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计算机历史论文

计算机历史论文

时间:2022-05-30 03:13: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计算机历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计算机历史论文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类型、优势作了一些探讨,并对注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显著提高效率,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1.我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8年之前,我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采集、记录、处理各种教学信息,建立题库等教学资源以及测试评分、成绩处理与评价等工作。

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2000年初,由历史教师设计课件,计算机老师协助制作课件,并有少量课件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第三阶段自2000年开始,由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相继开通,特别是2003年配备笔记本电脑后,由历史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制作出许多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在省市课件评比中获奖,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已成气候。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基本类型

2.1 对话授课型。这是最基本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二方面,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如在选择错误选项时,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请再试试!”的声音,并闪烁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计算机会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发出“好极了,请继续”。错了,给学生以激励,让其继续努力;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 历史重现型。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和电影剪辑)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视听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

2.3 游戏教学型。这是课外学习历史的辅助形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例如一个名《历史迷宫》的程序要求操作者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历史知识,回答一些历史问题才能携带尽可能多的珍宝走出地下迷宫,否则就会碰到一些危险。游戏结束,计算机给出操作者的得分,直观形象、反馈迅速,令人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2.4 编制试题型。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3.1 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现在常见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强调让学生受到本学科思想和方法熏陶,认识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达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但这种课程设计容易割裂历史学科跟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它不易适应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综合、交叉和渗透的趋势,也难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3.2 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传统授课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

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模式,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3.3 优化问题设计。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3.4 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如可用绘图软件进行历史地图绘制,还可用屏幕拷贝等工具剪切珍贵历史镜头并分门别类,以作为资料保存,使图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考

4.1 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4.2 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

4.3 注意积累素材。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4.4 演示与操作相结合。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随机应变,对历史地图中地点、路线、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提高了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课后对上课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并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4.5 辅助而非主导。传统教学方式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延续了几千年,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其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完全替代。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因此计算机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它可以突破重点难点但不能代替思维,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要考虑全面、周到,在实践中处理好计算机教学“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计算机历史论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的模式与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各种模式

1.1 运用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一系列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如在选择错误选项时,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请再试试”的声音,并闪烁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计算机会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发出“好极了,请继续”。错了,给学生以激励,让其继续努力;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 再现历史,形象逼真

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以图片、录像的形式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1.3 利用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例如一个名《历史迷宫》的程序要求操作者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历史知识,或回答一些历史问题,才能携带尽可能多的珍宝走出地下迷宫,否则就会碰到一些危险。游戏结束,计算机给出操作者的得分,直观形象、反馈迅速,令人有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1.4 编制试题,提高效率

对历史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2.1 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为了克服学科中心设计产生的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2.2 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既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多媒体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2.3 优化问题设计

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4 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3 小结

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辅助教学,使传统教学锦上添花。只有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职教中心)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文章首先例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教学 作用 注意问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具”,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效果

1.1 生动地再现了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图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为主,教学信息大都是静态的,且信息量少,信息渠道单一。不能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那样融形声、色光、情境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无论是壮阔的历史场面、细微的历史情节、还是重要人物的言行、庶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著名的古迹名胜、艺术珍品等,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一一生动再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章节时,我首先把三国鼎立的疆域、背景、主要人物、各国优势、面临的问题制作了幻灯片,栩栩如生的动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气氛。同时我把近几年红遍全国的“大衣哥”朱之文“请” 出来,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得学生一片叫好声,这节课就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帮助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其特有的综合表现力使历史课堂大为生色,直观性也大大提高。

1.2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则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比较趋向一致。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新颖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在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例如,在讲授二战历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诺曼底登陆》片段,学生瞬间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穿越感,对远逝的历史事件有了具体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课堂兴趣。

1.3 充分调动学习视觉、听觉功能,便于学生识记众多的历史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视听教学为主。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进行识记,是提高识记效率的好办法。因为有许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就能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点,更全面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识记的效率就高。而在多种感官中,尤其视听结合进行识记的效果最佳。实验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能记忆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记忆65%。这一点已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所证实。

