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03:06: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任务驱动 模式化教学 过程性评价 教育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中学生的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基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知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引言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使得人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更加广阔。当今社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方法不仅是人们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更是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是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级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教师观念落后,知识更新慢,教学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也要围绕这一方针开展。有不少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定位理解的并不透彻,依然抱着以前中专教育的想法,传统的应试教育占据头脑,面对新的形势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技能的培养;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不了解,还在讲Dos命令、Windows98等过时的知识;有的还简单的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教学生打字。观念的落后加上有的学生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学用两张皮,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
1.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少,教学手段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理论知识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图形界面和人机交互。有的教师还在采用口头语言和板书式教学,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苦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效果。学生不能跟随教师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差,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1.3考核体制陈旧,评价指标少
对一门课来说,考核手段非常重要。目前多数学校同课程一般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考核手段比较公平、合理。但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来说,采用这种考核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单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有的学校采用卷面考试和上机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但上机考试时间有限,题目较少,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全面。
1.4学生基础总体较差,程度参差不齐
现在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其基础总体上较差,程度参差不齐,有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的学过计算机,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中职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学习的耐力和毅力;他们个性强,喜欢表现自我;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团队意识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初中时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冷落、同学的白眼,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进取心不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都给我们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2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真正吃透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思维模式和认知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就业需求,正确使用各种电教设备,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3模块化教学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ws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
2.4任务驱动
在每个模块中,知识点的掌握需通过一个或多个任务来完成。比如,在前面提到的“信箱申请及使用”知识点中,要求学生完成免费信箱申请、添加本班通讯薄、编写电子邮件、保存草稿、上传附件、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等小任务组成。这些小任务非常具体,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容易完成。在上机前,要完成哪个模块、哪些任务,教师都具体地布置给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就知道要练习什么内容,避免了因上机目的不明确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2.5过程性评价
在每次上机前,都安封隋相应的任务,下课前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记录,学生每节课都知道完成了什么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有成就感。这样老师虽然辛苦了一点,最后期末成绩可直接由平时成绩评出,这样成绩比较公平、公正和合理,避免了考试一刀切。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成绩评定时,除了横向比较之外,还要纵向比较,多鼓励,少批评。
2.6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对一些大型的综合作业,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有不同的任务,最后由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整合。这样的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因而每个人都积极参于,既发挥了个人特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个个都露出了笑脸,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结束语
21世纪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加快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Word Excel
论文摘要:该文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易犯的错误。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犯一些比较类似的错误,我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学生常见错误做了一个总结,具体有如下一些:
1计算机基本概念和操作
在计算机基本概念中同学们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计算机硬盘当做是计算机的内存,曾今在校园里面看到一张广告,上面写着“本人有一台电脑出售,内存80G”。而且也有同学问过我说“我的电脑怎么会出现说内存不足呢,我的内存有120G呢”。而实际上计算机硬盘是计算机的一个外部存储器,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是指我们的内存条的容量。内存条的容量现在一般都是1~2G居多。
另外,就是有些同学在打字的时候,有些标点符号总是出不来,主要是标点符号没有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的标点符号。只需要在输入法的工具栏上“标点符号”的地方单击一下就可以了。另外,全角和半角的问题,也需要注意一下,对于中文来说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英文、标点符号、数字来说,原来占一个字符的位置,全角时变成两个字符的位置,同时,计算机把这些全角状态下的作为字符来看待的。如果要做运算的话,一定要是半角状态下的数字。
有些同学在给文件重命名的时候把文件的后缀名给改掉了,这时候文件变成了一个不可识别的Windows文件。在有的电脑上面设置了隐藏文件的后缀名,我们有些同学在重命名的时候确没有注意,比如题目要求把aa.txt重命名为bb.txt,由于设置了隐藏文件的后缀名,我们看到的文件实际上只有文件的名字,没有后缀名,比如“aa”,我们有些同学依然重命名为“bb.txt”,而完后实际的文件名就变成了“bb.txt.txt”,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不知道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选项卡中有一个“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因此了解这个选项很重要。
