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2 10:31: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探讨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最近几年,教育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付诸实施。但是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形势比较严峻,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日益增多,众多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也表现出了焦虑。针对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一、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知道,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面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另外,食品包装容器或设备对学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很多教师可能就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食品与他们关系密切。食品包装问题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不得不说是隐藏的杀手,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只关注传授学生知识,而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却并未引起重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出现。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探索

【摘 要】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能力较差,是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近几年来,安全教育课程虽然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但是教学成效并不显著,传统的安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文从学生特点入手,结合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对体验式安全教育展开讨论,希望积极探索新的安全教育模式,提高中小学安全教育成效。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

安全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但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阶段、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安全教育。但实际上,安全教育的成果并不显著,学生伤害事故仍时有发生。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都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消失。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法

笔者查阅近几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并将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本文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2. 访谈法

笔者访问多位安全教育教师,并与进行过安全教育学习的中小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安全教育课堂,以期从教学一线获得准确的资料。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 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之初表现为喜欢参与,但他们往往对学习活动形式本身的兴趣大于学习内容,对于过去单一的教育活动形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减退。加之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同时,随着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学中也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创造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和维持学生兴趣入手,结合学生的知识记忆特点,教学内容要丰富、生动、有趣,教学形式也要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体验式安全教育的优点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知、理解、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热爱学习;其次,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体验中的情节发生过一次就会被大脑牢牢记忆,并且体验中个体产生的情绪也会极大地促进知识记忆的持久性和深刻性;最后,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脱离特定情境的知识只能是“呆滞的知识”,无法迁移到相关的情境中去。通过特定的环境,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践体验,将安全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3. 体验式安全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的开发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把掌握安全常识、具备防护能力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而不是要求学生学习过多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救护技能,如对于火灾,应该让学生学会预防与保护、如何在逃生后快速有效报警,而不是贸然进入火场施救。二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安全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平原地区过多学习预防泥石流、干旱缺水地区重点教授防溺水、冬季教防中暑等就偏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没有太多实效性。三是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原则。体验式安全教育需要的学时长,也不能像讲座课一样面面俱到,如安全常识类的课程可以以讲座、学生自学为主,将体验重点放在意识和技能培养上。四是系统性原则。中小学安全教育可以分为安全知识、保护能力和救助能力,安全教育要系统地加以整合,如防震减灾,就需要结合地震常识、地震逃生和灾后救助生存等内容。五是安全保障原则。体验式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严格设计,如果安全课程都不能保证学生安全,那安全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4. 体验式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阵地,体验式安全教学包括前期准备、实践体验、交流总结、强化提升、拓展延伸6个环节。

以消防安全教育为例。前期准备中,教师需要在选定安全主题后,制定教学目标为掌握消防知识、具备逃生和救助能力。之后设计教学内容,如学生上课所在的教学楼突发不明火灾,学生判断火情后选择紧急疏散逃离,中途可能有同学意外受伤。然后教师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前将消防演习烟雾弹等道具在学生途经场所布置到位。学生需要课前自己查阅资料,学习相关消防知识。

实践体验环节,教师教学中突然触发提前设置的道具,学生觉察到明火或烟雾后,选择最佳自救方案,运用自学知识正确地用湿衣物或毛巾掩住口鼻,低首俯身,根据紧急疏散指示标志,沿墙逃生到安全场所。教师可设定逃生过程中一些动作不规范的学生烧伤、摔伤或窒息昏迷,完成逃生后学生迅速正确报警并及时对设定的伤者展开救护,整个环节教师可全程录像。

交流总结环节,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过程并进行交流,教师可结合活动录像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总结经验。

强化提升环节,教师针对安全主题的重点知识技能,如判断火情、选择逃生方案、正确的逃生姿势、准确报警、包扎、心肺复苏等进行强化训练。

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提出一些研究性小课题,引导学生课后探讨研究。如火场被困如何创造求生空间、如何利用床单进行结绳逃生、校车起火如何逃生等。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安全教育虽然已经走入中小学课堂,但是传统的安全教育效果并不显著,体验式安全教育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其安全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中小学校应该重视对体验式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

2. 建议

(1)体验式安全教育课程情境设计要贴近生活,给学生以更加真实的实践体验。课程开发要利用各种资源,可以请专业消防员协同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校外体验场馆进行安全教育,有了更加真实的体验,学生在意外发生时才会不慌不乱,从容面对。

(2)w验式安全教育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学环节要完整,体验是过程,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才是目的,不能走形式主义,单纯为了体验而体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应该重视安全监控,避免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但是也不能因为害怕事故的发生而降低体验的真实性,如何在活动中保护自己、预防损伤,也是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从教师角度思考中小学安全教育

【摘 要】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中小学安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是值得教师探究的课题。文章从教师角度思考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为中小学教师做好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 意义 问题 建议

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安全为本,安全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中小学生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者和贯彻者,他们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中小学教师对安全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法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弱,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的经验不足,生命安全受到各种潜在不利因素的威胁。并且,中小学生白天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影响源,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再者,中小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对教师充满崇拜。因此,中小学教师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是近年来中小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安全知识匮乏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很难胜任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甚至将错误的知识或危险的行为传授给学生,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情。中小学安全教育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不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安全教育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课通常是“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取消”。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教师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上。所以,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课时不足,实际落实及演练甚少的情况,安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不理想

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大多数学校仍以考试为中心,只教给学生应试的知识,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有在诸如安全教育日,或者某时某地发生了安全事故,教师才会向学生传达安全信息。且安全教育活动常常没有统一、健全、稳定的组织结构,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安全教育大都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得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内容非常单调,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

三、对于中小学教师做好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值得每位中小学教师探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实践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一点一切将无从谈起。教会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

2.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反应能力。安全知识和安全观念是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储备,更是大灾大难中出奇制胜的思想武器。如果平时缺乏安全知识的厚积,要想在危难时刻自救、他救,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呢?首先,要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专门的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迅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其次,平时积极主动、多渠道学习安全知识。如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电视、杂志、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安全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提高安全教育能力,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重视,认真落实安全教育

当前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中小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是不现实的。

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保证安全教育课时,不可占用安全教育课。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班会、纪念日、活动日等,开展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活动。此外,临下课时、放学时和放假前、重大活动(如社会实践、春、秋游、校运会)等也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教育,争取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

(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安全教育时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演练很少,教育效果不理想。那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呢?

