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6 08:25: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1建立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现今,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难题是———陈旧的企业管理方法灵活性过低,这便使得管理的质量很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之前所开展的企业管理工作都是以职能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纵向结构和横向机构所行使的各种权利都是互不干涉的,这一工作形式会使企业中的信息传递以及处理工作非常的不集中,还可能发生重复开展某一工作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在当今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逐渐取而代之。但是,新模式的管理对企业内部所带来的冲击却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高效、科学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并且能够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可是利用这种方式开展工作时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中人员配置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实施适应性的调整。此外,使用信息管理技术来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管理软件和本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协调的,否则将无法体现信息管理技术的优越性。可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者常常忽略了这一工作。因此,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管理模式的改革,就一定要高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信息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首先,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企业之前的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冗余,而我们需要将这种组织结构变成扁平化的结构;其次,将实际作业作为工作的重点。最后,一次性收集到完整的工作信息。这是为了促进企业运营活动的并行化。此外,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时,也必须积极的和供应商、客户进行沟通,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方向;同时在管理上大量采用团队管理的模式。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引入,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电力企业的潜能,使运营手段更加灵活,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经营状况,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电力企业信息网的建立

2.1网络建设环境

网络环境的具体内容有:用户需求、信息资源、企业组织结构和地理环境。电力企业的规模一般很大,其中涉及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人员总数也很大,且运转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交流量都很多。这便要求企业信息网的质量很高。除此之外,企业可能需要安排一些工作人员到外面进行工作,这便要求有水平较高的移动通信来提供保障。通常条件下,电力企业的资金与技术等各方面都十分雄厚,并且各种所需设施也非常完备。可是,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工作时却经常发生问题。比如:在通信网络方面,相当一部分机构都有自己的局域网络系统,可是各机构间的网络通信协议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为企业网络环境建设如何将这些不统一的地方有效地连为一个整体提出了要求。同时,在网络环境的建设方面,地理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点。尤其是供电企业,在进行网络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2.2网络操作系统

现今的应用软件十分的多样,但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大都将Unix作为首要的选择,这是由于这一应用软件的完全性以及互联性都比其它应用软件高很多。此外,开展电力企业的数据处理工作时通常都需应用大型的计算机,Unix在这方面的优势也是十分突出的。虽然Unix对于操作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可是我国的电力企业有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样的工作方式便能够使各个机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保持一致。

2.3网络互联技术

主干网络技术:(1)ATM技术。这一技术的最显著优势是它融合了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能够在完成综合数据传输的同时起到路由和互联的作用。并且,有关标准的出台,也使得ATM能够在园区网应用环境中高效的工作。(2)FDDI技术。FDD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速网络技术,其优点在于容错能力较强。但它在速度方面的限制以及不适用大量语音信息的传送等缺陷将导致其失去市场地位。(3)高速Ethernet。它除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上述是三类应用频率较高的主干网络技术的简介,它们的使用范围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企业在确定主干网络技术时必须对自身的运营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可是,现今的电力行业,应用交换技术是主要发展趋势,所以,在选择工作中,一般都会将交换技术作为第一选择。

3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

3.1影响因素及层次选择

为了最大化的体现电力企业信息网的积极意义,必须高效的开展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工作。在下文论述中,我们将分层次的介绍信息管理软件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1)针对单一职能部门。通过部门内部局域网络,对该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模拟,以此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2)职能机构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将工作的关键点放在机构协作上。所以,软件在运转过程中一定要涵盖所有机构的局域网,并且还要适当的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3)针对企业全局。这是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管理的最高层次,需要在企业全局联网以及全面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建立。

3.2要求

(1)开展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工作时必须要有很好的全局观,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竞争力。(2)管理软件的层次切不可脱离企业管理层次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硬件所能提供的环境。(3)电力企业运转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很多,要想处理好这些信息并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就一定要建立规模较大的数据库。所以,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一定要支持集成信息和大型数据库的连接。(4)再先进的软件难免会出现漏洞,同时,现代技术发展迅速,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升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商进行全面协作。此外,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培训工作、软件应用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的质量也决定着软件开发商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积极的进行交流,让软件开发企业可以掌握电力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及时的对软件实施更新,并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5)企业确定信息管理软件时必须把握好下述几个重点:软件本身质量、用户使用后的反馈、界面美观性、售后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使用状况等。

4结束语

总之,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已经开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以及Internet/Intranet技术。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尽早建设完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但在建设期间,企业会遭遇许多的难题,这便需要我们一一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姜波 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设计思路论述

1研发成本与购买成本对比

开发管理软件所需大量的人力投入、技术投入以及时间投入是阻碍中小型企业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因。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急剧发展及变更,对管理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功能需求,系统实施、集成,IT规划,支持与维护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由于在软件规划时期就对其功能进行了相对固化的调整,这种软件结构很难适应系统在后续时期对上述功能需求的扩展。相对来说,更多的企业由于考虑到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重投资,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快速开发或取得应用授权等方式来使用管理软件,从而减轻繁琐的开发、部署、培训、优化及维护工作。基于云计算等主流技术所催生的管理软件完美解决了多重成本投入、认知难度、部署难度、平台性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最优化,让企业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快速地搭建管理软件赖以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并且能够在后期系统技术升级时方便地对软硬件进行增减、更改和部署。基于上述优点,企业选择使用快速开发框架搭建符合企业运营的管理软件将无需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

2使用ExtJS前端技术

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思想的新技术开始诞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优秀应用培养并改善了人们的前端使用习惯和操作体验。从Web2.0时代兴起到Web3.0时代盛行的Ajax体验,已经逐渐成为WebApp的标配。目前,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前端框架就是JqueryUI和ExtJS。从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来看,ExtJS有着非常接近于C/S模式应用的操作体验。在WebApp中,多标签、鼠标右键菜单、拖拽、Ajax无刷新请求已经成为了ExtJS的代名词。用一个较专业的词语来形容,即Native(本地化应用)。给予使用者良好的操作体验对于一套企业信息管理平台非常重要,这可能会直接关系到生成效率。

3“通用”的底层设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在内部的管理、应用、需求上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有着明显的行业领域性。经过调研多家IT开发企业、大型公司技术部、个人软件工作室的结果看来,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每当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总得去重复做一些项目底层的设计和部署。这些底层的功能设计就是一些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即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这些底层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搭建一个底层框架,使其包含现有的权限、角色、用户、日志、字典等管理功能,在这套框架基础上,开发人员只需专心地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这样能够使得开发过程更加方便、高效、有意义。目前B/S模式的应用,大多以MVC架构为主流。这种架构模式把传统的URI请求对应的物理文件变为URI请求到对应的函数方法,显得更加清晰和简洁,也便于后期人员维护。我们的设计方案也是基于MVC架构扩展开的。基于MVC架构的程序,有着精确的URI格式。常见的比如有:/控制器/方法/模块/控制器/方法无论URI的格式怎样改变,最终的共同点都是请求到程序内的具体方法。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权限,我们还为请求的“具体方法”加上GET、POST两种HTTP请求方式判断。再统一编码规范,凡是有数据写入的方法统一使用POST请求,请求数据显示的方法统一使用GET请求。这样一来,读写权限的分离也就基本实现。

