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1 05:24: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多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本文试图尝试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

1.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技能”学习的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占主流地位

过分强调绘画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儿童情感的关注。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很多家长就以儿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成败。这就迫使幼儿园不得不教授更多的技能技巧,以此来获得好的作品,呈现所谓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家长的眼球。但是,那些看似优秀的作品却失去了孩子本身的童趣。学前儿童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享受其中的喜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儿童的很多心理活动或者心理问题都可以从绘画中反映出来。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

2.教育内容方面,绘画内容过于刻板,强调模仿和再现

教师的选材常常不能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点,很多都是让儿童按照教师画的或者是画册上的样本来临摹。经常都是教师做一个示范,然后所有儿童画的画基本上都和教师的大同小异。这样做以后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集体里,甚至是在同一个画展里,从各式各样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模式化的形象。这样做不仅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使儿童的思维僵化,导致他们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阻碍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虽然现在的美术教育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时候,教师还是会给出几个示范,然后教儿童自由按照这个主题画画,结果常常是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基本上都是教师给的几个范例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的简单组合,很少有自己创新的东西。换句话来说,这样的教育也只是教师多给了儿童选择的空间而已,还是没有真正达到让儿童自由表现自我的目标。

3.教育过程方面,儿童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足够尊重

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纪律,强调统一,限制了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总是怕课堂纪律不好,总要求孩子们要统一行动,同时开始画画,同时停止画画,没有考虑到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性,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如:有的儿童刚刚有新想法正动笔要画的时候,教师一声令下马上要他们停止动笔,把手放桌上。这个时候要是他坚持画自己的东西,大多会招来教师的批评,说他不听话,不是好孩子。如果要做好孩子,他就必须放弃他的想法。在很多美术作品制作的过程中,缺乏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即使分享也只是因为教具不够才相互分享教具,儿童很少能和同伴分享想法,因为教师要求大家要保持安静,自己画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

4.教育评价方面,成人对于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视往往源于某种短效的功利性

家长的功利心表现为,培养孩子的一门特长,方便以后找工作;参加中、高考加分,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所以他们不顾孩子审美经验的获得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而让孩子早出作品,快出作品,出好作品。家长常常只以是否出现好作品为标准来评价美术教育的成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视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常常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常常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创意和感情。

二、相应的对策

1.重新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处理好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儿童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全人格和审美素质。同时,由于学前儿童主要是发展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能力没有发展成熟,受身体发展的限制,对其的美术教育应该重点放在打基础上,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儿童喜欢并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儿童愿意、乐意参加某项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主张审美先行,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必定会带来表现技法上的进步,待孩子的身体条件发展充分以后,再对其进行更多更系统的技能教育,这样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等待,不要急于就成。追求快出作品,以作品来评价美术教育的好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儿童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把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规律,积极配合教师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2.以人为本,重视兴趣

教师在选材方面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准,选择大多数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同时,选题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按照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是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教师应该给学前儿童充分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使他们对美术充满好感。最好把命题画和自由画相结合,既关照学前儿童生活中大的主题,又关注学前儿童个人生活中的小愿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艺术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儿童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才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如果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干预,过多地强调整齐和统一,过多地对儿童不一致的行为进行责难和训斥,把教学秩序看得至高无上。这样会使得儿童处于纪律的“高压”之下,一举一动都小心谨慎,又怎么能获得好的发展呢?

4.注意对作品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不要只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儿童能力的高低,要积极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作品应该多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尊重他们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性,鼓励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语言表述,让他们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应该和家长多沟通,把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传统评价方式改正过来,使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教师趋于一致。只有正确地认识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

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有关美术能促进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学前美术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优越的功能,因为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以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潜能、智慧、价值和乐趣,获得真、善、美高尚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

2.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和历史三方面构成;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这是本质论的提倡者艾斯纳提出的,与他观点相似的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1.以传统的技能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在古希腊时代,儿童学习美术主要在文法学校中进行,儿童模仿教师描画字母轮廓。在20世纪早期,英国美术教师史密斯他认为绘画教学要像书写一样,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德国的美术教育和英国、美国的教育实践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教师示范,让儿童模仿和练习线和形。日本在明治初期,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绘画局限于用笔描绘正确的图形。

(2)我国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最主要的方法是临摹和记忆,不能发挥幼儿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价值,重结果,轻过程,讲究功利性目的。传统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出示范画、讲解、示范。上世纪70年代风行的简笔画教学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杜威采用进步主义教学法,指出在美术课中应让儿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应重视和欣赏儿童的发展过程的有限经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必提供指导,更不应干涉,他提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智能。卢梭、德国柯思修泰纳和齐赛尔提倡让儿童到优美的环境中去,反对临摹。视觉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不以一条准则、一门学科、一些抽象的技巧,或被视为其他任何关注技巧本身的方式教幼儿。在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学校,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对于还没有具备正式书写和阅读能力的幼儿,使用视觉和图像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是很容易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幼儿使用工具、材料和图像、视觉表现方式时,不给予任何指导。在开始画画前,交流他们真实看到的事物,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观察的早期经验,能为孩子的绘画和创造带来一定的好处。儿童的作品被谨慎地储存和展示,让幼儿们感受到成人对其作品的重视,激励幼儿更投入和认真地进行他们的创作。加登纳也认为,那些已经掌握了符号系统而又能不受其束缚的人,“易于获得最新鲜的概念,最原初的行动和最独特的情感组合”。幼儿园应任凭儿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而不是过早地教导儿童线和形的画法。

(2)我国的教学方法

朱家雄和孔起英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开展。通过欣赏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绘画、手工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孔起英指出应通过美术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情感教育,重视儿童审美经验的积累,她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个性方面的教育,刘志红、李连春和高明认为,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应从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实施美术教育,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探究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危机与挑战

摘 要:在教育这个领域当中,艺术教育不仅作为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潜在的人格魅力的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就目前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来看,存在的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就此本文针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所应该改进的地方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弊端;挑战;措施

