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4:19: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如何在会计学启蒙阶段课程——会计学原理课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来建立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 会计学原理 案例教学法 传媒 互联网
分析近年来美国的安然事件和中国的银广夏、ST猴王、三九药业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会计教育体系的缺陷。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者中不乏会计界的高级人才,有的甚至是会计专业的精英人物,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却用来钻法律的空子,为满足一己的私欲而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最直接的联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民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2001年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标;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二者只有并举,才可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
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一旦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那么无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公众的利益都会得到保护。
二、改变以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
会计学原理就是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会计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会计一般原则之中,而会计一般原则通常是在学生不具备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其含义,教学效果确实值得怀疑。会计的基本原则应用于整个账务处理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人缺乏实际经验,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意识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根据披露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不象近年来这样猖獗,所引起的危害也没有如今这样严重,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造假行为被暴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呼吁诚信,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即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账务处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做到在账务处理中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最难做到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如果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会计的基础理论将无法理解,或者无法透彻理解,更别说如何运用诚信原则了。这就恰恰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会计信息正是对会计学原理的最好诠释。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传授的是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教材远远不及处于时代前沿的各种传媒。首先,书本上的知识,五年十年之后就需要更新。马克思说过,“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真理变成谬误,这在自然科学领域尚不鲜见,更何况社会科学领域。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崭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会计理论的根基——四项基本假设一律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历史成本假设,在信息失真的时代,账面完全成了某些企业的数字游戏。如何识别会计要素、如何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会计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在书本之中决没有现成或统一的答案。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核算。作为时代的喉舌,传媒所传递的无疑是与时代同步的信息,这一点,是教材永远无法企及的。其次,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如果将来不从事相关工作,将很快被遗忘。学无止境,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所学的知识不过是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在一生的时光中运用大学所学的方法论可以去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再者,书本上的知识无论用什么方式传授,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有时候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毫无疑问,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教师的引导在职业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担负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二)、革新教学方式。
1、 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需要利用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管理决策。很难想象一家制造业的会计人员不懂得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很难指望该企业的会计主管不懂得不同材料的差异却能做好成本控制。会计学不光可以联系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来教,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而言,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除了在会计学中运用方法论、实事求是等哲学思想之外,还有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的塑造。我们的学生应该树立严谨的职业人格,日后一旦选择会计职业,成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应以诚信作为做人之标准,把诚信视同生命一样珍贵,宁可不干,也不违背良知。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首先就要明白,会计就是责任,只要干了会计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和义务。
2、 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初学者,传统上很少运用案例法,然而,会计学原理又是一门最需要用案例来阐释的课程,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只能靠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于初学者分析的案例。所谓“适合”就是指明显违反一般原则的案例,或者在重大方面违反一般原则的案例。例如2001年7月网易在纳斯达克的停牌风波就是源于网易在2000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包含了未提供实质性服务的广告合同收入以及一些根据美国会计准则不能确认的易货交易的收入累计420万美元,导致网易调整后的净收入减少53.2%。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未销售产品或提供相应服务,预收的收入即便是已经收现也只能确认为负债而不能计入收入,网易显然是违背了这一原则。我们并不需要很细致地向学生解释和剖析网易的具体收入内容和详细计算方法,学生就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教学效果显然比让他死记硬背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好得多。类似的案例其实不胜枚举,象《广州日报》这样大众化的报刊,其财经新闻版经常有相关报道,更不用说众多的专业刊物了。
3、 在教学中倡导实证研究的精神。
虽然说规范研究或者实证研究基本上属于研究范畴,但是在教学中倡导研究精神,尤其是实证研究的精神,其实是很有必要的。会计研究的方法广义上可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实际是什么”的问题。我们的会计教学其实类似于推广规范研究的成果,将漫长社会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以及实务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其免于经历实证研究的艰辛过程。然而,正是因为一味地接受,学生几乎丧失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当他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时,面对眼花缭乱的会计事项,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在适当的时点以适当的金额来处理会计事项,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也不存在标准答案,一切都需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职业判断,然而由于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缺乏思考分析能力的锻炼,又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很容易让私欲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原则之上,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尤其是实证研究,旨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有助于他们日后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
4、 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
在会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中级和高级教育可以针对具体准则的命题进行辩论,而初级教育可以针对会计一般原则的命题开展辩论。学生乐意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尤其是对传统提出挑战的命题,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例如我曾经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开展过辩论。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入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用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资本化为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呢?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不仅深刻理解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进一步认识了资产、费用这些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事项中的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之争可谓俯拾皆是,学生今天对广告费的属性进行了辩论,明天就将对企业的各种实际支出做出资本化亦或费用化的抉择。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不仅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
5、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
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多为单向交流,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除了课后争分夺秒的问问题,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以及可以抄袭标准答案的课后练习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反馈渠道。互联网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在任何大众化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信箱是一种最快捷和简便的做法。我曾经在21cn上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在教会计学原理的班级公布账号和密码,其作用相当于一个班级留言板。任何时候都可以将我认为值得向学生推荐的文章转贴上去,学生浏览之后同样以邮件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触,参加讨论。平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布置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财经网站上关于如何识别虚假会计信息,如何完善监管体制,如何正确运用一般原则一类的文章数不胜数,向学生推荐如全景网、财会世界、天润财经、会计资讯网等权威的专业网站,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当然也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最新资讯。电脑的普及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评价体系。
会计学原理的评价体系是由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由于前述的种种革新的教学方式,便产生了诸多革新的评价方法。
1、 平时成绩。
传统上,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出勤率高的同学不一定认真听课,认真听课的同学或许理解能力不强,而出勤率不高的同学也许是因为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而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至于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全可以从参考书上或其他同学处找到标准答案,这样得来的平时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辩论赛,教师可以邀请非发言组队长共同构成评审团,根据发言组的观点正确程度、资料充分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如果设立了班级信箱,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发言的水平考核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案例的选题以及向学生推荐的文章中增加职业道德类的选择,学生必然会增加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提高职业判断的能力。
2、 期末考试。
会计学原理期末试卷的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以及综合等。名词解释和简答所占的分值一般占到20至30分,这其实是一个不适当的比例。专业名词的定义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还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它。在试题库建设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尤其是针对一般原则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账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形式异军突起。会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任务更加艰巨。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国家重新修订了《会计法》,统一了会计制度,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由于会计人员素质的差异,道德水准不一,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不高。从二00五年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案及二00五年上市公司十大现金舞弊案看,会计人员执业道德低下,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核算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如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道德水平呢?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
(1)接受教育。即外在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或培训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以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的正面灌输,以规范其职业行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教育。
