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0 04:40: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欣赏技能研究

摘要:一幅美术作品的优秀,不仅在于其外在美,更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内涵、意义,这需要创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欣赏技能。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美术专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在传授技能与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审美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美术专业;审美欣赏技能;策略

我国以往的高校美术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普及,高校美术专业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其审美观,提高其审美欣赏技能。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培养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欣赏技能的策略。

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学不同于中学,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风光,注意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并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亲近自然,感受高山、河流、村庄,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找到创作灵感。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感受,寓情于景,营造气氛与意境。我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往往在感受自然后才创作出佳作,体验大自然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欣赏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鉴赏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有效训练视觉形式感;多听音乐,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乐感;多看文学作品,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所以,教师平日要多注重这方面的培训和练习,尽量让学生多接触、观赏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作,让学生用心体会、感受、理解。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汲取一些审美批评知识。教师自身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头脑,经常自我批评,从而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内容,以便传授给学生。

三、熟练掌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规律

笔者认为,学生审美欣赏技能的提高,前提在于熟练掌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发展规律。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何,主要体现在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的掌握程度方面,具体体现为对艺术门类、艺术体裁、艺术特征、艺术语言与美学特性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教导学生正确接触艺术作品,让他们了解哪些是学习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可以忽略,等等。举例来说,带领学生欣赏一幅现代油画作品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观察线条、色彩、光线、阴影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那些突出的、重点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感性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深入审视之后理性地评价。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知觉与批评活动都是其审美水平的体现。在评价艺术品时,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对审美欣赏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加强历史、文化积累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文化、历史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大量阅读文学、哲学、历史学方面的书籍,做到人文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如,在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学生如果不熟悉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人文知识,不了解画中人物的身份、背景,就无法深入分析这幅作品。因此,只有将这些人文知识融入作品分析,深入分析、细致感受,才能转化为有效的审美经验,从而加强其审美欣赏技能。艺术是一个大的门类,美术、音乐等子门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音乐的韵律与美术的意境在某种程度上是互通的。音乐家能从美术作品中找到灵感,美术家也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启发。纵观我国历史,很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画家,有很多出彩的绘画作品。如,唐伯虎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诗人。由此可见,只有将各种文化、艺术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五、多参加社会实践,丰富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

笔者认为,社会实践是艺术灵感的源泉。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欣赏艺术作品。因此,欣赏者的社会经验越丰富,人生阅历越多,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会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现阶段,高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其审美欣赏能力。美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时,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欣赏者要想感受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就必须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情感记忆与审美想象,让艺术作品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灵活、鲜活。综上所述,审美欣赏能力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技能,逐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锻炼

美术教育专业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是由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构成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结合美术类专业与小学教育类专业的特点,既要重视素描、国画、书法、油画等美术学科,又要重视教育类课程,尤其要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满足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学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

四、注重创新性教学思想

布卢姆将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共分为七级,最高级就是创新。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维。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需要富有创造力,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时甚至要做得有一点“出位”。例如,在宁德师院附小一堂美术课中,罗曦老师主讲《生命的甘露》,上课前,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几米漫画改编的《向左走向右走》的画面,画面中下着小雨,人们带着雨具穿梭在城市中。接着,教师穿着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出场,以此来引出“生命的甘露”的主题,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场,是一位美术教师用心经营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按照成年人的特点来进行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另一种教学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大学中,国画课要上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临摹与写生,特别是临摹课耗时很久,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学习,像罗曦老师这样绘声绘色的课前导入在大学教育中显然不适合。而小学教育则非常需要这种创造性教学。首先,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不适合长时间作业,枯燥的临摹课也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其次,小学生文化课课业压力比较重,因此美术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有更多创造性的课前导入和课程安排。如何提高教学技能是美术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和研究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跟上小学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步伐。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一直担任计算机教学工作。工作之余,常听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慨叹设计一件作品时,常对作品的美化束手无策。这使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对作品美观程度的设计问题,我们应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之外,加设适当课时的美术课程,使学生对版式、构图、色彩、字体设计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和处理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胜任来自各方面的工作要求。

1社会发展的需要

1.1“文化消费”与“视觉享受”

现代中国社会进入“消费时代”,“文化消费”指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文化这种特殊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接受方式。富有意味的是,消费信息的传播途径或方式,主要是官能感觉,尤以视觉为最。视觉是以图形、文字与色彩等基础元素为视觉认知语言而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消费时代也是个“一味迷恋视觉享受的时代”。其范围涉及文字、图形、图表、摄影、动画、商业广告、展示空间及视频影像等。

1.2“计算机文化”与“视觉文化”

这个时代也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已然成为了一种大众消费品。计算机文化中的视觉文化占了绝对重要的比例。计算机产业的操作员或设计员也应该对视觉的消费观念和视觉艺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更赏心悦目的作品。只有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具备了全面的文化素质,我们才能在专业上走得更远,设计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计算机语言。

2学科间的交叉性

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产生了学科间的交叉性。这种交叉性面向未来,强调信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学科交叉的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艺术方面的整合、策划、创意设计的能力,以数字内容、人机交互方式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创建简洁优美的信息界面、信息产品和信息环境,为观众和消费者创造和谐美观的交互方式和体验。计算机美术是跨越艺术和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3学科间的共通性

3.1计算机产业需要创新人才

众所周知,计算机产业从早期大型电脑演变到今天的个人电脑,从硬件配置到软件开发和应用,无一不经历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果你问盖茨:你宁可要公司全部的科技,还是要公司全部的人才?他会告诉你人才比科技更重要。在今天是最新的科技5年以后就过时了,但是人才却可以永远继续创新。

