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8 10:38: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探析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中小学都开设了美术课,这门教学很具有艺术性,在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性,养成良好的审美观,美术课也是有一定的教学地位的。中小学的美术课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把中小学生塑造成国家有用的人才,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着,所以教学效果在显著增高。对于美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谨慎思考原因,做出改变,对于做的好的地方继续发扬。

【关键字】中小学生美术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

虽然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是在农村美术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有不适当的地方,这都需要大力去打击这种现象,让中小学生美术课程成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把这门课程做好。国家需要做出一定的中小学生美术教学的政策,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政策

1. 课堂中要有好的教学方案

美术教学本来是个丰富多彩课堂,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把一些事物用笔画出来,图上色彩,还要了解一些作品的内涵,课堂上需要有活跃的气氛,在课本上的,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了解画出来,然后对作品要进行讲说和评价,让作品的内涵、历史背景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还要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辅导性的指导,对于一些不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进行讲解,对于难画的一些线条,老师先要进行示范性的勾勒,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描画,这样还可以加深印象。在授课中要多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比如多媒体,可以更加明了的把授课内容展现出来,有顺序的播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发挥,把自己的课堂想法讲述出来或者描画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种艺术感,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2.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

学生不只是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一些绘画,还要有艺术灵感,并且能把艺术灵感表达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不仅要欣赏一些艺术品,还能够自己创作出艺术品,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发挥出来,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创作。还要对学生实行鼓励制度,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指导,表扬学生做的非常棒,使学生有自信心,能够积极的去创作一些作品,能更好地去学习。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每个人的见解多事不一样的,老师不要只依靠标准答案,要综合性的看待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答案分析一下,答案总是多样式的,教师要以欣赏的心去看待学生的答案,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夸张的作品不要给予批评,这是学生自己的独特风格,要鼓励学生,老师授课时要态度和善,增强与学生的关系,师生能够和谐的互动。

3. 美术教学重点是要去感受生活

学习美术重点就是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体会了,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大自然和世间万物,这就可以创作出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感想的作品,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多出去游玩,去感受生活,对周围的事物细致的进行观察,学生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万物的形状等能够勾勒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潜力,把自己的真实个性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艺术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美术要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睿智的双眼,学生要有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生活和美术教学。

4.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习美术教学要设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去开拓,冲着这个目标设立相对的教学方案,并且要积极的去实施,争取完成这个目标。这个目标要有针对性,要包含很多的教学活动,要有相对的价值观,要把教学目标写出来,教学目标的设立还要符合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提前做好安排和计划,课堂尽量要按着计划来,有顺序的进行。每堂课还要有相对应的重点,重点一定要是课本的精华,要简单明了,让学生易于理解。重点还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

5. 课堂结束时要有课堂评价

每堂课快要结束时要有课堂评价,对这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对课堂的气氛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本堂课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继续发扬,缺点要加以改正。把学生的回答也要进行评价,总结一下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把课堂内容回忆一遍,还要把本堂客不足的知识点以作业的形式留下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探究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是否还能补充,多多的学习到一些课外的知识点。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总结

本文对一些美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关的政策,对于一些教学方式要不断的改革,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充分的把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且了解了知识。美术这门教学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美术课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和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拥有好的素质,能够充分的了解了这门学科,并且能够积极的去学习美术教学。要为好的课堂效果做努力,不断的分析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想出好的政策,使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顺利,美术教学要受到重视,成为一门义务教育的学科。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摘 要: 在甘肃西部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河西地区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甘肃西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厚,佛像、壁画、岩画等美术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河西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河西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新型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标准,是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于如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如何提高美术教师的美术教育能力,具有系统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师学;教师学

一、学习和研究美术教育学

无论是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还是在未来将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学生而言,对于美术教育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都应该是永不止步的,在对于美术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大体的思路,首先是通过对美术教育学相关书籍的学习,对于美术教育学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认知,了解到美术教育学是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专业,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整体的不断进步,由此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发展性的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方法,进行不断地吸收学习,不断地去在原有的美术教育学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美术教育素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美术教育经验,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与世界美术教育的逐步接轨,越来越多的外来美术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在面对这些外来的美术教育思想时,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外来的各式各样的美术教育思想,并且深入研究其思想内涵,兼收并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在这个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并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为将来进一步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或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

二、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观

在经历了深入的美术教育学学习和思考过后,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美术教育学的内涵不断感悟,并逐步地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在这里我提出我个人的美术教育观――“三品”美术教育观。

