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0:55: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小学师德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农村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优化教育体制,改善教学环境,建立考评制度,完善社会监督等手段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保证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 影响因素 策略
师德是指教师拥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职责意识。小学时期是人生理以及心理的发育时期,教师的一些日常习惯以及对于学生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育,尤其农村地区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十分的重要。
一、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修养决定着师德水平的高低。目前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农村学校难以接收优秀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农村小学的任教老师基本是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培训的教师,知识构成比较简单,能力有限,传授的知识比较片面,难以全面培养学生。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资源紧缺以及待遇较低等原因,教师没有提升自我的时间以及条件,这也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二)学校因素
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存在着学校制度不合理以及学校关于不重视师德等现象,制约了教师的师德水平。这些不良现象导致了学校还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味要求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忽视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当出现教师出现严重的失德行为时候,学校往往为了留住教师选择忽视,导致失德行为愈演愈烈。
(三)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教育产业的市场化虽然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隐患。比如,由于城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教育水平低下,使得教育专业的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的教育建设中。另一方面,有些农村教师面对城、村待遇不平等现象的时候,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等价回报,在工作中往往产生负面的情绪。
二、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
加大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是关键。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需要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入手,通过内外结合,有效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需要确立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教师“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以及生活中成为一个道德的榜样,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需要国家以及政策的支持,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合理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尤其是贫困地区,需要出台更多吸引教育人才的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保证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的物质条件提高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扩充农村小学的教师人数,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水平,强大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
(二)优化教育体制,改善教学环境
优化的教育制度,改善教学环境有利于推动师德建设。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制约着师德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需要打破教师终身制实现教师聘用制,从而不断地淘汰不合格的教师、为教育行业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教学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的危机感,促使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有利于优化教育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改善教学环境,完善学校的教育制度,发展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注意教师以及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于师德的重视,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督,促使教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值得一提的是,当教师出现失德倾向的时候,学校领导要重视,不能放任;当教师出现失德的行为时候,学校不能姑息。
(三)建立考评制度,完善社会监督
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完善社会化的监督。师德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套公平、合理且适用范围广的考评制,以此监督师德评价工作。并且需要将教育活动的残余分子都纳入评价的范围,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之间的评价来监督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定期整理评价结果,并且以为依据,整顿教师队伍,取消失德教师的任教资格。通过社会全方面的监督,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三、结语
教师师德缺乏导致儿童遭到虐待、猥亵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农村儿童大多是留守儿童,家长对于他们的保护力度更加薄弱,所以必须重视农村教师师德缺失的现象,要加大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对于农村儿童的保护力度,同时也促进农村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其培养成健全的人才。
(作者单位:宁夏平罗县头闸九年制学校)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真正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一、当前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职业荣誉感不强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在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师。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荣誉感,但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教师只是把教师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工作,缺乏事业心和成就感,在师德修养上是被动的,教学缺乏热情。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够的,每个老师也必须为教育事业负责,并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2. 缺乏责任心和爱心
做一个好老师,有很多的条件。老师的责任心尤为重要。如果缺乏爱心,那么教育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爱心的缺乏也反映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小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不求上进,缺乏责任感,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和教学规律,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成长不关心,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师要面对职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稳定等多重压力,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好模仿教师的特点。所以小学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做好表率。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虽然有小部分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有许多师德高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他们有或好或坏的工作环境。但有一点是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深深地爱自己的学生!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纯洁的。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爱是师德的核心。爱学生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
2.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可以不再是一缸水,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口水井,泉水涌出不断。教师也应该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由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而且他们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该珍惜它,而不是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学校提升教师师德的方法和途径
一个学校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为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师德建设的环境。
