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5 03:51: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中渗透性活动

摘 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的教育。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有机渗透,我们要充分挖掘,潜移默化地运用于教学中,促进儿童德,智、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获得身心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活动 幼儿 渗透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它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的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活动中,应充分挖掘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机互渗,以便能更好地开拓儿童的文化眼界和审美心胸,使儿童能够比较积极地应对现今更为开放的文化环境。

1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贯通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来感受所要欣赏的乐曲的旋律,以及乐曲对人们所引起的情感体验。在儿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儿童理解水平和欣赏能力较低,仅靠音乐本身的感染力,还不能使儿童完全主动地理解作品,于是我们可以发掘欣赏活动和其他学科间的贯通性,让儿童达到理想的欣赏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的陶冶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活动《让座》,是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儿童欣赏到这首歌曲,体会到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亲身体验,激励了儿童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效果。

(2)色彩画面的表现

音乐、美术同是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术的作用,对实施美育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东西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但绚丽的色彩、缤纷的画面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平时教学中,一方面结合书中的插图帮助教学,另一方面不断渗透颜色在音乐中的作用,如以红色为代表的颜色表示热烈、欢快,以蓝色为代表的颜色表示抒情、优美等。那在欣赏乐曲时,我则会让儿童根据自己对旋律的理解,用五彩缤纷的画面表现出来。画面各异,创造了美的境界,又锻炼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2 歌唱活动中的结合

教师在组织进行歌唱活动时,常常也渗透了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活动。因为理解把握好一首歌曲的感情,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因此与其他学科结合,能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掌握上有促进、催进的作用。

(1)感情迁移

有些歌曲的感情儿童不能很快地领悟,这时,我们可以将诗歌进行感情迁移,帮助掌握。如在教学歌曲《我的妈妈是中国》时,让幼儿回忆原先学过的诗歌《我最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等等,之后,我及时让他们感情迁移,朗诵《我的妈妈是中国》,最后进行演唱,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又复习了诗歌。

(2)文字内容迁移

除了运用感情迁移,还能让幼儿进行文字内容的迁移。《小熊请客》这首歌有三段歌词,第一段是“喵喵喵,真呀真快乐,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喵喵喵,喵喵喵,真呀真快乐。”另两段歌词除了动物及其叫声变换外,其余部分均不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完这首歌之后,我让幼儿自己创编几段歌词,唱出其他小动物的快乐心情。这种迁移,加深了幼儿对动物拟声词的熟悉程度,又增强了幼儿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培养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多向性。

3 韵律活动中的综合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动”是他们最乐意最有趣的事。如果音乐课上不仅仅有声音的流动而无身姿的配合那是不够的,也是儿童不希望的。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儿童“动”起来。所以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儿童听到优美的旋律,就会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欢。

儿童熟悉了乐曲的内容,尝试角色扮演或创编动作。儿童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出令人想不到的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音乐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渗透,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使儿童在趣、能、德、情上得到了无限地发展。同时在其他学科自身的教学中也渗透了音乐活动,常常运用音乐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1)英语教学中也很大程度运用歌曲来教学,提高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唱歌是儿童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英文歌曲所具有的异域特色则更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为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除了通过教儿童一些现成的英文歌曲来帮助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外,还可反过来将各类短语及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利用优美的旋律帮助儿童更好的记忆。儿童通过这些美妙的音符完成了各种英语教学任务。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音乐所发挥的作用,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英语学习。

(2)美术与音乐本身就有相通点,同为艺术一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常借助音乐中的音像资料来教学。如欣赏戏剧脸谱,播放几段京剧中典型的选段〈包公〉〈关羽〉〈曹操〉等,更直观形象地使幼儿理解不同脸谱的特点和含义,也进而增加了有关戏剧的知识。

(3)课件的制作中不乏有音乐的加入,更形象化,更丰富化,更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手段显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加入音乐的元素能更加优化教学,更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整合、贯通其他学科来教育儿童,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

摘 要: 唱歌,需要幼儿用自己的嗓音唱,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涉及许多有关歌唱艺术特点和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讨。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儿童歌曲 演唱方法

人的歌唱发声器官分四个部分: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呼吸器官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呼吸器官呼出的空气冲击振动声带而发声。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等,振动器官包括喉部、声带。声带受到呼出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器官,由共鸣器官把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同时,歌声经过吐字器官唇、舌、齿、喉的加工,才能形成带有语言的音乐――唱歌。人的发声生理的全过程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歌声的产生是各个器官联合协调运动的结果。

在幼儿园唱歌活动中,需要教给幼儿必要的唱歌技能技巧,使他们有能力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但是在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要求上,既要符合唱歌发声训练的一般原理,又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防止机械、枯燥的训练。

一、培养唱歌的音准

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歌曲的旋律是由具有一定音高的乐音构成的,音不准,唱出的歌曲就会面目全非。音准是幼童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唱歌技能,它与幼儿的听觉感受性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正确培养下,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逐渐增强,发声器官逐渐地协调起来,唱歌音不准的情况逐渐减少。

在唱歌教学中,老师的演唱和琴声是幼儿获得听觉印象的来源,是幼儿学唱歌的依据。要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首先要让他们获得音调准确的音乐印象,同时还要发展幼儿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从听和唱两方面互相配合以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幼儿不仅要会倾听老师的歌声和琴声,还要学会在集体唱歌中边唱边倾听周围小朋友的歌声。这样无论对培养幼儿个人的音准,还是对培养集体唱歌声音的谐调、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唱歌的呼吸技能

呼吸是唱歌的首要动力,是重要的唱歌技能技巧。日常呼吸是一种反射活动,无论睡着醒着的正常人都在自然地呼吸,无论工作多忙,没有人忘记呼吸。而在唱歌时,呼吸则是一种技巧性活动,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调节、支持、推动发声器官发声。

对幼儿歌唱的呼吸技能大致有以下要求:

1.按歌曲的句逗换气

学习自觉地按歌曲的句逗换气,不因换气而切断了词意。幼儿一般不懂得应当在哪里换气,对此老师可以利用分句教唱时的分句换气,带动及提示儿童学习按句逗换气。

2.歌唱的吸气

歌唱的吸气要随歌曲速度而选择吸气的快慢。中速、慢速的歌曲要吸气平稳而深入,快速的歌曲则要吸气快而多,吸气时不要耸肩,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

3.歌唱的呼气

歌唱的呼气在呼吸技能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控制气息、节约呼气,随着表达歌曲不同情绪的需要而调节、支持、控制呼气,做到按句逗换气。由于幼儿的肺活量小,呼吸短浅,控制气息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唱较长音时,特别是唱那些上行的较长较高音时,往往因控制气息的能力差,不会用气息支持声音而走调,或把较长的音符唱不够拍。

