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

时间:2022-05-11 03:1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电影欣赏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

[摘要]利用英文电影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学习者语感、对语言的直接理解能力、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语言综合技能,培养他们的电影鉴赏力、审美观,拓宽学习者知识面。

[关键词]英语电影 教学资源 综合能力

电影,是在20世纪的100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传播最快、最广、最有国际性的艺术形式。世界电影艺术的经典作品,尤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英美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特性展现出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将经典电影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对电影的观赏和分析,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欣赏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对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了解,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一、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感和直接理解能力,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众所周知,电影融合了人物、声音、音乐、情感气氛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以活动的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情感、阐述哲理,用画面、声音和光彩直接构成感性形式,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因而可以营造出一种最有利于语言“习得”的条件,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言语刺激。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了解东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逐步培养出语言的直接理解能力、模仿能力、使用能力,最终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能力。

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接触英语本土化的语言,熟悉各种英文表达、句型句式,增强语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如选取电影中精彩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跟读、角色模仿,也可以就整部影片或某一精彩片段进行电影剧情介绍、剧情分析、片断描述、片断评述、电影评论、台上角色表演、台下角色配音等师生互动活动,以视觉效果带动听说训练,使学生在浓厚的英文环境中自主、自发地开口模拟练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向英语学习者提供丰富、实用、口语化的语言素材

电影融入众多的人物,而人物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抒发情感、塑造形象、触动观众。一部好电影离不开好剧本和好台词,离不开活生生的人物对话和情感交流。随着电影剧情的涤荡起伏,不同人物纷纷登场,众多精彩的人物对话呈现给了观众。

电影《阿甘正传》中母亲去世前向儿子表达自己对待死亡的独特见解和抒发的母子情怀:“Death is iust a part of life,It’S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I didn’t know it,but I was destined to beyou r Momma,I did the best I could,”。动画影片《狮子王》中父亲教导儿子一段哲理:“I’m only brave when I have to be,Simba,Beingbrave doesn’t mean you golooking for trouble,”。这些对话有些充满激情,有些蕴含人生哲理。让听众回味无穷,是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很好素材。

电影语言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其口语化和真实性。由于电影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展现人们的不同生活,其广泛的题材、众多的人物、不同社会生活层面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丰富性、真实性、口语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以词汇为例,单词ass,damn,luck,bitch等可视为英语中“脏话”,因而教材中并不常见,但在日常对话中,其使用频率较高。真实性、口语化、生活化的电影语言对以书面语为主的教材是一个较好的补充。

三、拓宽英语学习者知识面,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囊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或展示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独特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电影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电影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为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文学、宗教、伦理、民俗风情等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更便捷、更全面、更易于消化吸收的资源。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这是一部反映当代美国文化的经典影片。影片融神话、历史、战争、爱情、奇迹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体现了当代人崇尚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哲理。影片不仅以电影艺术形式塑造阿甘形象,而且透过其人间接地展示美国二战后30年的时间内发生的大大小小一系列事件:越南战争、中美乒乓外交、种族斗争、女权运动、水门事件、总统暗杀、文化。

一部优秀影片就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学生在直接感悟语言的同时领略到语言赖以生存的不同社会、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开阔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美经典电影中相当一部分取材于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影片The Scarlet Lette《红字》。欣赏这些影片犹如在解读一部部文学作品,以一种有别于常规的阅读方式,接触、认识、理解、体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电影欣赏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欣赏的评价视角

摘要 英文电影欣赏课程的设置,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陡增。在电影中展开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应用的英语地道纯正,给了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很浓郁的英语视听环境,大大有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电影欣赏能够增强学生们学习英文的兴趣,同时,也应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才能尽量做到以专业的角度来欣赏英文电影。

关键词 电影 欣赏 视角

电影从出生到现在,只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可以说尚且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艺术形式。喜欢电影的人很多。因为“电影一直是人类漫漫旅途中的精神伴侣”。人们在电影中寄托了光荣和梦想,在电影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体验人生的苦与乐,在电影中与许多伟大或平凡的灵魂交流……因此,我们可以说。电影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她能够受到正在大学中学习的莘莘学子们的喜爱便不足为奇了。学习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需要。也是媒介时代的一种素质需要。就大学英文电影欣赏课程而言,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对于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增强了解,通过对电影所展现的题材、类型、人物、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更多的能够把电影当作一种社会文化文本来解读。本文试图通过介绍电影的类型、角色和演员、叙述手段、评价视角等方面对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程中的欣赏视角给予定位。

一、电影类型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就说出一些影片的“类型”。比如把《阿甘正传》说成是一部喜剧片大家都会认同,这就是说大家对于“喜剧片”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因为它符合几乎所有喜剧片这一类型的标准,它轻松搞笑,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结尾皆大欢喜,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基本上是积极的。

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一部影片,到底应该如何划分它的类型呢?从题材上来说。电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现严肃的社会主题的社会问题片;2)表现爱人之间浪漫关系的爱情片;3)描写美国都市中的帮派活动的黑帮片;4)展现军事冲突的战争片;5)讲述未来技术或未来世界的科幻片;6)展示奇幻世界或幻想任务的奇幻片;7)描写美国西部风情的西部片;8)表现自然或人为灾难的灾难片;9)叙述犯罪活动和对其进行的调查的犯罪片10)展现有关圣经或古代历史的是诗篇。从电影的形式上可以分为有动作场面的动作片和有歌舞场面的音乐片。从观众的反应可以分为使人发笑的喜剧片,使人害怕的恐怖片和使人激动的惊悚篇。

二、角色与表演

角色塑造和表演是电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没有角色就没有叙述,没有叙述就没有表演,没有表演,角色也就无法呈现给观众。

电影中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类:主要角色、次要角色和小角色。这三种角色都具有自己的功用。主要角色一般都是电影中的重要角色,通常被称为“主人公”,他/她的行为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但有时,剧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主要角色。

例如《刺杀肯尼迪》, 电影的主要角色就是肯尼迪,但肯尼迪已经死了。故事要向前发展所需的“主人公”就由记者来担任。记者对肯尼迪的被刺进行调查,挖掘其中的秘密。主人公的动机和目的推动故事的发展,当目标实现的时候,故事便完结了。在整个电影的叙述中,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因此主人公这个角色的视角就是整部电影的主要视点。次要角色适合主人公相联系,并且在叙述发展上有重要影响的角色。

例如:《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夫人这个角色就是个次要角色。由于她的行为(离家出走)给主人公的生活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和故事,主人公与之产生某种冲突(离婚时争取儿子的监护权),当冲突解决(克莱默夫人放弃了监护权)的时候,故事就到了尾声。

当观众观看角色的行为时,实际上看到的是演员们的表演。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演员有“两个身体”,即表演的演员和被表演的角色在公用一个身体,因此“观众既能感受到演员的存在也能感受到角色的存在”

与演员的“两个身体”相对应存在着两种表演方法:表现风格和再现风格。表现风格及强调演员的真实性,如玛丽莲梦露,再现风格则抑制演员的真实性,而是再现他所扮演的角色,如达斯汀霍夫曼。

三、叙述角度

影片的发展便是一种叙述,讲故事便是要逐步地把信息透露给观众。但是故事讲的或曲折婉转,或浪漫温馨,或动魄惊心,或催人泪下。效果不同,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信息的透露是很有技巧的,要能引起、保持和控制观众的注意力便需要十分巧妙的技巧。有时候需要信息有所保留,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期待。

只给观众提供少量股市信息的叙述方式叫做“限制性叙述”,限制性叙述通常只把某个角色知道的信息透露给观众,因为信息保留可以在观众间产生好奇和惊讶。推理片和侦探片通常会出现这种叙述方式。而“非限制性叙述”就是让观众比任何所有角色知道得都多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适合那些制造悬念电影。因为当时观众意识到危险而角色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悬念就出现了。

好莱坞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可克便是这两种叙述的最擅长者,在他的影片《精神病患者》中,两种叙述交替应用,创造出了最佳的放映效果。在刚开始的场面中,叙述是限制性的:观众(和女主角一样)没有察觉贝茨汽车旅馆的主人诺曼,贝茨是一个疯子。因此,在影片中最那个著名的淋浴场面里,女主角马里恩兰克被用刀残酷地扎死时,此时的观众感到极度震惊。但是,当马里恩的姐姐和情人来到旅馆进行调查的时候,观众此时和在场的角色就不同了,观众们已经完全知道诺曼贝茨是一个疯狂的杀人犯。在此时。非限制性的叙述产生的效果就是悬念。因为观众焦急地等待着角色是否会发现贝茨汽车旅馆的真相,是否他们也会成为贝茨先生的刀下之鬼。限制性叙述和非限制性叙述,都是为了在故事的讲述中更多地吸引观众的注意而设置的。

四、电影内容的角度

电影是一门艺术,分析电影的主要角度,和文艺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电影也必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大学英文电影欣赏课程中,通过观看电影了解电影所反映的内容。以上三点都是有关电影形式方面的介绍,而课程中最重要的点睛之笔应来自对电影内容的评论。分析电影内容的传统方法是分析电影的“主题”。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电影的其他的元素都是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的。

例如简・砍皮恩的《钢琴课》。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主题,结构和角色的塑造都非常有趣。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艾达的女人,被轮船送到新西兰和一个她也从未谋过面的男人斯图尔特结婚。她从不说话,只是通过弹奏钢琴表达自己的心绪。但是,另一个男人贝恩斯把钢琴买下来了,并用钢琴来获得艾达的身体。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艾达最后爱上了贝恩斯,并且决定和他共同开始新的生活。

《钢琴课》中,最能表现其女性视角的手段,就是否定了“男性注视”的霸权。在很多电影中。电影窥视镜头的对象往往是女性。而这部电影却恰恰相反,电影镜头的重点不是女性的身体,而是男性的。《钢琴课》一反传统女性在电影中的角色定型,即女性作为受害者,女朋友,“天使般的母亲”,“严厉的母亲”,妓女,或是受害者等单一的角色特质。艾达是一个很复杂的多面体: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呈现出不同的类型:艾达是一个女朋友(因为她原来有个男朋友),是个天使般的母亲(与孩子嬉戏玩耍时),是个受害者(被斯图尔特报复的时候),她也是个妓女(用身体买回的钢琴)。一个坏母亲(为了和贝恩斯做爱将孩子撇在一边不管),她也是一个蛇蝎美人。是两个男人陷入谎言和欺骗。艾达身上所有种种的方面使观众不能用通常的妇女角色的定型给艾达一个归类。

以上几个方面是在大学英语电影课程中解析电影的几个角度。通过电影的放映,不仅仅学习了英语,也将电影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梅兰芳》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 在欣赏电影《梅兰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点评的方式,使学生思考影片的主题意义,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传记影片与历史的关系、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 电影 《梅兰芳》 欣赏 教学设计

陈凯歌在拍摄经典影片《霸王别姬》的15年后,再次回归他所熟悉的伶人题材,拍摄了带有传记性质的电影《梅兰芳》。影片通过梅兰芳与十三燕打擂、与孟小冬聚散、拒为日军演出等片断,展示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情感世界。这是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均取得优秀成绩的电影。

