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

时间:2022-07-10 09:50: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对农村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范

摘要:农村地广人稀,路况复杂,通讯受限,发生自然灾害概率高于城区,农村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成灾后果严重,经常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加强农村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工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农村;地质灾害;应急防范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缓发性和突发性两大类。四平市地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属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但也常有地质灾害发生。常见的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裂;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洞井塌方、冒顶、瓦斯爆炸;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坝体跨塌等。那么,如何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应急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实际,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方面,涉事地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 编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很多方面。为了避免工作重复、交叉和相互脱节,需要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所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防灾避险的重要内容之一。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工作重点和各地、各部门的职责、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一定时期内需重点发展的防灾技术手段等。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掌握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规律,圈定地质灾害多发区,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灾害体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等,并结合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各地质灾害点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区分轻重缓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

2 划定、管理地质灾害危险区

将可能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地区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

(1)在造成灾害威胁的地质灾害体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灾害威胁尚未解除前,危险区内禁止开展任何建设活动。确需开展建设活动的,其建设方案中必须有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切实有效的防灾避险措施,方可开展建设。

(2)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如在崩塌、滑坡危险区进行采矿、削坡、填土、开挖水渠等活动都要禁止。

(3)责成危险区所在乡(镇)级人民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和防灾避险预案,预案要明确灾害体的动态监测机构和人员、防灾预警的判据、预警机构及负责人以及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

3 组织开展群众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我市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加之人为活动频繁,如,采矿、挖砂、筑路等,未知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通过一次性或汛期前调查不可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体,这样就给灾害体监测和预报、预防带来困难,防灾避险工作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开展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防工作。

3.1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主管部门要根据地质构造、所处地理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防灾避险知识的及预报途径等有初步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生活在本地,对环境十分了解,如有灾害前兆都能够及时发现并上报情况,是防灾避险的有效途径。

3.2 开展联防

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监测和预报联防工作,使之便于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和征兆,一旦发现就能够快速上报,尽早采取有效的防灾避险措施,从而提升我们抗御灾害、防灾避险的效果和能力。

3.3 明确职责具体方法

一是逐级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避险责任书》,明确防范责任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主要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年度地质灾害防灾、灾情速报联系网络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发现灾害前兆或险情能够及时快速上报。三是填报防灾避险“告知书”,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防灾避险“告知书”,明确防灾措施和避险撤离路线。如,居住在采矿塌陷区及其附近的居民,居住在距河道较近的居民,居住在距陡峭山体附近的居民等。

4 加强农村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范

督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汛期,要组织专门的巡查和检查,监督指导工作。要开展汛前、汛期、汛后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灾害体,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已知灾害体进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涉及面广泛的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的管理,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种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地质灾害与农村经济发展

摘 要: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与农村经济发展作初步调查并对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分析,阐述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

关键词:地质灾害 农村经济 防治 安全

地质灾害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同样也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可怕的后果。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因此农村的发展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息息相关。近来,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让农村建设带了阻碍,是社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新数字统计显示,今年的地质灾害25073起,同比减少121%,去年(2010年)1到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466起,造成人员伤害379起,共造成2909人死亡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损失最多的一年。据统计,这些冰冷的数字,意味着一幕幕泪水与呼号。近两个月来,更是大灾大难不断,不忍卒睹。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702人遇难,1042人失踪,再成国殇;州省大面积山体滑坡,整个村庄覆没,99人被埋;四川绵竹暴雨引发地质灾害7人遇难;汶川强降雨造成多处地质灾害,映秀镇32人失踪;云南省巧家县特大山洪,近50人遇难,广西玉林市、梧州市降雨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43人死亡和失踪;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出现直径8米、深度10米的大坑;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因滑坡导致列车脱轨,造成19人死亡……一连串的灾害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上述灾难都发生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对当地人而言,地质灾害就象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随时可能落下。人们为何非得死守危险的家乡?

一、走不动,成为“留守部队”

(一)其实能出去的都出去了

研究数据显示,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在60%以上,如今的农村已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只剩下年迈的老人、体弱的妇女,还有倚在家门口眼里写满了思念和孤独的孩子。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称之为“386199部队”。

另一方面,城市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资源和机会都集中到了几个大城市里,挤出效应下,二三线城市里的机会少得可怜,以至于高喊“逃离北上广”的人们,最终不得不再回去。

(二)出不去的苦心经营“根据地”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她们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要家务、农活一肩挑,长年累月地独自撑起一片天。

