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09:19: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医学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论文摘要: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实习学生实习满意度下降、实习学习量下降、实习纪律性下降的原因,探讨改善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义务工作者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为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入群众、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医学生毕业到医院工作后,其临床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培养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进而间接影响到就业率的稳定,长期将会影响到学校美誉度的提升。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是医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保证,是稳定就业率的保证,是提高学校美誉度的保证,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一、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是省属高校,每年有本科实习学生2000余名,三级乙等及以上临床教学医院29所以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其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成立了“泸州医学院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教改科研课题组”,课题组通过群体访谈、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形式对泸州医学院的实习学生、实习基地医院、年级辅导员、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扩招后实习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科室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欠佳,学生实习满意度下降
扩招后的实习学生人数总体比过去有明显增加,虽然增加了实习基地,但科室的见习学生、实习学生总数比过去仍有所增加,实习基地医院的带教压力较大。在2010年对泸州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学生对科室老师的带教水平评价为“满意”的占56%,“一般”的占30%,“不满意”的占1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优质的实习医院级别高,病人多,临床医生自身的医疗任务都很重,花在实习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充沛。另一方面由于实习任务是软指标,教学量没有明确细化,责任并不落实,部分青年医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晋升职称的忙碌中,医院给予的带教补助又是杯水车薪,因而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欠佳。以上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临床医生(尤以外科医生比较明显)普遍缺乏带实习的工作激情,应付了事甚至很不耐烦,很多科室都不再开展专门针对实习生的小讲座和案例分析。同时,鉴于医疗风险,现在实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很多实习学生抱怨自己在科室基本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对学习的帮助不大,学习热情从初时的高涨逐渐懈怠下来。
2.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学生实习、考研、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实习学习量下降
医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是10~12月,但国内各医学院校安排的时期有所不同。如中国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长沙医学院等高校是第九、十学期安排实习;泸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则是第八、九学期安排实习,第十学期返校再上提高课。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鉴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招聘和考研主要集中在第九学期,因此无法绕开考研、就业对实习工作的干扰。课题组在对实习基地医院的调查中发现,80%的实习医院均反映“实习、考研、就业的体制性相互矛盾”是当前实习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干扰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部分实习生因为参加就业招聘不断请假而耽误实习时间。二是由于地区医院甚至部分县医院等用人单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学生,为了将来的前途,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部分学生专心备考,实习时心不在焉,甚至不惜逃工复习。三是目前医院体制改革,在绝大多数单位招聘中,参加面试后学生还需要参加当地人事部门组织的公招考试,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参加公招考试。四是近几年部分条件好的医院为了优中选优,要求应聘学生初步面试后要试用一定时间方可签约,这种单位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向实习医院请假。当这种请假没有被批准时,有的学生就选择了违纪旷实习。以上四种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实习质量,减少实习的学习量。
3.学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实习队教师到岗履职情况欠佳,学生实习纪律性下降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纪律性下降。不少学生还习惯于过去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习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身边何事可学。有的学生不愿在病人身上多下功夫,不屑做琐碎小事,甚至认为自己是“免费劳动力”,有干活多了吃亏的错误思想,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知道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便对当前实习的无关科室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意识淡薄,在校时早就渴望到实习基地去放松,一旦管教不严便成为脱缰野马。而实习阶段的学生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学生在校有辅导员专门管理,从思想到行为无微不至,而实习后医院远离学校,一般是实习队教师进行管理。以泸州医学院为例,实习队教师的选聘历来是一个难点。学校各部门都不愿意让工作骨干离岗去带实习,因此都是尽量选工作能力不强,在部门没有受到重用的。实在要派骨干,也都是快去快回,最多半年轮转。已婚年长的教师离开家庭,思家心切,经常找机会回家。单身年轻的教师虽能长驻基地,但由于工作经验缺乏,在教育帮助学生时又显得力不从心。以上内因和外因导致了实习学生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实习学生不认真实习,进而出现违反科室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的现象。
二、改善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1.提高实习带教老师素质,设置科室“实医师”
要提高实习质量,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实习师资队伍。带教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必须有较强的教学意识,热心带教。因此,要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在高校扩招、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各科室可参照“住院总医师”(医师岗位的一种,每周6~7天工作,每天24小时内均在病区或附近,以便随时在岗)的方式设置“实医师”,专人进行实习生管理。“实医师”专门负责安排科室实习生的学习活动,纪律检查,组织小讲座和案例分析,组织出科考核,确保实习学生在本科室学有所获。“实医师” 由基地医院和实习队教师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可适当给予经济奖励和精神奖励,与评职称等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设置“实医师”等于在基地医院成立以科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能加强实习生的纪律管理,能最大限度利用科室的学习资源对全体实习生进行教学,对科室医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历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调整实习时间,实行弹性实习制与实习小学分制
就业、实习、考研都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在充分重视医学生实习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对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考研对学生的生存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三者只能合理分配有限时间,科学错峰。在对泸州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显示,60%有考研意向,22%希望考研复习请假两个月,57%希望是三个月。我国的考研时间一般是1月,故考研复习的最佳时间是11月和12月,而各地的“就业双选会”、招录考试也多安排在11月和12月,这段时间部分学生要到用人单位面试、试用、办理就业协议审批手续等。据此提出“弹性实习与实习小学分制”的教改方案。
弹性实习制是指在保证实习效果的前提下,实习任务完成的时间由一段固定时间与选择性时间、必修实习科室与限选实习科室相结合原则进行实习,类似于学分制下的必修课和限选课。学生在固定时间段的实习期间不能请假,必须完成规定量的实习任务。而在选择性时间段内,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科室,完成规定量的实习任务。在选择性时间段内,留出11、12两个月的机动时间,实习生可以专心复习考研,可以安心去找工作,也可以留在医院认真实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实习小学分制是指模仿学分制教学管理而采取的实习生管理模式。按照实纲拟定各科室实习学分,要求实习学生完成一定的实习学分才认定为实习合格,否则不让其参加毕业考试。出科要严格考试,笔试和操作结合,确保实习质量。对于严重违反实习纪律或出科考试不合格者按规定补考。实习小学分制能兼顾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了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
3.开展岗前教育培训,加强岗上教育管理
要提高学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减少违纪率,需要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加强岗上教育管理。在实习前安排不低于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培训,让学生理解“实习就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组装阶段”,关系人才质量,也关系学校的美誉度。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实习规章制度、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医德医风教育、师生及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实习基地党支部建立与党务工作培训等。夯实基础,方可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岗位。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岗上教育管理。其关键在于选拔工作能力强的实习队管理教师和科室实医师。其中,实习队教师建议在基地医院当地招聘,例如可选择实习基地医院的离退休管理干部,他们既熟悉医院情况,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只要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充分的肯定,就可以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实习队教师交给实习基地医院和学校双重管理,学生参与监督。这就避免了学校派遣实习队教师离开家庭,思家心切的根本问题。实习队教师和科室实医师要像辅导员一样承担起学生心灵耕耘者的角色,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珍惜临床实习的每一天,勤学、多练、博采、善思,为毕业后在医疗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也要经常深入实习基地巡查,掌握情况,及时沟通,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的来源于体制性矛盾,有的来源于带教老师或学生本人的主观原因。问题较普遍,也难于解决,但只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重任。
朱庆义,胡朝晖,梁耀铭,祖玉丽,汪凡军,陈建波,陈美才 Abstract
摘要: 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科技开发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我国悄然兴起与稳步发展[1]。我中心是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独立运行的第一个医学独立实验室。中心成立于1994年,原属广州医学院,从一个做保健品研发和经营检验试剂与器材的校办小企业,历经10年的发展,从开始仅有3~4间房,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发展到目前拥有4000m2,近300名职工,由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一个拥有现代检验医学科学仪器设备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是国内首家通过ISO/IEC-17025认可和ISO9001-2000认证。目前正沿着美国CAP(病理学家协会)认可实验室发展,并且按照国际标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2]:即要有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准确的检验技术服务项目,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检验服务范围,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现就我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等进行以下初步探索。
1 医学独立实验室组织架构
