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时间:2022-05-27 03:1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幼儿教育发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及时对农村幼儿教育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公平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本文对教育公平和幼儿教育公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归因;公平视野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没有接受到同等的幼儿教育,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然后始终坚持公平教育的原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弱势问题,为农村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从小接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这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

一、教育公平与幼儿教育公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比较,更在于人才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各国开始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培养优秀的人才,我国也不例外。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城乡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发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弱势,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幼儿教育和城市幼儿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就是众多专家学者所说的“教育公平”。什么是教育公平?我国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思考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公平进行了分析,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公平”可以等同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就学权利平等、就学机会平等、学生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效果均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有的学者提出了“幼儿教育民主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城乡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是均等。第二,有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平等。幼儿教育民主化的理念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上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的表现

如今,我国非常重视教育机会均等,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弱势,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托幼机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的教育意识比较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的成长。在公平视野下,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幼教资源配置欠缺。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配置非常欠缺,很多幼儿难以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幼儿教育公平的主要表现就是幼儿和幼儿的家长都可以平等的享有幼儿教育资源,这些幼儿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了文化背景、学习氛围、校园风气、教育经费、基本教学设施设备、幼儿教育课程设置等。我国在对幼儿教育行政规划决策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要让更多孩子上幼儿园,这足以体现我国对于幼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高度重视。但是,农村和城市所面临的条件不同,如今,很多城镇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托幼机构,这些机构发展得十分成熟,但是农村的基层托幼机构设置没有被广泛的普及,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调查显示,很多0-6岁的农村幼儿难以得到基本的教育保证,他们失去了公平的幼儿园教育机会。(二)幼儿入园机会不足。幼儿教育公平的重要要素就是入园机会均等,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公平的享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机会,它不受幼儿家庭背景、经济情况以及社会地位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幼儿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就加大了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量,但是,农村地区由于托幼机构建设比较之后,很多幼儿家庭条件较差,大多数农村幼儿只能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要受教育形式,这在事实上加剧了城乡学龄前幼儿入园机会的不均等。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的归因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加强了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的研究,具体原因如下。(一)精神贫困与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消费理念欠缺。精神贫困与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消费理念欠缺是造成农村幼儿发展弱势的重要原因,很多农村幼儿的家长本身缺乏足够的教育,他们忽视了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他们思想保守陈旧,不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孩子的教育,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在幼儿教育上的投入较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有很多家长都认为读书没有用,他们没有给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机会,而是选择让孩子从小就出去打工,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消费理念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他们将金钱看到比教育重要,当家长在选择幼儿教育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到花钱的问题。总之,精神贫困与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消费理念欠缺不利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现。(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机会不足。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重要场所,在幼儿园,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儿教师,他们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是教育的对象,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所以,为了在公屏视野下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各农村幼儿园应当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幼儿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从当前的农村幼儿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基本素质不达标,部分民办园保教人员不仅数量不够,远远没有达到“保教分开”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公平教育的实现。结束语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实现农村幼儿公平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樊红香 单位: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一、前言

幼儿阶段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非均衡发展。幼儿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又会进一步地影响到幼儿后期的学习和成长,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通过加强对影响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因素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对策和意见。

二、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财政投入方面差异比较大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加强了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分析各个地域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发现财政投入差异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由于没有考试等相关指标,难以衡量学前教育的不均衡状态。财政投入以及教育经费等指标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成为了分析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赖财政拨款,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虽然各个地方的政府都在不断地提高幼儿教育的经费水平,但是由于地区财政能力方面的差异,也会造成幼儿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例如,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比较成熟,在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力量比较大;西部地区由于财政能力比较弱,与东部地区相比财政投入较少。同时在同一个地区,城乡财政之间的差异,也会造成幼儿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2.教学资源存在着差异

除了财政投入大小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对于幼儿教学资源来说,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教学环境上。由于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在城市与乡下教师资源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学历水平等方面。从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城市幼儿教师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农村地区幼儿教师水平相对比较低。此外,对于幼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地区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造成了幼儿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三、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来说,虽然政府十分重视,但投入方面仍旧不足,表现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等。为了有效地发展幼儿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缓解幼儿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公办幼儿园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依赖于民办幼儿园,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办学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足,如教学不规范、费用较高等。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努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内,突出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学率,使更多的幼儿能够受教育,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等。政府统一调拨资源,对于改善幼儿教育的非均衡现状具有重要的帮助。

2.加强师资投入

就幼儿教育来说,很多人对于教师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比较简单;部分年轻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疲惫。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确保幼儿的安全。很多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和思维等方面不够成熟,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工作量往往也比较大。如果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比较低,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许多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缺少负责任的优秀的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努力认识幼儿教师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教师队伍: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另外一方面,还应当提高他们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幼儿教育的非均衡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到完整的幼儿教育。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地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幼儿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幼儿教育的非均衡状态不利于社会的公平,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下,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地做好幼儿教育的规划工作,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资源投入,努力使幼儿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作者:王翠丽 单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放开二孩政策后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

摘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广泛实施,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二孩时代的全面到来,势必会带来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对不同阶段教育的发展、资源配置、规模等产生影响。

关键词:二孩政策;教师;教育规模;教育资源配置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将对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也给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规划带来新的挑战。“百年人生,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担负着“人之初”教育的重大责任。作为人生的初始工程,它关系着亿万幼儿的成长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着民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将来。