伴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文化对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对当前热播热映的影视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掌握解读影视作品的正确方法,理解影视作品的丰富内涵。这也是作为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影视欣赏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电影《梅兰芳》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首先通过对影片《梅兰芳》的点评。使学生准确把握影片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传记影片与历史的关系。并通过与同档期的《非诚勿扰》的比较。了解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

二、课前准备与教学方法设计

课前,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观摩影片,使学生对此片有充分的了解。

课堂教学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紧扣电影文本,穿插片段播放,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影片主题以及对京剧等的看法。使学生整体把握影片的文化内涵。

三、关于京尉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中国戏剧艺术大师,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梨园世家,他8岁学戏,11岁登台。因其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并开创了“梅派”戏剧表演艺术。

梅兰芳在艺术方面是宗师,在为人方面也堪称楷模。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留居香港、上海,在日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他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

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洛神》、《游园惊梦》等。

(播放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四、影片概况

导演:陈凯歌:制片:赵海城:艺术顾问:梅葆玖(梅兰芳幼子):编剧:严歌苓、陈国富、张家鲁:出品:中影集团北影制片厂、中环国际娱乐、英皇电影:公映日期:2008年12月5日。

12月9日的《新闻联播》中,以“多部国产片齐贺岁,《梅兰芳》叫座又叫好”为标题,点名表扬了陈凯歌的这部新作。目前该片票房已过亿元。

五、导演陈凯歌

著名电影导演,1952年生于北京,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主要作品有《黄土地》、《孩子王》等。1993年他导演的《霸王别姬》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得了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大奖。

(播放《霸王别姬》片尾部分)

六、剧情点评

1、序幕、纸枷锁与影片主题

开场,梅兰芳在读他大伯的信。大伯在信中告诉他,宫里有一种刑罚,就是让犯错的戏子戴上一面纸做的枷锁,双手捧着一碗水,纸枷锁撕破了,受罚者就会被乱棍打死。

(播放“纸枷锁”片段)

纸枷锁和大伯的信,在电影里反复出现,纸枷锁是一个有着象征意味的意象,它象征了梅兰芳是处在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和个人情感的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纸枷锁”之中。纸枷锁象征了梅兰芳一生的桎梏、挣扎与无奈,自由与束缚的主题在影片中被层层铺垫渲染‘梅兰芳与十三燕的关系是写他被规矩束缚,与孟小冬的关系是写他被婚姻束缚,架在脖子上的军刀表现的是日本侵略者的威逼胁迫。梅兰芳尽管一直在追求自由一自由的演出、自由的创作、自由的生活,但终究因世事、人事、梨园事而不能选择,“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对“纸枷锁”所构成的世界的逃离与抗争,构成了梅兰芳独特的道德人格与情感品质,对梅兰芳形象的分析、解读都离不开“纸枷锁”这一意象。陈凯歌也说过,“细看梅兰芳的一生,就会发现他的一生是被绑架的一生。”

2、开端部、京剧艺术的传播

梅兰芳没有想到他步入人生的第一个竞争对手竟然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谊、名满北京的老艺人十三燕(原型:谭鑫培等)。梅兰芳在打对台中因唱新戏在青年学生的追捧下大获成功。代表老一辈辉煌历史的十三燕败了,他以一曲人去楼空后孤独的绝唱了结了自己的一生,他败得惨烈、死得悲壮。梅兰芳僧《黛玉葬花》中的唱词“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来诠释十三燕的人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成为他所深深热爱的爷爷的挽歌。

(播放打对台第三日的平行蒙太奇片段)

梅兰芳知道,十三燕在擂台上所争的是尊严:做人的尊严、艺术的尊严。正如十三燕所说:“爷一辈子要的就是个脸儿”。在清末的中国,戏子的地位等同于娼妓。邱家老太太的一句“我们家认识的梅兰芳不是唱戏的那个”、十三燕死前留给梅兰芳的那句话“希望你好好地将伶人的地位提拔一下”都说明了这一点。

十三的片中燕那句名言“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不仅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梅兰芳的,这句话对梅兰芳的影响很大。对这句话我们同样也可理解为是导演陈凯歌说给自己的励志之言。十年前的《荆轲刺秦王》遭受了市场最为无情的回绝:三年前,迎接《无极》的则是骂声一片。“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有了这句话。我们才看到了《梅兰芳》。

这一部分是本片的精华部分,它一方面将京剧艺术的历史境遇与京剧名伶的人生悲欢相互剪接,在世道变化中展示梅兰芳高洁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扮演青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扮相俊美、亦柔亦刚,把梅兰芳的忧郁气质表现的恰到好处。他在影片中反串苏三、樊梨花、杜丽娘、柳迎春、林黛玉等角色,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梅派形象,更是令观众赞叹不已。片中出现的梅派经典剧目《玉堂春》《樊江关》、《游园惊梦》、《汾河湾》、《穆桂英》、《四郎探母》、《一缕麻》、《卖马》《黛玉葬花》、《定军山》等片段,展现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精华部分。其中梅葆玖的幕后配唱配音,包括《樊江关》、《女起解》、《黛玉葬花》、《游龙戏凤》以及昆腔《游园惊梦》、时装戏《一缕麻》等,无论在梅派风格的把握、韵味的呈现。还是在声乐上的表 达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影片中王瑕瑜和张克配唱的老生段子,韵味也很醇正。

梅兰芳之所以被广大观众所关注,不只是因为他有一两段浪漫的爱情,也不是因为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捍卫了尊严,而主要是因为他是京剧大师、一代名旦。观众普遍欣赏斗戏部分,除了人物命运值得关注外,精彩的舞台演出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了舞台上这些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梅兰芳作为一个京剧大师的形象就缺少说服力。导演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舞台上的一个个角色托起了作为艺术家的梅兰芳的形象。通过电影形式推广传统戏剧艺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戏剧产生兴趣,带动了戏剧乃至传统文化的回归,这就使影片有效的发挥了电影艺术的传播影响力。

如果影片沿着梅派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的思路走下去,那就能写出一个著名京剧流派的辉煌历史,写出一个京剧大师为了攀登艺术高峰而将人生的某些情感深藏心底的痛苦和悲凉。写出一个为艺术、更为人生的悲壮人格。假如影片在发展部浓墨重彩的去表述梅兰芳是为了艺术而离开孟小冬的,那就跟这部分统一为了一个主题。但导演并没有这样做。影片在塑造一代京剧大师形象的同时,在后半部分把梅兰芳对京剧、昆曲艺术的创新、发展,包括梅兰芳本身的艺术造诣成就等表现甚少,梅兰芳骄傲于世的东西在影片的后半部也没有完全的呈现出来。在影片的后半部。梅兰芳大多是作为一个名人的形象出现的,而作为艺术大师的形象则缺乏表现。导演有意弱化了京剧表演,他更为关注的应该是一个取得如此艺术成就的人的人生心路历程,这和田壮壮拍的《吴清源》有些相似。但是,没有京剧就没有梅兰芳。对梅兰芳艺术形象的塑造与京剧艺术紧密相连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发展部及传记电影与历史真实等

孟梅之恋在片中则被处理为一段惺惺相惜的神交,雨中巧遇,伞中同行,继而合唱《游龙戏凤》,二人互相引为知己,他们的愿望只是一起去看场电影。最终也未能实现。由于福芝芳与邱如白的反对。孟小冬说了一句“孟小冬再也不见梅兰芳”,一走了之。当梅兰芳孤独走在美国街头时候。旁边响起的是孟小冬留给他的一句话:“畹华,别怕!”

(播放孟梅二人表演《游园惊梦》片段)

电影《梅兰芳》对众所周知的一些大事的处理,应该说是基本符合人物和历史的真实,如梅兰芳坚持艺术革新,国际巡演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蓄须明志的民族气节等。

但我们应当看到,影片只是带有传记性质的故事片,并不是梅兰芳的编年体“传记”。它只是以亲情、爱情和家国之情三段故事构成全剧的情感内核,用诗体史剧的叙事技巧来呈现梅兰芳人生与人格中所蕴含的普遍价值。

为塑造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影片对史实进行了大胆的虚构,其中很多人物,是糅杂了当年一些真实人物综合而成的。比如十三燕的形象,“十三燕”这个名字,应该是从闻名遐迩的“老十三旦”艺名中化出来的,看影片中的叙述,原型应该是谭鑫培等人。

影片中的很多情节,不论是与十三燕同台斗戏、孟梅之恋、还是日本军官因不愿继续逼迫梅兰芳而饮弹自尽,都是戏剧化的演绎。孟梅之恋,大致情况应当是二人1925年相识。1927年成婚,1933年因福芝芳的反对而分手。再如日本侵略者拘禁并羞辱梅兰芳一段,在历史中,抗战时期的梅兰芳先是从上海去香港避祸,回上海后即蓄须拒演,以卖画维持生计。并未被日本人拘禁。

为了表现梅兰芳戏的受欢迎程度,影片甚至让蔡元培、胡适、袁世凯和张季直这些新旧人物同场观戏。陈凯歌对此也并不忌讳,“本片只是对于梅大师的一种戏说和自我解读,和真实梅兰芳尚有区别。”

在观看传记类电影时,很多观众会把历史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当作信史来看。其实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并不以传播历史知识为首要功能。对于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处理上,一般认为艺术作品应当是在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加上合乎情理的虚构,使人物事件发展达到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即可。艺术家是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受去认识和阐释历史、塑造艺术形象并达到作品的讽喻、教化的社会功能的。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历史研究应当“实事求是”。史剧创作则可以“失事求似”。

4、高潮及结尾部、艺术电影与商业片

由于日本入侵,梅兰芳决定不再登台演出。他蓄须拒演。面对日本人的屠刀,他淡淡的说了句“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抗战胜利了,梅兰芳又回到了舞台上。

这是影片的最后一部分,说是高潮有些勉强。日本侵略者拔刀威逼,梅兰芳不为所动,大义凛然,这样的表现手法反而公式化了。影片以胜利后的万众欢呼做结,也缺乏《霸王别姬》结尾的震撼,倒更像一部商业片的结尾了。

(播放记者招待会片段)

影片下半部对京剧的颂扬,包括梅兰芳在纽约的成功、全数洋人观众起立鼓掌,以及日本侵略者田中隆一对京剧和梅兰芳的迷恋与崇拜,都是把京剧的伟大借助于美日强势文明对京剧的认同来反证其价值,由于缺乏铺垫,影片中的处理并不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于那些80后、对传统戏剧艺术缺乏了解的当代大学生而言。

(播放梅兰芳访美片段)

由于影片在表现手法上融合了艺术片、商业片和主旋律片三种元素。在主题上兼顾了人性、文化传播与民族大义,在形象塑造上坚守忧郁的气质、高雅的品味、凛然的英雄气概等,其结果是影片各部分自成一体,缺乏连贯,结构的分散又;中淡了“人生无奈”这一主题的表达。影片结尾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不大。这和商业片倒有些相似。

