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8:39: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玩教具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教育语境中,玩教具对于幼儿教育整合提高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乃至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教育语境 玩教具 幼儿教育环境 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玩教具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当前,玩教具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玩教具的有效运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新教育语境中,玩教具对于幼儿教育整合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当前必须面对这样一个语境: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幼儿教育的理念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现在的以幼儿为中心、从以往的以“教”为本转变为现在以“学”为本、从以往的幼儿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幼儿主动与自主学习。这几个转变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以往统一模式下的传统教学,整体转变为从每一个孩子的现有水平、个性差异为基点出发,尊重孩子的差异与个性,进而有效地引导、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与提高。在这种新教育的语境中,有效运用玩教具,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力、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就可以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乃至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利用玩教具,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期是其一生中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心智与创造力大多是“玩”出来的,让幼儿玩玩具能够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玩教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幼儿可看、可听、可吹,对于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功能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玩教具的直观形象以及仿造生活的真实性,则可以激发幼儿的联想活动,活跃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锻炼记忆力、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玩教具可以为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中,玩教具可为其提供具有各种感、知觉刺激的、可操作并且是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可以帮助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到,玩具不仅仅是供儿童玩笑的、快乐的,实在是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玩教具本身所具备的具体形象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玩教具是幼儿学习的适宜性“课本”。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配置必要的玩教具,为幼儿游戏、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年来,“让幼儿主动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游戏、学习内容,营造具体的适宜幼儿兴趣的环境,积极开发、创造玩教具,引导、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有效利用玩教具,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幼儿存在着天生的内在生命力,幼儿教育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幼儿的内在潜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设计洗碗、做饭等情景活动,将小罐、小碗当工具,让幼儿自己操作,让幼儿有机会去模仿大人。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增强注意力,学会对细节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效利用玩教具,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现代意义上的玩具,不是仅仅作为观赏的对象,还要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为孩子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意识提供条件。近年来,新理念指导下的玩教具已经融入了“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玩教具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玩教具的可操作性,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能够激发和维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从玩具使用者“变成”玩具的制作者,就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玩教具。幼儿在自己动手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举起,培养其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实践是第一性的,要幼儿自己动手,通过制作、思考、再制作的过程中,制作出自己满意的玩教具,就可以让幼儿体验到主动学习、制作的乐趣,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乃至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园本研究;实践
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
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探索多元的教研方式,促进沙依巴克区幼儿教育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启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
领导重视抓保障,积极召开项目启动会与园长研修班。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出台了《沙依巴克区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通知》,确立了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开展园本项目,开拓园本教研新途径,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
①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园本教研”催生了新的教研方式,教研室从教研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专业引领,分别有展示教学活动、问题提出、分组分片区讨论、运用课件讲座。在教研过程中,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反思与互助相结合,互助与专业引领相结合。
幼儿园从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使教研走近了教师,发挥了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学习化组织的建设。
②读书——教师成长的基石。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丰富学识、提高教育技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习惯”的氛围在幼儿园逐步形成。在区级开展“读书是这么好的一个件事”演讲比赛和图书展览活动,使幼儿园教师在读书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③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园本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研室积极组织基地园利用教育部《新思考》网上在线机会,与刘占兰、华爱华等专家对话零距离接触,提出问题请专家解答。将园本项目开展工作阶段总结以及教研员、园长、教师论文、反思等发到《新思考》网上和沙依巴克教研网幼教之窗进行登载,通过网络平台,极大地鼓舞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开展园本项目的积极性。
④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为幼儿园和小学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校、幼儿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与学校建立手拉手,组织幼儿园园长、教师到小学观摩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观看小学升旗仪式和参观学校,使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幼儿初步感受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为幼儿园园长、教师与学校校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平台。
⑤构建幼儿园、园长、教师学习和交流平台。(1)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第一阶段交流会。组织基地园参加自治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第一阶段交流会,教研室教研员和基地园分别进行了交流。组织沙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第一阶段交流会,基地园进行了交流,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促进发展。(2)组织有实效的现场会。根据全国教研员研修会精神和内容,积极跟进。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现场教研活动,教师们以群体的智慧来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园本研修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新理念。
⑥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在幼教改革的新时期,要求教研员必须坚守改革的核心价值,引导教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改革的正确导向。通过教育部全国教研员研修会,使教研员明确了园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是定位在与幼儿园的关系之中,教研员必须专业引领、专业支持、专业合作。因此,教研员坚持深入一线,服务一线,定时到基地园参加教研活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与教师平等对话、共同学习、共同探
、共同提高,学会教研工作的反思,在促进幼儿园园本研究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