3.2美术课程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这是由美术活动的思维特点———发散性思维和美术活动的过程决定的。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通过绘画传达给观众,受众观赏之后产生感受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确认了对自己的认识,信息不断发出、反馈,正是经过这种螺旋形的上升过程,不断地培养其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美术作品强调创新、强调个性,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自然将创新品格应用到计算机学科上去。在将来步入社会后,亦自然将创新精神应用到工作中去。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创新特征和美术专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一致。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材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专业美术院校的影响,定位模糊,办学思想不明确,显现出多方面的弊端。其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以美术学院为模式,以培养画家为目的;与中学美术教育脱节,淡化美术教学论;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重“一专”,轻“多能”。因而影响了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扩招后出现的教育、教学及就业等新情况,高师美术教育必须在反思美术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相对独立的新课程体系。

一、“由技入道”:强化基础技法,突出人本教育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水平,具有美术教育专业能力,能适应社会美术事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1]2据此目标,来审视当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原因是:强调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把绘画基础技法等作为最主干的课程,居于专业课程中最主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由重视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由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版画转变为素描技法与表现、色彩技法与表现、国画技法与表现、油画技法与表现、版画技法与表现,目的是要强化基础技法与个性表现,由过去专业技能深度训练转化为基础技能方法训练,体验与创造个性表现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重在演示,学生重在创新与个性的形成;教师既是主持者又是倡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表现、凸显个性,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形成艺术个性。但是,这些基本技能方法的训练仍然没有达到美术教育“由技入道”的最高境界,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方法、实现了自我表现后,还缺失“道”的境界,缺乏人文语境与审美境界,缺乏自我个性表现后的哲学思考及艺术创新能力。毋庸置疑,这种缺憾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有密切的关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高师美术教育也应该重视专业美术与生活美术的融合,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充分体现这一重要方面,不能将“技”与“道”孤立地分开。

二、“由理入道”:扩展美术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除了“由技入道”之外,“由理入道”也是目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技能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以适应将来从事的基础教学工作或其它艺术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2]1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要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功能。此外,还必须承担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许多院校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偏重美术技能课程,而对与中学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如艺术教育学、艺术心理学、美术欣赏、技法理论、中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明显存在着重技能技巧训练,轻艺术理论、艺术素质及教学法的现象,与中学美术教育需要差距较大。相比之下,“国外的许多国家对美术师资的培养都相当重视理论与艺术理论课程。如德国的杜瑟堡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在课程设置上,10%是美术教育学,20%是美术史论,10%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3]这些对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素质培养的课程占了总课时量的40%。因此,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结合中学实际,适当压缩技能训练课时量,增加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欣赏、技法理论及教学法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根据需要拓宽专业面。目前,高师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受到专业美术院校的强大影响,这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因此,通过课程建设,有效完成学科目标是当今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此外,还要通过哲学、美学、博物馆学、综合艺术等课程的设置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三、“技道合一”:兼顾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设置

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在课程的改革中,要突出师范性,同时要考虑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要围绕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努力构建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要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重点。要树立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意识,这样,课程体系的建构才有针对性,专业的发展才有保证,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前景才能充满生机。当前,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设想应该是:以人文引领,重建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强调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一)关于“综合艺术”方向课程的设置

根据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美术教育人才的要求,在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综合课程设置理念引入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观点。艺术种类是在艺术产生和发展中逐渐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而已经获得独立的艺术门类又在不断地加强相互间的联系,甚至是与艺术门类之外的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互相融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品种。但是,“在20世纪的美术教育中,比较注重艺术分离的趋势,却忽视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人文、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4]316根据美术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结合我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情况,考虑设置“综合艺术”方向课程。“综合艺术”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古代美术与博物馆、现当代美术与美术馆、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等实用美术的课程内容,使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品收藏等重要美术机构与我校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加强美术学科的横向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职业选择,而不是仅仅从事美术教育。

(二)关于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散乱、缺乏针对性,脱离了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实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因此,课程调整的第一步是整合美术专业课的结构和教学内容,把课程整合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坚持加强专业基础课,重视专业理论课,调整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原则,对专业的学习要减少纵向的“深度”,增加横向的“宽度”。同时,美术学科要冲破专业分科界限,增加选修课,走出过分专业化,尤其是专门技艺化的狭小范围。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考虑设置一些实用性的专业选修课。分两个方面来谈:一是综合性的选修课,如插画、漆画、陶艺、版画、平面设计、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等。这种综合性的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课程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等课程的同时,掌握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利于职业选择。二是发掘新的课程资源,开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选修课,如苏州园林艺术、常熟花边艺术、常熟红木艺术、苏州艺术家群体研究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美术研究课程,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当然,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上面所说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列入必修课中。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向。通过这些特色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把美术学习拓展成文化学习,把单一的绘画知识和能力拓展成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展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文化、艺术素质,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造能力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复合型美术人才。”[5]77

(三)关于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更多考虑市场的要求和需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我校应用型教学的定位,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我校美术教育专业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毕业创作课程的设置

“毕业创作”课程是高等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创作和展示的重要实践课程。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学生掌握及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出专业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状况。因此,毕业创作综合体现了美术专业四年的教学成果。正如尹少淳所说:“必须通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以及书法、摄影等特点,以此作为形式和手段,向青少年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6]122毕业创作展示是学生通过展览的设计安排,向参观者全面展示自己学识与能力,以便人们对本专业的教与学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全面地考查美术专业学生在美术创作、美术教学上的各种能力,因此,毕业创作课程应隶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中。

