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0:58: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促销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赠品促销已经成为卖场营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赠品在渠道流通和卖场发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市场研究结合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罗列出目前市场上赠品促销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各种现状提出了应对方法,以指导渠道经理和卖场负责人解决赠品促销的常见问题,建立并维护市场的整体秩序,使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赠品;促销;渠道管理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多的呈现出买方市场的趋势。运用赠品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已经成为商家在终端卖场常用的促销办法,好的促销赠品不仅可以制造出热闹场面,烘托促销气氛,还可以吸引消费者,直接促进总体销量的提升,更可以提高库户群众对商品的满意度,提高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培养出更多的忠实用户。越来越多的厂家认识到赠品在终端卖场的重要作用,将赠品的管理运用作为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赠品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起到促进销售的左右,反而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会激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今天笔者就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理论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厂商赠品管理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说,市场上众多厂商对赠品的管理运用方法各有不同,经济实力比较大的公司在赠品的管理上有自己成熟的运用方法,实力一般的公司由于管理的缺乏,经验不足等原因,对赠品的管理方面有些不尽人意,出现的结果也是良莠不齐,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1赠品选择的不合理
一些厂商在赠品的选择上除了问题,有些赠品的价值过低,多采购一些中小作坊的产品,质量一般,档次不够,不仅不能起到诱导消费者购买的作用,反而是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损害了品牌形象。有些赠品的价值过高,享有的厂商销售洗衣粉、洗洁精时赠送高质量的洗脸盆,弄的顾客分不清是在卖洗衣粉、洗洁精,还是在卖洗脸盆。这样的赠品没有起到好的效果,也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1.2赠品频出安全问题
首先举个例子,2004年2月13日,吴某在吉水县康安电器购买一台“飞利浦”彩电,并被赠送电饭煲一台,次日吴某在试用电饭煲的时候,左手不慎被外壳带电的电饭煲机上,造成左手七级伤残。这里说的就是赠品的安全质量问题铜所售商品是同等的重要。引用《合同法》第185条规定,厂商所采用买赠方式销售商品,给与消费者赠品,不是无偿的赠与,而是有附加条件的,有附加义务的赠与,即必须购买所售商品。康宁电器从商品买卖当中获取了利益,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被告单位康安电器应对赠品的安全事故负责。就此来说,赠送商品的质量问题不容轻视,尤其是在电器、食品安全问题上,必须加以重视。
1.3“买一赠一”的促销陷阱
现在上朝等大型购物场所常采用“买一赠一”这样的POP促销广告吸引消费者,“买一赠一”原意是指购买商品后随机赠送同数量的本品,这种促销方式非常的直接,也非常的有效,但由于促销经费的问题,“买一赠一”的销售政策发生扭曲,变成赠送其他商品。比如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赠送一个双肩电脑包,购买牙膏赠送一个牙刷,购买手机赠送一个移动电源,这些都是的消费者满怀希望而来,随后败兴而归,过高的提高消费者期望,损坏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1.4赠品的财务处理不科学
很多厂商在对赠品的财务处理、会计处理上是有问题的,对赠品的成本往往放在宣传费用一栏,大多数的厂商没有将赠品单独列出来进行控制管理,而是与宣传品混在一起,这样一来造成了对赠品成本的估算不足,也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
1.5渠道管理过于粗放
在渠道管理方面,厂商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通常是在促销方案制定以后万事大吉,造成了赠品进入渠道后没有严格的责任制度和登记使用管理办法,促销赠品在渠道流通领域被挪用和截留,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甚至有渠道经理将赠品转卖给网上零售商,作为独立商品进行交易买卖。现在淘宝网上搜索“赠品”两个字,出现大量的试用装及赠品,这些都是由渠道商和网络零售商共同完成,造成了企业资产的不必要损失。
1.6商超卖场的赠品发放存在弊端
部分商超卖场凭借着促销信息的不对称,在发放赠品时缺斤少两,原本卖出一台冰箱赠送豆浆机和热水壶各一台,但是在实际当中只赠送一台热水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赠品在终端市场大量流失,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一些KA经理在与商场合作时,为了维护客情,睁只眼闭只眼,故意将部分赠品送给商场,成为一种“贿赂”手段。赠品由于数量不便计算,多是低值易耗品,没有包装,在商场存放时容易被人带走。有些促销人员违反规定故意多送赠品以提高个人销量,造成终端促销人员对赠品的依赖性加大,赠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甚至出现没有赠品,销售额严重下滑的情况,有些厂商为节省人员开支,不设置赠品管理发放岗位,直接将赠品放在服务台,由卖场经手发放,凭购物小票领取。这样弊端很大,首先,赠品与商品分别陈列,顾客看不到赠品,失去了赠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次是发放的数量不好控制,服务台多会为了加强与顾客的关系,多发放赠品。再次,促销活动结束后多余的赠品容易被上朝扣留,成为它们中饱私囊的利器,或是变成商超员工的内部福利,从而不能及时有效的收回多余赠品。
2.促销赠品管理要点
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赠品促销虽然在市场上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其运用的效果确实各有差异,良莠不齐,市场上的赠品问题层出不穷,这让厂商伤透了脑筋。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赠品促销呢?针对市场上的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结合其他学术报告,给厂商和终端卖场一些建议,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2.1合理选择赠品
商超赠品一般采用低值易耗品,尽量要求大众化,实惠、新颖并且是常用的物品,决不能是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物品不能够被长期使用,不能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赠品尽量与所售商品具有关联性,比如说购买牙膏赠送牙刷,购买电脑赠送音响,购买手机赠送耳机。这些是相互关联的,对消费者非常实用的东西,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这些赠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的使用,虽然单个商品的价值并不高,但是其使用价值确实值得肯定的。这不仅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更能为品牌的塑造和形象的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增频率
赠品率=赠品总额/(赠品总额+销售总额)*100%
所谓赠品率,是指赠品价格在促销经费当中所占有的比重。正常的赠品率应当控制在5%到20%之间,以单价为一百元的商品为例,其赠品的单价应当在5元到25元之间。赠品的单价太低,不能起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反而会使消费者认为商家过分小气,损坏了组织形象。同样赠品的单价也不宜过高,价值过高的赠品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期望,容易对所购商品产生不满情绪,从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另外加直落高的赠品会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产生误导,使顾客难以分清主次,造成赠品的喧宾夺主。过高价值的赠品也会加重消费者对赠品的过分依赖,对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来说是个负担。
2.3重视赠品的质量安全
我国法律已有规定,以买赠形式赠送的产品,商家同样要对消费者负责,消费者对赠品依法享有三包权利。在赠品质量方面,尽量选择质量过硬、档次较高的商品,以西门子公司为例,其在中国市场所赠送的商品通常采购飞利浦、荣事达、飞科等企业产品。这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赠品的质量,更在品牌建设上发挥了突出作用。从整体上来说在赠品的质量安全方面上,务必坚持和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宁可不做偶赠品促销,也不能拿消费者的生命和企业品牌开玩笑。
2.4加强厂商联动,杜绝赠品流失
在赠品的管理控制方面,我认为应当由厂商、渠道商、零售商联手,从源头到终端全方面的进行监督。首先在厂商发放赠品是,必须建立实名登记制度,每个销售经理领取赠品应当核对数量。在流通过程中,经销商、分销商之间相互制约,保障赠品在渠道内部万无一失,不被人为挪用。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加强企业对整个渠道的管理把握,账面数量与实际数量相统一,并且怕专人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促销赠品的管理运用上,应当坚持“三不送”原则:一是尽量不送食品,食品存在保质期限制,容易使企业陷入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尽量不送家电产品,电器产品要做三包服务,这会加重售后服务部门的压力;三是尽量不送消费卡、购物券,消费者在用这些东西进行二次消费时容易产生理解上的误区,造成不必要的纷争。另外当赠品出现问题,消费着、者上门维权的时候,厂商应当及时站出来承担责任,态度诚恳,决不能与终端卖场相互推诿,延误了最佳解决时间,这不仅会加剧消费者的愤怒情绪,更会使厂商与卖场的关系僵化,带来更多的损失。
3.结语
促销赠品的管理与运用是一个非常有广度、有深度的话题,由于赠品促销具有提升销量,快速增长业绩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对这个领域的探究是不能停止的,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充分发挥赠品促销的积极作用,推动我们的经营理念不断的向前发展。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虽然比较火爆,但是相应的各种企业竞争也比较激烈。应运而生的就是各个企业之间通过促销活动来保证品牌竞争力和企业的销售额。但是往往在进行促销过程中,因为促销费用和促销费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不到位,会使得费用投入浪费,会给企业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使得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品牌形象受损。
关键词 快速消费品 促销活动 成本与费用 管理与控制
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人们对快速消费品的需求远大于其他国家,使我国成为了快速消费品的主体市场。虽然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但是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往往存在着事与愿违的现象。下面笔者通过对啤酒行业的促销手段观察分析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广大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促销费用的含义、特征以及管理不到位的表现以及弊端
1.1 促销费用的含义及特征
促销是指销售者通过向消费者传达本企业产品的信息,来达到吸引或说服消费者购买,进而产生销售量增多、经济效益提升目标的经营活动。而促销费用则是在此经营活动过程中销售方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促销费用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比重大。在企业总营销费用中,促销费用通常会占到70%左右,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 (2)形式多。促销作为重要销售途径,其具有形式多变的特点。促销费用因此也同促销行为一道变得形式多样。(3)难管理。促销费用一般分为:促销费用预算控制管理和日常费用报销管理两个部分的功能。费用管理把费用的控制管理提前到财务核算之前,实现了对部分费用的事前控制,如各大区、片区和办事处市场推广费用,个性化费、客情维护费用等。费用的多样化必然造成了促销费用的管理难度。
1.2 促销费用管理不到位的表现及弊端
促销费用管理不到位的主要表现,从大的方面讲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是消费者流失、渠道流失、终端流失以及人员流失。具体表现为:a.产品价格倒挂偏离产品定位,b.企业销售运营下降,c.渠道、终端活力降低,d.品牌负面影响。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促销费用报销各项账目,有时会发现企业对已入账报销完毕的产品仍存在有未实现的买断专场费或进店费。而对于这部分费用,实际业务人员并未支付给经销商。此外还有店招协议店未落实;生动化店面内各项生动化装饰无表现;包销售量店面在销量未达标的情况下仍支付费用;费用台帐中,销售的地址、联系电话、客户姓名等信息不全,进而导致支出费用不可追溯和验证等。啤酒企业对这些费用已经承担并也实行了入账报销,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却未投入市场,因此当前来看,业务人员以及实体经销商可能存在弄假问题,使得企业促销费用打水漂。
2.促销活动及费用管理流程
2.1 促销活动形式以及分类
啤酒行业促销形式分为以下几项:啤酒商品进店费、商场专场买断费、销售量协议、进货赠品、生动化摆桌、陈列展示柜促销等、关键客户情感联系等,促销费用的投入也随着活动形式的多样而变化。
啤酒行业作为一项具有特定销售特点的行业,往往存在着比较大的促销弹性空间。通常情况下在啤酒的促销季节都会大量生产啤酒产品来保证市场的供应。但是往往在啤酒行业赠品成本控制上往往没有足够的估计,对啤酒运输或者赠品损失以及啤酒储存费用等现象没有足够的估算导致成本控制不达标。最后出现促销活动完美完成但是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利益亏损现象。
2.2促销活动的流程管理及费用控制
促销费用方案采用的是闭环管理,PDCA管理法,P.促销费用方案制定、D.促销方案的执行、C.促销方案监督、A.促销方案回顾。通过这个闭环管理提高费用有效性,加强费用真实性。啤酒企业要进行促销活动的流程管理,首先就要制定统一的促销费用管理流程。其中各城市的主管销售部门都要依据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对促销费用进行控制管理。促销流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规范。销活动及促销费用管理流程:(1)促销方案的制定审批;(2)促销方案的执行、兑付管理;(3)促销方案及费用的核销、对账管理;(4)促销方案及费用的回顾管理。
如果要进行某系列啤酒的促销活动,就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变化和主要促销活动受众先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销售渠道和销售数量等来确定一套合理的促销方案,例如通过研究超市、饭店等啤酒销售场所的啤酒销量来合理的进行配货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前期的促销赠品数量。另外对某些促销活动受众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因为啤酒消费者包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等的广度比较宽泛,针对部分消费者要进行合理的调查,确定其日常需求量来进行合理的控制中奖百分比和赠品数量等。
3.总结
总之,啤酒产业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并且企业数量庞大、产品种类数量庞大,因此促销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市场效果,以扩大市场份额。本文对我国当代啤酒市场促销活动及促销费用管理控制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了一些案例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一些有效提升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叙述能够为广大啤酒企业的促销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笔者也希望企业和个人能够对本文论述不当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
【摘要】促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的促销管理片面强调通过促销技巧,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和社会长远利益。本文就如何运用现代营销观念进行促销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促销 营销观念 消费者 顾客价值
一、引言
现代营销观念告诉我们,企业经营者必须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消费者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4P”—“4C”的营销观念也说明,促销不是企业单向的宣传,更是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然而,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之中,认为,促销就是千方百计把产品卖出去。用传统的生产观念、推销观念指导企业经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谈谈如何运用现代营销观念进行促销管理。
二、传统的促销的表现和弊端
很多人认为,促销是一件花钱的事,有的营销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向企业申请促销费用。手段就是“血拼”,促销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扩大销售量。营销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既为厂商创造了从事营销活动的空间,同时信息不对称也使商品所具备的潜在利益,无法全部传递给消费者。传统传递商品利益的方式是消费者的经验识别、广告、产品说明书等,这些都是单向远距离的沟通方式。至于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否符合消费者长远利益,能否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等问题都不考虑,久而久之发现:企业花了不少钱,却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从“促销只不过是降价促进销售”的误区中跳出来,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三、如何运用现代营销观念进行促销管理
促销管理应该是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加强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本身的理解,加强品牌本身与消费者的互动,促进品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广泛性,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忠诚依赖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促销应在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给顾客创造心理利益,或同时传递经济利益和心理利益。通过与顾客双向沟通,成为厂家向消费者充分传递商品利益的重要方式。哪个厂家向顾客传递更多的“顾客未识别利益”,那个企业就赢得了优势。
如何通过促销,做到有利于企业、社会和消费者的沟通呢?