1.4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有限。然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课前一一准备好,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到屏幕上;运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就可以重放有关教材重点、难点的某一部分、某一片断。这样,无疑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板书及绘图制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懂、记得牢、答得出,教学效果显著。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适当穿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形式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讲清教学难点。还是以讲三国鼎立章节时为例,我分别采用《赤壁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赤壁遗址》的幻灯片配合教学,效果特别好。讲授时,我先向学生提问:赤壁之战的战前形势怎样?接着指导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我提问并总结;然后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简要指出曹操占据的北方,以及江东、荆州的地理位置。在讲赤壁之战时,我也首先提问: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有哪些?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要点往往回答不全面。此时,再播放《赤壁之战形势图》,学生边看边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最后,我再次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并接着播放《赤壁遗址》,引导学生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要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穿插使用有关课件配合教学,有效地突出了重点,讲清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宜的多媒体资料和方式。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表现的历史文物及形态特征应符合或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不是过分地夸张、渲染、甚至无中生有。三是要把课内、课外协调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非纯粹的课堂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课外的学习,家庭学习变得轻松、方便。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网络利用好,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很好,但它只能是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教科书和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和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历史论文: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国很早就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上面,中国工业早已不再是手工化制作。我国工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工业起到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于工业的基础上,我国的工业又有很多创新、发展。虽然如此,但是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不迅速,阻碍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的原因很多。工业的科技化是必然的,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中,能够促进工业生产效率,人工成本降低,提高生产总值的同时工人收入增加。怎么将工业控制计算机最有效的运用,在工业控制计算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避免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工业控制计算机 历史 发展方向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述

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叫过程计算机,在当代工业生产、加工中重要的设备,是工业生产技术化的必要的部分。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构造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还是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连接上,过程计算机要连接一些输入、输出线,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要在过程计算机中安装一些软件,用于控制生产。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进步,过程计算机从外观到内部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控制下各个系统直接相连接,计算机主要控制生产的同时,也在监测生产。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相对于外国过程计算机较早的运用,至今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的范围不断改变。促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管理、控制工业的生产。使工业生产自动化。

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在进步,每个时期的特点不同。各国经济、社会在不断改革,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不同。上个世纪后期,控制计算机的系统就在发生变化,不断在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满足社会的需要。从系统结构到计算机内部都在进行着变化和更新。

三、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过程计算机的研发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主体构架,其中内部的设计涉及很多技术手段,过程计算机是一个高科技的研发,涉及多个技术水平。对于过程计算机的研发需要通读很多方面知识,并且要求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范围很大,并且作用不可替代。相对于国外过程计算机的发展较早,我国的控制计算机发展较晚,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不够先进,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普通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的技术发展时期相似,大众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各有长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制造需要很多技术的运用,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造、延伸。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领域广泛,并且涉及很多高科技,在进行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这些高科技,高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将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作用将更大。从而也能带动涉及的技术的推进和发展。

每个国家现在都处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时期,工业控制涉及的技术非常重要。其中涉及的微电子运用到很多领域,建筑材料加工、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制作等等。工业控制计算机不仅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上的技术的运用也很广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使工业生产、发展更加自动化、系统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工业化革命开始至今已经数十年,工业自动化历经时间悠久,应用范围不断加大,应用的层次不。我国是工业大国,对于控制计算机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我国生产的产品在结构上不仅仅只有大型机器,也包括中小型产品。从内部来看,有些产品结构复杂,内部系统也不是单一存在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前工厂通过手工来完成生产,对于产品的检查也是通过人工完成的。相对于人工作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大的节省了人力,工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增加,促进了生产效率,产品的生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在对于工业控制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实施一定的政策,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规范计算机化操作。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一定不断更新,越来越替代人工操作,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工业控制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制定研究方案。生产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费用较大,成本高,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供大于求的状况的发生,节省开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生产不能局限于行业,应该互相团结协作,运用团体的力量,选择最佳的技术手段,创建优秀的品牌效应,共同发展。共同研究、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将团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加大力度,推进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充分利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长,不断研究,使自动化、数字化不断被推广。

四、总结

相较于国外工业革命发展的迅速,时间长,计算机应用的时间也早,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使用更是早于中国,并且在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国外的技术非常先进,我国的许多的生产需要依靠国外的技术。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相对较晚,最近数十年才广为使用。将计算机运用到工业的时间更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不够先进和完善的。很多工厂的生产、加工需要引进国外机器,有的机器的操作水平、技术的应用需要请国外专业人员操作。我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等因素进行改革、发展。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的技术水平,国外科技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学习的。不断促进我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水平。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历史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全面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所以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而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又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全面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弓起学生的感官反应,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使用,可使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直观、声情并茂,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年来,本人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叙述如下:

一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颜色、图像等教学内容有机地形象直观整合成一个知识整体,能系统、动态地反映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增加历史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计算机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声、视等教学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大得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有极大的助益。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无需教师作详细的板书书写。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活动的安排赢得了更多空间。为目前广泛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化静止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