接下来就是角色与用户。很早以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是以用户与对应的权限绑定的方式来配置,这种方式需要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次权限。之后,很多后台引入了用户组的概念,权限与用户组直接关联,用户只需与用户组关联,用户只需要分配对应的组就能拥有对应的权限,而具体权限的配置就只需在组管理内设置。科技和管理水平日益进步,即使使用用户组概念也未必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当某领导既要有A组的权限、又要有B组的权限时,解决办法只能再为某领导单独创建一个组,或者为其再开设一个账号。这只是在角色权限管理中某领导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也许有不少的角色需要跨职能、跨部门处理一些业务。为了优化以上的问题,将原有一对多的组与用户的逻辑关系,改善为多对多的角色与用户的关系。权限的分配设置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权限的验证。权限与方法相联系,MVC架构的程序每一次请求都是请求到具体方法。相当于每一次请求都需要验证其是否有足够的权限和其身份是否合法。曾经的非MVC架构程序中,经常能见到所有页面都include某个文件,而这个文件就是用来验证权限的。在MVC架构程序中,有一种名为过滤器的模块,每次请求都需要经过它。根据上述的要求,将权限验证的部分写入过滤器之中,就可顺利实现。整套权限管理的框架也就形成了。

根据前文中提到的MVC过滤器,日志的管理思路也十分清晰。日志记录着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遇到了某些故障和问题,作为技术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去检查日志。一个完整的日志,它包含了时间、位置、角色、具体操作、异常信息、日志级别。日志的记录工作由过滤器和异常处理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请求操作的日志全部由过滤器处理记录,而当请求操作遇到异常时,由异常处理器记录该条日志并记录异常信息。整个日志管理功能实际上是分为异常日志和操作日志两部分。一套拥有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管理的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框架到此也基本完成。

4总结

整套框架没有涉及到任何业务部分,但包含了相对完整的底层功能。因此称之为“通用”。无论是软件公司、自身技术部,基于这套框架来开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只需要专心实现实际需求、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并且按照一定的开发规范,权限、日志、用户等模块就无需再投入冗余的时间成本。

作者:章衡巍 秦林园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管窥

1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1系统的目标要求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完成必要的任务应该包含很多个模块,尤其是管理档案、物流、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的模块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模块。

对于系统设计目标有以下几点:

1、要求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人员档案的有效管理以及全面跟踪管理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

2、全面跟踪管理企业的产品,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显示不同的产品信息;

3、为了安全性,对于不同的管理员要能够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

对于系统设计要求要有一下的几点:

1、扩展性好,方面以后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展;

2、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软件操作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同时系统要便于测试和修改。

3、要满足经济安全性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安全性能。

1.2系统结构设计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目前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信息系统包括了多个功能模块。信息中心管理系统是系统的中心组成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审核相关人员的信息的审核,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制度制定、奖惩规定等管理,领导也能够通过信息中心管理更好的掌握公司的运行情况。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企业员工,包括对员工进行考勤、办理社保、绩效的考核、人事选拔、人员任命等。财务管理系统用来监控管理企业的财务,筹集、运用、分配相关的资金,包括产品进货款项、销售额、部门消费清单、部门物资统计等,都需要详细记录。

设备管理系统登记分配给员工的工作设备,管理提供给车间的生产设备,以及以下公共的设备。库房管理系统负责清点库存,对各类产品以及原材料登记入库,避免产品脱期或者浪费。接待管理系统负责记录客户的来访资料,包括客户姓名、电话、单位等基本信息;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根据公司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清算等,提高各类物资购买的科学性和合力性,同时实现对出售的产品发货等功能。

生产管理系统负责给相关部门安排生产任务,同时督促管理任务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负责对签订的合同进行记录方便查阅。销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记录销售状况,制定季度销售计划等职责。一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量庞大,模块数量众多,系统处理的信息流计算复杂。

针对上述的特点以及现在企业的经营特点,本文设计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用J2EE架构,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重复使用率高。系统的架构被细化为客户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用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2结论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将企业的核心业务、资源规划等内容集成在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方便位于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管理,符合现代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实时性、交互性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基于J2EE开发框架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涉及到了公司管理生产、客户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为企业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现平台。

作者:戴园园 单位:上海同济大学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小议企业信息管理中VPN技术的可行性

1隧道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来实现数据的传递,运用隧道技术进行传递的数据能够是数据帧或者包,隧道技术协议将这些数据帧或者包重新进行拆解封装然后使用隧道进行传输。简而言之,即原始数据在传输地进行处理封装,通过通信隧道,到达隧道目的地后再对封装数据进行解包还原。这种技术是VPN进行信息数据传递的关键性技术。

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就是转变和伪装信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转换信息数据,从而保证非授权者不会窥视到这些信息数据内容;在协议栈的任意层都可以应用这种加密技术,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可以有效的加密信息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网络层中的加密标准为IPsec.。主机端到端的加密是网络层中最安全的加密实现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密技术,比如加密路由器,不加密终端和第一条路由间,这种加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非法分子可能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从终端到第一条路由间截获信息数据,影响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3QoS技术

如果将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来的VPN就比较的安全,并且可以满足互相操作的要求,但是,这种VPN在企业中应用,依然在很多方面不能够符合相关的需求,针对这种问题,就可以将Qos技术加入进来,在主机网络中合理科学的应用QOS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其应用于VPN所组件隧道,从而实现VPN性能指标提高的目的。另外,VPN的IP地址非常安全,由于VPN加密,其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普通用户只能看到公用IP,因此,专用的网络IP是得到保护的。

4VPN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由于VPN的连接特点,用户网络中的内容在公共网络中传输就要进行加密或解密,在此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协议进行,这样两个私有网络间组建VPN隧道就需要依赖各种不同的协议,IKE协议以及IPsec共同使用为信息数据提供专门的身份鉴别。VPN服务器、VPN客户端以及VPN数据通道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VPN系统,其中VPN服务器即一台用作接受以及验证VPN连接请求的计算机或别的设备等,主要用来处理信息数据的封包、解包工作。

而VPN客户端,即一台用来发起VPN连接请求的计算机或别的设备等,它也是用来处理信息数据的封包、解包工作,最后VPN数据通道,即一条组建在公共网络中的数据连接。为了保证VPN的安全性,企业网络需要安装一种网关,即可以对VPN连接进行管理的设备,这种网关可以是一个VPN软件,当然也能使一个VPN设备。