(一)重新理解促销的作用
促进销售:促销的原始目的就是促进销售,这一点已被大部分人员所运作与理解。提升竞争:好的促销策划与设计。不但可以提升销售,促进品牌传播,同时也可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促进传播:成功的促销活动,除了促进销售之外,同时一定也是一次成功的品牌传播过程,有利于提升产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建立对企业的忠诚度:消费者的忠诚度=F(价格的承受能力;重复购买的频率;向人推荐的意愿)科学的促销活动,可以建立起品牌忠诚,为企业赢得长远的利益。追求顾客最大价值:“客户价值=当前价值+终身潜在销售预期+需求贡献+信用等级+利润贡献”从消费者实现最大利益的满足中获取企业利益,企业利润是消费者对我们产品、服务满意的回报。
(二)运用现代营销观念坚持原则
目的性:促销的主要目的就是销售促进与品牌提升。针对性:所有的促销行为。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促销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促销形式陈旧,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会使促销效果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创新促销的组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科学性与系统性:促销是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每一个促销阶段都能达成一个目的,并整合起来发挥作用。
(三)从企业营销战略层面进行有效的促销管理。
(1)树立促销管理战略营销观。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研究,对行业背景、企业位势、发展阶段、竞争格局的判断,进审视企业的营销问题,指导企业的促销管理活动。对于行业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其促销管理往往多采用跟随战略。避免将竞争引入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弱势企业能够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积蓄能力.逐步成长;具有较高行业位势的企业,则更多采用策略性引领促销。一方面,通过引领促销来获取更强的行业位势、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打击和挤压。
(2)进行与企业资源相符合的促销管理。现代营销,既要利用资源优势即擅长,又要符合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促销管理一定要考虑自身能力问题,如促销费用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等等。谨慎看待由促销带来的短期市场效果,在促销计划管理上更多的考虑和重视促销所带来的未来意义。
(3)促销管理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促销管理还需要在促销理念上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深化客户关系,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以此来不断深化客情关系,强调与客户的多次交易及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通过促销活动的开展,为企业沉淀持久竞争力。
综上所述,促销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决策之一,促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从传统的用促销技巧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的误区中走出来,运用现代营销观念进行促销管理,兼顾企业、社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才是企业的制胜法宝。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跆拳道俱乐部(道馆)在全国各个城市如春笋般开设。跆拳道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以优质、独特的健身服务深受人们的认可。
关键词: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经营管理;促销;研究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起源于朝鲜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之所以在全球这样盛行,成为风靡全球的大众健身的狂热项目,是因为跆拳道项目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潇洒、舒展的腿法和宣泄激情的发声,使许多人对跆拳道产生了迷恋。另外,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的跆拳道运动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跆拳道俱乐部伴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和对健身消费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众体育健身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跆拳道正在以俱乐部和道馆的形式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蓬勃地开展着,跆拳道市场的经营单位也在不断增加。跆拳道俱乐部营销和经营理论方面,还处在欠缺状态,本人通过调查法和访问法对中国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经营、促销等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旨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业内人士的管理和营销提供参考。
一、跆拳道的经营管理手段
(一)跆拳道俱乐部(道馆)发展新经营模式
1.股份制或协会+公司+俱乐部”模式。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从早期协会的集体制、个人制、合作制、要开始慢慢地向新的方向发展,股份制、协会+公司+俱乐部”模式,这样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施行股份制跆拳道俱乐部或协会+公司+俱乐部”模式的目的是通过股份制跆拳道俱乐部建立真正独立的跆拳道俱乐部法人制度,转换原来跆拳道俱乐部内部的经营机构,使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有效配置,改革体育部门和协会的管理机制,它也是一种完善公有制的形式。
2.采用联合经营的策略。跆拳道俱乐部(道馆)若想在今后的运营上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联合经营策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首先要抛弃独自经营的错误观念,树立联手合作、联合发展的市场观念,主动和其他跆拳道俱乐部(道馆)、媒体公司、娱乐公司、经纪公司等进行联合经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联合经营则可以资源共享以节约成本,有效地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实力,而联合又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资金的联合,即在短期内聚集大量资金,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同时也减少了风险;也可以是政策上的联合,利用政策上的优势,减少壁垒、从而节省相关的费用;还可以是业界的联合,与同行业相联合,还可以组合成一个利益整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挤兑的恶性竞争局面。各联合经营的道馆可以在服装、器材等方面一起进货,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共享。通过联合,共拓市场,在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3.品牌连锁加盟方式。跆拳道俱乐部(道馆)通过连锁加盟可以降低竞争风险、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加盟者可以用很少的代价学习到成功的经营管理与知识,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分享授权者经过长期经营努力形成的著名品牌和信誉从而有力地促进销售,并极大地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同时提高品牌形象和信誉。
(二)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管理科学化
跆拳道俱乐部的管理必须通过健全的工作指导系统,使教练员和练习者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进程的质量和标准,在学习中自觉地贯彻执行,进行自我调控;基于练习者身体素质及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应因材施教;VIP一对一的教学,和小班教学,其次要建立科学化的指导体系,对练习者进行医务监督或训练指导,科学地指导消费者进行健身活动,真正地让练习者学到知识技能,学懂跆拳道的人文理念;达到促进身心健康,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政府宏观调控,合理布局,避免恶性竞争
随着跆拳道俱乐部(道馆)数量的不断增多,跆拳道俱乐部(道馆)出现了争抢练习者的局面,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展,政府的相关注册单位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俱乐部布局的合理化,调控城市和乡村的比例,引导各跆拳道俱乐部健康发展。
(四)提高教练员指导水平,持证上岗,统一收费标准
教练的指导是俱乐部(道馆)最关键的因素。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吸引住一个固定的消费群,所以及时对教练进行培训,定时举办省级以上的跆拳道培训班,提高教练员水平,是跆拳道俱乐部(道馆)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对教练进行适时的系统培训,从“道理念”、“道技术”,到教学训练方法,进行完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无培训合格证的教练员坚决不予以聘任,从而使教练员队伍规范、有序。各跆拳道馆应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及社会声誉,会同地方物价部门按规定标准进行收费,并要依法纳税,注重自身发展的投资,以便做到以馆养馆,自我发展。
(五)聘请体育法律顾问和购买体育保险
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体育俱乐部的专门立法,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来确定俱乐部与行政主管部门、俱乐部与举办它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按照国际惯例,俱乐部应当是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的实体,但国内的俱乐部都不具备这一点,从而丧失了独立的生存空间。由于缺乏独立性,当俱乐部与社会其他团体产生纠纷时,外界的干预力量往往压倒俱乐部的自主力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育纠纷解决方式,聘请体育法律顾问科学、合理地解决,不同的体育法律关系进行区别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效率和公正得到完美结合。跆拳道是一种对抗性体育项目,在训练中可能发生一些教练、学员等伤残事故,如果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经营者仅从利润的角度出发,不购买保险,不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摊,那么一旦发生人员的意外伤亡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是跆拳道俱乐部(道馆)难以承担的 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堪设想的。
二、跆拳道的促销手段
(一)采用现代化的促销手段
随着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设置自己独立的网页或网站,通过网络宣传自己道馆的形象,让顾客了解道馆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开展网上报名,开辟顾客与道馆的共同讨论区,进而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网络营销不仅使道馆运作的组织精简,成本压缩,而且还会提升道馆的品牌价值,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拓展对外信息的渠道,改善服务,增加顾客忠诚度等,跆拳道俱乐部(道馆)也可以把一些表现优秀学生的训练制成影像资料,通过网络与学员、家长及跆拳道爱好者共享,以之促教、促学,于无形中提升品牌效应。
(二)充分利用广告媒介、电视表演、报纸采访等进行品牌宣传
广告媒介、电视表演、报纸采访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广告、媒介电视表演、报纸采访的优势,宣传自己的特色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重视品牌经营,培育顾客忠诚性,争创办俱乐部(道馆)特色,全面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商品的品牌形象已成为消费认知的第一要素,体育产业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是如此。消费者从品牌认知,到接受品牌,到品牌偏好,到品牌忠诚是一个漫长的、易变的、选择的和比较的过程。为此,跆拳道馆不仅要引来顾客,更要让顾客满意,以便赢得顾客的心,从而留住顾客。因为留住顾客不只是顾客数量的维持和增加,更意味着“顾客质量”、“忠诚度”的提高,这些“高质量顾客”是跆拳道馆义务“宣传员”,节约了大量促销费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广告的泛滥,人们对大众传媒越来越缺乏信任,而看重亲朋好友的推荐,尤其是已有经验者的推荐,这就是“口碑效应”和“群羊效应”
三、结论
中国的商业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由于从21世纪初才发展壮大起来,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的经营与促销直接与经济效益相关。目前中国现有的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经营和促销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特别是营销的理念和方法亟待解决。我们从营销学的角度,对现存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策略入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使中国的跆拳道行业能够尽快地步入国际的先进行列。
【摘要】作为零售市场中产品终端载体的促销员,在整个营销市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他是企业商家形象的代言人,是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法宝。随之而来的对促销人员的管理就变成了不能忽视的问题。促销员管理一直是终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在对促销员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纷纷寻找对策。本文通过分析超市促销员队伍现状,探讨对超市促销员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促销员,现状,对策
谈起超市促销员,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绝大部分企业在销售终端都设有相应的促销员,甚至有时超市的促销员的数量远远超过该超市的正式员工。他们是厂家终端销售的一线销售人员,是企业商家形象的代言人,是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法宝。然而,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目前促销员这一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岗位流动性大,促销员真正的工作意义没有体现出来。促销员管理作为终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本文针对超市促销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超市促销员的定义和作用
1.1 超市促销员的定义。超市促销员通常也叫促销导购员,一般指的是在超市负责厂家或者商负责零售终端的销售人员,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1)商店或企业的代表者。促销员面对面地直接与顾客沟通,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顾客的眼中始终代表着商店的服务风格与精神面貌。2)信息的传播沟通者。促销员对商店的特卖、季节性优惠等促销活动应了如指掌,当顾客询问到有关事项时,能及时热情地给予详细地解答。3)顾客的生活顾问。促销员要充分了解所售商品的特性、使用方法、用途、功能、价值,以及能给顾客带来的益处,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建议和帮助。4)服务大使。商店要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不仅依靠店面豪华、陈列齐全、减价打折等手段,还要靠优质的服务来打动顾客的心。每一位促销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为顾客服务的促销员。5)商店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促销员要把消费者的意见、建议与期望都及时地传达给商店,以便制订更好的经营和服务的策略,刺激制造商生产更好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2超市促销员的作用
