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5:23: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法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 要: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是中国新闻教育培养国际化新闻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我国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在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材使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根据各高校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循序渐进,提高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传媒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既懂专业,又掌握外语,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外社会与文化的高水平复合型新闻人才,这就促使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进行相应的双语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目前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存在偏差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准确,仅仅认为用英语来上课,或授课过程中使用了英语就是双语教学,这种认识使教师的双语教学多流于形式,或者是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词义解释、翻译分析英语句子上。而双语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学科教学,不是语言教学,更不是翻译教学,是以教授内容为主体的教学[1]。虽然双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作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双语教学中英语并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是我们的工具,通过这一工具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有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了解新闻传播学发展研究的前沿知识和动态,又精通英语能看懂英语原著和相关资料,并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口。大多数院校的教师的都是专业知识具备,而英语能力欠缺,这一现状使双语教学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均衡
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素质和基础也存在差异。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家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划分中,由于学生的招生类别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也存在差别。例如播音与主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艺术类进行招生,学生的英语基础与新闻传播学其他专业相比相对较弱,学生英语水平不均衡的情况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教材资源匮乏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10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在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大多数学者主张使用原版教材。如毛家五、张文锋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2]。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有很多优点,信息量大,逻辑性强,案例丰富,语言纯正,能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接触专业知识,能开阔国际视野,了解知识前沿。但原版教材也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词汇多,篇幅长,阅读难度大,编写体例与国内教材出入较大,案例多以西方为背景,缺少中国案例,而且费用较高,所以使用原版教材开展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由我国学者编写的能够满足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科思维新颖,案例丰富的教材尚未出现。
(五)教学方式落后
在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也会降低教学效果。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板书+口述的授课方式,不辅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不注意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语言的原因,学生本就兴趣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常常事倍功半。
二、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
关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黄艳春认为,可以分为三种:维持型、过渡型和浸入型。维持型:一直保持着双语教学几乎同等地使用;过渡型:从母语多外语少过渡到外语多母语少,直至几乎不用母语;浸入型:几乎从一开始就完全采用外语而几乎根本不用母语[3]。三种教学模式实施的难易程度是有差别的、对学生和教师要求也不一样。维持型对师生外语水平要求最低,过渡型要求较高、浸入型要求最高。不同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外语教学方面有明显优势、生源外语水平突出的外语类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教学可采用浸入型教学模式,其他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可采用对师生英语要求相对较低的过渡型、维持型。这三种教学模式,不同的院校、专业或同一专业的不同年级,甚至同一门课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建设师资队伍
较强的师资力量是双语教学的保证。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引进专业领域的留学归国人员,这是双语教学最理想的师资。他们熟悉教学内容,有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西方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克服语言的障碍进行知识传授。
二是挑选教师队伍中英语基础好的教师进行培训,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有条件的院校可派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和培训。
三是激励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双语教学能力,根据教师英语水平,分层次培养和使用。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可安排在高年级进行浸入型教学,英语水平次之的进行过渡型教学,英语水平一般的可在低年级进行维持型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三)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是促进双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各种活动、比赛,如英语播音主持、英语配音、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稿件采编等比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在学校的校园网站、广播站等传媒平台中多为学生播放英语新闻、英语电视节目和欧美电影等原汁原味的视音频资料,使学生在学习、休闲、娱乐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四)分层次使用教材