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其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就使整个图形“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对静态的图形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四化抽象为形象,强化记忆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例:在讲述“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时,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设计这样一幅漫画作提示:漫画上一一只受伤的狮子(头戴画着英国国旗的帽子)拉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大老板,他手中的皮鞭打在狮子身上正好形成一个美元符号。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经济、政治,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历史事实相信今后若出现“马歇尔计划”这一问题时。学生凭这一漫画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强化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五突破时空的限制,展示历史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距离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拉近时空的距离,真实、形象地反映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历史教学从传统教学的枯燥、呆板的说教中解脱,生动、活泼、全新的课程展现模式,为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人文性、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方面,我们的历史老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结为“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最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愉快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课开始,情趣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以趣激学,应用多媒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举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课进行,情趣浓”,就是教师要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介思,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课结束,情趣存”,就是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感受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教学实践中的浅显体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希望通过个人的浅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从事历史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运用。不足之外敬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计算机历史论文:巧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辅助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能够综合地处理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使课堂更加精彩;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教育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图、文、声、动画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式和立体式教学,这使历史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反映,把趣味性和现代性互相结合,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它所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显示历史教学媒体的现代化效果上,而是从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表现。

1、激发学习动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动画、图片、视频、录音等富于真实感和表现力的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历史。更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调动有意注意。这就弥补了语言文字表述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能力。计算机应用于历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它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参与的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更有效率。它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如看完一段历史电影资料后,教师通过电脑展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或回答。在学生讨论、回答之后,再由教师作最后总结,给出参考答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功能还可以通过做练习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由于调动了视、听、说、手、脑等多种感官,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探讨,并及时反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教学课时。一节课只有45分钟,从以前的历史教学来看,在一节历史课中,教师讲课板书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量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好办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又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节省了课堂上教师用于作图、板书和讲授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胜过千言。它可以再现历史场景、进程;可以把静态变为动态,有序地展现;可以把用语言难表述的内容讲清。巧用计算机多媒体,充分发挥其直观性、形象性、多变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能够让历史课堂更精彩,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件背景的讲述、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安排课堂练习,以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运用多媒体巧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物、事件都有丰富的内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如讲授《抗美援朝》就可以播放历史资料录像:美国第七舰队进逼台湾海峡,麦克阿瑟在朝鲜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如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利用计算机展示今天南方和北方人民的农业耕作场面,住房情况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南北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同源于自然条件的差别。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在冰冷冷的书本中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信息,对历史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老师讲述后再去理解想象,转为更加直观的了解,图像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2、利用课件为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所以课件的制作要有较强的交互性,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如在课件《战国七雄》中,七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记忆。在使用动画方式演示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然后隐去地图背景,让学生用笔标出七雄所在的方位,与歌谣相对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习《元朝的统一》时,制作动态地图,依次显示“建立蒙古政权——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学生直观地从屏幕上了解到元朝完成统一的全过程,也激发了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敬佩。利用交互性在教学《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部分时,制作图表出示各种体裁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自学的要求,让学生分组,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寻疑、释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艺术莫不包容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制作课件时,把学过的孤立的零碎的知识点,归纳成系统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显示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规律,从而使他们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一内容。再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和日本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性地认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光荣与衰退。

三、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而突出课件的不同侧重。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的展示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并且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之间的表面或本质间的联系。同时,要考虑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应注意以下四方面教学:

1、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的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将抽象、静态的信息符号转换为清晰、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视频符号,部分地再现历史事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在课件《和同为一家》的制作中,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古代民族关系几乎没有认识的现状。在课件中便有意识地突出各民族的地理区域以及我国现有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对古代民族关系有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解。而课件《现代文化》设计时,则考虑到讲述的是现代东方文化的发展,时间相隔不长,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课件中更多的是侧重如何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艺术创作和作品的感悟,以达到深入理解其发展的目的。在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图片和音视频素材,以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2、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切忌面面俱到。补充素材时,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于讲清的问题借用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把常规教学可以更好完成的内容也强加到课件中。如有些历史课件将一些历史小故事录音后加入课件中,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3、历史课件制作中选取素材时,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其不可再现性,利用视频剪辑、图片时,尽量采用史实资料。对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素材应慎用,以免混淆历史教学和影视文学欣赏的界限。

4、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全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着重设计学生参与的讲述、演示、阅读、回答、问题探讨时,要做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参与而且积极参与。这种参与型课堂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历史教学中巧用计算机多媒体,将使课堂教学精彩迭出。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诱导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历史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本文将围绕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并全面阐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进步,以全面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管理技术 历史 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已经运用在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因此,从网络技术的整体研究出发,对于提升整个技术应用将有很大作用。

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运用相当广泛,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围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教育等联系中日渐加强,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一种基本的职能与技术。

