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25 11:53: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与碘胺酮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用药前准备、心理护理、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给药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采取碘胺酮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了用药前准备、心理护理、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给药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由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复杂,症状危急,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在于抗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为胺碘酮,在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为了更好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我院就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0例,男103例,女97例,患者的年龄为22―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8.5±13.6)岁,经临床诊断患者的心功能为NYHA2―4级。200例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为:60例合并冠心病,38例合并肺心病,28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32例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老年瓣膜病,39例合并糖尿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与碘胺酮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用药前准备、心理护理、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给药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

1.3临床护理。

1.3.1用药前准备。用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患者的QTC、QT、心肌酶、电解质、血常规以及肝功能等情况。同时要准备好除颤器以及相关急救药品[2]。

1.3.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各种症状的原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消除患者由于担心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一些老年患者会担心生病给家人造成负担,此时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给与患者更多的关怀,让家属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消除其成为负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1.3.3严格控制给药速度。采取注射泵精准而匀速的给药,给药之前核对好药量、药物浓度,并且设定好最佳的给药速度,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保证给药安全[3]。

1.3.4给药观察与护理。胺碘酮对血管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静脉通道已选择较粗较固定的中心静脉。并且静脉滴注或推注的速度不宜过快,不能超过10mg/min,且一次注射的时间不能小于25min。

1.3.5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知识的宣传,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该病虽不能得到根治,但是可以通过长期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得到控制。促使患者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4]。

1.4统计学方法。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经碘胺酮治疗后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0%,对照组患者经碘胺酮治疗后有3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当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之后,就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如果心律失常频频发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临床上采取碘胺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在采取碘胺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采取碘胺酮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了用药前准备、心理护理、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给药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观察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妊娠合并心衰;剖宫产;孕妇;心理状况

心衰是妊娠并发心脏病孕产妇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死因素,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28.9±7.3)岁;孕38.0~40.5周,平均(39.2±1.8)周;单胎妊娠40例,双胎妊娠20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心功能分级:I级27例、Ⅱ级21例,Ⅲ级12例。按照抽签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按照孕产妇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向其提供具体问题的对策,这个过程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应该是对传统护理成功细节方面的总结部分。传统护理成功经验应该是根据万方数据库中报道的相关案例,包括的主要内容:饮食、休息以及剖宫产围术期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其各自的解决办法等。若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此外,还应对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组护理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

见表2。由下表可知,采用SAS及SDS两种评分量表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得出对照组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妇女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血容量以及血流流变学等方面的指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所以就会使得患者心脏负担明显增大。而对于心脏功能正常者而言,绝大多数均能够经代偿功能顺利地度过妊娠期,然而,孕妇如有冠心病发病史或者具有原发性心脏病,那么就会很容易在妊娠过程中出现心衰症状[2-3]。虽然剖宫产手术具有很多优点,如能够显著地减少由于长时间子宫收缩而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法术变化。由此可以得知,缓解妊娠合并心衰症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卧位尽量减轻心脏负担。然而,几乎所有心衰产妇均会对手术造成程度不同的焦虑及抑郁等方面的不良心理反应[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之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之间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试验组的患者提供一般形式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系统性或者干预性的护理内容,给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形式的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最终护理效果更加具有显著的优势。

结论: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入具有针对性或者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护理方法

心力衰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疾病,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之后,因为长期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心肌缺血,或者是心室扩大,导致心室的电重塑,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容易让患者并发多种心律失常的病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本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选取100例病患者,其中男性病患者64例,女性病患者6例,病患者年龄在26~72岁,其平均年龄为(54.4±1.96)岁。所有的患者均符合美国纽约NYHA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鼻肠管留置时间等资料的对比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10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常规性的抗心衰治疗,在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之后,为患者提供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护和常规性的检查。治疗之后停止服用原用的抗心律失常5个半衰期药物。用20ml的生理盐水对150ml的胺碘酮进行稀释,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时间在18min左右,同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纠正患者的心衰,服用常规性的抗生素药物,以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

1.2.2护理方法。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室内的整洁,保证病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清新以及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每天按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给患者提供给良好的、干净的、舒适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做好多项检查。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常规性的指导,同时根据患者呼吸道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翻身拍背以及吸痰等,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心理护理:由于对该病情不了解或者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其心理容易出现异常的焦虑、恐惧、紧张等诸多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主动的关心患者,并且鼓励患者建立起面对该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健康护理:对心衰的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时,最为主要的一种措施就是低盐饮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摄盐量进行限制,同时知道患者多食用易消化且清单的食物,还是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和大便的畅通。另外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让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2]。