1.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安全教育涉及的面很广,因此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r内容要细化、深化。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知识就是生命”的理念,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包括交通、用电、用火、防溺水、体育活动、做实验、饮食饮水、预防传染病、人际关系处理、打架斗殴、网络、自然灾害等一切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教给学生预防伤害的知识和遇到侵害时的自救、互救、求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前瞻性

首先,针对学生经常发生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如违反交通规则、溺水和校园暴力、实验操作、用电、用火等问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安全教育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解决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有前瞻性。一直以来,教师对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常识的讲解和应急、避险演练非常欠缺,以致当灾害降临时,学生无法从容面对。中小学教师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自护知识和能力,学会自救、他救、求救,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再次,安全教育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要切合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成长需要和时代需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安全观。

3.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安全教育,利用一切机会,如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张贴标语或告示、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主题班会等渗透安全教育,力争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说。同时,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应注重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加强演练,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的防灾安全知识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但理论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此外,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安全教育内容要从急救型向防御型转变,教学方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积极探讨新思路,以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安全教育范围越来越广。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设计安全教育内容时要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安全教育内容,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命,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摘 要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和成才培养的摇篮。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成效是否显著,直接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中小学生的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生,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回想近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累并充实着,每天从早忙到晚的大事小事,给体力和精力带来很大的挑战。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下面就班主任工作中体会较深的几点略谈一二。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学第一个月是学生习惯养成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每年开学伊始,我首先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个体情况,我让学生在信息表中详细地填写个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情况、文化水平及家庭的其他成员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人生活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其次,我还向原班主任和科任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纪律等情况;此外,还通过家长会议、班干部会议、小组会议等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通过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给班级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可以避免盲目应对、简单处理。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活动,以期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使得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看问题难免会以偏概全。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也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误导和腐蚀作用,使得他们看问题容易陷入误区,走向极端。对此,要求教师应善于正确引导,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思想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贯性,要常抓不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正确引导班级的“小群体”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少优秀班主任认为: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班主任就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示范作用和良好工作作风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我通过组织全班同学设计班级板报、布置教室、开展文体活动等,从中发现并选拔那些表现突出、办事认真、有威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愿意为集体服务的同学加入班委。然后还要对这个“火车头”进行调试、维护和保养。我先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分配给他们不同的管理工作,以便他们人尽其才地为全班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又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还多渠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工作的能力。例如,每次班干部会议或班级活动之前,我先向他们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自主提出开展工作的各种设想,尔后,对他们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提出补充和建议,以便培养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组织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反思中受益,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真正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更好地带动班级工作。

3 抓好青春期教育,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早恋”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看到两个男女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一怀疑他们“早恋”就如临大敌。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类”,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控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在集体中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事实上“早恋”是成人世界制造的一个标签,有些人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一旦被贴标签,这两个学生就有口难辩,而现在的中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外界的压力可能迫使他们真的恋爱起来。

许多因与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正因如此,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更需要成人的关心、引导。而以此为理由反对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对中学生与异性交往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班主任以生为本,热心耕耘,勤于管理,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就会理解和支持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各项班级事务,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浅谈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安全是最好的,也是最宝贵的。传统校园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少数方面,管理内容较窄加上管理方式机械单一导致缺乏应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社会转型期对于校园安全教育的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当前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剖析了中小学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型期校园安全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转型期;中小学;校园安全;安全教育

一、研究的缘起

(一)基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需要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的根本,是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安全保障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对学生安全状况的格外关注。

(二)基于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目前,我国城乡有45万所中小学,9万个左右农村教学点,有2亿1千万中小学学生,.他们的安全及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然而我国校园安全并不乐观。据央视2010年2月24日报道,仅在2008年,我国就有2万多青少年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另据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委会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10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占51.44%,公共场所占36.32%,自然环境占10.44%,家里占1.8%。这一调查表明,学校己成为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

二、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转型期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突出类型和特点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经济监管不力所导致的市场混乱,造成贫富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差异日益扩大、市场发展不完善、经济秩序紊乱、就业困难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而导致了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转型期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突出类型

第一种是从社会外来的伤害有上升的趋势。 转型期的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民间社会心理安抚机构的缺失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个体身上的挫败感逐渐积累、扭曲,最终转化为仇恨和心理失衡,引发暴力事件,这是社会内部矛盾与不和谐因素的反映和折射。”纵观近期的暴力事件,均是风险社会的负面反映,凶手既是穷凶极恶的害人者又是值得关注的社会弱势人群或失败者,其动机与行为方式体现出个人的思想迁怒于社会,伤害无辜的被害人,尤其是缺乏反抗能力的少年儿童乃至幼童。”

第二种是溺水、交通事故、建筑设施倒塌、食物中毒是仍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方面。虽然近年出现了下降势头。但是,农村学校同期发生的安全事故多于城市学校。因为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更为薄弱,学生的安全意识很不尽人意,导致溺水、建筑物倒塌等安全事故多发。

第三种是校园暴力事件有上升态势。学生为寻求自我保护,错误的选择了加入帮派等不正当团体。群殴事件的不断出现,令人担忧。

第四种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 2008 年 10 月 4 日,朔州市二中郝旭东老师在教室巡视时被学生追杀致死,该学生喊出的话是:“我就是个坏学生,坏到家了,……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成长发育期,对外界的影响很敏感,容易诱发一些心理疾病。

三、转型期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突出类型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在各种矛盾当中,贫富分化问题尤为严重。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等各种形式的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大量存在。这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严重损害了普通公众的基本利益。如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一小学的8死5伤事件就是在毫无征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后约55秒的时间里,在行凶者的屠刀之下,13名学生倒在了血泊之中。55秒的时间人们还不及反应,鲜活的生命瞬间已经消逝。

(二)学校忽视安全教育,周边环境治理不力

一是校园周边治安差,交通、社会闲杂人员等危害师生安全和小摊小馆的食品卫生危及师生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二是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如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力;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差;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缺乏监督;隐患排查意识差;教师法制和责任心缺乏;学校安全教育走形式走过场,从而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增多。

(三)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

缺乏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和意识,更谈不上自救与互助。有时又将天灾变成了人祸。如在汶川大地震中,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对地震逃生知识一无所知,造成了灾害损失结果的加剧。

(四)教师师德修养滑坡

近一段时期以来,教师行为不检点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甚至还发生了个别男教师对女学生进行性骚扰等恶性事件。

(五)家庭教育的失衡

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受社会负面作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丧失了既有的世界观,而新的健康的世界观尚未形成。生活中表现为道德的缺失,行为上肆无忌惮,任意妄为,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类似马家爵杀人案的悲剧背后,就暗藏着教育缺失造成的人性扭曲。

四、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而如今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学校就是“人才的摇篮”(畸形生存的竞技场)。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亟需我们转变观念,摆正安全教育工作的位置。一是学校要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安定联系起来;二是学校应当把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结合起来,以真正达到学校安全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可以通过机会讨论、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师生明白学校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师生的安全、校园的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保障和基础。

(二)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从借鉴国外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从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角度,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编写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使安全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的契机,建设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安全教育的基本设施。