一、学前教育迎来新的机遇

“2015年11月4日,按照我国计划生育有关部门的预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未来几年新生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增加。数据显示,最高年份人口出生数量会超过2000万。”新生人口数将在2016年到2020年迎来增长的高峰。西南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正式实施,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将大幅度增长。2016年到2020年在园儿童人数将从4000万增长到5000万,约新增1000万个需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求在不断增加,实际却依旧面临着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随着政策的落实,人口数目的增长,原本存在的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但问题的加剧也带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二孩的到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品牌较好的私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可能会变得更高,公立和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紧缺。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综合各种因素公办和普惠性的幼儿园将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公立及普惠性幼儿园却供应不足,造成了学前资源的相对紧张以及学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公益性幼儿园,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学前教育服务公平化将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私立幼儿园也应更新理念提高质量,在与国际新的教育理念接轨的同时融合本土特色,为民众提供多种选择。与此同时,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早教行业、培训机构等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方式、观念产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幼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许多家庭从原来的“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结构变成了“四二二”形式的家庭结构。很多家庭将转变为非独生子女结构,长久以来的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家庭结构。二孩的到来,亲子关系发生变化,家中的老大不再孤单,有了新的游戏伙伴。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长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由于二孩较小,家长很容易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使得家中的长子(女)出现心理落差感觉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他们害怕自己不再是家中的唯一,担心弟弟或妹妹夺走父母的爱,并将这种失落感归罪于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从而开始抗拒家里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并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威胁抵触。因此做好沟通,协调好家长与两个孩子关系以及教导两个孩子和谐相处是每个二孩家庭必须面临的新课程。家庭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家庭教育方式作出适当地调整也是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公平理智施爱是必要的,关注长子(女)的心理变化是必须的。家长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的独生子女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适应新的亲子关系,做好二孩生育前的沟通和解释工作,让孩子早些适应自己即将成为哥哥或者姐姐的事实,缓解其心理压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为几代人的唯一寄托,家长把所有的爱和所有的期待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一切地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二孩的到来,这种唯一状态将会被打破,家中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存在使得父母过于集中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原有的过度关注、过度期望的教育观念将会得到平衡和改善。

三、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生育二孩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和部分的90后以及少数的70后,随着近些年媒体的介入与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这种需求将变得更加强烈,无论从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配套的硬件设施,还是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家长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增高;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短缺却在进一步地加剧,尤其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各幼儿园渴望拥有热爱学前教育、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有新的学前教育理念、技能扎实全面、愿意在幼儿园长期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幼儿教师的入门资格较低,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合格的标准。放开二孩政策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二孩的到来,家中幼儿的社会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家中的老大要接受弟弟或妹妹到来的现实,弟弟或妹妹也要学习如何和哥哥或姐姐相处。如何应对这种关系的变化,不但是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不单要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交流,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培养孩子互帮互助的精神,相互分享的意识,使幼儿树立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四、对教育资源发展规划的影响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人口数量的增长,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应当未雨绸缪,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新的发展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的稳定发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公众以多种形式兴办面向大众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城区配套幼儿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与此同时更应注重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增配师资以及修建新的园舍,确保教育公平。其次,加强学前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幼儿教师的不足严重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师德高尚、技能全面、组织完善的学前教师队伍。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合理地扩充幼教队伍,完善幼儿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特别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创新培训,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给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建构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保证所有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作者:王姚臻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尤为重要的,是幼儿接受良好教育和美好品德的第一步,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本文就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人生阶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国民大计。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针对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所实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于情感、性格、认知的积极养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育,社会和家庭也都有责任去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结构急需完善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教育的不公,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难,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规模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显得尤为不足,对整体幼儿教育的相关服务和设施也亟待完善。求大于供直接就导致了幼儿园上学乱收费、学费贵的社会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到了适学年龄却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幼儿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中教育结构中的各种问题。

2.教育观念急需更新的问题

在教育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始终将教师放到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承认幼儿为幼儿教育主体的思想,往往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着“填鸭式教学”,导致了整个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沦为了拼音、计算、写字的学习。也就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性格、思想的培养。

3.幼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也相应的在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幼师的层次不齐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起着负面的影响。对于在幼儿教育中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往往有着教育观点陈旧的问题,对于幼儿教育资历比较浅的幼师,各方面综合素质也需加强,针对这部分幼师,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幼师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认识,让幼儿在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接受幼儿教育。另外针对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的虐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部分品德败坏,素质低下的幼师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以破灭的伤害,这也更迫使我们努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1.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幼儿教育要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让幼儿教育现代化,而基本前提就是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的参与到其中来,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去培养幼儿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为主。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学校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淘汰综合素质低下的幼师,对于优秀的幼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成果。

2.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课程都是载体,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塑造健康品格、享受童年乐趣,让幼儿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因此,在幼儿课程的选择上,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构建相适应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开发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游戏了。开发好的幼儿教育游戏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开发好的课堂游戏和网络教育游戏,将幼儿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其中,方便于幼儿的学习的理解。在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师也要对幼儿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幼儿沉迷于游戏,让幼儿健康的去玩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开发,还要注意避免近视、无运动、自闭等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对幼儿带来危害。

4.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园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和许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来,让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双边教育形式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作者:李洪杰 单位:第313医院赤峰临床部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幼儿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每个人启蒙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国家和社会整体的未来发展也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水平处于机遇难得但挑战并存的状况,亟待国家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战略眼光看待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具体而言,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素质提升,增强国家发展原动力,同时又能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保障妇女权益,另一方面还能促使个人发展机会公平,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安定因素。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战略;社会价值

幼儿教育对于个人发展机会、国民素质及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甚至对未来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均有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够提供社会经济发展原动力。随着各种相关研究在近年来的成果显示,幼儿教育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世界各国陆续将幼儿教育提升至推动社会发展以至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程度,因此需要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推行幼儿教育改革,通过完善法律、推出新政、增加经费、施行免费教育等多种方式,改革幼儿教育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应当重视的工作内容。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堪称典范,通过制定相关战略,确保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能受到重视,将幼儿阶段的教育视为人生的重要开端,并认为幼儿教育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举动。