(三)立足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是教育教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肯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幼儿园根据沙区“十一五”课题指南积极申报,乌鲁木齐市第三幼儿园“新疆维吾尔民俗民风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第四幼儿园“大班主题区域活动”,乌鲁木齐市驻疆空军蓝天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保育员素质,提升保育服务质量”、“不同年龄段幼儿区域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指导”;乌鲁木齐市园林幼儿园“开展体育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乌鲁木齐市电信幼儿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途径方法研究”;乌鲁木齐市石油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方法”课题分别进行了立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科技局、教育局对立项的重点课题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三幼儿园、乌鲁木齐市第四幼儿园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目前已顺利结题。
二、“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一年多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逐步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二是培训方式从理论向实践转变;三是评价方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四是教学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完善五项机制:一是完善领导观念里机制;二是完善师资培训机制;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四是完善管理机制;五是完善教科研机制。
1.基地园园长、教师在具体实施园本项目中,加强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不断深化对园本项目的认识,园领导认真组织,积极支持广大教师研究、实践、交流、创新,使项目工作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
2.基地园在园本项目推进中各具特色,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园本项目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和幼儿园文化的变化,也是项目研究所追求的根本价值。
3.在项目实施中,涌现出勇于开拓、善于科研的园长和勇于实践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园长们在项目实施中关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遇到的难题,并适时地给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支持和帮助。教师们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中,在主动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与创造中获取共同的价值观,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并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自觉地投身于研究与教育改革中。
三、对策和建议
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1.继续加大对“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领导、指导力度,形成全区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基地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划、制度、办法等,并认真实施。
2.追求园本教研的价值观,正确处理研究与日常实践的关系:进一步让研究走进常态的教育现场;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要求。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金革(1967-),女,辽宁海城人,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研室幼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互动教学
一、概述
广义上讲,互动教学是指学校教学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备课活动互动、讲评课互动、学生作业互动、测验互动等。
狭义上讲,互动教学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内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教学的互动性不断发展。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导学互动、概念形成互动、联系实际互动、创新实际互动、逻辑推理互动,最终进行信息汇总、小结。
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双向主动,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的正向主动,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纳的反向主动。因此,教学创新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学互动,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
二、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互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进行建构学生主体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深刻感受,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教育教学取得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会预习、会听课、会做笔记、会复结,还包括善于思考、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仅重视学生智商习惯的培养,还要特别重视学生情商习惯的培养。
四、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既然互动式教学有那么多优点,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细心思考,精心备课。在课前要细心思考课堂要讲解的内容的组成和安排,悉心准备,不仅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并且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讨论,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2.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当集中讲授时,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驱散疲劳。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听你“摆布”,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知识,而又不感到枯燥。
3.灵活运用“反馈”机制。没有反馈就无法把握课堂节奏。而最敏感的反馈点有两个:眼神和表情。讲课时必须实时地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当中获取反馈信息,当发现有异常(无反应、反应过度等)反馈时,应及时调整讲课节奏,使学生从内心与你互动起来,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走神。
4.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科学。教师的关键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教师尤其应鼓励那些学有特色、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踊跃发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5.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为此,教师在进行理论钻研的同时,还需走向社会,参与科学研究,参加科研项目。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充实自我,并使书本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6.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不依赖它。
7.充
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学校大部分多媒体教室均可上网,对于教学中的关键点,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或下载,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
总之,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即建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设,其中,决定因素在教师,教师要创设机会、搭建舞台,让学生多活动、多体会、多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技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典模与楷模。教师要用新的教法带动学生学法的改变,从而使课堂走出沉闷,真正生成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日后的成长,其中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看,他们具有活泼性与好奇心,故此,在幼儿教育中实现游戏与课程的相互整合,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探究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两者融合的好处与融合方法。
一、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眼球,提高其学习兴趣。游戏是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实践活动。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我们可根据幼儿的这类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这可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知识操作材料来进一步丰富知识经验。(2)游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促进其多方面发展。为了让幼儿的区域活动充满乐趣,教师可为幼儿粘贴各种棋盘,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还可添设迷宫、沙包、跳绳等,这些活动充满了创造与快乐,会让幼儿受益无穷。
二、游戏和幼儿课程融合的好处
游戏符合幼儿发展的特征,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要接受大量新鲜事物,教师如果给幼儿传授间接经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就要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接经验。游戏可以说是幼儿每天需要的,幼儿擅长想象和模仿,其在虚拟环境中游戏的同时,会学到很多知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幼儿模仿的东西很多是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他们也会加入很多自己创造的东西,因此幼儿享受游戏的同时在学习,也在创新。但是离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像一潭死水,缺乏生命力。在教学中,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发展的特征、规律,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有根据地进行他们的活动。课程的实施就是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当然,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过,这种指导不能过于频繁,因为物极必反。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使游戏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还能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在幼儿园中只研究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程与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加丰富。
