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14 05:00: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业毕业论文范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农业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农业类高等院校作为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农学类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掌握与实践相关的知识,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农业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科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对烟草专业而言,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不仅使同学们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让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把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大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和事业发展做好基本准备。

一、目前农业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不是理论课,又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法,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最后基本都能通过,因此思想上有所懈怠。另外,农业类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实习多以大田试验和实验室试验为主,本科生试验基本上是跟随研究生进行的,因此,也存在大量本科毕业生直接从硕士生毕业论文中摘抄一部分的现象,造成了一些本科生存在依赖心理,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上心等。

(二)教师指导精力不够

在农业类高等院校,很多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本来就较为繁重,同时还要承担各级科研任务或忙于其他教学事务,能够用在指导本科生论文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松懈态度,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学生。

(三)论文答辩管理松懈

就学校而言,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于形式,首先是考核不严格,答辩只是走走过场。尽管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但缺乏比较具体的评定细则,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于是出现了许多人情分。

二、提高农业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高校和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是开设论文指导课,提高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在学生接触论文写作途径不多的情形下,学校就应该相应地开设论文指导课,为学生开辟一条容易获取论文写作知识的渠道。通过该渠道,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并由此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还可以使其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懂得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是加强教师的指导责任。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很大,但指导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如果指导教师愿悉心指导学生,他们就很容易写出一篇质量尚可的论文。反之,论文质量必然有所下降。因此,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负责制,落实导师责任。

三是提倡毕业论文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应该因专业而异,形式多样化。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刊发表的优秀文章等。

(二)大学生应加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识

一是注重平时的学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农业类院校开展的多项学术报告,接触相关前沿性研究;做到多问、多思,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是积极参与毕业论文课程实习,在毕业实习期间要理顺思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积极查阅大量文献,了解所做试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试验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获取的试验结果;获取第一手的实验结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树立良好的心态。要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论运用能力的重要训练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能力,还提高了大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搞形式”之弊越来越严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本科毕业论文是教育部刚性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应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专业而异,形式多样化,制定出适合本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要求,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切实起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使其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清华毕业生2000亩的现代农业

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王可为选择回家乡成都创业。经历半年的商务酒店试水,他发现国家政策将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后,毅然转行,在金堂县隆盛镇承包了2000亩土地,引进农业技术种植蔬菜、育苗中草药和开发有机草莓酒。经过近三年的发展,2012年企业纯利润达到300万元,2013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他经营的成都天慈创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了当地现代农业的示范性代表。

距成都东北60公里处,是金堂县隆盛镇,王可为经营的2000亩土地就坐落于此。早在2007年,王可为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就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那一年,他前往韩国进行短暂的交流学习,十几天里他住在一位韩国大学生(活动partner)的家中。这个韩国家庭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育苗农场,农场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雇佣工人少,“回报率却很高。我还发现韩国的农业土地集中度高,采用产业化经营,韩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非常大。”进入清华大学就自个儿开餐馆的王可为,敏锐地感觉中国的农业也有可能走产业化道路,“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真正投身于农业创业,是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半年的事儿,“很巧合,也很复杂。”

从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王可为回到成都,与朋友开了一家商务酒店,“租了十几套房,在一层楼挂上牌子就算开业了。”经营酒店有得赚,他们从一家开到了三家,但是,王可为认为要在商务酒店上有所发展相当难,“当时商务酒店算是潜力行业,要做大,得投入大量资金。而物业成本、人工成本都涨得快,住店房价却在下降,成本高价格低,利润不断缩小。”

那时,王可为留意到中央一号文件,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大亮点,“在‘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王可为的老家金堂县是成都的农业大县,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之城”的口号,“市、县、镇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看到从中央到市、县、镇政府的农业大力扶持政策,王可为“巧合”地投入到农业创业中来。

乘着政策的东风

“没有农业政策上的支持,谁会干这件事(农业)?”

与商务酒店相比,王可为认为农业创业的上升空间更大,但是,经营农业求不得快,“盈利慢一些。仅靠自己从事农业很难,头几年赚不到钱,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从事农业创业选地方很重要,必须是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王可为坚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农业,“要控制好物价就要解决农业问题。农民在土地上赚不到钱,就不爱种地了,选择离乡打工。农民由生产者转成消费者,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压力很大。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必须扶持农业。”王可为分析2010年的农业形势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趋势,“政府倾向扶持农业大户,因为小户的抗风险能力差,很可能扶持的钱白给了。发达国家的农业也是如此,都是产业化,大户做农业。”

当时,金堂县出台了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经营一定数量以上的土地,经营者会得到资金补贴。”扶持不仅涉及土地租金补贴,还有农业设施等单项或专项补贴,“年初的土地租金,年底政府会补贴。”与朋友聊天时,大家都认为2010年是从事农业创业的大好时机,“我们先租到地,种中草药立足,再找机会发展。”当时,王可为已经与浙江的企业探讨引进农业先进技术“鸟棚”。

王可为递交了承包申请书,投资300万元,租地2000亩,“我们来投资,县镇政府肯定欢迎。首先,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比较少;我们还有高科技项目,这也是一大吸引力。隆盛镇是金堂县的农业示范镇,需要做出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王可为的高科技项目之一是从浙江引进的“鸟棚”,一个“鸟棚”占地2000平方米,棚内最高点距地面17米,“采用立体种植法等在棚内种植,产量能提高三至五倍。”此外,王可为在申请中还强调了中草药育苗,他将把育苗卖给附近的农户,等育苗生长成熟后再收购、加工,“一千多亩土地是用来种中草药的,这样就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加。”

从浙江引进“鸟棚”、中草药育苗、与日本合作种植草莓……王可为整合资源,2010年成功租地2000亩,“做生意就是整合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

“前几年,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有点像风险投资。”王可为回想2010年时的情形时说。

因为,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政府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扶持的项目,存在不少的失败案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浪费。”2010年前后,像王可为一样申请到土地的创业者还有不少,“但是,有些人根本做不出农产品,干了一二年就不干了,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当时的政策漏洞之一。”但是,近两年来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看得越来越清晰,“以前政策是希望创业者做出农产品,现在是真的希望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政府的农业扶持方式更具体化,从土地、农用设备等向销售等环节倾斜,“比如,向我们提供免费的农贸市场。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将越来越理性。”

