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

时间:2022-07-05 09:29: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在当前国内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高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推动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就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形势 对策

1 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率相对偏低,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目前,由于供需差别大、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薪酬逐年降低,假招聘铺天盖地,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怕吃苦,爱面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会使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深刻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从中探求破解对策,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1 毕业人数剧增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 。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在

3.3 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技能缺乏,这就与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相差太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为严重。连年的扩招使得学校在师资、校舍、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紧缺,各高校也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设置了一些新的热门专业,但仓促的设置不利于专业发展,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结构突出。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率连年下降,人力资源过剩,用人职位日渐饱和,对我们来讲是相当不利的。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是以后就业的铺路石,敲门砖。大学里一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在以后实际社会生活中应该十分有用,因为这些类似于哲学、社会学类的课程都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此外,如果连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好,那么如何去学习以此为基础的新知识?因此,把握好四年大学生活,认真学好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其次,要有擅长的专业技能。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计算机应用在将来应该会是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刻苦的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所学的技能多于其他人,就业几率才会上升。

第三,要善于为人处事。大学里很重要的一课时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事,即如何社会交际。这一点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但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四,先就业很择业。首先是要找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的工作,而不是一开始就我到一份事业,只有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采取务实的态度去择业,才能让自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或是做兼职,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具备敢于创业的信心。

5 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

【摘要】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各国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 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

人才交流市场人头攒动,09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些现象都和社科院就业报告的数字互相阐释,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了。

这几年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即使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各级政府正在积极落实国务院指示,努力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出路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化解当前就业难的形式,有必要形成以下共识:

1 要转变社会观念

现在中国普遍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是全球性问题。当然,相应的对策不是减少教育,而是通过公共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大学生一时的就业难,就否认当时大学扩招的必要性,因为现在世界大学教育都在普及。读书越多虽然不一定代表能力越高,但至少给了你提高能力的必要基础。扩招是我们这个民族一次高等知识和能力的转型,这个转型将是深远的。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是正确的。社会要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风气。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能以为就业难就减少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有知识的人才,才能够更快的改变现状,较快经济发张,促进企业调整,把祖国国力提升上去。

2 个人要调整好心态

由于“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使人们的就业方向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故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理性的选择就业。转变自己的一些观念:

2.1 大学生普遍薪资期望过高,使的一些企业和单位不敢大规模的招人,而且培育新人也将会浪费不少资源,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大学生等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薪资期望不能过高,毕竟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应当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慢慢发展,提高自己的薪资值。

2.2 局部行业和局部地区人才过剩,从行业来看,大家都希望到一些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和三资企业中去,而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小型的企业就业。从地域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到大城市就业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而不愿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基层发展,使的东西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故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发展,把学到的只是用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即解决城镇等一些中小城市缺少人才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2.3 “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时,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先融入现实,再试图改变。再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促进就业的力度

面对年年攀高的大学生就业数量,笔者认为,政府的“一只手”要努力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比如利用信息优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各种人才就业的公平性;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强化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开始抓起,不要认为快毕业了才建立学生的就业观,要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目标,让学生们明白将来要做什么,要事先准备什么,提供新的行业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政府的“另一只手”恐怕还得多做一些综合治理的事。譬如,不要急于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忽视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发展;不要忽视社会结构复杂化和职业岗位技能化的发展趋势,固守高等教育“精英化”的老观念,要把学习书本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等等。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加大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4 高校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锻炼,切实做到与社会需求衔接。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有长远的眼光,多积累社会经验,客观地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拉动就业的能力。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经济发展现状,同时受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和就业定位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扩大大学生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结构中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就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迫切需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特点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处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的发展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也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趋势的预测,开始减少新员工的引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使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区域就业形势差别较大,整体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此外,企业用人成本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不利于企业吸纳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

