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6 05:43: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新方法。本文尝试从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探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3个方面进行了1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1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1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情景1]:2004年12月27日,我在自己学校上过的1节课,至今记忆犹新。这节课,原来是高3地理的1节复习课。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可当我1走进教室。学生此起彼伏的喊着:“老师,看新闻;老师,看海啸新闻。”在学生的强烈要求声中,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想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学生1起探讨1下海啸的相关知识也未必不可。于是打开电脑,利用网络,查阅了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的海啸的相关报道。学生兴趣盎然,老师及时分析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海啸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原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落实。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1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乎意料的没有备课的1节课,学生在极大兴趣的情况下,获得了海啸的相关知识,也增强了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树立起“1方有难,8方支援”的同情心。课后,班级里1位家庭经济情况很差的女生发起倡议,为东南亚的海啸捐款,自己带头捐了50元。在她的倡议下,全班同学积极响应,总共捐了1504.30元,送到红10字会援助中心。

[反思]:课后,我也特别兴奋,学生为什么兴趣10足关注海啸新闻?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活,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发生在生活中的重大地理事件。当然,如果这节课老师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勉强要上自己准备好的复习课,那么学生即使听课也可能会心不在焉。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肯定得不到发挥。

总结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并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我就事先作好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的表现也总是特别兴奋。比如,在这个学期初,受台风“卡奴”影响,全省开学时间推迟两天。我想,既然台风天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利用网络,将气象卫星云图对台风的实时预报图,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对台风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学生也因为在暑假中刚经历过台风“海棠”、“麦莎”,记忆特别清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整节课也上得生动有味。

[启示]: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时将刚发生的地理事件写进来。可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将更有乐趣,我们的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2、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1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1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1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1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1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情景2]:2005年9月20日,我在上《月相》这1节课的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圆的1面朝向的方向,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布置1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1个月,每天记录早、晚自修时的月亮,月面圆的1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几个人合作。然后试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通过实践的观察,发现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也就是农历上半个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见,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在东边的天空,月面朝东。然后再搜集1些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请学生根据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判断诗人当时是在农历什么时候描写的,推断大概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把问题回答出来。

[反思]:如果老师没有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记录月相变化的实践,直接由老师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1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1些,也更有助于记忆。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1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在这 儿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实际上,在探究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提出1些探究性的问题。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3、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1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1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

[情景3]:2004年9月20日,有几位学生选择了《玉苍山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对如何开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样制定方案。他们找到我,想让我提些建议。我经过思考后,向他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对玉苍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准备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据什么数据分析的?最后课题报告的呈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见附录)

[反思]:高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从开始选题----方案制定----开展研究----实践数据及分析----撰写课题报告等。教师要对学生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应该对学生开展研究整个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是对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要求学生1定要作比较详细的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1步完善研究计划。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数据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最后,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再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学生就可能会获得更深1步的理性认识。

[启示]: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个板块。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各有自己的价值,它们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学科教学中的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又由学生很自然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会更有效,学生的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将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深信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必定会不断地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来。高中地理教学将独具魅力,高中地理课堂也将会焕发异彩,地理教学这1门遗憾的艺术将不再有遗憾。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的创新路径

中学地理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初中和高中作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平稳过渡,切实把握教学衔接的“生长点”,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以尽快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人教版)和课程标准,并参照高中地理教学实际,认为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必须做好三点。

一、通览课程标准和初高中教材,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初高中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知识,哪些知识需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按照知识专题整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及高中教学需要补充的知识(见下页表)。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教师要尽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或在新生刚入学时安排一次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学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课时,笔者通常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说一说对初中地理的认识,初中地理成绩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而第一堂课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写一写对初中地理的认识,以文字的形式上交,通过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地理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式传授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初中教材体系对初中地理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小“坡度”。例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先通过地球仪及板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有关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把“时区和区时”等内容穿插进来。若进一步从区域空间定位的角度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画出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并向外延伸一些相关的内容,如沿109。E作地形剖面图,指出所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典型农作物、地质构造和生态问题等,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2.利用旧知识,挖掘新知识

在地理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降水量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和判断该地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及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例如,针对热带雨林气候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其典型的分布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再通过对亚马孙平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通过文字材料、景观图片和统计图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的认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初中地理知识作为高中系统地理的案例素材,精心选取不同的地理小主题,采取区域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此来挖掘更新知识。如笔者在复习“日本”一课时,针对日本冬季的降雪天气这一主题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为什么日本海一侧冬季形成豪雪?为什么有‘白魔’之称的大雪在日本又有‘白炭’之誉?”