中小城市的情况也很类似,不过由于工作机会的缺乏,留守妇女主要着重于下一代教育。

二、丢不开,最基本的保障与户籍息息相关

(一)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既是权利也是镣铐

一般认为,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即使农民什么都没有,只要还有土地,就有最后的退守,从而维系社会稳定。

同时,土地不能买卖,农民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一旦户口迁移,不属于村集体,将自动失去对土地的使用权,所以,土地又是对农民的束缚,使农民不能轻易脱离家乡。

这就造成,不管农民在哪里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根”都必须扎在家乡,只有当土地能够自由流转时,才能摆脱这种制约。

(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离开户籍所有地就没法办低保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七条,要申请低保的话,须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期间还需要向邻里、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从申请人的角度来看,要办理城市低保,除了提供身份证明外,还得提供失业证、单位证明(解除劳动合同书)、房屋协议、水电气发票等等,需要与原单位以及社区居委会紧密联系,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就没法办理。

三、容不下,他乡难成故乡

(一)融入别的城市好难

对于“流动人口”,各地历来严加防范。如果城市中充斥着大量的流动人口,在政策层面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担忧,社会治安更多的隐患。

这在制度上并没有障碍。现行的宪法,并没有明确承认迁徙自由的权利,虽然人们心底里认同迁徙自由的合理性。

在实践上,不仅跟当地人有隔阂,“流动人口”之间也没有强烈的认同感――通常这需要依靠生活的贫民窟共同体、弱势共同体来完成,然而我们是忌讳这类东西的。

(二)在别人的城市里,下一代的教育没有保障

在义务教育方面,各地的政策已经有所松动,允许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为了表示“公平”,还取缔了那些专为流动人员子女开设的学校。

事实上,有形的墙消除了,无形的墙却根深蒂固。无论是师资、管理还是升学机会,流动人员子女都无法与本地学生相比。在高考前夕,他们还不得不返回原籍备考。

现在还有了新的鸿沟,那就是幼儿园教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坚决取缔了“黑幼儿园”,另一方面,公立幼儿园和其他资质较好的幼儿园,在资费和入园门槛上水涨船高,没钱读不起书,让人望洋兴叹。

四、想不得,又有哪里绝对安全?

(一)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北上广深也不能幸免

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有60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全国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威胁,23个省(区、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12个省(区、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地裂缝,16个省(区、市)的46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

广州、深圳位于岩溶地质条件下,近年地裂、塌陷灾害严重;上海位于长三角沉降区,还有海水倒侵的威胁;至于北京,也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隐患覆盖地区达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山区县、30多个乡镇。

(二)极端气候加上人为破坏,桃花源也能变成人间炼狱

就拿这次受灾的舟曲县来说,向有“藏乡江南”、“不二扬州”之称,被誉为“陇上桃花源”,不仅有林海浩瀚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沙滩森林公园,还有陇上名山――翠峰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拉尕山……

然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砍伐,当地森林遭到掠夺式破坏,据不完全的统计,森林面积减少超过70万亩。查看现在舟曲县城的照片,四周的山峰光秃秃的,已经看不到明显的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近年大修水电站,脆弱的地质条件更加不堪一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与其逐水草而居,不如改变脚下的土地。

结语:在灾难面前,生如蝼蚁。既然无法逃离,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预防预警到位,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要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260个地级气象局联合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业务,各地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作者单位: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广西南宁)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农村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泥石流、滑坡、崩塌、洪水等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和隐蔽性等特点,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农村小城镇由于地质环境空间狭小,地质灾害的危害往往对全镇具有毁灭性的影响。这些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农村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生态地质环境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是小城镇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农村小城镇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农村小城镇的空间狭窄,灾害一旦发生,损失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概述

1、崩塌

崩塌主要发生在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地、丘陵等山区中。崩塌是指岩体、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离开母体发生急剧的倾落运动。崩塌现象在我国西部山区极为普遍,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以及道路交通造成严重损坏,其形成机理是:应力在卸荷作用下重新分布后,在边坡卸荷区内高陡边坡形成张拉张裂缝,和其它裂隙和结构面进行组合,逐步贯通进而形成危岩体;危岩体在外力触发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滑,散堆于坡脚。

2、滑坡

滑坡是指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对我国村镇的人民生命财产、牲畜、建筑物、农田、森林、道路、水利水电设施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一般来讲,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产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发生滑坡。同时降雨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很大。滑坡种类繁多,对于不同的滑坡,其初始条件、滑坡成因及滑动表象是多种多样的。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泥石流往往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对村镇人民造成的损失很大。泥石流的发生于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被暴雨、积雪冰川融水所浸透饱和,稳定性降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演斜坡或沟谷流动。由此可见,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方面: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4、洪水