受经济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就业观念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平台,在区域和行业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区域和城市,因此,出现了“北漂”、“蚁族”等群体。大城市在发展资源和平台上,更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选择,相反,中小企业则受到冷落。其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有所转变,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面对压力、疏导压力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比较盲目,缺乏目标和规划,甚至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以逃避的方式和消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增加了心理压力。此外,在就业定位上,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进入大学后,盲目参加各项社团和校园活动,对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才发现岗位的能力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当前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

(一)就业岗位有限

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在就业拉动能力上,有所减弱。同时,因受教育体制改革影响,高校的扩张政策导致了大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人才供需的不平衡,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同时,由于我国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欠发达,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无论是在薪酬水平、发展机会、职业成长、还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地区,则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到大城市去奋斗和拼搏,导致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过剩,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域和农村则由于缺乏人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是经济建设的智力保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代企业也更加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当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竞争力较弱。促进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十八大上,进一步稳定了深化产业结构,发展高回报、高效益、低能耗产业的经济建设策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大学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

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拉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2013年经济形势报告显示,过去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00万人就业,这个数字经过经济转型和调整还在不断提高;目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30万—150万人就业。可见,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坚持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

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坚持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以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第三产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大力发展金融、现代服务、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信息等产业。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三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迫切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能够带动其他人的就业,从而提高社会的就业容量。政府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降低创业门槛等手段,减轻大学生创业成本和压力,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增加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抗风险能力。将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典型案例,加强媒体宣传,发挥其模范和榜样作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回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动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了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发生转变,同时缺乏明确的就业定位,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而经济发展也使就业岗位更加有限,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也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面临这种现状,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就业问题。

作者:黄自娟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与高校指导就业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历年来不曾缓解,且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做了分析,也对高校指导大学生就业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形势;就业指导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摆在社会和高校及学生本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毕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3年突破630万,2014年700万,2015年730万,这样刷新纪录式的增长,让大学生们感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相对于毕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就业人数却不见起色:据教育部统计,历年大学生就业比例维持在70%左右,据此可见,每年有近200万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一、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就业人数庞大,岗位需求不足。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体力劳动被机器代替,收工加工被现代化机械取代,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着失去就业岗位的危机。这是社会发展的进程,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但沿海地区仍有许多企业招不到专业对口的技术型人才,是市场结构过剩和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也突出反映了大学生技能转变落后于市场转变的速度。2.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企业对求职者往往是在人数众多中择优录取,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牢固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在要求专业的同时,还要参照学生在校时的社团活动、兼职经历等。3.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够,同时存在就业观念的误区。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时,对社会岗位需求的预估不准确,前几年紧缺的岗位,等学生学成毕业这一岗位已不再热门,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成了就业困难户。大学生在就业思想上的误区也是阻碍就业的一大原因。一些学生想一步到位,在大城市、工作体面、专业对口、工资要差不多等等,殊不知大城市的就业压力更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岗位不多,但消费水平也低,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待遇不错、工作体面,这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多年的努力、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愿望,而不是成为不去就业的理由。对于专业对口,一些学生认为既然学了这门技术,就希望能做这一行,不想浪费了在学校的学习。不断学习,缺什么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学习,什么才真正能融入到工作中,才能被企业所需要。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有力的的保障,也是最方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进行就业指导的最佳场所。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尽早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然而我国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各大高校中,甚至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直到临近毕业才匆忙学习。学习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给学生的指导也仅限于毕业前提供招聘会企业、时间、地址等有限的信息来源,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仅限于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和招聘会。在就业指导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讲解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求职技巧等方面,对于传授给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等比较欠缺。