3.利用旧知识,整合完善知识

新课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编写理念是相同的,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在某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有关板块的运动、居民和聚落等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上也相差不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在初中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能力。他们也比较爱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如何保护好并延续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中,如刚入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新课的预习,边预习边用短线将相关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路径,还可在思维导图上用彩色笔对自己未理解的知识点做标记,便于上课时注意听讲,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及预习笔记,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2.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怎样结合材料进行观察与思考、理解与分析、综合与运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区域差异对比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区域位置的对比判断和区域特征的对比分析,在对比和类比学习中把握不同区域的个性和共性特点。一是教会学生利用共同性思维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如海河流域和荆江流域洪灾产生的原因与两区域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有关;二是教会学生利用差异性思维进行区域差异对比,如通过对海河和荆江水系特征的比较来推导两流域洪灾原因,海河属扇状水系,多条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且下游出海口单一导致洪灾;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行洪缓慢,此河段为地上河,容易决堤,引发洪灾。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对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堂优化;素质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渠道。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怎样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育观念的优化

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地理素质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高中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要素质要求的必修课。所以优化教育观念是高中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师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苦练内功,用好、用活课堂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得到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并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四、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包括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是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新课导入、传授新知、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教师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复习铺垫要讲究简洁性;导入新课要力求趣味性;传授新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要体现高度概括性;巩固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体现出层次。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并突出重点环节,时间安排也要合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教师应汲取教学方法的实质和精华,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 并以“导”为主,服务于学生的“学”。通过启发,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情感,即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认知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最后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法指导是学生会学的保证,优化地理教学方法要把“学法指导”作为突破口,重视并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深化学法指导中积极、稳步地推进地理素质教育。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学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影、实物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地理知识的有效积累,形成学生新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思索。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二、在搜集思考中求最佳

中学生已经养成一个问题连续思考并产生多种想法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待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后,教师从中选择出共识,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在于,学生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设想与建议是地理课本中找不到的,是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意识思索出来的,也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三、将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作为自然学科,在地理学习中还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打破常规求创新

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讲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固定思路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常常是一个答案。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思维会在定式化了的、封闭狭窄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而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五、培养综合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创新活动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曲折反复的因素,因而需要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只有突破刻板思维的约束,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

为此,地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这样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摘要】随着我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的地理课程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地理课程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求学生对此有所了解。笔者所在学校应用的是鲁教版的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更加注重教材的乡土地域特色。正因为此,更对本地地理学科的课堂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校在地理教学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困惑,笔者考察大量资料、文献,本文是以鲁教版教材为依托,对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探讨 鲁教版 地理 教学资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当今社会热点与时代主题完美结合的产物,与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坚持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对人地关系的协调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学习的时间顺序将地理知识进行合理划分,先进行自然地理的学习,然后在学生对自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研究人文地理,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教学思路是科学合理的,并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鲁教版教材为地理课堂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下文将对此进行重点探讨。

一、地理教学资源定义

研究鲁教版教材下的地理教学资源,第一步就是要对教学资源的定义进行了解。与其他教学资源相近,地理教学资源在分类上,主要包括:图片教学、文字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教学,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教学现在也越来越流行了,在媒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将相关知识运用媒体的手段让学生们接受,地理教学资源从媒体的表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文字教材、语音教材和视频教材。文字教材又可以叫做文字表达的教材,也就是学生必备的地理书,是一种我们的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成本相对比较低、方便学生携带,方便我们使用的原始教材。语音教材,包括广播、听力、录音、mp3、mp4等等。还有与之相应的视频教材,例如:现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地理课件等,学生可以在地理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相应的图片、视频加以理解,也可以理解为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接受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意识,地理视频教材也有:动画视频和非动画视频之分,综合应用多种媒体的表现优势并且有着非常大的交流与互动的特点。