另外,这个“工具文件夹选项”中还有一些问题我们也需要注意,比如我们的电脑一般都是双击打开项目,但有些电脑被改掉了,如果我们要改回来,我们只需要打开一个文件夹,点上面的工具文件夹选项在“打开项目的方式”中点通过双击打开项目,确定,把它改回来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有些文件被隐藏起来我们找不到了,这时我们也是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里面的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夹”。如果是希望隐藏文件,除了把文件属性设为“隐藏”外,同样是在这个地方你需要选择另一个单选钮“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
2 Word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打开Word或是其它软件时,学生经常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打开窗口一看好像自己的窗口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工具栏不见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要点击“视图工具栏”,在Word,Excel,或是powerpoint中都是一样,常用的有一个“常用”工具栏,一个是“格式”工具栏,如果他们前面没有“√”,说明没有选中,只要分别点一下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打开Word后发现显示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这个也主要是因为,在视图中要“页面”显示方式,这是我们通常所用到的显示方式,而如果选择“普通”和“Web版式”这时候显示方式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有些同学在编辑Word文档的过程中,由于不小心碰到了键盘上的“Insert”键,这个时候在更改Word内容的时候总是把后面的内容删掉了,有些同学甚至以为是电脑坏了,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我们再按一下“Insert”键,或是在状态栏的的“改写”这两个字上双击一下,让它变成灰色就可以了。
Word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小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刚刚编辑Word文档的时候不知道Word是自动换行的,有些同学总是自己不断的敲“回车键”换行,但实际上“回车键”是段落标识,结果搞得文章杂乱无章。
还有就是有些同学不知道Word中有“首字下沉”的功能,他们自己把第一个字的字体弄得很大,结果看起来怪怪的。其实我们只需要把光标放在在当前段落中,然后点击“格式首字下沉”,即可以实现“首字下沉”的功能了。
也有一些同学不知道在文章的顶部还有一个“页眉”,底部有一个“页脚”,以为自己只要把那个页眉的内容写在最上面就可以了,页脚的内容就写在最下面。其实,要设置页眉与页脚,我们只需要点击“视图页眉与页脚”,那么光标就会跳到“页眉”上了,如果需要设置“页脚”就切换到“页脚”即可。
另外,在Word中插入图片后,一定要设置要注意设置图片的版式,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图片与文字排版不好看的情况。我们可以双击图片选中版式选项卡,或是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然后再选择版式选项卡。这里有多种版式可供选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 Excel中的一些问题
在Excel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有些同学在输入如“000001”这个数据的时候出现总是输完以后就变成了“1”,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在Excel中,但我们输入的是数字的时候,默认是数值型的数据,这样的话,在“1”前面的“00000”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系统就自动去掉了。我们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在输入数据的时候输入先输入“‘”,然后输入一个空格,然后再输入“000001”,这个时候这个输入框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文本框,而不是数值型数据了。另外一种方式是选中单元格后点击“格式单元格”在“数字”选项卡的列表框中选择“文本”即可,这样,这个输入框的属性也变成了“文本”了。
另外,在Excel中需要输入从“000001”到“000020”,有些同学却不知道有填充的功能,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将用鼠标指向填充柄时,鼠标的指针更改为黑十字。我们只需要拖动黑色填充柄一直向下填充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Excel中的一些函数,有些同学不知道使用,比如要计算“A1+A2+…A8”,我们很多同学就一个一个用公式去加,却不知道采用函数“sum(A1:A8)”,还有比如说要计算“A1:A8”单元格的平均值,我们很多同学是通过“(A1+A2+…A8)/8”或者是通过“sum(A1:A8)/8”来实现的,却不知道使用函数“average(A1:A8)”来实现。
Excel还有一个“分类汇总”的功能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了。当我们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比如,按性别分别求男女同学的各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我们有些同学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经常想到要用average()函数对男、女生分别来求平均,其实这样做就复杂了,如果我们用分类汇总的功能很快就能实现。首先我们按性别给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点击“数据分类汇总”,然后再分类字段下拉框中选择“性别”,汇总方式下拉框中选择“求平均”,在汇总字段框中把“成绩”选中,然后单击确定就可以了。如果分类汇总需要取消,也同样是在这个对话框,只需要点击全部删除就可以了,数据即恢复到汇总之前的样子了。
4 powerpoint
在powerpoint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比如没有设置好幻灯片的版式,没有设置好动画出现的顺序,或者是没有使用好文本框。另外有一些问题跟在Word和Excel中有点类似,我们就不过多列举。
5结束语
以上总结的这些只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同时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提醒学计算机不久的学生们注意一下。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优化
【论文摘要】21世纪90年代至今,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快,加上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材选用上各有各的考虑,以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从教材、教学实例、教学课件等一系列教学资源都有所不同,而且这些教学资源种类很多,但是,在这么多种类的这些教学资源中,有时候让一线的教师比较难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的优化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且相当有必要。
1.选好主要的教学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辅导教材
一方面,现在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很多,出版社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相当部分的学校自己编写校内使用的教材。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体相同,但是讲的方法却并不一定相同。同样一个关于Intemet的问题,有些书把互联网比作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21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但是新近出版的一些教材,在讲Intemet这个问题的时候把Intemet与“地球村”联系在一起,甚至不用前两种讲授的方法,而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很显然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学生对理解Intemet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另外一方面,还要根据学习对象,即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来选择教材,同样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的作者编著的书比较通俗易懂,有的则相对抽象。
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可读性,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学习对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实际有选择性地来选择教材包括配套的教学辅导教材。其实,这也是教学资源的优化,教材也是教学资源,所谓“合适你的,就是最好的。”,在这里就是由教材选择问题而来的教学资源优化。
2.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
职业学校一线的计算机教师,掌握有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学生作业或作品、教学实例、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论文等等。就我们学校来说,每一年都要购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的模拟考试软件。而这些模拟考试题库的题目比较多,而且有些是可以导出来的,我们将其导出后,把这些模拟题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题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选择地穿插这些题库中的题,给学生上机训练使用,这样,当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只要稍加针对性的训练几周,便能比较轻松地考取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这样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单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资源,上述提到的教学资源,只要能加以整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以教学资源库的形式来保存、共享、运用这些资源,日积月累下来,教学资源库就会变得相当的充实。