某教育学家提出了教育的本身目的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优点,改变一个人或者是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变成本身的这个人,从教育当中挖掘人的潜质、态度以及能力,培养每一个人的发展个性,同时将发现个性和相关的团队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目前我国学前美术教育来说,这一点并不完善。本文就针对学前美术教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学前美术教育来看,最近几年以来在对儿童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从浅显的认识儿童美术教育达到了一个深度认识的层次。从基本型的技能传授达到了职能培养、进一步的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全方位促进儿童的生长。

第二,相关教育机构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高薪聘用了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改变了传统的儿童教育现状,同时加强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力度。无论从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第三,尽管这样,目前我国的儿童教育仍然延续着旧的轨道,按部就班的前进着。仅有一小部分的教育机构能够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融入其中,很多教育机构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此,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儿童美术教学等方面进行描述。

从教学方法来说,过于强硬化和被动化,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简笔画进行教学,但是从简笔画的角度进行分析,简笔画是历年以来我国为了锻炼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当中,这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进行自我发挥和发展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带给学生一种压力的负面情绪。从美术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作业,并不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很多教师甚至将美术教育所渗透的德育教育忽视掉了,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的教育和指导,反而素质教育层面也显得不足。

2 儿童学前美术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儿童学前美术教育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弊端。就此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美术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很多,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节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就此认为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进行画画。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电波,人体在音乐的熏陶下能够进行长期性的律动,在律动的过程中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和感想,引导儿童更好地欣赏音乐,从而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进行画画的过程中会注入自己的感情因素,从而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动画。

其次,将故事和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整合在一起,使得人物更加的形象和合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充满想象,对故事充满期待,能够从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再次,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画画。游戏规则是,在几张纸上写上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将学生分成1.2.3.4组,每个组选取两个人站到讲台上,将写着动物或者是植物的纸贴在黑板上,保证纸的内容只有一个人能看到。这两个儿童,一个人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描述纸上的内容,另外一个人猜,时间为90秒。纸上内容猜对的给三分,没有猜中的不得分。最后,哪个组猜中的最多,得分最高。哪个组获得胜利。采取这样的游戏方式,首先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能够从不会画画到想象画画,从想象画画到实际画画,最终从不愿意画画到想要主动画画。

最后,将画画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加强写生的练习。要不断的引导儿童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可以在每星期选取一个下午进行写生,通过对自然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通过呼吸新鲜空气、感悟新鲜事物,通过对春、夏、秋、冬的观察,通过简单的素描和对事物的勾勒,能够给学生一种近距离的美感,从而感悟到美术的含义和精华。

3 学前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首先,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能够有效地为儿童的审美心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因为审美心理的结构变化以及系统结构方式在不断的内化,沉淀在人心理会构成一种审美心理整体结构系统的元素。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进行整体性审美感知,形成完整性的心理结构,使实践能够产生审美需求,形成固定的审美个性。只有不断地进行长期性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以及审美环境才能够使儿童构建出和发展较为和谐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概念,从观察审美变成改变审美、创造美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术教育是塑造个体审美以及创造个性的一种教育方式。要以培养审美心理结构为主导,以培养审美心理观念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学中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

其次,一些著名的画家往往会从儿童画中追求灵感的所在和创造的原动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儿童的思想是率真无邪的表现,能够为艺术流露出相对应的感情因素,有效地激发艺术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能够提升艺术的魅力价值。这一点足以说明儿童美术教育支持儿童原创和激发儿童画画兴趣的重要性。学校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遏制模仿现象,避免出现复制、仿造和虚假勾勒的现象。

再次,通过这种模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对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简单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同时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逐渐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情感转化成可见或者是可听的某种形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明白艺术的含义,能够通过情感的因素理解艺术、创造艺术。

最后,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增强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创作过程中高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专权独霸,应该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激发儿童自己去感受、表现和创造,鼓励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画法,同时还应该改变学生墨守成规的创作,满足学生想要创作的欲望。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将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表达认知能力的方式和手段,重视儿童美术的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美术教学来说,一定要遵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方式进行。要不断地将美术提升到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意识,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摘 要】画画本身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从而提升综合素养为目的,但当前,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做法存在误区,导致孩子不爱画画。本文就此为研究内容,分析其中原委,并给予相对建议。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审美 绘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快速提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足以证实全国上下对此问题的重视。《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心理、培养健全人格的奠基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成就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是全民素质提高、民族强大的基石。美术教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使儿童提升美术基本素养,同时提高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学会从大自然万事万物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的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理念也逐渐改善,但当今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面多数家长和老师还依旧存在着问题:

1.指导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和老师深知美术对儿童智力等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但却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怕误导孩子,不指导又担心放任自流。盲目地表扬夸赞会使孩子不思进取,一味地哗众取宠;而过分地指导不但使孩子的美术素养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相反孩子会失去自信,失去自我。

2.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一笔一笔地教孩子画画,直到孩子也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来。但这时却发现孩子只会画那些学过的东西,其余什么也不会或不敢画了,孩子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画”,“那个怎么画”,或“这个我不会画你教我吧”等问题。这样做不仅没有教会孩子怎么画,反而更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泯灭了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

3.以成人的审美观欣赏儿童画

成人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事物往往会客观理性地对待,但儿童这一特定年龄段天真浪漫、善于想象,观察身边的一切往往更主观。有些家长或老师若是看见孩子画上画的蝴蝶比花大或人比房子大了就连忙让孩子擦掉重画。如一次关于迎春节主题的课,大家都高高兴兴地陆续画完下课了,一位家长看见孩子把对联画到了高楼大厦的顶上了就禁不住地说“宝贝儿,你画错了吧,你怎么可以把春联挂到楼顶上呀?应该贴到大门两边的呀……”孩子没有解释,按照妈妈的指点快速地改了过来,最后赢得了妈妈的称赞……

4.让孩子比着同龄人或大师的优秀作品画画

美术课上,学生太多,老师辅导不过来,就在黑板上贴了张放大的少儿绘画获奖作品让学生比着画。说人家为什么画这么好,好好学学,结果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盯着黑板看一笔画一笔,结果所有孩子都在画同一张画,而不是画自己的想法。