二、合理开发利用高中地理教学资源

从鲁教版教材的特点来看,研究教的方法,应该从学生学的方法来。学生的学习要先从书本上得到一些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生看书的方法上下一些工功夫,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知道适合自己的方法的,所以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在做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率。

(一)教学模型的引导

一些学生领悟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比较抽象的定义、理论使其深入理解知识点。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此应有不同的教学,比如应用教学模型——地球仪,这样在讲地球自转经纬度、时区划分等知识点时,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直观理解、领悟。融合相应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大脑随着教师讲解时地球仪的转动,也不断转动思考,不会出现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更可以为后续讲解内容做好铺垫。如利用地球仪讲解地形图时,便可根据地球仪颜色分布,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地质构造,板块运动等,为其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类似的方法便于使一部分领悟能力较强的同学理解层次更深的知识点,理解其中原因,并不简单记住现象。

但是这种教学也存在一定弊端,不能够保证全部学生都理解、接受,从而对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处理这一问题,可以编排一些简单的教学口诀,用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地理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的辅助教学软件,能够很好的解决书本知识枯燥、死板等弊端,使地理课变得动感、直观、形象、生动。在鲁教版教材应用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与其他教材相比,鲁教版教材对知识点讲解的更加深入,要求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样一来,需要更直观的教学资源与形式来打开

一瓶颈。多媒体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巧妙的将这一问题成功化解。教师在地理课堂应用课前准备好的视频、图片,以及音乐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也达到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课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点的对在网络、文献上搜索一些关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视频、图片资料,并且将同样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鲁教版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经过师生课前的精心准备,学生对该现象的成因、影响会形成一定得印象,更有助于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中,将课堂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展示,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三)合理利用图表

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的地理教学中,图表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更有层次的接纳地理知识,在笔者对鲁教版教材多年的运用于教学中发现,图表与鲁教版中的知识点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课堂中,教师在解答的时候,要围绕着“图”(地图,插图,图表等)来,因为地图把形象和抽象的概念结合了起来,是地理学习关键方法。学生看老师能从地图中知道这么多,他们自己也就渐渐会用图了。会用图,会分析图,会记忆图。地理也就学到了大半。例如:在海洋地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引用“海底地形图”,解析海底主要的地貌形态及特征,并归纳出海底地形的分布状态与规律。

高中地理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育改革之后地理教育者很大的挑战,不但要求教师教授知识,更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的配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们对地理产生兴趣,从而运用媒体教学、书面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尝试,努力探索学生地理学习的新方法、新手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更加新颖、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高分、高升学率,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第一,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学生除了听课就是做题,天天对着习题集,一道又一道地解题,就像机器一样每天不停地转动,但是,真正的思考非常少。第二,教学方法滞后,教师成了一个帮学生解题的工具。知识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更重要的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教学方法要以促进学生思考为重心。第三,重理论,轻实践。素质教育的实践不到位,不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1.重视培养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稳固的基础知识。这些地理知识理论就像是一栋大厦的地基,地基打不好,就是有再高明的技巧、再好的方法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楼盖得越高,稳定性就越差,随时都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因此,地理知识理论虽然琐碎枯燥,但是,平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仍然要对地理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弄得清楚透彻。只有学生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没有基础知识作为坚固的基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具有了对地理知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就会对地理问题变得非常敏感,就会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平凡事件中发现一些地理问题。这种敏感性同时也会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经常动脑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变得更加活跃。

2.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启蒙者,要把自己当成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求知者。教师要站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确定教学方案、教学方式、作业的设置内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该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重中之重,而不是把自我的讲授作为重点,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其次,教师要采用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落后,已经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因素来进行备课和进行地理教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了诸多便利的条件,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不断地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以此达到科技与地理知识教学的融合。因为,有些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地理课上多运用具有高科技的设备可以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3.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仅仅是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不是为了做题、考试、得分。 创新能力也不是在题海战术中学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可以多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而且增加了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要加强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创新能力,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将会事半功倍,不必再天天埋在大量的习题中。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育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阐述,同时着重分析了这中间存在的问题,以及最优的解决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与高中地理教学

(上海市育才中学 徐海红)