三、实现幼儿教育和游戏更好地融合的措施
(1)为课程配置适合的游戏。幼儿教育、游戏两者要互相关联、自然过渡。幼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和课程内容相符的游戏,在游戏中加强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2)安排符合条件的游戏环境。环境作为游戏的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能很快融入游戏的环境中。同时,适宜的环境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如在《冬天来了》中,教师可着冬装来给幼儿制造冬天寒冷的氛围,便于幼儿感受冬天的气候特点。(3)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亲子活动。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使教师对幼儿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拉近孩子和家长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亲子活动,能使教师和家长得到良好的沟通,也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充分的了解。(4)采用新颖的游戏方式。若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只用弹唱法教歌,幼儿会感到乏味,如果采用新颖的方式,幼儿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很多。(5)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幼儿更喜欢自由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地交流,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幼儿自由发挥、探索的天堂。(6)从游戏本质出发。在游戏与课程的相互融合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符合幼儿学习兴趣以及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针对具有情节性、内容性的故事,在引导幼儿听完故事之后进行游戏,并且游戏的内容让幼儿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参观现实生活设施,形成决策游戏资源等。比如,在“图书节”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参观图书馆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阐述,并且在游戏中加以表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经验,还能够带给幼儿愉悦与幸福。(7)从幼儿现实出发。毋庸置疑,教学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帮助幼儿养成正确且健康的人格,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拥有游戏性态度,并且能够将这一态度感染幼儿,提高幼儿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比如,在游戏当中要告诉幼儿,游戏是娱乐的一种,即使失败也不要难过和悲伤,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一样,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不能有浓厚的竞争性,需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与归属感。
四、总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了让幼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幼儿教育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只有将幼儿课程和游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满足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需要。
作者:李慧萍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练就一身“接抛球”的技巧,利用有效的回应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让幼儿的“学”更有价值。
一、尊重赏识,燃起自信火焰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幼儿,首先要真正尊重幼儿,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耐心倾听幼儿的回答十分重要。幼儿的发展有快有慢,能力有强有弱,积极正面的鼓励能激发幼儿学习和思维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地做出肯定鼓励的回应。如小班语言活动《想吃苹果的小老鼠》中,教师提问:“谁拿到苹果了,怎么拿的?”幼儿答:“袋鼠拿到了苹果,它是跳起来拿的。”教师回应:“你说得真完整,还学着袋鼠跳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教师的回应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幼儿以观察、思考的信息,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个温馨的拥抱、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是对幼儿的回应和肯定,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自信。
二、巧妙衔接,顺势开展活动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在集体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答,也会生成不同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应尊重他们,顺应他们的需要。如开展小班语言活动《七彩象》时,教师说:“小白象忙了一天,回到家又累又饿……”幼A:“老师,我给他拿很多好吃的。”教师:“嗯,吃饱了就不饿了,会更开心的。”幼B:“老师,我给他端椅子,请他坐下休息。”……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提出问题,而是让幼儿自发地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当教师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活动时,幼儿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三、关注差异,促进幼儿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面对不同性格与发展特点的幼儿,教师的回应方式以及所运用的引导、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如面对知识经验丰富、思维比较活跃的幼儿,教师可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其回答,教师在回应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说得很好,如果……就更棒啦!”让幼儿学会带着问题和要求进一步思考,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对于胆小、不敢举手主动发言的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回答正确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如果幼儿没能回答到关键点,教师可以慢慢启发引导,帮助其得出正确答案,也可以请其他幼儿进行补充。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语言、眼神、手势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小朋友在说些什么?”“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入集体讨论的话题中。
四、积极追问,紧扣教育目标
集体教育活动中,有时幼儿的回答不是让人意料不到,就是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偏离话题,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在紧扣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利用追问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归纳想法、大胆想象。如当幼儿表述不够清晰时,教师可用追问帮助幼儿明确表意。如看图讲述活动《河马村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观察后,幼儿说道:“它们中间有张纸”,教师问:“大家围在一起,中间还有纸和笔,可能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在开会。”,“看小动物的表情,它们在开什么会?因为什么事开会?”在这样的追问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理清了思路,答案也慢慢浮出水面。当幼儿的回答单一、重复时,通过追问能为幼儿拓宽思路。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第一个幼儿说要送给她冰激凌,紧接着,幼儿纷纷列举出各类好吃的,教师随后追问:“除了送好吃的给朋友,朋友很开心,还能做什么事让朋友感到开心?”当幼儿的回答偏离主题时,通过追问能使幼儿重新找回方向。如社会活动《山坡哪儿去了》中,教师提问:“你们家的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一个幼儿从家旁边的公园说起,接着说道自己的奶奶常在公园里锻炼、妈妈在公园里跳舞等,教师提问:“你奶奶、妈妈都喜欢到公园里去,肯定是因为公园里的景色很美,谁来说说公园里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追问既保护了说话者的积极性,又引导了谈话的方向。
五、画龙点睛,及时归纳提升
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洋洋洒洒地说很多,但往往词不达意,这时,教师要善于概括总结,帮助幼儿抓住要领,培养表达能力。如教学中班语言课《小兔怕怕》,在讲到小兔荡秋千害怕得大哭时,教师问:“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不哭,感到不害怕呢?”幼A:“给她吃青菜萝卜。”师:“给他吃他最喜爱的食物,让他平静下来就不怕了,等有力气了再玩。”幼B:“后面装一块板,就不会摔下来了。”师:“就像小椅子一样,好办法!”幼C:“前面一把椅子,后面一把椅子,左边一把椅子,右边一把椅子。”师:“四周都围住,位子更大更舒服,对吧?”幼D:“把绳子换成钢丝。”师:“这样就更牢固了,好办法!”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帮助幼儿将原有的零碎话语进行归纳、提升与拓展,另一方面,教师规范的语言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有效评价,培养反思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教育评价”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善于接纳幼儿的答案,并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指导性评价。如当幼儿回答正确但不完整时,教师可给予提示:“还有其他吗?”“还有其他原因吗?”,或给予一定线索和有效的启发。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等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度、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引导幼儿寻得答案。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可委婉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重新回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也可以对错误回答不予回应,让幼儿在随后的环节中自行纠正,训练幼儿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珍视幼儿的疑问,面对疑问,教师可以给予反馈,也可以让疑问在随后的教学中得到验证,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在质疑、讨论、探索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每一次的回应都是随机灵活的,每一次的回应都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基础上的教育机智,每一次的回应都是教师不断实践后的提炼。教师应从研读幼儿开始,认同幼儿的声音,理解幼儿的想法,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回应中有所得,有所获!
