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时间:2022-08-01 05:20: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措施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特殊时期下高中生学习压力问题和青春期心理问题,老师和学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原则,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中德育教育内容和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成因,探讨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

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

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

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

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3结语

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在变革,而高中德育教育也要有新的对策,针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究其原因,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

作者:范国儒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为高考所驱,高中语文教学弱化了、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情感体验和人格的塑造,表现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上对相关环节的处理和驾驭上,出现了丢魂或伪魂的现象。对此,我们语文老师应提高思想认识,自身先感动,驾驭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然而,语文新课改走到今天,关于教学目标,人们记得的并且认真实践的也许只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吧,人们已经淡忘了、忽视了或者说弱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只重视了铸造语文教学的躯体和血肉,而忽视了赋予语文教学以灵魂。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丢了魂。

听听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年轻老师的指导吧:“立足高一,瞄准高三”,“立足课本,瞄准高考”;看看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吧“这一篇,没什么考点,不讲!这一篇,高考不考,不讲!这一篇吗,教参写的是好,可讲了又有什么用啊,略去!”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看看听听吧,那可本应是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地方,但却成了撒哈拉、戈壁滩,无言的黑白,死寂一片;本应是思想、思维的自由舞动,却成了观点技能的机械加工。上课要么是机械操练,枯燥讲解,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索然无味;要么是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深度思考做基础的另类解读、“合作探究”,肤浅偏执,嘻哈搞怪,虚假繁荣。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美感。

那么,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这种无灵魂或伪灵魂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牢记语文学科的性质,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应具有人文性;要牢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它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体验过程,发现方法,学会理解并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应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它不仅要让学生考上大学,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社会的一个健全的人。

其次,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中,老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要到位。笔者曾多次有过这种体验。讲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客居他乡的游子看到早春美好的景色,不但不欢乐,反而触动了乡愁,动了归乡之念,因为“景信美而非吾土”。赏析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就讲,我自己就有这种感受,每到春天,在苏州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开,我就想家,想到从前在故乡,我从城里骑车回乡下看望父母,油菜花金黄,麦苗油绿,母亲那时会在麦田拔草或是干着什么农活,当我到达地头,叫一声“妈”,母亲就会直起腰,应一声“诶!”幸福地笑着,看着我走向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讲着讲着,我的喉咙发硬,声音也变了,而学生也都神情凝重地看着我,全场寂然。

再次,老师要能够驾驭住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应当有意识、有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去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和情绪,去驾驭课堂,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学生走。讲到《高祖本纪》刘邦赴吕公宴,老师的神情语言就要轻快戏谑些,气氛就要活泼些;讲到《刺客列传》易水送别,语言气氛就要慷慨悲壮些;讲读到《项脊轩志》,作者回忆先母和祖母,“余泣,妪亦泣”、“长号不自禁”时,声调就要悲伤些;老师范读《琵琶行》,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要激动,要共鸣,而读到最后“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语气要深沉而冲动,语调逐渐低而慢,读后应是满场寂然,老师此时要给学生时间让他沉浸一会儿。

最后,思想教育要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语文教学首先要贴近文本进行赏析,让学生真正领会意蕴,体验情感,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品德情感教育如果不联系实际,学生内心不触动,则体验总是隔着一层,也很难生活中做到。笔者是班主任,讲《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追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勤奋艰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首先让同学们赏析作者的生活条件、心理和品质。大家很快便得出结论:贫困艰苦,生活条件不如别人,但内心坦然平衡,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内心有追求,乐而忘忧。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和敏感的心理,我并没有让学生发言讨论,而是直接引导:“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如别人,你要向作者宋濂学习,不要自卑,你的父母来学校看望你,你不要难为情,想别人会怎样看你。你要坦然地与你父母坐在一起,头对头地吃他们给你送来的饭菜,挽着你的父母的胳臂坦然地漫步在校园里;你不要跟人攀比,咱没条件;更不要仇富,你的内心要平衡。要坦然生活,内心要有追求,要用心于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柏拉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说:“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亚斯贝尔斯也认为教育最终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而语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最终目的,而不能因功利而丢了魂,忘了使命。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101)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现状: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学校德育的内容,通俗地说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农村重点高中虽然学生是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十里挑一(甚至是二十里挑一),但智力水平不能等同德育水平。事实上在如何做人的道理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重点高中的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培养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农村重点高中德育教育急待改革与创新。