(2)自我教育。即内在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为活动。通过自我教育,并在实践中大力提倡和引导会计人员自我教育,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
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通过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罚。
(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主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贯串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 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是指通过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违反会计行为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得到警示,提高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 通过会计学历教育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习会计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了解会计职业道德面临的道德风险,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观念,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事非的能力。
(2) 通过会计继续教育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专业理论、业务能力的同时,通过会计职业信念教育、会计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荣誉教育,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以2年为一个周期。高级会计人员和中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4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理论与实务;(2)财务、会计法规制度;(3)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4)内部会计控制;(5)会计电算化知识;(6)其他法规制度和相关知识。
(3) 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教育与修养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修养,将会计职业道德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规范和约束自身会计行为。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机制,强化职业道德的监督检查。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表彰和惩罚,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
1、 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
(1) 将会计法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财政部门是会计法的执法主体,可依法对社会各单位执行会计法律制度情况及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或抽查。通过检查,一方面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对会计人员执行会计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与检验。
(2) 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 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源共享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将结合。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专业系列考试中必要的一个内容,在报名条件、评审环节都作了要求。各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除考察其专业胜任能力外,更应将遵守职业道德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2、 会计行业组织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自律管理与约束。在会计行业自律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可以由职业团体通过自律性监督,对发现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根据情节轻重程度采取通报批评、罚款、支付费用、取消会员资格、警告、退回向客户收取的费用、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进行自律性惩罚。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要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3)、授权批准控制;(4)、人员素质控制;(5)、信息质量控制;(6)、财产安全控制;(7)、业务程序控制;(8)、目标控制;(9)、执行控制;(10)、凭证控制,也称手续控制;(11)、纪律控制;(12)、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企。应严格执行《会计法》,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应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等部门应充分运用自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家所赋予的职能,根据《公司法》、《税法》、《银行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当予以奖励;对于道德败坏,利用会计工作之便贪污受贿、通同作弊的会计人员应当严惩不怡。
3、认真开展保先教育,共建和谐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计行业的共产党员应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每个党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会计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带领和引导广大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共同构建和谐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4、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通力协作,要发挥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人大、政协、群众组织、广大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形成全社会都关注职业道德建设的氛围。
摘 要:会计学历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在解释高等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现状 改进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由于会计工作和钱、财、物关系紧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尤为重要,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在会计高等教育中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高等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1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却异常烦琐、枯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即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忠于会计岗位,热爱会计事业的良好思想;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艰巨性,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为以后学生走上具体的会计岗位打好思想基础。其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会计职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经常与钱、财、物打交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其次才是一个社会人。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良好的价值观是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后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指南。最后还应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个性,因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的,会计工作更是如此,所以性格状况对会计人员工作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良好的个性能为以后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1. 2法制教育
我国所有的会计规范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颁布和执行的。即会计人员是在会计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和约束下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仅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会计工作者的,还必须要熟悉并了解会计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因此,会计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基础环节,必须将法制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1. 3会计职业技能教育
所谓会计职业技能,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会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学是一门内容及其丰富的经济管理科学,要做一名称职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而且要有会计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一个对会计一知半解的人,连简单的记帐算帐都做不了,再谈什么职业道德就是空屋建瓴了。因此职业技能教育是整个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2高等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2.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强,远离学生生活
目前,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开设马列思想类课程;二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日常教诲。据调查显示,马列思想类课程理论性太强,难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是老师永远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学形式过于僵化,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不高;而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虽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但是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建立起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老师也只有对那些思想上特别先进或是特别落后的学生给予特别的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2法制教育枯燥无味,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法律课来完成的。从公共基础课中的法律基础到专业类的经济法、商法等,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内容晦涩,不易理解,与会计工作距离遥远,而且连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法科目应考的内容都函盖不全,再加之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更使学生见了法律就皱眉头,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大是大非,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何能够看清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
2. 3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
2.3.1重理论,轻实践
专业理论的学习对于会计专业大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且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也都开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等十几门专业理论课,但学生通过了这十几门理论课的学习真就能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吗?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熟练的专业技术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都流于形式,仅简单的填填凭证、登登帐,走走过场,远远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更谈不上实践教学了。
2.3.2忽略职业道德
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但目前会计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堂,老师只一味的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很少有提及职业道德的。如此长久以来,学生的心里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岂不知对于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而言,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
3高等教育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3.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上已提及,理论性强,远离学生生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深奥的马列理论联系到学生的具体生活,才有可能把课堂上老师讲了千遍万遍学生也听不进去的什么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到学生内心。具体呢老师应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生的或者是老师的先进事迹讲给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互动,所以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演讲、辩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放映一些相关的影片,然后让其谈谈观后感,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再次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进行徒步旅行,以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力。
当然,具体的方法有多种,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即可以。
3.2改进法制教育的措施
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改革法制教育的现有模式,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法律课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加之教师课堂举例有限,且大多数的案例都是书本上的,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案例应以真实案例为首选,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一些真实案例,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的经济庭去旁听法院审判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案例有了直观的认识后,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再去发现学生不懂之理论,着重解释,自然学生理解比较容易。
二是调整法律课程的教学大纲,把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律类课程内容扩展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法科目应考之内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就业,而要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除了增强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经济法类课程内容至少应包括考试要考之内容。
3.3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的措施