2.美术调研课程的设置

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美术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地方文物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例如宗教建筑、名宅、碑刻、园林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开发新的教学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参观艺术家工作室和传统艺术作坊,可以加强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深沉的历史人文背景。通过挖掘、学习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显示地域色彩,张扬地域个性,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成为美术课程发展的必要补充。美术调研课程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联系到自己所熟悉的艺术资源,增强艺术的理论直观性和艺术感知能力。

3.博物馆学与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实践课程的设置

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要加强与地方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的联系,积极争取学生在博物馆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参加实习或做义工的机会。这门课程的设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鲜活、生动、直观的美术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提前介入实际的美术工作,增加工作经验,以利于将来的就业。通过上述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单一、脱离美术工作实际的教育状况,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年内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较为全面的美术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真正体现师范性的特点”[7]116。

(四)关于人文基础课程设置

重建和完善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广义上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比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人文修养,能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的联系,综合后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将给学生展示的是一种大文化、大艺术的观念。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应遵循人文课程内容与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原则、基础性与工具性原则。建议设置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与写作、中国民间美术、中外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著选读、西方文艺名著选读、文学名作选读等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在美术教育专业中设置人文基础课程,可以打破以单纯学科知识体系设定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构建相对独立的新课程体系。

四、结语

我国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已从培养美术创作的“精英”人才转为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因此,高师美术教育应努力为毕业生赢得更多就业机会。对美术教育专业来说,虽然纯艺术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但其他领域对美术人才的需求空间还比较大,尤其是对具有新技术含量的人才的需求呈上升的势头。由于社会所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型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新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课程结构上,根据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与建设人才的需求,创设新兴的、综合的、交叉的学科,适量增加一些技能型、应用型以及自然科学、技术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诸多学科的相关课程。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拼接,而是将艺术学科的各门类与教育学科以及学生知识层面进行以人为本的科学整合。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中心,改变只重技术训练的传统观念,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综合发展”[8]3。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必须慎加选择,应与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艺术教育的价值,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素质提高的体现。”[9]20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走出专业美院的美术教育模式,与多种学科融合,弱化知识目标,强化人的目标,由技能性转向知识性和体验性的掌握,要求在人文关怀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课程目标。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哲学思考能力及艺术创新能力,兼顾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使技道合一、完美融合。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高校城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设计分析

2011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中独立出来,被评定为一级学科。然而,由于城乡规划学开展时间比较晚,作为新兴学科,其知识框架体系相较于建筑学而言有了大幅度的改变,需要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例如与艺术学与美学的接触面比以往更广,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适应学科体系的改革。

在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中,美术课程贯穿大一整个阶段,共计128课时,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需要美术类教师进行辅导。然而,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目标与美术类学科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导致很多美术类教师在给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我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刚给城规学生上课时发现学生们的专业目标和我自己所学专业目标是不同的,学生美术基础也参差不齐,若按照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也能有一定进步,但学习所得知识不能良好运用于自己的专业。而且教师的授课基本都按照美术类学生进行培养的,在第一学期开设的美术(一)课程中教授素描,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美术(二)课程中教授水粉,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讲室内设计图和马克笔。学期末时,每个班学生的绘图方向以及掌握的绘图技法都不一样,无法与后期课程良好接轨。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这需要美术课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思考,能否根据城乡规划这个专业的学科目标和培养计划,制定适合其发展方向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在授课时进行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在设计教学项目时,第一个环节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美术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除了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手绘水平和技能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而对学生的分析也成为学习需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是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我认为,使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更为恰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大范围的,教师就必须先收集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将美术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具体化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作为收集目前学生学习状态的依据。结合城乡规划的学生的现实情况,开设美术课的是大一的新生,本科招收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较高,但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专业训练,不像艺术类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已经对美术方面有深刻了解。在如果教师还按照艺术类学生的标准去对待,这些新生会跟不上进度,他们本来对美术课就有恐惧感,在压力之下,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生出讨厌这门课的心理。针对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一新生,我认为需要设计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在城规专业来说,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使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设计图纸;对渴望深造的学生而言,考研需要考快题这一科目,他们也有掌握手绘技法的必要。我认为,美术课结课时,城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绘图时,造型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结构透视、特征、空间关系等);正确理解对象结构及体面关系,并能完整地表现;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以便适应专业需要。那么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手绘能力和学生目前零基础手绘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明确了。