1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提升国民素质,加强人力资源质量,增加国家竞争力。

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日后的学习和人生打好基础,能够提高每一阶段的教育成绩,提升求学效果,从而使得更多人完成基础教育,教育质量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每个人获得良好的发展和增强国力做出贡献。早在2000年,美国政府在教育法相关内容中提到,要保证每一个儿童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要适合每一个人的实际发展需要,并能有助于其日后的更高阶的教育;同时,印度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认为,幼儿教育可为初等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可见,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优质的幼儿教育能有助于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并适应日后的各阶段教育,提升个人教育质量。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级教育研究都表明,幼儿教育对个人做好入学准备具有很大帮助,这些准备包括学习方面和社交方面的准备,能够为培养思维、观察、理解和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帮助提高与人交往能力,提高独立自主意识等。美国在其早期开端计划的研究表明,对幼儿开展早期教育能够有利于认知和语言能力;另一项美国在某一州范围内的研究项目使得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非裔儿童提升了其认知和语言能力。同时,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能提升学习成绩和个人教育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明文指出,缺乏幼儿教育将严重阻碍个人的终身教育。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幼儿教育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优质的幼儿教育能够提高日后学习阶段的入学表现,有助于学业成功,帮助顺利进行各阶段教育。Promesa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的升学率远高于控制组;High/ScopePerryPreschoolStudy对美国贫困黑人儿童的追踪研究表明,实验组儿童的辍学率远低于控制组,而高中阶段的毕业率远高于控制组。

2幼儿教育能够使女性获得更多权益,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事实表明,幼儿的健康成长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提升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升,当今家长更是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和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已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幼儿教育质量提高更更能使得父母们安心工作、生活幸福。同时,由于儿童的教育从早期就已抓起,幼儿教育的负担被减轻,父母双方尤其是女性将能从家庭负担和育儿重担中得到解放,女性的生活和就业将更加轻松,女性不必过多为育儿而放弃自身发展的机会,获得更多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使得家庭生活质量和物质水平更上一层楼。幼儿教育质量提升后,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也将有所改善,亲子能力也将更加和谐。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推动作用,强调家长的引导作用和多重影响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优质,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提升亲子关系,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由此改善,幼儿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更加进步,家庭关系得以保持长期和谐融洽。美国一项针对幼儿及其家庭关系的研究表明,良好幼儿教育组的父母与儿童关系更加和谐亲密,互动反馈更多,在各方面都愿给予儿童更多支持。良好的幼儿教育一方面能够能够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和谐得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能通过儿童本身的成长传递至其成年后组建家庭对后代的积极作用,提高每一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美国一项对贫困黑人儿童的追踪研究表明,实验组的儿童更少受到内部和外部对家庭关系的不利影响,如酗酒、吸毒、离异、家庭暴力等,他们成年后的表现更好,拥有吸毒等问题的人数占比也远低于控制组,这表明接受良好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家庭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家庭责任的承担情况等都与此息息相关,家庭会因为良好的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关系稳固,个人发展也将朝着良好方向迈进,父母子女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3幼儿教育具有纠正社会不公的显著作用,个人发展机会更加均等。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带来了社会和个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这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以我国为例,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配不均衡带来的我国地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甚至城市本身不同社会阶层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世界上属于较高水平,早已超合理范围,社会公平发展存在严重问题,社会矛盾值得关注。社会的公平归根结底是个人发展的公平,个人发展的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反映,幼儿教育均等发展能够为教育公平打下坚实基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育对社会不公具有较强的纠正作用,消除个人先天及成长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社会阶级固化现象,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缩小社会阶级差距,减少社会分层,使得社会发展进入良好循环。

3.1幼儿教育对具有先天缺陷的儿童具有更大的帮助意义

每个人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其神经系统与大脑并非定型发展而是具有可塑性的。但是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可塑性也在动态变化中;相较而言,成人大脑可塑性更小,损伤发生难以复原无法增殖,但儿童的大脑由于处于发育阶段,发展也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出现损伤更易修复,大脑开发的潜力巨大。在这一基础上,如果儿童出现各类天生缺陷并得到及时发现与确诊,那么,通过早期干预和专门教育的影响,则能够起到弥补缺陷克服障碍的作用。例如,对语言的学习方面,幼儿大脑的相关部分如果受到损伤,则可以通过训练和相关措施将功能转移至其他大脑区域加以完成,从而克服语言学习的生理障碍,正常学习语言。

3.2通过幼儿教育对个人的弥补能够消除儿童个人发展的不利因素

英美国家早期开展了大量对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项目,众多研究结果均表明,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成长环境不健康等带来的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都可以通过补偿性幼儿教育对发展弱势的儿童产生帮助意义,使这些先天成长环境不利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因素,打破家庭等因素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固有影响,帮助这些儿童在个人能力、社交能力和个人潜力挖掘等方面获得更多可能性,使得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降低人生失败的概率,消除更多潜在的犯罪和对其日后建立家庭出现的不利因素。从而有效提高成长环境不佳的儿童在个人发展上的可能性和公平性,增强其独立自主能力,摆脱对福利社保的依赖。幼儿教育对社会公平、个人发展机会公平等长治久安问题具有战略性影响,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4幼儿教育能够使国家获得长治久安,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和谐。

近年来,相关学科和研究不断进步,为儿童发展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和事实依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阶段对大脑的刺激将会改变大脑结构,影响大脑发育水平,因此不利因素和不良环境将会使得相应环境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伤害他人及扰乱社会的行为,这种不利影响同时具有持久性,将持续影响个人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这种反社会的行为将会有更大程度的爆发。而良好的幼儿教育则能够纠正儿童在早期出现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控力,增强社会性和与人友好相处的意识,同时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生,能够长期有效地对个人发展产生良好作用,持续降低暴力犯罪和反社会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安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通过使用科学手段对不同类型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发育水平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缺乏良好的幼儿教育,甚至在体罚、家暴等环境下成长的儿童,这些不良信息和经验将改变该儿童的大脑结构,出现功能异常,使得日后的成年阶段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和酗酒吸毒等多种社会问题。但是如果幼儿教育得当,则使得儿童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抑制反社会性,增强社会友好性。举例而言,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贫困黑人儿童的暴力行为和犯罪率情况,能够通过几十年的追踪得出与以上理论相印证的结果。受到良好幼儿教育的儿童在早期阶段的犯罪率远低于未收到良好幼儿教育的儿童,而在他们成年之后,两组数据的差异则更大,未收到良好幼儿教育的儿童在成年后出现了更多的暴力及犯罪行为,并且继续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增不降,可见儿童需要以良好的幼儿教育手段预防个人暴力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发生,幼儿教育也正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涛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幼儿教育误区与发展策略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有计划、科学地培育幼儿,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中的误区

