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21 04:53: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学校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国家也更加注重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效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构建美育的观念意识,把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效用发挥到位,在教学的时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增加学生的眼界,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具有社会效用、个体效用、教育效用的特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老师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美育

1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1.1美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茁壮成长

美术教育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能够加强我们对于美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审美观念,拓展眼界。学生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注重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善于发挥想象,不断进行创造,构建独特的思维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美术活动中去,不断加强实践经验,增加见识,从而感知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的生活很多都是比较单一无趣的,这样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核心力量。

1.2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康德曾经说过“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利用美术欣赏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感受到作品中包含的独特价值和审美情趣,从而感受到画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并且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提升艺术的价值和内涵。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对不同的美术流派和画家的代表作品进行适当的描述,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作品的创作环境,感受画家的情感,能够认识它、欣赏它。

2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而且,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岩石壁画,再到新石器时代又出现了彩陶,还有象形文字,这些变化都表明了美术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所以,人类文化的发展在某种层面上来看,就是美术史的一种演变,美术具有认知、教育和创造美的效用。美术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情感认知,增加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美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

2.2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美感的教育和形态的认识,从而来加强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欣赏、判断和创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更加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构建。通过不断的探索,人们的审美经验也更加丰富,美术教学就是把审美意识更好的深入到人们的心中,让人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努力在社会中创造美。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更加注重绘画技术的分析和锻炼,但是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加强还存在问题,造成学生只懂得绘画,却不懂得怎样去欣赏美和发现美。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需要以绘画教学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努力创造生活中的美。在美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用心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发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使得学生能够认知自然、感受自然,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乐趣。美术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重要的帮助。

2.3美术教育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很多学生的文化视野不断增加,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加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学校美术教育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美术教学的时候,让更多学生投入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去,感受美术作品,支持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进行创新。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美术和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再者,可以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利用油画《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发展的艰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观念。利用《替花仕女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且掌握唐代的审美观念,还有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模式以及精神世界的贫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利用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赤诚的爱国之心。通过写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通过参观博物馆、画展和纪念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鉴赏水平。

3结论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竞争也更加的残酷。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现在急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培养能够顺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现在教育界急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美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宋斯睿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研究

五彩缤纷的色彩组成了大千世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热爱这五彩的世界。而色彩对于绘画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它是学生初步认识绘画的基础。在现今中小学生中,色彩的视觉效应相对于枯燥的造型艺术,往往会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色彩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也是最直观的。正是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现象给了学生最初的也是最永恒的印象,因为它更有创造力和感染力。色彩教学更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它的大致内容可分为色彩常识、色彩感受,色彩造型、装饰色彩、色彩应用和表现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都是贯穿于认识、欣赏、感悟、造型、表现、创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色彩的教学呢?

一、感受生活,进入色彩的世界

伟大的哲人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色彩的感受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孩子们刚步入这个世界,看到的就是万千的色彩,并且被它的绚烂所吸引。色彩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无需过多的思维分析,只要放眼望去,无论是红的花、绿的草、还是蓝的天,都是直观的、印象的。作为教师希望学生可以感受到身边的色彩,发现它的美,找到它的美在哪。其实,感受色彩的途径很多。①可以通过欣赏画作来感受。②可以借助高科技计算机手段,直观的演示色彩的千变万化来感受。③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美景来感受色彩。④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文字中的色彩。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通过对专业美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和认识三原色、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固有色、互补色、环境色及色纯度、透明度等一系列的色彩关系。通过科学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光源与色彩冷暖的变化。真正正确的认识和观察才是学习色彩入门的主旨。

二、借鉴与学习的统一

艺术不是单一化的,艺术本身的活动正在于它的多元化。所以,学生要借鉴什么,如何借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来源于模仿,借鉴与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长久的学习都与借鉴分不开。而我们绘画的基础也是从模仿借鉴开始的。借鉴与欣赏能力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鉴赏感受不同作品的魅力所在。它可以是名家著作,感受名家的用色之精彩,也可以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其实这种借鉴式学习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一些绘画技巧,艺术语言样式,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这更能让学生保持一种谦和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能从作品中汲取更多艺术营养,从更独特、更自我的视角来感受色彩。

三、运用色彩,创作创新

对于色彩的认识,目的在于掌握它和运用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作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孩子们的想象是无限丰富的,它只是碍于无法用画笔来描绘。因此,要循序渐进。首先要让学生动笔、动脑、更要动眼。即便是涂鸦也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后,学生会有自己的经验,自我的思考认识,能够独立的完成画作。色彩只是源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色彩,可以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

四、教师的教学作用

作为教师要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美术新课标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贯彻在美术课程的各个阶段,并因人而异的呈现出来。教师在总体教学中要注意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感受、色彩造型、色彩应用和色彩表现几方面,充分开发学生的色彩感悟能力、色彩应用能力、色彩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教学初期,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规律。不把过多精力放在细节上,着重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色彩基础,掌握基本技能。教学中期,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规律的基础,明白色彩组合的复杂、色彩组合的对比性、与周围色彩的对比关系、什么是色彩环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所画的是色彩的对比关系,环境变了,色彩的面貌也就跟随着变了。教学后期,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全面的绘画修养和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学生对于色彩技能的掌握和对于色彩的独立理解。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解放双手,解放思想。自由地表现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美术新课程正在不断的推进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而美术教育又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美术人才的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的培养以及艺术气质的熏陶。美术课一直是学生们很喜欢的课程,是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动手、自由表现、自由想象的一种媒介。在色彩的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循序渐进的认识色彩、感受色彩、独立思考色彩、综合运用色彩。

