得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升。

3.4组织数学建模教学法

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85年,译成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缩写MCM),也可译成Interdis-ciplinaryContestinModeling(缩写ICM),是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从1992年我国每年九月份组织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答卷是一篇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和检验的论文。数学建模竞赛是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团队合作、创新性的高水平竞赛,它要求大学生既有应用数学知识能力,又有与交叉学科重新构建能力,还要有计算机技术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能全面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协同合作能力。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为大学生提供数学理论知识与交叉学科融合及计算机技术三维一体化平台,展现数学理论是解决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重要工具,进而找到了数学教育为其他学科服务的“拐点”。数学建模使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孤立模块教学法转变成带实际情境的交叉学科可延伸模块教学法,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帮促者,学生的学习也从独立学习转变为协同学习,学生学习评价从理论知识与离散技能的评价转变为基于效率面向过程的评价,符合“少教多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事实上采用数学建模教学法我院已取得可喜成绩,曾多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与二等奖。

3.5综合教学法

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将成为终生学习者。大学阶段指导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成才目标之一。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站在教师角度看是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讲就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站在不同角度的同一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大学数学教育依据学科特点,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交互式和实验式等。通过综合教学方法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终极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终身学习者。大学数学教学采用综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智商素质。

4大学数学的转型发展构想

通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转型讨论,结合教学项目的探讨与研究,确定数学建模为大学数学教学发展方向,以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为大学数学转型拐点,搭建数学与交叉学科相结合的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型转变为应用型,实现应用型转变为高技术型人才的设想,从而导向于学生就业渠道。发展数学建模恰好迎合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方针。

5大学数学的转型发展存在的困难

快速推进大学数学教学的转型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夙愿。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好数学建模教学,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合理的教学软件,多功能教室以及灵活的评分政策等,解决上述困难,离不开学院提供可调控的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和教学活动基础设施。总之,大学数学教学的转型发展是时代召唤,最终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把数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正是数学教学思想转型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作者:邓凤茹 张翠莲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探讨

摘要:

数学文化作为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且就数学文化如何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数学文化;大学数学;融入

近年来,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抑或者是大学,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文化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但是,就大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这已经成为大学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数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对于“文化”大家都不陌生,“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也在逐渐发展扩大。数学文化是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怀尔德提出来的,他提出了“数学———一种文化体系”的哲学观念[1]。当前,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认同,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数学,数学包括的内容将不仅仅是数学概念、知识和方法等静态事物,还包括数学活动创造的动态过程,体现出真、善、美的内容,也体现出数学家的品质、价值观、思维观念等内容。静态和动态内容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数学文化体系[2]。

二、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增加数学底蕴。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数学无非就是一些数字、公式以及定理等,通过各种数字的组合构成深奥的数学知识,语言表达直接、清晰,没有文化蕴意可言。然而,数学文化的融入,改变了人们对大学数学的看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大学数学中的文化底蕴。其次,增加学习兴趣。大学数学教学如果生搬硬套地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逐渐降低,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如果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延伸,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背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增加学习动力。数学文化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数学案例和相关的数学文化结合起来,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改变传统大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数学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当中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数学文化教育观

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之外,还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此外,还要让学生获得数学文化的熏陶,养成数学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观念等方面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数学文化观念的树立,并不是要求抛弃数学知识。

(二)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文化内涵

大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了解哪些数学知识蕴藏丰富的数学文化,哪些数学知识蕴含丰富的数学价值观,哪些数学知识能够具备文化传递功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首先,数学史的教育。数学教师要想将数学文化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教育不可或缺。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数学历史,将重点集中在划时代学科的诞生与重要概念的发展上,考察数学学科的演变,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展望[3]。其次,数学方法的传播。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数学科研者研究数学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数学科研者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公式的提出等;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包括推理法、判断法等。再者,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计算机、物理、化学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同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在进行极值的应用、微方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物理、化学或者生活中的现实模型。

(三)增强情感教育,促进数学学习

数学文化的融入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将数学文化合理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概念性或者理论性知识点的时候,找准时机将该理念的背景知识引出来,如该理念的提出者、提出的年代、发展过程等,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美妙。

