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10:28: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毕业论文:改革美术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经过有效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 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其全面发展,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我校美术教师康世着同志从1987年至今始终工作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不断地设计教研课题,进行美术课堂 教学的改革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概括归纳如下:

一、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康世着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 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他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着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 ;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1987年康世着确立了小学高段年级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即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 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 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100%的教学成功率。

他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 作品都同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 为,教师的导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实现以创作带双基的目的。学生在欣赏当中, 相互交流,一般来说很快就能产生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作画,教师加以指导,教学 效果好。经过两年的实验,他教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完成作业既快又顺利,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就能完成任务 。

在低年级中康世着进行了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他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 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 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 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 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 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 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

1992年,康世着又进行了一项“金字塔格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实验。这一实验运用由低级 向高级辐射扩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封闭视觉,调动触觉,传递引发大脑思维的反常规视觉艺术现象),他 把它叫做“螺旋式教学法”。 “螺旋式教学法”可分三步训练学生。第一步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象;第二步通过触觉判断色彩倾向;第三步通过触觉分析物体的质感形成。这三步的效果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判断、分析、理解、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源于生活的和高于生活的更美好的形象思维。

“螺旋式教学法”既改变了常规的运用视觉绘画的习惯,又集多种能力培养于一炉,可一并完成明暗规律 、色彩常识的知识传授。通过这种方法教学,提高了静物写生课的知识含量。这是一种培养美感兴趣和审美能 力型的教学实验。

美术学毕业论文: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素质

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小学教材中的版画,特别是纸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纸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而,以纸版画为主的小学版画教学应该加强。

一、困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灵活性

备材料难是忽视纸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滚筒、油墨、硬纸板等材料往往较缺乏,可采用替代、集体购置、个人自制等方法及时妥善解决,以避免材料难准备的麻烦。如,油印中滚筒大而难以人人具备,可由小布锤取代之,教学生以塑料薄膜裹棉花团并用细线扎紧自制,便于印制时上色;摩拓用具可用学生各自表面光滑的圆珠笔壳或钢笔壳代替;油墨可由老师统一准备;硬纸板可从废纸盒中选取;吹塑版画用纸则可集体购置。

二、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注意承前启后,?避免“突然”和“断层”而增加学习难度。有个班级由于低年级没有进行版画教学,学习第八册《油印纸版画》时,范画一出现,学生感到陌生而突然,轻叫版画人物是“机器人”怪物,对黑白用色不理解,影响了教学。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版过渡,拓印向油英彩色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渡,做到循序渐进。横向联系时注意结合创作、记忆画等教材鼓励学生用版画形式表现,自觉加强版画实践。

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如从《放牛娃》等三幅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油印版画特点,重点让学生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中美育与德育要结合进行,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生员特点不同,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如,三年级学生用手剪、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版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趁热打铁,进一步讲授知识、传授技法,并让学生对“黑白灰”有初步的认识。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生员,>: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

如拓佣盘子里的水果》可编个小动物请客人吃水果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让学生认识到拓印水果应色彩鲜明、美丽,才能使水果新鲜,绘制时学生有了激情,就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自觉拓印出鲜艳的水果。提问题、留悬念引趣,创设情境激趣,都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快乐而学。又如《活动人物》(纸版拓印)一课,则可在学生剪出人物部件时,让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摆人物动态,创造美的动态于游戏中。再如拓印技法的介绍可联系学生日常摩拓硬币的游戏经验进行突破,把“摩拓”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化难为易,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因势利导,加强教学的延续性

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在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我们坚持把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吸收到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提供相应条件,因势利导,给予及时培养,鼓励版画创作。举办校版画专项展览,作品评奖等活动。课内课外结合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真正认识版面的用处,深化教学。

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强版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版画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学生作品还受到相应奖励。有油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彩色拓印纸版画获省三等奖并被送挪威展出,彩色水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并有多人次版画作品在儿童刊物上刊登.