“三品”指的是“人品、学品、画品”,在这里我所强调的“三品”的主要内涵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三品”中的人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时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也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也要具备对于美术教学不断创新和研究的精神,这就是“三品”中的学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重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创作作品的品位,创作出真正有品位有思考的美术作品,不去创作那些没有思想性只是展示花哨技法的作品,也不去创作那些充满内心阴暗的,哗众取宠的作品,这就是“三品”中的画品。在这“三品”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品一项,没有一个好的个人品行,也就没有资格学习美术这门高雅的艺术,就更不要谈美术研究,创作美术作品了,没有好的品行的人,所谈的美术研究也只会是目光狭隘,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只会是俗不可耐。人品之后,便是学品,人品再好,没有好的学品,缺乏创新意识,研究意识,没有专注于美术学习研究的定力和毅力,一切仍旧是枉然,只有好的学品,才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最后就是画品,画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一个人的人品的,好的个人品行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也是浩然正气,不卑不亢,所以“要修画品,先修人品”,这古人的话说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三、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后,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有具有自己的美术主张,既然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或是想要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我们的目标便是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美术主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美术教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初步的提出了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大体可以概括为――“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注重画品,更重人品”的美术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是主张在美术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秉性来对学生进行教化和指导,鼓励中小学学生发挥自己在学习美术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对于学生的不足想办法去训练弥补,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重自己艺术作品的品味与思考性,更要去注重学生人格品行的磨砺,美术教育不单单是一门教会人们了解什么是视觉上的美的学问,更是一门扪心自问自己身心美丑的学问,只有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行的正,坐的端,才能在艺术创作上和艺术的学习上更进一步。在当代社会,鱼龙混杂,甚至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作品,没有底蕴,没有依托,更是谈不上美,充斥着血腥暴力,无度荒淫的俗不可耐,这些都是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缺少画品,更是缺少人品的体现。因此我主张“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注重画品,更重人品”的美术教育主张。

四、努力构建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

在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后,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去探寻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之所以要努力去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是因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形成美术教育流派,为的自然不会不是名头和利益,为的是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的追求和抱负。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就意味着可以扩大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用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去影响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让自己的美术教育观被更多人所认可和接受,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影响更多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教育思想,让更多更好的美术教育主张得到宣扬,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更好的美术教育,真正的实现自己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初衷。

五、具备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后,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要有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美术教育方法是对于美术教育观,美术教育主张理论的外化,就如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美术教育方法是对于美术教育主张的具体阐述,是我们实施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的方式。在制定我们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在制定美术教育方法时要考虑到,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美术教学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的正确引导,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党的怀抱靠拢。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具有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并依据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去付诸实践。

六、训练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美术教育主张,美术教育方法,中小学美术教师仍旧需要结合真正的美术教育实践,通过美术教育实践,真真正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不单单是对于我们的美术教育思想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沟通能力、引领能力、表达能力的考验。再好的美术教育思想,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能付诸于实践也只能是空谈。所以我们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至少要能够从容地讲述授课内容,引领学生们的思考,才能够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这种美术教育实践能力是训练而来,也更是实践而来,只有不断的美术教育实践,才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步精进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系统审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和美术教育主张。

七、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我看来需要不断的对美术教育学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美术教育观,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努力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注重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不断训练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正真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这里的合格指的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具有自己思想的美术教师,这就是新时代下的新型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是作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方向和基本要求。

作者简介:王威崴,男,河北唐山人,汉族,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油画创作。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摘 要】本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促进美术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中小学;教育

美术是象征着人类的文明艺术,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开展好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非常有必要;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必须改变以前的老思想,旧观念,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促使中小学美术更好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里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美术教育实质上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注重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审美教育和艺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塑造完美人格。

(二)美术教育中的知识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学习。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不孤立。美术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两个基本方面。而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学习有益,对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物理等的学科都有非常好的帮助,美术教育是锻炼观察力的最好方法,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美术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一)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二)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三)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三、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

(一)注重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小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四大门类,每一门类的创作都必然是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技能、技巧。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的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只有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加创作实践的机会。例如,中学美术教学欣赏应该容入技能、技巧训练。学生如果有了技能、技巧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

(二)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小学生具有的普遍特点便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符合这种心理趋势发展的情感教育才是好的情感教育。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美好丰富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在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学习绘画建筑物时,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观看各类建筑物,让他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每种建筑物的特色和蕴含的人文价值,课后,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后感受来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建筑物,然后绘制出来或者是做出模型,文字表达的方式也是提倡的。

