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4 05:31: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谈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要加强德育的常规管理,从制度上确保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要地位

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制定各级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对师生的常规要求,定期进行德育工作的检查、评比。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取得实效,保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二、重视文化课教学,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夯实知识基础

充分认识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职业中学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职业’抓好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文化课质量的高低无所谓”的错误认识。文化课既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进人社会以后借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查漏补缺,为他们学好新知识扫清障碍。要加强文化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既要体现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特点,又要照顾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实际。文化课教师应着眼于强化本学科的应用功能,根据不同专业对文化知识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在教学要求上有所区别。

三、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根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做到技能训练内容课时化;把课内训练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把平时训练与技能测试、技能竞赛结合起来,做到技能训练形式多样化;争取用最新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做到技能训练手段现代化;请劳动技术部门对学生的技术等级进行考核,做到技能考核规范化。

四、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四个结合,即:坚持传授知识与启发思想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共性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传授与导学相结合。要在教师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寻求家庭及杜会的配合

为加强素质教育,可开办家长学校,更新家长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家长明确素质教育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建设一批校外德育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聘请一批校外名誉教师或兼职教师。总之,要动员家庭及社会力量更多地关心并参与素质教育,逐步构建起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浅谈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素质;职业教育;措施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传统职业教育中的种种观念误区,从德育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使教育更深入、更普及,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我国在实行大学扩招的同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教育改革更全面更深入的展开。我们知道,发展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有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也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题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不足。他们多数为文化基础课成绩不太好,有偏科现象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基础课学的不好,其他一切都完了,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而另一方面,这个年龄的学生又处于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抱有各种幻想,对社会各种现象缺乏辨别能力。可是到校后,对自己的期望值又很高,好高骛远,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而职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多是将走上一线岗位,参加工作,融入社会。由于水平普遍较低,使就业压力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从疏导学生心理入手,在教会学生学会为人处事提高自身综合索质的基础上,重能力、重技能,确实提高毕业生的全面素质,保证毕业生的质量。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还要有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等。为此,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结合自己所教专业,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提高能力的机会。

我们应该意识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素质,但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由此看来,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社会现状来看,由于传统的技工、职业教育中的某些观念误区,导致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单纯应付考试,学校单纯以考试成绩来度量学生学业优劣,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与培养。种种误区已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学生接受知识单一、片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加突出。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的中职学生,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组织纪律意识,集体观念淡漠,这都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制造了障碍。因此开展素质教育,难度较大,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思想素质教育虽然被学校高度重视,但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无兴趣等方面。而且学校的思想教育课可能要花很多课时才能奏效,但是,有时社会负面的影响几分钟就回作用到学生身上。这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有关。

2.文化素质教育有待加强。由于中职学生一般原来文化素质就不太好,到职业学校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无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欲使其尽快拓展知识面有困难。

3.身心素质教育亟待强化。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身心素质不容乐观,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身心问题。如:因学业成绩差感到学习压力大,自卑自贱、精神萎靡、心理失衡、焦虑不安;因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相互攀比、自私自利、沉迷网络、违规违纪等。这些问题既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业,又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

4.创新能力急需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本身基础差,学习兴趣不足,在学校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就不错了,无暇顾及创新能力,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普遍缺乏,但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创新能力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

加强素质教育,对中职学校来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根据中职学校在校生存在的问题,搞好素质教育实施。我以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1.正确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生理不成熟。遇问题思考不周,办事往往不顾及后果:学习动力不足,信念理想不切实际;生活散漫,是非观念差,文明礼貌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根据这些特点,避免纯理论教育,尽量通过有趣的活动(如演讲赛、郊游、爱心助残、希望工程等)把思想道德教育搞活,变灌输宣讲教育为活动影响教育,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

2.结合学生知识基础,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中职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再加上中考结果的影响,学习兴趣缺乏,中职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因人施教,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身心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形成发育期,身体还未发育成熟,自卑、忌妒、任性、孤僻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课,体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进一步养成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其形成合格的身体条件奠定基础。另外,对学生心理教育必不可少。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形式,来影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克服不良心理,培养自信自强、谦虚谨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顺利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人员。

4.从就业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尽管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最终出路是当技术工人,但不能否认他们以后有发明创造的可能性,因为实践出真知。所以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实训实习中,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思考与探讨,使他们感悟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搞好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习。

总之,尽管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很漫长,难度大。但只要我们从思想观念上加以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出路,进一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的职业教育必将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试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引入素质教育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职业教育;重要意义;主要作用;办法与措施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民族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坚强卫士,更好地服务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在论及公共政策的本质时指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教育政策也无一例外,公共政策涉及的社会价值是指教育资源。甚至具体到素质教育政策,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意味着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分配给了考分高少数民族学生,使的边疆建设紧缺技术型人才后劲不足。而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配到了综合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学生。

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按少数民族综合素质重新分配,这是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往往导致政策的变迁。当前,我们已经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证明,知识经济就是一种教育经济、创新经济.人才资源就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知识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试教育体系按照高分数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视考试成功为教育成功,盲目、教条地把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力引到考试训练上来,严重扼杀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创造力,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难以满足边疆建设的迫切需要。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表象上的行动、知识、技能,还包括潜在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品质、内驱力、动机、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人的潜在的素质往往是更重要的素质。这是高考试卷难以体现的,从而使高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正素质。以这种高分来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必然是低效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分配方式误导了整个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彻头彻尾的短期效益。一切为了高考成功导致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心战略受到了威胁。而素质教育强调以认为本,注重人的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来科学、合理、公正分配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疆发展必然的政策选择。

