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10 05:15: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提高政府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恶性循环

投资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叫政府主导的投资,一类是市场主导的投资。这两类投资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好,可能会陷入一个陷阱。

这个陷阱的机理就是,当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为了保增长,我们就财政刺激,做政府驱动的投资。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增加了以后,就会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使得要素价格上升,进而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挤出市场主导的投资。也就是说,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多了后,就会影响整体效率,造成整体效率下降。如果整体效率下降,就会带来经济下行进一步的压力,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会进入这样一个循环?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的做法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当基础设施短缺的时候,是需要政府来做投资的。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贸易成本也会比较高。但现在情况改变了,投资到基础设施的回报越来越低,刚才说的这个恶性循环就可能会发生。

怎么避免这个恶性循环呢?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导致了下一个环节,仔细想一想并不一定是这样。比如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很多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其实也可以用政府的财力降低税费,这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比较一下这两个措施的差别,我们就发现,如果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作为主要的成分,刚才那个循环就成立。如果降低税费,企业盈利能力增加,投资积极性提升,就会诱导更多的市场主导的投资。如果市场主导的投资多了,政府主导的投资少了,整体效率就会上升,这个循环就打破了。当整体效率上升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减缓了,我们就走出了这样一个循环。

我建议,政府资产的使用转向,我们现在是用政府的资产把它装到融资平台中,用资产做资本,去借钱,借了钱去投资。如果政府资产的使用受到了约束,这种投资就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如果我们加强对资产负债表的考核,加强对投资绩效的考核,是可以加政府资产管理,可以适当减少投资的冲动。同时用政府的资产来支持社会保障,就可以降低社会保障的缴费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政府资产更好地使用,从支持投资到支持社保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对于避免恶性循环,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的分析

摘 要:现代林业的发展让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为使得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就需要推动林业生产要素数量的增长,使其组织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培养一些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对实践理论进行创新和指导,这对我国的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发展;问题;措施

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我国林业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进步的方案策略。为了更好的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利用率的提高。所以,在加大建设林业管理学科,进行创新理论实践指导,加大培养在林业方面的高素质实业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不但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的而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同时也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决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最终也会对我国新时期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带来影响。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缺乏人才

在市场经济基础下,林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森林防火取得重要成绩,进一步开创了林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学科领域中,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转变。但是现在因为一些传统原因和遗留问题,以至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他们的林业实践能力也很差。在林业领域中,缺乏大量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没有很大创新,培养模式不够先进,人们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以至于新时期我国的林业出现了很多问题。

1.2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的缺陷性

一个学科的出现,需要研究人员的灵感和创造。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则离不开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而言,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建设就成了无根之水。然而,由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发展起点也比较低,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使得学科理论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从整体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比较零碎,形不成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体系。而且,由于不同的理论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研究出的成果难以被有效地被整合起来,自然也就形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很多研究者在开展学科研究工作时,基本上是处于缺乏理论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研究成果缺乏较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理论研究系统性缺乏造成研究视角狭窄,成果难以实际应用,很多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重复,使得理体系长期得不到完善。

1.3 学科研究方法不够先进

研究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研究方法越先进,研究手段越丰富,越可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研究体系的整体建设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并不注重与国外先进研究团体进行经验交流,而专注于闭门造车。这不仅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长期得不到提升,也造成研究成果缺乏时效性,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比较低。总而言之,学科研究方法的落后,直接导致研究水平普遍不高,多数研究难于与国际接轨,也落后于国内的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一些复杂问题研究难以进行。

2 加快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对策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学科建设工作,这门学科应该需要一个偏重点。完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体系,把重点解决林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学科的主要任务,大力的推动定量分析方法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使用,从而促进新时期下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2.1 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种“硬件”,“软件”建设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学科研究水平的关键。首先,国内林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协同各高校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培养提上到学科建设的战略层次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科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相关人才;其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革新培养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故而,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不适合当代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因此要积极革新培养理念,将培养的重点由理论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上来;最后,学科人才还要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在提高我国研究人才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强我国学科学术的综合竞争能力。

2.2 加强科学理论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填平补齐和拾遗补缺,而是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升级和发展。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呈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3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方面,应该加强和农业经济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以便能够寻求科研合作的机会。在国际方面,应该和国外同领域的人开展学术研究,以便能够引进先进的林业经济管理知识,从而提高我国林业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为了让林业学科有更为健全的组织保障,那么就应该构建完善的科研体系,创新对人才的培养方法,以便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结束语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学科稳定、健康、高效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应该建设高素质学术团队,重视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选择、学科理论研究与社会需要相符的新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隆重开幕

2016年11月16日上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安宁校区正式拉开帷幕。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绍良、校长彭增华、执行校长侯德东、副院长杨军以及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安宁职教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毅、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副院长张涌等校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靳来主持。

国歌嘹亮,彩旗飞扬,庄严威武的仪仗队举着国旗、院旗、会旗昂首阔步走向主席台。各学院师生方队、裁判员方队、行政部门教师方队、学长助理、教官助理方队依次入场,运动员们个个朝气蓬勃、精神抖擞,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他们步伐一致,器宇轩昂向主席台走来,口号声声入耳,动作自然协调,青春经管,神采飞扬。