上述讲的是如何使教学资源库充实,在教学资源充实后,下一步必须得考虑教学资源库的功能。教学资源库可以以校园网应用的形式来展开,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以自己的账号进去资源库平台上传、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源。平台还可以开发加进论坛的功能,让教师们能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可用性、实用性等等进行讨论,在讨论后再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扩展加学生进入讨论的这样一个功能,让教学的对象也参与到其中,可以更进一步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来以后,既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学习、互通有无,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还可以实现这一课程进度的统一,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共同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3.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既有利于发现自己的短处也有利于认识自己的长处。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同时也有合作的一面。作为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竞赛每一年都会展开,但每一年的优胜者各不相同,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扬长避短。但要想发现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必须得进行比较,要进行直接有效的比较,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会有细心的对比。比如,其它学校的课程设置、在这一门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运用程度,教学资源的优化所达到的层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会在沟通交流中有所对比的。就本校的情况来看,现在每年至少有一次科组外出活动参观学习的机会,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如果看到别人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做得更好,这本身就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优化是教学质量得以继续提升的关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优化更合理、更有效,有赖于广大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教师继续深入探讨。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以下简称“协作网”)这个“学术技术交流组织”以及她这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的认可。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工作 思考与实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以下简称“协作网”)这个“学术技术交流组织”以及她这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的认可。在协作网即将正式成立和全国第三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即将召开之际,作为协作网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系统地对我们以及一切关心和爱护协作网的朋友们共同倾注了大量激情、精力和时间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进行总结,是十分有意义的。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协作网如何运作,专业软件向何处去,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去推动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发展,所有这些,不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网员都应该认真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在积极探索协作网的定位的同时,更在严肃认真地思考协作网的任务、宗旨和目标,此文旨在阐明我们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始料不及,Internet的辉煌令世人惊叹不已。有史以来,从来就没有一种技术能象计算机技术这样日新月异;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唯有今天的Internet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信息社会概念新颖的服务意识,获取信息同时又提供信息的互助观念,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业界思想,自由软件公开源程序代码的业界潮流,敢于挣脱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计算机业界和Internet所独有的,也是计算机和Internet改变世界的精髓。我们认为,协作网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学术交流组织,它不同于其它学术团体,而是融入了信息社会全新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顺应信息社会的世界潮流,是对传统计算机应用概念的一种新的诠释,是信息社会计算机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模式。
1 过去的启示
从八十年代开始,水利水电系统内各单位相继成立了计算机处室,以此来开展本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工作。时至今日,一些单位的计算机处室相继解散,总院也没有再保留计算机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过去的那套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的思路和管理办法是否符合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是否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问题出在哪里?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们对于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的习惯做法是采用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即投入一部分经费,进行一些专业软件的开发。这种管理方式在计算机应用初期有其优越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与现实不相适应,其原因就是对“软件”这一计算机应用的核心部件不理解,或者说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软件就象一个人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系统分析阶段、开发阶段、应用与推广阶段和维护与完善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只占整个生命周期的很小一部分,而后两个阶段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互相推动发展的过程。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只对软件开发阶段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只关心软件的出生,不关心软件的成长,致使一些软件开发出来,由于得不到发展而夭折;二是计算机应用工作独立于各专业处,造成开发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更谈不上推广应用。这些恐怕就是专业软件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也是计算机应用推广工作的困难所在。
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关键在于开发和使用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性应用软件。这种应用软件不同于其他科技产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领导的重视,单位的财力,计算机支撑软件平台的选择,使用人员的素质等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内容决不是仅仅对软件开发阶段进行管理,还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对专业需求进行调查,对开发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又要对开发出的软件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和服务,以及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等等。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专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带来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与现行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所以要进行广泛探讨,并考虑进行相应的改革。
2 协作网的由来