1.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一本书、一份报、一段新闻,就能够提高的。要真心做一名有道德素质的教师就需要每天不停地反省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人生底线。用一生去不断地提高素质和道德品质。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 提升师德水平。
2. 组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
在优秀教师中,尽管他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他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为人梯。优秀教师的言行能够感动每一位老师,让大家深受教育,同时也能激起大家效法之心。
3. 开展竞赛活动, 激发教师热情
学校可以通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来开展师德活动,让每个教师尽量参与。
4. 促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安排生活,善待自己。学校领导对教师应提供有力的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给教师关心和呵护。
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做大学生德育工作。2006年,我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工作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初等教育学院工作中,我接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及一线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那么,今天的小学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我认为,无论小学教师素养体系如何,都不能没有德育素养,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理解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先来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教育部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于教师来说,无论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必须体现德育,都不能不“育人”。而实施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素养,所以说德育素养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纲要》中用的是“渗透”一词,我们也习惯了这一用法,“渗透”的提法将德育看作独立于各学科之外的,犹如盐入汤。但我认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渗透进去的,而是体现出来的。“渗透”和“体现”的内涵不同,“渗透”意味着由外进入内部,“体现”则意味着各学科教学本身蕴含着德育的元素和内容。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体现”一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学科本身就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学科教学缺乏了德育的内容或目标,则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没有完成它真正的意义,所以赫尔巴特说“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我院承担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涉及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条基本要求。在不同领域中都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六十条的“基本要求”中,如,第十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十条“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第三十条“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三条基本要求分别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要求。由此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缺乏德育素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
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现实来看,非常需要我们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目前我正在负责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在职课程标准的研制项目,我们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听了很多节品德课,总结今天小学品德学科教师的状况,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专业性;二是缺乏专职教师队伍;三是缺乏在职培训。为什么这么说?我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
我们观摩了一堂“尊重他人”的小学品德课。当时老师选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心中要有他人,要尊重他人”。这个故事能说明尊重他人吗?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这位教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课后我们询问了校领导有关该教师的情况。原来这位老师原先是教育技术课教师,后来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学校就让他担任品德课教师。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目前很多小学的品德课都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上。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语文老师通常是带着学生读书,题目读一遍,课文读一遍,这几行读一遍,那几行读一遍;数学老师就以做题的形式来上课,如果这个课堂内容不好出题的话,就直接改成数学课。这些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德育知识内涵的把握是相当缺乏的,也反映出小学缺乏专门的德育教师队伍。其实,品德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并非怎么上都可以,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德育素养要求更高。
(二)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不仅德育教师需要有德育素养,其实每一位教师都不能缺乏德育素养。教师职责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与教师的德育素养有何关系?在此,我用三个故事说明。
1.一次作业影响一生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这是我们在北京培训小学教学校长时,请他们写自己的生命叙事,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自己的真实经历。故事的内容是:她上六年级时,班主任刘老师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并且会不定期抽查。一开始,老师几乎每天都检查,可快到期中考试了,老师就停止了检查。但是,期中考试一结束,老师就让教室后排同学把日记本收上来。她是班里的一位好学生,由于忙着备考,几天都没有写日记了,看到课代表马上就走到自己身边了,心里一急就把“日记没写完怎么办”这几个字写到了日记本上,随后日记本就被同学收上去了。她的心情更为紧张了,一方面想自己是个好学生,没完成作业还算是好学生吗?另一方面想自己没完成作业,还问老师怎么办,这是什么学生呀?当然她还担心因作业没完成,老师会在全班面前批评她,让她丢面子。就这样,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等着老师找她、批评她。一天、二天,她想象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第三天老师将日记本发下来。一拿到日记本,她就迅速翻到那一页,急着想知道老师写什么了。只见“天塌不下来的!”几个字。
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过去几十年了,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她原本觉得自己的自尊、面子等都会被这件小事弄得一败涂地,但刘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无形中教给了她如何判断事情和看待问题的态度、思维与方法,使她终生受益。这是一位多么智慧的老师呀!
2.一篇作文影响一生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位作家写她小学时经历的一件事情对她一生的影响。她说那时自己是一个内向、胆怯的孩子,课堂上英文老师从不叫她发言。有一天,英文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她写了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不知道他们会飞向何方”的作文。课上,英文老师轻轻地走到她面前,小声地问她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她的作文,下课时,还把她叫住,说:“你可以坚持写日记,你将来可以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她说,这两点她都做到了。
什么是优秀的小学教师?站在不同角度会有多种答案,但最为重要的指标是能发现小学生的优势潜能,同时能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能给出行动的方向与可行的方法。这位英文老师做到了。优秀的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样态与生命优势潜能要具有有意识的关注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有效的帮助能力,这是其德育素养的体现。
3.一件小事影响一生
第三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几位令人敬仰的老师,其中,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他给我的影响很多、也很深。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当时我在班级里做学生干部,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经常会用话“挑衅”我,导致我心里很不舒服,虽不想和她对抗,但也不想事情就这样。于是,我就把这件事情婉转地向魏老师说了,说完之后,我就站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他批评我也好,帮助我也好。但他只是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说了一句:“嗨,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说完转身就走了。当时我傻了――这算是批评我呢,还是帮助我呢?什么叫做“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经过许久,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而这句话也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每当我心烦、难过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呢?大事,要清醒了;小事,就糊涂点呗。这让我的人生过得很轻松。
