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8:10: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国际商务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商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交融与冲突,对国际商务和跨国公司的管理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以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很多情况下,跨国文化的差异性正是跨国公司在内部整体管理上的巨大问题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商务层面运用对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里文化差异性作为研究重点,对其公司的管理和国际商务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国际商务 跨国公司 跨文化管理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意义
首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为各国企业在更广领域中利用国际市场空间进行更深度的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竞争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形成,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行列的企业,在面临更大挑战,更多风险的同时,意味着更多市场份额,更大成长机会和更多利润。
第二,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叉利用,国内外资源更大更多更好的共享和应用机会。增加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国际合作与分工关系,开展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部贸易,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的一条有利捷径,同时有利于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的作用。
第三,企业走出国门大大有利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阶段。技术和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和在市场上所能占有的地位。企业在自身努力的同时通过国际商务手段借鉴、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为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是融资的困难,而国际市场上金融机构很多,融资渠道多且畅通便利,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可以中外合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也可以产品和劳务出口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
除了对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发展有帮助以外,企业的跨国经营对缓解我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就业问题也具有很大意义。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国有90%的企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往往企业规模小,且呈分散经营的方式。与我国企业不同的是,国外的大公司由于相互间存在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为了竞争,这些大公司纷纷进行行业内或者跨行业的兼并与重组,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竞争力。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太小,经营又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我国沿海一带走出国门的企业较内地多,而在走出国门的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都少之又少。同时这些小企业相互之间和大企业之间又缺乏一定经济联系,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融和组合。由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资产规模小,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往往难以与国外大企业抗争。
第二,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普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途径通常是采取国际分包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制造网络,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并且,在国际分工过程中,国外大企业往往只会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即使得到分工,也总是处于产业供应链的最低端,无法接触到真正的技术研发,从而无法在高端市场上立足。加入WTO以后,国外企业对我国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更高,在技术转移和引进方面困难比以前大,一方面大大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成本,另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国外产品专利压力和知识产权侵犯,竞争更加被动。
第三,低价营销策略是我国企业营销战略的特点,但在国际市场上,这种策略则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我国企业低成本销售的优势本来就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过度依赖价格战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则引起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加大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策略的严重性,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制造”在全球的越发盛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增加进口关税,或者以技术标准和其他理由,比如环保指数限制中国产品进入他国。这一问题同样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带来极大困扰,使企业国际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从而导致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四,我国企业缺乏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为国际商务带来的限制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对外公共关系的管理不足还是跨国交流之间的障碍,或者是针对国外经营过程中经营程序和技术的不相适合等等,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决策,无形中为企业带来极大财务风险。
第五,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比国外大企业还相当落后,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与网络化,还是企业对外跨国经营中的信息搜集与传递,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都还非常低,对于国际间的企业宣传,企业管理,企业营销这几个重要方面都很不利,同时也会严重阻碍企业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第六,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也正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对外国际贸易的影响;亚太地区周边小国家同样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出口贸易发展对我国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贸易的冲击;我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对象经济增长的放缓等等,这些因素都在降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力。
(三)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除了基于国际市场容量、市场竞争、市场资源状况、市场基础设施和宏观的投资环境因素等,还包括不同国家背景的社会文化差异性、政府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政策等外部问题。内部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无论是管理人的国际社会网络还是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经营经验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的效果。
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商务管理重点
国际商务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实施。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企业为国际化而制定和执行战略,建立和实施战略是复杂而重要的。企业必须同时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多样性,第二是对国际环境中行业竞争者的客观而详尽的分析,第三是企业在国际化运作中无法避免的非市场问题,第四是在进入国外市场是应该采取的经营策略选择,第五是企业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第六是企业的国际职能战略和国际甚至全球经营中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采取必要的策略。企业一旦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中,必须明确意识到,企业自身不仅仅是国内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国家之间相对优势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从这个层面出发,企业应首先将研究国内经济环境与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建立国际竞争策略的必修课,从而考虑跨国企业在制定和完善相应策略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收购、合并、兼并、重组。
企业在国际商务管理中应重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营销管理中产品和商标的管理,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和产品广告。此外还有市场调查,对国际市场中市场组织的研究,对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的分析等。根据调查研究的信息,制定市场切入点和企业定位战略,拟定市场竞争对手和战略同盟对象。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企业管理
(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全球市场贸易进入模式: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根据经营方式不同,出口模式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
2.契约进入模式:指以合同安排或契约签订为基础的一种跨国经营进入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企业通过契约转让一项或几项无形资产进入贸易主国的方式。具有进入浅,灵活性大和风险较低的特点。
3.投资进入模式:即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进入模式,公司通过在贸易主国占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将技术、人力、管理经营和其他产权转移到贸易主国。公司可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与贸易主国国内本土企业分享所有权和控制权,另外也可采用独资经营形式,享有完整所有权和控制权。
(二)我国企业的国际跨文化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管理、跨文化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与政府关系管理,本文主要以企业国际商务在跨国经营中进行的跨文化管理为重点来做探讨。
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成本和适应性。通过实践研究表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四个跨文化基本策略是:多国本土化策略,国际策略,全球性策略和跨国性策略。
1.多国企业在追求本土化策略时,将重点放在本土反应能力上,采取全球性区域组织结构,决策分散和海外子公司独立自主的方式。
2.全球企业所追求的是全球策略重点的实现标准化,对于资产,资源和责任的中央集权化,海外分公司是最为达到全球规模而指派到海外市场的辅助工具。
3.国际企业在追求国际策略的同时,通过由母公司转移核心能力到海外子公司来创造企业价值,采用全球性产品部门结构。总部集中控制核心能力的来源,母公司只在宏观层面进行监控,利用知识,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来整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与多国企业比较,国际企业的子公司更加依赖于母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因此母公司往往通过大量运用正式制度对子公司加以控制,加强总部与分支的连续。
4.跨国企业有着同时兼顾降低成本和提高环境适应力的特点和难处,所以管理需要更大力度和技巧。
不同类型的国际化企业根据不同的经验策略,在本国和贸易主国之间文化出现差异性时采取不同跨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解决文化冲突有三种主要方案:第一种是本国和贸易主国的其中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扮演统治者的角色。第二种是不同文化间采取相互妥协于退让的折中方式,求同存异以实现组织内部和谐与稳定,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潜伏管理危机。第三种是不同文化在相互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全新组织文化,这样的管理具有较强稳定性,还具有多元化优势。
