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4 04:18: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

摘 要: 高三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功利性明显。多数学生已穷其力、竭其智。如果教学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三语文 非智力因素 自信 焦虑

高三语文的教与学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总结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性质。特别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紧贴高考,功利性明显。学生需要通过量的训练达到质的飞越,提高应试能力。重压下,多数学生已竭尽全力,但并不都能达到理想效果。至此,再谈智力因素已毫无意义,反而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其中一个男生的语文比较薄弱,为了找出问题,我经常与这位同学谈心。谈话中,这个孩子不断强调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及格过。我没有回应,只以赞扬语气告诉他:“数学学得好,肯定很聪明,聪明的孩子什么都能学好。”对于夸奖,学生很难拒绝。这样良好的气氛就使话题有了继续的可能性。我再用轻松口吻说:“语文没及格只能代表以前。哪怕离高考只有一个月,聪明的孩子稍微花点工夫就能考得很好。”再肯定地告诉他:“跟着我学语文,没有学不好的。”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不断对他进行良好心理暗示,使他相信语文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此后,我注意寻找帮他建立自信的机会。只要他在语文上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良好的心理暗示和恰当的表扬对这个孩子的语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次月考,语文118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居然不相信这是他的语文分数,连说不可能。等试卷到手,连忙从头到尾确认了一遍。当他接受事实后,发现自己原来也能学好语文,信心大增,连带着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就能重视,形成良性循环。自此这位男生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高考语文考了114分。高考后,孩子自己总结,认为那次语文月考帮他找到了自信,觉得付出了就有回报,进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样就从原本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自觉主动的“我要学”。由此可见,高三阶段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学生自信,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其次缓解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最后冲刺阶段,焦虑是弥漫在学生中最普遍的情绪。严重焦虑会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本班一位女生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在全市语文摸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120分左右的成绩。学生反而焦虑了,害怕自己语文掉下去。本来轻微的焦虑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焦虑过重,只能适得其反。这位女生就是如此,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甚至平时练习的基础题也屡做屡错。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态度没有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焦虑。在她看来,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成绩恰巧在这时掉下来,怕自己没能力赶上去。越想越怕,焦虑感日益严重,导致看见了语文练习就紧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我们没有分析试卷,只说是偶尔的失误。拿出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开导她,只要咬咬牙渡过这个高原期,一切会豁然开朗。但是没有起作用,在基础题上她还是一错再错。理论没有用,只好实验各种小方法,如深呼吸、想象放松、借助外物等。令人惊喜的是借助外物起到了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这个外物就是前两次考试时所用的笔。当她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时,就手握这支笔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这支笔可以给她带来好运。借助这个方法,她的焦虑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高考语文发挥得不错,如愿考上公本。

通过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到了高考冲刺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减焦虑情绪,提高对挫折的忍受力,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优化思考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必将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一场巨大的革新。然而,现今的高三语文教学陷入一种低谷状态,出现了许多比如机械化,低效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得思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走出这种现状?如何推动教学的优质化?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三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在新课改的改革方案推出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临这样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不断地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少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拼命的反复训练一些原题,比如历届试题真题,各地方的模拟试卷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这样方便又省事,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的快,资料应有尽有。在教学中,大多教师就利用一些原有的资料反复讲解,而且部分试题为了考虑教者的省力的需求,将答案解析说的很详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试卷的奴隶,老师成了答案的传声筒,缺少互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限循环中必然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二)机械训练,缺少个性

在高三的语文训练中,充斥着死板而又机械的训练,反复背诵名言警句,字词拼音等。或是一堂课学生都在做题,或是一堂课老师不停地讲评,有板有眼,为了应对高考的各种压力,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多做题。学生的根本需要是全面掌握知识,不仅要充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三语文确实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理科“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它不能丢掉对于文体的渗透和感悟。对于文本的解读很有必要,即便需要训练,也是带着感悟的训练。

(三)疲于应试,缺乏思考

由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见效慢,加之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效果中的功利性较强(即“一切都为了高考”)导致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少数学生出现散漫和随意的求学态度,这种困境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为了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各种试卷应接不暇,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没有太大的成效。于是学生出现了困惑:语文题少做点,语文课少上点又有什么关系?有人曾经试验过,让高二的学生做高考题,成绩不比高考生差,也有人试验:某一时间段反复地做题训练,但是成绩还不如没训练的时候,所以学生越来越无所谓,语文题目充斥着太多不可未知的变数,远没有其他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管疲于应试,给一切能够提高高考分数的方法让行,学生只管做题,不予思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困惑和漠视,无疑让语文教学走向了低效之路。

二、新课改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考需要一定量的应试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靠机械的重复的灌输知识,大部分的切割解剖其他科目的训练,忽略语文的重要性,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理念的同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扼杀了学习语文的主动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实现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在考纲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一位高三教师手头应该有一本考纲,考纲中囊括了高考语文考试大致的范围和重点,在大的框架下给学生练习题、讲习题,避免漫无目的印发试卷。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解读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认真的了解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进行创新,并且要了解新课程标准,这三项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指路灯,当然,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懂得考点的实质,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绝不只是了解考试的框架而已。其新课改里,将能力的考察放在了首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经说:“要通过高考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 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现念, 改革教学方法。”,这些理念精神如果不深入探究,不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势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领会了大纲的实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强化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的专业学科,它关涉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少不了创新,要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语言文学的魅力,滋生语言鲜活的土壤,不能因为追求分数而丢弃本身固有的价值,应该在有价值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专业的知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换句话说,不能本末倒置,也会有人质疑: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的学生还能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吗?从语文考试实际看,阅读探究的实践有时候比做几套试题取得的效果还要强,况且如今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转变传统观念,高考改革的趋势发展迅猛,教师教学要先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起到学生语文知识专业化持久的发展效果。学生自身的发展应当作为核心,只有关注学生本身,才能有效的强化语文知识素质。