这些做法不但不能实现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反而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厌画的结果。当然,每位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都是好的,只是做法和认知有些欠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前美术教学经验及对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研究,就以上列举的屡见不鲜的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误区,提出几点建议:

二 引导儿童绘画的建议

1.学会欣赏儿童画

要站在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尽可能不要做过多干涉。美国小学里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绘画的主题是“太阳”,在老师不给任何提示和限制的情况下,学生们便开始画起来。有的把太阳画成圆的,有的画成方的、三角的、半圆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都有,还有一位同学的画纸上没有出现太阳,只有几朵不成形的云彩,后面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束彩色的光线……学生陆续画好,老师没有做任何比较和评判,而是面带微笑,非常认真地欣赏着每位学生的画作,逐一给出鼓励和赞扬。通过课堂创作,学生们个个自信满满,兴趣更加浓厚,绘画热情更为高涨。

身边一位朋友找我咨询,她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虽然家里到处都是他的画,但孩子是不停地画,但他们就是欣赏不了,又不知该如何引导。她拿了一张儿子的画给我看,纸的中间横着画了一根弯弯曲曲的线条,上面画了一竖线,挨着右上侧又画了个小三角,画面上方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我看后被这位儿童的智慧惊呆了:这不是海面荡起浪花,一条小帆船在海面上若隐若现,白云在天上自由飘散的场景吗?朋友诧异极了:“你和我儿子讲得一模一样呀!但我们有时实在欣赏不了,又不敢强加干涉,不知后面该怎么引导了。”

我忙建议朋友说,目前正是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家长只需要给他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宽松的绘画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会倾听和欣赏,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过多的干预。随着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多,画面会越来越丰富和有想象力。

2.引导儿童作画时要学会运用“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等。孩子4~9岁这个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们要

学会如何在这一特定时期内运用联想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经过多年悉心观察研究,关于联想的方法,我总结如下:先找出一个点,再由该点发散出几条线,即所谓的扇形结构。具体到每一堂课都需有一个主题(点),课堂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之有关的一些事情,并将其结合起来,再加以构图方面的引导从而变成一张完整的画。

以“蚂蚁搬家”这一例子进行详细说明。我让孩子以讨论式进行:由蚂蚁大家能联想到什么呢?(1)蚂蚁的特征,个子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六条腿等;(2)当时的天气,是白天还是晚上,天气怎么样;(3)蚂蚁成群结队地搬家,搬的什么东西,在哪个地方搬,旁边环境有什么等;还可以联想到蚂蚁洞、蚂蚁王国,蚂蚁王国里有国王王后士兵等,随便从中找出某一或几点都可以画出一张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同是画蚂蚁,孩子心中想法各异,画的画也肯定会多姿多彩。孩子们在享受着画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发散性思维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适当引导孩子写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经常外出观光写生,孩子不仅能加深对大自然的认知,还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速写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景象或事物时随时记录起来,画旅游日记。直面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灵感最易激发。即便不能出去写生,室内的每样物品也可当做写生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又可以增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

4.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孩子绘画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一位6岁左右的小女孩垂头丧气地站在路边,旁边的妈妈瞪着双眼一脸的怨气:“你这都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以后什么东西也不给你买了,再想画画没门儿”一边说一边把小女孩的画撕得粉碎。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致使这位妈妈发这么大的脾气。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说,可能小女孩的画没有那么干净、那么色彩斑斓、那么画什么像什么,但我真心希望家长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反思:自己五六岁的时候都能画些什么?孩子学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又是什么?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年又去了哪里呢?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过:“教育者只需能创造一个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环境,然后放手让儿童发挥本身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和个人经验,认识生活,进行学习,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美术教育方面,父母、教师都应该牢记: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创作和想象空间,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以后能够在广阔的艺术国度里自由翱翔插上坚实的翅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摘 要]美术教育是幼儿理想的美好展现,随着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清晰地认识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美术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的作用出发,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对如何改善美术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新型的艺术教育,还指出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方面,其发挥的作用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对学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1 美术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美术素养。儿童的美术素养关系着他们对生活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关系着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中的想象和展现,关系着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的表达和评判,成为他们感知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开展美术教育非常必要。其次是对儿童进行美术启蒙。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可以使儿童对美术产生兴趣,并通过美术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感情。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决定着儿童对美术的喜爱程度,及其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基础性的美术教育。再次是为了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目标首先要向教育总目标看齐,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使儿童建立自信,形成合作、友好、团结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儿童美术素质的培养,如感知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认识美术工具并掌握其基本用法。

1.2 学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的作用

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指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可见,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作用是综合性、全方面的,不仅局限于向幼儿传递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人生教育,让他们学会欣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发现美和欣赏美,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对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形成审美观具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具有直观性,虽然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但是已经具备了审美感觉。他们喜欢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事物,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启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如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放风筝,教给他们堆雪人,带他们捡落叶做标本等,利用自然界的事物为他们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周围事物的美感化学生,让他们对美更感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让他们把美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如绘画、拼图等,让他们在快乐中创造美好。

(2)培养幼儿的自然个性。赫伯里德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可以直观展示幼儿的心灵感受,培养幼儿的个性,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让儿童在快乐中感受成功,可以说,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最佳的表现自我的形式。幼儿的思维简单,他们总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绘画内容丰富,虽然绘画的线条不规则,甚至画面凌乱,但却准确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爱憎分明。绘画中倾注了儿童的感情,面对自己的绘画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大人不一定能看懂,但是这是他们内心的直接表达。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美,多鼓励孩子进行创作,不要给他们规定条条框框,深究其画的质量,相反要从他们的创作中发现美,这样,他们才能更自信、更快乐。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于儿童来说,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每个儿童都是充满天真和童趣的,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创造才能,他们好奇心强,对于每个事物都能问几个为什么,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积累创作素材,总结经验教训。幼儿的美术表现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通过创造条件,构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幼儿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总结更多的经验教训,如绘画的主题是花时,提前让他们进行观察,讨论花的颜色、形状、种类,从而在绘画中更好地展现出来。二,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鼓励儿童把看到想到的事物描绘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如先让他们听一段欢快的儿歌,然后再让他们进行绘画,有的描绘田野,有的描绘天空,有的描绘森林。可见,幼儿的想象就在绘画中体现出来。三,鼓励合作绘画。合作绘画的作品不仅是儿童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可以让他们借鉴其他人的创作手法,积累创作经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同龄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想法,而且记忆深刻,也更容易应用于创作。四,不轻易打扰儿童的创作。在进行美术绘画时,教师总是担心他们不会画,就拿起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解说,试图开启幼儿的想象力,但是这样做不仅对儿童不利,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有很多孩子也许正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被教师打断后,想象的思维很难继续,也就是说孩子的创造力被我们毁灭了。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在绘画中慢慢摸索和感受。