并且在学习需要分析时,我发现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方向问题并不存在教学资源上的约束。第一,现有的教学设备是画板和画架,学生们在手绘中需要的工具是已经准备好的;第二,以往的教学资料往往是《素描教程》、《水粉》等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教材,如《钢笔建筑手绘》、《建筑风景速写》等;第三,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第四,学校和教研室非常支持教改项目,这就促进教师改革创新,这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对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学生授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上课之前根据以上指标体系进行测验,测出学生真实的美术水平;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和观察表,直接从学生处获得信息。我发现,在一个30人的班级中,上课前66%的学生对美术课有畏惧,认为自己没有基础,无法学好这门课;50%的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期中10%的学生有怠惰思想,觉得没有必要学习美术课;96%的学生是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100%的学生都认为上课可能会学习如何画石膏像、静物等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时把城乡规划这门专业的培养计划跟他们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美术课与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有区别,美术专业要练习石膏静物,但城乡规划的美术课是不一样的,单纯练明暗、光影这么细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偏离学习方向的,应在掌握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多练习建筑风景类绘画。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发生改变,教学手段上也要改进:把学生按照美术基础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美术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授内容以写生为主,让他们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作业要求能画出想法新颖、结构准确的建筑物和绿化环境;有一些美术基础,但不够扎实的学生,以临摹课本和好的作品为主,让他们多看优秀手绘图,了解自己的不足,打好基础后,再慢慢进入手绘阶段;对于大部分零基础的同学,要从头开始教,先掌握透视法则,初期可以借助直尺来辅助绘图,再到阴影的表现、树木的表现等等。通过分类教学,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督促,进步就比较快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增加了美术鉴赏模块,教师挑选出国内外优秀的手绘作品,指出其优秀之处,供学生参考。每节课的最后要对班中所有学生的作业评讲,大学生思维新颖,乐于表现自己,且接受能力高,评画环节能让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更高昂。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期中时,根据指标体系,经过问卷、观察和分析,2015届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绘画水平有较大提升,与目标水平进行比对,80%的学生已经达到上一届学生期末的手绘水平。期末结课时,83%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建筑物手绘写生,面对美术课程,100%的学生都不再有恐惧感。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城规专业美术教学中面临的任务及其性质已经很明确,通过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是可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当然,要适应城规学科要求,美术课程还要做出很多调整: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媒体、学习环境以及结果评价等都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极大的改变。前端分析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让整个教学活动明朗化,后续的工作量还很庞大,需要教师、学生、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等多学科领域共同合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城乡规划中还有很多课程亟待建设和改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学科要求。一线教师应随时注意教学中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尤其是与城规专业有交叉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更要通过论文、项目、成果等方式做研究推广,这对其他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孙征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职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发挥出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紧密联系。高职美术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旨在为社会输出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既体现出普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要求,又兼具职业教育的目标。

1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在经历了扩招改革后,没有及时地补充美术教师数量,也没有真正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相较于扩招后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工作较为滞后。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场所,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都应突出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1]。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美术教育目标的过于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往往想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力求以通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人才市场中,各大企业均只需要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的美术人才,从而使得越来越凸显出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其二,教学方法滞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所采用教学方法已经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中必须及时地优化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中。同时,高职美术教育的教材内容也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市场的要求,造成高职美术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2.1明确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新时期企业对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符合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明确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基础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其应用现代美术工具的实际能力以及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能力[2]。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达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目的。高职美术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以及中职美术教育,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专业性,要求毕业生具有美术工作者的特质,同时又作为技能型劳动者能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最终成为高素质、综合性的美术专业人才。

2.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了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目标的教学要求,高职美术教育需要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同时,应尊重美术教育中关于创造力与个性化的需求,以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其专业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要求,充实教学内容,以系统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技法以及就业市场的专业性技能要求,同时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塑造其差异性特质,构建内容丰富、联系实际、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应重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使其达到人才市场的验收要求,应将市场作为培养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就业市场导向下不断结合新时期其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优化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及时效性的目的[3-4]。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沟通:高职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求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品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在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模式来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可采取“项目中心制”的教学方法,而非以往的“技能中心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企业的需求专门的设置一些,然后按照学生各自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特点来指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在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许多的困难与问题。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引入项目所涉及到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完善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基础。在落实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强教学氛围,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2.4加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兼具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三重任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掌握美术专业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以强大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建设实训基地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制定灵活的教师聘用办法,通过聘请美术专业行业内优秀的广告人、设计师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的师资队伍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实现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美术人才的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美术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结合当前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环节、技能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加强,促使学生发展成为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从而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作者:鹿杰 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困境和对策

摘要: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让越来越多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涌现了出来。在美术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就是一项基础专业,为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美术人才。可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开展以及活动的设施都存在很多的问题,让学生无法真正的将知识学透。因此,文章就目前美术专业艺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找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高。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美术教育专业;困境和对策

在我国的师范教育中,将美术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作为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改革新成果。我国高校对美术专业的设立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探索,关于美术专业艺术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其中也还存有一些缺失。就现在高校的教学具体情况出发,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争取让日后美术教育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一、美术教育专业在艺术设计中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1、轻理论、重技能

和传统的教学就所不同的是,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甚至于艺术类的所有教育都存在轻理论重技能的缺陷。可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是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持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美术设计不能仅仅是一个模仿练习,而是对于艺术设计素质的全面培养,这是模仿练习中无法完成的。高校中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忽视,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课程的枯燥让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学校不科学的课程设置,也让理论教学进程缓慢的原因[1]。

2、不够科学的课程设置

美术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被很好的落实。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一般院校采取的方法就是借鉴名校中的设计课程。但是,学校与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会让教学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除此之外,教学体系的残缺也会让课程显得非常单薄和不理想。

3、不够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设计专业和美术教育的结合必然会让课程增添许多特色之处。可是相关的美术教师却存在不知道该如何而去教的问题。依照现在的高校教学情况来看,在美术教育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还是以旧思维进行课程的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换句话说,教师注重的依旧是设计专业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在其中加入美术教育的内容,让课程不具备特性与师范性。

二、在美术教育中专业艺术设计的教学对策分析

1、对课程设置加以改革,发展特色性教学

一项课程的开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所以对于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艺术设计本来就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2]。对于此类课程的设计必须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在进行专业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时,要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在其中也可以选修一些广告学和传播学的课程。对于学科之间的教学和交流也要不断加强,这是为以后综合性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所涵盖的部分有很多,比如印刷品、美术、广告等等。高校也可以根据当地对人才的需求,来选择自己办学特色,这样也能促进性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