高校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上,目前有三种普遍的作法:一是使用中文版教材;二是使用国内学者在原版教材基础上编写的英文教材,这部分教材包含有汉英对照的内容;三是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4]。在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师生英语程度、课程、专业、年级等各种因素,分别采用。例如,在大一阶段,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可采用中文版教材,授课中对概念、案例等用英语讲解。大二阶段可采用原版教材基础上编写的英文教材,汉英对照的方式,有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能力。大三、大四阶段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因为经过前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在专业知识、外语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对原版教材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五)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中由于使用学生并不熟悉的语言进行授课,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听课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采用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其次,采用研讲教学法,课下给学生布置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知识归纳整理,进行思考研究,并在课堂上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片、声音、视频等的声画效果,克服单纯依靠板书或静态课件的枯燥感。第四,利用情景模拟法教学,对于新闻传播业务方面的课程,可让学生扮演身份,模拟现场场景,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交流能力。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灵活运用,优化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重要措施和发展方向。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要根据高校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断探索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新闻人才。
【摘要】双语教学是使用原版专业学科教材,运用外语授课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即采用外、汉两种语言来讲授原版教材。本文分析了在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课程选择、时间安排及教师要求,讨论了双语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方法
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参与全球化运作的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加快了迈向市场和教育全球化运作的脚步。伴随着高教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意见”。其中规定,在部属的高校实行双语教学,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使用英语教学。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的某些专业,已经开始陆续试用国外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为中国经济腾飞做人才储备。本文拟就新闻传播学科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课程选择、时间安排、教师要求及其相关教学方法做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
一、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双语教学只是在试行阶段,各院校对双语教学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双语教学科目的选择还比较盲目,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及经济等学科,文科涉及较少。其实,在社会学科的部分学科,如新闻传播学科推行双语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
传播学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是处于引进、吸收、消化阶段,而且引进的速度是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激励机制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陆各高校中,翻译作品在职称评定和考核奖励制度中都不做计算,这种机制打击了相当一部分有翻译能力的高校专业教师的翻译热情。这种背景下,传播学的译著很少。反映在教材中,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提并论。国外许多有关传播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新研究成果都无法在我们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在新闻传播学科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传播学人才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及时间的安排
1.课程的选择
选择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应是国外优秀的教学用书。国外教材内容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国外教材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反而觉得累赘,看起来厚厚的一本国外教材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要少而且简单。因此,选择哪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能盲目行事。本人认为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国外教材内容相对较少,加上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外复习能力较差。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如果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少又学得不好,势必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选择学科性而不是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是比较合适的。
2.时间的选择
最好不要在大学一年级采用双语教学。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略高于高中的英语水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比较差,而且词汇量也少,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会感到困难重重,教学效果比较差。在目前双语教学尚处在逐步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最好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在大学三年级、四年级连续安排进行双语教学,并选择合宜的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在大学三年级,相当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的畏难情绪。另外,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符合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指导方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三、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对专业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除某些学科专业英语外)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汉语教学。现在进入双语教学阶段,任教教师基本上能熟练阅读英语教材,采用英文板书经过短时间训练也能做到。但是用英语口授课程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这并不是指教师不会讲英语,而是讲英语时的语音、语调和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对于没有经过较长时间专门进行口语训练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双语教学中口授主要采用英语,辅以汉语,如果教师在用英语口授时语音、语调不准,学生听不懂,将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双语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所学的这门课程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英语口授时语音、语调不准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开设双语教学,不能盲从,要有一定的师资条件,若不对教师进行授课前的英语培训,就要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最终只会留于形式。要使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前,首先要做好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的培训工作,至少要进行一学期的口语专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学生的表率很重要。
2.教师的信息搜集能力
实施双语教学,教师最头痛的事莫过于材料的匮乏。要了解本学科国际水平的最新研究动态,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整理和信息利用三方面的能力。在获取信息方面,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专著和英文文献材料,甚至向图书室建议购进所需外文教材;也可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向其他高校取经,吸取别人实施双语教学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因特网追踪国际学科热点、下载供课堂教学用的英文材料等。积极地与国外同专业教师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四、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合理组织教学方案