为稳定、发展边疆各项事业,维护祖国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职业技术院校进一步推进、普及、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以达到尽快提升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各民族教育、文化、科技事业,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逐步将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环境。同时,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2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

切实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坚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3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在课程改革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为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4 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指导教学。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

5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6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但是现实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由于新疆特殊的历史、地理、地方人文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职业教育资源显得稀缺、人才匮乏、条件简陋、思想滞后、措施陈旧,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条件、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而接受职业教育作为上层社会流动、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渠道,偏远山区农牧民子女和家长毫无疑问都想迫不及待的争取、享受国家相关政策。那么作为民族职业教育单位也必须顺应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各级地方政府也理应顺应民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发展和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投入人力财力努力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职业教育品牌院校,努力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群众、拥护改革开放各项方针政策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新疆民族团结事业,筑起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钢铁长城,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展、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文明的新新疆作出新的贡献。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辨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争论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人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各自的特点与内涵。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简析技工院校班主任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探讨

论文摘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分析了技工教育和技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技工院校班主任强化班级职业化素质教育的五点对策。

论文关键词: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职业化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水平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把人培养成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技工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即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与职业紧密结合,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是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一大任务。

一、班主任的内涵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在教育制度上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教育存在,班主任工作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导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肩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班主任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不仅限于书本的知识,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精神,优良作风,渊博的知识,正确而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班主任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培养出一批好学生。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特别是在技工院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岗位。学校各类制度、各项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与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这些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在技工院校里,班主任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五个方面。

二、新时期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1)技工院校的生源多为未毕业的中学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2)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处于15~19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勇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确立成人意识,其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易摇摆不定。

(3)技工院校的学生70%来自贫困家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同时,由于受家庭条件和学习基础较差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进校时就有较强的自卑感,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学习态度消极、不愿作出努力,不愿与其他人交往等。

(4)现在技工院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学习,纪律较为涣散。在不利环境中易冲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缺乏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

(5)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持有“读技校无前途”、“技校生无用论”的观点,因而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逃学、混日子的想法。

三、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对策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有“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规定。2006年广州省委、省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粤发〔2006〕21号)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为根本,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这些都明确指出了职业化素质在技工院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技工院校以崇德尚技为宗旨,以职业化素质教育为手段,以优质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独具特色的就业教育。技工院校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班主任不仅肩负着学校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班级职业化管理”。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职业内具有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制度和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提高就业能力。

1.以工人楷模为典范,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美好情操

俗话说:“一个典型就是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便是一种导向。”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专题讨论、主题演讲、观看宣传纪录片等形式,宣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宣传高技能人才刻苦钻研、岗位成才、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一批劳动者的典型形象,提高学生当好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让学生们体会到:一个人只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行行都能出状元。调动了学生钻研技能、立志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是指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业准则。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调控作用。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学习和了解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验企业文化独特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日常管理中,借助企业经营理念对班级进行管理,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的观念与行为逐步向企业化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引入企业日常管理制度进行班级管理,把课堂考勤当成企业考勤,制定公平、合理的考勤制度,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现象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修养,提高其内在素质。

3.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实训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通过“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个人和企业需求联系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所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相近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同时,深入了解学生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情况,加强对其实训过程的跟踪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努力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中积累职业经验和体验,提高学生的技能实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4.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契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技工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色,他们从一入校学习开始,就选定了某一专业,而这个专业往往与其今后毕业的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而,班主任应具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这对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以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口,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操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道德需求。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契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自觉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把握机遇。使学生学会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的机遇,并且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融于区域和行业发展之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营造“人人学技术,个个练技能”的班级文化氛围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操实训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洗礼、受到激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功愿望,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克服“技校学生比不上高中生”的自卑心理,在班级中掀起一股苦练职业技能的新学风。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策略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接轨的产物,科技创新必将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核心素质。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构成进行了具体构成要素分析,且阐述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当做到精准厘清培训需求、严格遴选培训对象、多元构建培训组织、多样性创新培训方式、分阶段设定培训内容、分层次组合培训师资、多渠道获取培训经费、科学化开展培训考核,以期精准化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精准化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任务。2016年,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理念,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资源禀赋是决定国家经济增长和强大的必要物质基础,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在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科技和良好的制度等多方面的作用[1]。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迈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单依靠政策、资本无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农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是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决定了其他外部变量如资源、信息等在其内部获得。作为现代化农业新生力军,新型职业农民要注重与新时代变化的全面适应,以及农业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讲,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和满足经济效益,必须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

一、新型职业农民与科技素质的内涵

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字定义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的“农民观”新表述。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核心素质。美国学者沃尔夫认为,职业农民需要将农业作为产业来发展,职业农民要充分地融入市场,实现报酬或利益的最大化。而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是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实现农民自我发展需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势在必行,且要充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及其科技素质的内涵。

(一)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所在。新型职业农民需具备满足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且为通过市场和现实的选择,长期或相对固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业者。王思萍(2015)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掌握较高的生产技能,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2]。魏学文(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固定职业,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一代农民[3]。齐国(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须具备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等相应能力的农业从业者[4]。新型职业农民是自愿以务农为固定职业,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充分把握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则,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等追求利益最大化,获取社会尊重的农业从事者,且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素质。