(三)对不同的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教学生应该怎么去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重教学创新,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这是今后美术教学的教育方向,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同时,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新课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误区探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紧密锣鼓的进行了十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没有哪一位教师没有投入课改之中。教改取得的成绩无人否定。但也难免存在一些误区。我们不能盲目地乐观。本文就新可课改中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存在的误区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美术课堂 教学方式 存在误区

近年来,一线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多元思考、自由表现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由此产生了不少的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教育人本主义的急切回归和学习方式的拓宽。但有些教师盲目赶时髦,偏离了课改理念,某些教学方式走入了误区。下面仅举三例试作探讨。

一、小组交流没有体现自主、合作

老师布置小组交流:“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什么了呢?一起来小组交流一下吧!”

学生相应现象: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齐刷刷地举手或四人小组,你一言我一语,人声鼎沸,学生交流场面极为热闹,然后是小组汇报,一番热情洋溢的教师点评,听课者也觉得学生开展交流与合作,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样的合作交流真的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体现了合作的理念了吗?合作交流在这里体现了多大的价值呢?事实上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合作法上的偏失。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对培养独立与倡导合作两个观念怎样把握是合适的?

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独立”中有“合作”,“合作”中体现“独立”,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上做出正确的分配,一个对学生没有什么挑战性可言、能独立达成的教学目标,还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吗?

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把握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关系是恰当的?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小学生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合作,学困生大多成为听众,参与美术活动机会少,长此以往更令部分学困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而教师在评价时也更注重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那么,这种流于形式又忽视个体关注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又何在呢?

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加强合作技能技巧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异质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唯有如此,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对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动态生成不能随机指导

教师设置问题:“看完这幅作品,你还能有更奇妙的想法吗?”

学生相应现象: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各种奇思妙想如泉而涌,教师连声夸奖,对学生的设想不深究,听之任之。

学生的回答精彩而丰富,教师能不能多一些点睛之笔呢?

仔细品评,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不同层次、角度的思维水平,为美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教师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思维点拨,缺乏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如蜻蜓点水,抓不住挖掘和进一步引导的切入点。

学生想象力稍加激发,美术表现活动立即开展合适吗?

这种提问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挖掘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并没有紧跟而上,往往思维引导戛然而止,教师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完成学生从语言到美术作品的转化,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自然和合理的衔接过渡。

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并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激发,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既具有发散性又能体现出完整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更为鲜明的思维图像,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达到一定高度,从而有力地避免学生“奇思妙想一箩筐,动起手来全丢光”的局面,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机地结合,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避免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课堂活动安排不当

教师布置活动“你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就用什么材料表现,你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就用什么方法表现。”

学生相应现象:教师在美术课堂设置了“学习超市”,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为了实现统一教学目标,或用绘画方式,或用剪贴方式,或用撕纸方式等等,最后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实施教学。

这种“学习超市”式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美术教材中可以随意采用吗?

表面上看,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和媒材参与美术活动,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却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新教材中对美术活动按照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点,形式和内容形成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过分放手实施“学习超市”式教学,势必造成学生在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上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于重复。

因此,要体现自主性,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主体性,而是教师观念、内心深处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凡事都有适用性,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设想,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

总之,课改大潮纷繁复杂,教学方式精彩纷呈。如果教师盲目追求时尚,好大喜功,难免走入误区。一线美术教师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唯有吸取精髓,努力实践,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自我探析

摘 要: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关系重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及效率都有相应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的创新及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全面提升他们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及美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致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进行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致。教师应该结合手中的美术课本,认真钻研,深入探究轻松愉悦教学所需的美术教学因素,在语言方面又具有启发性质的语言,由启发性的语言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与锻炼。另外,在美术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秀作品应该给学生进行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美术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创意对美术主题进行合理地创造,教师认真进行指导,让学生增加感性上的认识,全面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两条途径

1.美术教学技法的训练指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技法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求对绘画的对象必须有准确的描述,而后才能进行绘画创作。这里面富有很多丰富的技能,例如蜡笔水彩画的使用、边际的勾线方式、手工折纸的方法、裁剪方法等相关的技法,开展进行的相关训练必须要求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教师要掌控好课堂教学程序,做到每个方面都有结合,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发现个人美术能力有优异表现,教师应该激励表扬运用具体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绘画上的相应问题。学生都会因为美术课堂的活动促进整体的思维发展,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