(三)改进安全教育开展方式

美国教育专家杰奎莱—苏尔斯说:“让七至八年级的学生们考虑安全,就像混合油和水一样难,这个年龄的孩子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上安全教育课,他们自认为已经全部知道了,不想再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话。”要使安全教育真正进入学生心理,需要改革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内容的兴趣性。未成年人,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故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说教的单一形式,更多地采用案例讲解、情景训练、演讲、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正如安德森说:“为了使一项政策有效,需要的不仅仅是广泛的权威和用以支付实施代价的拨款。良好的控制和政策实施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继续强化监督保障

首先,政府的监督要有法律的依据。国家近些年来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指导纲要》,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规范的要求。但只有制度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尽快出台“学校安全法”,将校园安全建设和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纳入国家的法制体系。

其次,建立定期的检查机制。学校安全委员会要定期安排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常规检查,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和失职行为。同时,要求各部门、各责任人进行经常性的自查工作。

再次,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要实行安全工作“四不漏过”原则。即不漏过隐患项目、不漏过重点部门、不漏过关键设施、不漏过安全死角。要定期分析师生思想动态,同时建立反应敏锐的信息系统,“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要学会抓“征兆”、抓“苗头”。

(五)形成家、校、民警联防协作

让警察进驻学校有利于打击和震慑校园犯罪活动,防止校园意外事件发生,也可以有助于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家、校、民警联防协作组织上织好一张网,工作上筑牢一道墙,呵护灿烂的生命,确保学校安全,师生平安,共建和谐校园。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探析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校园安全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要尤为关注安全教育。这就要提升中小学生预防意外伤害以及提升自救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在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安全教育 师生

前言

从我国当前所推行的教育模式来看,虽然已经开始了新课改,但是家长与教师仍然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安全教育被边缘化。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仅仅向学生传输老生常谈的安全知识。即便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模拟操作,但大部分仅仅是走形式。发生突发事故时,师生不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措施,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此外,各级培训部门非常注重对中小学管理者以及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培训,但是却忽视了安全教育培训。当这些管理者以及教师在面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过程中,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具备应有的应对措施,而且不知道如何在事故发生前开展预防、应对事故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对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心理辅导等,从而导致学生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较长时期内仍然惶恐不安。

一、强化安全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意识

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珍惜生命的知识和教育。让学生知晓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让学理解,对他们开展安全教育,就是能够让他们在发生事故发生竭尽所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并学会生存和及时逃生。学校要切实强化安全教育和宣传的举措,要讲授安全教育课程、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借助多种类型的图片、资料、案例以及相关的安全演习活动来强化安全意识。教师要具体地联系生活事例,向学生讲解和教育多种安全知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技巧。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

学校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以及生活场所之一,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管理不到位,从而发生了安全事故。因此,学生要进一步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安全教育和执行制度,转好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学校要向学生直观了解安全知识,并且具备安全有效的安全技能和能力,从而防止事故发生,而且还要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以及在事故中逃生的技能。所以,学校要充分运用所有的有利资源,向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开展实地演练,从而掌握必不可少的逃生技能。在此过程中,要规避形式主义的安全教育,不断改进安全教学的方式。

例如,学生要从安全教育中的细节开始,让学生知道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在演练中的各项操作,从而在发生事故时做到不慌乱,并能迅速采用有效途径才应对安全事故。例如,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交通安全,知道如何避免坠入窨井或者下水管道,知道如何横穿马路,而且还具备准确的游泳救生技能,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要牢记相关的安全事项,知道在遭遇火灾时正确脱险的方法和路径,如何紧急应付轻微火情,在发生地震时知道如何开展有效的自护自救;知道在分析煤气泄漏如何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而且还要注意,如果在公共场所看到小偷在行窃,知道正确的求助方法,牢记常用的匪警和火警报警电话等。

三、开展富有成效的家校安全教育合作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乃至全部的教育阶段和人生过程中,都要将安全教育当成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单凭学校的力量很难实现预期的安全教育目标。所以,学校、社会、学生以及家长要积极行动起来,强化家校安全教育合作内容。对学校来讲,要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而且还要经常和家庭保持联系,得到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学校要借助校讯通以及其他形式的家长学校,将容易发生的事故特点、如何预防以及逃生的相关信息和知识都告知家长,从而让家长依据自己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其他情况,向子女传授多种安全知识。此外,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子女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情景化训练,使得子女能够在模拟事故现场联系相关的逃生方式以及能力,

四、提升安全教育活动实效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很多中小学校也发生了不少的学生安全事故,而且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习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事故,破解这些安全隐患。首先,中小学要定期举行有一定主题的安全宣传活动,让学生掌握安全教育形势,获得相应的安全技能。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自身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各位教职员工要切实负责和保证学生的安全。这要求中小学校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从学校角度来看,要向学生宣传和贯彻国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法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开展安全管理和教育,从而稳妥地解决相关安全事故,引导学生顺利成长。相关专家认为,如果切实做好安全教育以及预防,可以避免80%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因此,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工作机构都要切实行动起来,切实做好中小学学生的安全保护,构建安全教育活动机构,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五、开展警校共建活动

从很多学校来看,都和本地社区的派出所以及相关民警建立了紧密联系,而且还邀请相关责任民警担任本校的治安辅导员。通过开展警校共建、开展普法活动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抗击了外来干扰,强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安综合治理效果。与此同时,还会定期邀请有关民警到学校开设相关讲座,对学生开展全方面的安全教育,并且运用当地以及学生身边的相关案件、事件或者事故,增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以及说服力。

六、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容的不断推进,校园安全教育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要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本校在安全教育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包括本文所提出的相关建议等多种方法,切实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以及安全法规的执行力度,从而为正在全面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浅析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措施

摘要: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但是网络在带来便捷性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接触者越来越低龄化,中小学在受益于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对实际经验总结,认清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难点,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以缓解网络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危害,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问题历来受教育机构重视,保证学生身心安全,是诸多学校进行教育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小学生具较强可塑性,对新知识和信息充满好奇。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不成熟,自控力、甄别能力低,这就更需要学校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安全上网,趋利避害。

近几年大容量的信息方便受众学习的同时,也常混杂着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信息,如暴力语言、低俗图片、视频等。要解决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则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承担着主要角色。当下,我国的网络安全教育面临学校不重视、教育方式错误等问题,怎样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网络,考量教师的水平,也是学校教育观念转变的体现。

一、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无孔不入的网络闯入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只要联上网,世界各地的信息皆在“屏幕之中”。中小学生的网络接触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年龄也越来越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的。如今,电脑也不再是什么稀有品了,农村里许多家庭都已经安装,学生们放学回家就可以玩电脑,看视频。一旦开通手机的上网功能,中小学生便可畅通无阻的网上冲浪。