1.3疗效判定。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70%以上,成对室性的早搏数量减少80%以上,短阵室性心动的过速消失90%以上,连续心搏超过15次的运动和室性心动过速时,心搏5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彻底消失,达到心功能Ⅰ级或者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症状以及体征彻底消失;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以上,连发室性早搏减少90%以上,还没有达到心功能Ⅰ级或者心功能改善1级,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症状以及体征出现改善情况;无效:没有达到上述中的标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组间行卡方检验进行处理,以P

2结果

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最终护理效果更加具有显著的优势,如表1所示。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死亡概率极高且预后较差的病,一般来说,患该病的女性会比男性的几率要高,在诸多并发症当中,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并发心律失常只会让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症进一步恶化,造成一种恶性的循环病症。该病的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的家庭以及国家的医疗负担都会出现明显的加重。胺碘酮是一种专治疗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胺碘酮是苯丙呋喃的生物之一,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对折返激动的消除存在有利的作用,同时它可以一直Na+的内流,减缓传导的速度。在临床的治疗上应用的十分广泛。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衰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 医疗费用降低, 护患满意率提高, 和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科疾病中经常见到的病变, 且为多发性疾病[1]。若无法得到彻底性治疗, 病情会有经常性复发情况, 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较为不利影响。有资料表明, 由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儿童为患肺炎患者的40%[2], 所以良好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小儿肺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分析其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患者5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年龄0.5~6岁, 平均年龄(1.93±0.22)岁;病程1~5 d, 平均病程(3.13±0.35)d;男55例, 女57例。患儿临床症状主要有心率增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烦躁、发绀、鼻翼扇动等。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及时取半卧位, 确保呼吸道通畅, 持续给氧。予以抗感染、抗炎、强心、利尿等支持疗法。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同时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

1. 2. 1 常规护理 病室环境保持安静, 空气清新流通, 室温20℃左右, 湿度55%~60%。进行正确口腔护理, 帮助患者翻身、叩背, 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症状, 选用柔软衣裤和床单, 避免发生褥疮, 患者体温高时需及时对症处理。使得家长了解患儿病情、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给家属有效心理支持[3]。

1. 2. 2 呼吸护理 由于患有此病的患儿往往会有呼吸加快现象, 使得其呼吸出现不齐、急促症状,在婴儿>60次/min, 幼儿>50次/min时, 则显示其心力衰竭症状发生, 所以要关注其呼吸情况, 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症状, 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 2. 3 饮食护理 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通常有自身体质降低情况, 患儿合并心力衰竭, 出现水肿, 每日饮食时需注意钠含量不低于1 g, 食物保持高营养状态, 及时补充患儿所流失的维生素、蛋白质等, 在进食时注意少量多餐, 不可过饱。

1. 2. 4 心理护理 很多患有心力衰竭症状的小儿在发病期间往往会有哭闹不止, 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此情况往往会导致家长出现焦虑与恐慌情况。此时医护人员需耐心解答家长疑问, 使其了解此病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 使其尽可能予以积极配合。使患儿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若经心理疏导无法使患儿保持较为稳定情绪, 需根据情况应用镇静剂降低心脏负担。在病情得到缓解后, 需适量活动, 避免下肢产生静脉血栓, 此过程需防止活动量过大。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心力衰竭纠正时间,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方面和对照组相对比, 均明显减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的年龄通常均很小, 呼吸困难、气息不畅等症状一般都会出现。在小儿肺炎发病过程中, 出现心力衰竭几率较高, 若无法进行进行抢救, 很容易导致患儿死亡。在对其进行治疗时, 不止需要合理药物治疗方法, 而且需予以有效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患儿病请状况, 采取合理护理措施, 予以有效急救及抢救, 防止出现突发性事件。在护理过程中, 只实施常规性护理往往并无法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需依据患儿不同情况,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如此方可以增加患儿恢复率。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在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而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总之, 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 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 对于患儿治疗效果具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方法探讨:略谈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0.5±6.4)岁;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风湿性瓣膜病24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心肌梗死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自入院开始,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的内容,结合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况对其病情、心理状况、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支持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落实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以达到规范护理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包括:(1)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以及陪护、作息制度和时间等;(2)入院第1天,填写护理路径表,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3)入院第2天,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4)入院第3~7天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方面的耐心细致指导,告知其情绪等对病情控制的影响,进行心理支持和自我调节方面的指导,详细讲解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5)出院前1d,指导患者进行血压、尿量的自我监测,戒除烟酒和控制体重,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6)出院当天,办理出院手续,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回院复诊;(7)出院1周内,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出院后的恢复和用药情况。

1.3效果评估

采用自制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以85分为达标;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通常情况下其治疗和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有资料显示[3],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调节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关注较多的一种治疗护理新模式。这一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加护患间的交流,从而满足不同患者及家属的要求,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4]。为此,在本文中,我科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教育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省,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主动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因一次性大量向患者灌输信息而导致的不理解和误解,本文结果也证实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罗紫兰 康孙平 杨莉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