2.拓展学生美术想象的空间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去探寻知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画一顶帽子》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帽子,让学生通过自己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材质就能做出不同品质的帽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选择,用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选择的材料各有不同,但是根据他们自己想象与发挥,既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帽子,更有学生能够超能发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为数不少的美术新品种来,什么动画片帽、司机帽、魔法帽等。学生选用的材料不一样,制作出来的帽子也不尽相同,制作之后,让学生自己为帽子做个介绍,将帽子的特点、功能说给大家听,通过语言情境就会使课堂知识更为形象,更为生动。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探索

摘 要:对于如何教好中小学美术课,进行了多年的摸索,也找到了一些适用的方法,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趣,作品欣赏水平和艺术创造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探索;兴趣

一、正确认识,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一直被当成无关紧要的副课,学生多数也认为美术课就是单纯的画画。对此,我耐心地告诉学生,美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广告装潢等范畴,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涉及商业、建筑等重要领域,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美术无处不在。慢慢地,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趣。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轮流负责更新班里的竞赛栏、学习园地、楼梯画廊,大家群策群力,互相较劲,大家集体评比,看哪个组的美术作品更好。此外,学生还积极参加校园举办的各类美术活动,几个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还踊跃投稿参加全国各地的书画比赛,并时不时获奖。

二、勤练多画,提升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在中小学生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美术课不能只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在大自然、社会大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激发创作欲望,形成绘画创造想象能力。平时,我要求学生随身带一本速写本,把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值得画的东西随时画下来,整洁美观的校园,车棚下整齐的车辆,学生课间轻松一下的状态,老师伏案办公的姿态,领导开会讲话的姿势……平时司空见惯的人和事,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场景跃然纸上,比教材上的画更生动,更有说服力。通过勤练多画,在丰富的想象中创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走出课堂,实地写生

农牧区学校没有专业的画室,教学中,我一般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课件来辅助写生教学。透视技法学生较难掌握,与其在课堂上讲多次学生仍弄不懂,不如带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大画室。我们学校地处乌伦古河南岸,216国道旁边,我带学生站在恰库尔图大桥头观察:远处和近处的车辆看着大小怎么不一样?远处的路面怎么比近处的窄?远处的路灯怎么比近处低?引导学生观察并自己得出结论,透视知识很快就弄懂了。春夏秋冬,我带领学生到校外画不同的景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美,去练就一双会审美的慧眼,不断提高绘画水平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从而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和主动绘画的积极性。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热爱本职工作,一定能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美术课教得更好。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摘 要: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就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乃至中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 欣赏课 教学方法

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仍没有足够认识,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仍大量存在。多数学校领导只顾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低、教学设施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而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则大大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此,我就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做如下探析。

一、中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发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茵茵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等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则儿童对彩色图片反映会强烈一些。

2.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也有类似的现象,组织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很可能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不会很深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中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树画在半空等,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教学内容。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建筑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教学方法

1.欣赏的要点要突出。看某一作品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如风景画、静物画等;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如《血衣》、《南昌起义》等。欣赏时在作品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名作品的印象。欣赏时还要理清思路,找到切入点,抓住线索,思维要强调逻辑性,最后要找到落脚点,要收得住。

2.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要避免教师空洞枯燥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地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3.欣赏的角度要独特,注重美术欣赏趣味性。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认识。为了增强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学美术欣赏不仅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如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的分析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观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教育不应当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发展,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等,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之一,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有着其独特的课程特点,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教师需要对美术教学的方法进行巧妙的设计和运用。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推出了几点简要的认识,望给广大的教育工作组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运用

美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必修课,其目标在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鉴赏力、创作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就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需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然而,由于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审美能力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审美能力上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就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同时,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术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一、尊重和热爱学生,以自然的教态亲近学生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生看成是教师的附属品,强调师道尊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教师开始转变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认识,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看待。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关心和热爱学生,亲切自然的亲近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喜爱美术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美术教学中文化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要求,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外,还需要利用美术学科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当注重创设文化情境,利用美术与人文、自然学科的关系,将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是与政治、历史相联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良好美术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