(三)改变传统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应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取得高分,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魅力的感知,这种明显偏重于智力的素质衡量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空忙。正确的选择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一些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寻在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有效的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就能稳固他们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成绩必然有显著地提高,从长远看,学生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降低考察和训练的力度,让师生都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的时间。改变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师生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教育改革始终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但是新课改绝不回避考试。创新教学不能忘本,我们主张学习和探究,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高考中真正得益。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传统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创新,用多样化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考试的作用是体现学生的能力,没有考试,如何测验学生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所以,学习语文,既要大胆的改革创新,也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集思广益,让教育一步步走向科学化。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之我见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初探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中差生的复习策略

摘要: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本文从浓厚的师生情;加强管理;激趣;重视书写,美化卷面;夯实基础,落实得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中差生;师生情;管理;激趣;书写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在高三怎样悄无声息地助他们一臂之力?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坦然面对充满期待的学生?我从混乱的思绪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浓厚的师生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伯在《品格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同样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教育大家都认识到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是因为你讲的是知识,所以学生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听,只有双方产生浓厚的师生情,知识的传递过程才是高效的。清楚记得有一次开家长座谈会,学生们集体谈到为什么某科全班都考得好,他们说,他们很喜欢这位老师,这位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课下和他们交往也很多,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师生情很浓厚。这样一来,他们觉得如果考试考不好就对不起这位老师,所以上课特别用心听讲,课后能够主动地梳理知识点,虽然学得很苦,但是他们还是能坚持下来。当时这些话犹如晴天霹雳震醒了我。

从此以后,我也试着课下和同学聊天,讲笑话,加入他们的集体活动。对于那些特别调皮的男生,在课下,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目前生活、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类孩子重情感,讲义气,只要和他们关系好,在语文课堂上我就一点也不担心了,只要你一声令下,孩子们都能积极地配合。有一位曾让我头疼的男生甚至成了语文的尖子生,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是浓厚的师生情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实惠”。

二、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督促到位

单单具有浓厚的师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不能要求全班同学都喜欢自己,我们在课堂上还得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相关的规则。

学习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自控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开小差,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除非老师严加管理,否则他们宁愿坐着不动也不学习。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每次都在70、80分徘徊,很多家长、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也认为语文不重要,这对语文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语文课上他们自由散漫,不听讲、不做笔记、爱讲话、爱迟到、不按时交作业,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选择各种方式来严加管理,必要时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如果真的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那他们也就不再成为我们心头的“刺”。

当然这样的督促不是一两节课,甚至不是一、两学期就足够了,他们需要我们随时提醒,这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他们自己都常对我说:“老师,我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坚持不了多久,你隔断时间鞭策我一次,行不行?”面对这群可爱的但又调皮的学生,我只能选择自己做坚强的时时督促他们的语文老师,虽然很累,但也寻得了内心的一丝安慰。

三、激趣,点燃课堂火花

高三语文复习是枯燥的、乏味的。日复一日地讲解、练习、积累、考试,势必让孩子身心疲惫,所以我选择在课堂讲些故事、读读新闻、朗诵优美的文章,隔两周用一节课讲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热点新闻。像这学期,我们主要讲了《汉字听写大会》,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会写汉字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有偿狩猎》,当我刚讲读标题时,很多孩子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完以后让孩子学会多方面看待事物;《网络新闻的真假》,从秦火火等人身上,让学生明白一味沉溺于网络是不值得的,可能我们从网上了解到的很多新闻都是假的,拿起尘封已经的书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例举的这些只不过是我们选取材料中的冰山一角。每次这样的课堂,学生都激情四射,热情洋溢、讨论热烈,也让他们感觉到高三的语文是丰富的、活泼的。

四、重视书写,美化卷面

新颁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义务教育的学生要求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中生呢?

但是现实堪忧,班上50位同学,其中只有6位学生书写工整,剩下的44位都是“龙飞凤舞”。为了改变现状,我把遮住姓名的答题卷投影出来,每当看到一张张字迹不清,字如蚯蚓似的卷面时,孩子们都笑得特别欢,都在大声说:“这是谁的?好丑!”借此机会让他们改这些试卷,当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学生都毫不客气地给他们打低分,我也说你们都打低分,那改了那么多试卷的老师还可能拿个放大镜“考古”吗?学生们大声地说:“不可能”。多投影几次后,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重视,在每次课后练字的时候,都练得特别认真,有的作品常常出乎我的意料,投影给学生看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不可想象。坚持了两学期,现在班上的书写要好得多了,但是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得坚持!

