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经贸类论文

经贸类论文

时间:2022-04-25 03:26: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经贸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贸类论文

经贸论文:经贸委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即将过去的年,是我盟经贸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非典”疫情和黄河缺水“两个前所未有”的严竣考验,经贸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盟委、行署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盟经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按照盟委、行署提出的“推进两个转变、打造三大支柱、构筑两大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推进工业化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自身职能,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盟工业经济实现高速高效增长,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园区建设、国企改革、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和盟委、行署下达的各项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将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

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截止月底,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了“非典”和黄河缺水的影响,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累计增速为.,增速居全区第七位,实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矿山采选业成为我盟今年增长的亮点,以矿山采选为主的重工业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比轻工业高出.个百分点;各旗县市工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七个旗县市中,有个旗县增速在以上,其中后旗增速高达。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亿元和.亿元,可保持.和的高速增长,比年度目标分别高个和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水平。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净盈利万元,比去年同期增盈万元,增幅为.;实现利税总额为万元,同比增长.。盈利企业的盈利额达万元,增盈万元,增幅为.。

重点企业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得到恢复。盟内十五户重点企业多数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速达到。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为了进一步弥补非典疫情和黄河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损失,拉动经济增长,非典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盟委、行署进一步调整了经济发展指标,提出了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决策和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保六争七”的奋斗目标,其中:下达了经贸委今年重点抓的个工业项目(包括个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的艰巨任务。

今年,全盟计划实施投资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项,已开工建设项,开工率为。现已投资.亿元,超年度目标.亿元。

自治区下达了我盟个区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亿元的。

年投资在万元以上项目共有河套酒业万吨白酒扩建一期工程、蒙牛集团磴口公司液态奶一期工程、富源农产品公司万吨番茄酱一期工程、阴山矿业万吨采选项目、呱呱叫金鹿葵花油加工脱壳项目、真心食品公司吨葵花籽加工项目、富方泰药业gmp改造项目、浩森公司万件绒衫生产线等个项目完工。这些项目达产后,年可为我盟新增工业产值亿元以上,增加值.亿元左右,成为我盟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经贸委继续把工业园区建设做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一是狠抓了园区的建设工作,截止到年底,全盟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个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亿元,当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达万元,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的标准,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业园区群体。二是抓了入园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重点做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项目代办制,提高为客商的服务质量。目前进入园区企业数达到户,当年入园企业达户,截止十一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其中,当年完成.亿元,特别是蒙牛、屯河等一批知名强势企业入驻园区,为我盟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强了对全盟工业园区的战略性、规范性建设。从全盟的整体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出发,做了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工作。今年,新规划和建设了乌拉特高载能工业园区。四是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每个旗县市基本完成了建成一个高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标准工业园区,引进个投资万元以上项目的目标。

(四)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取得了新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委继续把招商引资做为扩大工业总量,加快发展的主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全盟共引进工业企业招商引资项目项,总投资.亿元,合同引资额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超过目标值的倍以上。在个引资项目中,引资额在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累计到位资金.亿元,占实际到位资金的.,其中矿山冶金项目项,引资到位额.亿元,占实际到位资金。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引资项目已开工建设,如蒙牛集团磴口公司乳业产业化项目投资.亿元、富方泰药业公司gmp改造项目投资.亿元、某省西部矿业巴盟公司兼并重组霍各乞铜矿投资.亿元、大中矿业公司万吨铁矿采选项目投资.亿元、前旗沙德盖高载能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户,投资.亿元、中旗乌不浪口高载能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户,投资.亿元。

(五)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遗留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今年以来,经贸委继续把深化国企改革,化解遗留问题做为经贸工作的重点,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以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职工身份置换为重点,继续狠抓盟内几户未转制企业的改革方案的修定审核、审报等转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狠抓了临河啤酒厂的改革方案的修定审核、审报等转制前期工作,为临河啤酒厂下放旗县管理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二是抓了医药公司和中药厂的转制工作。临河中药厂已进入破产程序,绝大部分职工已安置完毕。有近名年青职工经培训在招商组建的富方泰药业公司重新上岗,作为全盟转制的医药公司多名职工,有多名得到安置,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万缺口资金到位,春节前有望完成转制任务。三是抓好黄河机械厂有限公司、鑫宝达矿业公司等企业的二次改革,通过近一年来的艰苦努力,鑫宝达矿业公司被众兴集团整体兼并,生产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黄河机械有限公司最近已与某省一家企业造成了收购协议,有望近 期完成改革重组任务。四是狠抓磴口糖厂、天饮公司等资不抵债、长期亏损的企业,积极与银行协商,加大了企业破产力度。五是继续抓了北化公司炭窑口硫铁矿等已转制企业的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了一部分企业改革的难点、热点等遗留问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六是抓了盟直企业下放工作。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盟直企业下放旗县管理的工作经行署批准实施,盟直企业已随财政体制调整,全部下放由旗县市管理。并按照盟委、行署的安排部署,目前正在配合旗县市继续搞好几户下放企业的改革转制工作。

(六)商贸流通业克服了非典的影响,商品供应、市场建设和经济秩序整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委以重点商品供应市场清理整顿和建立完善农畜产品交易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商贸流通工作。一是在“非典”期间,为了保障市场供应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制定和实施了市场保障供应应急方案,承担了全盟市场保障供应、医疗急救用品的调入和市场监管工作。通过启动预案,采抑物价,协调运输,牵头进行执法检查等措施,保证了政府监控调的粮油、蔬菜、肉食奶、食盐、药品等五大类商品的供应,使一度上涨浮动的市场在短期内得以稳定。由经贸委组织从全区调运个批资在类、多个品种,价值近千万的药品医药用品及“抗非”急用物资,为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及时、有效的支持作用,受到区、盟党委、政府的表彰。二是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为了尽快启动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我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启动第三产业的指导意见》,经行署下发后,对于降低疫情损失、启动第三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按照盟委、行署推进由种植向养殖转变,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战略,我委提出了《大力发展活畜交易市场指导意见》,建成了秋林、狼山和丹达个活畜交易市场和个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其中,*四季青市场,*鸿鼎农贸市场和杭后农贸市场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建成后运营良好。四是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方向,积极组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食品安全为中心,突出抓好食品加工和流通两大环节,加强了对生产、加工危害人体健康食品的检测体系建设。同时,加大了加大对屠宰市场的整顿,对无证经营的屠宰点进行了关闭。

(七)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年我们始终围绕“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为指导,以抓矿山、建筑、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以遏制重特大伤亡事故和减少一般性事故为目标,坚持“从严要求、依法监察、清除隐患、确保安全”的原则,按照盟委、行署对全盟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全盟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工作,年全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全盟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未突破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年全盟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各类伤亡事故起,死亡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杜绝了一次死亡人以上的重、特大恶性事故和一次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查处力度。按照安全事故查处“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年发生的起伤亡事故进行了认真查处,起伤亡事故全部结案,事故查处率和结案率达。二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年组织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次,完成全年目标的;同时,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危险源及时下达了整改指令,并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给予了关、停。

另外,在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及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均超目标值完成了任务。

除上述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外,我们在电力调配、运输协调、中小企业信保资金投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企业和领导的认可。

二、年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关键性的一年,从当前的运行形势来看,我盟工业经济面临着极为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我盟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盟内发展工业的势头迅猛,各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加之今年的优化环境活动初见成效,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年大规模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内在扩张力和活力;四是年将有多个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可新增产值亿元左右。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增长基础。但是一些制约性因素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是电力供应紧张将成为制约明年工业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二是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三是地产农畜产品原料供应与形成的加工能力不适应,资金紧张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明年的工业经济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讲,年全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是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问题也不容忽视。