结合同一档期上映的商业大片《非诚勿扰》。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文艺片与商业片的不同。

电影分类按其美学流派可分为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电影,按其表达方式一般分为故事片、纪录片、实验电影等。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并非电影分类的一种标准,对此一般是从创作目的来划分的。

商业电影主要以追求最大票房价值为目的,在影片中一般包含有多种商业元素如大场面、大明星、高科技大制作、大规模的宣传等来吸引观众。类型片多属商业片,中国的贺岁片也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艺术电影以追求电影艺术的创新和表现力为主。制作者主要考虑的是实现自己对电影的思考和探索。它倾向于强调具有个人化视点特征的视觉风格,如法国的左岸派电影等。

因电影具有商业性,艺术电影也有追求其商业价值的目的,所以具体到某一部电影,很难将其完全归入其中的一类,我们只能说某部电影的某种成分大一些而已。

简单讲商业电影是为了赚钱,更重视电影的娱乐性:艺术电影则更重视制作者的个人观点及其表达方式。

例如贺岁片《非诚勿扰》,投资4300万,宣传费1700万,共投入6000万,冯小刚+葛优的贺岁片本身就是一个卖座的招牌,加上舒淇、范伟、方中信、冯远征等明星的号召力,到09 年初就取得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收入。(《梅兰芳》投资估计超过3亿,收回成本较难。)

影片剧情借鉴陈国富的《征婚启事》加上屡试不爽的冯氏喜剧风格――“顽主”式的男主人公,美丽又“实心眼”的女主人公,有爱情。有调侃,笑料丰富,加上大团圆的喜庆结尾。温情而幽默的给处于金融风暴阴影中的观众“打了一针麻药”(冯小刚语)。

艺术片《征婚启事》的创作动机是找一个借口来看“某些人的嘴脸”,并从中折射出台湾中下层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一一悲哀成为影片中的一个象征,影片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播放杜家珍与小学国文教师见面的场景)

《非诚勿扰》的初衷则是希望在09年贺岁的时候带给观众一个励志、深情的喜剧故事,冯小刚说:“今年发生了很多的事。雪灾、地震、金融危机。大家觉得08年是有点不太顺利。所以要拍一个喜剧让观众在年底的时候心情放松一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电影还是为大众服务的。”

(播放影片结尾部分秦奋与风险投资人再见面的场景)

七、课后作业

1、思考论述:比较电影中的梅兰芳与历史上的梅兰芳

2、剧本续写《梅兰芳》下部:1945―1961

电影欣赏论文:从欣赏英语原版电影谈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摘要] 英语原版电影用于大学英语的听说学习,如果目的明确、选材恰当、科学操作,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片,而且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由被动地看转变为主动地看。学到地地道道的英语,最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由此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 原版电影 英语 学习 能力

一、前言

多年的英语学习,说出来的却是别人听不懂,为什么?因为把语言当成了科学知识来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和句式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当语言、语调、节奏、用词、句式达到与美国人的形似,如果又学会了美国人的思维和文化,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电影就是最好的媒介,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户。电影学习专家邱政政认为,看英语原版电影才能把外国人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来理解。就一部电影而言。它的场景、人物都一定的限制;但电影的优点就是它本身是要说故事,尤其是其中的人物矛盾冲突,所以它的语言丰富多彩,能真正反映人物的心里的语言。所以大学生学习者除了学习语言本身外,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选择一些影片进行学习可以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大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同时从电视、收音机、从因特网的网页上,学生都已初步接触过真实的视听材料。笔者对五个学习班进行过调查,首先放映一部英语电影Wuthering Heights,反馈意见表明,100%的学生欢迎电影学习,但学生对电影的兴趣点不尽相同,其中80%的学生对电影故事情节感兴趣,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次之。另外20%的学生既对电影的内容感兴趣,又对语言感兴趣。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极大兴趣说明他们把看电影主要定位在消遣、娱乐这一层面,而对看电影学语言的兴趣较弱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放影片语言较难;--是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电影对外语学习的优越性,这恰恰说明他们需要引导。事实上,运用电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这一点也正是电影欣赏课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二、欣赏英语原版电影优势

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如何创造语言环境是关键。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场景。学生通过观看原版的英文电影,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地道纯正的英语。如何把多媒体学习以及电影的形象性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借助原版电影来优化英语能力,是每位英语学习者所思考的问题。电影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包罗万象――语音、文化、思维。在这个环境中耳濡目染,英语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一)电影学习创造了真实轻松的口语交际氛围,激发了学生口语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口语学习效率

用原版电影安排学习活动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愉快学习”的新模式。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态。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原版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是大多数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欧美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时,学习效果是最佳的。笔者在一个时期的电影实验课《傲慢与偏见》后,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98%的学生对看电影学语有浓厚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电影恰恰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语言学习者的焦虑感和消极态度。电影源于生活,并借助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展示生活的真实性。电影学习无异于把英语口语放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来,使口语学习更自然直接。在学生理解享受影片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热情。

(二)电影语言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为口语学习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

电影的优点是故事性强,尤其是其中的人物矛盾冲突,所以它的语言丰富多彩,电影中的语言多是英美国家中不同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人们的对话,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最能真正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感受到英文电影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可以从影片学到大量地道的口语句子。这些句子中包含了很多英语语音发音技巧,如连读、弱读、缩读、失去爆破等。通过对这些句子的不断模仿、不断重复,学生在掌握大量口语句子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发音得到了纠正。电影展现的是活中的真实情景,学习者接触的是真实语言环境中地地道道的英语。借助声音和图像,不仅易于理解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能逐渐掌握英语为母语者说话的特点,可帮助学生突破听力理解的大难关,同对他们的口语也有促进作用。

(三)电影学习丰富了口语课堂学习手段

随着大学英语学习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学习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口语学习的需要。电影学习的引进,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口语输入的同时也为口语的输出提供了多种选瘛?谟镅习理念的转变和学习手段的丰富必然为学习效果的提高创造了可能。

(四)电影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电影通过对不同故事的刻画去折射文化。电影从它的一开始,就作为一种国际现象而存在。爱森斯坦说得好:一个国家的影片,不仅可以“川流不息地在世界各国上映”,而且还“能够建立起最活跃的创作思想上的国际联系”。并且它还促进着国际间的文化融汇。电影的蒙太奇方式,已经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使世界各国各族之间的情感形态更为接近。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对文化的了解又是学好语言的保证。通过电影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欣赏英语原版电影的方法

英语电影学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它相关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方式之一。分析成功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学习实践和理论上的论证,英语电影可以提供真实语言环境的学习情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从相关的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来看电影学习有以下方法。

(一)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减少由此造成的认知障碍

对于非英语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对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构成障碍。因此,首先了解影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在欣赏 电影之前就能形成一些概念范畴,建构一定背景图式和文化模式来帮助理解、记忆观看中的新信息。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等一些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包含了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作者的经历在作品中也得以反映。在观看这些电影之前,就增加了文化内容的导入。而这些文化内容的导入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新旧信息间措建一座桥梁,克服学生在认知上的障碍。

(二)输入与输出双管齐下

Krashen认为,首先让学习者接触大量的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然后通过具体的交际情景和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自然实现。电影学习有可供欣赏的画面和情节,可用于视听的英语对话,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可用于阅读的字幕,可以同时进行阅读和视听全方位的语言输入,同时也把语言的语用功能展示给学生。因此,可以说英语电影不仅给学生输入了活的知识,也输入了活的语境把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语言环境移到了我们的学习当中,既提供了听的材料、说的话题,又提供了写的内容。Swain提到: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根据输入与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电影学习既强调英语语言的输入,也强调语言的输出。同时考虑到大学生对原版英语电影欣赏还有一定的困难,特为学生设计课前导入练习和课后导出练习;导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摄入语言知识,扫除听的障碍,降低电影观赏的难度,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输入:导出练习则是一些课堂讨论的话题、模仿练习或课外作文,让学生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的话题与写作等练习中,而这样的导出性练习又有助于学生把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有目的的学习与无意识记忆相结合

学生在进行电影学习的时候,应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和场合中,领悟英语语言的用法和含义。可就学生即将听到的某一片段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电影。这样,他们在看电影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发现那些与问题有关的线索。同时也应关注电影学习中无意识习得的特点。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识记便是无意识记忆。在观看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除了教师指定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要求以外,每一个具体的情景、片段一定还会有许多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零零碎碎的语言现象接触点,实现所谓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自然同化。

(四)文化欣赏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英语电影全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情和人物,演绎的是不同时代的家庭、生活、社会问题以及爱情故事,具有极大的文化欣赏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对象,模仿的标准模式。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去把自己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与电影中的模式进行比照。会把所看到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表达与本族的风土人情、语言模式加以对比,经过这些观察、模仿和对照,就能成功地、最大限度地接近所学语言的原形,学生的听的能力首先得到提高。心理学认为,凡是已经形成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称为“技能的迁移”。因此,听的能力的提高自然会对说的能力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进行电影学习时,应根据所看电影的内容,安排大量的模仿、讨论等练习,实现听能向说能的迁移。

四、欣赏英语原版电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影片

首先就电影这种题材来讲,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在于,任何一部原版的电影,它都不是用来教语言的,所以它的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还有各种语音都掺杂其中,如果不加以分析,一概拿来,势必会搅乱方向。而且就一部电影而言,它的场景、人物都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在实施电影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结合学习内容、专业的特点来选择让学生易于接受电影素材。应选那些英语发音清晰、难易程度适中、和学习内容相关具有一定思想性艺术性的影片。不必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以是影片中的一重要情节电影片段,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对白场面,也可以是电影剪辑。

(二)避免把英语听说课变成电影观赏课

听说课毕竟不是电影欣赏课,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利用电影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无法全面兼顾。听说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借英语电影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而英语较差的学生则只能抓住几个片段、几个词,要依赖中文字幕来理解影片,这样就无法达到把电影欣赏应用于英语学习的目的。因此,欣赏整部影片尽可能放在课外时间。课堂内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采取讲的方式。放映前由教师介绍影片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放映时由教师口头伴讲,边看边作说明。必要时还可以放映机稍停,用倒退功能再次观看,让学生看清楚重点内容。教师伴讲,要按照学习要求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积极地思维。放映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影片内容与课程关系,以拓宽学生知识、增强学习效果等。

(三)要做到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

阅读中有精读和泛读,听力中也有精听和泛听。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应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许多学生在跟电影学英语时走入“只看不听,或只听不看,只泛不精或只精不泛”的误区。观看电影片段时,最好选择无字幕状态。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尽量写出关键词,然后再一句一句地听。要点是听句子的主谓宾、实词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最好要求学生写下来。听懂一句过一句,直到全部听懂为止。最后选择英文字幕,讲解语言点和难点。总之,在电影学习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英文电影的辅助学习作用。

(四)正确对待师生在电影学习中的关系

在交际学习法的指导下,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传统学习一一课堂学习中的统治者到现在课堂活动的总导演,学生也由过去的配角变为现在的主角。要发挥电影学习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掌握多媒体学习技巧,及时更新学习观念,精心设计口语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电影学习中的主角,使之在提高口语水平的同时体验到电影学习的乐趣。