交朋友并不只靠喝酒

与农业打了三年交道,王可为一路走下来还算顺利,“基本完成了预想的目标,也克服了许多问题。”虽然王可为在大学就开饭店经商,但是,回到农村创业农业,还是颇多不适应。“我生长在金堂县,但我毕竟不是农民出身,而且农业是一个全新行业。刚开始,要适应与政府人员、农民打交道,这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一大软肋。”

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喝酒成了一项“兼职”,“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喝二三次酒,在乡镇酒文化比较重要。”喝酒是与地方政府人员建立“感情”的一条捷径,“谈事情必须先谈感情。有几次很尴尬,真的没有话题。”慢慢地,王可为发现地方政府人员对年轻人的话题感兴趣,“他们接触大学生的机会少,经常会问我北京的见闻。有得聊,我就放开了。”

与地方政府人员打交道还算容易,“我的事做成了,也是他们的政绩。”做农民的“政治工作”,却让王可为难受。

在农场,王可为要与农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与他们搞好关系显得格为重要。农场的管理人员刚开始只有十几人,需要大量雇佣农民干活,“一次要用工几十上百人,从附近几个村庄找人。”在农村,已经没有那么多剩余的劳动力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当时的市场价是一人一天30~50元,但是,有人要价七八十,他们不但要价高,还干活偷懒。”用工问题在王可为创业之初,成了一大主要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农民认为城里人有钱吧。”好在王可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固定聘请离任的村干部当顾问,由他们去做农民的工作,“在职的是不能聘请的,这不符合(法律)。”离任村干部与农民们喝点酒,基本能解决与农民的感情、思想问题,但是,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无缘无故跑进农场,破坏庄稼,“村干部说,这个老农品德有问题,天天在村里使坏。”无奈之下,王可为只有报警。

在农村疏通了感情通道,王可为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长期问题——农业经验不足。

在创业团队中,有几个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经验,但是,与老农相比差距明显。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水质、土质,乃至空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创业之初,王可为培育的种子明显水土不服,产量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草莓产量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农场的经济效益,“我们研制了有机草莓酒,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现有的亩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王可为对草莓的质量要求很高,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农业技术,虽有日本技术人员的指导,但产量仍没有太大的起色。

好在王可为初步解决了有机蔬菜的农业经验不足问题,“我们与农村专业农户合作。老农户是什么农作物好卖就种植什么,专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长年只种一二种农作物,经验丰富。此外,专业农户还从事相关农作物领域的贸易和市场。为了扩大规模,我们需要与他们合作。”

在王可为的规划中,有机草莓酒会在农场中占有一定的经济比重,但他认为最有潜力的还是育苗,“这不是一二年能做的事,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累积。育苗不但包括蔬菜,还涉及半夏、红豆杉等中草药,我们在育苗方面仍处于实验、学习阶段。”

大学生投身农业比较实际的模式

对于大学生投身农业,王可为在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与政策有关。”

两年前,要是请王可为在“大学生怎么在农业中创业?”问题上表态,他也许不太赞成“小打小闹”。因为,当时的地方农业政策倾斜产业化,“大学生来到不熟悉的地方,不能协调当地政府,会遇到不少麻烦。大学生要是经营几亩十几亩地,是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的。”此外,“小打小闹”的竞争对手是普通农民,而农民从事农业既没有土地成本,又没有劳动成本,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很难生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不现实,“存在瓶颈——资金。”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似乎此路不通。

十八大以后,家庭农场的提出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政府意识到土地产业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因为农业需要精细管理才能产生效益,而大规模经营农业很难做到精细管理。虽然天慈现代农场的规模大,但是,农场中有很多小项目是与当地专业农户合作的,这些专业农户可以说是家庭农场。此外,注重食品安全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家庭农场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要是能把家庭农场形成联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会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

在家庭农场概念下的“小打小闹”,大学生进入农业并不是与农民竞争,而是与专业农户形成合作关系,“大学生接受信息快,可能会给农业带来新想法。或能开拓销售渠道。”与专业农户合作还能克服大学生自身的短板。农业是一个经验性强的行业,大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农业知识属于乏乏而谈的那种,这些知识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域。大学生刚进入这一行,需要为农业经验交“学费”,与专业农户合作会产生互补效应。

“这是一种比较实际的创业就业模式。”王可为说。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最难就业季且看农业专业毕业生“轻松上岗”

699万高校毕业生使这个夏天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此时,有人忙着找关系,有人忙着投简历,有人频繁转战各大招聘会,然而,却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坐等”企业上门。

“对不起,您来晚了。”近日,湖北荆楚种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赴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系“求”人,该系主任杨艳芳遗憾地婉拒这位主管:您来得太晚了!

早在两个月前,该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35名学生就被省种子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挖走了。

同样的情景在该校其它专业“复制”。畜牧兽医专业今年只有40名毕业生,而在就业推荐会上,温氏、同星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却开出了上百人的订单。

其实早在去年底,该校涉农专业的学生就被“等米下锅”的企业拉去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包吃包住,津贴均在1000元以上。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学生就业没问题,关键是要找好、找准岗位。”该院院长田曙曦信心满满。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每年毕业生约2000名,目前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该院已签约毕业生超过80%。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该校涉农专业毕生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在就业较难的当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订单人才”模式打造“就业流水线”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订单人才培养,能够很好地搭起桥梁。”田曙曦表示。早在几年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就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下单’,我们为其量身定制,人才一‘下线’,即可投入‘生产’。”

湖北同星农业公司是该院联系最密切的企业之一,2009年就在该院设立畜禽加工、销售等订单培养班,09届毕业生马公敬毕业后到同星公司就业,从技术员干起,今年已成长为一个养鸡场场长,年收入过十万元。连续4届,该院每年都有学生进入同星公司,不少人已成长为公司中层管理者。

“学生毕业后,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我们企业省心、省力。”同星公司人力资源部夏经理十分赞赏这种模式。目前,学院与省畜牧兽医局、省水产局、省种植管理局等政府机构牵头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同时,与省种子集团、伊利乳业、九州通集团等151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协议,铸就了一条以学校为始端、以用人企业为终端的无缝对接的“就业流水线”。

“就业易招生难”窘境有待突围

然而,涉农专业就业“火热”的背后也有苦涩。“就业再顺利,可每年的农学专业招生还是不尽如人意。”学院招生办主任龚建平告诉记者,学院每年招生计划约2000人左右,但报考人数只占到50%-60%,会计等非农专业还可以,缺口基本集中在涉农专业。“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的减少,今年水产、畜牧、畜牧兽医等农学专业招生压力较大。”动物科学系主任南佑平坦言。