(二)科技素质

科技素质是个体在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形式及其发展水平,是个体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素质的结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从教育学角度剖析科技素质的结构,认为科技素质包括认知、智力和非智力三个结构;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态度和实践是科技素质的基本结构,而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基本内涵;有学者认为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是科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认为科技素质不仅包括科技读写能力,还包括科技实践能力、科技态度和价值观等。如此,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科技素质大体上由五个层面组成,即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获取、科技认知(态度)、科技价值观。

二、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构成

科技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较高的科技素质是现代化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客观要求。据已有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能力构成的讨论,以往的研究者都认为具备的科技素质应包括科技知识和科技能力等方面。科技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科技知识的前提,因此,科技意识也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范畴之内。而科技态度、科技价值观、科技信息获取能力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也可以将其纳入科技素质范畴。如此大致可以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五个层面,包括农业科技价值观、农业科技获取、农业科技技能、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技意识。

(一)农业科技价值观

农业科技价值观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农业等关系时,需要确立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基本角色,对农业科技产生的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农业科技的非理性滥用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的理念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树立正确的农业科技价值观,拥有强烈的职业感和责任意识,使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农业科技将会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和预期,理性、科学地运用农业科技。

(二)农业科技获取

农业科技获取是指为谋求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多方渠道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将走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轨道,科技要素投入会日益增多。在市场、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具备农业科技信息获取能力,依靠科技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三)农业科技技能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技能。农业科技技能是基于农业科技知识发展起来的,是农业科技素质的核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农业科技技能主要指新型职业农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是农业科技知识层面的具体化;主要指新型职业农民能否熟练掌握实用技术,运用较强的农业科技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四)农业科技知识

内化的农业科技知识是农业科技素质的基础,农业科技知识主要包括了解基本的农业科技理论知识或基本原理,农业科技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关键。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等多方面的科技知识。只有先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精准地运用科技知识,建立农业科技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为进一步形成农业科技技能奠定基础。

(五)农业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贯穿整个科技素质结构中,属科技认知层面,是农业科技素质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科技认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在农业领域达到效率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科技的直接承担者,必须具有独到的慧眼、敏锐的科技意识和端正的科技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设计科学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实践,促进科技内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劳动力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来驱动,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核心。实现现代化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是极其必要的。要高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需要从教育培训的目标对象、方式、内容、师资、考核等方面具体化实施。

(一)精准厘清培训需求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需求调研活动,深入农业产业领域,加强与农民沟通,详细了解农民现实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需求,根据需求内容归纳分类,形成不同的科技需求项目类别,最终为培训相关部门形成决策、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避免培训内容过于笼统、范化,造成培训资源浪费、效果不佳情况,一切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尊重其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科技培训,着重培训农民现实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的技术。厘清培训需求是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培训的必要前提。

(二)严格遴选培训对象

要紧密联合基层村级组织和地方农业科技推广站,开展“入户摸底”工作,从农民生产规模、产值、收入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审核要求方能参加培训,明确专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又急需科技支撑的务农人员为培育重点对象。精准遴选培训对象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基础。

(三)多样性创新培训方式

线上、线下混合,传统、现代并举。结合学员的意愿或兴趣,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培训,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既有利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也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转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培训方式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充分依靠“互联网+培训”,形成线上培训(远程培训)与线下培训(田间培训)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并举的多样性培训方式。

(四)分阶段实施培训内容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员现实需求和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编制培训教材,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应该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实践能力逐渐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内容必须包含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农业科技信息获取、农业科技实践、农业科技伦理观等方面,分阶段进行这些方面内容的培训,循序渐进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五)分层次组合培训师资

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不仅包括一般的科技知识,还应包括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技巧、科技价值观等。在师资队伍的组成上,按照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形成高、中、初三个层次,形成不同教师的混合,加强教师合作,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在教师人员的选择上,可聘请具有科技信息畅通、科研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教师,充分发挥传送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借助农业领域的“土专家”深厚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指导学员农业生产实践。

(六)科学化开展培训考核

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最终目的,合理规范的考核机制可以保证培训健康、持续展开,使培训更有成效,彰显培训价值。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案,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规范执行,如通过“笔试+实践”“专家评分+学员互评”等形式对学员考核,提高培训成效。

四、建议

要整合各种政策、资源,统一管理、规划。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的合作。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主要任务赋予法律保障,纳入法律管理体系内,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主体、内容、管理、实施以及教育培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等。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和评估,拓宽教育培训经费以及落实好扶持政策,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完善法律保障

综观国外发达国家,美国的《莫雷尔法案》、德国的《职业教育法》等为本国的职业农民培育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节奏,如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之类的法律法规,通过正式权威的文件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各方主体的职责和义务,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康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管评价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评价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培训机构的合法性,培训内容满足学员的需要,培训方式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建立反馈机制,强化对学员的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培训后期实际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完善培训体系,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富有成效地开展。

(三)拓宽经费来源

资源禀赋是决定培训能否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的培训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培训工作无法广泛开展,培训工作缺乏及时性和连续性。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引导社会行业积极参与培训,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民间资本为支撑的投融资机制,保障培训资金充沛,助推培训可持续发展。

(四)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对现代化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要给予相应支持,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对于获得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应从土地流转、融资信贷、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明晰强农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努力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创业的氛围。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其科技素质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需调整发展方向,走向与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实现突破转型,农产品结构也需优化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从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方面入手,以科技武装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俊 刘亚奇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设计

摘要::随着行业发展,行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在多校区背景下趋向细化和多样化,其活动设计原则包括实践原则、生本原则、行业原则和属地原则。鉴于此,从顶层设计、核心框架、活动平台、活动载体和活动方案等方面提出多校区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设计理念,为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开拓思路。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管理;职业素质教育活动