2、改变教学组织的形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位置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的主导一直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听课,但听课效果却越来越差。尤其是在艺术类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体,将教学理念与情感相结合。这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消除对课程的抵触感。对于课程中理论课程的学习也应该是逐步渗透的,不能将一整个知识点以“满堂灌”的方式全部倒出,应该科学合理的分配到每一节教学课堂中,将知识进行有机的分解,按阶段完成阶段性任务,从而让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而对于美术教育的融入也是不能少的,教师也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课堂,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师,教师在最后给予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产生实感,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3、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艺术设计的最终源泉就是创造力,这也是高校设置艺术设计课程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意识”,有了想要问问题的冲动,才会在生活中细心的发现无限可能。除此之外就是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和艺术设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基础知识为联想提供了源泉,提供了思想,引导了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新灵感的发挥。当然,对于学生再设计中的创造也是要给予鼓励的,这也是形成自我风格的重要一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美术教育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时,要将现存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进而能也能将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解决。我相信,专业艺术教学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一定会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杨晓莹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困境及对策

一、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

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都与专业美术院校使用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数量更少。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搬自己在美术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美术专业的美术水平。例如美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遇到很多困难。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对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学法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美术技能技法,没有穿插运用幼儿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学前美术教育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

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学前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仅仅在普通教室里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入一些专业的设备和设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师范大学都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配备完善的美术教学设备和设施,师生只能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提高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对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应该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需要,将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加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内容中去。学校要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培训。以绘画课程为例,可以删去三大构成、素描等内容,加入纸版画、吹画、刮画、线描画、油画棒画、简笔画等等。这是为了使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美术教学技能,在就业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学前美术教学。同时对水墨画、水粉画的教育学进行改革,突出儿童化、趣味化的特点。特别是要对玩具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降低手工制作的难度,加入更多的适合幼儿的手工制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能够顺利的承担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任务。

(二)培养优秀的美术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要注意对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进行职后和职前的一体化培训,使美术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交流和学习,使其接受先进的美术教学思想。特别是要培养教师的为幼儿园服务的意识和教学理念。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具备美术专业的教学水平,而且要通晓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掌握适合学前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运用。优秀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编制和实施美术教育方案,掌握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技能和理论,能够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高等师范大学还应该在美术教育其他课程领域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课程综合、主题教育的意识,例如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进行联系。这也是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设计主题教育内容,开展综合主题教育活动。

(三)对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

高等师范大学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配备环境创设教室、玩教具制作教室和美术教室。环境创设教室要配备幼儿园使用的小橱柜、小凳子小桌子等教具,全面模拟幼儿园的实际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模拟练习。玩教具制作教室要配备手工制作桌椅、投影仪、幻灯机、作品展示橱窗、作品展示柜等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玩教具制作,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美术教室要配备儿童水墨画教学使用的大桌子、音响、投影仪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等师范大学才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三、结语

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非常重要,因此师范大学要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视,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使学前美术教育能够与幼儿园的学前美术教学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学前美术教师。

作者:朱明健 谢笑容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剖析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试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相对其他专业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学。为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必须面向基础教育,突出师范特色,注重实践课环节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实践课;职业技能训练

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在世界上的独特之处。这一中国特色与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师资的基本国情紧密相关。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有三种开办方式: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专门院校(如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每种形式中又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

高师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在于既强调艺术性,又重视师范性。高师教育从自身的培养目标出发强调师范性,对学生提出了有别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要求,自然也包括了对艺术性的要求。

基于上述因素,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必须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对艺术师资的要求,改革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减少课程门类,精简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的特点

教育部教学大纲规定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须有实践课的内容,这是培养新型大学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的实践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利用假期时间,以小分队等形式集中或分散进行社会实践;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训练主要是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美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要真正学好本专业,必须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除在学校的小课堂里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接受正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外,还需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大课堂里去,学习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办美术教育,对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教育而言,有许多制约条件和不利因素。因此,开展艺术考察课,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与当代优秀的艺术成果,参观、考察先进地区艺术院校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创作成果,对于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质量的途径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笔者所在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如根据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为市福利院、武警中队及我校各部门和校园社区绘制了多幅宣传画、壁画、巨幅宣传标语、室内标语等;上街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群众刻制印章、书写条幅等;在假期社会实践中,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群众送春联,义务写春联;给聋哑学校的残疾儿童辅导美术,为助残成才做贡献;积极开展开展警系共建活动,学习武警官兵的优良作风,并为战士讲授实用美术,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状况。

2008年,笔者所在学院组建了肃南民俗文化考察社会实践服务团,重点考察了肃南裕固族的服饰文化。在实践中先后参观了肃南民族博物馆、肃南县原生态民族文化展览馆,了解了民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魅力,深入到裕固族民族服饰加工作坊,对民族服饰的加工过程、手工工艺、用料、图案设计、颜色的搭配等进行考察与了解。此次实践活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

再如,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回馈家乡、感恩社会的号召,经学院团总支提议,以美术学院学生为主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10年暑期在会宁县成功开展了为期15天的义务支教活动。通过支教实践,锻炼了队员们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状况,也开阔了他们的艺术视野。

(二)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实习生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教育,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掌握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独立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教育实践课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部分。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主要采取听讲座、报告、观看教学实况录像、实地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教育实习时数为一个学期,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笔者所在学院经多方联系,在新疆和张掖市、酒泉市、武威市等地区确定了若干个实习基地和实习点。实习工作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由院领导、班主任与有关任课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分头巡回指导。实践证明,这一实习形式有如下优点:符合中小学美术课课时较少的客观实际,使参加实习的学生能得到充分锻炼,每位实习生讲课时数一般都在60学时以上;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艺术实践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主要通过艺术实践与艺术考察两种方式开展。前者主要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为毕业创作做准备,解决生活“点”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学习优秀的艺术传统与当代艺术成果。