工程地质勘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行业中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是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1995年初,我们开始尝试由专业处自己来抓这项工作(早在70年代电力行业就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我们对水利水电各勘测单位的软件开发情况及开发人员状况作了一个调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对几个勘测单位进行了实地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勘测专业由于交流甚少,应用软件大多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状况,造成人员和资金的浪费。因此打破各单位之间的封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当时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199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网学术大会上,我们首次提出了成立协作网的倡议,希望通过协作网这一组织形式来实现互相交流和推动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开展。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大家认为这项工作十分必要、非常及时。接着在同年的11月份,我们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勘测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大家充分讨论了协作网对行业计算机应用工作和专业应用软件发展的意义,一致拥护组建协作网。1996年初,协作网筹建组正式成立,开始了我们这三年多来的筹建工作。
3 协作网的管理意义和实际效果
协作网运作实际上有其独特的管理意义。我们所说的“管理”具有自己的特色,既有行业管理的内涵,也包括协作网具体运作的方式,是打破旧的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协作网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供使用,我们只有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们搜集外系统的相关计算机应用的先进成果,把它引入水利水电勘测行业,并把行业内的计算机应用经验进行推广和交流,以此来推动勘测行业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进步。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网刊的出版,来团结全体网员,达到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网刊既是网员们交流的场所,又是我们进行计算机应用工作舆论宣传的工具。借鉴计算机业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几年来的实践与摸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对本行业计算机应用工作的管理思路,通过与网员的交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我们的主要观点包括:
(1)抓标准软件、基础软件的开发,这是软件发展的根基。只有具备了开发层次比较高,应用、维护、拓展都比较好的标准软件和基础软件,才能使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有序、高速发展,这个道理就象盖高楼大厦必须要有牢固的地基一样。
(2)对软件不搞鉴定。计算机业界早就不再进行所谓的软件鉴定。因为软件开发出来,自身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应用测试,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而我们行业的软件起步较晚,需完善的地方很多。如果不广泛地进行交流和应用,由用户来发现问题和进行评价,形式上的鉴定只能是纸上谈兵。
(3)积极倡导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交流促发展,大力倡导自由软件这一时代潮流的产物。当今计算机界对自由软件Linux的推崇,正说明自由软件在计算机界具有特殊的生命力。自由软件精神对专业软件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协作网是一个自愿联合组织,她所体现的是信息社会的精神。工业社会强调的是竞争,最终导致分裂和封闭;而信息社会强调的是合作与互助,强调的是团队精神。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现在,网络上的交流完全不分国界,没有地域的限制,网络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生活每天都在创造奇迹。求医、求学、求助、求职…,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类互助的愿望借助网络这一桥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网络实现了人们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协作网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把所有关心专业软件发展的人,包括软件开发人员、使用人员、部门领导、大学教授以及软件开发商等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的广泛交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互助互补,这也是通过协作网进行管理的意义。
(5)在运作机制上,采取自愿入网的原则,而不使用行政手段。因为没有大量的经费作后盾,我们必须靠优质的服务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来赢得网员们的支持。协作网是为了把所有关心专业软件发展的人联系在一起,因此网员并不局限于本系统的单位和个人,这也体现了协作网的开放意识。
(6) 在Internet上建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主页,使得信息的交换更为自由快捷,软件交流更为方便灵活。主页吸引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爱好者,拓展了交流范围,并起到了宣传作用,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进行交流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通过这三年多的努力,协作网的工作得到了各方的肯定,确立了在全国工程地质界的位置,为水利水电行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不论是工程地质界的老前辈,还是新一代年轻的地质工作者都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对专业学科进步与发展的意义。
从实际效果来看,信息交流的结果同时带动了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一些软件开发较好的单位通过协作网大力宣传他们的软件,赢得了更多的用户,从而带动了软件的完善与推广工作;许多过去计算机应用工作比较落后的勘测院通过引进软件、学习外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应用水平,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一些计算机爱好者通过交流经验,交流自由软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些勘测部门的领导对计算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教授们也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刊中的一些介绍软件使用经验的文章解决了许多单位的具体应用问题…。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信息的作用是威力无穷的,这是过去计划体制下用多少钱也无法办到的.而我们抓住了信息这一环节,真正改变了计算机应用工作的管理模式,使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协作网的另一实际效果还在于她发挥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她的凝聚力表现在将过去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她的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倡导合作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人才的创造热情有了发挥的空间。人们逐渐抛弃了过去封闭的意识,开始意识到合作的意义,开始走出个人的圈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网员们的支持、理解和热情,使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前景充满信心。
协作网的工作效果为我们展示出现代管理的深层次意义,这也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改革的一大课题。在过去计划体制下,所谓管理多是针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只有“管”,而没有“理”。而在计划体制逐步削弱的今天,管理部门逐渐丧失了人财物支配权的情况下,是不是就不再需要进行行业管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管理对事物的发展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改革大潮中,我们是做时代的弄潮儿?还是被社会所淘汰?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固有的旧观念不思进取,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发展时期,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极大的冲击,信息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服务将是新时期行业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新的姿态来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协作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全新的理念,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基层提供信息服务,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 协作网的发展前景