在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理念得到社会各方面认可、高职教育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而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进入各行各业初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人际适应等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经常引起企业和学校的关注,但这方面问题的引导教育只能提前进行[1]。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才能帮助高职学生提高择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能力,进而达成社会生产需要。

1行业高职院校多校区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内涵

职业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个人职业适应、发展需要的基本品质而实施的教育理论实践活动。为了使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得以顺利实施,构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随着高职院校教育规模扩大,许多高职院校也像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多校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也呈现出逐渐细化、多样化特点。多校区管理视域下的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教育实践活动,目标就是进一步推动学生职业素质发展。

2行业高职院校多校区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2.1实践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就决定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核心素质地位。相较于专业知识技能前期的理论基础支持,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要围绕活动实践理论、活动引领感受和体验活动的过程。活动设计上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性,强调活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2.2生本原则

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全体师生参与的学生教育工作,而教育要求我们始终树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育人观念。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设计也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真正的生本导向,要根据学生现实需求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组织活动,要考虑每项活动的大众化接受程度、专业化特点和参与面等问题。只有立足于生本原则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3行业原则

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就要充分利用高职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岗位特性[3]。岗位核心要求的现场展示、场景、行为模拟、职场思维训练等元素应该是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元素,要尽量把行业的核心素质要求传达给学生,通过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

2.4属地原则

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还是要考虑地域性特点。即使是面向全行业的高职院校,高职生源和就业渠道一般会有集中区域。要利用好优秀人物、优良风土人情、当地民俗、传统竞赛、方言学习等属地文化要素设计训练活动,让学生带有一定的优秀文化符号并借此教给学生融入以后职场属地文化环境的能力素养。这个设计原则对于多校区管理模式下的院校更有指导意义。不仅各区域人文环境不同,学校的各个校区文化特征也是有区别的,城市中心的校区和偏远山区的校区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条件不可能一致,所以要注意属地化特色,不丢失本源文化土壤。

3多校区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设计思路

3.1统一认识,顶层设计,提升对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认识

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只重职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全员努力营造职业综合素质学习氛围,支持通过职业素质技育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通过多方面的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在形成全员共育职业素质的思想基础之上,学校领导应牵头组织策划全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顶层设计出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职业素质训练框架。在这个顶层设计之下,专业知识技能课程与素质训练活动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只有学校做好宏观计划,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才能准确定位,顺利策划、实施并最终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3.2行业入手,核心挖掘,凝练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框架

高职教育紧密依托职业岗位所在的各行各业,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训练核心必须是行业公认的职业核心素质。行业有核心职业素质要求的表述,高职院校要悉心的理解吸收,在整个行业的高度上潜心挖掘核心素质内涵,形成易于理解、发散、深化的素质内涵模块,便于作为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的设计内核。在有些行业,专业岗位的素质要求特点不突出、偏于松散和通用的情况下,深入慎重地论证挖掘核心素质则更为重要,只有行业核心素质的恰当理解和组合、分解所形成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框架才会具有指导意义,而不会弱化为普通的学生活动。

3.3学生为本,问题导向,搭建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平台

在设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时,考虑行业核心素质的引入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基础。根据学生的区域、年龄群体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对行业需要且学生欠缺更明显的素质项进行重点养成,例如:民航业核心素质要求之一是“优质服务”,这一素质要与当前90后、10后独生子女学生群比较自我,抗挫折力弱等特点相冲突,学生习惯了接受优质服务而不习惯服务于他人,因此,“学生为本”在此项素质的体现则应该加强训练学生的服务意识。设计更深入的优质服务意识和行为活动,让学生去实践并理解怎么做到“优质服务”。而现阶段在校学生已有的活泼有主见等特性则在对应的素质模块中适当弱化,教育活动则可以简化一些。以学生为本,问题导向就是结合学生实际对基于行业素质要求框架中各项各点进行权重设置,搭建出一个契合企业与学生双方实际的素质教育活动平台。

3.4丰富形式,多元素融合,打造恰当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载体

在确定了各素质要点的活动策划权重之后,就要为“这一副肥瘦不均的活动骨肉披上外衣,让其被包裹并生动起来。”这一设计步骤就是要选择丰富的形式来体现素质要求的内容。模拟、参观、交流、游戏等活动形式很多,选择形式时就要注意多种元素的融合,要注意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等关键元素。这一点上也要充分利用区域性原则来设计活动,把多校区所处区域及周边的文化元素放进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中。例如,珠三角粤语粤剧的元素被纳入众多活动中得以训练并内化成职业素质。此外,对于多校区院校,做主校区和分校区之间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策划要注意以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主校区为中心,各分校区以核心专业群和周边条件,凝练更有偏向,而又不能脱离行业素质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特色活动。

3.5实践修订,追踪管理,制定务实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方案

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方案形成之后,同样要经历实践来检验。一个活动的可操作性、实效性一定要在班级等学生群体中实施之后,通过及时和延时的跟踪调查,科学分析,现实效果才会呈现出来,把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方案作为一个项目来组织管理,一届学生,一级学生,一个专业学生,多维度群体实施效果的反馈和整合,持续地修订活动方案,才能逐步打造出一个适合特定行业高职的多个校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方案。