三、培养唱歌的发声方法

幼儿先学说话后学唱歌,说话的发声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唱歌发声是说话发声的升华。幼儿开始学唱歌基本上是用说话的发声方法学唱。3岁儿童开始学唱歌时,常常是有唱有说,唱中带说。唱歌发声是以延长语音中的韵母为基础,唱好韵母,对唱好歌曲有重要的作用。教幼儿唱歌的发声有个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幼儿喉部放松自然地发声,防止喉部紧张用力地大声喊唱。根据幼儿的音域,他们的唱歌发声分为低、中、高三个音区,中音区的发声接近说话的发声,是最容易发声的部分。幼儿的胸部不发达,唱低音时不会用胸腔共鸣,幼儿的音域窄,低音与中音的差别不大,发声方法基本相同,中音是唱歌发声练习的基础,应当从练习中音部分开始练习喉部放松的发声方法,产生口、咽腔共鸣,使声音圆润明亮。在练好中音的基础上逐渐向高音推进,练习头腔共鸣把高音唱得清脆明亮。

教幼儿唱歌发声,不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的部位,只能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腔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借助唱歌吐字的口型变化,以及幼儿对歌词内容的情绪体验,在老师的示范带动下进行练习。

四、培养歌唱吐字清楚

唱歌和说话一样,都需要吐字清楚,这样才能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但是,唱歌的吐字清楚比说话要困难一些,因为唱歌的吐字受到歌曲旋律音高、节奏的制约,唱出的字音有一定的高低长短。歌唱吐字清楚与否,不仅关系到歌唱的表情达意,还与歌唱声音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唱歌的口型随咬字吐词的需要变换姿势、动作,口型牵动着口腔、咽腔等可以变共鸣腔,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譬如口、咽腔体积扩大,声音就变得宽广洪亮,体积缩小会使声音变弱。口型运用得恰当,或者起到扩大音量美化音色的作用,或者使声音变得弱而轻柔。婴幼儿学唱歌练习吐字、发音,常采用听老师的范唱,看老师的口型这样一种听和看相结合的方法。

歌唱的吐字与旋律是同时发声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吐字与呼吸是紧密相连的。譬如在唱节奏鲜明雄壮有力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时,要用硬冲击的呼气冲击紧闭着的声带,采用硬吐音的吐字方法获得节奏性强的坚定有力的歌声。在唱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时,要用软冲击的呼气冲击闭合得不太紧的声带,用软吐音的吐字方法获得柔和而亲切的歌声。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由呼吸、振动、共鸣、吐字等发声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动作表现的。

五、了解幼儿唱歌的音域

音域,是指一个人唱歌时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一个范围。儿童的音域比成年人的音域窄,同龄儿童也有不同的差异。幼儿集体唱歌时,一般按照多数人的音域选歌、定调。

老师可以在音乐课上有计划地根据班上多数人能达到的音域移调进行歌唱发声练习,主要培养幼儿歌唱时喉部自然、放松,高音不喊,练习唱连音、断音及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等有表情唱歌的基本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正确培养下,儿童的音域会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且扩展的方向不同,有的向高音方向扩展,有的向低音方向扩展,还有不少是向高低两方面扩展。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集体唱歌时一般是按照大多数儿童的音域来确定教材的音域和定调。在个别儿童唱歌时,最好是按照歌唱者的音域和声音定调,使幼儿在个别演唱时音域、定调适当,能够自然舒畅地表达感情。唱歌时音域、定调不适当,不仅有损于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还容易使幼儿唱不准调,甚至使嗓音因受压抑或紧张疲劳而受损伤。

六、注意幼儿唱歌的音色,保护幼儿的嗓音

一个人的歌声动听不动听,歌唱的音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形成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发声器官的生理条件和发声方法有关。幼儿唱歌虽然都是童声,但音色有差异,有的清脆明亮,有的轻细柔和,有的声音尖窄,有的发出气声,有的声音沙哑。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歌唱优美动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护幼儿的嗓音,使之健康地发育成长。

嗓音沙哑是发声器官受到损伤的一种表现,它不仅给幼儿唱歌、说话带来困难,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不良影响,在幼儿时期应当把保护嗓音作为幼儿保健的一项内容重视。

总的来说,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幼儿有表情地唱歌”,一般说来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内容情感有发自内心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二是培养幼儿有用以表达内心感受的唱歌技能技巧。两者在实现唱歌教学目的的任务中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共同做到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感,使歌唱“声情并茂”。

唱歌艺术使用的“乐器”是嗓音,在保护幼儿嗓音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唱歌的技能技巧,是完成幼儿园唱歌教学任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结语

音乐使孩子快乐,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增长孩子的知识。孩子在学习唱歌、听音乐和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动作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努力记住音乐的曲调,头脑由此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在这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音乐记忆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幼儿音乐作品中有丰富的内容,如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的等。这些内容通过音乐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够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这就是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本文从多个方面重点分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旨在让幼儿音乐教师更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论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必要性和音乐与游戏结合的策略,以及幼儿音乐教育寓教于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音乐 游戏 结合

信息和网络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成长。正确实施美育,对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结合是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生奠基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玩乐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认知、探索世界的方式,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审美意识与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幼儿音乐教育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年龄小,有意控制力差,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适合的手段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注意力就会集中,出现探索尝试的欲望。这就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避免长时间让幼儿学习过于单一或较为抽象的音乐知识。幼儿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学习兴趣或需求的转移,幼儿会逐渐失去对音乐活动的期盼,还会限制幼儿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对于3-6岁间的幼儿音乐教学中,要紧抓幼儿学生的爱玩的天性,以幼儿的需要为基础,以“新”“奇”“异”来诱发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喜爱,实现游戏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到具体的、可理解的内容,从而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学习到音乐知识,对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与成年人具有很大不同,他们自制力弱、好奇又好动,而且天生贪玩。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利梭说过幼儿的心智是“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有一颗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灵。”由于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现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吸引幼儿自觉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此外,幼儿期阶段是人萌发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可以为他们拓展一个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同时可依靠游戏的趣味性来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

对于刚刚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幼儿来说,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幼儿对身边的事情总是充满着疑问,这正是他们追求知识的重要表现。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幼儿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现寓教于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策略

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和感官发育,而且还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而游戏与音乐的结合则是一条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实现游戏与音乐的结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旋律要易于记忆