五、夯实基础,落实得分

这些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字音、字形、成语特别糟糕,面对他们,我们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法,不断听写,重复听写,把错误的写在积累本上,利用早自习多读多背,同学之间抽考,多种形式齐驾并趋,目前才看到一点点曙光。这里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后的巩固也应该是常态化的,除了早自习,我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出题,请同学做,再订正,再积累。

这些方法也让我在教学中初见成效,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依然行走在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没有达到语文教育应有的高度,我也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走出属于自己的语文之路!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语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语文的分值。”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也促使我们语文教师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实施语文教学,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升入高三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整个高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高三复习中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总是有条不紊地将高中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逐一进行复习,随后在浩如海洋的习题中寻找或是挑选一些习题组织学生一套又一套的进行练习。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再做教师再批,这样反复重复的复习定式,消耗了学生多有的兴趣和动力,最后不但不能取得优异的复习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为此,我在任教高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复习方式,争取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语文复习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用较少机械性的训练次数收获更高的复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深刻地感受到,高三语文复习的灵魂在于语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确切来说是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而不是采取费时费力的机械性复习方式;要激励学生形成热情积极的复习态度,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一、为学生适当减少压力,营造轻松的复习环境

在高三这个重要的学习时期,无论是哪一科的知识都将进行大量的高难度的复习和训练活动。教师的这种想法和举动也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这样的教学和复习计划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然而,事实教学情况告诉我们,这种繁琐的、大题量的复习方式不但不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复习效率,还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复习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为此,在高三学习阶段为学生设计大量的习题,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无疑是一种很失败的举动。

进过反复的研究表明,高中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在高三复习期间教师测试的频繁程度以及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没有直接性的关系。而且,高三复习阶段没有质量保障的大量的习题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无法顺利取得成绩上质的飞越。并且,习题的难度以及考试的次数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够形成扎实牢固的语文基础。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感悟和联想,能够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道理。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悟是教师无法用语言进行传授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为此,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去感悟和理解,而不是频繁的测试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此时心理的需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利,体验到复习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试题的难度,减少考试的次数,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多为学生制造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高三要把高中三年的所有语文知识都进行复习巩固,在最后的检测中会包含着高中所有的语文知识。为此,在高一高二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这个时期却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出现沮丧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复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教学措施,在高三复习阶段尽量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训练或是测试中感受到自己在语文学科中存在的优势,拥有成功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便会建立起自信心,拥有复习和冲刺的足够动力及勇气。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难度适当的语文复习方案,会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三语文训练和测试中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兴趣,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信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

同时,我们要尽量减少测验的频率,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反思的复习计划,从而及时修正计划中的不足,并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机会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踏实地储备知识和提高能力。这样,教师就要把高三宝贵的复习时间交到学生的手里,引导学生开展有价值的、不厌其烦的复习活动,促使复习活动顺利开展。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坚持教师的指导原则,做学生学习的指路灯

教育改革之后,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便肩负起了组织和指导的作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或是复习过程也要如此。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时要坚持自己的指导和组织原则,适时放下传统教学中统治性的控制,不再压抑学生,运用大量的习题来捆住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新的引导方式,将复习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消化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并且自主地将其丰富和拓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确保在最关键的复习阶段能够取得最佳的成绩。

在高三宝贵的时间中,想要真正改善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追求精致和典范,要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阐述,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性,这样便会给学生的复习指明前进的方向,使学生在遇到困惑的时候,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忍耐和割爱。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够好,又不理想的时候,教师不但不能够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反而要鼓励和安慰他们。因为高三的学生不像高一高二的学生那样贪玩,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知道努力和上进了,并且都在努力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教师这个时候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高考,促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进行最有效率的复习。

(责编 张翼翔)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的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在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三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角度寻找突破口,应用适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 教学策略

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考题,一些学生往往一片哀号,留给老师的就是对现实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绝不是一句“学生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就能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客观现实,教师必须从主观上加以重视。

一、高三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影响,语法教学几乎“瘫痪”,造成学生对句子结构、成分关系判断不清,直接影响到病句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辨认,甚至影响到文本理解。比如,“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这句话,很多高三学生认为是对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缺少介词,其实要在“和”的后面加上“同”,这两个字,一个作连词,一个作介词。

(二)江苏最新一轮课改及高考方案,降低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本科线是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划定的,数学的分差最大,接着是英语;从学生现实来讲,数学相比语文,其规律性更强,练习后见效快。因此,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更倾向于数学。

(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认字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强”一词源自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在网络语言中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快餐阅读,阅读文章时的深度和静心程度越来越低,影响语文素养。

二、高三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困难,语文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从现实角度看,语文和数学一样,是绝对的主课。高三语文老师要动用智慧,从细节处寻求到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找准母题,用好用透。

复习“母题”的挑选,是高三语文教学增效的一大突破口。教师在寻找“母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瞄准《考试说明》;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做题、品题、选题、改题;再次,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在使用母题时,应通过这一例题,发散开去,讲清讲透。以病句题为例,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病句题考点分为六大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命题人的“病句”也是根据一定原则“制造”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病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体会病句“制造”的过程、原理,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判断病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重视文本,结构为先。

现代文阅读,文章看不懂、答题找不到切入点,让满脑子答题宝典的考生无所适从。回归本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考查、对文本结构判断的考查,就是在引导高三复习,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勿忘文本本身。反观教学,基础年级在各种“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抛开文本抓活动探究,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到了高三,阅读复习课堂,一直把“陈题”细细咀嚼,嚼题目、嚼区间、嚼表达,唯独把文本一带而过。殊不知,文章读不懂、脉络理不清,一切都是徒劳。其实,许多文章,即使没有直接考结构,但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照样能高效答题。比如说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明确并分析这三大方面内容,理清“侯菊出嫁前后生活状态”这一文本线索,将整个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后,许多题目,只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情节思考就能正确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比重复的审题训练重要得多。