在水利总院、水电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作网将于今年10月正式成立,这必将大大推动协作网的工作向前发展。在过去三年多的筹建工作中,协作网主要起到了沟通信息的作用。随着协作网的正式成立,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爱好者加入进来,本着互助、奉献、实现自我的精神来共同发展,协作网始终为每一个有识之士尽力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协作网除了作好宣传推广工作外,还要深入到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去,加快专业软件的标准化进程,今后将更加积极寻求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致力于开发本行业自已的高科技产品。丰富和完善工程地质主页,以更新、更吸引人的内容迎接各位网友的到来。加快行业内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在此,我们想进一步强调,协作网为每个网员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大舞台,你可以尝试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或通过网刊,你可以宣传自己的软件,发表自己对软件的意见和建议,谈自己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观点,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与经验,寻求合作,提出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总之,让各种信息借助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每一个网员,使网员们能够进行更广泛的互助与交流。
当然,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还要靠全体网员以及所有关心协作网的朋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欢迎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协作网中,我们也非常欢迎计算机软件公司把他们先进的技术带给我们,让我们为提高勘测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共同努力。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 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 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 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 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 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5 小结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论文摘要:课程考核改革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用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教过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学质量评价有效依据。今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对课程的考核模式都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在学生的课程考核管理与技术接受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也确保了考核的正常进行和考核质量,对促进考风、学风的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是要更好的提高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近年来经考核模式改革后,教师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巩固,对于学生来说各项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到知识,有真正动手的能力,能真正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排版,制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比以往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学生干部制作表格很少人还会使用WORD来做,在写公文上也有很大的进步等等。据统计每年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的报考率和通过率也逐渐在提高。考核只是计算机专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就业引导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 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算机的动机不成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计算机学习,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这也提高了教学难度。
二、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一)针对就业导向设立“精理论、多实践”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办学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二)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
上文己提到,近年来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很大的提升。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这些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多。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教师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把教师定期送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和实践,了解和参与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积极提供教师在大学或者国外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自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加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是检验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其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设置专题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申请,利用空余时间自发的展开实验。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课程的设制要体现学科特点,为教学机构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模块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试行分级教学方案
从2005学年度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连贯,使学生全面撑握知识的运用。采用模块化教学,即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包括几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教学,安排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
目前顺德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大致分成了三类:计算机文化基础(初级的理论知识),这个模块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技术基础(强化动手能力),这个模块以学生掌握常规的计算机操作为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个模块要求学生能较深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Offie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汉字输入、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及常用工具软件几大模块,教学版本也从Win 2000发展到Win 2003及更高级的Win XP。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根据分级教学采用“一纲多本”模式,即在统一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允许A级班教学内容高于大纲,中级班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而C级考试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知识点一一攻破,起到了循序渐进作用。
3、开发新教材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教材品种繁多,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生实际水平选择定位准确、内容先进、取舍合理、体系优化、风格优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材。