目前,我中心以实验诊断部为主体,分设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细胞病理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质量保证部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个学科。此外,中心还在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检验试剂研发与生产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开展检验项目达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20多家三甲医院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检验项目和服务范围日趋扩大,在当今国内检验技术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体系
2.1 在提供检验技术服务中确立科研方向 我中心是实验诊断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独立临床实验室。为了满足广大地市级基层医院和部分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对一些特殊检验项目测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国际与国内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3,4]和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地区基层医院科研工作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科研方向。
2.1.1 建立实验室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及ISO/IEC 17025要求,制定实验室质量保证和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CAP)、国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内(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4],创建美国CAP认可的实验室,建立省级生物医药临床检测试验基地和技术平台为目标。
2.1.2 检验诊断试剂研发 一是在北京金域重点研制和开发干化学检验诊断试剂,如骨代谢(骨钙知A/B)、尿碘、BV(细菌性阴道病)等妇婴保健与健康评价快速诊断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二是对目前承担的省市科委科研项目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研发新的诊断试剂盒(如改良嗜肺军团菌BCYEα-DGVP培养基和乙肝耐药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等)。
2.1.3 基础应用研究 检验中心通过自行研发、引进、合作等多种途径,运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等最新检验技术,整合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开展特种检验项目: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新技术、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源微生物基因诊断等,为临床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2.2 确立重点科研项目 现阶段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及在ISO-IEC-17025认可基础上,创建美国CAP认可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研发妇婴健康评价系列诊断试剂盒、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设备和试剂国产化、广东地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流行病学、细胞学和HPV(人乳头瘤病毒)病因学研究等。
2.3 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 中心科研管理部门引导中高级科技人员,每年向省、市、区各级科研机构申报科研项目。近5年来曾先后申报、承担和完成10多项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创建了检验医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检验科技诊断技术平台,促进了金域医学检验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
3 人才培养与科研梯队建设
3.1 科研梯队建设 发展科技事业必须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必须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中心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知名检验医学与病理学专家,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指导科研工作。同时招聘与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专家,包括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中级科技人员,组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承担各项科研项目。
3.2 人才培养 金域检验以广州医学院为依托,同时与国内部分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等密切合作,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高级检验医学人才。我中心亦选拔各学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外送委派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本专业学科带头人。
4 建立科技攻关与科研奖励制度
4.1 科技攻关 对于目前承担的10多项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由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织科研攻关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组织科研成果鉴定。近2~3年来,先后开展和完成的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有《嗜肺军团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尿碘、骨钙知、BV妇幼健康评价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中国人PLGK1-3、K5及EDN 基因工程研究》、《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先后在国际、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现正准备做系列科研成果鉴定。
4.2 学术活动 检验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每年要派出5~6批科研管理人员、中青年科技专家和科技员参加国际(IFCC、APCCB)、国内(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申请承办或协办中华医学会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主办的检验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来,中心先后承办了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研讨会》、《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新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新技术》等多个学习班,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班授课。
4.3 科研奖励 我中心对科技人员在国家或国际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者,不仅提供全部费,而且给者以实际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5 建立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基地
我中心参照国外大型现代化医学独立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集科研、教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品开发和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5.1 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我中心引进国内外高新检验诊断技术,开展检验项目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部分三甲医院提供特种检验诊断技术服务。其特点: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提高检验诊断技术水平,方便患者,缩小基层医院医生与上级医生间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别,提高整体医学检验水平。病人可以实现就近就医,避免因为医院不具备检验技术而不得不转院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患者来说,他们不用再专门到中心城市,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学检验服务。
5.2 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中心自身建有检验产品研发基地(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新产品,进行开发生产。目前已有妇幼保健和健康评价快速诊断系列产品(骨钙知、尿碘、VB快速诊断试剂盒),取得专利技术和生产许可证,其中有些为国内首创,解决了过去对这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难题。
5.3 通过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系列研究 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对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与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营造一个高新技术平台。
6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技开发的有利因素
6.1 资源共享、设备优良 我中心现有全自动生化仪、放免仪、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实时定量PCR、HC2、DNA杂交仪、化学发光仪、紫外分光仪、全自动病理组织制片系统、TCT检测仪、荧光显微镜、多头显微镜、远程病理诊断会诊系统、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价值1000多万元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最近又引进了气相和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等先进检验仪器设备。
6.2 标本来源广、数量多 每天有几千例临床检验和病理标本,来自全省、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病例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医院内检验科无法比拟的。2004年标本总量达到656973例,年测试量超过200万次,年收入6000万元以上。其中,病理标本量处于全国医疗机构首位,PCR、分子杂交等基因诊断、细胞遗传学诊断、优生优育系列诊断等项目的标本量在广东省位居前列。如果计算如此大的标本量和服务项目,为医院节约的设备等成本费用和为病人节约因异地求诊而导致的差旅支出,中心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在数亿元人民币。
总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在国内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及其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和科学管理,科研与科技开发是推动我中心检验技术服务更加全面发展的源动力。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 物理学 医学 中国特色 分析比较
【论文摘要】本文从管理科学与医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行了比较。认为管理科学应该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应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并提出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的三个有效途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令用。
引言
管理科学所研究的是管理工作中的科学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它们最普遍、最一般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是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来看,管理科学与物理学、医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我们分别将管理科学与物理学及医学作一番比较分析,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物理学研究对象、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分析
(一)物理学研究对象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大至天体、日月星辰,小到微粒、原子、电子都是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这些实物是物质。电场、磁场、重力场和引力场,这些场也是物质。自然界的无数事物,形色不一,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等等。
(二)物理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研究方法按照人类对物理现象认识过程的阶段性,大体上可以将物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认识方法,例如调查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等;另一类理性认识方法,例如比较、类比、分析与综合、演绎、推理与归纳、数学、假设、理想模型等效等方法。一般来说,要完成一个物理现象的认识过程都离不开上述两类方法。物理学研究方法属于硬方法,它追求的是精密和准确。
(三)物理学理论体系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这五大物理学的分支,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物质运动规律。物理学研究的运动规律存在于任何高级、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中,并且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物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具有普遍性。用“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来形容物理学研究对象、方法及其理论体系的普遍性,非常贴切。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学、美国特色的物理学。
