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时间:2022-04-16 03:33: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环境污染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对环境污染与国际贸易研讨

一、市场失灵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来源于环境资源的价格过低,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最终造成环境污染。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和公共品。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使其他人承担了成本却没有给予补偿,就是负的外部性。国际贸易使得外部性发生转移,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资源出口废弃物,将外部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称为其他国家外部性的承担者,一定会对该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外部性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惬意在行使决策的时候,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又不需要对成本进行补偿,因此企业的产量会高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同时形成过度的产品,因此负的外部性是造成过度开发的原因之一。

公共品有两个性质,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在作为私人供给时,任何人都不能享受自己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因此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品的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也不能交易。环境也是一种公共品,不能交换,也不能定价。国家对自身所造成的污染不承担后果,对环境的好处也不需要支付,所以就没有保护环境的动力,只能单纯的靠鼓励机制来刺激环境的保护。

二、关于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建议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我们当前应该按照国际的标准,制定并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体制,建立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鼓励保护环境的民间组织的活动,积极的调整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税收约束企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市场失灵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完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环境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在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时,应该加入环境的衡量尺度,环境成本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如果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消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也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形象。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也日益增强,逐步完善环境保护体制。

3、调整出口结构,发展绿色贸易对于高污染的产品,应该禁止进口,为了不影响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调整出口结构,由原材料的出口转变为通过附加值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包括绿色产品的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结构,鼓励开展环保产业的国际贸易,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石。

4、推广环境标准体系鉴于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差甚远,为了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应该完善环境标准。各企业机构应该试试建立统一的环境标准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和分配资源,同时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同时要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相辅相成的达到绿色经济的发展。

5、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认真落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考虑进口产品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有害污染物进入国家,加强检察检疫力度,严格遵守有关国际环保公约的条款。

三、结论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两者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发展中国家污染密集型产品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发达,是负外部性的体现,从而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忽视环境成本造成的成本外部化也导致环境的污染。协调环境污染与国际贸易的管辖关键在于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得产品的价格能真实的反映社会成本,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完善法律法规、调整贸易结构、发展绿色贸易以及提高环境标准等途径,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论文:对湖水环境污染与治理思考

1洋澜湖污染原因

(1)历史的原因,鄂州城区尚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老城区仍然是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管网布置混乱,布置不合理。洋澜湖因地处城区中心,是城市雨污水的受纳水体,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洋澜湖污水口多处,致使洋澜湖严重污染。这些污废水是导致湖水遭受污染、水质日益恶化的直接因素和主要污染源。(2)城市地表径流、农林区地表径流以及降水、降尘、养殖投饵及水上娱乐等。由于每年有大量来自城区地表的污泥在湖内沉积,致使洋澜湖河床逐年抬升,水面逐年缩小,湖容逐年减小,生态环境劣变,鱼类品质下降,水体中的病毒菌与大肠杆菌树超标数倍。(3)洋澜湖沿岸因长期受雨水冲刷及风浪影响,导致岸堤受不同程度的损坏。(4)人为因素,例如沿湖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严重破坏洋澜湖沿岸的自然景观。(5)洋澜湖沿岸缺乏系统的园林绿化,加上环湖周围绝大部分岸线未做环湖路造成水环境的破坏。

2综合治理

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对洋澜湖的水环境保护十分重视,针对洋澜湖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现状,先后实施了环湖污水截流、破堤还湖、局部湖底清淤、沿湖护岸、道路绿化及游园景点等一系列治理工作。(1)环湖污水截流先后共计铺设环湖污水截流干管30余公里,大体建成环洋澜湖北岸污水截流系统,截断了排入洋澜湖的污染源;(2)破堤还湖:破堤21.8km,清运土石方40.5万m3;(3)局部湖底清淤:清除洋澜湖电排站、凤凰广场、镜园和映月小区等四处共计31.7万m2湖面的湖底淤积50万m3;(4)沿湖护岸:建设环湖护岸12.5km,有效地保护了洋澜湖湖面,避免被再次蚕食;(5)道路绿化:建设环湖道路8.43km,沿湖路两旁种植垂柳、水杉等树木;(6)游园景点的建设:环湖建设凤凰广场,凤凰、阳光、官柳、映月、南浦、庙鹅岭和澜湖等七处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60hm2。鄂州市洋澜湖水环境整治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面不广整体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洋澜湖水污染状况没有得到好转,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整体水质为劣Ⅴ类。为此,又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整治设计方案。

3整治设计方案

3.1水处理

3.1.1水质净化

采用“EM”技术净化水质。“EM”是一种有效微生物菌群,由光和菌、放线菌、乳酸菌、曲菌等5种菌类及80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本工程拟对洋谰湖受污染的水域共115.28hm2湖面投加EM菌种,投加浓度为10ppm,共投三次,分别在湖水抽排后、底泥清挖前投一次,清挖后再投两次。4.1.2清淤工程根据洋澜湖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洋澜湖整个湖底由于多年的污染物沉积,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进行全部清除,将会影响治理的效果,为此对洋澜湖全区进行底泥清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湖底清淤和港道清淤的淤泥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需要经过堆积处理,为此选了两处弃渣场用于堆积清淤的淤泥,拟ONOWRLDLOWCARBONWORLD2014/22个渣场,1号弃渣场位于新庙镇山间凹地,距洋澜湖东岸4.3km,距两港的平均距离约4.3km;2号弃渣场位于新庙镇新庙村距洋澜湖东岸2.3km,近于平地弃渣。清淤后的港道开挖的土质是未被污染的泥土,可就近用于回填,加高培厚港两岸的堤身,多余的土可填埋于附近的洼地。

3.2环湖美化

3.2.1洋澜湖护岸设计洋澜湖护岸采用生态护岸理念,沿洋澜湖周边采用随形就势、削坡减载,抛石护脚,坡上采用干砌石护坡,面层铺30mm厚的土植草及间种柳条、荆条、柠条等,抛石护脚滨水区种植芦苇、莲藕等形滨水植物带,沿岸种植垂柳及灌木,沿湖岸布置2m宽的生态人行道。陡岸区高程16.78m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护岸,墙顶布置2m宽的生态人行道,16.78m以上采用削坡处理,坡面采用有生态植草护坡。生态护岸总长约7080m,形成一条适合居民休闲、娱乐的环湖景观长廊。

3.2.2沿湖绿化洋澜湖东侧修建道路段进行绿化,路线总长约7km,沿湖布设5m宽绿化带,距离湖边1m处种植水杉,株距5m,零星点缀红花继木(株距约8m),行距3m,绿化带长7k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近岸种植约1m宽水葱、千屈菜等搭配绿化带,形成陆地到水面的过渡带,紧接这条绿化带种植5m宽挺水植物(以荷花为主),湖面零星点缀浮水植物(以睡莲为主)。部分湖岸弯曲狭长区域种植芦苇丛,美化环境。两港港道两侧先分别预留2m宽人行道,再沿人行道布设5m宽绿化带。五丈港沿绿化带外侧依次种植垂柳、碧桃,垂柳株距5m,碧桃株距5m,两树种行距2m,共同以“品”字形种植。绿化带长约2378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茅草港沿绿化带外侧依次种植大叶女贞、桃树,株行距及种植方式同五丈港。绿化带长约899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

3.2.3景观照明洋澜湖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景观照明采用10kV线路分别供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五丈港景观照明、茅草港景观照明。本工程箱式变电站的供电半径按750m左右考虑,其中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全长7.5km,需箱式变电站5台套,五丈港全长2×3.5km,需箱式变电站6台套。茅草港全长2×2.5km,需箱式变电站4台套。光源选用400W高压钠灯。所有景观灯灯头附件内置,且均需配置相应的电容补偿装置,提高灯具功率因数,减少电压损失。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采用单侧布灯的照明方式,五丈港和茅草港景观照明采用双侧对称布灯的照明方式。灯具布置间距为20~25m。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分为5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5km。五丈港景观照明分为6个配电区域,港道左右侧各3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2km。茅草港景观照明分为4个配电区域,港道左右侧各2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25km。以上每个配电区域内设置一台30kVA10/0.4kV箱式变电站。

3.3港闸治理

对五丈港、茅草港港渠进行生态修复。五丈港是洋澜湖连接长江的通道,由洋澜闸出长江,本次设计将五丈港裁弯取直。将花马湖与洋澜湖两湖连通的节制闸———茅草闸拆除重建。

4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是指在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水域污染治理、加强科技技术研发,不断提高处理水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生态用水政策正常实施,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4.1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域内的监控管理河流区域内,各地政府需要完善水质监测工作站的建设,加强流域内的水质监控能力,完善区域内水质在线监测、应急检测、移动监测以及自动检测体系,进一步合理化流域内各级检测体系的结构,形成全面的检测网络,提升监测水平,加强流域内的监控管理能力,扩大监控管理范围,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测到致癌、致畸的水 体污染物,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继续推进流域内的水质监测功能管理措施,并且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通报工作流程,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评估,确保流域内饮水质量达到标准。