总之,数学文化融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增加数学底蕴,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大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情感教育,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作者:黄君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摘要

高中学生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即将步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这个转换阶段,高中学生必须能够尽快地适应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内容的转变,以便于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学学数学,全面提升大学数学的学习有效性,以保证能取得较为良好的大学数学学习效果。首先分析了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学习差异,然后分析了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的衔接点,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转换,希望能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转换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大学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转换

数学作为大学学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无论何种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完成不同程度的大学数学学习。另外,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是基础和高等的关系,二者的跨度非常大。因此很多能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往往会觉得数学学习起来十分的吃力。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习数学的时候就遭遇了严重的学习问题,经过长期的学习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之后,学生对于大学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的挫伤,提不起兴趣学学数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大学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大学数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本质上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作为已经完全熟悉了传统数学学习模式的高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立刻接触高自主性的数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学习方法自然不能完成自主数学的学习,而面对骤然改变的学习模式,不能快速适应并转变学习方法的学生,就会学学数学时手忙脚乱。

一、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学习目标

高中学生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能够在高考过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数学学习都是围绕题海战术来展开的。在学习过程当中高中学生只要不断的加强练习,提升自身的答题水平就可以了,对于数学体系并不需要深入的去了解和认识。但是大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过是有效提升学生大学高数思维和实际作用能力的途径而已。因此大学数学很多时候都不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约束,只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往往会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实际的数学学习进度,总是落后于书本的进度。这就导致了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能够掌握知识点,然后运用知识点完成数学解题,并在老师的督导之下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即可。而在学学数学时,面对系统化的大量数学知识和十分快速的课程进程,学生很难在当堂课上完全掌握和理解。另外大学老师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少会组织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不能及时的转变学习方法,将会远远落后于数学课程教学进度之后。

(三)知识结构

高中阶段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和概念的深度和广度都是较为适中的,例如概率、集合、函数等的理论推导,所涉及的内涵学习都是相对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但是,在大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高等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概念的内涵要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另外大学数学教材当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学符号,文字讲解部分相对减少,这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

二、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点

(一)学习内容的衔接

在学学数学时,学生可以尽可能的精简那些在高中数学当中出现过,并且深入的学习过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掌握程度对该部分知识进行筛选,然后对于新增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在高中学习阶段出现过部分程度较深,学习难度较强的知识,在学习时往往会一带而过。而在大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就必须重点学习这部分涉及或者删除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在转换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的问题。大学数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数学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大学数学知识和高中数学有机结合,合理的利用高中数学这个有利的辅助工具,有效的提升大学数学学习效率。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高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大学的数学学习,则是对高中数学的深度广度的科学延伸。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数学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赶上大学数学的教学进度。因此我们学生学学数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能在活学活用的过程当中吸收当代数学的优秀研究成果,多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点的开放性学习探究。

三、对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转换

数学本身就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相关知识。而在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严谨性、抽象性大幅增加。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想要在课堂上就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就需要事先进行预习。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学过的高中数学知识,然后在借助多媒体设备查询相关内容,以便于能尽快找出学习存在的困惑。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进行难以掌握的部分的知识点,并将难点和重点记录下来,便于课后进行深层次的钻研、巩固,以便于提升大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对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转换的展望

大学数学可以说是我们高中学生即将要接触的新领域,但是大学数学的学习却也不是完全脱离高中数学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好学习方法的衔接点,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和延伸知识。在学学数学时,不仅要要擅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要能通过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注重大学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大学基础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积极的进行大学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创意的,从而逐出的养成全新的数学逻辑。

五、结论

高中学生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即将步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这个转换阶段,高中学生必须能够尽快的适应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内容的转变,以便于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学学数学。综上所述,学生通过学学数学,能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的培养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以便于为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数学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系统性,都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将要步入大学的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是阻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但在实际的学习方法转换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较多的高中学生无法顺利的转变学习方法,从而使得数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尽快的根据大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通过寻找衔接点,快速的适应大学数学学习,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大学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作者:张嘉芮 单位:河北衡水中学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学通识教育应用

【摘要】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国家、社会急需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及通识教育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及目标,提出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通识教育;大学数学教学;措施和办法