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按照全盟经济工作总体战略部署,明年我盟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盟委、行署提出的“推进一个转变,构筑两大基地,打造三个支柱”的战略,以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工业项目争取、引进和建设力度,继续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加快“三年翻番、八年三番”目标的实现。

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初步确定了年全盟工业经济奋斗目标。

全盟全部工业增速为.,达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为,达.亿元。

全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年预计完成.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以上,达到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项。其中:续建项目项,新开工项目项;自治区级重点项目项,盟级重点项目项。

经济效益指数不低于年水平。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继续以抓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扩张工业总量。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要重点解决好中小民营 企业发展中筹资难的问题,努力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要切实加大对用电、运输等突出问题的协调力度,协调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按照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的要求,年我们重点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户企业,作为盟队,大力培育。

继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分析、监测调控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渠道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科学管理,项目审批,招商引资等全方位的服务。

第八,重点抓好全盟安全生产的治理整顿工作。

经贸类论文:谈论低碳经济对国际经贸影响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社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低碳经济时代,碳标准作为新的国际标准,全球社会所用的经济行为都将以低温室气体排放、低能源等为主要的衡量标准,目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提出碳关税的意见,从而出现了新的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作为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大国,我国应该合理进行分析目前的国际形势,并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保证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低碳经济简述

在2003年美国率先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目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造低碳经济”,这是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内容就是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低碳经济的核心为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的研究创新,产业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即除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直接影响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它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变化。虽然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是在很长的一端时间内,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化石燃料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化石燃料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占据着最优的地位,并且低碳经济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从而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但是随着石油价的不断增高,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从而使低碳经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商品贸易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开展将造成传统的商品,尤其是石油化石资源类的产品的国际交易将下降,而新材料新能源商品的交易将会大大的增多,从而也将会使高污染、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商品大大的降低,从而低能耗、低能源以及低污染的商品将会增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对新兴的市场以及中国等出口大国受到最为直接且最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传统的石油化石能源的出口等将会面临着非常之大的压力。

(2)对区域贸易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因素在原有的资本、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一些相关要素之外,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低碳要素,这就会造成国际分工中各国的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优势的大转变,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贸易的格局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工业技术的洗礼,基础上已经呈现出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这些国家在低碳经济中具有很多的优势以及话语权。而对于仍然处于高碳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中短期的经济贸易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创新,从而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改变。

2、碳关税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目前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成本优势的国家,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将会拥有众多优势的发达国家,从而将会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制度,从而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实施征收碳关税,并将与国际贸易和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其中碳关税主要是指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税,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进口产品中碳排放的密集型产品,比如钢铁、水泥以及铝和玻璃等产品实行的关税征收制度。比如在2009年6月份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中,美国有权从不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想通过碳关税贸易这一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的谈判中能够承诺采取有力的减排行动[3]。从整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展中国家低能效、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还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并且产品的出口将会遭到绿色壁垒的影响,从而可能将会引起更多的国际贸易之间的纠纷和摩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占据绝大的竞争优势,并且他们制定的低碳经济这一“游戏规则”将会对国际贸易的格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多的问题以及障碍。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最佳途径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2007年9月8日,我国国家主在APEC第15次领导会议中,首次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和主张,并提出加强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新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增加炭汇,从而促进碳吸收技术的快速发展。

2、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技术含量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从而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应该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操作主要方向,并且在建材以及冶金等消耗较高的产业中,应该实施准入制度以及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面对低碳经济中国的对应措施

1、贯彻落实低碳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和谐持续发展,我国为了响应《21世纪议程》中有关规定,制定了一些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在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国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在2005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了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我国在2010年将会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开展节能减排以及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的优化以及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发达国家颁布的碳关税等我国应对低碳出口企业政府应实施补贴以及扶持等政策,从而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产品作为我国的经济的主体,所以对能源的需求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国目前处于“缺油、少气 以及富煤”的条件中,因此我国的资源主要是以煤为主。但是由于煤炭在生产、运输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水体以及大气等具有非常严重的污染。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促进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不断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核能等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而可以降低我们对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耗,逐渐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向洁净化、低碳化以及生态的方向转变。

3、加快区域扩大和一体化的建设我国长期处于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的严重问题,并且我国内部需要占的GDP比例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这也是碳关税对我国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现在消费为主导的都是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我国想要实现由出口导向性向消费导向性的形式进行转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快区域的扩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受制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的途径。这种措施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采用CDM机制争取外部资源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含量的标准,所以我国应该积极的开展环境外交的政策,从而推动国际碳排放量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谈判,从而可以有效发挥发展中国家作用,通过CDM机制可以争取更多的发达国家的技术以及资金。目前我国是最大的CDM碳交易国家,并且这些CDM机制将会换回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我国的节能减排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碳排放教育措施,从而可以吸引一些国际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经贸类论文: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教学考究

一、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知识平台的复杂性:非母语教学存在欠缺国际经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多个学科基本原理与知识的运用。如何用纯英语对其进行正确、生动和传神的讲解和描述,是中国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8.6%的被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示满意;65.7%的学生能够完全听懂并理解英文教学的内容;62.9%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需要加以引申和扩展。在全英语教学中,教师无法做到像用中文讲课那样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从而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一般而言,留学生任课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和专业基础,而缺乏对讲课内容或专业知识进行像母语一样的扩展、驾驭和引领的能力,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

(二)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性:师生、中外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留学生是一个多元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社会经历。尽管大多数留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其英语交流有着各自的地域语音特色,与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不尽相同,这使得留学生与中国教师之间、中外学生之间仍面临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经历也对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沟通习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些来自南非、欧洲国家的学生有着直接而丰富的表现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在课堂教学中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讨论时,经常会因为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争论不休。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在西方课堂中比较普遍,但却让许多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学生感到尴尬。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62.9%的被调查者喜欢自己的异国同学;54.3%的被调查者能够与异域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91.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授课中的语言文化沟通交流。因此,如何克服因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是师生各方需要共同应对的课题。

(三)中外学生学习风格异质化: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凸显由于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中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中国学生关注知识本身,重视对规则与惯例等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留学生则更关注知识铺陈,重视形象知识的理解,喜欢通过具体实例来揭示或论证相关原理;中国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只在具备必要知识或观察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才会进行实践,而留学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会通过个人的反复实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得结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倾向于与他人合作或向教师求教,以人际交流为基础进行学习活动,而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学生则喜欢进行个人研究式的学习,倾向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类型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同堂教学仍主要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教师习惯于从概念、结论出发,按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4.2%的中国学生和56.3%的留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84.2%的中国学生和63.7%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9%的中国学生和43.8%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留学生。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但不能满足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积极推行合作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国际经贸专业推行中外学生同堂合作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推行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中外学生组成各种学习或讨论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与竞争;其次,精心设计各种合作学习任务,如问题讨论、计算练习、个案剖析、情景模拟等,这些任务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但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顺利完成,从而督促每位成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紧密合作;第三,出于协助教学的目的,授课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课堂讨论或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分别推选一名中国学生与一名留学生进行阐述,授课教师现场点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要点进一步分析和讲解;第四,教师应注意监控和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组内其他文化背景的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对团队任务完成的贡献等,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外学生学习类型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情境模拟、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及货运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等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报价核算、合同草拟、单证制作等操作技能,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和完成,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技 能;对于贸易合同的履行、贸易风险的防范等综合性技能和技巧,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专题研讨,帮助学生将各业务环节的关键点及操作规范联系起来,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对于交易磋商、争议解决等实战技巧及规则,可以设计相关的情节和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评议和总结。此外,基于教学相长的出发点,可以安排不同国家的学生对本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习惯做法进行介绍,将其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师生共同开拓视野,更好地认识各国对外贸易具体实践的差异性。