总之,色彩是自然的,又是理念的。它可以用于再现,用于装饰,更能传达我们的情感。虽然现在色彩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但它在美术教育目标中有着具体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大纲要求,根据各阶段学生特征,切实落实色彩教育,让色彩教学取得最佳成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为世界创作出多姿多彩的画卷。

作者:李晔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中学美术教育观现状研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美术新课改的实施,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加以分析,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学美术;重要作用;素质教育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己经提倡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它使评价方式对中学美术教育产生弊端。各个学校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进行的,学校对非中考科目都有不同程度的轻视。科学和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教育的现实实施状况却与目标严重脱节,现行的中学美术教育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理念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越来越与其背道而驰,仍然是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科间相互的横向联系,对中学美术教育延用简单的量化标准,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比较轻视,无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从中学美术教育的师资状况来看,地域差异使中学美术的师资配置不均衡,上造成了我国艺术院校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工资额度造成了县乡一级中学美术教师的流失,应试教使,中学美术教师地位微乎其微;从目前中学美术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质量;从学生的状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惯性使中学生审美倾向产生偏差,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多元的文化使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中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使教育者所面临的学生状况愈加复杂。审美教育是宏扬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但当前美术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社会上各类美术辅导班林立,使中学美术教育成为谋利的工具。从教育投入状况上来看,有限的教育投入大多偏重于应试科目,中学阶段的学校多年以来一直经费紧张,对美术学科的投入少的可怜,: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上的歧视性作法使学生不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另外,学校的教育投入以应试科目为中心的作法,造成了有美术天赋学生的流失,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育观的策略

改进评价方式、课程整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整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之一,没有哪一个学科和专业是孤立的存在的,素质教育要求从人自身个性、兴趣和天赋等出发,美术学科也同其它学科一样,应该充分考虑这种个体的差异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但美术学科又不同于其它学科,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方式一定不合适。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中学美术教育良好实施和发展,因此,其教育评价系统必须是灵活的,要提倡与被评价者的与动与交流。学校必须要提高教师素质,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通过考核招收合格的美术从教人员,使中学美术教育的实施得到保障。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要求美术教师即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能够面对快速的知识更新,群策群力,对具体的问题不回避。弘扬民族文化,以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为核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传承、发扬和光大优秀的民族美术,这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美术是最早的文明传承手段之一,现代美术教育取代了古老的艺术传承方式,美术老师的任务要明确中学美术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群体是青少年,它要求美术教师善于采众家之长,保持自己本色,探索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对外来文化敢于包容,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最终都要以其母体文化为核心。中学美术教育不能,过分的强调技巧与方法的教授,要让中学生形成良好审美观,促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不能让流行文化的强势造成学生的盲从,这也是我们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急需解决的。中学美术教育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是多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也是中止精英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要使教育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避免使社会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班成为强势。合理的投入是发展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面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状,使全民都受到均等教育;现在中学美术教育还在面临窘迫的境地,但合理投入能改善美术教学环境,能解决在学校内部的学科歧视问题,以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来说,要使素质教育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订相关的政策、步骤,实现中学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要深化美术课改方针政策,对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给予培训与提高,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组织提高教师各种素质的培训活动,引进美术教育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并不断加强美术教师师德行为培训,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要提高美术教师地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此正确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价值。加大投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做到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注重网络资源的应用、交流和共享,充分肯定和正确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价值。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根据美术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使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三、未来发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美术课例开发研究,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了解,补充和辅助国家美术教材,通过艺术实践,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教学工作。要继续开发自然景观,接近生活、深入生活,引导学生调、搜集、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必须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利用不断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使中学美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材。

作者:刘杨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校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大学信息化环境下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1.多元化

多元化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筛选先进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的丰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自主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强。上文提到,受到网络资源共享的影响,大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除了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

3.交流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交流性增强。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以及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网上教研、教学资料共享、网络课程等。

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促进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此,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刺激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和发展,也丰富了现阶段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此外,大学美术的信息化教学,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贡献条件,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三、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化设施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措施。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信息化调整,主要的实施方法有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规划区域教学网络等。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不同的教室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听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不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缓解美术教师上大课的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实际工作强度。本文认为,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授课教室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广播功能、转播功能、监视功能、私信功能等。广播功能是指授课教师可以将屏幕上的内容呈现到每一位学生的屏幕上,避免大屏幕授课的简单杂乱;转播功能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某一位学生的屏幕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的屏幕上,这一功能主要是适用于示范教学、提问等;监视功能是指教师的主机能够监控所有学生的电脑运行情况,防止学生用电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私信功能是指教师能够接收到从学生电脑中发出的私信,主要适用于答疑环节、或者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等。

2.收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积极有益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将收集到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内。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随时访问资源数据库,调取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用于学习研究、写论文等。

3.实践能力

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联系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美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丰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美术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杨梦玲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方面的欠缺

(1)应试教育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予以重视,甚至很多家长会认为学生学习美术是在耽误时间,对文化成绩的提升会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美术专业没有被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之内,很多农村小学安排美术课时比较少。由于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农村学校的认可,很多美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在美术课程中部分教师会直接将美术课程改变为“主课程”,这样一来,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

(2)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孩子在迈入幼儿园之后最感兴趣的事情便是画画,在孩子的画笔中所涂鸦出的诸多作品可以将孩子的童真以及对世界的好奇进行展现。但是由于面临升学等因素的阻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会从美术教育中转变为文化课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是浪费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主观方面的缺失

(1)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匮乏。

众所周知,小学美术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美术欣赏、美术手工等,要想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并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导致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修养过低。

现阶段,我国诸多地区的小学中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师资力量短缺,并且很多美术教师都是兼职教师,