美术学毕业论文: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想象所得

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老师要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首先,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美术的重要性。无论教授哪一门类,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其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色彩常识课时,让学生想象曾经见过的色彩美丽的物体。然后,再让他们想象如果没有色彩的情况又会怎样。启发学生们从想象中得出结论:没有色彩存在的世界将会单调、乏味、缺少生机。

其次,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美术课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的眼前,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像展示,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现实中艺术无处不有的感受。如讲雕塑的类型及美感时,通过介绍市烈士纪念馆门前的烈士雕像、人民影院旁的儿童群像等,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

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再次,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想象力在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铅笔刀的外形设计;大到大型建筑,如悉尼歌剧院的整体构思,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如上“动物图案设计”课时,要展示一些带有动物图案的生活用品给学生看,然后提问图案中的动物与公园里的动物有哪些区别?通过对比、联想,使学生了解到图案设计的规律,即强调夸张与变形等。

总之,想象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美好形象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变死记硬背为形象化的记忆。

美术学毕业论文: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临摹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在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丰富表现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种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绘画与语文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境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古典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王维擅长诗、画、书、音乐,尤其以诗和画更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作诗形象生动鲜明,如画中所见,他的画“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颇有诗意,令人回味无尽。故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走遍祖国大地,哪里有山水、寺庙、园林,哪里就有诗。这些诗不仅提供了历史、地理、宗教、文学、书法、篆刻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给同一首诗配不同的画。有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学生起来诵咏后,然后让大家根据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诗词配画,由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构思出的画面,有的注重情的表达,有的注重景的表达,有的描绘细腻,有的描绘粗扩。通过这种教学,同学们不仅能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已还能提高对诗词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给同一句诗配不同的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根据这句诗,让同学们配出不同的插图,有的画上两个黄鹂靠在一起鸣叫,加上几丝垂柳,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画一个黄鹂在柳树上,另一只却在柳树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的构图显得错落有致;还有的画上了三只黄鹂,其中有一只小黄鹂紧紧的靠在妈妈的身边,老师问为何这般画,该生回答这是黄鹂的一家甜蜜无比。由此可见,美术的力量不仅是追求美,创造美,更是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

二、绘画与音乐歌曲相给合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通过音乐欣赏,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之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音乐艺术能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只有情感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将音乐融合到美术教学中呢,在这方面我们尝试了从美术欣赏课入手,有一次上美术欣赏课,我们选择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播放给同学们听,随着旋律,“蓝蓝的大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灵感和创造热情,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有的绘画出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一群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画面显得奔放而又明净;有的画出一排排小蒙古包,又大又肥的马儿在吃着嫩绿的青草,画面显得优雅而又宁静;还有的画出了鲜花,白云,一群鸟儿飞向蓝大。一首赞美大西北的歌曲,使同学们绘画出这么多好作品,作品充满了稚嫩,洋溢着创新的灵气,闪烁着创造的智慧之花。

三、绘画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绘画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实践证明,绘画与工艺美术制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儿童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对制作材料的审美与选择又如何运用的能力。由此产生奇特的效果,显示出儿童丰富的想象,从而培养了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观念。例如用废旧的易拉罐,通过设计能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用麦杆能组合粘贴出精美的装饰画和亭台楼阁。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传统绘画与外来文化相给合

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观察他们的不同视觉现象,更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启发他们创造灵感。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与中国画家在表现相同题材的绘画作品相比较,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美术学毕业论文:试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促进者、辅助者,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的研究活动,就应该在美术教育理念上有更新和突破: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要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协调。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影响。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如何做人。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学习环境

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欣赏美,是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有的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创造力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想象和创新。我们美术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生由,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探索,不要干扰和约束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要敢于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组合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探究学习潜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潜力,自己能够进行尝试性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途径操作: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介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美术写生课《建筑工地》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建筑工地的图形 材料,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样式,尝试去整理画稿,然后才在课堂上画出记忆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同学间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是自主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合作学习就体现学生间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组员间自由平等,合作互动,彼此信任。

四、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促进探究学习发展

让学生在完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但能够动手制作,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介绍给教师和其他学生。美术教师能采用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和全班间,以儿童的眼光来点评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美术学毕业论文:美术教学和校园文化的有效渗透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意向,即情绪情感与意志方面,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与校外活动;另一方面,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课程资源被逐渐挖掘出来,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美术教育在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

一、组织喜爱美术的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比如,在学校领导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了整体设计和规划之后,我们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有机会参与对教学楼一到四层的走廊墙壁进行装饰布置的工作。同学们都非常激动,踊跃的参与到设计绘画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整体设计理念,结合同学们的兴趣、喜好,经过集体的讨论,把四个楼层分成四个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四楼的主题,以科学幻想为主题进行创作。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审美意识逐渐具有个性化,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大多数男同学喜欢画充满想象的、以科幻题材为主的想象画,如怪兽、机器人、太空战舰等都是他们做善于表现的内容;而女同学则更喜欢表现如日本漫画《美少女战士》等作品中的美少女形象。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他们能更好的进行创作。