(三)加强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沟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和研究课题,尤其是涉及到对外教育,一定要谨慎对待。首先,应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学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习俗,在留学生面前展现中国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友爱相助的热情等,通过自身努力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其次,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其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中外学生结交朋友,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实现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和熟悉英语词汇与实际语境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用双语学习国贸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与练习用中英文双语进行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进一步增强教学服务理念和完善服务措施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言从纯中文到中英双语的转变,更要涉及教学服务理念和各个环节的转变,如教务安排、学生课外辅导、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文件归档、全英语氛围的营造、教学软件和图书资料的准备等。留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中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差异较大。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经验也比较丰富,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更为关注。因此,针对留学生的各种教学服务措施,如学分制和双语选课系统的完善、各种行政管理文件的双语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课程配套实验实习软件的更新、课外专题讲座和专家指导、图书馆相关英文资料的馆藏量等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才能有效契合专业课程中外同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贸类论文:四川省与俄罗斯区域经贸合作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在此背景下,四川省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迎来发展新契机。在现有合作成就的基础上,四川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面临着中俄两国高层重视、两国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双方区域发展的战略需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等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四川省的多方位优势,制定对俄开放总体方案,建立对俄协调机构,打造对俄优势产业与品牌,培养对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区域经贸合作运作平台,实现以川俄合作带动并深化川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局面。

关键词:四川省;俄罗斯;经济贸易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区域经贸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发展增长点。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新形势下,四川省应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调整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发挥四川省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优势、政策优势,开辟恰当的合作路径,为开创四川对俄经贸关系的新局面,丰富中俄区域合作的内涵,为促进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川俄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

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为满足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高度重视并实施了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中国进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阶段。中俄双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一)中俄两国高层高度重视

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对于相互毗邻的两个大国,中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也一再强调两国经贸合作尤其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性。2007年8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上合组织会议上与俄普京总统的会晤中,提出“早日启动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制定中俄地方合作中长期规划”。普京赞同的建议,提出两国有关部门可就落实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全面深化务实合作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制定方案。2012年9月7-8日,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女士一行49人访问四川。会晤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希望进一步深化四川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和自主创新合作,欢迎更多的俄企业来川发展,也将鼓励和支持四川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发展。马特维延科强调,俄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地方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俄联邦委员会将努力推动俄地方与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地方的合作,希望双方通过建立合作企业、互相投资等方式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这为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合作的拓展与深化。 [论文网]

(二)中俄两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为促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两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也积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中国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现为:一方面,国家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2012年12月,作为“十二五”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性文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出台。该规划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有利于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家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该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合作。2010年,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要清醒认识四川在西部发展格局中的现状,把“巩固扩大优势、走在西部前列”作为努力方向。投资环境要更优,使四川成为内外资投资西部的首选地和窗口;体制机制要更活,成为西部大开发最具发展活力和标志性的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巩固和扩大四川的优势和领先地位。近年来,作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之一的俄罗斯,对其外贸战略也做了调整,开始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西方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减缓、新兴市场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加大,俄罗斯更加注重和加强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三)中俄区域合作战略发展的需要

中俄区域合作的实践表明,对于发展经贸合作的国家而言,除开展互补性合作外,还须以此为基础进行全方位互动合作。中国对俄合作,应从近几年客观形成的以北方地区为主的格局,过渡到全国范围内的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的格局,保证享有信誉的中国商品、技术和资金进入俄罗斯市场。目前,俄罗斯正大力实施开发远东地区的战略,俄政府希望将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同中国西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0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同年6月,俄就宣布俄已决定正式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此后,俄罗斯与中国西部地区政企之间接触逐渐频繁起来。2010年,中国政府进一步确定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四川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突出南向、加强东向、畅通西向,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改善开放合作的区位条件,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等地区经贸与投资合作。这都为四川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契机,并将丰富中俄区域合作的内涵。

(四)俄加入世贸组织对规范川俄经贸合作的有利影响

2012年8月23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的第156个成员国。这将为中俄未来国家间与区域间经贸合作提供良好机遇。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关税保护水平平均将下降3.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税率2013年将降至7.6%,2014年将降至6.9%,而2015年将降至6%左右。四川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轻纺产品上。“其中,机电产品关税由20%下调至7%,轻纺 织品平均关税由20%~15%下调至7.5%,蔬菜、水果等商品的关税由48%下调至10%左右。”其次,俄罗斯出口到四川的商品价格也会下降,这将促使俄罗斯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刺激中俄贸易增长。再次,加入世贸组织后,川俄经贸环境将逐步规范化。世贸组织对贸易规则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以营造公平有效的贸易环境。各国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和正义。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俄罗斯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开放市场、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等,以保障其他成员国在俄的商业利益。这都为四川对俄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也可能面临着反倾销的投诉,中国商品将面临着在俄罗斯市场的严酷竞争,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有力对手,等等。但总体来讲,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中俄贸易包括川俄区域贸易而言利大于弊,且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经贸通道日益完善,为川俄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川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标志性的地区,属于经济后发地区,对外经贸通道日趋完善。以航空业发展为例,成都市已逐步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处于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不可复制,从成都中转出发4小时航程可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10小时航程可通达中东和欧洲。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成渝经济区的深入建设和全球重要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的开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充分利用欧亚航路中转驿站的地理优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构建起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交通系统和物流体系,建成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中国第四大国家级航空枢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鉴于四川地处中国内陆的地缘特点,其对俄贸易通道的完善也须与其他省市协同共建。2011年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就“大开放的四川”答记者问时表示,四川省非常重视加强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成都到贵阳、成都到兰州两条快速铁路的建设,将以成都为枢纽,形成由广州、深圳经过成都,再经过阿拉山口,到俄罗斯、欧洲的又一条欧亚大陆桥。这就把中国的华南地区通过成都与中国的西部地区联系起来,进而进人俄罗斯、进入欧洲。这一条欧亚大陆桥会使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有更大的空间,也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四川省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利用新的欧亚大陆桥,加强与俄罗斯在经济、贸易、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二、四川与俄经贸合作成就

(一)川俄贸易总体态势较好,成效显着

近年来,俄罗斯已是四川省的主要经贸伙伴之一和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之一,四川省与俄罗斯区域经贸往来较为频繁,详见表1。

同时,川俄双方举办的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5月,四川省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成都联合举办了作为中国“俄罗斯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川一俄罗斯联邦州区经贸合作周”,俄罗斯各友城州区经贸界二百多人包机前来参加活动。2007年9月,四川省在莫斯科市举办了作为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内容的“魅力四川”系列文化、经贸、旅游推介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实了国家交往的内容,拓展了地方对外交往渠道,达到了“以我为主、展示形象、密切往来、促进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合作方式多样化、产品结构多元化

目前,四川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钻探设备、电视机等机电产品、鞋类和纺织服装。电视机等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为40%,鞋类占37%。着名的四川宏华集团在俄钻机销售额强劲增长,从2006年的1台跃升到2012年的90多台,每台钻机单价至少千万美元。这也让宏华集团目前在俄罗斯进口钻机数量中排名第一。中国家电巨头企业之一的四川长虹有限责任公司,用骄人的“战绩”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市场的独特魅力,成功跻身于俄罗斯几大家电热销品牌。鞋类是四川对俄罗斯出口的重要商品。人们常爱说起一句话:每三位俄罗斯女性脚上穿的鞋,就有一双来自成都。川鞋在研发、舒适度和性价比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俄罗斯是川鞋出口的一个传统大市场。而四川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纸浆及纸制品、橡胶及其制品、金属制品、矿产品等,其中纸浆及纸制品的比重高达70%。四川主要对俄出口商品种类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产品鞋帽等,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川茶对俄出口的份额逐年增加,俄罗斯成为川茶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川茶在俄的口碑很好。据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四川茶叶对俄出口共392.4吨、货值314.77万美元,与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77.8%和118%,川茶出口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三)在俄川人口碑较好,劳务合作潜力较大