音乐游戏需要在特定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但由于幼儿缺乏较强的音乐理解能力,在音乐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往往只对游戏产生兴趣,忽视了音乐部分。音乐游戏完成之后,幼儿难以掌握应学的音乐知识。因此,为了有效完成音乐游戏,要选择那些易于幼儿记忆的歌谣,例如音乐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歌词中写到“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歌词重复易记,具有明确的指令性语言,幼儿可以在音乐伴奏下根据歌词来做动作,从而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并掌握了音乐歌词和动作要领,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首先要做好音乐的选择,确保音乐旋律优美,歌词简单,这样幼儿学生读起来才回更加顺口,便于幼儿记忆,教师只需稍微引导,音乐游戏便可顺利完成。

(二)精心设计游戏形式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烈的好奇心,但是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游戏是吸引幼儿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增强游戏的新颖度和趣味性,才能实现对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持续激发。因此,音乐教师要紧抓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同时结合各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确保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娱乐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幼儿园中班歌唱游戏活动《风》,用用力吹风的方式使PPT中的苹果由青变红,使孩子们兴趣度极大的提升。此外,音乐游戏的设计要以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游戏要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音乐基本技能等,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促进音乐故事情景化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他们难以准确理解音乐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为切实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强化幼儿与音乐的沟通,将音乐游戏进行故事情景化设计是一个有效举措。教师可以以音乐内容为依据,设计出一个具有故事性的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角色去表演,充分彰显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幼儿在故事情节中也深刻学习到了音乐的知识。比如在进行《摇啊摇》音乐教学中,故事可设计为妈妈和娃娃两个角色,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个幼儿戴着头巾扮演“妈妈”,另一个幼儿吃着奶瓶扮演“娃娃”,模拟妈妈抱娃娃的情景。在音乐游戏进行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带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充分体现出妈妈对娃娃的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时的点拨,及时的向幼儿讲解音乐知识点,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既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也能学习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音乐知识,最终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延伸音乐节奏性

音乐游戏只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形象生动的培养起幼儿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但是无法真正实现幼儿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掌握。因此,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在音乐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通过表演、模仿、乐器打击等游戏来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性,以此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易于理解的图案来创设音乐区域图谱,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出音乐玩具的作用,练习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铃鼓、三角铁、钹、双响筒、圆弧响板、蛙鸣筒、沙球、卡祖笛等发声器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选择正确的音乐器材;最后,在音乐旋律下让幼儿自主选打击乐器进行有节奏的击打,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最终实现音乐游戏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和感官发育,还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必须加强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寓教于游戏之中,从而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论铃木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摘要]:铃木教学法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广泛推广及运用,对铃木教育法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对铃木教育法的深入探讨,引发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为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铃木教育法 幼儿音乐教育 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于用音乐来开发儿童的智力,音乐教育不仅能从音乐素养上给予幼儿所需的艺术才能,还能使幼儿开发大脑,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大力投资于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买音乐器材、请音乐教师、寻求短时有效地音乐教育方法。20世纪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办的“铃木教育法”,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小提琴教育法,“莫扎特教育风暴”等曾经风靡全世界,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铃木音乐教育法

铃木音乐教育法发明者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17岁铃木镇一开始学习小提琴,上世纪20年代初,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学习小提琴。后回到日本与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创办了音乐学院,集中致力于对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探索和钻研。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培养少年儿童乐器演奏才能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被称作“铃木音乐才能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掀起了广泛的影响。

1.锦绣人生,靠才能――才能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具有将所谓的口头语言学得流利而漂亮的才能。”铃木镇一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儿童是有望能够发展出那种在语言中体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才能的。教育者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其才能都可以达到语言发展这一水准,那么也就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创建良好的基础。而音乐也是展现人才能的一个方面。

如果幼儿可以将语言学的那么好,那么只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各个方面,儿童就能很好的发展其才能,从而成功。铃木将这一想法运用在音乐教学上,特别是小提琴的授课中,从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到小提琴的技能的掌握,其道理都是相同的,这也是铃木才能教育的主要思想。

2.教育从现在开始。铃木主张儿童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童年过多的智力发展并不会造成身体上的虚弱或影响大脑的发展。有些人的观点认为,过早的进行教育会有碍于大脑的发展,但通过铃木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发现,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两兄弟,一个从小就不断地思考问题,而另一个则沉溺于关爱之中,无心关注和思考周围的世界。从小不断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孩子大脑尽早的得到了训练,而另一个则未受到训练。由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同一父母所养的同胞兄弟,如果他们的大脑在早期教育中接受了不同的训练程度,那么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早开始训练孩子的大脑。

3.母语式的教学。铃木认为,语言学习是一般认知的反映,可以用于解释其他领域认知掌握的原则,即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为语言学习体现了学习行为的一般特征。最终,铃木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迁移到学习音乐上来。对于学习母语来说,孩子的一般经验是由“听”到“说”,再到“读写”。基于这一规律,铃木也将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因为音乐学习是一种声波传递,所以在学习中,要首先对音乐进行感知,通过反复的聆听之后才能进入演奏阶段。

二、铃木音乐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启示

铃木音乐教育法在总结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为许多的家庭及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符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注重幼儿早期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能具备卓越的才能。因此,在铃木镇一的教育理念中,把早期教育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代社会来看,随着家长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发的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在幼儿期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形成一定的性格、才能之后,对未来进入学校及潜能、智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教育者及家长也要做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不能采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技能的学习与不断重复的练习,会使幼儿觉得音乐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之情。所以如何能够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氛围,都应该尽量做到趣味化。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互动,不但能够拉近亲子间的关系,还能充分加入到幼儿的教育当中。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多带幼儿参加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器乐。正如在父母及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呀呀学语一样,要想让儿童更好更快地学好音乐,就要为他们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以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父母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音乐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而最基础的感知就是“听”。家长可以多给幼儿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听开始,只有听得顺了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才能够唱得出来、弹得出来甚至最后创作出音乐来。

铃木教育法不仅为培养孩子能力提供了方法,还为许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导。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音乐才能、深挖其潜能,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幼儿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模式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下面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幼儿对音乐的听、想、拍、唱、这四个方面的领会和掌握。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1.如何教孩子学会"听"

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 我们知道,一些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乐的经验,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感知、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有可能进行仅仅只有听觉参与的音乐欣赏活动。而幼儿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

另外,教师也不能只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同时应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实感的回报。 在音乐欣赏课上,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害怕"镇"不住幼儿,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或平淡冷静的表情。也有一些教师,希望在教学中更显魅力,可惯于像演员那样拿腔拿调地讲解和示范。这些过"冷"或过"热"的做法,都不利于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如何教孩子学会"想"