通常来说,多国企业适合本土化的跨文化管理方式。全球化企业同时能够实行文化移植模式、文化渗透模式、文化规避模式以及借用第三方文化模式的方式进行管理。国际企业则适用于文化嫁接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管理。跨国企业适用于文化的多向交叉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可以看出,文化相容,文化渗透和第三方文化借用是适用于大多数国际化企业的市场进入方式的。
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接受更多挑战和机遇,更加快速,更加曲折的成长不仅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之一,也是我国企业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局面下必须面临的考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在极其不稳定的国际市场中成长并完善的任务也非常艰巨,这要求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拥有充实的资金准备和战略准备,同时在进入市场后能够扎实地搞好各方面管理,沉着冷静地面对必然遇到的文化冲撞,步步为营,在稳健中取得逐步发展。
摘要:国际商务中跨文化冲突随处发生,所有跨文化冲突都涉及到认知模式的差异,为此本文讨论了3种常见的冲突类型,即关于客体意义的冲突、关于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意义的冲突以及关于在价值观、行为规范方面孰轻孰重的冲突。然后分析了几种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即克服种族成见、承认对方合理性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化原则,以及设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诚意。
关键词:跨文化冲;冲突类型;管理策略
一、跨文化冲突的主要类型
根据霍克和威尔莫特的观点,冲突为“发生在至少两方之间的公开斗争,这其中当事双方都认为彼此的目标不可调和或者一方的目标妨碍着对方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冲突是对可能存在的不可调和性的表达。如果是跨文化冲突,那么这种不可调和性至少部分地产生于一种差异,即表现在如何生成或读解意义的方式上的差异。文化是一个读解意义的共享系统(霍尔,2003)。当不同的共享系统之间出现冲突时,就产生了跨文化冲突。全世界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发生。这些冲突影响着不同文化中商务活动的成功或失败。
跨文化冲突有3种主要类型:
1. 客体冲突这里用的客体是很宽泛的,它可以指人们所认识到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东西。也就是说,客体冲突指的是关于某个事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分歧和误解。从本质上讲,它围绕的是某个事物正确与否的问题而不是道德判断。此类是非问题类似于学校考试的对错题。能不能拼对一个单词并不能说明道德上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讲,客体冲突更像一个文化知识问题,是对同一个试卷作出的不同答案。
比如说,滨田对一项美日公司联合投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美国公司希望向亚洲市场拓展,而日本公司则希望扩大技术。在投资的最早几年间,双方产生了许多冲突,其中有一种冲突是围绕该产品在日本市场很不受欢迎的问题展开的。美日公司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反应是一个跨文化冲突的很好例证。美国公司认为问题在于工厂经理的错误,他必须负主要责任。所以,美方要求解雇他,另聘一位更有魄力的经理。而日本公司则认为责任不在他的身上而是产品的外型,他们希望把产品设计得更美观。美国人觉得美观跟产品的性能毫不相干,所以不想按日本人的建议花那么多钱来改造产品的外观。
在这个案例里,客体是销售不好这样一个事实,而冲突的核心是对造成这一客体的原因所做出的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解释。日本人看重外观审美,而美国人则强调功能实用。只要胜出,丑有何妨?如果落败,美有何用?美国人希望经理有个人责任感,是优秀的个体。而日本人则看重年龄和任职资历,突出群体和谐而不是充满活力的个人领导才能。在这里,两家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合作的产品取得市场成功,但不同的文化体系使彼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突,都是围绕着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读解,其中的一方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则是错误的。
2. 关系冲突关系冲突与客体冲突的差别在于关系冲突侧重的是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客体冲突注重的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差异,关系冲突则强调人们的行为对彼此的不同意义。跨文化关系冲突的标志是冲突各方在各自所属文化的认知框架内对权利和责任拥有不同的观点。这些权利和责任的基础则是人们对关系身份所具有的概念。
比如说,张明是某个领域颇有建树的中国工程师,他和加拿大工程师Mike 有一个大型合作项目。Mike已到过中国3次,每次张明都对他照顾有加,从安排住宿到派人陪他出去办事都很周全,还时常请他到家里或外出用餐。Mike心怀感激,多次表示很多事他可以自己做,但张明对他关照如一。不久,张明到加拿大与Mike共事半年。Mike把他从机场接到安排好的住处,很抱歉地说自己要回去照顾两个孩子,改天再请张明吃饭。初到加拿大的张明觉得一切都很陌生,他很希望Mike能像自己在中国照顾他那样至少派其他人帮点忙,但Mike没有那样做,只是请张明到自己家里一次,请他到一个好餐馆吃过一次饭。张明以为Mike会给自己更多的照顾,尤其是自己在中国对他曾经那么面面俱到之后。相比之下,张明感到的不仅仅是失望更是伤害,他觉得Mike至少应该回报自己在中国对他的帮助。实际上,张明对Mike的看法已经糟糕到和他一起工作都有不舒服的地步,Mike察觉两人关系的紧张却不知道个中的原因。
这里的差异不在于客人是否对主人表示感激的问题,因为两种文化都注重对他人的感激。冲突源于客人对主人的感激程度和表达形式。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是很好客的,他们细致入微,几乎什么事都为客人想到。而当他们在别处做客时,也往往希望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作为客人,则会对主人深怀感激,并在有机会时回报对方的好意,否则就会被看作是不知恩或是不尊重人。这正是张明对Mike的感觉。从北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崇尚自立和独立,张明的悉心照顾可能让Mike产生被困的感觉。北美人重视隐私,这包括独处的时间。Mike 以为张明对这方面的观念跟自己是一样的,他不了解中国人的好客和回报观念。另一方面,北美人在时间上承受很多压力。他们有时把那些需要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才能维持好的双向关系称为“维持费昂贵的关系”,他们并不欣赏这种关系。虽然北美人也崇尚人与人之间双向的关系和及时的帮助,但他们同时认为每个人都希望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在上面故事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文化误解是围绕着对于相互关系的不同期望。他们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各自的身份、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这种关系相一致的权利和责任上。我们所共享的用来读解意义的各种系统,对于那些跟各种各样的关系或关系行为相一致的权利和责任,并非总是有同样的看法。
3. 权重冲突权重冲突与其他冲突类型的不同在于,权重冲突涉及的是从道德层面对既定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权重冲突的特点是情感性,它往往揭示着个人和群体对于各种不同的行为以及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权重冲突都涉及明显重大的道德问题,有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关心。
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新娘是德国人,新郎是中国人。有一个深夜他们接到一个电话,是新郎的母亲打来的,要他明天带一张8 000元的支票去,因为他弟弟买新车需要这笔钱。新娘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先生的父母会跟他们借钱。他们刚新婚不久,还远谈不上富有。她只听说一般是子女向父母借,父母向银行借。为此,她心里很不痛快。
夫妻婚后在经济问题上以及与双方家庭成员的关系上发生冲突是不足为奇的。不过上述案例有一点复杂,因为冲突的焦点涉及到在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符合道德规范这些问题上的文化差异。按照德国人的习惯,人们很少借钱,除非绝对必要,而且总是向银行借,借了尽快还。除了在极个别的情况下跟父母借钱外,很少有人跟家里的其他成员借钱,因为各有各的困难。相比之下,对中国人来说,借钱是自然而然的,是生活之必需。
以上讨论了跨文化冲突的3种类型,这三者互有差异,但不会彼此孤立。生活和社会是复杂的,并不总是机械地满足我们设想的基本类型。而对冲突进行分类的目的并不在于给它带上一个特别的标签,而是在于明确在寻求有效管理跨文化冲突时应考虑到的问题。
二、管理跨文化冲突的策略
冲突的表现方式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给人一假象,使人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分析讨论这些不同冲突类型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冲突的性质,以便能够找到管理这些冲突的办法。以下介绍4种对跨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管理的一般策略。
1.克服种族成见跨文化关系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即种族成见。种族成见就是特征归纳,它掩盖个体差异,并把某些特征赋予整个群体。种族成见的根源是特征归纳和人解读世界的愿望。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很复杂的环境,通过分类我们才有可能管理它,并且至少部分地认识它。分类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的品质(Mischel & Schwartz, 1982)。没有分类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思维,也谈不上什么知识,因为缺少了把信息从一种经验传送到另一种经验的基础。人类一直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而归类、分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个社会所孕育的知识和范畴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与另一个社会的知识和范畴大相径庭。然而,每个社会的人们都孕育出他们每天赖以生存的各种知识,而我们一旦根据人的行为、信仰、情感进行归纳,我们就有了对这些人的成见,我们依据某个相似点 (真的或想象的)把他们放在一起,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解释 (正确或不正确)。与此同时,我们实际上在掩盖或忽视在那类人中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别。
成见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些成见,比如“西班牙人脾气很坏、”“英国人的厨艺很糟糕”很明显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像“日本人擅长数学”显然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后者可能给那些不擅长数学的日本人带来麻烦。成见限制了我们正确认识他人的视野,因而成见总是隐含着危险。
2.承认合理性 当我们承认我们的确处于冲突之中并且愿意接受双方都可能是有道理的,那么,下一步就是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以最终接受对方的合理性。承认对方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认彼此的冲突身份(霍尔,2003)。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采取某种相对身份。这些身份涉及到诸如谁有某种特别的能力、谁有权做出某些决定、是谁挑起的冲突、谁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所有的人都会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对方以及对对方如何看待自己有某种看法或某种感受。这听上去很复杂,但是,如果拿一次跟自己有关的冲突来作具体分析,问问自己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对对方有什么看法、自己认为对方对自己有什么看法,那么,你会发现,我们对冲突中的这些基本问题是有答案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考虑它们。
承认并接受对方合理性的努力会取得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我们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冲突,这种视角能使自己对对方产生同情。这样,我们往往会发现新的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我们建造沟通之桥,而不是分隔之墙。二是对方为我们新的理解和良好愿望所感染,因而抱以积极的响应,那就是伸出手来与我们一起共同搭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分隔的壁垒。
3.问题具体化如果冲突的焦点总是集中在某些抽象的概念上,那就难以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概念越抽象,出现意义分歧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意义和行为越具体,分歧就越小,人们也就越有可能找到有效管理冲突的措施。
使冲突问题具体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简要介绍3种。第一,冲突双方都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说明各自希望的结果。这要求每个人的积极配合。第二,要求在发生冲突时或在讨论冲突时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如在谈到某一冲突时,我们需要采取细致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某人或某群体“懒惰”、“傲慢”等等。第三,是利用调解人。在跨文化冲突中,调解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调解的做法就是让一个中立的第三者帮忙,以具体客观的方式把冲突双方关心的具体问题讲出来。这种干预给了双方相互倾听的机会,而少了像在直接、公开发生冲突时会丢面子的风险。