4结束语

行业高职院校在多校区办学的背景下,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活动的设计原则,基于校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着手制定出符合学生素质发展培养方案。就目前而言,达成统一认识是活动开展的前提基础;从行业入手,以生为本则是关键;打造活动载体和制定活动方案则是根本。培养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在“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背景下,依托其职业教育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当成为行业高职育人工程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英 方少灿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浅析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而对于中职院校而言,素质教育主要针对职业素质方面,在某些时候,职业素质的重要程度甚至会超越职业技能,因为职业素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涵养。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通过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过去,我国一直沿用应试教育体制,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都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明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被社会无形地贴上了很多标签:学习成绩差、自律意识差等,甚至还有人将他们归为“坏学生”一类,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因而,这些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与普通高中生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就应该了解他们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像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中职学生在这个年龄也会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敏感又脆弱,当别人嘲笑他们学习成绩差时,他们自然会产生自卑感,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些观念和想法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处于一种消极、低沉的学习状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向他们传播积极的正能量,比如,一些没能接受文化教育的人最终也通过其他途径取得了成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使他们重拾信心,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好好努力,相信将来也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二、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输职业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名人事迹、英雄事迹,其中也不乏一些具有高尚职业情操的敬业人士,而这些刚好可以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比如,“铁人”王进喜就是敬业奉献的典范,这个伟大的工人代表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高尚职业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向学生传播正确的职业观,让学生将“铁人”王进喜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全力投入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退缩,要热爱和忠于自己的事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教育素材,从而将职业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用真实的事迹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成为具有高职业素质的人才。

三、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

在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更加重要和关键,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当前市场就业压力大、企业对人才要求高的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求职面试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求职面试过程。教师可以选定一些学生作为面试官,提前设置面试问题,安排面试流程,其余学生作为求职者进行面试。相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体验求职面试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意识到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这也会成为学生今后努力和奋斗的强大动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外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或者跟企业达成共识,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从而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结语

在如今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学生毕业后面临严酷的就业形势,要想通过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多实践平台,不仅仅要靠过人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备正确对待职场、对待工作的态度,要拥有一颗忠于工作、忠于岗位的心,而这些道理在中职教学中都需要语文课程的教学来传播和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只有用心研究教材并使之与职业教育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职业素质、高工作技能的职业型人才。

作者:赵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得到逐步提升,开始注重对艺术、国粹的追求。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对国内传统艺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国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很好地协调艺术与专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作为论述的重点,不仅分析了国画发展在中等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国画;发展;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学校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相关的专业课程摆在学生学习的首位,而严重忽视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中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明显失衡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戈(2001—2010年)》中确切提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必须严格依照教育部相关的教学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艺术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到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发。

1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国画的意义

1.1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沉淀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中华民族被誉为世界东方艺术的发展重心,而国画则是中华民族艺术产物中极为耀眼的明珠。国画对作画的材料有着严格的选用标准,并且对作画的技法以及视觉效果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国画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并得到不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艺术教育与艺术学习,经过代代传承,国画以日益惊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重视。如今,学习与研究中国画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学者,各级文化层面的人均对国画有着浓郁兴趣和热情,从而大大推动了现代国画的发展、传播,因此学习国画是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1.2促进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书法以及作画是我国许多文人景物抒情、净化心灵的途径,因此我国存有许多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比如我国著名唐朝诗人王维,不仅通过作诗来充实内心,还通过绘制山水画来修身养性。因此,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开设国画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精神诉求和追求,还能够从情感角度出发为学生塑造健康、完美的性格,这其实就是美育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即利用情感感化学生,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不单单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还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之中蕴含的情感。总之,开展国画教育应当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切实促进我国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1.3促进学生良好造型素养的提升: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遵守国家教育部文件上,而应当使学生在国画教育课程中充分领悟精益求精的绘画精神,并充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国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注重循序渐进提升作画水准。基于此,学习国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秉性,有助于学生严谨学习态度的形成。除此之外,由于国画对绘画技巧和手法的要求较高,所以学习国画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造型素养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以后就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国画艺术教育的对策

2.1思维应当认识到位:我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例如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六艺”的学习,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里面不但涵盖了技能的学习还涵盖了艺术的学习。基于此,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应当重视技能和艺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继承我国古代教育的理念。我国现代中职院校中不但设有专业的技能培训课程,还设有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如美术、音乐等,因为曾有学者说过: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成功的。除此之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与艺术教育课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充分掌握了国画的绘画手法和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当中等职业院校进行国画艺术教育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和兴趣。2.2运用学分制形式:同许多专业的美术院校相比,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国画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相关的教学计划不够详细、学时较短、学生绘画基础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将严重阻碍国画教育课程的开展。所以,为了有效保障国画艺术教育课程可以顺利开展,中等职业院校应重视课程的相关设置。例如将学校的国画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的第一学期中,这样学生将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每一星期至少安排一节国画课程,且将教学计划详细化,便于实施;应用学分制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动力。2.3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国画教育中,老师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教学之前给学生介绍著名画家的相关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底蕴和内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正式教学等。

3结束语

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中职院校开设国画艺术教育课程不单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正是因为国画艺术教育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推动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吕亚鹤 单位:长春艺术设计学校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聘用的重要标准就是职业素质,如果一个人具备的职业素质程度较高,那么他就具备较高的有价资源。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应该侧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师加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力度。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以就业为导向做为办学宗旨,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就业竞争激烈背景的教学服务。虽然在中职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中职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传统的中职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以及中职院校对职业素质的教育没有充分重视,甚至有些院校对职业素质理论的研究基本没有。因此,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推动学生完成就业,从而体现职业教学的特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会使教师在课上随意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进行考虑,并且缺少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另外,我国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院校都以学习成绩为教学宗旨,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能力,这不但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秩序较差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对语文这门学科并不重视,其更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如果对语文教学缺少关注和重视就会使教学计划出现浅显、随意等特性,从而导致教师在执行语文教学计划时不会深层次地对语文教材进行开发。使得现阶段中职语文课时被随意压缩,教育标准不能够充分贯彻并落实。最终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影响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质和语文的关系

