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时间:2022-07-18 10:30: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浅析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

1.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呢?是不是简单的“数字”呢?“数字”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数据,而广义的数据是对与一个数字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撷取、处理、分析、管理的一种综合描述。比如一个学生英语考试得了59分,将这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上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参见郭晓科2013:5)。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张燕南、赵中建2013:5)。可以说,“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交换、整合和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新知识、增长新智慧、创造新价值。

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将会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呈现出信息量巨大、非结构化分布、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促进了弹性学制、个性化学习、社区和家庭学习的发展,引起教育环境、实验场景、学习时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变得极其丰富,知识将无处不在。学生除了校园和课堂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微信和短信息等实时交际工具,利用移动装置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包括网上听课、读书、写笔记、做作业、发微博、讨论问题、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当代学生网上社会交际、网络学习的习惯,也将彻底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化,那么传统课堂面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如果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其吸引力就必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单纯为学生解释单词、句法,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量、有价值的语料,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明显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大规模语料为中心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和应对,将来势必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

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知识方面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而是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③。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网络通信、常规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技术技能尚不具备,就更难以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化教学。

2.教师职能转变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主,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但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在英语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大数据信息四通八达,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轻而易举,教师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此时,教师就要从以前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学生现在并不缺乏英语学习资源,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授之以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外语教师还要做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监督者。这些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大数据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3.学生主体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提高,二是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求日益明显。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优秀者词汇量可以达到4500个;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500个。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几乎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这就使得当前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均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汇合总结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4.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课堂和教材,统一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则主要是学校以及督导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陈振华2009:84)。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从单纯的课堂为主的语言知识讲解转向以特定工作情景为主的语言材料的实际运用,要引导小组学生对相关问题结合社会现实、网络资源深入学习,鼓励小组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讨论与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辅导方案。与此相对应,教学评价也要多元化,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真正实现从侧面、过程性评价。这些均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增强针对性;还要善于通过教学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综上,由于学生学英语不再只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场所都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组织好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担当起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和任务,如何提升自身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并兼顾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均无法回避。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1.增强整合英语学习资源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

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⑤所以实行个性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向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其学业成绩和情感沟通能力的成长。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英语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值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广泛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课堂面授学习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3.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提前做好课程分化转型的准备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统一、通用的单一课程,而是分化成“基础英语”(必修课)+“英语技能强化课程”(选修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的具有梯次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仍然沿袭现在的通用英语,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开设2个学期左右。“英语技能强化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突出单项技能,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专门用途英语”是向专业过渡的一门语言课程,为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本专业打基础,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所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能上基础英语,也要能上英语技能强化课程,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门贴近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

4.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挑战,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均要积极应对。要正视现状和问题,要参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要加强英语技能强化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线教育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视频课程将会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学校教育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部分老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师生关系将面临改变。更个性化的教学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成为必然。大学英语教学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育哲学思想、英语实践技能、英语教育技术、英语学科应用等方面做好长足的准备。本文粗略地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大数据时代的职业发展路径,但是如何从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层面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陈金平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路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职业发展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开始备受关注,它既是完善自身的内在需求,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改革中选课制的实施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探讨选课制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就如何完善和促进此次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改革 选课制 教师职业发展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实行了大范围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时,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外语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围绕教师职业发展、职业素质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改革尝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Hutchinson 和 Waters等西方学者提出需求分析理论,强调学生的需求研究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理论为目前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继此之后,刘润清在《论大学英语教学》一书中再次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及对教师的挑战; 2008年,王守仁出版了《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一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趋势。夏纪梅在《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中指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职业修养,才能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需求。秦秀白在《教书治学之我见》一书中强调教学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果教师思想不改革,教学改革就是纸上谈兵。对于教师改革与发展,Freeman提出教师职业发展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成败,且教师职业发展没有终点。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认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大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学习和吸收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职业修养。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策略,在武汉科技大学2014级学生选教师授课和上英语选修课一段时间后,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选课心理、选课标准、学习成效及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各个学院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现状、对教师和教学的期待及要求。同时,本课题将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职业修养、管理手段等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匿名填写。除此之外,本课题还邀请部分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从两个角度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及有待提高的方面。

