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

时间:2022-05-11 05:00: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企业营销战略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析煤炭企业营销战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煤炭营销 战略模式 探索实践

【论文摘要】近年来,煤炭企业不断深化运销改革,实施营销战略,以营销带动资本合作,拉动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战略联盟,打造多边贸易平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冀中股份在煤炭市场的中营销战略作用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新的营销思路和模式

随着煤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煤炭企业的营销战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营销对资本合作、产拈结构调整、企业战略联盟等方嘶的影响力越发凸显因此不断完善煤炭营销战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煤炭企业需不断创新营销战略模式、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布局,优化市场结构拓宽渠道从多方面着手,强化营销战略建设以营销为中心推进企业高层合作提升企业核心营销联盟,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营销资源保障。

近年来.冀中股份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煤炭营销管理加强营销战略合作,发展路矿港航厂一体化运输,推动煤炭交易大厅建设实现了冀中股份由单一煤炭销售向大市场、大运输、大联盟、大销售格局的转变。使平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和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效益人幅增加煤炭销售量由2000年完成煤炭销售1100万吨增加到今年的1500万吨:建立股东用户33家,引进战略投资25亿元:培育新增电力机组2000万千瓦发展储备市场2600万吨实现了煤炭销售工作的超常规发展为冀中股份煤炭运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思路,强化营销战略建设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普遍缺乏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没有专职人员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的研究更缺少一套系统、科学的中长期营销战略筹划。

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凭借企业领导的个人智慧和经验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事实上件在营销管理上.营销战略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经营日标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营销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对策。企业想保持正确的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就必须重视营销战略的制定和适时调整。冀中股份在煤炭营销战略制定中通过扎实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明确了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我们怎么干,并以此形成市场营销的理性思路。

二、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推动流程再造

近年来冀中股份为更好的开拓市场、服务客户,对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和创新。细分市场,实施精细管理。通过市场细分,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司把市场科重组为精煤销售部、电煤销售部、轻工建材煤销售部、市场煤销售部、地销煤销售部五个专业销售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和营销组合强化专业销售管理推进“与客广一成长一的营销理念多边联合,共同成长。在销售一线机构设置上着力细分26个驻外分公司和铁路运输及港口联络办事机构.加强密切沟通年用煤量30万吨以上的用户全部实现驻厂服务有效保障煤炭运输的及时正点提高合同兑现率。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强化绩效考核管理积极推行“锁定目标、节点控制、封闭运行’‘的内部运行机制.升级煤炭信息销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对煤炭市场供求信息和产、运、销、存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保证了市场信息及时高效传递反馈和沟通,提升了高层对市场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准确性,极大了维护了公司的利益.推进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三、深化营销战略联盟,加强资本合作,推动市场升级

在煤炭营销战略中冀中股份充分发挥煤炭营销的桥梁作用积极发展资本合作,建设煤电战略大联盟,固化煤碳市场推动市场升级。在逐步发展与华北、华东地区电力、石化、建材行业重点大户的战略合作、重点合作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与巨人同行.优先发展煤电、煤钢战略联盟通过冀中股份相继与钢铁行业的邯钢、宝钢、安钢等龙头企业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等重点电力行业旗舰企业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引进和控制战略投资25亿元建立合资公司8家固化了98%的精煤市场和80%的动力煤市场.实现了由用户向股东的转变由非股权联盟向股权联盟的转变.讲一步提升了冀中股份用户的紧密度和忠诚度,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巩固了冀中股份在华北、华东市场的相对优势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广阔空间。

四、突出营销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

煤炭市场的波动影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膝.冀中股份认真分析细分市场用户.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做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优配置,实现销售品种系列化优势资源品牌化,产品综合效益最大化。打造精煤高端产品和名优品牌.抓住精煤产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的内在需求突出冀中股份的品质、品牌和区位优势保持精煤价格的精品地位。打造洗动力煤优势品牌针对市场对低硫、低灰煤炭的环保需求和高速增长的轻工建材煤市场,大力发展动力煤洗选加人轻工建材煤的销售实现优质优价扩大与普通动力煤的差距突出了品牌形象从而带动洗选加工规模.促进井下回采率提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指导,通过标煤单价测算,合理评估动力煤在各销售区域的话语权和价格定位,有针对性地挖掘有涨价潜力的区域市场和重点突破方向,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实现煤矿与用户双赢。使原来的以动力煤为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结构转变为以精煤为高端品种,洗动力煤为优势品牌,普通动力煤为基础产品的三级市场结构提升了产品效益,推动了产品升级。

五、优化运输布局.推动运输升级

把运输作为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宝贵资源以营销理念经营运输,优化运输布局。建立与北京铁路局的战略联盟2005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与北京铁路局签订了《全面略合作协议》,推动了路矿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开展战略装车点建设加强西部运输通道建设提高整体资源保障能力。发展百万吨级运输通道抓住市场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顺应铁路运输变化趋势.利用点对点重载直达大列运输培育发展电煤、精煤、轻工建材煤的百万吨级用户。发展路矿港航厂一条化运输网络联合铁路、港口、航运和用煤厂家利用黄华港口资源发挥路、矿、港、航、厂联合体的优势发展沿江市场建设水陆联运通道。有力提高了煤的外运保证能力实现了运输升级。

六、发挥营销优势,推动多边贸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冀中股份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产品、需求的互补性搭建多边贸易平台发展非煤产品贸易,打造上下游企业的煤与非煤双供应链。依托股东用户发挥合资贸易公司的重要作用,发展多边贸易多点连接。以煤炭贸易为基础利用冀中股份与各股东用户、战略用户间的用户之间的产品互补性互相提供采购目录和产品目录.发展焦炭、矿石、水泥、化工制品等多种产品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搭建以煤炭为主导的贸易平台建立贸易合作的欧佩克固化市场联系促进非煤产业发展,打造上下游企业的煤与非煤双供应链,发展冀中股份循环经济.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七、加强营销战略深度建设,推动管理升级

结合煤炭营销实践,积极创新煤炭营销理念,深化煤炭营销改革,致力于探索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新型营销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营销六体系一:价格多级调控体系、质量双向控制体系、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市场交易调控体系、地销平衡保证体系、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成了全国首家煤炭企业自主建立的现代化煤炭交易大厅实现了市场交易的阳光透明和公平公正首创了棋盘表法“质量双向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缩小了供需双方的质检差异健全了全国首家以为服务用户、服务股东为主题的运销商务会馆进一步推进了企业销售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析整合营销战略下的我国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论文关键词:玩具业;自主品牌;整合营销;品牌建设

论文摘要:我国虽是玩具制造大国,但玩具产业一直处于世界玩具产业价值链的最薄弱环节。加快推进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是我国玩具产业的当务之急。应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打造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并实施与相关产业的战略联盟,推动我国玩具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一、我国玩具产业的现状

玩具产业是指以全民游戏、休闲、启智的用具为经营对象的所有配套支撑企业的集合。相对于传统玩具行业手工作坊型的生产方式来说,现代玩具产业作为一项完整的产业化形态,是通过导人现代化设计观念以及现代产业化的开发创作、生产、流通和营销的概念模式而确立的。现代玩具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后现已进人成熟阶段。现阶段世界玩具产业品牌化战略发展与其它各产业间的关系日趋成熟和紧密,玩具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越来越高,玩具产业完全融人主流文化,并更多地进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在劳动力和厂房租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全球玩具生产战略中心不断向我国转移,逐步形成了以广东、福建为中心、辐射全国及全球的玩具加工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全球约80%的玩具在我国境内制造。玩具出口也成为我国商品出口五大支柱之一。中国玩具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V 11月,我国玩具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6 679 62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300;实现累计主营业务收人89 877 2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0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038 75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 98 %。虽然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检测成本增长、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但是随着内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国家在政策方面对玩具、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的倾斜和大力扶持,我国的玩具产业将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我国玩具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量成人加人到玩具消费行列,我国内地玩具市场未来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销售额将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

我国虽然是玩具制造大国,但却不是玩具生产强国,更不是玩具品牌强国。根据“微笑曲线”(图1)可知,玩具业产业链利润呈现“U',字型,曲线左端是指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也就是上游企业,属于附加值的高位;右端是指品牌、营销,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也就是下游企业,也属于附加值的高位;中段为组装、制造,也就是制造企业,属于附加值的低位。我国玩具产业所处的中段正是整个价值链中最不赚钱、且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取代的部分。企业虽能生产出国际水准的玩具,却缺少具有自主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玩具自主品牌,只能成为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基地,产品溢价能力低,没有市场主动权和附加值空间。生产了世界上80%的玩具,却只赚到了20%甚至更低的利润。自2007年8月以来,我国玩具产业成为中国企业营销安全事故的重灾区。“美泰召回”、“合俊倒闭”等事件之后,2009年又遭印度“封杀”。一系列营销危机和事故,暴露了我国玩具产业掩藏在繁荣背后的深刻危机,使得我国玩具出口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市场开始萎缩,印度等国趁虚而入,开始抢占我国玩具产业的国际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玩具产业若不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玩具企业若不在产品创新、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培育及服务上下功夫,将很难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若不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战略整合,将很难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因此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加快推进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进程,是我国玩具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整合营销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

(一)整合营销的定义及其演变

整合营销理论创始人之一、美国学者舒尔茨早期对其下的定义是:“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其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闭这一定义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商业运作过程上,强调整合营销对品牌传播与塑造的作用。

近年来舒尔茨又对整合营销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提出:“整合营销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中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如雇员、立法者、媒体和金融团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即整合营销既是一种营销手段、理念和营销模式,更是一种沟通手段和管理体制。对外具有整合各种信息综合传播企业信息和品牌的功能,对内则有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实现有效管理的作用。Cal舒尔茨重点强调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整合和对外传播信息及渠道的整合,并认为这才是整合营销战略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的发展方向。

整合营销目前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大企业,且主要应用于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市场营销要素的组合等领域,重点是被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随着整合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整合营销应该走出营销而进人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并用其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再造。通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整合营销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玩具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整合营销理论在玩具企业中既可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更可以用做一种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从而使发展了的整合营销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实施。整合营销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有效品牌传播和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整合营销实施思路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殖的营销理念与方法。企业应结合整合营销的理论,根据企业实际来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基本的操作思路如下:其一,以整合为中心。着重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整合利用企业所有资源,实现企业的高度一体化营销。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宏观而言,整体的产业链都属于被整合的范畴。其二,讲求系统化管理。系统配置企业所有资源,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总公司、子公司,产品供应商与经销商及相关合作伙伴协调行动,形成竞争优势。其三,强调协调与统一。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整合营销。其四,注重规模化与现代化。整合营销十分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经营。规模化能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企业有效地实施整合营销提供效益保障。整合营销同样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化可为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提供客观基础。

三、我国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关于自主品牌的定义,理论界主要从企业品牌、集群区域品牌、国家形象品牌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创建。结合我国玩具产业发展现状,自主品牌是在玩具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所获利益甚微的情况下提出的,强调品牌的所有权、决策权归本国所有,同时与品牌相关的收益能够流人本国。

近年来,我国玩具企业已开始尝试转型,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经营策略逐步转移到产品研发、建立品牌、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骨干企业正在成长起来,涌现出一批如“北京蓝猫”、“澄海奥迪”、“江苏好孩子”等国内著名玩具品牌。但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玩具企业对品牌效应的基础还没有足够的理解,对品牌还不能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营销,致使玩具自主品牌成长缓慢。

(一)企业营销水平低,品牌形象混乱

现代营销的中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一切手段了解目标消费者群体。企业树立品牌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消费者进行,通过双向沟通,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和营销手段,向目标消费者群体传播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我国玩具企业营销水平低,整合营销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1)玩具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跟大众心理、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联系不紧密。品牌形象的塑造缺乏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交流,品牌主题的打造很少依托文化进行提炼和扩散,不能赋予品牌一系列的思想、个性、行为,很难找到准确适合的诉求点,最终的品牌形象难以被目标消费者理解和接受。(2)品牌的传播大多借助单一的手段,品牌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弱化或扭曲。与教育、动漫、文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传播力整合不够,缺少配合,不能很好地提升品牌形象。(3)品牌定位、品牌主题变化频繁,不能形成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消费者易造成品牌形象的认知混乱。

(二)产品附加价值低,品牌竞争力弱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品牌中所包含的能够超然于产品实体,给消费者带来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的抽象价值。它能使消费者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从而形成一种商品溢价。由于我国玩具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使我国玩具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利润末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市场零售价高达9. 9美元,而我国生产企业仅分得0. 35美元的加工费。由于品牌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强,我国玩具的品牌影响力及营业收人大多限于国内,目前还谈不上全球经营。究其原因在于:(1)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不强。很多玩具生产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通盘考虑,既没有既定的方向也没有既定的目标,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2)企业缺乏合作意识。玩具企业往往难以借助自身力量来提高研发能力,但又不愿意与国内外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导致产业升级困难。(3)国家主管部门缺乏对玩具产业布局的引导,致使玩具产业没有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合理产业布局,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且附加值不高。

(三)品牌运作缺乏战略思维,短期行为严重

营销战略是以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和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战略,一般的营销策略达不到这个高度。我国玩具企业品牌运作缺乏战略思维、短期行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关。全球金融危机使一些玩具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动向很难把握,无法预测未来政策和环境变化,所以就觉得中短期规划似乎比长远规划更现实,动态战略调整比静态战略规划更重要。(2)与企业品牌寿命短,难以形成强势品牌有关。企业营销还处于低水平阶段,起点低、寿命短是多数企业品牌的共同点。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建树,营销战略规划缺失。(3)与被国外玩具商掌控有关。一些国外玩具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把上游和下游市场牢牢摸在手中,以订单为诱饵,扶植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导致我国玩具企业对国外玩具商的依赖越来越强、越来越没有自由。

(四)营销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危机公关能力低下

营销安全理论认为,营销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宏观、微观环境的突变或营销管理的异常,使企业陷人极端窘困的一种状态。玩具行业的营销危机表明,在该行业的外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营销安全隐患。玩具行业之所以成为我国企业营销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原因在于:(1)缺乏危机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危机。玩具行业危机的爆发表面看是由于看似偶然的事件引爆,但实则必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玩具行业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关键营销安全要素未能得到有效监控。(2)缺乏危机处理机制,不能有效处理危机。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指出:每一次的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而我国玩具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危机处理机制,不能有效处理危机。(3)缺乏危机修复机制,不能有效修复危机。危机发生以后,玩具企业也采取了一些修复措施,虽然这对于恢复玩具企业的形象、信誉,促进销售有一定作用,但是玩具行业未来的营销安全依然没有保障。