(二)上网多是休闲娱乐,学习不是主要目的

现在的学生,所谓的上网,大多就是聊一聊QQ,认识几个网友,收发邮件,或者弄弄空间、微薄,发发心情什么的。比较痴迷的一些学生就是打网游,可以不吃不喝打通宵,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往往既耽误学习,又伤身体。通过上网来主动学习是很少的。

同学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网络知识也多半是从同学那里得来的,从学校获得的网络知识很少。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是不太愿意让同学们进网吧,在他们的眼里,上网多是无益于学习的。这就是“堵”多过于“疏”。

(三)个人信息容易泄漏,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学生上网过程中,很多网站需要注册登陆,个人的手机号码,姓名,年龄、家里电话经常因此被泄漏,骚扰电话和短信便接踵而来了。有些同学的QQ被盗,里面许多照片再也找不回来了。更有甚者,在网购时,没有安装一定的安全软件,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被他人所知,后果严重。

(四)网友见面多半是个坑,小女生上当几率大

中小学生的好奇心重,甄别能力弱,当遇到网友约见时,很少人会考虑会是骗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网友见面,多半是个坑。特别是一些单纯的女学生,经常被“劫财劫色”,身心遭受创伤,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二、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一)观念滞后,网络安全教育缺乏重视

在网络新时代,威胁安全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也能威胁安全,如充斥屏幕的犯罪信息。当中小学生以单纯的想法去度量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诈骗、犯罪信息时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及其巨大。所以,安全教育的外延已经大大发生改变。除了外延的拓展,安全教育的内涵也有所改变:即保证学生的安全不再只是保证身体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心理安全在当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怎样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教育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所产生,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认清网络,教会学生分辨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在网络上受到危害。但是,目前学校对网络的危害认识还不充分,对网络安全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网络安全教育的落后,学生不能得到网络中丰富而有用的信息。

(二)缺少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者和教育组织

网络安全教育属于安全教育的一个分支,在组织机构方面可以沿用传统的机构。但是,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对虚拟空间内看不见的信息进行甄别。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熟悉网络特点的人担任教育者,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

就目前中小学安全管理处的人员设置看,都是一些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代为管理的。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很多安全教育方面的经验。没错,这些老师在传统安全教育中的确能发挥青年教师难以有的作用。但是,年长也意味着思想的保守,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他们不了解网络,不知道网络会怎样危害学生的安全。因此,这种缺少专门网络安全教育者的现象也是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一个现状,制约着网络安全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方式错误,收效甚微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知道网络渠道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后,便“沉迷”于其中。而此时,家长和学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认为上网是不务正业,对其行为加以禁止。这就让正处身心成长关键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反叛等行为,如逃课上网,手机看网络小说、打游戏等,这样的例子在中小学中不胜枚举。

目前,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和老师往往是采取限制乃至禁止使用网络等方法。这源于家长和社会对网络功能认识的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是用来玩乐和游戏的,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学校严肃教育和学习相悖。因此,上网总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干涉。以教师为代表的学校在遇到这样

的情况时,往往是收走学生的网络终端工具,然后告诉家长,学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常常是屡禁不止。更有中小学的教育者在提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或者危言耸听,夸大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信息,又或者小看网络安全问题,对出现的网络犯罪现象讳莫如深,觉得告诉学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惧感。

三、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我国,虽然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被广泛强调,但社会、学校和家长大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而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尽管有的家长也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但更多是害怕孩子“上网成瘾”,影响学习和健康,但对网络的潜在危险估计不足。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首先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摆正其在学校安全教育中的位置。国外对于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已经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这些内容也适用于中国的中小学,主要包括:在线安全行为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下载和版权问题、和网友见面问题、网络欺侮、正确使用手机上网问题等。在许多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还包括其他内容,比如计算机游戏成瘾、网络购物安全等。

因此,我国中小学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囊括这些内容,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网络安全问题可能随之产生。因此,我们学校需要及时关注和更新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变堵为疏,发挥主体作用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便利的教育条件和师资,使得它应该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当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形式可以灵活一些,可通过综合课程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展开。但网络安全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保证连续性和系统性。

此外,中小学也可以通过主题班队会、团活动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广泛开展网络科普展览,利用网络世界增加校园生活的多样性;老师要加强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了解,,能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电脑知识, 解决一些网络疑难问题,演示一些常规软件的应用,教授网页的制作与简单的编程等。并且也可以借助板报、长廊、宣传画或校园广播等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展开网络安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使中小学的网络安全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三)培训网络安全教育者

网络安全教育针对性较强,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特别需要那些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来担当。作为教育者,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素质,才能教育他人。对我们后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网络这样一个媒介,网络安全教育应该立足于怎样最大程度发挥网络的作用,疏导学生有序出入,而不是堵住门口不让进。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侵害。

【关键词】交通安全中小学农村学校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农村交通条件逐渐变好,各种交通工具在城乡逐渐普及,各种大车、小车、摩托车、自行车飞速的在公路上行驶,在给人们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各种车祸也在不断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小学生的车祸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警觉,那怎样抓好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所以说,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侵害,下面从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由于教育教学压力过大,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情况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更是缺少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讲座。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由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中小学生偷开机动车;过马路时不作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嬉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另外,农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农村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乘坐非法营运的车辆或超员超载的车辆以及在公路上成群结队不靠右侧路边行走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家庭教育:农村中小学生中,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对子女进行较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多数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甚至为了图一时之方便和利益而违规驾车或乘车,学生接触的家庭教育、社会现实和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模糊。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问题凸显。在农村,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二、开展农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对农村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人人都讲交通安全的好风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给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学校要强化学生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的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要采取行之有效教育活动方式,增强全体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第一: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第二: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电影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写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

第三、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 “文通安全宣传月”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下发至学生每生,做到人手一本,班内黑板报出“交通安全专版”进行宣传让学生制作交通安全手抄报、漫画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展示。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教育标语和宣传画组织等。

(二)、学生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交通安全常识》熟记于脑,牢记于心,并且落实在行动上,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三)、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孩子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教育孩子不乘无牌照车辆,走路不玩耍,不强行穿越马路等安全常识,形成家校联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规范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只有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才能为我们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安全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安全防范技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构建学校的和谐稳定和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及幸福健康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及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还没有纳入课程教学范畴,大多数以文件形式要求学校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呈现滞后性、随意性、僭越性和微利性等特点,缺乏科学、系统和规范。同时出现“安全大于天”和“安全至尊”等做法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的现象。笔者觉得有必要对安全教育准确定位,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进行探讨,以期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和科学化,让学生远离危险,健康安全成长。