一、高中地理课改目标与八字教学法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浪潮。早在六十年代,育才中学在我国教育界率先进行了教改尝试。 七十年代末期,段力佩校长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这一 教学法,实际上是合乎世界性改革形势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1991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 案出现了。随之,上海的高中地理学科也提出了相应的课改方案。方案的推出,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八字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比较高中地理课改方案目标和八字教学法,不难发现两者在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方面有相同之处。

1.在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都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育才中 学的八字教学法,不主张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积极引导又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 生得到真正的提高。这种教法,与地理课改方案目标不谋而合。

2.在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一点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作为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 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开发潜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个体自由发展。这正是地理课改方案和八字教学法都注 重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八字教学法的研究

1.“读”是基础

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教材,掌握知识要点,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高中地理教材中,尤 其是人文地理,有大量易懂需记、大篇幅陈述的内容。如,我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的成就和 发展等等,都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自学阅“读”。“读”的方法:规定时间,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师适当 加以点拨。例如:指导学生读“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成就”时,为了强调“依靠仅占7%的耕地,解决了占 世界21%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句话的含义,我在引出新课、列出阅读思考提纲后,有意打出投影片,将这 句话醒目地显示出来,呼唤起学生的阅读渴望。

2.“议”是关键

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教师预先根据内容设置的,也可以是课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 读议小组(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前后左右四个学生组成)为单位,分组讨论,切磋琢磨,各抒己见,多向交流, 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例如,在讲 到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时,我将准备好的我国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分布的彩色投影片一一打 出,让大家讨论,并要求学生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去考虑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在取得组内共识后 ,每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由于集思广益,开扩了学生的思路,独树一帜的见解时有发现。学生在议论 过程中,相互启发,相得益彰,提高了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带动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且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探索、发现、推理、想象、分析等能力。

3.“练”是应用

学生进行练习,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习题进行分析,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练习。高 中地理“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章中,在介绍了产业部门分类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生产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差异。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在技能上能初步学会分析图表,认识发 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异。要看懂“世界部分国家三大产业的比重”结构图,准确读出美国、 缅甸等国三大产业比重的数据,并分析比较各自的差异,有一定难度。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从以下三个方面 着手:第一步,先帮助学生分析这幅三大产业结构图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和诀窍。第二步,我点 出表示任意国家的黑圆点,要求学生练习读图,分析判断属于哪一类国家,要求学生判断时掌握原则:发达国 家的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约5%以内),第三产业比重很大(如美国);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如缅甸)。第 三步,为了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并达到正确判读分析的目的,我再精心设计了练习题目,从各个方位训练学生 判读分析产业结构图的技能技巧,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开扩了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是诱导

这里的“讲”是点拨和指导,这与有些教师习惯用的传统的注入教学法——一讲到底,单纯灌输地理概念 、定义、条文、例题等是截然不同的。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读,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 ,打破了学生不会充分利用教科书而依赖教师讲解的习惯。但学生不一定一读就懂,正是由于学生在读的过程 中,常常似懂非懂,产生了疑难,才需要教师去讲解、点拨和指导。议,会“议”出教师备课时未能考虑的问 题。因此它反过来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生议论时,教师要重点到一、二个组去听听,并及时进行启发和点拨 式的讲解。学生议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要承前启后,要言不烦。练,不光是完成作业,而必须指导学 生对习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原理和地理事实。

三、运用八字教学方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除了八字教学法以外,还可吸收采用谈话法、自学导学法、比较法、发现法、综合法、纲要信号图表法等 。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基础上,灵活多变地用于地理教学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例如,高中地理“国土 开发整治”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综合性、比较性及区域性。其中,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 上认清区域内部各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在讲到重点开发区时,我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京津唐地区、沪 宁杭地区和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三个重点开发区,在读图基础上,把它们的地理位置、海陆交通条件、资源 条件等地理要素加以对照,比较分析各个重点开发区的地区优势、开发重点、环境整治的重点,并突出比较各 区的改善、开发与整治交通运输方面的重点。