什么样的教师德育素养高?教师高水平的德育素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显现?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当孩子带着无助的眼睛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究竟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和帮助呢?做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才是教师德育素养高的体现。
三、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上述分析是否让大家认同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教育、理解德育、理解教师职业,是会认同这一结论的。那么,如何培育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近十年来,我院主要从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开设系列德育课程
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课程是主渠道,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也离不开课程教学。我来到初等教育学院工作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德育类课程;二是缺乏针对小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德育教材,既有的《德育原理》类教材并不适合小学教师,因为小学教师并不是学习了德育原理就能做好德育工作,而是需要一个“桥梁”。故2006年我院在课程方案调整中增设了《小学德育实践》课程,并着手创编教材。
之后,不断地调整、加强德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的位置。我院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类,专业课程又分为三层: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2014年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且一比一配套,即包括两个学分的理论课和两个学分的实践课。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小学德育与少先队工作”“生命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国学经典教育”等兼教方向,各有10个学分、4-5门的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多视角的生命解读》《儒家经典选读》《道家经典选读》《生命教育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品德课程与教学》《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儿童组织与教育》《少先队活动设计》及《少先队组织与指导》等。
(二)开发小学德育类教材
从2007年起,我组织研究生和相关老师历时五年创编了《小学德育实践》教材。这部教材立足于每一位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德育,提出了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环境德育、关系德育、课堂德育、学科德育、德育课程、管理德育、活动德育及教师德育等八大载体实施的。这本教材打破了“学”的框架,进入到小学教师该如何操作的层面。2014年,该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再有,2012-2015年我们创编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教材,这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之一。这本教材围绕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两个核心词展开,其中品德发展是基础,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品德发展。在这样的关系定位之下,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建构课程框架,理论部分包括基础、规律和特点、内容和评价,实践部分为关系、课程、活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提出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应把握三个层次,一是永恒的根基性美德,包括爱和智慧;二是传统的经典性美德,包括诚信、勤俭和自律;三是时代凸显的美德与价值观,包括责任、尊重、规则、公正、宽容和合作。
(三)小学德育干部、教师的在职培训
自2007年起,我们陆续在北京市远郊区县和城区分别开展小学德育副校长、主任、班主任、品德课教师的培训班,培训时间为一年或半年,关注教师的德育实践、德育研究能力和德育理论的提升。如,2012年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我负责的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培训。全市有二分之一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历时一年,开展主题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关爱生命研究”的培训。我们的一个工作体会是:改变德育状况要从改变教师状况开始,关爱学生生命要从关爱教师生命做起。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其实最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在这里也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责任感强、能力优秀的老师,她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她想用她心目中优秀学生的形象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要求导致她与孩子的关系紧张,自己也得了“三高”。后来,她在培训过程中学会放松自己、改变自己,经历了从自我理解到儿童理解、从教育理解到教师理解的过程。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她的一切正常了,原先的“三高”状况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德育不仅仅是育别人,同时也是育自己。目前这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以新的形式开展:老师们讲故事、学生们讲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毕业学生请回来讲故事,讲他们在学校时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收获。老师听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忘记了“现在”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时刻。
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无论是职前的系统培养还是在职的有针对性培训,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信心将这一项工作更加坚定、更加踏实地做下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社会急需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只有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才可以教育出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所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教学不只是要会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潜移默化的将道德修养渗透于教学之中,这样学生才会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期,也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小学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决定教育的成败,更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本文笔者探究了目前小学师德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期望对于强化小学师德师风的建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强化 小学 师德师风 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被赋予教师名誉的一刻,他们的职业道德已不再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发展,因为他们关系千万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那么师德和师风的含义是什么呢?师德即教师需要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而师风是教师在教学之中体现出的风尚和风气。师德师风不是用言语便能体现出来的,必须在教学之中爱护学生,敬爱自己的职业,发挥好榜样的作用,默默为学生付出等这都在师德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之时,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们的思想也受到物质的冲击,其不断凸显出较大的师德师风问题,着实令人担心。
一、目前小学教师凸显出的师德问题
根据小学教学观察发现,教师们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较低,对自己所在的行业产生了厌倦。教师入行教学的价值观被社会物质不断冲击,其自身的虚荣主义不断上升,使教师原本的师德价值观被破坏。2、学校对于教师的师德建设力度较小,没有严格执行师德的奖罚制度,且没有固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的监管力度薄弱;3、教师在教学之中重学生的学习轻品德发展,未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同时,教师在言行举止和品质方面未发挥榜样的作用,且对自身的主观意识较强。这些都会导致教师出现默守陈规,不重视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严重缺乏创新教学的意识。
二、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1、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教育道德理念