超市促销员最重要的作用是让顾客更加快速深入的了解产品的相关属性从而促进产品的销销售。一方面,促销员的热情、促销技巧及产品知识,可以多方位刺激消费者的神经,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同时,配合现场海报、POP、终端陈列等宣传手段,可以让没有活性的商品展示出一些个性。因此,促销员在卖场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二 超市促销员的现状
在超市里面,几乎每个货架前都有不同厂家的促销员。厂家和超市都期望卖场促销员的卖力工作能提高人气和销量,让更多的新客户体验到产品和服务。但实际上,促销员的工作并没能带来惊喜的效果。超市促销员的现状有以下特征。
2.1 促销员队伍不稳定。促销人员频繁流动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层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厂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频繁招聘,招之即来,走马观花。这样很难发挥出促销队伍的战斗力。其原因在于,虽然促销员的报酬是由基本工资加提成构成,报酬的多少与促销员本人的工作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品牌不同、产品销售的淡旺季不同,促销员的收入差距大,跳槽频繁。
2.1.1 “两不管”现象突出。由于促销员是厂家发工资,在超市上班、由超市管理的“边缘人”角色,看上去受到厂家与商场的双重领导和管理,但当促销员碰到困难,厂家和超市容易推诿。促销员找不到企业归属感,因而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举止散漫,服务意识不强,不钻研业务等。
2.1.2 员工无保障。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委托第三方或者自己的经销商进行促销员考核和管理,没有为促销员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甚至有些企业不与促销员签合同,这样对于促销员来讲就没保障。
2.2 培训不得力。虽然很多企业都对促销员进行过培训,可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培训内容与大多数促销人员的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很多企业都有过在促销活动期间找“临时促销员”的经历。“临促”和“正式促销员”的工作内容是不同的。正式促销员在销售终端的前沿,负责给顾客传递更详细的产品和服务特性;临促是短期的,大多负责发彩页、引导顾客进店内、简单地给顾客宣传等,他们需要的技能是不同的。但大多是企业的培训是“一锅端”,而不是针对促销人员具体工作内容来进行培训。有的公司为节省费用,甚至不对促销员进行系统培训,导致他们对商品缺乏了解、沟通技巧不足,在服务中引起顾客的不满。
2.3 厂家人员卖场化。厂家派驻的促销员必须纳入超市卖场统一管理是几乎是超市普遍的做法。超市卖场抓壮丁现象严重,很多时候厂家出钱请来的促销员几乎成了卖场的劳力,而促销员真正能站在其厂家货架前面对消费者的时间少之又少,给厂家对促销员的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三、超市促销员管理的对策
3.1 相关体制的健全是管理的有效保障。与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是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的举措。企业提供的劳动合同,让员工有归属感。员工有了保障,才会更认真地为企业服务,工作的责任心提高。而企业也有了稳定的促销员队伍。另外,对促销员的考核不要单方面的从销售数量来衡量,促销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也可以作为考核内容。企业在对促销员的管理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批评和惩罚要适度,不要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 做好工作分析。企业应该对促销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编写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工作规范,明确促销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3.3 提高培训效果和促销员素质。培训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并且要实施“企业+卖场”的双向培训。企业培训出来的促销人员最终要走进市场终端,而终端又有它独立的行业道德与潜在的行为准则。所以培训不光要有针对性,还要促销人员能够融入到卖场遵循的行业秩序里。
3.4 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和超市对促销员都具有管理责任,沟通协作,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在平常管理中,企业应多和超市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管理的主动性。而超市要发挥现场管理的优势,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一、必要性分析
《促销管理》一课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极具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学生须认真学习该课程的原因有三。其一,学习促销知识是进行促销管理、促销策划的基础;其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促销工具是提升营销水平的必要武器;其三,现实中的促销活动与我们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促销管理》一课主要由促销工具、促销渠道、组合促销、促销策划和促销人员培训等教学内容组成。该课程共介绍了直接折价、附送赠品、奖励、会展、竞技活动等十余种现实中常用的促销工具。对于这些促销工具的学习,主要从促销形式和促销内容两方面入手。其中,各种促销工具的应用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如何进行促销策划是本门课程的难点。对于这些促销工具本身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能够促进产品销售,达到预期销售目标的不多。因此,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只是单纯学习促销工具而缺乏实践应用,很难真正懂得如何合理的、恰当的应用这些促销工具,课程的学习仅限于表面,缺乏实质。对于课程的检验,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促销策略方案,而促销方案制作好坏与前期的专业学习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首先就是掌握好这十余种促销策略。
三、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严重滞后。现实中的促销管理类书籍能够作为教科书、学习参考书的非常少,且内容严重滞后;侧重促销工具文字介绍,实训内容设计甚少,学生仅靠书本,难以满足学习需要。
(二)教师课程组织意识不足。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按部就班,喜欢使用教材中现成的案例,课堂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结果是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低,教学效果甚差。
(三)缺乏针对性实操。一个促销策划方案的好坏不能从书面文字进行判断,只有在企业的实践应用才能加以检验。如果学生们单凭想象而脱离现实情况,或根据任课教师的指定的某一类企业进行促销策划,而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并不熟悉,做出来的促销方案可能会看上去很美,而不具备可操作性,那就失去了促销策划工作的意义。
四、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从课堂教学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高职院校教师务必要转变观念,将从过去的主讲人转变为课堂主持人,将过去的听众转变为现场演员,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转移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组织、教学指导等工作。
(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用“项目”法和五步教学法。1.项目教学法。即教师在备课时,可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将各种促销策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并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实训项目,实现促销管理知识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2.五步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学”、“测”、“议”、“解”、“悟”五步来完成。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国家高职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实践教学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促销管理》这样的课程应多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实际营销状况,积极参与企业促销方案制定工作,从而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例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加的2010年的东风“风神杯”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等,既让高校学生认识了风神,也让风神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观察未来车主,帮助打开未来市场之门。
五、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
基于以上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应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入手!
(一)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1.单位小组合作制。即将各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一般不超过5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训任务,实训得分即为小组人员得分。并要求每个小组有队名,口号和队歌等,一方面让学生领会团队合作精神,在快乐中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实训项目完成质量;2.先案例点评,后实务操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学生点评促销案例,然后寻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应及时指出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的面广,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与实践相对于的方式。例如,在十一期间,要求学生借助手机、照相机等工具,收集现实中促销图片,加工制作成PPT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要求指出其中的问题等;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方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如何,可通过促销方案来检验。例如:在学习了退费优待策略后,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份退费申请卡、在学习了奖励促销后,要求学生制作抽奖活动等,在学习赠品促销后,要求学生设计促销赠品及赠品促销方案等。并将这些实训项目纳入考核内容,计入平时成绩。
(四)考试方式改革。期末考试由卷面考试方式改革为随堂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可包括平时成绩30%,课程实训40%和期末实训30%,更侧重实训考核。其中,平时成绩部分由考勤和课堂表现构成(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课堂汇报、自我展示、学习态度等),各占50%。课程实训所占的40%,可由教师选定4个小型课程实训进行考核,打分,折算入总评成绩;期末实训是指大型综合促销策划实训的得分。通过以训促学,以训代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促销知识,懂得实践运用。
随着终端竞争的不断演变升级,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品牌之间出现促销人员相互抵毁对方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想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更舒适和谐的购物环境,让不同品牌公平竞争,就得从促销人员的管理上入手。
必要的岗前培训
对于大多数促销人员来说,在进入卖场之前,她们大多在工作技能和对卖场的管理制度的了解上处于空白状态。通俗地讲,就像是一个孩子,等着大人告诉他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给其具体的方向和方法。如果厂家能够对其实施严格而规范的岗前培训,帮助促销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的职业道德。那么,促销人员就可以拥有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岗前培训应由卖场和厂家联手进行
由于促销人员实行的是双向管理,促销人员作为厂家招聘的人员,必须服务企业的专向管理;同时,促销人员的工作场所是在大卖场,所以也必须服从大卖场方面的统一管理,遵守卖场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促销人员的岗前培训应该由厂商和卖场共同完成。在这个培训过程中,厂商主要进行商品专业知识和促销技巧的培训,而卖场的培训重点则是工作纪律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制定促销人员行为规范
通常来说,卖场对促销人员完整的岗前培训包括:员工行为准则,促销员日常行为规范,促销员考勤制度,促销员奖惩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通过这些培训来告诉促销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些卖场还会把对促销员的日常行为要求浓缩成例如“十不准”之类的条款,既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
奖惩鲜明的管理措施
让促销员将卖场规定的行为准则熟记于心并不难,但要是想让促销人员能够将这些行为规范形成自觉的习惯却并不容易。毕竟,人都是惰性的动物,要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采取相应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分明的奖惩措施来规范促销人员的行为,尤其是在促销人员的行为没有成习惯之前,企业一定要通过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对促销人员实施控制,避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对促销人员的姑息,而养成促销人员的不良的工作习惯。
厂方与卖场对促销员管理上的“共识”
要想达到良好的促销员管理效果,需要厂方与卖场的高度配合和共同努力。首先,在促销员的管理问题上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卖场和厂方必须达成共识:双方的目的和利益是相同的,只有双方一致才能真正管理好促销员,才能最大化的调动促销员的积极性,创造最佳的效益。在这一点上,厂商千万不要有私心,如果打自己的小算盘,结果一定是失败的,就如同双头马车,方向都不一样,你说促销员能管好吗?
薪酬发放的艺术
通常说来,促销人员的薪酬是由厂家发放。因此,多数促销员往往认为自己是由厂家发工资,所以对于卖场的管理不服,或者是口服心不服。从某种意义上讲,促销人员既负责与目标消费者的面对面沟通,也是厂商关系的一个协调者。因此,促销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销售工作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与卖场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对于厂家来说,支付促销员薪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销售额,而卖场对促销人员的管理最终目的也是提高销售额。这就要求厂家通过与卖场实行有效沟通来及时调整商品存在的问题,反映促销员的日常工作状况,向卖场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一切为销售业绩服务”的思想。在管理促销员方面争取卖场方面的支持,共同完善对促销员的管理。
建立促销人员管理联合体
卖场要学会与厂家联合起来,共同参与促销员的考核、薪资发放、职业发展等促销人员的相关利益环节,真正实现管理联合体。要让促销人员认识到,服从卖场管理就是服从厂家管理。杜绝厂家和卖场在促销员管理中出现“真空地带”,让促销员没有漏洞可钻。让促销员意识到只有接受厂商的“联合管理”,才能获得自身利益和得到个人发展。
对优秀促销员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人才流失,更可能为自己培养对手。如何有效管理优秀促销员,才能使他们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管理中要做好哪些细节,才能让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公司付出?