四、整合营销战略在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中的实施

在玩具企业实施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实现企业从制造为核心向市场为核心的方向转变,可以使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通过整合产生协同效应,使企业逐步从加工制造转变成为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企业。

(一)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打造企业整体形象

要打破玩具企业管理内耗等普遍性障碍,建立规则、标准,规范流程,提升效益,消除沟通的障碍,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对企业内部营销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只有以整合营销为基础重整企业的营销和整体管理战略,才能使企业每个部门的每个成员和每个职能都负起沟通的责任,使企业发出的所有信息都起到加强企业形象的作用,并最终实现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创造最大的品牌价值这一整合营销的终级目标。玩具企业可以建立“整合营销中心”,协调与产品研发、企划公关、销售服务三大职能部门的工作,从整体上把握好市场和企业管理。通过部门整合将原先分离于数个部门中相互有关联的岗位和部门整合为一个职能部门,避免部门和岗位的重复设置及水平沟通障碍,整体减少企业经营软成本。

在完成内部资源整合和组织机构建设后,玩具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CIS (Corporate Identity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针对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系统。CIS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信誉、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它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能准确地表达给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一些美式或日式卡通品牌的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其卡通形象在上市前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Style-Guide(类似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其中包括该卡通形象的标志、标准字体和颜色、人物设定以及应用许可条文等。这种规范、系统化的运作模式,有助于为后续延伸产品提供标准化依据,玩具企业应该重视系统的品牌规划而并非功利地以短期利润主导企业行为。

(二)整合营销传播手段,传播塑造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

在实施营销传播过程中,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高度的一体化营销。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玩具品牌应抓住消费者的感知品味和产品的特色,着重塑造品牌联想,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同时必须在塑造品牌感知的基础上强化品牌的个性。对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了解消费群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塑造。借助于个性的广告主题、广告语、差异化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一致的品牌形象。日本三丽鸥公司对时下流行“可爱文化”的准确把握和形象成功塑造,使旗下的He1loKitty品牌成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通过品牌形象许可授权模式发展卡通延伸产业,并通过网络娱乐模式进人主流文化。

玩具产品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一贯的联系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其需求。因此,在品牌传播中必须变单一传播手段为综合传播手段。一方面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进行横向的浅层次的有机整合。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品牌传播的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同一主题。另一方面进行纵向的深层次的整合,通过深层次的整合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培育起来,并加强传播这一品牌核心价值,使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

(三)将品牌建设扩展到价值链每一环节上,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

玩具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服务链条,它包括设计、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有效传播让消费者认知该产品,搭建销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咨询、运输、安装、维修等服务,回收顾客反馈等内容。因此,玩具企业在保持原有规模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可采取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行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对产品进行细分与精耕细作,在上游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类优势。也可采取前向一体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创新培育,提供优质服务,在下游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分销网络。同时,还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企业借助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就可以逐步全面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

(四)对渠道与终端进行规划、定位,掌控主流销售渠道

只有拥有自己的市场基础和渠道网络,才有可能对市场有控制力,才有可能拥有市场的溢价能力和主动权。选择好渠道商和渠道结构对于降低成本和增加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玩具企业必须有效地避免依靠单一市场的风险,紧紧抓住原有市场,及时关注新兴市场,积极拓宽玩具出口渠道。采用垂直分销渠道等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此外,企业可将自己的玩具产品按档次、产品特征、同类产品竞争程度、目标群体特征进行分类,制定出主流终端与辅助终端的终端群组合策略。企业应对自身渠道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品牌形象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层面上是一致的、鲜明的。从利润空间和创新看,玩具企业应该更重视高端市场的占有和应用品牌许可授权的方式。高档玩具应重视高端渠道的建设,通过商场专柜、专卖店等形式销售产品。品牌许可授权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在卡通玩具行业被普遍看好。一个品牌的拥有者将其品牌特征授权给其他产品或服务使用,不但能够发展多种延伸产品抢占多元化市场,也可以借机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完善企业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危机修复能力

我国著名营销安全专家李蔚教授在其提出的“营销安全三维结构模型”中指出,影响企业营销安全的要素包括环境、市场、战略、策略和运作等内外部要素,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演变可能对营销安全构成威胁,内部要素的恶化可能形成企业营销安全的软肋。我国玩具企业近年来遭受的一系列营销危机和事故,要求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的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玩具企业应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对于可能因质量、安全等问题而引发的产品危机,不仅要有足够的心理预防,还应多方分析其他企业的类似危机案例,总结并吸取教训。应在企业的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危机修复机制。高度重视危机修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预案积累、危机演练等方面。

(六)实施与相关产业的战略联盟,推动玩具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目前玩具产业在上下游连接带动游戏、纺织、化工、电子、动漫、影视、教育等20多个产业,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形成了硕大的“产业链”。这些天然的条件赋予了玩具产业与其他产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可能,以及提供向周边产业链延伸的条件,一旦发力,必将推动整个玩具业的发展。以迪斯尼公司为例,美式卡通将大众传媒的作用提到首位,卡通形象直接通过大众媒体接近消费者,随后根据其受欢迎程度,进一步将卡通形象大规模商品化。迪斯尼公司坚持“制造欢乐、销售欢乐”的品牌定位,采取创新模式,把卡通形象的制作流程变成一种特定模版,用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打造影视、出版、玩具、主题公园等环环相扣的家庭娱乐组合产业链,一步步将迪斯尼公司推向新的高峰。日本卡通则是将影视、出版和玩具、文具等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这种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提高了品牌的文化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玩具生产企业有2万多家,玩具与教育结合无疑是玩具行业走出低迷的途径之一。蓝猫与伟易达结成战略联盟,成立了蓝猫教育玩具总汇。另外,与动漫的结合也是战略升级路径之一。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近5 000亿美元,中国玩具业很有必要整合动漫业资源,优劣互补衍生出新产业。国内规模较大的玩具企业已开始介人动漫文化产业,现有奥飞、弊威、小白龙、广东佳奇等公司。因此,玩具业应当早日实施战略联盟,积极寻求“战略伙伴”,使产业之路越走越广阔。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析武汉市区域性物流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研究

【论文关键词】武汉 区域物流 营销战略 创新

【论文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型城市及华中地区物流中心。武汉市区域物流的发展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有直接的影响,而在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区域性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在营销战略上寻求创新。文中在分析武汉市区域物流环境的基础上,指出区域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在营销方面的解决思路。

1武汉市区域袖流环境分析

1.1政策环境

2009年3月10日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我国现代物流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奠基石”。在国家政府有利政策的指导下,湖北省和武汉市纷纷出台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关政策。2003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供于“十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2005年,湖北省政府又出台<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以武汉城市物流圈为重点,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夯实现代物流发展基础。2006年《湖北省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武汉及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中西部交通强省初具雏形。2007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2008 2012年服务业发展规划(鄂政办发[2008]76号文)。重点提出以武汉为全省物流的核心枢纽,打造服务全省、融合国内国际物流的“中物在线”物流与采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区域物流和产业物流的全国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

1.2市场环境

1.2.1物流需求状况

武汉市物流需求总体规模逐渐扩大。在商业物流方面,武汉是内陆地区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具有物资流通量大、周转量大的特点,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服装、小商品等多个交易中心,以武商、中商、汉商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集团实力雄厚,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强大基地。此外,武汉更是历史上的商业名城,其商业机能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在工业物流方面,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业在全国钢铁市场上竞争力较强,以神龙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形成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巨大的磁场效应。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以环保技术、新能源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需求旺盛。在农业物流方面,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老农业基地,农业物流需求占的比例较大。

1.2.2物流供给状况

武汉市的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铁路方面,武汉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京九、京广、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形成“米”字形网络构架。水路方面,武汉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同时有沌口、汉阳、汉口、青山、阳逻五大港区。在航空运输方面,武汉机场是全国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公路方面,武汉拥有京珠高速、沪蓉高速公路;同时以107、316、318、106国道为主干,形成9条主要出口公路,并与l5条省道和39条县乡公路形成路网。货物运输通达全国2O多个城市。2007年3月,湖北省与武汉高桥产业园联合打造国家级物流产业园区,此外,武汉市阳逻湾港区物流园以阳逻深水港为依托,连接公路、铁路,临近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面向武钢、化工新区及周边区域的制造业基地,承担以水运集装箱运载为主要形式的物资及商品进出吞吐转运任务,并提供仓储、多式联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等物流服务功能和报关报检等口岸功能。武汉吴家山则依托地处武汉市北部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面向周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制造业园区以及铁路集装箱集散中心等,在分拨转运、仓储配送等方面发展势头不错。

1.3竞争环境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外包物流观念的增强,物流市场竞争Et益激烈。武汉区域物流企业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国内传统物流服务企业如武汉汽车运输总公司、商业储运公司、中国邮政武汉分公司等,他们依托原有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仓储和运输能力。第二类是由大型工业和商贸企业独资或合资成立的相对独立的实体,这些企业依托自身企业优势,自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企业资源进行自营物流。第三类是三资物流服务企业,如三家快递巨头FedEx、UPS和DHL均已进入武汉,给武汉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第四类则是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大多数没有或拥有少量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持,一般承接的是零散小业务,但是却比较灵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武汉市区域物漉企业发展现状

2.1服务功能单一、市场无序

区域性的物流企业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还是服务营业额规模都相对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很少有企业能够提供综合型、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仓储、运输和城市配送等方面,相关的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J比外,由于国家前期没有制定好物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物流企业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依,导致建立物流企业的门槛非常低,武汉市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上百家小型的物流企业,甚至只要有一辆货车,就可以成立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导致市场无序化竞争和服务质量的低下,而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对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2.2物流服务营销意识淡薄

服务营销指的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企业或从事附加服务的部门的营销活动。武汉市自营自建物流的企业较少,自营物流的企业现代物流观念淡薄,几乎没有几家企业设立有专门的物流部门,对物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采购、销售环节,不重视内部生产物流,仍然以产品营销为主,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参差不齐,以分散的小型物流企业居多,大多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组织化程度不高,往往只拥有较少的车队而缺乏配套的仓储设施等资源,员工服务意识、营销观念淡薄,经营方式过于死板,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或依靠一些老顾客维持运转的原始营销阶段。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知识缺乏,营销缺乏主动性,对市场分析不够,导致很多企业规模较小,前进步伐缓慢,甚至只能维持现状。

2.3品牌观念淡薄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品牌越来越凸显其独特的价值,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品牌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区域性物流企业不重视树立企业品牌,甚至对于品牌缺乏应有的意识,如企业名称生僻难记、企业有形产品展示不足、员工服务不到位等等,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恶性竞争勉强生存。

3武汉市区域性韧流企业营销创新建议

3.1差异化定位战略

按照美国广告大师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观点,对定位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把握。静态的维度是指产品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动态的维度是企业为了树立产品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进行的营销活动过程,静态和动态的定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原来树立的定位不再受消费者偏爱,企业又通过营销努力使其从静态返回到动态的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静态的时期总是长于动态的时期,定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信赖期间。差异化定位就是为顾客提供与行业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及服务。通过顾客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匹配来确定企业的定位,并以此定位作为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标志。差异化战略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以创造高价值的产品及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终点。

因此,按照差异化定位战略的要求,区域物流企业在决定其服务范围与服务水平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企业的目标顾客究竟需要何种服务以及顾客所要求的服务水平。物流企业可以先选出在物流行业内顾客可能比较关注的服务要素,如价格、准确性、安全性、速度等,在目前价格竞争激烈的时期,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速度显得更为重要。在选出这些要素之后,然后将顾客的需求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区域性物流企业在决定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时要考虑顾客对服务要素重要性的不同看法以及行业竞争对手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两个方面。对于关键的战略环节要素,企业应努力把自己的服务提高到行业最高水平之上,以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

3.2品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品牌的竞争,没有品牌的产品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同时,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一般说来,品牌资产价值越高,企业的道德力量和市场公信力等关联资产越好,卓越的品牌资产可以为公司带来有力的竞争优势。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区域性物流企业更需要重视建立品牌,树立品牌经营意识。有些区域性物流企业的领导者认为物流企业提供的只是一种服务,没必要建立品牌,只要价格具有优势就能获得发展。这种观点从短期来说可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是很难站住脚的,因为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先接触的是你的品牌而不是你的产品,品牌接触先于产品接触。因此,服务也要树立品牌。相比实体产品而言,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四种特性,服务的这四种特性决定了消费者只有在购买服务产品之后才有可能对自己所接受的服务有所感受,并且消费者很难区分出不同企业所提供服务的细小差别,因为这一切都要靠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因此,消费者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市场美誉度较高的服务提供者,而美誉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品牌。因此,区域性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同质化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的现状是武汉市大多数区域物流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十分淡薄,公司管理者普遍认为价格是竞争的唯一法宝,因此更多的将品牌经营视为一种额外的成本支出,因此为了同其它企业争夺市场,盲目跟风,大打价格战,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泥潭。鉴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品牌,而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取个响亮的名字,注册一个商标,不是简单的vI(视觉识别);更不是投入大笔的广告预算就能实现;此外,管理者也必须认识到品牌并非大公司的专利,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树立知名品牌,因为品牌资产中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代表着什么,品牌能带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价值体验。因此,品牌是个系统工程,是长期市场培育的结果。

3.3网络营销战略

简单地说,网络营销是指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结合企业资源开展的营销活动。网络提供给了企业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和客户进行便利的沟通,因此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边界。网络也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低成本优势,并且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交互性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接受客户的反馈信息,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获得第一手数据。

其实并不是只有提供实体产品的企业才适合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区域性物流企业更应该将网络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谋取长远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规划。企业领导必须去除网络营销就是简单地建立一个企业网站,介绍企业及其所提供服务等基本信息的狭隘观念。网络不仅可以成企业展示其形象的窗口,也是企业与客户交流的平台,甚至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时候,企业必须将网上网下活动相结合,互相兼顾形成一个精密的系统。网络可以实现信息流、货币流和资金流,但是物流及商流必须通过网下来实现,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把网上网下的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建立企业网站只是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网站应注意宣传其品牌形象,可以借助论坛、博客、SNS等Web2.0工具对企业的服务及品牌进行推广,增加企业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同时企业还应该提供在线沟通方式,接受客户的咨询和反馈,回答客户的相关问题,改进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3.4关系营销战略

关系营销是指通过和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发展长期业务关系。关系营销的最终目标是要培育顾客忠诚。一般来说,区域性物流企业的客户主要是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他们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其决策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物流供应商的多项指标,如果选择的区域性物流企业不能完成相关物流服务,对企业的损失是很大的。相反,一旦这些实体与一家区域性物流企业合作成功并对其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就更容易成为该区域性物流企业的忠诚顾客。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要做的是维护与客户的长久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要做到这些,物流企业应注重关系营销,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甚至形成稳固的供应链,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具体而言,企业首先必须树立客户关系管理思维,树立长期交易的观念。一次交易之后,企业必须对不同客户所要求的服务进行详细记录,及时与顾客沟通,倾听顾客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作为改进物流服务的依据。

