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9:47: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浅谈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都是要强调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中都存在着形式美的法则,是体现二者美感的重要方面。本文对构成两者审美特征的形式美的法则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在艺术中是有一些潜在的规律是适用于所有艺术的,有助于在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提高对形式审美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 建筑 现代主义 形式美
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建筑,它无论是作为人身体的或是灵魂的居所,都被人投入无比激情与巨大的财力去尽情的创造。自人类独立于动物界以来,建筑就成为了人类的标志。建筑的设计史可以洋洋几万卷,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它都是最好的见证,凝结了人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才智和技术水平。工业产品是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发展产生的,虽说要从用具器物的角度看,器物制造设计史丝毫不逊色于建筑,可作为大规模批量生产,针对市场来生产设计的工业产品却只能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变革,它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最能反映时代变革的建筑设计当然也不例外: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钢铁、玻璃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这给建筑的设计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建筑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荫发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这一设计形式直到今日仍广泛使用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产品设计的发展。
一、造型美
建筑与工业产品一样都是具有体量的,占领高、宽、纵深三度空间的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相对复杂,还有时间因素的影响)。在造型上,二者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设计除了拥有合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优美的形式,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幕墙大楼,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品。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就造型而言,西格拉姆大厦的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正正,是一个很典型的正六面体,但他巨大的体量,却呈现出了长方体高大单纯的美。玻璃幕墙上窗框的分割使其表面形成了有秩序感的细节,使其造型虽简单但却并至于单调。现代建筑的正是利用整体的单纯与适当细节间的比例充分展现出和谐之美,正如维特鲁威所说:“当建筑物的外观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
二、材料美
《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可见早在中国的古代就懂得依靠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来表现美的特征。从设计史上我们更可以看到不同设计风格的演变往往与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同步进行的,新材料出现与加工方法的改进,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手法。现代建筑上新的形式特征就是体现在对新材料的组织和构造上,而现代工业产品的形式美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材料的运用和加工来表现的。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是正是形式美的重要领域。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材料呈现的面貌日益丰富,也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创造的可能。在现代设计中常见材料的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木材以及不断出现的新兴复合材料,而其中的新型的金属和玻璃材料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新的合金金属材料有着光洁的表面,卓越的性能,具有独特而闪烁的金属光泽,常常给人一种神秘的高贵感,最能体现出高科技的现代感而深受设计师的喜爱。玻璃的晶莹与剔透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并让大家深深为之着迷,现代复合的玻璃材料在强度和硬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在现代建筑与工业产品设计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
三、意境美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件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构成元素组合而成的某种形式及形式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种构成关系、这些具有审美情感的形式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无论是在建筑还是在产品设计中,一件完美的设计作品,不仅要有良好的功能外,更要有优美的造型,而所谓优美的造型应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能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激起人们的强烈情感的美。
建筑有着各种丰富的设计哲学,多变的形式,很多都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典范,形成了各具代表的风格。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的建筑设计哲学,在他的作品中各个细节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为建筑的外形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他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成为了现代风格的代名词,并深深影响了我们对建筑的认识,改变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面貌。
结论:
电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是完全现代的、独立的,没有任何历史和背景的现代工业产品,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技术的水平,现代材料工艺的技巧,但在外形造型上它却不可避免的要符合我们审美习惯的需要,所以要想设计出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有必要学习掌握各类艺术形式美的法则来丰富产品设计的的的手段。建筑作为人类艺术的集大成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形式美的法则,都可以作为电脑造型设计上灵感的源泉。
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是“本元文化”;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说,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造物艺术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
关键词:艺术文化学;工业产品设计;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是“本元文化”①。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在哪个地区和民族,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完全是“实用先于审美”②、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人类就开始具有了“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越来越丰富,人造物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了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
大千世界,多样的造物艺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们便对它们视而不见,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艺术文化简单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将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这种“重道轻器”的思想沿袭于历代,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③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相辅相成。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使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人类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印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石器工具中,能够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创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如果“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④,那么,这个手工的造物艺术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人类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使黏土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及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体现,只不过当时工业的概念仍然是手工业。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具有了真正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研究形态表现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包括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与纹理效果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在成为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视觉语言艺术。我们通常把通过眼睛体验到的美的东西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因此,造物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艺术。一般艺术都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来体现的,在这里,造物艺术的语言是人造物的具体形态、色彩、质感等,是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鉴赏和识别的。工业产品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大工业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等已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根,而我们却渐渐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2011年4月6日中国国际瓦楞展的开幕式当天,W2馆H11展位,一台长12米,高2.2米,宽5米的庞然大物,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万源多贝克最新一代瓦楞纸板柔印机设备SP2200。
相较以往的机型,这个庞然大物在印刷精准度、稳定性上有了较大改进,可最高实现150线高精准度印刷,颜色上可应对市场上七色印刷所需,四原色加两专色,外加UV上光处理。
外形设计上,智加设计师在外在美感与内在品质上做了探索,将产品功能性与艺术性相融合,运用到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首先,面对机器数万计的零部件,复杂的功能构造模式,设计师参考罗马柱整齐阵列式排布法,对设备空间利用与空间节奏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功能分区明显化,操作系统排布合理化,产品形象庄严、简洁、典雅,俨如一座小型建筑,颇富艺术感和节奏。
技术上,相较先前产品,SP2200可实现对瓦楞纸柔性版直接印刷、高网线、高精度,适用于瓦楞纸板宽度2200毫米到长度1300毫米,厚度由0.7-9毫米的高质量印刷,最高机器速度达9000张/小时,适用于大批量包装盒印刷。
性能上,整机自动控制水平,整机调整时间,生产功效等方面的展现也更加出色。采用了双伺服电机控管模式,人与计算机双重控管,控制机组间的同步、相位及整机速度,确保每次开机的套印精度,实现从走纸、印刷、干燥、上光、输纸各工序的自动控制及实时监控。
正如博朗设计理念中所说“出色的设计是具有美学价值的”。产品的美感以及它营造的魅力体验是产品实用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P2200设计的艺术还表现在机组排布上,特别是注重高体验度的人机工程理念,操作人员换版、清洗及停机检查时无需移动机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彻底消除了振动、位移对印刷精度产生的影响。一区一控管的空间整合使整机的设计更加合理完善,在保障产品精准度,高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损耗。
多贝克瓦楞纸柔版印刷机上墨采用胶辊、网纹辊和刮刀组成,可轻松实现大实地与高网点的同时印刷。各印刷机组之间的过渡空间,保证油墨有充份的干燥时间,配合红外线干燥器和UV上光器,保证了高质量的多色套印和完美的视觉效果。
正是这款巨型设备,极大地挑战了智加设计师的空间改造能力与艺术想象力。伺服电机控制室,印刷区,进纸区,人工控制区,以及广告区等等,注重技术发展和产品设计突破的同时,孜孜不倦地追求产品功能和艺术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