二、校园文化应融入美术教育之中

前几年的美术教材中,仍然以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这可能让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绝大多数人将来不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这不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应只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更多的应是文化生活美术的素质教育。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对学生当前及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营造一种课堂的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涉及相应的校园美术文化,这既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美术教学是整体培养校园文化生活的欣赏评述者和积极参与者,因为美术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须在一种互动和交流的情境里进行。如学生用自己的作品美化校园,既创造很好的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校园视觉形象。这不仅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更让他们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校园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事实证明,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美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力,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也促进美术教育发展。

三、利用校园文化加强美术教学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巧妙地利用这些美术资源将校园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到文化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运动会来临之际,本校就会全校性地征集运动会Logo。对于被采用的标志,学校将会给该生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运动会。对于参选设计标志的学生,学校会集中起来进行简单训练,比如展示以往校运动会Logo,讲解标志的内容和内涵,再让学生观察标志,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Logo设计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一旦Logo被采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当然,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元旦汇演、校服设计、海报设计等等。虽然不能代替美术课堂教学,却能以另一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审美多方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将美术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到校园文化学习的每个角落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学习积极的心态,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学校和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很好的实践舞台,他们的创新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例如在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中,就能很好的将美术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组织各类绘画展览、比赛,学校的运动会,可以在学生中征集会徽;节日里的联欢会等文艺活动,涉及海报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舞台化装、面具头饰等的制作;学校的涂鸦墙,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好的舞台,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创作完成,定期更换内容;教室里的环境布置,图书角的装饰、课程表的设计、宣传板的设计、教师讲台、电灯开关的装饰和美化等,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这

些活动都与美术知识息息相关,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多姿多彩,让学生在自己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美术教学有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提高学生创造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校园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都对高中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美化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做出相应的贡献。

美术学毕业论文:小学美术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给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表现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转变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是素质教育手段的一种,在学生自己主动去尝试的过程里,会不停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欲的来源,在求知欲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学习更主动,也就会保证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应首先依据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好胜心理的特征,发现学生兴趣的关注点,而后再凭借一些教学的方法,建造合适的与之相一致的美术教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改变学习方式的办法有很多种,一种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参与教学,自主地尝试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的内容,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正是让学生自主教和学的过程试,在教育的同时,获得知识,正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原理。还可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培养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生活的经验还不丰富,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同时创造建设问题的情景还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起到了他作为教师的作用。教师这时要协助学生提出问题,逐步意识问题到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就像一盏明灯,只是指引孩子走大方向,但如何走是靠孩子自己决定和进行的。如对于五六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在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的教学,美术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以及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这种放开书本,结合现实,并以自己的观点去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把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知所以然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更好的方向发展。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理解和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有的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表现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协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点,提高学生发现并质疑问题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加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有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适合理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这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的观点,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是要学生在长期逐渐养成的,养成之后难以改变,成为自动化了的动作。据说,同一个动作只有坚持做七天方能成为一个习惯。下面是笔者培养学生良(文秘站:)好的预习习惯的做法,可以分两个阶段:

1.自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自习习惯就是要有目的的让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过渡到由老师指点。学习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给的任务提前预习,不同的可以提出疑问,在课上有老师协助解答;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提出质疑,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讨论。如:在教小学美术第十册渐变与重复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渐变和重复的图案,应如何设计。知识点:渐变和重复的概念、设计。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自习习惯的确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辅导书,尝试地去理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不能理解的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讨论,还是没有结论的有教师进行提点。这样的学习方法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所得到的知识更加巩固。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操作,即设立学生作品展。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作品,进行互评互检,教师将这些作品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学习资料。

结束语:丁肇中教授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曾敦促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的能力是当代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和动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不教而成才”的必经之路。“学为主体”,是从另一个方面强调学生独立地学习、学会去学习,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获得属于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能力”,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责任感”。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理解教师是为学生更好的成长而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需要教师激励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另外不仅要强调课内学习,也要强调课外生活的学习,要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促进。这样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都能努力地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并追求独立研究能力,他们都必将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要人才。