作者:肖满运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实验幼儿园
摘要:近几年,幼儿教育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将故事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幼儿课堂教学,幼儿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年龄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其开展故事教学。本文就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刘万春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幼儿园
摘要:现如今,多元文化理念被各个国家及民族认同,幼儿教育事业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应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思想,特别是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更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本文首先进行一一介绍,然后分析了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探究能为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元文化;少数民族;幼儿教育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模式,以及同等级院校间的合作关系。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少数民族同汉族间的关系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持续推进,由此可见,本文探究这一论题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幼儿教育工作持续推进的必然要求。
二、重要意义
我国民族教育工作要想持续推进,应在尊重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利益增加这一目标,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工作,由于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少数民族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担负着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如果少数民族同汉族保持一定距离,各民族间稳定性较差,那么我国的长治久安在短时间内不会实现,与此同时,还会限制我国的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进程也会减缓。从中能够看出,这一教育工作与我国发展战略制定、发展目标实现存在直接联系,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适时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才能为少数民族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此外,能够实现民族文化传播这一基本目标。只有不同民族文化持包容的发展态度才能彰显多元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有效措施
(一)坚持教育公平原则
首先,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确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教师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然后,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放松幼儿紧张的学习心理,这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铺垫性作用。最后,教师针对幼儿制定全面的评价体系,针对幼儿在校表现、课堂表现客观评价,最终实现公平教育目标。
(二)合理设置多元文化课程
为了在幼儿教学中体现多元文化思想,应将少数民族优秀内容巧妙融入多元课程,进而学生能够通过少数民族知识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这对幼儿认知完善、情感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应以地区文化教育现状、我国教育水平为基础,主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从中能够看出,民族幼儿教育要想顺利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不仅要开发课程资源,而且还要整合民族文化,这对幼儿课程开发具有资源支持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国家认同感、拓展幼儿视野。除此之外,幼师还应在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将幼儿课程以趣味化的形式呈现,进而幼儿接受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强化探索能力,将文化传承任务具体落实,在此期间,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也会循序渐进地培养。
(三)完善评价机制
由于本文这一教育活动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前者具有教育特殊性。主要是因为教育对象———幼儿具有年龄小、认知不完善等特点,再加上幼儿教育属于奠基性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后续教育在质量方面有直接影响。为了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差距,为了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质量,应对其配备高水平的教师资源,同时,完善评价机制。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客观实施教师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不足,进而教师能够弥补不足、提升教学能力;客观实施幼儿评价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热情,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除此之外,针对性实施校本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幼儿活动、校园建设、校园安全、办学条件、幼儿生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对以往传统评价体系的创新,应用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大大提升幼师的教学水平。
(四)加强东西方文化融合
为了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机制,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开放性教育理念,即在传承我国优秀幼教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吸收发达国家幼教经验,这不仅能够迎合当前幼教需要,而且能够实现文化融合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处理好文化间的关系,由于汉族文化同少数民族文化间存在差异,因此实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时,应在了解幼儿学习现状、兴趣爱好、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游戏等内容,同时,还应引导幼儿正视民族传统文化,针对性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为幼儿提供文化交流的机会,确保幼儿在体验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荣誉感以及文化归属感,在此期间,幼儿能够养成传承民族文化的良好习惯,幼儿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对于优秀的西方文化积极借鉴,并且幼儿还能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促进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促进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全面繁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通过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合理设置多元文化课程、完善评价机制、加强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这不仅能够拓展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这对我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持续发展、教育教学事业持续进步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婵娜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是以游戏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的,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更好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幼儿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语言交往;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教育应该关注游戏,充分利用游戏,发挥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处提到游戏,并明确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要求确立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各方面能力十分关键,也有一定的难度,而游戏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则能够大大提升幼儿学习与活动的效率。比如,让幼儿产生一定的秩序感,需要在洗手、吃饭等活动中来排队,如果仅仅是告诉幼儿要排队,那么幼儿难以理解,也很难快速做好,但如果以游戏的形式来做,让幼儿拉成一列小火车,则能够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快速排好队。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的组织,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活动而言,游戏性活动就是一种无序的组织。游戏性活动产生了人员流动的无序,这种无序导致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相遇,也导致了矛盾和纠纷的产生,从而形成多种组织形式的互动,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等问题的过程中,游戏者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表现的过程,使游戏活动达到一个新的有序。幼儿就是在这种有序、无序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可以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虽然相对于传统教学是一种无序的组织,但是在无序中实现的有序真正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效率,还是兴趣,都是十分可观的。
二、游戏对于幼儿语言交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6岁时期是幼儿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十分关键,因为它是幼儿今后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能力,是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则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在有效性上也会大打折扣。而利用游戏,则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交往,因为多数游戏是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展开交往,并且在游戏中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比如,在开展游戏“娃娃家”的过程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在语言、行为上并没有做到像“妈妈”一样温柔,细致,引起了扮演娃娃的幼儿的不满。于是,扮演妈妈的幼儿调整自己的语言,改变语言输出方式,在不断的游戏和积攒经验中,这个幼儿终于揣摩到了“妈妈”说话的口气,也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交往。