1.品德教育知识化

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品德教育中,人们大都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家长、教师教给幼儿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幼儿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另一方面,幼儿在行为中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习惯,最终忽视的是德育知识与行为规范的双向联系。

2.智力开发超前化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就人的智力而言,在这一时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幼儿智力的开发必须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相称,晚则失去良机,过早,特别是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则会事与愿违。在现实中,家长、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超前的现象,结果导致了幼儿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消沉、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3.素质培养功利化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致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不定。有的家长将幼儿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紧,孩子不堪重负,对学习厌倦,脾气也很大,以至于在幼儿园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吵、打架。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出自自我梦想的延续、同事间攀比、孩子的出路等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而某些幼儿园则为了声誉做表面文章,宣传在幼儿园里什么都可以学到。由于这种利益的驱使,家长与教师在对幼儿教育时或监督惩罚、或金钱物质刺激,长此以往,孩子们反把学习当成了任务,当成了逃避惩罚、获得利益的手段,进而形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二、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1.幼儿教育应遵循发展相称原则

发展相称原则是指幼儿接受学习训练的准备与学习训练内容要相适应,也就是儿童的发展潜力与潜力开发的要求及采取的开发方式、手段等相吻合。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的潜力的最佳时期,但这并不意昧着可以任意开发,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实施教育。所以,对于教育者而言,以科学的态度为幼儿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尤为重要。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趋向和可能,进行有选择、主次明确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的目的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幼儿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词、具有某种特长,而主要在于开发人的潜力,使其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为今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坚定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教育者切不可把自己的兴趣、需要强加给幼儿,而是要在发现、培养幼儿兴趣的方向上下功夫。

2.幼儿教育既要言教幼儿教育既要言教,更要身教

不少教师把德育看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于是,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只注重言语上的循循善诱,不注重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殊不知幼儿年龄小,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经常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自己却常闯红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你们可以……我不可以……”这是孩子经常疑惑的地方。家长、教师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也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教师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3.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他们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作为教育者,要在幼儿教育中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通过比赛、做操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之根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衡、导之以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

作者:潘军莲 单位:南京军区179旅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福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思考

分类管理是指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标准进行差别化管理。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在我国已酝酿多年,如今已是大势所趋、呼之欲出。2015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第二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新形势,为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构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差别化扶持的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突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支持的导向,引导民办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性教育产品和服务。”[1]分类管理政策的实行将对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各级民办教育管理机构要如何应对?本文以福建民办幼儿教育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的背景

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政策体系。我国则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关注并思考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民办教育经过30多年的长足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原先基于捐资假定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已经背离了当前以投资办学为主要特征的民办教育的现实基础,导致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产生激烈冲突。如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虽然明确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但是又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的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2]2004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定: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3]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目的是解决民办学校的合理回报问题,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然而由于我国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属性不明晰,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落实中遇到诸多困难,甚至使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受到侵害。我国教育界对于民办学校是否实行分类管理、如何确定分类管理的标准,以及如何设计不同法人属性民办学校的差别化扶持政策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议。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4]至此,关于民办学校是否实行分类管理的争论在政策层面有了定论。同年10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作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先行开展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实践,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2015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揽子修正案草案,明确提出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为民办教育的科学、规范、持续发展扫清法律制度障碍。实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解决我国民办教育错综复杂问题的必然举措和有效路径。在前期相关理论探讨和试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将“研究制定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列为2015年工作要点,这意味着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

二、福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民办幼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全省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为满足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民办幼儿园数量规模发展迅速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后,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数量规模取得快速发展。至2014年,民办幼儿园数占全省民办学校总数的94.50%,占全省园数的70.57%,约为公办幼儿园数的2.4倍;民办在园幼儿数占全省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的57.70%,占全省在园幼儿数的54.37%;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占全省民办学校专任教师数的58.85%,占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数的64.54%。

(二)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福建目前仍未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对民办幼儿教育的政策导向主要是扶持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方向发展,保障民众的入园需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普惠的教育服务,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地位。自2010年起,福建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园数予以100元/年•人补贴,用于民办园购置设施设备、教玩具、安防维护设施等。[6]同时,对民办幼儿园实行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这种对所有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的做法有失公平,容易导致一些“搭便车”现象产生。

三、福建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路径

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改革工程,涉及利益调整、制度重建等多个方面。福建民办幼儿园数量多、规模大,推行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理顺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工作。

(一)明确分类标准与依据,引导民办幼儿园

分流、转型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办学是否追求合理回报,办学结余是否进行分配”为分类标准,对现有的和即将举办的民办幼儿园实行严格的法人登记注册制度与归口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在民政部门注册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审批,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为民办企业法人。在分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能以办学者的申报为分类标准,而要以其行为(办学利润和剩余资产的最终归属)为标准;二是不能以是否有盈利为分类标准,例如公办幼儿园也可能有盈利,但不能将之确定为营利性机构;三是不能以收取学费的高低为分类标准,学费的高低受成本、区域、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应简单地以学费的多少作为划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标准。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都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非营利性幼儿园主要满足民众普惠性教育需求,营利性幼儿园以满足多样化、选择性教育需求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办学者意愿,允许民办幼儿园自主选择办学类型与方式的前提下,引导民办幼儿园分流、转型发展。既要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也要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创造发展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实现分类管理的平稳过渡。此外,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归属并不是永久不变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审计和税务部门每年对民办幼儿园的财务和财产审计结果,对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归属进行适时变更和调整。

(二)坚持公益性导向,促进民办幼儿园良性

竞争、共同发展教育既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也是公益事业。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都要回归教育的公益属性。公益性体现在改善教育服务质量、维护师生权益等诸多方面。营利性与公益性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营利性不等于非公益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行分类管理时要坚持公益性导向,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与优惠政策要把公益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量。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要遵循公平原则,不能对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存在制度排斥和政策歧视,不仅要大力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倡捐资办学,而且要落实营利性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活力,使两者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促进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国外,民办学校仍以非营利性为主,营利性学校只占少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控制二者的数量、规模比例,保障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正常秩序。