为了使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高专自身的特点相适应,顺德学院自编并出版了《计算机应用教程》作为教材。教材中既注重传统内容的介绍,也注意新知识的补充,突出实用,兼顾考级。配套的练习册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的上机练习有针对性、目的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配套实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巩固与提高指导》以重基础、重综合、重系统为指导思想,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的发展精心编写。废书与课程教学教材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学习,并逐步加深与扩展,直到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这种方法让学生的上机练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和拓宽知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它也体现了学院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反映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4、改革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传统的笔试只适合于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单独进行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顺德学院的考试方式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自主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及自动评卷系统(网络版)”进行,该系统能实现根据设定的题只难度随机组合考试题目,自动评改考题并给出考试成绩,完全实现了考试的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体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顺德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分级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全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探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改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和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性很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是立足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根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乍看起来是一门简单易学的课程,其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集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正在逐年提高,本课程内容是紧跟计算机的发展,从dos到win98、win2000到win2002,从omce97、office2000到office2002:从网络的一般了解到internet的应用,课程内容还增加了实用工具。如防毒杀毒、文件压缩、F11P文件上传与下载、电子邮件的应用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如何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就必须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对计算机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这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评价体系。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多媒体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分开进行。课堂教学上采用教学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并实际操作,但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这种教学模式老师讲解过多,让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性,遇到问题就找老师.而时间长又容易淡忘。当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必须要学会学习。因此,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这成为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认识
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应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首先,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其次,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最后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工作和学习,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遇到与后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发挥辅助和主导作用。通过适当的先导示例.在学生的意识里对整个计算机的课程有个大致了解。彻底改变原有的肤浅的或不正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会学习不汉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动机、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它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去钻研、总结和借鉴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主体性教学是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学生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融化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得好、学得精、愿意学。从而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教师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同时,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对各种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入门性的了解,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需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我们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各种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始终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对书上已有的、学生自学即能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布置学生自学完成;而对书上的重点难点或没有详细讲解的、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则通过实例演示说明。
1.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下面是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具体实践过程。
(1)“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学生一般是似懂非懂、不太感兴趣。我们在上课时先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去“购买一台计算机”。这就要求学生先了解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包括硬件和软件,认识计算机中的硬件,熟悉计算机配置中的各部件.了解CPU、主板、内存等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市场行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选配一台价格合适的计算机。在讲授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加上有录象演示和实物对照,效果非常好。
(2)“汉字处理及Word”教学Word2002是一个最常用、也似乎是最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但很多人没能灵活掌握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如制作一个精美的表格。先展示做好的样表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按几步完成,再一同完成。操作步骤为:创建表格一编辑表格(选定表格、行、列、单元格,合并、拆分单元格等)一表格属性的设置(行高、列宽、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等)一绘制斜线表头。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使那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学生能迅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了快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上机实践中采朋“问题驱动”法上机实验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加学习的信心。