他们缺乏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自身所具备的美术修养比较低,无法胜任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工作。

二、积极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此,笔者结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农村小学领导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领导特别是小学校长对整个美术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相关领导对小学美术教育加以重视,那么在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之中,小学美术教育会提高其发展的高度,会受到家长的认可以及教师的重视。

2.开展各种类型的美术竞赛活动

现如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缺乏美术素养,并且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职的美术教师,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对美术教育失去兴趣。对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美术竞赛活动,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将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美术教师前来举办讲座,选派优秀的美术教师定期到各个学校参观与学习,这样一来,才能为美术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才能促使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技能

美术教师是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关键人物,学校需要对美术教师加以培训,并且要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美术专业的专职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让美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教育水平。对于比较年轻的美术教师,学校需要给予适度的关怀,促使美术教师能够形成骨干、兼职以及年轻教师这一类型的教师梯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得到创新发展。只有如此,我国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马维兰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教育辅导站古城中心小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课题化教学可行性研究

一、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美术教育在我国美育蓝图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美术教育意识,确立正确的美术教育目标,并结合时代要求明确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对美育理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现阶段国内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培养模式上,没有摆脱学院绘画专业的模式;其次,在教学方式上,仍属于艺术家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案近似于绘画专业,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再者,在技能培养上,忽视了美术修养和审美价值的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的传授也有所欠缺;此外,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与整体发展目标未能同步,国内发展要求在开放性与专业性上存在不足,对美术教育存在认知差异,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和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师资队伍中缺少富有新理念、新思想的优秀人才等。

二、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美术毕业生的工作领域日益广泛,当前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高校应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掘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具体来说,可以概况为两个层面。第一要更新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艺理通、品学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既能成为相关文化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又符合当代社会的多重能力要求与多元文化需要。第二要深化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将传统内容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用美术实践丰富艺术理论,实现抽象观念的具象表达,加深学生对兼具学术性与专业型的美术知识的理解,具备过硬的美术专业理论、绘画技能、以及较好的艺术教育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要实现以上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高校非常有必要优化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引入课题化教学模式,构建极具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题研究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

三、课题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课题化教学模式旨在协调美术教育和美术实践,希望通过实践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模式下,美术教学的重点从绘画技能的培养转变为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与要求,通过梳理问题与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找资料,综合分析和讨论信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首先,由于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统一,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手段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螺旋式递进原则,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其次,为了让学生可以针对性地熟知艺术理论与风格流派,同时又能够从整体上认识与理解绘画教学和美术教育,教师应采取多元与集中并存的原则,结合当前先进的美术思想与观点,保证美术教学的前瞻性与连续性。这样以艺术理论为基本前提,以艺术实践作为课题主线,有利于保持教学目标的清晰和教学结构的严谨,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三)课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

第一,教师要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课题方向与目标,并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析和研究。首先,教师通过确立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其次,学生围绕这个课题查询有关资料,在浏览阅读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类似主题的研究状况,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深层次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激励学生从多个视角分析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学生要在明确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资料梳理与信息分析的任务,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学生要参考自己熟悉与感兴趣的信息资源,掌握多种类型的艺术理论与风格样式,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以促进研究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学生要针对艺术形式和实践等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向并做出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内容与形式,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逐步实现课题的研究和观念的表述。第三,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总体评价和自我反思。首先,身为美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当总结其教学经验,反思其教学问题,尤其要重视回顾和整理有教育意义的重点细节,以便及时改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作为艺术实践过程的主体,学生可以借助分享和讨论等形式,讲述此次实践经历的心得体验,通过自我判断和选择来解释有关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试图分析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问题。

(四)课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模块

一般来说,可以将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术教育理论模块:有美学、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学、美术教育方法论、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以及艺术管理与博物馆教育等社会美术教育理论。第二部分是美术教育实践课程:这个模块的活动涉及范围较广,主要进行国画、油画与版画创作,并学习课件制作、造型基础、综合材料、视觉构成和新媒体艺术。第三部分是美术创作和教育实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批安排教育实践与社会实习,以丰富其艺术理念与表现。第四部分是艺术素养拓展课程:首先,课程包含艺术与市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评论与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等方面。其次,课程方向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设定,例如低年级美术课程侧重色彩和表现、构图和形式以及造型基础和表现方面。高年级美术课程重视经典作品的解读、媒介与材料的选择、绘画语言和图式的研究。再者,课程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既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是户外实践。

四、课题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化教学模式注重研究性,是一种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教学方式。将其引入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可以转化师生的教学角色,帮助学生自主探讨课题,多视角分析问题,实现从美术绘画水平到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美术教学观念与意识,丰富其内涵,提高其自信心。其次,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平台与研究空间,使其能够在经验总结与自我评价反思的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采用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顺应了当今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严谨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创新性。尽管如此,在高校创建课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首先,这意味着要调整课程,学校要重新论证其教学目标、师资状况和学术定位,并且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学术涵养与知识结构的培训。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重点从训练单一绘画技法变成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要求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因此,充分考虑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现状,课题化教学模式的推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风险。

五、结语

尽管对于当下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来说,课题化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初步尝试与探索,大范围推广与实行还存在较大困难,但要想实现美术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所突破。因此,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同时要积极借鉴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与思想,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美术教育课题化教学模式,促进美术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郭栋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现代美术教育影响研究