关于艺术实践课的实践地点,笔者所在学院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并征求学生意见,选用近、中、远三类实践基地和实践点。近点:充分利用本地区优秀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实践,如富有特色的肃南草原、马蹄寺、山丹军马场、张掖丹霞地貌、额济纳旗胡杨林景观等富有特色的实践地点。中点:形态多变的甘南草原、拉卜楞寺、青海草原、塔尔寺、祁连县、北山林场、新疆吐鲁番、哈密和巴里坤天山草原地区,都是画家和影视人员非常向往的地方,也是艺术实践的理想之地。远点: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近年来学院选择了一些相对较远的地点进行艺术实践,如陕北的延安地区和安徽黄山市的黟县宏村、西递等地区。陕北革命圣地粗犷、浑厚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皖南秀美的江南水乡,使同学们受到了极大感染,不仅创作了许多写生画,还兴致勃勃地在学校举办了画展,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艺术考察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实践:其一,就近进行“丝路行”艺术考察实践活动,重点考察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阳关等地,沿途还考察了嘉峪关、魏晋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桥湾城、锁阳城、白虎关、东千佛洞等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二,考察本省区和相邻地区的文化遗址,如麦积山、拉卜楞寺、塔尔寺、青海湖等。其三,利用到北京、西安等地参观全国重要美展的机会,顺道参观美术院校和文化遗址。另外,还经常将风景写生课带到附近农村和肃南草原等地去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院还通过教育技能课、特设课、二辅修和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开展,加强培养师能的教学实践。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从师任教素质,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笔者所在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通过教育技能课“三字一话”的教学,即毛笔字、钢笔字和板书粉笔字及普通话的教学,培养学生规范、美观、大方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流利、标准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特设课教学,如电化教育、计算机基础、敦煌壁画等特设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从事美术教学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二辅修学习,如选修计算机、文秘、公关、音乐、舞蹈、武术等课程,培养学生今后在教学岗位上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如组织“美术爱好者协会”;在全校各院美术爱好者中开展美术专业技能培训;举办全校性的“书法、绘画、速写大赛”;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全校性的师范技能大赛、演讲大赛、辩论大赛、文艺汇演、军训和运动会。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既有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的坚实基础,又有多方面的技能;既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开展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

高师美术教育的结构特点,是本身的独特性(艺术性、师范性)和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目的性,其独特性是由目的性决定的。为了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高师必须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人才。综合实践课是高师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所必备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的独立课程,具有科学性、知识性、互补性、演习性、效益性。作为高师教学方案课程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板块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和师范职业技能的训练,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修养、职业技能、道德风尚得到显著提升。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专业手工应用》课程分析

摘要:手工应用课程是一门注重动手动脑、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学科,对于全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手工应用课程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手工应用课程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开设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内容。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授课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安排、考核方法几大方面详细地梳理并阐述了《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注重创意思维及操作技巧的练习,操作性及实践性较强。

关键词:手工应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手工应用》是学前方向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注重设计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使W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偏重创意思维、操作技巧、实际应用的学科,包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舞台美术与化妆、平面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理念

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本课程以创意和制作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设计创意的方法,体会各种手工材料的特点等。《幼儿手工应用》课程的内容依据幼儿园教学所涉及到的手工和设计内容进行选择,课程特点涵盖面广,内容由浅入深,从手工基础这样技巧性的、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慢慢加入提高的内容,如综合材料、现代媒体艺术等,逐步加入知识的拓展。尤其在后期的设计专业方面,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由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比如说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视频、产品等各种具有设计意识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概念,再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

三、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针对的是大专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学起。无论统招还是单招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较高的审美意识,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较高,比普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素质。尤其在手工应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解决了造型和审美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学生们的操作经验几乎为零,对幼儿园手工及其教学一无所知,作品很难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这是大专学生的不足之一。学生还缺乏系统的手工制作的经验,创作意识比较浅显,作业效果过于浅显,不能去深刻地挖掘创造。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展示大量的幼儿园实景照片,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幼儿园内的手工作品及环境装饰等,运用情景模式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从而加深对幼儿园的了解和认识。针对学生创作意识缺乏的情况,首先可以在作业的形式上加以改变,如纸工课程里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折纸、剪纸的技法,而是鼓励学生可以融入立体构成的知识,将作品的展示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制作出兼具艺术性、设计感的手工作品;其次,可以为学生补充大量的新鲜内容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寻找新资料,尤其是网络资料,教师也需要提前查找好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方向或主题。

四、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师德高尚、身心健康、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文化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教育理念先进,保教实践能力过硬,具备学习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具有美术专长,能独立承担学前美术教育任务的专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学生传授各种手工技法以及平面设计基础等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理解、应用不同材料组合所产生的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热情和水准,时刻保持专业创意和创作精神。通过学习能够创作出较成熟的作品,把作业作品化、专业化。从知识目标上来说,学生要掌握各项内容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创意技巧,掌握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了解每项内容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掌握各类手工基本的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特征及意义。从能力目标上来说,学生首先需要具备独立创意的能力,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技巧,注重手工制作能力和细节表现,并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制作方法及创作的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认真、细心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将这些能力熟练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中。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来说,学生需要体会手工的艺术特点,培养热爱独立创意、热爱手工艺术的情感。了解手工是为了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幼儿触觉的感知力。它是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途径,利于培养并引导幼儿热爱手工操作及手工艺术的情感。