促销员,是厂家发工资,在卖场上班,并接受卖场和厂家共同管理的人员。顾名思义,促销员需要了解卖场的工作流程,与卖场主管和员工保持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借助卖场的位置,帮助厂家开展产品的补货、陈列、形象维护、销售推动和促销活动等一系列工作。
每个团队里都有佼佼者,促销员团队也不例外,我们称之为优秀促销员。优秀促销员是公司的一笔巨大财富,因为她们是工作高标准的体现,也是工作高效率的体现,更是促销员的榜样。
在日常促销员管理中,会有各种繁琐、周而复始的问题。销售人员忙完这头,又去忙那头,而刚刚解决完那头,回头一看,其他店的促销员又有突发问题需要紧急协调,使销售人员疲惫不堪。
优秀促销员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往往表现得更为强势。与你刚接触时,他们会提出门店销售差的原因是因为门店与竞品的客情关系好,头一招就把难题抛给了销售人员。与你建立合作后,他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诉说门店的竞争激烈,销售难做,以期降低你对门店销售的目标。在你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促销员时,他们又容易成为竞品的挖掘对象,如何留住他们又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而在合作的每一天中,他们会向销售人员不停地诉说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他们感受不到被倾听、被理解和被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如何管理并留住优秀的促销员,这对销售人员来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环节。下面我通过分享两个最典型的案例,阐述一下我对管理优秀促销人员的见解。
体现专业并表露尊重
A女士是深圳家乐福系统某重点门店的优秀促销员,40多岁,是该卖场的促销员领班。A女士这类优秀促销员,在工作中体现为她们的专业性、资深性,在沟通中,体现为她们的稳重和人情练达。
管理此类型优秀促销员,要求销售人员把握两个关键点:
1.体现自己的专业性
与A女士初次打交道时,店里的销售额是每月8K,Market Share(以下简称为“MS”)为20%。简单寒暄后,促销员提出销售差的原因是卖场课长和处长与竞品的客情很好,前任销售人员在此方面始终无法改善。如果在此方面无法打开一个突破口,不仅会使该门店的销售额长期停滞不前,更会使产品在深圳家乐福市场的占有率提升目标(在半年内,从15%提升至20%)成为一个空头口号。
在分析了该店近两年的销售和MS数据,以及对卖场资源分布、促销员和店课长、处长的全面了解基础上,我通过同店课长和处长改善客情,成功签订了2平米主通道地堆陈列,这类地堆等关键资源之前一直是竞品霸占,我司产品几乎从未拿到过此位置。之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该门店的销售大为改观,从原月销售8K提升至15K,增长了近100%。我通过此举,使促销员从内心认可了我的专业性。
2.体现对促销员的尊重
尊重是我们公司5大价值理念中的重要一项,口号人人会说,可更关键的是行动上体现。我认为尊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细节:一是在日常沟通中。我对A女士的称呼,亲切地改为了“某姐”,有些人说,销售人员是促销员的上司,这样称呼一个促销员,会不会体现不出自己的威信,以后很难管理促销员?其实这种顾忌是销售人员本身不自信的表现。这样称呼,既表示对促销员资深和年长的尊重,也更能体现出销售人员的自信心。二是在回报上。在促销员会议上,我除了口头鼓励和表扬优秀促销员外,通过公司批复的物质奖励,当场给予A女士几百元的现金奖励,这既是对A女士能力的认可,对她日常付出的回报体现,更能够形成对其他促销员的激励。
只要真正做到了日常管理和沟通中对他们的尊重,优秀促销员又何尝不会认可销售人员的管理,又何尝不会再接再厉,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呢?
在我们合作的3个月时间里,此店MS提升至35%,高的时候甚至达45%。在该样板店的带动以及销售人员和促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品在深圳家乐福市场的MS,从前任同事任职时徘徊了两年之久的15%,第一年提升到20%,第二年提升到25%,第三年稳步保持在27%~30%。我也因此在第二年获得了公司的优秀销售人员奖励(全国获奖人数总共5个人)。
耐心倾听并细节配合
B女士是吉之岛系统深圳某重点门店的优秀促销员,30多岁。B女士比较“”,说话直来直去,但她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责任心强、心地善良;二是积极性高,虽然是打工,但却把销售当成自己的生意用心去做。
对于B女士这种类型的优秀促销员,销售人员在管理方面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要耐心和用心地倾听
B女士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门店销售从月15K提升至月25K。她本以为工资能有所改善,可没想到公司的销售目标也从月14K随之涨到了24K,到手的工资丝毫没有变化。B女士不断向老手销售人员反映都未见效果,言语争执下,又惹得销售人员不高兴了。销售人员为了让她知道点厉害,同销售主管说这个促销员的脾气大,做了点销量就要加工资。
作为销售主管,如果平常偷点懒,在销售人员对促销员的管理方面疏忽大意,那么真正优秀的促销员最终会被挖走,很难留住。后来,我了解该店和促销员的实际情况后,一方面对促销员的工作表示认可,并认真倾听促销员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另一方面,找销售人员沟通,该促销员虽然脾气直了点,但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非一般促销员能比。对此类促销员,除积极解决她的工资现状,在倾听中,我们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大气、大度些。
后期,销售人员也调整策略,做到除工作的倾听外,能倾听和关注促销员的家庭生活。这使B女士感受到了工作的辛勤付出能被公司认可,自己的“苦水”能被销售人员理解,接下来的合作自然而然就顺畅、到位。
2.把握好在细节上的配合
快消品行业的销售人员日常工作已经够忙了,所以很难顾及到所有的细节。但不管多忙,对优秀促销员提到的细节不能不重视,因为这很可能关系到销售和陈列的机会。
B女士在店里洽谈到了多点陈列位置,需要销售人员提供小型的六钩架(陈列物料的一种),虽然这对销售改善不是很明显,但销售人员还是抽出时间积极协调并及时提供。促销员也明显感受到销售人员在细节配合上比以前效率高很多,在工作中也更加主动积极。
一个促销员,只有在感受到公司的理解、鼓励和认可,才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潜力和积极性。而促销员主动发现机会和被动执行策略,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将会完全不同。
同样在该店,因为卖场升级,厂家主货架和位置将进行重新调整。促销员在获知竞品将从原陈列份额的30%扩大到50%后,第一时间同销售人员进行了沟通,并提出调整后将导致销售下跌的意见。随后,在销售团队的快速响应下,同时启动了两个行动,为公司赢得了更高的销量。这两个行动之一是与卖场经理和主管多次沟通和协调,将我司产品陈列份额争取到了80%,而不是之前的50%。取消由竞品制作的两组形象货架,改为我司负责提供;二是同公司领导及多个部门高效率配合,在卖场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两组形象货架的制作。
该店最终成为深圳吉之岛系统销量最好、市场份额最高的一家店。我也因为团队的良好表现和此案例,在公司的年中评比中得到了奖励和认可(全国获奖人数共6个人)。
促销员的管理是快消品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做好了促销员的管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而做好了优秀促销员的管理,将是你在成为优秀销售人员的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其实,做好了优秀促销员的管理,不仅发挥了促销员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了效益,也使自己的综合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为以后长期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识人,须用智也;用人,须用信也;留人,须用诚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市已经成为零售行业的焦点,超市营销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产品的促销。本文分析了企业对超市促销管理的重要性,找出促销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完善促销管理的方案。
关键词:企业;超市促销;管理方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一些大集团、大企业还有一些跨国公司涌入到中国,这些企业集团在超市营销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实践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中国的本土企业一般起步比较晚,受到规模的限制,缺乏有效的营销计划,尤其是一些新兴的零售商在产品的促销方面互相模仿,形成恶性竞争。要想充分发挥产品促销的优势,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就要进行促销管理。
一、企业对超市促销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外国企业入驻中国超市行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国外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营销优势,他们看好中国这片销售市场,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超市成为了零售业的焦点所在,国内超市的容量急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增长潜力市场之一。随着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运用,国内已经成功运用了连锁经营方式,超市和专卖店等购物中心新的业态不断出现。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松,设计的也比较人性化,逐步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得到顾客的认同。超市成了消费者消费频率最高的一个购物场所。
企业对于超市进行促销的管理,主要是企业通过与超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在超市中进行一些管理活动。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企业,协同者是超市的管理人员,受众是消费者。因此,开展促销活动牵涉到企业、超市以及终端消费者三个方面的利益主体,怎样兼顾三者的关系,这是进行超市促销管理活动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超市也是企业产品的经销商之一,企业与超市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所以超市的促销理所应当的由超市本身进行管理。但是,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更好的掌握产品的销售方面的信息,就会积极的开展超市促销活动,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从而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计划。超市自身开展促销活动们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而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是为了产品销售的需要。这两者的利益主体不一样。要积极引导超市管理者按照自身的目的进行产品的促销活动,企业就很有必要加强超市促销管理。而伴随着企业与超市之间关系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合作性加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企业也要参与超市的促销管理。
二、企业对超市促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促销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力,管理失控。
首先,在促销方案的制定方面,没有一个良好的计划,也没有很好的预算促销所需要的费用,缺乏计划性的促销;其次,企业与超市管理方没有进行积极的沟通,或者说的沟通的效果不太好。在制定过促销方案之后,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也就不能激发对方的合作兴趣;再次,对于产品的库存和销售数据掌握的不准确,经常导致产品缺货或者断货,这样就会让消费者产生厌烦的情绪,超市的管理方也会有意见,企业也失去了促销机会。而库存较多的时候,超市为了消化库存,还会降价处理产品,给企业造成损失;最后,企业没有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浪费了促销的机会,如果企业只是关心销售数字的变动,而不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就无法评估超市促销的综合效果,也不能对以后的营销工作进行指导。
2.促销评估形式化,效果不明显。
一些企业在开展超市促销活动的时候总是注重形式,看到别的企业在超市进行促销,也去跟风的促销,活动结束就觉得整个营销活动也大功告成,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或者只是形式化的评估,也就无法得知促销活动的效果。事实上,评估是促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进行综合评估,就不知道促销过程的利弊得失,也不能预期促销的花费,就不能对以后的促销活动进行指导。
三、企业做好超市促销管理的途径
1.加强促销方案管理。
(1)促销目标管理。成功的促销管理,要在工作中设立促销目标,这样才能达成企业营销的总体目标。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促销的目标也不相同。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促销重点的不一样,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计划。如果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而进行的促销,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促销卖场就想办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向消费者高者产品的属性和价值等等。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誉度或者购买度等,都要针对具体目标的不同,制定合适的目标管理计划。
(2)促销的供价管理。随着超市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加上采购谈判能力的不同,在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的时候,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价格不一的现象。所以,企业在进行促销供价管理的时候,要对超市促销供价保密,根据超市之间竞争的价格定位等因素制定统一的零售价格,尽量维持既定的毛利空间,也要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还能维护品牌的形象。