具体地说,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就是通过使用通信线路与通信设备的互联效果,再结合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将不同位置、地域以及相对独立的计算机联系起来,构建资源共享的良性模式,在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分布式处理系统等方面发挥一定的功能,尤其是在透明数据传输机构与系统操作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资源访问,为信息化技术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到计算机之间通信联系的整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以及软件开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中,逐渐形成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尝试。通过在终端到通信线路到另一终端的系统构成,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雏形。到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个计算机主机与通信系统互联的软件开发模式,于是就出现了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时代,在结合多个中心处理机的配合下,资源开发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尤其是ARPANET网的出现,能实现网内各个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互融技术加强,局域网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将不同体系机构的网络形成信息交换的模式,这种开放型互联参考模型的出现,简称为OSI,就是所谓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局域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成为了网络机构的基本组成,并在光纤以及高速网络技术的开发下,在多媒体、智能化网络的作用下,网络传输的速度更加大,呈现出千兆位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G/s的效果,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互联在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的整体效果,就是当前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复杂性的增加,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了满足网络的应用需求,现在的网络管理技术正逐渐朝着层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管协议也在不断丰富,而且CMIP的应用也正逐渐扩大,开始担负起较复杂的网络管理任务。

三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通信在数据设计、分布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微电子、微处理机的技术跟进,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不断进步,又使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跨越了主机/终端式、客户/服务器式、浏览器/服务器式的几个时期。今天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计算系统。

在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将出现比特路、服务、应用三种主要的层次,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使用SDH传输网络与ATM网络,并与IP协议接口,提供一些相应的支撑需求,尤其是在音频、视频传送、文件处理、电子打印、远程操作上,形成独有的网络技术模式,并在电子支付系统、可靠数据库的建立等优质服务上增强网络管理的综合运用。对于电子邮件、电话、数据库的访问包括WWW浏览器以及各种视频会议系统,都能形成强大的资源管理方式,将是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并在对于VOD、WWW等要求立即响应的和像FTP、E-mail、音频mail等形成综合的技术管理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朝着低成本的微机分布式计算机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就是通常客户、服务器机构模式;同时,还将出现多媒体通信、移动通信机构化发展趋势,形成网络结构的互联形式,构建出大规模甚至全球性的网络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尤其是宽带业务中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服务,都将成为一种智能化发展的网络趋势,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我国计算机教育历史\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史,就计算机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三方面阐述了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基础教育

1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历史回顾

1.1 计算机教育的初步发展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可以从1956年开始算起,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1956 年,国务院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六项紧急措施,把建立与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纳入规划。1956年,清华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建立了计算机专业,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教育部的部分重点大学和国防工业院校建立了十几个计算机专业。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创始人从国外学习归来,带回计算机新技术;(2)抽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调干生”,集中培训计算机专业教师;(3)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专业发展模式;(4)计算机专业设置具有中国特色。

1.2 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春天

我国计算机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的专业收缩、20世纪60年代后期期间专业停办的低潮之后,随着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的隆重召开,计算机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革开放促进了计算机新技术、新课程的引进;软件专业和软件技术教育长足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更加广泛;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始起步。

1.3 计算机教育的稳步发展期

此后,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稳步发展期。1995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此时,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与应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推动力,使得计算机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计算机应用更加普及和广泛,促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第三个快速发展期。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革;形成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格局;计算机教育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1]。

2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 计算机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计算机初等教育方面,1992年8月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参与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编写计算机教育教材与组织研制、开发软件等,为促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计算机高等教育方面,国家在普通高等大专院校开展了计算机公共课程,初步完善了VB、VF、C++等专业课程,设立全国计算机行业统一考试,认定计算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考试。国家教委还多次发文就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问题为各地提供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得以稳步提高,一些地区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2.2 我国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正规教育起步较晚,专业人才比较匮乏,条件比价差,因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起步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2.2.1 缺乏硬件

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学校通常也都会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贫富差距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 并没为教学服务。

2.2.2 软件不过关

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然而,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有时要花70~80个小时来开发一个小时的课件,而且用80倍的时间换来的课件往往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教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开发等多种能力,不可能在此领域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着差异而影响设计的质量[2]。

2.2.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计算机是现代化的工具,因此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并不是配置最现代化的学校就能评为“好学校”,好学校需要靠教育思想正确的领导和教师来支撑;同样,在课堂中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本身并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更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现代教学。所谓“现代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的教学。用这种眼光来看,许多公开课、评优课还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3 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3.1 提高计算机教师教学质量,加大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应该包括3方面: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首先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它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其次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最后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3.2 改善计算机教育的辅助管理,促进计算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计算机辅助管理指在教学管理和实际教学中行政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由于管理工作是非常烦琐、比较程式化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很容易发挥较大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由于有些产品不符合教育需求和使用者本身水平不高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管理产品,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使用计算机的水平[3]。

3.3 加强计算机职业教育和产业化开发力度,重视计算机实验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过分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行。由此带来的计算机人才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很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较弱,计算机理论向使用产品的转化率比较低下。这一方面使得计算机教育的产业化目标受阻,另一方面计算机产业发展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计算机历史论文:让计算机为高中历史教学插上“双翅”

【摘 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用作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材料于一体,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采,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改往日在教学中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感观形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它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感染力、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体会如下。