4.2加强水质污染技术研发,深化流域内污水治理(1)继续做好做好全流域重点排污检查,展开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依法通报排污不合格的工业生产者,并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勒令其整改。相关政府还需要严格管理纳污红线,对于流域内的排污口设定审批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流域内排污口的纳污量监测工作,做好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做到排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化,积极推进全民水污染防治工作。(2)对于已经过度污染的流域,要做好治污工作。要深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科技技术手段研发,提高污水治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定期展开流域内的污染源风险评估,分析污染危害,并提出防治应对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不断提高流域机构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流域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做到水污染事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早处理,最大程度减轻水污染危害,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4.3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健康良好的水生态系统的形成,因此,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是实现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水资源调控发展的必然措施。确定并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

4.4加强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水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严把技术关,明确技术路线,稳步推进。①在整体战略定位上,要体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需求,体现出新时代水利建设的特色。②在具体目标上,要突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在价值取向上,要形成水生态伦理价值观。③在指标制定上,既要体现功能的完整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

环境污染论文:平原乡村环境污染近况探讨

1江汉平原农村土壤质量评价

据统计数据显示,江汉平原共有稻田65.10万hm2,棉花田24.83万hm2,油菜田46.61万hm2,商品性菜地21.62万hm2,农户自留地约1.87万hm2。在潜江、洪湖、仙桃和公安4个县市中随机抽取稻田、棉田、油菜田、商品性菜地和自留地各1块,采集土壤样本,选定镉、锌、镍、铅、总砷、铜、总汞、总铬、六六六、滴滴涕作为分析与评价的指标,各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和《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定,对不同农田类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棉花田。本次抽样调查了4块棉田,结果显示:仙桃棉花田为轻度污染,超标因子为镉和锌;洪湖棉花田为尚洁,超标因子是锌;公安棉花田为尚清洁,超标因子为锌;潜江棉花田为清洁,无超标因子。

(2)水稻田。本次抽样调查了4块水稻田,结果显示:洪湖水稻田为轻度污染,超标因子为镉;公安水稻田为尚清洁,超标因子是镉;潜江水稻田为尚清洁,超标因子为锌;仙桃水稻田为清洁,无超标因子。

(3)油菜田。本次抽样调查了4块油菜田,结果显示:洪湖油菜田为尚清洁,超标因子为镉;潜江、公安和仙桃的油菜田为清洁,无超标因子。

(4)商业性菜地。本次抽样调查了4块商业性菜地,结果显示:潜江和公安商业性菜地均为尚清洁,超标因子为镉和镍;仙桃商业性菜地为尚清洁,超标因子为锌;洪湖商业性菜地为清洁,无超标因子。

(5)自留菜地。本次抽样调查了4块自留菜地,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警戒水平,无超标因子,污染水平均为清洁。

1.1江汉平原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江汉平原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包括秸秆、农膜和农药瓶等;二是来源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厨余、废纸等;三是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入户访谈、查询资料、称重计算、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江汉平原农村垃圾污染现状进行研究。

(1)农业生产垃圾污染状况。秸秆是江汉平原主要的农村生产垃圾,总体看来,秸秆以燃烧为主,田间燃烧占的份额最大,如果加上生活燃料部分,2项份额达到64.7%,是作物秸秆生产量的2/3。本次抽样调查了4个县(市)的作物秸秆利用状况,4个县(市)的秸秆用于田间焚烧的比例最高,基本都在40%以上;其次是作为生活燃料用途的比例,平均值达到20.3%。被焚烧的秸秆(包括田间焚烧和作生活燃料)平均为65.03%,即超过2/3的秸秆都被焚烧掉了。秸秆丢弃情况在4个县市不是很严重,平均仅有1.9%。秸秆堆肥率很低,平均1.2%。潜江市和公安县作物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较高。秸秆作为原料在四湖流域的利用水平较低,平均0.73%(低于丢弃量),除潜江的利用水平较高,其他县市利用率很低。关于地膜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江汉平原2009年地膜使用量1213.42t,平均残留率为26.6%。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状况。为了解江汉平原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选择了潜江市熊口村、潜江市孙桥村、公安县新岗村、洪湖市南昌村、仙桃市兴隆村共5个村庄,每个村随机抽取15户农户,收集他们在7d内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并进行分类、称重,记录数据,由此推算出各村每人平均1年产生的不同类型生活垃圾的数量及生活垃圾总量,再根据该村常住人口数推算出1年全村产生的不同生活垃圾的数量及生活垃圾总量。调查结果显示:5个村庄的有机废弃物中厨余和废纸所占比例均较大。

(3)乡镇企业废弃物污染状况。采取听取报告、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方式,调查了6家乡镇企业的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养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养殖固废造成的污染很少,然而生猪尿液及干湿分离处理的上清液一般都直接排放到附近沟渠,使得周边沟渠水质恶化发黑、发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水质为劣Ⅴ类,丧失了使用功能。

2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江汉平原农村水源、土壤、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与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生产生活方式、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2.1江汉平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限制极易

导致该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每年5—9月的汛期大部分时间地面低于江水位几米甚至十几米,容易形成外洪内涝;枯水期江河水位低,引水困难,水资源显得不足,干旱随之而来,这些灾害成为江汉平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血吸虫病蔓延等问题的诱因。

(1)气候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导致该地区呈现涝滞相随、旱涝并存等生态劣化现象。江汉平原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70%以上集中在5—9月的江河汛期,同时过境水量大,长江、汉江等多条大小河流汇集于江汉平原,致使江汉平原地区水高田低、农田受涝面积大,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防洪压力。另外,由于围垦和自然演化,湖泊大量萎缩,调蓄洪水和维持良好生态的能力削弱,加重了抵御洪涝的负担,导致该地区洪、涝、渍害频发,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水资源季节性过剩但总体匮乏,旱涝灾害加重了水源污染。江汉平原水源充足,但在时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年水资源相差达10~15倍。该地区地表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都很丰富,雨季集中,并且与作物生长同季,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流经江汉平原的境外水数量也很大,这些客水多在汛期到达,很难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洪涝灾害频发,江汉平原中部地区部分农田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而盲目围湖造田、填湖开发等人为对自然的干预,加快了湖泊湿地萎缩,湖泊调蓄、行洪能力减弱,淡水储量减少,水质日趋富营养化,河湖淤塞,涝渍相随、旱涝并存,导致水质变劣,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均受到了严重威胁。

(3)长期滞水或淹水导致江汉平原农村环境不断恶化。江汉平原涝渍时间长,土壤潜沼化程度逐步加重,导致大量还原性有毒物质产生,这些有毒物质或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湖之中,从而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由于整个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农业生态环境不断受损、退化,围垦中 水利工程与血吸虫病防扩散措施又不得力,血吸虫的寄生钉螺随洪涝灾害的频发而扩展,导致血吸虫病疫控制难度随之加大,该地区农民因病返贫人口日益增多,再加上农业投入增加缓慢,农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2长期沿袭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传统的发展观以资源可以无限供应假设为前提,忽视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当前,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就是由于近几年来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超越了自然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逐步下降。

(1)水产养殖投肥过量严重污染水体。江汉平原湖泊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水产养殖十分发达,而黄鳝、“四大家鱼”等养殖过程会投放大量的饵料,成为加重江汉平原大中小湖和鱼塘等养殖水面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局部区域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据统计,江汉平原目前共有水产养殖面积约10.67万hm2,水产品年产量约14万t,年投鱼饲料约27万t,水产养殖业是江汉平原流域农业源COD、总氮和总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总量的50%~60%。这些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养殖过程中投撒过量的鱼药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2)畜禽养殖固废及废水污染周边环境。据统计显示:2007年江汉平原仅四湖流域地区畜禽养殖粪尿排泄的总量就达到10929万t,其中,粪便排泄总量为4853万t,尿液排泄量为6076万t。江汉平原部分县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大的是COD,其次是总氮和氨氮,总磷产生量最小。这些畜禽养殖粪尿排泄物大多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周边沟渠、河流、塘堰,造成严重污染。