开幕式上,杨军副校长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获得阵阵欢呼。他代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对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在过去一年中,学校体育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随后,杨副表示经过的发展,冬季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大家要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继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营造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希望全体参赛运动员,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

裁判员代表康厚良老师和运动员代表尚魏锋同学分别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后,彭增华校长宣布云南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正式开幕。

随后,来自各二级学院带来的校园文化工程展演,将“青春经管”校园文化品牌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踏着青春的节奏,沐浴冬日的暖阳,各二级学院紧随其后演出的少数民族体育舞蹈更是传承和弘扬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促进学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退场的号角吹起,开幕式圆满结束。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始终将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本文将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新形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逐渐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最终向着共同进步与繁荣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概念都被引入到农业这个学科之中,所以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下如何正确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且利用现有条件不断促进其进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

1.1促进学科之间交叉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应该只是单独依靠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应该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之后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而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但是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我们应该从全局把握,将未来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学科的发展与升级。当前经济与学科之间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并且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所以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应该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探究,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形成现实。

1.2调整当前农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然而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外加当前的经营方式又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所以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都是相对低效的。当前农业经济的形式正在向着国家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传统农业的管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管理结构矛盾突出显现。面临这种形式,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状况,以科技为先行导向,在实现农业经济积极管理的同时,还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力度开发农业资源,让生产经营不断走向组织化。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时期之下对与农业产品的要求,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以便在问题出现之后可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凝练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

1.3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贡献,然而每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单独依靠某个人完成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才会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当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综合水平强大的学术队伍,以此作为技术支撑。就当前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队伍的建立除了要依靠国内的科研学者之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学者加入其中,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新骨干,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2.1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小规模农户经营占大部分,基于这个国情外加我国国土辽阔,并且地域之间差异巨大,所以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法律政策研究将成为当前的主流,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制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经营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长时期应用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城乡之间存在隔离,所以如何有效制定农业经济政策辅助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内容。

2.2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

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内容,无论是在哪个方面的发展,都应该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其中。农业本身就是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将自然保护性与生活的舒适性都涵盖其中,农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其他产业都不可取代的。

2.3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形式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经济管理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各国之间农业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农业产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进行农产品交易时都非常谨慎。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所以更加应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推向世界化。以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资本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不断的应用中,知识不断积累,为农业经济管理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对其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多的方法将会被引进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形式,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促进学科之间相互发展、调整当前的农业结构、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趋势为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逐渐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家化。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总结

摘 要:笔者结合所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创业工作室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一个典型案例的特色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 项目实现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产品试用反馈,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研发了初期的APP软件,并提出了智能手环的概念和设计原型,目前也在积极地和企业联系之中。从市场层面,学生们利用假期,通过对养老院、大型社区、老年大学一部分人进行了初步试用,普遍反映较好。对于平台后台服务的提供商选择,学生们根据经济管理学院已有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沟通和筛选,最终确立了交大医附院、永辉超市、唐久便利、58同城、西安普惠健康体检中心、京东商城等七家企业。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资源环境所所长

一、个人简介

邬锦雯,女,196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199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4―2008年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3月访问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2014年6月经国家留学基金委青骨研修资助到加拿大萨斯温彻大学进修。自1994年起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广州青年商业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以及广州市花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位。

二、研究领域

邬锦文教授长期在管理信息与数据挖掘、用户分析、知识管理、劳动经济等领域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市场层面主要有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信息政策与法规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中观组织层面是对文化资本和竞争力、HR-MIS、知识管理和物联网的研究;微观个体层面涉及胜任力模型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投资行为研究。

三、研究成果

邬锦文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诸多论文,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就业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度量方法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研究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图书编辑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参与了新闻出版署重要软课题、民建年度参政议政招标课题和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研究。其中“改制后新闻出版业人才评测体系建设研究――以编辑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为例”的重要软课题于2009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优秀奖;会议论文“广东产业升级中结构性缺工问题与对策”于2010年获得广东中华职教社的特等奖。邬锦文教授还是优秀的参政议政人员,2008―2014年度,民建广东省委员会授予其“优秀个人”称号;2014年,“关于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职业标准,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提案”获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的优秀提案奖。

四、主要论著

1、2001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广州出版社,2002年。

2、电子商务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网上创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打造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组织文化资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6、面向城镇化的人力资源与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7、你最胜任什么职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8、信息产业结构研究,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92年第4期。

9、信息产业与持续发展,情报科学,1993年第2期。

10、试论中国经济信息网络建设,情报科学技术,1995年第5期。

11、试论当代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图书情报工作.1997年第4期。

12、决策中的征兆信息识别,决策与信息,1997年第8期。

13、论信息的开发利用,情报学报,2001年第3期。

14、谈谈电子商务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科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15、中国证券市场庄家与散户的博弈,时代经贸,2008年第3期。

16、网络情报检索语言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17、文化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8、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启迪,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年第8期。