建设完善的小学师德师风并不是朝夕便可以完成的,需要从三方面来做。第一,学校要强化对教师师德师风理论的学习,学校要为教师们多组织一些良好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对师德师风必要性的认识。比如:对于教师的培训,学校可以为教师们多提供一些教材参考资料,为教师指定每学期的学习任务,监督教师对资料中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和实践,强调在实践中学到真知,在理论学习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同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抽查,以此来激发教师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度。第二,多组织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其优点,可以就一些典型学生的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师德师风为核心探索出最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这便是体现师德师风实践的一个渠道。第三,学校要定期开会,引导教师们将自身的行为举止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进行对比,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师风,使自己逐渐发展成为合格的教师。
2、透过完善的制度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
透过完善的制度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点,分为四点: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互投,选出师德师风较好的教师,可以将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分为四个级别:优等;优良等、中等、差等,每个级别的教师都是由公平的投票而来。比如:学校可以设置5个优等,5个差等的名额,剩下的都是中等和优良名额,这样便可以使教师队伍形成相互竞争、学习、发展,形成较好的师德师风学习氛围和评价氛围。第二,还可以由学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心中对教师各方面的需求,使教师意识到不符合学生需求的地方,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第三,学校要真正落实监督教师师德师风的行动,可以由学校的各个部门的主任对其进行监督和督促。第四,学校要建设师德师风举报箱、举报信和举报电话,激励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层次的人对教师不符合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举报,之后在进行真实的调查,如情况属实便要记录到教师的档案之中,这样便可以给教师较高的警告,使教师们真正的重视师德师风。同时,还可以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这是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手段。
3、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建设的师德师风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道德标准之一,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同样,教师对于教师也有较大的榜样作用。在建设师德师风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榜样的作用,可以挖掘教师的优秀教学事迹,优秀好人好事事迹,以及各种评选事迹等深度的挖掘出来,将此榜样作用渗入到教师的思想之中。比如,“最称职教师评选活动,可以将教师们的突出事迹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表扬,这样便可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刺激教师们的心灵,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师德师风追求的目标,进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求。
【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先改变教师的师德师风理念,再通过规范的制度要求教师,最后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每个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这样才可以朝着正确的师德师风方向发展,在学校组建一支完善的师德师风教师队伍。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这一时期萌芽的。因此,小学阶段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做人”。这就要求作为传授者、教育者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笔者将从教师为本,师德为魂这一方面,对于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论述,希望笔者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小学阶段,教师师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阶段;教师;师德
小学教师的师德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同时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自觉形成尊师重道的思维与习惯。从而通过学习与模仿,逐步的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利用正确的道德去认识与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从国家教育部到学校的基层,都大力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对于目前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来说,全体国民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教师的师德建设水平,对于学生、对于教育、对于学校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师德建设的基本概念入手对于我国小学阶段教师师德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
1.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
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之中,物质文明的逐渐丰盈,更加凸显出了精神文明的匮乏。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浪潮的出现,而教育作为道德建设的最基本因素,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笔者将从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方面,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摒弃不良思想的干扰,专心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精神层面受到了物质文明的建设。在各个方面与各个阶层斗鱼经济发展相挂钩的过程中,拜金主义的苗头越来越盛。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金钱至上的狭隘价值观。作为人民教师,很容易受到这些拜金思想的影响,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个人理想。同时,人们对于教师的尊重也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有所降低。这些都导致了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很多师德欠佳的教师。
目前社会新闻中常常爆出教师师德缺失的现象,每次都会引发社会的激烈讨论,显然对于师德的规范与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之中,教师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显然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在我国的传统文学名著之中一直建立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统的教师,“解惑的能力”是次于“传道授业”的。保证对于道德,等基本做人准则的建设与传授,是师德的重要指标与标准。所以,师德建设有利于我国坚持传统思想体系,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师德如果高尚,可以促进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对于学生的一生造成影响,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对于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建设。
2.进行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教师的师德对于学生发展、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重要性,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教育经验,进行策略的分析与建议。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对于已经在职的教师,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聘请道德模范标兵,感动中国人物等,具有高尚道德的先进个人到学校进行演讲或者培训。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道德的修炼,对于那些道德高尚的教师,每个学期应该评选出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其次,从师德方面进行考察,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国家在老师准入过程中可以审核个人的资历,但是无法保证思想层面的师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老教师跟踪考核的方式,对于年轻教师的思想道德进行考核与量化。以此为基础,来评定该教师是否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加强师德的建设是保证教育事业顺利、高效、稳定发展的有利保证,完善的师德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队伍净化。再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净化教师队伍。现阶段我国小学阶段的学校应该做的就是奖励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教师,日常工作出现小错误的教师予以批评与适当的惩罚,对于那些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形象的教师,应予以开除的处罚,有效净化教师队伍建设。
3.结论
本文以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小学阶段的师德的基本现象与相关规章制度入手,分析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进行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有效促进小学阶段教师队伍的净化,促进国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整体提高。
师德如潺潺溪水,不在于惊涛骇浪,而在于润物无声;师德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真真切切。师德就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中。
师德很多时候就在于一个细节。天热了,学生做操也怕热,被太阳晒得懒洋洋,蔫头蔫脑的,我们老师在前边领操,精神抖擞地给学生示范,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光彩微笑,自己也精神了。而不是老师们怕热,躲到一边,哪怕是一巴掌大的阴凉处,只要遮住就行,每人一棵树,树下来乘凉。学生见了,会作何感想?!