孩子最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

首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抓住作品的构思,反复地思考和体味,并努力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因为生活里本来是一般现象,只有透过童心的折光,才能发现美丽的幻想世界――童心中的"海市蜃楼"。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张典型事物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当孩子进入幻想中,就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我们千万不要指责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厌烦训斥,而要因势利导帮他们把幻想之火,炽热的燃烧起来。只要我们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倍加爱护,就能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3.如何教孩子学会"拍"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

我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感知节奏,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 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 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 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 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是孩子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表现的音乐。

4.如何教孩子学会"唱"

在唱歌方面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只有稳定、准确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准确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音乐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 都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在律动、音乐欣赏中也应广泛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以开阔艺术视野。 语言、歌谣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读则可以 在难度、长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节奏感、多声部配合、音乐要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促进音乐能力的 发展。多声部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和开发的领域。可以通过律动、声势等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卡农(轮唱)形式的多声部朗读,配合固定节奏型的歌唱、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等,发展幼儿的多声部能力。

通过教学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我所任的大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唱歌方面能听辨出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的曲调,唱准半音和和声,自编儿歌并谱曲。节奏方面能打出四分、八分、十六分、切分音符的不同组合。能用图画、表演等形式表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能自编故事,根据故事内容,选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边叙边即兴演奏。顺有活动后,幼儿们选用大鼓的"咚咚咚咚"声表现旅游车,用钢片琴慢慢地刮奏表现萧何流水,用水叫子表现小鸟,用铃鼓的颤动声表现和暖的春风吹拂着柳枝,在本班小指挥的即兴指挥下,将春游活动用打击乐器和歌声再现出来。

总之,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构建有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对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启蒙教育,都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创新幼儿音乐教育开发幼儿智力潜能

【摘 要】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方面,或在对幼儿的深层素质(包括智力)的滋养与开发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幼儿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良好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智力开发

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充分发掘创新潜能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幼儿智力开发创设了良好平台。歌唱、律动、舞蹈、节奏乐、打击乐、音乐表现与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对艺术美的敏感性,还可以成为他们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就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情感、艺术同构、创造表现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幼儿音乐教育与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系。

一、以审美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幼儿欣赏意识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幼教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用一些属于专业艺术教育或特长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幼儿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播,忽视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操练和欣赏意识的培养。因此,把幼儿音乐教育方式与内容进行合理创新,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1)注重音乐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加强其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在审美活动中,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音乐作品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如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讲解小乌鸦懂事,“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与艺术想象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节奏明快、施律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内容,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2)关注音乐对幼儿的素质培养,考虑其发展智力因素关联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构建新颖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就要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活动,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做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首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伴随着音乐做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观察天气、听雨点声赶快回家,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感知中活跃起来,创造地表现自身潜在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

(3)采取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诱发,侧重其唱歌跳舞的美感教育而凸现教学价值,完善丰富的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在唱歌、舞蹈、节奏乐演奏等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机械训练,如学习节奏乐《快乐的幼儿园》,要善于引导幼儿用木鱼、铃鼓、碰铃、大鼓合着节拍整齐地为乐曲伴奏,创造一种愉悦的协同教学氛围。再如引导幼儿拍拍手、跺跺脚,为不同的欢快乐曲伴奏,都可以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因子,不断在美感教育熏染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4)启发音乐对幼儿的表现要求,指导他们放开双手和大脑活跃新的思维与情感,完善创新的幼儿音乐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材料的渗透与选择贴近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进行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课前先让幼儿认识小鼓、锣、碰铃、拨浪鼓、钹、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课堂中让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歌曲完毕,教师敲打任一打击乐器,让幼儿讲出该打击乐器的名称。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双手在律动中活动,又使大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良好的活跃。

二、以艺术同构为传播点,开阔幼儿求知视野

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升华到音乐益智的文化视角。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即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擅长生发出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于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如在小班(3~4岁)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聆听简易音乐、欣赏形象图片、模做动作、说出感受等,说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物体。再如在中班(4~5岁)教学歌表演《小青蛙》,利用形象的图片或录像带,引着幼儿在音乐、图画、文学等不同艺术知识的同构中认识:青蛙大大的嘴巴、大大的眼睛、看见害虫就吃掉、生活在田间、一般离不开水……同时教育孩子们明白青蛙是益虫,从小要养成保护益虫的好习惯。通过系列的幼儿音乐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生活良好的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三、以创造表现为着眼点,启发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1)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促成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3)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与唱歌活动

美国的音乐学家雷默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中,教师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从肯学至想学到乐学音乐。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我做了一点尝试。下面以唱歌活动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主动学习,无意中学会

当幼儿对歌曲已经有了完整的感知,接下来便是歌曲的学习。歌曲的学习主要强调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的放松、自由、无意中自然的渗透。

首先,选择不同的方法学习歌词,节奏鲜明、节奏感强的歌曲采用拍手按照节奏读或边做动作边按照节奏读的方式。这样,一举两得,歌词与节奏都会了,同时,又加强了动作与朗诵的形式。朗读时富有感情,充分发挥幼儿的表演、朗诵的才华。此时,幼儿沉浸在朗诵表演的愉快与陶醉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无比快乐,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同时,在无意注意的情况下学会了歌词。

然后,采用旋律渗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歌词,熟悉旋律。教师弹奏歌曲旋律,伴着旋律幼儿按照节奏朗读歌词。在朗读时,幼儿无意中熟悉了旋律,他们会“一不留神”把歌词唱出来,无意中轻轻松松地熟悉甚至学会演唱歌曲,并且创编了表演动作。表演、歌词、节奏、旋律这些因素不能截然分开,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充分、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用形象的图片、示意图帮助学习

有一些歌曲,乐句较多,有的旋律起伏较大或有一定的技巧等,幼儿学起来很困难。由于幼儿阶段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容易记住形象的图形、图画。所以,面对上述的困难,教师应利用相应的图片或者示意图为歌曲注释,帮助幼儿记忆。

如,《飞呀飞呀,转呀转》这首二部轮唱歌曲,曲调欢快、有激情,幼儿学得很快,但是轮唱却不容易。幼儿首先要理解轮唱的含义,然后需要知道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不同之处――结束句减少一小节,第二声部从哪开始唱等等一系列难题。技术难度对于6周岁的幼儿来说很高,如果枯燥地讲解,只能徒劳无功,幼儿只能是一头雾水。若用示意图来注释两个声部的各乐句,把每一乐句用形象的图示标记出来,幼儿看着图就能唱出来,自然,第二声部缺了哪小节、应该怎么唱、两个声部怎样轮唱、结束时怎样合到一起,一目了然,稍加点拨幼儿就会掌握。避免了枯燥讲解带来的反作用。再如,《妈妈呀,妈妈》这首歌,有三段,每段歌词一个情节,都是比喻句,但是,三段长长的歌词幼儿不易记忆。教师分别用各段中的喻体:小喜鹊、小黄牛、小花猫三个动物的形象做注释,就形象多了。幼儿看到这样的形象提示,很容易就会想起各种情节,从而演唱出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适应设计游戏,培养创造意识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各科活动都离不开游戏。当歌曲基本熟练后,安排合适的游戏活动,会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并且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性。同时,在音乐情境中能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非凡快乐,增加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玩儿到尽兴时,他们会做出意外的精彩动作或把旋律加上“花点”或创编新的歌词或说出平时说不出来的话等等。