(3)传统的耕作习惯导致环境污染。一方面,种植区化肥使用过量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达到5332kg/hm2,棉花产量达1208kg/hm2,如此高的产量使得江汉平原化肥的投入达到742kg/hm2。化肥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较大,而且流失的化肥多为溶解态,进入湖泊、河流、沟渠及塘堰等水体,极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农药使用不当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有机氯农药对于防治病、虫、草害,保证作物增产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但有机氯类化合物制剂因性质稳定和不易消解,易引起农业环境的污染。一些违禁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现象仍较普遍,加上施药方法不科学,造成农产品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十分突出。已有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残留是六六六和滴滴涕在土壤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2.3农民生活陋习和环境意识薄弱造成环境污染

农村群众普遍缺乏生态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不强,对自己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是引发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1)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导致地表水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政府、村委会提供环保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的不达标污水排入河湖水体,成为地表水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2)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染环境。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形态越来越接近城市,然而处理方式却没有跟进,大多数农业生产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和部分乡镇企业废弃物随意堆放污染了水体和土壤。本次调查过程中经常能在农户浅水井边的沟渠内发现被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垃圾围村的现象比比皆是。

(3)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污染环境。江汉平原多数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严重,由于工业不发达,68%的村民仍以农作物秸秆为生活能源,因此家家冒烟,家家都是一个污染源,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有关数据显示,湖北每年夏秋两季秸秆产生量大,空气污染最严重。在江汉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70%~80%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农作物收割后,不待秸秆彻底干燥即进行焚烧处理,由于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浓烟弥散在空气中,导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仅严重污染农村空气,而且还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沿公路焚烧秸秆还会造成交通事故。

2.4人为干预生态环境和乡镇企业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污染

江汉平原农村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乡镇企业管理不善,人为对环境的破坏、长期围湖垦殖、传统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等导致了环境恶化问题不断出现。

(1)河流沟渠分段管理,活水变死水。本次调查发现,江汉平原境内河流沿途各不同辖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拦河筑坝,导致水流不畅,活水变死水,水质变差。

(2)部分乡镇企业废水无序排放污染水环境。原来与长江连通的河流,20世纪70代以前水质清澈,鱼虾成群,两岸绿柳成行,河面舟船不断,人们沿河而居。自80年代初造纸厂、水泥制品厂、化肥厂相继建成投产后,工业废水排入河内,致使水质恶化而变成了一条臭水河。

(3)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地表水污染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根据2005年农村饮用水安全调查情况,江汉平原四湖流域农村水质不达标人口有234.0万人,占全部村镇人口的60.2%。虽然通过国家和地方不断努力,特别是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但由于江汉平原内农村人口主要饮用分散式水源,水源地水质多数未经处理,细菌超标、污染物超标。同时,江汉平原为血吸虫病重疫区,农村居民取水条件较差,导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较多,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群众喝不上合格的饮用水。村民以前喝的水都是河沟内的水,河沟内的水不能饮用后,以喝浅层地下水为主,据当地镇干部介绍,超过100m地层以下的水质比较好,但是目前村内水井深度大多为20~30m,有的甚至不足10m,属于浅水井,因为管理机制以及运行经费等问题,一些村2009年才通上自来水。

3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依据对仙桃、潜江、洪湖和公安等4个县(市)农村环境污染调查结果,结合农村实际,提出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江汉平原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结合起来,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对策,从而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 地发展。

3.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几年来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但与其作为国策的要求相比,其宣传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是一项基本任务和长远的战略举措。

(1)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一是提高江汉平原广大农户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顺利实行退耕还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镇等政策的重要保障。从宣传《环保法》入手,采用广播、电视、网络、科教片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积极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农村环保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村镇环保培训机制。把教育培训工作延伸到乡镇和村庄,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各级基层干部和基层环保技术人员进行环保政策、法规、知识培训。二是编写农村环保科普读物。建议组织力量编写有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简易科普读物,可采取图片、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便于农民群众熟悉和掌握相关环保常识,内容包括农村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性等。

3.2提高对农村环境的认识,更新环保观念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在于水的布局不合理,导致“涝渍相随、旱涝并存”。水和湿地都是对人类社会非常有益的资源,季节性富余的水可就近蓄积以备缺水时调用。

(1)转变观念,改变旧的思维模式。一是顺应自然规律。在现有的江河治理基础之上,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最大限度地兼顾治理与自然的平衡,有限地还田于河湖,逐步释放河道承载的调蓄压力。二是树立大农业的观点,整治涝渍地生态环境。按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重新评估现有涝渍地,结合江汉平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治理措施。

(2)立足于系统生态学,科学治理农村环境。一是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分蓄洪区的作用。加强长江上游植树造林种草生态工程,以利于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清理中下游河段行洪障碍,如围垸、码头、仓库、房屋,还滩于河。疏通河道,加强对蓄洪安全区的分洪区内工业、生活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二是将治水、蓄水、用水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江汉平原地势低洼,这不仅导致涝滞低产,而且还影响富余水分的调蓄作用,从而又加剧了江汉平原的涝滞灾害,因此只有实行退田还湖,才能有利于蓄水抗旱。

3.3统一制定环保规划,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由于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问题,因此应制定统一的规划,突出治水这个重点,加强综合治理。

(1)控制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一是出台湖泊保护与治理法规,确定最优治理方案,控制污染排放。实施截污工程和引水灌湖工程,消除湖泊底泥污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面源污染,运用生物措施,恢复或建立江汉平原湖群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二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应建成以提防为主,蓄滞洪区、水库为辅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减轻防洪压力,同时通过生物措施治本,如利用山—河—湖—江互动规律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2)构建完善的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机制,合理利用江汉平原自然资源。一是加强湖泊管理,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湖泊管理。建议统一规划湖泊,必要时调整行政区划范围亦保证大湖的完整性。制定大中型湖泊相关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出台湖泊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政策。二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目前,江汉平原人口压力巨大,而环境的承载力有限。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保护江汉平原农村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加大恢复森林植被力度,确保水源涵养林用地和防洪堤防用地,做好退田还湖、提高湖泊蓄水能力等工作。调整居民点,退宅还田,增加耕地面积,逐步解决人地矛盾。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中低产田,运用市场规律,结合楚文化底蕴,把防洪除涝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适度开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促进传统农业单一性向现代农业多样性转变。

3.4构建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工作呈常规化、规范化运行,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1)建立农村环境管理制度,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是建立湖内撤围和退垸还湖制度。洪湖撤围措施实施后水质明显得到改善,这既是证明也是经验。因此,要使江汉平原水体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必须实现湖内完全撤围,并与退垸还湖工程相配合,逐步恢复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了有序做好湖内撤围工作,建议按照养殖面积给予撤围的养殖户一次性补偿。二是建立江汉平原河流水环境管理制度。采用截污、清淤、换水等工程手段,综合治理东荆河、内荆河、洪排河、等主要河流的,改善重点水域环境质量。通过实行“两清一建”(清理淤泥,疏通水系;清理垃圾、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成果),改善河道水质,恢复和强化河道生态功能。通过引清调度,实现河道生态引水,恢复河流的连续性和流动性,提高水环境容量。在限排总量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供水、节水、排水、治污、排污、中水回用等进行一体化管理,杜绝河流分段管理。在水量方面,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发挥水资源多种功能;在水质方面,必须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强水源涵养与保育,建设水源涵养林,保证河流、湿地、湖泊的生态环境用水。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构建环保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渔业管理制度。湖泊内适度规模的养殖和捕捞不仅可以增加水产品产量,满足人类食物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有助于改善水质。建议完善捕捞许可证制度,推进有序养殖。长湖和洪湖等大中型湖泊应设定休渔期,严格控制捕捞船的数量和网眼大小,通过发放捕捞证收取一定费用,对撤围下来的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养殖户减免一定费用。长湖和洪湖等湖泊完全撤围后,由所对应的管理部门定期实施人工投放鱼苗,严格选择投放的品种,并科学计算投放量,进行自然放养,禁止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且不得投放人工饵药。二是完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制度。统一规划,成立物业化服务机构,由专人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的分类收集、处理,生产有机肥,并提供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服务,形成以村为基本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农业服务技术员为基本队伍的物业化服务体系。建议农村垃圾处理采取城市垃圾管理的办法,实行垃圾集中堆放和分类处理。根据行政村人口的多少,按照就近、节约、便于运送的原则,建立几个行政村共享的垃圾分拣场,集中对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落叶杂草、瓜果皮核等有机物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并回田;对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进行就地堆埋,废电池等有害垃圾以及废衣物等不可回收分解垃圾,由县市级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5改革投融资机制,增加科研技术 投入

政府在农村环保投资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协调,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并适当增加农村环保科技应用与推广的投资比例。