企业网络的管理者可以对VPN服务器进行设置,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进行设定,使没有特殊权限的用户无法使用到公司的局域网络,从而窥探到企业的核心机密。而使用了VPN技术,用户可以于任何地点接入英特网对企业的网络服务器进行访问,从普通用户来分析,就是普通用户到企业网络服务器间的点到点的连接,由于数据的传输是靠一条仿真专线进行传输,所以,用户在处理企业信息时,就仿佛在专线上一样方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VPN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使用。本文主要论述了VPN技术的相关概念,并且系统介绍了隧道技术、加密技术以及QoS技术,从而更加方便其应用在企业网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网络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增强数据创术的安全性,最终为信息化社会的早日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柴冬杰 单位: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尤其是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凸显,使计算机技术难以满足我国电力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力行业的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运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力;信息一体化

0前言

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革,电力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日常用电量不断增加,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关键,这就使得电力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电力生产的要求,因此,如何革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迅猛发展,从极大程度上完善了电力企业传统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对电力生产的需求。

1实现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1.1可靠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使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运营情况得到深入了解,还能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发展手段。因此,确保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及其稳定性非常必要,这就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可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不被外界任何因素所影响,从而影响了系统的运行。

1.2实用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要求了相关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系统操作界面应当简单实用,便于电力用户的使用,使这些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屏幕对系统进行操作,与此同时,一体化的系统还包括了一些日常操作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全面和简明,要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体化电力系统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相互结合,促进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1.3安全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够确保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安全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确保系统的安全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系统的自身安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病毒以及黑客的入侵。

1.4开放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开放性的原则是指系统要利用一些标准、通用的网络技术、通信协议、计算机的软硬件等,保证系统在必要之时,能够有效实现自动升级、自动重建或者系统互联等。

1.5实时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电力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信息一体化的系统中就包括了实时性功能,帮助系统实时应对各类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充分保证了电力安全运营。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一体化目标

2.1应用电子商务

通过整合电力企业中相关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电力企业的跨应用程序以及自动化营运流程的整合、交易,有效整合了原有电力系统中的分散的应用软件,这类电子商务应用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赢得发展机会。此外,还能利用导入企业应用整合使电力企业的一些内部封闭作业环境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了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2.2整合企业的业务

电力企业应用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整合企业的所有业务,能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相互整合,而系统中相应的应用程序的连结,就是实现整合这些数据的关键。

2.3业务流程管理

电力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以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比如:利用ERP系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时候,就要结合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中相应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因此,这也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做好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系统,确保其功能的实用性与整合性。

3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技术方案

3.1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搭建起电力企业的信息统一支撑平台,安全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框架,使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实现系统的高效集成,从而使电力企业在客户、业务、员工工作以及合作单位之间的相互统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层次。第一,客户的表现层。客户的表现层结构主要是建立一个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求数据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对普通企业用户的数据、对电力企业全体的员工数据以及对电力企业相关职能管理的部门数据、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数据。第二,企业业务的逻辑层。电力企业业务的逻辑层起到了对电力企业的数据进行集中交换的作用,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帮助电力企业设计出有效的处理联机事务的系统。第三、企业数据的逻辑层。电力企业数据的逻辑层是实现电力企业统一数据建模的重要结构,这一逻辑层能够将不同站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统一的储存与组织,从而使电力企业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数据信息整合。

3.2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物理性质结构

首先,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支撑整个平台,并且搭建起统一的门户平台来实现电力企业网站的访问。其次,电力企业要规划自身的信息资源,并且按照规划模型的统一,构建起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并且确保数据稳定与可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挖掘与分析,这就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具体指标。最后,根据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积极借助相关开发工具以及动态建模等技术,为电力企业搭建一个信息统一管理的平台。

3.3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能够以最优化、自动化的方式对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够支持、并发、顺序、分支等形式不一业务流程。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3.3.1软件构件

电力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所包含的软件构件,其作用就是用来对工作流中一些基本的构件进行管理,这些基本的软件构件则是确保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了构建工作流模型、构建执行工作流服务以及构建客户的应用管理。

3.3.2系统的控制数据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数据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的控制数据、控制相关数据以及应用数据等,其中,工作流对数据的控制主要用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服务。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数据的有效控制、状态转换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决定着系统逻辑的发展方向。应用数据是指应用系统程序来操作的一系列数据,这个环节的作用是确保整个流程的流动性。

3.3.3应用数据和其他应用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外部应用,虽然不在工作流平台组成部分当中,但是这些外部应用和数据也可以为工作流的产品调用,在工作流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当中,务必考虑不同的应用需求,便于在和不同应用系统交互的时候,能够建立、提供一个标准的API函数及规范应用来实现系统之间不同的交互。

4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一体信息管理的策略

4.1集中管理服务器

若要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电力企业则需要将现有的各系统服务器集中,在确保服务器的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对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电力企业对各类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机房的重建,同时,也是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与保障。

4.2整合现服务器

电力企业在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可以把那些容量较小、分散的服务器用较大的、功能较强的服务器进行整合与替换。通过对企业服务器的整合,扩大服务器容量利用空间,有效改善服务器性能,进而提高企业服务器系统使用效率,增强服务器扩展性,降低系统维护、检修、升级、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费用。

4.3整合数据

电力企业对数据进行整合,是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对电力企业各系统数据进行分类与合并,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整合,使数据实现集中存放。对于平台产生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有效降低了数据冗余存储,进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也能发挥出电力企业的数据信息效应,与此同时,也充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若要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务必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的电力系统配置,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优化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者:宋才华 蓝源娟 王永才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对策

1信息时代下制造企业信息管理的制约性因素研究

1.1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水平亟需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看,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水平较低,其中在信息管理应用上,传统的制造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虽然说制造企业对信息软件的基础设施所投入的资金较多,但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科学划分,这样就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慢,在一些高端信息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性,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1.2企业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缺乏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阶段的制造企业关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有很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要想更好地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这就必须要注重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1.3企业信息管理整体规划缺乏

从整体上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停留在技术性层面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作用不大,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过多依靠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会出现增大额外工作量的情况,信息规划意识不强,在信息建设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在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制造企业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必须要紧密依靠信息管理软件。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反映出一种整体的管理思想,这就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若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制不能很好地与信息管理思想紧密联合,必然造成信息管理难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1.4信息化人员素质和人员比例较低

从整体而言,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从基础工程、信息建设软件等方面,其信息管理的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设计和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管理工程的建设速度直线下降。同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员参与,同时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经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制造企业的领导者在信息管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若是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管理意识薄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推动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对策

2.1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保障

在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只有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加快构建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进而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共享。