三、研究结果分析

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默认课堂,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教务系统安排教师作为任课教师。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新的教师,个别班级因为人数太少而无法开班,导致个别教师课时量减少。

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之所以选择默认课堂,主要有三个原因:1.对默认教师很满意;2.课程时间安排和管理局限了选课的范围;3.在新的课堂中,由于彼此不熟悉,上课感到拘谨并难适应。个别学生认为学习成效不在于老师,主要在于自主性。

四、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启示

(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教师传授的具体知识还是有要求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希望从教师那学到真才学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接受过全面、系统的训练,有着过硬的基础,同时长期接触各类材料进行巩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基础,这就包括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等,并把这些知识贯通到语言教学中。再次,英语教师还必须了解和学科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补充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

(二)克服职业倦怠,调整心理状态。

任何工作做久了,都会有职业倦怠出现,教育领域也一样,大学英语教师尤为明显,因为他们科研成果难被认同,论文难以发表。加之授课重复率高,学术含量低,学生越来越难应对,极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没有了对教学的动力和热情。作为教学服务者的一线大英教师,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要进行自我认知调节,正确对待教学和科研压力,严重者就可求助于心理干预,不能怨天尤人。

(三) 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选课堂的学生中大部分对原教师不满意,而且其中大部分可以融入新的课堂,说明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亟待提高。夏纪梅教授认为外语教师除了要掌握和更新语言知识外,还要扩大知识面和学科范围,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等,并学习研究这些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它们与语言教学的交叉状况。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积极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教学技能和效果。

(四)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科研是教学的支撑和拓展。大学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学者型教师,是研究者,其科研能力是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科研和教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为科研提供信息、问题和第一手素材;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教学充满活力和内涵。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良性循环下,教学质量才能够得以保证,所以学生选课以教师职称作为选择依据完全是合乎情理的。这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们必须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成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五、结语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是一只庞大的队伍,承担着各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无论是从语言教育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这都是一支担子重、压力大、责任大的队伍。因而,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广大教师必须从各方面着手,综合提高能力和素养,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对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文章认为,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师要从教育教学观念、信息技术素养、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才能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途径

自2007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来,一场全方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高等学校展开,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社会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提高自身职业发展能力,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大学外语教师,应该从更远的视角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积极采取行动,努力提升自我,使自己具备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积极乘风破浪,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大学外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外语教师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型教师。

大学外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有:第一,教育价值的转变。教育价值由个人向社会转变,通过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和服务学生来创造大学外语教师的价值;第二,人才培养的转变。外语人才的培养由智力向素质转变,大学外语教学要求围绕学习者外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培养,突出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及交际运用能力;第三,教学主体的转变。大学外语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第四,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由课堂授课单项向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等双向转变,由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五,课程体系的转变。课程体系由分割向综合转变,大学外语课程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建立系统、开放、动态、立体的课程体系,帮助学习者用英语作为工具,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上做好语言准备;第六,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学外语教师角色由单一向多样转变,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转变;第七,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关系由等级向平等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合作、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在明主平等的氛围中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第八,教学评价的转变。大学外语教学评价由片面向完整转变,由单一的、片面的诊断性评价向多元评价体系转变,注重学习者外语的学习过程。

二、大学外语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广大师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主体。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程的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该规定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大学外语新的教与学的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出现给大学外语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大学外语教师担负着培养外语人才的重任,更要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应用,站在科技新高度,利用现代媒体改变外语知识的传递方式,优化大学外语教学过程,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学外语教师在积极应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中更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大学外语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技能,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课的制作,慕课的制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等;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多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好的素材补充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使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具有当前的国际化视野,也培养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理念,培养学习者的信息化意识,培养学习者信息工具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大学外语教师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指导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大学外语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

其一,自我知识。在自我知识上,大学外语教师需要提高自我效能与评价,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大学外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为根本,在大学外语教育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其二,普通知识。在普通知识上,大学外语教师努力提升科学人文素养,为教学和科研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外语教师承担着大学人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语言与文化等丰富人文知识传授的重任。