作为人力资源大省的四川省,每年有大量劳务输出人员赴俄。四川省对俄劳务输出主要分布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及两国边境沿线,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业、建筑、森林采伐、商业服务、餐饮和医疗等领域。大多数在外的劳务人员技术好,上手快,效率高,在俄罗斯建筑承包和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常受到俄罗斯雇主的欢迎,并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以四川菜农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有超万人次的四川菜农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库尔干州、新西伯利亚州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等地,先后在数个农场共承包种植土地、生产各类蔬菜。他们将先进的种植技术陆续带人当地,以“勤奋”、“专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川俄经贸合作呈现出向多领域拓展的态势,技术合作潜力巨大,对俄劳务输出势头强劲,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基于中俄区域合作的良好基础和强劲发展趋势,川俄经贸合作发展已进入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三、川俄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

应该承认,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已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如将四川同欧美一些国家的经贸合作规模相比,还存有一定 的差距。同样,在中俄区域经贸发展进程中,四川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海南等省对俄区域经贸合作规模相比,也存有不小的差距。也应该看到,这些差距的存在,说明了新形势下四川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和潜力。笔者认为:

(一)须转变对俄开放合作理念

诚然,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双方观念上的原因应引起足够重视。四川省如何从观念上发挥自身优势,更加重视俄市场,实施有特色的战略,是值得思考的。理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对四川对俄经贸战略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对俄经贸应逐步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应扎实去做,规避风险,谋求长远的合作与发展。其次,强化协作理念。四川省外贸企业既要同省内外企搞好合作,也要协同国内企业开展对俄合作。在合作中,应避免“恶性竞争”,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再次,加强质量与法律意识,须进一步提升四川对俄贸易与投资的层次和质量,取信于俄罗斯市场。应加强依法经营理念,摒弃不合法的贸易形式,树立文明经商形象,开展规范贸易。同样,俄罗斯也须从自身角度思考如何更重视和挖掘同内陆大省四川的区域合作潜力,将中俄经贸、川俄经贸合作引向深入。

(二)制定对俄开放总体方案

尽管四川省在积极开展对俄贸易,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推介会、洽谈会等,但若要凸显四川省对俄经贸的优势与强势,应充分利用相关资源组建对俄对策研究思想库与智囊团,制定四川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方向及不同时期的合作重点。尤其是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经贸面临新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处于深入实施阶段、俄罗斯大力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应抓住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凸显四川省多方优势,大力拓展俄罗斯市场,推动川俄区域合作深入发展,

(三)建立对俄协调机构

川俄经贸合作是中俄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属于两国非毗邻地区的区域经贸合作范畴。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各地区可能存在着文化地域差异及不同偏好,必须有能够进行协调的务实的机构或部门。这个机构或部门应能以四川省对俄经贸合作为平台,积极推动扩大川渝经济区包括整个西部地区对俄经贸合作的规模和范围。跳出省份对俄经贸合作的概念,发展更大意义上的区域对俄经贸往来。

(四)打造对俄优势产业与品牌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产业,如航空航天、能源工业(水电、火电、核电、核能)等,但轻工业等领域不发达。而四川省具有优势特色产业,轻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有些技术与俄罗斯存在差距。因此,一方面,应对四川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及先进技术进行梳理,强化并推出面向国际市场的特色优势品牌。另一方面,可研究确立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技术,以实现技术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川俄区域产业优势集群。

(五)树立对俄新形象

多年来,中俄经贸取得了喜人成就,但不和谐音符也时常出现,如双方的误解、欺诈等不规范行为。其中,中国人的诚信与中国商品质量等问题也屡见俄报端。现今,俄罗斯借大力开发东部地区广泛吸引外资,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应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国家实施对外形象战略的框架下,发挥媒体优势,完善自身形象,重塑诚信,吸引俄罗斯的更大关注,从而有效助推川俄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六)培养对俄专业人才队伍

未来四川对俄经贸合作中,迫切需要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既懂俄语,又懂技术、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对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实施。四川省应以川内高校如四川大学为依托,健全完善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体系,积极构建川俄高层次经贸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联合建立中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邀请或引进中俄两国一流专家,为双方培养急需的领军人才。

(七)建立区域经贸合作运作平台

平台的搭建要求中俄双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协调和努力,可考虑设立中国—俄罗斯区域博览会、俄罗斯联邦驻成都领事馆等平台运作机制,为各方创建良好的协商沟通渠道。首先,借助每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增设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为俄罗斯各地区商品进入中国、乃至经过中国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条件,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拓展和深化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在一定条件下,四川省可协同西部各省区向中央政府建议成立中国一俄罗斯区域合作组织等相关机构。其次,可建议设立俄罗斯联邦驻成都领事馆,争取外交部的支持,邀请俄罗斯各州市及大型企业机构选择在成都开设办事处。目前,俄罗斯联邦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在沈阳、上海、广州、香港设有总领事馆,而在中国西部地区则未设领事机构。若邀请俄罗斯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对于深化中俄关系、加强四川与俄罗斯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贸类论文: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中印经贸合作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518亿美元,是2000年的17.8倍。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2009年7月27日,印度商工部部长表示,由于对来自美国产品需求疲软,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旺盛,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贸易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仍保持了较为旺盛的活力。中国和印度是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之下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却迥然不同。印度力图仿效中国的成功,希望在制造业领域为其日益庞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中国则试图仿效印度在IT、医药产业等知识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取得成功。中印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印关系的新亮点,也有助于提升亚太地区应对金融风暴袭击的信心。

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贸合作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双重打压,在此情况下,中印两国虽然经济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外部金融动荡加剧,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恶化。中印经贸合作的主要行为体是企业,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民众消费信心下降,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许多企业收缩生产规模。一些已经上马的工程被迫停工,一些原先签署的协议可能作废,中印经贸合作受到冲击。例如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大需求国,印度是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铁矿石来源国,其铁矿石出口的80%销往中国,并占据其对华贸易的70%以上。经济危机使中国钢铁生产大幅下滑,尽管全球铁矿石价格已大跌,但中国企业的铁矿石需求整体萎靡,对印度铁矿石的需求也呈下降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加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印度则求助于对中国出口的其他商品采取反倾销政策,冲击两国经贸关系。经济危机主要带来的不良影响是:

(一) 印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印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印度对中国的商品准入>文秘站:

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印度虽然自诩自身增长模式是内需驱动型,一度自认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认为金融危机为其提供了赶超中国的机会,因为依靠出口驱动增长的中国受到冲击较大。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并未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印度经济也遭遇卢比贬值、股市缩水、企业倒闭、资本流动性紧张等问题。

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扶持本国企业生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尤其针对中国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行动。特别是在2009年 1月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后虽对部分产品放宽条件,但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言自明。

(二) 发展模式之争加剧

目前,国际社会上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欧盟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日本为代表的发展型国家资本主义及新兴国家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欧日经济问题较多,其发展模式已偏向美国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美国模式”即“华盛顿共识”,其宗旨是强调市场自由原则,主张政府角色最小化,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中国模式”特指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主动创新、大胆实践,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和平发展的一整套思路、经验和理论。中国模式强调务实,反对意识形态为纲;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强调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大局。“印度模式”与中国不同,其基本思路是在民主体制下推进经济的自由化,逐步放松传统的政府管制,鼓励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印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挖掘经济互补性,深化经贸合作

与“安全困境”相比,经济领域的共赢机会更多。中印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互补性强。中国劳动力效率高,印度资本效率高,两者结合将产生“经济增效”作用。未来双方可着重加强以下领域的合作。一是商品结构的互补。从商品构成看,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原材料或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出口的商品更加多样化,且附加值较高,如重型机械。由于双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式及具体产业发展层次存在差异,这种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可以持续下去。二是相同产业内的互补。两国在相似部门如化学药品、机械设备及纺织业等领域开展产业内贸易也完全有可能。两国可结合自己的发展特色,不断提高各自在相似产品价值链的不同层面上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大同一产业内的互补性。例如,中印在纺织品出口领域的竞争使中国企业从印度进口纺织原料,而自己生产和出口服装。这样,两国通过纺织业内部贸易得以将竞争转化为合作的新机遇。三是IT服务领域的互补。印度软件发达,中国硬件发达,两国在IT领域建立合资企业有相当广阔的前景。