二、医学科学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体系分析
(一)医学研究对象
医学研究对象既不是纯自然物质,又不是纯人文现象。其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体,是高度进化了的自然物质和复杂的精神现象以及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是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交叉点,甚至还要加上哲学研究。这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截然不同的。
(二)医学研究方法
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它们分别代表中、外两种医学理论,它们的研究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中医主要从宏观的、辨证施治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而西医主要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虽然二者的方法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应用了比较、分类、类比、实验(临床)、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中医强调整体性,在诊断上强调四诊合参;而西医则更注重局部证据。中医的认识方法主要是定性,对定量要求不高;西医的诊疗方法则强调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更偏重定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西医注重现化依据,而中医更重视逻辑思辨。
(三)医学的理论体系分析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现象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以辨证施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医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的结构和生理生化现象及疾病变化为基础,重视具体病因导致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的形态功能和生化的特异性改变,以辨病、定位、实验、定量为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还从人文和哲学层次对自然医学作r概括和总结,它认为既要考虑人的肉体变化,又要考虑人的精神变化,以及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西医学所欠缺的就是这种人文医学的灵活多变性和哲学医学的高度概括性。中医学所欠缺的足在其理论系统形成之时没有在自然医学方面细致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科技条件,从而在以后的发展中限制了其概括力度和发展步伐。西医努力的方向应是继续在自然医学方面深入研究的同时。向中医学学习用人文医学和哲学医学的整体全面变化看人的方法去概括总结其成果。中医的努力方向应是在继续发展其辨证论治原则,由朴索粗放的辩证法向发达精细的现代辩证法发展的同时,向两医学学习努力吸收其研究成果的营养并将其纳入逐渐走向精细的辨证论治的框架中来,扫除阻滞其发展的障碍。
从上面分析可知,中医、西医各具特色。尽管许多西方人不认同中医(其实足他们不了解中医),尽管中医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但是中医确实富有科学道理和辨证法,中华民族几f年的健康事、不能不归功于中医。那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新慷学,就理所当然地会带有中国特色。
(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
“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已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共识。有学者认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途径应是互补形式,即将互斥的中西医理论方法互补起来解释生命现象,应用于临床医疗它要求以“水晶箱”f既了解内部结构,又不干扰内部关系)的形式,将中西医统一于既包含中西医,又大大高于中西医的更发达、更完备的医学形态中,其具体方法论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这一模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将人体结构与其功能相结lA,全方位地反映了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
三、管理科学与医学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体系比较分析
(一)研究对象具有相似性
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科技系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从管理科学研究对象与“人”和社会系统紧密联系的角度来看,管理科学与医学比较相似,而与物理学则有较大不同。
(二)研究方法具有相似性
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医学相似,在强调定最、精确的同时,也强调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管理科学的“硬系统方法论”曾在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风行一时。然而后来有学者批评“硬系统方法”应用领域很有限,因为它将管理完全当成工程来看待,人被看成工程技术的组成部分,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淡化了不问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兴趣、偏好等等特点。接着出现了“软系统方法论”,如切克兰德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系统除了包含“硬件”要素外,还包括了“软件”要素,尤其是包含了人的行为。再到后来出现的“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该方法论认为:物理涉及物质运动的机理,事理是做事的道理,人理是做人的道理。强调处理任何事和物都离不开人去做。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法的统一体,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三)理论体系具有相似性
管理科学理论体系除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之外。还有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西方管理理论强调局部、微观、定量,中国管理思想偏重于整体、宏观、定性,各有特色。这点也与医学相似。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管理学派林立的局面,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的发展正如西方其它科学门类一样,按照西方人惯用的哲学与方法论思维范式地向前推进,习惯从局部出发。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成思危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可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儒家管理思想与兵家管理思想。前者着重于国家及社会的管理,其精髓可归纳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而后者则着重于管理的战略与战术,其精髓可归纳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在近、现代管理实践中,我国也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经常讲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条腿走路”、“统筹兼顾”、“牵牛鼻子”等,都是很好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思想。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其中蕴含着伟大的思想,孕育着伟大的理论,包括管理科学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不管自猫黑猫”,“不争沦,发展是硬道理”,“一国两制”,科学发展观等等,也是很好的管理思想。这些都值得加以总结、演绎,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建立理论体系。
总之,管理科学和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学科属性都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属性,研究对象都是与人这个特殊物质有关。
管理科学不同于物理学,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无国界性”来衡母管理科学是否“科学”,不能用几个抽象出来的基本原理和逻辑关系来推导出一些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深沉地渗透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社会标准。将西方管理理论引入我国必须有一个消化吸收的“扬弃”过程,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因此,国内管理科学工作者中不少有以之土,大声疾呼: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已经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共识,某些创建方法和手段也值得借鉴和参考。我们认为创建有中囤特色的管理科学必须采取综合集成法,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让中西管理思想貌合神离。具体途径我们认为有三:
一是洋为中用,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引进我国,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然而,一定要考虑管理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不能生搬硬套,洋为中用要将西方管理科学与我国国情、民情相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将我国古代(直至20世纪初)的管理思想应用到今天的管理实践中来。我国古代曾有过卓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从管理实践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修驰道,建长城,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仍能发挥作用,这是多么卓越的创举!从管理思想来看:孔子的《论语》被今人认为是管理思想的宝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是关于领导问题的鸿篇巨著。我们不但要从古代的语义和语用背景来分析古代思想及著作,看其涉及到管理的思想和内容的本义是指什么,是在怎样一种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和管理层次上展开的;更应从可操作性的程序研究和案例研究人手,注重挖掘古代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科学及我国现代管理实践的衔接问题。这应该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重点所在。
三是近为今用,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米、新中国建立5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各种可用于管理工作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加以归纳、总结、提高,并将其上升为管理理论,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将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我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是经济和科技都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国家。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然而且必然地要同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已然而且必然地要同中国的人文因素相结合,已然而且必然地要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三者综合集成,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 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10年,而军队医学院校则刚刚起步。如何加强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造就医德兼备的高级临床医师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管理机制不完善、临床特点不明确、考评制度不完善、医德教育未重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起步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对于专业学位,我国以前旧的学位条例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表述,对于学位的认识只是侧重于学术的标准,培养的目标基本是教学、科研人员。而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除少数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基础研究外,多数都将进入医院从事具体的临床工作,而诊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高素质、会看病、能做手术的临床医师更为需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的脱节导致了研究生不会看病的“高学位低能力”局面,培养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1998年我国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将医学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从而使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侧重于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明确突出了临床医学的特点[1]。我校近年才开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受到了各附属医院和导师、研究生的欢迎,招生报名踊跃。但在实际的培养工作中发现尚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我们探讨与解决。