洪水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暴雨形成,一段时间的较大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造成大量雨水聚入河中,径流量过大超过河槽的泄洪能力因而造成洪水。对村镇而言,洪水来临时,大部分农田受淹、阻断交通、村镇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施遭到破坏,人员伤亡、村民自建房屋倒塌,病菌滋生、引发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村镇居民的自建房屋在整体性、地基及基础、选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有的房屋建靠近江、河、湖(水库)、沟切割附近,这些区域容易汇集降雨形成地表水流。当在洪水的冲刷、浸泡及波浪打击的多种作用下时,村民自建房屋不能抵御、导致抗洪能力差。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人类工程活动呈现明显增强的趋势,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区内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因和巨大驱动力,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己经是毋容置疑的要事。如何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细致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期、分区、分类地指导本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整顿和清理危窑

乡村的窑洞现在大部分居住着老弱病残和智障人员,这些人无经济能力,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所以,应对所有危险地段的窑洞进行清理,属外来人员租住的劝其重新选择安全地段另租他房;或给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危窑的外租,乡村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逐步使居住在危窑险地的居民渐渐退出。以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3、应急搬迁避让新址

应急搬迁避让是减少农村地质灾害损失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以往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常常出现从一个隐患点搬迁到另一个隐患点上的现象,仍没有避开地质灾害的威胁,亦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应急搬迁避让新址的选择目的就是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重演。地质灾害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可以从区域上和点上两个方面来研究:区域上主要是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工程地质区划,编制搬迁场址建议分布图,划分出适宜、基本适宜区作为建设新址的区域,为搬迁避让和应急搬迁避让提供宏观依据;点上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遴选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大的点,针对灾害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应急搬迁避让的新址,为该点搬迁避让和应急搬迁避让提供点上依一据。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减灾防灾意识,依靠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是我国农村减灾防灾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应继续重视开展电视、广播、黑板报、张贴画、集中授课、下乡指导、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减灾防灾意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监测,对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灾知识培训,制定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防灾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对农村地质灾害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的农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在目前的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农村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因此笔者对农村的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措施的探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风水与地质灾害防治

[摘要]山区地质灾害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我国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考虑到风水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对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风水盛行的形成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山区 农村 房屋建设 风水 地质灾害 防治

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一种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自古以来,我国不少农村房屋选址和建设都有看风水的习惯,“依山傍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平安的祈盼。虽然传统风水含有一些朴素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山区农村建房过分迷信风水,一味地“靠山建房”、“沿沟发展”,而这在地质学的角度看来,却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农民建房引发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案例逐年增多。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风水相关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1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风水盛行的原因及现状

从古至今,好的住宅风水讲究朝向要坐北朝南,目的是为了通风和采光;房屋背面有连绵不绝的群山作为坚实的依靠,目的是解决通视,寓意视野开阔,前途无量;南面有众多低矮的山丘山岭,左右两边则有小山庇护,中间部分开阔宽敞,宅前有河流水四周环绕,解决的是周边环境景观,青山绿水,宁神怡情。中国山区农村房屋建设为什么那么相信风水呢?它的形成一是受中国相当漫长的历史原因影响;二是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知识,无法正确分清自然科学与封建迷信;三是农村“风水先生”不断的鼓吹和传播,误导他们的思想;四是广大农民对旧的风水习俗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寻求对精神的安慰和平安的祈盼。

在山区农村,农民建造房子都有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的传统风俗习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房屋选址前未做危险性评估。“风水先生”因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并未真正地领会房屋建设风水的思想内涵。农民请来“风水先生”看房子高低,上房、出路在哪里,财运是否亨通,人丁怎样兴旺等等,常常因为风水先生一句“靠山实力雄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称此处为“风水宝地”的说辞,部分农村房屋建设在河水之边、危岩之下、不稳定斜坡和滑坡体之上,房屋选址呈现靠山建房和沿沟发展态势。

2防治措施探讨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并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各级政府加强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要利用广播电视、走基层等手段和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正确引导群众区分自然科学与封建迷信,相信科学,展示正能量,创造良好的地质灾害防治氛围。

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和巡查工作,随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区段人员的撤离准备。在野外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规划,建立农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2.2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规范农村房屋建设, 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山区农村居住得很分散,要让农民做一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话目前看,是很不现实的。各级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山区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农村房屋建设。对山区农村居民新建和扩建住宅,在严格按规划和用地审批程序的同时,一定要科学选址、现场勘查,避开切坡及其他有地质灾害隐患处建房。