(三)凸显自主,巧借理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三语文老师与其担心无法掌控学生课余时间,不如明确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如语音题、成语题,教师除了在课上告诉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些解题技巧外,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后的巧妙积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自我提升,一些主观题,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是思路上的偏差还是表达上的欠缺。如作文,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一味模仿,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佳作时,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素材的运用技巧等。

(四)挖掘魅力,各显神通。

“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是其他理科教师无法匹敌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杂家”,那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带来常饮常新的活水。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位饱读诗书、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化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强大动力。

三、对高中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期待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迎接高考绝不能仅依靠高三的强攻冲刺,从起始年级,就应该打牢根基。首先,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堂必须与高三明显区分,利用教材和读本,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其次,高一、高二可以适当接触高三习题,但绝对不能高一、高二练习高三化。最后,领导要理性看待起始年级的考试分数,有些老师为了应对分数、考核,无奈地选择“煮夹生饭”,成绩看似说得过去,实则能力没有提高。

面对教学实际,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妥协,其实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发展式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一门好不是真的好,各门功课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是权宜之计,才能得到实惠。语文学科的思变与高姿态,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多了几分淡定。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应用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课前检测、课中巩固与课后复习的作用。学生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下对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得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因此,笔者立足于高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借本文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

高三语文课堂有着知识量大、教学内容多、复习任务重的特点。而多媒体的应用长期以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偏重于对于知识的展示,没有重视对于知识的引申。因此,教师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创新,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性,而非把其变成一个“满堂灌”的工具。

一、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检测

整个高三语文课对于复习内容的偏重使其形成了一个知识量大、覆盖范围广、识记内容多、且信息量泛滥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语音成语与文学常识的识记内容都具有着范围广、联系少、分布散的特点。且各小知识点的雷同性与区别少,很容易混淆。如高三语文中的多音字,很多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讲的话都是方言,而普通话中多音字的区别点又非常细致,甚至与其所使用的方言截然不同,学生要想准确记忆是需要下功夫的。再如汉字中的形近字,字音不同,字形相似,再加上这些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使用都不常见,所以,学生在识记时的难度就非常大。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笔者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于这些字音与成语等基础类信息会利用多媒体进行5分钟之内的重点操练与复习。如以往给学生进行默写抽查时,教师一边要把内容进行全部板书,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在认真默写,还要在板书的过程中回头来进行监督。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不利于教学的连贯性,同时还大量地占用了课堂时间,但高三语文课中大量的基础知识必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抽查才能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多媒体的应用则完全省去了这种麻烦,实物投影与相关的PPT使用方法都可以直接省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对于学生实时学习状态的监督效率。

目前来说,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高三语文备课时,会先把需要检查的内容写到备课本上,省却了打印试卷的过程。而出题时也可以直接把所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纳入,把其变成课堂检测的一部分。这种备课方法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全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板书时间、节约大量纸张。可以说,多媒体应用中的实物投影技术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的高效全面展示有着传统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中的时效性,对于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一点也越来越被所有高三语文教师看重,不仅在课堂应用中越来越多,而且也有着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可以说,这5分钟的课堂演示,一方面有着提纲挈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检测的目的。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训练

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专题性复习还是综合型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高三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单方面的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教学肯定是有失偏颇的。高三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随机应变,学生如果听懂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把课堂知识都进行全面消化,那么即使当学生遇到更多创新性的题,他们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思路避开了很多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大量题,最终却发现学生的成绩并无太大起色的怪圈。利用多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拓展,让学生得以训练其思维,真正把知识融汇成学生的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资源。基于此,笔者在进行高三语文教学时,特别是进行45分钟内的专题复习时,把做题的速度放慢,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拓展,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堂知识。如大量的现代文阅读中所出现的题目,都是强调学生的阅读语感,强调学生明了解题规律,但又可以培养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现代文阅读中如散文这种体裁,其出题范围本身就非常广泛,同时各作家自身的经历不同、学历背景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散文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做题时,学生对于这千字以内的素材不仅要做到快速阅读,同时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体物察情”,正确理解题意,考虑到不同的得分点才能拿到分数。在这样的难度要求下,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考点全面吃深吃透,还要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题型的重点训练,把各类考点进行集成与汇总。在多媒体优秀而快速的信息切换能力与展示能力下,把知识点与考点进行有效归纳与层层引进,提出各类拓展思路的创新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全面分析,才能带领学生在众多的题型中游刃有余地答题。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

对于高三语文而言,大量的做题是常规性的教学现象。而学校对于学生所做的试卷与测试都是要求教师进行全面批复的。这种100%的批改率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不同测试与试卷的训练目标不同,教师在批改时,固然可以得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看到没有选择性的批改,没有针对性的点拨,只会劳而无功。特别是对于些当堂练习来说,学生一做完就讲,才能提高其记忆力,加深其印象,等到下节课批完卷子后再讲,学生的记忆力也就差了一个层次了。基于此,笔者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所做的试卷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的实时展示功能,把答案直接投到屏幕上,让大家一起分析与解决问题,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突破高三语文教学的沉闷单调局面