一、单纯搞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据教育部通报: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宁夏青铜峡市、湖南省涟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肃省张掖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新疆阿克苏市、海南三亚市、新疆吐鲁番地区、海南儋州市、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曲沃县、长治市长治县、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先后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跟踪家访,社会各部门也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尽管如此,学生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学校及教师在强势的安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动比如春游、运动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涉及安全隐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项目纷纷取消,甚至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徒有形式,学生自由活动,搞搞无安全隐患的项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学生成了“笼中鸟”和“读书机器”,身心发展不平衡,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教育手段严重脱节,甚至冲突,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学生在学校获取不了的东西,他们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寻求,比如野游、骑车比赛、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会议内、口头上,检查资料记录里,还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学生爱游泳,学校在水域面积多的地方就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游泳课,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游泳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爱骑车,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骑车技巧,同时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找不到潜能释放的活动,得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安全隐患就深埋其中。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尽管安全教育抓得紧,抓得密,抓得强,抓得严,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

单纯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显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只有在这个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过犹不及和作茧自缚都是误区。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防火、防电、防毒、防震、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与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5)社会治安教育

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坏人拐骗和伤害。

(6)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要教育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掌握安全应急常识,牢记应急电话。

(7)性安全教育

性骚扰和性侵害是生活中对中学生构成性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

女中学生在与熟识男生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不单独和熟识男生相处过久;不在一起看爱情片,更不能与熟识男生一起看“少儿不宜”的黄色影片、光碟、书刊等;不与熟识男生谈论有关身体隐秘部位的敏感话题;衣着得体、不佩戴首饰,不化妆;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严格要求自己。

当遇到熟识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的态度坚决拒绝,态度鲜明,并尽快离开这个尴尬之境,应坚守圣洁的身体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学生与成年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拒绝与陌生成年异性单独会面;未经家长同意,拒绝接受任何成年异性的礼物;不搭乘陌生成年异性的车辆;独自在家,拒绝陌生异性进门。

女中学生要约束、保护自已,必须做到:

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应结伴而行;不独自一人到河边、山坡、树林等偏僻处读书、写生;不在深夜单独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茶座、咖啡屋、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2.安全教育的范围

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和公安、文化、卫生、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从学生生活的空间来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当然局限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校周边环境。那种无限制地追求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范围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是推诿塞责。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和负责,社会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除学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设、工商等政府部门承担和负责。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认识: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学校及教师去管理和监督,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无限责任,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难道不需要承担责任吗?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食其果。这才是依法执教、依法治国的表现。绝不能以地方长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规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安全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出行的时间、地点和接触的人,消费的食品和饮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网络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安全威胁,怎么办?多反思这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无疑会潜移默化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告诉学生记住家庭及父母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电话、火警、交警、公安报警、消协投诉等常规求助电话,以便他们在遭遇危险时方便求助,从而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2)编写课程,科学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读本也能在书店看到,有些学校也课外选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的,也进不了课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选修读本。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把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安排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实践训练,把理论变成能力

把学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那就要求学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训练。防震、防火、防电等演练可以在学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亲历行车环境,熟知违章行为和处罚手段,进而掌握正确的行驶知识和行驶方法。食品卫生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甄别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购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将相关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会协作与沟通,多管齐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

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学生从家出发到校,或者从校出发到家的过程,很有可能滞留社会某个处所,这也构成我们安全教育的危险地带。虽说社会有许多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但社会是面,不像家庭和学校是点,范围太广,容易疏忽,况且部门多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反而出现无人过问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多协作和沟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讯,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探头等现代传媒技术构筑学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的活动置于我们的网络系统控制中。学生离开家家长可以给网络平台发短信、拨电话,学生到校网络平台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告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负责学生行驶道路路况在网络平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让学生的活动留有真空地带,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使一些学校负责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惧症。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学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动,学生自己才会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实,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认识危险,躲避危险。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声势下,学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学校公然抛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学校认为“安全只是形式,升学仍是第一”,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做。”其实,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样的教育,地位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健康,没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无从谈起。诚然,安全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其他教育的开展和延续,但过分强调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安全成长、健康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培养目标也会随之变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搞的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德育、智育和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适时提出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由德育、智育、体育发展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其目标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可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

第三,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真正安全成长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视,更不能走过场。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体质准备、审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劳动需要的价值倾向。没有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没有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安全教育也是单一平面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多维教育目标。只有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教育。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据统计,每年我国中小学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人,相当于平均每一天就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安全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国家和社会各层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并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安全教育日”。孩子失去了安全,家长也就失去了一切,抽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家长对天孩子的关心排序第一位的就是安全,第二是健康,第三才是成绩。结合我们二十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和73所中小学的实际调研,现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一、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从时间,内容、资源、形式、效果、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等6个方面;针对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不仅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较少,并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

1、中小学安全教育时间不足。有59.1%的教师表示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随着学段的增高,安全教育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就是说年级越高,安全教育的时间越少。另外,农村和县城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城市学校,一半以上的教师希望学校每学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时间该在10课时以上。

2、灾害预防演习的安排较少,38.1%教师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预防灾害的演习,活动有看法的学生达到了55.6%,从各个学段来看,初中学校开展预防灾害演习活动的次数最少,从城乡来看,农村次数少于城市学校。安全预案的存在三个误区A、预案不是事故后的应急反应,而是事前的主动防范;B、预案不是放在办公桌上的空头文件,而应该藏于每个学生头脑之中;C、预案不是空洞的理论性文件,而是实际的,可操作的自救自护的技能。

3、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广泛。59%以上的教师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法制教育和运动安全。安全教育内容存在着城乡差异。除了交通教育是城乡教育都最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外,大中城市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消防、法制、心理和网络教育,而农村教师比较重视饮食、防溺水等教育,这一点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和社会生活背景差异。

4、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安全教育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师最想得到的资源是有关安全教育的影视或录像上,其次为宣传画或者有关挂图、安全知识读本,安全教育教师读本与活动方案。

5、目前教师最常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或为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规则和读本,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等等。这就反映出安全教育的形式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的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学生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低于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县镇和农村学校中这各情况更为普遍。

6、教师本身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缺乏应对迷恋网络心理辅导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目前对老师的安全培训主要由学校自行组织和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关组织的相对较少,教师们认为对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为每学期3天到一周比较合适。应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对科任老师要加强要求。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有重要影响,安全教育的滞后已经带了诸多教育和社会后果,是当前社会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以体育课程为依据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注重机关法规和落实监督等发展对策。通过多73所中小学安全教育善调查,在了解现实善的基础上探索与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同时,提出依据学校体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合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并从师资、教材、课程目标等方面和学校体育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惬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教育,学校体育一体化是一种有益探索。

1、我国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状况

(1)学生安全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学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仍然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而同时“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报刊”和“同学之间了解”两个选择也分别达到了60.9%和39.1%,说明学生从自我途径了解仍然占较大比例。这从反面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方面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成长,不但关系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为主,与家庭等其他途径相配合,形成多元互为补充的安全知识来源途径,无疑将能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成效。