2.2制造企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亟需加强

在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比例,切实注重信息管理人员与制造企业成员之间的业务互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此来稳定相应的项目团队。同时,IT技术性人员,必须要学习制造企业的管理和各个业务部门流程之间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制造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学习,娴熟运用信息管理软件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水平。例如,在对于一些核心的技术性人员培养方面,可将信息技术与商业实践两者之间结合,其中便包括一些网际工程、服务器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必须要切实掌握好各种设备在市场中的销售前景和竞争力,以此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具,方便今后开展各种战略规划的调整。

2.3制造企业信息建设的规划性研究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性规划就是为了能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制造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其中,便包括了企业领导、信息技术专家以及用户等方面的总体战略需求。针对制造企业没有从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等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影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实施高效科学的信息管理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使得信息化建设和业务两者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能对制造企业起到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作用。

3结语

总体来看,为了能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必须分析在信息时代下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所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稳步推动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

作者:左鹏 单位: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通信企业信息管理及运营成本节约对策

1信息服务的内容简析

信息化发展是当前时展的大势所趋,国家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代表,所以当前,我国各行业都开始了大力度的信息化转变,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的运作,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传递、共享,我们要建立其系统还要加强几方面的能力:①信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指的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实际操作体系,还有相应的操作平台和技术。②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的组织上,我们要做到能够对系统内部和系统外界的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存储、整合、利用,使其能够运用在系统的实际运作中。③应用系统的设计。指的是适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这些方面是信息服务系统的重点,也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难点。

2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现状

我国通信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而且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信息系统的发展比较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技术的实际源头,我们要建立适合于地区性的,具有不同使用特色的网点分布式数据库。其次,缺少指导信息资源开法的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规划,一般是由信息部门独立策划完成的,这是属于信息系统的执行环节,规划内容一般是改进信息系统计算机的软硬件、程序和内容等,在执行部门之上,我们当前缺少大方向的战略规划,简要来说,就是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指挥,对资源发展的统筹安排,发展战略的指定、系统技术的研发、发展趋势判断等,这些因素占着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地位。

3信息资源战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的工作:a.做好信息资源利用的战略性规划。部门分割式的管理办法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起作用。以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化为目标。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应从上至下进行,包括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部门中心节点的战略规划。b.搞好企业信息管理建设。虽然目前追求企业数据库的全面建设,但可以先在现有统计与技术数据库基础之上,先行选择技术及经济基础较好的、影响经济全局的重点决策项目,从这些项目起步,逐步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企业数据库网络系统。

4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积极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4.1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关系

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建设应是互动、互利的关系。信息资源建设是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应用系统的大量开发将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多种需求,使之朝着实用、经济、有效的方向健康发展。市场供求互动的机制在信息系统建设领域同样发挥着作用。

4.2正确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将数据的归集完整化

通信企业要确保所有构成生产成本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均根据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得到正确的归集和分配,以真实反映所有自制半成品和产品的成本,确保月度生产成本差异,分析作为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可靠依据,确保成本计算表、成本差异分析报表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报表的准确性,确保所有成本核算报表均经过适当的审核批准。原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到货并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发票金额以及有关附加费用(运输、保险和关税等)直接记入供货单位的应付账款科目;另一部分是已到货但未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提供的《已收货物未收发票清单》,根据材料标准成本计算未开票的已收材料金额,并暂估入账。仓库按照永续盘存方法进行日常盘点。每月月末日,仓库负责全面盘点,财务部应付会计将仓库提供的材料盘点报表与财务帐的材料科目(数量栏)进行账目核对,差额部分作为盘盈盘亏,应付会计根据标准成本暂计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并将待处理流动资产清单提供给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和财务部总经理。对于记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的流动资产,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市场采购部门、财务部部、营销部等)负责人查明盘亏盘盈的原因,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4.3消除成本控制的误区

企业的成本控制不是意味着必须节约,成本越低越好,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很多人对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认为其控制是对支出和投入的缩减,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信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有一定的度,通过这个度使服务和控制处于和谐的状态,一味的减少投入和支出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对服务人群造成影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降低市场竞争力,这样的成本控制是无意义的,所以通信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要合理制定,平衡服务、产品质量、资金之间的关系,不能动摇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4.4适当调整成本率,节约运营成本

成本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是流动性的概念,成本率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状况、市场体系等随时调整,适应当前的整体运营,如果是几年的一贯制,那么势必会导致成本控制不当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将成本率提高,使其成本率和其他非通信企业接近,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扩大经营,提高收入,通过这样的有机设定,降低变动成本支出,提高收益的比例,实现运营成本的节约。

4.5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通信成本支出

通信成本构成主要是通信商品的采购价格和相关的采购费用。通信商品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这种分工合作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用部门往往忽视对价格的控制,致使成本率上升,为改变这种局面,采购部门要尽可能多的提供不同档次的可供选择的品种,可尝试大宗采购的招标、集团采购等办法。成本控制经理要监督采购价格的执行情况,并对成本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为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提供一个可能的空间。通信产品的流转部门,要提高各种通信商品的综合利用率。

5结束语

通信企业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其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要积极建设通信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利用,建立信息系统,将数据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并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在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节约运营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通信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使我过的通信状况更加的优化。

作者:祖志华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分公司信息化服务中心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一、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到的信息庞大复杂,其管理好坏对整个电力基建物资管理成效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实现高效率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实现物资动态实时管理,并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概括来说,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需要实现以下功能:信息采集录入、数据检索统计、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显示打印等等。电力基建物资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对设备合同管理实现出入账、催缴业务和信息核查的管理功能,通过对设备接收、分发和专用工具的系统管理实现物资的实时跟踪管理。其中设备管理要从“费用”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基建物资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和输入主要输入的是物资数量、价格、作用、去向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化、统一化管理;数据检索统计主要是按照物资相关信息进行编码查找,比如通过设备KKS编码建立系统台账,此外系统还能够自动实现物资数量统计;数据安全管理需要设置数据安全证书或者系统密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还能够根据用户管理内容不同设置不同访问和操作权限;数据显示和打印为物资管理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实现数据传输和显示功能。

二、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物资管理主要工具,需要处理极为庞大的数据信息,使得管理系统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条理化。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需要实现信息管理的智能化,能够自动形成台账和合同明细账,包括出入库信息、编码、单价、供货部门、项目合同等信息。

(一)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种类分类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按照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设备信息、厂家信息、施工信息等等。信息种类应该是物资最基本的信息,无需加工整理,比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合同信息采集和定性,通过输入计算机系统信息进行模型建立,然后根据信息对比结果提高招投标信息透明度。