五、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安排

六、教学保障条件

教材使用情况:本课程使用的指定教材是《美术》设计应用卷,第三单元第一章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幼儿师范学校规划教材,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辅助教材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硬件设施情况:综合运用专业的手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展厅及展示台等先进设备,保障教学的最佳效果。

七、考核方法与评定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专业设计的所学知识点以及艺术表现技法,在学生原有的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使作品完整美观,并能合理发现与运用材料。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课堂表现考核、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形式为面试,主要针对作品的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评定依据主要为平时作业及毕业创作作品、毕业论文、制作技能展示、方案设计等,全部采用平时考核的形式。

教W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以在试点幼儿园的领导、老师对学生环创及玩教具的评价为依据,第二方面依据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评价和校内学生评教为依据。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摘 要:动画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动画专业也是我国艺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我国动画专业教学工作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基于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角度对动画专业的创新思维教学和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一、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创新思路

为了消除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要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在动画创作中的热情,就必须对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更新。总体来说,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应当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动画专业基础课开始,对学生开展思维灵活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的“全因素”教学模式,运用动画素描的方式开展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动画专业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和方法

1.基础美术素描教学创新

动画素描是对动画专业学生基础美术教育创新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动画素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动画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动画素描的基础美术素描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第一,要体现动画素描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制订动画素描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中,要结合动画职业活动的特点和实际,科学选择和确定动画专业基础动态素描教学的活动项目,开展实训性强的动画素描教W工作。在动画素描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有步骤、有计划,按照一定的实训目的开展动画专业基础美术素描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要按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相关逻辑思维方式开展相关的工作,提升动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动画素描过程中开展“人物行走”过程素描,对人体在一个行走循环中的各种基础动作进行素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础素描技巧,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开展运动造型教学。这主要是指在动画素描教学过程中侧重用有变化、透彻的结构线等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相关动作本质结构等进行描绘,也就是要将传统的光影、色彩等因素放在次要的位置,对物体的运动特性和结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和展现。

2.动画专业色彩教学创新

色彩造型能力是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色彩是刺激人们感官的第一因素,更是动画造型语言表达和造型意义内涵承载的重要主体,关系到动画作品的风格、情感表达以及相关的气氛渲染等。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第一,要对学生的色彩运用、搭配和归纳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构成原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构成方法对色彩进行熟练、科学的驾驭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色彩对比练习对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和色彩想象力进行培养。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动画四帧到六帧的动画色彩训练,以此来减少单独色彩处理的时间,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编剧小组和创作小组,通过多帧有机组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色彩大局把握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运用色彩强化动画作品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结束语

创造、创新能力是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动画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传统的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方法无法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热情进行有效的刺激和培养,需要结合动画职业活动导向,在动画专业基础美术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论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实现

摘要: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是美术教育专业的立身之本,其“师范性”的培养方向不同于其他美术专业院校。面临目前师范类院校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与教学法相互脱离的现状,积极结合技法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时审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教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教学评价技能,成为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技法;教学法

当前,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的美术类专业教学相比较,除了增设教师口语、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理论技能模块外,在技法类的教学方面都与非师范类的教学相差无几。而这些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只能比较宏观地介绍了有关教育的各种理念,真正运用于实际中时,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少之又少。同时,教学法课程一般为理论专业或是某一技法类专业教师担任,对学生所学的各门类专业也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也无法对各科的专业教学提出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意见。

因此,实践性极强的美术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而被忽略,这也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或工作初期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惑――“其实我都会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那么简单,怎么我说了半天学生还是不懂呢……”应该说,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不对等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的脱节。

一、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内容相脱节的缘由

(一) 课程设置中对技法类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对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做了明确的安排,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但从各大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技法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几乎全部针对的是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提高,其教学目标定位脱离了师范性――课程设置也更多以培养高级美术专业人才为己任,而甚少提及相应的教学法讲授。

(二)技法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求缺少教学法内容

课程目标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技法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求偏离了“师范性”。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要求上易将学生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而把与教授课程有关的教学法内容都笼统地推卸给教学法老师,这也同样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定位。

以技法类国画教学为例,教师在技法类教学的环节设置一般以梳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作为开端,向学生介绍重点流派、重点人物、重点作品重点理论观点的标志性作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大传统”的氛围中,体验、感悟传统精神,提高艺术素养和品位,而后进入印证理论的教学实践环节,进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评价环节。这种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无例外地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甚至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的技法类教学都习惯性地延续以上三步走的形式展开和结束,从而使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与专业院校大同小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或者寻求就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反过来责怪学校的教育教的都是他们不能用的东西。

(三)教学内容繁杂,脱离小学美术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大多以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范本,甚至可以说是美术院校的缩影。美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大都以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电脑设计中的某一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专业化教学,而作为师范类的院校为了使实用性更强往往进行全面地笼统教学,致使教学内容繁杂,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大多采用美术院校的评价标准,只是根据学生实际的绘画基础以及课程安排、课时的多少调整教学难度的深浅。但是,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受生活,体验自然,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单纯的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承载的。

二、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途径

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缩短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适应期,改变技法课就是进行单纯的技法训练的现象,实现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的对接,笔者认为应在各门专业类的技法教学中添加各学科的教学法内容,同时锻炼、开发学生的教育教学与评价能力,培养教师意识。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技能课的教学要求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向,即在教学中突出并围绕“师范性”进行。因此,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说明中明确专业教师实践课教学的教学定位和教学要求应该在原有的技能技法传授的基础上添加相关教学法的内容,让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资源的收集阶段就能作出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教学技能最初是从观察、模仿教师的授课环节而来,因此,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定位和教学要求之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相应的技能技法进行训练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环节的设置以及各个环节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的安排,关注教师在具体环节中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体会、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