五、结语

英文电影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地道的口语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丰富了英语口语学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它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要求,也逐渐被大多数外语教师所接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口语学习手段。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英文电影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其学习特点,电影题材选择合理,充分准备课堂学习内容再加上必要的课外指导,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热情,必将发挥英文电影学习的巨大优势,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欣赏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 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作为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电影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 电影欣赏 素质教育 意义

中外优秀影片凝结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在通过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产生自我感性认知、丰富想象和理解诠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后,经内心自省,养成个人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和道德修养。我们应该有力抓住电影艺术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特点,使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及素质教育得到合理交融与整合。

1、电影欣赏是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

《易传・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山下流出泉水,灌溉田地,使万物萌生,即是发蒙。君子就当用“果行”来培育健康的人格品性。什么是“果行”?就是以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为准则的模范“行”为作榜样,才能培育自己和孩子的优良品德。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既有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也有劳动实践能力方面的,更有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的。因此怎样真正把“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变为教育实践,怎样给学生配备全面的“营养大餐”,一直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比如自从人类发明电影1 66年来,我国拍了无数的电影故事片,讲述了上下50D。年的故事。其中有许多电影伤口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时代特色鲜明,民族情感浓厚……经久不衰、淘汰不掉、内容永不过时、形式百看不厌,值得学生看一遍又一遍的精品。这些精品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好中挑好,精益求精,选取最好的一部分来入课,则它们的观众――学生,无论在道德品质、理想抱负、行为能力、知识积累、艺术感受、人际交往、创造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将综合受益。因此,运用经典电影的传播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必然成效显著。

2、电影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导,唱响社会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价值体系,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要求的价值体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们个体的、集团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作为文化的载体,电影作品必定反映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社会生活,传达出社会文化的各种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进而体现出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从媒介的社会责任而言,电影作品应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找到平衡点。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驾驭者、使用者则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文化承载和传播功能,以及媒介开启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负起教育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电影文化传播的思想文化导向应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电影文化的品位,提高道德情操,唱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挥电影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通过电影欣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运用电影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爱国主义的电影作品中,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主义情怀。用优秀电影片对广大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

“电影、音像对大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影响之大,是父母和老师教诲的强有力的补充。积极向上的电影作品将成为大学生知识教育、科学普及、了解社会和个性发育的重要选择之一”。电影电视作为宣传媒体,必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加深对电影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能动地利用这个有效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

4、让学生通过电影欣赏,调整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重在引导,大学生人生阅历浅,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特点,个体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取舍,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中易入误区。在高校开设电影欣赏课,帮助大学生澄清个人价值标准认识上的冲突和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为大学生的人生定位、理想与追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将电影文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剖析,让学生通过电影鉴赏活动,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因为优秀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电影作品,通过其自身的美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使学生通过它在感知外部世界的同时产生审美愉悦,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意识得到增强,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并最终使人格趋于完美,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音乐、美术、戏剧乃至文学。通过对大学生电影欣赏的指导,使大学生在面对电影作品时,真正进入“审美”层次。能够从电影文化中筛选各种有用信息,加深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遵从,更好的促使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总之,将电影作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使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明显的强化作用,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利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化;中突转型的今天,电影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电影,具备初步的电影文化欣赏能力,并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观来武装自己,才能使当前的电影文化热潮很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思维与视觉注意

[摘要]电影是由静态和动态影像构成的视听艺术。在电影欣赏过程中,视听元素始终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和生理。电影创作者通过有意识地利用视觉与听觉特性,合理运用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和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影片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视觉享受和超越时空的感官愉悦。

[关键词]电影欣赏 视觉思维 视觉注意

一、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思维

长期以来,一提到思维,研究者通常将它和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认为思维是语言文字的特权,而把“视觉”仅仅看做是人对外界的一种感知。近年来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为“视觉思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许多研究表明,从人脑的加工对象和加工方法看,“视觉思维”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视觉思维》中。就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具有认知功能、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得出结论:所谓“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

视觉属于获取知识的感性认识范畴,视知觉(即视觉思维)则属于理性认识范畴。视觉思维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这种加工往往借助于三种意象来进行其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其二是人们通过心灵之窗所想到的事物,其三是人们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视觉思维加工的对象是视觉表象,主要表现为色彩、纵深、形式和位移。也就是说,人们在“看”的时候,主要是对被视物体的这四个属性做出反应。加工的方法有分析、综合、联想和想象等。分析是将一个事物的完整表象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心理操作过程,综合是将同一类事物的表象加以合并,使之变得更完整、更精确的心理操作过程,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的表象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象的心理操作过程:想象是对原有多种表象进行整合、重构的心理操作过程。

电影给人们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或动态的影像,一方面可以引起人的各种心理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视觉达到大脑皮层,一旦与大脑皮层早已存在的某种经验图式相吻合,观众就会主动、顺利地实现对电影的认知。例如。当人们被告知《云中漫步》这样一个片名时,不知不觉就会联想到某种恋爱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漫步在云中,像插了翅膀,羽翼轻柔地穿梭在漂浮的云端…--。此外,电影创作者还经常设计某些特殊情节,以唤起观众的想象。如,同样是在《云中漫步》这部影片中,大火烧过之后,葡萄园里的凄凉景象真是令人不堪回首,然而,当男主角保罗将大家视为图腾的葡萄根拔过来,维多利亚的父亲鉴定出它仍然还“活”着时,每个人都因为重新看到了葡萄园的希望而情不自禁地热烈欢呼起来!导演在设计这个情节时,仅仅是利用了一棵存活的树根,其视觉表象一下使观众的紧张心理得以缓解,同时也使男女主人公的“爱”在希望之光“重现”时再次升腾!

视觉思维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对于象征意义的理解。影视作品可以通过象征手段调动人们以往的认知经验,使之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例如影片《情书》,一开始创作者便交代了影片的氛围,以“白色”为情感基调,用大面积的“白色”进行构图――白色的山脉,白色的蜿蜒小道,漫天飘落的白雪。随风起舞的白色窗帘,以及白色的试卷,等等。这么多“白色”的景象,一方面象征着男主人公少年时代纯洁、理想的爱情,同时也蕴含着某种死亡的讯息,或一段情感的消逝。影片中男主人公的不幸遇难,女主人公伤心的回忆,都使影片中唯美的“白色”被观众视为哀悼的象征。

二、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注意

1、视觉注意与心理体验

“注意”通常的定义是,“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视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视觉对象的指向与集中,“视觉注意”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心理方向,它能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摄入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视觉在选择焦点时,总是被一个最引人注意的“点”首先吸引过去,迫不及待地要看个清楚,其次的点被排在后面,最次要的点可能完全被忽略。如图所示’

在电影欣赏过程中,观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影视信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回应。由于电影艺术的呈现形式是流动多变的画面,因此,除了主题、故事、内容这些因素之外,创作者对光、影、色、镜头长短、拍摄视角等,一般都要精心设计,以便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引起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注意和兴趣。直接调动观众积极的综合心理反应。仅以远景镜头为倒。远景镜头通常用来介绍剧情发生的环境背景,可以使观众置身于广袤宏大的空间之中,为观众提供开阔纵深的视野,观众的内心亦会随之产生一种空旷感,体验到气势超凡的审美感知。近些年无论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大片,观众都可以看到许多气势恢宏的场面,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勇敢的心》、《指环王》等等。在这些影片中,首先吸引观众的并不是其故事情节,而是影片中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此外,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并获得高票房收入的影片,一般都是动作性较强的功夫片或枪战影片。由于强烈的运动是视觉最容易注意到的现象,因此当观众看到影像快速运动时,会同时在体内产生一种震动,引起感官上的紧张和难以名状的兴奋。例如,在影片《007》系列中,被赋予重任的男主人公邦德常常被对手追杀,影片多次呈现出飞机反复俯冲扫射的场景。随着男主人公的狂奔,呼啸的飞机来回俯射。影片从多种角度构图,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观众对片中的惊险情节叹为观止。

2、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个人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常常产生于周围环境变化之时。人在某些刺激的直接作用下,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感觉器官转向刺激物,并试图进一步认识这些事物。在电影艺术中,环境颜色的变化,光线明睹的对比等,往往都是引起观众视觉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冷色与暖色反差强烈,无形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红灯笼成了权力与情欲的象征。每位太太为了“点灯”。暗地里不停地钩心斗角,恐怖的青灰色庭院毫无生气可言,给人以冰冷、阴森的地狱之感:最后,在自雪覆盖的院落中,每个人的结局一展现出来颂莲疯了,丫鬟雁儿死了,三姨太梅珊也死了,而老爷又在迎娶第五个姨太!凄凉的“白色”充分表现了一系列令人无奈的人间世态炎凉,导演张艺谋运用红色、灰色、白色的变化,使观众在“无意”中注意到许多令人深思的内容。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动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故又称为“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要加深对客观刺激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对于刺激的各组成要素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欲知愿望越强烈。越容易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二是合理地处理刺激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这会加强“有意注意”。在电影表现手法中,像剧情的悬念、蒙太奇剪接等等,均可加强观众的期待程度,使其特别注意剧情的下一步发展或最终结局。如,在影片《情书》中,导演特意安排渡边博子与藤井树两位女主人公见面。之后,渡边博子在浏览自己逝去的未婚夫藤井树中学时代的照片时,突然发现他的同学中有一个女孩的相貌竟与自己十分相像,渡边博子后来还得知这个女孩与自己的未婚夫竟然有着同样的名字――“藤井树”。“他是爱她9还是爱与她相貌相像的我?”影片的叙述就这样在博子的团团疑惑中启动了,同时也紧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不停地思考,已故的男主人公究竟爱的是藤井树还是与藤井树相貌相像的博子?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导演运用“回忆”这种倒叙的手法,最后终于使电影的女主人公博子和观众都明白了:已故的男主人公内心真正爱的是和他同名的那个女孩“藤井树”l此时,同开篇的场景一样,影片结尾又是那片白雪皑皑的茫茫大地,还是博子的黑衣黑发……。在一阵痛彻心扉的呼喊声之后。博子彻底抛弃了未婚夫藤井树给她带来的伤痛,也包括昔日的美好回忆……

三、结语

电影是由静态和动态影像构成的视听艺术,其诞生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不同于一般的视觉体验。在电影欣赏过程中。视听元素始终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和生理。闪亮的银幕、真实的影像、清晰的声音和各种色彩的运用,无不蕴含和表达着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观众通过视觉与听觉能直接感受到这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甚至可以下意识地产生某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影不仅可以通过视觉画面来刺激观众的感知,更重要的是,让观众通过这种感知来重新认识外部世界。电影创作者正是通过有意识地利用视觉与听觉特性,合理运用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和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影片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视觉享受和许多超越时空的感官愉悦。