(3)促销时间管理。超市的促销活动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选择恰当的促销时机尤其重要。可以在节假日进行产品的促销,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探亲访友,在分析了商品的特点,展开充分的市场调查之后进行商业促销,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除此之外,还有获奖促销、达标促销、庆典促销、还击促销等等,促销时间管理决定了促销计划实施的效果。
(4)促销工具管理。促销工具管理主要是在促销过程中,把产品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的工具或手段的管理。在进行超市促销工具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能运用何种工具,还有考虑工具的成本和效率。企业一般选择的促销工具主要有广告媒体、POP、DM等。
2.超市促销活动评估管理。
(1)促销的事后效果评估。根据超市产品销售量的变化,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评估效果:稳定上升、平起平落、大起小落和小起小落等等。产品销售状况的评估都是在促销前期和促销期间和促销之后的销售量进行比较。进行正确合理的事后效果评估,找出促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方便企业的管理人员随时调整促销方案。
(2)零售商促销评估。因为各个超市的经营理念不相同,面临的竞争环境不相同,超市与企业合作进行促销的目的也不相同,所以,产品在超市进行促销的时候,超市的表现就不一样。对于超市或者零售的促销评估主要是考察他们的参与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企业产品促销的要求。评估可以有效的对超市促销进行管理,形成超市以及零售商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3)促销方案的评估。促销评估主要是观察促销事后的工作成效与之前的工作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评估的结果有三种:和原定的计划一致,比原定的计划实施效果好,比原定计划实施效果差。如果存在比原定目标差的情况,管理人员就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看促销方案是不是与超市的经营状况相符合,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一致,以及品牌的目标定位,所处的竞争位置等等都要考虑在内。因此,对于促销方案进行评估,企业一般都会选择专业的促销评估公司,或者让这些公司制定促销方案,企业进行评估,看评估的效果。
综上所述,连锁超市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很快,地区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的营销规模也在逐渐增加,成为百货零售的一个主力军。所以,企业要制定出良好的促销方案,加强与超市的合作,进行严格的促销管理,实现超市与企业的双赢。
内容摘要:在“眼球经济”时代,大型连锁超市的DM广告促销十分流行,起到了吸引消费者关注的作用,然而,
成功地实现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需要注意库存、货架陈列、商品标识、人员服务、销售时段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国外心理账户理论为研究视角,对DM特价商品的概念内涵、促销的优势以及成功实施的可行性措施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DM特价商品 促销管理 心理账户 捆绑销售 交易效用
大型超市常常采用发送DM宣传页的形式推销促销商品,在“眼球经济”时代,对于大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特价商品激发了让消费者走进超市一睹真相的冲动。那么,特价商品是否真的如海报展示所言价低而质优呢?它是否能够带给消费者满意的购买和使用体验?其售中和售后服务是否能像正常价位商品一样周到贴心?特价商品能否给超市带来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是否能够完成促销的真正目标? DM特价商品应当如何促销?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DM特价商品的概念内涵
DM, 是英文Direct mail 的缩写,译为直接邮寄广告,意为快讯商品广告。近年来,DM又发展为direct marketing,即直复营销。美国DM协会关于直复营销的定义是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效应或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互相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DM常见的形式包括直接邮购、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电视营销、电子购物和其他媒体营销(邓红梅等,2003)。由于其传播快速、受众准确、效果直接、价格低廉的特点,在国外出现时间早、运用广泛(袁勇,2001)。DM特价商品,又称不可思议价商品,是指陈列在DM广告(单页或小册子)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般是15天)所要折扣的商品,是超市和生产厂家沟通后选择的基于营销策略而进行促销的商品。DM营销分为产品DM和品牌DM,超市使用的往往是产品DM,即以突出产品为主,对于超市的品牌文化内涵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涉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大超市人流量和产品销售量。因此,在DM宣传单上往往会使用较大版面突出性地陈列商品价格和图片,并显著地标识价格优惠的幅度。商品价格一旦降低,就会带来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特价商品往往都是活动期间的畅销商品、明星产品。
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显示,除吉芬商品外,商品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比关系。价格便宜就能增加销售。
DM广告宣传单能够有效吸引潜在消费者走进卖场,创造促销机会。然而,消费者对特价商品的关注只是营销过程的第一步,只有配套的服务和合格的商品质量才能实现消费者满意,引致消费者的重复性购买,进而培养出消费群体对超市品牌的忠诚。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M海报文案的策划方式,对于DM宣传单发出后,后续的销售和服务以及整个特价商品促销活动的管理鲜有关注,而后续工作是实现利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DM宣传效果的关键部分。本文将以心理账户理论为基础,探讨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有效途径。
心理账户理论概述
1985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正式提出“Mental Accounting”,即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迄今为止,心理账户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内涵概念包括交易效用偏见、沉没成本谬误、期望效用理论、损失规避效应、禀赋效应、支付贬值、参照点效应等。心理账户相关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对各种经济行为影响过程和影响机理的解释中,同时在资产选择、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心理账户理论常常用来分析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雇员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即违背了经济学中完全理性人假设和货币效用理论的经济行为。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个人在交易的时候会在心理上计算该交易的成本和收益,分配收入、费用和活动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并降低固定成本(Shefrin and Thaler,1988;Heath and Soll,1996)。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Tversky A,Kahneman D,1981)。
DM特价商品促销的优势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使用DM广告进行特价商品促销具有以下方面明显的优势:
(一)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认知行为
DM产品的价格通常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即刻感受到交易效用,产生进一步了解产品质量和特征的需求。交易效用涉及到一次交易所能带来的感知价值,它是产品的客观价格和消费者参考价格的差别。消费者一次购买的总价值是获得价值和交易价值之和。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基础是相对价格差异而不是绝对的价格差距,也不总是遵循货币的边际效用理论,追求效用最大化,即所谓的性价比。因此,超市在制作DM宣传单时,一定要突出特价商品为消费者节省了多少钱,即特价促销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这将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给消费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并促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二)能够加快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并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
对于多次购买同类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其往往将过去的交易价格作为内部参考价格,因此,这类消费者一般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购买熟悉的产品时使用的决策方式为程序性决策。DM产品使用的就是低价策略,能使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短时期内完成常规性决策,作出购买决定。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把折扣优惠所节省下来的钱看作是本次交易所“得”,即现金收益,而因为其收入来源不同将其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对于这部分节省下的现金,消费者把它看作是意外之财,从而遵循与工资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显示出比固定收入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消费品种类的选择上,消费者更有可能选择一些愉悦性产品而不是日常的功能性产品。同时,“意外之财”更有可能被消费者用于冲动消费。
(三)能够增大其他正价商品的销售概率
DM产品的低价路线挤压了利润空间,其广告作用要大于盈利作用。对于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来说,消费者在DM宣传单上只能看见产品价格和照片,而产品功能与特性需要到现场亲自观察、试用才能鉴定,这就提高了消费者进入超市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的概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进行特价商品消费的同时,正价商品的销售也会产生显著提升。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值函数不同于效用函数,而是一条近似“S”的曲线,右上角为下凹形盈利曲线,左下角呈现上凸形的亏损曲线。具体到消费决策中,消费者会表现出对参照点附近的价格尤其敏感,而越远离参照点,其价格感知越不敏锐。如果特价促销商品是一个价格数额较大的耐用品,消费者会对捆绑购买的低价互补产品显示出钝化的价格感知,即使该互补品是正价商品或者价格略高于其他超市的正价商品,也会进行购买。人类的心理账户遵循“得与失”的编码规则,当大“得”和小“失”整合出现的时候,小“失”带来的痛苦会被大“得”带来的快乐冲淡,负面效应会减少。消费者仍然会给捆绑销售的整套商品给予较好的评价。其次,心理账户的支出账户研究显示,消费者对某一种类产品的消费会事先做出预算,而在该种类产品消费时所节省的钱,更有可能用在该种类其他产品的消费中。
(四)能够起到宣传作用并提升超市品牌形象
DM宣传单是一种广告,提高消费者对超市或商场品牌的认知频率,协助消费者对门店品牌名称进行记忆。超市定时地推出新的DM特价商品会使消费者对促销活动充满期待,并能有效增加消费者平时到超市购买日常消费品的次数。如能辅之以会员卡或优惠券等客户忠诚度工具,将为超市培养大量的忠诚顾客。同时,如果DM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肯定,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策略
消费者走进超市,只是DM特价商品促销的第一步,超市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进程,成功地策划实施对特价商品以及正价商品的促销。管理人员在对卖场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时候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特价商品要库存充足,地堆、端架、货架陈列要突出丰满。超市一定要保证供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库存要充足。缺货暴露出超市对促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这会让顾客对超市的规范性和实力产生怀疑,同时也对超市的管理水平产生怀疑。地堆上陈列的商品一定要充足,让顾客可以尽情地选购,同时也显示出该活动的力度和强度。货架要给出足够大的空间来陈列特价商品,用增加陈列面,做纵向陈列等方式,突出特价商品。
第二,商品上的相关标价即价签的标识要明显。特价商品的标签要醒目、突出。醒目的价签,辅以超低价、特价、便宜等大幅的POP广告,能给顾客强烈的视觉冲击。顾客对购买过程和价值评估过程的满意度来自于获得的总价值与付出总成本的差额。因此,超市应尽可能地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一些专门购买特价商品的顾客,一看到广告,就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货品。这将提高销售达成率,同时还显示出超市有序的管理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水平。
第三,要辅以店内广播、展板、员工宣传等形式来加强对特价商品信息的宣传。顾客在卖场内流动是随机的,有时候未必能碰到引起他冲动购买的特价商品。而对特价商品的循环广播能让顾客迅速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再加上周围的促销员的帮忙,顾客会尽快找到并购买特价商品。对于超低的价格,顾客往往会询问做特价的原因以及商品质量和不做活动时有何区别。此时,消费者正在逐步形成他的购买意愿。促销员应当抓住机会,对产品质量进行保证,对促销原因进行合理解释,做好商品信息的宣传。