师德在于耐心。小学生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小学生就是犯错的代名词。只有在犯错中才能成长。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花一点心思,花一点功夫,认清孩子本能的倾向,治水似的耐心地去疏导它,原来不好的地方很容易变好。学生作业不做,弄清原因,给他时间补一补就行了,何必又罚又抄呢?学生调皮捣蛋,我们何必把学生驯化成一个个小大人呢?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老师善加引导,顽皮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主见鲜明、极具创造力的人。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们何必耿耿于怀,大动肝火,帮学生分析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明确努力方向,期待下一次。学生习惯不好了,要记得师者若水,水滴石穿。一个不起眼的习惯,我们进行多次强化,要知道孩子本来就是懵懂无知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和好奇心。李吉林老师就是你我的榜样。她虽然年逾古稀,却童心未泯,童情永驻,童趣盎然。她的同事们普遍认为,不管是谁,倘能经常和李老师在一起,耳濡目染,定会褪去平日的“伪装”,卸下苍老的心态,淡化倦怠的感觉……教师成功的秘诀、创造力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思维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活泼泼的儿童,面对的是成长、变化中的生命体,今天的儿童和明天的儿童绝不一样。我们只有怀着求变求新的思维才能面对长大中的儿童。如果我们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每天都在变,你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崭新的,你会发现你的学生每天都有不同。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用儿童思维,我们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像李吉林老师那样,有真正童心、真诚童情和真醇童趣,才能真正拥有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儿童立场。
“我,一个长大的儿童!”
人作为自然人,要遵循自然规律;人作为社会人,还要遵守社会公德。一名教师,既是社会人,还是一名公家人,既要把社会公德行在脚下,还要把职业道德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常说教育学生是“德育为首”,其实对于教师又何尝不是,教师所具有的师德高下,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因为教育工作是“心灵的艺术”,“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位教师,也许因为天赋的原因,师能有高低,但是师德没有天资等先天客观因素,每个人可以修炼师德,《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个人特别是为人师者的道德都有不断向上向善而无止境。一位教师的师能也许受到天赋影响,但高尚的师德却能弥补师能的缺失。
摘 要: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校的生存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师德是每一位小学教师所必需具备的重要品质,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要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应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言行举止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方法
教师身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懵懂稚嫩的脸庞,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灵,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师德水平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这一个阶段,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几代人。因此教师必须要严苛要求自己,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必须以师德修养为依托。
一、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繁重和复杂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刻铭记“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不言而喻,从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地提升便可充分展现出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钻研、探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绝不能停留于现有的知识面,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积极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教师评比、竞赛、观摩听课等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定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去爱他的学生,爱学生与教育工作是一体的。当今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行业精英哪一个不是从小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主导者及建设者。当这些孩子在我们的培育下一步步地成长,步入初中、高中、大学,教师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个人都会对爱有本能的需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师爱可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当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他们会自然的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这样的情感体验差生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的不是溺爱、娇惯学生。这里的爱是指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引导帮助,爱是要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要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并积极地帮助其想办法进行改正。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感染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小学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学生崇拜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学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上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注意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感、道德、以及言行上去感染学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基本是学校和家庭,除了家长,与之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老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榜样,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要具备仁慈、宽厚、无私、善良、真诚、坦荡等美德;在教学方面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身负的使命,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要时刻铭记“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做一名好的教师的前提是要给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己应先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作用。
四、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的完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提倡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尊师重道、互敬互爱、尊重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优秀的师德事迹,大力倡导师德培养,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以鲜活的实例,以及身边的楷模来感召每一位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感染着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条件创设,使师德修养在教师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样和谐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中,师德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
五、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
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快速成长。可以采取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即一位实践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将其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并以其高尚的师德感染着他们,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教师加快前进的步伐。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上示范课、公开课,创造其去名校学习的机会,多看多学,借鉴别人身上的优点及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建立起职业责任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及使命,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修养是教育界从古至今一直讨论的话题。师德修养直接关乎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身文化、道德、思想的修养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我国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队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师德建设。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亦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奠基部分。小学师德建设不仅关乎教育成败,更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师德建设,必须分析当前小学师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被赋予教师名誉的一刻,他们的职业道德已不再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发展,因为他们关系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
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需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在教师行业表现出来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出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都属于师德范畴。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逐步升温,教师的思想观念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师德问题不断凸显,令人担忧。
通过对小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师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差,对教师职业产生了倦怠感。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观不断受到社会物质发展的影响,功利主义和权力主义上升,干净的师德人文环境慢慢被染污;②学校对师德建设不够重视,师德奖罚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定时、定期组织教师对师德理论进行更新学习,对教师自身品德素养和专业素质的监管力度不够;③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智力而不是品德,不能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同时,教师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表率作用意识较差,仍然存在教师为上的主观思想。不少教师更是故步自封,不主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缺乏创新意识。