19、广东产业升级中的机构性缺工问题与对策,中国劳动,2011年第4期。

20、缺工企业类型之深度分析与政策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在当前现代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应当明确发展的原则和理念,另外一方面还应当结合当前的基本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以更好的实现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发展现状,同时对发展的建议和基本对策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学科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分析;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引言

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逐步的成为了社会经济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的状况加以分析,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发展的历程之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解决,而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则必将对相关学科的建设带来重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间不算长,学科整体建设的水准也相当有限,所以在发展历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今后,应当在充分的了解了学科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

一、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问题较多,首先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够切实的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学科的理念以及管理的思想,也都存在有重大的缺陷性。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科学的研究方式相当匮乏,现有的研究方式较为落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发展的历程之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解决。所以在今后要想真正意义上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还应当从上述几个层面着手进行系统化的改进。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设水准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就当前的趋势加以分析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准已经逐渐的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求,相关理念较为滞后,所以应当及时的实现对思想方式和研究过程的创新,以更好的相应时代的号召,更好的实现相关学科的健全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林业建设呈现出了相当迅猛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却出现了相当显著的滞后情况,其相关学科的建设不少层面依然属于流于形式的工作方式,对于深层次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理论的研究工作不到位,科学性的思想建设较为落后,不能够很好的符合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实践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科学的定位以及学科的研究领域等范围相当模糊,没有及时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化的研究理论体系,进而使得学科之间的相关发展关系存在有重大的问题。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必然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出现落后的情况,所以在今后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改进。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进入至一个全新的阶段和全新的轨道之中。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的缺陷性

一个学科的出现,需要研究人员的灵感和创造。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则离不开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而言,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建设就成了无根之水。然而,由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发展起点也比较低,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使得学科理论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从整体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比较零碎,形不成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体系。而且,由于不同的理论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研究出的成果难以被有效地被整合起来,自然也就形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很多研究者在开展学科研究工作时,基本上是处于缺乏理论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研究成果缺乏较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理论研究系统性缺乏造成研究视角狭窄,成果难以实际应用,很多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重复,使得理论体系长期得不到完善。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研究方式较为滞后

研究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研究方法越先进,研究手段越丰富,越可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研究体系的整体建设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并不注重与国外先进研究团体进行经验交流,而专注于闭门造车。这不仅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落后,直接导致研究水平普遍不高,落后于国内的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一些复杂问题研究难以进行。

二、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基本的现状和存在额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环节,下文将针对实践之中的主要对策和发展的建议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的改进,实现相关理念的革新。

1.不断强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实践之中应当全面的建设出科学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基质,不断的加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在实践当中应当加强研究队伍的发展,将重要的力量集中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上述的方式才能够切实的实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增强,进而使得学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之中。此外,还应当使得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准进入至一个新的层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相关途径,使得学科之内的师资队伍水准发展可以得到整体性的增强。诸如在实践之中可以充分的结合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力的青年专家人才,重点的培养一批学术拔尖人员,同时应当使得行业之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员作为整个队伍的带头人、引导者,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最终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队伍的建设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得工作的开展可以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

2.建立起科学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在实践之中还应当不断的实现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全,这一点相当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硬件层面的重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软件的建设。在实践当中应当不断的强调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且重点的增强学科的研究发展水准。各个级别的管理部门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建立起并且协调好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培养提升至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之中。

同时,还应当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全面实现对理念的革新,在世界范围之内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其发展的速度较快,所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需求。故在实践之中应当积极的实现对培养理念的革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之中,加强人才与国际上的广泛交流,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最终使得人才的建设可以充分的吸纳国际的先进研究成果,在很好的增强人才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最后还应当在实践的学科研究过程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这一点同样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全面遵循的理念和核心的思想原则。由于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可谓是相当的迅速,所以需要及时的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使得管理水准的发展可以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之中。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下各个学科的研究机构还应当及时的掌握并且了解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更好的提升综合发展水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的重点以及热点发展领域,应当及时的加强生态环境政策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建设,应当在充分的了解了学科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区域性的科学发展,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念等可以在实践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还应当重点的强调森林资源的经济理论以及当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的加强对热点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核算,使得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开展可以全面的纳入至当前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之中,更好的实现对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维持,使得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更好的符合当前生态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观念,综合性的提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森林资源经济理念在其中的影响。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想观念的建设意义重大,所以还应当从当前学科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进行整改,最终不断的实现行业的发展,为今后环境资源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逐步的成为了社会经济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整改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核心的理念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学科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现代化林业经济的建设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改良和创新。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从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谈该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摘 要: 本文对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及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而进行思考,并建议学院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强化毕业生个体素质。

关键词: 经济管理 毕业生 现状 就业指导

经管学院作为宁夏大学的大院之一,其毕业生人数也常年居于其他各院之前列,为了更好地做好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此对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总结,对该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1.经济管理学院概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1.1经济管理学院概况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经济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农林经济管理系4个系;有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农林经济管理、电子商务7个本科专业;有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MBA)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所3个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市场营销学为自治区重点课程,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广告理论与实务为区级精品课程,会计专业为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学院已建成先进的教学设施系统,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阅览室、MBA学术报告厅、MBA多功能教室、MBA案例讨论室等。2012年学院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1451人,硕士研究生62人。