高三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沉闷。因为根据课程设计,高三语文没有新的教材,新的学习内容,一整年都是高考复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而且由于教学时间宝贵,教师常选择一讲到底或者讲练结合的方式。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做。面对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的是疲惫和无趣,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导致大脑缺氧,思维短路,反应迟钝;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写作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为了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活他们的大脑细胞,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设计了课前演讲、小组合作、微博读写这三招。

第一招 课前演讲添声色

利用语文课前的3-5分钟进行演讲,帮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充实具体,富有生活气息。在高三阶段主要开展了三项内容的课前演讲。

1.人物介绍。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人物,并阐述自己喜欢他(她)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理由。学生作文材料缺乏,动辙古人,李白、杜甫、陶渊明在学生作文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常常和观点脱节,生搬硬套。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并阐述喜欢的理由,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材料运用的难题。介绍的人物可以是体育界的,可以是娱乐界的,也可以是文学界的等等。通过人物的介绍,学生的视野打开了,高三的语文学习也就没那么枯燥了。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比如一位同学介绍了沈从文,他认为沈从文在中被批斗改造,打扫厕所,但是依然非常的从容淡定,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在逆境中的隐忍。教师趁势提醒学生思考,你能由此想到哪些相关的人或物呢。于是学生们提到了项羽,认为项羽和沈从文恰恰相反,活得刚烈。还有提到了风雨中的竹子,那些刚硬的往往容易首先被风雨折断,所以人应该学会能屈能伸,尤其在逆境中,要懂得隐忍保全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渐渐有了广度和深度。

2.时事评论。请学生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注重挖掘出新闻事件的人文价值,以区别于政治课的时事评论。语文课堂因为有了新闻事件的引入而更鲜活,更有生命力。

比如“东莞事件”之后,学生以这一新闻事件为题材,但并没有就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而是针对该事件中民众的反应,讨论到了现在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提到了民众意识和官方意识之间的矛盾,眼光很独特。再比如针对医患关系这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和大多数观点一样,把批评的焦点指向医生,指责医生的医德沦丧,而是客观地分析了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心理,比如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考虑问题非常地客观全面。学生的思维就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逐渐有了广度和深度,学生们也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逐渐成熟起来。

3.即兴演讲。按照话题选择――课堂演讲――同学点评等三步操作。

首先,需要确定话题。这个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每位同学准备2-3个感兴趣的话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课代表,然后由老师和课代表一起筛选出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并抄写在统一格式的小纸条上,注明出题者的姓名,然后装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

第二步,即兴演讲。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5分钟,轮到演讲的同学到课代表那里抽取话题,并做准备。上课铃声响起,演讲的同学就到讲台上向大家阐述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最后,点评环节。讲完以后由出题者阐述自己出题的缘由和意图,并由出题者对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留些时间自由点评,有同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对这位同学的演讲有想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选择的话题有贴近自身的,比如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高中文理分科有没有必要等等;也有关注国际民生的,比如关于物价上涨问题,关于海湾战争等等;也有些很无厘头的,比如西瓜的联想,比如粉笔和爱情等等,这些话题都考验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招 小组合作增效率

学生单纯听教师讲课,单一的大量纸笔训练,其收效并不理想。很多强调再三的知识点,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掌握。看似听懂了,练习一做,又是错误百出。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1.专题复习的小组合作。把近几年的相关高考试题和参考答案下发给学生,让他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这一类题目的考查类型、角度以及答题思路。然后再思考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讨论解决的办法。

比如小说阅读中有关“情节”这一专题,各个学习小组经过合作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小说阅读情节类的题目主要是考查概括情节内容和分析情节的作用两大类,且有不同的答题思路。不仅如此,各小组还提出了自己答案存在的问题。如情节概括方面回答不到点子上,自己的答案或是有所遗漏,或是过于琐碎,因此,概括情节时,或根据场景(时间地点等)的变化,或者抓住小说的矛盾焦点。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对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自然会清晰很多,遇到类似的题目回答起来也会更有条理。

同时,专题练习时,还可采取学习小组合作批改的方式。学生的作业全部由老师批改然后讲评,学生感受不深,碰到类似的题目还会做错。笔者尝试小组互批,或让某个学习小组负责一次全班作业的批改。批改完以后,再给大家讲解答题要点。学习小组依次轮流。在互批和讲解中,学生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2.作文的互评。在作文教学方面,我们都习惯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但很多时候学生看完教师给的分数以后,就扔在一边不管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为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学生互评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做好点拨引领的工作。在开始评改的阶段,学生不易看出文章的不足,教师需要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要指出主要优缺点。在典型示范批改之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批,多角度地思考文章的优劣得失,帮助同学修改好一篇文章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上有所领悟,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课外拓展的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选择一些语文学习范畴的课外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比如高三寒假作业,让学生以家庭住址相近为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中国的春节文化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比如春联文化、饮食文化、压岁钱文化等等,各个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上网搜集资料,向身边的老人打听各种关于春节的民俗,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做成PPT,开学初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招 微博读写激情趣

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引进语文教学,将微博的欣赏、写作与高三语文的语用、阅读、写作等结合起来,帮助拓展视野,激活思维。

1.微博欣赏。学生缺乏关注、体会生活的时间,但并不代表他们缺乏关注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及时把一些名博的内容转发过来,同样可以起到激趣、学习的效果,从而不自觉地引发他们对帖子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开始阶段,老师一定要从各个角度精选微博,对这些微博,先让他们自己读,然后评论这些微博,在评论中学会思考。比如:

――在伸出援手的瞬间,她及时地甩掉了脚上的高跟鞋,有效缓解了冲击力对女童和自己的伤害,这是一种大智之美!