美术学毕业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及教学条件下,农村的学生家长依然认为数理化等应试科目才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对美术教育无法提起兴趣。正是基于这些认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视为“鸡肋”,让人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家长和学生也很少将时间花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上。大多数家长对美术课持可开与可不开的态度,这些家长认为学生现在面临的升学压力很重,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时间已不够用,不如把美术学科上课的时间节省下来上其他的基础课程。在部分学校,美术教师仅是校内的“免费美工”,美术老师往往将大量本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完成一些没完没了的欢迎、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不是从教学角度,而是以其“校内美工”业务做得如何来评判。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常被挪作他用,美术教师的作用亦无法完全得以显现,教学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学生很难得到连续、系统的美术学科教育。

二、美术师资缺乏与浪费并存

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美术教师仍然是缺额最大、合格率最低的教师群体,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师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缺口。由于政府所拨教育经费有限,因此,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原本就不受重视的美术学科来说,学校难以做到对美术教师“待遇留人”,部分美术教师凭借“一技之长”或努力争取逃离农村学校,或干起第二职业,从而导致美术教育师资流失,不得不用其他老师顶替。同时,美术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得不到重视,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致使美术教师不能专心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甚至一些美术教师在干上几年之后,放弃自己所学专长,转行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近年来,综合性大学等非师范院校也参与、涉及中小学教师培养这一块工作,以及各高校的扩招,美术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等现象仍没有得到缓解,如上文提到的,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充当学校的免费美工,所以,在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里往往只有一两个美术教师,这一两个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学校所有的班级,从这个层面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师资十分缺乏。但在了解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时我们却发现:部分担任美术课的教师并非是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甚至他们并不具有美术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知识,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写、会画,略懂一点美术常识,而这些教师中有的还兼任其他课程;另一方面,受过良好美术专业教育的老师却往往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被学校分配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其他老师兼任美术课程,还是美术教师转教其他课程,对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必然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美术教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设施资源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

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也影响着教育设施的分配问题。比较而言,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与发达地区学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美术学科上更加明显。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面临经费紧张、学校资金不充足等问题,学校对美术课堂教学以及教具的支持与投入很小,部分学校把本该用于美术学科的资金投入到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上,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设施、队伍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严重滞后。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1.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较为缺乏,教学设施没有配套;2.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少应有的“阵地”,不能安心教学;3.农村中小学受传统教育理念“主”“副”科影响较大,美术课受其他主课冲击现象比较普遍;4.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地域差距影响,信息相对闭塞,美术课程更是缺少交流,提高较慢。这些差距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正是因为教育设施资源的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美术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四、对策研究

笔者认为,要转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培养画家。丰子恺曾经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管理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校园 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德、智、体等其他学科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

2.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投入不合理的状况

中小学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设施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分配模式,并不利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及美术人才的培养。调整现有学科布局,加大对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美术教育的师资、资金、图书、实验室、设备等教学条件进行美术教学,是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重视,从实际行动上消除美术教育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别,根据新课程要求,加强学校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美术资源,积极开发学校周围的美术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资源等,创造和谐的美术教学环境。

3.加强农村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首先要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对专业师资进行合理利用。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年轻美术教师赴美术院校、师范院校进修、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定期进行素描、色彩、水墨画、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美术素质修养,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待遇,使美术教师得到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重视,同时,加强美术教师的培养,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城市美术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促进城市与农村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许多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好经验,但与国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抓住素质教育及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发展改革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契机,向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跨越。

美术学毕业论文: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二、技法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蘑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蘑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蘑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

此时此刻,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勉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由上可见,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广泛进行。那么,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创设教学情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欣赏教学和技法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美术学毕业论文:欣赏课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的影响和作用分析

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在努力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它本身就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美术欣赏,挖掘美术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欣赏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依旧无法摆脱低层次、普及式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制约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欣赏课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欣赏课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的影响作用

(一)有利于获取广博的知识

欣赏一部美术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美术欣赏也是如此,它依赖于人的理解发展起来,理解属于一种领悟,是研究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高校学生来说,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常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给予合理的点拨和引领,欣赏教育就能够有效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源头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时间以及与其相关的人文、风俗交代给学生。同时,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将作品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内涵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欣赏一部作品,学生从思维能力到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同时还会吸收大量的相关知识。这与美术教学相比,学生的知识接受范围大大增加。随着美术欣赏教学的推进,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积累量会不断增多,而反过来,专业理论知识的增加,又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语言,丰富他们的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以及领悟。