开展双语教学时,由于口授课程时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还要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授课前应“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是因为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思维表达方式在很多方面大不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这正是在外语学习方面需要认知或习得之处。当然,鉴于大学三年级学生英语语法、结构已接触多年,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任务还应是疏通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汲取文中的信息,而不是流连于语法结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方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某种课堂讲座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习得英语。笔者认为,组织采用同一学科专业原版英语教材的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很必要,教师们可以从同一层次的学生水平上,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具体状况的详细合理的教学方案。
2.结合采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中可组织上同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任教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可以选择采用全英语或兼有中文和英文的两种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自学。课件中的讲解聘请英语专业教师或英、美籍教师来录音,这样可避免因教师语音、语调不准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节省板书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改善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因此在讲课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笔者认为,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的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及需要表达的要求。多媒体的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能刺激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但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的面对面师生间的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的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的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单纯的外语课或专业课教学是如此,双语性的专业课教学也是如此。随着市场、经济、技术全球化脚步的逼近,我国教育也日趋向国际市场开放,我国许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在适量开展学科原版英文教材教学,以适应“全球化”人才的需求。新闻与传播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虽然未被列入教育部试点专业,但若能在教学中及早尝试并坚定双语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就一定能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程国外的最新动态,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正从沿海向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全方位推进。与此相应,这些地区的新闻传播也正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则是对相关的新闻传播教学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为此,本文对广西高校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试作探讨。
一、高校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
2001年8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正式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一10%的双语教学:高校要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在当年10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开课比例等做了具体规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专业领域,力争3年内外语教育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一10%。对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上述两段文件精神,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视。
除了上述文件中所提及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外,同样是应用性很强的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持续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已经起步。1978年,邓小平与亲自批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新闻系,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从1983年起.、国家教委、新华社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国际新闻专业;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五年制的国际新闻专业。这两次在新闻传播学科培养上的实践,都是旨在通过中英文讲授新闻传播学的核心课程,以英文版专业著作为教材,试图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文化、具有良好英文新闻采写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段时期的双语教学实践是新闻传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步实验期,是为了满足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要而作的一次教学改革。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之一,在1993年将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国际新闻专业升格为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在1999年10月成立了独具特色的国际传播学院,它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的外语系。1982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扶植下,北京广播学院开办了国际新闻本科专业,1986年起,该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专业强调英语与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复合,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政治、业务、外语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根据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摸索出一套“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子,即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闻节目主持,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外交、外宣方面作出了杰出成绩,为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应加强和深化对外新闻传播工作。为此,清华大学在2004年恢复英语新闻采编专业的招生工作。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新闻传播学,特别是国际新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一直没有停止,但与整个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的需求差距仍然较大,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相对滞后。查询中国知网,截止到目前.中国大陆关于大学双语教学的论文达717篇,但有关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论文仅3篇,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广西区内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目前还没有开展双语教学.相关研究也尚未起步。就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意义而言,目前在广西区内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二、广西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创造条件.因校制宜