职业素质内在本质比职业能力更为丰富。职业素质通俗的来讲是指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心理及生理条件基础上,通过自我修养、教育等途径发展起来,其是工作活动最为重要的品质。而语文学科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文化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问题,同时语文学科还具备超高的工具性。如果一个人具备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语文文化素养,那么这个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或者工作中都可以受益匪浅。因为语文教材具备鲜明的人文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正确的导向,同时语文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涵养,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也是对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职业素质和语文学科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素质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以具备交稿的职业素质。

三、中职语文教学培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

根据现代社会企事业聘用人才的主要要求,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并强化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中职院校可以在校内进行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语文教师应该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备沉稳大气、不骄不躁的作风,耳濡目染的对学生的品格进行熏陶。教师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进行锻炼时,应该围绕职业教学的特点,对学生渗透求职简历、应聘书、公告、通知等的书写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教学任务和目标更侧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在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认知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增强。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们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实践活动中语文知识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还应该考虑到一个问题,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内容和课堂活动增加实操和趣味,使得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热爱不断增强,之后再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时,语文教师应该将能力、语文知识相融合,从而提升职业素质的讲解,耳濡目染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逐渐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进行丰富,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从而在就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

作者:李霞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与体育素质教育分析

摘要:

在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号召下,体育教育也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时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当然,体育素质教育也应该更加重视。加强高职院校的体育素质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素质教学。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体育素质教育;对策

一、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内容上分为身体素质教育、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体育思想素质教育、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体育审美素质教育等。体育素质教育就是为了促进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地发展,提高思想素质上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体育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传授些体育知识,让高职院学生增长知识。体育素质教育和其他教学活动上有所不同,体育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多方面教育。加强体育素质教育,顺应了历史潮流,也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为将来社会上提供更多的全方面、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是这个时代赋予学生们的责任和要求。

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过于强烈

据统计,高职院校往往只是采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不会对教材重新调整,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国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会将大部分工作投入到文化知识的教学上,教学时不能公正衡量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平衡性,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低下,体育综合素质较低。这种结果的造成,毫无疑问,与中国教育的观念,应试教育的刺激有很大的联系。在中国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只是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考试上不敢有一点松懈,生怕在考试上失意,在毕业时生怕拿不到毕业证,无法毕业。长期被考试压迫的中国孩子,体育素质上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就被老师、学生遗忘。中国这种用考试压制孩子学习教育的方式,外媒形象地将它称之为“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在体育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发展,中国式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在除文化课上以外的成功塑造。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生来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有一技之长,不一定要在文化课上有所突破,因此,改革中国的教育方法迫在眉睫,改变中国式教育对体育素质的影响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不能贯彻落实好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常常会将体育竞赛作为重点工作,在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时,也仅仅是根据体育竞赛中获得的奖牌数量、名次作为考核依据,完全忽略了对体育素质教育方面的评价,对体育素质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追求体育竞赛结果,看重竞赛结果。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综合知识也未能普及,学生们在这种体育素质教育的考核方式下,不能形成好的体育意识,不能对体育方法很好地掌握。考核方式的纰漏、落后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对学生们体育素质的教育。

(三)老师们的体育素质教育观念不强、水平上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方面,老师们不能谨慎对待,重视该方面的教学。教学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们在该方面的正确培养教育。我们平常都说,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老师在体育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都不足,那么学生们的学习重视度也会大打折扣,降低了对体育素质教育方面学习的激情。同时,老师们教学水平存在缺陷,不能正确全面落实体育素质教育的方针。加强老师的体育素质的培养观念,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需要改正落实的。

(四)在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突出人文教学理念

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实施,需要人文精神上的支持。人文精神上的支持是体育素质教育正常实施的保障,保持体育素质教育的长时间开展。如果人文精神在体育素质教学中不能渗透突出,那么素质教育在教学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或者说是效果不明显,不能长时间推行下去。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学,能为素质教学注入活力,刺激素质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引起学生和老师对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视

老师和学生们应该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了解到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在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提高体育老师的素质

加强老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秉持“在其位,谋其责”的态度。认真审视教育工作,增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的老师还应该在技术上多多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能够把握体育素质教育的动向,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加强体育课程、教材的建设

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状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源的优势,对课程进行改革,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征求学生的意见,制定并完善课程内容。体育素质教育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最好融入民族文化新元素,增加民族文化的魅力,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四)建立并完善体育素质教育的考核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改掉以往落后的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不单单停留在学生获奖情况上,对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情况都应给予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考核。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建立合理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评估方案,对素质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

(五)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加强体育素质教育一定会涉及到体育器材。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满足高职院校的体育素质教育体育器材上的需求。

四、加强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也会使学生行为更加文明,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体育锻炼集体性、竞争性的特点,也会让学生们时刻为团体着想,树立好的团体理念,责任意识更加强烈。在体育锻炼中,也能锻炼学生们坚强的意志,生活中锲而不舍的精神。体育素质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调整情绪,在困难的时候,缓解心理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保持健康的心理态度。总而言之,体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领导应该给予重视。