(二)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采集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采集需要对物资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这项工作是最基本、最繁琐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环节,信息收集需要将信息明确化,摒弃人员本身意愿和个人倾向,整理采集分布、分散、单一的信息,杜绝信息孤岛产生。优化信息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分类和组合,比如电力企业汽轮、锅炉、热工和电气设备的信息采集需要凭借证书和台账进行集中性管理采集,并且由计算机进行统一编码输入,保证信息公开,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三)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汇总分析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信息分类,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整理,及时查缺补漏,找出信息不足和错误,减少数据分类错误造成的信息混乱。信息汇总是按照信息本身特点进行总结,及时找出设备采购、计划、合同签订等环节的不同,做到有所侧重,找到客观不足,并且将信息分析透彻。信息汇总还可以采用扫描等手段提高电力物资相关图纸、合同的管理效率。建立网络归档系统,用户可以随意查询、移动、放大文档,并且进行无失真打印。

(四)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修正整改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并不是独立的“死物”,而是不断改变修正的,所以修正整改信息变得十分重要,比如对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的费用支出进行表格化实现费用的图像化,直观直接的估测费用信息,进行查缺补漏,对物资管理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此外,信息修正整改可以验证项目立项、审批的可行性,缓解相关单位查阅信息、资料紧张的局面,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三、改进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几条措施

电力基建物资信息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而且要求从管理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管理漏洞,很难全方位利用相关信息,造成工作效率低的情况。

(一)做好物资计划和采购供应,加强物价信息指导工作做好物资计划编制工作,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工期、施工和融资等方面的信息采集,编制工程物资计划需求和计划申请报表,加强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和入库要尽量批量进行,保证物资优质优价,杜绝流通混乱、经营管理环节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电力基建物资管理内部采用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充分发挥行业整体优势,适当进行调整。无论哪个单位或者环节的变动,都能够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有所显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物价信息指导工作,并且作为调整概预算的依据进行物资采购调整。

(二)加强物资标准化管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某些电力企业虽然采用了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标准化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很难达到“凡事有人管,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监督”的标准。推广标准化管理需要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和传递市场信息,建立起以企业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网络,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信息统计报表,充分发挥各级物资部门的机动性,减少基层资金占有率,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由于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十分重要,所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认识和竞争意识十分重要,以物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作为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评定标准。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加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监督力度,协调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调控加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监督力度可以增设仓库信息管理和保管员信息管理亮相基本信息,在信息录入过程中调节物资数量的相关字段,减少后期工作量。相关物资出库必须有相关管理人员的签字,确保物资出库情况无误。为了提高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调控力度,需要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和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加强实时监控和跟踪力度,实现信息文档自动规划管理,将物资管理系统扩展到体系层次,比如某个仓库的管理人员只要注册身份或者一条口令权限就能够实现远程网页浏览。信息管理需要一个积累过程,数据积累能够提供的分析趋向,为管理提供的数据支持,并且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受影响十分巨大,不仅要求从技术方面进行改进,而且要从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证企业运行的需要。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刘冰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坑口电厂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1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1.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距今3.5~5万年前,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并开始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和效率的巨大提高,人类的信息活动从此由具体走向了抽象。

1.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它是逐渐从形象化走向抽象化。最早的绘画文字见于旧石器时期的洞壁,这种文字中的图画是各种事物的记号。后来,在绘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表意文字。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可以传得更久、更远。对人们历史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1.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最短的时期内,导致书籍数量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并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技术以及造纸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的传送效率以及传播速度,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的西方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的时间。从电报、电话技术的出现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好,在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这种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2.1通讯能力的增强

通讯实力是衡量企业执行情况的规范之一。高速的通讯能力代表着企业可以更加敏捷的对外界的很多突发状况进行处理,同时也保障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顺畅。从企业最初的发展来看,信息通讯凭借机构之间的语言通讯,直接对话以及电话、电报等形式;后来,网络的广泛运用,研发出了企业内部网络,创建内部网络,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通讯都提供了方便的环境。

2.2工作效率的提高

工作效率的改善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很多企业工作中都要进行信息的登记和传送,包含档案管理、存放和传送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的工作速度有着飞速的提升。信息通讯更加方便高速,文字处理能力增强,各种资料库能够获取更健全的综合。

2.3办公资源的节约

办公支出对企业的运营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节减了资源的使用。对之前的企业运营来讲,纸质资料的存放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张的使用。

3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3.1信息技术改变价值链

信息技术向价值链每一环节渗透,改变价值行为的执行方式和链的本质。它也影响竞争范围,重塑产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每个价值链都是由物理部分和信息处理部分组成。物理部分包括所有执行价值行为所需的物理任务。信息处理部分包含获得、操作、传输执行价值行为所需数据的步骤。每个价值行为创造和使用某种信息。例如,后勤行为使用的信息包括:安排承诺、运送速度和产品计划等确保即时有效的传递。服务行为使用服务请求/信息安排电话和订单;产品失效信息使企业能够修改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信息技术同样对竞争范围也有很大的影响。信息系统能使企业在不同地域之间协调价值行为,例如,波音公司利用在线设计和国外的供应商进行工作。信息技术也可以在企业之间创造许多新关系,从而扩展产业竞争范围。

3.2信息技术改变产品

商品由物理以及信息两方面构成。信息方面包含商品特征,运用方式等,如便利性、可保护性以及服务程序。商品物理构成更为关键,不过当前更加可行的新技术是供应商品物理特征时,供应更多的资料。新技术能够把不含有物理构成的商品变为现实,例如电子报纸。最后,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商品处置信息的性能。

3.3信息技术改变竞争本质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每种竞争力,从而改变产业吸引力,表现在:附有材料和商品信息的电子清单使顾客更容易评价材料来源,做出购买决定,从而提高购买力;信息技术复杂软件的购买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购买力,产业进入门槛;柔性制造系统可以更快、更简单、更便宜地提供高性能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替代品的威胁;订单和订货处理的自动化,加剧了销售产业的竞争,新技术在取代人的同时提高了固定成本,导致产业内部为争取客户竞争加剧。信息技术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杠杆。信息技术可以在老企业中创造新的企业。企业在价值链中有多余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卖出去。例如,sears利用其处理信用卡帐户和规模大的特点对其他企业提供相似的服务。

4结束语

对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的价值关系,转变企业和其合作方的合作比重,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拟定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技术发展策略,转变企业的工作程序,使其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相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作者:张瑞单位:哈尔滨市烟草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培训

一、培训方式的创新

体验式教育是以被教育者亲身参与某项活动,通过有计划实施,完成任务并最终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体验能够让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讲教师设计培训方案,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生动、直观、多样的教案,简捷明了,使相对复杂、深奥的系统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在进行《网络硬件维护及系统操作说明》培训时,利用现场展示及多媒体演示技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及操作技能。在“质量信息系统测试”、“新炼钢生产执行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中,本着服务于生产,应用于生产,我们组织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培训,边培训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LIMS、MES系统涉及23个岗位近300人,投用期仅用2周就正常运行,高质量的培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培训过程的创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更新。根据集团公司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保证职工培训的持续性。不能一次培训就一劳永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备技术的更新,实行持续多次培训教育。其二,要保证持续培训的全员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体人员,包括生产操作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和最高决策层,从生产工人直至处长全员参与,营造学习型企业。其三,做好持续培训的适应性,培训内容适应总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岗位规范,有重点地加强新信息系统、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上岗资格。