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好大喜功,搞超前教育,甚至只把它作为某个高校或某个地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开展双语教学应该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开办前应该争取创造以下四个条件:一要学校和主管院系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准备,比如应保证开辟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供双语教学使用,有专业的摄影室和录音室:采购原版的西方经典新闻案例VCD等等。二要引进或培养一批既懂英语又熟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三要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热情。四要准备好几门适合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及配套的教材。
(二)办学思路:内外合作
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应打破高校各个专业封闭办学的传统思路,可尝试与校内外语专业合办,资源共享;与外国,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大学合办;与新闻媒体,特别是与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广西新闻媒体合办;与党和政府的外宣部门共建等等。
(三)实施步骤:稳步推进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双语教学宜先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教学试点。在广西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可尝试以下推行方法:
1.首先,作为培养广西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的任意选修课,可面向所有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开设。
2.作为专业选修课,让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兴趣的新闻专业学生选修。
3.在上述基础上,将双语课程逐步提升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
在大学三年级阶段开设新闻传播学双语课程比较合适,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教育,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也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在大二结束,这时接着上双语课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衔接作用。
4.在上述三种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广西高校中大力推广。
(四)课程选择:注重前沿
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新闻传播课程都适宜双语教学。双语课程的确定应根据新闻传播学的自身特点,选用那些与新闻传播实践结合紧密、领先新闻传播理论前沿的专业实践课和基础理论课程,如传播学,外国新闻事业史,西方新闻理论等少数课程。尤其是传播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的一门学科,其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较高,较合适先试行双语教学。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传播学概念的引入,传播学已经发展成为和传统新闻学并列的同级学科。传播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很多传统新闻学概念,都能在传播学的领域中找到更为准确,内涵更丰富的对应。
总体来看,目前传播学在我国还处于引进、吸收、消化阶段,引进的速度不快,传播学的译著不多。可选用的传播学教材数量和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提并论。国外许多有关传播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还没有在我们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选用传播学原版英文教材,从传播学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对促进传播学科的发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传播学人才大有好处。除传播学外,还可以用双语开设英语新闻写作、英语新闻编译、经典新闻作品赏析、西方新闻发展史、舆论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或是来源于西方,或是涉及世界最新成果,通过英文原汁原味地讲授,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融入原著语境,有助于深化师生对西方新闻传播学理念的认知,并以此观照当代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些现象。如果使用翻译过来的西方新闻传播学教材,由于中间的翻译偏差,可能导致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体会不到作者精准的英文表述和良苦用心。用英语讲授新闻传播学,通过英语交流的环境为专业学习设定模拟的意境,有助于避免或减少这方面的偏差。双语教学虽然要求中英文并举,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这既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选取、讲授上,也体现下学生在课堂的双语讨论和课外实践上。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在最清晰的语境内把握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前沿问题。
(五)师资培养:一专多能
在广西区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普遍感到师资不足,能流利自如地使用双语教学的不多。目前,要在广西高校推广双语教学,瓶颈问题之一就是师资。外语教师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不足,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又英语功底不深,尤其是口语水平差。师资培训是推广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一,为加快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制定好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计划,培养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具体来说,可分以下三步实施:起步阶段:选派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培养出双语教学试点所需师资。结业后开始双语教学试点实验。第二阶段:对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加强英语训练。通过几年努力,从博士毕业生中选择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建构起双语教学的基本师资队伍。第三阶段:参加各级各类双语师资培训.聘请外教作短期培训,对双语教学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轮训;将骨干教师送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师资质量。另外,学校还可以多邀请一些知名学者、留学归国人员、跨国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变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六)教材选择:引进为主
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教材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条捷径。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可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学校。互相交换教材、引进国外的优秀原版教材。在引进和使用国外教材方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谢毅认为,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内容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不同,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有其优点,如内容层次分明,反映学科前沿,知识较新,概念叙述详细。但国外教材也有其短处.因此,选择哪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能盲目行事。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国外教材涉及这一块的内容相对较少,而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外复习能力较差。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如果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少,又学得不好,势必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他认为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不宜作为双语教学课程。