其三,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上,大学外语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大学外语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语法学、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理论、语用学、英美文学、词汇学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知识等。

其四,教育科学知识。大学外语教师要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将大学外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现在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努力成为适应这个时展的好教师。

大学外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的步伐,捕捉时展信息,把语言文化知识转化为亮点传授给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从事外语教学,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事业。

四、大学外语教师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但是大学外语教师职称的提升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都得从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着手。经验本身并不是成果,经验的积累可以提升为成果,经验转变成成果需要理论基础。作为教师个人,大学外语教师要主动提高理论水平,不懈地钻研,多读书,多思考,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通过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提高,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作为学院,要为大学外语教师尽力创造条件,重视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他们考博等深造,提供更多外出进修学习机会。

作为一名大学外语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需要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需要具有真知灼见,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职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新方向

【摘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竞争能力。大学英语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必须要体现英语的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做相关的研究和职业准备。本文旨在探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教师 职业发展新方向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着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点,主要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前者是指人才在基础理论、研究能力等方面具备高等教育的水平,后者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背景下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性院校,其绝大多数都将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对这样的新建应用型院校而言,如何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抛弃过去重知识理论、轻实践应用的老式观念,探索出一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建立过程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成,虽然形式上已升为本科,但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还没有找准适合自身特点的运作模式。而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来看,新建本科院校也还普遍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三、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新方向

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综合能力特点的毕业生,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不能仅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基础英语的学习,还要在某一文化或专门技能领域为学生讲授课程,这就需要一批在教授基础英语知识以外有其他专业之长的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迫切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是让自己的学识满足授课的需要,符合应用型技术大学里对英语老师提出的要求,胜任转型后的教师角色。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如下四个符合此类院校办学定位的特点:强化英语基础知识、增强语言实践技能、适当增加行业英语知识、开设文化类拓展课程。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英语教师的配备情况,大学英语教学可向如下三方面发展:一是基础英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础英语语言水平;二是应用课程教学,旨在通过语言技能类、文化类等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三是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即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探索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进一步深造,为第二次职业方向选择铺平道路。

四、具体措施

Grundy和Robison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推动力指的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2]。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和教师本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1.鼓励英语教师攻读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位课程。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将学习外语作为人生的必修课。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英语素质普遍提升,语言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以单纯教授基础英语面目出现的大学英语课程逐渐将会被弱化,尤其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多的转型课程,如:经济类英语、管理类英语、机械类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将会代替基础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攻读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位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历资格,逐步胜任专业和技能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应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课程,通过减少教师课时量,报销部分费用等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攻读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位课程对于教师和学校双方面来说都有获益: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提升学识水平、开阔视野、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加强自身应对竞争和适应教学方向转变的能力,使自己最终走向具备专业学术身份和专业研究者的道路;另一方面,教师攻读学位课程后回校任教,也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外进修学习的教师有较多机会接触某一领域最新和最前沿的学术动向,学校可以通过为这部分教师搭建博士、学者讲座平台等方式,将他们的研究精髓与其他教师分享,带动全校教师整体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2.逐步形成有效的团队协作式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于2007 年设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以专业或学科、课程为平台组建的教学团队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作为地方性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应根据学科专业和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 组建有自己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团队,利用成员技能互补特性, 通过同伴交流创造新知, 使知识成倍增长,从而解决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家或学术带头人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团队成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组成合理,从课程纲要的制定到课程开设,都由有经验的教授带领团队集体完成,并在课程设计、课程需求分析等方面寻求科研课题。在授课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逐渐深入探究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内容,以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为基础进行授课,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和研究最佳的授课方法,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团队协作式的教学体系。

3.探索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间的跨学科合作。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有助于提高ESP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语言教师在ESP课程的教学上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师个人可以在校内其他院系旁听学习相关课程,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积极与专业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在学习和合作中提高并发展自己;在授课之余,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参加ESP某一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积极关注个人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动向,并经常与专业领域的从业者沟通和交流,把最鲜活的业务案例应用于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对教师的进修学习和个人发展给都予大力支持,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ESP教师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展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实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而胜任ESP的课程。