1. 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框面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级阶段是系统型人工智能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国内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推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虽晚,但发展甚快,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其教师也大多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运用 PowerPoint 、 Authorware 、 Director 等多媒体写作工具,制作出能够脱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这些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首先,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其次,缺乏新理念的指导;第三,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故弄悬虚,中问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上时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第四,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第五,缺少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的教学灵活性,一旦生成课件就只能运行,无法修改,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临场发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理念和熟知优秀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技巧和尝试人工智能软件教学。

2.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北洋舰队》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上甘岭》中的一些片段,将《大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甲午战争”、“抗美援朝”、“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容量增多,省时省力。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另外,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教育软件等,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进而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中扩充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用于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可大大减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悟、自问、自查。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七七事变”这一内容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把七七事变作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此时,出示投影:《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通过引用课外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学生认识七七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3)解决难点,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一内容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首先演示“德国衰退柱状图”,再展示《一战前的欧洲》和《一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并用闪烁的黑块突出德国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再列出《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处理德国的规定,摘录希特勒《我的奋斗》部分片段,演示“纳粹党发展柱状图”,最后,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此时的魏玛共和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无能为力,这样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全面去解释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经过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得出正确的结论,它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这样,课本中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在分析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标志的农具时,教师可编辑有关的影视录像片,内容反映战国、汉、三国时期的铁犁和灌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情况,并着重与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相对比,经过多媒体材料画面的选择、画外音的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科技的发展过程,辨别各种成果间的异同,特别对唐代的繁荣就会有较深的理解。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行业历史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

摘 要: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而且会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甚至会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帮助。作者讨论了进行计算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计算机行业 历史知识 计算机教学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人文学科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层层地积累,不断地发展演变。比如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等变化发展;比如数学中对数的认识,经历了从自然数、负数、无理数到复数等的过程;物理学也是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比之下,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不足百年,尽管如此,这几十年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还是超过了任何的学科,现如今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并且已经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学科内容却很丰富,很多技术彼此都存在承前启后的关系,如果把技术与历史隔离开来,那对于计算机学科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

计算机专业的方向很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要学习这门应用型学科,学生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动手能力。我个人认为,让学生明白所学的东西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处,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给同学们介绍下,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怎么用。计算机的发展,不是单个学科的发展,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技术、网络技术,乃至现在的通信技术等。每一门学科,都是整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介绍本课程的实际应用时,要顺带介绍下与之相关的行业背景,从而自然而然地牵涉到行业发展的问题。如果仅限于在课堂上讲述书本上的知识点,在实验室里做些简单的实验,仅仅让学生明白操作步骤,那么“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如果用实际的应用例子,用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来说明,效果就不一样。

我原来学习数学,然后从事计算机行业,我发现两个学科在知识结构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数学是个理论专业,很多方向没有直接应用的需要,所以,数学的发展经常是颠覆性的:当产生了新的理论,旧的理论框架就可能完全被推翻和抛弃,然后进行重建。这样的事例在数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不少类似的理论学科,比如物理学、化学都有这样的现象,但计算机科学则有其特殊性,因为计算机行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商业市场或者实际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商业市场的应用需求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既然有商业的因素,那么企业一旦推出市场的产品,该企业就有维护该产品的义务或者动力。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升级,但“兼容”是计算机行业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兼容,讲得通俗些,就是你卖出去的产品,不能因为新系统或者硬件升级了或改动了,导致原来运行正常的系统现在突然不能用了。客户出于各种原因,不一定愿意升级系统,或者花钱购买新版本的系统,如果他们坚持用旧的系统,那么企业为了维持和遵守与客户的契约,经常不得不采用新系统兼容旧系统、新硬件兼容旧硬件的方法,除非不得不彻底更新换代。所以在设计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时候,技术创新是一个方面,另一重要方面则需要考虑如何与旧系统兼容,因此很多产品设计的方案就会表现出奇怪的、甚至与正常逻辑不符的方面。这些知识如果出现在课本里面,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知识点难以理解,难以记忆。

比如,Intel处理器规定,内存管理策略里面,要先采用分段机制,后采用分页机制,即所谓的“段页式”。其实真正原因是一开始的时候,Intel首先推出了支持段式内存管理机制,当后来分页机制流行以后,Intel又开始试图支持分页式内存管理机制,但是早期的产品已经推出市场了,为了兼容,最后就只有在原来分段式管理的基础之上再实施分页式管理机制。如果不明白这段历史,那么我们就很难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先分段式再分页式,事实上,分段式和分页式完全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再比如,在Intel段式内存管理机制里面,段描述符的结构是很混乱的,32位的段基地址和20位段长度,分别被拆分成几部分,分别放在段描述符的几处,这个用通常的逻辑是完全没办法向学生解释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Intel推出段式管理的时候,地址是24位的,段长度为16位,然后当分别扩充到32位和20位时,那么为了兼容之前的处理器产品,不得不这么做,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学习这类的知识是一件不轻松的事,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理解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而只是试图去死记硬背。教师平时应该多想想这些问题,多查查资料,弄清楚其原因是不是与曾经的历史有关,这样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包含很多要素,有科学技术研究的要素,也有商业竞争的要素,技术与商业市场密切相关,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学生中间有一部分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史比较感兴趣,但另一部分的同学则对于市场的商业环境的发展史更感兴趣。与同学们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或者工作,所以每当在课上讲到与这些企业或者工作有关的内容时,很多同学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但是一旦把这些枯燥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就会变得很生动。