一、现代美术教育与中国画的相关介绍

1.现代美术教育及其形成基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艺术风格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学习、借鉴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国画也可以说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沉淀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美学思想越来越具有融合性。现代美术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古典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典美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征:第一,传统儒学思想的美与善有机结合、统一。儒家对于“无声”“无味”以及“无色”的论断,全面、深入、系统地阐释了艺术和审美之间的表征关系,从情操陶冶、精神美的角度提出应该观照人的心灵。第二,道家美学思想的美与善有机结合、统一。道学家对于审美思想以及道学理论的表现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观道”“悟道”“体道”三点,同时还可以立足于还原事物本质的角度说明超越人类世间万物的自由境界。第三,楚骚美学中混合儒道思想。道学比较推崇自由奔放,而儒学强调高尚情操,将两者融合成一体,有利于启发人的思维,升华人的情怀。第四,禅宗美学中美与禅的结合、统一。佛家思想中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而且在人的解脱以及认识上主张、提倡“梵我和一”的世界观,以空灵、淡泊的心理追求净化自己的内心,进而提高艺术与审美主体内心感受的境界。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围绕着“社会和艺术”“自然和艺术”“人和艺术”等领域。如,亚里士多德在传统美学理论“模仿说”中的主要思想是“艺术模仿于自然”。现代派美学思想中,主要将印象派作为划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界线,印象派并不支持古典派,其往往利用现代光学理论和光学实践展现绘画艺术。

2.中国画

中国画的概念非常宽泛,狭义的中国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国画,主要是指利用我国传统的宣纸、墨汁、毛笔和颜料等材料和工具创作的绘画作品,时代风格比较突出,民族特色也比较鲜明。从广义上而言,中国画的概念较为丰富,主要是指极具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趣味和传统审美理想的风格独特、历史悠久的民族绘画,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年画、帛画、画像砖、壁画、崖画、画像石和漆画等都属于中国画。

二、现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国画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美术发展状况,近年来不断改革,首先就体现在美术史教育方面。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外美学,为其后期进行艺术创作以及文化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增加学生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中国画越来越强调基础美术教学,初期基础学习过程中,静物写生等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和视觉观察力。当然,学生在以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视觉观察技巧和基础能力,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各种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客观事物,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中国画的发展基本上与传统美术教育保持一致。我国自成体系的美术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弊端,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出现僵化、停滞的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之间的差异很大,这对于中国画和现代美术教育的融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代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西方课程理论的影响,着力于有效调和中西文化。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习诗词歌赋为基础,追求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有所不同,如果违反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画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实际,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盲目地叠加、融合于一体,很有可能造成消极影响。虽然现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中国画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在创作题材方面,中国画的取材极为丰富,特别是很多素材都来源于自然、生活。相对于传统中国画题材而言,现代美术教育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中国画题材的格局,同时也在创作理论知识系统化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美术教育范畴。其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技巧,现代设计、西方油画等创作技法大大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方式。

三、现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为“雅”“清”“俗”“淡”四个字,而现代美术教育强调画家要提炼审美观念,从审美情调和形式感受等角度进行创作,更能够突出艺术思想的融合。为此,应该从以下几点进一步完善现代美术教育,促进中国画的发展。

1.强调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中国画一直以来非常强调突出绘画形式语言,形式语言主要是对于人的情感、能力、心智和意志的自我肯定和观照,体现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无限追求,并且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操和理想。形式语言不仅可以布局构图,还可以定格造型、运用色彩,充分体现了画家的理想和情志。著名画家顾恺之在分析绘画构图的过程中提出了“置陈布势”的主要原则,谢赫也提出了“六法”的理论思想,这些都突出了形式语言在中国画构图形式中的重要地位。如,《清明上河图》的构图主要可以划分成三段:第一,刻画汴京郊野风光,主要通过环境、人物突出其氛围。第二,以汴京市区街道作为描绘对象,细致地描绘了繁华的街市和高大的城楼。第三,以具体人物情态作为主体,通过散点及焦点透视的方式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情感色彩非常浓厚。中国画的造型非常强调视觉的真实性,特别是点、线、面构成方面非常强调线条的质感,这也使事物显得非常生动、传神。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主要通过线条表现神像、火焰、龙等物象,整幅画的画面非常有动感、质感。这种融合具象和主观的绘画方式主要应用了点、线、面的造型艺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形式语言对于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性,作品如果缺乏形式,根本不可能成立,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对于现代美术教学而言,形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铺垫。

2.强调创新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表征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审美意象和人的职业、文化层次、年龄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便可以大大提高中国画创作水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从情感融合和选择意象方面将事物的意趣和形象凸显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对于客观材料的想象力提炼出来。中国画审美特征主要凝练了美学思想,而且主要基于美学层次对事物的审美进行观照,从而深层次、全方位地展现审美特征。如,中国画在创作鸟、人、鱼、山、水等元素的过程中,必须将艺术表现手段与审美意向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高度综合听觉、视觉、时间、空间和造型表现等各方面,给观赏者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因此每一幅作品都充分体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人品。现代审美意象发展的新思路是提倡自主创新,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画者可以学会观察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善、美。现代美术教育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国画的研究学习不能局限于传统古老的方法,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定创造,巧妙地融入多元化理念。在对中国画和现代美术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视点仔细、深入地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及个性,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的情感及其表现也会有很大差异。画者在绘制中国画的过程中,应该以一种高尚的品格进行创作,在选材、创作手法方面也不应受到客观事物的空间、时间的局限。此外,应该尽可能从大自然的四季交替、牛马羊群、花草树木等自然物象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中国画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些学生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存在轻笔墨、重写实的现象,想象力、创造力不足,而现代美术教育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将时代精神融入中国画创作。为了促进中国画更好地发展,应当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发展经验,尽可能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中国画创作。