(4)完善幼儿的人格。美术教育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欢快、愉悦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或者失落的伤心,使他们的心情变化和心理感受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样的感情宣泄对他们的心理具有调整作用,有助于使他们调整不良心态,调整好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分析,美术教育是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

一、从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来看

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

1.创造性原则是儿童美术教育原则之一

创造本身是一个过程,也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合格的美术教师会保证儿童的美术活动经历这一由感知到思考再到完成作品的创造过程。例如:在过年过节时,教师启发每个儿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画一幅画作为礼物。为了让儿童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不多做要求,只是让儿童怀着祝贺爸爸妈妈节日快乐的真挚感情,尽量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形象画出来,充分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创造乐趣。

(1)培养精确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把需要用来观察的实物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观察,帮助他们分析概括出所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强化他们的印象,再进行描绘。这样可逐步让儿童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例如教师预先想让儿童进行画猫的练习,那么在几周前就可以提醒幼儿对身边的猫进行观察。当天,可以借来实物让儿童进行观察。在观察小猫时,儿童应该会注意到猫的基本形状,如猫的头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全身毛茸茸的,还有一条大尾巴。但是大多数儿童可能会没有画猫的胡子,没有看到猫的耳朵是尖尖的,三角的。这些细节之处教师就应该提醒儿童注意观察,并多用这些形式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2)培养注意力

注意指人的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经过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通常在注意一个事物不久,又被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吸引,就把注意力移到下一个事物上。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了,还可以使儿童的观察力得到发展。相对于体育活动、音乐活动而言,美术活动是一种比较安静的艺术活动,也更容易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3)培养想象力

想象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由于年龄的限制,儿童的想象能力低,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儿童感兴趣的带有情节的图画,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儿童具备了一定表现物象的能力,能够画出较为完整和清楚的个别物象后,教师可以向儿童指出表现简单情节的目标,要求他们画出具有一定情节的画面,并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儿童画个别物象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用例如“太阳出来了”,“小朋友踢球”,“下雨了”等,将几个事物联系起来,凑成有一定情节的连环画。

2.美术活动的操作性

美术活动中的操作性是说要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仅仅讲解美术知识、谈论体验和感受对儿童来讲毫无意义。要给他们充分的动手机会,最理想的是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满足他们随时动手去画或制作的创造欲望。

从审美能力的形成来看,绘画是视觉艺术,必须讲究审美。在启发幼儿按编号将作品连成一片时,在幼儿眼前出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宣传画,其中背景色由浅到深又由深到浅,不断变化、错落有致的彩色老房子和黑色线条的现代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二、从创造力的构成来看

我国学者根据创造力与智力的密切关系,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力的构成。创造力主要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第一个方面是知识,第二个方面是智能因素,第三方面是非智能因素。

1.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原材料

运用美术教育开发儿童创造力必须让儿童掌握一些美术知识和技能。当前,在美术教育中有两种不正确的倾向,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一种是片面强调技能和技巧,一味地让儿童按照教师的范画临摹,这样无形中就束缚和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偏离了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目标。另一种不主张教儿童任何技能,任其胡画乱抹。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应该在教给儿童一些简单的表现技能的基础上,又充分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使儿童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2.智能因素主要包括一般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一般智能

一般智能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它体现了人们检索、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对事物做间接概括和反应的能力。

(2)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指发散思维能力。它体现出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的心理活动水平是创造力的实质和核心。创造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引起专注——明确问题——发散联想——评鉴选择。

这里又回到了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的儿童世界里,运用形象丰富、色彩斑斓的美术活动,可以实践创造力的运行过程。以一次儿童美术活动为例。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组织一堂生动而富有成效的美术活动课并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训练,她若想将沉浸在其他活动中兴奋的儿童吸引过来,就有可能采取各种可能的形式吸引儿童,比如教师想让幼儿画兔子,采取编个儿歌一起做小白兔吃萝卜的游戏,那么肯定会引起他们的专注,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活动中。这就是“引起专注”的过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后,教师引入正题。这次活动要干什么,也许还要多次强调并做示范,这样能让每个儿童都集中注意明确问题——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这就是明确问题的过程。老师要进行创造力的训练,就要启发儿童:“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画,不要求必须一样。最好有变化。”这就是启发儿童进行发散联想的过程。最后,对那么多头脑中的影像进行比较,儿童要开始动笔,就会有一个评鉴选择的过程。最后成稿,创造力的成果——各种各样的小兔子就跃然纸上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众所周知,学前儿童教育对于当前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儿童将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儿童今后的美术学习铺下基石,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挖掘他们在美术创作上的潜力。但是,当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并不是非常受重视,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没有意识到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必要性,此外,学前儿童美术的教育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现在的幼儿园不仅仅只是起到看管孩子的作用,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各方面的启蒙教育。比如说,语文,英语,数学,美术等等学科也被安排到学前儿童的课程当中。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属于一种启蒙式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对于美术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应该来说,美术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的方式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也没有培养出孩子的美术素养。本文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的在于更好的解决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环境。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1.1美术教育目标方面