三、高校就业指导的措施及改革方法

面对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高校作为大学生起航的最后一站,有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出适合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形成长期有效的就业培训机制。教育部门应充分和就业劳务司建立密切的沟通,实时掌握就业动向和人员流动情况,做到对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的供求关系明了,积极引导和疏散就业供求矛盾,让企业岗位能招得到人,让就业者不再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把需要的岗位提供给大学生,把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带入到企业,让企业能最快时间找到人才,让学生不再盲目错过就业单位。在高校,要选拨具有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就业指导办公室,这支队伍要不断研究和改进就业指导的工作和方法,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性和实际性,并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及本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使就业指导工作不脱离实际,不纸上谈兵。2.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应尽早着手。要树立大学生从一年级起接受就业观念全程指导的理念,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职业前景教育,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初步的认识和憧憬。大二和大三,要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寻找适应社会的需求的方向。3.积极寻求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建立就业信息档案。高等院校应寻求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定制式合作,积极沟通,互通有无,增进与就业单位的联络。高校将就业学生的个人资料及专业方向提供给单位,包括大学生的求职意向、社交能力、就业观念等方面的信息,针对性的为企业筛选合适的人才,既解决了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也解决了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让更多的企业、政府单位走进高校,在大学早期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观念,既是对学生的早期就业指导,也是加深用人单位对本校的了解,实现双赢。

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社会岗位需求已经饱和,而是别有他由。本文浅析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从自身作为辅导员的角度提出帮助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辅导员;缓解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第一是大学生人数,2012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80万,到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727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庞大的群体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脱离课堂涌向社会,这就是大学生就业浪潮。就业是大部分人发挥其自身价值的通用渠道,对于大学生也一样,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实际能力不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有的用人单位甚至不需要大学生,曾经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学生在现在已经褒贬不一,大学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就业被一道道门槛阻拦,有时甚至爆出“毕业即失业”的消极言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起因

(一)毕业人数太多,就业冲击波太大

以大学本科四年为例,现在的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一个四年制本科大学生的计划中,会加入毕业实习这一必须经历的课程,但时间大多是大四下学期,实习结束后大学生将一起奔向社会求职,很少留在原来的实习单位,而几乎全国所有的大学毕业季都在同一时间段,这也就产生了大学生求职热潮。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却不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遍地开花,它们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波动不会很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大学不是一所技能学校,她所培育的是综合性人才,所谓综合性也就是在思想和行动均要有所提高,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而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是校园,学习场地是在教室,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教材与讲义,有的教材为了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书中的例子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让学习的人深入浅出,但终究还是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去转化并用之于实际的工作。

(三)自身期望太高

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改变,依旧停留在以前大学生就业优势时期。跨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的发展让许多行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规模化、便捷化、高效率、高质量。对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想要找到好的岗位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而大部分学生都不这么认为,他们要求的是高收入,高福利。还有很多的大学生期待的是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和发展,认为机会多,待遇高,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四)没有计划,职业定位不明确

大学计划与职业规划其实只是一个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阶段的起始课程,但笔者将之作为一个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是有理可循的。一方面,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问求职人员的兴趣爱好,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期望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对于社会的主流工作岗位不是研究而是生产,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仅作为相应的参考,并不是择选的主要依据,往往得到这类公司青睐的恰恰是有计划、有目标、思想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另一方面,有份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而不会茫然无措,一技之长比一无所通要有优势得多。许多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总是乱投简历,而不会找准方向,简历内容也很普通,无法吸引注意力。

三、辅导员怎样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一)提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和生活的导师,其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身正为范,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基层工作者应该更加深入基层,与学生拉近地理和心理距离,处理问题时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提高在学生间的影响力是辅导员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二)帮助学生制定计划

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毕业生,辅导员都要积极广泛的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大学和将来就业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前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召集大家开展座谈会,或者进行相关讲座,还可以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活辩论赛等等。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引导,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修改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争取这份计划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导航。在平时注意督促学生履行自己的计划,有长愿景,也要有小目标,并可以通过班会形式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疏导

在以上的原因分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没有准确的定位,其就业思想与实际的社会发展变化相脱节。大学期间,对于就业心理辅导辅导员要密切关注这些学生,首先要动员班委会建立反应小组,要及时准确汇报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谈话或者讲座为学生舒缓压力,解决难题。同时可以联系心理学老师,为学生进行面对就业的心理课,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四)帮助学生实习

大学生就业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争论也是雨未停、风又起。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从本职工作中为大学生就业找方法,寻出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结合时势,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中国绘制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而大学生将是圆梦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大学生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是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作者:王猛 单位:辽东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