会计职业技能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改变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3.3.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会计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但一般都苦于经费短缺,难以寻找确定的实习基地,多数的学校采取的是以实验教学代替实践教学,即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实验课。但如上所述,均流于形式。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学生真正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如下:一方面要编写高水平的案例资料,让学生独立面对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并反复练习。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处理帐务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感到紧张、疲劳的同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艰巨性,培养学生的耐性与毅力,树立学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应聘请高水平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当前,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仍然是由专业教师来指导,而绝大多数的专业教师本身也未亲身处理过企业的具体业务,因此,在指导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其解释自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当然也可以通过送专业教师去单位参加实践来解决此问题。第三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到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单位去实习,这样,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处理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会比实验教学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实用。
3.3.2把职业道德贯穿于专业课堂
职业道德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堂呢?首先,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比如财务会计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等,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那么教师可举这样的例子:某五金厂对存货成本一直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但是单位负责人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于是授意会计人员改变存货计价方法,会计人员王某明知计价方法不能随意变更,但考虑到这是领导的意思,如果不照办,有可能会丢了工作。于是,该企业从7月份开始,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而采用了后进先出法,致使本年产品销售成本上升了将近400万元,企业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也相应减少了40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132万元。在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就违背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在专业课堂上,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比如邀请会计行业的优秀工作者或者是优秀的本校毕业生来校做报告,一方面讲解一些具体理论知识在实务处理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注重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众多问题,但是其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应引起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集思广益,共同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摘 要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职业道德教育主体的影响出发,论述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应遵循主体性、终身性、与行业相结合、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 职业道德 教育 原则
职业道德是伴随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一个具有特色的分支,而且是一个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社会道德层面。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突破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从业者树立自主意识、服务群众、办事公道的意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意识和时间、效率意识,但同时也使从业者易于产生拜金主义、功利化、为获取最大盈利而不择手段和组织纪律涣散等不良倾向。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实效性,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其《经济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需要一套规则,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为他们辩护,并且需要一种个人的良知努力促使去实践他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和意识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摆在了议事日程。因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曾指出:"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1.3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促进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
职业活动是个人一生中主要生活内容,人生价值、人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职业活动得到实现的。所以人的品德、精神境界、价值观念也主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并充分展示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职业岗位是培养人格的最好场所,也是表现人格的最佳场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注重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必然会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从而带动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此外,人的情感是相互传染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以一种示范姿态,传递给自己的职业对象,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对象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化为自己的行为,同时再传递给其他职业工作者。如此往复,在全社会造成良好氛围,形成一种气势,全社会的道德风貌在人们彼此影响感化之下,在党和国家共同倡导下必然会有一个较大提高。
2 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因此,道德的本质在于它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不是社会对付个人、反对个人的工具;道德不只是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而是首先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人。因而,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2.2 与行业相结合的原则
从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的角度看,职业道德表现为"职业化"、"角色化"的特征。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受教育者从事的行业有针对性的施教。比如,对IT行业的员工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对财会行业的员工重点进行"不做假账"的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人体试验的道德教育、秘密限界教育,以及稀有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等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的教育等。
2.3 终身性的原则
人的教育具有终身性,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坚持终身性的原则。这种终身性,对群体而言是终身教育,对个体而言是终身学习。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终身学习涵盖着三维结构,并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从时间角度上分析,终身学习是人一生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从空间角度上分析,终身学习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从学习形式上分析,有职前学习和职后进修、学习。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和理解,受教育的终身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教育与人的生活共始终,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
2.4 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
没有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业务工作水平,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职业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要做好工作,仅对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如果缺乏搞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完成好本职岗位任务,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2.5 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原则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注意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应以广泛性要求为基础,广泛性要求应以先进性要求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广泛性"要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就是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交给劳动者,让劳动者将之化为实际行动。坚持"先进性"要求,"坚持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旨在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由低层次引向高层次,使全社会职业道德精神不断升华,从而达到"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目标。
2.6 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2.6.1 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重在行动,也是易于实行和检查的道德,但是,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的。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必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人们的自觉努力,才能逐渐树立起来。道德和法律尽管约束的形式和范围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社会上有许多例子说明,由于个别职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进而触犯了法律,说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如进行忠于职守的教育,可以联系法律对渎职行为的规定;进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规定;进行文明生产意识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生产操作规程的规定;讲注重信誉,可以联系有关《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
2.6.2 建立激励机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罚的重要指标,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以前,对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没有适当的考核,也是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一个原因。在新形势下,企业已实行了全员合同制、管理干部聘用制,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同时经济管理机制也逐步完善,这就可以把对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的考核渗透到劳动用工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严格任职资格制度,把就业、任职、上岗同职业道德建设联系起来。企业在聘用干部、选择上岗职工时,对一贯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给予优待,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严格限制,以激励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把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招工等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职工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违反了合同,违反了规章制度,企业要严格按合同和规定对职工进行处罚。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既有维护自身发展需要的个人利益,又有维护社会共同存在和发展需要的共同利益。所以,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德是其中一项主要手段。根据我国建设部制定的建设系统职业道德规划,在建设系统各行业中要提倡和树立三个第一,即“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这三个第一针对建设系统的不同行业各处有所侧重,对于房地产业来讲,侧重于讲信誉第一;对于市政公用事业来讲,侧重讲服务第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侧重于讲质量第一。
1.我国建筑行业的道德现状
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状况来看,职业道德建设任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作为百年大计的产品,如果建筑物质量差,则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众所周知,一座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许多设计不仅结构不合理、计算偏差,而且根本不考虑相关因素,埋下很大隐患;施工过程中秩序混乱;建筑材料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人情关系和金钱等因素严重干扰建筑工程监督的严肃性。这一系列环节中的问题,使我国近几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道德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职业道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建筑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了出来。面对市场竞争,人们要追求经济效益,要讲竞争手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激烈,特别是我国的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建筑行业的法规不够健全,在竞争中引发出职业道德病。每当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潮到来时,总伴随着工程质量问题的大量增加。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盲目压价,用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价格去投标。中标后就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启用非法设计人员搞黑设计;施工中偷工减料;材料上买低价伪劣产品。最终,使建筑物的“百年大计”大大打了折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而且,这两种效益密不可分。一个建筑企业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最终必然垮台。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并不是垮在技术方面,而是垮在思想道德方面。我国的建筑业要振兴,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否则,有可能给