三、教育培训载体的创新

在教育培训中,载体的选择和确立是决定工作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一是:定时培植载体,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学习日。二是:开辟网上教育课堂。针对下属单位分散、人员集中较难的特点,我们利用局域网,建立管理网站,开辟《网上知识库》、《技术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传授和经验交流的空间与渠道,为职工获取新知识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现在上局域网学习已成为很多职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学习与工作热情。

四、培训教师选择的创新

质量信息系统涉及系统架构、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及硬件维护、系统操作等方方面面。随着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系统正常运行相应的维护工作变得很庞大。因此,加强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各技术人员的专长很重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非常实用的教材,分专业特长开办培训班,效果很理想。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常见故障维护知识”、“网络故障判断及维护”等效果良好。通过培训使员工学会了计算机及网格故障判断方法及常用维护知识,在工作遇到问题自己能及时处理,同时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五、培训内容的创新

培训内容按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工作岗位标准、生产质量标准、钢铁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际技能方面科学而规范的设置培训内容。

1.培训的内容根据集团公司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要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先进性、超前性、预见性。

2.培训重点的转向。企业培训的重点从适应现在及补充知识和培训技能,转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培训对象的深入。在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个性和个人价值的现代企业培训中,在培训个人技能的同时注重个体的积极性、潜能发挥、人际交往、个人自尊、压力管理等。策划企业群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造就一线员工奋发进取、积极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训内容的模式转化。适应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企业培训内容设置一专多能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管理职能培训;特别是新装备、新技术、新技能,质量信息系统的采集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提高、数据网络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等先进及前沿技术策划编制培训大纲及具体的培训方案,充分体现业务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以培训形式的创新,在信息管理系统在集团内得到很好应用效果。

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重点抓好三种教育培训环节。

1.把好审核关,制定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我们对全年的每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一切要素进行逐个研究,制定出全年培训班授课内容、授课老师及每项教学内容的课时要求,使全年培训计划落实到人,为培训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2.把好质量关,选好培训老师。对于每次培训,我们都能主动与领导专家联系,选择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员担当培训老师,我们还在开班期间走访学员,随时收集情况反馈给老师,使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共同把好教学质量关。

3.把好考核关,保证培训效果。培训是考核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考核是对培训效果的验收,是对业务知识技能的巩固。每期业务培训班结束后,我们都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进行培训质量满意率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真实的检验。经过不断的探索,质量信息系统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集团公司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素质,为集团公司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质量检验信息管理团队。

作者:宋莉单位:济钢集团计量质检中心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小议电力企业信息管理

一、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点在电力企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

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力量

市场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最好土壤。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分散的,决策也是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决策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状况,而信息化为此提供便利、有效的手段,所以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成就,为经济决策服务。

反过来看看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最近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以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员工福利居高不下的报道,显然,电力企业已经被指认为垄断行业中的典型。也就是说,电力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乃至管理变革的最原始动力就不难理解了。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从根本上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必然要以管理创新为前提,而管理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又必须要以充分的市场化为前提。

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出路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步伐;而作为电力企业本身来说,管理层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视野,切实地认识到市场化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以管理变革为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1)确立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转变管理方式的辩证关系

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管理变革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要获得成功,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是固化基础管理、活化综合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强化战略管理的重要变革工具;是实现企业发展、控制运营成本、挖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要树立信息技术是管理变革的第一推力的观念,通过信息化来推动管理现代化,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现代化所引发的管理和组织变革同步考虑和改进。

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转变管理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晰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认清电力企业的管理特性,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认真运用swot等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瞄准国内外先进标杆,实现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2)注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和策略

信息化引发企业变革,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信息化不是单纯的项目组合和信息堆积,也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管理模式照葫芦画瓢式地“数字化”描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基础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再调整、再变化、再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此要注重建设策略。电力企业还处于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应实施规划先行、实施紧随、稳步推进的螺旋式递进策略,重点突出对核心业务的支持,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把握和运用“一把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这“一把手工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一把手”在信息化工程中

的组织者地位,而是要把“一把手”对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一把手”对信息化带动管理变革和创新作用的认识,“一把手”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进行到底的决心,“一把手”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管理创新中的能力,影响并渗透到企业文化及员工思想行为中,从而使全体员工融人到“一把手工程”的企业氛围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把信息化作为自我加压

、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的自觉行动。

(4)切实加强信息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进展到现在,之所以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化过程中忽视信息标准化这项基础工作,如技术平台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等。

企业信息化需要总体规划,需要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做起。但任何企业级的信息系统都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因此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是信息化进程中永恒的话题,而标准化则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成功的基础。

(5)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是信息化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企业各业务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同时,构建强壮的it运维管理体系不容忽视。如何将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使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总之,信息化发展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现状相背离。必须仔细审视自身现状,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的切人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1)总体目标:作业层实现流程网络化,提高工效;管理层实现定量化,提高质量;同时实现决策支持智能化,有效提高企业管治和竞争力。上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下列各项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通过数据整合,保证企业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唯一性,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与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创建高效、有序、统一的企业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完成公司主营业务(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设思路: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按照“专业开发,应用集成”的一体化建设部署,构建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通过统一的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实现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业务整合;

――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为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平台一个中心”,即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区域性数据中心。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平台与数据中心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适度超前。

四、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理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实践规范、有序和高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策略应该以信息化规划实施为依据,创造条件落实信息技术规划类专项计划资金。

2、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管理数据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存储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pki)系统及防病毒体系建设,逐步完成数据中心和容灾数据中心的建设。

4、落实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和统一企业信息门户(eip)的建设。

5、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统一开发利用要紧密围绕电力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这一中心环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稳步推进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和物流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中技术探索论文

摘要: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将计算机远程终端通过Internet接入公司企业网,从而实现远程网络用户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安全访问。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VPN远程访问网络安全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产业多元化、结构分布化、管理信息化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信息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不论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分支机构和外出人员,都需要同企业总部之间建立起一个快速、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怎样建立外部网络环境与内部网络环境之间的安全通信,实现企业外部分支机构远程访问内部网络资源,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在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VPN技术简介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他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装和加密传输,在公用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的专用网络。在隧道的发起端(即服务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封装和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到了隧道的接收端(即客户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到达用户端。