一边是好就业,一边是难招生?中间“梗”在哪?‘‘学生不愿学农,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学农辛苦而且待遇低。”田曙曦认为。

田曙曦呼吁,就业市场叫好,招生市场不叫座的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会导致农村人才断层。应研究独立招生、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等扶持政策,以保证农学专业人才不断档。

记者感言

资本“洼地”必成人才热土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弱质产业的成长速度将快于发展成熟的产业,其后发优势将越发明显。被视为弱质产业的涉农产业,正迎来这一“黄金机遇期”。

产经界大鳄们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商机。近年来,他们纷纷携资下乡,武钢、网易养起了猪,联想控股中新农业、汇源果汁开发有机农田……在房地产不景气、制造业徘徊的大环境下,承载着人类的“刚性需求”,偏偏又发展不足的农业,既能作为企业拓展空间的新疆土,也可成为资本寻找出路的避风良港,自然惹人眼馋。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涉农产业资本洼地现象将更加突出。

资本与人才总是“如影随形”,资本密集型产业,必定也会是人才聚集之地。可以预期,涉农型人才的职业道路将越来越宽广。这一片热土,需要大批人才去耕耘。也许不久,涉农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生“俏崩了”,这还只是涉农产业“一才难求”的开始。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毕业大学生投身有机农业大有作为

戴着草帽、捋起裤腿、通渠插苗……走进缔诗兰卡生态园中,一对20来岁的小情侣在田埂中正埋头于农活。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满是明媚的笑容。小杜和小陈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多同学正苦恼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着手开拓事业:职业农民。他们承包了1.5亩有机栽培棚,一年下来收成收入预计可达100万元。

半年就能学会有机农业种植法

大家都说今年是就业最难的一年,毕业生不少都降低薪金标准,以求找到一份工作。有着同样苦恼的小陈无意间在创美优品网站上了解到,原来有家公司与华农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大学生只要经过半年的学习,就可以掌握来自澳大利亚顶级的有机农业种植法,并通过网络营销、家庭农场承租、种植高产值物种等渠道赚钱。

毕竟这个东西是新鲜模式,家里人一开始有不少担心。“当时来到生态园考察的时候,看到有华农的学生也在此当农民,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小陈说,于是他与双方家长商量后,各出5万元,今年3月用10万元承包了一个1.5亩的棚。

10万起始资金一年就能回本

这时,难题又来了。一个棚前期运营的费用大概要投入50万元左右,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得到公司那边的回应,公司不仅给他每个月发5000元的工资,前期投入帮忙出40万,赚到的钱按投入的比例分配。”小陈说,这下和女朋友就可以安心当个现代农民了。

刚开始的半年时间是学习种植技术和营销,接下来就是学习如何进行营销。小陈说,一个棚是一个立体的营销体系,种植出来的作物可以卖钱,还可以让家庭来承包小片的农场,而水管种植区域下面还能种植高达8000元一斤的金线莲。

小陈算了一笔账,收成好的话,一年一个棚大概能赚100万左右,减去与公司分账的利润,大概自己拿到手的有20万,再加上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他和女朋友合伙的10万元就能回本。小陈笑着说,虽然同学们都不大看好这个事业,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大学生加入农民的行列。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当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本文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针对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毕业生 就业 对策

一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但由于各种原因,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好转中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而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以及乡镇企业近几年不景气的形势,致使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人才市场需求不旺。①目前庞大的就业队伍,使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显得十分严峻。总体来说,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渠道增多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大学生一样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落实工作。就业方式主要有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两种。正规就业方式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报酬,能长期连续就业,是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式。而非正规就业方式则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属于短期的、阶段性的就业。目前国家应鼓励就业渠道多样化,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12年起,网店经营、家教和自由职业等都被列入正规就业范围。

2.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依旧失衡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大部分人固守大城市、开发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仍然非常显著,就业地区不平衡的局面依然严重。另外,性别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在校期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是九比一,虽然女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工作搜寻强度都高于男生,但女生的就业率低于男生,失业持续时间高于男生。

二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束缚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等传统观念促使大学生跻身公务员的“独木桥”。相反,由于政策、激励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大学生到基层去的社会氛围还不强烈,基层就业的局面尚未完全打开,渠道尚不畅通。高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例如,只有部分高校开展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并及时将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反馈给一线教师,以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可见,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将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岗位要求。

2.服务手段落后、信息渠道单一,制约了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仍在沿用传统模式,以粗放的招聘会和单调的政策指导课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信息不对称、信息搜集的渠道和手段单一,信息不足或信息短缺等问题在高校表现仍然突出。高校部分专业设置忽视社会需求,忽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育部的常规统计数据中可发现,高校文科专业的就业率与高校内部专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就业率很低的专业没有及时缩招或调整,反而存在继续扩招的现象。这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不能吻合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

3.受精英教育的影响,许多毕业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期望值过高,与时代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理想工作”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就业意向,但毕业时对于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等问题尚不明确,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因此加剧了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期望。他们的就业观念:一是瞄准国有企业;二是不愿到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工作,扎堆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三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干苦、脏、累的工作。受上述观念的羁绊,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受挫,由于自设门槛,失去了许多工作锻炼的机会。

三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针对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希望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提供参考。

1.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可通过开展团队拓展、朋辈辅导以及就业一对一咨询等方法,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与帮助,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模式。职业指导个性化是指职业指导工作在解决普遍学生的普遍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个性特征的职业咨询、服务和指导问题,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

2.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另外,高校还可成立专家库,邀请具有社会实战经验的专家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的专业化提供社会基础,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职业能力可分为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八个模块。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在大二、大三开设《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

3.继续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前了解就业形势,结合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自身特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少毕业后适应工作、社会的时间。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已聘请一些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指导,使学生得到专业、优质和满意的职业指导。

4.深化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提升

综合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关键,它要求大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来重点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准备。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考

【摘要】结合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及实践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提升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毕业设计质量并突出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与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文中针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65年4月,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农业工程”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二级硕士点;下设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农业水利、水资源、水环境、水保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毕业设计是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的学习和培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深化和拓宽,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1],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毕业设计时间紧任务重

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忙于找合适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单位面试会花去同学们的较多时间。另外,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到被录取的学校复试。因此,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一般是十二周,要完成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成果,需要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计算大量数据和绘制十几张成果图纸,工作量较大,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的压力就会很重。