中华大地留下一堆堆建筑垃圾,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最终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知道,职业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使受教育者明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但是,受教育者仅仅知道规范是不够的。道德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和社会公认的舆论起作用,不具备法律那种强制性。对于道德规范,人们不难理解,也不难掌握,而难的是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必须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整体上带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市场经济更呼唤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2.建筑企业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研究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注意到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流动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很难固定在一个地方。建成一座建筑物后,建设者就要转移。
(2)综合性。每座建筑物的诞生,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测量、地质、水利、机械、电气、力学、美学、材料学、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心理等学科的知识。
(3)固定性。建筑物一旦建成就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因而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的质量保证。否则,就要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而且要给人民生活构成威胁。
(4)群体性。建筑行业队伍的构成复杂、人员众多,一个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常常要几千人乃至上万人协同工作。
(5)艰苦性。建筑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夏顶烈日、冬披严寒。风吹雨淋是经常的,住宿多是工棚。有些大型项目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兴建的,建设者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6)社会性。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几乎与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都有协作关系,而且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很大,一旦建成成为商品,其功能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物只有在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之后才能体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
研究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一定要联系上述6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还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等道德规范。在建筑行业中要把一般的原则和规范具体化,赋予其行业特色。集体主义原则要具体化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其他道德规范也要具体化为民造福、创新开拓、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等行业规范。
3.建筑企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使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建筑业,职业热爱建筑业,献身建筑业,这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重要意义和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总要有个认识过程。工作不是游戏,游戏是兴趣,工作不能仅凭兴趣。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初,兴趣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职业确定后,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者,必须能掌握自己,善于约束自己,有必要迫使自己做一些自己无兴趣,但社会需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贪污腐败、偷工减料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通过个案分析,有些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往往与其职业道德的观念淡薄是相关的。
我国建筑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是生机勃勃的,那时候的建筑工人和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建设自己的国家,忠于职守,严肃认真,那个时代的建筑代表是于建国10周年之际矗立于首都的十大建筑。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那些建筑物依然闪烁着光辉,无论是外型设计,还是内部功能;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材料性能,无一不是最好最优的。然而,由于建筑企业的高度国有化,使人们端上了铁饭碗,吃起了大锅饭,建筑业的职业道德病滋生蔓延。一些管理人员只对上级负责,不以人民负责;一些技术人员业务不求上进;一些施工人员劳动纪律涣散。相继实行的承包制、股份制,使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明显地联在一起,喊了多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开始逐步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但是,由于历史走过的弯路,行业精神的传播出现了断代,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职工,未能从老一代那里全面继承本行业的敬业乐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因而,全面而系统地开展行业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开展行业教育,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教育。
一种精神的培养和一整套规范的形成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有人强调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该顺其自然,然而,伦理道德与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不相同。心理学强调对自己的肯定,讲悦己;伦理学强调对自己的否定,讲律己。这二者是辩正的统一。在人类的职业生活中,既要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又要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在建筑行业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各自岗位上从事着劳动,他们十分热爱那些在一般人眼里极为平常、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良好的职业道德训练和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在他们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精神挖掘出来,传播发扬,化为千百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4.建筑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建筑行业的行业教育,多少年来也一直是由师傅一字一句传给徒弟,让下一代逐渐领会建筑行业所特有的精神和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许多家族世代为建筑工匠,一代接一代,不仅传授建筑技艺,也要传授道德、思想和风范。明清时代在修建北京的伟大建筑工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那些建筑师中许多来自一个地方。杰出的建筑木结构工程师蒯祥是吴县香山人,由于他的影响,香山那个地方涌现出很多能工巧匠。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技术又传思想的授业方式在我国持续了几千年,使得中华民族的建筑技术得以传播和延续。
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了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为了振兴我国的建筑业,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应该开拓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途径:
(1)开展行业史教育。建筑行业有着漫长、充满曲折的发展史。年轻一代对此不够了解,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因而,要通过系统的回顾使人们了解过去,不仅要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过去,还要了解世界建筑业的过去。
(2)系统地宣传和讲述建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对于青年一代开展国情教育,对于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则要深入开展行情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人们对建筑行业的伟大成就充满信心,同时也必须让人们看到差距,看到不足,产生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3)系统地弘扬建筑行业模范人物的人格与精神。中华民族的建筑行业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技艺高超,为中国和世界建筑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他们品格高尚,其乐业敬业的道德风范为众人称颂。这些事迹要让青年一代了解、学习并效法。
应当指出,上述途径的核心是建筑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建筑企业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只有如此,才能在加入 WTO 后勇于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教育 技术能力 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炼就学生专业技能本领,以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中职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融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一直沿用普通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如果我们再不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力。笔者认为,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融人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能有效地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个人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首先,用“爱”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关心与关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络、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热情;邀请公安、司法、交通部门领导来校讲授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安全法纪意识,使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举办校园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本领;开展以诚信为题材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等等。学校要运用以上手段,努力构建“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校级、年级、班级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时空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格局。
其次,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基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着重学生“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专业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
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共性,也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通过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意识地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信任度。
再次,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所学专业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可在网上和学生互动,解答学生在生长、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间题与矛盾。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到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三是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在实习实训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其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使其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
二、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最佳工作岗位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开辟职业指导专栏、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和实习基地、邀请校友来校作创业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信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
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之后,要重点培养毕业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就业虽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客观而言求职者总是处在被选择的位置。如何博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好感和信任,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毕业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教师一是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切忌妄自尊大,应更多考虑“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以及“我会干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我必须要干什么”;二是要让学生注意就业信息的搜集,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准确地定位自己,减少碰壁的尴尬,从而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