(1)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一是加大村内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污水管网收集与处理系统、垃圾集中站建设;在人口居区放置垃圾分类桶,垃圾运送配套设施,将垃圾转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定期派专人或安排各户轮流打扫道路清运垃圾,每家发放环保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对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发展配套技术措施进行治理。针对不同养殖种类和不同规模的养殖企业,发展适宜的沼气池技术、沼液种植技术等。二是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农民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给予一定补贴。加大农机补贴,推进秸秆粉碎还田。江汉平原秸秆田间焚烧量占秸秆总产量的43.3%,应充分利用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对禁烧区内农民实施补贴(补贴标准900元/hm2),充分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制定秸秆禁烧管理办法,在禁烧区焚烧秸秆的,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同时结合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广机械化收获、推进秸秆粉碎还田。

(2)加大科研投入,增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技术支撑。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保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实行技术有偿服务。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以及各类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村环保科技推广。鼓励支持科技推广人员以科技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村环保产业化经营。

3.6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自然资源有效利用

发展江汉平原现代农业,必须从江汉平原农村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新方法,实现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1)推广环保实用技术,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江汉平原北纬31°以南地区,春季和夏初阴雨较多,地下水位高,对小麦、棉花生长不利。小麦生长后期常因湿害、病害并发导致小麦产品和质量低劣;棉花前期也因渍害导致死苗、病苗、迟发。建议改小麦为蔬菜,利用棉花苗期占地少,推行地膜覆盖栽培甜瓜,即“菜—甜瓜—杂交棉”连、套作模式。同时考虑到低湖田长期淹水、地下水位高、潜育化或次潜育化等问题,可采取深沟台田、垄稻沟田、稻田养鱼、杂交水稻再生利用这种集工程、生态、农艺措施于一体的方式。实行“麦、稻”或“油、稻”两熟制,6—7月丰水期间休耕低湖田,如不遇洪水,还可选择种植周期短的蔬菜抗避渍涝,达到促进高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二是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实用环保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生物浮岛技术是通过指导农民种植“水上花园”、“水上菜园”、“水上草原”等,把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变成可利用的农业资源,从而实现农业与环保的双赢。同时要建立“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江汉平原地区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推行“猪—沼—作物”、“草基鱼塘”等循环农业模式,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液、沼渣有机肥料。

(2)开展试点示范,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是进行清水养殖技术示范。清水养殖在提高水产品质量,满足食品安全的同时,可以减少饵、药物投入,保护水体环境,只要做到优质优价,清水养殖可以提升江汉平原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收益。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清水养殖标准和技术规程,选择有基础、懂技术、环保意识好的养殖大户或者养殖场作为扶持对象,探索推行企业+技术人员+养殖户的组织模式,形成饵料加工—养殖—销售一体化的供产销经营体系。二是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主要从“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断”着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型缓释肥,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减少农膜用量或者使用可重复利用农膜,降低农膜残留污染。充分利用江汉平原现有垸塘沟渠,建设排水生态沟渠和前置湿地,截留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优先在洪湖、长湖等自然条件良好,有利于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的地区建设示范基地。开展生产基地水源、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定相关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科学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安全优质农产品发展,通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示范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

环境污染论文: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工作室”课程内容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主要教学内容

(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

2.选题

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别于传统的课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工作室”课程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1.现场观摩

发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以及研究室研发项目的优势,通过现场观摩,介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技术机理、技术基础,指出创新点在哪里,研究什么内容等,让学生对科研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并产生感性认识。

2.专题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形式,介绍项目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途径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环境热点,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发现问题、研发符合社会需要项目的能力。

3.选题与分组

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资料综合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资料分析、论文写作、申请专利等。锻炼学术论文、科技研究报告、专利申请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内容、程序等,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采集、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室”课程授课方式和考核指标

授课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配合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和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考核指标:每人提交完整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1篇;或研究报告1份;或课题小组1篇;或课题小组获奖作品1件;或课题小组申请专利1项。总成绩比例分配:提交的最终成果得分占60%,平时(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完成试验质量等)表现得分占40%。

四、“创新工作室”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如下:第一点,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基本技能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点,考核环节突出实效。除考查平时综合表现外,重点考核训练效果,以论文、竞赛获奖、专利等形式结课。

五、“创新工作室”课程取得的实效

自2009年大连民族学院环境类专业将“创新工作室”课程纳入到本科培养方案以来,2013年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总计107名。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总共取得了29项成果,含学术论文17篇(其中EI收录英文期刊论文1篇,中文双核期刊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4项。取得成果的学生共62人,占学生总数的58%。也就是说,本届毕业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通过创新教育取得了学术成果。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还完成了大连民族学院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3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六批“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环保科技应用类)1项,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20余项。此外,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大学生的双语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届毕业生共获得大连民族学院第二届(2013)学生优秀 英语论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六、结束语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而生,在大连民族学院经历了四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大学生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了如下效果:

第一,把握学科热点,接触专业前沿,学会从环境热点中发现问题、抓住机遇。

第二,创新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到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资料综合,掌握对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运用的思维方式。

第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撑。通过参与专业实践,促动对专业理论的认知,通过理论学习和对科研试验结果的总结,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工作室施行课题组制,课题组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论证、设计和实施,此过程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交流。

环境污染论文:管窥农业环境污染的源头及治理

1当前农业环境污染来源

1.1化肥污染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随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人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温度升高;其次是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再者表现在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

1.2农药污染

当前,农药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在施药时药剂的挥发或农药厂生产时排出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一些农药又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源、水生物,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饮用水源。另外,农药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再者,一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使农产品所含的各类有害物超标,直接对人体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

1.3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尤其是城区周边的农村,收获季节大面积、大范围焚烧以玉米、水稻、小麦秸秆尤为严重。焚烧秸秆后产生的烟雾遇到障碍便会滞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微尘增加,严重影响周边城市环境及空气质量。

1.4塑料农膜污染

就我们南谯区而言,我区每年农地膜使用量在282.5t,地膜覆盖面积在4133.33hm2。每年能够回收的141.25t,还有50%的农地膜残留于土壤农田中。农用塑料薄膜主要有用做地膜的聚乙烯膜和用于温室及塑料大棚的聚氯乙烯膜,无论那种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为难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年。

1.5畜禽类便的污染

诸如据统计南谯区2012年畜禽养殖业生猪出栏达13、8万头以上,家禽400万只、其他畜牧业(如:牛、羊等)养殖量也具有相当规模,畜禽养殖收入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30%。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规划布局,科学指导、污染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衍生出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显现。一方面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进入土壤后,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影响人类和畜禽健康。再者,当前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生长激素,如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对植物生态及人畜都会造成伤害。

2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2.1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环保意识环保部门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情况,送科技下乡,大力推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农业的合理使用。一方面要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积极组织土肥专家和技术人员深人田间地头,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土壤养分快速测试,让农民真正掌握科学施肥的技术。其次各级农技部门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工作,及时向农民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建立统防统治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使用农业进行预防,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

2.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施农业“白色回收工程”,制定相关回收奖励制度,做好废弃膜的清除、回收工作,同时逐步开展易降解膜和各种专用膜的示范推广,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其次是禁止焚烧秸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利用,减少随意焚烧所造成大气污染,以实现产品绿色化、废弃物资源化、收人持久化。

2.3加强农业投入品行政执法力度农业行政有关执法部门认真抓好肥料、农药市场及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查未取得登记证、无登记证或假冒登记证的肥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肥料、农药,突破对农资质量案件查处的瓶颈,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较大规模的批发商进行重点监控。

2.4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广大农村推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普及和推广沼气池建设,利用人畜粪便和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资源,生产沼气燃料和沼液沼渣等高效的有机肥料,带动养殖业和绿色、无公害种植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拓展生物能的开发渠道,积极实施秸杆颗粒燃料、秸杆气化等工程,延伸农业产业链,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5大力发展农业“三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农业污染。

2.6呼吁各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群众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事关大局,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决策上加强各地部门的重视,在资金上要加强各行业的支持,争取政府拿一点、乡镇拿一点,农民集一点,只有全民总动员,才能把工作做到实处。

环境污染论文:回民区环境污染的治理论述

1环保政策滞后、专项资金欠缺

阻碍环境污染的防治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及规划相对落后,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情况下难以执行。全国大多数城市对“污染者付费”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首先大多数城市对已建和新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欠费现象严重;其次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偏低也是个突出问题。很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对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吸引力,征收的排污费还不及补偿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基础设施的滞后,给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环境保护投入缺乏市场投融资手段。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未引入市场化、产业化机制。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营机制上的问题导致不少设施并未发挥预先设计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1.1科技支持的欠缺阻碍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先进的环保技术上。回民区环保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且投入低,导致缺乏实用经济的环保技术支持。

1.2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生活废弃物产生。另外,回民区人口主要是世代居住于此的老城区人和周边村镇的外来户、回迁户,居民收入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对环境保护需求不足。这些生活垃圾如得不到妥善处置,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并对市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2社会工作对回民区环境污染的介入