1.2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06名(包括新华学院访学学生),其中男生101名,约占毕业生数的33.01%;女生205名,约占毕业生数的66.99%;外省生源36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1.76%;少数民族学生138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5.10%;回族学生123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20%。山区学生54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9.8%。本届毕业生共有7个专业,包括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及农业经济管理。

1.2.1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11年10月开始。每年10、11、12月和来年3、4月是就业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是通过班级统一登记的方式获知已有就业意向或单位的毕业生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用人单位在学院招聘公告,进行企业宣讲和举办招聘会后学院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而获知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应聘结果,或根据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情况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意愿和最终与该单位签约的情况。毕业之际,通过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离校之后,借助先前班级干部与班级同学保持联系的优势,统计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

1.2.2调查结果

1.2.3结果分析

截止2012年8月31日,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基本呈现一个可喜的局面,毕业生基本都有一个可选择的单位实现就业。部分同学由于未能按期毕业,考研升学,备考公务员考试或主观上不急于就业等原因处于等待就业的状态。其中会计专业中18名男生中除升学的同学外其余全部就业。但是毕业前后几个月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数量不多或是签订协议后毁约的学生也大有人在。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际都处于一种试探就业或是边就业边观望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系列企事业单位、银行单位招考后,毕业生又面临重新择业。

2.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院每年都安排学院、学校等相关部门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老师给三、四年级的学生做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方面新政策解读、职场礼仪、简历制作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求职简历封皮大赛和面试模拟大赛引导学生制作个性化简历,学会收集、管理和使用就业信息,强化职业生涯理念和提高求职技能。针对一年级学生,从适应大学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的特点和将来适应的职业,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相关主题演讲等活动,让他们掌握职业生涯的一般理论和概念,了解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具备的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学院与百瑞源、银河证券等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针对二三年级学生,长期开展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和股票模拟大赛,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各种职业特征,并根据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化和完善,进行自我完善和个性塑造,培养和发展创业意识,让大学生对自我能力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3.思考与建议

3.1完善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学院要紧紧围绕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这一中心任务,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根本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求职服务,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利用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同时学院应充分利用本院教师资源相伴大学生就业征程,全程随时解决大学生就业困惑;第二,积极主动开展就业基地建设,有效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遇,学院应积极主动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并把他们请到学院,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双向选择”的服务平台;第三,建立高效信息化就业服务体系,学院应加强就业网络的维护和改进,增强和就业信息网站及人才市场信息网站的对接功能,增设网上服务项目,以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化;第四,加强高素质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学院要加强重视建立一支精干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扭转只顾“生成”而不顾“销售”的观念,成立院级就业指导中心、专人负责,帮助学校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第五,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完善教学培养计划和模式。学院应加强对在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院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3.2强化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体素质

大学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激烈竞争,事实上正是大学毕业生个体之间的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在这种环境下,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拓宽自身知识面,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为使自己今后在就业时能够适应市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2.1改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克服择业不良心理

根据大学生择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鼓励毕业生将现实的社会需求同自我需要相结合,对就业期望值不要给予过高估计。要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办法,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个人拼搏,努力满足自身价值,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三,帮助毕业生克服自负攀比或是自卑逃避心理。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第四,鼓励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去农村就业的观念。从当前的现实和发展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一方面不能只靠城市生源,另一方面不能仅在城市就业。

3.2.2注重塑造大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大学生言行素质和敬业精神

从每一名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全面规划,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以经营的态度,展开自己的大学生活。鼓励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团和集体活动,加强对自己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具体说来,就是从点滴做起,从细处着眼,时刻注意对自己言行素质的培养,并在集体和组织生活中,加强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在待人接物时,注意诚信态度;在课业科研和社团活动中,多参与竞争,等等,培养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品格。

3.2.3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包括认识能力、综合能力和学习策略,要加强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二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鼓励大学生努力争做学生干部,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多地汲取和积累丰富的知识,强化能力素质培养。四是鼓励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加强对经管类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育,使学生在调查实践、体验式教学、模拟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GMC大赛和ERP沙盘实验为依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GMC和ERP沙盘实验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论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生转型,国家农业经济也随之发生转型,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适应转型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经济的结构和环境发生改变和调整,农业经济的管理方法在快速发生改变,并且产生新的特征,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转型期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一些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发展,经济转型,以便适应现在社会的高要求和人们工作生活的高需要。经济的转型也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的机遇。人们开始对转型期的经济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寻求适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农业经济的管理办法,学科的发展趋势。

1 转型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1 工农的性质改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了解,对其工业化的过程分析,了解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发展中,是以农业发展为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投放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再把农业发展产生的资源投放到工业发展中。在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2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工业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的工业会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工业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取得如此大显著的成果,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提供、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农民的伟大奉献。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积累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我国政府也随之改变了相关的政策,为了保证工农产业的平衡发展,缩短工业与工业之间的差距,改变城市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用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开始使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方法,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的农业逐步改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现阶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仅会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创新农业经济的生产技术,还会为创建社会主义下的农村,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也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竞争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国际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加快执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有着很大的意义。