三、炼就学生专业技能本领,以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进人社会或相关企业开展实习是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在企业的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干在企业,吃住在企业”,亲身的经历与磨炼能让他们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认识更深刻,更直观地体会到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心,增强团队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无论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在实施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间题,在课改过程中尤其应该认真分析、规划、实施这一“工程”,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技术蓝领,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儒学 修身 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当下,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儒学“修身”之道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借鉴。
一、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道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完善过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职业态度消极。在某些部门和行业,仍然存在人们常说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职业责任心不强。某些人过多地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本人的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公益心、责任心;职业作风不实。某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不是立足本地实际,而是“唯上”、“唯书”、“跟风”,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思路、出政绩,不深入调查研究,大搞形式主义,往往是决策的事项多、执行的少,执行后达到预定目标的少、群众满意的少,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职业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源自何处?追本溯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力。我们的教育一路高唱科技、技能之歌,却往往忽略了对人文、道德层面的追求。职业道德水平的滑坡,职业道德教育难脱其咎。那么,如果从更深层次作进一步的精神性追问的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境界?不妨把目光投向投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到那里去寻求答案。
二、儒学“修身”之道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种学说能否得到人们的青睐,从而大行其道,大放异彩,特别是其能否为现实服务,以实现它超越时空的历史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是否适应现代人类的需要或时代精神的呼唤。儒学即是如此。挖掘儒学,尤其是儒学“修身”之道之功用,必能迸发其积淀数千年的能量,更好地为现代职业道德教育所用。
儒学一向以修身作为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她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价值观念与社会心理等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当下职业道德教育更应受到儒学这一传统的影响。
1.“礼”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礼”的起源甚早,与中华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据文献记载,夏、商、周三朝都曾拥有自己较为完备的礼仪系统。到了西周,已发展成了较完备的礼制,可以用她来定亲疏、别贵贱、决嫌疑、明是非,使人迁善远罪。礼位居“四维”之首,地位十分重要,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诚如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
礼的基本精神有两点:一是恭敬;二是逊让。古人云:“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恭者,礼之本也。”“礼者,敬而已矣。”这些都说明,对他人的恭敬是礼的基本精神之一。同时,古人亦云:“让,礼之主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让,是那礼之实处。”这些又说明,逊让亦是礼的基本精神。虽然,恭敬与逊让在分别使用时,其具体含义与要求不尽相同,但在这里,二者又有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共同要求人们“辞尊居卑”、“自卑而尊人”。而就层次来说,恭敬更为根本。让是由敬派生出来的,无敬便不能让。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对他人的敬让又出自于对他人的仁爱。所以,孔子一再将礼与仁并举,强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本质,并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的感叹。礼贵在真诚,因而礼的隆重与铺张浪费又是有严格区别的。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认为礼过于铺张,反而有损于隆重,不是真的行礼,而是害礼。这种发自仁心的恭敬与逊让之礼,正是做人的根本,是职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义”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义”是一个人处事、做事的标准。《论语•卫灵公》中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里仁》有“富与贵,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义”是高于生命的道德意志,强调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丧失这种道德意志,同样,“义”也不可为富贵、贫贱左右。但儒学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摆脱贫贱,只是如果得到富贵与摆脱贫贱有损于人的道德意志,那就不可为之,这种思想在孟子那里就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义,是为谋求整体利益、维护人格尊严、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的一种道德规范。
3.“廉”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廉,即清廉、洁白的意思,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洁曰污。”不受,就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污,就是不贪不图,不沾不染。廉,在中华民族历来被视为是“人生大纲”。廉,首先要求少、们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古代许多格言谚语、家训家诫都强调为人清正廉洁,如“勿贪意外之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贫贱不能移”,“出淤泥而不染”等等。古人认为,只有清廉自守才能保持自己的名节与尊严,才能有安宁坦荡的生活,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来不怕敲门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廉,还与俭相通,崇俭反奢同倡廉戒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廉,不仅是关系到做人,而且是关系到各个职业的的重要道德规范。
4.“耻”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
耻,即耻辱,是一种伦理意识;“知耻”,就是知道羞愧与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赖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曾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耻”,是与爱护他人荣誉与尊严、讲究个人人格密不可分的一种重要道德规范。
当下,我们应认真研究与吸纳古代礼义廉耻思想的精华与历代进行礼义廉耻教育的经验,结合时代精神,开展有效的工作,从整体上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这是广大教育者的呼声,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措施,任重而道远。
论文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本文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角度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各行各业特别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但纵观近年来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和国内的银广夏、三九药业等上市会计造假事件,说明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利益驱动,失信成本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让我改变会计自身的缺陷,去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我觉得有点好高骛远。但有一点,我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做好,那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主体抓起,从源头抓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改善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公布和展出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资料、图片和案例,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演讲及辩论会,观看相关的电视、电影,以及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所谓“好土出好苗”,我相信,经过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长期熏陶,学生耳濡目染,就能养成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品质。
二、合理组织教学,全面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教育,并不一定只在会计职业道德课上进行,可以在所有相关的会计类课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例如会计基础课,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教师可以重点强调这一点,因为客观性是会计质量最重要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刻意设计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注意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等技巧,还可以举一些会计造假的反面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润物细无声”,经过长期的、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让“诚信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如果存在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不管平时表现如何,都取消成绩,并予以严厉批评,给予相关处分。这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的以诚信为本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的诚信度,生怕自己成为老师及同学眼中缺乏诚信的“小人”。由此及彼,在今后的会计工作生涯中,他们也必然会保持良好的操守,做会计行业中的诚信从业者。
四、聘请相关人员开讲座,突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平常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之外,还应多聘请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讲座。比如可以聘请有关会计人员来讲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翔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正确地把握自己。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续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阅读财经类报刊、书籍,浏览财经类网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延续下去。
论文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采取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等对策,将会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有蔓延之势,会计丑闻时有发生,已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损害着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未来的新增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会是高校毕业生。他(她)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有没有受到系统的、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需要会计工作者运用职业道德来分析、判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信念。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作为有很大社会需求的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新增会计专业或者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反映了突出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的主导思想,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上则普遍存在着空白。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正如波普用没有士兵的城堡来比拟虚设的制度,单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并不意味着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尤其是会计专业领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就更需要会计人员有坚定的道德信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大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深刻领悟,希望会计专业学生在从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二)教材建设及教材内容上存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各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和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教育受到忽视以及其效果受到广泛诘难相对应,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学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专业性较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者学生,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暇顾及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会计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并经常关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会计准则体系又遭遇全面更新的情况下,会计教学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的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也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
(四)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高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缺乏。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获取各级各类财务资格证书,而对会计职业道德缺乏了解,更别说具有深刻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了。这将对会计专业学生从业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分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无益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三、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茁壮成长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因此,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向会计专业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会计的专业精神,树立维护职业声誉、坚守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理念。