我国现在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教孩子美术其实就是教会他们画一幅画,把学习美术当做一种技能,认为他们只要学会画画就行,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也曲解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另一方面,很多老师认为美术儿童美术属于一种素质的教育,从而过分强调它的道德教育和素质培训,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是有一定的专业培养计划,它在于让孩子学会描绘美,欣赏美,并且在生活中发现美。总结来说,当前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不明确。

1.2美术教学内容方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主要应该是描绘动物和人物为主,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动画片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动画角色等,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此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美术作品。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自己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还需要教师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图像,然后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自由发挥。但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家长经常试图把孩子的思维引到自己的思维方向上来,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只会模仿而不会创造,最终会丧失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1.3美术教学方法方面

现在儿童美术的教育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跟他们所给的图画一模一样的图画,如果有哪个地方和他们所给的样板不一样他们都要指出来,甚至是颜色方面也是如此,但凡有一点不一样,教师都认为是学生画错了,然后纠正他们,这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赋,会导致儿童会认为只有画得一模一样的才可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己对于美术的创造天性,离开了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创作了,这样会严重磨灭儿童的创作意识。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只注重模仿,没有创作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大多教师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说,教师打算教给学生画一幅画,那么教师就会先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来,再让儿童进行模仿,完全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使得儿童美术课堂变成了一样的“画家”,不管是画什么,都是在强调模仿、模仿、再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抹杀了孩子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导致学生很难举一反三。

2.2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几乎不会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学美术知识的方法,也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些因素制约了美术教师的思想,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发掘到学前儿童身上所具有的美术天赋,严重妨碍学前儿童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天分和想象能力的发挥吲。

2.3美术资源的缺乏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不仅只是在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样,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启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使得美术教育的效果偏低。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先接触他们喜欢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在观察和玩耍中,让孩子学会美术教育知识,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画出一个生动的图画。假如学校和老师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不能对动物有个清晰的认识,也就不能把动物画好,导致对美术的兴趣不高,因此美术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对于艺术的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教会孩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养成良好的素质,让儿童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能只让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只会泯灭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培养他们自由发挥。教师要在美术教育中多注意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摘 要】随着社会日益进步,经济迅猛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如今的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要让学前儿童掌握一些新的美术技法,而且要注重开发儿童的大脑思维,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儿童这一发展时期,实施有效发展策略,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更好更快地推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创造力

学前教育行业是近几年的热门行业,伴随着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学校和家长们重视,接踵而来的是一些少儿美术兴趣班、少儿画室的开办,足以可见人们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性。这也赋予了学前儿童美术教师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又要细心地把握儿童的特点及成长规律,以科学的教育手段贯穿学前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让学前儿童在艺术创作中激发艺术潜能和天赋,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学前美术课堂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位教师对儿童艺术创作的指导以及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提高审美意识

学前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有独特的想象力,我们要客观了解他们的这些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无拘无束和大胆创新中创意造型,将他们看到和感受到的丰富奇特的生活世界转化为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的美术世界,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前儿童的美术课程无外乎简笔画课、手工制作课、美术欣赏课等,上好这些课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搞好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在上简笔画课时,针对学前儿童思维的不连贯性,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告诉他们一些简单道理和自然规律,反复引导他们认识绘画中线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大量练习,在想象中加深印象。在简笔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听儿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把它创作成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思索,丰富了想象的内容,把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表现在作品中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创作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美术学科及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在上手工制作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多动脑,多动手,这样手脑并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泥塑课上捏小兔子时,教师引导儿童分析小兔子的结构组成部分,并讲解和演示制作步骤,再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制作出来的小兔子各种各样,教师再次让学生观察,找出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在掌握了制作要领后,教师再启发他们进行创意设计,经过儿童的积极思考后,各种各样的小兔子便相继诞生,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这样的手工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的作品体现其自身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所以对于儿童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保持原创性,切不可随意改动。

再次,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也可以通过画册图片、影像、电子照片这样的现代教育手段来刺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这种生动丰富的资料,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助讲解这些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使学生从欣赏中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当然,教师在这几种教学活动中,还应遵循“寓教育乐”原则,毕竟,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生命重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地想象创造,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见,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做好儿童的引路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人才的辈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浅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其内心成长的关注

【摘 要】在赏识教育日益盛行的今天,笔者从自身的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绘画教学过程达到对学前儿童内心关注的四大途径,包括用稚气的眼光、想象的思维以及赏识的目光以及疑惑的意味等。

【关键词】尊重接纳;自主创造;打造自信

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五花八门,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教师欣赏的目光,或者简单的一句话,满意的一点头,一个轻微的动作,他们都觉得是对他们创造力莫大的肯定,感受到莫大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赏识教育”。通过对儿童创造力肯定,催生他们潜在的巨大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教师用尊重接纳、赞许的态度、发现学前儿童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使学前儿童在满足中产生快感,受到激励,在无声的交流中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面对困难的信心。

1.用稚气的眼光看待

学前儿童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形成了他们特别的体验和感受。学前儿童的绘画总是强烈地透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他们获得的是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情趣。

在笔者曾进行过以“冰激凌商店”为题的绘画作业中,学前儿童用独特的视角表现了桌子的四条腿,这个学前儿童并没有受到专业的透视教育,却在桌面上是一个俯视角度的茶杯。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穿透冰柜看到里面的雪糕,并且配有文字“哥哥你的个子真大”,大冰激凌回答:“你是个小弟弟。”这都是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的反映,充满了学前儿童对生活无限的遐想。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从事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教师,在看到儿童画出绿色的花以及红色的叶子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武断的“教育”他们,花应该是红色的,叶子应该是绿色的,他们在没有完全读懂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而简单粗暴的用成年人的生活体验做出的指点,他们没想到,也许学前儿童想画出绿色的牡丹花,或者想画出几片秋天的枫叶,只是他们不知道绿色的牡丹花和秋天的枫叶不会同时出现,仅此而已。

在很多从事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教师看来,学前儿童的绘画丝毫无所谓的“画理”所寻,他们天马行空的表达,是一次次心灵的自由旅行,这种自由的心灵体验甚至穿越了时间的更迭以及空间的跨度,因此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指点”,扼杀他们正处于萌芽阶段的想象力,带给他们的是受挫的自信心,让他们以后都不愿意画,到最后不敢画。