(三)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民办幼儿园规范、有序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完善民办幼儿园分类审批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民办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在分类管理的背景下,依法严格审批民办幼儿园。对不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要向申请者讲明教育发展形势和要求,防止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对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要在实施分类管理的政策指导下,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加强对举办者法定条件、经费保障、规划用地、学校章程、决策机构等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咨询意见。不符合办学条件或未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的不得予以审批设立。

第二,健全完善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制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入、支出等情况的监管。民办幼儿园要坚持优质优价、公开透明的收费原则,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执行,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须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所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推进民办幼儿园资产和财务信息公开,接受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职工的监督,强化董事会对幼儿园年度财务预算、决算的审议。

第三,完善民办幼儿园财务会计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与民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适合民办幼儿园的财务会计制度,明晰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构成、产权归属,明确规定提留教育发展基金的比例(用于学校再发展)、办学风险基金比例、福利奖励基金比例以及用于合理回报的比例。民办幼儿园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四,完善民办幼儿园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过程监管。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设立监事会,作为董事会的制衡机构。为防止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家族化倾向,可规定学校举办者的人数不得超过董事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一,教职工和社会人士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园长及学校关键管理岗位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同时,可通过派驻审计员和会计师等办法,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防止牟利行为的发生。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可以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做法,成立股东会、董事会、校长、监事会,规范董事会与园长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充分发挥董事会、园长、教师在民办幼儿园内部管理中的作用。在尊重其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作者:吴丽仙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幼儿教育业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角。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是确保幼儿教育质量,为义务教育的学习做铺垫。目前,我国的中部地区县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故研究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幼儿教育业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角。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是确保幼儿教育质量,为义务教育的学习做铺垫。幼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在飞速的发展,这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改变了我国幼儿园公办的体制,一些地方幼儿园已经或正在转型。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全面。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多,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形式。但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县城地区的幼儿园,如没有具体的规划,幼儿教师一般都是随意进行教育,幼儿园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育成果和教学目标缺乏评价等。管理方面的缺失直接阻碍了幼儿教育的成效。

2.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在一些民办幼儿园中,部分幼儿园的投资比较多,为吸引生源,一般都开设了实验、双语等课程,这极大地冲击了科学幼育的教育理念,这类幼儿园在中部地区的县城极为少见。在县城中,幼儿园的规模比较小,其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及办园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规模小的幼儿园主要靠低收费和提前下放小学教材等方式来吸引生源。这种提前下放小学教材的做法往往超越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大大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专业的幼儿教师还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一般都是非学前专业出身的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授课内容及对幼儿的培养目标来看,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4.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观念。

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部分学生家长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幼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在县城也不例外,导致教师及家长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学习成绩能代表一切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只有成绩才能证明教师的教学成果,忽视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实施,能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人才素质和成才观,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促使幼儿教育向积极保护和推广的方向转变。

2.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有较高水平。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进行继续教育,使知识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幼儿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幼儿教育的需求,可适当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改变教师包办一切的教育形式,用主动式的管教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

4.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探索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以满足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价值的。在幼儿园活动内容的计划和安排上,既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避免课程内容的选择过分随意和无序。在幼儿园层次和班级层次上,课程理念的确定和改变、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和变革等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规则。

四、结语

发展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各级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扶持县城及农村幼教发展,大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鲁晨 单位:全椒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研究

一、农村地区幼教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幼教发展是基层教育发展的紧迫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基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对幼教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中国人逐步增强了教育经费的储备意识,对家庭儿童的疼爱往往使家长做出优先支出教育经费的选择。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幼教的健康发展具有必然性。

(二)农村幼教发展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方面,儿童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幼教体系是儿童的小社会环境,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和邻里、周围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周边环境和人员的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农村幼教的发展是涵盖幼教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广义概念,而发展是这一概念的必然要求。

(三)农村幼教发展是整体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幼教事业是整体学前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教育与农村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幼儿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有益于社会环境的整体优化。幼教社会化已成为现阶段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地区幼教发展的现实瓶颈

(一)“硬”设施不健全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办好幼教事业的首要条件。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村镇地区幼教发展的主要瓶颈。

1.独立设施不完善,教育设备不足。对于广大村镇地区而言,硬件设施薄弱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许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仍停留在“求有”的层面,远远不能满足“求优”的时代要求。许多偏远乡镇的幼教硬件设施多挂靠在小学,保教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特别是玩具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均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幼教发展的需要。

2.土地保障不到位,园区布局不合理。目前,幼教建筑面积、户外活动面积仍然匮乏,用地矛盾突出,从空间上制约了幼教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中明确了对园区布局的发展要求,但目前村镇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条件仍然简陋,多数幼儿园未采用幼儿专用活动室建设标准,园区布局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标准。

(二)“软”保障不充分

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软”设施是幼教发展的软保障。目前村镇地区“软”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

1.公办教师与非公办教师不匹配。公办教师是幼教师资的主体,是“软”设施建设的主要架构,非公办教师是重要补充。两者在工作性质方面无差异,但编制保障和工资待遇却有较大差距,不符合“同工同酬”的规定要求。同时,非公办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十分担忧,情绪上难免受影响,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2.师资水平与现有入学需求不匹配。非公办教师虽然也经过严格的考核面试和后期培训,但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入学需求,边学边工作的时间较短。同时,非公办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提升难度大,特别是在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的情况下,这种差距正逐步扩大。

3.教学思路与时代创新变化不匹配。不少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成熟和完善,研究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形成教学促教科研、教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由于经费紧张,近年来,乡镇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得不到保障。除了参加本市幼儿园提供的观摩机会外,走出市外学习观摩的机会很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缓慢也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三)“政”保障不到位

1.政策保障缺乏。政策保障是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虽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但缺乏实施细则,各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参差不齐。幼教事业发展长期未能纳入干部考核的“时间序列表”,导致在幼教领域存在“官员不重视”“干部不办事”的现象。