4.表达关心和诚意传达关心就是要考虑对方的愿望和习惯。这不等于说我们永远不生对方的气,也不会跟对方发生严重分歧,而是表示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尤其是在发完脾气、表达完分歧之后,我们必须设法表达我们的善意和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设法让对方知道,我们十分重视对方、重视相互间的关系,而不只是在乎我们自己的益处。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摘要: 文化价值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至关重要。分析判断不同文化碰撞时会出现的问题。商务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文化因素以至成功地处理日常商务并避免跨文化冲突。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国际商务管理
0 引言
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的经济运行中反映出来,甚至形成商业冲突。因此,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国际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过程中,不仅适应国际商务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环境,更能适应相互之间的文化环境,并且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得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是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跨文化管理是二十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应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中的管理绩效。中国人是“曲线思维”,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思维模式的差异无疑给跨文化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曲线思维是一种曲线式的形象思维和定性思维,先考虑建立一般原则上的共识,再降至具体细节层次。反映到具体的商务实践与习惯上,就是“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方式。直线思维的特点是,缺乏耐心,单刀直入。
1 文化价值观与国际商务管理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领域里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价值观是有生命的。是因时间段的游走,而引起的壮观或低迷的思潮。价值观是有年代作用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而价值观的确立,属于自然人本身的认可和衡量的,一个人经历的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文化价值观也是一样。文化价值观不分等级,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性,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一阶段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而已!通俗来讲,所谓文化价值观,即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取向。
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国际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国投资等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商务活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国际商务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2.1 时间意识差异 中国人相对来说更重视过去,珍惜老同学老朋友,喜欢以孔子和四大发明为自豪。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要挤时间看望朋友。而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喜欢展望未来。美国人是任务导向型的民族,无论明天会怎样,先把今天的事做好。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不管有多难解决,一定要在今天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他们认为只有更好地适应现在,才能把握将来。而中国人是感情导向型的民族,对于计划安排或已决定的任务完成期限可以随意推迟。比如:到时间该交报告了。问:“Where is the report?”答:“It will be ready tomorrow.” 中国是典型过去时间取向为主的社会,而美国则是未来取向的社会。这种差异是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对比霍尔提出的人类时间观念的两种文化模式,中国人采用的模式与多向记时制相近,而美国属于单向记时制的范畴。但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从多向制向单向制过渡。而且在中国,圆式时间观念和线式时间观念并存,而采用单向制的美国人属于线式时间观念。
2.2 自我概念的差异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谦虚,而美国人强调自信和自由。在语言上体现为,美国人经常爱用“I think..., I believe...,in my opinion...”这样的开头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以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与我们汉语的习惯有差别,我们总是在引用别人的语言,表现出谦虚,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从汉语中很少能体现出个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西方传统道德观念在对“谦虚”、“面子”和“人言”上的态度不同。谦虚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许多有关谦虚的习语,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反讽俗语“老王买瓜,自卖自夸”等。而“自知之明”则是对谦虚这一美德的赞颂。此类习语反映了谦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美国人注重个人行为、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谦虚”被认为是“自信”的反义词,在许多习语中,对“自谦”都是持否定态度。例如: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谦虚源于胆怯)An exce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谦虚过分束缚舌头)美国人一般会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比较看重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摘要: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职能成为了当前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理论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掌握识别文化冲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宜的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才能够推动跨国经营走向成功。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 跨文化管理 文化冲突 文化差异
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迅速崛起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处在一个异质的、多元的文化环境之中,基于这种情况,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了能够影响国际商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以跨文化管理为基础来分析其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的结果来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够很好的缓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退,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几率。
一、跨文化管理
文化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国家、地区中的商务活动其文化的特性也不相同。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是将经营活动从一种文化环境转入另一种文化环境,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下,必须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基于这样的情况,跨文化管理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指导,跨文化管理包含两个方面: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供应者、顾客以及竞争者的管理;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管理。当前的国际商务活动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效超越文化冲突的发展目标,继而以此为基础,改革或重新设计管理机制,以此来增强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同时企业也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才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进行约束和管理,确保其行为方式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再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文化冲突问题,下面就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
(一)企业内部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企业的主文化就是指以母国文化为基础、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居于管理首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指带有东道国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十分特定的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的次级文化。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健康的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两种文化都是健康的但是其存在形式以及表现意识有所不同两者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其次,主文化可能会凭借母公司的措施来扼杀亚文化,亚文化亦可侵蚀、瓦解主文化,这样的情况都是使企业的整体文化走向衰败,造成正常的国际活动无法进行。
(二)跨国企业和本地员工之间的冲突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往往侧重于道德层面,讲究“人情关系”,而西方人则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其在实施管理是往往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仅仅是对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的补充以及约束;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则是注重规章制度,而不讲究“人情”,企业和员工必须要注重维护规章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以及义务。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造成诱发沟通上的障碍,引发文化冲突。
除了上述的两种文化冲突之外,还有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员工个体观念与群体本为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三、国际商务活动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
首先,要识别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要了解自身的文化,全面掌握母国文化是如何对外排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革新观察事物、评价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准则;要掌握东道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例如宗教习俗、法律制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要素可能对经营造成影响;要克服民族中心论,正式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领域的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并且能够为企业的全体成员所用。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价值观念的重新整合,并改变其行为。在这方面,企业必须要开展面向全体职工的讲座,通过讲座让职工明确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让员工全面的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宗教背景等方面,只有全面了解和尊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跨文化管理的实施,保证国际商务活动正常进行。