比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首先必须要涉及到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的区别;然后是中国山水作品的散点透视、移步换景;西方风景则是聚点透视、客观写实,等等,这些知识点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了解。由于中国山水是移步换景,基本都是一边走,一边描绘,一边欣赏,侧重点在写意。那么西方风景重视写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描绘。这与西方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东方人比较感性,而西方人则比较理想,这些都会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展现出来。欣赏一部美术作品,必然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好地体味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文、风土、民情、情感,等等。这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视野大开。

(二)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与欣赏能力,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色彩斑斓的,因此也存在各种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等等。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了解并不多,同时他们对世间的美好强烈渴求。而美术作品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世间美好,辨别世间美好的平台。人们总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本身就是视觉的艺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欣赏课,将美术作品中的这些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欣赏课光凭借一张口、一支笔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认识对象,最后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产生情感的共鸣。每一部美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美术价值和内涵。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挖掘这种内涵的能力。

比如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蒙娜丽莎轻轻扬起的嘴角,总是挂着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不管是她轻挑的眼角,还是深邃的双眼,都给人以恬静和美好的感觉,同时又隐隐感受到一种神秘、纯真。那么达·芬奇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充满了对人文主义的崇拜,他体现的是人性的解放,是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一部美术作品,它就是静静地挂在哪里,但是其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够使人感同身受,能够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些都需要欣赏来实现,只有用心体会,去感受,才能够获得。

(三)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优化对策

(一)营造教学的宽松和谐气氛

高校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应该用语突破,不要停留于传统陈述、说教的模式,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提出更多的见解,对作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以以上文提到的《蒙娜丽莎》为例,如果教师单纯说教,很难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解释清楚,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为了打破这个弊端,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们勇敢地说出来,集思广益。有的说作品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有的说女模特是画,还有的说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大家把所知道的有关这幅画的相关信息争先恐后地表达出来。我问学生们喜欢古今中外哪些画家,发现他们往往对生活经历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家感兴趣。

(二)对比分析,变欣赏为研究

对学生而言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浩如烟海,东方美术、西方美术,众多画家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如何欣赏,极为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高瞻远瞩,宏观地把握美术欣赏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进行比较教学欣赏分析,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曾留学法国,都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文化背景相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观念和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徐悲鸿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以写实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注重

的是政治性和文学性。而吴冠中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以写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表现大自然的景象,追求的是艺术的形式美感,探讨艺术自身美的规律,而不太注重作品内容的文学性和政治性。在实际欣赏中,只是把两者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分析,很容易就理解到这一点。 (三)创造特殊课堂情节,知事论事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需要重点分析,哪些需要一带而过,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处理作品应该更加灵活,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一个模式,那么是无法将具体形象,生动化地展现给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从构图到色彩层次,都需要教师合理对待,结合具体的案例,创建生动的情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美术欣赏的有效性。

三、结语

开展美术欣赏,对美术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文秘站:]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人文修养的有效手段。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需求、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合理开展美术欣赏,总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美术作品中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美术学毕业论文:美术高考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要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与课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1.在课程和课时安排上要科学合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室内写生要多安排一些课时,特别是室内素描和色彩写生。适当安排默写课,静物组合能力的培养等。初学美术可以先临摹一段时间的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和静物,一般来说可以临一至两个月即可进入写生训练。但在写生中要适当穿插临摹课。通过临摹可以学习人家的技法和手段,提高自己表现能力,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在抓好学生素描写生、色彩写生和速写这三个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美术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默写能力的培养、静物组合能力的培养等很重要。近几年来美术高考各省大都实行了全省联考。各省联考考试形式素描。色彩大多都是给考生一个黑白照片让学生临摹,也有给文字说明的。2008年以来美术高考我省除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吉林省艺术院校三所院校外,其他院校美术专业考试实行了全省联考。部分院校的校考除了实际写生外,大多也都是采取这些考试形式。(全国各省专业院校美术专业考试形式多样,也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考试)这既不同于写生,又不同于素描头像作品的临摹,也不同于默写。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接触,加之平素对学生美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在临考时就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3.要加强示范教学“言教不如身教”,尤其是美术教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示范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绘画技法、表现能力大都来自于教师的示范。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示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平素要多注重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1)整体的观察;(2)对比的观察;(3)立体的观察;(4)理解的观察;(5)艺术的观察。观察能力是画好一幅写生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2.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是默写的基础,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不够,默写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关键是学生要养成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习惯。