2.1中间协调,发挥桥梁作用社会工作者是政府政策的影响着,可以参与回民区环境保护系统相关政策的制定,将回民区环境问题的整体情况和实际问题向政府反映,督促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社工应推动呼和浩特回民区金海工业园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根据呼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双圈”城市规划纲要,在市四区核心范围内,逐步实现工业项目外移。金海工业园区处在二环以内,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回民区政府决定将金海工业园区外迁,土地用于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至以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治理空气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具体说来,应倡导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区,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不给任何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开绿灯。全面关停“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整顿多家非法煤炭市场,阻断煤烟污染渠道,对辖区内烟尘污染较重的采暖炉、茶浴炉进行“拆、改、并、转”,从而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社会工作者还应及时将政府的决策反馈给居民,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需求、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2.2资源连接,为环境污染的防止争取资源首先是资金的支持,在解决资金问题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公共财政需求,列入本级财政投入内容并逐级增加,确保增加比例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社工应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投融资手段,争取上级部门、慈善机构、个人的各种投入。同时,社工应积极动员学校、各个单位、社区、志愿者、义工等都加入到环境保护的治理中去。

2.3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环保技术的支持社工应联系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一起致力于环保科技的发展,为政府提供环保的智力支持。

3结语

回民区环保局贾宪峰书记指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我区环境现状,以十八大精神为行动指南,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辖区各类违反环保法的行为,努力创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环境,实现我区经济和环境双赢的良好局面。总之,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才能使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收到实效。

环境污染论文: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思考

1各功能实验室存在的污染及危害

1.1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多余的污水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2]。几乎所有的常规实验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液污染问题。这些废液的成分十分复杂,有强酸、强碱废液、废标准溶液、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等,其中包括汞、铬、砷等第一类污染物。

(1)第一类污染物。实验室排放的污染物中包括六价铬、砷、汞等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主要来自“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实验,采用1mol/L的三氧化铬浸泡蚕豆根尖1h,将产生500mL左右的三氧化铬废液;“废水中铬的测定”实验,产生少量的铬标准溶液;“化学需氧量实验”也产生少量的重铬酸钾废液。砷废液主要来自“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采用砷吸收液吸收砷化氢气体,比色后剩余含砷废液近200mL。“化学需氧量实验”中,为消除氯离子的影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汞络合,产生少量硫酸汞废液;“废水中汞的测定”实验,产生少量的汞标准溶液;压力计、温度计等含汞仪器操作不慎打碎,也会产生汞的污染。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

(2)酸碱废液。实验室用到大量的酸碱,包括硫酸、硝酸、磷酸、盐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碳酸钙。如在“土壤中汞的测定”实验中,因玻璃对汞有吸附作用,所用的玻璃器皿需用10%硝酸溶液浸泡,实验结束将产生50L左右的硝酸废液;在“农作物秸秆制备活性炭”实验中,秸秆首先需用40%的磷酸溶液浸泡24~40h,因而将产生30L左右的磷酸废液;在“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中,需用5%氢氧化钠或碳酸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束也将产生至少250L的碱性废液。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当pH大于9或小于6时,水中的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致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渔业和农业生产。

(3)其他废标准溶液。测定物质的浓度时,需要配置其标准溶液并将产生相应的废标准溶液。如“废水中酚的测定”和“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测定”2个实验均产生废苯酚标准溶液。“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实验”产生废甲醛标准溶液。“水中氮、磷浓度的测定”实验产生氮、磷标准溶液。这些废液的排放对水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甲醛已经成为第一类致癌物质,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氮、磷等营养盐则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

(4)有机溶剂废液。实验室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种类繁多,如“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所用的砷吸收液即以氯仿为母液,吸收过程中吸收液减少时,还需添加氯仿,实验产生大量氯仿废液。另外还产生四氯化碳、苯系物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消化系统传入血液,然后传入肝和肾,诱发慢性肝病和肾病,甚至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1.2废气

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包括塑料热解产生的废气、大气实验中未被处理的气体、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的中间产物、泄漏的标气、载气等。包括苯系物、二氧化硫、甲醛、砷化氢、氯仿、四氯化碳、氮氮化物、酚、汞蒸气及各种酸雾等。如果将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废气中的苯、甲苯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严重时会昏迷以致失去知觉,停止呼吸;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甲醛有致癌性;酚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汞蒸气会引起人体消化道、口腔、肾、肝脏等损害,导致人中毒死亡等。

1.3固体废物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害废物固化处理”实验产生的固化含铬废渣,“混凝沉淀”实验产生的沉淀残渣,分析未用完的多余固体样品(如含汞土样、含砷土样),残留或失效的药品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若随意丢弃在垃圾堆中,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渗入土壤,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还会随天然降水,进入水体,使地表水污染。然后通过农作物、地表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危害。

1.4噪声

实验室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实验过程中各种设备如水泵、风机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可长时间持续85dB以上,如大气污染控制实验通常是连续8h启动。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2实验室环境污染特点

2.1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少,累积排放量大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共开设32个项目的实验以及创新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SRF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存在形态,污染物可分为液态、气态、固体物质及噪声。根据种类,污染物可分为有机物,如氯仿、甲醛、乙酰丙酮等;无机物,如各种酸碱、汞、铬、砷等重金属以及氮磷等营养元素。生物类,如各种细菌、病毒。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实验室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大,但是长期累积排放量依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如“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采用氯仿作为吸收剂的母液吸收砷化氢气体,每个样品测定大约产生3mL含砷废液,2个班学生即产生约200mL的含砷废液,长期累积将产生大量废液。

2.2污染物危害大,治理少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实验室和环境监测等4个功能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虽然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较小,但仍有部分实验项目污染物数量大、环境危害严重,产生国家严格控制排放量的第一类污染物。以水质分析中最常见的CODcr分析为例,一个20mL的水样首先加入10mL即0.1226g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作为氧化剂,再从冷凝管上口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0.3g硫酸银),若氯离子含量高于30mg/L,还需添加0.4g硫酸汞,即此项目产生总铬、总银、总汞3项第一类污染物,另外此项目还产生一定量的硫酸污染。

3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控制

3.1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规定对各类实验室污染进行监管,要求实验室废液必须经无 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4]。作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环境类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措施,建立实验室污染物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而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和奖励、惩罚制度。如我校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报废化学试剂、有害废液和动物实验废物集中处理暂行办法”,由专人负责,将污染物监管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以促进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有据可依。

3.2废物集中管理与处理

实验室污染物种类繁多,但量不大,若每个实验室对每次实验产生的污染物都分别处理,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主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国资设备处对全校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并负责集中收集、贮存和处置等工作,各院系教学科研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置工作。要求有害废液用封闭式容器包装,并附有化学实验和主要成分的标记。产生报废化学试剂的单位要书面报告报废化学试剂的品名、种类、数量。报废化学试剂要木箱包装。对有毒、易爆、麻醉品要单独包装和标记。学校采用定期上门和电话预约方式收集报废化学试剂和有害废液。

3.3提高实验老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

长期以来,实验人员环境意识不高,致使在实验过程和实验完成后废弃物不能及时收集、分类和集中处理[5]。另外,广大的师生员工也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污染程度。因此,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绿色实验理念,是保护环境、减少进而消除实验室污染的前提和基础。

3.4建立“清洁”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要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充分贯彻ISO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建立“清洁”实验室[6]。在具体实践中,①可选择低污染的实验方法,一般来说,采用传感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常比经典方法污染产生量少,如“甲醛测定”实验时采用甲醛测定仪,污染要少得多,效率却没有降低。②对于可缩小规模的实验项目,科学选择微型实验,用尽可能少的药品和试剂获得有效的实验信息,如在污水COD测定时,所用试剂量按标准方法的一半加入,也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③对常规实验或演示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模拟。④成立试剂调度网络,对于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的试剂实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以避免试剂失效[7]。

3.5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除必需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高素质的实验人员、研究人员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必要的安全设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质量和实验室的安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用来购买、维护及检修实验室常用的环保设备,如通风橱柜、废物收集设施等。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时,要预留对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建设资金和治污经费或成立专门的实验室环保工作专项基金[6],为实验室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资金支撑。

3.6仪器设备、试剂的重复利用

仪器设备、试剂的重复利用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在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可节省实验室的费用支出[7]。对某些一次性的仪器设备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不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试剂,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回收利用。如“叶绿素测定”实验经常用到的5mL一次性离心管,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洗净控干以便重复使用,可减少塑料制品的固废污染。“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实验采用1mol/L的三氧化铬浸泡蚕豆根尖1h来观察其“三致效应”,产生的三氧化铬废液经过沉淀、过滤程序后可回收利用,作为下次该实验蚕豆的浸泡溶液,此项措施可大大减少铬废液的排放量。