一、净化师德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在市场经济大潮快涨的影响下,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呈现出新姿态,尤其是对知识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后,教师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教师群体开始不断谋求更高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虽然这种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教师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积极工作,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得以弘扬。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功利缺乏理性的把握,在相关制约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打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导致其在职业生涯中出现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校内授课形式化、校外补课赚钱多、过度追求职位上升、以我为尊体罚辱骂学生等,导致教师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家长对教师行为持蔑视态度、社会对教师劳动成果不认可,教师“蜡烛、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誉渐渐被玷污,教师地位不断下降。
笔者认为,应从社会这个宏观环境开始净化师德人文环境、营造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才是建设优良师德的重要一步。首先,要加强对优良师德的宣传力度,对具有高尚师德、树立榜样的教师给予奖励,如“最美教师”张丽莉,让教师知晓社会时刻关注自己,期待自己更优秀的表现;其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切实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最后,大众媒体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类媒体应该以正确的舆论为指导,对为社会有贡献的教师进行宣传、表扬,对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进行批评、谴责,将师德放在阳光底下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以上措施,为师德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完善学校体制建设,建立公平奖惩机制
为了更好地建设优良师德师风,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但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这些政策、法规在小学阶段甚至整个教育过程都没有得到落实。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师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领导力度不足;多数学校的组织及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学校对师德建设的管理权力并不明确,校长、校党支部、工会、教导处、总务处,都对师德建设具有一定权限,共同管理教师,正是如此,造成了“谁都能管,但都管不好”的状况。而且学校实施师德考评制度,将小学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资级别挂钩,导致小学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和业务水平,忽视了提升师德修养的主动性。
师德考评制度是一种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被评价者的角度看,一些教师为了在师德考评中获得较高分数,甚至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使本不完善的制度产生反作用。为此,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要从多方面抓起。学校领导要强化执行力,管理层要实事求是地选取师德考核内容,科学、合理、民主、公开地进行师德考评,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亦能在考评制度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成果的肯定和奖励,转化为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的考评制度才能对教师起到激励和警醒作用。
三、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亮化师德高尚形象
以上两种策略都是从外部环境重塑师德建设,教师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才是师德建设重要的一环,亦是师德建设能否获取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要求个人做到全面发展,教师是教育人成才、成功的人,应时刻跟随社会发展。也就是说,现代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优秀的师德,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做学生知识的传递者、学生生活的引路者。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塑造形象: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仅担负起知识传递的责任,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基础知识,掌握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运用智慧去创新教法学法,才能将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③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理。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和规定越来越多,教师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这也是师生出现矛盾的原因之一。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往,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要靠具备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小学教师是庞大教师群体的奠基石,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人和引路者,承担着比初中、高中教师更重的责任,更多地影响着学生今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走在前端,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教学知识,还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呵护小学生这棵幼苗,使其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成为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摘 要: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对中小学生成长影响深远,承载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到了进一步加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德师风;整体素质;责任感;高尚的人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师德整体状况良好,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成长的“领路人”、学习知识的“解惑人”,对中小学生成长影响深远,承载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的问题:教师爱岗敬业观念有所淡漠,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对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产生了疑惑,表现为向学生推销资料、办补习班、学后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要求进步的思想缺乏,在岗位上不积极进取,不注重自身提升,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师仍存在应试观念,学校管理也将学生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挂钩,师德建设受到冷落和忽视。
以上所述,只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个别现象,并不是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流。但是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此新时期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小学教师不单要将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自身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让正在成长起步阶段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可以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思想上转变成为教师行为的自觉准则和价值追求,这对于教师师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重视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知识、技能、性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身心发生变化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中小学教师本身思想道德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思想道德的高低,决定着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起点上,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各个方面的进步与提升。中小学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思想上和业务能力上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师德风范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一是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每年年初制订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学习后开展必要的研讨和讨论,或者撰写心得体会。做到学前有计划、学后有总结;二是要开展各种样式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如,开展师德教育讲座、各个学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树立先进典型进行演讲。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参加省培计划远程培训、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等等,让教师节省学习奔波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业务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各个学校之间、各个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情况。这让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带有了很强的功利色彩,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取向有些扭曲,喜欢高分学生,排斥低分学生,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影响。要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摒弃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这一传统观念,建立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成长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制度。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参与,包括教师的师德表现,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教师教学方法和实施情况。