所以对儿童画的评述不能以成人的“固有观念”和要求去看待,只有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怀着一颗童心,才能对儿童画做出恰当的评价。

2.用想象的思维倾听

笔者长期从事学前儿童绘画教育,也常常惊叹于绘画对学前儿童的巨大吸引力。学前儿童在进行每一幅绘画作品中,都是用真实的心灵在表达,无论其结果对于成人来说是如何的难以理喻。这也正是儿童画有别于成人画的地方,就是源自那单纯稚嫩的天性,对新世界饱含热情的好奇,驱使他们用无所顾忌的手法,去表达生活。比如笔者曾以“小火车”为题,有某个学前儿童的作品,却赫然看到一个个数学符号,笔者直接感觉到他对数学的浓烈的爱好,希望小小火车能带他进入那充满未知欢乐的数学殿堂。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每一幅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都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无论是一条最普通不过的直线,还是最简单不过的图案,都带着他们对生活独一无二的感悟,反映出他们真实的内心,充满对未来的向往。所以尽管绘画的手法尚且十分稚嫩,在画面构图上面还不够完善,但在图案背后凝聚着浓厚生活气息的想象力,这是艺术得以存活的最基本的元素。通过每一次绘画练习,学前儿童在情感体验以及智力提升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想象是儿童画恒久不变的主题。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指导学前儿童画的层面上,而是能够和学前儿童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那梦幻般的童画世界。

3.用赏识的目光观赏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绘画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于是他们往往会以“无师自通”的方式,达到“画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艺术水平状态。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是他们锻炼想象力表达力的机会,不应该用简单的好与坏粗暴的评判。教师应该提供自由创作的环境,鼓励他们在绘画中表达出自我的意识,并对他们每次大胆的创作尝试后,及时给与肯定,鼓励他们通过每一处细微的表达,传递出对现实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

笔者曾提出以“午后”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学前儿童的表达异彩纷呈,有的把小鸡和蜗牛画成了好朋友,有的画出冒出黑烟的烟囱,地面上的人们没法生活了,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对前者,肯定他们友好的态度,对后者表扬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的培育,是为将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学前儿童的表现欲望,在自己微不足道的绘画作品得到教师充分的赞扬之后,大大的激发出来,从此逐渐养成了“一物多写”的发散性思维。

学前儿童通过教师赞赏的目光以及肯定的态度,坚信自己能成为自己生命的创作者,自由的情感充分在绘画中得到了抒发,不断的寻求自我创新和探索的道路,逐渐建立起人生重要的自信,成为将来自主学习的基础。学前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及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正是源自教师一次次的鼓励与肯定。

4.用疑惑的意味指导

幼儿园的教师,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甚至会影响学前儿童今后一生的发展,他们往往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成为学前儿童最信赖的“伙伴”,成为他们模仿与学习的对象。这时候如果在学前儿童主动提出绘画请求的时候,教师开始他们循规蹈矩的“示范性教学”,势必让学前儿童过早的养成依赖性,自信心在教师的示范下慢慢消磨,不愿意积极独立的思考。事实证明,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过早过多的干预,其实是变相剥夺了学前儿童天性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以发挥的自由,使得绘画中最宝贵的原创性的水土流失严重。成长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当学前儿童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会开始逐渐画的像。

在以“小猫的烦恼”为题的绘画过程中,教师给出的绘制要求是把鱼、小猫和老鼠绘制在一幅画面中,用自己的方式安排构图。看到地面上的鱼缸,教师有了质疑:

“鱼缸放在地面上,小猫就可以吃到鱼了吗?”

“小猫的头和鱼缸的口是一般大的,小猫吃不到小鱼。”

“那小猫为什么不吃老鼠呢?”

“这是两只小飞鼠。”只见这是学前儿童为小老鼠添上了对翅膀。

教师要达到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就需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尽可能的把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通过以上的绘画过程中,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交流,并不是一种干预,而是通过对对学前儿童事前充分的了解和观察,对他们绘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之后设置的人为的“绘画障碍”,让学前儿童通过翻越这些所谓的“障碍”得到思维探索与尝试的体验。

当然笔者并非完全否定教师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的主导兴趣,只是提倡恰如其分的“引导”,别看学前儿童貌似对周遭事物漫不经心,其实他们内心不断在成长,所以,这种引导必须建立在学前儿童的兴趣之上,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他们必要的技能。

须知,对美的欣赏理解以及美的修养都不是靠“教”可以得到的,需要在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引导和启发的“培养皿”一点点的催生出来的。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强调的是发散性的思考以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貌似“无中生有”的“无师自通”,教育者需要做到的是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合理引导,真诚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的同时,自主探索性的学习。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前儿童创作的本能,细心挖掘他们的自我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面对世界的自信心,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帮助他们释放出创造力的思维,用接纳、赞许的态度对待学前儿童的每一次艺术创作,达到敢于表现自我、勇于表达自我,在交流中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这项原则要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幼儿的基础、能力、水平、优势等,将教育对象分层;二是将统一的教育目标按不同层面幼儿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如进行主题画“未来的大树”这一活动时,我将幼儿分成了两个层次。能力较差一组幼儿的活动目标为: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大树表现出来,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能力较强一组幼儿的活动目标为:引导幼儿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事物通过大树表现出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基础性原则

创造力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一是生理基础,二是知识基础,三是技能基础。创造性的形成发展还有赖于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这要求多给孩子提供接触美术、了解美术的机会。这方面,我除了给孩子们多提供动手机会外,还非常注意利用日常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如结合散步、郊游等外出活动的机会,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欣赏周围的景物,让他们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得到美的感受,丰富自身经验。

3、示范性原则

指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如教师本身对各种美术形象的浓厚兴趣、善于联想、大胆创作,这种影响比单纯“教育”对幼儿的作用更大。有一次,几个孩子在美工区共同绘制一幅“我的家乡”,一个孩子不小心将“小河”上画了一条褐色的线,画“小河”的孩子哭着来告状。我走过去看了看指着褐色的线说:“其实在这儿建座桥也不错嘛,谁来建这座桥?”刚才告状的孩子一听,马上一抹眼泪说:“我来画。”一件纠纷解决了,同时,孩子们创造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我的家乡”变成了“未来的家乡”。