电影欣赏论文:利用英文电影欣赏构建网络第二课堂

摘要 由于英文电影所特具的优点使它在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环境下有效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创新型英语电影欣赏活动与在线电影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网上英语聊天室、网上听力比赛、网上词汇比赛等活动来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必将能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平台 英文电影欣赏 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前各高校都已经意识到英文电影欣赏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项活动也在第二课堂里被作为经常开展的活动之一。但是目前这一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它与口语角、听力、词汇比赛等活动的联系上还不太强。事实上,英文电影欣赏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第二课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使英文电影欣赏成为这些活动的纽带和桥梁。英文电影欣赏与网上电影课程相结合的新模式能把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下具体的构思和实践。

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正规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在网络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校园英语网站建设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上开展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如网上聊天室、在线听力比赛、词汇比赛等活动。第二课堂的宗旨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将课堂所学的外语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巩固和扩展,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三、英语电影欣赏在网终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第二课堂的宗旨之一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英语原版电影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悬念迭起的片段、优美动听的歌曲、集声音、图象、文字、艺术、表演等多媒体为一体的特点。加之它又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学生在课余愿意主动观赏并刺激他们的模仿行为以及语言实践的热情。这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潜在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2、有利于实现第二课堂的宗旨之二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1简洁流利、标准生动的电影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电影语言就是当时真实的口语具有简洁、任意、时尚、流利、标准、生动、形象等特点。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欣赏影视的时候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能迅速提高听说能力。

2.2逼真的语言环境能够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电影中的人物总是处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的,与教科书僵硬的语言相比,逼真的语言环境能够让学生懂得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该如何去用英语实现交际。

2.3双语字幕英语电影具有扩大学生词汇量和阅读量的作用

双语字幕电影随时为学生提供大量词汇,学生可以通过耳听声音、眼观宇幕、循环放映、适时语境、加深印象,快速扩大词汇量且英语电影中由经典小说、戏剧改编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阅读量。

3、可以巩固课堂所学、拓宽学生视野、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那些课堂中所学的与电影相关的内容总是能激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并激发起其对新知识的渴求。特别是历史题材的人物纪录片总能再现当时历史、社会背景,风俗人情等帮助学习西方文化拓宽视野。

4、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第二课堂参与性广、互动性强、灵活性好的特点能巧妙地把网络聊天室、在线听力、词汇比赛、戏剧表演等其他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

由于英语电影的趣味性强且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使之成为学生参与性广。灵活性好的一项活动。通过电影欣赏又为学生在网络聊天室找到了共同话题和素材便于学生自主参与聊天室建设。与此同时,电影欣赏与在线课堂测试又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直接提高了他们参与在线英语比赛的积极性和成绩。在线课堂的交互性功能又能提高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

四、如何通过电影欣赏活动与在线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发挥其在网络第二爆堂构建的关键性作用?

电影欣赏与在线电影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在网络第二课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在第二课堂构建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和潜能,真正发挥其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在线电影课堂与电影欣赏联合的新模式须具有以下特点:

1.1组织形式上应突出由教师主导、网络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协作共建的新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由专任英语教师负责前期电影资料推荐、在线答疑、在线电影题库建设等活动逐渐过渡到后期由学生负责主持的形式。

1.2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多样化的特点并与其他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宜增加以下板块:

(1)看电影学英语学习方法介绍和课前问题设计:多数学生在看电影时还停留在只关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上他们不清楚应怎样通过电影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网站就有必要给予学生这方面的策略指导并设计出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思考。

(2)经典片段精讲和观赏中问题设计:选择经典的片段以供赏析,可以对当中所出现的经典内容进行简评并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

(3)电影简评:对电影内容提供包括中英文故事情节梗楷及关键词提示或者提供名家影评。

(4)经典对白赏析和经典戏剧原著阅读:把电影中出现在具体场景中的经典对白提炼出来然后对其中所出现的经典句子给予点评并提供在线听说操练和经典戏剧原著让学生对比阅读。

(5)文化背景、风俗礼仪讲解:提供影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风俗礼仪简介。

(6)词汇、难句注解和俚语、习语精讲便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2、在线课堂与电影欣赏要突出交互性的特点可增设以下板块

网上论坛=借助能实现师生交流的此平台,学生们可以提交感兴趣的电影话题或就疑难点发表意见,实现在线英语聊天。边听边写:提供在线的适时电影甸子听力比赛。同时使用网上先进的电影软件让学生在看了电影后能够就完整或逐句播放电影、切换或隐藏字幕、区段循环复读、逐句复读、即时语音(录音)训练、电影配音角色表演以此提高学生的语音和口语提供在线口语、词汇比赛:歌曲模仿秀、场景对白模仿秀、自拍改编经典影片光盘提供在线表演比赛等。

3、观后学习活动执导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听力、阅读、词汇、句子等在线测评和电影知识竞赛。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园地:“电影小报”“影评”“人物模仿秀”“电影改编”“剧本改编”等。

五、结语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地把电影欣赏与网络课堂联系起来创建一种全新模式就能够有效地把其他实践活动如在线聊天室、听力比赛、词汇比赛、戏剧表演比赛等统一起来就能发挥网络第二课堂的巨大作用。学生也必将在这一新模式中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享受影片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电影欣赏论文: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电影是文化产品,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英语电影以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体的特征,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电影教学,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克拉申的习得一学习假说理论,它对学生的记忆、交往,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英语电影;英语教学

目前,多数学校开展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缺乏在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习得的条件,而英语电影所提供的语言真实丰富,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弥补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减轻学生语言学习焦虑、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基础

英语电影教学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更加主动地建构信息。它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克拉申的习得一学习假说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生成是学习中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是对学习材料中各部分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知识,经验关系的积极建构,当学习者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意义时,有一种与其以前的经验相结合的倾向。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一种原有知识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通过英语电影观赏,刺激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加上英语影片较强的现实形象性,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建构信息意义。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出了习得一学习假说。他认为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是一种潜意识习得,即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另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也就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且克拉申认为习得的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英语电影营造的身临其境氛围,给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习得语言的条件。这有助于刺激他们的模仿行为,增强学习英语兴趣。

二、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 英语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英语电影教学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例如:影片《罗马假日》中安妮是一个可爱的公主,在出访罗马时私自出游,与记者乔邂逅,乔串通摄影记者偷拍了许多公主的精彩镜头,本来打算做特别报道,却与公主坠入情网,为保护公主形象,最终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这部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地道,形式活泼多样,活跃了学生的英语课堂气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英语电影包含有战争、生活、科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由对影片的喜爱发展到对英语的喜爱,激发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英语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 英语电影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如何创造语言环境是关键。创设真实轻松的语言环境,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学到真实生活中的英语而不是汉语式的僵硬英语。英语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影片中有大量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工作娱乐的场景,能真实而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束缚、调动大脑和各感官对语言做出综合反应的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

3 英语电影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

在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e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交际能力很差。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例如: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阿甘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历程,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全面和形象地再现了期间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个人价值观的一些变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英美文化的过程,通过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培养跨文化意识,才能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英语,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媒介,英语电影蕴涵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电影能够生动和形象地反映欧美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习惯,通过欣赏英语电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了解了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学所达不到的。

由此可见。英语电影欣赏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英语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综合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在汉语环境中营造一种身临英语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语言,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别,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学生学到真实纯正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孙鹏(1979―)男,吉林省白城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探析

[摘要]中外优秀影片凝结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在通过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产生自我感性认知、丰富想象和理解诠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后,经内心自省,养成个人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和道德修养。我们应该有力抓住电影艺术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特点,使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得到合理交融与整合。

[关键词]电影欣赏;高校思政工作;整合;作用;探析

一、电影欣赏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艺术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重大的作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发挥文化艺术的教育功能。构建灵活多变的具有活力的艺术课堂。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受众有着政治的、审美的和道德的巨大精神作用。电影欣赏有助于电影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组织作用的有效外化和释放,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崇高的思想情怀,从而进行文化思想传播,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达到同志所说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所谓“欣赏”,是在接受艺术中经过体味、领略,通过丰体的有意识接受而产生的愉悦情感,它与艺术的创造一样,也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通过对电影艺术审美接受产生自我感性认知、丰富想象和理解诠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后,经内心自省,养成个人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和道德修养。中外优秀影片凝结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载体。电影欣赏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电影欣赏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促发欣赏者的内心自省。

通过优秀影片与欣赏者的主客体互动,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得到操行的自我修炼。中国的文学与艺术素来讲究“诗言志”、“成教化、助人伦”和“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左传》中夏“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的传说鲜明地显示了艺术创作实施着思想政治服务的功用。东汉王延寿云“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现实主义传统铸就了许多中外优秀电影,它们深切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底层百姓的命运与苦难,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塑造,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褒扬美好的人性。

外国电影中如《阿甘正传》,以小人物阿甘为底层群众的代表,歌颂善良、纯朴、诚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以其来反衬所谓精明人的狡诈,鞭鞑那种明是聪明实则愚蠢的欺骗,呼唤纯真。对这种影片的欣赏,学生可以使自己在理性思索的基础上,通过通俗化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直观作用,更形象地明了勤奋的美德,在学习中便会更加脚踏实地,并学会善良地对待自己的同学和他人。中国电影中如《天下无贼》,以民间立场充分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个体生存,通过民间的世俗叙事形态来歌颂人类的美好品德,以对下层百姓朴实无华的性格描写来证明终究邪不压正,正直与善良终究是人类追求的道德意义。学生通过这类影片的欣赏能在内心自省的同时,培育其善良的秉性和诚实的品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效果。

2.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熏染。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逐步深入,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地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让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会由于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念中负面因素的诱惑而对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从而显得无所适从,并盲目否定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失落了自己的文化家园。优秀电影充分提供展示各种文化的平台,可以使学生在无所适从中找到准确的坐标位置,从而能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们给予积极的引导。

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性表张,以其独有的手法使中国文化传统在荧屏上得以再现和表述。在其代表性的影片中,张艺谋进行大方位的文化表征的渲染。张艺谋的影片不厌其烦地大量使用红、黄、绿、蓝、黑这样的中国式色彩,使用中国文化意味浓烈的灯笼、菊花等物事,并完美地融入剧情。再如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等,尽管如评论家所说,也许只是中国文化表象化的或奇观化的表达,但以此为切入,可以让学生找到一个兴趣点,形象地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去寻找有关方面的书籍与资料,了解并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国优秀影片的学习,则能使学生了解“他”文化的精髓,学习并养成自我的多元文化素养。

3.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思想支撑。

随着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各阶层的相继涌现,多种价值观念和利益同时并立。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学生对于文化和道德选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利用能力,进而迷茫以至产生信仰危机。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大学生肩挑着我们事业的今天和明天,担负着未来民族振兴和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兴衰存亡,因此,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朝着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需要发展,引导他们践行和代表“先进文化”,将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这类影片的选择可以有《国庆大阅兵》、《开国大典》、《》、《焦裕禄》、《任长霞》等。事实证明,借助于优秀影片实施和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电影艺术是现代的诗与乐,对其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带来预期的效果。