(二)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相互投资合作

印度对中国始终抱有戒心,在诸多“敏感”领域对中资企业投资设限。金融危机发生后,印度为疏缓严重的资本流动性紧张问题,放宽部分领域的外资进入限制,并鼓励企业海外融资。2008年10月,印度证券管理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外资最高40%的投资限额规定,以“挽留”正迅速流出的国外资金。 2009年2月,印度政府表示将放宽外国资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凡是印度资本占 50%以上的合资企业所建新的企业一律被看做印度企业。按照原来的法规,凡有外资加入的印度企业建立的新企业仍被看做合资企业。按照新规定,所有印度资本占多数的新建企业将不受到政府关于外资对不同行业投资比例的限制。印度政府的上述举措无疑为中国企业进军印度提供了机遇,经济上相互依存度的提升势必可作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另外,两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以前大为提升,并加快“走出去”步伐。印度私企实力雄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仅塔塔和安巴尼两家家族企业的销售额就占印度GDP约5%。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可凭借雄厚财力,通过注资、并购和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危机下,许多西方大 公司资产缩水,甚至面临破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之前大幅下挫,为中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贸类论文:电子商务——外经贸系统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解晨光

摘要:本文概述了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然后着重对我国外经贸系统的电子商务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提出了建设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的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1997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商会的权威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简言之就是网上做生意。目前,国际网络商业交易额正以几何级数增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革命。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使世界市场变得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世界商品和服务的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中国“入世”,可以从根本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贸合作,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进出口,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入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经济发展又促使我们必须加紧发展电子商务。加入WTO后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方面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子商务,既带来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世界同行的挑战,但从世界领域来看,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加入WTO将打开国外直接在INTERNET方面投资的大门。根据中美双边WTO协议,国外服务提供者将能够涉及到INTERNET服务的所有方面。在经过同意的情况下,外方可以在合资企业中保持30%的股份,一年以后可达49%二年后达50%。中国同意按照竞争管理原则承担WTO文件中规定的所有义务。其次WTO将会使中国的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要求政府出版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迅速或至少按年度地将新法律法规或方针告知服务贸易理事会。第三,中国将与WTO成员国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能与全球贸易伙伴互相影响,以便对电子商务形成一种统一的方法。

从1993年起,欧共体的贸易方式已正式大量使用EDI方式;1999年,欧洲15国又开通了国际电子商务网。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国内贸易中,EDI电子数据交换已成为贸易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1997年3月亚太经合组织40国在日内瓦签署了《信息技术协议》。1997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9年1月1日美国政府采购全部采用电子商务方式。

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在1999年初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0年,世界电子商务方式交易额可达3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较量的重头戏。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大趋势,不能及时调整对策,我们将被开除国际贸易的球籍。”

外贸行业远领先于其他领域的企业,原因可能是因为出口企业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对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趋势的感受和认同相对来说是靠前的。调查也显示出口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触网率都较高,对互联网的认识较有深度,对互联网的使用较为广泛,对互联网信息的需求很强烈。

从目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现状来看,国内出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有两种渠道:一是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因其有着良好的商誉,加之本身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使之能够较容易地把其原有的整个供应链移植到互联网上,并向其他公司包括中小企业开放它的这一渠道;二是新兴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选择。对中国来说,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跨国企业,所以国际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多是将是新创的电子商务网站。事实上,这些新兴网站在目前和今后对外贸易电子商务方面已经和将要承担起十分重要的角色。经过有关媒体调查表明,42.6%的企业目前已是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会员,27.3%的企业正考虑在有关网站注册,另外有30.1%的企业目前还无此打算。在所注册的网站中,40.2%的企业是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注册,29.8%的企业是亚洲资源的会员,23.6%的企业在中国出口商品网注册,21.5%的企业选择美商网注册,15.4%的企业在阿里巴巴注册。

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要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有效结合起来。在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电子商务>!

2、 在企业战略上要把市场运作与传统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中国目前的出口体制基本还是处于一种管制状态下,电子商务网站必须有效利用好传统体制资源,并且在市场运作上要不断创新。

3、 在网站建设上把商务与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网站一定要在完善电子贸易功能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网站信息内容建设,这样才能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从而拓展商机。

4、 注意把技术与经营有效结合起来。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忽略作为自己经营基础的技术研发与进步。真正成功的网站必须至少在初期阶段把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向网络技术创新方面倾斜。

5、 注意把人才的使用与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地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决定了企业现实和长远的竞争能力。关键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抓紧培养既懂外贸又了解网络的复合型人才。

机遇与挑战并存,外经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好处很多,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两增三减”,即“增加贸易机会,增强客户服务,减少库存,减少产品周转时期,减少经营管理费用。”外经贸企业将是国内最先进的开展企业与企业方式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因为: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普及电子商务,如不能利用电子商务,就可能失去贸易机会。具了解,上海、广州等地部分优秀的外经贸企业已迫切地需要利用电子商务增加贸易机会,减少成本,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外经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基础条件好。外经贸企业员工授

教育程度高,外语水平好,而且已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企业管理。 3、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采用信用证方式,货物交付方式仍然会采用比较传统的运输方式。我国不发达的网上支付、货物配送系统并不构成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的障碍。

由此看来,开展电子商务将是我国外经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贸类论文:经贸局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是今后我们不断提升发展层面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这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进一步明确。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但怎样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积极研究发展问题。发展不仅是产出的增长,而且也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不按科学的发展观办事,以牺牲资源、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将会舍本逐末,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倒退,社会进步缓慢。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作为一名经贸部门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要积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结合实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付诸于实践。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贸类论文:环保标签对世界经贸的影响

1环保标签出现的原因

1·1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被人们称之为“环保10年”,因为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断地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在恶化:保护我们免受太阳光射线危害的臭氧层日益减少;供食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受到侵蚀;淡水资源不断受到有毒废弃物的污染;鱼类产品日益减少;大量物种灭绝;气候状况不断恶化,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所有这一切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标志着一个绿色时代的开始。然而消费者要想在购物时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购物决策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无法区分各种不同商品的环保特性。更为棘手的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许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纷纷打起了“绿色”招牌,大肆宣扬自己产品的环保特性,以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有些制造商的产品由于其对产品进行的改造,确实是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环保需求,使之更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贴有“绿色”标签的商品都具有环保的特性,某些商品的“绿色”标签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已。即使这些标签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可这些种类繁多,有时是非常模糊的标签仍然会使广大消费者陷于茫然、无从选择的境地。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由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和信誉的第三方组织发起的环保标签计划应运而生,成为消费者对付当今出现的复杂的环保问题的一个有利武器。由于此环保标签是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不带任何偏见的“第三方”对某产品经广泛的研究测试、并与同类产品做出比较后才被授予该产品的,所以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环保信息,有利于消费者在购买时做出选择。由此可见,环保标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而环保标签的出现又促使产品的制造商放弃原有的、旧的生产方式,以研究开发出更现代、更完美、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产品。