4、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特指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体,成人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并尊重接纳孩子的创造性美术活动。在进行主题画“我喜欢的汽车”时我本想出示范画,转念一想,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可能会受到限制。

于是,我把出示范画这一环节省略了。果然,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虽然有些汽车画得不伦不类,但我还是充分肯定了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

5、启发引导原则

有一次,王涛小朋友在美工区内快活地摆弄着一些木片、纸条、小盒子等,可是,不一会儿,却见他沮丧地坐在那儿,望着眼前的一堆东西。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想做一个人造卫星,可是却做不出来。我告诉他,老师也不会做,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最后我们商定,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搜集有关图片,然后再制作。整整一个星期,孩子们为了做出一个漂亮的卫星忙碌着,孩子们不仅找回了图片还制作了许多人造卫星,一个星期后,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人造卫星展”,并邀请其他班的小朋友来参观。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宇宙的幻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更加丰富了。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在美术教育中,更要结合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为学前儿童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创造型教师热情引导幼儿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有创造型的老师。日本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创造型教师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创造性并加以发挥,灵活性、创造性地授课,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创造意识,他们喜欢夸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创造型教师不会高高在上控制他们,而是和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和爱护他们富于个性的表现,特别是鼓励他们的创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创造意图,哪怕再“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实现,其创造力才会不断提高。

2、营造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

学前儿童从事艺术活动要有合适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创造性。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创设要富于艺术性,如在活动室挂置名画、幼儿作品等图片,摆放雕塑等艺术品,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心理环境是指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教师激励、欣赏、接纳幼儿的创造等。

3、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

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使用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意愿画、主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探索和操作的材料,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建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要靠教育者脚踏实地地工作。让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催开创新的奇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探析

摘 要:学前教育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专业的技能来进行幼儿教学,还要有优良的教学品质来对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给学生准确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个人素养、审美能力等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能够逐渐在美术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和提升学前美术教育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措施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关于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逐渐受到关注,这也要求幼儿老师要在儿童美术的教学中要展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水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可见,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一直是一个重难点,美术的学习能够让儿童提高审美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并且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同时,我国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对此,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的公办幼儿园约有22万所,民办幼儿园也有14万所左右。儿童美术教育已经有所发展,但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在教师方面,从当前幼师专业美术教育的大纲中来看,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要有专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关于美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其中,还有要求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来形成系统、扎实的绘画能力。其次,在家长方面,许多家长逐渐开始重视对孩子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的培养,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有的家长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找到更多提升个人的方法。最后,在学生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许多孩子有了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较为充足的资源,美术的学习已经逐渐受到许多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

总的来说,我国的学前教育整体还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教育效果、家长配合度等都有了较好的提升,美术教育已经逐渐成了我国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教育方法、教育重点、教育理念等方面还存在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2 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从教学内涵上来说,美术的教学能够在学前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我国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既取得了许多突破,也还存在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提升我国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一定要寻找根源,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重视模仿,忽视创作。一直以来,美术的学习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应用等方法来开展的。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尽力去进行模仿,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了对自我创造力的培养。绘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绘画的技巧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整个绘画的过程需要投注大量的精力。而在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美术教育中也更加追求快速、高效,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关注一些“特殊技巧”来进行绘画,完全忽略的学习美术的真正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体现儿童绘画的特点,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幼师的美术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但要学习的科目非常多,要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好儿童画的绘画及教学要点,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就我国目前的高职幼师专业来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而需要掌握的技能非常多,涉及声乐、舞蹈、英语、心理健康、教法、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美术、器乐、形体、口语、乐理、计算机等,学习内容非常繁琐,这也影响到幼师专业的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掌握。第三,对于儿童绘画能力的评价“不科学”。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绘画能力进行评价时,多是采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来进行评判,导致儿童也认为只有画得像才是绘画能力优秀的表现,这也从侧面禁锢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影响了儿童对绘画的学习和理解。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程度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儿童身体的发育情况、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以及认知发展水平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绘画发展的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

3.1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最重要的指引。因此,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培养起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观赏画作、接触绘画工具等方面来进行,让儿童在接触到绘画之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整个绘画学习的旅程。让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主动去学习。

3.2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进行绘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要循序渐渐,从简单的开始,让儿童从比较简单的技巧、方法中开始学习,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优美所在,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增加难度和学习的氛围,此时要多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宜跨度过大,但也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

3.3 鼓励儿童自我进行创作并加以准确的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儿童多创作,开发思维,加深对美术的喜爱,也让儿童一边创作一边提升绘画的技巧。创作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中肯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还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儿童更好地了解绘画的意义。

4 小结

学龄前儿童美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儿童、家长、社会互相之间的配合。儿童绘画的学习不仅是儿童是对自我身心的修炼和培养,还可以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品德,对于儿童的个人成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摈弃旧的教学理念,尊重不同阶段儿童绘画的特点,尊重儿童在绘画中的主观意识,鼓励儿童想象和创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中关注学前儿童内心成长的欣赏探究

摘要:学前儿童心智发展还没完全,其绘画的目的性不强,而且不会刻意研究事物的透视及比例,而是天马行空的绘制,即时的表现其绘画时刻的心理动态,这也恰恰是其内心成长的真实写照,而美术教育不可随意抹杀这种成长,应当积极鼓励与引导。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儿童;内心成长;欣赏

赏识是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开发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催化剂。学前儿童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力就应当受到认可、肯定和赏识。教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学前儿童带来莫大的快乐,能较好地激发学前儿童创造的兴趣。教师用尊重接纳、赞许的态度、发现学前儿童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使学前儿童在满足中产生快感,受到激励,在无声的交流中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面对困难的信心。