作者:张敏 单位: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课程后置学习单设计研究

一、学习单的特点

第一,由于学习单的特性,其可以使课程不受局限,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更机动灵活。第二,后置学习单都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便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第三,学习单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游戏和问题展开,答案一般为开放性答案,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第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亲子共同学习。第五,学习单的反馈和交流的作用。学习单正是具备这些特点,才能满足社区课程的需要。当然,课程设置和完成课程的手段都在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学习单本身的灵活性,更能适应这种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频繁地带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是很不安全且不容易实现的,面对丰富而生动的社区课程,要实现将社区资源纳入课程,建立社区与学校、社区与学生的联系,学习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如何搭起桥梁

第一,寻找联系点,通过资料的收集、筛选,确定课程主题(该主题能够体现该社区的特色,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独特性),以主题为核心搜寻可以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使其建立紧密联系。第二,学习单的设计应该注意课堂教学和校外学习单之间的联系。第三,学习单之间也应有联系。社区取向美术教育课程是由一个联系点建立起来的跨学科的统整系列课程,因此在设计学习单时,不仅要注意课堂内外的联系,还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第四,校外学习单和其他学习单、导览单等建立联系。校外资源实际上也包括一些场馆或者展览的导览单、讲解单等,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单,使之相互联系,不仅能使自身自然地融入社区,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第五,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社区取向美术教育课程一般都是统整课程,也就是说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学科融入一个课程,要协调这些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矛盾,可以同参与该课程的各科教师进行协商后制作出新的学习单,这便充分体现了学习单的灵活性。学习单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般的课程设置,学习单可以按时间划分为前置型学习单、课堂学习单和后置型学习单。三种学习单不仅使用的时间不同,还各自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方式,达到不一样的目的。在社区取向的美术教育课程中,后置型学习单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取向美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让课堂延展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中。这一方面是一种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在情感上,通过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因此,学习单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区与课堂的联系。要加强这种联系,更多的要靠使用学习单来发放任务,将在课堂上不能实现或者效果不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单的方式来完成。学习单可以充当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单的设计来实现教学,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单的指导完成学习。如,在“浣花溪公园”一课中,由于浣花溪公园紧邻学校,历史悠久,极具地方特色,是课程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让学生熟悉这个地方,并且能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单的设计能够完全达成。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喜爱浣花溪公园,并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笔者特别设计了与浣花溪公园相关的学习单,设定的内容为通过“找一找”和“你知道吗”这两根主线,引导学生游览整个浣花溪公园。因为学习单中需要学生找的景点分布在公园的各个地方,若要找到每一个景点并回答问题,即使有地图也必须走完整个公园才能完成。在设计时,笔者希望将这个学习任务安排得更加有趣,要求学生由家长带领,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收获比在传统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慧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地方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1.于田县美术教学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1.1美术教学人员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据于田教育局2013年统计:于田县共有23所小学,675个班级,在校学生人数有19991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19541人,占总人数的97.7%;美术教师共有38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4人,占总人数的97%。由此可见,在于田县少数民族教师是美术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于田县与新疆地区县级学校、乡级学校小学美术教师人均负担数差距非常明显,于田县师生人数比率为1:588,距新疆县级师生比率1:404差距明显,平均每人多负担184人。这说明于田县的美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美术教育师资匮乏。于田县美术教师职业与专业对口度为32.4%,大部分美术教师专业不对口,多为兼职教师,美术兼职情况严重,这些兼职教师美术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化程度底,教学技能差,对于美术地方课程开发的意识较为淡薄,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能力不够。

1.2于田县美术教师学历现状

按照国家部门的有关规定,目前在我国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教师学历应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据笔者调查,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能自愿来于田县工作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为定向分配,于田县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教师学历达到标准的只有64.7%,其中县级学校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乡级学校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0%。这说明县级和乡级小学美术教师学历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美术教师学历不合格,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务之急。

1.3于田县小学美术教师职后培训情况分析

职后教育是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级教育部门规定所有教师必须参加5年一周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于田县本周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达标率为73.5%,还有一部分教师未能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中有80%的教师参加培训的经费由学校与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只有20%的教师参加培训的经费由学校全额承担,所以大部分的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热情不高。于田县美术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占23.5%,参加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只有5.9%。这些数据表明:于田县对于小学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重视不够,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为提高地方课程的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1.4于田县美术教学设备与条件

于田县各学校多媒体教室配备比例低,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一般只有一间,很难安排上美术课。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大多为公开课做准备,或为参加教学大赛准备。美术活动教室也并未真正投入使用。于田县的美术课程开发实施困难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家长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农村乡镇,由于美术学科在材料的投入上相对较多,如平时的练习材料纸、笔、颜料、橡皮泥等等,这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家长普遍存在美术课就是“画两张画,让娃娃轻松一下”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绘画材料的投入自然很少。这也说明了开发地方课程的必要性,开发地方课程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减轻家长负担,学生也更易接受。

2.于田县地方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2.1不断加强对地方美术教育的保护,完善相应制度。

首先,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美术教师的在岗情况,适量增加美术教师的编制人数,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尽快健全学校美术设施的建设。其次,调整教师考评机制。现在的考评制度以学生的成绩来考察教师,将考试成绩与教师教学成绩捆绑起来,美术教师的考评缺乏相应考核标准,致使美术教师上课没有压力,制定完善的美术课程考评机制,从政策上改变美术学科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能让学校管理者、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情操的陶冶,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建立完善专业美术教师队伍