此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派驻业务代表的方式和生产企业沟通,实现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最后,物流企业可以向忠诚顾客提供价格优惠,并向客户提出改进服务的方案构思,让客户相信企业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为提高客户的价值而不懈努力,以此赢得客户的信赖,并通过一次次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赢得客户忠诚,提高区域性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关于企业共生营销战略评价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企业实施共生营销战略,即通过结成共生关系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达到优化企业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共同发展的目的。共生营销战略的评价体系是整个共生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战略伙伴的选择、合作的相容性以及战略实施效果,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对企业今后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到基础导航作用。

[论文关键词]战略评价;伙伴选择;合作相容;实施效果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共生是指经济领域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优化资源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处于优势,开发新产品的高昂费用和巨大风险让企业难以承受,实施共生营销战略成为企业应对市场新环境的最佳选择。

共生营销战略的评价体系是该战略的最后环节,通过对战略伙伴选择、合作相容性以及战略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权衡利弊,指导企业未来经营战略的规划与制定。

一、战略伙伴选择评价

(一)实力相当

实力相当的共生营销战略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实力相差悬殊时由于在非业务领域需要牵扯过多精力,不平衡的伙伴关系难以维持,成功率仅是前者的一半左右。所以,评价共生伙伴的选择,应首先比较共生伙伴的综合实力。

(二)资源互补

评价共生伙伴的选择是否合理,可考察共生伙伴之间能否做到资源互补。例如,拓宽营销渠道、降低成本获取市场信息与机会等等。另外,能力互补的企业也可以实施共生营销战略,如大量研发职能型的共生营销战略就是这种情况,双方都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时在研发能力上各有侧重点,具有良好的能力资源互补性。

(三)合作真诚

评价共生伙伴合作态度真诚与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衡量:第一,共生伙伴是否将本企业主营业务或未来主要目标市场投放于共生营销战略之中。第二,共生企业各方是否对于实行共生营销战略所需的资源与人员全力投入,对共生伙伴应履行的义务是否按协议执行,对共生伙伴要完成的任务是否竭力配合。第三,当共生体的利益与共生企业一方的利益冲突时,企业会作出何种选择,是顾全大局以共生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为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只关注本企业违背共生协议。

二、合作相容性评价

(一)战略的相容性

共生伙伴只有在战略层面上具有一定相容性,共生营销战略才能展开,其以下层面才具有共生的可能性。评价战略的相容性,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相关问题,请共生伙伴分别回答所列问题(见表1):

当答案中“是”的选项较多时,说明共生双方的战略具有较高的相容性,保证了共生伙伴在战略层面上相容性,这是共生营销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执行共生协议的后期,当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例如外部环境,共生伙伴本着相同的战略目标,可妥善解决伙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可促进共生营销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共生伙伴经营理念的相容性

企业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特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企业领导者和普通员工共同的信仰。企业经营理念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内部调控着人员心态与环境氛围,让所有成员都在其的感召下能动地调节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以至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体现个人价值的双重效果。评价共生伙伴经营理念是否具有相容性时,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见表2):

评价经营理念的相容性,是为了考察共生伙伴在企业文化层面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若差异巨大,则共生营销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各方依据自身的经营理念,作出不同的选择,易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使共生营销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三)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

企业的经营与运作内容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基本上没有任何两家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会完全相同。因此,具体到共生体的运营就难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对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进行评估,所列问题只是在一般层面上,具体到某一个共生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与分析(见表3):

共生营销战略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关系到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能否顺利、有效进行,是共生营销战略获取成功的必备因素。评价共生体运营的相容性,要将战略实施之前与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比较,要考察共生各方能否柔性改良自身的运营方式,更要着重注意战略实施后的运营效率与效果。

(四)共生体人员相容性评价

由于员工行为受到企业制度与经营理念的影响,而企业问的规章制度与经营理念又不尽相同,规划并组织实施共生营销战略的都是相关人员,共生体内各方人员能否互相融合是共生合作程度的微观体现。具体而言,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见表4)

大多数情况下,共生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共生伙伴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员工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但是人员的相容性具有较强柔性,通过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员工有效掌握沟通与合作的技巧,并且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可以将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有助于实现共生营销战略目标。

三、实施效果评价

对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检验共生战略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为了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可采取量化的评价方法——基于等级水平的效果评价法,即通过具体数据,并与战略实施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评价战略效果。

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等级水平评价方法,就是用N层线性权重模型来进行测算:首先,假定有n个一级绩效考评水平,分别对其权重进行赋值,企业可以根据共生营销战略的不同目的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但必须满足∑P.=1,i:1,2,3……n,然后由各一级水平的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值,再把各个乘机的值相加,得分。同样,每个一级水平可以分解为n.个二级水平,再分别对其权重进行赋值,将各二级水平的值与权重的乘积求和得到相应的一级水平的值。同理,二级水平分解为三级水平,三级可以分解为四级……每一级水平的权重值的大小,企业可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目标自行设定。

L表示共生效果评价总得分。

例如,假定有四个一级水平,分别为:第一,共生营销战略的经济数量水平;第二,共生伙伴市场竞争力水平;第三,共生伙伴研发技术水平;第四,共生体内企业相互适应水平。对这四个一级水平分别赋予权重值:P={0.5,0.2,0.2,0.1}。接下来,对四个一级水平进行再分解。以对一级水平1再分解为例,可以分解成四个二级水平:第一,目标利润的实现水平;第二,目标成本的实现水平;第三,目标产量或销售额的实现水平;第四,企业价值的增值水平。相应的对这四个二级水平赋予权重值:P={0.2,.02,0.1,0.5},再乘以实际水平数值后求和得到上一级水平也就是一级水平的1的值。与此相同,求出N级水平的各个值求和得出一级水平的n个值,再乘以权重求和得出共生效果评价总分L。

等级水平效果评价法,以量化数据显示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各级水平。并且,将得出的数据与共生战略实施前的水平相比较,如果数值高于以前,则说明该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反之,则表示战略实施失败,企业要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扭转局面。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谈企业和谐营销战略问题探讨

论文关键词:营销理念 和谐管理 战略创新

论文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战略选择都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和谐营销理念就是要求企业基于其对社会的责任来指导企业的各种行为,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组织及组织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和谐营销战略的内涵

和谐,意味着相互依赖、彼此兼顾、着眼长远、追求融洽、协调共存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提供他人所需,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身目标的境界。即对各方的需要都达到满足,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

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市场、变革性技术、政策等)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无边界化与日益增强的同质化现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企业要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进行创新,实施和谐营销,即:企业要站在系统思考角度,从加强社会责任的理念出发,追求企业、顾客、社会三方面最大的利益和谐,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组织及组织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来说:

1.加强社会责任

企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据美国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的报道显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能获得很多利益,包括降低业务开支、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增加销售额、提高用户的忠诚度等,其中业务增长率是其他企业的4倍,就业增长率是其他企业的8倍。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自身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成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形象的建立和推广。企业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企业理性的表现。所以,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把社会元素,特别是社会责任因素,纳入企业的发展决策之中。

2.坚持系统思考

在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往往在系统思考能力方面表现不足。在思维中,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加以分解,把问题拆成片段来理解,但是无形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联属感。这个障碍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使企业不能从系统的整体去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从而大部分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就走向了衰落。所以和谐营销的另一个特点应该是:企业要有系统思考的观念,对要实现的目标、制定的战略、策略、以及营销中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效果最优。

3.重视诚信建设

要形成社会和谐的氛围,企业必须在营销过程中更加注重诚信,更加信守商业道德,逐渐形成一个重诚实、讲信用的市场经营环境。因为和谐营销经营模式最注重诚信,以诚信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形象的实质不是其知名度,而是其诚信状态。因此和谐营销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诚信积累的过程。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诚信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这样不仅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还与其它利益相关者分享经营利润。

4.转变行为模式

企业应该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要看其规模、效益、素质,以及自身成长与企业家成长是否协调,还要看其发展与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目前,企业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又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体现效益优先。只有依托这种理念,企业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行为准则。

5.树立国际化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企业要实现和谐营销,特别是国际营销和谐,就应该树立正确和全面的国际化的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振兴我国的工业,这也是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重大责任。中国加人WTO后,企业必须置于国际的、外在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这一变迁具有强迫性或不可逆性。我们不得不关注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之间的互动。全球化的力量,无论是资本的力量还是国际组织对抗资本强势的努力都将影响到中国企业。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及本身的科技、信息等优势不断蚕食着我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整体素质上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在利润率上不及国外的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对于在国际中竞争和生存的“土壤”不熟悉,常常受困于各种贸易摩擦。

二、和谐营销战略分析

企业要实现和谐营销,必须对以下的战略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

1.明确目标市场及其竞争战略

目标市场竞争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要在目标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确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考虑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条件。首先要考虑产品的目标市场总容量及其前景。目标市场容量越大,前景越好,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的协调可能性就越多。即使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较多,也会因目标市场的容量大、潜力大,而在总体上同行排斥性不那么明显。其次要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4这主要有六个要素:产品的品种、质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否适当;服务是否周到;资金和技术力量是否雄厚;销售渠道是否畅通,推销手段是否有力;最后还要考虑相关竞争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除了同样针对上述六个方面因素,对相关竞争企业做对应性研究以外,重点是做市场覆盖率的动态趋势的研究。其一般方法是:第一步先预测一定时期内的消费需求规模,与现实可供量相比求出可扩大的市场容量;第二步预测同一时期各竞争企业(包括可能新增企业和剔除淘汰、转产企业)可能扩大的市场销售量;第三步研究本企业可能扩大占领的市场销售量。倘若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本企业难以抗衡,那么应采取或者争取挤人对方尚未占领的空穴市场,或者争取通过技术输入,联合经营等方法,共同分割市场。如果其他竞争企业实力较差,竞争当然容易取胜,但也应居安思危,以逐步占领高层次市场,让出低层次市场为好。

二是要掌握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优势原则。企业要使自己在目标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和“正当”原则(即产品必须货真价实,广告必须实事求是,手段必须正当)以外,最重要的是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企业之所以必须遵循扬长避短原则,是因为任何企业都具有和只具有相对优势条件,不具有绝对优势条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资源分布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绝对规律。任何企业不管其实力多强,都只具有相对优势,而不可能占有一切优势;同样,不论其实力多差,都会在某一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而不可能毫无优势,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企业的差别优势。企业在制订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时,必须注意分析自己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某些差别优势,以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要把握时机,捷足先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变化特点,抢先设计新产品、抢先投人生产、抢先进占市场、抢先转移市场。

(3)必须灵活主动,随机应变。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研究市场机制运行规律,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动态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竞争策略,以变应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

(4)注意发挥整体效益。企业选定了自己的差别优势,确定核心策略后,仍要和其他辅助策略组成有机整体,以在市场竞争中各显神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整体竞争效益。

2.创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寻求生存和平稳运作基础上,要追求“做大做强”。因此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重新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关键的环节和步骤。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战略创新任务,例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解决靠什么发展的问题。靠垄断地位?靠行政保护?靠资金实力?靠现成技术?这些恐怕都逐渐靠不住了,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只能另谋新的依靠。

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一靠战略意识,二靠战略知识,三靠战略信息,四靠战略智慧,五靠战略咨询。企业领导缺乏战略意识,不重视企业发展的全局问题、长远问题和基本问题,不重视谋略,就谈不上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更谈不上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首先需要进行战略分析。为此,必须充分占有战略信息,战略信息是与企业整体与长远发展相关的重大信息。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主要靠领导。领导人主要应该通过正确的战略来领导。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本职工作。领导对企业负责,首先就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负责,对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负责,对企业战略管理负责。先进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家、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家和企业战略管理家。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基于企业领导观念转变。企业领导要想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首先向自己的旧观念宣战。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也来源于企业领导的动力、魄力和毅力。这种创新不是局部性创新,而是整体性创新;不是短期性创新,而是长期性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组织实施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的魄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还要靠群策群力。企业广大员工非常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战略智慧,新战略制定后也要通过他们实施。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必须尊重广大员工的意愿,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只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还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像其它创新一样,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还要进入到实践阶段,假如不冒着风险、顶着困难、面对阻力去实践,它将毫无意义。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长期化的行动。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认识需要不断地提高,实施任何一项战略客观上都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制定了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之后,不但要深人组织实施,而且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微调,必要时还要进行重大调整,重大调整之后又要组织实施。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资信度。对企业来讲,就是通过信用建设,使购买产品和接受你服务的人对你的产品和服务有信心,对你产生认同感和信赖感,使双方都能实现可期待的利益。如果企业加强了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企业和企业员工都能遵循诚实信用观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个企业就已将企业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如果企业都遵循诚信法则,交易中的有效时间就会被充分利用,社会整体成本也会降到最低。

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及时的策略调整予以避免,而道德风险却不是很容易在短期内得以解决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对外战略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意识、忠诚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道德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市场风险。专家估计,我国市场交易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在影响企业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减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信用不单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就是企业信用建设,它的作用就在于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提供强大的信用基础。因此,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

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尤为重要。今天,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资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竞争。因此必须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应把诚信道德、人本管理和精神文明和谐地融入与企业文化建设中。

(1)倡导诚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组织和行为中,导人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道德价值观与经营业务相冲突时应奉行的基本方针。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道德宣传教育。企业的员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强化这种意识,企业的各种行为和所制定的规范等制度也要体现诚信意识,让诚信深入企业的各层次、全过程、每岗位。

(2)树立良好的员工信念。员工信念是企业及其员工所公认的、在实践中奉行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确认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统一的、独一无二的并且让人信服的信念可以把大家凝为一体,激励员工不断奋发向上。如IBM公司的组织信念是:尊重个人—尊重组织中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服务顾客—提供全世界所有公司中最好的服务给顾客;杰出—相信一个组织目标是以卓越的方法完成所有的工作。经过长期努力,IBM公司的“IBM就是最佳服务”成为众多员工的组织信念。这种信念帮助IBM在成功路上稳步前进。

(3)构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和团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变“一时一地”的学习,为“随时随地”的学习。用知识激励鼓舞员工,企业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4)重视员工需要的多层次满足。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使企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满足员工对企业的情感需要,使企业内部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使企业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和充分成长的机会,并不断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氛围。现代社会不但组织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关系,在企业内部也充满了互相传递信息的沟通活动。因此,在企业内部沟通过程中,企业领导要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鼓励下属大胆提出批评和建议,消除沟通中的地位障碍,形成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和气氛。