如,《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活动时让幼儿听歌曲吹泡泡。幼儿跟节奏吹,吹完后,听歌曲画泡泡。幼儿结合观察到的泡泡,充分展开想象,随意画出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泡泡。在《雪花》活动课中,学习完歌曲后,让幼儿边唱边用纸制作小雪花。幼儿撕出许多雪花,高兴地抛向空中,制造出漫天飞舞的“雪景”。幼儿在游戏中亲自创造并体验快乐。再如,《小海军》活动课中,进行角色表演。教师是“军长”,幼儿是英勇的“小海军”,“军长”带领“小海军”“出海作战”。不同的战况、战地,幼儿体验了做海军的自豪、英勇,创造性地演唱了歌曲。

可见,在游戏中,幼儿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起到升华的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唱歌课要做到保留原始感知、让幼儿主动学习,无意中学会;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与创造性。扩展到整个幼儿音乐教育当中也是一样,把幼儿音乐教育融入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之中。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有效评价策略

摘要: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常规音乐教学很难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更谈不上能力、 情感的培养、 智力的开发。 这是许多幼儿工作者非常棘手的问题, 许多教师把完成 《纲要》 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 舞蹈、 律动和音乐游戏, 一切都围着教材转, 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 舞蹈、 音乐游戏, 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很少去想。 这样的教学过程, 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幼儿音乐教育有效评价的实施有助于幼儿音乐教育有效开展。但是,在目前的幼儿音乐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评价; 策略

1.实施因材施教

幼儿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幼儿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不一样。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的音乐表现,并能根据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开展音乐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既能体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共同状况,又能不断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如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乎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让他们多听一些情绪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幼儿聆听、感受和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欲望。

2.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2.1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是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音乐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作为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最基本是要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另外幼儿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析能力。能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类型以及作者做全方位的了解,包括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曲式结构等基本要素。具备这种才能后选出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丰题思想,设计合理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2.2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教师主要是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的。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从中发现和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发展。因为教育的时机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因素,是蕴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的,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它,用机智的头脑运用它。因此,敏锐的观察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观察法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通过观察收集有效的资料,才能全面把握和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的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成长。

3.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3.1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幼儿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依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制定的,只有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我们才能确定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才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任务。新纲要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轻视知识的学习。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应该依据这个目标制定,比如幼儿音乐教学目标要涉及幼儿歌音乐律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包括音乐本知识技能的目标,还应包括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情感的培养,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括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以及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2重视对幼儿的音乐能力的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是通过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状况,来改进幼儿音乐教学,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发展,不仅关注幼儿现实的音乐表现,还应重视幼儿本身的音乐能力的发展。重视幼儿本身的音乐能力的发展。评价是全面的。其中多元评价主体,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幼儿的音乐评价,通过多种信息,包括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家中的表现情况,把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态过程全方位的考察,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现场记录等方式,并有机结合了不同的评价手段,全面真实地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方面的潜能。

4.推动家长参与评价,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幼音乐教育。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成长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幼儿的教育,一般来说主要是依靠父母,教师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幼儿在音乐方面的闪光点,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访、召开家长会,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取得的成绩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音乐活动,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总而言之,教师与家长要一起共同促进每个孩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不断提高音乐能力。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实施可以有效了解幼儿个体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能够反映出幼儿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幼儿音乐教育评价在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实践中,音乐教育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往往过于表面化和片面化,不能够更好的反应幼儿音乐学习的真实水平。为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施有效的评价。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影响作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幼儿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直接导致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普遍降低,而以“原本性”为核心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强调音乐的综合性、参与性以及人本性等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更符合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影响

目前,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尚在探索阶段,部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要求孩子音乐技能的提高,造成教育质量的低下。自20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传入我国,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乐教”是相通的,同时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法在我国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意义深远。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阐述

奥尔夫提倡“原本性”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原本的音乐应是最为接近自然的,是无需刻意记住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原本性”主要指人们均可通过语言、舞蹈以及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欲望。由此,奥尔夫教育观念更加赞同教师通过启发、鼓励等方式对人的本能进行开发,使音乐教育方法多样化。奥尔夫认为音乐是让幼儿在娱乐中进行享受和感悟,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幼儿丧失学习的乐趣。其中《奥尔夫传》[1]曾指出幼儿通过说话、游戏以及发出的动作等均是对自我以及世界的定位,同时也是孩子获取社会交际经验的主要方法。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原本性”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其主张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这与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倡的主要观点

(一)综合性。奥尔夫认为不能通过单一的方式对人性本能进行挖掘,该方法无法发现学生的潜力,且扼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因此应采取综合的方法;他认为音乐和动作是同时存在的,是必不可分的。在此观念下,奥尔夫自行创立了“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该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他也认为,语言、动作本身就是一种美妙音乐的结合,其本就有自身的旋律;这种思想应用在唱歌、游戏、舞蹈等于一体的教学中。

(二)参与性。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需要参与的,而不是被动地倾听,每个人都是演奏者;这种思想与以往的音乐观念迥然不同,他认为音乐必须要由自身去参与,去演奏,而不只是传授音乐技能,将游戏和音乐分离开来;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去感受音乐、发现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对学习的成果并不重视,主要是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三)即兴性。奥尔夫曾说“一切都是幻想……所有的音乐教育应当从游戏入手[2]。”在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儿童的即兴性发挥,并将其作为启发幼儿的出发点,在对幼儿即兴创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供给幼儿展示的舞台。即兴性与以往单一枯燥的教育方式不同,它可以使孩子的天性得到解放,让儿童自由地发挥想象,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社会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和理解音乐,因此即兴性音乐教育是儿童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也是奥尔夫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本性。在1931年奥尔夫就曾发现[3]音乐来源于人本身,是人表达自我情感的方法;因此他鼓励音乐教育应先从人性发展的初端开始教育。奥尔夫教育认为从人性发展的开端实施教育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可通过启发儿童对音乐艺术的幻想、感受、探知、理解等方式,进而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创新性、表现力等均得以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净化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健康地发展。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一)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育思想提倡儿童应该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做音乐的主人,去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他认为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融入到音乐中,可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该教育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更加适合幼儿心理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是使学生机械性记忆,而奥尔夫教育主张在娱乐中教学的方法。奥尔夫教育给予学生“零压力”的学习模式,让孩子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可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充分发挥。在人生成长的阶段中,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时期的孩子处于极高的好奇心理状态中,他们需要对世界加以探索以满足自身需要,且该阶段处于懵懂时期,较多的意识是在此阶段形成的,若是机械的学习模式则会使孩子形成厌学心理,对未来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利用游戏的方法,可使幼儿的生理发展得以满足;同时在做游戏中,更提高幼儿的语言以及动手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各方面的感官协作方可完成审美感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倡将唱、说、跳、演等方式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幼儿的感知更加客观化,更能使孩子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进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孩子的欣赏力。