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公共课程学习于前一、二学期完成,教学实践及临床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至五学期完成,五、六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和论文答辩工作。其中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不少于一年半。在完成公共课程的一年中,研究生主要由研究生管理大队进行管理,这一阶段的生活学习基本比较正规。但在公共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和临床实践阶段,研究生多半处于“放羊”状态,学校(研究生院和研究生管理大队)和科室两头都疏于管理:学校研究生院机关在研究生进入临床阶段后将管理职能转归医院,基本没有相关的监管措施;研究生管理大队则认为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应属于医院管理,手术、值班等导致作息时间不确定,没必要也没办法再进行管理了;而反过来,研究生进入科室后,医院机关对他们并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认为这是科室的事;而科室领导和导师,因为忙于繁杂事务和临床事由,在安排了研究生的课题和工作后,也就很少过问其他的具体问题了,研究生多数时候其实是科室的“边缘人”,科室对其工作和学了导师和指导教师外基本无人知晓也无人关心,只在考试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考评;还有教学实践,任务是分配了,但没有专门的培训教研究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员,只有靠自己摸索,更多的时候是从听前辈的讲课中获取经验。这些显然都是非常不规范、不科学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到医院、科室都缺乏管理制度上的统一和连贯,不仅缺乏有条理的监控和测试机制,各科室更缺乏专业、规范的临床技能培养和教学培训计划,研究生多的大科室还有专人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只有几个研究生的小科室则多数无专人管理。这样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很难使研究生在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学到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这将大大影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2 临床特点不突出 尽管是明确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但实际的培养计划中仍存在着“轻临床重科研”的倾向。临床实践的一年多时间,大部分学生把精力集中放在课题的完成和毕业论文上,而且大部分课题为了凸显“水平高”,都会不自主地加重基础研究的比例,而能够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应用型课题研究明显不足。不能结合临床实际,更不能用于临床,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据统计,我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博士)用在临床轮转学习的时间有近80%不到一年,因此,毕业前夕的临床技能考核被专家组普遍认为差强人意,尤其是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应届研究生,和基层医疗单位考来的研究生,他们入校前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与本校在职研究生均存在不小的差距。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对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导向缺乏引导和对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不够具体化等问题。
1.3 考评制度不完善 我校3个附属医院目前已初步制定出各自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和考评方案,但明显不够细化,没有量化和统一。临床技能虽有专业区别,但其临床学科性质是共同的,各医院没有制定统一细化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训的考核指标,这使得各专业学科临床能力的考核没有统一标准,也使导师制订研究生个体化临床培训计划缺乏依据。
1.4 医德教育未重视 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这类研究生毕业后不仅要懂得科研,更重要的是能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由于直接与患者接触,临床型研究生应首先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操,牢记学医的初衷与誓言,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而经实际调研发现,我校各附属医院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技能培训,轻思想教育”的倾向。医德教育不是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就是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一个技术出众的临床医师如果没有好的医德和品行,就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优秀人才,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对医院的声誉也会造成影响。
2 对策探讨
2.1 健全各级管理体系 临床型研究生的管理应该呈现统一连贯的结构。学校主要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统一管理,为宏观调控管理,如培养过程的监督、文件的发放等。应由专人负责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监控。首先应与研究生管理大队及时沟通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和政治思想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应与各医院机关教学办随时联系,督促其定期上报研究生临床技能实践的培训计划与考核结果,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研究生管理大队应对住校研究生的生活和日常事务负责管理,了解并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动态并及时上报研究生院;医院的研究生管理则更为具体直接和重要,涉及导师管理、所在科室管理、轮转科室管理和机关教学办公室管理。每一层次都应有专人负责,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其中导师的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导师应负起责任,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直接的管理。可根据研究生的考核成绩对各导师进行相关的指导评定记录并全院定期通报,评出年度优秀导师和辅导教师,以此督促导师对研究生的负责;除了导师个人外,研究生所在科室主任应重视本科各级研究生的培养,指定专人负责进入临床实践的研究生管理,会同各研究生导师制定本专业研究生技能培训计划并有不同和侧重,指定专业技能好的人员进行最好是一对一的临床实践指导,做到研究生导师、科主任和指导教师三级管理,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知识、临床诊疗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各临床科室也应对来科轮转研究生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应在指定的轮转时间内指导研究生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诊治技能,对每一个轮转出科的研究生作出本专业的临床技能评定报告;医院教学办应有专人负责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的全面管理。应制定临床考核量化指标,组织专家组进行中期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等。定期抽检学生岗位情况,组织学生统一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急症抢救、病例分析等考试。定期下科室检查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2.2 课题、培养突出临床特点 医学专业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近28个月的临床技能实践时间,对临床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因此,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大力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考评。首先应在研究生课题的选择上进行相关指导,明确临床特点,引导研究生和导师确定临床实用型研究课题,在完成课题的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避免课题与临床培训脱节,而使研究生为完成课题不得不减少临床技能的培训时间,或为应付考评虽然不得不完成培训,但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能全身心投入和钻研进去。其次是加强各级临床技能培训与考评措施,比如,规范临床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各项医疗行为,并由专家组对此进行检查;聘请操作规范的专家、教授,组成临床实践技能指导小组,定期为研究生安排临床操作示范,规范研究生操作手法;轮转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尽量多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机会,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健全各级学科导师组,在导师与研究生人员不对等的情况下,指定副高以上教师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尽量做到一人一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医院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某方面有所专长的专家或学者作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操作报告,给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及机会。
2.3 规范、严格考评制度 在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培养方案后,相关的考评制度也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应制定完善的考评制度,如轮转科室出科考核,中期基础知识考试,中期临床实践技能测试,毕业临床实践考核,末期综合评估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考评制度[3]。应重点组织好二级学科的考核小组,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把握好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公正评分关,力求使研究生的考核工作做到规范、公正。应采取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学科专家组共同审议的办法,严格按照考核要求进行考核。临床型研究生的考核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为笔试内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临床技能考核是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考核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各项考核尤其是中期考核应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各项考核均达标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否则需延长培养年限或作结业处理。目前我校各附属医院对临床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有形势化的倾向,有时为照顾导师情面而打人情分,这大大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放松了研究生本身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考核时学校和医院机关应有监管人员在场,对不公正的考核人员应提出警告和撤换。
2.4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应将医德列入临床型研究生的考核重点。国家卫生部和军队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方法》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医德规范,这是指导临床型研究生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医德考核的主要依据。医院,尤其是科室,应随时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好的医德事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系列讲座等。对研究生在临床培养过程中的违纪率、奖惩数量、患者的满意率等都应记录在册,并最好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可包括自我评价、患者抽查评价、科室评价等多种形式。总之,我们应大力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德教育,并和临床技能培训两者兼顾,才能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与可靠性。检验科主要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工作[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学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技术的发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现时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脚步,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人民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着重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1.2实验室室前检查不合理。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送检。部分临床医师对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的目的性不强。更有部分医师因为诊断不出问题,而随便让病人进行抽血与进行其他无意义的形式检验,让病人及其家属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病情确又得不到缓解,从而失去了对医院的信心而选择不就医。
此外,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导致待检标本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护士抽取标本的操作不规范,致使检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给临床医师的判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医师无法对症下药,也是导致患者再不肯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迟缓。质控管理人员运用旧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的误差判断。