最后,要树立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的思维模式,即,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必须要全面的考虑管理的理想是否能够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是否能够符合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环境。企业在进行跨国经济活动时,必须要适当的雇用当地的给员工,增加当地员工在整体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背景,深入消费者之中,有利于拓展市场。
四、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基础,以实施跨国商务活动的企业作为载体,实施的文化介入和融合。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实施跨文化管理,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时候跨文化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表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这些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实施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地发展,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的更加紧密,国际分工进一步的加深,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业务外包”成为企业流程再造发展的趋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世界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所以在国家商务企业中必须加强危机的控制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管理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从企业各个管理阶段内存在的风险进行论述,并且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国际商务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管理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优化企业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但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管理思想发展以来,虽然能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其管理方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所以在企业中的运用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得企业外包项目管理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对经济风险做好防范意识,对外包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谨慎,并且做好面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Juliana David Meghn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其行为方式得出结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由外部服务商为组织,实施一整套人力资源活动(比如培训、薪酬等)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被全球各国企业所接受,并且在国际上还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其中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工作中的基础性、实用性以及重复性。这些特点使得企业业务外包能够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也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般来说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决策阶段、供应商招投标阶段、签订合同阶段。而主要的管理内容则是决策和合同签订这两个阶段,只有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风险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缓解企业面对全球经济化的压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企业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二、人力资源外包流程每个环节的风险分析
(一)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根据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8年来对市场26宗国际商务贸易的调查研究中表明,企业在外交业务失败的原因,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因为企业在前期决策阶段出现了失误,而导致企业外包交易的失败。所以企业必须要在前期决策阶段做好对风险的分析,结合自身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决策。首先企业在决策前应该做好对本公司的自我评估,然后人力资源管理从前期成本和每年成本这两种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前期的成本中只需要评估出外包管理中对项目研究、开发到施工的投资费用。而每年成本中自行管理的部分有员工的工资、福利,企业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外包管理则包括外包服务费以及企业与投资商沟通成本。最后还要分析企业在进行外包业务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分析阶段是最容易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这个阶段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内部商业机密的泄露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所以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必须要做从外包内容中考虑,在确保核心机密不流失的情况下,恰当的对外包业务资料作出调整。面对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高层管理人员应及时与员工沟通,安抚员工情绪,稳定员工心理,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
(二)签订合同阶段的风险分析
在签订合用阶段不论是从准备前期还是签订后期都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合同中的内容要包括商务服务内容、项目的合作时限、商务服务的目标及价格、双方企业的机密保护协定等。同时在合同中还要将每个服务项目、内容的基本收费标准详细的在合同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在针对双方企业的机密信息的协定中,应当细化保密的详细内容、期限以及泄露机密后的双方赔款措施。保证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
而在面对合约签订后期的风险中,应该加强对合约履行的人力资源监管工作。合约的签订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监管不力,有可能使外包商获取信息中出现遗漏,从而影响到外包公司的生产进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又由于管理过严,会让外包商在工作中因为福利待遇过小,而影响到合作的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双方合约的终止。所以企业应该在内部专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与外包商的交流沟通,以双方互利互惠为标准,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在合作阶段,派遣本公司的专业人才到外包公司进行经验交流,确保工程的质量。另外,还要注意合作期满并不代表合约解除,所以企业还要注意与外包商的合同保密工作,确保商业机密不外露,避免信息外泄风险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中人力资源管理从决策到供应商的选择,再到合同的签订都存在风险。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并且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工作流程做好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只有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概况,才能够从内部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发展。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谈判双方的文化差异可能引起对对方言语、行为方式的误解,导致谈判人员不同的谈判风格,跨文化冲突现象不可避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必须了解对方文化,了解双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刻板印象,尽量缩小文化差距,并在谈判中有效管理跨文化冲突,才能赢得谈判的成功。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冲突管理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1.文化的本质和要素
许多学者试图从各自研究的角度为文化下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公认的定义,但人们都认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中,Salacuse将文化定义为“一种行为方式、标准、信仰和价值的社会性传递”。
如果将文化的社会传递比喻为一个洋葱,可以得到一系列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圈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行为方式,包括谈判者的话语、动作等是他们文化背景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谈判双方对彼此最直观的印象。第二层次包括谈判者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态度。第三层次是文化标准,即谈判者在特定情境下遵循的原则。第四层次——核心层次即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差异会造成文化标准、态度的不同,进而体现在谈判行为层面。
2.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引起的跨文化冲突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引起言语的误解。例如,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在谈判中重视维护与合作方的良好关系和谈判双方的面子,多采取间接的策略,拒绝对方要求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而以其他委婉、间接的话语如“这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来表达;而在属于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文化中“太困难(It’s too difficult)”则表示还有商量的余地,多做努力或让步仍有机会达成一致。
其次,文化差异会引起对行为的误解。谈判中的行为方式是文化价值观的反映,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大多数西方谈判者希望对方能马上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如果对方沉默,他们往往会继续提问,对问题做出解释或者重复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在他们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沉默被认为是十分粗鲁、没有礼貌的行为。而日本人则认为一段时间的沉默非常重要,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思考。拉丁美洲的谈判者在对待相同情况时口头反应非常快,他们一旦了解了情况和问题所在,即使对方还没结束话题,也会打断对方做出回应。
最后,文化差异导致不同的谈判风格。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将世界文化抽象为从高语境到低语境的文化连续流。笼统来说,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常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意义,信息的很大一部分隐含在心照不宣的、大家早已达成共识的非语言代码中;低语境文化偏爱以明确的、直接的方式表达意义,信息基本包含在语言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很好地概括了东西方文化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东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喜欢把人和事联系在一起,注重面子的维护,能够在不确定中处理信息,交际方式较为间接,关注群体的和谐,喜欢选择柔合的谈判策略;而西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鼓励人、事分开的交际,宁愿损害人际关系,不喜欢做他们不理解的事情,急于规避不确定性,交际方式较为直接,着重理性分析,使用计谋进行谈判。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
1.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和文化冲突管理模式