(三)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使幼儿教学理念得到补充和发展,也使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转为参与者、协助者、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化的事物表达出来,如教师写出la时,学生认为是天线或者钓鱼竿;而有的学生认为mi是小猫,Sol认为是按钮;针对孩子们天真的想象,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奖励,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详细的表达出来。

由于幼儿的思维并未固定化,也未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因此他们具有极大的创造力;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幼儿加入自己大量的想象,让幼儿在幻想的世界遨游。另外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大的,他们可能处在幻想中思考,并提出比较幼稚甚至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并引导其发挥想象,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奥尔夫主张的“原本性”与目前社会提倡的人格和谐发展的观念具有一致性,这也与我国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极大地融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符合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其教育理念更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感受,并给予学生独立的发展空间。音乐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使学生发挥极大的主动性。我国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4]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主体,并强调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其自行尝试演奏,采用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艺术的美,以能使幼儿形成正确价值观。

四、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开启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对幼儿智力的启发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音乐教育史上的极大进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实施实际化的教育,让幼儿通过读、唱、跳等方式,使孩子逐渐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此外,可通过一些幼儿较易理解的、经典的以及特色性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使幼儿能够从开蒙的起点便接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进而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原本性”得以发挥,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探析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策略

摘 要:幼儿时期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虽然年龄很小,对世界的认知有限,但是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和想象力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科学地开展教育,对幼儿未来非常重要。幼儿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纵观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创新,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才能做好幼儿音乐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问题;创新策略

一、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过多干预幼儿学习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者来说,解放幼儿天性对于他们日后的教育和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都过多地干预幼儿的学习,没有给幼儿自我创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幼儿都是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幼儿在学习舞蹈时只是在照搬动作,没有理解动作的真正含义。机械地模仿只会让幼儿丧失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未能有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很多教师在教授幼儿唱歌、舞蹈时,很少引导幼儿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失去了最初的审美教育时机。如有的教师在教幼儿演唱《小燕子》这首歌时,只是在一句句教其去唱对字和旋律,没有引导幼儿去想象相应的景象。教师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幼儿唱儿歌是在逐渐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由于幼儿园教师每天需要照顾很多孩子,精力有限,在课堂上教授的舞蹈动作,都是按照顺序安排好的,这让孩子们逐渐失去了感受音乐旋律的能力,只会机械地模仿,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失去了音乐本身陶冶情操的作用,还会让幼儿感觉无趣,甚至厌烦。

二、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十分普遍,而多媒体技术因为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学习音乐离不开对生活的感知,脱离生活的艺术就像是无水之源。因此教师必须做到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结合。为了实现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音乐教育要带入恰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让幼儿更加顺利地接受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

3.重视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一般情况下,年龄相仿的幼儿其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会有明显差异,但也不是绝对的,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体化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不要给幼儿压力。对于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幼儿,要进行重点指导,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辅导,让幼儿逐渐找到自信心。

4.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情感

音乐的作用不仅能满足听力的需求,还可以抒发情感、美化心灵。例如,幼儿在学习《找朋友》这首歌时,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寻找朋友的想法,能够学会交朋友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这首歌时,可以在室外进行,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唱歌和跳舞的互动,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交流,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5.引入教师竞争机制,鼓励教学创新

现在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大多都是在编人员,工作稳定,致使很多幼儿教师缺乏危机意识,每天的教学安排都是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因此在教师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激发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忧患意识的教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幼儿园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占据优势,并且要培养教师敏锐的洞察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师团队。同时,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必须得到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

综上所述,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不断改革和创新,更新教学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幼儿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引入教师竞争机制,才能不断提升和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

摘 要: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而若要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提高幼儿对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兴趣 学校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还没有完全自主意识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兴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幼儿兴趣的培养却往往被忽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及环境因素,就需要调动与幼儿成长有关的各方面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家庭培养音乐氛围、社会创造正确引导模式。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就会甩起臂膀,学起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边敬礼边走起正步来;幼儿发现一些发响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摇动,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所以,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

二、变技能型、大众教学为兴趣型、特色教学

(一)变传统的统一、技能教学为特色、兴趣教学

对于尚处于智力开发初期的幼儿来说,幼儿的个性特点使他们对知识领悟能力不同,统一的大众式教学和单一的技能教学,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相对差异性,并可能由此导致幼儿处于培养状态下的自信心失衡,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尝试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幼儿在音乐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性,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特色教学目标,以满足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需求,培养其学习兴趣,切实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另外对幼儿的音乐表现要多表扬少打击,并且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成功获得教师不断的奖励,孩子的兴趣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才能对音乐学习更有动力。否则就很有可能使幼儿因此而对自己感到沮丧和失望,甚至丧失对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二)要鼓励幼儿进行音乐表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极富个性魅力的。教师必须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把握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允许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他自己个人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才会充分尊重幼儿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才不会以自己主观的、唯一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好”和“不好”的模式化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幼儿的艺术表现。

三、培养幼儿健康的音乐教育观,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一)首先要端正态度,变功利教育为审美教育

家长要端正动机和态度,因为具备音乐天赋的儿童数量毕竟是非常少的,一开始将音乐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往往也是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家长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从生理、智力、心理的多重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其审美价值、培养其感悟艺术的能力。

(二)要精心为孩子挑选家庭音乐,创设良好音乐氛围

幼儿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性、游戏性和趣味性,因此家长就不能自顾自的听流行音乐,而应该主动地选择幼儿音乐。在听音乐的同时,可以使儿童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使儿童通过联想组合新的意象,以此提高其情感认知能力及对音乐元素的敏感度。

