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5:07: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后勤校园管理融入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设置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营造学习氛围;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商业环境;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后勤工作不仅是高校运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还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后勤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身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以往关于高校后勤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大多只是在总体上探讨二者的关系,或者是关注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于具体的校园管理工作却甚少涉及,即使有也都是集中在服务保障、职工素质这些方面。校园管理是常规性的工作,与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保障,还应该融入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莘莘学子沉浸学海、寓美于学,令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心灵和谐。景观是校园的灵魂,也是突出校园文化品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校园造景常见的方法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雕塑造景和绿化造景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和雕塑造景都属于校园规划建设的领域,而绿化造景则属于校园管理工作的范畴。
山水造景是根据校园内的山、湖泊、河流等的具体情况进行景观改造,雕塑造景是在校园内放置雕塑来形成景观,建筑造景则完全取决于校园内建筑的特别外型设计。山水造景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建筑造景完全由校园规划决定,二者都是建造完成以后不易变化。雕塑造景虽然相对而言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也要服从于校园规划。雕塑造景一般成本比较高,特别是高品位大师级的作品更是如此,而且一经建成以后不太容易改变。在上述三种造景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绿化造景进行铺垫、过渡、点缀、连接等,才能使校园景观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完美的校园造景需要四种造景方式的有机结合。其他造景方式都不可能离不开绿化造景单独存在,而在某些场合,绿化造景自身就可以独立地形成校园景观。
与上述三种造景方式相比,绿化造景还具有特别的灵活性。并不是说绿化造景可以不服从于校园规划,而是说绿化造景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比较容易地进行重新布置和改造,在这个意义上,绿化造景更为重要。绿化造景成本相对较低,形式多种多样,如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有地域特色的苗木搭配种植,绿化带的修剪造型,适合休憩的草坪,各种花卉、盆栽的组合摆放等。根据季节更替、时令变化,配合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及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绿化造景还可以经常进行调整,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情趣盎然。
校园绿化就象人着装一样,要美观、大方、得体。当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对绿化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对于绿化造景的意识就相对不足。有的高校偏重于其他的校园造景方式,仅仅把绿化作为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忽略了绿化造景的校园文化功能;有的高校的绿化工作,过于受领导的个人喜好左右,片面追求古树名木、昂贵植物、异地的不适于本土种植的奇特植物,或追求流行的物种和绿化风格,投入高昂却往往效果欠佳。绿化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对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和绿化工人的业务能力培训不足,是很多高校绿化工作的通病,制约了绿化造景的校园文化功能实现。在很多高校校园都可以看到,有非常好的绿化基础,但是时而分布散乱、时而交错重叠,有的仅仅是在校园空地上植树种草、能够按时修剪而已,连绿化规划都没有,更谈不上绿化造景。
绿化造景是高校后勤校园管理融入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领导的重视、科学的规划指导、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缺一不可。
二、设置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营造学习氛围
除了教室、宿舍和图书馆等室内场所以外,校园也是大学生们重要的学习场所。与室内场所相比,室外具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空间宽敞等优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室外可以进行讨论、座谈、口语练习等,这些在室内场所都会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增加校园内的室外学习休息场所和设施是十分必要的。漫步校园,如果随处可见认真学习的莘莘学子,这也会极大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当前国内高校一般是在绿地、广场、体育场、宿舍区周围布置石制的座椅,发挥的仅仅是城市公共场所、公园、小区中同类场所设施的基本功能,并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校园空间,更谈不上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特性。高校校园内不仅要有一般的室外休憩场所和设施,还应该有适合于室外学习的场所和设施。室外学习场所要求光线充足、环境相对安静、遮荫、背风,设施除了座椅以外,还应该有桌、台等,可以进行书写或放置笔记本电脑。
当前国内高校校园在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建设上是比较欠缺的,即使是一些校园风景非常优美的知名高校,也找不到太多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高校校园内其实有非常多的适合于设置室外学习场所的地方,除了绿地、校园景区之外,教学楼的天台、地下架空层、天井,建筑间的连接走廊,建筑背面非交通要道的空间角落,等等,都可以建造室外学习场所。这些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投入非常有限,维护的成本也很低,但是可以作为室内教学场所的有益补充,能给大学生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不可小觑。
三、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商业环境
校园商业环境既要符合整体的校园规划,又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商业环境一般是以校园超市或食堂为中心,形成包括餐饮、零售、服务、休闲娱乐等的商业圈或商业带。由于服 务对象是大学师生,校园商业环境与一般商业环境的主要区别在于三方面:第一,注重物美价廉;第二,参与性和互动性,既提供较多的勤工俭学机会,又为大学生创业和社会实践提供舞台;第三,文化品位,适应青年人、知识分子的消费习惯。
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除了一些位于中心城市或繁华地段的知名高校在校园商业环境上还能算得上有一定档次和品味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或地处偏僻的高校则往往难以让人满意。而从总体看来,国内高校的校园商业环境与高校的校园文化、人文环境等是不相协调的,分布零散、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和规模效应,未能充分满足师生日常的生活需要,在文化品位上更是不足。国内大学校园周边常常可以看见大量凌乱的大排档、小吃店、杂货铺、小摊贩等,既不卫生也不美观,这固然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有关,也不能不说是校园内商业环境不佳的必然结果。
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应该把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商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最根本的是在校园规划中明确规划兴建若干条商业带或商业圈,对这些商业带或商业圈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企业,特别是餐饮、药店、电子零售与维修、通讯服务、文化用品、美容美发、花店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规模效应。不仅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还可以增加学校收入,并且由于这些店面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园周边恶劣环境的改善,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学校开办或通过补贴鼓励民营资本开办学术书店,并以此为中心引进培训、娱乐、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等产业,形成学校的文化商业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对于可以获得营业收入的校内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等,适当进行改造,使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进行商业服务。
四、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
广东某地方高校的学生发现校园内有疑似采集地沟油的行为,于是跟踪拍摄了视频放到网络上。虽然事后证明这是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进行的合法行为,学校后勤部门没有任何过错,但是该视频仍然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不仅学校师生员工关注此事,当地新闻媒体、地方政府以及省教育厅都对此事予以过问。这件事情其实也说明了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扩招以后,校园面积与上个世纪相比都有了大幅度地增加,动辄上千亩、几千亩的校园比比皆是,相应的校园管理工作也成设倍地增加。现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残余还大量存在,旧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还会长期地产生影响,这些对于校园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是做好校园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校园管理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热爱学校要从关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要把少数行政人员加合同工临时工校园管理工作方式变成人人关心、集思广益、人人参与、同心协力,真正地让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校园管理工作中来,对于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象公共卫生、公共安全这样的公共事务,单靠少数后勤人员是不可能完全做好的,要通过勤工俭学、志愿者、学生社团、主题活动、劳动实践课程等方式,合理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积极性,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这也是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工作融入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五、结语
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都与广大师生员工紧密相关,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果能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和关注校园管理,而不是简单地把校园管理当成是高校后勤的部门工作,那么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必然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类校园活动中,担负着大学生理想信念养成、社会责任感培育、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校园文化建设更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应做深入细致的思考。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育人为主要导向、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能引领师生确立奋斗目标,明确自身价值。高校园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观,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向和践行目标;校园文化所呈现的精神追求和理想远景,对全体师生是一种激励和动力,更是一种召唤和要求。