五、小结

高职院校应该对体育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对老师和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端正态度,转变观念。体育素质教育不是儿戏,体育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一大重点,要引起学生和老师对体育素质教育方面的认识。为了促进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应该在该方面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制度,给老师和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快速提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作者:杨兰 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班主任中职护生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职业素质是中职护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中职护生成长、成才。本文探讨班主任职业情感对中职护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情感;职业素质;班主任

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精湛的诊疗技术,还要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据了解,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很多与医患沟通不畅、医护人员情感及爱心缺失有关。为此,我们必须从医学教育抓起,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我校作为为各医疗单位培养专业适用型护士的中职学校,对于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班主任职业情感的投入,不断提高护生职业素质,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基础。

1班主任职业情感的作用

职业情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1]。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不同教师的职业情感具有差异[2]。教师的职业情感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功能:(1)驱动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动力。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教师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并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心,教师职业情感越深,素质教育内动力就越大。(2)迁移功能,即教师能把自己的职业情感迁移到护生身上。这种情感迁移能使护生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作风,工作后爱岗敬业。(3)感化功能,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能够感化护生,使护生克服自卑感,促进职业素质的培养。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也是这个班级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中职护生与班主任的感情比其他任课教师深,因此班主任的职业情感更能影响护生的生活和学习。

2班主任职业情感投入在培养中职护生职业素质中的必要性

2.1中职护生对职业教育认识错误,缺乏职业情感

目前我校护生大多初中学业成绩较差,心理落差较大,存有自卑心理,对未来期望值高但又很茫然,找不准方向,处于彷徨和无奈中。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内容,护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纪律散漫,学习不在状态,甚至萌生退学的想法。作为班主任,应具有良好职业情感,把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的精神及时迁移到护生身上,引导护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尽早适应中职学习和生活。

2.2中职护生职业素质不适应医学发展需要

中职护生学制为3年,其中在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虽然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相关护理人文素质课程,但仍存在部分护生职业素质不适应医学发展需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适应现实环境。有的护生自我调整能力差,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失败,情绪悲观,放弃努力;有的护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矛盾。以上种种职业素质缺乏的表现都会影响护生的成长和成才。

2.3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护理教育应注重班主任职业情感的投入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治愈疾病,还需要有良好职业情感。医护人员的言行都会向病人传达出某种信息,影响其心理,尤其是罹患重大疾病的病人更渴望医护人员的关怀。良好的服务态度、恰当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病人增强信心,对于疾病治愈有一定作用。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护人员态度不好,主要体现在诊治护理过程中言语冷漠,缺乏耐心和人文关怀。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有责任把自己的职业情感迁移给护生,使护生能够做到热爱工作岗位,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

3班主任职业情感投入对培养中职护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3.1培养护生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每个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其职业素质的核心。爱岗敬业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提高职业素质,强化职业技能。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积极投入职业情感。班主任若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积极帮助护生解决问题,就能使护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感染护生、成就护生。

3.2培养护生沟通交流能力

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其主要工作是给予护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有利于护士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病人康复,因此护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护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沟通人群为同学和教师,其中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更能增强护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投入职业情感,使护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解除顾虑,积极与班主任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与不同人群沟通能力,学会聆听,学会思考,为以后的医患沟通打下坚实基础。

3.3培养护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每个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是护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现阶段护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学习态度仍受到情绪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可以使护生精神振奋,投入学习;不良的情绪可以让护生意志消沉,妨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职业情感影响着护生的学习情绪。因此,班主任应投入职业情感,引起护生共鸣,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护生创新精神,首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医学课程学习任务重,内容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到的必须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单纯靠背诵难以记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些口诀,如利用谐音“借一两本淡蓝色书”加以记忆。

3.4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护生素质,让其身心健康发展。医学的发展要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护生具有批判精神,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绝对不能忽视对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发挥职业情感,注重启发与引导护生,鼓励其自主思考、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重要学说的发现背景、形成过程等,让护生了解现存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医学的发展需要批判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投入职业情感,重视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职业情感传递给护生,培养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走向社会、服务人类的有用之才。

作者:黄丽萍 单位: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中职计算机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当下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的实质是知识和素质的竞争。面对各类矛盾和不利的因素,教师们应该整合教学的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当下的职业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本文以计算机教学为例,讨论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职业素质教育;中职

中职学校,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生,所以中职学校在教好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倡宣扬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职业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将就业作为导向的一种教育,让学生掌握充分的职业技能,加之职业责任感和纪律感,明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1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是课上老师的讲解中加入了素质教育,其中也有一定的教育成果。大多中职学校减少了思想文化课程的课时,更注重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与训练,部分学校的教师对于所带专业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这将不利于素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实践性比较强[1],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创新性,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反面的实际案例去说明不正确运用网络资源的危害,端正学生的认知。让更多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认知网络,找寻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教师们在讲课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职业观念[2],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其实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技能并没有那么差,但是在职业素质方面上有较大的缺陷。教师要在自身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去发现、实践、创新,注重素质教育的可实施性办法,唯此才能给为中职学校培养更多人才。

2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步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要从点滴开始做起。在实训和日常上课中,要爱护设备,在进入实训室之前,要保证衣冠的整洁,不随便乱扔杂物。上课时间不随意到处走动,大声喧哗。上完课后,不随便对设备进行更改。实训结束后,要将设备关上。虽然这是上课期间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在极大的程度上能够增加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所以每个学生都要严于律己,教师要严格负责监督,可以制定期末考核制度,表彰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基本行为习惯规范过后,还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团队意识和自身动手能力。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督促学生们的每个行为细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3],慢慢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做人做事方面时刻严厉要求自己,保持着严于律己的态度,为其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因材施教,创新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所有的现代办公均依靠计算机辅助完成。只有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才能更好地去完成现代化的工作任务。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职业素质教育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位学生。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在教室和机房,教师要联系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加以引导,把握住课堂教育时间,带动学生课上的活跃氛围,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全面参与性,让学生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刻感知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4]。