VPN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数据、音频、视频等服务以及快速、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企业网络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该技术通过隧道加密技术达到类似私有网络的安全数据传输功能,具有接入方式灵活、可扩充性好、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强、费用低等特点。它能够提供Internet远程访问,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企业分支机构、远程用户、现场服务人员等跟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此外它还提供了对移动用户和漫游用户的支持,使网络时代的移动办公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Internet的商务应用在企业信息管理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企业的商务活动,需要一些固定的生意伙伴、供应商、客户也能够访问本企业的局域网,从而简化信息传递的路径,加快信息交换的速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决策速度。同时,围绕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起信息相互访问的渠道。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应用和日益突出的信息处理问题,VPN技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将数据流转移到低成本的网络上,大幅度地减少了企业、分支机构、供应商和客户花在信息传递环节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局域网和Internet安全对接的成本。VPN的应用建立在一个全开放的Internet环境之中,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和Internet用户的接入,以实现安全快捷的网络连接。

二、基于Internet的VPN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

VPN技术类型有很多种,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VPN服务器架构以及客户端连接应用,基于Internet环境的VPN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接入方便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对VPN的常规需求。

2.1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架构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包括VPN服务器、VPN客户端、VPN连接、隧道等几个重要环节。在VPN服务器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隧道协议和和数据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通过虚拟隧道到达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传送给终端用户,最终形成数据交互。基于Internet环境的企业VPN网络拓扑结构。

2.2VPN技术安全性分析VPN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隧道技术,数据加密和用户认证。隧道技术定义数据的封装形式,并利用IP协议以安全方式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加密保证敏感数据不会被盗取;用户认证则保证未获认证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资源。VPN的实现必须保证重要数据完整、安全地在隧道中进行传输,因此安全问题是VPN技术的核心问题,目前,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的,以此确保远程客户端能够安全地访问VPN服务器。

在运行性能方面,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激增,信息处理量日益增加,网络拥塞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给VPN性能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制定VPN方案时应考虑到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控制来确保其性能。我们可以通过VPN管理平台来定义管理策略,分配基于数据传输重要性的接口带宽,这样既能满足重要数据优先应用的原则,又不会屏蔽低优先级的应用。考虑到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网络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加、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与复杂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权限分配的综合处理能力是VPN方案应用的关键。因此VPN方案要有一个固定的管理策略以减轻管理、报告等方面的负担,管理平台要有一个定义安全策略的简单方法,将安全策略进行合理分布,并能管理大量网络设备,确保整个运行环境的安全稳定。

三、Windows环境下VPN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企业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和Windows系统设计出VPN网络,无需铺设专用的网络通讯线路,即可实现远程终端对企业资源的访问和共享。在实际应用中,VPN服务端需要建立在Windows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中,客户端几乎适用于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以Windows2003系统为例介绍VPN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配置。

3.1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在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称之为“路由和远程访问”,需要对此服务进行必要的配置使其生效。

3.1.1VPN服务的配置。桌面上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打开“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窗口;鼠标右键点击本地计算机名,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在出现的配置向导窗口点下一步,进入服务选择窗口;标准VPN配置需要两块网卡(分别对应内网和外网),选择“远程访问(拨号或VPN)”;外网使用的是Internet拨号上网,因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VPN”;下一步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接口,此时会看到服务器上配置的两块网卡及其IP地址,选择连接外网的网卡;在对远程客户端指派地址的时候,一般选择“来自一个指定的地址范围”,根据内网网段的IP地址,新建一个指定的起始IP地址和结束IP地址。最后,“设置此服务器与RADIUS一起工作”选否。VPN服务器配置完成。

3.1.2赋予用户拨入权限设置。默认的系统用户均被拒绝拨入到VPN服务器上,因此需要为远端用户赋予拨入权限。在“管理工具”中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依次展开“本地用户和组”“用户”,选中用户并进入用户属性设置;转到“拨入”选项卡,在“选择访问权限(拨入或VPN)”选项组下选择“允许访问”,即赋予了远端用户拨入VPN服务器的权限。

3.2VPN客户端配置VPN客户端适用范围更广,这里以Windows2003为例说明,其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配置步骤类似。

在桌面“网上邻居”图标点右键选属性,之后双击“新建连接向导”打开向导窗口后点下一步;接着在“网络连接类型”窗口里选择“连接到我的工作场所的网络”;在网络连接方式窗口里选择“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接着为此连接命名后点下一步;在“VPN服务器选择”窗口里,输入VPN服务端地址,可以是固定IP,也可以是服务器域名;点下一步依次完成客户端设置。在连接的登陆窗口中输入服务器所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连接上VPN服务器端。

3.3连接后的共享操作当VPN客户端拨入连接以后,即可访问服务器所在局域网里的信息资源,就像并入局域网一样适用。远程用户既可以使用企业OA,ERP等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使用文件共享和打印等共享资源。

四、小结

现代化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络,在企业网络远程访问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中,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为信息集成与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VPN技术利用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专用网络,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的资源共享和互联服务,是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和延伸。VPN技术在企业资源管理与配置、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供应链集中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变革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给企业传统信息系统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及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对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引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由传统的封闭型环境转变成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开放型环境。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封闭型MIS模式,进化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模式,企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立足并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再造企业流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信息系统。

1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与企业网络优势的确立

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和软件,以及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使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以及所有的合作伙伴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网络这个载体上,企业可以不分大小,用大体相同的费用在网上进行商品宣传,平等地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由此,对企业的信息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将引起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首先是竞争平台的变化,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冲破传统的实物经济的运作模式;其次是竞争速度的变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并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迅速作出的反应;第三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企业依靠资本投入、知识提高和技术进步,迅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第四是竞争资源的变化,在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有可能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推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人们可以运用信息资源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大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网上交易的实现。为此,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网络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所谓信息优势并不是指企业拥有多少信息,而是指企业拥有多大的宣传商品信息和获取关键市场分析、经营状况、决策支持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优势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得到,而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谁运用的恰到好处,谁就有可能占据先机。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扩大,网站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这个信息节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会成为企业信息释放与收集最有效的工具,从而成为企业及产品对外的主要窗口。充分利用网站在展示信息方面的能力,将企业的商务信息有序化,通过网站有效地传播出去。同时,借助网站的互动能力广泛地收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Intranet/Extranet的形式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系统,才能真正起到辅助市场和管理决策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

2基于商务网络平台的企业信息的集成化组织

网络时代,企业的经营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多地点经营、跨国经营的特点。信息共享成为商务活动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即信息分散、不能共享、多种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存,导致各个应用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难以为高层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企业应根据总体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对分散的现有信息系统域多种硬件、软件产品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或重建,以便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具有共享性和适用性的集成化信息。

(1)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企业以及各种机构必须通过组合和连接不同的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搭建业务运作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软件,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改造和升级网络系统,扩大网络的带宽,让电子商务从理想走入现实。