(七)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由于口授课程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还要解释一些生词和难旬,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授课前应“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鉴于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已接触多年,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时的主要任务还是疏通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汲取文中的信息,而不是流连于语法结构讲解。其次,教师在备课方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设计一些讨论题和某些课堂讲座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力,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习得英语。此外,组织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很必要,教师们可以从同一层次的学生水平上,从木同的角度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具体状况的.详细合理的教学方案。12]
(八)教学环境:英语氛围
教育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通过条件作用,个体可以了解某些事实,掌握一些技能;同样,个体在条件作用下也可形成或改变态度。因此,创造环境和语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学生在集体的作用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使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学校要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让学生所听、所看、所用多用英语,要让英语逐步成为校园的第二语言。学校要积极组织安排各种活动,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还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浓郁的英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举行英语短剧、英语演讲、英语对白等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英语比赛。再次,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电教中心、网站的作用,大量播放英语新闻、欧美电影以及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英美文化欣赏以及英文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节目,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学生进行英语熏陶。
研究背景
自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在各高校有步骤地开展双语教学,10年时间已经过去。我国高校中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情况如何?具有哪些研究成果?在新闻传播学科大规模开展双语教学10年之际,笔者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上一个10年(2001—2011),在新闻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期刊中有关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研究主题有哪些;这些研究由哪些学者做出,他们隶属于哪些机构。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提取“新闻学与传媒”期刊专辑,检索了发表于2001年—2011年间的关键词中包含“双语教学”的所有期刊论文,得到 36篇相关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的“双语”所指有两种:一种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另一种是我国高校正在兴起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汉语双语教学。本文讨论的双语教学是指后一种。因此,利用文献分析法,剔除论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的期刊论文、采访札记、新闻信息等,共得到26篇关于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期刊论文,即本文统计的有效文本量为26篇。
(二)研究策略。
研究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步,运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1—2011年间发表的文献,选出主题中包含“双语教学”的文章作为文献分析的样本;第二步,对各样本的刊名、题名、刊物类别、研究主题、作者姓名、时间、专业等信息进行记录编码。
研究结果
(一)期刊名分析。
将期刊按照累积刊登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论文的数量进行排序,清晰看出,在全部刊物中,刊载论文数量第一位的是《新闻界》,有4篇,占其发表总量的15.3%;居第二位是《教育理论与实践》,3篇,占其发表总量的11.3%。
(二) 作者分析。
26篇论文中,第一作者25位,绝大多数作者在过去10年里只发表过一篇文章。绝大多数作者所在专业主要是新闻、传播或外语。对注明作者单位的文献进行分析,第一作者来自19所不同高等院校。按数量对院校进行排名,累积数量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计3篇;其次是清华大学和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各计2篇。
(三)研究主题分析。
根据文章的主体内容,笔者把26篇论文归入各种研究主题类别中,以便分析和判断过去10年里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主题哪些受到了重视。(如图一)
由上表可见,讨论最多的是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计20篇文献提到此主题。其次是教材问题,计15篇;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和师资培也普遍受到研究者关注,计13篇文献讨论了这两个问题。
结果讨论
(一)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
上述统计说明,在过去10年中,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的意义,已基本获得各研究者共识。每篇文献都认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双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1]是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但是,不少文献都提到,双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在于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识。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严俊曾对该院236名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他们最显著的帮助是“提高了英文水平”,只有16.1%学生认为“掌握学术前沿知识”是双语教学对他们最显著的帮助。[2]
实际上,《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从教学目的上看,双语教学首先应该是专业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
(二)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唐孝详曾撰文介绍了该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双语教学体系”。[3]该校形成了学科、专业、方向三者整体联动,学科课程是基础,专业课程是主干,方向课程为补充,培养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本科人才的模式。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毛家武、张文峰以广西地方高校为例,撰文提出了“内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倡导“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要打破高校专业封闭的办学传统思路,主张尝试与校内外语专业合办,资源共享;并与外国大学合办;与新闻媒体,尤其是与有双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广西省新闻媒体合办;与党和政府的对外宣传部门共建。”[4]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何天云在《外语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新闻界》2006年第6期)中提出,外语院校培养新闻人才,是新闻教育专业化的产物。人才培养定位是“英语+新闻”的复合人才,将英语置于前在位置,以“双语教学”为核心课程体系。
上述几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说都是基于各自的办学特色形成的颇具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