(二)联系技能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题性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美术的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出发,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相应地,师范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技法类教学也应该改变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关注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另外,还可以结合例如“自然灾害”“参与世博会”等具有时代、生活感的主题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加强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转换为教学资源的能力,真正做到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三)拓展技能课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倡导技法类课程的教学中添加与小学课程相应的赏析和评价以及主题性、实用性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进入教师岗位的教学技能和适应性。如色彩画教学中可以添加小学生应用广泛的油画棒、水粉和油画棒混合、刮画纸的表现方法和评价研究。同样如在国画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特点,添加线描表现与儿童线描赏析和评价的部分,甚至可以设置国画水墨材质研究、水墨实验与主题性少儿水墨研究的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原本单一的技能课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全面而深入的教学技能技巧,树立起作为师范类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自信心。

(四)结合技能课教学,锻炼学生的评价技能

在以往的教学中,评价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归结到教学法老师的教学范畴。事实上,学生教学评价的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而应从美术教育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引导、训练直至最终学生的熟练运用。以国画教学为例,在专业教学中,我们对国画作品笔墨的要求是形准、神和、笔纯、墨活,而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处于涂鸦期、象征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原因和感知觉的笼统不精确,无法准确地再现所要描绘的对象,大多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视觉形象,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不会受到具体形状色彩的限制,不理解也无法表现空间透视现象,因此常常不分主次地表现事物,把人画的头大身小、头发直竖或者形象前不挡后,近小远大,或平放的东西竖立,但这些恰恰是少儿幼稚可爱,天真烂漫的自然流露。这时,专业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明显不适用于此,因此教师应在阶段教学的赏析和评价环节中增添相应的少儿水墨赏析和教学评价方向,让学生明确专业教学的评价要求和小学教学评价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提倡让传统的“静态的单一评价”模式向“动态的多元评价”转化,是希望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让评价成为评说,成为介绍,成为欣赏甚至讨论和建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会在“动态的多元评价”教学模式中开始主动地关注教师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进入教学岗位时能够更快更好地运用教学法原理进行有效教学和评价,真正实现专业学习与教学法的对接,真正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

因此,高校技法类的课程设置只有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教学的对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凸显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的同时缩短教育与教学岗位之间的距离,缩减国家岗前培训的投入。

作者简介

陈领,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美术教育创新及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渐渐的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创新力。创新对于任何教育来说都是发展的动力,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从改变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进而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的专业人才,才可以解决我国美术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对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方面进行改革。美术教育创新不仅是美术生命的延续,也会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将其与现在的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进行教育,勇敢迎接挑战,向创新型的教育方向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

一、美术教育创新的内容

(一)美术教育观念的创新

美术教育观念进行创新根本上就是改变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将这种改革的方式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进而改变教育中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将传统美术教育中那种封闭的形态进行开放,用超前的眼光来看待美术教育,进而对美术教育的观念进行不断的创新,超越现实、摒弃缺点就是创新的根本。根据对其他国家美术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他们在教育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对美术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为此我们国家的美术教学应该对其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改变教育的观念,以此来对我国的美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观念的创新式的美术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学生为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获得和处理相关的美术艺术信息,进而发掘学生对艺术的探究能力。通过自身美术能力的创新和发展使得自己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实现美术的教育目标,为此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对美术知识结构的认识,将美术的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的结合;在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提高课程的弹性,进而满足不同区域、学校以及个性不同的学会对美术的热爱和学习;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内容,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教学比重,将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教学课本;通过艺术活动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艺术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也可以用多媒体这种现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观察到美术,丰富学习的方式,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美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创新

美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调整美术教学中引导的比例。创新型的美术教学不仅是教学观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创新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此需要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减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丰富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的播放、幻灯片、绘画、游览的方式来丰富学生对美术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信息的收集、体验、鉴别来提升自己美术的想象力。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参与到美术的创作,发表自己的见解,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医学生为主,丰富美术信息的渠道,提升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另外在美术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美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不会因为信息过剩而导致教育出现问题,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社会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社会,所以往往会对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需要具备较好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及要有符合职业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就需要明确对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就业要求为教学的目的,在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知识上需要加强对美术工具的使用和实践能力。相对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应该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应用型,为此需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规划,最终可以成为一名素质高、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美术人才。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美术的教学就需要制定新的要求和目标,根据时代的要求制定住符合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既要满足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准,在教学中既要保证相应的创造力和个性,同时也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突出相应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同时也要丰富教学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教学的基础将其和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相互的结合,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美术教学的独特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多元化,也使现代美术教学中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最终是要进入职场的,为此需要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将其与实际的情况相互的联系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而达到市场的哟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可以成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当下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美术教育的创新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美术教育的创新中,教师需要具备夯实、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美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要有所了解,进而可以预测出美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就会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大师资队伍,不仅是加强数量上的增加,而且也需要保证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聘请美术行业的优秀设计师或者是广告制作者作为美术教师,对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试训的培训来提高实战的经验。要想创立具有创新经验的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就需要将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管理、课程安排,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需要与其他的科目进行相互的联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条件,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美术人才。

总结

美术教育的创新不仅是指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改变教育的观念,充分的运用现代的科学和技术,将教学的方式与学生们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学生的学习思路。而且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只有将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菜可以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创新模式下的美术教学中,培养专业的人才还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明确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第三,加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这三点成功的应用到美术的教学中就可以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性,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开展了,但是因为不注重改变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力的提升,为此所取得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就需要对美术教育进行创新,进而发展更加全面的专业素质更高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