(二)能启发学生转变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励全校师生迸发干劲,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校园文化能使师生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强化师生的学校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改造 良好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的走廊墙面文化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就要对校园布局进行调整,以及对校园环境进行升华,让学校处处弥漫着人文环境,让学生们有着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的宣传与活动的开展
1.着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确定体现大学精神的校训、校歌、校徽、校风,建设体现办学特点的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加强校报、校园网、广播站等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征集活动,评选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3.着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眼于构建先进的网络文化,依托网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网上网下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三)以创建特色教育、班级、宿舍为途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1.创建特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的文化品位,更多地体现在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的重要保证,张扬教学个性,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
2.创建特色班级。开展班文化创建活动,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其活动多以班级为单位。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载体,引入特色班创建这一载体,无疑将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深入。特色班创建活动可以采用评估方式进行,学校团委组织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发动各班参与创建。通过特色班创建活动,不仅实现班级个性的张扬,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具有主题集中,目标明确;参与广泛,行为规范;行动持久,影响深远等重要意义。
3.创建特色宿舍。以宿舍为单位的文明建设早已在高校普遍开展,如环境卫生评比、设计大赛、手工比赛、球类比赛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把团小组设在宿舍,更加大了宿舍管理和引导工作的力度。
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内在要求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要发挥教师的专长,整合教师的优势,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创建活动,使学生获得优于其他方面的教育。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在专业教学、课堂教学以外的空间开展的,也可以说是第二课堂活动或隐形课程。它建立在自愿的原则基础上,教师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创建活动的成败。
3.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有所投入,创造气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论文关键词:高校 流行语 校园文化 研究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通过研究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刻认知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真正使校园流行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更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生动地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浸染和渗透,高校校园流行语正逐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校园流行语就是形象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以幽默风趣、新颖别致、简洁明快、形象传神等特征为大学生所喜爱,虽然校园流行语有时也夹杂愤世嫉俗、消沉粗俗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而言,校园流行语这种校园流行时尚的确给原本单纯严谨的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新鲜感,注入了新活力,也给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内容,提供了新手段和教育途径。
一、校园流行语体现着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在校大学生思想开放、紧跟时代,追求新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获取信息渠道的无限畅通充分体现了校园生活的弹性化和校园文化的人性化,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意愿,去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此期间出现的校园流行语覆盖了大学生活的众多方面,并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和接纳,成为了大学生突显时尚和个性的标志,他们认为,能否创造或熟练使用流行语是他们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彰显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透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流行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校园流行语关联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塑造
校园流行语是指某一时间段在校园青年群体中产生并流行,并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的词语。通过对近几年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校园流行语一般都存在时间短暂,可以说一定阶段或一个时期的校园流行语涉及所在时期社会重大事件、问题、现象以及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够生动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心态和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诉求——校园流行语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表态。从积极的方面讲,校园流行语体现了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勇于创新和追求自身价值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校园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流行文化冲击下主流价值取向的提升。从消极方面讲,很多校园流行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盲目追求个性和感官的新鲜与刺激,明显充斥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甚至存在消极阴暗和粗鄙肮脏的一面,诱使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流行化”和“低俗化”。
三、校园流行语促进着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与拓展
青年时尚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是大学生展示青春的一种方式,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文化能够反映一个群体的普遍思想状况,甚至是塑造其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会化机制。从青年时尚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校园流行语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最具典型的代表。校园流行语的形成和密集使用正是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和拓展的过程,也是时尚文化对校园文化渗透并逐步同化的过程。反过来讲,青年时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和发展。基于这种相互影响机制,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的研究应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状况,探索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校园流行语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意义来看,它对充实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导向,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校园流行语所折射出来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很多不利影响。以校园流行语为代表的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现象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对此,我们需客观承认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存在,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以时尚形式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校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并愿意不断用自己的智慧、行为为其创新、拓展。为此,在校大学生也应该从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正确了解青年时尚文化,正确认识校园流行语现象,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言语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障强化、约束规范、熏陶感染的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举措。
一、正确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以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等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很好地开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指南,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方向。校园文化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在传承和创造文化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保障和强化功能。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现代化的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场地等,不仅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而且使属于意识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传承。