3.7实验室污染物防治措施

对于实验室污染物的防治,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及固化、焚烧处理等方式,减少废物产生量,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

(1)废液的防治。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①实验室排放的六价铬、砷、汞等第一类污染物由学校负责集中收集、贮存和处置等工作。②含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废液较少,可混合在一起处理,加碱或硫化物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请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淀。③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分类回收、集中存放,将酸碱中和,使其pH值在6.5~8.5范围时达标排放。④实验产生的酚、甲醛废标准溶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等氧化剂,使其转化成CO2和H2O后排放。⑤实验用过的有机溶剂可采用洗涤、蒸馏、脱水等方式回收,因有机溶剂具有毒性和挥发性,回收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如处理四氯化碳时,将其置于分液漏斗中,用纯水洗涤两次,再经过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蒸馏操作,收集76~78℃的馏分[8]。⑥剩余的氮、磷废标准溶液可回收用来配制植物营养液,以用于“植物抗逆性的鉴定”实验中菠菜等植物的培养。

(2)废气的防治。产生少量有毒有害或有异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其排到室外,排出管必须高于附近屋顶3m,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需配备相应的物理吸附、化学吸收、气体燃烧等处理装置[9],如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通过碳酸钙、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进行吸收,而甲醛等有机气体则通过活性炭等固体吸附剂进行吸附净化。同时设置废气监测仪器,废气浓度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时,方可排放。

(3)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实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处理时首先考虑能否回收利用,不能回收时则根据废物是否有毒分别加以处理。对于无毒废物如碎玻璃仪器、废纸等可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点后由环卫工人统一运走。有毒有害废物根据其特性分别加以处理,如生物类废物根据其病源特性,分类收集后进行消毒、烧毁处理[10],其中无法自行处置的,则交由校国资设备部门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经营许可证的相关单位处置。

(4)噪声的防治。噪声污染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污染,其防治方式包括3种。①降低声源噪音,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11]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②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 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害者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③因实验教学与办公处于同一楼层,实验课尽量安排在周末开设,以减少受影响人群。

4结语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污染控制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首先应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同时加强教育,提高实验老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实验室环保工作专项基金,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尽可能回收利用,能实验室自行处理的部分根据其特性加以处理,不能处理的部分则交由学校相关部门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最终消除或减少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建立“清洁”实验室

环境污染论文:环境污染对乳制品质控的重要性

1乳制品质量的区域格局

近年来,乳制品质量总体保持了较为稳定态势,但在不同地区乳制品质量差异化现象还广为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具体来看:在乳脂方面,2012年全国乳制品的乳脂平均含量为3.7g/ml,远高于国家标准水平3.1g/ml。其中,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乳脂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乳脂含量介于国标水平和平均水平之间。乳脂含量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在乳蛋白方面,全国乳制品的蛋白平均含量为3.25g/ml,高于2.9g/ml国家标准水平。其中,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乳蛋白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乳蛋白含量介于国标水平和平均水平之间。宁夏地区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最高,广西地区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最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产乳制品中蛋白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在体细胞方面,全国生鲜乳的体细胞含量平均为50.455万个/ml,低于100万个/ml国家标准水平。其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鲜乳体细胞含量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有10个省、区、市生鲜乳体细胞含量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云南、福建两省的生鲜乳体细胞含量较高(体细胞含量大于等于73.578万个/ml),广西、浙江、陕西次高(体细胞含量在62.017万个/ml到73.587万/ml个之间)。以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地区、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及以陕西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的原料乳质量偏低。

2环境因素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反映大气环境的主要指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性指标,另一种是污染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包括大气的湿度、温度、降水量等,污染性指标包括SO2、NO2、可吸入颗粒物、工业废气排放量等。根据乳制品行业相关标准,环境性污染指标的变动对原料乳(生鲜乳)的质量将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即随着污染性指标的提高,乳制品质量会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甚至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大批出现。为了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因素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关系,下面运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对空气、水质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污染因素进行空间统计分析,进而全面揭示环境污染因素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1空气污染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空气污染对乳制品符合性质量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局部高度风险,同时,中度和低度风险呈现较强的区域关联性特点。特别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标PM10、SO2等指标,在全国地理分布上呈现了典型的风险聚集特征,具体分析如下。由于可吸入颗粒物指标PM10相对SO2、NO2的单位体积空气内的分子量较大,其随空气扩散的能力与SO2和NO2相比呈现扩散速度慢、扩散范围有限特点,因此,双变量空间自回归所产生的Morian’sI未通过显着性检验,下面通过对其进行贝叶斯调整后的数值进行空间自回归,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计算得到的单位可吸入颗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的Moran’sI系数为-0.0782,说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的单位可吸入颗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在空间上存在负相关性。具体检验空间自相关显着性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来检验Moran’sI系数的显着水平。对应的P值为0.0010,说明在99.9%置信度下单位可吸入颗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是显着的。

如图1所示:乳制品质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显着性水平图和聚类图。由显着性水平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对乳制品质量影响的显着性水平在中部、东部区域较高,红色区域为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减少对乳制品质量合格率有较大改善的省份,深蓝色表示这种影响较低的省份。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较大的省份集中在山西,宁夏等地区。

如图1所示,从长期来看,空气中SO2和NO2的含量与乳制品质量水平在空间上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在86.1%置信度下SO2与乳制品质量,以及在97.5%置信度下NO2与乳制品质量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显着,其置信度均达到较高水平。这是由于乳制品作为高暴露、易污染、不易长期保存的食品,在其原料采购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包装储运环节,以及销售环节,与空气接触的概率较大,由此带来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也就越甚。同时,空气中SO2和NO2的含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性的作用过程。通过显着性图和聚类图分析,空气中SO2含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在北部地区(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以及东部地区(广东、福建和湖南)较为显着,且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明显。而空气中NO2含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在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浙江)较为显着,且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聚集特性。

2.2水污染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乳制品质量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其中,来自生活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来自工业废水的氨氮排放量,对我国局部地区和省份的乳制品质量造成了较大威胁。这种聚集性的影响主要涉及我国中部、东部以及南部的部分省份,区域特征一致性较为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2.2.1化学需氧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水中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排放的废水会携带污染物进入地表水当中,进而通过食物链负极作用,以及作业环境扩散等方式传递并影响到乳制品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诸多环节和过程当中。因此,乳制品的符合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水环境中化学需氧量指标的影响(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废水中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在62.6%的置信度下,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的莫兰指数为-0.0362,而生活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的莫兰指数为-0.0524。反映出生活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对乳制品质量的恶化性影响相对较大。同时,这种负向影响关系所用的周期也较长,需要通过至少两个滞后过程才能将作用效果转化到乳制品的符合性质量上面来。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对乳制品质量长期影响的显着性水平在西部(西藏、新疆)、东南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地区较为明显,且两指标对乳制品符合性质量影响的显着性区域基本相同。因此,要严格控制和监测以上省份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指标,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形成有效的预警和保障。

2.2.2氨氮排放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氨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制品的蛋白活性,提高加工原料的酸度值,进而导致乳制品质量不达标。因此,在乳制品生产加工的相关原料、产品、工艺、管理国家标准中,对氨氮污染源的规避有明确规定。今年来水中氨氮排放量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的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在85.8%的置信度下,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的莫兰指数为-0.0707,而在46.9%的置信度下,生活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与乳制品质量的莫兰指数为-0.0268。反映出工业废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对乳制品质量的恶化性影响相对生活废水较大。同时,这种负面影响需要通过至少一个滞后过程才能将作用效果转化到乳制品的符合性质量上来。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对乳制品质量长期影响的显着性水平在西部(西藏、新疆)、东南部(辽宁、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广 西、广东、江西、福建)地区较为明显,且两指标对乳制品符合性质量影响的显着性区域基本相同。

3政策与建议

3.1从合理布局产业链入手保障乳制品质量国家层面要鼓励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奶源较好的北部、东北部建立生产基地。国家要扶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奶源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建立一定规模和聚集度的乳制品养殖基地群,提升和改进原料乳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和扩大当地产业的成本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山东、河北和内蒙古为中心的北部和中部省份,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通过产业集中,进而改善区域内的质量竞争环境,促使乳制品生产企业积极寻求“质优价廉”的发展道路。并通过建立区域性的乳制品产业园区的方式,为更多企业技术研发与升级改造提供扶持的财税政策和技术服务,大幅降低监管的综合成本。