(二)对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不清楚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管学生将来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在专业上都会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然而,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后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不知如何思考,不知从何下手,不会设计技术路线,对设计对象、设计内容、主要设计方法感到茫然,不知如何进行下去。

(三)创新能力不强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选题上没有创新。指导教师的选题大部分多年不变,或选题略作改变,内容和要求没有本质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完成了许多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了专业准备,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各知识点有机结合,缺乏创新能力。

(四)学能力差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首先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查阅适当的文献和资料。查阅文献和资料的方式,如图书馆,新华书店,上网,但学生使用这些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往往是把指导教师当作他们的“资料库”,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和相关信息的访问解决的问题,他们也要指导教师解决。比如,水电站厂房毕业设计中一些新疆当地的雪荷载系数、一些屋盖的设计数据,很多手册上都有,但是学生不会找,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手册,也不会在上面寻找适合自己选题的合适的数据。

二、解决对策

(一)定期检查,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本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二周安排了开题报告检查、第六周中期检查和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开题报告的检查除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外,督导专家还要进行批阅,给出分数。中期检查由督导专家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和出勤等质量控制指标给学生评分,及时反馈,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是全面检查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检查不流于形式,扎实到位,督促教师和毕业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

(二)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毕业设计开始时,指导老师就要非常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促使同学们查资料,把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搞清楚,为主动思维、创新设计做好准备。

(三)建立规范指导

教师的规范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审查机制。教师的选题要经过仔细审查后,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直到达到毕业设计要求才能使用;其次,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组成教学团队,集体研究、讨论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既避免毕业设计不断重复同样的选题,又避免出现生、偏、难的选题,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非常有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学生,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计算说明书的撰写、图纸的绘制,都要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计算说明书在形式上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撰写,在内容上也要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按照农水类制图规范进行规范指导,关注细节,督促学生规范制图,及时改正错误。此外,答辩的标准化进程和毕业设计数据文件管理的标准化,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组织各个岗位上的青年学习人民日报“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四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毕生产问题”的社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这篇文章用工人阶级的观点,以老老实实讲道理的态度,精辟地说明了青年学生参加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批判了某些青年学生对于参加农业生产的各种错误看法,鼓励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以当新中国的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而自豪。这篇文章是几年来报刊上向青年进行关于参加劳动生产的宣传中最有说服力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刊出,就受到社会上普遍的重视。有不少青年学生在读了之后,扭转了不愿参加农业生产的错误思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充分领会到这篇文章的深刻意义,也不是各个岗位上的青年都重视了这篇文章。为了更大的发挥这篇文章的教育作用,青年团组织要主动地协助党的组织,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群众,学习和讨论这篇文章。

首先,应当组织中小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学习这篇文章。目前中小学毕业生的思想情况是:完全赞成这篇文章的论点的是少数,完全反对这篇文章的论点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是赞成一部分,不赞成一部分,或者是在道理上赞成,在情感上还有抵触。为了进一步巩固赞成者的思想,使更多的学生提高觉悟,团的组织应和学校有关方面配合,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讨论这篇文章。在讨论时,不必机械地照本宣科,可以根据文章的精神,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提出几个问题由大家漫谈。例如可以漫谈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在新社会什么样的人才丢人?都当干部行不行?都进工厂行不行?等等。也可以联系当地出现的典型事例,例如县长拾粪,青年学生已经参加农业生产的事迹,进行讨论。鉴于轻视劳动的思想是几千年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毒害,不可能在短期内清除,而学生毕业在即,心情紧张,因此,学习这篇文章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可而止;不要勉强学生在学习时齐起表示态度,更不要批评和打击志愿升学的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允许学生专心准备功课,准备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如果不愿学生这种愿望,连续不断地向他们进行劳动教育,不但妨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将来在各大中学校招生发榜之后,可再多向那些没考上学校的学生作思想工作,为他们参加农业生产打下思想基础。

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愿从事体力劳动的思想,并不是青年学生所独有,各阶层人民、各个岗位上的青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思想。因此,要改变这种风气,不但要向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要向各方面的人民和青年进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篇文章值得各个岗位上的青年认真地讲一讲。

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特别是青年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应该率先学习这篇文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参加管理国家的人,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是作人的工作的人,这些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应当作群众的表率。但是,在这些人中往往有不少人轻视劳动,不但自己不愿参加劳动,而且不愿自己的儿女和弟妹参加劳动。据有些学校反映,最难打通思想的学生家长中不少就是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面人民群众往往又以这些人的马首是瞻,如果这些人能带头转变社会风气,工人农民就好说通。因此,我们希望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结合着学习这篇文章,检查一下自己对自己的亲人升学就业的态度,检查一下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的态度;他们还应互相监督,防止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私人关系,为自己的子女和弟妹升学就业谋特别的方便。青年团的干部如果有人自愿到农村参加生产,作时代的开路先锋,国家和人民将会对这种行动表示极大的欢迎和嘉勉。

中小学教师,同样应该学习这篇文章。现在虽然有不少学校教师在问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也有不少教师思想不通。他们认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是可惜,而不是可喜;特别认为学生从事服务性工作是旷世奇谈。他们没有题识到为祖国培养有文化的农民是教师空前未有的光荣职责,而只是斤斤计较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有几人考取学校。如果这些教师的思想不扭转过来,身受他们教诲的学生怎么能改变不愿参加农业生产的思想。因此,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教师应好好学习这篇文章,改换一下教育观点。如果不然,教育的结果是:青年的文化越高,思想越坏,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又将有谁可以依靠?