2.部门衔接有缝痕。教育部门的垂管资金不足,未能设立幼教专项资金,幼教的发展多挂靠小学教育,同时地方政府缺乏合法的渠道和突破口,让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幼教领域。教育资金总量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三、突破农村幼教发展瓶颈的思路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幼教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要明确新时期加快农村幼教发展的主攻方向,提高幼教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引领幼教事业健康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强宏观指导,明确发展目标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的合理分布是营造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前提。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遵循适应和平衡原则,合理规划幼儿园的分布和数量,幼儿园分布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城区改造等结合起来,保证幼儿园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2.明确定位,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快制订《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管理体制、教师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幼教事业发展的引导,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整合现有的幼教资源,重点扶持社区内教育质量好、管理严格的幼儿园,以带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加大宣传,促进共享。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突出宣传幼儿教育办得好的地区,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地区和单位幼教事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宣传优秀幼儿教师、幼教管理工作者的事迹,表彰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形成促进幼教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师为师,以友为师”,提升师资水平

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幼教师资专业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和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

1.“抛砖引玉”,引入交流模式。教育部门定期派遣县级骨干教师深入农村,送教上门,送课下乡,通过教学旁听、开展观摩课、观摩竞赛等方式,让教学“质量”下乡,教学成果“上门”。通过给农村幼儿教师评课,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教师幼教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促进教学互长,提高农村幼教水平。

2.“以师为师”,促进垂直流动。教育部门应把幼教师资的垂直交流作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坚持下去。科学划定教学时间和交流细则,精心挑选支教教师(可从市县相关幼教机构中选拔),在支教的过程中为农村幼儿园送去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支持农村幼教到市、县幼儿园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农村幼教师资水平。

3.“以友为师”,抱团提升水平。“从师”与“访友”应当并重,应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间的内部交流与合作,改变教师之间“相互隔绝”“各自为政”的状况。骨干教师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做好牵头工作,为同事提供指导和帮助。同一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三)“以责促改,以激促升”,完善幼教管理机制

1.完善机制,竞争上岗。探索和引进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机制,打破学历、职称界限,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在用人上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园方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职务能上能下、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新机制。

2.明确职责,增强意识。通过制订合理明确的岗位职责,增强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岗位职责的制订要具体且有针对性,明确园长、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保育员、厨房、门卫的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职工的绩效考评要有具体合理的标准,以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奖惩结合,科学考评。建立科学可行、量化细化的评价体系,通过专项与综合考核,日常与学期、学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衡量岗位责任人的履职服务能力。考核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考评等方法,对教职工的德、勤、能、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要直接与工资待遇和奖惩挂钩,以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作者:宋姗鸿 单位: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探讨

摘要:伴随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距离持续增加,幼儿教育不均衡性更加严重。幼儿教育是幼儿培养的启蒙阶段,对其今后能否健康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城乡幼儿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展开进一步分析,对优化幼儿教育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1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孩子享受均等教育是其享有的合法权益,为此应确保其享受到均衡的教育环境、师资配备,进而实现充分发展。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利用法规体制保证适龄幼儿享有相同的学习权力,政府应为幼儿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条件,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利用合理科学方式,确保教育效果均等性,该过程核心便在于配置资源的合理均衡。通常来说,均衡性幼儿教育涵盖三个层面,即教育过程、机会以及结果的均衡平等。

2城乡幼儿教育非均衡状况

纵观当前城乡地区幼儿教育现状不难看出,其呈现出非均衡状态,首先起点便存在差距。这是由于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幼儿教育出现差异。农村地区幼儿无法享受更为优质良好的学前教育,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幼儿没机会享受学前教育的问题。相反,在城市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则可达到全部入园的状态。由入园率水平我们便可明确,农村区域幼儿入园水平始终低于城市区域,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快速前进的步伐。另外,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平等性也呈现出不均衡的问题。当前,教育机会、实践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平等成为幼儿教育建设发展体现最大差异的环节。由于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层面呈现鲜明的差异性,例如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年龄较小可不进行正规教育,自然发展的陈旧观念仍旧普遍存在。加之,教育单位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不断精简与合并,使得幼儿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近入园,令他们无法享受更加良好的幼儿教育,甚至不具备受教育的机会。从结果层面来说,城乡幼儿教育早已体现出非均衡性,具体是幼儿们在受教育后标准水平包含明显差别,而入园准备则是重要表现。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幼儿入园准备与城市地区幼儿相去甚远,后者无论是认知水平、学习方法、语言能力、个性特征上均优于农村儿童。该类入园准备差别致使农村儿童同城市儿童很难实现同步成长。为真正缩短城乡教育教学差距,我们应由基础环节出发,幼儿教育应变成普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管理、收获成果的公平性。不同经济以及文化环境下,幼儿入园准备将对其未来成长发展形成极其明显的影响,国外发达区域更加注重幼儿学前教育,同时投入较多精力。我国当前虽然渐渐重视学前教育均衡性,然而各级政府单位由于投入经费并不均衡,因此也成为幼儿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成因。

3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由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审视,教师团队并不稳定,特别是农村区域,由于教师待遇水平不高,加之学历层次较低,直接影响了职业认同感,出现了教师转岗率不断提升、人才流动性较大的现象。另外,社会保障体制较难全面执行,令教师团队更无法稳定,这均对农村幼儿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为稳定农村幼儿师资团队,应全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依照农村教育内在特征以及现实状况,持续做好教师人才聘用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编制一致标准,面向社会进行教师人才公开招聘,并对在岗幼儿教师实施统一管理与注册,由财政进行统一拨款,以保证教师人才应有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团队的可靠稳定。幼儿教育始终是教育事业发展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具体实施状况需要获得全力保障。为预防农村儿童在上学之前不能受到应有教育,应从转变传统观念入手,真正将幼儿教育囊括到义务教育的领域之中,进而从早期入手做好幼儿教育,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起点,推动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培养的稳定均衡发展。当前,幼儿园管理经营制度急需改善,幼教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这是树立正确教育意识的基础保障。唯有真正明确幼教工作重要性,提升幼儿教育经营投资对于经济增速发展的拉动效应,方能确保幼儿教育获取最大化投入,确保各地区幼儿教育均衡性。城乡幼儿教育工作中,势必应更新观念,科学创新各项工作体制,方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还离不开充分的物质资源,然而当前幼儿教育费用由乡镇政府下拨,由于地方政府承担能力有限,进一步导致城乡幼儿教育陷入失衡状态。为此,政府单位应进一步扩充农村区域幼儿教育管理财政支持度,通过多元化渠道、丰富对策加强资源管理。另外,应多重途径进行经费筹集,确保各项幼儿教育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进一步缩减城乡地区教育管理距离,确保城乡幼儿教育实现均衡、良好的发展与升华。4结语总之,幼儿教育属于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政府承担着发展优化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而城乡幼儿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则是确保教育管理以及社会良性发展、公正和平的基础指标。为此,幼儿教育身为起点环节,应积极促进城乡地区均衡性,明确该项工作的战略意义,方能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作者:王满春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幼儿教育中的误区及发展对策