1.3文件管理无序,有失规范。文件管理是检验科开展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2],科学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能保证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检验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不熟悉,在编写和建立程序档案文件时分类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达不到档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检验科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致使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与修改。另外,管理人员对仪器使用、维护、校准等账目不够健全,质控品与校准品存在混淆的问题,以致使用不正确,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
1.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当前医院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着医疗合作关系。临床医师希望检验人员能帮助寻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而检验人员又总是希望临床医师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日积月累,从而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树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导致关系的彼此不协调。
2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3]。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总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放松懒散的思想
实习生在刚进入临床初期,学生学习情绪稳定,工作也积极努力。但3个月后,松散的情绪开始出现。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紧张的理论学习阶段已经结束了,考试的压力也减轻了,实习期可以放松了。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室实习,一些学生认为对临床工作比较琐碎,自己能参与的很少,导致实习热情减退。学生的学习态度松散,其表现是学风问题,其危害是影响在院期间的实习质量和毕业后的敬业精神。
1.2 对实习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实践的考核无标准或标准不统一,实习期间笔试和技能操作分值只占最后总成绩的极小部分,而且很多科室对学生的实习考核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实习手册上的考核内容基本只有带教老师的评语或者日常考勤打分等,这样就造成学生表现的基本相似,努力不努力,积极不积极基本没有区别。而最后学校毕业证的颁发只要求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及格,这样的考核标准造成许多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认为实习阶段的好坏没有关系,从而对临床实习重视不够。实习期末,则有的学生认为招聘单位的择优条件与临床实习好坏无关,从而对实习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1.3 面临考研和应聘的双重压力
目前,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毕业后实习自主择业。而事业单位改制,大部分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用人要求趋向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学位的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选择,使得他们在实习期间不得不集中精力进行考研复习,或者迫于就业压力奔波于各城市各医院的应聘中,这样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目前学生考研的考前复习、参加考试、联系就读的院校及导师、双向选择等,都在学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实习和考研、就业时间的冲突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实习精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1.4 动手机会少造成学习无热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消费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很多医院,病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医师,而且偏向资历高的专家大夫,更不愿让实习医生检查、治疗。而且随着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医务人员严格依法行医,因此带教老师本身就面临患者和规定的多方压力,更不愿意因实习生的操作不规范,从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这些方面都对实习生的临床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带教教师不敢让实习生操作,造成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减少,临床技能得不到锻炼,无法达到知识结合实践的实习目的,终日只能干杂活的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1.5 对老师的带教水平和带教意识不满意
有些临床带教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虽然知识渊博,但是带教经验不足,不知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另外,带教老师都有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有些还身兼数职,医疗责任重大,用于临床教学上的精力和时间相对不足,加上教学时间不能合理地纳入个人的绩效考核,使得很多教师对临床带教缺乏积极性,教学意识淡薄。少数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只让临床实习生跑腿打杂,甚至放任不管,严重影响了实习生的积极性。
2 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
2.1 抓好下科前培训,是做好实习生思想工作的前提
下科前的岗前培训是所有临床实习生到医院实习的第一步,该培训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
医院安排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的历史、文化,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病历书写,电子病历培训,医务人员礼仪,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另外,必须安排至少一周的内外妇儿各科基本临床操作培训。
通过培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和仪表,要求生活上要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规范的科室基本临床操作培训,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操作流程,可以胜任简单的临床工作,便于增加学生和带教老师的配合度,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去。
通过系统规范的实习岗前培训,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从而较快地适应实习医师角色,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2.2 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应尽快建立健全临床实习考核制度、具体的责任体系和可量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将学生的实习期表现和评分如实填写在实习手册上并记入学生档案,学校应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样实习的质量与就业的好坏就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主动重视实习期间的表现,真正做到改变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等状况,从而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2.3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
为了减少实习期间考研、就业等事项对实习的影响,一方面可在考研前夕集中给予学生4到8周的考研学习假期。另一方面,系统开展就业指导课,尽力为学生开辟多方就业市场,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在实习期间合理安排相关招聘会,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不必过多地奔波于各人才市场,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实习。
通过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重点是端正学生对临床实习的态度,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实习、考研和就业的时间和精力。
2.4 鼓励教师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
要转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技能评比量化带教教师的临床带教成绩,促使和鼓励教师大胆培养,放手让学生操作,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意识到临床操作技能只能从临床实践中去学,如果不积极动手就无法学到实际的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沟通,改变患者的态度和意识,改善医患关系,让病人理解并支持医学教育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为学生尽可能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同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多进行临床基本操作的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生。
2.5 提高带教教师带教水平,强化教学意识
实习医院应积极对待实习教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师资培训讲座、教师授课评比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考核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提高带教水平;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明确其带教职责和工作范围,树立医疗、科研、教学并重的理念;引进激励机制,开展评选优秀带教教师的工作,奖励优秀带教教师,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带教氛围。
综上所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思想变化的因素很多而且相互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环节,强化实习管理,努力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名老中医” 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加鲜活,更具可视性。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是关系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的大计。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形式现已日趋多样化,主要包括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教育等 多种传承形式相互辅佐.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作为地州级中医医院,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目前学术传承形式主要以师带徒为主,院内确定11位指导老师和25名学术继承人,其中有2位名老中医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术继承人主要通过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任务要求学术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跟师临床和实际操作时间每周不少于1.5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理论学习采取自学研修和集中授课相结合形式进行,集中授课每月不少于2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平时考核的管理人员,现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术继承人不能保证充分的跟师时间
25名遴选的学术继承人大多为主治医师以上,至少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的中高级骨干人才,其中有8位为科室负责人。他们作为科室骨干,在完成自己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还需抽空跟师学习,任务繁重。尤其是科室负责人,常常因为医院例行的各类会议影响跟师学习进程。每周保证能跟师2次以上的人员有11人,每周保证能跟师1次以上的有12人,有时一周跟师1次都不能完成的大多为科室负责人。
2、没有针对指导老师的具体考核指标
师承工作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在现行制定的各类考核标准中,没有对指导老师的具体考核指标,仅仅要求指导老师按期批阅学术继承人书写的医案、心得体会等,这不利于平时考核管理工作。因为指导老师一般每月都配套一定比例的带教津贴,但考核大多针对学术继承人,不能因为学术继承人未完成跟师教学内容影响指导老师的带教津贴,毕竟师承工作大多依靠学术继承人自觉、自学为主,老师无法强迫学生学习,带教津贴如何发放是个难题。
3、学术继承考核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平时考核主要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年度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带教单位在平时考核过程中,没有制定学术继承人是否合格的考核标准,仅仅从跟师时间和书写跟师笔记方面进行,无法对跟师质量和学习内容考核。现行的考核仅仅能看学术继承人写了笔记,跟了老师,至于跟师的质量和学习的好坏,管理人员无法判断。
二、未来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1、明确固定的跟师时间