对于工厂工人和部队青年,也可以组织他们学习这篇文章。工人目前虽然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也有些工人不爱劳动,特别不愿从事艰苦劳动;而闹工资待遇、贪图享受的现象也不少;特别是有些从技工学校和初中毕业的学生参加工厂的青年工人,自认为自己有文化,看

不起工人,常觉得国家对不起他们。组织他们学习这篇文章,一来以端正他们轻视劳动的思想,二来也可以教育他们艰苦奋斗,不向国家提出过高的要求。部队青年虽然一般有较高的觉悟,但是每当复员时就有些青年不愿回到农村,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也会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一步。

对于农民、对农业合作社的干部和乡村干部,也应该向他们宣传这篇文章的精神。现在有些学生自己愿参加劳动,但怕家乡的舆论压力。如果广大农民、社乡干部接受了这篇文章的观点,大家不是以蔑视的眼光而是以欢迎的态度对待回乡青年学生,学生的心情决不会像目前这样沉重。现在有的地方,如河北省通县专区的农业劳动模范、农业社主任联名给全专区的中小学毕业生写信,欢迎他们回去参加生产,这种作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不论与升学就业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青年。不论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不论是青年和非青年,都应好好学习这篇文章。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只是在解决一部分中学和高小毕业生的升学就业的问题,而是要改变人们的人生观,改变社会风气。要一改长期以来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教育青年一代有高尚的理想,肯吃苦、肯吃亏,坚决听党的话,作时代的先锋。

当然,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这个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艰巨的,需要作提期的努力。但是真理总会被人们接受的。一旦真理掌握了广大群众,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将为之一新。我们衷心地希望各地团组织重视这个工作。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谈高小、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问题

每年,总有大批高小、初中学生要毕业。在毕业前后,大家都要反复考虑自己的出路,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是能够从国家空前的实际需要与可能情况出发,认为能够考取学校,就去升学,不能考取学校,就去从事各种劳动生产或进行自学。这也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同学考虑这个问题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有些同学埋怨说:“为什么国家不多办几个学校,让我们都能升学呢?”毕业学生要求升学,这是自然的;国家也要求有一定数量的高小、初中毕业学生升学,作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材的预备力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事实上,解放以来,学校和学生的数目比解放前都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人民生活有了改善,能够上学的儿童也越来越多,而国家今天又处在刚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所以就不能拿出很大经费来办学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没有生产的优先发展,特别是工业——重工业的发展,没有雄厚的物质力量,要大量发展教育事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正如很多学生家长和学生所说的;“目前政府不能多办学校是有计划的,好像刚翻身的大家庭,搞好生产最要紧,一下要样样足是不可能的”。这样说的很对。因此,目前高小、初中毕业生,特别是高小毕业生,大多数需要从事劳动生产或进行自学(城市毕业生更要认识自学的重要性),而比较少数才可以得到升学机会。

一年以来,由于各地都大力进行了劳动教育,许多高小、初中毕业生、学生家长、社会舆论,对于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的重要都有了认识,如有的家长说:“今年孩子变勤快了,能粗能细,这是共产党教育的好”,学生说:“从前在街上买点菜、灌点油,提在手里,怪难为情,现在可不是了”。今年三月广东梅县召开的知识青年代表会议上,毕业学生代表说:“如果考不上高中,一定愉快地回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专业。一年以后我们再带回宝贵的礼物,在这里和大家会师。”这样的话,说得入情入理。

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还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工业贵,农业贱”。或者说:“工农业不算什么职业”、“风吹雨打日头晒,吃喝穿戴不如人”。他们认为农业条件不好,劳动苦。因而,愿意参加工业生产,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这些想法显然是不对的。

所谓从事劳动生产,就目前总的情况来看,多数的高小、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家在农村的,是应该要从事农业劳动的,只有很少的学生才能参加工业生产;另有一部分不能升学的学生则只有在家自修,并进行一些家庭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农业生产,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例,而工业生产这几年来,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仍占较少成份。这样的经济发展情况,就决定了绝大多数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这一现实情况,不能一下改变。再说新社会的劳动事业,也是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之别。不能认为工业劳动重要,而农业劳动就可以轻视。今天从事农业生产苦不苦呢?若与旧社会比:第一,没有地主压迫、剥削,劳动是为国家为自己;第二,可以找到比较先进省力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第三,有政府关怀、帮助。应该说,劳动情况已大有不同。自然,今天的农业劳动条件还是不够好的,因而,进行劳动还不是非常轻松易举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会因国家工业的发展,而一年一年的有所改变。更要紧的是,美好幸福的社会主义未来,是要靠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争取,今天谁能从事最艰苦的劳动,谁就是最光荣的。我们如果因怕苦而不愿到农村,贪图舒服,那是很可耻的。

劳动需不需要文化?这点,很多群众和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仍有不少人是作否定的回答。他们说:“种地不用文化”、“务庄稼何必要念书”。因此,就产生两种现象:一种,认为有文化的高小、初中毕业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太可惜,所以主张继续升学,不同意参加劳动;另一种,认为种地既不要文化,“反正要回农村,学文化也无用,所以主张”迟早要参加生产,迟参加不如早参加”,因此,不好好学习,或实行退学。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种地需不需要文化,务庄稼要不要知识?我们的答覆是肯定的。今天高小、初中毕业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是需要的,而且,社会生产越发展,需要的文化亦越高。在旧社会的小农经济生产中,劳动人民多少年来在地主压迫下,得不到文化,并使用着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没有合理的生产组织,生产劳动也很粗糙,因此,人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也在那里生产。但是,在我国今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却不能是这样。首先,从农村互助合作生产方面来看,这种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和新式农具相结合。因此,需要有文化的人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合作制越高级,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就越迫切。没有相应地文化科学的发展,农民文化的提高,和有计划地供给农村以文化知识人材,就不能实行农村社会主义的彻底改造。再说,今天农村的个体生产和个体劳动,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也不能不仅得一点文化,有文化比没文化好。因此,认为劳动不需要知识,务庄稼不需要文化,高小、初中毕业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太可惜等想法是错误的。座该加以改变。

毕业学生到农村去,究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也是值得加以说明的一个间题。有些人,连毕业学生自己,都对这个问题,仍抱怀疑态度。说他们回到农村来“掂不起轻,拿不起重”、“瓶不满,半瓶子晃烫,弄啥也不中”。这是不了解、或轻视这批毕业学生回农村有巨大作用的一种思想表现。自然,许多年龄较小的学生,目前回到农村确实还不能起很大作用,但是积极组织和领导他们学习,再过几年就不同了。至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回到农村后,不论在文化事业上,或在生产事业上,都会起巨大作用的。这批学生是在国家关怀和培养下,取得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回到农村,就是一支很大的比较有教养的先进生产战士和先进文化传播者。根据已往回到农村的高小、初中毕业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回到农村。至少有三种作用:首先,通过他们一部分人在农村当民校教员、农村宣传员、读报组长等,进行文化上的传播,使农村识字人会渐渐增多起来。农村的文化革命,也将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文化低的农村,逐渐变成文化较高的农村,如各地冬季和常年民校的教师中。高小毕业生一般均占三分之二以上。有许多毕业生在农村图书室、俱乐部、业余剧团等组织中则起了骨干的作用。其次。在互助合作运动事业中,所需要的成千成万的具有各种文化水平的初级办事人员,也将陆续得到解决,如山西新建的一万余个合作社中,担任会计和助理会计的高小毕业生有五千八百余人,而这个数目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再次,农村生产技术水平。也将通过他们向广大居民的宣传、介绍,得到逐步提高。如广西凡林县一九五四年五月召开的从事劳动的高小、初中毕业生代表会的二百四十一个代表中,就有一百五十一人运用黄泥选种、盐水浸种等先进生产方法,有一百三十三人宣传并组织群众向旱灾、虫祸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意义是很大的。