三、电影欣赏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施

1.电影欣赏的过程实施。

首先是影片选择。要有目的地选择影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借助和通过班团日主题活动等同学共同性的活动来有意识地选择主题影片,增强学生自发性与主动性,使之更有兴趣。

其次是观前点评。在选择好影片之后,教师应多方面了解所选影片的背景知识,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比如,观赏《墨攻》,可以在学生进行影片欣赏之前讲解墨家知识,并说明《墨攻》并没有真正体现墨家的思想和观点,还可以展开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使学生知识面拓宽,同时做到正面地和批判性地欣赏影片,充实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是观后活动。可以沙龙讨论或作业评论或故事重述等形式进行。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观赏的基础上得到理性的升华,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2.相关方式及配套措施。

首先是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可由教师组织,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发组织,以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是在有关校园文化节或合适的时间段中进行相应的电影欣赏活动。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对电影是有着极大兴趣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网吧或其他一些公共场所观看,网上信息良莠不分,沉渣泛起,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判断能力,这就必然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节中举行优秀电影故事复述竞赛、每月举行月电影欣赏等,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并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再次是有效利用校园网进行视频点播和建立BBS,让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学校组织的优秀电影库,并能使学生在观看后在BBS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结语

电影市场良莠不齐,或因审美疲劳、或因市场利益驱动,使得部分电影制作档次低下,追求媚俗,造成电影视觉文化的肤浅直观,在这样的影片中,或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或追求享乐和纵欲,或冷漠搞怪,或低级趣味等等。这就使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优秀电影成为必要。而对于喜爱电影艺术的大学生来说,电影对他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有力抓住电影艺术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特点,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合理交融与整合。

电影欣赏论文: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电影是文化产品, 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英文电影欣赏教学课是一门语言文化课。 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记忆、交往、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情绪的调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英美电影放映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放映时间、地点。影片赏析应与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机结合, 以创造优化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影片内容尽量与课本相结合,并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教学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集光、影、声于一体,非常生动逼真,深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影响一代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国家正在与世界接轨,大量的外文电影进入到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这些电影使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了解到了异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因素都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增强语言学习的文化积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英文原声电影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不仅能保证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的真实性, 而且还能生动地把文化知识、社交技巧等展示出来, 从而增强对英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英文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点

英文电影欣赏教学课是一门语言文化课。传统教材和课型侧重语言形式而忽视的是语言的学习而非文化学习。而影视课在提供学习目标语词知识、语用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了解目标语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的机会。英美电影文学课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同化动机, 从而把目标语语词学习与目标语的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入地学习并真正掌握该语言。

首先,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说, 让形象和言语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 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兴趣一旦形成, 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听力有极大帮助。在同等听力材料下, 那些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的学生, 比以声音为媒介来提高听力的学生理解力更好, 尤其是当电影中的对白配以夸张的动作或者电影与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性文字结合运用的时候。英美原版电影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所以说英美原版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英美文化及社会背景的讲解比较死板、笼统、抽象, 不容易被学生彻底领悟, 而电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可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是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语言, 必须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背景。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英美原版电影可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声像并茂的电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英美文化环境中, 各种感官受到刺激, 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 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并巩固语言知识。

再次,有助于掌握地道的、口语化的英语表达。通过读书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学习, 只能靠死记硬背, 机械、被动地掌握, 很难记准确。而通过英美原声电影, 可以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再加以强调, 学生们很容易便印在脑海里, 终生难忘。

最后,英文原版电影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美原版电影可以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感受文化差异, 从而增强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力。

二、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放映时间、地点。与传统教学相比, 英美原声电影辅助英语教学,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习者, 图文并茂, 画面动感, 容易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内容易记难忘, 不容易产生乏味感, 听、说、读、写、译各技能的训练可以紧密地安排在同一时段,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经典英美电影的赏析应与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机结合, 创造优化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说尽量把放映时间选在听说课上, 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次,内容尽量与课本相结合。影片内容应尽量与教材相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课堂安排着重突出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应选择与精读课文主题相关联的影片, 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再次,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简单而又精彩的电影片断是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突破点。开始看英美原版电影时要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电影, 慢慢领略熟悉了电影的语言之后,再循序渐进选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影片, 以推动学生进步。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 他们的语言基础较薄弱, 听说水平有限, 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影片,如《狮子王》等。对高年级的学生, 则选择有深刻文化背景知识、语音纯正的影片。

最后,放映方式要多样化。要坚持整体放映与局部放映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放映是完整地展示影片内容。结束后可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看影片内容写观后感或影片的简介。但在英美经典电影的赏析中一定要适当穿插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影片所剖析的社会现象或就某个人物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这有助于改进学生的语音、语流、语速, 提高口语听说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就某个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 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此外, 影片中还会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或经典对白, 可让学生学唱或背诵, 以进一步培养语感, 陶冶情操。

电影欣赏论文:论大学生电影欣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建构与回归

[摘要]电影欣赏不仅仅是枪战、武打、谋杀、游戏与解构,还需要激励、鼓舞、理想、感动与建构。本文论述了通过电影史充满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片的欣赏,可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与情感教育、道德与责任教育,让大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审美中既得到审美欣赏水平的提高,又强化了传统的人文精神熏陶。挖掘传统人文优秀片,对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与道德价值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 ;传统人文电影;道德审美教育

作为高等院校的娱乐宣传,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各种电影观摩与欣赏,国家每年都举行一次大学生电影艺术节,可见我国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电影欣赏与审美倾向的重视。但从最近几年大学生电影节的电影来看,虽然出现了不少大家认可的电影作品,但总的质量不算很高。学校由于体制原因,为了追求票房价值,学校电影院平常也是以市场电影档线作为标准,都是以美国好莱坞娱乐电影为主,这样,对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并没有多少建设作用。为此,希望大学校园能够将中外电影史册上最优秀的文化片作为选修或业余欣赏课程开设,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的观赏,提升传统道德价值的建构与回归。

传统道德价值的回归主要是因今天消费时代的追求享受与娱乐而提出的,当下整个社会的文明道德似乎在滑坡,国家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及人道主义精神正在被解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电影的欣赏,鼓舞当代大学生重新塑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操,及对真、善、美追求的人生情怀。

一、战争、英雄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

中国及世界电影史上最多的电影题材就是属于战争,无论是前苏联,美国还是中国,战争题材最基本的两大主题就是: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同学们对中国战争题材最优秀的片子已经十分熟悉,《上甘岭》、《》、《英雄儿女》、《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看了数次,虽然这些电影有很强的政治教育作用,但如果再对大学生进行强行灌输,估计学校电影院里上座率可能寥寥无几。为此,对于战争片子的放映,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表现中国战争的题材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战争题材电影是一切电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让观众得到情绪共鸣和强烈认同的,因为战争中人的生存只有生与死的两种选择,因此战争最能考验人性。将通过战争去表现人性、表现人性的摧残与毁灭、表现男人也有儿女泪、表现美好的爱情在战争中毁灭,而那些在战争中维护了人的尊严,保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坚持了人类的正义,保全了后方的母亲及人民,这样的战士无论是牺牲还是活着,他们都是英雄,都是爱国主义的楷模。因此,对于大学生欣赏战争题材,应该选择具有战争性,人性与复杂性交织一起的,具有深刻内涵和震撼人心的文艺大片。我们可以列举三部片子作为我们教学的案例。

《西线无战事》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优秀战争片子,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太极旗飘扬》是一部轰动美国及西方世界的韩国大片,电影彰显出强烈的亲情与民族情结。以南北战争这一民族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太极旗飘扬》将他们的民族情结发挥到了极至。这部电影让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到了人性情感的宝贵,贫困、残酷的内战、阴暗的政治,越是在艰难绝望的时候,人越能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越是能激发出自己生命的潜能。影片较客观地反映了那段内战时期的真实情况,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毁灭与残酷,并对内战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次解剖:内战绝大多数都是罪恶的,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这部影片除了对于内战进行批判外,也赞扬了人道主义,让观众们意识到人权、道德与尊严的重要。《高山下的花环》虽然题材已经不再提起,但那段历史是无法抹去的,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战争片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主题完全可以推荐给学生。这部电影歌颂了刚正不阿的雷军长;歌颂了梁三喜、靳开来等指战员为国捐躯的精神,以及梁大娘、韩玉秀为国分忧、忍痛负重的高尚品质。同时,它还通过吴爽利用职权,为儿子搞“曲线调动”的情节,批判了部队的不正之风。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知道懂得去爱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家园!《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内容深刻,感情炽烈真切,震撼人们心灵的好影片!一幅幅的图片记载和镌刻着血与火、生命与灵魂;一帧帧的画面涌动和奔泄着情与恨、呐喊和回忆。它深刻地反映着一个个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日子!

二、 青春、困惑与积极人格的自我实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个性与富有青春的朝气。但是,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既有快乐,成功,友谊,温情,但也有青春的烦恼、学习事业的失败及爱情的困扰。通过对中外最优秀的青春电影片子的欣赏,让大学生们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青春时光,珍惜生命与快乐,摆脱烦扰,追求理想,塑造一种积极、健康、阳光、帅气的青春个性。国内反映青春题材的片子数量非常多,绝大多数都是与革命战争的热血与牺牲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对《青春之歌》、《青春祭》、《庐山恋》都比较熟悉,因此,针对今天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真正青春经典意义的作品,让同学们可以从电影主人公形象上吸取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和力量,拥有一种正确的生活观、爱情观、理想观和事业观。为此,我们推荐三部作品,作为经典的青春片予以欣赏。

《情书》是一部清新隽永,让人永远难忘的日本影片,是导演岩井俊仁(又有译成岩井俊二的)的剧场电影处女作。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演绎了少男少女间情窦出开的故事,不如说又激起了成年人心中最深处的情感涟漪,仿佛所经历的一切又被电影洗涤了一遍。想忘却而未忘却的记忆变得更加鲜亮了……阿树对渡边博子说过,喜欢她是因为一见钟情,而她那时还不知道,那是因为她长得像阿树第一次喜欢的女生,岩井俊二就是用电影委婉地诠释了有些人的内心情感“秘密”。导演岩井俊仁片子风格迥异,有的清新温暖简单宁静,如《情书》、《四月物语》;有的残酷暴虐而又绝望,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情书》确实是一部最值得欣赏的电影。《男孩别哭》是1999年由希拉里・斯旺克主演的电影,是当年获得诸多奖项的优秀片子,因为里面涉及到了性的更改和同性话题,比较受争议,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掩盖这个片子的光芒。这个片子对所谓的道德伦理进行了一些颠覆以及抨击常人对同性恋女孩的残酷行径。影片最为纯洁美丽的画面与血腥而且残酷的画面相互交织,令人震撼。通过这个片子,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性的选择性与多元文化的现代价值观。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入围第51届柏林电影节赛单元,王小帅被认为是电影节中的一匹黑马,也成了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这部电影以城市最底层北漂小青年作为主人公,展示了青春少年生存的艰难及外乡人在北京面对的挤压。《十七岁的单车》中,王小帅告别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冲突,开始试图进入平民的核心。这部电影以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回归手法,通过一部单车表现了17岁少年的青春祭奠。