每周指定周三或周五下午为集中跟师时间,地点设在各科示教室或名老中医工作室。这需要带教单位的领导支持,医院各类会议可以避开固定的跟师时间。指导老师除了平时随师门诊讲解、指导外,专门抽出半天时间,可以集中讲课、培训,可以联合讨论、研究科研,可以分析典型医案等,形式可以多样化,每对师承人员设考勤本,按时签到。效能办、党办、医务部、门诊等多部门可以成立联合小组,抽查是否按时跟师。
2、量化指导老师考核标准
指导老师的考核应从按时批阅学术继承人医案、每周固定跟师出勤率、学术继承人篇数、门诊坐诊、查房次数,集中讲课教案、出版书籍等方面入手,每月量化核分,采取10分制,7分以上视为合格,可以发放带教津贴;7分以下视为不合格,不予发放带教津贴。每季度召开一次师承对接会议,公布考核情况。考核赋分工作由联合小组负责进行。
3、健全考核与管理机制
成立评审考核专家小组,每半年对学术继承人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跟师教学计划,理论考试以自学经典内容为主;实践考试主要由专家小组以面试的形式,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治,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现场书写中药处方,对比方药相似度;检验学术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学术继承人考核采取优势劣汰的方式,2次以上考核不合格,取消其跟师资格。
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2] 。现今“中医学正处于行将消亡的边缘,也处在新的突破的前夜”[3]作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要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首先就要做好继承工作。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掘历代医家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而且还要继承整理当今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这是每一位中医人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所在。
摘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继续医学教育成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目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手段。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效果、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和核心。基于此,文章结合有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一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控制的体系。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质量控制;应用
0引言
在强调终生学习的知识社会,继续教育成为提升个人素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体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重要的教育形式,医学领域自然也不例外。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生教育,是采用多种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继续医学教育成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目前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手段。质量控制是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一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控制的体系。
1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实际质量与项目标准质量之间的比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认和原因分析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具体解决措施等一系列环节。我国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形式多样,层次多元,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位自管项目等。通过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技能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所有这些形式和内容都必须以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原则,不能违背项目申报的宗旨,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是使其符合申报时承诺的条件。
2影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流程、文本和环境,只有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质量管理控制,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成效。
2.1人员控制
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人、培训专家、会务组成员以及会场服务人员等一系列参与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首要和关键因素。负责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质量意识的引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责任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重视项目质量,从而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2.2流程控制
人员控制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规范的流程控制,即使再有素质和经验的人,在项目实施或举办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尤其是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者会经常变动,很多人都是首次参与项目,没有太多的经验,加之临场应变能力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失误,项目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制定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是控制和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SOP的建立也有利于分析、寻找项目质量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当然,对于项目执行的标准操作流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政策的变动性,流程控制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使用PDCA循环法,可以让SOP更加完美。
2.3文本控制
所谓文本是指从项目举办前的通知、培训材料等,到举办过程中的签到簿、学员考卷、学员调查表、学分证书,再到项目举办后的会议纪要、项目执行情况汇总表、学员考试成绩单等一系列材料。文本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的成效。对文本材料进行控制,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客观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杜绝乱授学分、乱发证书的管理混乱状况,从而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含金量。
2.4环境控制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会议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等。应当根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具体过程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人员和部门,时间跨度长,牵涉流程多。因此,只有对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和流程都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从而进一步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
3.1初始质量控制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从项目申报时就着手。拟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医疗卫生单位应该对承担项目申报的相关科室和具体负责人进行评估和指导,保证项目申报的规范性和成功率。项目申报获得审批后,管理部门还要对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进行培训。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针对项目本身进行准备,如组织相关人员熟悉项目举办内容和日程安排、编订审核培训用的教材、制作学员考卷及调查表等。
3.2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关系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成效最关键、最重要,也最复杂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对授课教师和培训学院的情况了解,对授课现场的调查,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性,授课环境和设施设备的准备和使用情况等。重点应该放在学员考勤和学分证书发放的控制上,因为这两个环节是影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质量和授课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极易造成学员代签、不签、缺课、迟到、早退以及考核走过场、随意乱发证书、乱授学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授课质量,起不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有的效果。相关责任人员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考勤和考核,避免和杜绝走过场的面子项目。
3.3终末质量控制
对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一以贯之,不能虎头蛇尾,草率收场,这样不仅会降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也会影响其再次申报的成功率或公信力。良好的终末质量控制应该做到: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完毕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将有关材料进行汇总,提交学员签到、考勤、考核的原始材料与项目执行的审核材料。
作者:姚远 单位: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摘要: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对改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医学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教学管理;教学信息员;医学院校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因人手有限,难以深入教学一线获得全面、直接的教学信息,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真空”或“盲点”。在这种背景下,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供教学信息,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手段。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评教、反馈教学信息、参与教研活动,以及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中担任学生代表等。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其中包括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
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1.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学生管理工作的总方针是以育人为本。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管理,逐渐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学生话语权,由以往的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自我管理者,激发其参与教学管理和改革的热情,有利于突出其教育主体地位,改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为学校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人性化开辟了良好的直通渠道[1]。
1.2有利于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对学校教学一线各个环节有着最直接、最全面的体验,对教学相关情况最具发言权。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由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拓宽了信息采集渠道,延伸了管理部门触角,保证了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1.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风建设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最具发言权,能够反馈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师德师风等信息,与其他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而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强化教学责任感。
2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信息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工作,队伍管理较为松散。部分信息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学校管理走形式而已,有懈怠情绪,责任感、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仅为完成任务而提供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信息;有的信息员心存顾虑,无法放开大胆地工作;还有部分信息员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向教务处咨询各种个人问题,为自己服务。信息员普遍存在以下特点: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2]。