三、游戏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模仿,幼儿的认知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比如,区域活动中,可以组织开展“开饭店”的小游戏。游戏内容是让幼儿利用手工纸来剪一剪、折一折。比如,将白色手工纸剪成条状,再用红色和黄色手工纸剪成小片状,覆盖在白色手工纸上,做成一碗西红柿鸡蛋热汤面;也可以用红色的手工纸剪成条状,做成一份“凉拌胡萝卜丝”,用绿色手工纸剪成片状,再用白色手工纸剪成碎屑撒在上面,做成“拍黄瓜”……这样一来,做成了很多“菜”,饭店就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在这样有趣的游戏中,教师不但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做手工,发挥想象力去做自己经常吃的菜,还可以认知菜名,感知颜色,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四、游戏对于幼儿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但是由于其年龄尚小,并未步入社会,也未完全接触社会。然而,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又需要对幼儿进行社会化的教育,这就需要运用游戏来实现了。游戏通常是社会的一个模拟场景,比如模仿生活中去商店的场景,开展游戏活动,将“商店”中的商品自主定价,然后有人扮演售货员,有人扮演顾客,进行商品的买卖和交易。这样的游戏情节虽然比较简单,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交往情况,有利于幼儿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也了解了金钱的用处,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概念。又比如过家家的游戏,虽然是模仿的家庭生活,但是也可以引入一些做客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去他人家做客的游戏场景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待人接物。很多幼儿在经过不断的过家家游戏之后,学会了接待来家里做客的客人,也懂得了在他人家做客时如何更懂礼貌。这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而游戏则切实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更具有社会性,更能适应社会。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其对于幼儿语言交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认识与接触社会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的重要价值,并且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去探索和开发有趣的游戏,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赵海燕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引言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在备课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应该在幼儿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所应用,而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幼儿在进入学校前主要的成长环境是自己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在环境、教育等方面都所有差别,所以幼儿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加以指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在幼儿美术教育《花儿朵朵开》的备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如,可将全班学生分成2个层次,即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及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要求其画出5朵不同的花,并用不同的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对于绘画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要求其画出4朵不同的花,并用相同的颜料涂上颜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幼儿教学基本都以游戏、活动为主,教师在对游戏、活动等进行设置时,也应该对活动进行分层,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教师应在活动中多对其进行指导,多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其自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应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活动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作用。例如,在“折叠扇子”的手工活动中,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稍差的幼儿,可安排其准备彩条和木条,而用图钉对木条的一头戳孔则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将10根相同大小的木条全部在一头戳孔,并用金属丝将木片固定在一起,则可由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然后,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出半圆并剪去,把扇架放到白纸上,将木条均匀分开,用铅笔做下标记。这些都可由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来完成其中比较简单的部分,而由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成其中比复杂的部分。
三、分层教学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在幼儿教育中,为促进幼儿的进步,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所差异,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做到客观、公正,从而将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在传统的评价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采用统一标准对幼儿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是不公平的,还容易打击其积极性,造成其自卑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评价时也应分层次进行,注重对幼儿的鼓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结语
在对幼儿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有的学生可能节奏感比较强,对韵律的把握比较到位,但表情、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内容却不太符合。同时,对其掌握不太好的部分,教师应鼓励其多向其他同学学习,并注意在比较差的部分多下工夫。而有的学生能领会音乐中所富含的情感、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也比较到位,但对于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却把握不准。在对这部分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对其掌握较好的部分进行鼓励,而对其掌握较差的部分,教师则应建议其多听音乐,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领会音乐节拍、节奏和速度。此外,为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每个学生都将自己擅长的部分分享给其他学生,使班级学生能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作者:朱芳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从目前情况分析,教育改革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对幼儿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但是从现状而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对幼儿来说存在极大的学习难度,不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导致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感到畏惧,因而探究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是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中具体阐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的现状,针对于此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改革建议,优化教育效果。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1.1教育内容小学化倾向:从教育内容分析,现阶段幼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并不合理,教学知识难度偏大,而且在数量相对较多,并没有从幼儿接受能力层面设计。针对幼儿思维发展来说,基本上处于初期阶段,具体来说以表象为主,针对难度较高的知识,很多幼儿并没有理解能力,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具有启发启蒙性。但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并未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强制将小学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学习的难度。1.2教学方法应用不恰当:基于教学方法层面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不再采取游戏教学,而将讲课的重点转移至课堂教学之中。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来说,游戏是幼儿比较受欢迎的形式,也是幼儿接受知识的最佳途径。所以幼儿阶段生活需要围绕游戏展开,在游戏过程中适当的融入学习。但是目前幼儿园却本末倒置,抓错重点,以游戏教学为主,将小学教学内容提前传授给学生,这样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3课程长度设置不合理:从课程长度角度来说,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课程较长,而且这个阶段特长教学开发过度。基于现状分析,大部分幼儿园办学规模较大,且教学条件较好,基本上是通过开设特长班,从而实现达到扩大生源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参加钢琴、书法等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