第四,针对供不应求的特价商品,可尝试每天分时段销售的办法,充分发挥其对客流的带动。每一次特价商品的销售热潮,都能带来更多的顾客进入卖场采购,所以不能忽视特价商品促销对其他商品的销售带动作用。供不应求的特价商品,无疑成为了超市的“活广告”。
第五,特价商品销售完毕后,应温馨提示商品已售完,并告知顾客下次可以购买的时间。限量抢购往往会人为制造出商品的“稀缺性”,更容易让顾客感觉到商品的价值性,提高了产品的相对价值和顾客的满意度。销售完毕的特价商品,一定要温馨提示商品已售完,“售罄”标签也能起到广告的作用。它会让买到的顾客更有成就感,买不到的顾客更期待下一次的促销活动,甚至会提高顾客以后光顾超市的机率。明确告知顾客下次购买的时间,可再次显示出超市井井有条的管理和周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结论
DM特价商品促销活动是超市传递给消费者的一张“名片”,不仅名片要色彩鲜艳、引人注目,名片上的商品更要质量优良、品质可靠,功能齐全,随商品一同让渡的服务也要周到贴心。顾客满意是顾客在整个购物过程中和之后所获得的价值与所付出的成本之差,超市只要尽可能地为消费者创造最大的顾客价值,降低消费者各项成本支出,才能引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最终实现顾客对超市品牌的忠诚。
很多国内企业的营销决策都是机会主义,“拍脑袋式”决策经常见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比较小,短视行为和快速“致富”心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科学决策体制和方法,尤其是缺乏先进可靠的IT管理系统的指导。这些都导致国内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耐力性差,难以持续稳定地增长,更难做成百年基业。
CRM系统老化,促销管理不尽人意
A公司是福建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其各级销售组织遍布半个中国,自建一百多家直营终端店,并在数百家大卖场、百货零售。A公司所有的营销管理都要涉及到销售折扣、促销提成、入场费、销售数量统计、库存和盈利以及促销评估等重要数据和指标,因此各地终端促销管理能力及成效对A公司完成年度销售目标至关重要。
但是这些重要数据和指标的收录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分公司手中,虽然A公司总部在2008年就上线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系统,去年也上马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A公司仍不能掌握统一规范的数据资料,难于作出全面及时准确的促销预测、管控与事后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促销管理系统针对性不强,难于支持特定促销。食品业产品品类众多,经销商对库存周转要求又比较高,因此每月A公司要处理上万笔销售订单,但旧系统CRM效率低下,A公司营销管理常出现人工和IT并存情况。人工工作量很大,统计容易出差错,而旧系统也难以提供特定的促销支持功能与自动化模块。
营销费用的预算难以控制。虽然A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预算和费用使用制度,但是由于营销体系过于庞大,费用复杂,常常导致费用报销时与预算冲突,超支难以避免。企业投下了大量的打折、赠品促销费用后,也难以切实分析投入产出情况,营销活动的效果很难评估。
促销管理效率不高,决策过程仍赶不上一线市场的快速变化。从营销活动开始到销售订单,再到贷款回收,整个流程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执行出现偏差时没办法第一时间做出调整,对竞品和市场动态也难做出及时分析、实时监控,进而快速做出调整、应对,甚至出现“促销找亏,不促销等亏”的尴尬局面。
各地商品促销的数据难以与A公司总部的商品数据库进行充分连接:由于全国各地促销涉及商品繁多,尽管A公司在所有的终端店均实现POS(销售点收款系统)机、OA、CRM等IT管理,但各个系统的数据也各为其政,经常会导致促销价格、促销商品与POS、POP的数据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需进行大量的人工校对工作。
尚未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管理。A公司在实施CRM系统之后,企业内部沟通依靠电话或邮件进行联络的比例仍然较大,而且目前也没将CRM提上3G移动的管理议程。信息渠道自由通畅性差、无法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沟通与管理给A公司的业务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如何给系统老化、功能不全、特点不突出、时代气息不明显的原CRM系统进行全面改造、规范优化与提升,以让它重焕新颜,指导促销更给力,对A公司完成年度计划销售目标非常重要。
通过IT让CRM促销系统更为针对性、个性化
在促销活动中,往往是特定的几种产品,而不是所有品类。为此,如果要把营销活动与促销管理结合起来的话,就需要专门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说手工统计的企业,就是已经应用CRM的企业,也由于选型不对、CRM功能残缺不全等问题,无法针对某些产品进行自动化设定,造成订单、促销设定效率低下。这就要求A公司以后在推广应用CRM上,选好CRM软件,至少也要对CRM进行一番升级改造。此外,在促销管理模块中,应能较为方便地针对某一类产品设置促销优惠价,如8.8折,然可后由系统统一提供一个批处理命令,运行此命令后系统就会把此折扣信息对应到这个类的所有促销产品,而操作人员不用一个个去操作、设定。还有,有时会碰到在此类产品中,个别产品尚不能享受此折扣价,此时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定义相关的模块,除去这类产品折扣信息。
另外,每次促销活动总有一个期限,如5天,5天过后就要恢复原价。为此,在定义折扣策略的时候,今后A公司CRM系统必须改良,能为促销活动自动设置有效期限,让促销价格随着营销活动的结束而自动结束,而不像以前因人工或系统不良,不是延长就是提前,导致各个终端提供折扣依据不一、引起消费者不满的情况。
提高CRM系统处理促销的自动化率与高效率
企业营销活动包含许多作业流程,如从营销活动开始到销售订单再到货款收入,从前期的文宣活动,包括给意向客户发送邮件、发短信等通知,再到从收集客户的反馈、评估考核工作等。这些工作,如运用人工或不完善的CRM营销系统就很难处理。为了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就需要把这些作业活动通过IT流程自定义集成起来,以使活动快捷、高效。
一是前期促销文宣的发放,利用平台优异的CRM快速提高活动曝光率。一个较好的CRM系统,应有一个短信群发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将活动信息直接发送到经销商、消费者的移动通信设备;其次,有一个邮件发送平台,能够把销售活动的宣传海报、产品信息、打折情况等详细资料群发给关联客户。系统操作员只需做好工作内容,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自动快速地完成短信、邮件的群发工作。而以前A公司CRM系统,邮件群发数量受限为200封/次、手机短信300条/次,经过升级改造后,一次就可分别提升到500封/次和1000条/次。
二是优化订单,提高结账的速度与效率。年关岁首是食品业旺季,客流量大,交易频率高,会造成IT系统反应缓慢,甚至反应不过来。因此如何提高交易的速度,就是A公司CRM在营销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CRM系统,应通过三项举措来提高交易速度。
一是通过订单模板来提高订单的下单速度。在营销旺季,若促销产品繁多,最好采用套餐的模式来推广产品。企业可把这些套餐预先订制好模板,如此,当有客户下单时,操作人员只需根据此预先定义好的模板,输入产品编号、订单数量等相关信息,就能快速生成销售订单,从而减少订单下单的速度。
二是提高结账效用。A公司在促销期间结账时常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满多少减多少再送多少等。若用手工核算或系统退化的话,时间一长,这些数据信息就会发生偏差。因此改造A公司的CRM系统,应允许预先定义好促销、结账优惠的规则,让系统根据顾客消费的产品及金额,自动生成最后的优惠项目,方便财务成本核算。
此外,一个优异的CRM应能提供自动查询、反馈库存的功能。当活动力度大、产品热销的时候,系统将提醒市场部、物管部保证相关的产品与赠品有足够的库存量。若库存接近限定最小量的时候,系统将能在下一个客户下订单之前第一时间告知企业,让其及时备货。
充分发挥IT数据挖掘功能,提高促销预测、分析与管控能力
数据挖掘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促销效率的基石,也是评判一个软件系统好坏、企业信息部门软件选型的主要依据。一个优秀的CRM系统能将数据挖掘技术与现有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将特殊领域的商业逻辑与数据仓库技术集成起来,使分析效益尽可能达到峰值。
以前包括A公司在内的不少企业应用的CRM系统,只能促使有关促销分析报告回答“发生了什么事”。现在,一个优秀的CRM系统已可以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而且一些关联数据库还可帮企业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事”,最终发展为活跃的数据仓库,从而决定“你(用户)想要什么事发生”。
譬如,一个功能突出、基础扎实的CRM系统能对消费者或经销商的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分析并深度挖掘。如某部分消费群体是某饮料品牌的老主顾,那么该CRM系统就会向该企业提供这样的个性化服务:能有理有据告知营销主管这部分群体的习惯、喜好和年龄段、喜欢什么样口味的饮料、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商务需求等等。当企业进行某些特定产品促销时,就不用大费周章进行过多市场调研,企业 CRM系统里的数据库会自动提供这些特定产品消费群体所喜欢的品牌、口味、价格、习惯和爱好等相关信息,营销主管就能马上着手,据此制定对口对味的促销计划,从而大大提升企业促销效率。
以前食品连锁企业开设新的营业网点,往往都是根据经验决策,看人口的密度、购买力、住房情况等,新设的网点一般需要1年~2年才能获利。然而,当采用CRM并结合运用商业智能BI系统、GPS等现代IT手段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理性决策,快速找到合适的新网点,如此开设的新网点或可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获利了。
CRM数挖掘决策系统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关注CRM协同性,使之与POS、OA、财务等系统充分融合,提高促销准确率
现在不少企业陆续上马了OA、HR、CRM、财会电算化等软件,甚至也上了ERP,但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大都各行其是,没能较好的交叉利用,甚至造成新“信息孤岛”,无法准确指导企业活动。
A公司信息化之路大概也如此。即使是企业最基础的POS系统,A公司各个分店、各分公司要达到无缝隙的融合,难度也较大。因此要让CRM充分发挥效用,进行深度数据挖掘,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这就要使之与POS等现有系统的充分集成,既可使企业现有的信息价值(如由POS提供的销售额、销售量、毛利额、毛利率、库存量及成本等信息)充分发挥出来,又可以优化整个企业的进、销、存各个业务流程,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企业流程,并能对预算计划进行分解,与费用申请与报销流程结合起来,实现了预算控制。更重要是内部的协同,也要让CRM与其他业务HR、OA、财务等系统融合、协同。
目前一些国外先进的CRM软件,能提供标准的客户信息、订单信息、POS等接口,只要符合固定的格式,就可方便地把其它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POS中的客户信息、订单信息、收付信息等同步转到CRM软件中去,便于指导企业经营与促销。这也给A公司的CRM升级改造提出迫切要求,甚至不惜推倒重来,新购全新的CRM系统。
利用CRM对整个促销效果进行全面、自动化的追踪、考评,为下次促销提供依据
每次促销整体活动过后,营销主管都需进行一番很好的评估总结,才能提升日后促销的品质和效果,比如本次活动销量情况、同比增长率、执行有效性、消费者评价比、同业反应概况等。
A公司在这方面需要提升与改良。一个优良的CRM系统会把促销活动期间发生的特殊、意外事件记录在案。如当赠品不够时,会把此信息记录以“红灯”提示给主管,以提醒策划者在下一次备足赠品;可统计从下订单到客户结帐这个过程中的平均花费时间、最长时间等信息,这可以帮助主管分析流程、优化流程,争取在下一次促销中把时间缩短,提高客服水平;会自动统计此次促销指定产品的销量、营收、毛利,并与上期同档的促销同比,是全面增长还是全面下降,数据差距在哪,以供策划者参考、改进;利用客服人员收集客户对此次促销的反馈与建议,并在系统中记录,有利于吸呐与改进。经过升级与提升的A公司CRM,已基本能达到上述相关的要求和目标。
优化CRM后,促销效果显著
1. 促销费用降低25%
优化、提升CRM系统后,A公司能对预算进行较好的分解,并与费用申请与报销流程结合起来,实现预算控制,提高了申请的工作效率,严格控制了无预算的费用。通过对费用使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花费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比,降低营销费用,提高ROI(投资回报率)。
2. 客户满意度提高至90%以上
通过对CRM系统的改进、提升,实现了售后服务、促销管理、结算费用等流程的规范和一体化。并借助CRM系统建立客户投诉应急流程,对每一流程实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不良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3. 减少用于内部沟通的时间,订单处理、促销效率提高近30%
CRM系统规范、优化之后,A公司利用改造后CRM系统作为统一平台进行业务流程处理,员工可以从这个平台随时了解促销、订单信息,内部沟通时间大大减少,工作效率提升。
4.省略
同Oracle一样,SAP也是国际知名软件厂商,mySAP.省略产品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市场、销售和服务。
SAP CRM的市场模块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吸引并留住最有价值的客户,识别正确产品,为目标客户群制定定价策略。其功能包括市场分析和数据库、市场预测、传递途径、活动管理、潜在客户管理;销售模块允许企业通过简化和自动化销售任务使得销售过程更有效,同时提供了所有必须集中在客户关系上的功能,包括电话销售、远程销售、电子商务、现场销售、机会管理、客户和联系人管理、销售订单、客户驾驶舱、销售分析;服务模块为所有的客户提供了支持工具,包括客户交易中心/呼叫中心、电子服务、现场服务与分派、服务产品、修复与退货、安装点管理、服务分析等。
同Oracle一样,SAP CRM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合同金额往往高达上百万,但SAP精致、严谨的风格也颇受国内龙头企业青睐,如果它价格再低一点,相信市场反响会更好。
促销员对销售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许多企业都设有专门的促销部门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是够了,但管理、使用促销员时,却存在许多误区,损失巨大。
误区一:促销员话术培训囫囵吞枣
黎叔在《天下无贼》里说:21世纪最贵的就是人才。好人才要靠培养,因此,说到培训,没有企业不重视。尤其在新品上市之初,产品知识、肢体语言、话术培训,一个都不少。
但培训的实战效果怎样?一开始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到后来无声无息、偃旗息鼓,也就在转眼之间。究其根本,在于培训工作没有结合市场的节奏。企业的培训部门或促销主管往往以为,几次照本宣科的培训,就能一劳永逸了。但哪有一口就能吃成胖子的好事儿?