――在女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没有丝毫犹豫,不顾危险把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留给了女童,这是一种大勇之美。

――作为一位母亲,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保护别人的孩子,这是一种大爱之美。

这是关于最美丽妈妈吴菊萍的几则微博,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了这个事件,可以启发学生对于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

2.微博写作。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网络微博,只能利用笔记本进行模拟微博。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有话即长,无话则短,利用零碎时间,把自己的灵感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然后组织学生相互阅读、点评、转载,比赛谁的微博“点击率”高,并评出每周“微博之星”和一些精彩微博,在宣传栏“优秀展示台”展出。同学可以点评回复,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到宣传栏中去。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碰撞的方式,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收获了更多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成熟。

以上三招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这些效果:

1.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通过课前演讲、创作微博等方式,学生关注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独特的思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泼了,听课效果自然也好了。有学生在毕业之后回忆起之前的课前演讲,说“这样的演讲活动也算是高三灰暗的生活中难得的一缕亮色”。

2.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以前学生在谈到作文缺乏真实体验时往往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去关注生活。微博的欣赏、写作、回帖、展示等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微博本“从最初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到后来成了表达自己的空间”(学生语),继而这种创作的热情、表达的欲求由微博转移到了作文中,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时也表现得非常主动。

3.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题型、答题思路和答案组织,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主要的是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思维能力。特别是有关赏析、探究类的题型,基于小组合作产生的思路和答案,有时比配套练习的参考答案更为完善、全面。小组成员间的智慧碰撞,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沈浙瑛,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余杭。责任编校:石在中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

摘要:面临高考,学生都忙于复习,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教师也会忽视作业布置这一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抓住多样化作业形式、作业检查和辅导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兴趣与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业布置 检查 辅导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布置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对解题方法技巧消化,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性。但教高三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学期学生完成作业还有一定积极性,但一到第二学期,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完成课下作业。面对教师的“威逼利诱”,就是完成不了。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重点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

追问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个:首先,每科都有作业,加起来太多,没时间全写完,就只有牺牲语文了。其次,语文作业抄抄写写没什么意义,有这时间还不如背几个单词,做几个数学题。再次,语文中有些主观性问题不知道写什么,还不如老师边讲边记。

再仔细反思一下,其实这三个原因也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平时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认为语文在高考中虽不能“提分”,却也不至于“拉分”,学和不学差距不大。二是老师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而反思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学,光靠老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留作业。不留作业,难以巩固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在这里我们就不妨思考高三课堂教学中的作业问题,什么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又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答题技巧?同时留什么作业既能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又能使学生乐于完成且不增加负担?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多样的作业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强调听说,也要强调读写,同时针对高考,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因此我们不妨在作业布置形式上多样化。

1、朗读背诵是语文作业的基础

高中阶段,学生要熟知许多古典散文与诗词,在理解、熟读基础上要达到背诵经典篇章。

背诵这种作业形式,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点。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十四、五岁是人的记忆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在这之后,人的机械记忆能力就开始下降了。在有限的两、三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背、多记一些东西,扩大语言信息储存量,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补充写作素材,化用古诗词还能增加作文语言文采,有益于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除了高考背诵的众多篇目,有些篇章也非常值得背诵,例如《报任安书》第四段,《滕王阁序》第四段等。怎样让学生乐于背诵这么多文章而不觉是负担呢?教师可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综述背诵诸多好处,看谁背的牢,背的好,然后用奖励作驱动,发一些小纪念品,或者用惩罚做手段,让完成不了任务的表演节目,这样学生热情会高涨起来;也可在背诵中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小游戏,巩固背诵的成果;同时也可将长的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化背诵任务到每天,这样也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阅读作业是根本

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是也可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搜集一些学生喜欢杂志书籍,让学生品鉴,写评论。当然,有些作业免不了会枯燥,如让学生害怕的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作业更加不好留。加上现在教学参考书目繁多,学生为应付老师,照抄照搬参考书现象很严重。正因为这样,学生文言阅读能力日渐下降。考试时,拿一篇文言文,大多数人看不懂,又没有参考书借鉴,只好硬着头皮连蒙带猜。

那么通过怎样的作业,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呢?我们不妨在作业布置中将高考考点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课堂上讲完某段文章后,给学生留自己拟定五道高考题的作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高考题形式出题,后面附上答案。第一题实词考查,从课堂讲授的文段中精选出4个字或词加点,设置一个错误实词解释;第二题,考查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题文意理解;第四题文中重点句子翻译。

这样要求后,学生要想出好题,必须复习好课文,同时,还要兼顾以前学过的课文。老师可在第二天上课前,随便抽出一本作业作为上一节课复习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工作,还在做题过程中让其他同学自查与反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捕捉出题点,揣摩出题人思路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当然文言作业如此,现代文阅读作业亦可依样画葫芦。

二、作业的检查

教师都希望学生们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不论是“硬”作业(笔头作业)还是“软”作业(预习、复习、背诵等),都能认真对待。可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检查、批改作业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不能忽视。检查背诵的工作量很大,靠老师一个检查是不可能的。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五、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长负责检查五、六个学生。每天早上提前几分钟到校,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检查背书,下第一节课或第二课后,我到班里去登记,每个学生的背书成绩都详细记录在案。那些学习有困难或不用功的学生由我亲自检查,及时纠正他们背诵中的问题。