3.加强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画好写生和临摹画其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造型能力不够其他表现手段再高也是徒劳的,反过来造型能力很好,但缺少表现力,这样的写生作品也是暗淡无光的,不会生动的。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两方面的培养,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

4.色彩能力的培养不能仅现于室内室外色彩写生对于学生的色彩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特别是对色彩透视的理解,室内色彩写生是无法替代的。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到室外进行色彩写生。通过到室外写生亲临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色彩能力。总之,面对新的高考形式,作为专业美术教师应提高认识,站在科学高度,顺应新形势,要与时俱进。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课时,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教会学生画好一幅写生画更重要。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不管考试形式怎么变,在考场上都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从而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理想的成绩。

美术学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 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 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 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 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 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 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 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 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 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给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 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放弃后者,我们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 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的价值定位,使我园的美术教育有了基本立足点。

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 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 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我园教师教幼儿画画,往往先自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待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 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画头饰,给幼儿 示范的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4种,让幼儿任选一种, 但是必须按教师示教的方式画,不允许幼儿超出此 范围。改革后,同样是画头饰,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幼儿可 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幼儿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 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幼儿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 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师要他做的事。

过去,教师们常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教师说:“我画错了! ”“我不会画!”如果教师在此时批评或责备了幼儿,那么其手脚越来越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了。现在,放 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教师看到一个 幼儿在一个螃蟹的标本旁画螃蟹,她先画了一个圆,又在圆的周围画了8个扁扁前椭圆,这8个椭圆的位置显然 与标本不一样。这时,教师没有立即去纠正这个错误,在她画完时,教师对她说:“你画的是个海葵,是吗? ”那个幼儿点了点头,又在那个“海葵”的边上兴致勃勃地画螃蟹了。这次,她吸取了经验,比上次画得像多 了。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 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御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 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 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例如,为了让幼儿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们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美术活动。以往的教学,要 求全体幼儿在一个小动物前各画6条横线和垂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这种做法, 使已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 ,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画水平线的幼儿,常常把线画斜了,或者不是画不到边 ,就是画出了头,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学 要求。对已会画笼子的幼儿,我们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如图一);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先帮助他们“ 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条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图二 )。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获取事半功倍的成效。比如,通过幻灯片放映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它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是课本图例永远实现不了的。再如,通过录像的方式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它的生动性、准确性是教育者讲授中难以实现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教育者亲自制作课件,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能创新民间美术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条理性、客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情境教学方法

实际上,民间美术教学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全面调动所有能够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创新民间美术教学的关键外在因素,其涵盖了课堂的环境创设、结构设计、音响设计等,不同的民间美术种类均具备着不同的地域性,风格、主题思想以及情绪情感,而课堂情境的每个环节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信息反映,只有当这些信息反映相一致时,才能够刺激到学生,进而提升课堂功效。比如,让学生对民间蜡染进行欣赏,在学生观察作品的同时教育者通过适当的语言讲授,并向学生们播放一些少数民族(如贵州)中民间日常生活的画面,并将少数民族(如贵州)音乐为该课堂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该种创新的教学情境下得到的感受是全面的,是传统教学永远达不到的。

三、重组有关教材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对原有教材予以调整。增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和教育者擅长的内容,教育者应紧跟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创造性地对民间美术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综合新旧课本,把相同年级的新旧课本中相同的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扩大知识量,教育者不应将眼光放在一个版本的美术教材上,因为各版本的民间美术教材均具备独有的特色与可取的地方,教学中应提炼相类似的内容,取长补短,在教学内容上应找到结合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另外,变换制作材料,拓展内容交叉点同样是一项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在民间美术的一些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严格的内容中比较适用。在创新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欣赏与了解民间美术外,还可采用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制作与学习,比如,将木雕、根雕改成橡皮泥、陶泥或者萝卜进行雕刻制作;将服装、刺绣等通过绘画、设计形式加以体现……