三、结束语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全局的一个子系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企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所以企业的营销活动就要把社会责任考虑进去。所以,我们认为和谐营销就是要求企业将其对于社会的责任来指导企业的各种行为。和谐营销这一商业营销模式的出现,既是社会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又是营销观念与方式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体现了商品交换过程的一种利益均衡,也是对营销关系的合理调整。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关于企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探究

论文摘要:差异化营销战略被当代的企业视为三大核心战略之一,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的差异化诉求上,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和一系列的传播组合创造出自身的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企业的品牌观念从而创造出企业至于竞争对手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然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差异化战略并未为企业带来完全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而是将企业竞争带入另一同质化的困境。试图从差异化营销战略的理论来源,企业竞争同质化困境的缘由和差异化营销战略如何引领企业走出同质化的怪圈等角度对企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进行探究。

论文关键词:差异化营销;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竞争;核心竞争力

1 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发端于20世纪初的营销理论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直觉式操作演变为一整套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规范。集中体现在众所周知的、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tter)教授概括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中: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 。波特教授将差异化战略解释为: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差异化的理想,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也就是综合意义上的个性鲜明的品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控制市场营销主导权的企业逐渐被剥夺市场主控权,传统市场由营销者来决定何时、何地、何人、以什么方式以及通过什么媒体来达到何种效果的时代走向历史。如果说1.0营销强调以产品为中心,2.0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3.0营销最显著的不同是: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在这个层面上来提升营销的功能和解决企业品牌乃至战略的突围。在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以前2.0时代简单的“目标人群”,消费者不应该被当作猎物,企业应该尊重他们除了商品购买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交换”和“交易”被提升为“互动”和“共鸣”,要让消费者更多地融入企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企业要激发起消费者内心对于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的认可甚至是赞叹。公司要进一步为消费者传递的是人类根本价值观的实践与参与感,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结成同盟,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和衷共济。

因此在3.0的营销时代我们更需要将差异化营销战略吸收并运用到企业之中。正如前文所赘述,将差异化上升至战略高度的学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的著名三部著作《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维持高绩效》、《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差异化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确立了差异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主角地位。差异化思想也贯穿着“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始终。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著作向来以多产和多样性闻名。他认为,营销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品牌资产的建造与增值,而差异化是品牌资产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将差异化营销战略作为独立理论体系加以研究的是素有“定位之王”之称的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他们在《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一书中集中阐述了差异化创意的实现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一部重量级的专门论述差异化的著作由奥美集团差异化行销的全球总监格斯•哈伯1996年出版,题为《差异化营销》。其核心为研究如何运用市场区隔和广告促销方式获得差异化价值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最大的品牌获利。但是国内对差异化的崇拜呈现一种几乎疯狂的形态,几乎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言必差异化。然而理论层面上的差异化思想一般都以营销学或者营销传播学著作中的零散章节中出现,专门研究差异化的著作并不多。

2 品牌时代差异化营销的同质化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品牌理念统帅市场营销传播。营销传播的过程也逐渐等同于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将营销塑造为传播品牌形象、增值品牌资产的手段。早在传统的营销传播年代,科特勒等学者对品牌下的定义是比较基础而浅层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市场营销传播者开始用品牌战略来整合以往的诸多营销传播手段,进而为品牌注入了全面而深刻的涵义,也将品牌的差异化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具体而言,品牌是承诺和保证,是有效沟通的代码;品牌是形象的象征,用以积累无形的资产;品牌是价值定位的载体,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品牌是关系的契约,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体验。层次是越递进,品牌的差异化追求就越为深刻。任何品牌内涵都必须具有区分的功能才具备真正的价值。正如汤姆•邓肯所说的那样,品牌是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感知一个品牌时所产生的信息和体验的综合,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功能指向是产生相对于竞争品牌的区别。

然而,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在存在竞争关系的几个品牌中,除了某些外在元素比如名称、包装设计、价格等存在区分外,内在的元素比如品牌的承诺与保证、形象与特征、价值定位以及客户体验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同质化现象,并使得企业的竞争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特别是在壁垒比较少的饮料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运动品牌行业中。

在上个季度的尼尔森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区别度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体育运动产品行业中,高达91%的被访者对11个一线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为:“只对某几个品牌的品牌个性有鲜明的感知,余下的大同小异”或者“这些品牌各自的品牌个性较弱,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分度不够强烈”。其他数据也说明了当今企业正在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局面。而导致该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外乎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只仅限于传播浅层的品牌价值,表现为功利性的金融追求,而缺乏长远塑造品牌的使命感和先瞻意识。在消费者信任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垂直传播,即企业告诉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他们更愿意相信同类——其他消费者,即相信水平传播的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在网上沟通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的情感,进而形成舆论 。此时的企业不想将差异化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话,更需真诚地对待消费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打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和担心。第二点原因是误读了品牌差异化价值的真正归属,因为差异化价值的真正所有者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和深入了解消费者,和他们进行合作和沟通,把消费者当作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互惠互利才是企业的最终选择的道路。第三点是忽略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传播。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是品牌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其一言一行对品牌的维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不少营销人忽略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丧失了由内而外构建差异化价值的宝贵可能。

以上几点原因从操作层面上概括了差异化营销的失效原因从而企业再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探究。虽然品牌时代的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但是被模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杀出重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仍旧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

3 差异化竞争在品牌时代的新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100多年间,有两次巨大的营销思想变革。第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动力是市场驱动力由生产商和中间商逐渐向消费者转移,并最终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导致了营销传播的根本性变革,当时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同质化问题困扰市场,但与今天相比较,当时的同质化问题并不如今日这般严重,只要合理运用差异化战略和营销传播手段,品牌的唯一性差异化价值依旧可以获得。但是在今天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同质化产品的种类和信息空前激增,同时大部分市场主体都熟稔地掌握经典的战略手法和营销传播方式,这导致了营销思想正在酝酿第二次变革。蓝海战略、整合营销等营销手段便是第二次变革的典型代表。

哈雷、苹果都是在美国强调自我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从理论角度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成五个层面,即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什么苹果从小众变成了大众,这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在他的品牌里反映出来。这时候品牌已经成为象征物,当你用苹果的电脑、手机,骑哈雷摩托车,这些产品无不在表达拥有者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这样的企业的品牌通过精心打造的契合消费者的营销战略从而真正形成市场区隔,培养消费者对品牌共鸣,使其做到情感忠诚和行动忠诚。

企业要想重新应得战略制高点,通过差异化竞争取得品牌的唯一性,在3.0的营销时代,就必须采取“新型消费者信任体系”即水平化的信任体系。如今的消费者喜欢聚集在由自己人组成的圈子或社区内,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只有那些令人心动和钦佩的产品特征才会吸引他们走出自己的圈子。他们总是疑心重重,因为他们觉得在自我圈子之外优秀的产品特征非常罕见。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产品或服务,马上就会成为其忠实的支持者和传播者。因此首先,企业必须建立所谓的“平台”,即可进行消费者定制的一般性产品;其次,允许某个群体中的个体消费者定制化该平台,以满足自己的独特的需要;最后,整合消费者的定制化信息,根据这些反馈来丰富平台内容。这种做法在开源软件开发中非常普遍,我们认为它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企业必须学会利用消费者水平网络中的协同创新能力来帮助营销。

为了更好地和消费者建立关联,品牌必须具备某种真实可信的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核心。这种基本要素应当反映品牌在消费者社交网络中的形象,只有具备独特基本要素的品牌才能在生命周期内形成自己的特称。回到本文的话题中,不难发现差异化营销传播能创造品牌组群归属和组群差异化价值。面对泛滥的同质化产品信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用“类”来为产品归类而不是“个”,差异化营销传播也只能在“类”品牌组群发挥作用。比如对运动品牌市场而言,通过差异化营销手段从低端品牌中区隔开来成为与知名品牌同质化的品牌便是一种胜利。因为它依旧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顾客群体、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高昂的定价。并且差异化营销可以对初级品牌做出贡献。因此,正如科特勒所述,一个公司一旦做出正确的定位,其差异化只能维持较短的一段时间,竞争者会模仿这些好的创意 。定制差异化营销却能够满足波特教授所描述的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条件:经营歧异性源于企业与买方之间的不同寻常的联系,企业形成经营歧异性过程中,创造了转换成本。而以网络迅速普及为代表的新经济,即对企业实施差异化营销提出来升级和换代的要求,同时也为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谈基于顾客资产的企业营销战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顾客资产 战略规划 营梢战略 营梢目标

论文摘要:在营销体系由交易营梢向关系营稍转变中,顾客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顾客份额取代市场份额成为衡量企业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成长前景的重要指标。而顾客资产(Customer Equity)概念的提出,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时代又一次营销观念的创新和变革,它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顾客资产就是所有顾客终身价值的总和,而顾客资产最大化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最终目标。基于顾客资产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下,企业营稍战略有STP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和基于品牌资产视角下的品牌战略,及顾客战略。

一、营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顾客资产最大化

在很难靠技术、渠道等某一方面取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实现它们的目标以及如何制定它们的营销战略呢?随着1996年Robert C. Blattberg&Deighton提出顾客资产的概念,通过学者的研究和企业的实践,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士认识到顾客资产最大化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最终目标。通过与顾客良好关系的维持,保持顾客忠诚,创造顾客的终生价值,应该是企业能保持发展和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企业的营销体系也由单纯的交易营销转变为与顾客保持长久良好关系的关系营销。

什么是顾客资产?19世纪80年代Phillip.Kotle:就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最大化策略。顾客让渡价值是整体顾客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 )和整体顾客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差。整体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和便利性等;整体顾客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一件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出的货币资金等,整体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当顾客让渡价值最大时,企业便会赢得顾客。

随着关系营销在19世纪90年代的发展,1996年,罗伯特·布拉特伯格(Robert. Blattberg)和约翰·丹顿(John. Dei-ghton )在顾客吸引开支和顾客维系开支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顾客资产”(Customer Equity)的概念。根据Blattberg等人的定义。顾客资产是指通过与顾客的良好关系的维持,创造出顾客的终生价值,进而转变成企业或组织能够予以测定并管理的财务性资产。简言之,顾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顾客终生价值折现值的总和。所以说,顾客资产就是所有顾客终身价值的总和。换句话说,顾客的价值不仅是顾客当前的盈利能力,也包括企业将从顾客一生中获得的贡献的折现净值,把企业所有顾客的这些价值加总起来,称之为顾客资产。顾客资产之所以称之为资产,是由于它符合有关资产的定义,即: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表现为财产、债券和各种权利以及知识形态的经济资源。

Rush , Zeithaml&Lemon研究发现,顾客资产是企业一项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并提出了基于顾客资产的新战略框架.即著名的Rust模型。该模型以顾客资产作为企业战略基础,以顾客为中心,以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为驱动,通过顾客价值的测量和计算来决定企业的各项营销决策。价值资产(Value Equity)是对所有顾客而言,购买选择受价值感觉的影响。这种价值感觉主要由产品质量、价格和便利程度所形成。这些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认识、客观的评价和理性的判断。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则表示顾客对品牌主观的和无形的评价,它超越了顾客感觉到的客观价值。顾客对品牌的评价由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所主导,受顾客的消费体验及顾客与品牌的关系/联系的影响。维系资产(Retention Equity)是对于重复购买的顾客而言,维系活动和关系培养活动能提高这些顾客再次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机会。这种通过维系活动和关系培养活动而获得的顾客资产称为维系资产。

由于顾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战略越来越以顾客资产最大化为导向。这就要求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及营销行为架构从产品、业务为核心转向以顾客资产为核心。顾客不仅具有稀缺性,而且具有价值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此时的顾客已不仅仅是企业的资源,而且,准确地说,是企业的一种资产,一种可以经营管理的

二、顾客资产最大化下的营销战略

传统的基于产品的营销目标下,企业营销战略主要是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以及整体产品视角下的品牌战略。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战略)是基于产品的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市场拓展战略是基于产品角度的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角化开发;市场竞争战略是从产品角度进行竞争,采取产品的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聚焦战略;品牌战略更是在整体产品视角下,从产品差别化或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采取品牌组合、品牌延伸等战略。

而基于顾客的营销目标下,企业营销战略不仅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更体现了顾客导向和动态竞争环境的要求,而且品牌战略是基于品牌资产视角下的,并增加了顾客战略的全新内容。这时的营销战略已经与传统的营销战略有了较大的区别,即使相同的战略,由于角度的转变,内容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战略),在顾客资产的视角下,已经转变为识别、区分和寻找对企业具有较高生命周期价值的高质量顾客,并通过与企业的互动,提高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在顾客资产的视角下的市场拓展战略已经转变为更多的着眼于顾客忠诚度的加强和生命周期的拓展,即顾客资产边际效益的提高;在顾客资产的前提下的市场竞争战略的唯一目的是顾客可感知的让渡价值最大化;品牌战略在顾客资产的视角下重点已经从产品转移到了品牌资产方面,对品牌的投资已经着眼于创造顾客价值而不是产品差别化或提高产品竟争优势,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资源投资;作为新增加的顾客战略,它的主要内容是:顾客生命周期管理、顾客数据库的有效利用、顾客价值的准确计算和新顾客获得、顾客维持、老顾客追加销售的最佳组合。它的目的是通过财务上的评价分析以及顾客数据的运用,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追求顾客终身价值的最大化。

三、营销战略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营销战略各模块之间是以产品为基础、通过品牌实现的(图1),而基于顾客资产最大化的营销战略(图2).顾客因素是最重要的且贯穿整个战略的始终。在经营理念上,始终树立与顾客合作、共赢的思想;在业务流程上,每个营销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充分考虑顾客需求的满足、顾客价值的挖掘、顾客关系的维持;在组织结构上,实行全员营销,每个部门都了解顾客、熟悉顾客;在营销过程中,重视顾客服务,创造和发展有价值顾客,培养和激发顾客的情感关系,建立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

四、营销战略的执行

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战略规划,是基于产品来进行的,在企业所负有的使命基础上,以战略业务单位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其主要内容如下:确定战略业务单位、为每个战略单位安排资源、计划和发展新战略单位、企业战略行为绩效的衡量和评价。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战略至少会产生以下一些局限:在对产品进行资源投人的前提是该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且不说在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战略中会不知不觉地忽略顾客的需求。如果能够达到这些要求,企业就要有两个关键点必须把握,即顾客和产品,由此企业不得不在这两个关键点中疲于奔命;决策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的现象误导,也许有些投资可能会为公司未来带来隐患但是在当年却是受益的,这就容易造成公司战略绩效的衡量和评价的近视症;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战略计划中,所有的判断指标都市围绕产品的,通过对于产品的指标进行评价而做出决策并实施的。但是产品的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的状况,是历史指标,对未来的预期性不足;产品组合管理中仅用少量几个关键因素解释业务绩效,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产品组合管理的分类中并没有对不同种类的业务和所处环境加以有效的区分。而顾客资产组合管理的主体顾客资产作为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的联结点,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在以顾客资产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实施计划的步骤如下:

1.确认顾客资产并建立一个完整的以顾客资产为核心的结构,即从顾客和公司的关系如满意、信任等方面来分析公司的顾客资产。

2.为每个战略单位安排资源:在明确公司内部的现状后,进行整体的布局,以达到使公司资源最合理分配,投资决策最优化为目的,为各类顾客资产安排资源。然后就是管理顾客资产,进行顾客资产组合管理,并构建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3.经营顾客资产:顾客资产的经营更加明确了增大公司的顾客资产,从而增加公司的销售水平。

4.企业战略行为绩效的衡量和评价指标是顾客份额和顾客资产投资收益率:企业应用顾客份额来代替市场份额,即考虑尽量提高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某个顾客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而并非简单地追求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整个市场上产品、服务的百分比。对于顾客资产投资收益率是基于产品投资收益率提出来的,它是检验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的一个有利的工具。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对于施工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初探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面临经济全球挑战的新环境下,我国已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赋予建筑业以新的历史使命。这对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既是新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从树立营销观念、创立品牌意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全员素质等方面对施工企业实施营销战略,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定制市场营销

1施工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施工企业尽管也越来越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很少涉及市场营销战略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依存计划经济运作方式

由于施工企业面对的客户主要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调配的,因而施工企业无论在获取信息上还是在获取项目上都习惯于“上层路线”,或者采取“由上而下”的途径,这种顺应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导致了施工企业很少主动从市场上寻找客户,从而缺乏对客户的深层认识,意识不到营销的重要性。

1.2施工企业产品的特点导致了营销观念渗透的滞后

施工企业的产品与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有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生产与销售过程同时进行;(2)不能进行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和销售;(3)消费主体多数是企业法人,很少有自然人。

施工企业产品的以上特点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视线局限于单个施工项目,把目标集中在获得项目、完成施工和回收款项上,没有意识到市场营销观念和策略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了市场营销观念导人的滞后。这一点从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设立市场营销部门可以证实。

1.3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落后限制了市场营销战略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施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技术落后等问题,对市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拉关系、找门路、寻求保护、探标底甚至压级压价等恶性竞争方面,没有考虑通过深入了解市场来进行市场定位,实施客户管理和品牌创建等战略性方法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2施工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紧迫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施工企业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方向和任务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导人市场营销战略的是使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提供的各种机会取得动态平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获得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现都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导人实施市场战略。其紧迫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国内竞争压力

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例如在建筑市场上经常出现几十家企业争夺一个小工程的局面。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运作,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的工作和隐形失业上的增加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产品的无差别化。而市场营销观念导人和战略实施对于施工企业运用差别化战略和品牌战略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2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行业壁垒减少,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国外各大承包商将陆续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这无疑在新的层面上加剧了施工企业的竞争。然而人世也并非完全是“狼来了”一方面,人世将直接刺激建设投资的增长,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人世后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加容易的进入国际市场,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加入必将推动国内施工企业的成熟和市场秩序的完善。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因此,施工企业应尽快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全球化经营观念,导人市场营销战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3施工企业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的要点

施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模仿普通消费品和服务的营销战略实施。而应是在深入认识企业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身的营销战略。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3.1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是基础

实施营销战略首要的是树立营销观念。施工企业应深刻认识到面临的市场已是一个买方市场。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应改变传统的推销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即真正做到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获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导人市场营销观念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下情况:

(1)把导人市场营销观念当作一时的宣传和动人的口号。宣传和口号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以观念的实质性转变来带动形式的飞跃。

(2)把导入市场营销观念当作是领导层的任务和要求。生产和销售过程是由员工来完成的,他们是企业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观念的转变应从高层领导开始,但最终要实现全员的观念转变。从这一角度来看,导人市场营销观念对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施工企业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会推动施工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实施品牌战略

根据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所谓品牌是指“用于识别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和竞争者相区别开来的名称、符号、标志、设计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它已与资金、人才一起成为现代企业运行的基本要素,在吸引资本、开辟市场以及凝聚人才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品牌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客户的市场考察成本。尽管质量、安全、技术等已经不是客户考察的重点,但并不意味着客户对这些基需求的忽视。企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可以增强客户对基本纲领需求得到满足的信任感,减少客户的考察成本。

(2)品牌可以助力客户的自身的市场发展,增加客户产品的社会认同。对大量住宅和物业发展项目来讲,产品销售是投资商和客户事业成功的关键,而作为建筑产品的品牌往往对营销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3)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使施工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服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因为高信誉度的品牌是有别于其他施工企业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近几年,施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2%,其中国有企业仅有0.5%。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竞争的力量已十分微弱,而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靠投机钻营绝对不能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要想真正提高竞争实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施工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①严把质量关: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商品房质量投诉的增加都深刻暴露了这一问题。任何质量低劣的产品都无法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以高质量为基础。为此,应积极与国际接轨,依据ISO质量体系等国际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竞争是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水平的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因此,企业必须掌握市场信息,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并能及时应用于设计和施工,实现工程升级,从而进一步实施差异化,提升品牌价值。例如德国菲利普·霍尔茨曼为适应月来越高的环保标准,通过兼并环保企业,形成了与能源化工主题工程配套的废水、废气、废物处理的专门技术和工艺,独辟了建筑行业的“能源与环境技术”一大经营领域,该领域营业额每年在10亿美元以上。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施工企业要学会“拿来”,拿来别人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转为己有。世界上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都是发源于美国,但他们却是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我国的施工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善于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从技术上提高自己,形成自己的技术实力,才能与国际大型建筑企业相抗衡。

③提高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管理型项目经理。建筑企业无论从管理还是从生产经营方式上来讲,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素质好坏及能力强弱是直接关系到项目组织高效运转和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对于一个成功的项目,项目经理除了在对项目的计划、组织、控制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项目经理还应具备一系列技能,来激励员工取得成功,赢得业主的信赖。坚强的领导能力、培养员工的能力、非凡的沟通技巧、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及管理时间的技能,都是一个有成就的项目经理所必备的技能。

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完成施工项目过程中最高责任着,是企业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是企业与建筑市场的结合部。同时,项目经理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和倡导者,是在市场竞争中用户评价企业形象和信誉的直接对象。

其次是组建一支精干高效、一专多能的项目管理团队。由于建筑产品具有价值大,建筑企业生产方式以劳动对象固定、劳动者、劳动资料流动和项目的独立性等特点,促使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在团队人员选配上,从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方面,要注意相互之间优势互补,使团队管理人员的整体效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离不开大量的劳务技术人员,加强这些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整体提高了建筑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处于中、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营销公关:施工企业可通过参与、组织营销公关活动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如在施工现场悬挂带有品牌标志和企业理念的宣传牌,积极参加公开的招投标活动,积极参加优质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评选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3.3实施定制市场营销

定制市场营销产生于消费品的市场营销中,它是指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产品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营销模式。施工企业实行定制市场营销战略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要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越来越依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将已成为信息战。通过信息化建设拉动建筑企业向职能型、管理型企业转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2)提高企业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定制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生产”是适应客户独特需求的“个性化生产”,因此生产过程是柔性的。对施工企业而言,“个性化生产”体现在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施工水平上。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提高设计水平并不断进行创新,同时深人研究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及质量水平。

(3)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施工企业要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组成企业的灵魂。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创办企业内部杂志、组织知识竞赛等来实现。

3.4推行客户关系管理

实施定制市场营销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对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和要求做出迅速的反应。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技术支持等领域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施工企业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1)全面把握客户的需求。当前施工企业生存焦虑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建筑业客户需求的内容和方式,第一,客户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标准正在进一步提高。第二,客户对服务价格和成本控制的理念越来越强,手段越来越先进。第三,客户对服务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因此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不仅包括现实需求,而且包括潜在需求。由于施工过程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往往出现客户需求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因此把握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和提早挖掘潜在需求十分重要。

(2)对客户的再认识。由于施工企业的产品是一次性的,不会发生重复购买行为,施工企业往往把视线放在现实客户上而不重视对老客户的关系管理。实际上,施工企业的客户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实客户,他们是企业正在服务的对象;二是潜在客户,他们是企业将要服务的对象;三是老客户,他们对企业的态度、意见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他们是企业品牌最有说服力的传播载体。

(3)进行客户满意度测评。客户满意度测评已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和服务领域,在施工企业的运用很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对“老顾客”缺乏深刻认识。施工企业进行客户满意度测评具有以下作用:其一,通过客户满意度测评可检验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其二,通过测评可深人了解客户的需求;其三,良好的测评结果可以加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不但为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为企业塑造社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自豪感和归属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施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论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制订市场营销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组织机构及经营模式的分析,探讨其市场营销战略的可应用性。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药品零售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连锁经营模式,目前已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00多家,连锁门店7800多个[1]。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方便药品企业监督和认证,有利于规范药品购销渠道和保证药品质量,还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而连锁经营将成为我国药品零售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行业,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将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主宰,我国的企业欲与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企业相抗衡,要想扩大经营规模,争取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就必须制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

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和分类

1 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总设计和总规划,由相互联系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目标市场的选择和营销目标的确定;第二部分是达成目标的营销策略的制订。市场营销战略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具有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向,一旦建立,不可轻易改变,且应贯穿于企业一切市场营销活动中。

市场营销战略的目的在于动员企业资源在营销战术上先声夺人,并把企业的全部资源纳入统一的战略轨道,这有助于企业营销战术的效能在不受既定目标约束的情况下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1 2市场营销战略的分类

市场营销战略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侧翼战略,指企业采取的避开行业领导者的领先市场,从侧翼发动“奇袭战”,占领市场空隙的策略;第二类为游击战略,指规模较小的企业采取的在市场上选择一块足以防御,而其他企业难以进攻或不愿进攻的市场部分的策略;第三类为防御战略,指行业领导者为捍卫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采取的不断完善自我和阻止其他企业进攻,以保持其市场占有率的策略;第四类为进攻战略,指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分析行业领导者的力量状况,采取的选择行业领导者力量薄弱之处或在一条较短的战线上发动进攻的策略。

2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2 1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

2 1 1选定市场营销目标: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结合对营销环境的分析,去发现能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的有利机会。营销环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微观环境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公众,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企业通过对营销环境的分析、评价,拟定对策,选定营销目标。

2 1 2确定市场营销战术:战术即为创意,是一种竞争性的心理上的进攻角度[2]。选择的营销战术必须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具有某种独到之处或优势,还必须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攻击点,即在消费者心目中保持一种能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计划得以有效实施的进攻位置。

2 1 3制订市场营销战略:将具有竞争优势的营销战术转化为营销战略,努力使营销战术与企业组织机构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的主要营销战略观念,并保证这种活动的持续性。此外,制订战略的重点在于改变企业内部因素,而不是企图改变企业外部环境。

制订战略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和单一性原则,即在营销战术转化为营销战略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一个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针,并从对手最薄弱的地方着手,集中精力于一个单一有力的销售行动,并淘汰难以施行和效果不佳的营销战略。

2 2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企业的营销战略一旦确定,就应该着手制订营销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但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分析潜伏于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和观念,并积极而巧妙地加以利用,对营销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3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药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个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配送、统一质量标准、采购同销售分离、规模化管理组织形式的零售企业[4]。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实力,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3 1侧翼战略的应用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医院药房。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到医院就医,在医院药房取药”的思维模式,而不习惯到零售药店进行处方外配,只有在患小病时优先选择直接到零售药店购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作为具有先进经营模式的零售药店,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侧翼战略,吸引医院药房的潜在消费者到连锁药店购药,以提高药品终端市场的份额。

3 1 1低价侧翼战略:我国医院药房的药品一般采用最高零售价,这是由医院进药数量有限和行业垄断地位决定的。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具有规模化经营的特点,能以较低价批量进购药品,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可运用成本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制定出低于医院药房的药品销售价格。

3 1 2老顾客档案侧翼战略:据了解,我国一些小型药品批发站点也为人们提供小批量批发药品服务。由于医院药房有凭处方取药的限制,而处方的药量一般仅为几天,故一些患慢性病或治疗周期长的患者出于经济考虑,趋向于到批发站点购买所需药品。但我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未经批准,药品批发企业不得从事药品零售业务;药品零售单位不得从事药品批发业务。显然,这些药品批发站点的行为不合法,迟早会被取缔。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建立老顾客档案业务,对连续购买同种药品的老顾客给予价格优惠,并制订优惠数量级别和价格标准。

3 1 3多元化经营侧翼战略:医院药房只供应药品和部分保健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则可以不受限制,经营药品以外的物品,如食品、健康护理用品、美容化妆品、休闲娱乐用品、家庭日用小商品等,而且还可以开展其他业务,如深圳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就开办了兼营彩扩业务的药店。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还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2游击战略的应用

我国医院药房具有固定的消费群体,而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则具有资金的优势,因此,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采用游击战略,避开激烈的竞争,开拓自己的市场空间。

3 2 1地域游击战略:我国医院一般都设在城镇,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连锁门店也大多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而乡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几乎没有医院,有的只有卫生站,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也很少涉足。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可以避开经营费用较高的城镇地区,发挥自身小巧灵活的经营优势,在农村开设连锁药店。例如,2000年9月成立的民营企业广东柏康连锁药店就将农村作为根据地,所开设的40多个门店全部深入村一级农村腹地,取得了可喜的销售业绩[5]。

3 2 2建立同盟军战略: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相互结成地区游击同盟军,进行优势互补。通过联合招标采购,降低药品购进价格,制定统一的药品零售价;通过配送中心药品资源共享,保证药品经营种类的齐全。如此一来,即可提高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3 3防御战略的应用

规模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运用先进技术完善经营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其他竞争者威胁性的进攻。

3 3 1一体化发展防御战略: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后向”指企业的药品供应系统:“后向一体化”指兼并药品批发企业,使其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缩短药品分销渠道,有效控制药品的购销成本。尤其是实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跨地区兼并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将其改组为其区域性药品配送中心。

企业也可以采取前向一体化战略。“前向”指企业的药品销售系统:“前向一体化”指以收购兼并、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的方式,将规模小的独立药店纳入自己的连锁体系,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药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控制,以提高企业连锁规模,实现品牌无形资产的迅速扩张。

企业还可以采取水平一体化战略。“水平”指同类型企业:“水平一体化”指以控股、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具有特殊优势的药品连锁企业合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营利润。如以经营西药为主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与具有经营中药或保健品优势的连锁企业联手,提高市场竞争力。