五、结语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基础课程未来渐趋弱化的形式为广大的英语教学部门和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必须实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设计上体现创新性的转变,由原来的知识面的宽窄结合向提高应用性方向转变,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做充分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未来转型后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好方向。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叙事视野下的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探究

摘 要: 就目前而言,女性青年教师占据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总人数的半壁江山,由于与男性教师在性别上的差异,女性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她们在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多重社会角色中如何进行职业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围绕上述问题对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叙事探究,可以了解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职业成长特点,并从中发掘她们职业发展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叙事 大学公共英语 青年女性教师 职业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逐渐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倡导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并开展了较深入的探究。新形势下,由于来自学生、管理机构、公众压力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变革,大学英语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体系都在变革的潮流中发展变化;公英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中经历着困惑与挣扎,正面临着“边缘化”的窘境,他们的职业发展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在未来的十年,占很大比例的中青年外语教师会成为国家可持续的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力还是阻力,已经摆在研讨的首要地位”。[1]

就目前而言,女性青年教师占据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总人数的半壁江山。由于与男性教师在性别上的差异,女性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不仅面临着教学、科研、职称提升和来自学生的压力,还要肩负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传统社会责任,她们在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多重社会角色中如何进行职业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对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叙事探究,探究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职业成长特点,并从中发掘她们职业发展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二、叙事探究

叙事源于小说文学研究,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是加拿大的课程学者F. M. Connelly和D. J. Clandinin 在教师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研究方法,他们提出“研究者要从经验世界而非概念世界去理解和研究教师,从微观角度去观察和记录发生在教师生活中的故事”,[2]从而将“叙事”引入了教育研究。

叙事探究的哲学根基在于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Dewey将经验与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认为“经验”的改造就是“教育”。“教育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出发,相对以往所谓科学化的研究而言, 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 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3]Connelly 和Clandinin发现教师自己的故事是最能打动教师、引起教师反思的东西, 叙事探究的经验不仅具有个人意义, 同时还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4]教师实践知识和教师教育是对 “人” 的研究, 因而用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可以将教师平时散落在生活中的对外语教学的职业理解、文化、政治及个人认同和生活感悟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目前, 叙事探究法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比较流行,[5]被用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国内高校学界近年来也开始用叙事视野来探究外语教师发展且出现了相关专著。李晓博在日本用叙事探究法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并随后回国出版了专著《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2]当然, 李晓博更多的是探讨日语教师职业发展。 刘熠在其所写的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翻译和修改而成的专著《叙事视角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构建研究》[6]采用了建构主义的叙事视角, 是对大学公共英语普通教师职业认同的一个系统的实证研究。《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7]、《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8]、《课程与人: 职前英语教师的成长》[9]、《优秀外语教师成长案例研究》[10]、《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11]等一系列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著也相继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另外, 一些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也从叙事角度发表了相关论文, 如 《行动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12]、《优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叙事探究》[13]等, 因为“借助叙事探究常用的‘倾听’、‘对话’、‘观察’ 等亲切而平等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走进教师内隐却真实的教学生活世界,追溯、梳理、分享他们的专业成长之路,从中挖掘、提炼、反思他们发展过程中看似零散却弥足珍贵的个人实践知识,理解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心理愿景”。[13]

但目前在国内,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很少触及因男女教师性别的不同带来的不同职业发展研究, 叙事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对叙事探究的深层理解还不太充分, 从叙事角度探究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不多。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寻求的不是形式和规律的量化表达, 而是个人或群体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 研究对象是与研究者关系十分亲密的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为便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最终将研究对象确定为 A, B, C, D 四位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 且年龄都在28―35岁之间, 均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职称为讲师。

(二)研究问题

本文拟探究以下四个问题:(1)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之前的教育背景;(2)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之初的教学经历和职业发展;(3)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五年后或更长时间后的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4)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特点。