笔者一直要求自己和促销主管进行阶段性营销话术培训,根据促销员的素质、经验、学习能力,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等因素来培训促销员。实践证明,僵化、一成不变、脱离实际的培训,对提升促销员能力、促进销售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新品入市,随着市场进程的变化,话术培训内容就必须随之而变。
第一阶段,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一无所知。这时的市场目标是鼓励消费者尝试性购买,扩大试用人群。这时,话术培训必须围绕成交率展开,实用的推销技巧和全面的产品知识培训是该阶段的重点,再辅以必要的现场演示或产品试吃/试用。争取让陈列辐射区内的每一个消费者,都能被吸引,并产生购买。就像游击队之歌里唱的: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第二阶段,消费者对产品逐渐熟悉,销售增量出现瓶颈,这时要想在终端突破销量,必须通过终端拦截,向存量市场要销量。围绕这 目标,该阶段话术培训应侧重于熟练掌握自身品牌和竞争品牌的优劣点上:数量、价格,功能、包装、卖点、品牌、企业实力等。只要和竞争品牌存在差异,都可以成为说服顾客购买的理由。
这部分培训内容,在书本上几乎找不到可以现学现用的经验,只有通过各区域市场在各自的终端促销中发现、总结出有效话术,行通过话术培训推广开来。比如,可以将几名业绩特别好的促销员的促销经验总结出来,让所有的促销员都来学习、演练。方法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第三阶段,挖掘老顾客潜力,提高客单量。单个KA覆盖的区域消费群较为固定,消费者光顾的频率,甚至包括其在终端内的购物路线,都相对固定。所以,经过前两阶段努力,新品立稳脚跟后,要想深挖终端的销售潜力,就必须将着力点放到老顾客身上――提高客单量。因此,这一阶段的话术培训,必须全力围绕在提高老顾客单位产出上。
老顾客的单位产出由两方面决定:购买频率和单次购买量。购买频率由顾客习惯决定。通过培训,可以让促销员根据产品特性,向顾客宣导一种更科学的使用方法,以加快产品消耗,提高客单量。如,建议顾客由每天使用一次,改为每天使用两次;或建议提高单次使用量,或建议顾客全家使用。如此等等,自然提高了产品的流转速度。
如何提高老顾客的单次购买量呢?那就要打好“经济牌”和“人情牌”。所谓“经济牌”,就是帮老顾客算经济账,利用不同规格包装之间的量价差异,争取让其购买大规格包装;利用促销活动,让其一次性多买一些。至于“人情牌”,则是利用老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建议他多买一些,可以送送长辈、送送亲朋好友。这一招在保健品业屡试不爽,用行话讲,就是“推大单”。
以上三点,基本囊括了不同形态的产品,从上市之初到产品热销,促销员必须掌握的阶段性话术。为什么强调“阶段性”,核心还是在于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战性和实效性,避免“光说不练假把式”。
误区二:例会重心在“例”不在“会”
几乎每个促销主管都会定期开促销员例会,重要性不用我来讲,无非是持续保持、提升促销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动力。
但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促销员例会”的重心都在“例”上了:反正每个星期都要开这么一次,只是一个惯例而已。多数情况是主管有口无心地随便讲讲,促销员左耳进右耳出地随便听听。言者无心,听者寥寥,上下一齐和稀泥,差不多就过去了。
促销员例会怎样开才有效呢?
一个高效的例会,由例会目的,例会组织、例会内容流程三个部分组成:
1.促销员例会目的。
为促销员答疑解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掌握近期销售动态,及时制定、调整近期销售目标;
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收集终端及竞品信息。
2.促销员例会组织。
周期:配置促销员不到3个月以内的新市场,必须坚持促销员周例会;3个月以上的,如促销员对话术掌握较好,可适当调整为2周一次;
时间:建议在客流较少的周一或周二上午;
地点:办事处、经销商或分销商办公场所;
准备:提前确定时间、场地、会议所需物品,如《促销员管理手册》等文件资料、白板、笔等;通知促销员带好所需物品,如:《终端销售周报表》、纸、笔等。
3.促销员例会的内容与流程(见附表)。
附表
误区三:貌似科学、实则无理的目标考核
受教育程度影响,促销员的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相对偏差,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目标考核或绩效考核,来刺激促销员的销售积极性。所涉及的考核工具也是五花八门,什么SMART原则、360度绩效考核等等。但这些东西真的有效吗?
促销员的待遇大部分都是“低工资+高提成”(部分成熟企业例外),原因很简单:结果说明一切,多干多得,少干少拿。实际上,这个制度是最无理、也最荒谬的考核制度!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有一段经典的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就我们所说的问题,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促销员的工资少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不公平!
为何不公平?
试想想,不同区域市场状况不同,就算是同一城市,不同终端的客流量、顾客消费力都大大不同。不考虑这些因素,你设置的貌似科学的“目标考核制度”有何公允可言?导致的恶果是,好终端的促销员不用卖力也能拿高提成;差终端的促销员也不愿意卖力销售,成天只是自怨自艾为何没被派到好卖场!这样的促销队伍,还有何战斗力可言?
单纯的销量考核或末位淘汰制,是促销员管理中最大的一个误区!
为解决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问题,我们尝试推广了“动态目标管理法”。“动态目标管理法”有横向、纵向两大参考指标。通过分析纵向指标――单一终端的历史销售数据,我们给该促销员设定一个合理的绩效目标――如该终端近半年的月均销量。促销员必须完成目标的80%,方可获得保底工资,超出部分则接统一标准提成。若参加该终端开展的特殊陈列、促销活动等,则当月绩效目标上升一定百分点(具体点数按不同行业的经验而定)。
同时,为避免监管不严导致舞弊行为,我们设定了横向指标。在充分考虑终端销售潜力差异和促销员能力差异前提下,设置促销员工资差距封顶――同一区域市场内收入最高和收入最低的促销员,两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不应超过多少元(具体数值根据行业而定)。超过这一限值,表明我们的地区主管或城市经理设立的促销员绩效目标有问题。因为在成熟的市场,KA销量一定是有规律的,可预判的。
公平性有了,我们如何保障促销员队伍的稳定性呢?
促销员是编外身份,极度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你不拿她们当自家人,她们能拿你当自家人?一旦压力增大,或有更好待遇,她们就会离开。所以,在促销员管理中,我们增加了一些人性化元素:如每月绩效考评结束后,全国促销员队伍的前十名,都将收到一份总部寄出、营销副总手签的嘉奖卡;过生日的促销员,也会收到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大区季度考核前三名的促销员,会受邀参加大区的管理层季度工作例会;我们专门要求大区经理必须定期参加各地区的促销员例会等等。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管理者会嗤之以鼻,“这不过是笼络人心的小技巧罢了,早过时了”。但实践证明,这些非常简单的温情措施,在稳定队伍、提高队伍凝聚力方面收效甚巨。管理的核心要义,绝不是用我们的冷酷无情让员工战战兢兢、循规蹈矩。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管理者深思。
“推式促销”大行其道
大多数制造商并不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最终的目标消费者,因此,他们必须依靠各级渠道商的分销支持和促销帮助――这是不争的事实。
渠道商大多是独立的、各品牌共享的经济体,因此,如何激励和诱使他们多进货、并给予本产品更多的关心和协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成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推式促销”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所谓“推式促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状况以及特定的预算内,向渠道商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诱因和激励,目的在于立即提升销售业绩。
“推式促销”大家并不陌生。常见的方法有:随货搭赠、单价折让、坎级促销、达成返利、集点赠送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招数行之有年,几乎贯穿渠道管理的始终。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推式促销”似乎成了渠道商与生俱来的权利,制造商在“三不得” (数量少不得、幅度小不得,行动慢不得)下超负荷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不堪其累,但长此以往,似乎也就习惯成自然,把不合理当合理,把不正常当正常了。
竞相升级的“推式促销”
“推式促销”是相对于“拉式促销”而言的(参看下图中两者的比较)。所谓“拉式促销”,是通过创造消费者(或行业使用者)对于某种产品的强大需求,制造商可以迫使渠道商无条件或较少条件地销售其产品。这两种方法并不冲突,实际上,它们经常被共同使用。但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这些年促销重点的总体趋势是:靠拢“推式促销”,远离“拉式促销”。
之所以如此,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1 内在因素:“推式促销”相对较简单,省事、不费心力,更加立竿见影。正因为如此,厂家的产品经理不见得具备“拉式促销”的能力,但似乎都具备“推式促销”的功力!
2 外在因素:竞争者使用频度增高,而渠道商对此的要求也日增。
所有这些因素中,又以外在因素尤其重要。一方面。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规模和能力不断增长,谈判力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每年仅在食品饮料领域,就有数千种新品争着要上货架,而只有不到10%的新品能突出重围。为了提高成功率,厂家竞相在各种“推式促销”上大费周章地放血,无形中又巩固了渠道商的这种权利。
“沉默”抑成“沉没”
“推式促销”固然有其正面的、短期的作用,但频繁、大幅度地长期使用,其毒副作用也是明显的。甚至是致命的,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四:
1 透支未来。
大多数的“推式促销”,基本是在仓库之间玩搬运游戏,在月度之间玩数字游戏。当期的业绩增量往往来自于后期业绩的衰退,业绩总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要检核这一点不难,把“推式促销”的前期销量、当期销量和后期销量统计出来,就一目了然了)。毫无疑问,这样的“推式促销”无异于瞎折腾。
2 价格卖穿。
说来也许没有人相信,现今市面上很多快速消费品的价格,比10年以前的开盘价还低。为什么?就是因为推式促销作祟,让制造商的价盘卖穿了,虽然中间不断重新调价(开盘),但开盘不久又破盘,循环上演高开低走的戏路。在物价不断上涨、消费力不断提升的今天,还卖着10年前的价格,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样的企业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
3 产生即期品。
对于食品饮料等保质期短的产品,十有八九的即期品都是过度的“推式促销”造成的。即期品的影响,轻则消耗企业利润,重则破坏品牌形象甚至一命呜呼,不可不察。
4 促销依赖症。
“推式促销”对于渠道商,颇似吗啡,一吃就上瘾,且瘾越来越大,欲罢不能。促销激励不再是激励条件(无之无所谓,有之则受到激励),而是成了保健条件(有之无所谓,无之则抱怨),陷入不促不销的窘境。
对于渠道商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大多数制造商选择的是沉默,即便抗争,也是敢怒不敢吉,更不敢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倒是值得制造商深思,因为选择“沉默”或许就已经选择慢性毒药而终至“沉没”!
“零折扣”的觉醒
实际上,渠道商并不存在什么与生俱来的权利,如果有,也大多是制造商赋予的,或者说是制造商白白赠送的。制造商之间充满敌意的、排他性的“推式促销”,获取的都是短期的“燕子销量” (所谓“燕子销量”,就是哪家的“推式促销”力度大,销量就像燕子一样飞向哪家,飞来飞去,最后彼此都没有占到便宜),最终让制造商陷入凶徒困境。
以笔者所处行业为例,几大制造商寡头之间因为恶性竞争的“推式促销”费用就不下10%(仅仅随货折扣往往就高达7%),而这些“推式促销”费用的正面贡献微乎其微,无一例外地消耗了企业的元气,磨损了产业的健康。
或许是这两年原物料纷纷涨价这个外因的促成,处于垄断竞争市场格局中的寡头们,终于在杀戮多年而筋疲力尽之时,开始意识到竞争的本质并非你死我活,也并非是你输我赢,而是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中促成双赢。
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制造商也发现,与其不断强化渠道商的“推式促销”的权利,不如将更多的战略重点放在自身销售力量的发展和支持上,因为它能有力感召销售渠道各环节发挥其作用,比对销售渠道成员滥用报酬,从而获得廉价赞扬的短期特定的“推式促销”方式更有效。
因此,从2007年开始,一些行业的优秀制造商针对“推式促销”的口号不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而是“零折扣运动”(随货折让全部取消)和“enough isenough”(足够就好)。
不管怎么样,就算聊胜于无吧,不妨看看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在2007年针对“推式促销”所做研究中的几个具普遍意义的论点,希望能有助于有心的决策者思考:
1 从一个持续的角度来看,特别的、快速的、频繁的“推式促销”不会刺激渠道成员提供高水平的支持,
2 “推式促销”应该被看成战略性销售渠道管理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引导渠道成员销售更多产品的战术行动;
3 考虑到营销渠道环节对促销产生反应的众多因素,制造商在实施重大“推式促销”方案前,必须仔细研究渠道成员的需求,不能一味地盯住竞争对手的促销行为;
4 促销后的调研和销量追踪,可以评价渠道商对推式促销的反应。如果制造商期望提高“推式促销”的有效度,那么,这个习惯必须建立起来。
5 尽管制造商自己做了最大努力,强有力的大型渠道成员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在“推式促销”问题上与制造商陷入冲突,因为他们的利益和目标常常产生分歧。这就需要考验制造商与渠道商协调合作的技巧。
最后,正如上述第五点所言,制
造商如果要取消或者降低某些“推式促销”,势必触及渠道商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厂商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我们不妨简单来看看另一家知名快消品企业的一个主题为“enough isenough”(足够就好)的管理专案,是如何缓冲厂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
主题释义:对于渠道商的利益分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足够就好”,顾名思义为“enough isenough”(足够就好)。道理很简单,给渠道商的利益不足,肯定对你的产品没有兴趣和动力。自不待言给渠道商的利益如果泛滥,同样过犹不及,渠道商要么把这些资源乱用(甚至杀价、窜货),要么不求进取,不是靠开拓市场赚钱,而是坐等厂家各式名目的“推式促销”。
操作要点:给渠道商的“推式促销”的总额度可以保持不变(基本可以稳定渠道商的军心,是制造商在双向谈判事后的重要筹码),但必须实现合情合理的三个转变。中心思想是把促销费用的主动权抓在制造商手中,把过去泛滥的、浪费的“推式促销”费用捡回来。
1 事前转变为事后:把事前奖励的项目全部取消,一律改为事后奖励。事后怎么奖励?当然根据表现和双方的约定来论功行赏。
2 无条件转变为有条件:随货赠送、无偿折扣之类的促销一律取消,改变为有条件的激励。至于是什么条件,双方根据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举行谈判后签订专案合作协议。
3 结果指标驱动转变为过程指标驱动:将那些只看数字结果的奖励、激励项目全部取消,改变为过程指标驱动,比如新客户开拓数量、新产品推展、品项数齐全性、铺货率等能够量化的指标(须结合企业的目标)。
系列篇结束语
“渠道管理六大歪理邪说”系列篇到本期刊发结束。从第一篇开始,就获得很多朋友的热烈反响:有赞成的,有批判的。有补充意见的,有发表不同感想的;有积极褒扬的,也有人身攻击的……热烈程度实在超越当初想象。
在这里,感谢所有的意见和批评。世界本来就是多面体的,不同的角度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景,更何况渠道管理这个最具特殊性和最具个体差异的事物?!