3 3 2物流信息化管理防御战略:物流是指商品实物的流通,包括运输、装卸、储存、保管、配送等活动,反映商品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换,是企业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来说,适时适量的药品储存,可以为企业创造批量采购的条件;及时准确的药品配送,可以为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采用药品条形码微机管理,对药品的进购、配送、销售进行微机控制,将分店销售药品的数据自动转为供货信息,由配送中心根据分店供货信息制订配送方案,再由总部根据配送中心的药品储存情况拟订药品进购计划。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金利用水平。

3 3 3品牌防御战略: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营优势和已有的企业声誉,将所销售的药品赋予自己特有的品牌,在药品包装上贴附具有企业标志的防伪标识,并对消费者承诺所销售药品的质量。企业员工还应佩带印有企业标志和技术职称的胸卡上岗。品牌防御战略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广告宣传,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巩固企业的领先地位,还能够有效地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实度。

3 3 4宣传广告防御战略:医院药房附属于医院,很难单独进行广告宣传,而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开展各种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可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开展各种名义的募捐、下乡送药等公益活动,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广播、报纸上对活动进行宣传,企业可选择电视、电台、报刊、路牌、霓虹灯、灯箱、橱窗、公交车身等各种媒体相互协调宣传企业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可有效巩固企业的行业领先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 4进攻战略的应用

3 4 1单一战线进攻战略:一些经营品种具有特色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特定领域占据领地。以经营传统中药为主的老字号药店,可利用在民族药业中的优势,集中精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和李宝赢堂在杭州商场设立中药材专柜,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吉林大药房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跨出历史性的第一步,与美国世界博爱药业集团协商签订了在美国开设吉林大药房连锁店的合同,计划在美国加州开设两个连锁店,主要经营吉林长白山名贵中药材和符合美国FDA标准的中国药品、保健品。

3 4 2薄弱环节进攻策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商业经营特点,发挥可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优势,开展医院药房不便开展的服务业务。第一,采取多种售药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消费者,开展预订药品、电话购药、免费送药上门的速递服务和邮递药品业务;第二,设立咨询服务台,由执业药师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另外,执业药师还应在门店内巡视,主动为消费者购药进行指导;第三,设立咨询服务电话,定期与消费者进行交流,询问用药效果,收集不良反应资料,纠正不良用药习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第四,定期开展安全用药宣传活动,分期介绍各种常见病的用药知识,并印发宣传手册;第五,设立医药书刊阅览区,设置饮水机和按摩器等设施;第六,实行缺货登记制度,邀请消费者任监督员,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第七,购置一些设备,如中药电子调配柜和中药煎药机,为消费者快速准确调配中药,并免费煎药,以保证销售药品的质量,还可设立灯检箱,对针剂药品实行出店前全检,确保针剂质量。

4小结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制订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过程中,要认真全面地分析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状况,选择可行有效的营销战略。营销战略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争取更大的中国药品终端市场的份额,必须拥有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关于企业共生营销战略评价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企业实施共生营销战略,即通过结成共生关系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达到优化企业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共同发展的目的。共生营销战略的评价体系是整个共生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战略伙伴的选择、合作的相容性以及战略实施效果,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对企业今后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到基础导航作用。

[论文关键词]战略评价;伙伴选择;合作相容;实施效果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共生是指经济领域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优化资源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处于优势,开发新产品的高昂费用和巨大风险让企业难以承受,实施共生营销战略成为企业应对市场新环境的最佳选择。

共生营销战略的评价体系是该战略的最后环节,通过对战略伙伴选择、合作相容性以及战略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权衡利弊,指导企业未来经营战略的规划与制定。

一、战略伙伴选择评价

(一)实力相当

实力相当的共生营销战略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实力相差悬殊时由于在非业务领域需要牵扯过多精力,不平衡的伙伴关系难以维持,成功率仅是前者的一半左右。所以,评价共生伙伴的选择,应首先比较共生伙伴的综合实力。

(二)资源互补

评价共生伙伴的选择是否合理,可考察共生伙伴之间能否做到资源互补。例如,拓宽营销渠道、降低成本获取市场信息与机会等等。另外,能力互补的企业也可以实施共生营销战略,如大量研发职能型的共生营销战略就是这种情况,双方都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时在研发能力上各有侧重点,具有良好的能力资源互补性。

(三)合作真诚

评价共生伙伴合作态度真诚与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衡量:第一,共生伙伴是否将本企业主营业务或未来主要目标市场投放于共生营销战略之中。第二,共生企业各方是否对于实行共生营销战略所需的资源与人员全力投入,对共生伙伴应履行的义务是否按协议执行,对共生伙伴要完成的任务是否竭力配合。第三,当共生体的利益与共生企业一方的利益冲突时,企业会作出何种选择,是顾全大局以共生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为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只关注本企业违背共生协议。

二、合作相容性评价

(一)战略的相容性

共生伙伴只有在战略层面上具有一定相容性,共生营销战略才能展开,其以下层面才具有共生的可能性。评价战略的相容性,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相关问题,请共生伙伴分别回答所列问题(见表1):

当答案中“是”的选项较多时,说明共生双方的战略具有较高的相容性,保证了共生伙伴在战略层面上相容性,这是共生营销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执行共生协议的后期,当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例如外部环境,共生伙伴本着相同的战略目标,可妥善解决伙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可促进共生营销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共生伙伴经营理念的相容性

企业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特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企业领导者和普通员工共同的信仰。企业经营理念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内部调控着人员心态与环境氛围,让所有成员都在其的感召下能动地调节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以至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体现个人价值的双重效果。评价共生伙伴经营理念是否具有相容性时,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见表2):

评价经营理念的相容性,是为了考察共生伙伴在企业文化层面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若差异巨大,则共生营销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各方依据自身的经营理念,作出不同的选择,易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使共生营销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三)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

企业的经营与运作内容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基本上没有任何两家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会完全相同。因此,具体到共生体的运营就难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对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进行评估,所列问题只是在一般层面上,具体到某一个共生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与分析(见表3):

共生营销战略共生伙伴运营的相容性关系到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能否顺利、有效进行,是共生营销战略获取成功的必备因素。评价共生体运营的相容性,要将战略实施之前与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比较,要考察共生各方能否柔性改良自身的运营方式,更要着重注意战略实施后的运营效率与效果。

(四)共生体人员相容性评价

由于员工行为受到企业制度与经营理念的影响,而企业问的规章制度与经营理念又不尽相同,规划并组织实施共生营销战略的都是相关人员,共生体内各方人员能否互相融合是共生合作程度的微观体现。具体而言,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见表4)

大多数情况下,共生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共生伙伴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员工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但是人员的相容性具有较强柔性,通过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员工有效掌握沟通与合作的技巧,并且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可以将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有助于实现共生营销战略目标。

三、实施效果评价

对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检验共生战略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为了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可采取量化的评价方法——基于等级水平的效果评价法,即通过具体数据,并与战略实施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评价战略效果。

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等级水平评价方法,就是用N层线性权重模型来进行测算:首先,假定有n个一级绩效考评水平,分别对其权重进行赋值,企业可以根据共生营销战略的不同目的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但必须满足∑P.=1,i:1,2,3……n,然后由各一级水平的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值,再把各个乘机的值相加,得分。同样,每个一级水平可以分解为n.个二级水平,再分别对其权重进行赋值,将各二级水平的值与权重的乘积求和得到相应的一级水平的值。同理,二级水平分解为三级水平,三级可以分解为四级……每一级水平的权重值的大小,企业可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目标自行设定。

L表示共生效果评价总得分。

例如,假定有四个一级水平,分别为:第一,共生营销战略的经济数量水平;第二,共生伙伴市场竞争力水平;第三,共生伙伴研发技术水平;第四,共生体内企业相互适应水平。对这四个一级水平分别赋予权重值:P={0.5,0.2,0.2,0.1}。接下来,对四个一级水平进行再分解。以对一级水平1再分解为例,可以分解成四个二级水平:第一,目标利润的实现水平;第二,目标成本的实现水平;第三,目标产量或销售额的实现水平;第四,企业价值的增值水平。相应的对这四个二级水平赋予权重值:P={0.2,.02,0.1,0.5},再乘以实际水平数值后求和得到上一级水平也就是一级水平的1的值。与此相同,求出N级水平的各个值求和得出一级水平的n个值,再乘以权重求和得出共生效果评价总分L。

等级水平效果评价法,以量化数据显示共生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各级水平。并且,将得出的数据与共生战略实施前的水平相比较,如果数值高于以前,则说明该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反之,则表示战略实施失败,企业要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扭转局面。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关于企业标识塑造与品牌营销战略

论文摘要:企业标识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承载着企业品牌本身附带很多的信息量。透过它更便利消费者的识别。在全球化商品日趋竞争深人的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企业标识的塑造。让它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起来。

论文关键词:品牌 企业形象战略 品牌理念 整合营销

一、品牌营销的概念及意义

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浦·科特勒(Philipkotter)对品牌作出了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来。”当消费者面对众多的产品时,不可能知道千万种商品的详细功能,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认出或想起来某个他所熟悉的品牌。同样一个品牌要在市场上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使它的产品生产、经营、服务等适应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以实现消费者和潜在消费需要为中心,展开的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品牌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得好,会使企业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不断增强的品牌竞争力又反过来可以促进市场营销。品牌营销战略的进入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界面,企业通过它的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展现了自我,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企业的形象和定位,巩固住了受众群,扩大了市场,强大了自己。使消费者透过品牌得到心理上的需要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将品牌的定位信息明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使之产生购买欲望。品牌的市场定位,就是一个市场目标选择的过程,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能否建立起有效的购买影响,是品牌营销战略成功与否的标志。

二、企业标识塑造与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即BIS(BrandIS)是从属于品牌的CIS体系,类同于企业的CIS。企业形象战略,即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战略,又称企业识别、企业策划。最早运用于美国,当时它只是一种以提高商品认识程度为直接目的,通过改变企业的视觉形象,使企业更能引起外界注意进而达到扩大销售目的的一种手段。统一性是识别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cI策划的重要目的是要确定统一的标志、标准字和标准色,并将它贯穿于产品的包装、建筑物的设计、员工的着装等所有给人的视觉留下印象的传播媒体上,以显示企业内外和上下的统一性。

中国的企业从计划经济无品牌意识步入至今重视品牌意识,普遍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识到极为重视标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情节”的东西让中国的企业将标识视为企业品牌的全部。标识的美观与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品牌的内涵和风格,但它只是企业品牌识别的基础和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独靠先进的技术来拉开企业之间的距离,因为在产品和产品之间技术含量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而是通过品牌形象来实现企业的这种竞争力,所以企业标识塑造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企业标识塑造传达了品牌理念

品牌理念是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所谓品牌理念是指特定的品牌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内涵,这种独特的内涵使特定的品牌形象与其它的品牌形象进行有效的区别,并成为品牌形象的原动力。企业可以企求品牌本身附带更多的信息量,不过,品牌的本义是便利消费者的识别。在全球化日趋深入的今天,在更新品牌设计、创立品牌之时坚决贯彻市场导向的理念,以便利消费者识别为设计准则,回归品牌的本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品牌的传播,实现品牌传播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

IBM(美国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公司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硬件公司,可以说它的历史代表着整个前半部电脑史,是现代电脑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化身,它的成功取决于锐新的创新精神。IBM公司很重视企业形象,曾两次请著名设计师保罗·兰德来设计企业形象。最先保罗·兰德把不易记忆的公司名称缩写为IBM,并设计出一直沿用至今的企业标识一一IBM粗黑体黑字,使该标识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和可识别性。后来他又把原来标识颜色换为蓝白相间的色彩,从而使标识的单一识别功能发展到代表性、说明性、象征性等多种功能,鲜明地表现了IBM的经营哲学,把握品质和时代感。该标识设计的抽象图形表达了在寂静的溪流上一块蓝白相间的木板横卧在岸两边,寓意是把IBM品牌喻为沟通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跳板,也表示IBM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它推行了企业文化理念,即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导向。

接着公司利用一切设计项目来传达IBM品牌理念,并使它的设计应用统一化,广泛在信封、服装、车辆和广告等上使用,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系列产品营销战略,来贯彻公司的理念。最终调动起一切因素使IBM公司成为公众信任的计算机界的“蓝色巨人”。IBM公司的标识被誉为“美国国民的共有财产”。可见品牌就是一项能带来利润的资产,是有效市场竞争的一大要素,正如科特勒所说,如果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打造好优秀的产品品牌。

四、企业标识塑造提高了消费者的品牌信度

品牌有磁场效应,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极高的威望和信任度,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会在这种吸引力下形成品牌忠诚度,反复购买、重复使用,并对其不断宣传,甚至会吸引其他品牌产品的使用者。成功的品牌会在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更好的功能和价格的情况下,使消费者依然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人们曾多次验证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的受众,如果把两个品牌的标识都去掉,消费者凭口感很难分出两者的区别,但是放上品牌的标识,可口可乐品牌的受众仍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品牌的受众仍喝百事可乐,从中我们可看出品牌的忠诚度是品牌成功的一重要因素。

通过可口可乐公司的CocaCola红色草书的标识,我们感受到了可口可乐已经不是简单的碳酸饮料,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形象。作为美国文化的积淀,可口可乐代表着青春、活力、年龄、生命、时尚,是那些反传统与个性张扬的年轻人的最佳饮品。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在享用这个公司的各种饮料,共产品的日饮用量超过10亿杯。从中我们看到它的标识设计造型简洁、易于传播和记忆,并具有感染力,把企业强大的整体实力、完善的管理机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都涵概其中,其品牌穿越了种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的种种限制,深深的进入了世界大多数人的心灵。不怪可口可乐公司敢放言:即使全球的可口可乐生产厂一夜之间全部化为乌有,我们也能够迅速重建,因为我们的可口可乐商标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物!