(三)研究方法

以叙事的形式进行收集个案质料, 包括被访者口述、QQ网上交流、研究者现场观察和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描述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 从中探究经验的意义, 关注她们的日常生活、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 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大学英语教学以及职业发展。研究者本人是质料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的主要工具, 研究者的反思是本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上述个案质料文本进行转写和反思, 研究者试图描述不同个体的个性化特色, 找寻这些真实生活语料“故事”的丰富内涵, 发掘并探讨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共性特点。

四、研究结果

(一)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之前的教育背景

A, B, C, D 四位老师均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从英语专业本科到英语硕士, 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尽管可能当时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时并非都对英语情有独钟, “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当年我高考时英语分数很高”(A老师), “我本人对英语很感兴趣”(B, C老师), “家里人认为学英语以后好找工作, 老师也这么建议”(D老师), 但她们都秉着 “既来之, 则安之” 的态度认真学习英文, 英语语言基本功都不错, 听说读写译(语音、语法、单词量、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令班里的许多男生难以望其项背。

“一心向学”是这四位老师在入职之前、接受良好学业教育的共同写照。“我念本科和研究生时,都是专心致志埋头读书”(B老师);“很自觉, 每天记单词、练习听力和口语” (A , D老师);“很单纯, 没想那么多, 只想把专业学好, 为以后找工作得多学点” ( C老师)。她们深知, 作为青年女性, 要想在高校谋得教职, 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学识素养。

这几位青年女性教师性格或恬静或开朗, 兴趣广泛,涉猎丰富。在求学期间, 除了学好英语专业知识, 她们还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 饱读群书, 发展个人爱好, “喜欢上图书馆” (D老师), “爱看书” (B老师), “喜欢游泳和打乒乓球” (C老师), “看了不少英文原版电影, 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 (A老师)。对新生事物和信息技术也很感兴趣, 擅长使用新的传媒和沟通方式, 是有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

总之, 良好的职业教育背景, 为A, B, C, D 四位青年女性踏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这条职业道路打下了稳固的基石, 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之初的教学经历和职业发展

A, B, C, D 四位青年女性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走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工作岗位, 可谓 “诚惶诚恐, 激情满怀, 竭尽全能” (A老师)。在访谈中, 这几位老师真诚地讲述了自己初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讲台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既不抬高自己, 也不贬低自己, 实事求是地勾勒出了当年的情形。

“不求一鸣惊人, 只求脚踏实地站稳讲台”是她们入职之初的普遍心理。“第一次上讲台, 心里还真有点发怵”(D老师);“每天花很多时间备课, 搜集资料, 生怕上课时出任何差错, 大到整个篇章结构,小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我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不允许自己漏掉任何一个语言点”(B老师);“刚开始有点小紧张, 每次准备出门上课前, 都要仔细检查是否漏掉了U盘或讲义, 有备无患嘛”(C老师);“会从网上或参考书上找寻大量课文背景知识, 然后取舍归纳, 精益求精” (A老师)。她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尽管工资收入水平不能与那些在外企工作的同学相提并论” (D老师)。

但这几位老师均表示, 从刚开始的胆怯到后来的驾轻就熟, 她们并未花很长时间, 除了自己的努力, 还与她们工作的这个群体分不开。因为A, B, C, D 四位青年女性教师工作的高校给每位初入职的青年教师都分配了 “一对一” 传帮带的辅导老师,为时一年, 她们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后, 多次虚心走进辅导老师的课堂听课,聆听、学习、取经, 尽快熟悉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和本校工作特色;同时, 辅导老师也多次走进新教师的课堂听课, 观察、指点、讨论, 尽力帮助这些新手教师独立出色地胜任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

此外, 在课余时间, 她们还热心与学生们沟通、聊天,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颇受学生的喜爱。确实, 这些初入职的青年女性教师上课精力充沛, 常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新知识, 旁征博引, 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沟通无距离, 且又有女性的温文和雅, 亲和力强, 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谈到科研, 这四位老师都说当时忙着适应新环境, 课时多, 忙着备课、上课, 而且本身她们职称不高, 相应的科研要求也很宽松,所以在科研上的投入不是很多。