三、作业的辅导

作业的辅导既是阶段性的,又是经常性的;既可以面对学生群体,又可以面对个别学生。在作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常是通过作业辅导的形式来提醒学生注意。

以上是自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总之一句话,作业布置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意识、高效率地完成这一环节。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也许大家都认为高三了,学生就只需要把高中三年的课程梳理一下,然后就是去对付老师出的那些无穷无尽的题海,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甚微,不妨再想些办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关键词]题海战术;加负; 成就感;自主学习指导

相信从事多年高三语文教学的同行应该都有这样的感概,为什么我已经什么方法都用了啊,灌输理论,大量的练习,我还那么辛苦的去批改了,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考起试来还是平平过,真是变“杨白劳”了。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想和同行们探讨一下。也许大家都认为高三了,学生就只需要把高中三年的课程梳理一下,然后就是去对付老师出的那些无穷无尽的题海,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甚微,不妨再想些办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称其为“科学”,我们就要探求其规律。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现在教不到位。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这一点在毕业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大部分的教师就是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什么“课课练”“单元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不止一次的“模拟考”,等等。

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到最后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云里雾中手足无措……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可是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真正到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现在通行的逐步讲解的方法。这是私塾时代的遗传……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

吕叔湘先生也说:“如果要追问两者(指讲解和练习)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

这两位教育大家的说法虽然不同,但其基本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主张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语言训练。他们的教育思想完全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符合实际的,因而是科学的。

我依据他们的指导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指导”二字。

教学管理的生命是是“指”,是“导” ,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

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比如:我在上字音字形复习的时候,没有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我只是给学生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张三借给李四5万元,到了还款日期,李四准时还了钱,张三也给李四写了张收条,上写:“李四今还欠款5万元”。大家都很高兴地走了。可是过了两年,张三又来问李四要钱了,李四说我不是还你了嘛!张三坚持说没有。事情闹到法庭上,最终判决是李四输了,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他们也知道了,这张收条出问题了,上面的“还”字可以念“huan”也可以念“hai”,读音不同意思就天差地别啊!这下学生也都明白读音的重要性了,不用我督促,都能自主的去学好语音!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们没有获取优良的成绩,归根究底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是做得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在高三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尤其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高三复习教学的。 为了这个目标,我在高三最后阶段是这样做的: 首先,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 许多学生对高三语文最后阶段枯燥的知识点训练烦之又烦,每到这时我就给学生读一篇动人的文章,欣赏一曲优美的音乐,看一段另人捧腹的小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

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总之,高三语文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并及时对教学加以调整,以上几点是我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和见解,也请同行指正。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三阶段是高考前的重要时期,每门学科都要进行多次的复习和强化,语文教学在此阶段中也要更注重学习方法、扩展知识面以及作文素材的积累。因为时间紧迫,提高学习效率是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注入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动力 方法

谈到语文教学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感慨良多,首先,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语文老师谁也不敢说自己对所教的知识无所不知;其次,每一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长环境、自身性格和兴趣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的方法未必能够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也得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得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法。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现在拿来与诸位分享交流一下。

就语文学科而言,试题的考察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考察,因此语文教学不太适合用题海战术,鉴于前面提到的学生普遍感觉语文成绩提升慢,效果不明显,因此所用与其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

(一)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乌申斯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布鲁纳:“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极其重要,如果一个学生讨厌语文,即使为了考试勉强的死记硬背知识点做大量模拟题,表面的应付也不会提高他的成绩。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喜欢上语文,而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靠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语文学科博大精深的学问,尤其是语文阅读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五花八门,虽然不深奥,但教师自己首先得有所了解,对其都能说出所以然,才能以自己的知识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信任和敬仰。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一个"杂家",这并不是说要丢下本职工作去研究其他内容,而是平时要注意多读多看多了解。语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试题内容越来越多样性,与时俱进。例如曾出现这样的试题:分析一段周杰伦的歌词,写出它的修辞特点。如果老师都不知道周杰伦是何许人也,也没有听过他的歌,那对此就会遇到尴尬,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很落伍,但是如果老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娓娓道来,并举一反三,不仅能丰富所讲知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注如学习动力,例如:读歌词,写100字左右的点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面对这首歌词,都会心潮澎湃,在学习压力和老师以及家长的殷殷期盼中,一种青春的奋发激情油然而生,在写下那些感慨和青春宣言后,也会在这种激情的鼓舞下,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由“跟着老师学”变为“自己主动学”。

在开始,学生都容易有依赖心理和应付心里,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留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作业做完了人物就完成了,缺乏自主学习的医院和兴趣,作为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把知识点教给学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主动学和被动的接受,那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要求,例如很多学生迷恋电子小说,我们可以让其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欣赏小说的精彩情节,还要注意学习和摘录其中优美的文句和写作手法,定期组织美文鉴赏会和班里的同学一起讨论和分享。

(四)戒骄戒躁,善于总结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和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抱着坚持不懈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一些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灵活运用,面对考试,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总结各类题型的出题特点,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列出重难点,在目标明确后力求逐个击破。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这一点,搜集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作文训练也是常抓不懈,但是,是否每次训练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在做机械循环徒劳无功呢?所以我们要先把各类专题分门别类的理清楚,再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我制定了开展下列专题学习的训练:

1.“实词、虚词、成语的正确使用”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时常感到可气又可笑,那些词不达意,望文生义的现象频频出现,不禁感叹学生的词汇贫乏。再就是受现在不规范商业用语的影响严重,一些成语严重“畸形”:某消炎药的广告--快治人口(脍炙人口);某热水器的广告用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等等,这种变形的用词举不胜举,虽然这些广告是利用人们熟悉的成语达到消费者记住商品的目的,但是很多青少年因此被误导,把错误的用词当成正确的来使用,一旦在头脑中先入为主,再要进行纠正就会比较困难,还会给他们造成困扰,经常会觉得很混乱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用词,继而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错,在这方面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加深记忆。

2.“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都不太重视,经常有的学生作文“一逗到底”,逻辑关系混乱。这项训练可以和阅读理解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在阅读短文时,用心体验标点符号是如何使用的,

3.“病句辨析和修改”专题训练。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做专门修改错字、病句训练时都完成得很好,但是一到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就完全忘记了,错字连篇,形形色色的病句层出不穷,究其根源,是“学”与“用”严重脱节,所以一定要训练他们学以致用。

4.“名人名句、诗词引用”专题训练,为丰富作文素材做储备。

考场作文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理清条理,快速成篇,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名人名句、著名的诗词歌赋,能够很好地佐证你的观点,也能够增添你的文采,让整篇文章更丰满。

此上一些经验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感触与心得。希望和各位同仁能多多交流,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艺术班的特殊性分析与高三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与国外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从而使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得到了相应推动,音、体、美等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众多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如何搞好高三艺术特长班的语文教学,成了教师应该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艺术;特殊性;语文

因为艺术特长班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应该先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脉搏,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艺术特长班学生个性较强,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其性格中好的一面,如,有热情、不服输、头脑灵活、形象思维强等,引导他们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与缺点,如,不爱吃苦、爱情绪化、逆反心理强等。在语文学习上对他们要重视个别辅导,重视正面引导,多鼓励,少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不排除个别情况下采取严厉措施,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

二、对教师的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教师现在面对的对象发生了改变,而教师的眼光、心理、思维并未作适当的调整,仍停留在过去那种面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现在的对象都是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能语文方面的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换观念与时代接轨。

三、对时间的分析

艺术特长生首先要进行专业课考试,拿到专业合格证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文化课考试。专业课考试一般是在十二月份到次年三月份之间进行,考试之前大概还有近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样特长班比普通班要少四个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再加上平时特长班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就少,并且在短时间内要面对几门学科的复习,时间特别紧压力又特别大。

四、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高三这一年,既要学习语文课本,又要进行高三总复习,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高考可能较多地涉及课本,所以应重视课本的复习。第二轮分项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掌握做题的技巧和方法,纵向积累各考点知识。考前第三轮综合复习,让学生熟悉题型,训练临场发挥能力,进一步掌握应试的技巧。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是艺术特长班的教学特点。

通过以上对特长班的分析,那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勿急功近利,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因为特长班的学生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学生是正常的,教师在心理上必须认识这一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地来,不能只图快,让学生吃夹生饭。要根据特长班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计划好各阶段的目标。比如,专业课考试以前结束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复习字词和句子,作文教学穿插于整个复习当中。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作文训练,攻克薄弱环节

特长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阅读理解能力一般都不错,但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少,作文训练少,所以应重视这两个方面。对于基础知识,我是这样来处理的:一进入高三,每天让学生记住五个成语、五个名句,让学生把生僻的字音字形随时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积少成多,就不用刻意拿出许多时间来复习这些了。至于作文,我觉得特长生思维活跃,阅读量也大,材料积累丰富,只是不会运用。所以,应重视方法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并要求他们多动手写作(一般一星期一个片段练习、两个星期一篇大作文),另外教师要面批作文,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一定会写出好的文章。

三、习题精选,不搞题海战

特长生本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少,教师一定要注意精选练习题,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讲课内容,力求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并能够当堂消化。每一套练习题都认真做一遍,然后反复考虑讲题的角度和方法,所以,教师为特长班学生备课至少要用更多的时间,但是这样却能为学生节约时间,我认为非常值得。

四、考前的冲刺莫放松

随着高考的临近,特长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如果教师指导方法得当,他们的进步将是惊人的。这时特长班的学生是处在上升阶段,巩固与提高同时进行。所以,必须搞好高考前的冲刺,保证学生在考场上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靠前,集体复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特别是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弱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只要我们能用爱心、细心、耐心去逐个进行帮助、引导、教育、打磨我们的学生,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鸿鹄展翅学子艺苑蟾宫折桂,鲲鹏振翼众生高考金榜题名”肯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反思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少获取效益高,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回顾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之路,本文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

一、重质量,轻数量,远离题海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所谓的题海战术,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没错,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难易适当,及时总结,树立自信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自信心,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秀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而难度适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忌讳蛮干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作者单位:沁阳市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课程中如何进行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建立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实施教学,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情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教学才有效果,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3.强化训练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

4.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

深入研究指导高命题依据的考纲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和新课标,准确理解教学的依据,特别要注意对考纲的研究,因为高考无论怎样改革、改革到何种程度,都必须遵循考纲的规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促进中学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当然,目前的高考尚不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不足,素质、能力和语文成绩较难统一等等,可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批判精神,研究但并不迷信,使用而并不照搬。只有真正领会“两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三语文 教学 指导

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 ,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1.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首先要做到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其次在于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我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