1.用稚气的眼光看待

学前儿童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形成了他们特别的体验和感受。学前儿童的绘画总是强烈地透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他们获得的是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情趣。在一幅作品总,学前儿童用独特的视角表现桌子的四条腿,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透视教育,却在桌面上是一个俯视角度的茶杯。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穿透冰柜看到里面的雪糕,并且配有文字"哥哥你的个子真大",大冰琪淋回答到:"你是个小弟弟"。这都是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的反映,充满了学前儿童对生活无限的W想。

很多教师看到儿童画里一朵绿色的花、红色的叶子,就会马上告诉学前儿童:"花是红色的,叶子才是绿色的。"这真的是教师读懂学前儿童的画后做出的指点吗?也许学前儿童画的是一朵绿牡丹,只是没有达到形似罢了;也许学前儿童只是想画几片秋天的枫叶,只是他不知道绿牡丹和秋天的枫叶不会同时出现罢了。教师可以把每一幅儿童画表现的内容看作是学前儿童心灵的一次旅行,不仅穿越了季节的变换,而且穿越了空间的距离。学前儿童的绘画是不讲"画理"的。教师不经意的一次指点,也许从此就扼杀了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以至于学前儿童以后不愿意画,到长大后的不敢画。所以对儿童画的评述不能以成人的固t有观念和要求去看待,只有理解学前儿童心理,怀着一颗童心草能儿童画做出恰当地评价。

2.用想象的思维倾听

绘画对许多学前儿童都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令很多教师感到惊叹。当学前儿童拿起笔绘出第一幅图画的时候,在成人眼里看来无论多么的不合常理,不合逻辑,都是学前儿童心灵的真实写照。儿童画以单纯、稚拙的方式认知世界,这种天性通过饱含感情,大胆无顾忌的手法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教师通过认真地倾听学前儿童的绘画,就会发现不管是一条平直的线,还是一方简单的图案,那里都有学前儿童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有对生活的最独特的感悟,也有对未来最独特的向往。每一幅学前儿童的绘画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和情节。虽然绘画语言还不够成熟,画面构图与构成上还不够完善,但画面背后的内容中充满着很强的想象力,凝聚着对具有生活感受的形象思维表达方式,这是较高创作水平的一种体现。使学前儿童的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想象是儿童画恒久不变的主题,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指导学前儿童画的层面上,而是能够和学前儿童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那梦幻般的世界。

3.用赏识的目光观赏

学前儿童以"无师自通"的方式,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画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是通过绘画进行情感表达,学前儿童画不具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学前儿童想象力表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每一处细小的表达,都传达着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不同凡响的理解。要鼓励学前儿童大胆地进行各种形象绘画的尝试,对学前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意识及时肯定,鼓励学前儿童进行自由地创作。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艺术表现语言,教师大加赞赏的评价,会唤起其他学前儿童的表现欲,也希望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获得副教授的肯定,养成学前儿童"一物多写"的发散思维模式,为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根基。教师欣赏的目光、用积极的态度使学前儿童确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学前儿童的情感在自由绘画中抒发,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形成的起点。在每一次激励与肯定的过程中树立学前儿童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面对生活的态度。

4.用疑惑的意味指导

教师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任副教授,是学前儿童最亲密的"伙伴",是学前儿童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而家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教师的影响力远远胜过学校的教育。当学前儿童提出"给我画……"的时候,教师开始"示范教学",会使学前儿童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愿意独立思考,自信心在教师的"规范教学"逐渐中丧失。过早的介入与干预,就是剥夺学前儿童体验天马行空想象的自由,使学前儿童绘画可贵的原创性逐渐丧失。成长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当学前儿童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会开始逐渐画得像。

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使思维扩散开来就要少干预,重视创造的过程,尊重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轻视创造的结果。在交流中了解学前儿童,善于观察、分析学前儿童对各种情况准确把握,为学前儿童"设置绘画障碍",让学前儿童在探索中独立思考,尝试探索。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是不能被否否定的,教师的指导可以建立在儿童的兴趣之上,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学前儿童技能技巧,教师适当的"引导",虽然学前儿童对周边表现的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

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不是教出来的,美的修养是在充满智慧的引导和启发中培育出来的。发散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需要的是认真地倾听、合理地引导、睿智的启发和衷心的赏识。并让学生在乐学与好学中自主地体验。学前儿童的绘画在于满足学前儿童创作的欲望,这是一种本能。尊重学前儿童、善于发现学前儿童、善于发现学前儿童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与感情,帮助学前儿童树立自信心,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维的束缚。用接纳与赞许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每一次创作,鼓励他们去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实施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力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一是生理基础,二是知识基础,三是技能基础。创造性的形成发展还有赖于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这要求多给孩子提供接触美术、了解美术的机会。

这方面,我除了给孩子们多提供动手机会外,还非常注意利用日常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如有一次,王涛小朋友在美工区内快活地摆弄着一些木片、纸条、小盒子等,可是,不一会儿,却见他沮丧地坐在那儿,望着眼前的一堆东西。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想做一个人造卫星,可是却做不出来。我告诉他,老师也不会做,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最后我们商定,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搜集有关图片,然后再制作。整整一个星期,孩子们为了做出一个漂亮的卫星忙碌着,孩子们不仅找回了图片还制作了许多人造卫星,一个星期后,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人造卫星展”,并邀请其他班的小朋友来参观。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宇宙的幻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更加丰富了。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在美术教育中,更要结合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为学前儿童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创造型教师热情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有创造型的老师。日本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创造型教师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创造性并加以发挥,灵活性、创造性地授课,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创造意识,他们喜欢夸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创造型教师不会高高在上控制他们,而是和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和爱护他们富于个性的表现,特别是鼓励他们的创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创造意图,哪怕再“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实现,其创造力才会不断提高。

2、营造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学前儿童从事艺术活动要有合适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创造性。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创设要富于艺术性,如在活动室挂置名画、幼儿作品等图片,摆放雕塑等艺术品,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心理环境是指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教师激励、欣赏、接纳幼儿的创造等。

3、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使用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意愿画、主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探索和操作的材料,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建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要靠教育者脚踏实地地工作。让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催开创新的奇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