四、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师德建设要依靠教师思想上的自觉进步和提升,也需要政策规章的约束。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制度,严格考察教师的师德情况,把师德教育列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时,把师德建设和教育工作一同列为学校的年终考核内容,定期进行师德检查或有针对性的抽查。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岗位竞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师德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对师德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共同的追求。中小学教师要注意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
摘要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
关键词 小学德育 角色 转换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摘 要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出现了诸如职业理想信念模糊、上进心不强,责任心缺乏、育人意识淡薄、职业道德败坏、丧失教师人格等师德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领导管理机制、内部动力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来构建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
关键词
新形势 中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体系 构建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师德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上能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生活上简单朴素、乐观向上,在职业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为人师表,展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然而,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形势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冲击,部分教师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动摇了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信念,而将时时处处谋求个人利益作为生活目标,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操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1.职业理想信念模糊,上进心不强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都是一门受人尊敬、神圣的职业,无数仁人志士都以从教为荣,将毕生心血献给教育事业。然而,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职业荣誉感和事业心,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1],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模糊,工作意义不清楚,没有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息追求的神圣事业,而是将它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有甚者喧宾夺主,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主要投入在兼职上,而仅仅利用兼职以外的时间去完成教学工作,将教师职业当作了“副业”,也有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萎靡颓废、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混日子。
2.责任心缺乏,育人意识淡薄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倡“教育性教学”,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可见,教书与育人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教师不仅要在学业方面细心培养学生,做学生的“经师”,而且要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精心培育学生,做学生的“人师”。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消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的加剧,使得有的教师责任心减弱甚至缺失,育人意识淡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而无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3.职业道德败坏,丧失教师人格
西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在《法言・学行》里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教师理应是学生做人的楷模。然而,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中小学的深刻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败坏,如对自己所教学生实施收费辅导、有偿家教;在招生、学生评优评先评奖、入团入党、考试、保送大学等工作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甚至向学生及家长索要财物等,完全丧失了教师人格。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策略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前提在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第一,要强化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师德建设领导力。中小学领导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治校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等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当中。第二,要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管理。要成立师德建设的职能机构――师德建设处,保证经费和人员到位,并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强化和推进师德建设工作;要以师德建设处为核心,由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纪检监察处、工会等共同组成师德建设委员会,以统筹协调师德建设工作。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督导与评估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督导机构,根据当前的新形势,精心设计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评估目标、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加大对中小学师德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并把师德建设纳入对学校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2.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第一,要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参加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师德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教育、班级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引导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第二,要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2]。教师是中小学建设的主体,有参与治校议政的意愿与权利,要不断探索完善教师参与治校议政的机制;在涉及教师主体利益的活动中如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干部选拔中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依法保障教师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班级管理活动、学术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的自主权;在对教师的各种工作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的过程中,要保护教师正当的申辩权、申诉权,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第三,要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要制定和完善一整套教师培训研修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科研资助与奖励制度,要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研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进行课题科研,使他们的教学、教育、班级管理、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3.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中小学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师德建设缺乏长远系统规划,没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进而从根本上遏制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1)创新师德教育机制,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
创新师德教育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事实证明,要想中小学师德建设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师德教育机制。首先,师德教育的目标要注意普适性和梯度性。师德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师德标兵、塑造一批师德楷模,而是要提升全部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因此,师德教育的目标不宜定得过高,不能以师德楷模的标准去要求所有教师,要注意目标的普适性,保证普通教师通过接受师德教育和内省改进都能实现师德教育的目标。同时,师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设计多层次有梯度的师德教育目标――合格水平、良好水平、优秀水平,通过循序渐进的长时间教育,让教师从合格水平逐渐过渡到良好水平,最后达到优秀水平。其次,师德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丰富性。师德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标准和学校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道德素质的新要求,满足教师自身不断变化增长的新需要。如当前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成功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再次,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师德教育中,除了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外,要更多地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组织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举办师德专题论坛、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故事交流会等方式,使教师在活动体验中明确师德内涵,体会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树立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最后,师德教育要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始终。从新教师入职培训开始,到合格教师培训,到成熟教师培训,再到专家教师培训都必须将师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选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优秀教师,必须将师德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加强师德宣传机制,培育教师重德崇德风尚