(三)双语课程选定。
双语课程选择方面,所有论述都承认: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但是,对于具体哪些课程适合开设双语教学,却各持一词。有学者认为,双语课程应选择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如传播学、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经典论著选读、舆论学等少数基础理论课程;英语新闻写作、西方经典新闻赏析等专业实践课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谢毅却认为,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严俊也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提出双语课程的开设首先应避开那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摄像等。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赵莉提出了开设双语课程模块的建议。认为: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各有其特点,而基础类、专业类和综合类的课程都可以各成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一至二门双语课程。如广电专业类模块中,英美报刊选读、传播学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传播学经典选读、媒介战略管理综合类模块可以开设。[5]
究竟哪些课程适宜开设双语教学?笔者以为,不以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作为绝对标准,也不以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最终考量,双语课程的确定,最终根本标准应该是新闻传播学的自身特点。新闻传播学科本身来源于西方,舆论学、传播学等经典理论本就发端于西方;从新闻传播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当前的发展阶段也还暂时落后于西方。因此,哪些课程领先新闻传播理论前沿,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哪些课程就是我们开设双语教学的可选择课程。唯有如此,双语课程才能有利于学生领会传播学西方经典理论的精髓;也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新闻传播业的最新实践经验。基于此,再根据特点,选择组合不同的专业模块课程,最终形成学科、专业、方向三者的整体联动双语课程体系,是当下我们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双语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择方面,所有文献普遍认为,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不少文献反映,外文教材与我国学生实际不符。许多原版教材内容过于庞杂,语言过于生僻,没有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另外,在意识形态方面,很难选择原版教材。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赵莉对该院2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材也是阻碍学生对双语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回答“对原版教材的满意度”这个问题上,29%的学生认为“合适”, 35%学生认为“基本合适”, 36%认为“不合适”。[6]
对此,赵莉建议一方面引进和使用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具体来说,是指讲授内容采用原版教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多媒体教案,补充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供几本汉语版本的参考书,也不失为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办法之一。同时,教师最好配备一本汉译本,作为教学参考书,以保证英语较差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五)双语课程开设时间。
所有文献都认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阶段是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经过两年基础专业教育和大学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接着开设双语课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衔接作用。
不少开设双语教学较早的院校,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双语课程,则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块,其双语课程开设时间则不在此列。
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课程究竟该在什么时间开设比较适宜?笔者以为,新闻传播学科开设双语课程的时间并无一定之规,应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模、办学类型、层次,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
提出分层实施双语教学,缘于我国新闻传播专业设置鲜明的层次性。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新闻传播专业,甚至包括师范类、体育类、理工类院校也纷纷开设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各高校在办学目标、办学规模上差异大。另外,受教育资源的配备、生源水平、地域等条件的制约,迫使双语教学在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都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统计文献中,扬州职业大学教师柏莹的《高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职业时空》第6卷第9期),探索了高职层次学生的双语教学;衡水学院教师郭晓丽等在《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浅论》(《高教高职研究》2011年第65期)中,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六)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所有文献都认同双语教学应分阶段进行,由“维持性双语教学模式”到“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再到“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唐孝详曾撰文具体介绍了该校的“三阶段、三水准”教学法。据其介绍,在第一阶段,该教学法建议部分章节双语教学,其它章节中文教学。即使在双语教学的章节,重难点内容也可以采用大量汉语板书和讲授,浅显易懂的部分则相反。具体到英语口语和汉语教学的使用比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课程学时是决定的关键。第二阶段,可以在全部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板书用全英文,英语口授比例可以占到50%左右,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完成50%的英文版作业。第三阶段的第三水准为全部章节双语教学,板书全英文,英语口授力求70%以上。[7]
(七)师资培养途径。
几乎所有文献都提到双语师资的匮乏是当前开双语教学的困境之一。如何培养双语师资?不同文献方法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无外乎是选拔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建立开放的、动态的教师用人机制,加强校际、院际教师互聘、交流,聘请外籍教师、专家等等。
笔者认为,从事双语教学,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水平等都有较高要求;况且,从事双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没有成熟经验基础上慢慢探索。因此,建立成熟的师资培养制度,是当下解决双语教师匮乏的必要举措。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教材建设立项、评优评奖等方面,均有激励和鼓励政策。与激励制度同时制定的还有考核制度,比如双语课程主讲教师申报制度、任期教学评估制度等。
(八)双语教学效果。
已有数篇文献采用访谈与调查法,定量分析新闻传播学科领域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赵莉教师的调查结果为:双语教学优势明显,学生欢迎程度较高,但是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缺乏优秀的双语教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满意度不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贺心颖在《关于西方新闻传播史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第5期)中,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得出结论:学生的英文水平有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第一因素。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严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比较满意,但问题依然存在。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和适度性上,不少同学表示“很不满意”,这些因素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