与此同时,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使房屋错落有致,未经专业人员现场踏勘,不要大兴工程,不得随意开挖乱填,防止斜坡失去稳定。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重视排水设施的建设,对人工切坡进行合理加固,避免破坏坡体的稳定性,诱发滑坡灾害。

2.3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选址建房

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于地形地貌、岩土体、地质构造、降水、水文、植被条件和人为工程活动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予以全方位的考虑,选取安全的场地,切实有效地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此同时,切实有效地规避沟谷低洼处;规避松软的土层;规避陡崖、陡坡;规避沟谷出口处;尽量不要在活动断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做好山区农村房屋结构的加固工作,搞好山区农村房屋的地基处理。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之前出现过地质灾害的位置。尤其是必须提前做好老滑坡体的稳定性的评估工作,只有保证其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施工。

2.3.1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崩塌危险位置地质灾害防治的选址方法

所谓崩塌危险位置,也就是说,崩塌体后缘破裂壁一带起到崩塌堆积体前缘一带止,主要包括下面的三种情况。

情况一:已经稳定的老崩塌区。通过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实践经验已经稳定的老崩塌区,不会对于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选址工作产生太大的影响,只需要确保房屋基础和崩塌体后壁、前缘之间存在着适当的安全距离就可以了。另外,通常情况下,崩塌堆积体都是顺序混乱不堪的倒石堆,非常不适合用来建设房屋。与此同时,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的崩塌存在着多发性的特征,一定要避开之前出现过崩塌的位置。

情况二:如今尚存在崩塌问题的新崩塌区。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应该标记出崩塌块石运动的最远距离以及崩塌后壁以上岩体的变形区域,该区域就是崩塌会危及到的最大的区域。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位置和崩塌会危及到的最大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距离。

情况三:潜在崩塌危险位置。在进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应该按照坡度、坡形、坡高、岩体节理裂隙、风化程度等等方面的因素,标记出潜在崩塌区。与此同时,进行现场调查以及简单地计算之后,进一步明确崩塌块体的最大危害区域,在保证适当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就能够标记出潜在崩塌的危险位置,必须在潜在崩塌危险位置的外侧来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

2.3.2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泥石流危险位置地质灾害防治的选址方法

泥石流沟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通常情况下,形成区、流通区的位置在沟口以上的陡坡,对于山区农村房屋建设是非常不适合的,而只有泥石流堆积区是可以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与此同时,大型泥石流沟堆积扇的面积是非常大的,是发生多次泥石流之后而产生的。在宽大的泥石流堆积扇之中,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具体来说,必须深入地研究泥石流现象的形成因素,科学有效地预估泥石流的规模,科学合理地预测将来出现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的概率以及规模。另外,应该标记出可能的一次最大泥石流堆积区域,在其位置之内,绝对不可以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

2.3.3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滑坡危险位置地质灾害防治的选址方法

首先,对于老滑坡,通常情况下,它们的面积都是非常大的,在几平方千米以上,其地形也是非常平缓的,非常适合山区农民进行生活工作耕种,完全避让的概率很小,可以分下面的两种情况来进行应对。

情况一:对于非常稳定的大型老滑坡,在不能够避让的情况下,能够将其用于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然而,必须高度重视其环境保护工作,从而确保老滑坡能够长期保持稳定;而对于非常稳定的小型老滑坡,尽量地不要用于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防止小型老滑坡突然出现问题而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

情况二:对于最近突然出现缓慢活动的老滑坡,不管其规模大小都不应该用于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

其次,对于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滑坡,存在着非常差的稳定性,这种新滑坡如果受到一些因素的诱发,就会出现再次滑动,因此,不应该在滑体上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倘若能够确定这种新滑坡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地基之间存在足够远的距离,其发生再次滑动并不能够导致山区农村房屋建设发生安全问题,那么,可以在滑坡前缘准备充分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将其用于进行山区农村房屋建设。

最后,对于已判定为潜在滑坡的危险斜坡,必须不能用于山区农村房屋建设。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山区农村房屋建设风水与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在山区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有效地排除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隐患,保护好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谈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研究

摘要: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切坡建房,根据自己的意愿,增大户型,改善生活的环境。但是我国农村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地区,切坡建房的过程中,会严重损害周边地区的水文和地质,长期可能会引发大型的地质灾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分析农村切坡建房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规律以及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村 切坡间房 地质灾害 防范 措施

大多数的农村都位于偏远的山区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再加上最近几年,农村切坡建房的密度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更加频繁。因此,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以及农户本身增加灾难的防范意识,针对灾害频发区域中灾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危害指数以及规律特点等,积极讨论,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同时,有效的防范灾害,保证农民群众长期的住房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一、农村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一)农村切坡建房缺乏安全意识