第一,更新美术教学观念。美术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学习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教师应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难理解难领会的知识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直观、生动地摆在学生面前,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利用身边事物,地方资源进行教学,贴近生活,学生更易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题的学习地位。第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首先要解决美术教师的配置不足问题。对美术教师的编制、配置等加大扶持的力度,并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来于田县就业。对于现有教师知识水平不足、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多方面问题,鼓励教师提高学历以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同时让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学历、普通话水平、教育理论、个人特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目标和措施,积极落实对专职美术教师及兼职美术教师进行的业务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加强偏远地区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以达到评估等级的最低评估要求,即每个教师两年内要接受不少于48课时的业务培训。学校应采用专业美术教师任课,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从兼职教师中选择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外地去学习经验、集中培训,并对学习培训工作进行跟踪与考核,促进学习培训工作进程的展开,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利用听课、评课制度,教师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综合素质评估。第三,加强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调查发现,于田县一些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但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室都是闲置的,大多数美术教师没有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娴熟,于田县只有5.9%的美术教师通过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水平培训。不断加强对美术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美术教师也应自我学习,及时了解掌握美术学科前沿动态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扩宽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为美术地方课程的开发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

2.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地方课程

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各级学校艺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于田县的美术课程在资源性因素上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差距,但是在素材性因素上却具备着先天的优势,它拥有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着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地方资源取材容易,孩子们对其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更乐于接受,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也使得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得以延续。让学生直接接触身边的本土文化,参与其中,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更直观的认识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创作出具有家乡文化的本土美术作品。增强作为于田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这对于提高民族审美意识,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于田县拥有着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维吾尔族的艾德莱丝绸、地毯、于田花帽等等,这些资源在于田县取材容易,随处可见,笔者建议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美术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这些资源,研究适合本地的地方课程,让学生享受美术课堂所带来的乐趣。

3.结语

美术教育对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保护意义。于田县应就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完善专业美术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地方课程等措施,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书本之外的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家乡文化,使本土文化薪火相传,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这对于提高民族审美意识,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凯旋 单位:新疆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中园林设计作用研究

1园林设计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最早曾出现在西晋以后的诗文当中,如张翰的《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对园林称呼,如圃、囿、宫苑、园池、庭院、别业、山庄等,在英美等国家被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篇中,对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由此可见,园林设计就是关于“园林”的艺术创造过程。园林从形式上说是一种美术创作,是融绘画、书法、文学等于一身的艺术,当园林缺少了艺术,就势必失去了它的灵魂。虽然园林专业有着完整的体系,美术教育也有其专业特征,但它们都是表现“美”的艺术,追求“美”的形式。园林设计者应对“美”产生敏感性,而这种美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才能体现。

2园林中的绘画、书法艺术、诗词歌赋

早期园林追求以娱乐、休闲为主,后来逐渐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审美的追求,审美追求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园林中大量运用绘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绘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不仅是视觉美的直接形式,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追求、意境表现,在园林中极易识别,有很多实例。早期园林设计图纸,靠手绘完成,大到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小至私人宅院苏州留园,每个园林设计的作品无不是手绘之作,手绘成为电脑绘图出现之前记录园林设计成果唯一的途径。园林中手绘实例不计其数,仅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长廊,就有各种绘画作品多达14000余幅,该长廊全长700m,每根枋梁上都有手绘图案,如此大量的运用绘画作品,堪称奇迹,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寺庙园林中建筑装饰也经常用绘画的手法体现它的精致和与众不同,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南海禅寺主殿建筑上就有各种绘画作品6000多处。书法作品和诗词歌赋在园林中的应用不仅表现在对联、匾额的点景之中,还有书法家的碑刻作品,它们不仅使园林形式美更加多样,也增添了园林的意境美。苏州有一园林名曰沧浪亭,面积仅1.08hm2,园主苏舜钦官场失意,归隐苏州时花“四万钱”将其买下并精心营建,因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故名“沧浪亭”。园内的山顶有一亭子,其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取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取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幅对联使整座园林含义丰富、意境深远。苏州狮子林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因为园内景色优美,而且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真趣”亭和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刻。园林中有很多绘画、书法和诗词歌赋的应用,这不仅美术教育的形式,而且很多设计者本身就是画家、文学家、美学家和诗人,在古代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被看成是六项基本才能,也称“六艺”,因此可以说古人从小就接受了美术教育,学习了美术知识,尤其是绘画、书法和诗词歌赋,因此才能在今天的园林艺术中看到如此丰富的美术教育形式,因此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创造、内涵和意境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3.1表现、载体作用

纵观美术教育的内涵不难发现它与园林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对园林设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园林设计的平面图绘制、鸟瞰图等一些图纸离不开美术教育,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众多高校园林设计专业都开设素描、色彩课程的原因。在特定时期美术教育决定着园林设计成果的展现,没有美术教育,园林设计成果将没有载体,无法呈现出来。这是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之一。

3.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园林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而艺术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园林设计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自然就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从纵多园林设计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园林设计工作才能做出成绩。这是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之二。

3.3陶冶情操、体现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由此不难看出绘画、书法具有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功能,园林设计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外,还要求设计者具备一定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决定着园林设计的水平。园林中体现文化内涵,多数是由典故、传说、习俗以及诗词歌赋来体现,一般要求含而不露。因此诗词歌赋比较适合表达这些文化内涵,也可以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比如“沧浪亭”园名,就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处世态度;又如苏州拙政园,园主王献臣被贬苏州后营建,借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是对朝廷不满、自我嘲弄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仕途失意、得不到重用的一种发泄。可见,绘画、书法、诗词歌赋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有了它们园林设计不再在枯燥的科学,而是有意义的艺术。

作者:李运生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研究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1.职业美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过于执着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以计划性、终结性、专一性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僵化,缺乏对于现代化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了解,从根本上来讲是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的。二是开展职业技术美术教学理念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教学者过于关注技能训练,忽视了构造美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职业美术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首先,很多专业之间的区别性不大,忽视了专业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极大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美术专业设置忽视了社会性,很多美术专业的存在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美术专业学习的教材内容缺乏交叉学科的学习,出现美术教学的孤立状态,这是不符合美术教学特点的。