(二)约束和规范功能。校园文化是校园中主导价值观的体现,它外化为规章制度,内化为理想信念,通过高校的条例、准则、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划定了学生活动的范围,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使之符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三)熏陶和感染功能。马克思与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微观社会环境,在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是无形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学生们置身于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提高了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就层次来说,不仅限于精神文化层面,而且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有了物质文化的支撑和制度文化的保障,使得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得以彰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曾指出:“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对他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因此,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政治方向,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弘扬传统美德,使尊师重教、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注重“两手抓”,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与“软件”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校园环境设施等硬件的建设,也要有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软件赋予其思想内涵,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净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校园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满足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需求,保证课外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寓教于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可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的、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变传统的理论教育为生动的文化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愉悦身心的同时接受先进的思想与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论文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具有教育导向、开发创造、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总体特征入手,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及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协调发展的思路。
引言
具有教育导向功能、开发创造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重要环境。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的急剧扩散,迅速增大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在校园的碰撞,校园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一种群体文化,而这种群体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其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温暖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只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损益。
二、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功能
1.约束功能。一切文化对其主体都具有约束支配功能,校园文化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对其主体的约束和精神文化对其主体的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支配上,此外还有道德约束和舆论约束等。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2.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起着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的师生员工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其熏陶、影响和激励,逐步升华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风以化人”。
3.校园文化具有自我教育功能。校园文化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创造者和教育者,一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之中,就会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持久地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并通过学生的自觉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
4.激励功能。校园文化对其载体无时无刻不发挥其影响,特别是对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全面教育的功能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突出,校园文化对其主体——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教育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并且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意识、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个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并内化为一种自我向上的动力。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校外力量的交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参与人员主要是校内人员,包括学生、学工干部以及极少数的专业教师,而缺乏校外人员的参与。校外人员包括是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实际上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园内,而极少关注现实社会,与社会脱节,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成为“空中楼阁”。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目前,大学校园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主要偏重于娱乐、体育及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近期效果明显,但缺乏长期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从而削弱了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
3.忽视专业教师的作用。长期以来,大家一谈起校园文化,就认为是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机构和学生的事情,与教师没有多少关系。但实际上,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人格和文化涵养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他们的整体凝聚力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看,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一学期难得有两次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种具体活动,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活动排斥在外;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除学生参与外,主要是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参与,而专业教师与其他行政人员很少参与,与学生的交流也很有限。
4.专业知识所涉不多。在对上海一所财经类院校近一年的调查结果中,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比例为:文体活动占30%、青年志愿者活动占18%、社会实践活动占25%、讲座报告占20%、学生其它活动占7%等。调查显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大部分是娱乐项目,与专业知识有关联的活动少,绝大部分学生集中在文娱体育、人文素质、社会服务实践等活动上,即使是学生科技活动,主要是学工队伍的策划,缺乏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所策划的活动专业知识的含量不高,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
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1.校园文化建设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即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科专业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人的完整性以及健全人性、人格的培养,要做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要追求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种类的需要。这样,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如前所述,缘于当前校园文化与专业知识相连甚微及其它方面原因,导致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提倡并加大力度建设,但结果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加之当前各种传媒的活跃,学生接触信息越来越广泛,活动层次较低的校园活动既起不到导向作用,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其总体功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超越低层次的以娱乐性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
3.提高专业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校园文化建设要转型,要建设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的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必须做到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展富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政策上对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教师给与支持和鼓励,如可通过减少课时等举措切实吸纳广大专业教师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这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中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向学术领域演进发展,其结构和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参与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加深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风的形成,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带动科研,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保证。
4.顺应时展,建设更加开放的校园文化。“开放”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当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相反地,现代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思维,因此“闭塞”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目标的,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如以往的校友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吸收校友、企业以及政府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目标。
2l世纪呼唤人才,时代也呼唤素质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