当前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强调大学教育的“宽口径,厚基础”,是一种交叉式的文理教育,是关于生活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是一种非功能的、非专业性的、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1通识教育的现状

最近几年,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2所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把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系统工作。复旦大学要求新生入学不分专业,一律进入“复旦学院”学习,进行通识类基础教育,根据学生的志愿二年级再到对口院系进行专业学习。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通识教育是在原专业教育基础上实施的“1+3”或“2+2”的教学模式,即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开设宽口径的基础课,以后再选专业。二是,进行一定范围的通识教育,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生必选部分通识课程,如计算机、政治、国学、大学英语等,这类模式最常见。三是,实施学分制模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满选修课程的学分就可毕业。如湖南大学实施的“以通识教育为目标、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大理、大文两类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大力推进“通识教育”。那么通识教育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数学教学呢?

2通识教育环境下大学数学的作用及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科学,是简约化、法则化自然社会现象的工具。人们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来求解、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出结论与公式,并进一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好数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概括性,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环境下大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除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要让学生学学数学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了解大学数学的作用及价值,提高其数学推理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学学数学,还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归纳问题、解答论证和给出答案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如何开展通识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教学数学

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只有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多方配合,才能搞好大学数学的通识教育,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3.1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

教学管理部门在实施通识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探索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并积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大力开展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2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3.2.1重视通识教育,强化通识意识

教师应加强学生对通识教育长期作用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通识意识,强化对教育目标的理解认识,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各门必修、选修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通识知识,将通识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心中。

3.2.2融入有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宏伟目标,教师应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相关知识,应将数学史、数学文化、前沿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思想及有关内容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大胆质疑,努力创新,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应用及思维能力。如在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中,有多处涉及到有关数学家,在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数学成就、成长经历及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家成长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及数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知难而上、不屈不挠、发奋图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及精神。

3.2.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是搞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培养有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还应适当增加讨论环节、实验环节,尽量采用小班教学。每次课后,教师应布置有关思考题,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并告诉学生下次课的内容,以便学生预习,给学生提供反思、质疑、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难度较低的内容,要让学生代替老师讲授,再由教师点评、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2.4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有针对性地开设数学选修课

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3.2.5交互使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

大学教学中,单纯依靠多媒体,不利于学生掌握公式的计算,定理与命题的推导;而单纯依靠板书,学生难以直观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配合使用,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3.2.6加强网络平台及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

应经常更新网络学习资料,开设答题平台解答学生的问题。另外还应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重视教学、学习软件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学习环境。

3.3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为适应大学数学教学中通识教育的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学生做好笔记能在思维、学习进度上与教师的授课保持同步,学生选择性地记下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二要养成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教师的课外辅导明显地少于中学,学生平时应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勤学多问,如有可能,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不要一拖再拖,否则问题会积少成多,影响以后的学习。四要勤于动手,独立完成作业。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自己动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五要学会通过网络学习。大学生应学会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精品课程,浏览教案,做有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于未全部掌握的知识要点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大学图书馆有多种书籍、报刊、杂志,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通过阅读有关专业的书籍,杂志来很好地储备知识。

3.4学生处、辅导员的积极配合

学生处、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课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管理。部分学生可能不适应大学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人会出现“厌学”情绪,学生处的干部、辅导员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出现问题学生的教育,强调学好大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处的工作人员、辅导员要与任课教师多沟通,了解所管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他们是否认真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及作业完成的情况;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他们的正确建议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5教学服务部门的工作

教学服务部门应认真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如确保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正常使用,做好学生生活饮食的保障,确保供电、供水正常,课本及时到位等。

4结语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有关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只有经过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通识教育的任务,培养国家社会急需的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韩晓峰 刘国栋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大学数学论文:通识教育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

摘要:

大学数学课程是非数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更有别于传统数学课程的考核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如何在通识教育的范畴内,通过有效的考试方法设计,构造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辨析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将考试反馈功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考试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