3.2严格控制乳制品生产聚集区的环境质量在乳制品生产聚集区域,乳制品特别是原料乳质量受到空气和水污染因素的影响特别明显。同时,在北方地区,乳制品质量往往受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对北京、河北、山西等地乳制品企业集中地区,要进行空气质量的定点监测,以确保乳制品符合性质量高位稳定运行。而在上海、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乳制品质量受水质污染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要在综合管控乳制品企业集中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的同时,积极防范由于水污染事件给乳制品质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通过企业、质量监管部门和环境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建立水环境安全屏障,为乳制品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3积极开展对乳制品流出流入地的“双向监管”我国乳制品的产销存在较强的区域特点,即通过北部、东中部向南部地区销售,其中北部是我国奶源的主要产地,占有我国乳制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同时,乳制品质量受到区域环境因素影响也较为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监管乳品质量,为民众提供良好的乳制品消费环境,要对以内蒙古为中心的北方主要奶源流出地的乳制品质量进行动态监管,摸清不合格乳制品的批次和流向,并及时对相关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预警。对东部和南部的乳制品质量违法记录企业进行实时重点监测,并对多次违法行为给予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3.4建立和完善跨省的区域水环境与乳品质量间的预警体系乳制品质量在相邻区域内,受到功效格局作用、大气循环作用、水循环作用,以及质量违法“示范”作用的影响,跨区域层面的乳制品质量集中特征十分明显。因此,政府要在传统的质检体系内,在原有区域性国家级检测机构基础上,设立具有明显区域划分的区域乳品质量协调监测和管控机构。并通过乳制品质量数据的及时监测与反馈,构建分区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质量数据监测中心。通过对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关键环境因素的快速搜集与分析,进而为及时发现跨区域的乳制品质量风险源,锁定质量风险扩散的区域路径,进而达到跨区域的乳制品质量预警,为民众营造安全和谐的乳制品消费环境,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引导企业向着高品质生产不断改进。

3.5制定和完善乳制品企业立项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环境要求地方质监局要联合地方政府,在乳制品生产企业规划立项方面,针对环境因素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程序和评价标准。对乳制品受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指标,在相关程序和标准文件中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设立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处,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进而通过制度约束的方式,将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在其形成初期。

环境污染论文:谈水库水环境污染控制及保护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大小水库都存在着水环境污染现象,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以及交通和水产养殖污染造成,因此,加强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保障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水库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水库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质污染现象有增有减,一些水库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水库的水质的污染现象以及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都是由于人为污染排放所造成的。一些水库附近生产力较低,导致水库附近出现严重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一些农户未能进行科学施肥和农药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土壤表层,经雨水冲刷直接流入到水库中,对水库水资源造成污染。一些地区的水库发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大多都是由于化肥污染或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近年来,有些水库承包给个人进行养鱼,很多养鱼户会在水体中投放有利于鱼类生产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了水体含量,同时由于水库中的水体交换能力不高,流动缓慢,致使这些营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长,从而导致水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时,水库中藻类可能大面积爆发“水华”现象,过渡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库中水生物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破坏水库水体生态系统。水库周边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流或水库中,加上人们生活污水以及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大量污水排放进入水流域中, 对水体特别是水库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生活污水含有较高的氮和磷化合物, 工业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两类污染物,使得我国水库水资源不断恶化。据水利部2006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库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我国10个大型水库中有4个水库的水质为Ⅳ类水质和Ⅴ类水质,2个水库的水质为劣Ⅴ类。

二、水库水环境污染原因

近年来,我国水库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库水环境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种企业不断增多,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工业水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并未对工业废水经任何环保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导致废水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从而不断加重对水库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影响水库水质。很多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大部分都流入到水库或主要河流中,流入城市污水系统的工业废水相对较少,导致水库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二)农业污染

水库水环境的农业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养殖源污染。养殖源污染又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点源污染即是水库小型养殖户污染,这些小型养殖户其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没有配备防污和治污设施设备,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大多随意堆放,对水库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源污染指的则是养殖散户污染,这些养殖散户不仅养殖数量相对较少,其养殖区域也相对随意和分散,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到河流或水库中,影响水库水质。②种植源污染。产生种植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现目前,我国很多农户并未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大量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集中在土壤表层,土壤一经雨水冲刷,化肥和农药残留物便随着雨水流入到附近河流或水库中,从而导致河流或水库水环境污染。现目前,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水库水环境除工业污染外的第二大污染源。

(三)生活废水污染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有害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在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后,后经过农田的处理,对水资源的污染性相对较小,然而城市居民的生活废水排放则没有这一保护环节,直接排放的生活废水会通过下水管道最终流到河流或水库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库的水环境。

(四)交通和水产养殖污染

水库周边区域往往存在一些道路网,有的水库周边的车流量相对较多,车辆经过水库周边附近时,产生的一些未完全燃烧的柴油或汽油等污染物会吸附在水库周边土壤表面,在经过雨水冲刷后随着雨水直接流入到水库中,造成水库水资源污染。此外,随着城市的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城市,这些有害气体会在城市上空聚集,存在被雨水带入河流或水库的可能,对水库水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水库存在网箱养鱼现象,养殖户每天都会向网箱中投入大量的饲料以保证网箱中鱼苗的正常生长,使得一些未被食用的饲料直接流入水库中,对水库水质产生严重污染。此外,网箱养鱼相对集中,鱼苗的抗病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鱼苗出现染病,便会导致鱼苗大量死亡,然而大多数养殖户并不会对死亡鱼苗进行处理,直接让其漂浮在水库中,严重污染水库水质,导致水库局部水质变丑以及恶化。

三、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对水库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一)修建一级处理设施

为了对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可以采用修建拦污栏以及沉砂池等一系列一级处理设施设备。拦污栏主要通过拦截水库水面以及水下的杂质和漂流物等实现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沉砂池采用的是将砂粒从污水中沉淀分离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实现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采用拦污栏和沉砂池进行水库水资源污染防治都属于物理方法,却在提高污泥活性已经降低污水中有机成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拦污栏和沉砂池方法进行水库水资源污染防治时,都应当设置水库的上游区域。在设置拦污栏时应当根据水库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量避免由于拦污栏排放能不足而导致污水直接漫过或者绕过拦污栏而降低拦污栏的使用效能。沉砂池的设置位置应当在拦污栏后面,现目前采用最多的两种沉砂池模式为曝气式和平流式。若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广,排泥操作也相对复杂,但是不需要安装动力设备;若采用曝气式沉砂池便需要消耗一定能源。因此,在选择沉砂池时,应当根据设置沉砂池位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沉砂池模式,以发挥沉砂池的最优使用效能。

(二)修建生态处理池

为了对水库水环境污染进行更好地控制及保护,可以在拦污栏的后面修建生态处理池,达到初步处理污水的目的。现目前采用生态处理池在进行水库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和保护的方式有修建人工湿地和修建生态处理池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水库修建人工湿地不太现实,因此可以通过修建人工生态处理池来进行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为了增大人工生态处理池的表面积,应当将人工生态处理池修建为斜坡状,并在人工生态处理池的斜坡壁上设置土壤,且种植各种上各类水生物。在人工生态处理池的下(文秘站:)部应当设置净化后的污水排出管,保证净化后污水的 排放。

四、结束语

水库水质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当地城市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可以在水库上游区域修建拦污栏和沉砂池以及修建人工生态处理池,来有效现实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保障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环境污染论文:谈施工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

建筑物在其从原料采掘、运输、构配件制作、施工安装、运行使用、罐护更新到拆除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其中,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是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

措施进行控制,是能够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和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就成为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 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的类型

我国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声污染、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以及其它污染。

1.1 噪声污染 噪声是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污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从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到工程装潢阶段都会产生噪声污染。在工程准备阶段,大型卡车的马达声、汽车装运钢材声等;在施工阶段,挖土机、推土机等的马达声、打桩机声、混凝土搅拌声,其中打桩机声音最高可达90分贝,混凝土搅拌声音最高可达80分贝,这些机器在同时工作时,混合噪声可能超过100分贝;在施工结束后的装潢阶段,材料切割声、电锯声等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噪声污染是居民反应最强烈、也最受争议的环境问题。

1.2 废气污染

废气污染在建筑施工污染中主要表现为建筑粉尘污染,建筑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拆迁过程中的粉尘、运输车辆所携带的粉尘、挖掘土地所带来的粉尘、建筑材料堆放所携带的粉尘等,这些粉尘在天气干燥和大风条件下,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尤其严重,严重时会造成城市居民出行困难和呼吸困难。粉尘污染是城市废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废水污染