新课程强调中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直接教授学生美术创作和欣赏的知识与技巧,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通过个人和集体学习的方式来学会运用美术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美术课堂所独有的特色和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现代多样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景教学。以小学阶段的《熊猫的彩色照片》课程为例,教师就可以大胆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iPad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可以以熊猫要去照相馆拍摄彩色照片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转移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给熊猫穿衣服的游戏,让学生充分利用iPad中的相关设计软件来学习衣服的颜色搭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调动课堂的学习范围,创造了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作品的交流和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就感。通过这样独特的教学模式,展现出了美术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往往局限在教室的方寸之地,教授的内容也只是围绕着美术教材,学习的作品也是书本中的图片,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相脱离,不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是机械、被动的模仿教材中的作品,不能够认识到作品所体现的本质内涵,学生创造出的作品也因此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超越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美术教学和创作的素材,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进行素描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临摹的对象让学生临摹,而不是简单的临摹课本中没有生气的图片。通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也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积极的扩展美术教学的空间,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自我创作的限制和规定,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创作上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用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中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灵活的设计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及教学思考

摘要: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美术课设置与否和课程内容的优劣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美术教育教学作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而来完善自身的人格,完成从想象美到创造美的发展里程,真正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育价值 艺术理念 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老师,在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认为美术就是教会同学们学会欣赏美,学会画出脑海里浮现的漂亮的图案,我觉得美术课上课时老师应该注重的是教会学生课程要求的技能,应该安排大量课时教并且让学生去临摹作品。可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旅途中,我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和观念的改变,我发现了很多低年级的孩子们总能想到大人想不到的想法,抑或是根本没勇气想的一些事情,他们不按所谓的常规给出的思路和见解,总能摩擦出意想不到的聪慧的火花。显而易见小学美术教育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学校极其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中小学面临升学的年级,并且会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值得培养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就使得学生很重视会考试的主科,极尽全力学习要求的备考知识,而忽略了对自身艺术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学校虽然都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有关艺术的课程,但大多数这些科目是以副课的形式列在同学们的课表里。美术课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而且在这仅有的一节的课时里,美术老师也只是简略地照着课本念内容,去教照着书上的图画一种动物、植物,一栋建筑,一个人物。这种美术课的教学模式促使同学们感受不到艺术的美感,缺少了艺术熏陶的氛围,不能建立对美术的喜爱,最重要的是同学们缺失了教育的本质所在,即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培养的方法。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好学生的定义里只有文化课成绩优秀,缺少了对人文气息,艺术才能的评判。我们应该用优美精致的事物触动同学们的心,引导他们用心灵体悟身边的美丽,用科学有热情的方法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具有艺术特色的东西,然后用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这种美,而不是简单、直接并且粗暴地给学生传达出美或不美、好或不好的价值观。美术老师给学生们的答案固然重要,但是只可以作为同学们对的一种参考不能代替同学没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更重要的是老师应培养学生们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的习惯。

虽然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提倡从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型,但在高考这个举足轻重富有中国特色的指挥棒的领导作用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放在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理念上,美术教育教学在中小学中的地位,直至今日,仍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尽管教育大纲中有关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明确规定的一项内容:“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家观察都可以发现,实际执行的部分是不那么尽如人意的。长期以来,对于美术的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相对于语文数学等等主课来说,它是副课;与小升初,中考和高考这些升学的硬任务比较,它是与文化软实力类似的软任务。正因为人们,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全面,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课程小学凑合着上,初中节约着上,高中逐步取消上课的局面。许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小学担任美术老师,但却遵从学校的安排去改教了其他课程。

中小学过于重视围绕升学考试的教育教学,由此导致了各种问题,例如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不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呆板而单一,教学方式简单又没趣味等等。中小学几乎全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有的大学里也有重视理科轻文科、重视技能轻视艺术的情形。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没有作为基本的素质培养课程来让同学们必须学习。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变为“实践型”。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所以,我们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对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丰富势在必行。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任何一件艺术品,已经无法给出精准的答案。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可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材,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书本都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改革传统的教育考试制度,提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这应该是教育革新系统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现状,并且切实可行地为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培养贡献意见与力量。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线条教学分阶段递进式研究

摘 要:本课题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中小学生美术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按照分阶段递进式的模式,整合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与线条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节。同时将各阶段课程相互联系,构建出一套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并重的环环相扣的美术线条教学课程构架。

关键词:美术;线条教学;分阶段递进式

一、新课改浪潮下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的两个问题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美术教学改变了过去与实用性和功利主义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重构了一个人文的、愉悦的、综合的和开放的美术教育新体系。这个以“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体系,掀起了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一轮探索与创新。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困惑和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美术基本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无法自如的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也就是俗话说的“手上功夫差”。