比如,我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讲到与编译器有关的内容,就会讲述当年微软公司与Borland公司关于C++编译器之争的故事。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每当同学们听到了这样的故事,还是会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之前大家对于编译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编译工具”这个层面,如果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那么编译器在大家眼里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而生动了,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软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作者形象,这样知识点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谈到数据库时,一般我会用微软的SQL Server与Oracle竞争的例子来说明,再比如操作系统,我会用微软与Linux的竞争来说明桌面操作系统的竞争,用苹果、谷歌、诺基亚的例子来说明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等。其实每一个技术后面,都有大批的追随者和利益获得者,很多技术规范的形成,除了是技术本身方面的因素外,也是各方利益的平衡。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背后的这些故事,却很精彩。精彩的故事,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学生听课的效果、学习的效果也会比之前好。

现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早已经不是以前一个程序单打独斗、独立实现某个需求这样简单的情况。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重点已经放在系统集成方面,比如说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牵涉到众多硬件: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设备、数据库设备等,同时也牵涉到众多软件: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软件、浏览器、及业务逻辑程序,也集成到了整个系统里面,而这些系统之间,又可以进一步地集成,从而形成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系统。

这些行业的变化,反映在计算机课程的教育上,就是:课程众多,门类复杂。对比于我原来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功课压力是很大的,每学期都要学很多技术,每星期都有理论课,有上机课。在我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具体有什么用,更谈不上站在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其实系统集成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应用的需要,产生了一些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技术,如果能多介绍一点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清楚,他所学的每一门课,每一门技术,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在整个集成系统环境里面,这门技术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那么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对于公办的高等学校尚且如此,独立学院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还是相对比较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我所在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我的理解,这个应用型人才目标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找到好工作,而是应该更进一步,我们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发展潜力。这既是对学生负责,又体现了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

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有个特点,那就是一开始找工作相对容易,相比起其他冷门专业来讲,计算机专业的文凭,更容易让学生找到一份薪资起点不错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从业人员的职业前景却并非那么顺利,甚至很多人都说,计算机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我在IT企业工作的时候,的确发现了这个现象,30岁左右,因为遇到了职业瓶颈,很多IT从业人员就开始转行了。所以我觉得,如果只教给学生基本的编程技术,只教课本知识技能,那是不够的,应该尝试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鼓励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以提早应对将来可能碰到的职业发展瓶颈问题。

职业规划的首先重要一点,是了解现今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把前人的职业发展作为参考,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做法。前人走过的道路,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对于后人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但是这还不是全部,由于计算机行业变化非常快,十年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历程,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毕业生,那这个时候,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更加必要了。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行业的发展,工作机会和岗位也在不断变化,明白了历史,我们就有可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我们的同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找一个什么方向的工作,未来自己应该朝哪一个方向去发展呢?如果我们不了解历史,只是按照现在行业的情况去选择就业方向,那么很有可能是盲目的,当未来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自己可能适应不了这种变化。所以我觉得,在平时授课时多介绍历史方面的一些知识,也会启发学生在大学阶段就思考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早做准备,有的放矢,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清晰的正确的规划,这样对他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既然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历史教育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做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对于计算机的历史要感兴趣,要主动去学习。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累积的厚度,如果只是片面地去记忆单个的计算机行业的事件,将对整个过程缺乏连贯性的认识。所以,计算机行业历史的学习,需要我们对从计算机的问世到现在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即从计算机问世之前理论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建立,到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出现,到操作系统的成熟,编译技术的成熟,软件工程的创立,网络的建立,通信技术的发展等,我们都要做到心中基本有数。

其次,要把计算机中的每一门学科,同这段历史相联系,把这门学科发展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与某个历史时段相联系。计算机某项技术的出现,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应用需要,绝不仅仅是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记住并理解技术与当时历史事件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解释这项技术的关键点。

要根据历史的时间链,建立计算机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清楚他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同时也能明白每门学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这就好比生物学在研究物种进化时,会建立这样一种类似的时间链,借此来说明物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跟生物进化是相似的,也会存在这样一个时间链,明白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会明白每一门技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它们之间的先后联系。