(三)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入职五年后或更长时间后的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

时光荏苒, 渐渐地, A, B, C, D 四位青年女性教师先后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岗位上跨越了5个年头(有的甚至工作了更长时间),她们都评上了讲师职称。可随着工作时长的推移, 这些昔日神采飞扬的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速度减缓, 步入了瓶颈期, 原因诸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婚姻家庭和工作压力。

年龄渐长, 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面临的社会化问题是: 恋爱、婚姻是她们作为人的基本需求, 而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是 “主内”。“快30岁了,着急结婚生孩子呢,哪有那么多心思放在教学上”(D老师);“ 老公说我最近太忙于工作, 疏忽了家庭” (A老师); “昨天晚上小孩突然发高烧, 一宿没睡, 今天上课效果很糟糕, 自己都感觉对不住学生” ( C老师)。在本研究中, 我们发现四位老师中, 有三位或多或少抱怨在家庭和职业发展中难以平衡, 有些力不从心, “每天上完课后要陪孩子玩耍, 精疲力竭, 要备课也是要等待深夜孩子睡了才行, 不像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时间有大把”( C老师);“我结婚后更多的时间要放在家庭上, 小孩、父母样样都要操心, 也想继续深造, 如攻读博士学位, 但时间和精力顾不上” (A老师); “我刚评上讲师职称, 生过孩子再考虑深造和评副高职称吧”(D老师)。 只有B老师坦言自己很幸运, 工作不多久就结婚生子, 双方老人都很支持, 帮忙带孩子、做家务, 解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因此有很多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在各种网络资源上搜索学科前沿信息、写文章、申报课题, 目前正准备报考英语博士研究生。可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强劲助推力。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分制改革、分级教学、大学英语课时缩减、学生选择大学英语教师来分班学习等, 这些都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职业发展冲击, 也让这些青年女性教师感受到了空前的工作压力。“现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英语老师来分班学习, 这对我压力很大, 因为我没有高级职称, 不占什么优势” (B老师); “来新校区上课, 上下班路途遥远, 费时费力, 现在又要教学改革, 科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压力更大了, 感觉未来是不是要下岗了” ( C老师);“想在学位和科研上有所提升, 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不知道未来会咋样”(A老师); “男教师可以毫无羁绊地去进修、读博、写论文、搞科研, 而我们女教师则没那么潇洒, 又要顾家又要搞事业……女性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真难啊” (D老师)。

面对现实, 她们有些无奈;面对未来, 她们有些迷茫。

(四)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特点

A, B, C, D 四位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共性, 综上所述, 研究结果表明:

(1)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入职之前普遍有着良好的英语教育背景, 学业优秀, 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憧憬无限。

(2)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入职之初信心满怀, 精力充沛, 易于也乐于与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融洽;虽然是教学上的新手, 但她们能虚心向学, 而且在同仁的帮助和提携下, 进步迅速; 她们年轻富有朝气, 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效果较好, 颇受学生欢迎。但在学业发展和科研能力上有待提高。

(3)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入职3至5年后, 面临着婚姻和家庭的压力, 更多的时间需要用来考虑个人及家庭而不是英语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 随着更长岁月的流逝, 与男性教师相比, 少部分青年女性教师仍能保持往日的工作激情、旺盛精力和职业投入, 但更多的青年女性教师则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优势不再, 而且感到困惑、焦虑、痛苦、甚至倦怠、无所适从, 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期, 在教学、科研、学历提升上均陷入低谷, 渴盼在自身职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理想中的职业发展成熟期和成就期仍有现实的距离。

五、结语

本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记录和描述四位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的成长特点, 探究她们职业发展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所寻求的不是形式和规律的量化表达, 而是个人或群体经验的意义和价值。从叙事视角探究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职业发展, 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她们的职业发展心路历程, 揭示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实践和她们作为“人”的基本需求, 从而更好地理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更需引起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践行者的理解、关注和反思, 针对她们职业发展的特点,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找到相应的处理问题的对策, 因为她们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