2.2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信息员队伍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信息员反馈的教学信息包括教风、学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实习带教等诸多方面,涉及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处、设备处、图书馆以及教学医院等单位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配合教务处针对教学信息积极制定整改反馈方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很难做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职能部门没有积极配合;二是缺乏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3]。
2.3教师存在问题
有不少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缺少教育教学专业化、系统化培养,加之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教师面临职称晋升时科研方面的硬指标,为谋求职业发展而疏于钻研教学业务,缺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主动积累,疲于完成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2.4见习、实习期间信息员制度实施存在问题
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后,分散到各带教医院,作息时间与医院同步,且很少回学校,因此信息员很难统一管理。加之学生分散在各个临床科室,不便于信息员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此外,当临床信息员将汇总的教学信息反馈至学校后,由于带教医院不从属于学校,学校无力制定整改措施,只能通过向医院反馈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因此,临床教学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反馈,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信息员制度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无法有效实施。
3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途径
3.1信息员方面
根据医学院校学制、专业以及实习分布差异等,构建特色信息员管理模式,组建一支适合医学院校的信息员队伍。
3.1.1构建教学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
教务处设立学生教学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员的组织管理。中心下设学院信息站,站长由站内选举产生,同时设立工作小组,包括秘书组、信息整理组、网络宣传组等,由院系自愿结合成组开展工作。此外,特别成立由见习、实习信息员组成的专项小组,主要负责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教学信息和评教工作[4]。
3.1.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工作机制
教学信息中心定期将收集的教学信息汇总整理后反馈至教务处,再将学校整改落实情况公示给学生,形成闭环体系。实行例会制度,每学期教务处召开全体信息员启动会议,进行思想动员,制订工作计划;以后定期召开站长会和站内会,进行工作交流;通过例会制度,增强信息员队伍的团队合作,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3.1.3加强入职培训及在岗培训
信息员的入职培训,以信息员制度、工作技巧、学校教学管理文件政策等为主,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并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开展后需加强信息员在岗培训,方式包括讲座、例会交流、个别指导、网络沟通等。此外,由于见习、实习期间学生较分散,为保证信息员制度有效实施,要特别加强对信息员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
3.1.4引导信息员开展主题活动
为增强信息员的责任感及归属感,可引导信息员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品牌活动,如定期举办学生上讲台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我能力的同时也体验了教师角色,师生换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双方进一步沟通交流。信息员组织的以教学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有助于促进学风建设,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体现。
3.2管理部门方面
要加强各学院、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协作,及时有效地处理信息员反馈的信息,形成“教学信息反馈—处理—再反馈”的闭合系统,保证处理过程畅通无阻,从而提高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时效性。
3.3教师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重视教学、重视学生反馈信息。学校可通过考察学生评教全校排名等数据设定教学评价下线,督促教师重视学生反馈;通过宣传提高教师认识,使教师充分了解实行信息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信息员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5]。通过信息员反馈,教师可以审视自我,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4教学医院方面
医学院校学生需要到医院完成见习、实习教学内容,这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员反馈的临床信息不可小觑,需要管理部门给予足够重视。根据临床带教责任制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处理,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增强教师使命感和责任心。为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还可以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扩大影响,与兄弟院校交流互访,取长补短;同时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特点,积累经验,及时调整,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为医学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魏屹晗 袁立军 崔靖 李晓霞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摘要:
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探讨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界对于单一型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却求贤若渴。医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临床、科研一体化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对于有条件的科室来说,以科室或学科为依托而设置的具有独立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更是着重培养专业方向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是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肝胆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承担着培养博士研究生、临床型、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脾胃肝胆科于2013年成立重点学科肝病实验室,搭建起适用于研究生科研培养工作的平台。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现代医学所涉及实验技术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对于三年制研究生来说,除去必要的临床轮转和课堂教学,剩余时间有限,针对该特点,实验室对研究生科研实习带教提出新的要求并设计实施,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研究生培养成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因材施教做好岗前考察
目前医学类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研究生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要求研究生三年期间,一年学习理论知识,一年进行临床实践,一年进行基础研究;专业型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半年学习理论知识,剩余时间在临床进行实践。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时间较为合理,科研能力和临床操作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均在临床实践,比较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相对薄弱。而科研工作与临床经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有利于发现一些潜在的临床问题,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反馈给临床,指导临床诊疗。专业型研究生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若能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将科研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拓宽知识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所在医院的发展乃至我国医疗界的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解不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能力,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先进行理论考试,找出每一名研究生在科研实验中的薄弱环节,将其分为两组。对于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一组,重点讲授实践操作流程及新理论的扩展;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一组,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重视理论强化岗前培训
充分且全面的岗前培训是研究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较好地融入实验室的重要保证,因此,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讲授,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2.1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
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培训工作主要用于规范研究生的实验工作、保障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及确保仪器的规范使用,使研究生初步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明确实验室工作的目的和方向,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目前用于科研及临床中的大部分检测设备已实现了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研究生在进入实验操作之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先对其进行相关基本仪器操作流程的讲解,包括离心机、移液器、洗板机、酶标仪等常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仪器参数的设定及自我安全保护等。带教期间应反复示教基本操作,尽量让每一名研究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研究生进行实践训练时,应仔细观察其操作流程,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后,可向他们传授一些带教老师所总结的经验向其传授一些操作技巧,提高效率和实验质量。另外,告知研究生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态度息息相关。对一些较难掌握的仪器操作及实验流程采用录制教学的方式,把规范的仪器操作方式及实验流程录制后发放给研究生,让其闲暇时间反复观看,提高研究生的仪器操作水准及实验技能。对于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简单问题,采用启发式的回答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难题,带教老师应与研究生一起讨论,或向更高级别、经验更丰富的实验师请教,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找出缘由。
3增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所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开阔视域,增强科研意识,拓展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查阅文献、评价文献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等[1]。实验室围绕这些方面,对一些相关能力的培养做定期的培训,内容囊括了如何进行中外文献的检索、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统计数据,如何撰写水平高的科研论文等。同时鼓励研究生在真正进行课题实验之前进行相关实验咨询,包括如何设置正常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如何随机,采集样本后如何处理并完好保存,据目前现有的仪器设备选购怎样的试剂和耗材以及试剂的保存使用等,指导研究生做出科学的实验设计,制定科学的实验流程,备齐合适的实验器具。