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使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成果不多,对于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借鉴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
同时要积极组织对会计专业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
(三)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学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大多具有一些财务资格证书,如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合格证、会计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些教师在将来也有可能离开教学岗位去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这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培训、交流研讨、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进行测评,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道德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确定其后续阶段的教育内容安排和所教授课程的安排。对于评价水平较低的教师,不能安排其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样也要尽量避免其担任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四)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长期以来,道德教育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学生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只是将其内容当作应当背诵的教条以应付考试。而对于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许多学生都有学好、掌握好的强烈愿望,认为这是自己将来借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而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来展开,就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希望他(她)们在步入社会后能自动地抵挡住各种利益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职业操守,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文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社会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现有教学体制的缺陷,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和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及_T-作的稳定性,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课改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文秘专业 职业道德 就业导向 课教改革
根据法国职业研究中心统计,全世界目前有1600余种职业,秘书排第六位。据北京市2002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文秘岗位的需求数排第三,岗位与应聘人数比为1:6。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秘都将是一个热门职业,社会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文秘岗位求职人员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多种新型经济模式、新型社会实体不断诞生和发展,这就对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传统教育机制的陈旧与落后,许多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要求。而且,由于部分文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感情与工作的关系,以致于有人笑称文秘专业为“花瓶专业”、“小蜜专业”、“二奶专业”。因此,进行中职文秘专业课教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文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势所趋。
为响应国家七部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中职文秘专业的课教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相关人员精心编制了《文秘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和《文秘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4个调查小组,历时3个多月,对近200名毕业生和80多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统计(见表1)。
通过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个别方面除外),而无论是对狭义职业道德,还是对广义职业道德(包括狭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能力、毅力等),用人单位都特别重视。所以说,适应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文秘专业的职业特点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内涵,才能在中职文秘教学中有针对性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秘书工作的特点和道德规范,决定了秘书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的职业道德:一是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忠于本机关、单位的政治、经济利益,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念,不渎职;二是恪守信用,各项工作安排要准确及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三是严守秘密,秘书人员接触到的机密文件、函电、会议、谈话比较多,要有保密观念,保密习惯,不得泄漏,出卖机密情报;四是善于合作,秘书接触到的部门、人员较多,要能与他人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既要分享成果,也能共担失败;五是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七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不接受贿赂;八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九是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以适应工作需要;十是公私分明,与领导接触中避免掺杂个人情感。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改革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促进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使职业道德不仅作为一门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未来从业者的职业规范,使学生比较快地介入职业生涯领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紧密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进行中职文秘专业课教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从中职文秘专业的教材改革入手。现有职业道德教材体系,主要围绕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展示,未能结合并突出中职文秘专业的特点,教材内容陈旧,结构死板,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鲜活案例,而且更新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应和体现企业对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使得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松(抓得不紧,时有时无)、浅(不深,浅尝辄止)、空(理论脱离实际,说得多,做得少,效果差)”等诸多不足。进行中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改革,必须把国外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适用经验、理论,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多种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模式的社会单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在教材中增加案例教学和情景分析,让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课堂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针对性,也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领会和接受。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文秘专业进行课教改革,其重点应该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的交替或者协同进行,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对中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比较教学法。将国外中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发展、研究方向与国内的现实状况做比较,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自己适应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与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在或者将来的可能情况做对比,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潮流。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采用收编相关资料传阅和举办名人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秘专业的正确认识和思想的提高,提高学生对文秘专业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实例及个案,把职业道德规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其自觉行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对从事文秘专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
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进行“灌输”教育,做到使学生入耳入脑,还要进行诱发与驱使学生真正转化为内在领悟进而落实于职业行为的自我教育,做到使学生入眼入心。为此,我们应努力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手段的立体化。
听课、听报告、看录像固然需要,但同时必须走出校门辅之以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座谈、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和深入企业,让教师、学生都能尽快获得社会对文秘专业的现实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针对性地授课和学习。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秘书日常工作的某段情景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把握秘密的工作角色、工作流程和工作技巧,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秘书形象;通过对秘书工作涉密或掺杂个人感情,造成损失的案例分析,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忠于职守、严守机密。同时这些案例在文秘人员的日后工作中都可以借鉴或者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角色,尽快进入秘书的工作状态。
大脑风暴法(圆弧讨论法)。学生围绕老师近距离圆弧状就座,通过对没有固定模式、答案或者现有政策尚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在讨论后归纳总结,形成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让大家自我参照、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分组辩论法。通过对有争议的职业道德问题、现象进行分组辩论,老师最后总结引导,真理通过辩论会越辩越明,最终拨开云雾见天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合作学习法。通过把某些个人不能或很难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提高学生对团体协作的认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当前企业,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最重视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技术。)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老师精选某段秘书工作情景,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选派若干同学,担当情景剧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实际剧情表演,让学生课堂上获得实际工作体验,同时领会实际工作中对秘书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带有职业性质的专业任务。如筹划新闻会、记者招待会,借此来修炼“内功”,展示个人魄力。
总之,对中职文秘专业道德教育进行课改,必然求“活”(方法灵活)、求“新”(思路新,观念新)。把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不同阶段综合、机动施行,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对职业道德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
另外,进行中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学改革,也不能忽视对职业道德学习的考核方式和秘书从业资格证申领考核方式的改革,职业道德课程考核必须增加课堂参与内容的考核,对秘书从业资格证的申领考核,要适当提高对领证人职业道德的考核,提高秘书从业的职业道德准入门槛。从另一方面迫使文秘专业学生和文秘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教学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视。中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必须及时掌握国内外对中职文秘职业道德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课教改革,让专业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摘要: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如何在会计学启蒙阶段课程——会计学原理课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来建立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 会计学原理 案例教学法 传媒 互联网
分析近年来美国的安然事件和中国的银广夏、ST猴王、三九药业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会计教育体系的缺陷。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者中不乏会计界的高级人才,有的甚至是会计专业的精英人物,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却用来钻法律的空子,为满足一己的私欲而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最直接的联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民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2001年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标;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二者只有并举,才可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
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一旦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那么无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公众的利益都会得到保护。
二、改变以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