2完善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提升办学质量:幼儿园属于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幼儿发展的垫脚石,提升办园质量,从而促进幼儿教学水平,让幼儿可以健康成长。不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他们需要严格执行自身的职能,审查幼儿园办学资格,只有审查资格通过的幼儿园,才允许颁发相关证书,而针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必须要及时取缔,避免幼儿园不规范而形成的恶性竞争,形成规范化的幼儿教育。除此之外,必须要强化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监督,构建正确学前观念。教育管理部门每年定期进行适当的抽查:教学内容、模式、管理方法等等,最大限度降低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倾向。2.2强化幼师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职能,需要严格审查幼儿教师的教学资格,并且对幼儿教师的以下方面具有客观评价:资格认定、聘用、评级、教学方法等等,从而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除此之外,还需强化幼儿教师培养力度,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构建比较科学教学观念,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应该是知识灌输阶段,必须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回归游戏教学,并且还需要从以下方面作为基础要素:兴趣、爱好、智力等等,筛选教学内容及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3纠正家长错误观念:家长教育观念也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幼儿园应该举办相应宣传讲座,或是义务教育活动,从而更新家长观念。借助雄辩的理论,或是详实的事实,这样才能加深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知,让他们意识到幼儿阶段教学的严重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更加热爱幼儿学习,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家长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特长,在幼儿早期,必须要重视认知素质的发展,针对智力方面的培养,必须要在认知过程中需要自然形成,从某种程度来说,幼儿学习属于漫长的过程,不应该急功近利。2.4推进小学教育改革:优化小学教育改革,从而能够让小学教育改革为幼儿教学给予指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必须要取缔小学选拔制度,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入学标准,严格执行入学制;第二,必须全面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缩短小学之间的教学质量区别,分配教育资源,这样能够打破家长对幼儿进入小学的顾虑,降低家长的压力,继而从根本上降低幼儿教学的弊端。
3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必须对上述现象引起重视,消除教育差异,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文章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以其达到优化效果。
作者:魏居霞 单位:甘肃省临夏市第六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创新的本质既是教育技术性的进步,也是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刻不容缓。教育者需使用科学的创新思维,兼顾教育中的实践性,提升个人教育水准,重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文管理,在幼儿教育事业中摸索前进,才能找到新颖、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教育活动;设施环境;尊重;教育水平
目前的幼儿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许多幼儿教育机构跟不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幼儿是心智未成熟的“人”,因此幼儿教育比其他教育模式对细节的要求更加复杂。幼儿教育的发展应在保持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前提下,符合幼儿自身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同时严格要求教育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本文将选取五个重要方面,对幼儿教育创新与教育行为进行探讨。
一、注重幼儿教育的实践性
1.组织集体教育活动
幼儿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科学调查显示,一定量的集体游戏有益于幼儿智力的拓展,适当的运动也会提高幼儿的抵抗力和身体素质。当下很多幼儿园对幼儿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限制幼儿的全面成长,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与科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适度提高幼儿集体的活动时间,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当今社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因缺乏交流对象产生归属感缺失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给幼儿心理健康的益处是巨大的。在集体活动中同样可以加入知识内容,游戏时幼儿的大脑皮层非常活跃,在游戏中添加文字和数字等元素,能让幼儿的记忆更深入、准确,远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2.定期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机构和家长是两大组成部分。家长的教育者角色同样至关重要,如果相互产生冲突,不但教育成果功亏一篑,最可怕的是会给幼儿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相互交流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达成一致,避免让幼儿处于矛盾的教育环境中。
二、注重改善幼儿教育设施环境
硬件设施决定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的下限,现代社会对有幼儿教育设施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该积极改善自身的设施环境,不断完善基建设施,紧跟时展。新的设施配置要跟随时展和先进理念,在保证幼儿生活舒适度和活动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园内设施为媒介,让幼儿接触新生事物,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渗透人文管理思想
1.站在平等角度,尊重幼儿个体
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但也需要人格上的尊重。教育者应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去看待每一个幼儿,在幼儿有交流的意图或者提出需求时,都应该耐心聆听和悉心解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足够的耐心和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是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者要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幼儿的天赋和优点,并针对每一个幼儿制订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向。
2.善待员工,见微知著
要使幼儿园真正实现人文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尊重和善待员工是必不可缺的。每一个为幼儿事业服务的员工都是教育的参与者,员工的心态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员工是直面幼儿的镜子,也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从其员工身上可见一斑。因此,管理者应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活、需求以及心理状态,并适当听取意见,尊重每个教育参与者,不一意孤行。
四、注重在幼儿教育体现关爱
幼儿心智不成熟,身心都在重要的发展阶段,没有呵护感的照料、没有爱的教育都如无源之水,达不到任何有益的教育效果。教育者首先要对幼儿的衣食住行做好科学性的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幼儿的安全问题和卫生环境,也要注意在园期间幼儿的舒适度,使幼儿有一个相对舒适、卫生、安全的成长环境。在此之上,教育者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通过观察、沟通、学习等方式理解幼儿的心理,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五、注重提升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对幼儿生长的影响极为巨大,很有可能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具备专业方面的高水准、人格方面的高素质。对于不适合幼儿教育的员工或者教师,应及时更换岗位人选。幼儿园之间应相互开展交流教育经验,管理者应派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相关项目的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教育行为需要对传统进行变革,力图改变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人文化管理,真心关爱和呵护幼儿的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幼儿教育事业也将会迈出新的一步。
作者:朱丽丽 单位:绍兴市鹤池苑幼教集团长沼园区
[摘要]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使得幼儿学习压力普遍加大。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家长的期望,更有部分幼儿教师水平低下的因素。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出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原因;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第一,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范围过广。教学内容过多主要是由家长和幼儿园造成的,人在幼儿阶段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家长和幼儿教师希望通过快速拔高的方式,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但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幼儿就只能整日在学习中“奔波”,容易变成“书呆子”,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教学内容过难主要表现在:教师让幼儿过早接受一些较难的生活哲理,这些道理虽然重要,但是,却不符合幼儿的思想水平,使得他们不理解,甚至会错误理解。教学内容范围过广体现在:幼儿教育过多重视幼儿学习能力(主要是文化课学习能力)的培养,试图以更多的教学内容弥补幼儿现存的学习漏洞,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其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对幼儿内心世界的关爱不足。过度重视生活技能训练,即让幼儿学习一些既定的人生规矩;过度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即让幼儿掌握一些小学的内容,例如英语单词、汉语古诗等;没有关注幼儿教育对幼儿内心世界的塑造,即忽略了幼儿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没有让幼儿建立对这个世界的美好认知。第三,为幼儿过多灌输纪律性、约束性的内容,阻碍了幼儿天性的发挥。过多的约束会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如,教师告诉幼儿凳子就是用来坐的,幼儿就会记住凳子的功能,但是却也忽略了凳子的其他用途。过多灌输会忽视幼儿天赋的培养,这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表现形式,人在幼儿阶段表现出的过人才能如果被压制,结果就只能让天赋逐渐消失。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第一,受当代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一考定终生”虽然针对的不是幼儿,但是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开端,是人一生重要的教育阶段。