1.3 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组织能力不高、生产设备匮乏、生产力低、增长过慢、农民收入较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快,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剧烈,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富裕。

2 农业经济的转型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带来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给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

2.1 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增多,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被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所取代,农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关于农业的学科渐渐增多,管理学科的对象应着重放在农业的产业链上,注重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障农业产品安全质量。

2.2 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城乡经济结构。城乡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社会经济的转型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定会得到极高的重视,管理学科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代也是一个注重环境的时代。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和环境的再生产结果,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农业产品的再生产,所以环境保护理论也成了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

2.3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逐渐深入到农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渐渐变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并且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体现在:政府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理念,把可持续性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当作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管理学科重点,以至于农业经济的管理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将会成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重点。

3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改变

3.1 确定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经济的转型显示出很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是转型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存在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农业产业的整体形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去农业发展只注重产品的重量,转变成现在注重农业产品的安全质量。这就激发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者之间的矛盾,所以要管理好农业,就要确定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极力解决2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3.2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着重变现学科之间的特色

在分析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管理学科的探讨对象的一些变化,了解到其中的差异,执行差异化的学科战略,把工农的性质结果、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注重农业经济的整体分析,注重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之后3个阶段的生产步骤,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注重环境和国际方面的问题。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差异性的学科中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重点有着不同的方针,这样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人才。可以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取农业经济在转型期管理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例如教学教材、教师辅助教学所要用的资料和理论。恰当调整研究重点,将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融入到管理教学中,培养探讨重点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应加大教学的改革和规划,推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对策,重点培养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优秀的人才,增强培养力度。

3.4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比较广的学科,里面主要包含了2个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还包含了其他很多不同的学科。这些不能分离开来,要整体性研究,就要加强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合力解决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不断增强思考能力,去增强实践经验。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生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了新的要求。现在,在一些高等职业与高等专业的学校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这就为实现学科之间的互补和融合,增强其中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水平,推动其发展,增强教学质量。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 要:我国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型的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从而使得在现代化的煤炭行业市场中与其他的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这门学科和其他的经济学科相比差距上还是很大。但是,作为一门真正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来说,如何能够准确定位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体系,这就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经济 学科体系

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运用性的学科体系之一。在学科的体系建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借鉴和吸引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是构建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关键。也是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能够有利于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中的发展理论提供现实依据,也能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人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煤炭经济学科的内涵和体系,才能真正探索和构建起新时期下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

1、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1.1、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上的制约

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造成我国很多的煤炭开采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和资源使用过度等方面的问题,煤炭开采和销售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日益严重。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煤炭产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下,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煤炭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煤炭行业在整体上的技术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另外,行业内部上的规模等级也是不一样的,煤炭产业链也相对来说也是非常短,产品结构上也都存在不完善等问题,煤炭综合利用率也是很低,环境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问题都是新时期下我国煤炭企业所面临生态制约问题。

1.2、煤炭企业的发展遭遇到瓶颈

当前我国很多的煤炭开采区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也正在经历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煤炭行业也正在努力找寻能够改善自身管理的措施,但是需要企业付出更大的管理成本的压力。在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能源产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我国煤炭企业管理思路必须要能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和世界接轨。在市场经济剧烈变化的今天,很多的企业并没有转变和适应的时间,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我国直接表现在煤炭企业之间竞争呈现出无序性和管理混乱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1.3、煤电价格之间呈现出能源矛盾

从上个世纪开始,“煤”和“电”之间的竞争就一直没有停止。如果煤炭企业领导者只是看到当前煤电之间的竞争的表象,那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煤炭价格是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但是电的价格却是并没有放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就很容易得到体现,一方面使得我国能源领域当中的均衡发展水平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甚至可以说对我国煤炭企业的销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同时,它对于今后煤炭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煤电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者之间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的能源基础,给整个国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煤炭经济管理学科自身的定位研究

想要在新时期下构建起煤炭管理学科体系,就要能准确分析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性;

2.1、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基本原则定位

从共性上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是属于经济管理学的体系范畴,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与调节以及规律方法的。同时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又要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反映和指导相关的煤炭经济管理。作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这不仅要能够注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能够兼顾新时期下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方法研究。所以,在从共性的原则上,必须要能够突出本学科的优势特点,突显出适应性和可行性原则,另外还要能够兼顾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求,并且要能够讲求学科的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其他学科的协调性。

2.2、对于研究视角的定位分析

从上面的问题分析和推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要促使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要能够从提升煤炭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促进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出发,能够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基本点,能够建立起煤炭的储存、开挖到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体系。

2.3、对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内涵和研究对象的定位

在对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体系中,要对学科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进行正确定位。在内涵和研究对象上,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是以提高现代煤炭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能够充分吸引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和其他的自然学科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合理地借鉴系统论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等方法加以融合的一门学科体系。这样通过探寻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能够要求科学的管理来指导现代煤炭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的高效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构建