幼儿教育中的误区与发展对策探讨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有计划、科学地培育幼儿,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中的误区

1.品德教育知识化

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品德教育中,人们大都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家长、教师教给幼儿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幼儿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另一方面,幼儿在行为中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习惯,最终忽视的是德育知识与行为规范的双向联系。

2.智力开发超前化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就人的智力而言,在这一时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幼儿智力的开发必须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相称,晚则失去良机,过早,特别是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则会事与愿违。在现实中,家长、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超前的现象,结果导致了幼儿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消沉、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3.素质培养功利化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致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不定。有的家长将幼儿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紧,孩子不堪重负,对学习厌倦,脾气也很大,以至于在幼儿园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吵、打架。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出自自我梦想的延续、同事间攀比、孩子的出路等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而某些幼儿园则为了声誉做表面文章,宣传在幼儿园里什么都可以学到。由于这种利益的驱使,家长与教师在对幼儿教育时或监督惩罚、或金钱物质刺激,长此以往,孩子们反把学习当成了任务,当成了逃避惩罚、获得利益的手段,进而形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二、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1.幼儿教育应遵循发展相称原则

发展相称原则是指幼儿接受学习训练的准备与学习训练内容要相适应,也就是儿童的发展潜力与潜力开发的要求及采取的开发方式、手段等相吻合。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的潜力的最佳时期,但这并不意昧着可以任意开发,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实施教育。所以,对于教育者而言,以科学的态度为幼儿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尤为重要。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趋向和可能,进行有选择、主次明确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的目的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幼儿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词、具有某种特长,而主要在于开发人的潜力,使其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为今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坚定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教育者切不可把自己的兴趣、需要强加给幼儿,而是要在发现、培养幼儿兴趣的方向上下功夫。

2.幼儿教育既要言教,更要身教

不少教师把德育看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于是,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只注重言语上的循循善诱,不注重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殊不知幼儿年龄小,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经常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自己却常闯红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你们可以……我不可以……”这是孩子经常疑惑的地方。家长、教师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也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教师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3.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他们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作为教育者,要在幼儿教育中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通过比赛、做操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之根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衡、导之以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

作者:潘军莲 单位:南京军区179旅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家园共育与幼儿教育发展探究

摘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家园共育的实施对培养幼儿全面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园共育;内涵;幼儿教育;发展

家园共育就是指通过网络等形式,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共同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能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员共育主要是指家长和幼师之间相互配合来开展教育工作,并通过家长与幼师的及时沟通和探讨,能够使幼师设置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活动,家长也能够通过幼师的讲解,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和行为的发展状况,也通过与幼师的交流,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教育幼儿的方法。同时,家园共育也能够将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信息相互融合,使幼儿在园内也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家园共育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探究

在幼儿教育时期,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合作,从而使幼儿教育内容发挥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家园共育使幼师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形式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园内的教学活动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也不断鼓励幼师要积极地深入幼儿的家庭生活,通过家访进一步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内容上也突破了教材局限,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各类区角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掘。家园共育的实施,使幼儿不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效地避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也能够促进幼师和家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发展与进步,也通过家长与幼师之间的不断沟通和配合,创新出更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新颖的、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技能,从而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促进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和幼师必须给予重视,两者之间要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沟通,使教育活动得到不断的完善,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解决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家长与幼师之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幼儿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藏区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藏区幼儿园存在着缺乏特色的问题,据调查显示,无论是校园的环境、活动室布置,还是教育活动内容与方式方面,所采用的教学语言都缺乏民族特色。西藏地区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丰富礼仪、民间歌曲、民间工艺、民间文学、文化价值观、宗教道德、服装等都可以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来,但是却被标准化的幼儿教育模式所替代,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善藏区幼儿教育的几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责

西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明确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结合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学前教育方向、藏区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并借鉴新疆、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经验,明确好藏区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例如,明确好学前教育目标中争取在多少年普及学前一年级,在多少年普及学前二年级,在多少年普及学前三年级。此外,西藏地区政府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责任,可以从各县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设立专门的幼教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幼儿教育事业,特别是农牧区公办、民办幼儿机构的审批和管理等内容要加强重视。

2.构建多种模式的幼儿教育机构

随着藏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藏区的幼儿教育不能单单依靠市场或者政府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有效推进藏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要制定有利于幼儿教育的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开办多种模式的幼儿教育机构。首先,要加强政府在农牧区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办幼教机构。结合藏区的经济条件,可以设立平民化的幼儿教育办学理念,例如,在牧民定居点开办儿童之家的幼教机构,在游牧区开展流动式的非正规幼儿园,在农区村寨办乡村幼稚园式的幼儿教育机构等等。其次,在县城内部要鼓励形成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结合的格局。对于经济发展条件比较欠缺的藏区来说,可以坚持公共财政为引导或者补助、社会资金调用、举办者投资、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资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