四、讲练相结合,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形成的视觉艺术品,其虽然也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技法,但相对于专业美术作品而言,其对技法水平要求不高,便捷、朴质是很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具备一定的能力进行实践操作的。实践过程其实就是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创新教学模式,满足教学最终目的的过程,虽然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但是教学功效显着。所以在创新民间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练结合,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创新民间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使美术教育者的教学空间更加的灵活与广阔,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和有效。其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学生在该创新模式下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美术学毕业论文:充分发挥速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多数美术教师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大框架”。如: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技法、技能训练;或过分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一、儿童画速写的重要性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人类最早的岩画、壁画都是用线来完成的。成熟时期的现代绘画,又常常表现为线构成。儿童涂鸦,多由线开始,儿童画的原始造型也多以线为主。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线条画对学生来说,最富韵味,最为便捷,也是颇为有效的绘画方式之一。库克就曾指出“线条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现节奏。”这就把速写推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速写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方法,是当场一边观察,一边用简洁的线条把被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迅速地画出来。一张速写既是一次学生对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也是一次塑造物象形体的训练,更是一次组织生活景象的构图能力的锻炼。通过速写还可以锻炼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儿童速写有它特有的优势,阅世越浅,其情越真。童稚率直的目光,对外部充满了新奇感,就像学步学语那样对学习绘画、表达视觉语言的欲望特别强烈。尽管儿童的运用控制系统不成熟,画出来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他们要表现的那些物体的样子来,稍加引导,就能从“图示”化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用他们的真情实感融入尚为稚嫩的线条中,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于是,毕加索提出了:“成为应当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够关注,常常画他们想到的,画他们所看到的很少。速写就有助于帮助他们从画想到的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形成观察习惯,促进视、知觉分化,对学生在一定阶段已形成的绘画模式有所突破,有所新的发展。

另外,儿童速写与儿童画创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画创作可以通过速写直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儿童在创作中也可以通过速写来完善构思、充实画面。

二、对儿童速写的辅导

目前,我正在学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速写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下面就速写内容和速写教法两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优化内容

在目前的美术教材中,有关速写的内容较少,且排列也较为零乱。因此,我把教材中有关速写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编排,以达到最优化,我设想从欣赏、临摹入手,然后按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样的顺序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由于实验刚开始,我重点进行了欣赏和线条的训练。

1、学会欣赏,使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通过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透视、比例、空间、节奏等知识。感受大师们笔下古拙、变形的线条,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儿童速写与现代派大师的手笔似曾相识之处。领略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新的意境能给观者留下想象余地,并且寻求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艺术真谛,这样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开阔眼界。

2、画好线条,提高表现力。

线条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虚或实,或刚或柔,或畅快或凝重,为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我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画线条,如节奏轻松流畅的,画出来的线条象散步,到处流动;节奏欢快、热烈的,画出来的线条象跑步、溜冰;节奏缓慢、舒坦的,画出来的线条老爷爷走路;音乐起伏变化的,线条就象水中的波浪┄┄;粗笔画出来的线,粗粗、直直,显得坚硬,但在粗线旁边加上细细密密的短线,感觉就不一样了。

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儿童的速写就不会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生动活泼,甚至是令人惊讶的画面效果。

(二) 改进教法

1、因材施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觉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写生一把朴素的藤椅,有的学生在写生时好象旁观者,几乎不带感情,也不投入,画好的藤椅比较客观,但缺乏生气,显得呆板。而还有的学生在写生时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往往观察得比较少,画好的藤椅夸张变形,缺乏整体的比例和结构。于是我根据儿童知觉的不同类型,对前一种理性的儿童加强诱发其情感投入,使其速写更具有创造性;对后一种感性的儿童则诱导他们也要注意到客观情景,使他们的画能较好地反映客观世界,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这种不以逼真与否为衡量标准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发现人才,为儿童速写创造良好的开端。

2、精讲多练。

在有意识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基础上,还要追究其特有的审美境界。其中的关键是精讲多练,精讲优秀作品的简洁生动之处,如线条的精细对比所产生的美,线与线的组合所形成的疏密变化和空间布白所形成的黑白构成所产生的美,多练则求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增强信心,提高造型能力。当然在练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3、因势利导。

这是开发能力的重要一环。扬其长避其短,及时发现其各自的速写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如不同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定位:要求理性学生的作品线条整洁、均匀,注重线与线之间营造,使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而理性的学生则让他们尽情地挥洒,使作品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并能准确地反映物与物之间的比例及前后关系等。速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给学生一片广阔天地。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真正基础是左右脑的协调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实验证明,速写不仅可以巩固以往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使儿童的心智得到美的熏陶,大脑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严密的训练,特别是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让我们的孩子都来画速写吧!就象普希金在诗稿边随手画自画像一样,人人都会那么一点,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族 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