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的、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教材中对某一应用程序也不可能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一些“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鼓励学生善于尝试、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形式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
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及WindowsXP”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如:“我想让Windows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我的机器很慢,我怎么看到有哪些程序正在运行呢?”。“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呀?”……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立足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能力。
(三)改变考核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情况下学院对学生的考核比较单一,有的仍然采用期末考试中理论答卷方式或者考证的方式.这些方式无法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学生学习评价集中在书面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必须统一发展方向和学习行为。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评价才能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时,要侧重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热情、参与度和学习成果、收获与发展的评价,尤其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对课程的考核,我们同时采取大作业的方式取代了统一考试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受传统考试的束缚.通过大作业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大作业,不仅需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还要结合课堂知识自学很多相关知识。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课程采取的此种考核方式。学生所交的大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充分体现出学生自己独特的创意,通过创新实践大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培养。
三、结束语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在更新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课堂上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上机实践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对学生的考核采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践表明,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本课程的计算机导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 项目驭动 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论文摘要:分析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计界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背景,本文提出将“工学结合、任务坦动”忍怒贯彻到计算机基砍实脸课的教学过程中,未取任务软动方式的案例教学,改革一些传统的实脸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师,根据近年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经验,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背景,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中、高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地方中、小学也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单一,考试形式僵化,一般只能考核特定的几个知识点和简单的操作方法,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挖掘学生自学潜力、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对计算机基础实验课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2.“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理念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含义,即知识和劳动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式,即产业界与教育部门或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3在买验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学结合、项目驱动”
(1)做好课前准备
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好实验项目,准备好实训素材。由于计算机基础实训课所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直接面向办公应用,选择好教材,由以理论体系组织内容的普通教材转向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实训类教材。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操作技能以“实用”为原则,确定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案例。
(2)“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课程设计
计算机基础实训课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所必需的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办公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Word中进行图文排版,在Excel中处理表格数据,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等。在实训课中以实验任务为驱动,分小组实验。“项目驱动”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和部署,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在中学阶段完成。但由于经济上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的学校没有开设,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任务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做一次摸底测验,把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好的挑选出来,然后在每个班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最多8人最少6人,每组有两名较好的同学带领。而教师在分小组实验,设计实验任务时,要注意不能只给学生一些抽象的模棱两可的任务,要给他们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使用的方法,要强化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实验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即是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Word文档排版之前,不妨引人一个排版任务的场景:假设你是某公司的办公室文秘,年终了老板要求你打印一份公司年度总结出来,并且利用Word软件自行设计一款请柬,利用Word软件中的邮件合并功能,输入请柬内容,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公司的年度晚会,根据这一项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从而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各小组学生互帮互助等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这样既可以提高基础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责任感,又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随时能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做认真、细致、深人的研究。
(3)讲练结合
计算机实训课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的操作时间应得到保证。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练习,教师可紧凑地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练习。教师操作演示时采用全屏广播的形式,这样学生能清楚地观看教师的演示,不至于边听边做而漏听了某些步骤。一节实验课教师总的讲解、演示的时间最好不超过课时的1/3。如有必要,可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做法予以演示或提示。
(4)总结拓展、课后作业与思考