(三)要加强自身艺术修养,随时利用家庭生活各种条件,带动孩子共同进步

高水平的音乐教育需要高水平的父母,这就要求父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强自身艺术修养,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能够善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音乐教育方法。其次增强家长的参与性与创造力。学校中老师的教育资源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是平等的,而家庭教育则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从社会来说,要有意识地更多关注幼儿的专属音乐教育创作和引导

(一)音乐创作者们要放下功利主义,多为幼儿创作专属歌曲

人的每个成长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也都要进行最适合他们的音乐教育,过早的让幼儿哼唱他们并不明了的歌曲,只会让他们降低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幼儿音乐创作乏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音乐创作经济收益少,而且名不见经传,这显然与时下人们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不相符。只有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之后才能更积极有效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幼儿音乐创作刻不容缓。

(二)媒体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模式,正确引导幼儿音乐教育方向

媒体具有教育功能,同样具有引导和被仿效的作用,所以媒体在音乐教育中作用不容小觑。虽然从中央到省级各电视台都有专门的少儿频道,可是我们却很少看到专为少儿推广的音乐教育节目,充斥荧屏更多的是以儿童名义播放的成人影视剧。另一方面,电视台播放的各种幼儿音乐节目表演,传统歌曲和舞蹈越来越少,而不属于幼儿正常年龄阶段的音乐表演却变得变本加厉。媒体必须真正践行舆论引导作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摘 要:3~6岁是幼儿综合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可塑性极强的阶段,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开发幼儿大脑,促进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还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音乐教学的意义,提出相应的策略,达到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意义;策略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精神支持,美妙的音乐可以促进个性品质发展,陶冶情操。音乐对于渲染情感、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幼儿园来说,音乐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一、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想象发展是从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变的音乐节奏与丰富的内容,根据情境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会对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想象,如活泼动听的音乐《拔萝卜》,幼儿可以根据歌词与韵律想象着老太婆、小白兔等动物来帮忙拔萝卜,各种表情、各种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与展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玩游戏的愉快情景。

2.促进幼儿听觉、记忆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靠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去感知、去欣赏,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让幼儿伴着节奏去倾听、去感受,记住小乌鸦是怎么对待妈妈的,怎么找食物喂妈妈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妈妈,学会感恩,还有利地提高幼儿听觉能力,并在记住歌词、旋律地同时,不断发展记忆力。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如《稍息立正站好》,节奏活泼轻快,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相应的秩序与规则,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自我规则意识的加强。不同的音乐旋律与歌词可以让幼儿勇敢、热情、礼貌、感恩、活泼、主动、大胆自信等等,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1.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

自2011年两会提出大力振兴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学前教育领域开始进行各种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学习培训,如,国培、顶岗置换、外出学习等,旨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陈旧教育思想,获得先进教育理念,进而落实到教育工作上。因此,提高幼儿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开展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接受在职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音乐欣赏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

2.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

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小猫咪,你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死板的跟唱教学,先让幼儿认真聆听,聆听之后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小猫咪在干什么,主人在说什么,让幼儿通过聆听、回答的方式加深印象,感受音乐里的故事情节,并请幼儿想象小猫咪是怎么捉老鼠的,主人是怎么找小猫咪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整首歌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幼儿在情景表演中既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很好地理解了儿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听到的东西。

3.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龄前的幼儿,其认知、情感逐步发展,好奇心与探索欲极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语言文化教育,那是一种艺术教育,不能过多地涉及语言文字而忽视艺术的欣赏与感受,这样不利于幼儿通过音乐学习获得综合发展。如中班幼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这时候教授关于团结合作有爱的歌曲,如《好朋友、行个礼》,幼儿通过音乐旋律与音乐内容,增强自己的礼貌意识,体验和小朋友合作玩耍的快乐,使中班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更加深刻地领会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合作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设置还要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探究。在教学时间设置上,也要根据幼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幼儿早上来到幼儿园,精力充沛,大脑清晰,这时候就适合设置文化课进行教学,诸如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教学。下午幼儿精力可能略低于上午,因此,设置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唱起来、动起来,寓游戏于教育,既能使幼儿缓解疲劳,又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用音乐表达自我,感受其中的魅力。如,在下午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播放感染力强、旋律强,节奏快的歌曲,会让幼儿引起共鸣,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音乐氛围中,根据强劲的节奏带动自己的肢体,无形中创作出各种舞蹈动作,随歌起舞,随歌欢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水平,除了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外,还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该重视教师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重要作用:有益智的功能,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但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孩子不想唱、不想听,教师组织活动不成功等。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音乐课组织老套,不新颖

许多教师一上音乐课,就用老一套的方法:先示范演唱,接着教唱,然后孩子们唱。这种课堂结构“三部曲”模式一开始还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带动幼儿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时间长了,孩子们便厌烦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对音乐课堂失去了兴趣,音乐课的效果便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孩子不想听,不想唱

教材内容按认知结构由浅入深编排,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幼儿生活与知识的差异,加上分科教学各科知识单列进行,缺乏乡土教材的渗入,使教学脱离幼儿生活,缺乏生机。有些歌曲的歌词不流畅,旋律不是很优美动听,有的甚至节奏很难把握,孩子们唱起来很困难,也不朗朗上口。这样坚持不了几分钟,孩子们肯定都不想唱了。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孩子对音乐课的教学曲目不爱听、不爱唱,但对一些流行歌曲朗朗上口。

三、相应对策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措施做起,逐步改善音乐课的氛围,提高音乐课质量,以达到培养幼儿音乐情操的目的。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会跳;一个以歌传情的地区,人人皆能唱首好歌,可见社会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利于兴趣发展的环境。所以,除了有计划的每周两堂音乐课,我还注意将音乐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早上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早锻炼时带领幼儿做一些有精神的韵律活动;进餐时播放一些抒情优美的曲子;每天下午利用5分钟播放一些儿童歌曲,让幼儿自由地随着音乐唱唱跳跳;在区域活动中设置音乐角、小舞台,让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隔一阶段就利用每天中午看电视的时间有意识地播放一些儿童歌舞表演。

2.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

幼儿时期是无意注意高度发展的时期,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如果要孩子像成人那样,光靠意志来参与学习活动,那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在教授踵趾小跑步时,我设计了“游公园”这一游戏主题,通过开汽车、爬山、玩木马、拍照等情境设置来练习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情绪高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避免内容的单调乏味,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3.恰当使用教玩具辅助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学唱歌、舞蹈、或欣赏音乐,生动有趣的教玩具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是有趣的。如,在新授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我借助一只玩具电话,让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从而体会该如何唱好歌曲。在教学节奏乐《加油干》时,我设计了生动形象的动作谱,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乐趣。在创编舞蹈《小海军》时,又和幼儿一起用废旧盒制作了海军帽,引导幼儿进入舞蹈意境。这些玩具、教具消除了老师与孩子上课时紧张的气氛,使幼儿能自然、愉快地学习音乐。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幼儿天生就喜欢音乐,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文章旨在通过以托班幼儿为例,对音乐教育意义的认识和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中的探索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幼儿音乐教育。