4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意识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善于发现研究生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独创性地去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科研知识。为增强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实验室定期安排科研知识培训,除此还聘请外院科研专家给研究生做新技术指导,使研究生掌握本领域知识结构及新技术的延伸。在科研知识培训或新技术指导之后,研究生应做一次学习汇报,其做学习汇报也是总结知识、思考创新的一个过程。科研实践经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根源,任何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创新”最后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医院设立有研究生科研课题基金项目,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多鼓励研究生参报,在课题设计、实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意见。参报过程也是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得科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激发。科研是团队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目前临床所遇到的医学难题,不是单一一个学科就能处理的,而一个人的知识面更是有限,从课题设计到课题结束的整个过程不可能纯粹由一个人来完成,这就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其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突破科研瓶颈,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医生和研究生均可以在这里从事课题研究,研究生可利用这个平台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学会相互交流合作,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资源和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团队意识。在医学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是研究型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教学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研究型医院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借助于实验室平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是国内大多数研究型医院所采取的方法,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均在肝病实验室进行,我们有责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努力,高水平的实验室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3],我们的设施仍需不断完善,带教老师仍需继续学习、自我提高,将把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目标。
作者:刘鸣昊 张丽慧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
摘要: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1.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需要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践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预防医学档案真实记录了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全过程,为现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是预防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科学的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就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一个国家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预防医学的发展水平。
1.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的重要指导
预防医学档案是对人类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医学实践的宝贵结晶。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全程深入参与,更需要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体系属性。建设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激发群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全面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2.1动态记录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注意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和动态处理。同时,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还应注重资料获取和管理的时效性。疾病防治的规律告诉我们,很多类型的疾病,尤其是地区重大的传染疫情,其发展速度和变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因此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监测和观察体系,以求能够及时、高效、真实的记录疾病发展变化的每个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经常性检测记录、突发性检测记录、跟踪记录等记录方式相结合的动态监测记录体系,并能够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不断调整记录方法。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监测记录体系,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
2.2注重基础数据的整合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另一个核心就是对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预防医学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声音、标本等等,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基础性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交流,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较少的运用医学理论对原始材料进行处理,而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语言去客观描述一个原始材料,这是因为医学具有很强的证伪性和扩展性,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的理论已被证明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数学和统计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上的稳定性和传递性,有利于保证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的稳定性。
2.3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交流
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信息系统,对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更加方便和高效的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技术工具,将各种存在形式的预防医学档案转化为数据化的档案材料,从而使预防医学档案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存储和交流都更加方便;第二,有利于预防医学数据的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在医学研究中的普及,以及数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尤其是预防医学研究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多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者开始注意到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着预防医学档案的数据化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现代医学研究对基础数据的要求,更好的促进预防医学理论研究;第三、有利于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全球共享,医学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理论体系,预防医学档案盒预防医学研究成果,理应造福于全人类,而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促进不同国家间交流的同时,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
作者:刘娜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一、强化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医学档案管理应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而在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分为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硬件而言,因计算机处理过程均需借助相关指令来完成,这时为避免因档案管理员的疏忽而出现管理失误,必然就需要逐步强化对文书档案的管理,而随着文书档案资源的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档案资料存储的困难,而且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极易出错,故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意义重大。为此,医院需具体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积极购置一些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网络系统,积极打造出一个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平台,从而为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地信息资料支持。另一方面,就软件而言,医院需重点加大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医疗科研单位与相关档案界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用于档案人才的挖掘、培养中,积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档案专业知识能力的档案人才,以此来推动医院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在现代化档案人才培养中,不仅需使之具备较专业的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引导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引导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逐步提升自身档案管理水平与讷讷管理,从而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二、突出医学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一,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方向。就我国经济建设情况来讲,医学档案要想迎合经济日渐增长的需求,就需逐步拓展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领域,即推动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朝着更加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档案信息,并在做好医学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严抓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医学档案工作,摆脱单一业务观点,形成医学档案效益观,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第二,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目的与范围。就医学档案而言,它具有一定综合性,不仅可为相关机关单位与部门提供有力地信息依据,而且还能在做好档案保密、严控审批手续工作的同时,强化各级医院间的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有无,以迎合医疗科研需求,获得更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医学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员需对医学档案利用目的与范围加以明确,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自身服务观念,并在具体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超前决策,抓重点,寻求突破口,实现开放化的档案信息利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为单位、个人与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完善医学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医院还需具体结合工作情况,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综合化管理措施,推动医学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而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就可在参照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条例与档案法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院情况,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医学档案管理流程,并在建设管理中,逐步调整,使之更好地迎合医院现代化发展需求。同时,医院还需落实管理责任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加明确,加大各级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医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日渐现代化、科技化的知识信息时代中,医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迎合时展需求,就想与时俱进,革新档案利用服务思想,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组织,加强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信息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临床医疗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档案信息支持。
作者;刘景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