3.1、以人为本,加强构建学术科研队伍

在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中,首先就是要能够构建起一支具备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在我国的煤炭经济管理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领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分散,在煤炭经济管理知识的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借鉴方面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意识的分层次培养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科研队伍,重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同时也是学科建设上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要能够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力以及系统创新能力,关注一些前沿学科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要能积极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专业人才,充实新时期下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队伍。并且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获取高学位,能够稳定学科研究队伍,从而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优化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结构,并且能够建构起具有合理性知识结构和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研究队伍。

3.2、着力培养高端人才

要想建立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就必须要能够加紧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目前,我国现代化的煤炭产业现在还是面临很大的矛盾,这就是要能够将现代煤炭生产经营由单一注重产能和效益并重发展,而现代的煤炭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在传统的煤炭产业和现代煤炭发展矛盾突出,所以就必须要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重视和加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现代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推动我国现代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必须要能够紧密关注学科发展动向,从而能够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并增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煤炭国际贸易知识和现代化煤炭企业管理知识,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学科交流平台。培养煤炭经济管理现代化高端人才。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以煤炭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简要地探讨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想,在对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和研究工作中,逐步探寻着对于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只有加紧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构建学术科研队伍,才能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我国新时期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协同创新理念下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贯彻“协同创新”的理念,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面向气象行业发展需求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考研、就业、出国为导向,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学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需求”、“三个导向”的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2年4月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其中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在高校中的组织与实施,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对于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人才培养战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积极组织实施“2011计划”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1 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行业特色高校纷纷脱离原有行业部门,划归教育部或地方,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都向着多科性综合型大学方向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具有明显的气象特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学校文科学院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阵地,近年来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与其他综合型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相比,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科发展滞后,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制约

学科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其中硕士、博士点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南信大经管学院的学科发展目前不仅滞后于国内其他综合型院校,与其他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学院相比较也处于落后地位。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学院为例,成立于1952年,发展历史悠久,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位点也发展比较全面。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原有经济贸易系和信息管理系的基础上于2006年才完成组建,成立时间较短,学科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获批准的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才完成了第一届研究生的招生,自主设置的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硕博士点目前还没有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尚无一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经验不足,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专业学位点建设落后,相比较其他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学院具有多年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经验,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高,能和行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处于发展的弱势地位。

专业学位培养的学生实践性较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行业和地方在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失去了与行业、地方的有效对接,随着硕士点的建立,下一步学院将着力申请专业学位点,取得办学资格,实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1.2 师资建设虽然在着力增强,但与实际人才培养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教师的整体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为50%,35周岁以下教师已经实现了100%博士化(含在读),在同类综合型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中也是比较高的。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随着学院教师在读博士的学业完成,博士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将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交叉学科教师不足: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教师易于受到原有单学科的惯性影响,对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抗拒,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研究方向而转向探索成本较高的交叉学科,对于培养交叉学科的学生自然不能起到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科研人员有清晰的学科边界,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这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为不利。目前,学校尚未出台明确的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措施、办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不是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一定的学科政策机制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而目前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措施、办法尚未出台,缺乏激励,学院教师缺乏涉足交叉学科的动力。

(2)“双师型”教师不足:首先,南信大经管院的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院工作的专职教师偏多,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其次,学院专职教师中多数教学任务繁重,缺少去企业实践的机会;第三,校企之间合作机会较少,使得多数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南信大经管院的多数本科专业均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等工作岗位,急需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培养。

同时学院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扎实有效的探索,减少了理论课时教学量,大幅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实践性教学任务也需要由双证和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承担。

(3)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培养和造就国际化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2012年12月,南信大经管院拥有专职教师101人,其中只有28人次通过公派留学基金资助、学校国际化专业师资培训、特色试验区培训计划等渠道出国进修访学,教师国际化比例仍然较低。

1.3 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行业特色

一所学校要有水平,必须有学科专业特色,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特色定位,它保证了学校竞争力的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经济管理学科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学科专业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设置与国内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经济管理学院趋同,由于建立时间落后于很多综合型大学的经管学院,人才培养没有突出特色,作为后发的专业建设无法体现优势。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名称可以按照统一规范命名,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则需要突出行业特色,依托与行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共同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乃至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个性的途径,这样才可以和其他高校的经管学院进行差异化竞争。

1.4 本科人才培养侧重于基础理论,缺乏实践能力培养,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沿袭传统高等教育的思路发展,仍然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生产实践,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现象。突出表现为某些课程内容陈旧,专业面过于狭窄,实践环节受到忽视,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所开设的大多数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都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但目前存在着专业门类多,专业面广而不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1.5 国际化进程缓慢,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纷纷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如1+2+1等国际课程实验班、学生交换项目等形式为在校学生创造了多种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和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出国交流人数比例为20%~30%相比较,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的国外进修比例仅为5%左右,有些甚至更低。