4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工作上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更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不竭源泉。而面对当今社会的竞争,处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而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想问题出事较简单、极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身作则,以自身行动告知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帮助、理解、包容。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要结合实际,将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布置给他们。每个成果都融入了一个群体的力量[5],包括了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互相协作沟通的能力。慢慢适应了一个群体的协作,从而为将来与他人交往工作中创造更多的机会。

5结束语

从点滴开始做起,严格约束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行为习惯。在每一次实践中,每一节理论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从各个实践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面对社会时应该有的强大的心理素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素质教育真的融入了日常教学中,这必将会为每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更好的发展奠定最坚实牢固的基础。

作者:曾云 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发展完善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化工作职责、创新教育方法、突出职业院校特色等方面提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方法,以期完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机制。

关键词:

素质拓展;机制;创新;特色

一.素质拓展工作概念

素质拓展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以实行多领域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部分为第二课堂辅助实践环节。

1.第一课堂主要指的是大学公共选修课。指高校在必修课之外设置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远见卓识、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体现学科交融、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课程。

2.第二课堂辅助实践环节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利用课外时间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科研训练项目、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技术开发、社团活动及各类社会实践,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形式的优秀成果,从而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

二.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素质拓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能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选择素质拓展项目,提升素质能力。不过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素质公选课课程比例不平衡,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科学类占比较大,艺术体育类和自然科学类占比较小;第二,质量监管体制需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学生出勤率不高,教师责任性不强的现象;第三,教师对素质能力重要性认识不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决定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一支思想信念坚定、教学质量优良的专间结合、功能互补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素质教育计划的组织保证。

三.素质拓展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宣传。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是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宣传板、专题讲座、素质能力宣传周等形式加大对素质拓展工作的宣传。

2.细化素质教育机构工作职责。素质教育部是负责素质教育工作的主导机构,只有主导机构明确职责,才能更有效的实现规划管理。该机构的职能应明确为两大块:学科管理和教务管理。在学科管理方面,应成立学科委员会,对各个学科课程、社团的通识教育模式、质量进行把控监管。在教务管理方面,有专门人员负责课程管理、学分获取等教务工作。

3.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需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同样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素质公选课、实践活动的需求,进而调整工作方案,实现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三方面最大范围的契合。

4.实现素质公选课多元化。联合兄弟院校扩大师资规模。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固定部分选修课,灵活设置其他选修课开课次数。扩大师资队伍,实现素质公选课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艺术体育类课程比例趋于平衡。

5.创新教育方法。开通网络课程、网络社团,使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学习相关课程,参加社团讨论等活动,最后以论文或答题的形式完成考核,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网络课程、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灵活性、新颖性受大学生喜爱,且节省了空间、人力、财力,但针对学生群体性,部分学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不法分子煽动等特点,应指定专门的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活动进行引导、教育。

6.突出职业院校素质拓展工作特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实现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伟大使命。要实现这一使命,职业院校也应在素质教育领域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素质公选课中重视职业技能课程建设与质量提高,加强对职业技能类社团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证书,或者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并安排专业老师给予辅导,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夯实基础、狠抓教学质量、培养本土高素质人才”。

四.总结

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在基础理论的教育方面并不薄弱,但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却有一定差距。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加强素质教育,以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更优,能够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产力和创造力。

作者:蔡利亚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

摘要: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更符合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教育。在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且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三方面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体来讲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下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才最基础、最直接、最富成果的途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具备基本信息素养的人才为宗旨,致力于培养更加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新型职业型人才。计算机课是职业高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在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侧重点来培养人才。在现有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值得探讨。笔者结合多年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根据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特点对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简要探讨:

一、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

根据职业高中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方向的特点,在认真摸索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笔者仔细研究职业高中计算机教材,认为素质教育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渗透,以传达给学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其中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理论课程是基础,我们不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时候过分夸大其而忽略理论教学。毕竟,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课堂仍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阵地。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了理论,这也意味着实践创新。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更应利用理论实践循环教学,有机地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兴趣所向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将计算机知识由浅到深、层次分明地分解、教授给学生。我始终认为,逻辑是非常诱人的一个词。学生学习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得到环环相扣的知识,只要一入门是很容易学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入门,学生感兴趣,主动性与能动性提高,思维变得活跃,学习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获得成功。

二、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最直观的体现。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当然,这里的素质着重是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教师应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给素质教育更多空间,多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意识、创新欲望和动手能力。素质教育催生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为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有利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现。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结合这两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就很有必要。“任务驱动法”较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精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自主探究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信息化社会要求高信息素养人才。笔者认为,高信息素养是指获取、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并在其中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所要求的职业高中教育。

三、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应以笔者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素养”为评价标志。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较低,这是当下职业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但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妥协。不论手上紧握的牌怎样,我们都要努力打出一副好牌。以“信息素养”的高低评价“教”与“学”的好坏,这一理念本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理念。教学评价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结合计算机教学过程,教师应致力挖掘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能力,引导并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予以适时鼓励。这样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支援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获取、消化、加工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耳提面命填鸭子,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满足。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便也会在情绪上肯定教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与努力,保护学生本就薄弱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享受学习乐趣。因为素质教育本就是快乐的教育。

作者:李杰 单位:山西省石楼县职业中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