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安全意识淡薄,在一些房屋抢建、滥建的过程中,缺乏对房屋安全性能以及周边环境安全性的考虑,建设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后削坡、前填方的办法,有的选择建在河溪边、池塘水库边或是灾害易发生的地段。农民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之下,后坡的建设一般没有排水系统,房屋建设的安全值得考量。

(二)因政策因素选址受限

因为一些政策的限制,切坡建房的地段大多选在耕地,甚至是占用了基本的农田。为了防止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不少房屋的选址选在了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建房,成为导致灾害的巨大隐患。

(三)地质灾害具体的成因分析

1.边坡开挖引发的地质灾害

过度的边坡开挖可能会导致坍塌和滑坡,这种类型的宅基地主要选择则建在山区、丘陵的坡脚,需要开挖坡脚才能够保证足够的建设面积。过度进行边坡的开挖,容易造成坡脚的卸荷而形成陡坡,使整个山体的表土层失去稳定,造成局部或是全部的坍塌。

2.建筑垃圾堆放引发的地质灾害

建筑垃圾的堆放主要可能引发泥石流或是滑坡。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山区沟谷的两侧,切坡开挖形成的建筑垃圾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直接顺坡而下,在破面形成大量的堆积体,一旦发生降雨,容易引发堆积体的滑动,在冲击下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威胁沟谷两侧住房的安全。

3.宅基地回填引发的地质灾害

宅基地回填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不均匀沉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回填宅基地,这种类型的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山区的沟谷两侧,地理位置较低,一般就近采土直接回填,原有的植被和土层未经处理直接被掩埋,房屋建成之后,长期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透,以及植被腐烂等问题会引起房屋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房屋的墙体开裂直接倒塌。其次是半挖半填宅基地,这种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坡面较为平缓的部位,平整土地时,通常采用后缘开挖至基岩,承载力较大,而前缘未经过回填,基岩的部分基本不会沉降,回填土部分由于植被的腐烂,发生侵蚀的作用,会导致房屋的破裂或是倒塌。

二、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在防治灾害之前,应该了解切坡建房地质灾害的危害,如下:

(一)科学规划

根据农村房屋建设选址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农村建设相互配套的地质防灾规范,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成灾的背景,制定长远的防灾计划,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分析灾难的类型,建设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此来指导新农村房屋规划的建设。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放建房选址的优惠政策,为灾害评估提供适当的补贴,减少不合理切坡建房现象的发生。例如我国农村切坡建房具体分为原拆原建、原地拆迁和异地新建三种,每年平均10208户/年,经过初步确定,需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为4554户,占总数的50%,其中需要经过专业人士提供建议的农户为2800户,总数大概需要80万元。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在建房之前,调查好这些数据,确保前期预算充足,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统筹安排

相关技术人员首先应该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思想,分析山区与平原之间的差距,根据建设用地的规划,分析财力资金的状况,尊重当地群众的基本意愿,贯彻节约的原则,将新建和旧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次是要发挥农村建房的集中优势和规模效应,解决一家一户建房难的公共问题,避免简单的拆旧和翻新,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要实施造福工程,对建在水塘边、江河边以及灾害频发区域的危房进行集中的处理,尽快动员搬迁,避免一旦发生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综合治理

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新农村的建设要集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要严格控制垦殖事件的发生。通过封山、挖掘排水沟渠、削减负荷等措施,实现综合治理,主动规避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四)合理选址

在选址之前,首先应该进行地灾评估。选址要符合科学性,贯彻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做到科学预警,提出防范措施。在选址批地阶段,必须要经过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的评估确认,得到批地的认可之后,才能开始动工,一切要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具体的选址要求包括地势平坦,不切坡、填方,不能位于灾害隐患的影响区域,不能是岩溶的发育区域,不能建在山凹前缘、两沟的交汇处或是河道的冲击滩等等。

(五)科学设计

首先在建房的面积上,严格按照相关的用地标准,既满足群众的面积需求,同时考虑房屋建设的安全性。其次在Y金的问题上,对群众进行安全教育,实施防灾演习,引导群众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房屋的安全建设中去,例如使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来加大房屋建设的安全系数。最后在工程设计的环节中,依据相关灾害的评估参数,考虑房屋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抗灾能力,后坡的建设必须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必须建设配套的安全坡度、安全台阶以及挡土的排水系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需要充分的利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科学合理规划,做到以人为本,积极研究灾害发生的类型,统筹安排,综合治理,避免在灾害易发生的地段选址,科学设计建房计划,维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平衡,不断总结以往经验,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