3.职业美术教学的模式单一化。由于职业美术教学的观念守旧,使得其教学模式出现单一化的缺陷。首先,现阶段,多数的职业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内容,是在沿袭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理论讲解过多,忽视了美术教学与市场化设计之间的联系。其次,职业学校过于强调热门专业,在教学模式上缺乏长期的眼光去审视,造成人才资源的过多浪费,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

4.职业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缺乏必备的画室、设计室、电脑室、专业器材等,难以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美术教学环境;其二,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水平难以满足需求,美术专业性素养不高,难以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中切合实际地去执行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美术教学课程的效果。

5.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不科学。现阶段的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同样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将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原本应该是一种趣味十足的课程成为学生们都厌烦的理论学习课程。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中,笔试内容往往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美术理论上,导致其实践能力的低下,一旦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所学习的美术知识起不到作用,实践能力表现不佳。

二、新时期背景下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策略

1.积极改变美术教学观念。首先,教师方面的美术教学观念改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职业教师的聘用和选拔,将美术技能强、美术教学观念先进的人才纳入到学校美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保证其对于传统美术教学观念的冲击作用。二是不断开展先进美术教学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倡导教师开展教学理念的学习和交流,由此肃清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对于学生方面的美术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去接触现在先进的美术观念、技能、表达方式、主题诠释、实际应用,保证其与社会时代美术思想的同步发展。最后,对于社会方面的美术观念,应该强化宣传和教育,端正社会对于美术教学点看法,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2.注重美术专业的合理设置。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充分理解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一方面,关注于美术专业设置的实践性特点,保证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实现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为其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注重美术专业设置的社会性特点,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特点,切合实际的设置美术专业,保证以长远的目光去添加美术专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打算。

3.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在美术教学方式,首先保证在先进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积极尝试开展教学方式的实践;其次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自身教学情况,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最后,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工作,保证美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4.加大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针对于职业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现象,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首先,积极借助国家的资助,加强对于美术专业基础设置建设;其次,注重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美术教育事业的长久性发展;最后,不断强化学校与外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借助其实践机会,为学生争取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保证其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开展美术教学。

5.积极促进教学考核制度优化。高度重视美术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保证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不断培养其美术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职业学校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地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析,争取在职业美术教育方面形成全面的理论实践体系,以应对新时期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发展要求。

作者:黄燕虹 单位: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幼师专业美术教育工作研究

一、当前幼师专业学生现状

中专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课相比基础知识明显不扎实,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数学、物理、外语这些科目。而美术不等同于绘画,尤其是幼师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繁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做好幼师专业美术教育工作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生,而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育生,还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些呢?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课与其他文化课一样,教学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量生动化、通俗化、口语化。在讲解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要避免太专业化的术语,而应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美术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乐曲,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他们轻松掌握美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幼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幼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师专业教师要想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就必须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除此之外,教师的能力也不能单单局限于美术自身,还应广泛涉猎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幼师专业美术教育工作。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

幼师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交给学生,除了传授基本的美术技能外,其他方面都应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美术欣赏教学

教师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了解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思想,再通过讨论、比较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见解和认识,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表象渐渐探究其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美,提升审美能力。

三、总结

总之,幼师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工作并不简单,我们只有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出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作者:郭屹梅 单位:石家庄市学前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中的雕塑教学研究

一、泥塑基础教学

泥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练习平台。但是,其也有一些局限,如果一味学习泥塑那么使用的材料就很单一,学生很难接触到其他材料,更不用说广泛运用其他材料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不能停留于表面的赏心悦目,如材料和形式,更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凝结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绪。但是,艺术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建立在创作者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此外还需要一个能够表达这种感情的载体,即材料。因此,雕塑不仅包括泥塑,其他材料也可以很好地表现艺术审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其他材料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材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一件艺术品不仅需要创作者的才华和艺术洞察力,更需要特定的材料传递美感。合适的材料会将作品的精神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雕塑家将目光投向对材料的选择。对于材料的选择不能仅仅停留在泥土的味道、铜的沧桑上。教师深入分析优秀艺术的精神内涵,将使用新颖材料的作品介绍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用创新的目光择取材料。克莱兹•奥登堡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作为波普艺术运动中的领袖人物,他用软质的材料创作雕塑作品,刷新了人们对于艺术材料的概念,如《覆盖着美丽皮毛的冰淇淋》《软厕所》《软打字机》。可以说,克莱兹•奥登堡用独特的材料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将艺术和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和恰到好处,由此向传统的艺术做到了告别。

二、重视中国传统雕塑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用西方的例子进行教学,对中国传统的雕塑比较忽视。中国古代的雕塑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雕塑,这个时期产生的作品是很好的艺术典范,如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又如,唐时的《卢舍那大佛》以及《昭陵六骏》。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美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引入课堂,对其加以分析和解释,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作。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雕塑作为一门艺术,其教学也需要创新意识。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把握教学,了解当下艺术发展的趋势,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创新在雕塑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对艺术的再生,它会创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和方法。而怀疑、否定以及批判则是创新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用自己之前的理论和知识作为创新的前提,对现有的一切进行重新审视并创造作品。一件好的艺术品应该是雕塑者独特思维的展现,如果只是用之前的方法和观念创作就故步自封、毫无新意。因此,创作者要求变、求异,这样产生的作品才会有新意和高层次的审美,才是雕塑者创新思维的结晶。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转变观念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自己的观念要改变,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教师不能将课堂看成自己的主阵地,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自己一味讲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努力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另外,实行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要一味讲解前人的观点,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以往的教学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缺乏自我思考和表达观点的空间,课堂成为权威观点的阵地。权威的观点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缺乏充足的材料,这些知识很长时间内很少有改动,是僵化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辨。