通识教育;考试方法;改革

一、通识教育与考试方法

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该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调节和评价的功能,恰当的考核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制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公平、恰当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1,2]。在通识教育的思想下,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或者数学修养是衡量人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素质或数学修养本质上不仅是指人的数学学历,更重要的是指人实际具有的数学文化水平。大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论证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自学所需的更深入的数学新知的能力[3]。大学数学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二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定量思维以及计算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4]。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目的、设计、实施和反馈构成了大学数学课程考核的要素,它们通过彼此交互和变化形成了大学数学课程考核运行的机制。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5]。这一考核目的是大学数学课程考试运行的核心,围绕这一中心,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施考试。通过考试结果的反馈,检验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的效果,调节和评价教学效果,达到检前导后、健全完善的作用。因此,课程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人才培养有关键性作用,课程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大学数学考试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前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普遍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考试功能实现不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生成绩构成单一,期末一次考试成为结论性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测与评价。其次,考试形式单一。数学考试大多以笔试闭卷为止,题目多是套用公式的成题。另外,考试的反馈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课程结业考试后即面临学生放假,考试信息缺乏反馈,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少于测评,与教师缺乏沟通。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安排下,东北林业大学首先启动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工作。高等数学A课程作为第一批试点课程,全程参加了4+1模式的试点工作:学生每学期参加4次阶段考核和一次期末考核,学期高等数学A结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10%,4次阶段成绩分别占15%,期末成绩占30%。经过统计评估,该考试方法有助于减少学生考试作弊,促进学生平时多下工夫、减少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2014年起,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高等数学A,B,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全部参加了考试方法改革工作。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按照学校与学院的要求,32、40及48学时的课程,采用1+1模式(1次阶段考试+1次期末考试),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4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50%;48-80学时(不含80学时),采用2+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5%,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80学时(含80学时)以上,采用3+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同时也要求根据课程特点,考试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除了闭卷考试外,对于作业成绩、随堂测试等的评分,也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命题过程中,教研室对考试命题严格把关,命题、审题教师认真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命题任务,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覆盖面广,难易程度合适,考试成绩分布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试卷效度和区分度。考试有监考记录,试卷有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判试卷,并按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计算比例给出总评分数。教师非常重视考试总结,对试卷的内容、考生的成绩分布以及试卷的效度、覆盖率、难度、区分度等指标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试卷存在的问题和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些都写入试卷分析中。试卷分析表、监考记录表、评分标准等见归档试卷。实践证明,考试方法改革起到了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的反馈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对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和试卷的分析,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有目的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考试方法改革模式,把通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探索融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的水平考核模式是当代数学课程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的探讨越来越多,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即学生拥有数学思维,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当今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改革考试模式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文章只是抛砖引玉,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改良和革新,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知识型人才。

作者:张春蕊 郑宝东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

大学数学论文:信息时代大学数学教育改革

摘要:

大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许多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信息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更是为学科的学习和基本提供了许多可能。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急需改革,让数学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数学探索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信息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希望对大学数学教育有所参考。

关键词:

大学数学;信息背景;教学改革

目前许多大学的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信息时代更无法适应学生进步,学科发展,所以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终实现信息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大学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学教师并不能有效适应时代,不能吸收信息化时代的精髓,不能高效率地开展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统一,不能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中未能根据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依旧采用“教师主导,学生顺从”的单一教学,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效果上依旧比较注重结果,忽略教学过程的考核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一些数学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也无法将数学研究融入更多的学科和专业中,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与信息化发展脱节严重,制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能有效适应信息化发展,严重影响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一些资质较老的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不能有效掌握信息化技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简单依靠板书、粉笔和口授教学方法,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大学数学的枯燥感,不仅让学生无法体会大学数学的魅力,而且还让学生厌恶大学数学。在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下培养的学生在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匮乏,不能接触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大学学生不能有效将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融入大学学习,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阻碍学生的成长。最后,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数学内容与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不一致,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依旧还是过去式,不能反映数学知识发展现状,以及预测数学发展的未来。在数学内容的形式上依旧采用演绎体系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非演绎内容,注重数学公式、定理的演绎,而忽略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和研究的探索,更缺乏数学知识的出处和来源探究,让大学数学内容成为“无本之木”。内容的机械化,知识的单调性都让大学数学知识只是一种模仿的知识体,不能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不能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背景下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摒弃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落后观念,重新树立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学教学中的角色。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落后的观念,需要全面培养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大学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实现信息化“熏陶”,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并且能够运用信息化的眼光看待大学数学基础教学。另外大学还有积极培养新一代数学教师,利用年轻教师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和接受,将大学数学知识融合在信息化中,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升级换代。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不能只是将教师定位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摒弃标准化、程序化的模式,要以服务学生,利于学生发展和进步为基础,转变角色,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引导学生对大学数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启发学生创造力,真正成为学生的大学导师,而不是仅仅成为一名大学数学讲师。