问题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注重线条教学研究的意义

针对学生对美术基本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的现象,我们应该将注意力回归到美术学科本体。可以把线条教学作为提升中小学生美术基础技能水平的切入点。因为线条是美术作品最基本的艺术语言之一,也是运用最广、表现力最强的一种语言要素,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工艺、设计、现代媒体等各个美术门类。

线条教学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多种美术形式的教学。线条教学并非单一的线条绘画的教学,而是囊括了所有与线条表现方式相关的书法、篆刻、工艺、雕塑等等各种美术门类。本课题以整合线条绘画的教学资源为主,同时也包含了工艺、书法等其表现线条的艺术形式。

三、分阶段递进式的研究模式

“分阶段递进式”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式。“分阶段”从宏观上是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龄阶段。中观上是指课程标准细化的五个学龄段,义务教育阶段包括(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第四阶段:7-9年级)和普通高中教学阶段。微观上具体到每学期的教学阶段,每节课的课程教学乃至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依据中小学生身心特征、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态度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下,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设计美术线条教学的相关课程。

四、中小学线条教学课程体系构架

(一)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让中小学生了解“线条”这一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表达情感思想,美化生活环境等方面。

2.阶段目标

小学阶段:

(1)小学1~2年级认识各种线条,体会不同线所传达的感觉,初步掌握各种线条的绘制方法,浅显认识线条的疏密和虚实变化。

(2)小学3~4年级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进行游戏、装饰,体会不同线所表达的情感,初步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准确性以及风格化。

(3)小学5~6年级学习线条绘画形式美法则,能运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曲直等表现方法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通过装饰画、中国画中线条语言的学习,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初中阶段:

(1)了解线条的作用和组织规律,能够在画面上较为完整清晰的表达出来。

(2)学习线条绘画的构图规律和透视法则,运用线条构建出物象的空间关系。

(3)通过速写、素描、国画等美术门类的学习,让学生在造型上能做到基本准确,在线条的表现力上有一定的掌握并能进行艺术表现。

高中阶段:

响应大纲要求,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回顾和拓展小学初中已知的有关“线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由广到专,选取包含线条因素的一样或多样美术门类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线条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各阶段课程内容

1.小学1-4年级阶段

围绕认识线条、线条的组织规律、线条的运用和创造三个教学目标开展设以下课程:

(1)“认识线条”分为两个阶段的课程,第一阶段让小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线条,第二阶段学习线条的几种基本类型。

(2)小学阶段学习的“线条的基本组织规律”以平面空间为主,1-4年级阶段学习线条在平面中的组合变化规律,不涉及透视和立体空间的表现。

(3)“线条的表达和运用”部分的课程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倾向于“线条的表达”的教学,主要包括“线条与情感的表达”和“线条的装饰美”;后一阶段倾向于“线条的运用”的教学,主要包括“线条写生”的相关课程。

2.小学5-6年级阶段

小学5-6年级的课程主要围绕线条的组织规律、线条的表达和运用这两个教学目标开设课程,两个教学目标相互结合,递进展开。线条的组织规律的学习,从平面空间逐渐向立体空间的表现过渡。线条的运用和表达的相关课程则主要围绕线描绘画的学习来组织安排。

3.初中阶段

依然围绕认识线条、线条的组织规律、线条的表达和运用三个教学目标开展设课程,难度上比小学阶段有所提升。

4.高中年级阶段

高中阶段实行模块化教学,按照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鉴赏模块和工艺模块,将认识线条、线条的组织规律、线条的表达和运用这三个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模块教学的始终。

鉴赏模块美术史部分的学习中,着重书法、中国画、壁画、剪纸这四种能够体现线条美的美术门类的教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对线条教学的实践操作进行理论铺垫。

①书法教学中的线条美。②中国画中的线条美。③壁画中的线条美。④剪纸中的线条美。

五、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形成一套中小学美术线条教学课程体系构架

依据新课标对各个学龄阶段课程内容的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的指导性建议,围绕线条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情感与表现、创造力的培养这三个层面,运用分阶段递进式的方式对线条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课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方面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套由指令性知识到教学导向性建议的课程构架。

2.实践成果,中小学美术线条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中小学同时开展线条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和调整教学设计,形成整理出一系列优秀的线条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开放美术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对典型课例进行探索,创作出许多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作品,同时也推动美术线条教学的连贯性与多元化发展。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中小学美术线条教学分阶段递进式研究课题编号:JCJYC141505015。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与进一步深化,美术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绘画教学替代美术教育的现象,本文结合结合当代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特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加符合当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地位