Weiss认为谈判者对对方文化知识了解的程度将影响谈判策略的使用。如果谈判者非常熟悉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他将在谈判中使用对方文化的谈判方式和策略,取得谈判成功更大的把握。谈判进行之前的准备工作事关谈判的成败与否,谈判者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的情况,对方对谈判的预期和目标,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以及对方处理冲突的模式。丁允珠的研究将冲突管理类型分为8种:竞争/控制、规避、施惠或谦让、妥协、协作、情感表达、第三方帮助、忽略。竞争/控制互动中谈判者固执己见,企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调自己的利益高于对方;规避式互动中,谈判者对冲突避而不谈,回避对方或冲突的情境;施惠/谦让互动中,谈判者高度关注对方的利益,把对方的得失放在比自己得失更重要的位置;妥协互动中谈判者在利益得失上作权衡、相互让步,最终达成协议;协作互动指谈判双方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本着既为自我又为他人的态度来化解冲突;情感表达指谈判者在冲突中用情感来指导谈判行为;第三方帮助指利用谈判双方以外的人进行调解;忽略指谈判者主动或被动地回避冲突,但同时又间接地获得对方反应的冲突管理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个体主义文化的谈判者较多采取自我防卫、控制/竞争的模式,把施惠与回避等行为看做消极的回应方式,而集体主义文化的谈判者较多采取通判考虑和妥协的模式,冲突管理模式同时还受到谈判者个人风格的影响,如以独立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倾向于选择主宰和控制的方式应付冲突,以相互依赖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则倾向于选择回避、包容和妥协。以双重自我,即具有两面性的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调整能力较强,能灵活应付各种冲突。因此,在了解谈判对方的文化和跨文化冲突管理类型时,不仅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了解,还要尽可能地从谈判者个人风格方面进行了解。
2.避免文化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过度简单、过度概括或夸张化的看法。刻板印象有三个特点:以人们最为明显的特征加以归类、以一组特征概括全体特征、以同一种方法对待整群人。由于刻板印象过度的简化与夸张,往往扭曲一种文化原本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变成负面的印象。当人们开始建立刻板印象时,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模糊一个群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或特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这种扭曲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导致谈判失败。谈判人员在准备阶段要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了解到的这些很有可能是刻板印象的知识。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东方文化的谈判人员都采用间接、委婉的拒绝方式,也并不是所有西方文化的谈判人员都采用竞争/控制的冲突管理模式,文化刻板印象可能误导谈判策略。有时候,由于文化以外的其他原因如谈判对手的性格、他所代表的机构的文化导向、谈判的具体情况等,谈判对手可能采用与从书本、文章或谈判顾问了解到的完全不同的谈判方式。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在了解谈判对手文化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刻板印象,根据谈判的具体情况制定谈判策略。
3.缩小文化差距
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常被看做沟通的障碍。事实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智慧的谈判者尽力缩小文化差异,建立起逾越文化鸿沟的纽带,将文化差异变成有效的谈判策略。在谈判者充分了解对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文化纽带的技巧之一是,利用对方的文化获得对方的身份认同,取得信任感,拉近双方关系。技巧之二是用对方的方式对待对方。在与西方文化的谈判者进行谈判时,中国人要调整谈判策略,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规避问题。而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则要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维护双方的面子。
三、结语
国际商务谈判是涉及企业核心利益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方式和沟通过程,谈判的成败事关企业的根本利益。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可避免,谈判人员必须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冲突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有效处理跨文化冲突,就能在谈判中出奇制胜,扭转局面,赢得谈判的成功。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不断的发展,国际商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中的文化在国际商务的活动中,在不断的交融,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国际商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比较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员工对于文化的差异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世界各地进行商务活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不同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企业之间的冲突也在频繁的发生,所以,了解国际商务中存在的跨文化管理工作情况,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本文在文化冲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了解企业中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国际商务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因此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已经出现了软件和硬件逐渐背离和分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的范围中,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方法等内容也在全面趋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软件影响因素,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并且很多国家或者地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逐渐开始重视在文化内容中体现自身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国际商务文化领域的角度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现阶段已有的文化领域研究成果,对于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内容进行简单的研究,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文化冲突的内涵
在国际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冲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商务交流和沟通中所造成的误解,也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的文化企业在建设和整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同时很多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也会面对着不同文化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石油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在与日本的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给西方企业的负责人赠送了一盒贵重的茶叶,但是西方的负责人就由于西方国家不能够受贿的强制条件,宛然拒绝了。但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又送给西方负责人一台小型冰箱,西方的负责人再一次拒绝了。到了第三次,日本负责任人直接送给西方负责人一个著名的古董。经过对两个国家文化的了解才明白,日本人在谈判的时候本来就有送礼的传统,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两个国家或者是两个企业的友好关系。而西方的负责人一再拒绝就是想直接进入谈判的正题,不想出现受贿的情况,但是日本负责人却以为是礼物不贵重导致的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于两个国家中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文化研究的层次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员工突然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由于对于最新的社会交流方式并不适应,或者是并不认同,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抗拒的情绪,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会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归属感产生比较强烈的渴求,以及一系列不安以及焦虑的情绪,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文化休克的情况。而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想要战胜文化变革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感,首先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他国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想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中文化差异的内涵,还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感受,看待自身的文化,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自身文化出现的劣势,但是在这期间还需要保证自身文化的底线,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层次[3]。
二、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商务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想要进行跨国方式的经营,不仅仅是其中扩张的一种非常有利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经营活动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以及对产品发展理念最终使业务开展,这就是企业需要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中交通运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也呈现出不可阻挡放的发展趋势,生活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群,在政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情况中也逐渐在了解的程度和认同的程度上逐渐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与此同时,每个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相互依偎的,并没有一个经济主体能够独立的生存下来[3]。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产业链,给各个国家的人们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因为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扩张,因此跨国公司的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经营方式,这一点情况也明显的看出跨国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二)信息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产生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且这一方式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因此国际商务的发展情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谈判和会晤工作中,网络交涉和其中产品的研发都是其中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且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在产品或者电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韩国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使用数字加密的系统把详细的解决方案发给美国。在这种网络交涉的情况下,对方无法观察到相互之间的动作和表情,因此也不能判断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对方的文化诉求。例如:日本品牌的方便面为了能够在美国推广,进而提出了杯子形面,这就是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也能够良好的拉近双方的距离,表现出对其他国家的尊重,这一点也表示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文化差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企业在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文化引导方式,由于企业的子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发展,因此还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美国公司想要在日本国家发展子公司,还需要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日本的工作人员习惯每天吃三餐,而美国人喜欢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但是美国子公司的领导不能够强迫子公司人员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跨文化领导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话题,并且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存在着领导的作用,但是社会上对于领导却没有普遍的认可,因此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于领导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还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特点,临到的活动还受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领导的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目的。同时企业中的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而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