许多家长为保证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具有优势,盲目让幼儿接受高等级教育,父母这样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存在问题的。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期盼,在天价学区房面前,许多家长仍能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只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成“龙”、成“凤”不一定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许多天赋异禀的幼儿一旦发挥其特有的天赋,就会很快成长起来。但是,在中国式家庭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学观念仍旧非常盛行。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开端,必然会让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具有小学化倾向,也就变得不足为奇。第三,幼儿教师自身教育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教育观念上,仍旧认为拔高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赢在起跑线;在教育方法上,因为无法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兴趣点,导致其学习兴趣低下。第四,幼小衔接机制的不完善,使幼儿过早面临升学压力。优质小学的生源往往是优质的幼儿园,这是目前幼小衔接的普遍规律。在教育功利心的驱使下,许多幼儿园以拔高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学园赢得较好的教育名声,但是这样做会让幼儿过早面临升学压力,其学习能力提升的背后,将是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第一,关爱幼儿天赋的培养,这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幼儿天赋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策略。幼儿园要明确自身的教育重点,不给幼儿太大的学习压力,在寻找幼儿学习兴趣点的同时,发现他们的天赋。第二,教育内容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并不意味着要将传统的幼儿教学内容全部剔除,而是要将其作为教育辅助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三,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基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观念的提升,即明确幼儿教育需要什么,要做什么;教育方法的改进,即通过更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第四,家长应改变自己的育儿观念,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不能想着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否则对孩子非常不公平,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五,降低幼儿的学习负担,关注幼儿对爱的理解和感悟。笔者认为,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爱的教育,即让幼儿了解世界的美好,建立他们对世界的美好认知。因此,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应力争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快乐。当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和优良人格的养成才会找到一条光明大道。第六,完善幼小衔接机制,避免幼儿面临升学压力。良好的幼小衔接机制应是两者各司其职而又密切相连。即在幼儿教育中,不应出现小学教育的内容,也不能因幼儿园教育水平的高低而区别对待幼儿,影响其幼升小。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是由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念,幼儿园为提升自身教育知名度,过分拔高幼儿学习能力的逐利行为,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作者:安丽娅 单位:四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是幼儿居住生活的场所,我们的教育不应拘泥于校园,要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中,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理念。另一方面,幼儿年龄小,思想不够成熟,且活泼好动的性格要求我们尽可能以幼儿喜欢的、便于接受的游戏教学的方式,用游戏激起他们的兴趣,将幼儿同社会环境联系、结合在一起,构建社会型游戏式幼儿教育模式。
一、亲子游戏,营造氛围
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庭,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孩子的教育者。我们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将教育家庭化,将教育同家庭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然后,用多样化的亲子游戏检验成果,并做出改善措施。例如:歌曲接龙游戏。在游戏前一周,我邀请各位小朋友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歌曲接龙游戏,将游戏主题、歌曲内容告知各位家长。游戏开始前,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在家庭里听歌练歌学习歌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当他们准备充足之后,我们游戏正式开始,小朋友们先自我介绍,然后抽签决定从哪位小朋友开始。当小朋友起来表演时,往往紧张、不知所措,甚至忘歌忘词。这时家长在旁加以帮助和引导,鼓励孩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接着,小朋友表演完毕可以指派下一组小朋友和家长的组合。这个游戏最大程度地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让孩子在与家长的排练、训练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也拉进了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场所,也是最为熟悉和自由的场所,因此,将亲子游戏作为联系社会,构建游戏式幼儿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营造走出社会的良好氛围,会让幼儿在最轻松、最自由的状态下踏出第一步,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该模式的推广。
二、社区游戏,发展人格
社区是大社会环境中同幼儿联系更为紧密的一部分,他们每天生活在社区、玩耍在社区,接触社区的人和物,并从中模仿、学习,进而形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因此,将社区同幼儿教育联系在一起,开展社区游戏,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敬老院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的美德,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进入敬老院,让他们接触老人,在实际行动中尊敬老人。首先,我联系社区内的敬老院,将这个想法同负责人进行详细的沟通,确定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接着,我将这个消息通知小朋友们,大家集思广益,我们可以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这些孤寡老人?活动开始后,小朋友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一部分打扫庭院,一部分去陪爷爷奶奶们说话,有的小朋友还自己准备了节目逗爷爷奶奶们开心。傍晚,大家围成一个圈,听爷爷奶奶讲他们经历的英雄故事,以此熏陶孩子们的思想。在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收获颇丰,并且,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有正确的方向。社区活动使孩子们走出思维的禁锢,接触更多的不同人群,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好的精神品质。此时我们教师在游戏时做好充足准备,做好安全措施,让孩子最大程度地自由生长,提升个人品格,这就是社区游戏的最大意义,也是将学习同社会紧密联系的重大进步。
三、实践游戏,提升能力
所谓实践出真知,单方面的讲授往往不能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反而更容易激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不按老师说的去做,得不偿失。我们的游戏教学最好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种主动性的探知会让他们更加印象深刻。例如:“猜猜会怎样”小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小朋友们会有轻的物体一定漂浮在水面,重的物体一定会沉入水底的认知。这时,我并不会直接反驳孩子们,而是采取动手游戏实践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我准备几个大盆,里面装满水,给孩子们发不同的材料:棉花、木块、小铁球、纸、蜡笔等。首先,我先询问孩子们那个物体最重,孩子们回答木块最重,那么孩子们觉得木块放入水中,是会沉下去呢还是浮在水面上?“当然是沉下去啦!”小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时我们自己动手实践一下,会发现木块会浮起来。那么,小铁球比较轻,它会浮起来吗?此时孩子们还是回答会浮起来。再次动手实践,他们会发现虽然这个小铁球比木块轻,但是他还是沉下去了。当我再次询问棉花时,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会肯定地说它会浮起来了,再通过实验孩子们就可以明白,并不是所有轻的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也不是所有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小游戏,让孩子们得到正确的认知,并且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何乐不为呢?动手操作过程会在心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自己推翻的结论也尤为深刻。因此,我们教师要多加强实践小游戏的课程。我们教育的孩子从社会中来,最终要回到社会中去,因此,将教育同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尤为重要,我们教师争取做一个传播的媒介,一个沟通的桥梁,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将教育社会化,让孩子用游戏这种简单深刻的方式得到知识,构建游戏式幼儿教学体系,用快乐简便的方式来培养社会型人才。
作者:邬楠雯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想要创设环境,就需要明确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和教育性,不管是环境的创设还是幼儿园的教育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相同的,目标便是服务于教育。所以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的是幼儿周围的环境创设,幼儿自身健康的成长受着班级环境的影响,班级上环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幼儿间的互动,让他们能积极地进行沟通。环境的创设会从多方面为幼儿建立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培养的实用性、教育性及全面性。
一、智慧的开启