1·2环保管理策略的变化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策略也在不断完善。在环保的最初阶段,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政策主要是针对各种厂商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物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因为他们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如:制定排放标准,迫使制造商安装减少某些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在减少某些污染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却是被动的反应式的,因为它是在环境已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采取的,且由于其成本昂贵,实施起来从长期角度来看对大量排放的污染物效果不大。同时,由于制造商是迫于政府的压力,在限定实施方面往往不能很好地自觉自愿遵守政府的规定。鉴于此,政府就有必要改变其政策策略,即改变其过去的被动为主动并使生产制造商从中受益,而环保标签的实施正适应了这一要求。由于环保标签的使用,制造商的产品要比未贴标签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既提高了其产品的销售额,又在公众面前为其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环保标签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2·1环保标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环保标签的目标就是通过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改变其消费行为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消费者对标签产品的偏好,贴有绿色标签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制造商在其产品上使用绿色标签。即使制造商暂时未能取得使用环保标签的权利,也依然会努力改善其产品的环境特性,因为这有助于其树立起企业的绿色产品形象,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就使环保标签成为各国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由于环保标签鼓励制造商在其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因此环保标签会促进生产技术的革新,促进制造商屏弃对环境有害的陈旧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制造商使用绿色科技和进行绿色产品的开发。同时,环保标签还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环保标签是以市场为动力,在自觉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这种体制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制造商自觉地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消除其产品对外部对环境的影响。从长远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中那种“高技术、低产出、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必将被更健康、更完善、更有益于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但我们还应注意到环保标签的实施也会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环保标签属于一种“软”政策手段,它与传统的政府政策形成的贸易壁垒如关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标准、禁令、法律法规等一样可以达到限制商品进口的目的,因而发展中国家对环保标签的使用尤为关注。其原因是:

2·2环保标签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2·1某些环保标签标准规定某种产品中只有最有益于环境的产品(10%~20%)才有资格获取标签。而且某些标签标准规定的产品选择范围和限额很窄,如德国某一环保标签对纺织品使用的化学染料的范围就不包括发展中国家所使用的天然染料。这些规定实际意味着要达到德国纺织品标签的要求就只能从德国或其它欧共体国家进口纺织品染料,这无疑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的成本。

2·2·2由于要求获得环保标签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中必须使用控制污染的先进技术,产品的制造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这就给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增加了更为沉重的负担,其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

2·3环保目标的不同必然会产生贸易歧视

实际环保标签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促进环保的目的。但由于各国环保目标的不同就可能使某些国家的环保标签成为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

2·4制定环保标签标准的透明度无法保证由于环保标签的实施涉及到的面较大,因此要使制定出的环保标签人人都能接受,保证计划过程中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但产品种类的选择、标准的确定很容易受到进口国工业利益和消费者要求的影响;而对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不能参与标签标准的确定,不了解标签标准制定的具体情况,会发现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标签标准很难代表其利益 。当然,这样制定出的标准也很容易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

3环保标签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3·1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占中国总出口量的80%。其中,美国、日本和欧盟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环保委员会的成员。由于这些国家的环保技术、环保水平和公众的环境意识都比较高,环保标签的实施比较早。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环保意识还是环保水平都相对比较低,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暂时还很难。假设我们的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保标准,产品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并可能因此而失去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3·2对中国某些产品出口率的影响

由于环保标签只选择某些特定的产品种类,因而这些种类中的产品对环保标签更为敏感,需要达到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例如,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纺织品就面临着来自于环保标签计划的严峻挑战。中国虽是一个服装出口大国,但由于我们染料的残余量超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缺陷。如果由德国、奥地利联合建立的国际研究机构制定的生态纺织标签计划得以实施的话,它一定会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欧洲国家的障碍。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对此问题已经十分重视,并决定为国内纺织品行业制定“绿色”标签,这将有助于国内的生产者改进其产品及加工工艺,以使其产品适应新的环境标准的要求,并同时改善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3对中国企业生产成本和企业利益的影响

环保标签计划的实施无疑会增加出口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从原料加工到废弃物的处理),因为它要求产品制造商使用环保技术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都能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同时,要申请获得环保标签的使用权,制造商还要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固定资本。除此之外,制造商在产品的设计、促销策略以及广告的投入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可见,环保标签的使用必然会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口利益受到影响。

4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4·1不断完善中国的环保标签计划

4·1·1系统地扩大产品的种类

在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资源的浪费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带来的环境危害。因此中国环保标签计划不仅要包括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产品产业,还要包括能通过技术改造而极大地减少这些危害的产品。环保标签计划应主要集中在开发低毒、可回收、节能、节水、可生物降解及天然产品上。另外,环保标签计划还要包括与环境相关的健康食品的开发,产品种类应有系统地扩大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

4·1·2应在出口产品中发展环保标签

现在,标签产品还未完全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由于价格相对高于普通产品,因此标签产品难得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国际市场上则完全不同。对于许多抵制进口产品的国家来说,环保标签是防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个有效屏障。而中国的产品在这一屏障面前显得十分软弱无力。如90年代初期,当欧洲国家宣布禁止进口含有氟利昂的冰箱产品时,中国冰箱的出口量从1988年底的560,000台迅速降至1991年的230,000台,出口额也随之从130,000美元减至54,000美元。因此,要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打破贸易障碍,在出口产品中发展环保标签计划已成为中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4·1·3产品种类的选择上应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一致选择即适应中国国情又与其他国家相一致的产品种类是发展中国环保标签计划的一条捷径。其优点是:第一,有助于中国的环保标签计划与国际环保标签计划的接轨;第二,有利于中外之间互相交流经验;第三,有利于发展国家贸易,同一种类的产品容易得到双方国家的认同,这样就会为双方在标签产品中发展双边贸易铺平道路。

4·1·4在与人们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中实施环保标签计划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购买力比较弱,因此人们不会为对其生活影响不大的标签产品支付过高的费用。例如,在中国不含氟利昂的冰箱价格比同类其他冰箱产品的价格高15%~20%,在同等条件下,人们会选购价格较低的产品。但涂料的选择上则不同,即使价格再高,人们也会选择质量较好、价格较高的产品,因为普通涂料对人体健康有害。

4·2促进环保标签计划的实施,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

中国政府已开始研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不破坏环境,环保问题被提到了首要位置。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已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努力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保标签计划是以消费者为基础的保护环境的一项工具,因此要保璋环保标签计划的成功实施,其基础就是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目前,环保标签对大多数中国人甚至是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在推行标签计划时要借鉴其他国家好的经验,通过大众传媒,如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和消费者组织进行宣传,以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4·3教育出口商与制造商积极支持和参与环保标签计划

鉴于环保标签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应该了解标签计划的内容和程序,调整自己的产品和加工工艺,以适应目标市场新标签的要求。中国出口商品中只有极少数的产品获得了国外的认可,拿到了环保标签。产品未拿到环保标签的部分原因在于其本身落后的生产技术,标签计划的产品选择,还有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标签计划知之甚少。环保标签计划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教育相关领域的制造商增强对标签计划的了解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定期举行研讨会、对制造商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相关的信息,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环保标签计划的最新进展、最新动态,是十分必要的。

4·4对环保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中国的环保型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应对环保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以扶持其发展。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征收环保税或向其提供技术支持等手段来消除环境污染。而对于生产有益于环境的产品的制造商,政府应向其提供生产性补贴,给予信贷优惠或对其采取免税措施鼓励其发展。政府还应增加对环境技术和环保企业的投资,以加强其科研开发能力。

4·5紧跟国际发展潮流,改善出口结构

中国必须努力研究对中国出口有影响的主要环保标签计划的发展,并跟上其发展步伐。如前所述,德国新近发展的对纺织品的环保标签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了解这些情况,就会使中国国内的出口商在掌握主动的前提下,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根据国际市场的状况调整产品的出口结构,如开发绿色食品、绿色包装产品等,使贸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6保护中国出口产品使其免受标签计划带来的贸易壁垒的危害

环保标签计划完全属于自觉行动,它即适用于国内生产者,也适用于国外生产者,但它同传统的贸易壁垒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由于某些国家环保标签计划的实施过于严格,因而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中国应积极地寻求双边贸易谈判来解决这些问题, 或通过采取其他的政治经济措施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实行环保标签计划,以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防止因国外市场滥用环保标签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的损失。