一、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1.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

音乐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及脑功能的发展。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

2.音乐摘 要:幼儿天生就喜欢音乐,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文章旨在通过以托班幼儿为例,对音乐教育意义的认识和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中的探索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 它把旋律、节奏、和声、音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探索

1.让音乐贴近幼儿的生活

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看,我们班这群刚入园不久的托班孩子:听到音乐就会露出好奇的表情;还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地跳着……那份稚嫩的可爱让人忍不住心情愉悦。音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来记录孩子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吧。

(1)音乐能安抚幼儿的情绪。托班孩子刚离开熟悉的父母和家,第一次开始集体生活,环境的不熟悉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于是他们会哭、会闹。面对这样情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音乐,可以对孩子起到一种安抚的作用。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音乐。生活是美好的,需要的是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和大人不同的,他们更能感受艺术最初的真谛,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样他们就更喜欢去探索这个世界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2.让音乐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新入托的孩子,因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情绪总会不稳定,哭闹不停。而当孩子在音乐世界里,感受着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旋律时,他们会停止哭泣,静静听着歌声,暂时忘记一切。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我们设计了用音乐指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案。

(1)用音乐“指挥”幼儿。幼儿早上来园时,我们播放轻快的音乐迎接孩子的到来,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开始新的一天。

(2)让音乐贯穿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收玩具、上厕所、喝水、自由活动、户外活动……让幼儿一日的生活都受到音乐的熏陶。这些音乐是结合幼儿学到的歌曲录成的,幼儿听多了也就熟悉了,同时让那些不喜欢开口唱的幼儿愿意跟着音乐唱起来了。

3.让音乐活动具有游戏性

音乐能让人陶醉,音乐能带给人动力。对于托班的幼儿,音乐能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1)感受音乐的快乐。托班幼儿天真无邪,易受音乐的感染,那白纸一样纯净的直接反应和追求,最贴近艺术的真谛。在游戏中,他们不仅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有最真最纯的感情和表情的流露。在游戏中,他们受到了音乐的熏陶,获得了简单的技能,得到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音乐在游戏中的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真正地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它的效应。托班幼儿学习经验少,对于学习新的东西,总是有些“慢半拍”,学习新的歌曲时,教授活动中常常都是老师和幼儿干瞪眼……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熟悉而陌生”的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着学”为“创造学”。

4.用愉悦的心情学唱歌

要让幼儿喜欢唱歌不难,因为托班幼儿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动起来,听得多了就会慢慢熟悉歌曲。难的是该如何教会幼儿很好地唱歌。

(1)托班幼儿年龄特点。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发声器官柔嫩,需要学习正确的用嗓方法,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乐意开口唱歌,学会随琴声一起开始和结束歌声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培养的目标。

(2)营造愉悦环境氛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开心的时候会哼哼小调;伤心的时候也会听听忧伤的歌曲,有时候还有一种特别想唱歌的冲动。歌曲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幼儿把唱歌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感到愉快的时候,唱歌就会成为他们喜欢的活动。

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做个有心人,注意教学方法,了解幼儿的情况,相信幼儿,这样一定会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精英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摘 要: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和神审美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做好幼儿幼儿教育并非易事,在教育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展开好幼儿音乐教育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孩子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工具。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幼儿对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音色的粗细形成以一定的辨别能力,会使幼儿的听觉能力得到提高。幼儿长时间听音乐会记住唱词和辨别简单的音调,同时也会记忆其他的教学内容。

(二)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能,而音乐教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歌曲,而幼儿音乐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方便幼儿接受。优美的歌曲加上简练的歌词,能够促进幼儿吸收和演唱。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下,幼儿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歌曲,会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曲调下进行歌词的篡编,形成新的歌曲。幼儿音乐教育不仅仅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而且环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音乐教育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接受美的教育,培养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幼儿对事物的审美凭借着直觉和感性经验进行判断它的好坏和优劣。幼儿对音乐情感的激发主要来自于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水平,而审美水平的提高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的激发主要决定于音乐的内容和欣赏的方式,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化的音乐和年龄的音乐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给幼儿带来快感和乐趣。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音乐表演结果而忽视表演过程。当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幼儿学习成果作为主要标准,很少关注和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由于评价体系的导向,导致教师只注重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而不关心幼儿在教学中的表现好坏。许多音乐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苦讲,而幼儿无条件的接受,这样很难集气幼儿对音乐的好感。

(二)重视技能而忽视节奏的感知与表达。许多幼儿园将对幼儿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培养,而忽视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与教学大纲中的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相符合,而且也不符合教学规律。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注重幼儿音乐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乐器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过程枯燥。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性教育课程,需要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解释音乐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而是教会幼儿怎么唱,导致幼儿对唱词意思的不理解而出现学习艰难的状况。幼儿教育只是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对内容失去兴趣。

三、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教学高效的策略分析

(一)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幼儿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对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关注。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教育,还应该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实施日常生活音乐化教育,在幼儿进校园开始,到早操、游戏、午餐、午休、散步和离开校园的过程播放音乐,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动听的音乐,给幼儿的教育提供一个欢快的环境。幼儿在美好音乐的世界中熏陶时,也能理解不同的音乐代表者不同的教学内容。当幼儿对音乐熟知之后,可以定期进行更换,使幼儿在学习中能够接触大量的音乐,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

(二)适当指导,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避免幼儿坐在凳子上只听教师讲课,导致幼儿的双手和大脑受到束缚,思想冻结和感情单一。幼儿教师应该在生活中选取音乐教学内容,使音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让幼儿亲身感受音乐来自生活和来自身边,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励幼儿发挥主体作用。

(三)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会音乐表演的技巧,而是形成一种方式,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节幼儿的心理状态,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四)正确处理“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支持幼儿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比较重视音乐表演技能的训练,也体现出对音乐表演的重视。但是表演是一种低水平和机械化的技能模仿与训练,而音乐表现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其中包含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教学大纲指出,音乐表达是幼儿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要把握好音乐表达与音乐训练的关系。

音乐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而音乐的教育功能是无法替代的。在音乐活动中师生之间、幼儿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度重视音乐活动的教育价值,并尽可能地完善我们的音乐教育,使音乐成为创造幼儿感知社会、感知生活的一种手段,摒弃以往那些在音乐活动中一味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参与和体验音乐的错误做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