3.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主体意识只有在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被唤醒,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条件创造这样的氛围。可以说,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以往的教学信奉“师道尊严”的观念,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凌驾于教学和学生之上,忽视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殊不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只有在良好、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到培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情感、思维、行为都是有差别的,都有着巨大的潜能需要教师去激发。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用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4.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经常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鉴赏,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把随堂欣赏的内容与实践创作设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提高表达和表现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他们就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当自己的作品优秀时,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增;当自己的作品不足时,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

四、结语

雕塑教学时中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师不仅要注重材料,更要进行创新教育,吸收中外一切优秀艺术品的精髓,这样才能将雕塑教育做好。

作者:聂裕荣 单位:广东佛山市大沥高级中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美术教育创新方法研究

1.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不仅仅是在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还应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的动力,自觉形成创新的过程和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在创作中的创新。例如,当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需要首先在脑海中形成对所要设计的图画以及事物的大概图形,然后再通过动手实践将想象变为现实,但是这种创作于以往要有所不同,不能够仅仅是照抄和照搬他人的作品,而应该是在吸收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形成自己作品的风格。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才能够实现创新,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之所以能够提升创新能力,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将绘图的想法通过实践变为了真正的图画作品,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他们创新的自信心。美术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他需要学生手眼的结合以及思维和实践的结合,在这样的结合中才能够完成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美术创新需要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分析问题能力、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在艺术上的创新能力不仅仅能够展现在艺术创作上,还能够体现在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

2.提升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实现美术教育创新的关键。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体引导者和实施者,他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进行美术教育创新的同时应该提升整体美术教师的素质,改变他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首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提升美术教育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美术教育应该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模式,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转换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讲解当中去,对于学生好的想法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而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教师要进行耐心的讲解改正他们想法中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及时收回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要不断的学习充电,在专业上做到精益求精,在思想上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积累自身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在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首先也要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即学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动者,而成为教育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改革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要充分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创新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美术作品在信息技术下绽放出他的独特魅力。所以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的实现网络化教学,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设计和创作出更多更有新意的好作品,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学生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学习资源进行检索、筛选和查询。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同时教师的讲解一般理论化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的讲解如果过于细致学生就不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及创新的思维,如果教师的讲解过于简单,则又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真正内涵。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学生在进行艺术赏析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出同类作品,通过对比及探讨来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其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充分实现同学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引进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美术创作,以严谨的思维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学生学会网络计算机美术设计,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创作的美术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其他人来共同交流与探讨,从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找到今后创新的方向,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二,改变传授和引导两组的比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美术教育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引导为辅。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需要调整教授和引导两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比例,要以引导为主,教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减少教师的传授比例,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艺术和发现艺术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营造出激发学生创新的艺术环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绘画、电视、录像、电影、游戏、故事、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增加讨论和交流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创造性的应用视觉艺术、语言文字艺术。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通过比较、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思考、判断、体会和鉴别资料,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同时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年代背景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美术资质以及人文精神的作用。

4.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学习环境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所以在进行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美术的热情。教师还应该树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要尊重学生对艺术的不同观点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积极活跃、崇尚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心理的自由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人的赞同和认可则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这样,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就能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思想魅力、新颖的表现形式和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良好的创作环境更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创新的意志和勇气,培养自身的标新立异,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做到在绘画创作中独树一帜。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还能更好的释放自己的审美观念,敢于去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欲,利于他们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角度,同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和情趣。

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创新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美术教育创新中能够形成不同的审美视角,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新过程中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增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美术教育创新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今后美术教育实践发展的基本方向。

本文作者:张云峰 单位:山东潍坊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师范美术教育研究思索

本文作者:张志强 单位:邢台学院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作为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师美术教育,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研究内容逐步拓展。笔者分别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99~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筛选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86篇作为取样对象,回顾与反思近十年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

研究者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存在普遍共识,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有别于专业美术院校,应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如赵诗镜(1999)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规定。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培养目标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定位,有效推动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

1.专业课程的设置。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学者们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2]有研究者提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并建议增设设计基础、结构素描、意向素描、电脑设计等课程。有研究者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中特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3]

2.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而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包含了约2/5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4]有研究者对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类课程、中国与日本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基础课程进行了比较,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高师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学者们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大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普遍的趋势,综合性和人文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艺术教育发展的主题。现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朝更注重人文价值取向转移,从而突出强调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有研究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5]杨钧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综合化、多元化的高师美术教育的研究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不断深入。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6]有研究者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7]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积极与基础教育相接轨,确立新的师资培养规格,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关注。

二、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一)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二)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的不同,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三、高师美术教育研究展望

(一)高师美术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定位

时至今日,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向专业美术院校看齐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造成高师办学偏离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尽管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但笔者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正确定位价值观,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在坚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二)研究对策和建议的有效实施

在研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改革文章“蜂拥而至”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改革步伐仍十分缓慢。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应还停留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综合结构等理论层面上,而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如何使理论对现实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起到“助燃剂”的作用,这是今后研究应重点开拓的领域。

(三)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衔接

新的课程范式和课程环境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是推行新课程的关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教育教学中较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性质、目标和价值。为此,探讨构建合理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美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对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的不断拓展

纵观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经验总结居主流,在学科视角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这种单一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的广度、深度。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五)高师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在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下,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必须加强国际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在学习中了解国外高等美术教育开展的现状、特色;在借鉴中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在启示中推动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需要我们给予其更多的关切,这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深化改革、优化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