说起美术教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那就是单纯画画。而且,美术多被作为小科、副科、参考科来开设,在提倡素质教又后,虽有所改观,但是只要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很多学校依然因为各种因素不重视美术课程。甚至,在传统概念中的小三门(美术、鹄帧⑻逵)中,体育山于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得到的宵睐都要比关术多。而小学美术课,在以前的眼光中,多被认为只是教孩子们画简笔画。根据我在实践期问的观察与了解,有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在周末或者假期,都会给孩子报名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美术,据我统计,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比较喜欢画画,或者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而学校的美术课上,班里孩子较多,老师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自己的孩子学到的、会画的东西不多。这说明,现在的家长对美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即使多数只是想要孩子多学会一门才艺,不落后于其他孩子。但同时也说明,我们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仍存在很多不足。

二、美术教学的功能

“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应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情感、知识、道德等,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艺术是一种预兆的语言,它把人类的未来展示给我门,艺术将我们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艺术也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一个混沌世界以外的大门”。这是美国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一书中对艺术教育的精辟论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与进一步深化,同时基础教育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能已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因此美术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绘画教学替代美术教育的现象,结合当代中学生个性发展特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加符合当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颁布实施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教学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意识、情感和需求的个体,因此在受教育过程中他们是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人格。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方法,摆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扮演模仿者的角色。要注重“教”和“悟”的关系,提倡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改变错误的评价观念,真诚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被动的、肤浅的,且流于形式。美术教学里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或亲自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这种探究过程里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尤其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其目地在于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可以跨越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不受学科内容所限制;综合性―在学习过程中它是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分析去解决问题;实践性―包括问题本身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等特点,因此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美术学习从按部就班式的被动学习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

(三)美术教学要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质。《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的学习范畴分成“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和“欣赏评述”四个学习范畴,尤其是在“评述和欣赏”这一学习范畴中是最能表现出美术的人文特性。新课标还将人文性理解为:“让学生感受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精神,摆脱物质利益的阻碍,使其具有历史感和文明感,这应当是我们坚持追求的人文精神”。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了美术欣赏的过程,这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认为美术欣赏的程序依次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个程序能够指引学生逐渐地解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制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的感受力下降,对大自然的美感受不到,缺少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缺少对成就感的体验,缺少对人性的体验。然而美术在这些方面却具有引导、教育作用。因此在进行“欣赏.评述”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课程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在分析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讲方式、方法,更要从美术文化上进行剖析,将作品放到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和身边的美术现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和评述,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性体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美”的熏陶。

高效的课堂美术教学对于开发中小学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能力,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改变美术教学现状,尤其是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兴旺有很大的改变。总之,我们要在高效课堂下大力发挥出艺术生的特长,能挖掘出他们的最大潜力也是我们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在课程学习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艺术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挑战。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较普遍,也是未来授课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展示方式,将授课内容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等优势。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分析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在传授内容的时候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的向学生展现教学形式,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一般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得以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大容量性等特点,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与动态呈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力,主动积极的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只有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美术。中小学生思想并不成熟,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为主,并不是强迫式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与创作。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只能完全用语言来讲解,美术属于艺术,对于艺术的理解是抽象的,完全用语言来阐述,学生并不是完全能理解。在现代化教学课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以直观、动态、形象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将美术中的线条、色彩、创作得以很好的表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使学生们在课程中,通过多媒体的画面去感受、想象艺术的魅力,从而将兴趣转换成持久的爱好,跨入艺术的大门。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是一门很抽象且极富想象力的课程。美术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想象力进行画作。如: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学生们经常看的动画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们指出他们喜欢的人物。运用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就能迅速的吸引学生,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再让他们参与其中,当他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时,再进行引导,动画形象都是现实中的人或物改变而成的,它是由原型的。这种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可以大胆的进行想象。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还要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创作。多媒体教学中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创造力,从而绘画出优秀的作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多媒体提升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快速呈现教学内容。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美术课的欣赏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由于教科书中的局限性,一篇美术作品只能部分展现给学生,其他的只能依靠老师的讲解。这导致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力差。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老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该作品,再导入到课件中,通过投影仪呈现,让学生欣赏到作品的全部内容,再针对部分细节的绘画技法等进行详细解说。第二,教学的重难点有效解决。针对教学难点,将一篇作品利用计算机绘图程序,从草图、涂色到调整、色彩转换制作成程序,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课程生动形象,很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的视野