可见品牌价值是以品牌标识为载体,以品牌承诺为目标,以兑现承诺能力为前提,通过企业内部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审美设计、质量优化、整合营销(指经营有利于品牌关系的一种交互作用过程,通过带领人们与企业共同学习来保持品牌沟通策略上的一致性,加强公司与顾客、其它关系利益人之间的积极对话,以及推动增进品牌信赖度的企业任务。)等体系化运作,通过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渠道、有计划、长时间的媒介传播和公关动作,使品牌收到广为人知的效果,进而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五、企业标识塑造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

对于形象型品牌而言,要想获得成功,它们必须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感情联系,它们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想从属于某一更大社会群体、能够获得他人尊重或者按照某一特定形象塑造自我的愿望。那么企业标志设计正是浓缩的点,企业品牌首先要有聚合效应,这样品牌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聚合了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其次,品牌要有衍生效应,它可以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并不断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形成新的名牌。

例如,海尔集团,它创业的全套设备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的,它的最初标识为“琴岛·利勃海尔”的字母缩写。后来随着企业的成功,产品畅销和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为了区别与德方标识的近似,开拓国际市场。1991年企业导入CIS推出了“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以中英文字组合的“琴岛海尔”的新标识。1993年企业名称又简化为“海尔集团”把英文“Haier”做为主标识,设计上追求简洁、稳重,以顺应国际趋势。目前,此标识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获准注册,它所代表的产品已经开始在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畅销。另外,海尔集团的图形商标保留了原先两个肩并肩小男孩的图案,一个黑头发,一个黄头发,喻指该集团的冰箱是中德两国人民至成合作的产物,其质量是一流的。此图形受到国际的好评尤其是法国女士的钟爱,在她们眼里这是识别海尔的一种标识。海尔集团利用在冰箱领域创出佳绩,成为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后,又将其聚合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延伸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等业务领域。可见现在企业品牌竞争的显著变化是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变,如我国的联想、TCL、科龙、海信、美的等企业,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重新建立和监管的品牌架构体系,以实现品牌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因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社会风尚、竞争格局、消费文化的变迁,企业有必要采纳新的角度、方式、风格来表现、深化、丰富自己的价值。一般企业定位和品牌定位发生不一致时,就要对品牌部分元素进行创新。因此,为了使品牌传播更有效益,企业必须应把握住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变迁,来调整自己的标识设计达到与消费者心理变化的统一。这种非语言传送方式具有和语言传送相抗衡的竞争力量,它承载着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媒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未来,企业品牌将更具有情感和弹性,在视觉和理念上更诉诸于同目标消费者的沟通,企业将更多地通过文字、形象、情感以及具体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营销建立自己的品牌识别,企业的标识设计正是这个沟通的载体。企业塑造好自己的标识设计,与企业的经营紧密相关,它随着企业的成长,其价值也不断增长,但它只是一个折射,标识设计还要与一系列的企业细节的策划相结合,以“由外而内”淘汰“由内而外”的规划模式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关于企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探究

论文摘要:差异化营销战略被当代的企业视为三大核心战略之一,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的差异化诉求上,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和一系列的传播组合创造出自身的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企业的品牌观念从而创造出企业至于竞争对手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然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差异化战略并未为企业带来完全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而是将企业竞争带入另一同质化的困境。试图从差异化营销战略的理论来源,企业竞争同质化困境的缘由和差异化营销战略如何引领企业走出同质化的怪圈等角度对企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进行探究。

论文关键词:差异化营销;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竞争;核心竞争力

1 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发端于20世纪初的营销理论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直觉式操作演变为一整套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规范。集中体现在众所周知的、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tter)教授概括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中: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 。波特教授将差异化战略解释为: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差异化的理想,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也就是综合意义上的个性鲜明的品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控制市场营销主导权的企业逐渐被剥夺市场主控权,传统市场由营销者来决定何时、何地、何人、以什么方式以及通过什么媒体来达到何种效果的时代走向历史。如果说1.0营销强调以产品为中心,2.0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3.0营销最显著的不同是: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在这个层面上来提升营销的功能和解决企业品牌乃至战略的突围。在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以前2.0时代简单的“目标人群”,消费者不应该被当作猎物,企业应该尊重他们除了商品购买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交换”和“交易”被提升为“互动”和“共鸣”,要让消费者更多地融入企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企业要激发起消费者内心对于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的认可甚至是赞叹。公司要进一步为消费者传递的是人类根本价值观的实践与参与感,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结成同盟,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和衷共济。

因此在3.0的营销时代我们更需要将差异化营销战略吸收并运用到企业之中。正如前文所赘述,将差异化上升至战略高度的学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的著名三部著作《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维持高绩效》、《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差异化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确立了差异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主角地位。差异化思想也贯穿着“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始终。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著作向来以多产和多样性闻名。他认为,营销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品牌资产的建造与增值,而差异化是品牌资产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将差异化营销战略作为独立理论体系加以研究的是素有“定位之王”之称的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他们在《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一书中集中阐述了差异化创意的实现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一部重量级的专门论述差异化的著作由奥美集团差异化行销的全球总监格斯•哈伯1996年出版,题为《差异化营销》。其核心为研究如何运用市场区隔和广告促销方式获得差异化价值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最大的品牌获利。但是国内对差异化的崇拜呈现一种几乎疯狂的形态,几乎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言必差异化。然而理论层面上的差异化思想一般都以营销学或者营销传播学著作中的零散章节中出现,专门研究差异化的著作并不多。

2 品牌时代差异化营销的同质化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品牌理念统帅市场营销传播。营销传播的过程也逐渐等同于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将营销塑造为传播品牌形象、增值品牌资产的手段。早在传统的营销传播年代,科特勒等学者对品牌下的定义是比较基础而浅层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市场营销传播者开始用品牌战略来整合以往的诸多营销传播手段,进而为品牌注入了全面而深刻的涵义,也将品牌的差异化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具体而言,品牌是承诺和保证,是有效沟通的代码;品牌是形象的象征,用以积累无形的资产;品牌是价值定位的载体,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品牌是关系的契约,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体验。层次是越递进,品牌的差异化追求就越为深刻。任何品牌内涵都必须具有区分的功能才具备真正的价值。正如汤姆•邓肯所说的那样,品牌是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感知一个品牌时所产生的信息和体验的综合,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功能指向是产生相对于竞争品牌的区别。

然而,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在存在竞争关系的几个品牌中,除了某些外在元素比如名称、包装设计、价格等存在区分外,内在的元素比如品牌的承诺与保证、形象与特征、价值定位以及客户体验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同质化现象,并使得企业的竞争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特别是在壁垒比较少的饮料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运动品牌行业中。

在上个季度的尼尔森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区别度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体育运动产品行业中,高达91%的被访者对11个一线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为:“只对某几个品牌的品牌个性有鲜明的感知,余下的大同小异”或者“这些品牌各自的品牌个性较弱,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分度不够强烈”。其他数据也说明了当今企业正在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局面。而导致该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外乎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只仅限于传播浅层的品牌价值,表现为功利性的金融追求,而缺乏长远塑造品牌的使命感和先瞻意识。在消费者信任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垂直传播,即企业告诉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他们更愿意相信同类——其他消费者,即相信水平传播的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在网上沟通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的情感,进而形成舆论 。此时的企业不想将差异化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话,更需真诚地对待消费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打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和担心。第二点原因是误读了品牌差异化价值的真正归属,因为差异化价值的真正所有者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和深入了解消费者,和他们进行合作和沟通,把消费者当作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互惠互利才是企业的最终选择的道路。第三点是忽略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传播。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是品牌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其一言一行对品牌的维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不少营销人忽略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丧失了由内而外构建差异化价值的宝贵可能。

以上几点原因从操作层面上概括了差异化营销的失效原因从而企业再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探究。虽然品牌时代的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但是被模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杀出重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仍旧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

3 差异化竞争在品牌时代的新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100多年间,有两次巨大的营销思想变革。第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动力是市场驱动力由生产商和中间商逐渐向消费者转移,并最终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导致了营销传播的根本性变革,当时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同质化问题困扰市场,但与今天相比较,当时的同质化问题并不如今日这般严重,只要合理运用差异化战略和营销传播手段,品牌的唯一性差异化价值依旧可以获得。但是在今天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同质化产品的种类和信息空前激增,同时大部分市场主体都熟稔地掌握经典的战略手法和营销传播方式,这导致了营销思想正在酝酿第二次变革。蓝海战略、整合营销等营销手段便是第二次变革的典型代表。

哈雷、苹果都是在美国强调自我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从理论角度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成五个层面,即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什么苹果从小众变成了大众,这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在他的品牌里反映出来。这时候品牌已经成为象征物,当你用苹果的电脑、手机,骑哈雷摩托车,这些产品无不在表达拥有者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这样的企业的品牌通过精心打造的契合消费者的营销战略从而真正形成市场区隔,培养消费者对品牌共鸣,使其做到情感忠诚和行动忠诚。

企业要想重新应得战略制高点,通过差异化竞争取得品牌的唯一性,在3.0的营销时代,就必须采取“新型消费者信任体系”即水平化的信任体系。如今的消费者喜欢聚集在由自己人组成的圈子或社区内,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只有那些令人心动和钦佩的产品特征才会吸引他们走出自己的圈子。他们总是疑心重重,因为他们觉得在自我圈子之外优秀的产品特征非常罕见。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产品或服务,马上就会成为其忠实的支持者和传播者。因此首先,企业必须建立所谓的“平台”,即可进行消费者定制的一般性产品;其次,允许某个群体中的个体消费者定制化该平台,以满足自己的独特的需要;最后,整合消费者的定制化信息,根据这些反馈来丰富平台内容。这种做法在开源软件开发中非常普遍,我们认为它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企业必须学会利用消费者水平网络中的协同创新能力来帮助营销。

为了更好地和消费者建立关联,品牌必须具备某种真实可信的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核心。这种基本要素应当反映品牌在消费者社交网络中的形象,只有具备独特基本要素的品牌才能在生命周期内形成自己的特称。回到本文的话题中,不难发现差异化营销传播能创造品牌组群归属和组群差异化价值。面对泛滥的同质化产品信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用“类”来为产品归类而不是“个”,差异化营销传播也只能在“类”品牌组群发挥作用。比如对运动品牌市场而言,通过差异化营销手段从低端品牌中区隔开来成为与知名品牌同质化的品牌便是一种胜利。因为它依旧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顾客群体、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高昂的定价。并且差异化营销可以对初级品牌做出贡献。因此,正如科特勒所述,一个公司一旦做出正确的定位,其差异化只能维持较短的一段时间,竞争者会模仿这些好的创意 。定制差异化营销却能够满足波特教授所描述的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条件:经营歧异性源于企业与买方之间的不同寻常的联系,企业形成经营歧异性过程中,创造了转换成本。而以网络迅速普及为代表的新经济,即对企业实施差异化营销提出来升级和换代的要求,同时也为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析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小高技术企业 国际营销战略 促销手段 销售渠道

论文摘要:在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营销战略至关重要。要做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营销,就必须了解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定义及特点,认清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现状,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际营销战略,中小高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延伸与扩展,是指企业在一国以上从事经营与销售活动中小高技术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实现全球化视野和本地化运作的有机结合;同时,应在战术层面上对本地化运作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予以充分重视,并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和监控,从而实现既定的国际营销目标。

一、中小高技术企业的界定

相对于传统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小高技术企业是指利用高科技成果生产高技术产品,提供高技术劳务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从科技人员的构成来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从事高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或劳务的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其次是用于高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人的30%以上。最后一点,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技术产品产值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人的50%以上。

中小高技术企业既有一般中小企业的特点,又有高技术发展的特点,综合起来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高投人、高成长、高风险、高回报,存在一个变化较快的生命周期,需要一个特殊的融资体系,需要一个健全的要素市场,对集聚的依赖性强。

二、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高技术企业是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中的生力军,它们承担着将新技术产品普及给广大消费者的重任,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一些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业界领导者,而更多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却在市场竞争中昙花一现,很快被淘汰。

(一)产品方面

多年以来,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一直从事简单的国际贸易活动。它们不熟悉国际市场营销规则,采取“薄利多销,打价格战”的策略,希望凭借低成本优势进人国际市场,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市场营销策略,不肯推陈出新,未能在国际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出口市场扩大,出口产品种类增多,但这些产品大多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因而,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函须增强品牌意识,开发高附加值、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改变中国商品给人们留下的低质廉价的印象,使“中国品牌”深人人心。

(二)价格方面

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并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其作用愈来愈突出和重要。因此,价格决策是中小高技术企业营销战略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出口定价方法落后,定价策略陈旧。它们大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而成本又仅算生产成本,使价格严重偏低,导致针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投诉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扮演“世界加工厂”角色,进口国外的原材料,加工之后再出口到国外,掌握不了真正的定价权。

(三)促销方面

目前,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开展国际营销主要采用展销会、数量折扣、减价促销等手段,较少使用广告宣传、人员促销、公共关系等销售促进手段,或者依赖中间商开展促销,这些促销策略使企业和产品很难在目标客户心中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企业及其产品很难打开和占有国际市场。

(四)分销方面

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出口依赖专业外贸公司,其分销渠道是专业外贸公司—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国外消费者。这种产销分离的渠道模式导致大部分贸易利润被中间商攫取,造成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与外国消费者的脱节,不利于中小高技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小高技术企业无法获得来自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反馈信息,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

(一)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是营销策略组合的基石。中小高技术企业应加强对出口市场的调研,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根据后危机时代消费者的观念、购买能力、需求状况等方面的变化,重新定位产品。同时,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应加强品牌科学规划,重视国际品牌的培育。品牌战略规划要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营销传播活动),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培育国际品牌、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突破产品延伸,开发特色市场。通过对各行业信息中心收集到的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市场需求信息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开发产品时一定要避免照搬照抄,要对特殊市场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进行深人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的研发、营销。

二是推行整合营销,建立牢固的顾客关系。牢固的顾客关系能产生重大经济利益,包括稳定的战略重心、更高的利润、更高的忠诚度和市场声望,当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出现问题时,它们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二)采用科学的定价方法,完善价格机制

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并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高技术产品品质高,替代产品少,价格比较稳定,价格需求弹性一般不充分,但中小高技术企业仍要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种适合高技术产品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制定既有竞争优势又能获取合理利润的价格。

高技术产品主要有以下定价方法。一是需求导向定价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导向定价法是制定与调整产品价格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以需求和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价值为定价的主要依据,以预测的市场可接受的价格为定价的基础。根据需求差异制定价格,需求强时定高价,需求弱时定低价,这样既有利于厂商在市场上获得最大利润,也有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适用于高技术产品的定价方法主要有:撇取定价法、使用价值定价法和目标价格定价法。二是竞争导向定价法。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上,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依据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这种定价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竞争导向定价法。其特点是价格与商品成本和需求不发生直接关系,商品成本或市场需求变化了,但竞争者的价格未变,就应维持原价;反之亦然。竞争导向定价主要包括随行就市定价法、产品差别定价法及投标定价法。