基础性与最近发展区相统一。八字教学法的核心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教师的“讲”为学生主 动的“学”。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面向大多数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通过教师对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有效的点拨、诱导,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的 状况。如在弄懂太阳辐射强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示意图, 比较三束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路程长短、热量散布面积的大小,各读议小组归纳出太阳高度角与大气厚度、太 阳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日常生活中阴雨天和晴好天气的辐射强度,说明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然后,我又要求读议小组结合“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分析北非、中欧、北欧的纬度位置,它们年 太阳总辐射量的大小,并说明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启发学生掌握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太阳 总辐射量的总体分布规律。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以教科书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七嘴八舌” 。故段力佩校长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但是,学生在读议过程中,也会出现散乱和不集中的情 况。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抓好“议议”。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合理调控各个教学环节,使“读”“议” “练”“讲”有机结合,相互呼应,成为整体。

八字教学法实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而要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落实八字教学法,教师素质的高 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学生读议中或读议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能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甚至会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飞跃。每当学生发表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别出新 裁的见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地、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有时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以上这些,都 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精通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创新的思想与功底。因此,在八字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不断实践、改革和创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自1997年9月开始在天津等三省市试行的高一《地理》新教科书,与老教科书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出新颖性和趣味性,具有信息量大和时代感强等特点,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此外,提问的设计要有助于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6.6)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内六区,面积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扩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

二、将教科书中内容进行形式上的适当转换后设计提问

1.转换为示意图。这里所说的示意图,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课本中诸多陈述性的知识转换成具有一定内涵和联系,反映地理基本原理的隐含示意图。教师利用这种示意图进行提问,在教学中有许多好处,它可以简明扼要和形象地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隐含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便于记忆。例如:针对高一《地理》(8.5)“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这部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的示意图进行提问:

(1)若你作为开发者,你首先开发哪处旅游景点,为什么?

(2)c和d处若景观特征雷同,但在质量上d处稍逊一等,你应该开发哪处旅游景点,为什么?

(3)e处景点质量最优,你是否现在马上开发这个景点,为什么?

2.设计辅助教具。高一《地理》新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图表,它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动认知结构过程的信息源。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对教科书中的相应图表进行深加工,设计出具有观察思考和研究价值、便于提问的教具,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为说明高一《地理》(9.1)中,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对图(9.3):人口、环境和贫困之间的联系图进行了加工,制作了复合投影片(三张复合),且在授课中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观察投影片及复合的动态过程,再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教科书,综合分析这三个问题,能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图(9.3)包容的头绪较多的知识,也为学生理解人口过快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1)投影片ⅰ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给固定资源带来哪些影响?对环境和贫困状况有什么影响?

(2)复合片ⅰ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又给未开拓资源带来哪些影响?对环境和贫困状况有什么影响?

(3)复合片ⅱ问题:科学进步对环境和贫困有什么影响?能否全面遏制(1)、(2)两方面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利用各章节后“活动”的内容设计提问

高一地理新教科书增加了“活动”题内容,其中有部分内容是教师设计提问的极好素材。例如:我利用高一《地理》(4.4)课后“活动”内容1.让学生层层分析,在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有机联系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人们常常把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标志。

四、循序渐进,设计递进式提问

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地理现象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知识,教师可将复杂知识进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难度,提出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这些假设,还事实真面目后再进行提问。

这种提问既适用于自然地理知识,又适用于人文地理知识和人地关系较复杂、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它能在相对降低学习难度的条件下,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独立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例如:高一《地理》(2.4),内容是对较复杂的地理现象的研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较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1)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是一个物质均一的球面(即没有陆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怎样运动呢?(2)实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它会使全球性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3)实际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它又影响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课堂提问设计得当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渗透,使提问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提问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对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的探讨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渠道。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怎样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堂优化;素质

1.教育观念的优化

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地理素质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高中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要素质要求的必修课。所以优化教育观念是高中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师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苦练内功,用好、用活课堂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得到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质。

2.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并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3.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包括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是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新课导入、传授新知、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教师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复习铺垫要讲究简洁性;导入新课要力求趣味性;传授新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要体现高度概括性;巩固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体现出层次。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并突出重点环节,时间安排也要合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学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影、实物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地理知识的有效积累,形成学生新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周营营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一、改变自身教学态度,调动课堂气氛