4·7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环保领域中的国家合作与信息交流十分活跃。去年,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就21世纪的环境合作签定了一份联合公报,与英国政府达成一项环保合作备忘录,并与加拿大政府就21世纪环保合作的框架问题共同签署了一项声明。1999年,朱基总理与美国副总统戈尔共同主持了在华盛顿召开的“中美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双方签署了7项关于环境合作项目的意向。在这些框架文件的指导下,具体的合作项目将会得到加强。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其他国家保持相互交流,才能了解世界环保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不至于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中国政府还应加强本国环保标签机构与国际标准组织间的合作。只有采取国际上标准的环境技术,我们国内环保机构进行的测试程序和测试结果才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否则,中国出口的标签产品还必须受到进口国的重新检验。

4·8制造商与出口商制定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也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它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它采用符合绿色消费观念要求的新的营销技巧,以绿色营销为中心,把营销活动与环保目标、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它还要求制造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即要考虑到具体的环境要求和生产工艺,还应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绿色营销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制造商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前提。当然,绿色营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作为出口商(产品的制造商)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4·8·1制造商或出口商要努力得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因为它为改善企业和改善社会环境行为提供了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

4·8·2制造商与出口商要努力取得环保标签,为出口销售创造便利的前提条件。

4·8·3制造商应积极开发、生产绿色产品;要加强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的绿色包装的研究。

4·8·4制造商应努力做好市场调查,确定消费者群和消费者的需求,为绿色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恰当的价位。当然,还要研究适当的促销策略,让国内外的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

经贸类论文:论低碳经济对国际经贸影响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社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低碳经济时代,碳标准作为新的国际标准,全球社会所用的经济行为都将以低温室气体排放、低能源等为主要的衡量标准,目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提出碳关税的意见,从而出现了新的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作为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大国,我国应该合理进行分析目前的国际形势,并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保证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低碳经济简述

在2003年美国率先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目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造低碳经济”,这是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内容就是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低碳经济的核心为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的研究创新,产业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即除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直接影响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它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变化。虽然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是在很长的一端时间内,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化石燃料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化石燃料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占据着最优的地位,并且低碳经济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从而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但是随着石油价的不断增高,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从而使低碳经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商品贸易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开展将造成传统的商品,尤其是石油化石资源类的产品的国际交易将下降,而新材料新能源商品的交易将会大大的增多,从而也将会使高污染、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商品大大的降低,从而低能耗、低能源以及低污染的商品将会增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对新兴的市场以及中国等出口大国受到最为直接且最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传统的石油化石能源的出口等将会面临着非常之大的压力。

(2)对区域贸易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因素在原有的资本、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一些相关要素之外,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低碳要素,这就会造成国际分工中各国的优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优势的大转变,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贸易的格局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工业技术的洗礼,基础上已经呈现出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这些国家在低碳经济中具有很多的优势以及话语权。而对于仍然处于高碳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中短期的经济贸易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创新,从而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改变。

2、碳关税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目前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成本优势的国家,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将会拥有众多优势的发达国家,从而将会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制度,从而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实施征收碳关税,并将与国际贸易和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其中碳关税主要是指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税,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进口产品中碳排放的密集型产品,比如钢铁、水泥以及铝和玻璃等产品实行的关税征收制度。比如在2009年6月份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中,美国有权从不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想通过碳关税贸易这一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的谈判中能够承诺采取有力的减排行动[3]。从整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展中国家低能效、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还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并且产品的出口将会遭到绿色壁垒的影响,从而可能将会引起更多的国际贸易之间的纠纷和摩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占据绝大的竞争优势,并且他们制定的低碳经济这一“游戏规则”将会对国际贸易的格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多的问题以及障碍。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最佳途径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2007年9月8日,我国国家主在APEC第15次领导会议中,首次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和主张,并提出加强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新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增加炭汇,从而促进碳吸收技术的快速发展。

2、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技术含量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从而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应该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操作主要方向,并且在建材以及冶金等消耗较高的产业中,应该实施准入制度以及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面对低碳经济中国的对应措施

1、贯彻落实低碳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和谐持续发展,我国为了响应《21世纪议程》中有关规定,制定了一些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在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国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在2005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了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我国在2010年将会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开展节能减排以及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的优化以及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发达国家颁布的碳关税等我国应对低碳出口企业政府应实施补贴以及扶持等政策,从而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产品作为我国的经济的主体,所以对能源的需求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国目前处于“缺油、少气 以及富煤”的条件中,因此我国的资源主要是以煤为主。但是由于煤炭在生产、运输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水体以及大气等具有非常严重的污染。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促进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不断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核能等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而可以降低我们对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耗,逐渐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向洁净化、低碳化以及生态的方向转变。

3、加快区域扩大和一体化的建设我国长期处于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的严重问题,并且我国内部需要占的GDP比例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这也是碳关税对我国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现在消费为主导的都是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我国想要实现由出口导向性向消费导向性的形式进行转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快区域的扩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受制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的途径。这种措施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采用CDM机制争取外部资源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含量的标准,所以我国应该积极的开展环境外交的政策,从而推动国际碳排放量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谈判,从而可以有效发挥发展中国家作用,通过CDM机制可以争取更多的发达国家的技术以及资金。目前我国是最大的CDM碳交易国家,并且这些CDM机制将会换回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我国的节能减排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碳排放教育措施,从而可以吸引一些国际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经贸类论文: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会给两国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带来影响。中俄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进入2012年,两国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研究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可以规避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促进两国在人文等更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文化;经贸

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发现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文化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因素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着促进或制约的效应。这样的促进或抑制效应,同时作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贸往来。

所谓文化为一种复合体,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法律道德、宗教信仰、一个地区或民族所具有的整个价值体系,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中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因此,不同的民族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导致各国家各民族间语言沟通、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风土民俗等等形成差异。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长久以来文化因素在中俄经贸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2年,随着俄罗斯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俄两国都已经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本文从文化因素的一个切入点即中俄文化差异人手,分析其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文化差异给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意见建议。

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现状

(一)两国经贸合作处于史上最好时期

1 21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合作成效显着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其间历经数次贸易的中断或不畅。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大形势的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两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往来也频繁起来。2000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长(见图1)。这得益于中俄之间政治友好,得益于两国间交往、交流频繁带来的互信。200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与时任俄总理弗拉德科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双方均认为,中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并作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并超过600亿元的预想。2006年,国家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再次表明,要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元至800亿美元的计划。

近20年来,中俄贸易额扩大了12倍,2011年已达到835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中俄两国互相举办了对方国家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来加强交流与了解,中俄关系进入史上最好时期,中俄经贸合作也因此广被看好。2012年这一美好前景再次被印证。4月,国务院副总理访俄期间表示,力争中俄贸易额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成为中俄两国达成的共识。[论文网]

2 中俄展开多领域合作

回顾中俄经贸史可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领域十分广阔。除食品、机械、电子、钢铁、化工业和矿业、轻工业、林业、航空航天等传统合作领域外,还扩展到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领域,尤其在煤炭领域的合作近年达到60亿吨左右,未来俄罗斯将成为中国进口煤炭最主要的供应国。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电力资源也在借地缘优势输入我国。此外,物流、金融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建筑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在中俄两国间展开。

在国际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日益密切,加强了两国经贸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多领域合作必然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3 双边贸易纳入世贸组织的统一轨道,更利于未来的合作

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首先,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会更开放。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3.2%降至10.8%,工业制成品总体关税将从9.5%降至7.3%。约1/3的商品从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下调进出口关税,1/4的税目将在三年内调整到位。关税水平下降,有利于中国工农业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其次,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会取消进出口与国境铁路运输费等的区别定价;跨国企业合作规则也将被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中俄双边合作将更规范,这也会带动中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此外,俄海关管理制度在世贸组织规则约束下也会更加规范,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也会逐渐完善,中俄经贸合作未来会更有序、更良性、更健康。