2 行业特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做了明确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011计划”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行业特色高校在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缺口,在这种情况下, 行业特色高校也需要着力推进自有优势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必须着眼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并依据自身实际,培养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岗位要求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行业特色高校产生背景和发展基础都源于所处的行业,这种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事业进步和行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专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日益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跨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要,原有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门人才所掌握的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统一,学科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有着纲领性、指导性的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气象”特色明显的行业特色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紧密依托气象优势学科,形成气象经济学、气象灾害管理等新的交叉学科和研究方向,产生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新的增长点。

2.1 设置气象与经管的交叉学科专业

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继续强化优势学科,采用学科交叉、调整合并和设置新的专业方向等多种途径,改造、更新传统学科专业,剔除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体现学校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院依托学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下面自主设立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硕士及博士点培养高层次交叉学科创新人才。此硕博士点整合了学校大气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等学院的师生资源,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2.2 建立气象与经管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继续推陈出新,以会计学为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气象特色课程,包括大气学概论、气象经济学、气象工程管理、公共气象服务导论、应急管理,并要求气象特色课程必须至少修满4个学分。将专业方向课程分为Ⅰ:研究型:Ⅱ:应用型:研究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计量经济学、环境会计、管理学研究方法、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应用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金融企业会计、资产评估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

2.3 引导学生参加交叉学科科研课题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等相关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组建交叉专业科研小组, 吸引了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从文献阅读到研究方向确立,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挖掘,从研究综述撰写到整体论文的成文发表,学生经过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训练,确实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针对传统经管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和能力开发以及素质培养的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确定了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的教学理念,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据统计,学院每年开设151门次含课内实验(上机)环节的课程,其中实验和上机学时达到1132学时,约占所开课程学时比重的20%。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上机操作等不同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5 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吸引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实质性合作,加快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一方面通过学校组织的全球招聘,积极引进国外学者与学院签约全职或兼职教授,强化国外学者的考核指标,明确科研和教学任务,将引进海外人才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江苏省公派留学奖学金、学校国际化师资培训、科研合作计划等若干国际化项目,推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并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将国际化经历作为必要条件列入规定,从激烈和约束两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出国进修的积极性。

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一方面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等国外大学合作,派出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同时积极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与德蒙福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达成了办学意向,有望在推动学生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始终依照“协同创新”的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面向气象行业发展需求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考研、就业、出国为导向,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学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需求”、“三个导向”的分类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行业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产生新的增长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气象行业特色的经管学院发展之路。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经济管理学科商业研究数据库质量与服务绩效评估分析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数字资源评估体系进行论述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发展、高校重点学科设置框架和读者需求特点,以中山大学图书馆经管分馆为案例,对建立经管学科商业数据库质量与绩效评估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数据库;绩效评估;评价指标

1 数据库资源评估概述

1.1 商业数据库是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管学科商业数据库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数字馆藏。其评估包括买前质量比较评价和用户进行买后服务绩效评估两部分,一方面是对数据库资源质量的评价,注重其自身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库资源服务绩效的评估,其重点在于数据库的利用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成本等使用效果。

1.2 数字馆藏绩效评估的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有关数字资源馆藏使用及评估的标准主要有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ISO2789信息与文献-国际图书馆统计数据和NISO Z39.7图书馆统计标准。这三个指标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体系依据。

1.3 国内外数据库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建立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是数字资源评估工作的核心。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库资源评估研究项目主要包括美国ARLE-Metrics、英国项目COUNTER、欧洲项目EQUINOX、美国项目CALILEO、英国项目MIEI 2以及北大图书馆肖珑的评估指标。比较而言,ARL E-Metrics、MIEI 2、肖珑侧重于资源质量的评估;EQUINOX注重数据库服务绩效指标的评估;而COUNTER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数据在线传递交流的使用和获取统计。对于数据库的学术性、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学科性和学科覆盖率等指标很少明确涉及。

1.4 评估方式和测度方法

国内图书馆界对数据库资源的评价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案式比较研究,另一种提出更具一般意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类型:(1)定性方法、定量方法,(2)第三方评估、用户评估,(3)用户满意度调查法。

2 建立经济管理学科商业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

2.1 必要性:(1)符合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学科性和发展政策的需要,有利于优化资源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解决海量商业数据库规模与有限图书馆经费之间的矛盾,实现馆藏资源建设效益最大化。(3)网络化环境下用户研究、文献需求研究的新课题使图书馆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2 明确评估目标。高校图书馆学科数据库资源具有专业性较强、二次资源比例较高、学科细分程度高等特点。其建设以高校经济管理学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发展为主要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图书馆专业数据库资源体系。

2.3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1)学科针对性和代表性原则;(2)指标可获取性与通用可比性原则;(3)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原则;(4)指标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原则;(5)运用科学方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原则;(6)评价指标和体系的全面性与系统优化原则。

2.4 确定商业数据库评估方式。将商业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同类数据库的比较分析研究作为我们的测度内容,在吸收和筛选国际常规估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符合本馆学科资源属性的新指标,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图书馆评估、第三方评估、数据库公司评估和用户评估相结合。用户满意度调查部分以读者试卷调查、智力竞赛和读者意见邮件电话反馈为主要方式。

2.5 经济管理学科数字资源综合评估指标及其体系:

图1

框架指标――图书馆评估指标:数据库质量评估

――用户评估指标:数据库服务绩效评估

具体评估指标:(1)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需求;(2)数据库资源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权威性;(3)数据库信息量和经济数据的绝对数量值、内容涵盖的全面性;(4)数据提供和传递方式与系统平台的访问方式;(5)数据库信息和数据检索的多维性和计量工具的应用;(6)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和内容的重复性;(7)售后和升级服务质量;(8)数据库定价的合理性和产品性价比;(9)开放的数据信息定制和自定义统计功能;(10)用户满意度。

3 案例:中山大学图书馆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商业数据库评估

3.1 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数据库比较分析:中经专网、国研网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量的全面性、数据来源和升级服务。

3.2 经济统计数据库比较分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统计数据库、锐思数据库。经济统计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准确性、数据传递方式、数据量和全面性、售后升级服务。

3.3 金融分析专业数据库比较分析:WIND、CSMAR和CCER。金融分析专业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检索的多维和计量工具、数据来源的准确权威性、数据传递和获取方式与访问平台、用户点满意度、数据量和全面性。尤其是数据库内容本身的可定制性和灵活获取方式,在泛在环境下尤其重要。

3.4 世界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外文)比较分析:BVD系列数据库和IMF数据库。世界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外文)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检索的多维和计量工具、数据来源的准确权威性、数据传递和获取方式与访问平台、用户点满意度、数据量和全面性、不可替代和内容重复率。

4 结束语

(1)“数据库的高校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需求”、“数据库资源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权威性”、“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和内容的重复性”等指标是重要的个性化评估指标。(2)由于经济学和管理科学所具有的数理和计量功能,“数据库信息和数据检索的多维性和计量工具的应用(回归分析、表图自动生成工具等)”、“数据库信息量和经济数据的绝对数量值”、“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包括大量的宏微观、行业和区域经济数据)”、“数据提供和传递方式与系统平台的访问方式(同步EXCEL表单文件获取)”等指标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性评估指标。(3)“售后和升级服务质量”、“数据库定价的合理性和产品性价比”、“开放的自定义统计功能”、“用户满意度”是经济管理学科数据库必须的基础质量和绩效评估指标。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分析经济管理学的科学发展现状与规划

[摘 要]在对经济管理系现有专业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经济管理系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 发展现状与规划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 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 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进行巨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建设,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成本过高、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体系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国内各院校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探讨了工程管理学科特征,指出工程管理学科其学科定位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基于调研与分析结果,研究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问题,指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提升工程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自办出特色;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浅谈关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林业建设的开启,如何结合科学发展观,进行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建设适应时展需求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以指导我国现代林业得到科学合理发展已经成为林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吉林省作为我国林业经济大省,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更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吉林省对于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科中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此的深思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强学科管理,建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使之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科研和人才保证。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议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对于林业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林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像林业大省吉林的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多的提高,林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对于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来说相对比较滞后,无法完全适应迅速的林业经济发展。因此,林业相关的的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科强化建设带来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但是,纵观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较于我国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当然也面临着很多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结合时代机遇和相应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时代赋予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机遇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体系的不完完善,给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

(一)森林资源效益丰富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森林不仅是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起着良好的建设作用,它还属于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我国的规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计划纲要(2010-2020)》),森林经济按照用途可以分类为公益林和商品林这两大类。因此这两个类别的比重设置以及利益分配,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也使得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发展空间,得到延伸和拓展。

(二)快速提高了森林资源的配置比率。在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初期,关于森林资源的经营就有了相当的关注,因此这方面内容得到的研究和积累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经营有着较大随意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因此其经营理论和模式就不能太墨守成规,而必须随着地域环境、经济环境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吉林省作为我国的林业资源大省,近几年来森林面积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土地边际替代率进一步明确的基础上,还有理顺现有不同土地之间,其利用方式的经济关系。从森林积蓄量不断增加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不同经营效率的基础上,来配置最佳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这样一来也为林业管理学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余地和就业空间。

(三)森林资源权属结构得到了合理优化。森林资源等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基本范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森林资源价值属性、产权结构、产权制度安排以及基础产权的生产组织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都是林业经济中重要的基础理论。我国的林业经济改革与发展涉及到越来越多资源产权制度层面问题。有待学科进一步理论指导。纵观我国近年来林业经济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集体林地和林木权属得到了进一步清晰发展。这样一来,森林经营主体数量得到了迅速增加,而单位主体生产经营规模迅速下降,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规模经济不相适应,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集体林资源经营产生的敬意效益却缺乏长足的增长,经济收益合理度也尚待考究,这样一来学科的发展便有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四)林业属于弱质型发展的行业。由于林业有着公益性和经济性,所以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会有着较明显的特殊性。同时,林木资源多元所有制的结构,也使得森林资源既具有生产经营对象的属性,也具有林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林业属于弱质型发展的行业。在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投入、要素配置和生产者经营行为、产品价格和不同类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均衡、贸易及壁垒,以及林业经济宏观发展政策有别于其他行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林业行业弱质型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加深远的发展空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