三、 苦难、人生与人性崇高的追求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几乎是中国百年苦难的艺术反映史。 “苦难”是艺术最大的主题之一,在电影艺术中,表现个人命运的悲剧,民族灾难的悲剧及一个国家整体的悲剧影片十分繁多,“苦难”成了电影的一个课题。优秀的影片,让人通过“苦难”去思索命运,去了解生存的艰难,去表现人生意义的探索,在苦难中体验生命、思索生命、张扬生命。中国第五代导演,以多种电影手法与写实性镜头去表现中华民族的生存艰难,在艰难中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坚韧不屈与忍辱负重的个性,《黄土地》、《人生》、《活着》、《红高粱》、《黄河绝恋》、《嘎达梅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生存秩序与艰难处境。在粗犷的大自然与贫穷的生活现实环境中去表现个人、民族及国家的命运。《地震》、《龙卷风》、《活火熔城》、《天地大冲撞》等展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和坚强不屈;《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恐怖地带》等则充分展示了人在技术社会里对不被自己了解或控制的技术灾难的恐惧无助和劫后余生的生命体验;《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细红线》、《辛德勒名单》、《发条桔子》等则向观众展示了人的生命在人为的灾难(如战争、暴力犯罪)面前既是无比脆弱,不值一钱,又是弥足珍贵,至高无上。人类的生命价值正是在生存形式的变幻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充实,人活着不管是享受生命,还是含辛茹苦,这些影片都是展现了生命之光的闪耀。我们以三部表现苦难、叙述人生、追求崇高作为课堂的经典影片推荐,同学们在电影镜头面前感伤、惆怅、痛苦及欢乐之后,对人生、情感、生命、人性及崇高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辛德勒的名单》是上世纪90年代最佳美国电影之一,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辛德勒的名单》评论说:“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自身对战争凝重的反思。在科拉科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惟一的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正是战争中人性的魅力,让全世界观众相信,高尚的人性与得到最终会战胜邪恶与战争。

《天堂的颜色》是一部描写儿童苦难的极为优秀的抒情片,是儿童电影的最高杰作,本片在2000年国际影坛被受广受关注,获得了代表伊朗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资格。每个看完电影的同学内心的激动无法平静,甚至在影院里随着镜头的拉开而悄然流掉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难忘的回忆,无论快乐与不幸,童年的人性最天真、最纯洁、最令人感动。在电影世界中,虽然北野武与侯孝贤都以似乎相同的格调与风格回忆了他们的童年,但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最接近他们的影片是《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这样直接展示儿童苦难命运与人性考验的作品。《天堂的颜色》则是另一种表现风格的优秀电影,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这是“一部平实而简单的感伤电影。曾拍过令人喜爱的作品《天堂的孩子》的导演麦基迪,创作出这部故事、颜色与结构都能绝妙地交融的影像织锦绘。就如同其它伟大的伊朗电影一样,《天堂的颜色》以最简单的故事,牵引出你最深沉的情感。”导演麦基迪喜欢通过小孩的视角来诠释成人的世界,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在影片中,盲童穆罕默德的境遇更令人悲伤,他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却在自己的心中升起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堂。妹妹、奶奶及父亲每个人都那么感人。

最后要推荐的一部影片是中国的《天云山传奇》,当代大学生很多没有听说过的一部电影,但在百年电影历史上绝对有它的价值。该影片是我国导演大师谢晋的优秀作品。之所以为同学推荐这部片子,是让同学们了解“”,缅怀他们爷爷、奶奶的青春岁月,更是让同学们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人性中最善良、最崇高与最感动的成分。虽然有特殊年代的政治因素,(下转第60页)(上接第54页)但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历史转折点的时代背景学生非常熟悉,电影中罗群、宋薇、冯晴岚三个主人公及同学关系,他们之间的恋爱与婚姻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全片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特别是一组比现在贾樟柯使用的长镜头还更长的,足足有十分钟左右的画面,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电影画面最感人和最催人泪下的经典镜头之一:右派分子罗群被他的同学及老婆宋薇抛弃了,在低矮的破旧茅屋里孤独的病得即将死去,此刻,一直暗恋他而没有结婚的老姑娘、小学教师冯晴岚不怕别人的谣言与政治风险,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罗群的生活责任,她用木板手拉车,独自在大雪中拉着病入膏肓的罗群,灰色的天空、飘飞的雪花、蹒跚的步子、缓缓移动的手拉车、悲怆的音乐……这组长镜头将故事推向高潮,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同学、一个暗恋者、一个妻子的形象,而仿佛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母亲、一名与政治邪恶斗争的“丹娘”、一名捍卫人性与尊严,追求崇高生命的坚强女战士。正是冯晴岚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对这部电影表达的苦难、人性、尊严与崇高的人生意蕴一直深深感动。

作为当代大学生电影欣赏的题材与影片是多层面的,个人兴趣的选择也是迥然有别的,但是,如果将电影欣赏作为学校的选修课程,既让学生得到了学分,又提高了学生欣赏电影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人文主义积极思想的经典电影,通过生动的电影故事,让大学生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达到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主动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对人间的苦难赋有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总之,优秀的电影欣赏,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道德价值的建构与回归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茹秀华,(1961- )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音乐艺术与电影欣赏。

电影欣赏论文: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学习

[摘要]英文电影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手段,它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它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兴趣激发、语言习得、思维创新等功能。但在使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时,更要注意看电影学习英语的具体方法,把握好看电影学外语的各个实践环节。英文电影欣赏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能最有效地发挥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学习

电影,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娱乐方式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类的语言学科,高效的记忆和对其浓厚的兴趣是学习、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一、英文电影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手段

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电影学习手段能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为学习者提供生动逼真的情境、丰富多彩的资源,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学习者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及较高的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习者的长远发展。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但缺乏在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习得的条件。而英文电影学习的作用相当于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习得语言知识的条件。它通过可视素材使学习者如同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语词的运用。英文电影以真实、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材料使学习者得到大量口语化的语词,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通过习得词、搭配义、句法功能和感情色彩,从而地道地掌握现实交际中英语的表达形式,而且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多感官调动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词信息。传统教材和课型侧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及在实际场合的适用性。而英文电影将英美国家真实的社会交际带到了学习活动中,使学习者“身临其境”,了解到语词与环境地点、语词与说话人的地位、语词与场合的正式与否等的相互关联。掌握怎样在不同环境,针对不同对象遣词造句。在学习语词的同时学会交际中的语用规则。通过这种教学,还可以学到口语表达中合理的冗余技巧和手势、表情等非语言运用对言语的修饰作用,如强调词势、节奏感对气氛的烘托,对情感的抒发等。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能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交际的不同需要。

二、看电影学外语的实践环节

1.迈出关键第一步:硬着头皮看。

初次看英文电影的感觉是又喜又悲,喜的是能较直接感受到中西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不同,也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悲的是很多人除了听懂简单的几个单词就全靠画面理解电影的主题了。坚持多看几部,会渐渐熟悉基本情节,习惯不同背景下人物的言语表达及发音,至少能看下去了。

2.了解文化背景及历史知识。

电影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生活的一个真实窗口,比如《Jesus Christ》让我们了解圣经故事及其在西方文学中的作用与地位。《National Geography》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大自然的神奇。这些对提高英语能力和人文修养都很有帮助。

3.通过电影掌握地道的口语。

电影中有大量的习语、俚语及略语甚至是一些非语言的东西,这是真实生活的交际形式的一个侧面反映,而且各个阶层的人所处的生活背景也不尽相同。

4.音乐及英文歌的欣赏。

电影的主题曲及背景音乐会让人情景交融,一些奥斯卡名片的音乐至今传唱。

5.积极主动,成为学习中心。

在英美经典电影的赏析中,学习者不应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电影教学应按照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和创新能力,确保学习者积极参加活动并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习者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可根据影片所剖析的社会现象或就某个人物性格让学习者展开激烈的讨论,学习者就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三、培养利用英文电影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好语言,课堂的系统讲授与“学得”(learning)固然重要,课外的语言环境与“习得”(acquisition)更是不可或缺。目前国内的英语学习环境已大为改观,除外籍教师、英语授课等课堂因素外,英文读物、电影、录像等更是触手可及。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自主性便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学习者的独立性(learner independence),也就是说,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语言需求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学习材料和方式,自主进行学习和评估。对电影“知之、好之、乐之”,才能最有效的发挥电影的作用。

首先,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和语言能力,选择电影,查找相关资料,控制放映进度,随时中断、定格、回放、决定是否使用字幕,保证适度的理解。同时,寓学于乐,心情轻松、愉快地观赏电影。

其次,专注于电影本身的娱乐、信息功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体会到运用语言的乐趣,却不必时时为语言分散了注意力。

最后,在重复观看电影时以训练发音、学习语言、提高听力技巧为目的,选取精听/观部分,通过配音、模仿、选看英文字幕、预测等活动提高语言能力。

另外,写影评、谈观感、参加电影模仿/配音比赛等形式把语言的输出和输入结合起来,或者就某个精彩片断反复播放,角色扮演,背诵精彩片段。良好的电影观赏习惯和学习自主性会向其他领域迁移,如看电视、利用网络资源、课外阅读等,都能成为英语听说读写的契机。

接触语言、使用语言一旦成为习惯,学习者会终生受益,不断提高语言水平。经典英文电影的赏析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综合了听、说、读、写的各种基本技能的锻炼,既能提高听力理解力,学到活生生多姿多彩的语言,又能了解英语世界的风俗民情、价值观念、人生百态,还能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简介] 石颖(1980―),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就职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姜力(1972―),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就职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典籍英译。

电影欣赏论文:试论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的结合

[摘要]英文电影欣赏对大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欣赏到足够的影片。因此,基于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写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是一种新模式。当然其成功与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来检验。但广大师生都应该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利用其有效性,从而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播客;电影欣赏;英语水平;途径

一、引言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播客(Podcsst)是继E-mail、BBS、ICQ、博客(Blog)、维基(Wiki)等交流方式之后又涌现出的新型信息交流方式,它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素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让资源与资源使用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尤其是它摈弃了文字博客的不足,有效地将音频、视频素材融入其中。与传统的Blog相比,Podcast更能展示个性,更有针对性,同时又拥有更强大的交互能力。“播客”用声音传达信息,“播客”的内容更富有感情,更具个性,形式多样,有故事播客、脱口秀播客、音乐播客、文学播客等。随着播客技术的发展,播客正开始进人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播客。基于播客最显著的特点即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播客和英文电影欣赏教学结合起来,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

电影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起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电影欣赏课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真实环境语言输入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大量的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实施的。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文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同时,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经常看电影可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式英语”,也有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

其次,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不可能不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英文电影欣赏,学生可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从课堂教学的单一与枯燥中摆脱出来,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听觉享受、视觉享受、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文电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许多学生把英语电影欣赏作为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较少,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安排英文电影欣赏就显得捉襟见肘,一般学校不开设专门的视听课,学生在一学期内只能在听力课时间观看一两部英文电影,这对提高英语水平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个人观看又不太可行。一方面,学生可能缺乏自觉性,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督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观看也带有盲目性,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一种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使学生在进行英文电影欣赏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必要和有益的尝试。