笔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个人领域里面的一些实践心得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讲得大一点,这是我的责任,笔者好歹有些“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实践自信;讲得小一点,当成锻炼自己脑力的活动,并留此存照,也好预防若干年后的老年痴呆症,仅此而已,无他无他。
销售人员不仅要完成促销费用申请、报销,更重要的是要站在营销系统的平台上,通过规划预算、申请费用、投入费用、报销费用、跟进总结、回顾分析等~系列工作,管理好促销费用。只有这样,销售工作才能得以高效开展。
销售代表(为方便叙述,本文“销售代表”特指厂家派驻到经销商处的销售人员)除了在市场上做好推销产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应充分依托厂家的促销政策,整合经销商资源,推动该市场的销售机器高效运转,实现销售最大化。销售代表如果只做好了推销工作,就好像自己推了一辆人力板车在售卖产品,而推动该市场的销售机器高效运转,则犹如一个销售团队开了N辆大卡车在销售产品。
怎样才能让销售机器高速运转呢?销售代表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督促经销商制定并执行合理的促销政策,在销售过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向经销商推广优秀销售案例等等。同时,销售机器运转要有促销费用的投入,因此管理好促销费用也是销售代表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销商厂家产品,厂家会给经销商一定的返点或产品加价作为经销商毛利以承担a,b两项费用(见表1)。经销商应把a、b两项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费比内,从而获得适当的利润(经销商毛利-a-h=经销商纯利润)。
销售代表不能认为经销商的内部管理与产品销售无关而不闻不问,因为有的经销商抱怨做厂家产品不赚钱,其实是其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作为销售代表,应该关注经销商的内部管理,引导经销商靠规模效应,高效管理降低a,b的费比,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得到更快的发展;避免由于经销商管理不善,造成费比过高,利润较低或出现亏损,影响产品销售或挤占产品促销费用。
在产品促销费用(c)方面,销售代表应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督促经销商在规则内投入促销费用最大化;二是促使经销商所投入促销费用销售产出最大化,三是及时报销促销费用,保证经销商资金正常循环周转。
督促在规则内投入的促销费用最大化
由表2可见,产品促销费用的支付方有厂家和经销商。我们不主张由销售代表支付促销费用后到厂家报销,这样容易滋生贪污。产品促销费用的承担方有厂家和经销商,销售代表应分别做哪些工作以督促厂家和经销商在规则内投入促销费用最大化呢?
厂家承担的促销费用一般分为常规投入和点对点特别投入。对于常规投入,销售代表应学好并用足、用好厂家促销政策,对于点对点特别投入,销售代表应发现市场产品销售机会,说服厂家进行特别投入,同时用好此部分促销费用,对此笔促销费用的投入产出承担责任。
经销商承担的促销费用,实际上还是厂家投入的促销费用,只是厂家通过促销政策、允许经销商适当加价等,将促销费用在发货时同步划拨给经销商,然后由经销商将此部分促销费用投入市场。例如:厂家给某产品“十搭一”的促销政策,经销商可转换为销售套餐或产品陈列费支付给二批商,上述销售套餐或陈列费用就不应再由厂家承担、报销,而应由经销商自行承担。因为厂家已经通过“十搭一”的促销政策,在发货时就已将促销费用配送给了经销商。
销售代表应用好“比、算,讲”,督促经销商足额,高效投入促销费用。“比”是比较各种促销费用投入方法的优劣;“算”是计算经销商有多少促销费用可投入市场;“讲”是和经销商讲足额,高效投入促销费用的市场前景。
促使投入促销费用的销售产出最大化
促销费用投入不怕多,只要有足够的产出就行。促销费用投入的方法根据渠道、产品、资源、市场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关键是如何合理规划、预算促销费用的投入,从而使销售产出最大化。
无规划不投入,无预算不开支,促销费用一定要提前规划、预算,销售代表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打好有准备的仗。我们以提前一个月做促销费用规划、预算为例,说明如何做促销费用规划、预算及其作用。
1 规划下月的投入(促销费用)和产出(销量分解)
月末,经销商及销售代表应共同确定下月销售计划,并对销售计划作分解,把销量分解到每一个/类销售终端。不同的终端需要投入的促销费用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各终端及其预期销量规划下月促销费用的投入。如在重点门店投入多少堆头、DM,陈列要不要调整;给予二批商及小店怎样的促销政策;确定经销商销售人员,商超导购的奖励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销售代表应用好“比,算,讲”,督促厂家及经销商足额,高效投入促销费用,以在销售中占得先机。
2 提前发现问题,提前协商解决,避免操作过程中或促销费用问题发生时再解决问题
在规划下月投入产出时,可能会发现一系列问题,如预测销量不足以完成售计划、销售产品品项结构不合理、厂家投入促销费用不够、经销商截留了应投入的促销费用,以及产品配送和销售人员出现缺口等。问题在规划时解决是最好时机,在销售过程中解决问题,问题会被放大。
厂商双方应通过努力,就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达成一致解决方案,确认下月投入产出规划。经过厂商双方的协调碰撞,往往会得到最佳,最可行的销售方案。
3 双方达成协议:经销商承诺下月的进货量,厂家承诺可申请报销的费用
厂商双方确定了下月投入产出规划,就确定了下月经销商进货额、产品品项结构,确定了促销费用投入的方式,额度;确定了促销费用在厂商间如何分担。销售代表可通过《报货计划》和《促销费用预算》,用书面形式将规划确定下来,从而具备协议作用经销商承诺下月的进货量,厂家承诺下月可申请报销的费用。厂商双方做到心中有数,销售代表不用把催经销商报货作为主要工作,成为报货销售员;经销商也不会对厂家促销费用的投入情况心中无底,在销售过程中步步为营、讨价还价。厂商双方良好的合作会使销售工作如虎添翼。
4 厂家、经销商双方统筹规划,双方负责人审定后交销售代表和经销商销售人员执行,各负其责
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由销售代表及经销商销售人员按规划和预算执行。由此可见,销售管理层主要负责审批规划和预算,销售代表和经销商销售人员主要负责执行。合理的分工,能在销售工作中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过上述工作,销售代表知道了下月到哪里去完成销量,促销费用如何投入;能提前为下月销售做好准备工作,有了和工作上下级沟通协作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一定会很好的推动销售工作,促使投入促销费用的销售产出最大化。
及时报销促销费用,保证经销商资金正常循环周转
销售代表在销售过程中,会面对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首先,销售代表要知道每一笔促销费用应该在经销商处报销,还是最终在厂家报销。其次,销售代表要了解经销商和厂家的促销费用报销规则,因为在经销商处报销要遵守经销商的报销规则,在厂家报销要遵守厂家的报销规则。只有这样,销售代表才能及时报销各项促销费用,一方面便于促销费用和往来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使经销商能及时收回垫支的资金,从而保证资金的正常循环周转,销售代表才能获得经销商的信任。
由表2可见,1、3两栏“费用支付方”和“费用承担方”同为厂家或同为经销商,此类费用报销相对简单,因为费用的支付和承担是同一家公司,只要做好内部管理就行。
相对较难的是2,4栏“费用支付方”和“费用承担方”涉及厂家和经销商双方,这就存在两家公司协作问题,需要双方事先就报销规则达成一致。我们以下对此类费用的申请、报销予以说明。
因为厂家对经销商是一对多,为了方便管理,通常都是厂家制定促销费用报销规则,厂家和经销商共同遵照执行。一般来说,促销费用应通过“申请使用”和“申请报销”两个环节方可报销。
申请使用环节
厂家会要求经销商或销售代表“先申请,后使用”促销费用。
“先申请”普遍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平台软件系统”管理,厂家确定唯一的申请途径,并对申请的时间,金额和审批程序做了要求。例如:规定当月的促销费用至少在费用发生前5目申请(留出审批时间,每月末前5天结束本月的申请),申请金额在月度预算额度内,在通过规定的审批环节后方能有效。
“后使用”不同于“后报销”,“后使用”要求在促销费用在申请使用成功后才确定投入,支付。如果是“后报销”,可能出现促销费用已经支付,而使用申请没有通过,这样经销商垫支费用无法报销,厂商问会产生尖锐矛盾。
申请报销环节
报销一笔促销费用,厂家要求“报销程序和报销凭证”都应合格。报销程序合格但报销凭证不合格,促销费用不能报销;报销凭证合格但报销程序不合格,促销费用也不能报销。
报销程序,就是要求每笔促销费用要通过“预算――申请使用――申请报销”审批环节(在“企业内部管理平台软件系统”中完成)才可以报销;各环节间的促销费用金额关系如下:
预算金额≥申请使用金额≥申请报销金额≥实际报销金额
报销凭证,就是要求销售代表在申请报销促销费用的同时,提供合格纸质报销凭证。
我们强调“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事半功倍;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事倍功半”。如果销售代表没有按期申请费用,申请促销费用会非常困难,搜集纸质报销凭证也同样耽误不得:如报销堆头费要求提供堆头照片,销售代表在堆头档期内若没有去照像,堆头档期过后再去照像则成为不可能的事;报销DM费也是如此,厂家要求报销人提供DM单,销售代表若不在档期内去卖场获取DM单,一旦档期错过,DM单就不容易取得了。所以销售代表应充分了解报销规则,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快捷、及时报销促销费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销售工作中。
在促销费用的管理过程中,厂家应提供相应的格式文本和软件系统供销售代表使用。经销商也应加强学习,跟上厂家管理更新换代的步伐。如今网络、笔记本电脑已成为销售人员走南闯北的必备工具,运用电子表格和在网络上处理文字和数据已成为销售人员的基本功。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先进的企业能为销售人员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让销售人员符合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是要求销售人员顺利完成促销费用申请、报销的工作,而且希望销售人员站在营销系统这个平台上,紧紧围绕销售工作,通过规划预算,申请费用、投入费用、报销费用、跟进总结,回顾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管理好促销费用。可能这对初入行的销售人员要求过高,但这应该是销售人员努力发展的方向。作为销售代表,只有管理好了促销费用,才能使整个销售系统得到促销资源的有力支撑,使销售工作得以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