(2)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3457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的简单灭火装置,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知识技能,占调查学生的51.6%,只有29.4%的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火灾现场的有毒烟雾以及火灾伤害特点迅速,“用潮湿织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成为首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技能一经掌握就能使学生在万一出现的意外事故中能降低甚至避免本可避免的人身伤害。

三、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结合当地实际和事故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坚持利用升旗、课间操、上下学等时间开展演练,寄宿制学校还要开展针对宿舍区的突发演练,并确保演练时学生安全。

1、加强中小学学校安全预案制定与演练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是我国首次关于学校安全预案的立法。

2、切实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安全教育应该与其身心特点相结合。小学阶段努力增强对各种危险的辩别能力,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违法行为,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掌握突发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的采取的防范措施,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求助的意识等。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参加青少年自救教育,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与技能。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未成年人要支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内的油烟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房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灭火;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频繁发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而80%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来有效避免的。本文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其次,就如何加强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小学 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频繁发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每年有1.6万之多非正常死亡,这些安全事故有自然因素造成,也有意外造成的,但是最多的却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由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每年因此而酿成的悲剧屡见不止。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80%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来有效避免的,本文就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1 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黑龙江省早在2006年开始就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年级,都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同时还出版发行《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供500多万中小学生免费使用。各中小学校将生命教育、预防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消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安全教育,争取消防、地震、交通、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建立实践演练和活动基地,配合安全教育。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根据学校安全预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演练或紧急疏散演练。每学期开始前和放假前,各中小学校都要进行一次集中的安全教育活动。尽管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缺乏操作性,过于形式化。安全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且历时长久的过程,教师务必要做到言传身教,通过大量的努力工作来使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中小学都基本开展了安全教育,但是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缺乏操作性,过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避难和逃生,往往拥挤不堪、惊惶失措。所以,务必要使中小学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1.2 教育者缺乏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教育部门每年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对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但学校安全内容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是把重点放在教育科研、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于事故后学生心理辅导、事故中的应对措施和事故前的预防措施都还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1.3 部分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安全教育。部分中小学是以追求升学率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安全教育仅仅只是落实在口头和表面工作中。这些学校只是单纯地认为安全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硬件安全,安全管理也就是安全教育,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学校总是说是由于没严格落实教师值日值勤制度等,或者说责任分工不明确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长期缺失安全教育。

2 如何加强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

2.1 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把安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地方课程的重要内容,落实师资,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同时,通过开展班团队会、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年专题讲座、专题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主题教育。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安全教育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形成以专任教师、班主任为主体,团队辅导员、学科教师、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设课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我防范的能力。

2.2 做好安全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工作寓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全员参与培训的原则,各级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特别是要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真正落实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为接受培训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受训条件,并做好培训的质量监控和监督检查,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安全教育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抓好安全工作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安全工作成效的提高。每个班级都要在学生中设立安全员,明确安全员的职责。

2.3 全方位加强安全教育。一是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各中小学依据实际情况,召开安全教育会,观看安全教育短片,学习安全知识,撰写安全教育体会,增强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进行防地震演习、消防演习、交通路口安全实地教育。三是校园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学生志愿者、教师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倡议活动。通过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安全知识得到了推广,学生、教师、家长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四是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坚持安全演练活动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食品卫生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工作实处,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总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安全教育也任重道远,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显性安全、隐性安全齐抓,才会有效地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广大学生才能健康正常地生活、学习。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因素和对策

【摘 要】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面对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对中小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及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安全教育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 家庭安全教育 对策

据2007年教育部、公安部等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即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有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80%的意外伤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结果酿成了惨案。[1]尤其是家庭对中小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安全教育,使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应急措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时不知所措,以至发生很多悲剧。

一、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

1.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大多不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去社区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并认为学校负有安全教育的首要责任。在家长心里已埋下了“安全教育主要靠学校”、“安全投入主要靠政府”的种子,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千叮咛、万嘱咐”。“学校安全问题是伴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权的让步而产生的”。家长职责不清,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是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2.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轻视孩子的安全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期待的是学生的成绩,安全教育被忽略、边缘化了。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教师往往在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的情况下,给学生讲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走过场,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在家庭中,家长更多的也只是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尽可能的给孩子补习课本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家庭安全教育。

3.教育者缺乏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

每年我国各级培训部门都有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中小学生的“第一教师”——家长却没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当家长面对事故发生时缺乏应对措施,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中的应对以及事故发生后对孩子的心理辅导都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长时间处于惶恐之中。[2]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损失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4.学校安全教育不完善

安全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教育几个方面。安全知识、安全责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安全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知”的方面;而安全技能、安全对策则是使学生在学习“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是“会”的方面。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侧重于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的教育,忽视了安全技能、安全对策的教育,也可以说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忽略了“会”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的力量。家长在明确自身教育孩子安全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应多与学校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学校要经常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给子女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的安全教育的情境化训练,通过模拟事故现场,演练逃生办法,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达到实效。[5]

2.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生命教育是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孩子实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事故发生时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逃生、学会生存。家庭应重视安全教育,将家庭安全教育与知识学习教育视为等同重要,并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演习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观念。[4]家长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给孩子讲解各种安全知识,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中小学的家庭安全教育

社区、妇联、派出所等部门都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夏令营、冬令营、讲座等灵活的形式,向学生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防溺水、防中毒等“防卫演习”,[3]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吸引家长参加各种培训,增强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真正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生家庭安全教育是一项关系学生生命的大事,绝不能大意。社会、学校、家庭必需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以及对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孙建国十分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曾经对中小学生沉溺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几起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也引起了孙建国对青少年安全的高度关注。

“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孙建国思考如何提出中小学安全方面的建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献计出力。于是,2011年10月,他深入到区属中小学校,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与教师、学生深入交谈,孙建国感到中小学生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应试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安全教育,甚至没有全国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和固定的课时要求。

为了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提到重要位置,孙建国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撰写了“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建议。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这个建议提出的问题有代表性,措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积极向上级机关推荐,刊登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2012年第73期上。

孙建国建议:将上下学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校园安全等中小学生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编写统一教材;规定必要课时,并将学生安全教育成绩计入期末乃至升学考试总成绩。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掌握避险逃生技巧,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这个建议,认为它为我省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6年来,孙建国先后提出了加强互联网监管、维修老旧楼宇照明设施等5条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较好地落实。

“科技兴院,打造特色品牌”

骨伤医院在专科技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但处于市医院、中心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知名医疗机构和遍地开花的社区医疗门诊的包围之中,中医骨病专科优势和品牌特色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所全省骨伤专科医院中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传统特色突出的医院曾一度滑入低谷:技术停滞、收入下降、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2003年4月,昌邑区卫生局党委对该院领导进行了调整,组成了以孙建国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科技兴院,打造特色品牌”,在院班子会上,孙建国提出了医院发展方略,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赞成。孙建国和班子成员,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办院方针,带领全院职工踏上了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科技兴院、勤俭办院的二次创业之路。