四、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由于各国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中也体现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代国际商务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也给赋予了最新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还需要在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中展现出来,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良好交流。企业只有实现跨文化的管理,才能够约束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工作情况,使所有员工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认识和尊重文化的差异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并且是不能够被消除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客服狭隘的思想情况,承认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并且尊重现有的文化形式,良好的树立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跨文化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能够使文化相互融合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国际商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发掘不同文化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且思考这些跨文化交流最终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在企业中认识和尊重文化中的差异。
(二)国际化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跨国文化中的管理,主要就是针对企业中员工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接受人员也是企业中的员工,并且企业中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员工。企业中跨文化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新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点也适用于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并且这种文化发展方式也能够被所有的员工接受,同时也成为员工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实行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进行良好的整合,但是在企业中如果没有日常的交流和沟通,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就不会消除。所以在企业中想要实施跨文化管理还需要兼顾对人员的管理和跨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新的文化发展的更加长久。
(三)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现代西方的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模式一般呈现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直接把总公司的文化灌输给子公司,国外子公司只能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总公司给予的文化。第二种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总公司的文化,同时也保留着本土的文化,使两种文化能够共同生存。第三种就是把总公司的文化和国外的子公司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在总公司文化和子公司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罪行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管理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还带有总公司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以上内容中第二种管理模式的相互融合。
(四)国际化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企业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母国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想要解决这种文化冲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可能性凌驾,主要指的就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还需要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上,最终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因此组织的决策还有行为都受到文化的支配。第二种的可能性就是折中,折中方式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采取的妥协和退让的方式,优异的忽略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求同存异。第三种可能性就是融合,所谓的融合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承认和重视彼此之间的查体,并且在互相尊重、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
五、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重要并且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和文化都需要进行最新的整合,因此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环境下,其中出现的冲击,依然值得我国在发展的情况下好好的利用起来。但是在这其中跨文化管理工作也是最新时期企业中所需要面对的强大挑战,这也是我国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内容。在这其中,还能够把文化上的差异当成是一种优势,最终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下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跨文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产生一种最新的文化形式,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国际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况虽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该种形势也为文化管理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强化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跨国企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国际商务 跨文化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与我国跨国企业的壮大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实现跨文化管理成为了各个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若该方面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甚至会渐渐丧失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这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二、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方面的人才,而此方面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具体的考量指标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语言能力,鉴于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国人们的交流,如我国的人员在掌握本国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则会为其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二是文化适应能力,虽然很多人在刚刚接触全新的文化时新鲜感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文化休克”的情况,此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三是独立工作能力,国际企业中的人才往往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应具备的则是独立工作的能力,其在国外工作时很多事情只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少能够接收到有价值的帮助;四是工作动机,鉴于员工到国外工作的动机不同,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此方面也被列入考量中。[1]
(二)跨文化领导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轻易决定人员的去留、企业发展规划等,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同,员工对于领导的指示的遵守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也是跨文化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如专制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其他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定中;仁慈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对于员工有一定的信任,其可以将部分决策内容交给相关人员负责,但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仍然需要由该领导过目、决定;参与式领导,此种领导在企业发展中并不全权决定发展策略,其能够给予员工足够的发挥空间,其将重要决策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较为低层次的决策则可以由部门领导者独自决定;民主式领导,该种领导的管理理念较为前卫,其能够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并且很好地在企业中实现了分权化。不同国家的领导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跨文化管理中也会在管理员工方面发生冲突。[2]
三、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方面的影响
(一)沟通方式与风格
人类的沟通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语言交流,另外一种是非语言交流,然而在国际商务沟通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交流方式均会造成歧义和阻碍。人体语是非言语交流中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但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人体语言有不同的认识,如美国人民认为,在交谈中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代表礼貌,也代表对谈话内容较感兴趣,但在中国人民看来此种行为属于不礼貌的行为;语言交流占据着主要方式的重要地位,其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交流,第二种是书面交流。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即使两个国家在进行贸易活动时聘请了专门翻译,但鉴于翻译能力、各国文化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翻译官翻译的内容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3]
(二)跨文化商务谈判
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因两者在合作中无法达成共识;二是两者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向需要进行交流、谈判来确定合作内容等。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谈判技巧,也要加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谈判小组成员。不同国家对于谈判小组成员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如有些国家认为谈判小组应由企业高层组成,显得较为重视,而有些国家认为任人唯贤,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利益的人员才能够代表本企业进行谈判;二是谈判策略。目前已经形成的谈判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竞争;二是让与;三是不活动;四是解决问题;五是折中。不同的国家面对谈判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的选择也会对最终的谈判结果产生影响。[4]