平时注意翻看一些计算机行业发展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传记和事迹,因为他们往往决定了某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的方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这些人物由于其重要的影响力,往往也是业界和学生心中的偶像。除了他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吸引人之外,学生往往会对其个人发展的历程充满兴趣。通过对这些著名人物事迹的介绍,能够给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动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从事的主要是计算机教学,而非历史教学,所以在讲课的时候何时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花多长时间介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我觉得在讲解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入历史知识的讲解,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可以解开当时学生的疑惑;另外,对于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说某个学科的开创人,某个公司的创始人等,也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适当地向同学们介绍。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时间不宜占用太长,不应影响课程内容的讲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激发兴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引入行业历史知识的介绍,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教书育人,关键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历史知识的介绍,恰恰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效果很不错。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多媒体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历史教学面临信息技术下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历史教学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以直观、生动的特色和强大的多功能,使历史教学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环境。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距离学生遥远而又陌生,学生不能直接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局限于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使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历史课件,能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等集于一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主体对象,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鸦片战争》一课时,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同时画面出现《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图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说明了什么?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通过古今对比,得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讲解为主,辅以黑板挂图,学生在这样的静态形象为主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其中感受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素材,如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电脑复原的圆明园,这是一部艺术杰作,堪称“万园之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染力。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正如“圆明园”图无法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一样。今天,当我们面对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杰作,如长城、金字塔时,该做怎样的思考呢?以此把学生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三、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把有关文字信息事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调出信息,并按各种不同顺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选择题,也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冷冰冰的“√”或“×”:而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如果选错还可以发出“你要加油”等鼓励、奖赏、表扬等语言。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将板书设计在课件中,在讲授时逐一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历史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的历史图片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奏章等等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加入近代世界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料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同洋务运动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入中外学者对于洋务运动的最新评价,使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将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法水平,才能紧跟形势,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摘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综合应用了多媒体,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引入CAI,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资源配置不足的矛盾。

0.研究背景

CAI,被广泛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从实践意义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涉及的范围远远大于CAI自身的本义。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的外延还在发生着变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包含如下四个内容: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计算机辅助学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C―计算机教育应用

1.CAI的发展历史

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所以CAI的历史基本上是以美国CAI发展历史为主线。近四十年来,CAI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1]:

(1)1958-1965年

这是CAI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大学和计算机公司为中心开展的软件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如:PLATO系统。

(2)1965-1970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规模扩大,并且将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学系统。

(3)1970-1975年

这一时期,CA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进一步趋向实用化。开发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之外,在医学、语言学、经济学、音乐等多种学科领域均开展了CAI的应用。

(4)1975-80年代后期

微型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之成为多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

(5)80年代末以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能力,显示了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为CAI发展的重要方向。

2.设计CAI教学软件的基本要求

科学选择:由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对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要在高效的原则下决定是否使用。科学选择还体现在课型、媒体、资料、使用方式等的选择上。特别是在自然课中,并不是每一种类型都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使适用,也存在着选用哪种应用方式的问题。

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以及制作者对构思的实现方式选择上。具体体现在软件制作的全过程[2]。我们在实践中的制作过程如下:选择课题目标解析教学流程图设计辅助教学方案设计编制稿本制作课件试用检测修正课堂教学实践讨论教学效果评价修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专家、教师、制作者等各方面人员都应密切配合,力求以科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教学软件进行评价和修正。经过一个制作周期后,教学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和一套完整软件等都应该作资料进行保存。

3.当今两款主流CAI教学软件的介绍

几何画板: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优秀教育软件,1996年该公司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发行该软件的中文版。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用户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PPT:众所周知的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是Power Point的简称。Power 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该软件功能强大,专门用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生动的视觉效果;它增强了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该软件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于投影仪当中,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3]。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强了对智能标记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创建高品质的演示文稿。现在大多数的CAI教学资源都是以PPT的文件格式存储于计算机当中的。

4.总结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延伸,并且通过对CAI历史发展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对于制作优秀CAI教学资源的两点重要要求。最后,介绍了当今最流行的两款CAI教学软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且更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更具互动性。

计算机历史论文:有关计算机学科教育历史的分析探讨

摘要:对计算机科学教育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该研究对计算机科学教育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将计算机科学教育划分为萌芽、诞生、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计算机教育历史事件的研究,阐述其对计算机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教育史;发展阶段

引 言

随着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其已成为一门渗透性强、发展快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产业。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计算机科学教育不仅是计算机科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计算机科学教育改革的需求。研究计算机科学教育,对促进计算机科学更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计算机科学教育建设探讨

1、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初期

计算机科学学科诞生后,计算机科学教育处于初建时期,此时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几乎都是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计算机科学教育在各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国家内的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系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课程计划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从培养目标来看,多数国家从培养计算机科学本科生开始,如美国、北欧各国及我国:也有些国家将培养目标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如英国。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已经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计算机的教育,程序设计及其相关的课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教育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方案。