一两年来,我们已看到农村模范知识青年,是在到处不断出现。除大家熟知的全国闻名的徐建春等模范人物外,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就手头所有的材料。如广东梅县出现的有艰苦劳动、克服困难、带动全村组织起来,而自己又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的优秀青年范浩华;有安心农村工作、在各项运动中连获十次功臣模范、光荣入党的林金亢;有热爱劳动。在养羊事业中作出优异成绩的杨东和;还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农业技术革新而获得丰收的李根达。其他各省、各县也都有这样的模范青年,这里不一一枚举。因此,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毕业学生,回到农村,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对农村生产发展,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增进,是有巨大意义的。轻视毕业学生回农村的作用是不对的。

毕业同学为了在农业劳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发挥长处。克服弱点,努力学习生产知识,不但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还要努力学习阶级斗争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亲身领会党的各项政策,增长自己的政治水平。这样,从而使自己在学校所学得的各门基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自己在参加农村劳动生产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农村生产建设中的专门人材和有实际斗争锻炼的政治工作者。

我们希望成千百万不能升学的高小、初中毕业的农村学生,除年龄幼小只能帮助家庭做一些零碎活而主要地应当组织起来有计划地自学外,其他均应多方面地加以考虑,端正自己的认识,服从国家的需要,愉快地走上农村的生产建设岗位。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

[摘要]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文章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大四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普遍不高。通过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院校 应届毕业生 劳动合同意识 现状 问题 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劳动合同意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基本内涵

合同意识即契约意识,是指合同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思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其合同必须得到遵守,此时合同即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合同意识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合同意识和契约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宫艳锋在《大学生择业的法律意识及培养》一文中,分析大学生择业法律意识的现状时,就分别阐述了大学生择业中缺乏契约意识以及缺乏合同意识[1];戴伶俐、章毓林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一文中,就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分别分析了契约意识盲点和合同意识盲点等[2],把契约意识与合同意识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界定,作具体分析。因为契约本身具有法律约束力,它被国际惯例和本国法律所确认。所以笔者认为,契约意识即合同意识。

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就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对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对于劳动合同得到遵守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二、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现状

对吉林农业大学的5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492份,回收比例98.4%。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包括男生256人,女生236人,女生的对劳动合同的了解占21.14%,男生的了解情况占29.42%。总体上来看,男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略高于女生。调查问卷也从文理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文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为27.95%,略高于理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

以下是调查问卷涉及到的具体内容:

另外,问卷还就大四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途径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对劳动合同了解的学生中,其中121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59人的了解途径为报纸、杂志,35人的了解途径为家庭的影响,25人的了解途径为学校教育。

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农业院校的大四学生对于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感性理解,如都认为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所知不多。例如,关于试用期,关于劳动合同的七项条款,关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等。通过对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途径的调查知道,学校教育在对大四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的影响方面所占比例最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感性提高,但是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的理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需要农业院校进一步加大其对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教育。

三、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影响,从古代人们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因此很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宁愿选择忍气吞声。而许多用人单位也抓住了大学毕业生的这一心理,不断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合同法是一个新发展的法,发展时间不长,因此还没有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淡薄。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就等于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口头语,大学毕业生工作难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的问题,国家也正在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利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制定不利于大学生的格式合同或霸王条款,大学毕业生在无奈之际为了工作只能接受。这也使得大四学生从师兄师姐的找工作经验中感觉到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也没有用,所以懒得积极主动学习。

(三)学校因素

首先,农业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农村教师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较贫乏,所以在以前的初高中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相对较少。其次,学校在大一、大二讲授法律知识,学生普遍存在着片面的看法,即法律与己无关,至于将来那是四年以后的事情[3]。同学们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早就忘记以前所讲的知识,而且大部分教师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根本无法让学生形象地接受,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再次,学校的就业指导也不会主动讲授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的就业中起的作用不是太大,这也是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低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了解的大四学生中,50.4%的学生的关于劳动合同法律相关的知识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介,另外2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报纸、杂志等,1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家庭的影响,10.4%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学校教育。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由于其心理尚不成熟,对社会容易产生消极的看法。对于劳动合同意识,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为企业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而故意设置陷阱。殊不知,很多违法组织伪装成合法企业的形式欺骗大学生,有的大学生刚迈入社会就进入了传销组织。

四、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途径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对于维护农业院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学校方面

首先,农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心理不太成熟的大学生,学校应该定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让大学生知道个别司法腐败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怀疑整个法治社会的建设,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选择私了、忍气吞声等方式,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吉林农业大学对此就做得很好,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业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问题。

其次,农业院校应该专门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对大四学生进行此种教育,可以更好地引起大四学生的兴趣,而且记忆更加深刻。此阶段的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大四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疑难问题。对于签订劳动合同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帮助大学生认清正规企业和非法组织的区别,从而让大学毕业生找到满意、称心的工作。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注意,要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在签订劳动合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尽量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孩子分辨劳动合同中的就业陷阱、用人单位的违约等,积极支持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方面

针对社会的个别司法腐败现象,要坚决地打击,树立良好的司法、执法形象,净化社会风气,让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对于违规招聘大学生的企业坚决予以查处,对于制定不合理条款的企业也要公正地运用法律给予处罚。严厉打击违规企业,为大学生的择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其作出的行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的劳动合同法律素质。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遇见霸王条款应该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的,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4]所以提高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关键要看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信仰,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接受和认识。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这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还需要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树立对劳动合同乃至整个法律的信仰。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反映本科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入手,就如何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为该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①②纵观各大高校,毕业设计基本包括选题、开题、答辩几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无疑是学生是否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否最短时间胜任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在毕业设计工作以前,教学工作重点是教授学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课程实验、实习的理论与方法,对工程实际的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预算等的教学训练相对较少。毕业设计阶段正是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融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毕业设计开发学生蕴藏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③因此,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毕业设计与择业时间相挤占