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水量较大,产生的废水也较多,这些废水主要来源于挖沟渠时地水泥浆、工程排放的废水、冲洗建筑管道的废水、石灰坑渗透到底下的碱性较大的废水,建筑工人生活排水等,这些废水在建筑工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经常会堵塞工地附近的下水道,污染城市周边的河流,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1.4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建筑施工方面主要是指建筑垃圾,包括建筑物的拆迁、碎石、木头、废弃水泥、玻璃、建筑工人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一般占城市垃圾的30%左右,严重增加了城市的负荷量。

1.5 光污染

建筑施工的光污染主要包括建筑工地上的杂散光、建筑涂料、电焊所产生的弧光,大理石和玻璃所产生的反光,这些强烈的杂散光和反光会刺伤人们的眼睛,引起视觉上的混乱。尤其是在夜间,建筑工地上探照灯彻夜不息,建筑车辆强烈的灯光透过窗户照进居民的室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影响居民的健康。但现在的环境保护法中还没有光污染的条款,所以建筑施工的光污染尤其要受到重视。

1.6 其它污染

建筑施工的其它污染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导致城市绿地减少,城市开始出现“荒漠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打桩容易破坏生态绿地;建筑工程不符合规定的开发导致生活用地、绿地很大程度上被占用,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的自我修复能力。而建筑垃圾的处置不当、回收率较低也会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也会造成城市的二次污染。

2 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噪声污染的防治

一般在85分贝下的噪音是可以接受的,夜间要求控制在55分贝以下,白天控制在85分贝以下。为降低噪声污染,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第一,改良和更换施工设备。对大型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体积加大,产生的噪声难以避免,可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时工作,在居民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停止作业,也可以增加工地周围的隔音设施,减小噪声污染;对切割机、电锯等小型设备,可改用组合模板和脚手架,避免对钢板的切割,也可以转移切割地点,将这些工程移到底下或空旷地进行,减少对周围的干扰;对混凝土施工设备,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搅拌机的使用,采用隔震板、隔震墙等技术对混凝土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予以消除。第二,更换施工方案。对打桩引起的噪声,可以更改桩型或者采用静力压桩等办法避免噪声的产生。

2.2 废气污染的防治

第一,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间接地较少了废气污染;第二,在高层建筑物要设立专门的建材运输通道,不得在高空抛洒废弃灰尘;第三,对运输 建材的车辆要严格要求,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严禁使用,要对车辆进行定期清洗;第四,合理安排建材的放置位置,防止大风干燥天气产生的灰尘;第五,开发新技术,加强对施工地面的硬化,防止地面灰土的飞扬。 2.3 废水污染的防治 第一,工地前可设置一个污水沉淀池,把废弃污水和泥浆引入沉淀池内,防止外流而堵塞居民

下水道;第二,建筑工人的生活用水要合理排放,严禁排放到附近河流等地方;第三,要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水源的再利用;第四,节约建筑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

2.4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第一,严禁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倾倒垃圾,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清理和回收再利用,如钢筋、木头、塑料等;第二,对日常生活垃圾要及时清扫,防止垃圾成堆难以处理的情况发生;第三,实现某些材料的循环利用,比如建筑废渣可以制作成新型的建筑材料;废砖头可以用于填料等。

2.5 光污染的防治

光污染在目前的防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要严格对待。第一,对于墙面的反光,可以采用新型材料代替原有材料;第二,对于电弧焊产生的弧光可以采用围墙来拦截光线;第三,对于在夜间建筑车辆的灯光,可采用新型的灯光处理技术,采用新型的车灯;第四,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作业,减少火灾的发生,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2.6 其它防治措施

第一,提高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文明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减少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第二,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人员和设施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对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第三,统筹安排,科学施工,要对施工进程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治对施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把施工地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事宜安排在施工项目中,促进施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进行;第四,改进施工技术,采用新型的施工设备和新型的施工设计,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第五,在建筑行业建立环境保护评级制度,对表现较好的施工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对破换环境的施工单位给予一定的惩罚。

3 总结: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由于建筑施工污染而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城市的文明建设,因此,消除和减少施工中的污染,是施工 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建筑施工虽会产生众多环境污染,但这些污染并不是不可防治,建筑施工单位只要在生产中给予必要的重视,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会在建筑施工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环境污染论文:论城区低碳和环境污染保护

1城市主要污染物现状、来源及技术处理

1.1水污染现状及处理目前我们的城市水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工业用水的污水排放问题,二是成水生活用户的排放。这些的污水排放在工业方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而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目前常用的有过滤、渗透、沉淀、分离等;化学处理,主要有消毒、化学分离、氧化中和等等;物理化学结合法,有吸附、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等;生物处理,通过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成分和一些微量元素。

1.2空气污染现状及处理(1)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形成的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导致了温度升高,冰雪融化。(2)人类生活繁衍生息,工业的快速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排放的增多,破坏了距离地面二十到二十五千米中大气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3)对于酸雨对于地球的危害主要是使土地性质发生变化,再一个就是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损害。所谓的酸雨就是PH小雨五点六的雨雪以及其他降水的总称,能够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主要原因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产生的气体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除了从原因方面减少排放外,还要加强对于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视,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从思想上入手,从我做起。不断的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3固体废物污染情况大自然中对于固体的废物种类比较多,不外乎来自我们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这三部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处理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处理成肥料、资源回收等几方面的技术。

2水域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环境的意义

城市的河道建设是城市生态自我清理工作的提升,河道生态循环系统能够让城市更贴近自然,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城市水循环系统能够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功能。城市的生态环境良好,就能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河道周边进行相应的开发。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澎湃生机。

3企业对于环境的责任重要意义

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意义重大,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及时公开透明,要提高企业的自我意思,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保障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系统。企业的环境报告要有方针政策,有环境量化的指标,能够在环境报告中体现那些污染物如何去处理,都应该有详细的报道。企业的环境报告是民众判断企业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有责任义务,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改善。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能停留于纸面上,要通过实际的行动真正对民众做出自己的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报告表要体现出一环境保护方针、指导思想、落实措施、计划任务、规划远景、取得成绩等几大方面。

4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各地工业园去的发展迅速,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在社会、人居、环境、经济等方面平衡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工业进步的重要表现。在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探索中我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具有重要意义。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如果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发展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模式,短期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众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在环境保护与开发中,如果减少排放物,如何加强城市水域的建设,如果发挥企业的自主环保功能,如果开发生态工业园,这是我们探索环境中的新需求新模式,是区域环境保护中对于自然、居民、经济、社会之间的对立统一发展的新探索,新模式新探索必将协调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环境污染论文:探讨回民区环境污染的治理

1环保政策滞后、专项资金欠缺

阻碍环境污染的防治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及规划相对落后,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情况下难以执行。全国大多数城市对“污染者付费”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首先大多数城市对已建和新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欠费现象严重;其次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偏低也是个突出问题。很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对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吸引力,征收的排污费还不及补偿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基础设施的滞后,给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环境保护投入缺乏市场投融资手段。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未引入市场化、产业化机制。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营机制上的问题导致不少设施并未发挥预先设计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1.1科技支持的欠缺阻碍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先进的环保技术上。回民区环保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且投入低,导致缺乏实用经济的环保技术支持。

1.2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生活废弃物产生。另外,回民区人口主要是世代居住于此的老城区人和周边村镇的外来户、回迁户,居民收入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对环境保护需求不足。这些生活垃圾如得不到妥善处置,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并对市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2社会工作对回民区环境污染的介入

2.1中间协调,发挥桥梁作用社会工作者是政府政策的影响着,可以参与回民区环境保护系统相关政策的制定,将回民区环境问题的整体情况和实际问题向政府反映,督促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社工应推动呼和浩特回民区金海工业园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根据呼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双圈”城市规划纲要,在市四区核心范围内,逐步实现工业项目外移。金海工业园区处在二环以内,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回民区政府决定将金海工业园区外迁,土地用于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至以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治理空气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具体说来,应倡导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区,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不给任何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开绿灯。全面关停“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整顿多家非法煤炭市场,阻断煤烟污染渠道,对辖区内烟尘污染较重的采暖炉、茶浴炉进行“拆、改、并、转”,从而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社会工作者还应及时将政府的决策反馈给居民,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需求、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2.2资源连接,为环境污染的防止争取资源首先是资金的支持,在解决资金问题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公共财政需求,列入本级财政投入内容并逐级增加,确保增加比例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社工应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投融资手段,争取上级部门、慈善机构、个人的各种投入。同时,社工应积极动员学校、各个单位、社区、志愿者、义工等都加入到环境保护的治理中去。

2.3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环保技术的支持社工应联系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一起致力于环保科技的发展,为政府提供环保的智力支持。

3结语

回民区环保局贾宪峰书记指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我区环境现状,以十八大精神为行动指南,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辖区各类违反环保法的行为,努力创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环境,实现我区经济和环境双赢的良好局面。总之,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才能使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收到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