在孙建国的领导下,骨伤医院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先后派出4名一线医疗骨干到南京、西安、北京、长春等大医院进修“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神经阻滞等疾病的前沿技术。同时,医院还实施“内引外联”,相继与吉林大学附属医院10名专家、学者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并请他们来院进行典型病例和骨科高端技术讲学、示教手术,使全院的技术水平有了整体提升。医院坚持走自主研发和引进并举的路子,先后自研和引进“记忆合金钢板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等12项技术,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自主研制的项目“肢体延长、自体骨髓移植”被省、市科委授予科技进步奖;《吗啡雾化吸入用于术后止痛改善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获市科委技术进步二等奖;采用不开创、半椎板、全椎板切除技术,对7例患者、9个腰间盘进行了摘除,无一例出现副损伤;“记忆合金钢板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RSS—AF内固定治疗术,远近期治疗效果满意;脊柱椎体的爆裂型骨折或截瘫患者的手术,在C型臂图像欠清楚情况下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完成了3例腰椎间盘微创切吸手术。被患者称之为医治骨病的“神刀” ——“小针刀”,为许多软组织损伤及腰椎间盘患者解除病痛,疗效很好,治疗室几经扩大面积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孙建国创新思维,大刀阔斧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将当时的14个科室压缩为7个,17名行政管理人员精简到12人:将医务科改为综合管理科,职能由单纯的医疗管理扩展为信息、行风、工作纪律及医疗管理,加大了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针对各岗位的职责制定了“百分考核办法”,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实行待岗三个月,考核合格再予上岗;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分配办法,向贡献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多的岗位倾斜。加大奖罚力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定岗定编,末位淘汰,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和铁饭碗,使全院职工感到身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胆的改革创新、高超的专科技术、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全程的优质服务,使吉林市骨伤医院门诊量和住院手术患者大幅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吉林市骨伤医院先后被市、区卫生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关于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加强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的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而且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这对于促进校园的稳定与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了,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和长远之策。

安全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和保障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而且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学校稳定与和谐的问题,而且也涉及社会的发展与和谐问题,这就要求需要学校加大对中小学时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投入,其根本是提升广大师生安全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因此,加大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杜绝或减少不安全因素在校园的发生,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就一直十分重视,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2月,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的通知》,决定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排在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增强“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针对性,真正收到实效,确定每年确定一个“安全教育日”主题。可见,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它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中小学安全事故虽呈不断下降趋势,但是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孩子失去了安全,家长也就失去了一切!这些安全事故很多是人为因素,也有的是意外或自然因素造成的。“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安全责任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使安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生因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的学生。其中不满14岁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这一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达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些安全事故留给人们的是血的教训,令人触目惊心。安全事故主要有意外事故和人为事故。由于我国对中小学生缺乏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应急措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时不知所措,以致发生很多悲剧。我国中小学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亟需加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亟待加强,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其核心就是中小学生安全的预防与应对。教师是学生安全的重要责任人,是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安全责任感,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工作者要真正认识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事关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着必须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青少年儿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认识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消除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意思,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教育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和长远之策。

三、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校方面的问题

(1)财力不足,人力不够

学校中配备的专业保安人员,大都是退休人员等非专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能力。

(2)安全工作细节有待加强。

目前各校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防震、防火、防灾安全已给予充分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但对伤害事故安全还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存在管理漏洞。学校普遍反映,以前未遇过类似问题,缺乏相关知识和制定、操作应对方案的能力。

(3)部分教师安全意识欠缺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教师把自身职责仅限于教书育人,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漠视态度,有的存在惩罚和过激行为等,容易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教师发生冲突。

2.中小学学生家庭方面的问题

(1)“问题家庭”情况严重

单亲或重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在家、长期由老人担任监护人、父母一方收监等类似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心理脆弱,容易冲动,行为表现情绪化,与他人相处时极易发生冲突,但尚未引起学校及老师的重视,成为影响校园安定的隐患。

(2)家长法制意识淡漠

部分家长不能理性对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不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解决问题,导致矛盾冲突扩大化。

(3)家庭教育滞后

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品行教育,未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谁要欺负你,就还手打”等所谓的“不吃亏”教育,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时动辄拳脚相向,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3.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但法律意识淡薄,行为缺乏理性,做事易冲动。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呈现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盲从性交错的时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行为往往不计后果。座谈中,许多老师反映,对学生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学生只愿听好话,听不进批评,同学间、师生间交流交往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问题。如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就采取单打独斗、找小哥们“摆平”,甚至找社会小混混“报仇”等严重对抗行为,容易导致校园犯罪的发生。

4.社会方面的问题

近期全国个别地方小学、幼儿园发生的恶性案件中,犯罪分子的行为令人痛恨,但也反映出背后存在的深层社会原因。一些部门在对待民生权益时,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导致矛盾不断积聚、激化,加之缺乏畅通、完善的化解纠纷渠道,容易引发对立情绪,个别性格偏执人员容易产生报复社会心理,采取极端行为危害社会。

四、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和未成年学生的管理

校园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与校园管理密切相关的。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和完善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

(2)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针对当前校园伤害事故频发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2.完善校园安全防控责任制,增加校园安全投入校园安全防控,重在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校长总负责的校园安全保卫责任体系。抓好安全工作重在“三落实”。

(1)组织落实。领导分工要明确,分工负责的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抓安全工作,明确学校的存在问题,加强对安全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出成功的经验,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2)责任落实。建立安全工作网络,明确安全工作责任。

通过教育和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安全工作人员的职责。

(3)工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面广量大,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到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校园安全防控保卫体系里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学校师生员工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

校园安全问题在近几年之所以形势比较严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和校园的相关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很大关系。校园不是净土,但是很多人认为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应该有的预防心理,当问题出现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对校园问题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治本的方法之一。学校和学生可以通过讲座,主题日活动,签名活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置身于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氛围中。

4.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教育是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珍惜生命的教育

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事故发生时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逃生、学会生存。学校应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开设和完善安全教育课。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演习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念。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讲解各种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提高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又是初中生细致周到的父母,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行动都要观察仔细。因此,学校一定要教育全体教师注重师德修养,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学生。使学生充分信任,充分认可,有心里话敢对老师说甚至是先对老师说,有事不撒谎、不隐瞒。这样我们才可能及时发现初中生中存在的问题,察觉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取得学生们的支持和配合,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

6.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要主动紧密配合好各级公安、文化、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娱乐等场所的管理,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健康的精神食粮。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运用教育、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学校要紧密配合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和人员对初中生的影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初中生精神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对门卫的管理工作,做好对外来人员的管理。