一、现状

1.德育教育这一手“软”高中教育正处在学生由少年走向成人阶段,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德育教育较小学、初中阶段都要“软”,所开设的政治课程事实上离学生如何做人相去甚远。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没有部颁的课程标准,没有适合高中特点的鲜活教学内容,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必要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是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以“堵”代教,通过制定各种纪律来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即不准做的要求多,但做好了的关注却很少(校内的三好学生也只有10%),学生德育水平高低更没有与升哪类大学直接挂钩,事实上德育教育这一手比智育教育,甚至体育教育都要“软”。

2.教育环境不够净化德育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在社会和学校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诚信危机问题。特别是干部队伍中揪出的那些贪官,昨天还在大会小会上信誓旦旦大讲要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结果在背后大肆贪污、索贿受贿,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这种极少数领导干部“两面人生”对高中生诚信不能说没有影响。商业上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学生更深有感受。学校里的不诚信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如为了应对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学校不得不要求学生配合学校进行包装;学校不准学生上网玩游戏,而老师却在办公室里上班时间玩游戏,有时一个老师玩,几个老师围着看。学生耳闻目睹了身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学校再要求学生讲诚信能有力量吗?

3.学生德育观念淡薄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农村重点高中的学生也都能答出一大套,但他们不能较好地将德育要求内化在行动上。有的学生对公益活动缺少激情,不是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而是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有的不讲诚信,晚自习之后跑到城里上网,夜不归宿,老师谈话之后,保证下不为例。可没几天在别人的诱惑下又翻墙出去上网,老师再次谈话时,却堂而皇之为“宁可受批评,不能背弃了朋友”。有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忽视了身边人的利益。如自己在外剧烈运动后感到热,回到教室把电风扇开到最高档吹风,不管其他同学是否受得了,会不会因此感冒。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看到别人潇洒的消费,自己也打着脸充胖子,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体贴父母劳动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对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达济天下;见义勇为等民族传统精神不屑一顾,缺乏认同感。

二、原因

1.德育教育的机制缺陷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一个人接触社会的时间越长,积累起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生活经验越多。高中学生一般在16—18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越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看起来主要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错,但现实中各科渗透教育的伸缩性非常大,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很多德育渗透教育都难以到位,实质上是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

说德育教育这手“软”,还因为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纳入高考升学之列。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德育社会活动有客观详实的记载,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成绩再好的学生,德育社会活动内容不佳就不能上重点名牌大学。这是因为一个对他人、集体、祖国冷漠的人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是此,只有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德育机制,才能使德育教育由“软”变“硬”。

2.学校教育的功利行为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看一所重点高中的办学水平,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考取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过一类线的比例有多大。通过纵横向的比较,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出来了。因此,升学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硬道理。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以加班加点的强化训练为途径,是此,学校不得不顺着升学率这根棒子转。关于德育教育只能把要求编成清规戒律让学生走向“文本”了,对学生中失范的行为只能以“堵”代教。若真正让学生把大块时间用来搞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学校花不起。若一任校长在升学率上扎了牌子,他将成为学校的“罪人”。这种功利行为是从小处和短处着眼的,说到底是一种私利行为。再之,搞好了德育教育未必就没有了升学率。

3.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责任感目前高中的德育教育理论上是靠所有教师协同完成,表现为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的渗透性,与学生的互动性上。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是引导,不是平等交流,而是指责、训斥。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因材施教,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是用激情去激励,用爱心去抚慰,用真诚去感染,而是用信条去训告。这些行为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育人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的态度问题。

4.德育教育科学研究滞后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应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然而目前的德育教育并没有完成“由文本走向生本”的转变。德育教育不是学生对德育知识量的获取多少,而是受教育主体通过社会活动对德育要求内化,即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形成了奋发上进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激发了勇往直前的拼搏进取精神。目前有些农村重点高中实行了一种叫做“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都不出校园,这种管理是减少了不少“麻烦”,“净化”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但学生却真正成了笼中之鸟。这种回避现实矛盾的做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即直面德育教育现实,理清德育教育问题,试验德育教育方法,找出德育教育规律,才能提高德育教育效率,达到德育教育目的,使之事半功倍。毋庸置疑,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研究滞后,还没有走出“文本”和被动应对的误区。

5.学生内化的德育知识少德育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都在不断地讲,不断地灌输,但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不多。这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把所学的德育知识忘掉了。德育知识不同于文化科学知识,属于非智力因素,没有情感体验不可能内化。农村重点高中的好多学生从上初中起就离开了家庭和社会,关进了校园这个笼子里。缺少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缺少社会实践交往的真实生活。节假日回家被父母痛爱有佳,相反还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感觉。在学校所受的德育教育主要又是文本教育,远离社会生活,缺少社会体验。是此学生获得的是一些文本中的德育知识。而在内化的德育知识“栏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