四、强化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确立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也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规范员工思想、行为的重要标杆。国家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有所差异,当面对其他国家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时,多数人均会出现排斥的心理,此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双方合作。鉴于此,跨国企业之间应善于寻找文化的共通处,并将其无限放大,使优秀的文化能够得到整合和发扬,或者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使员工能够了解除自己国家外的文化魅力,做到保持本心的同时,积极汲取优秀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如此一来整个企业的人员也会更加团结。[5]
(二)正视并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各个国家的人员均应正视此种情况,在合作中,员工应善于发现自身文化的优势,并主动与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就两国或多国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探讨,使对方能够明白各种语言、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以免在工作中因误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另外,员工之间也可以就国家文化展开讨论,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将本国文化进行传播,也可以充分地开拓自身视野,此种方式也是加强各国员工交流、促进感情的方式之一,可谓一举两得。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员工,其必须做到尊重文化,理解文化;切勿随意批判其他国家的文化,否则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不和,甚至会对商务活动产生影响。[6]
(三)优化人才队伍
跨文化管理中,被管理者是人,而管理者也是人,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发展中应加强相关人员语言能力方面的培训,并不断提升其谈判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积极将各个国家的员工集聚在一起,若员工之间缺乏交流,无论何种培训均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不难发现,我国跨国企业中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往往过于片面,其将重点放在技术培训中,虽然此种培训方式无可厚非,但对于促进商务活动进展方面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却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今后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均要完成思想的转变,同时也要提升各方面的技能。[7]
(四)优化人力资源机构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适地当实行本土化管理模式,企业众多人员中并不是所有人均适合在跨国贸易中担任重要角色,此种情况下即可以使其留在本土企业中,如此一来既不会造成文化冲突,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企业的基层人员应尽量聘请本地人,因为本地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等多个方面均很契合,也能够轻易在工作中培养默契,但外来人员则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中层管理者则可以适当进行综合管理,其可以由本土员工与外来员工共同构成,中层管理者各个方面的能力均较为相近,也容易接受彼此的文化熏陶。
(五)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即已经出现了中外合资企业,而如今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多,但其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后中外合资企业可以从遵守如下原则入手: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其应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相符合,尽量提升员工自身的适应能力;第二,系统性原则,文化若被分割很可能会造成片面反应,不利于文化差异的整合工作;第三,平等互利原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因此在进行文化差异的整合时也应将此方面重视起来。
(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熏陶势必会对文化管理模式造成影响,此种情况下我国应善于理解和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模式,并与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相融合,如此一来则可以使我国的文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如目前很多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一,总公司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迫使国外子公司接受总公司的管理理念;第二,总公司管理理念不作出变动,但本土文化也不应抛弃,而是通过制度或是措施来实现两者并存;第三,充分挖掘总公司与子公司中的优秀文化,并将其进行综合,使其成为全新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依据来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五、结语
研究关于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各个跨国企业自身的利益,更与我国发展息息相关。鉴于跨文化管理的特殊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尤其是文化的差异使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出现了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跨国企业针对此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但似乎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分公司)
摘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国际商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整个的世界经济范围内实现了组织结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同一公司内工作,但是原有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消失,并且已经对于国际商务管理的资源配置、人际关系以及组织沟通等方面产生了影响。为了实现国际商务管理的目标,需要τ谄淠诓康墓芾砦幕观进行探讨,提升国家商务管理中文化观的作用,促进国际商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文化馆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国际商务管理来说,已经开始重视其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跨文化的商务管理中,不同的文化观对于管理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有的国际商务管理中,管理者对于这种文化观的认识程度不够,容易影响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畅通交流,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行。因此,在国际商务中的管理者应该树立跨文化管理的观念,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文化观的分析,并针对每一种不同的文化观给与相应的尊重,这样才能促进国际商务管理的有效进行。本文针对于文化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提出促进国际商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一、文化观与国际商务管理的关系
文化观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极具生命力,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的,并且是在时代对于人们衡量和认可的基准之上,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下回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值得一说的是,在不同的年代文化观也是会有所不同,主要的原因是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了变化,人们对于社会认可的基准也是随之变化。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的历史中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观,但是所有的文化观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可能会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但是整体的文化观还是在成年之前形成的。
现在全球经济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商务活动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所谓国际商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文化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主体是不同的国家,并且交流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管理者要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的机会与风险,并且能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做成符合文化观的决策,实现企业的发展,避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出现管理较大的风险。
二、文化观影响国际商务管理的方式
(一)文化观不同影响管理的沟通效率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各国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观,更是会影响到在此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语言是在国际商务管理中交流的工具,但是由于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人多数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在语言中也是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人员之间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对于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后果也是有所区别,并可能由于表达方式的问题产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误解,并影响到实施的效果,更是影响管理的效果。
(二)文化馆不同影响决策的方式
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方式也与文化背景有关系,企业的管理者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观已经深深地烙印在灵魂深处。举例来说,我国的管理者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管理中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会比较具有决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太大的波动。但是对于管理细节就比较宽松,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于西方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受到的文化熏陶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比较注重于具体的事物,在管理细节之处更为注意,习惯于主动出击,并且对于管理的原则问题上比较自由。
(三)文化观不同影响管理风格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管理者更习惯于人情导向,对于时间的概念反映较慢,往往会出现超出规定期限的状况,没有明显的时间观念。但是西方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与国内的管理者则有很大的区别,在管理过程中更为注重对事不对人,时间观念相对较强,而且有着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希望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能够是用最少的成本。所以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不同文化观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国际商务活动中管理的技巧
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管理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管理的源动力。
(一)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观
在对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就是要清楚的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观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了解管理者所处的文化氛围,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企业的员工都生活在一定的管理文化中,所以要了解到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与管理者自身文化观的差异,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大多数的员工的文化观给与相应的尊重,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用员工的文化观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二)对不同的文化观整合