在讲解过程中或者快下课时,做一些总结拓展是有必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总体了解,也可了解实现相同任务的不同操作方法,还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讲解或总结时应注意说明操作的合理性:还有什么其他操作方法?哪种方法的操作效率更高?如何操作能方便以后再修改?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或思考题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可以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其它的练习题。但是,所布置的练习题如果是操作实例,对于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在学生学完Word和PowerPoint后,布置了一个大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收集学院相关专业资料整理成一篇长文档并按要求完成排版,再整理制作一个相应内容的用来做“报告”用的演示文稿。作为平时操作计算机时的指引可适当提供一些思考题,例如,学Excel或PowerPoint时,哪些操作与Word或其它软件中的操作类似?看到他人的Office文档、网页或图片,思考自己如何去完成,有什么借鉴之处。
总之,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这种教学模式中,让“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根据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了在教学中统一教学资源、模块化组织教学的设想,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统一教学资源;模块化教学;题库
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基础知识、日常应用操作,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便。
l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统一教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统一教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统一教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人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
(2)题库组建的原则:理论知识部分,可建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实践部分,则建立操作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重要知识点的题量要多点,难点的题目最好有简单的题目在前作铺垫。题目在录人前,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题目。题目要分章节进行组织,不可杂乱无章。
(3)资源的更新:一般每个学年,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学生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教案、讲义及题库等进行更新或纠错。
(4)需要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活动,如知识竞赛、打字比赛、Word排版、演示文稿设计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
论文摘要: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有着较明显的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具体操作与抽象应用相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而多数大学生对计算机很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在网络等方面又很精通,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上如果一味地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会被学生认可。本文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同时结合现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与设计,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方式。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甚至是工作提升。做为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我们不是专门培养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才,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会影响他将来的工作,因此,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之一,也是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源的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分散融合到每个任务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同时,又是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原因
2.1 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较大
高职高专院校中,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没有条件买家用电脑,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自然较少,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技能也较低,另一部分条件稍好一些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但他们喜欢上网或玩游戏,学习目的不明确。总的来说,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2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教学方法侧重教学体系的完整,教学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要求。2.3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理论知识普遍接受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缺乏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当然是下达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单个的知识点都听懂了,但遇到具体问题不知道用哪个理论来解决,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这样的困惑,教师在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就应创设适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到情境中学习。
如在讲授Word自选图形、文本框、剪贴画操作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现在有一个本地的同学去你家,请你为他制作一张地图,帮助他找到你所在位置,并且不会迷路。
3.2 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任务提出之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应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任务,想一想要完成任务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做哪些工作,近而使学生针对所面临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看到自己为完成这样的任务单凭原来掌握的知识是不够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发挥好引导、启发作用。如为了完成上述地图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几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最好能设计一张草图。
3.3 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请为你的地图上的每一个建筑和道路画上图标,采用不同的编辑技巧,用不同的图形来标注街道上的每个建筑,调整位置使它们看起来像真实的街道一样;调整线条的粗细和颜色来标注街道是否重要,调整文本框和图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运用箭头制作一些地图符号,表示道路的方向;还可以添加上些剪贴画或文件里的图片来标注树、动物、人、公共汽车,使你设计的地图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3.4 交流经验,协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对于基本要求类的任务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完成较难的任务,学生则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求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合作,这样使学生们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3.5 归纳总结,检测评价 为了使知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同时,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应用性,采用什么样教学方法必须顺应这一特点。我认为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 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 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 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 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 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5 小结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