2、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成熟

随着ACM组织计算机课程委员会课程表68的,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逐步完件,形成了自己的主干课程和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教育走向成熟。ACM组织紧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在随后的二十几年中了课程表78,程表88和课程表91。以下以课程表68为例,共体探讨计算机科学学科教育情况:

1)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学科领域分为三个部分:信息结构与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论。

(1)信息结构与处理。主要涉及信息结构的表示与变换以及这些表示和变换的理论模型。这部分的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和计算模型。

(2)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涉及有转换信息能力的系统,这类系统通常包含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的课程包括:计算机设计和构造、翻译器和注释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和专用计算机。

(3)方法论。方法论是源于有通用结构、过程和技术的计算应用的广泛领域.这部分的课程包括:数值数学、数据处理和文件管理、符号处理、文字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信息检索、人工智能、过程控制、教学系统。

报告中将计算机科学课程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课程是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的基础课,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或研究生水平的学生的课程。通常中级课程更适合本科生的教学计划选用,高级课程因为它们需要高水平的必修课或者因为它们涉及计算机科学的特殊应用,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

2)本科生培养

委员会对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给出一个通用的方案,计算机科学本科生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科学课程、程序设计实践、数学课程、技术选修和可能的特殊领域。

(1)计算机科学课程.信息结构和处理部分和信息处理系统部分的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这些课程能够给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

(2)程序设计实践。发展程序设计技能不是计算机科学本科计划的主要目的。然而,这样的技能是一个重要的额外收获.这种实践可以逐渐加入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必修课中,但是最好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在计算机中心聘请兼职人员或特殊项目课程等可行方式,让每个学生加入实际的程序设计工程中。

(3)数学课程.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开设数学课程足非常必要的,下面列出的数学课程只足其中一小部分,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入其他相关课程。

(4)技术选修课.大学四年中学生要完成124学时的课程,除了上面列出的课程之外,还要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一些专业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

(5)特殊领域。一些可能方向或相近领域的课程。

二、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成熟

课程表68发表后,计算机科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到七十年代末期,计算机科学不但形成了主干课程,而且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出现了由瑞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Wirth发明的适合于教学需要的Pascal语言;在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面,D. E. Knutch以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一书为一个自成体系内容完整的课程;在编辑方面,G ries的编译程序结构成为普遍欢迎的教材;在数据库方面,Date的数据库原理也成为经典性的教材,等等。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培养方法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课程表68是计算机科学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教育开始走向成熟。它将计算机科学分为:信息结构与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论三个领域;形成了主干课程并制定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随后出现的课程表78主要针对本科教学,对课程表68中提到的主干课和选修课进行了更严密更细致的划分,在课程计划中加入了符合计算机发展的新课程,如文件处理、算法等。此时,计算机科学教育已经成熟.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时期也飞速的发展,课程表88。课程表91除了在课程内容方面不断更新之外,还进一步强调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手段和实验设施,这些都充分证明计算机科学教育更加成熟。

三、计算机科学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学生的计算机资源.他认为,未来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将是多处理器系统,该系统是便携式的集上网、传典、电话、电视功能于一身.学生将使用这样的系统存取他们的电子书,这些书可能是数字视盘形式或是其他后继技术形式的。这些书是动态的,其中包括文字和代码甚至程序设计环境。协一个计算机专、从购买每年更新的计算机科学电子手册,这本手册将提供计算机科学家所需的丛本公式、数据结构、人机界面设计约束和验证技术。手册中还将包含所有同行的窍门,这样就无须重复许多过去的错误.

2、教学。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不断的增加,将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在适当的课程中是不可能的.此外,学生的教育利益和需要将涵盖更广阔的范围。教师不再是主要内容的提供者,而是变得更像导师,向学生展示新的信息来源。作为传递课程信息的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将会减少,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单独或分组研究他们的特定问题。将来,在入门课程之后,团队项目将成为典范。

3、学位。未来的计算机教育将增加计算机应用学位。已经存在的包含在计算机应用中的领域包括:软件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相关领域有计算机工程和远程通讯,另外两个可能从计算机科学分出的专业是科学可视化和多媒体或娱乐程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机应用领域为那些缺乏数学技能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计算机应用领域也可以像计算机科学一样设置博士学位,这些学位更加适合于业界人士,是面向应用领域的特定软件开发的。

四、结论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每一次计算机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计算机教育的革新。计算机科学教育在不断的融入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成自身的分裂.正如当初计算机科学从数学或电子工程中分裂出来一样,新的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从计算机科学中独立出来,如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形式会有所变化,内容也将不断更新。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摘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关键词: CAI课件历史地图教学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中国论文联盟www.省略整理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