在大学扩招背景下,就业问题严重困扰着毕业生,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大四第二学期是学生毕业设计阶段,也正是各水利局、设计院及施工单位等积极召开招聘会之际,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加招聘会、准备面试等方面,指导老师也无法强迫学生留在校内学习,耽误其求职。部分提前找到工作的学生,一种是选择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安心开展设计;一种是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对开展本专业毕业的设计兴趣不浓,消极应付。

1.2 选题不够科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毕业设计的合格标准为: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是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选题好坏将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有的选题太大、范围不明确, 有的选题工作量偏小、质量差, 有的选题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等情况。还有一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重复,结合实际的课题数量少,创新的课题更少。⑤如水工建筑物设计、灌区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类设计题目,一般情况下计算工作量均很大,一人一题开展设计任务较重,学生大多很难吃透每一部分的内容,多参照教科书逐项套改;对于滴灌类设计计算内容相对较少,考虑因素不多,应增加相关预算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以提高设计饱和度和综合性。诸如此类的教师选题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1.3 设计指导不力

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对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核,一般要求中级以上教师才可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否则只能作为协助指导教师;二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场地明确规定。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只有成果录入及排版阶段,或部分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验证才到计算机中心开展,否则均要求在学院制定的班级教室进行,便于教室跟踪指导和检查;三是学院对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严格检查登记,确保指导到位。

1.4 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答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近3个月设计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和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标准的最终检阅。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院通常情况下都要成立毕业设计成果审核小组,对所有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时修改,并推后答辩。坚持做到程序规范,统一要求,确保质量。

然而,大多数学校因为毕业设计不及格而不予毕业的学生很少,不及格率一般不超过毕业学生总数的1%,有的甚至一年没有一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被淘汰,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与企业。⑥可见,在毕业设计中淘汰学生很难执行, 这也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的主要因素。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授课任务重,课程学时大,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基本都有课程实习及设计环节,例如《混凝土结构》、《泵与泵站》、《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学》等,因此,应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设计留足充分的时间。按照学生择业阶段来看,大四第二学期,也就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不能再安排任何的授课任务,专门留作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阶段性的参加招聘会,否则毕业设计无法顺利完成,更达不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2.2 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主题决定内容。首先,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专业、本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⑦合理掌握选题大小、难度等,以达到毕业设计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能够满足设计工作量饱和度的要求。避免出现选题范围太宽,学生无法深入,或者题目太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2.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

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责任心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同时,学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量化考核。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一是对首次担任设计指导教师的人员,加强培训和经验交流,确保设计指导质量。二是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聘请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即可丰富设计内容,又可为后续就业打好基础。三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教师奖惩制度。对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批评教育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与年度考核挂钩。⑧四是以学科专业分类统筹,形成指导教师团队,避免指导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五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结束有三个月的时间,毕业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必须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教师到位情况,并严格执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⑨同时严格指导教师CAD机房值班制度,集中解决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进度。

2.4 规范毕业答辩程序,严格评分

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的同时,必须坚持采用答辩前初审的办法,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定时间修改完善,进而答辩;同时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由学术水平高的教授担任答辩组长,严格把关,对于个别学生发挥不好,答辩不合格者,酌情给予二次答辩,答辩结果直接上报学校教务部门,作为最终答辩成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毕业设计,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专业人才。

2.5 采取手工与电脑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为防止学生互相复制的现象发生,要求学生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必须手工计算和绘图,待指导教师审核检查无误后,最后在一周左右时间内由学生完成电子版输入,提交成果。比如灌区规划项目,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规划蓝图和具体要求,并为学生建议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多看有关灌溉排水工程实例的资料,运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总体规划原则,借鉴已建灌区的经验,仔细构思,敢于动手,⑩切实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设计质量。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面向工程一线,紧密结合产、学、研,积极采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要能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设计实效,增强学生投身工作岗位的自信。毕业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学生和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就一定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取向调查与研究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取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如何做好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调查;对策

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高校的就业工作、发挥好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以及大学生如何摆正自身心态以适应社会,是包括毕业生、家长和高校都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学院应届毕业生对就业的看法和亟待需要学校帮助的问题,我们特别组织本次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来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取向,以及他们对于前途的期望和价值判断,以便今后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毕业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兼顾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专业,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总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范围覆盖学院2010届毕业生,符合调查要求。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云南农业大学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答题方式包括单选和不定项选择题。根据研究内容和需要,对所有数据采用Excel办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问卷调查显示,面对2010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47.4%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困难;44.7%认为就业前景还好,就业不算难;4.7%认为很好,就业很容易;3.2%表示不太了解。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中,持乐观态度的有27.9%;一般态度的有47.9%;不乐观态度的有17.9%;不清楚的有6.3%。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就业选择趋于务实化,总体上比较理性,但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比较缺乏信心,并且毕业生随着应聘找工作的频率增加,就业信心受打击比较大,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2.2 就业去向和待遇的选择

就业作为人生的重大选择,与学校的发展、毕业生本人及家庭利益息息相关。对于“毕业生毕业后望自己去什么样的工作”的调查显示有11.6%选择升学(包括读研、读博等);28.4%选择到党政机关;32.1%选择到事业(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其他教学单位等);18.9%选择到国有集体企业;8.9%选择到三资企业;12.1%选择到私营或民营企业;2.6%选择到部队;15.8%选择自主创业。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市场面前,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大,就业心态比较切合实际,更加务实,选择的行业和岗位体现了一定多样性;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例仍比较高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就业稳定性看好,也间接反映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心态。尤其注意的是今年毕业生选择企业和自主创业首次超过公务员,表明毕业生对稳定性工作期盼值下降,更愿意接收风险挑战。

在薪酬方面,毕业生认为就业的理想报酬:选择800元以下0.5%;800~1000元有1.6%;1000~1200元有2.6%;1000~1500元有10.5%;1500~2000元有40.5%;2000元~3000元有26.4%;3000元以上有17.9%。今年毕业生寻求的待遇较往年偏高,可能与当前物价上涨有关,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生存成本。

2.3 对就业难及解决的途径认知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面对选择就业的主要途径时有6.8%的人选择学院推荐;5.8%的人选择靠父母亲朋找;10.5%的人选择到的人才市场找;10.5%的人选择网上求职信息;21.6%的人选择用的人单位来校招聘;6.3%的人选择同学相互介绍;38.5%的人选择以上任何途径均可以。说明求职途径多样化,同时学院还应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就业。