作为学生,都愿意看到一个幽默、风趣、和蔼可亲、能做朋友的老师,谁都不愿看到一副板着脸,极其严肃的面孔。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也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有的教师会说,为什么听完课,我也是按照人家好的教学方法来上课的,而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就是在于个人的自身魅力,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而教师也能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大家踊跃发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好,越教越兴趣浓,而学生越学越愿意学,这是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学习的,个人情况不一样,就需要勇于改变自己,而不是墨守陈规,迟滞不前。

二、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很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会出现不当的情况,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去安排课堂讲课的环节,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熟记于心,时刻让课堂教学为此服务。此外,教师就要是考虑学生,学生才是关键,高中生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而且现在的孩子通过接触网络,知道和了解的东西也比较多,因此,课堂设计要在学生现年龄阶段上下功夫,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知道他们想了解什么,什么样的方式容易接受,对地理哪方面比较感兴趣,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适当对知识加以延伸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上课,要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

三、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可以说多媒体的出现,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不敢想,不能想的事,现在都能够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展现。这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易懂,让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轻松。多媒体教学,教师遵从以下原则,第一,不能把这样的方式当做看热闹,要真正的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让这样的辅助方式帮助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对教学软件要熟练应用,不能在课堂上多次出错,导致尴尬局面,不能以课堂为实验,去乱操作,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恶,达不到教学目的。第三,不要图省事,让多媒体代替了教师,教师成为放电影的人,学生则成为观众,这是不行的,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手段,更多还是需要教师去讲解,去和学生沟通交流。第四,多媒体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要让图片、音乐、视频冲昏了头脑,而分不清主次,也切忌不要随意下载和观看与所学内容无关的东西,那样会养成不好的课堂习惯,让学生认为以后上课也可以看其他视频。

四、理论和实践统一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实用的学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作为理论性课程,高中阶段教育也没有实践的条件,但是可以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或者是天气情况,地理位置等进行探讨。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去当地的气象部门,了解当地天气的具体情况。另外,就是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等,这都是和当地能联系起来的,也不难组织,这样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五、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现实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更多是能让学生对我们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并且,在这个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做好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好的基础,让我们着力于课堂基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地理,为以后解决某些地理方面的问题而有所建树。

作者:姜流洋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自主性培养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意义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的重心仍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的要求下,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一项任务,更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其主要活动内容。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就必须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令其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还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为其实现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和运用知识、领悟知识奥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指导和监督参与过程。使学生能够调动各个感官,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主动的观察、思考、总结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教师通过赋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够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更加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或提出趣味性问题供学生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例如,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红绿灯的作用及设计原理”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总结出三种颜色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来引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够提高地理知识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强化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其独特的地方,即内容复杂且非常零碎,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不利于他们的记忆。就像盐度分布规律、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等。教师应发挥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对各种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还要教授知识梳理方法,强化他们的知识梳理能力,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虽然,他们能够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熟练的掌握,却无法有效地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比如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在通过旧的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连贯的地理知识体统。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中促进了他们地理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进行了有效地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有效地掌握,激发他们进行地理知识探索的兴趣,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增加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涂会华 单位:安远县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探析

1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新课标就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在这种环境之下进行学习,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教师就袖手旁观,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发挥好自己课堂教学引领者的作用。只有教师为学生创设出适合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环境与条件,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愉悦的氛围当中,学生们会身心放松,他们思维的火花会被点燃,在知识上探究的欲望更强,更希望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让自己得到肯定。

2运用小组教学法,激活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法,从而赋予课堂教学活力,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其中,小组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之下,教师在进行小组教学时会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小组展开充分的讨论,为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教师要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学生指正;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说说本组讨论的结果,不管学生讨论结果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都要给予肯定,多给予学生鼓励,保持小组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因此,在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由于高中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在竞争中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组获胜,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3优化评价机制,对学生形成激励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单纯依靠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评价模式的转变。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多个方面,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品质等等,不管是学生在哪个方面取得进步,有突出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要由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等,通过多种评价模式的相结合,让学生不断进步。

4把地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从中体味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通过把地理教学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在学习高一地理中“锋面系统与天气”时,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近几天的天气情况结合起来,我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的变化,课堂教学内容既具体,又生动。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讲解方法和对策。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肯下功夫,一定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周占波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