会计学原理就是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会计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会计一般原则之中,而会计一般原则通常是在学生不具备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其含义,教学效果确实值得怀疑。会计的基本原则应用于整个账务处理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人缺乏实际经验,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意识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根据披露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不象近年来这样猖獗,所引起的危害也没有如今这样严重,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造假行为被暴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呼吁诚信,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即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账务处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做到在账务处理中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最难做到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如果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会计的基础理论将无法理解,或者无法透彻理解,更别说如何运用诚信原则了。这就恰恰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会计信息正是对会计学原理的最好诠释。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传授的是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教材远远不及处于时代前沿的各种传媒。首先,书本上的知识,五年十年之后就需要更新。马克思说过,“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真理变成谬误,这在自然科学领域尚不鲜见,更何况社会科学领域。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崭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会计理论的根基——四项基本假设一律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历史成本假设,在信息失真的时代,账面完全成了某些企业的数字游戏。如何识别会计要素、如何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会计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在书本之中决没有现成或统一的答案。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核算。作为时代的喉舌,传媒所传递的无疑是与时代同步的信息,这一点,是教材永远无法企及的。其次,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如果将来不从事相关工作,将很快被遗忘。学无止境,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所学的知识不过是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在一生的时光中运用大学所学的方法论可以去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再者,书本上的知识无论用什么方式传授,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有时候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毫无疑问,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教师的引导在职业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担负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二)、革新教学方式。
1、 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需要利用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管理决策。很难想象一家制造业的会计人员不懂得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很难指望该企业的会计主管不懂得不同材料的差异却能做好成本控制。会计学不光可以联系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来教,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而言,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除了在会计学中运用方法论、实事求是等哲学思想之外,还有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的塑造。我们的学生应该树立严谨的职业人格,日后一旦选择会计职业,成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应以诚信作为做人之标准,把诚信视同生命一样珍贵,宁可不干,也不违背良知。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首先就要明白,会计就是责任,只要干了会计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和义务。
2、 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初学者,传统上很少运用案例法,然而,会计学原理又是一门最需要用案例来阐释的课程,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只能靠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于初学者分析的案例。所谓“适合”就是指明显违反一般原则的案例,或者在重大方面违反一般原则的案例。例如2001年7月网易在纳斯达克的停牌风波就是源于网易在2000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包含了未提供实质性服务的广告合同收入以及一些根据美国会计准则不能确认的易货交易的收入累计420万美元,导致网易调整后的净收入减少53.2%。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未销售产品或提供相应服务,预收的收入即便是已经收现也只能确认为负债而不能计入收入,网易显然是违背了这一原则。我们并不需要很细致地向学生解释和剖析网易的具体收入内容和详细计算方法,学生就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教学效果显然比让他死记硬背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好得多。类似的案例其实不胜枚举,象《广州日报》这样大众化的报刊,其财经新闻版经常有相关报道,更不用说众多的专业刊物了。
3、 在教学中倡导实证研究的精神。
虽然说规范研究或者实证研究基本上属于研究范畴,但是在教学中倡导研究精神,尤其是实证研究的精神,其实是很有必要的。会计研究的方法广义上可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实际是什么”的问题。我们的会计教学其实类似于推广规范研究的成果,将漫长社会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以及实务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其免于经历实证研究的艰辛过程。然而,正是因为一味地接受,学生几乎丧失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当他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时,面对眼花缭乱的会计事项,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在适当的时点以适当的金额来处理会计事项,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也不存在标准答案,一切都需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职业判断,然而由于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缺乏思考分析能力的锻炼,又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很容易让私欲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原则之上,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尤其是实证研究,旨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有助于他们日后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
4、 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
在会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中级和高级教育可以针对具体准则的命题进行辩论,而初级教育可以针对会计一般原则的命题开展辩论。学生乐意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尤其是对传统提出挑战的命题,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例如我曾经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开展过辩论。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入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用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资本化为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呢?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不仅深刻理解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进一步认识了资产、费用这些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事项中的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之争可谓俯拾皆是,学生今天对广告费的属性进行了辩论,明天就将对企业的各种实际支出做出资本化亦或费用化的抉择。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不仅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
5、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
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多为单向交流,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除了课后争分夺秒的问问题,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以及可以抄袭标准答案的课后练习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反馈渠道。互联网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在任何大众化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信箱是一种最快捷和简便的做法。我曾经在21cn上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在教会计学原理的班级公布账号和密码,其作用相当于一个班级留言板。任何时候都可以将我认为值得向学生推荐的文章转贴上去,学生浏览之后同样以邮件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触,参加讨论。平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布置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财经网站上关于如何识别虚假会计信息,如何完善监管体制,如何正确运用一般原则一类的文章数不胜数,向学生推荐如全景网、财会世界、天润财经、会计资讯网等权威的专业网站,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当然也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最新资讯。电脑的普及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评价体系。
会计学原理的评价体系是由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由于前述的种种革新的教学方式,便产生了诸多革新的评价方法。
1、 平时成绩。
传统上,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出勤率高的同学不一定认真听课,认真听课的同学或许理解能力不强,而出勤率不高的同学也许是因为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而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至于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全可以从参考书上或其他同学处找到标准答案,这样得来的平时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辩论赛,教师可以邀请非发言组队长共同构成评审团,根据发言组的观点正确程度、资料充分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如果设立了班级信箱,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发言的水平考核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案例的选题以及向学生推荐的文章中增加职业道德类的选择,学生必然会增加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提高职业判断的能力。
2、 期末考试。
会计学原理期末试卷的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以及综合等。名词解释和简答所占的分值一般占到20至30分,这其实是一个不适当的比例。专业名词的定义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还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它。在试题库建设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尤其是针对一般原则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账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1.3 道德教育与行风建设的要求脱节 良好的医德医风应该达到道德共律、规则共守、责任共负、知识共享、机遇共创、风险共担、关系共处、利益共赢的境界。但由于医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和业务学习任务,也由于一些医疗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医德医风讲得少,医生重医技轻医德、见利忘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或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医药“回扣”、开大处方、乱收费等,对这样的问题剖析、讲评、批评的较多,真正采取过硬措施整治的少,导致医德教育与行风建设脱节。
1.4 医院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些药品和设备仪器的推销商,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到医院游说,利用回扣等诱惑医务人员。还有一些患者受过去曾有不良求医经历的影响,认为治病手术只有给医生送出红包,心里才“踏实”,加上医院宣传、教育、警示氛围不够,监督不力,使行业不正之风有了生长空间。
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几项措施
2.1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作为行业运行的核心准则。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医务人员要以此为行为准则,热爱祖国,热爱病员,以服务病员为荣、崇尚科学为荣、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纪守法,通过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明是非、知荣辱,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 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守则、医疗法规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2.3 树立好典型,学习好典型,加强榜样教育 经常开展向医疗系统先进人物学习的专题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情操,要经常开展评先评优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教育、鼓励大家,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感召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医风、院风。
2.4 发挥社会舆论作用,积极开展行风评议活动 (1)健全、完善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定期听取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2)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3)向社会各界及患者发放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4)长期设立意见箱、意见簿,加强监督经常化的措施。
2.5 积极整改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针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规范要求进行调整,使医德规范始终与市场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使全体医务人员达到慈悲为怀,以博爱广济的胸怀,立志为公、执业为民的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职业情感,兢兢业业、竭诚服务的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洁身自爱、拒腐防变的自律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放心的就医环境,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质量。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既有维护自身发展需要的个人利益,又有维护社会共同存在和发展需要的共同利益。所以,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德是其中一项主要手段。根据我国建设部制定的建设系统职业道德规划,在建设系统各行业中要提倡和树立三个第一,即“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这三个第一针对建设系统的不同行业各处有所侧重,对于房地产业来讲,侧重于讲信誉第一;对于市政公用事业来讲,侧重讲服务第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侧重于讲质量第一。