中小高技术企业的价格调整策略一是降价策略。降价是中小高技术企业价格决策者面临的最严峻且具有持续威胁力量的问题。企业降价的原因很多,有企业外部需求及竞争等因素的变化,也有企业内部的战略转变、成本变化等,还有国家政策、法令的制约和干预等。确定何时降价是调价策略的一个难点,通常要综合考虑企业实力、产品在市场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销售季节、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因素。由于影响降价的因素较多,企业决策者必须审慎分析和判断,并根据降价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制定最优的降价策略。二是提价策略。提价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率,但却会引起竞争力下降、消费者不满、经销商抱怨,甚至还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同行的指责,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提价策略的顺利实现,提价时机可选择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产品进人成长期,季节性商品达到销售旺季,竞争对手产品提价。此外,在方式选择上,中小高技术企业应尽可能多地采用间接提价,把提价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程度,使提价不影响销售和利润,而且能被潜在消费者普遍接受。

(三)采用多样化的促销手段

促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策略,包括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方式,其目的是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最终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应经常参加国际上的商品展销会、博览会,结识客户,收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需求,同时要重视人员推销、广告宣传、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以更好地推广产品。如金融危机时期,中小高技术企业进行广告宣传,应适时改变广告诉求的核心和方式,此时消费者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企业广告就应该相应侧重于消费利益的传递和诉求上。以赠品促销来增加产品销量,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因为此时消费者购买焦点聚集在产品本身,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其替代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四)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高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单位价值大,服务要求高,需要现场操作演示和介绍使用方法。因此,从销售渠道的长度方面考虑,可以选择短渠道或直接渠道方式,培育自己的销售力量,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销售渠道的宽度方面考虑,可以选用选择分销或独家分销的方式。这样一可维护企业产品在该地区的良好信誉,保持市场竞争地位的稳定;二可彼此充分利用对方的商业信誉和经营能力,增加自己的推销能力,进而控制市场。

谨慎选址,出口市场多元化。面对美欧市场衰退,中小高技术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中国对外出口额增速下降以对美国出口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不明显。中小高技术企业应有意识地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微观看,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多浏览商店橱窗,优先考虑折扣店,因此,中小高技术企业应谨慎选址,在折扣店或批发中心销售,减少非主要经销商,降低成本,并进行多渠道销售。

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美国部分中小高技术企业陷人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这给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也为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向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或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收缩战线,相机而动。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票赋不尽相同,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更大损失。如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缩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完全缺乏出口销售网络、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应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关闭企业,变现资产,另谋出路,这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营销成功与否决定着企业的胜败。许多中小高技术企业陷人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产品质量差、技术设备落后,而在于其市场营销能力薄弱,营销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局面。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开发、生产,而对推销自己的产品重视不够、经验不足,对于创造市场需求更是陌生。因此,中小高技术企业要充分了解、分析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开发潜在需求,从整体、长远的角度看间题,认真做好资源准备工作,从人力、资金上给予足够的保证,市场营销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密切配合。除了做好常规的营销工作之外,还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加强企业的售前教育、咨询工作和售后的维修服务工作,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形象,建立和培养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研究

摘 要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是应对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重要措施。与外商合资合作;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国际营销 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截止2004年底,我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 413家,从业人员总量约70万人,2003年全行业销售产值2 641亿元,同比增长37%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企业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支队伍,是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全球采购体系的建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自我发展和竞争优势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

1 开展国际营销的意义

1.1 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2 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国家对汽车制造的标准不断修订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就是典型的事例,继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相当于欧I标准的国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1标准)以后,国家环保局2004年又宣布,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于欧洲II号标准的国家第二阶段轻型车排放标准(简称国2标准)。而“国2标准”与“国1标准”相比,单车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30.4%;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55.8%。国家环保局还计划在2008年实施更为严格、相当于欧III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国际营销与经济合作途径,及时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1.3 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力,入世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下降很快,2001年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0%。税率的不断降低,使零部件进口大量增加,2003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相当于当年国内零部件总额的3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放眼全球,积极通过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途径,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 国际营销条件分析

2.1 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2.2 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步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主机配套体系。已经形成以长春、上海、湖北为代表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以万向、富奥、东风、湘火炬和延锋为代表的零部件集团。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持续增长,形成了一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2003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增长34.4%,其中,零部件出口43.1亿美元,增长32.1%。出口国家超过100个,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达到14个。尤其是传统产品出口潜力大,如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随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种的不断丰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2.3 国际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营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出口额在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据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零部件市场总额约为12 000亿美元,而我国的份额仅占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0.4%。第二,生产企业外向度低,发展不均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等问题普遍存在。第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等。第五,出口售后服务弱。由于出口批量小,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3 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3.1 与外商合资合作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尚不强,应加快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在满足国内配套需要的同时,尽快进入国际配套体系。与外商合资合作,首先,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有效降低技术引进的风险,从世界的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越来越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跨国投资与合作已成为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载体;其次,合资合作有利于利用外资,克服资金短缺的劣势,有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再次,与外商合资合作有利于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带动了国外的协作企业到我国投资。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几年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提供了契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力度,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化营销打下良好基础。

3.2 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

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只有不足20%的零部件厂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高科技含量低、电子电控产品少、技术装备落后。世界级系统模块供应商的年营业额都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零部件大省湖北全省近700家企业,除东风公司外只有13家产值过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分散、弱小、单打独斗”限制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面对这种局面,零部件企业可应用蛛网战略,即若干小企业为了壮大竞争实力,先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再与大企业合资经营。特别是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寻求联合,形成企业集群,以此为基础与一些世界级的零部件商合资合作,成为这些零部件商的区域性战略伙伴。

3.3 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可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拓展市场空间。目前全球市场已趋于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中,开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的费用往往是任何一家公司,既使是大公司也无法承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三是提升综合技能。战略联盟可使各方的技能及资产形成优势互补,而所形成的综合技能和资产是任何单独一方所不能够拥有或开发出来的,这种战略联盟使各方做到优势互补;四是优化竞争环境。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传统的“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大众、东风与日产组建的新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都为零部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和积累了经验。

4 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此类产品已经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现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的、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国内刚起步或是尚属空白,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适合的国际营销战略不同,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第一类产品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材料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成本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进入全球配套体系。第二类产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类目前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由于大多数是刚起步的高技术产品,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无法与国外竞争,但是要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发展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浅谈企业和谐营销战略问题探讨

论文关键词:营销理念 和谐管理 战略创新

论文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战略选择都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和谐营销理念就是要求企业基于其对社会的责任来指导企业的各种行为,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组织及组织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和谐营销战略的内涵

和谐,意味着相互依赖、彼此兼顾、着眼长远、追求融洽、协调共存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提供他人所需,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身目标的境界。即对各方的需要都达到满足,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

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市场、变革性技术、政策等)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无边界化与日益增强的同质化现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企业要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进行创新,实施和谐营销,即:企业要站在系统思考角度,从加强社会责任的理念出发,追求企业、顾客、社会三方面最大的利益和谐,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组织及组织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来说:

1.加强社会责任

企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据美国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的报道显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能获得很多利益,包括降低业务开支、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增加销售额、提高用户的忠诚度等,其中业务增长率是其他企业的4倍,就业增长率是其他企业的8倍。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自身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成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形象的建立和推广。企业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企业理性的表现。所以,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把社会元素,特别是社会责任因素,纳入企业的发展决策之中。

2.坚持系统思考

在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往往在系统思考能力方面表现不足。在思维中,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加以分解,把问题拆成片段来理解,但是无形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联属感。这个障碍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使企业不能从系统的整体去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从而大部分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就走向了衰落。所以和谐营销的另一个特点应该是:企业要有系统思考的观念,对要实现的目标、制定的战略、策略、以及营销中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效果最优。

3.重视诚信建设

要形成社会和谐的氛围,企业必须在营销过程中更加注重诚信,更加信守商业道德,逐渐形成一个重诚实、讲信用的市场经营环境。因为和谐营销经营模式最注重诚信,以诚信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形象的实质不是其知名度,而是其诚信状态。因此和谐营销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诚信积累的过程。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诚信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这样不仅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还与其它利益相关者分享经营利润。

4.转变行为模式

企业应该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要看其规模、效益、素质,以及自身成长与企业家成长是否协调,还要看其发展与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目前,企业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又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体现效益优先。只有依托这种理念,企业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行为准则。

5.树立国际化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企业要实现和谐营销,特别是国际营销和谐,就应该树立正确和全面的国际化的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振兴我国的工业,这也是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重大责任。中国加人WTO后,企业必须置于国际的、外在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这一变迁具有强迫性或不可逆性。我们不得不关注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之间的互动。全球化的力量,无论是资本的力量还是国际组织对抗资本强势的努力都将影响到中国企业。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及本身的科技、信息等优势不断蚕食着我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整体素质上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在利润率上不及国外的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对于在国际中竞争和生存的“土壤”不熟悉,常常受困于各种贸易摩擦。

二、和谐营销战略分析

企业要实现和谐营销,必须对以下的战略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

1.明确目标市场及其竞争战略

目标市场竞争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要在目标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确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考虑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条件。首先要考虑产品的目标市场总容量及其前景。目标市场容量越大,前景越好,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的协调可能性就越多。即使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较多,也会因目标市场的容量大、潜力大,而在总体上同行排斥性不那么明显。其次要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4这主要有六个要素:产品的品种、质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否适当;服务是否周到;资金和技术力量是否雄厚;销售渠道是否畅通,推销手段是否有力;最后还要考虑相关竞争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除了同样针对上述六个方面因素,对相关竞争企业做对应性研究以外,重点是做市场覆盖率的动态趋势的研究。其一般方法是:第一步先预测一定时期内的消费需求规模,与现实可供量相比求出可扩大的市场容量;第二步预测同一时期各竞争企业(包括可能新增企业和剔除淘汰、转产企业)可能扩大的市场销售量;第三步研究本企业可能扩大占领的市场销售量。倘若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本企业难以抗衡,那么应采取或者争取挤人对方尚未占领的空穴市场,或者争取通过技术输入,联合经营等方法,共同分割市场。如果其他竞争企业实力较差,竞争当然容易取胜,但也应居安思危,以逐步占领高层次市场,让出低层次市场为好。

二是要掌握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优势原则。企业要使自己在目标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和“正当”原则(即产品必须货真价实,广告必须实事求是,手段必须正当)以外,最重要的是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企业之所以必须遵循扬长避短原则,是因为任何企业都具有和只具有相对优势条件,不具有绝对优势条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资源分布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绝对规律。任何企业不管其实力多强,都只具有相对优势,而不可能占有一切优势;同样,不论其实力多差,都会在某一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而不可能毫无优势,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企业的差别优势。企业在制订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时,必须注意分析自己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某些差别优势,以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要把握时机,捷足先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变化特点,抢先设计新产品、抢先投人生产、抢先进占市场、抢先转移市场。

(3)必须灵活主动,随机应变。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研究市场机制运行规律,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动态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竞争策略,以变应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

(4)注意发挥整体效益。企业选定了自己的差别优势,确定核心策略后,仍要和其他辅助策略组成有机整体,以在市场竞争中各显神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整体竞争效益。

2.创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寻求生存和平稳运作基础上,要追求“做大做强”。因此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重新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关键的环节和步骤。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战略创新任务,例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解决靠什么发展的问题。靠垄断地位?靠行政保护?靠资金实力?靠现成技术?这些恐怕都逐渐靠不住了,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只能另谋新的依靠。

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一靠战略意识,二靠战略知识,三靠战略信息,四靠战略智慧,五靠战略咨询。企业领导缺乏战略意识,不重视企业发展的全局问题、长远问题和基本问题,不重视谋略,就谈不上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更谈不上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首先需要进行战略分析。为此,必须充分占有战略信息,战略信息是与企业整体与长远发展相关的重大信息。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主要靠领导。领导人主要应该通过正确的战略来领导。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本职工作。领导对企业负责,首先就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负责,对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负责,对企业战略管理负责。先进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家、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家和企业战略管理家。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基于企业领导观念转变。企业领导要想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首先向自己的旧观念宣战。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也来源于企业领导的动力、魄力和毅力。这种创新不是局部性创新,而是整体性创新;不是短期性创新,而是长期性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组织实施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的魄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还要靠群策群力。企业广大员工非常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战略智慧,新战略制定后也要通过他们实施。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必须尊重广大员工的意愿,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只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还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像其它创新一样,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还要进入到实践阶段,假如不冒着风险、顶着困难、面对阻力去实践,它将毫无意义。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长期化的行动。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认识需要不断地提高,实施任何一项战略客观上都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制定了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之后,不但要深人组织实施,而且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微调,必要时还要进行重大调整,重大调整之后又要组织实施。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资信度。对企业来讲,就是通过信用建设,使购买产品和接受你服务的人对你的产品和服务有信心,对你产生认同感和信赖感,使双方都能实现可期待的利益。如果企业加强了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企业和企业员工都能遵循诚实信用观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个企业就已将企业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如果企业都遵循诚信法则,交易中的有效时间就会被充分利用,社会整体成本也会降到最低。

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及时的策略调整予以避免,而道德风险却不是很容易在短期内得以解决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对外战略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意识、忠诚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道德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市场风险。专家估计,我国市场交易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在影响企业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减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信用不单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就是企业信用建设,它的作用就在于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提供强大的信用基础。因此,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

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尤为重要。今天,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资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竞争。因此必须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应把诚信道德、人本管理和精神文明和谐地融入与企业文化建设中。

(1)倡导诚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组织和行为中,导人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道德价值观与经营业务相冲突时应奉行的基本方针。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道德宣传教育。企业的员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强化这种意识,企业的各种行为和所制定的规范等制度也要体现诚信意识,让诚信深入企业的各层次、全过程、每岗位。

(2)树立良好的员工信念。员工信念是企业及其员工所公认的、在实践中奉行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确认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统一的、独一无二的并且让人信服的信念可以把大家凝为一体,激励员工不断奋发向上。如IBM公司的组织信念是:尊重个人—尊重组织中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服务顾客—提供全世界所有公司中最好的服务给顾客;杰出—相信一个组织目标是以卓越的方法完成所有的工作。经过长期努力,IBM公司的“IBM就是最佳服务”成为众多员工的组织信念。这种信念帮助IBM在成功路上稳步前进。

(3)构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和团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变“一时一地”的学习,为“随时随地”的学习。用知识激励鼓舞员工,企业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4)重视员工需要的多层次满足。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使企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满足员工对企业的情感需要,使企业内部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使企业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和充分成长的机会,并不断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氛围。现代社会不但组织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关系,在企业内部也充满了互相传递信息的沟通活动。因此,在企业内部沟通过程中,企业领导要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鼓励下属大胆提出批评和建议,消除沟通中的地位障碍,形成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和气氛。

三、结束语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全局的一个子系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企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所以企业的营销活动就要把社会责任考虑进去。所以,我们认为和谐营销就是要求企业将其对于社会的责任来指导企业的各种行为。和谐营销这一商业营销模式的出现,既是社会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又是营销观念与方式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体现了商品交换过程的一种利益均衡,也是对营销关系的合理调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