为了提高藏区幼儿教育质量,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增加每年度幼儿教师的名额,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家规定幼儿园师生比例和幼儿园所在区域内适龄幼儿人数来确定幼儿教师编制和每年招聘数。要改革幼儿教育招生的制度,可以采取定向培养免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和面向全省和全国联合师范院校学前专业院校招生的方式进行招生,并提高教师待遇,留住幼儿师资人才。另一方面,藏区幼儿教育要改革课程内容和形式,要积极引进西藏地区优秀文化精华,引进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元素,充分运用本土文化,将主流民族优秀文化融合到幼儿园课程设置中来,还要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汉语和藏语教学,促进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格桑卓嘎 单位: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阿扎镇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民办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大大拓宽了我国幼教的投资渠道及范围,并且为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就是社会性因素及幼儿园本身因素。

一、制约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性因素分析

1.先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教育法》为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提供了大体的法律框架,然而由于部分法律自身存在不足,导致民办幼儿教育在税收与盈利方面存在问题,这就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此外,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但多数法律政策都限制了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一些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教育存在很大偏见,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

2.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不合理,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

我国近些年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有所增加,但管理方面的人才却并没有增加,当前民办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依然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弊病。在相关的教育部门中,原本负责直接管理幼教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挂靠在基教科、成教科或职教科名下,对于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从而出现岗位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

(二)民办幼儿园自身问题分析

1.部分民办幼儿园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民办幼儿园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且卫生条件及硬件设施较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部分民办幼儿园由于门槛设置过高,但幼儿园市场需求又十分庞大,这就导致很多未注册的不正规幼儿园屡禁不止。这些幼儿园不仅硬件设施及卫生条件较差,并且教育的质量也难以保障,这就对孩子的安全健康及学习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2.保教工作不够科学与规范

一些民办幼儿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或一味满足家长的各种要求,不顾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知识技能教育,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还有些幼儿园因过分担心安全问题,对儿童的正常活动加以限制,这些都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全面发展造成很大束缚。

3.师资力量不强,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并不是很高,甚至低于中等收入水平,并且一些民办幼儿园并没有为幼儿园老师缴纳社保,对教师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师跳槽的现象屡屡发生,最终使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

二、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保及劳保制度

相关部门应当构建科学的幼师准入制度,可通过推行人事制度来管理民办幼儿园教师,同时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贯彻落实现有的幼师社保制度,切实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2.开启民办幼儿园教育立法,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开启民办幼儿教育立法,能够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法律地位进行确定,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的职责,从而为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监督与引导,并加强宏观调控,切实保证民办幼儿的保教质量,使幼儿园的开办更加规范化。此外,民办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立民办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引导与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均衡及快速发展。

3.幼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升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要想推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领导者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现有的幼儿园教育管理体制,增加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当通过学习与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民办幼儿教育虽然在近些年来获得较快发展,但依然受到社会因素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全面完善幼教法律法规,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具备法律的基础,同时完善教职工社保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张真铭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幼儿教育发展论文:幼儿教育发展偏向和谐要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教育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一、和谐幼儿教育的内涵

我的理解和谐幼儿教育是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家长、教育部门等,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和谐幼儿教育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感到满足、并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谐幼儿教育不是单指家园和谐教育,而是社会大环境共同协作、内外统一和互相渗透的成果。

二、影响和谐幼儿教育的因素

(一)尊重幼儿、公平的教育是和谐幼儿教育的基石。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在幼儿园中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感情,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幼儿教师每天常听到的话就是孩子的互相告状,如:“xx小朋友打人了”,作为教师通常是警告打人的孩子下不为例,很少有教师询问孩子打人的具体原因,这样的教育很明显没有做到尊重幼儿。在幼儿园中公平的教育是指每个幼儿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照顾到全体幼儿,不能为了保持教学秩序就把淘气、爱动的幼儿分流出去,这样的教育是不公平的也就没有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

(二)诚信、活力的教育是和谐教育的灵魂。和谐幼儿教育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幼儿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自己也要讲诚信,做不到的事情从不轻易许诺,让幼儿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活动提问好像是一个个思想圈套,在幼儿一次次回答中修正答案,慢慢引入教师自己预先设定的答案,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重视启发式教育,实质上幼儿的精神主体正在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办充满活力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对幼儿思想的开发和激发,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比宇宙还要辽阔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

三、如何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

(一)家园和谐教育。和谐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幼儿园里构建,与家长也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家园和谐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也就是要求家庭和幼儿园合作进行教育,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要求要一致。我在幼儿园中看见一件事让我感觉这点很重要,我们刚刚搬迁新园不久,幼儿对一切都很新鲜,什么都想摸摸、看看,幼儿园大厅安排了图书角是小房子形状的,房顶是一格一格的就像楼梯一样,离园时我班的楠楠指着小房顶说:“奶奶,我想爬楼梯”,他奶奶就把他抱到了房子上面,楠楠边爬他的奶奶边鼓励他“加油,你真厉害”。当我制止时,楠楠说“奶奶还夸我了,为什么老师说不对”,这样幼儿心理就矛盾了,久而久之幼儿会倾向一方不能和谐发展。因此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积极正确的引导,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家园和谐教育中起到必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密切合作,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协作的教育氛围。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和幼儿家长取得经常性的联系,比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亲子制作、家校路路通等,同时要尊重家长,接受合作,家长提的意见教师要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多举行经验交流活动、幼教名师讲座等,这将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表明家园只有携手合作、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才能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和谐教育。一个积极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幼儿园就能形成的,还要依靠社区方面的合力,幼儿园教育和社区教育关系的和谐,才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和谐。幼儿在社会中形成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育中仍在发挥作用。社区教育抓得好,对幼儿园教育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幼儿参加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受社会上积极因素的教育,才能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

(三)师幼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关系。和谐的活动过程是师幼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幼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逐步形成“师幼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师幼关系。还要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强调幼儿的能动作用,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在共同合作中学习本领,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

总而言之,和谐幼儿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幼儿园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要促进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就需要社会大环境共同协作,也就是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和谐教育,及其师幼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幼儿园要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协作的教育氛围,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逐步形成“师幼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师幼关系,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氛围。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和谐幼儿教育的理念,维护教育和谐,消除教育不和谐现象,幼儿教育一定可以走向和谐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