(二)大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数学教育改革,所以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一成不变的“板书+粉笔”模式,在推导演算过程采用板书的形式,但是在一些比较形象的知识中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图形和影像,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合作,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吸收,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高密度的教学知识,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还有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学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多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利用大学数学微课,大学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寝室也能深入学习基础数学,在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该更加积极获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网络学习和辅导,多借鉴国内外其余大学的公开课或者微课堂,让大学数学教育改革更有意义。

(三)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信息化时代大学数学教育的内容需要更具前瞻性,不仅满足学生在学校达到要求,还需要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所大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上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信息时代借助信息的力量掌握任何一种技能和知识。所以在数学改革中要加大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的投入,多注重数学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探索新的数学应用。

三、结语

在信息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迁徙能力,让学生在信息背景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服务专业学习。

作者:赵明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大学数学论文:大学数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保障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保障抽象的数学更加直观,让学生从数学中学的更多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大学数学;教学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已经被信息技术所进入,在各年龄段的学校教学中也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自从出现之日起就极大的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逐渐改变其教学模式。数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怎样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很好的融入信息技术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以便于保障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大学数学的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在本文中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寻找使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大学数学教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一、信息技术解析

所谓的信息技术指的是使用网络、计算机等措施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贮存等等的相关技术。自从进行新的技术革命之后,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怎样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并造福于全人类成为很多科学研究者研究的目标。要想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信息技术。上文中笔者已经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上面给出的解释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层次。实际上,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日其,信息技术就已经存在。然而,就如今的社会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是人们更愿意接受的,这种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由此而出现,有逐渐把网络技术代替的趋势,这就导致存储和传输数据更加容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促进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更容易实现诸如快速传输等等设想。上述技术的存在把地球外网络化,地球村第一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能够观察到万里之外的情况,。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变革,如远程教学、现场直播等,这些技术也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改变,社会的发展也会促进技术的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经营,相得益彰。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大学基础数学课程主要有:高数、线性代数、概论等等,上述课程不仅逻辑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相对其他课程来讲,这些课程学生理解较难,不容易内化,所以学生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一知半解,不完全明白的情况,严重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在高校数学课程引入信息技术之前,数学教学除了有一些几何形的教学器材之外,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板书。一些具有较强逻辑性或者相关的推理题,使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固然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其他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抽象性的知识,如果还依靠粉笔和黑板,讲课效率会被严重影响,同时还大大限制了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多媒体教学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大学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其一,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是指提升讲课速度,缩短讲课时间。而是对课堂时间充分的利用,为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保障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量和眼界。其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死气沉沉的课堂被生动的课堂所代替,形象化所要讲授的知识,原先生硬的问题使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所学的内容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三,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课堂板书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小,教师可以在繁重的板书中解放而出,有更多的时间详细的讲解知识。有些数学题目具有很多文字,要是无法正确的理解题意,很难正确的解答。为了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题意,就必须呈现完整的题目,如果板书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却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直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从而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其四,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五,依托信息技术,能够充分的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就概率论而言,学生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学习,还应该重视该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但是这门课程具体的案例往往文字描述复杂、信息量较大。要是单纯的使用黑板和粉笔会极大地限制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具体事例。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

课高校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引入信息技术,还能够使用网络教学。依托网络技术,制作网络学习课堂,引入在线自学系统、测试西戎等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和自学,并随时随地的检验教学效果。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能够把更多的教学资源进入其中,更好的进行学习,让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获得提升。

三、结语

作为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如果科学的运用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如果运用不当,会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高校数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需要众多的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改善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方式,以便于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余梦涛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