1.我国建筑行业的道德现状
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状况来看,职业道德建设任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作为百年大计的产品,如果建筑物质量差,则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众所周知,一座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许多设计不仅结构不合理、计算偏差,而且根本不考虑相关因素,埋下很大隐患;施工过程中秩序混乱;建筑材料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人情关系和金钱等因素严重干扰建筑工程监督的严肃性。这一系列环节中的问题,使我国近几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道德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职业道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建筑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了出来。面对市场竞争,人们要追求经济效益,要讲竞争手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激烈,特别是我国的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建筑行业的法规不够健全,在竞争中引发出职业道德病。每当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潮到来时,总伴随着工程质量问题的大量增加。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盲目压价,用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价格去投标。中标后就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启用非法设计人员搞黑设计;施工中偷工减料;材料上买低价伪劣产品。最终,使建筑物的“百年大计”大大打了折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而且,这两种效益密不可分。一个建筑企业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最终必然垮台。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并不是垮在技术方面,而是垮在思想道德方面。我国的建筑业要振兴,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否则,有可能给
中华大地留下一堆堆建筑垃圾,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最终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知道,职业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使受教育者明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但是,受教育者仅仅知道规范是不够的。道德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和社会公认的舆论起作用,不具备法律那种强制性。对于道德规范,人们不难理解,也不难掌握,而难的是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必须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整体上带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市场经济更呼唤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2.建筑企业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研究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注意到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流动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很难固定在一个地方。建成一座建筑物后,建设者就要转移。
(2)综合性。每座建筑物的诞生,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测量、地质、水利、机械、电气、力学、美学、材料学、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心理等学科的知识。
(3)固定性。建筑物一旦建成就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因而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的质量保证。否则,就要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而且要给人民生活构成威胁。
(4)群体性。建筑行业队伍的构成复杂、人员众多,一个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常常要几千人乃至上万人协同工作。
(5)艰苦性。建筑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夏顶烈日、冬披严寒。风吹雨淋是经常的,住宿多是工棚。有些大型项目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兴建的,建设者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6)社会性。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几乎与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都有协作关系,而且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很大,一旦建成成为商品,其功能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物只有在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之后才能体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
研究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一定要联系上述6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还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等道德规范。在建筑行业中要把一般的原则和规范具体化,赋予其行业特色。集体主义原则要具体化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其他道德规范也要具体化为民造福、创新开拓、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等行业规范。
3.建筑企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使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建筑业,职业热爱建筑业,献身建筑业,这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重要意义和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总要有个认识过程。工作不是游戏,游戏是兴趣,工作不能仅凭兴趣。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初,兴趣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职业确定后,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者,必须能掌握自己,善于约束自己,有必要迫使自己做一些自己无兴趣,但社会需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贪污腐败、偷工减料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通过个案分析,有些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往往与其职业道德的观念淡薄是相关的。
我国建筑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是生机勃勃的,那时候的建筑工人和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建设自己的国家,忠于职守,严肃认真,那个时代的建筑代表是于建国10周年之际矗立于首都的十大建筑。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那些建筑物依然闪烁着光辉,无论是外型设计,还是内部功能;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材料性能,无一不是最好最优的。然而,由于建筑企业的高度国有化,使人们端上了铁饭碗,吃起了大锅饭,建筑业的职业道德病滋生蔓延。一些管理人员只对上级负责,不以人民负责;一些技术人员业务不求上进;一些施工人员劳动纪律涣散。相继实行的承包制、股份制,使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明显地联在一起,喊了多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开始逐步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但是,由于历史走过的弯路,行业精神的传播出现了断代,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职工,未能从老一代那里全面继承本行业的敬业乐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因而,全面而系统地开展行业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开展行业教育,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教育。
一种精神的培养和一整套规范的形成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有人强调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该顺其自然,然而,伦理道德与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不相同。心理学强调对自己的肯定,讲悦己;伦理学强调对自己的否定,讲律己。这二者是辩正的统一。在人类的职业生活中,既要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又要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在建筑行业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各自岗位上从事着劳动,他们十分热爱那些在一般人眼里极为平常、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良好的职业道德训练和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在他们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精神挖掘出来,传播发扬,化为千百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4.建筑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建筑行业的行业教育,多少年来也一直是由师傅一字一句传给徒弟,让下一代逐渐领会建筑行业所特有的精神和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许多家族世代为建筑工匠,一代接一代,不仅传授建筑技艺,也要传授道德、思想和风范。明清时代在修建北京的伟大建筑工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那些建筑师中许多来自一个地方。杰出的建筑木结构工程师蒯祥是吴县香山人,由于他的影响,香山那个地方涌现出很多能工巧匠。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技术又传思想的授业方式在我国持续了几千年,使得中华民族的建筑技术得以传播和延续。
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了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为了振兴我国的建筑业,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应该开拓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途径:
(1)开展行业史教育。建筑行业有着漫长、充满曲折的发展史。年轻一代对此不够了解,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因而,要通过系统的回顾使人们了解过去,不仅要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过去,还要了解世界建筑业的过去。
(2)系统地宣传和讲述建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对于青年一代开展国情教育,对于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则要深入开展行情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人们对建筑行业的伟大成就充满信心,同时也必须让人们看到差距,看到不足,产生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3)系统地弘扬建筑行业模范人物的人格与精神。中华民族的建筑行业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技艺高超,为中国和世界建筑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他们品格高尚,其乐业敬业的道德风范为众人称颂。这些事迹要让青年一代了解、学习并效法。
应当指出,上述途径的核心是建筑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建筑企业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只有如此,才能在加入 WTO 后勇于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1.3 道德教育与行风建设的要求脱节 良好的医德医风应该达到道德共律、规则共守、责任共负、知识共享、机遇共创、风险共担、关系共处、利益共赢的境界。但由于医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和业务学习任务,也由于一些医疗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医德医风讲得少,医生重医技轻医德、见利忘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或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医药“回扣”、开大处方、乱收费等,对这样的问题剖析、讲评、批评的较多,真正采取过硬措施整治的少,导致医德教育与行风建设脱节。
1.4 医院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些药品和设备仪器的推销商,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到医院游说,利用回扣等诱惑医务人员。还有一些患者受过去曾有不良求医经历的影响,认为治病手术只有给医生送出红包,心里才“踏实”,加上医院宣传、教育、警示氛围不够,监督不力,使行业不正之风有了生长空间。
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几项措施
2.1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作为行业运行的核心准则。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医务人员要以此为行为准则,热爱祖国,热爱病员,以服务病员为荣、崇尚科学为荣、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纪守法,通过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明是非、知荣辱,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 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守则、医疗法规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2.3 树立好典型,学习好典型,加强榜样教育 经常开展向医疗系统先进人物学习的专题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情操,要经常开展评先评优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教育、鼓励大家,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感召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医风、院风。
2.4 发挥社会舆论作用,积极开展行风评议活动 (1)健全、完善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定期听取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2)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3)向社会各界及患者发放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4)长期设立意见箱、意见簿,加强监督经常化的措施。
2.5 积极整改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针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规范要求进行调整,使医德规范始终与市场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使全体医务人员达到慈悲为怀,以博爱广济的胸怀,立志为公、执业为民的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职业情感,兢兢业业、竭诚服务的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洁身自爱、拒腐防变的自律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放心的就医环境,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