国际商务活动一般是发生在跨国企业中,必然是会由于文化观的差异产生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消极作用,所以需要在内部管理中降低文化差异冲突的可能性,实现文化观的整合。具体来说,可以在不同的管理文化基础上,针对于企业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背景为跳板,对于员工进行文化的熏陶和培训,实现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培养对于彼此之间文化观差异的了解,尽可能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理解,保证企业正常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进行。除此之外,企业是为了实现其经济目标而展开各种活动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企业的内部设立共同的利益目标,并将企业员工的未来发展计划与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合力,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有技巧的处理由于文化观传统产生的矛盾
在国际商务管理中,难免会由于文化观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冲突的影响,实现企业的发展。具体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一是凌驾于弱势文化之上,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势文化为主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容易发生更大的问题。二是对于冲突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态度,忽略文化观中的差异,尽可能做到为了同一目标而忽视差异。但是这种冲突的解决方式容易出现潜在的危机。最后一种是融合,承认彼此之间的差异,并给与足够的尊重,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
四、结论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应该注意到不同的文化观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不同的文化观给与一定的尊重,并充分认识和利用其中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部分,降低其中不利的因素对于日常管理的影响,保证企业在文化差异中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产生冲突时也要采用必要的解决技巧,不能任管理者依靠自己的文化观处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国际商务管理及相关活动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也将其十分自然的规划为不同的群体,同时也造就了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相疏远,若管理意识未到位或缺乏深刻妊娠,则很容易导致交往及沟通障碍。本文以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国际商务管理中突显的文化要素,指出国际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体现,分析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旨在促进管理人员在跨文化管理方面的意识加强。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文化价值观
步入新年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化的时代相应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与之相关的管理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重要环节。国际商务活动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种,也是文化活动的一种。而国际商务管理可以看作是跨越国界商务活动中用以人际交往特殊的形式,属经济领域合作,还是文化间的碰撞及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与地区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反映在国际商务经济运行中,甚至可能导致商业冲突[1]。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管理办法,将存在于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冲突最大程度降低,保障企业在参加国际经济的竞争时适应活动主体经济环境,同时能够融入各自文化环境,还能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主动权,是一家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大形势下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国际商务管理与文化价值观的概念
在文化领域中文化文化价值观属一些被当代及历史所重视及被否认的言行、理论而引发的感想。从中可以发现,价值观有其自主的生命力,是虽时间段游走所触发的或低迷或壮观的思潮。同时,价值观还存在有年代作用,并在不同年挥不同价值所在。一种价值观被确立,是被人自身所认可及衡量的,固一个人所处的年代不一样其拥有的价值观也并不相同。文化价值观同样如此,它不存在阶级性、不分高低、不分等级、没有贵贱,唯一不同的在于一个人在处于某阶段时是否存在能够被利用的价值。也就是说,文化价值观是什么,通俗些说,就是一个人觉得怎样的文化好,怎样的文化坏而已。在文化中价值观是最深处部分,辅助支配人们态度、行为及信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区别与其他国家、民族的特殊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素质、道德规范、价值尺度与情感取向。国际商务主要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和商品、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交流或交易活动。而国际商务管理则是指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市场有利的机会及对市场不利的风险来分析、寻找、评价的方式,从而以此探讨决策、有效落实的管理过程。随着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向一体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包括有国际服务贸易、商品贸易、跨国投资等形式国际性的商务活动也在获得了长足发展[2]。
二、国际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体现
1.沟通过程被文化差异所影响
语言是用来在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实现沟通的枢纽和桥梁,虽然当前商务管理的相关人员所使用语言能够较高程度的在不同的文化中适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从事国际商务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仍能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语言所存在的差异,并且是显而易见的,在国际商务管理进行时有不同文化及语言的双方,理所当然的会选择各自所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打个比方说属文化内涵程度较高的国家,群众就往往在Z言运用方面相对含蓄,相关的管理人员常常会已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身想法,所有只有结合沟通时实际情景才能准确的理解其语言含义;而管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偏低则更加偏爱运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观点、陈述事物。而这两类拥有不同文化修养管理组在商务管理时,往往表现出一类觉得对方太过粗鲁,而另一类觉得对方没有诚意或将其沉默误认为是承认,导致双方需要深入沟通就会遇到障碍[3]。
2.管理风格中文化差异体现
总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风格与欧美国家存在的西方文化及管理风格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已美国人为代表,时间等于金钱,用金钱来决定、衡量事物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管理标准。他们常认为生意是生意,也就是说做生意就应六亲不认,行事必须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因此他们更重视经济效益的获得,已最低投入来获得最大收益。在商务活动进行时美国这一国家的商人就往往表现的有些急于求成,做事方法直截了当,阐述观点时更加的开门见山,善于单刀直入,却不喜欢通过人或是要顾问来参与管理,在人们的印象中常感觉他们能够代表公司决定[4]。
3.决策方式中存在文化差异
思维差异往往是客观存在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的管理人员在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导致在通盘决策和顺序决策等方式上表现出有所冲突的状况。一般来说西方人特别是其中的英美人更乐意采用顺序决策,给予具体事物切入,更多的认定是问题本质应注重细节,若他们觉得只有在某一方面、某一问题中占有一定优势,才可有主动权,他们常会先从这一方面、这一内容着手,但对与原则性问题的把控则相对宽松;另一方面,在东方文化熏陶下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往往是原则性的问题一旦被确定,就坚定不移且很难让步,但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方面则具有较大灵活性[5]。
三、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文化差异属进行商务管理时跨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影响着在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步骤,产生这种影响的因素往往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空间的概念、思维的方式和价值的观念等。
1.价值取向影响着管理者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文化来对人们所做的行为与后果进行衡量,而人们在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时选用的方式也会受此影响,同样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比较剧烈的情感方面冲击。我们应当了解每种文化在传承中都会有着较为独立的价值体系,而在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所产生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其拥有的客观性,能在商务管理中将人与人或人和事物等各方面的区分程度更加客观的反映,在西方人中特别是美国人,通常客观性较强,提倡公事公办且不会徇私情,能够在从事商务管理时左右他们的一定是冷酷事实,并会以此做出评价与决策;而中国文化背景下决定了群众更加的知礼、谦虚,不是很乐意争强好胜,也不突出个人,固市场主导地位更倾向于集体,认为个人发展的追求属严重个人主义,会被谴责。由此可见,国际商务管理进行过程中存在不同价值观碰撞不可避免。
2.思维差异影响国际商务管理
所拥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认识外界事物、使用话语的规则及相关的管理行为。通常情况下西方文化背景主导的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注重更多的是在逻辑方面的分析,线性思维就是如此,而东方文化背景为主导的管理人员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在直觉上的整体性,也就是综合性更强的思维。受到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国人会多多的倾向于从总体上去了解事物的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还会反映出在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比如在以往商务活动中,我方代表对遵循“先谈原则在谈细节”的管理策略,首先向对各方面所共同承诺、遵守的原则及利益开始讨论。而西方线性思维为主的管理者多会在开始时就从正题出发,对相关的细节也更加的重视。
3.风俗习惯存在的差异影响商务管理
风俗习惯方面涉及最多的常常是宗教上一些相关禁忌。打个比方说,泰国人民认为左手乃不洁象征,我们在与泰国人初次相加需要交换名片时一定要记住不能将名片用左手递出;美国则认为一些数字不吉利,在礼拜五通常不举行商务获得,甚至会关注其酒店房号、楼层号、门牌号、餐桌号;柠檬香在菲律宾代表疾病相关而在美国则表示活泼、清新;在比如说阿拉伯国家,与其交往时应当避免妇女问题,也不能派遣女性商务代表,还需注意管理应当含蓄。
4.商务管理受到时空概念的差异影响
有学者将时间利于方式分成单一时间利用和多种时间利用两种方式,德国人、瑞士人及北美人的时间利用特点是单一利用,注重专时专用,善于将时间按小段小段进行规划,也被大很多属低语境的国家所采用。高语境的地区与国家会采用多种时间的利用方式,强调多人参与、一时多用,这些地区人们多拥有较宽松时刻表,做事并不完全的按照时刻表来进行。由于所持不同的时间观念,管理者会就会用不同的时间管理方式。比方说美国人竞争意识相对强烈,效益和效率被认为是核心观念,也就使得美国商人的作风雷厉风行,会在每各环节上予以重视,将管理时间尽量缩短,做到每一项管理速战速决。而在某些还存在封建意识或有浓重传统观念的国家当中,人们在时间重视方面会出现偏差,甚至于有时会有意识的将时间拖延,期望显示出尊贵的低位,最突出的体现是南美商人在商务管理活动中迟到各一到两小时都有可能。中国人把时间看做是能够随意支配且分散的,通常会在同一个时间短内伴几件事情或和几个人谈话,很容易使得西方人产生不适宜的感觉。
四、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管理中跨文化的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对此问题研究愈发深入,无论对跨文化交流还是对商务管理的实践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管理人员语言行为代表着企业、个人甚至整个国家,哪些因素能够影响管理,更多的趋向与于管理人员文化取向。管理人员只有能够得体处理在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才可实现高效常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