三、播客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Podcast,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Podcast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他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

播客的使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创建播客和收听收看播客。

1、创建播客。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软硬件制作与播客,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步骤如下:

(2)将录音文档存作MP3格式文件。

(3)上传该MP3文件到网站。

(4)有播客附集(podcast as an enclosure)的RSS源。

播客使用的是一种基于XML的叫做RSS的技术,这种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网站用来提供即时信息。不同的团体用这种方法把新的内容和信息列在一个XML或RSS文件里。很多网站会用XML或RSS来标示它们提供RSS源。

2、收听收看播客。

用户把播客(MP3格式)下载到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收听。另外,也可以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机,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的要求去听播客了。搜寻和收听播客的步骤为:

(1)找到并订阅一个播客源(XML或RSS)。

(2)在线选择和收听收看播客。

(3)下载和收听收看播客。

(4)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器上。

四、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模式

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的特点,因此把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可行的。利用播客,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进行英文电影欣赏。现在大学生的上网条件较好,因此收看或下载播客上播放的英文电影比较方便。具体来说,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如下:1、教师选择适合的英文影片上传在播客上。2、教师布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看播客,并布置一些针对影片的问题或让学生观看后写出观后感,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观看行为就有了较为有效的监控性,播客用于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就有了一定的保障。3、教师也可对学生分组,使学生能够对影片进行交流。4、在规定期限截止前,学生上交个人或小组的有关影片的作业,或让学生进行互评。5、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评,评出优秀作业,以此作为对学生的鼓励。然后开始下一部英文电影的欣赏周期。

五、结语

播客在目前还是一个新事物,它应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还比较少。因此,播客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英文电影欣赏课的尝试与探索的成功与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来检验。然而,作为一种新技术,广大师生都应该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利用其有效性,从而为教学服务。教师与学生都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更是需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例如播客制作技能、影视欣赏与鉴别能力等。另外,在播客的使用中,也要认识到播客的安全性问题,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总之,随着人们的进一步探索,播客在包括大学英语教学在内的教育教学领域里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电影欣赏论文:欣赏心理电影 促进心理健康

[摘要]心理电影是伴随着人们对心理的逐渐认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成为心理咨询的重要辅助手段,并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心理电影欣赏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心理咨询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和协作精神、促进自我表达、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影片的欣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观众自己欣赏;另一个层次是属于心理医生对心理影片的解析。

[关键词]心理电影;电影疗法;心理电影欣赏

在工作、生活、情感重压下,郁闷、灰心、沮丧、猜疑等各种思想问题堆积成了都市人的精神疾病。2007年中科院心理所“国人心理和谐状况的研究”项目组发表了《2007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报告》。研究表明75.8%的民众心理和谐的总体状况介于“不确定”和“比较和谐”之间,但仍未达到“比较和谐”的程度,离“非常和谐”更有段距离。有4.4%的民众心理不和谐。少数心理不和谐的人群,有可能转化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人群。在这方面,心理学家采取各种积极举措,不断扩充治疗手段,增加治疗内容,更新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欣赏心理电影就是一种治疗的新方法。

一、何谓心理电影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严格地讲,所有的电影都包含有心理描写的成分,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而我们界定的心理影片,是指在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成熟后,反应或展示某种心理学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碍的电影,其主题往往更集中于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它以人性和心理作为其情节的工具和底色。心理影片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案例,一段段丰富的、真实的,或者极端的生活片段再现,把人性中的黑暗病态,和人性丰富、正向的一面都生动鲜活的呈现,给观影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对应和深切触动。当艰深的心理学搭载在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就成为引发公众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吸引公众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的良好途径,这也是目前日益流行的开放式、引导式的传播模式。

二、心理影片的发展历程

心理电影是伴随着人们对心理的逐渐认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反映人类生存活动的综合艺术,电影自其诞生起就一直没有脱离过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轨迹。

中世纪以前,人们把精神病看成是魔鬼力量的体现,因此,残酷的拷打、禁闭、火烧、水淹放血等所谓“驱魔”手段就成为治疗精神病的方法。这给无数精神病人带来悲惨的后果。17世纪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种需要医治的疾病。179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彼奈尔首次废除了对精神病人镣铐加身的管理制度,推广精神疾病的概念,成为现代精神病学诞生的标志。但是这种认识也是肤浅的,人们无法去治疗精神疾病。此时有声电影问世不久,精神病人只是电影中悲剧人物的结局。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 “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渗入电影理论领域。精神分析学的重要范畴,如无意识、潜意识、镜像阶段、初始场景、浓聚、移换、窥视癖等概念被用于解释电影的机制、观看主体的心理活动、电影作品的创作和感受过程,从而形成现代西方电影心理学的新阶段。一大批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线索的优秀影片重现了好莱坞影坛昔日的辉煌。特别是近年来,表现人类异常行为更是国际影坛上形成趋之若鹜的一股热潮,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观众,其中较为熟悉的近期作品有《雨人》、《沉默的羔羊》、《本能》等。这些影片已成为世界电影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艺术成就中一笔珍贵的财富。近年来,心理电影出现了新的趋势,人们开始关心精神病人的生活,电影中也开始出现描写精神病人的生活片、言情片。如《飞越疯人院》、《阿甘正传》、《美丽的心灵》等。另外,也有许多心理电影探索着未解的心理问题,使人们对心理有更深的了解。如周润发主演的《赌王》、黎明主演的《双雄》分别对失忆、催眠进行讨论。心理影片的崛起和流行使得心理学家开始利用电影与病人沟通,借此令沉默的病人吐露心事。最先把电影艺术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研究的法国著名的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他认为电影是与人的“利比多”打交道,也就是说,电影在同人的需求或欲望打交道,在与人的性格发生接触和交流,进而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机制。经过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了“电影疗法”,于2003年得到了英国心理及精神病领域最具权威机构――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的正式认可,该学院建议将他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在欧美许多国家,“电影疗法”正成为心理咨询的重要辅助手段,并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美国主流社会已广泛接受这种疗法。

三、如何欣赏心理电影

欣赏电影不同于看电影。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我们通常把走进电影院去接受一部影片称之为“看电影”,而很少称之为“欣赏电影”。欣赏电影意味着更深一步地对影片的介入,这种介入是否可能,便取决于欣赏者在知识、经验和审美意识方面有没有更充分的准备。他对一般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上的积累,他所具有的审美意识的修养,他对电影艺术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影响着他对一部影片的欣赏。所以,欣赏电影又要比一般的看电影具有更强的接受影片的能力。

赏析心理电影又不同于一般的电影欣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情投入,而是要带着问题去看,特别要重视其中的情绪以及象征;也不是将一部影片看完之后,再加上心理点评分析就叫心理影片赏析,而是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心灵言语。在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更深的领会影片内涵和观影启示。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视觉冲击、视听享受,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也能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

对心理影片的欣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观众自己欣赏,通过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从而推动人类对自身的再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电影的信息,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对于情节的推进不断作出期待、预测和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形式也日益成为公众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的极佳方式。

另一个层次是属于心理医生对心理影片的解析。他需要陪伴读者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角色的心灵言语,是对电影内容在心理学层面呈现的常识和规律的深度探讨,并以心理学视角来关心影片故事的感染力在哪里? 对心灵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在哪里?从而利用剧情来进行心理治疗。弗德尔医生自己从小就是个电影迷,喜欢看各种艺术片,但直到15年前他为一位女子进行心理咨询时才产生“电影疗法”这个灵感的。“她的丈夫背叛了她,当时她脸上的痛苦表情让我想起影片《码头风云》中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角色,当他发现自己一直崇拜的兄弟是个骗子时的神情与这位病人的神情一样。我问她是否看过此片,她的脸一下子亮了起来,说‘对,我就是那种感觉’。”结果因为“对症下药”,女患者受到电影启发逐渐摆脱了心理障碍,获得新的生活。同时,心理影片欣赏并非只是剖析、揭露和治疗,更是引导、启发和鼓舞。心理学希望人们了解和解决的,并非只是人性中的黑暗病态,它更启发人性丰富、正向的一面。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自己,因为从旁观的角度观看自己,所以可以把自己看得很清楚把问题想得很透彻,心理的问题不就是这样的吗,因为看不明白所以走不出去。既然看明白了,所有的痛苦伤悲都可以更理性更客观更加正确地判断和抉择了,这就是电影疗伤的秘密。这对男性或有难言之隐的病人尤其有用。

四、心理电影的选片原则

在心理治疗需要用到的影像资料中,可以是整部电影,也可以是电影片段,通过一定的解说,使观看的患者产生某种领悟,在影像、音乐、对话等全方位的冲击下对自己的人生状态产生思考,以此起到治疗的作用,但并不是随便选取一部影片就能达到目的,“电影疗法”的关键是找到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因此在选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反映心理问题构成的环境。

我们可以选一些关于青少年成长系列的影片。这类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咨询师完善自己对儿童青少年成长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解。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童年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的性启蒙、虐待等等。类似的影片有:《美丽人生》、《第一滴血》或《阿拉伯的劳伦斯》、《帝国反击战》等等。这类影片适合群体观摩,对象可以是进行父母教育、青少年教育,也可以是对探索自我内心世界感兴趣的成年人。观看完毕展开讨论,也可以是团体咨询。

2 反映某些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

我们可以选一些关于心理、精神疾病症状表现系列的影片。这类影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些疾病,例如:抑郁、强迫、幻视、妄想、人格分裂、人格障碍的症状。比如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钢琴师》;展现精分患者的幻觉世界的《美丽心灵》或《飞越疯人院》;治疗酒鬼就让他看《酒鬼岁月》或《玫瑰》等等。这类影片原则上不适宜大范围观摩,只限于特定的患者。

3 展示某些经典治疗方法的理论与技术的影片。

希区柯克导演的《爱德华大夫》,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库布里克导演的《带发条的橙子》堪称行为主义经典影片,这就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发展出的“厌恶疗法”。这类影片更多的是专业人员观摩、交流、讨论。

4 开阔心理学工作者的视野。

我们可以选一些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系列的影片,这类影片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开拓面对这类问题的视野。并且有些影片本身就做出了反思给出了一些选择的根据,也是可供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讨论思考的。比如肖恩,加瑞提导演的《清醒》中展示了一些心理咨询技巧。这类影片不适宜群体观摩,除非是专业人员内部。

5 人际交往系列。

选出的此类影片,能够较为形象、生动的展现人与人际互动的部分场景,也能给出我们不同角度的反思。美国电影《断臂山》和《海上钢琴师》让我们能够看到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类影片适合群体观摩及讲解。

总之,运用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是可行的。它可以让我们在光影世界的心灵分享中,休整略感疲惫抑或麻木的灵魂,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整理自己淤积的情绪,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接纳自我,带着一份如阳光般温暖、轻盈和纯粹的好心情,投入新一季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