加强师德宣传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又一核心内容。师德宣传是师德教育的延伸,完善的师德宣传机制有助于提升师德教育的效果。加强师德宣传机制,首先,要高度重视师德宣传工作。要树立“师德建设,宣传先行”的思想;要将师德宣传纳入中小学宣传工作的体系之中,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要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与人员,要制定系统的宣传计划。其次,师德宣传的手段要体现时代性与多样性。除了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外,要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传播途径如微博、博客、网站、微信等广泛宣传报道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感人事迹,营造全国中小学教师均重视师德修养、崇尚高尚师德、争创师德楷模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善于抓住师德宣传的契机。中小学师德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是师德宣传的绝佳时机。这时,要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进行关注、应对和正确引导。对师德难点问题要进行深入剖析、解读或引导广大教师进行讨论、辩论;对正面的师德新闻、人物要及时给予褒扬、点赞;对于负面的师德新闻、人物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鞭挞。要注意抢占舆论制高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师德正能量充满校园与社会。
(3)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预防教师师德行为失范
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构建中小学(包括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主体。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纪检监察处、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师德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同事评议制度、学生评师制度,并建立教师定期家长会制度,充分发挥同事、学生、家长在师德监督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利用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约束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行为。其次,中小学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平台既包括日常办公场所、信箱、电话、短信等常规平台,也包括网站、博客、微博、微信、飞信、E-mail、QQ等网络平台。对于举报的师德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举报者,以确保监督举报的实效。
(4)健全师德考核机制,促进教师提高师德修养
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坚持考核主体多元化。教师本人、领导、师德教育专家、同事、学生、家长都应参与教师的师德考核,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其次,要坚持考核内容全面化。既要对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又要对教师在班级管理、学术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既要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又要对教师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再次,要坚持考核类型与方式多样化。要把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并侧重于平时考核、定性考核。要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查阅档案法等考核方法。最后,要注意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要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对于师德考核连续优秀者,在评优评先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5)完善师德奖惩机制,引领教师提升师德境界
加强与改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还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中小学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要授予“师德模范”、“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并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同时在评先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的主动性。对于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严格追责、严肃处理,要依规依法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处分,降低或撤销专业技术(行政)职务、解聘或开除等;对严重违法甚至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小学教育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曾经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但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建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提供物质基础。例如,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能力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后,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只有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可以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其次,还可以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再次,学校还可以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形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最后,学校还应该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提供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通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形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己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只有饱含教学激情、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摘 要】众所周知,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农村学校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师德师风 建设
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个人人格和品质。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应注重培养自身职业道德,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变为自身道德品质和实际行为。
第二,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教育的发展要依靠办学实力的提高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重师德讲师风,才能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同时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扩大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校教育形象和声誉,增强办学实力。
第三,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用做人的威望和人格的力量去积极影响教育学生。坚决杜绝用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的方式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高,才能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才能培养出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有用人才。
二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中中年教师比例高,学历层次差距较大。由于社会大环境发展速度快,师资队伍的结构中难免存在不合理因素,其中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年轻教师大多存在工作经验不足、浮躁、傲气、缺乏社会阅历等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一系列问题,比如,怕苦畏难、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无大局意识等。中年教师学历低,接受新事物慢,又不注重学习深造,造成教学方法陈旧、知识层次偏低、信息老化、按部就班,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差。部分农村教师受社会风气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政治意识弱化,组织纪律性差,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想法等。个别教师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责任意识淡薄,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不思进取。
第三,不重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对科研任务、职称学术问题推诿应付,不用心;缺乏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思进取;缺乏对现实的分析理解,只考虑个人利益,或是抱怨工作环境太差,或是觉得工资福利太低,少有反躬自问的态度和习惯。
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讲座、培训、自学等形式,让教师熟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规范自身言行,不断提高师德修养。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新教师参加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参加提高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结合岗位性质和特点,发挥创造性,准确定位本职工作,制定完善的《岗位职责》《师德师风建设规范》等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干部要做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人。鼓励教师有针对性的深入农村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通过个别回访,集中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第三,纪委、教务处、人事处应严格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逐步开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严格日常考勤,明确奖惩措施。防止出现部门监督不严,“集体不作为”现象,对部门或个人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生活作风问题、不正之风现象年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引入竞争机制,引进思想好、学历高、责任强的老师,淘汰在综合测评中成绩差的教职工。
第四,结合现实需要,学校适当改善教师办公设施、工作环境,适当提高部分岗位工资待遇,规范教师副业、兼职工作细则,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校通过墙报、校报、媒体等平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宣传,使每位教师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意识,践行为人师表、德高为范的优良品质。
总之,师德师风的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必要做到正心、修身,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品格,做学生学习知识的老师、做人的典范。学校作为管理部门,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就一定能够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