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环境中来开展的,幼儿的成长也是如此,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会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环境创设为什么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会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可以通过在环境中探索而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办法,并对身边的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改造。幼儿园为了以后可以顺利开展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在幼儿刚入学时就会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性格、行为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大多数幼儿园会依照幼儿的爱好、习惯、个人特征等来创设周边的环境。在墙上设立一个主题栏,内容有各式各样的主体,有节日主体、动物主体以及四季特征主体等,如:《水》《七只小鸭》以及其他的主题墙饰,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这一系列的主体设置,来勾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不仅帮助了幼儿在无意中接受了教育,还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幼儿在课堂上和环境中相互进行探索、学习,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情感的营造
在幼儿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发现美、感知美,获得欣赏美的能力,幼儿还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幼儿对于自身及外界的审美能力,所有人应当给予尊重,不去对他们进行人为的干扰,保持幼儿最真切、朴实的审美及欣赏能力,以此为依据,来展示对幼儿的教育任务。幼儿园的教育环境,除了在幼儿园周围的墙上采用丰富多彩的主题以外,还可以创设一些具有美术感或童趣感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到处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培养幼儿对于艺术美的感知。班级里,老师通过于幼儿的沟通,在墙上布置了许多精美的图画和文字,使每一面墙都有各自的特点,具有各自的意义,体现出幼儿对美感的认知,让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并且分享比此间的喜悦。班级环境创设可以让幼儿对身边的环境能够更加了解,让幼儿在潜意识里默默地喜欢上大自然,并且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如: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在班级的阳台上建立许多主题,可以建立自然角也可以建立一个动物饲养区等,以此来丰富幼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班级的某些活动区域放上一些植物,让幼儿亲自去种植它们与它们共同成长,在此期间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与周围环境的情感,养成了良好的品格和心性。在班级上还要制定值日的制度,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老师也要带领幼儿对班级里的动植物进行照顾,给动物打扫卫生,给植物浇水、疏土,以此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教师可以提供许多材料,如:水果皮、开心果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粘贴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或人物。班级里有幼儿过生日时,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幼儿为其过生日,幼儿可以通过送生日礼物来分享彼此的快乐。班级创设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具有很深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加强了幼儿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了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三、行为的勉励
幼儿是否可以保持良好上进的学习心态,班级内部环境的好坏尤为重要,它对幼儿行为的激励有着极深的影响。在幼儿教育平时的活动中,主要是老师通过教幼儿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活动,幼儿的作品中充满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带有许多童真童趣,从幼儿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幼儿对外界的感知和感悟,这是幼儿的一种丰富的情感交流。对于如何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老师可以利用周边的许多常见的材料,如:小木棍、橡皮泥、火柴、纸等来制作粘贴画、剪纸和各色各样的小泥人小动物来拓展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收集材料和完成设计等步骤,来获得许多体会,完善自己的阅历和对生活的经验,并且将自己的作品顺利完成。作品完成时,老师可以将幼儿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出来,并针对作品的好坏来给幼儿颁发奖励,激发每一位幼儿去继续创作,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创作的兴趣。因为每一个幼儿自身的生长环境和认知力不同,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创设,让每一个幼儿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后都会有所收获,幼儿也会因此树立自信心。幼儿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环境教育这种隐形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中方法之一,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总的来说,环境创设需要依照幼儿的兴趣变化来开展,同时也要与时代共进步,明确幼儿的需求,制定教育的目标,以幼儿为主,全方面提升对幼儿的教育,为以后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作者:吴伏兰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小附属幼儿园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具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具;作用
教具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使用的工具或玩具,幼儿们通过玩教具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具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玩教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幼儿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产生多样化的学习想法与生活想法。缺乏想象力,幼儿就会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中。很多教师同意“创造力缺乏是因为想象力没有得到开发”这一观点,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借助教具,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游戏、开展游戏。此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不得过分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也不要指责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塑料积木是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玩具与教具,很多教师会在幼儿玩积木之前,告知幼儿游戏的具体规则,一旦发现幼儿没有按照自己提示的游戏规则玩,就认为幼儿没有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并强制要求幼儿必须用教师传授的方法玩积木。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幼儿形成创造力。教师一味地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拼积木,会极大地限制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用个性化的思路玩积木,大胆想象,大胆实践,即使完全脱离了教师建议的游戏规则也无不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给幼儿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玩教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探索出个性化的玩法,从而快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借助教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发散幼儿的思维,也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长期训练,学会玩教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芭比娃娃”是很多幼儿喜欢的玩具,在玩芭比娃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边玩一边说一说自己的娃娃叫什么名字,娃娃的性格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介绍用语,还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合作型的游戏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促使幼儿形成交际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如在玩“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和幼儿结合教具,共同设计“过家家”游戏的场景,编排“过家家”游戏涉及的小故事。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益处。
三、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
心理年龄决定了幼儿的思考方式,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数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幼儿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与关注,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他人的认可,他们不懂得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另外,在幼儿教育阶段,如果教师忽视了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儿很容易成长为自私、自我、极端、任性的人。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在借助教具做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帮助幼儿养成集中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情的好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度。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好胜心强,一旦失败了,就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甚至将失败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教具上。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与个人行为。综上所述,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很大,教师应给幼儿明确的指导,开发幼儿潜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蔡宇 单位: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第一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