(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

(3)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运行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EIIS),完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建设。信息集成化就是通过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去管理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把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把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整合在一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外部互联的有效方法就是通常讲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实际上,要建立更大范围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4)建立信息中心。在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一定发展阶段,应建立信息中心,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大部分企业对信息资源没有加强集中管理,这就容易带来信息管理的混乱,造成信息的丢失、冗余等浪费,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不准确、不可靠和不及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加强信息管理刻不容缓,而这是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来保证的。信息中心是一个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部门,它必须拥有一定的、必要的管理权限来管理和协调企业的信息资源。除了设置信息管理机构外,还需要一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权威人士来领导信息管理机构,即首席信息主管(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CIO是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所有方面负责的高级执行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CIO拥有多方面的技术和商务知识,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地看问题,能从商业战略角度安排技术设备,提供适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CIO一般由副总经理兼任,在企业中的地位仅次于总经理。在国外,/">整理提供CIO的设置是非常成功的,也非常普及。在我国,信息管理人员(包括CIO)的地位比其应有的要低,且企业对CIO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界应认识到CIO的重要性,力图通过设置这一职位,从组织上保证信息管理工作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企业在总体战略设计上应考虑建立与电子商务互相适应的发展目标、业务系统与组织架构,以价值为导向,实现高效、低成本运作,在企业价值链上创造出更强的竞争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和战略形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走向求变和创新,以灵活性、敏捷性为特征,一切要面向全球化的市场,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1)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网系统(Intranet)、外部网系统(Extranet)和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Intranet和Extranet就是用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Internet,通过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的管理,确保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网站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自动化。Intranet/Extranet可以实时连通企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率。建立全面涉及企业内部产供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网络信息系统NIS,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也是商务E化的关键所在。

(2)企业的开放式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构建。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企业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它们几乎改变着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为此,必须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网络系统,将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和外部数据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电子商贸系统EC、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把来自产品营销、业务开展、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产品加工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综合,进行深层次应用,形成一个健全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企业新型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基于浏览器方式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的、即时的、直接的数据传输及操作和共享处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及与企业相连的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统一制订生产计划、安排物质供应、组织生产和加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及所有的合作伙伴之间都是透明的,因此在计划的制订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保证计划的实时性。超级秘书网

目前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自动化系统,将其转化为一个统一的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链,从而实现与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的高效协同运作。完整的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与客户和市场相关的信息,即它不仅包括企业生产任务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库存信息、物料信息和财务信息等,还包括供应商、客户和市场信息。对企业来说,信息将不再有内外之分,而只是被当作企业信息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新型信息系统的应用,既是一个技术实施的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转型和技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重组。

(1)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的确立。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获得比较成功的应用。为了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将要求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进行集成与数据共享。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间的数据交流与交换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因此新型的企业MIS应当具有一个易于扩展的业务框架结构和标准的对外接口,从而使得对软件的维护、扩展以及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即要求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的扩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MIS软件系统将是超大规模的,它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而是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同时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从而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模块化设计与系统实施中的协调管理。系统高度模块化、高度集成企业MIS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以便实现对系统功能的重新组合与配置。同时,系统数据能按照系统的设计传递到相关的模块中,从而达到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与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面向个性化的设计。交易安全有关的客户和企业身份的认定及电子付款是普及电子商务最主要的难点。系统大规模分布式的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企业MIS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远程通信线路故障,需要企业MIS具有无比的健壮性、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对于黑客的入侵攻击、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建造强大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MIS软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因此,要求软件的设计非常灵活。在一些常用模块输入输出界面、运算公式、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设置空间,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自行设定建立自己的企业MIS应用子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

摘要: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瓶颈,从而引出信息集成技术理念。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进行信息集成,并不能解决问题。信息集成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除了要依靠技术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入的企业信息管理问题。

关键词:信息集成信息管理策略企业信息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常运作及发展,必须以获取所必需的信息为前提,而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充分开发利用,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应该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等,其目的是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可用性。

1.传统手工阶段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中,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使用纸、笔来存储,以人员接触和交谈来传递,用语言、文字来输入和输出信息;管理工具无非就是文件夹、资料袋、以及各种标签、摘要卡片等。此时的企业管理主要面向物流与商流,信息因依附在其中而没有单独被企业加以管理,信息管理还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到办公自动化,再到管理信息系统以至较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此时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也是企业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应设备,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进而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如利用OA、CAD、CAM、MIS、MRP、(II)、ES等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信息集成阶段

由于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并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再加上系统开发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以至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比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数据库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信息源。尽管这些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别支持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但企业高层在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访问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兼并、并购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交互,如何实现也就成了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无论商务信息如何变化,企业管理层都要能迅速获取关于商务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层次、任何一个角度的信息。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基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整体各部的信息共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企业的整体商务环境出发来整合业务及相关信息系统,如,BPR、ERP、CIMS等。

二、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及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集成并非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是要从企业系统出发,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需要该信息的人。

1.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信息集成在技术上要实现企业系统各部分:(1)互联性(interconnectivity)就是通过接口技术使各部分单独的设备、各种单元技术连接起来;(2)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通过ETL或元数据等技术使企业系统中各有关应用软件或技术功能,彼此理解对方的操作指令并识出相应功能,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从而实现修改或共享数据库;(3)语义一致性(SemanticConsistency)指通过SBV(sharedbusinessvocabulary)和格式的标准化,提供给用户一个企业数据一致和正确的视图;(4)会聚集成(ConvergentIntegration)这是信息集成的最高阶段和最复杂形式,它包含了将技术与流程、知识以及人工效能之间的集成。会聚集成将使组织具有对市场机遇快速应变的能力和对本身重新配置的能力。

信息集成将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并加以规范化实施,才能形成一个敏捷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具体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接口技术以及MDM(masterdatamanagement)、BPM(businessmanagement)、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SB(enterpriseservicebus)、ETL(extract,transformationandloading)、EII(enterpriseinformationintegration)、ECM(enterprisecontentman-agement)等。

2.信息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集成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非技术问题,它实质上是管理,“putenterpriseintoenterprisesystem”,即将企业定位到企业系统中。所以仅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在实际开发或应用信息系统时并不会实现所期望的作用。Foxmeyer的系统开发使其破产;MobilEurope在信息系统上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也不得不放弃;Dell为自己投资的系统居然不能满足其新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当AppliedMaterisls发现与新系统相伴随的还有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时,不得不放弃了系统。一系列的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在这方面的投资,有的人也把这种失败归咎于技术问题。但Davenport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往往会把自己对此的理解强加在企业原有的策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上,为实现全面集成不惜剥离自己的一些强势业务部门或将原有的定制式的处理过程转向一般性的处理,而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集成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水平问题。

三、面向信息集成的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集成是分层次的,如参考文献中将其分为用户界面、人员、业务过程、应用、数据和元数据五个层次。但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理解信息集成。如今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与它的信息意识和对企业内外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企业要成为敏捷性企业,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透明性(visib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思想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它不仅是用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