(二)两国贸易繁荣背后仍存在不足之处

尽管近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文化差异等等问题导致双方经贸合作水平并未充分体现出两个大国的经济实力。

1 中俄贸易相比中国和其他经济合作体并不突出

2011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这个数据可谓喜忧参半,喜是这开创了中俄经贸合作史上贸易额的新高,忧是中俄贸易额相比中国和其他经济合作体而言并不突出。中俄虽然政治友好,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但双边贸易额与中日、中韩等国相去甚远。中国商务部官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中日、中韩贸易额分别为4467亿美元、3449亿美元和2139亿美元,而中俄贸易额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相较于中俄两个大国间的友好 往来,经贸的合作成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不仅如此,2011年,俄罗斯才刚刚超越新加坡、荷兰和印度,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而此前2000年到2011年间,中荷贸易总额分别为79.2亿、87.3亿、106.8亿、154.4亿、214.9亿、288.2亿、345.1亿、463.4亿、512.1亿、418亿、561.8亿、681.5亿美元,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仅与中荷贸易额相当。

2 中俄贸易合作还存在很多障碍

中俄贸易的水平不高,是中俄经贸合作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最直接的体现。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在所难免,双边经贸合作过程中时常出现漏洞,例如“灰色清关”,严重影响了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利益,也导致多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的不畅。

在2012年前,俄罗斯一直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而中国早已加入,这就导致贸易上的不平衡。双方时常无法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经贸往来。这也使中国的很多产品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

文化上的差异也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不可忽视的障碍。中俄两国虽为邻国却分属东西方两个文明体系,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导致道德差异、观念差异、语言差异等等文化差异的存在,进而在中俄经贸往来中出现很多误读与误解。如因文化差异导致中俄跨国企业在对方国经营的难以维系。跨国公司中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不断产生各类摩擦和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决定企业生死命运的力量。文化差异导致中俄双方在经贸谈判中对谈判目标、谈判方式等有不同的看法,这会直接影响谈判的最终结果,进而影响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

此外,法律的不完善、贸易产品的质量和信誉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中俄经贸合作顺利进行。

二、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文化差异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产业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沿革,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中俄两国在长期的经贸合作中,不仅相互向对方国输出自己的产品,也将自己国家的文化输入对方国。经贸行为过程中,产品输出、商务谈判、跨国经营等环节都融入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可以说,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性,经贸行为本身也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2 促进了多领域的经贸往来

中俄间的文化差异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两国文化的互补性,而文化互补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以中俄之间的旅游业为例。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服务都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因而中俄两国的旅游资源也存在着差异,存在独特性、互补性。正是一个国家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独特性吸引着对方国游客不远万里而来。

3 文化差异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渗透与冲突逐渐加强。各国文化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给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带来强烈冲击,而以商品为媒介的文化传递不仅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更开发了新的和更多的文化需求。中国具有轻工业、食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应该借此在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寻找新的商机。如将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冰哥雪妹”做成套娃画面,以类似融合了中俄文化差异的产品来带动俄罗斯人的消费需求。

(二)消极影响

1 观念差异阻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

中国人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庸、务实、利他、平和的观念,而俄罗斯人坚持个人主义,利己、极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身上,而经贸活动最终也是由个体的人来完成,文化差异带来文化冲突,时常导致经贸合作中出现不愉快的情况。尤其在中国人赴俄经商问题上,俄罗斯人依照传统观念将其一概称为“中国威胁”,这样的偏见长期存在于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心中,无法令我们理解,也使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吸引中国的人力、物力时顾虑重重,进而阻碍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2 思维方式与语言障碍导致两国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出现偏差

思维方式与语言差异问题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中难以规避的障碍之一。这最直接地体现于商务谈判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性、关联性,注重总体性原则,总是在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条款和细节。俄罗斯人属分析性思维方式,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通过归纳、演绎推导,强调合同的细节问题而缺乏总体原则。这样时常导致谈判陷入僵局。而思维方式、语言、法制观念甚至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还会带来对对方国法律的认知出现误读。不必要的误解与认知上的偏差,时常使中国人在俄罗斯处于窘境。如“灰色清关”事件,它是俄罗斯市场机制不健全的体现,但也反映了两国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同,表明在中俄经贸合作领域极缺懂俄语、懂俄罗斯法律的人才。

三、中俄经贸合作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一)接受文化差异,多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1 政府应加大促进中俄文化交流的力度,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从近年来中俄的政治往来可以看到,双方都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最大努力。化解文化差异最为直接的办法莫过于认识到差异的存在,了解对方的文化。近年来,中俄高层领导频繁互访是促成两国文化交流的最好时机,中俄“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的成功举办在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也卓有成效。鉴于此,我国还应该利用中俄互办“旅游年”来增加相互往来的机会,以加强文化交流。此外,在俄罗斯已经有12所孔子学院,这是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为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增进俄罗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还应该鼓励民间文化团体互访,并设立常设机构助推中俄文化的交流。

2 鼓励民间以留学、旅游、考察、经商等方式了解对方国文化

赴对方国留学、旅游、考察、经商一直是了解对方国文化的一种具体方式。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的人数并没有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那样多。在旅游方面,受到地缘因素等的影响,俄罗斯人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地多集中在东北三省、北京等地。而中国人赴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希腊等地旅游的人数都要多于去俄罗斯旅游的人数。因此,具备地缘优势的省份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与俄罗斯合作,在赴俄留学、旅游、考察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推出吸引人眼球的亮点,让更多的人关注俄罗斯文化、了解俄罗斯。

3 建设相关的官网,为想了解俄罗斯文化的人搭建网络平台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这句话依然适用,不同的是,这句话不再用来形容秀才的知识如何渊博,而是告诉我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你想知道的一切。中俄两国一直是国际关注 的焦点,俄罗斯的新闻、消息也屡见于中国的网络媒体之上。

在国内,有关俄罗斯的网站发展可谓良莠不齐,这类网站多集中在北京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或在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但一些过于专业的网站因为受众太少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我们应该整合国内已有的与俄罗斯相关的网站资源,建立具有门户性质的综合性网站,以满足人们了解俄罗斯文化、加强对俄经贸的需要。

(二)多渠道培养相关人才

在商务领域、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参与中俄经贸合作的人应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俄罗斯语言的人才。在有地缘优势的省份的高校内应开设更多有关俄罗斯的课程。同时将俄语专业的课程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培养更多懂俄语并且了解俄罗斯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研究俄罗斯问题的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外,就是住在边境市县的人也并不怎么了解俄罗斯,更别说了解俄罗斯文化了。建议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定期举办俄罗斯问题论坛、讲座以加深人们对俄罗斯的了解,弥补文化差异给两国间带来的误读。在边境市县可定期举办中俄联谊会、文化展等来营造相互了解的氛围。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寻找文化差异带来的新商机

1 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培养新的市场需求

中俄毗邻,有着几百年的邦交史和经贸史,对对方国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且随着近几年两国间的友好互动更加深了彼此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寻找新的市场需求便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例如,可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上下工夫,带来贸易往来与文化互通双赢。在旅游开放方面,尤其是边境省市,应该借中俄“旅游年”之机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开辟一些以了解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俄罗斯游客来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中国人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俄罗斯文化。

2 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创造新奇特的产品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对新奇特产品的创造灵感,中俄文化差异性也早被人们熟知,我们如果一味地迁就对方国,总是以生产制造符合对方国品味的产品有时候可能会给人留下没有新意的印象。我们可以利用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同时适当渗透中国文化,将双方差异性文化相结合定会增加产品的新奇特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