问卷显示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35.8%认为高校扩招;12.6%认为人才市场化;5.8%认为人才高消费;27.4%认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17.9%认为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就业需求;36.8%认为毕业生期望过高,且眼高手低,不肯降低期望。

作为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17.9%认为专业及基础知道薄弱;38.4%认为实际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强;18.9%认为对就业政策、择业技巧掌握不够;8.9%认为团队精神不强、不善于与的人沟通;15.9%认为社会经验不足、社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问卷中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中最有用的:有27.9%的人选择专业知识;20.6%的人选择基础知识;14.2%的人选择计算机知识;17.3%的人选择外语;20%的人选择其他。调查表明学生对提高个的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认识越来越高,同时也辅证了学院开设的各类就业、创业讲座和求职礼仪讲座是必要的;同时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应适应就业的需求,加大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

2.4 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显示择业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36.8%的人认为是父母;9.5%的人认为是老师;21.1%的人认为是朋友;32.6%的人认为不受他的人影响。说明父母在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方向上目前起的作用仍然很大,学院也根据调查结果于今年针对性开展了致毕业生父母的一封信,为的就是更好的动员学生家长加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来,协助学院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一起构建“学院、 毕业生、 家长”三位一体的促就业工作机制,服务就业工作。

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给予同学最重要的帮助体现在:40.5%的人选择收集和职业需求信息;32.1%的人选择组织校内招聘会和其他招聘活动;23.5%的人选择开展就业政策、制度、法规咨询;18.4%的人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4.7%的人选择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7.4%的人选择就业协议书签署指导;22.6%的人选择帮助解决求职、就业中的其他困难;16.8%的人选择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该结果说明,高校应该充分发展和利用网站、邮箱、QQ等信息平台来促进就业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继续完善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功能,从学生的生涯发展出发,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的任务,在探究自身特质和兴趣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内容上应开展提高综合素质、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心理、 创业和求职技巧等教育活动来促进毕业生应对就业的竞争能力。

3.对策及思路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多数毕业生在寻找岗位时就业期望值偏高,存在“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择业标准趋向功利化、就业准备不足、工作经验和自身能力欠缺等问题,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加强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3.1 加大就业和创业政策宣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要求毕业生要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在众多的就业岗位中谋得一职。特别是在经济恢复之初,高校首先应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及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淡化“乡土观念”和“铁饭碗”意识,具有多元就业意识,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同时做好宣传普及“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类创业讲座、就业讲座等对毕业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宣讲各类国家政策,鼓励学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西部、去第三产业创业、去中小企业就业、去社区就业和创业等。

3.2 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就业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和家长对教育投资的期望,也关系到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功能能力的客观反映。因此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切实推进面向社会服务的学科专业结构、招生规模和学位设置等方面同就业状况紧密挂钩,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应及时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具备更好的竞争能力以迎接社会挑战。

3.3 提高指导质量,强化服务职能,保障就业工作

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就业指导新途径,使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为主要抓手,低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进行择业观、就业心理、创业等教育,毕业班着重进行求职技巧,就业政策等教育。就业指导要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选配、培训;以实践教学、就业讲座、邀请企业家座谈、模拟招聘等多种形式进行,让毕业生了解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掌握如何获取、辨别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方法。

3.4 实施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校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中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精神,结合国家、省和学校出台的一系列积极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探索出有效、持久地新工作思路,为就业工作地开展增添了活力。 努力使毕业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争取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同时也能提高创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广泛的动员毕业生参加。创造性的使“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融入日常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活动既培养了毕业生的事业心、进取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学院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工作今后需要从一般性的管理、指导工作等方面进行有效转变,通过创新就业工作新思路,探讨就业工作新方法,来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对我国大中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 在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进行职业评价,正视择业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大中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毕业生 就业观

改革开放多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可喜势头,可想,顺理成章是很高的就业率。然而,目前人才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与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不相匹配的程度。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农业院校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人们的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本文试从人才就业观念谈起。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择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和个人的前程是正常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奋斗,个人理想和前途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而又有才能的人,才是一切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是获得丰富报酬的人。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观的重塑

重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观,具体来说,必须确立以下几种新就业观。

1.自主就业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同时,“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一方面预示着国家将加大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劳动者就业的门路、范围将更加宽广;再一方面也昭示人们,劳动者就业关键靠自己,越是观望等待越会困守落泊。因此,广大求职者必须认清形势,尽快树立自主就业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就业”观念。。

2.竞争就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从根本上讲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必然要在劳动力市场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求职者对竞争就业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具体说来,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的必然性,认识到失业是社会的正常现象,适度的失业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率;二是要自觉培养竞争就业的进取精神,在就业舞台上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抓住每次机遇竞争就业;三是平时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竞争活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3.跨域就业观。跨域就业观包括:(1)跨所有制就业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要求人们形成多元就业观,特别是要敢于弃“公”图“私”,进行新的职业开拓。(2)跨域流动就业观。也即是要破除本土观念、区域观念,形成跨域流动就业观念。目前,农村尤其是乡镇企业,职工素质较低,十分需要掌握娴熟技术的人员,因而,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去乡镇企业就业,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利于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每一位就业者应从这种刚刚萌动的就业潮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4.自我创业观。要实现就业并走向成功,首要的是真正树立起自我创业观,将创业看成是开创新的生活道路、实现新的人才价值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的创业品质。自我创业观具体包括:自立自强观念、转业转岗观念和艰苦创业观念。

5.储备就业观。劳动力市场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更与职业选择,而求职者能否顺利地实现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或者更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或者所储备的职业素质。一些统计及研究表明:职业储备不足者,就业、再就业的困难大,失业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就意味着要顺利地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职业素质准备或储备。

三、农业院校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1.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中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校园里的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同时,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当代大中农业院校学生在求学期间,由于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结果就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毕业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实现多元化就业。所以,只要毕业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四、振兴创业文化的重要性

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挑战,应对之策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塑造大批高层次的创业者,应该成为我们今后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振兴创业文化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因为创业的价值不仅仅可以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能为社会创造几个工作岗位,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高校作为社会先进文化成果的生长点和发源地,振兴和繁荣创业文化,既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新形势下有效解决毕业生自身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如果不及时培育创业文化来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在毕业生中尽快涌现出一批“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勇者”,以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那么,大规模扩招后的大学生纷纷毕业,迅速涌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就业压力可能会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因此,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把振兴和繁荣创业文化,推行创业教育,塑造大批高素质的创业者,作为毕业生就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吉林省畜牧业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