欣赏课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老师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准备欣赏课,先要收集各种挂图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在课堂上用语言进行讲解,这对老师来说,工作量很大。关键是欣赏课的作品是涉及古今中外的,学生们也不喜欢纯粹语言讲解的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作品下方显示作者与相关作品信息,形式多样,如:文字、图片、视频剪辑等,向学生展示那个时代的民俗、自然景观等,这种感觉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可以驰骋在艺术的长廊里,学习美术课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媒体展现形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课程学习。

三、结语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大容量性等特点,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动态化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使美术教学在高效率、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教学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课堂素描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摘 要】在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素描成为学生学习绘画的必修课。因此,在学习中要正确掌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写实能力,还要明确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素描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进而整体提升美术基本功。

【关 键 词】中小学;美术教学;素描;基本功

素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中小学生学习绘画的必修课。虽然小学阶段教材中的素描课程比例并不大,但也要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而中学阶段,更应当加强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否则难免在教学其他课程内容时捉襟见肘。而且在美术课程中最适合中小学生的绘画形式也正是素描。其它的画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简单技法即可,不必作为主要习作训练。像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等等,它们的工具材料都比较具有特殊性,价格又不菲、不方便购买,若让学生都具备这些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个人兴趣又千差万别,学习环境不够理想,教学时间还得不到保障。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偏重于素描教学,多增加一些素描训练的内容。学生如果有兴趣学习其他画种,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适当进行选择,由教师予以课外辅导。关于中小学美术课中素描教学的问题,与同行探讨,以期共同提高。

一、素描练习与“苦练”态度

美术教学中,素描主要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写实能力。学会画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和演示,自己不去阅读技法书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去刻苦地坚持写生锻炼,再简单的物象也难以表现。初学者总有一个“懒”字,只是喜欢欣赏别人的作品,也爱看别人作画,就是不爱自己动手,总觉得自己太“笨”,画得太“丑”,或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敢提笔。

事实上,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在初学阶段都有过踉跄趔趄的经历。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苦练”的问题,技法虽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提起笔来也未必画得了画,这就必须要刻苦地坚持素描写生练习。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素描教学是绘画课程的基础,课堂作业只是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若要表现鲜活的对象,仅凭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去探寻更加丰富的形象,这是基础训练的第二个方面。只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可发现的题材,皆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且赋予各自鲜明的个性,甚至可以“不施粉黛而光彩动人”。只需自觉地运用相关的造型规律,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完全可以在课外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探析

【摘要】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图像时代 美术教学 趣味性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方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图像时代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的作用

图像时代主要是指以图像文化为主导的形态,也就是利用光、电、网络等新兴媒体为媒介所构成的读图时代。在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美术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图像,把美术图像通过光、声、影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美术教学内容的时候,这些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配合老师学习美术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也进一步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其教学的任务不但是为了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还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属于培养创造性的教育。因此,在图像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以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把这种兴趣逐渐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策略

(一)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利。这种氛围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是良好的艺术氛围。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说,可以引用多媒体图像技术作为课堂引导,当学生处在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就会感觉到自由和放松,也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焦虑与紧张,积极引导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分为中完成学习任务。当学习绘画一个事物的时候,假如老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就把要求罗列出来,并且让学生必须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绘画,这时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架中,阻碍学生的自由发挥。事实上,可以不对学生作要求,让学生自由讨论,让思维的火花碰撞,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创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比如,在美术鉴赏课上了解《开国大典》的创作背景,就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建国大业》部门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观看那个年代的光辉历史,从资料中看到天安门热闹的情景和人们激动的表情。这样教师再进行美术作品《开国大典》赏析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能够对作品理解的更加深刻。

(二)优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在图像时代下,美术的趣味性教学要结合具体的学生年龄特点,积极优化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有所收获。比如,在美术设计课中的服装设计环节,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图像或者视频等手段进行精美的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的存在。可以把内容定位在民族风情商,让学生观看一些具备民族特色的图片,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民族风俗的节目,让学生了解在各个民族中的服装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进行美术设计知识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中感知美和创造美。

(三)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在图像时代下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实现教学目的就需要完善的教学方法。要想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也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美术课程具备很强的知识性,也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假如我们采用的是相对单一的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刚到枯燥、单调和乏味,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图像时代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当学习工艺美术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信息收集的方式,让学生私下里收集一些相关信息,可以是一个实物挂件,也可以是查找到的一段图像资料,还可以是学生自己拍摄的图片等,把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很好的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感官方面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来体会事物、分析事物,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声中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在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重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明确各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