四、结束语

教育必须以安全为发展基础,有安全才能促使学校的稳定和学校的和谐,有安全才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如歌的岁月在吟诵青春,让我们一起“关注安全――珍爱生命”。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延吉市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及安全教育需求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延吉市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和安全教育需求,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延吉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各选取1所朝鲜族、汉族学校,共6所;再采用随机抽样法,对6所中小学1 229名学生及其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1.2%,发生率较高的健康危险行为为玩火、饮酒、试图离家出走、不适当减肥和吸烟。不同年级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50%以上的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90%以上的家长和教师以及78%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健康安全教育。结论 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建立训练有素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和开发相关教材,是学校安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危险行为;需求估价;学生

随着学生伤害的增加和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程度的增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伤害应对能力的培养需求日趋突出。2006年中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仅溺水和交通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就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1]。学生安全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针对中小学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剧增[2-6]。本课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干预研究的基础研究,以PRECEDE模式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调查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及其教育需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延吉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各选取1所朝、汉族学校,共6所;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所学校各抽取2个班,以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341份(其中学生622份,家长622份,教师97份)。回收有效问卷1 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共调查男生269名(45.9%),女生317名(54.1%)。学生年龄范围为11~20岁,平均(15.15±2.09)岁。家长中的80%以上具有高中或大学学历,教师中的83.3%具有本科学历。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经国际安全教育专家3人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补充,提高了工具的效度。问卷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3个部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伤害类型及原因、健康危险行为、健康危险行为认知、安全教育现状及其需求。

1.2.2 伤害认定标准 伤害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能量的转移可能是瞬时大量,也可能是长期小量,前者称之为伤害,后者则为慢性疾病[7]。本研究中的伤害是指学生因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伤害而到医院诊治或休学、休息0.5 d以上,或由家长、教师、同学、朋友进行紧急医疗处置过的事件。

1.2.3 健康危险行为的界定 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8]。本研究中的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各种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和非意愿妊娠的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内容经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议通过后,以学校为中心,研究者、学校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合作实施,学校的校医作为研究的协助者,经培训后协助收集资料。整个收集资料的过程,遵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或退出的原则。学生与教师问卷当日收回;父母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于次日收回。

1.4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教师和父母的一般情况、安全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伤害发生及伤害类型的分布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危险行为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危险行为认知的差异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伤害及健康危险行为

2.1.1 伤害 中小学生过去1 a中伤害发生率为41.2%,其中小学生为54.7%、初中生为38.7%、高中生为36.5%。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别为学校(52.0%)、家庭(35.0%)和上下学路上(13.0%)。伤害的原因最多的依次为跌倒受伤(35.0%)、不洁净食物导致不适(8.8%)、与同学发生口角受伤(6.8%)和体育课时受伤(6.1%)。

2.1.2 健康危险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最高的为玩火,在中学生中除玩火外,依次为曾试图离家出走、饮酒、不适当减肥和吸烟等。除吸烟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年级和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家长和教师对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 家长及教师组均认为吸烟属健康危险行为,而家长对学生饮酒、药物滥用、性行为的认知率显著高于教师。家长对性行为的认知基本相同,但在其他项目上,不同年级的家长与教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家长对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等方面的认知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教师对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健康危险行为认知率普遍低于高中和初中教师。见表2。

2.3 安全教育现状与需求

2.3.1 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62.1%的教师每年接受过1次或1次以上的急救培训,其中76.1%的教师培训地点在当地卫生局或教育系统。分别有85.2%,76.7%,60.0%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回答学校有培训应急方面的规划或项目,但仅有30.4%的教师曾实施过安全教育。分别有40.2%,21.0%,13.8%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回答在正规课程中接受过1~2次的应急知识教育,且以多媒体教学或电视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

2.3.2 安全教育需求 分别有94.6%的教师、92.2%的父母和77.9%的学生回答安全教育很有必要。然而,许多学校不容易开展安全教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安全教育不在正常教学计划中(57.6%)、无教材和可利用的教育设备(52.2%)、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和技术(46.7%)。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及初中教师对教育的需求比较相近,前4位分别是交通安全、食物中毒、火灾和运动损伤;而高中教师则认为最重要的是性教育、交通安全、运动损伤和火灾;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集中在火灾、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教育(表 3)。同样,不同学段学生教育需求不同,小学生希望得到有关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教育,初中和高中学生则希望得到有关窒息、家庭事故、饮酒及药物滥用和运动损伤方面的教育。

2.3.3 安全教育手段 58.3%的学生希望由学校聘请的专家来讲授应急预防和生活安全的课程。有关教育方式,42.0%的小学生和33.8%的初中生希望通过演练的方式学习,40.3%的高中生希望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方式学习。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延吉市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伤害发生率较高,学生伤害年平均发生率为41.2%,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结果(10.82%~20.4%)[2-3],伤害发生地点与相关研究结果的一致,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家中[3-4]。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随年级递增而升高,吸烟、饮酒已不再局限于男生。而有些父母和教师很自然地接受学生的这种行为,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一样,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不以为然,势必影响学生对健康危险行为的态度和实践[5]。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同时需要父母、教师在认识和态度上的转变。

结果还显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安全教育方面的规划或项目,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仅有30.4%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究其原因,安全课程未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视为业余活动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多数教师缺乏经验,有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安全教育相关培训,还有无课程安排、无教材、无可利用的设备、相关知识和技术欠缺等,制约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9],且有研究显示进行安全教育最适合的时期是中小学时期,一旦进入社会,将很难有机会再让普通人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10]。因此,安全教育不应再视为中小学教育的额外任务,应将其纳入教育日程,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各中小学校在努力把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扶持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教师梯队建设和不同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等,这将有助于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课程开发应充分分析学生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要针对所在社区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突出的安全问题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实施适合他们的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防范与处理初探

【摘要】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

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中小学 安全教育 防范 处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这些花季少年

夭亡再次警示我们,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令人震惊,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2.1亿在校中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1.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最近,重庆有四名少女(三名中学生)被带到缅甸,幸被警方救回。无知少女埋怨警察未能让她们挣到钱,见到妈妈骂“爬开”,执迷不悟。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2.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2.1 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门牙拌断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2 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端者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5.3”两车撞击余阳事件,张权上学时私自到民主湖捉虾溺水身亡严重事故等等。

2.3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3.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一旦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了,该怎么办?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的事故,必须通知到法定监护人,尽快赶到学校;若受伤较重,立即送往就近县级主治医院,并通知家长迅速前往医院,等候医生治疗。责成班主任调查事故原因和经过,并向家长汇报结果。若是自己走路不小心跌倒受伤,自己承担责任。对方同学有意撞倒或推倒,责任在对方。若是某种原因双方打架造成伤害,共同承担责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平处理让家长信服。安全事故及时处理,避免后患无穷。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决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学校处理校园安全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少年儿童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更美的和谐校园之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