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27 09:26: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与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学费减免、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资助制度不断完善,内涵逐渐转变,从以往单纯的保障型资助向复合化的发展型资助延伸与拓展。尽管“奖、助、贷、勤、减、补、偿”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较为完善,但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资助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资助”有余而“育人”不足的局面,这与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相适应,没有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贡献。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项育人工作的联动推动,其中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资助工作的成效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学生资助工作具有更多的教育责任与意义,在保障学生基本经济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在资助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体现育人成效,这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新形势———高校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科学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立德树人,即以德立人,树人以德;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环境,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资助工作对每个高校来说是一项常规事务工作,但做好资助工作,实现资助育人,促进立德树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立德树人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这两者具有非常相关的逻辑关系,资助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立德树人的效果,两者相互依存,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成为高校全程育人的重要内涵。当前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导向,既重视资助,也重视育人,时刻体现着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资助育人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也能够深化丰富立德树人的内容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以一种雪中送炭的方式给学生以直接的经济帮助与救助,在缓解学生燃眉之急的同时,激发学生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母校的报国之心;在这种感恩意识的孕育下,进一步坚定学生的信仰、信念与信心,树立艰苦奋斗和自立自强的意识。在这种意义上讲,高校学生资助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更能够不断拓展立德树人的内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新挑战———高校资助育人要促进经济需求与个体需求相结合

制度化、人性化的资助管理模式是资助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过于单一、固态的经济资助,使困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缺少锻炼机会,对性格养成、沟通协调、进取意识等方面形成制约因素,学生往往在入学适应能力、素质拓展能力、就业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自身的困难,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同时,目前的资助管理缺乏人性化,更多的是站在资助工作者的角度进行,没有因材施助,忽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有意识的、能动的主体性的存在,在贴近学生的力度上不够,对于困难学生的情感需求、个人诉求、家庭背景以及兴趣及创造性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资助工作的科学实施。可见,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该赋予更多的育人意义。如何在资助过程中体现制度化与人性化,如何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这是当前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任务。自主性、能动性的资助育人导向亦是资助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近年来,全社会聚焦高校人才培养,一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大,不断完善的资助体系可以让学生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生存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培养学识渊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力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是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期许和要求,需要通过富有成效的育人途径来实现。教育需要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只有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才能促进个体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成年人群体,让他们在资助过程中亲身参与自我管理活动,体味人生价值,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将贫困视为激发自己成长成才的历程,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这是落实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新路径———高校资助育人要实现学生全面和全体发展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行为表现,资助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倡导自我管理、自主成长,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资助育人工作新的发展路径和探索方向。

(一)以社团为载体,提升能力和素养

学生社团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亦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可替代的载体,对大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对提升家庭困难学生所面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多问题作用显著。社团由学生自愿成立,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多元化的成长成才需求。通过以社团为载体,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凝聚在一起,能够在社团中找到集体归属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以社团为载体组织开展特色活动,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以榜样为引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把经济补助和思想帮扶相结合,防止学生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注意培养其感恩意识、自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榜样为学生所树立,为学生所信任,为学生所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选拔和树立校内各方面优秀学生典型,加强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发挥优秀学生的自身综合优势,通过开展励志、为学、敬业、奉献、感恩等主题宣讲活动,配合校内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角度的宣传手段,着力树立奋发向上、见贤思齐的氛围,激励受助学生立志成才、全面发展。

(三)打造实践平台,实现“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资助育人功能,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相比起流于形式的说教,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具有时尚性、广泛性、参与性,利用假期或课余实践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过程中能体会到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感知社会责任,塑造“积极”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学生对自身潜能的认识,促进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锤炼,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自我完善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的自我管理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为更好地在资助工作中实现育人目标,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受助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强化人文关怀及价值引领。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为受助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予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和自由成长的舞台,使学生自觉地将自我管理融入学习生活中,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向更深入的方向拓展。学生工作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也事关学生和学校人才培养,加强经济困难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资助工作中科学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路径,可以使其明确和肯定自身的价值,在感受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怀的过程中树立起主体意识、责任和使命意识,并为实现责任和使命而发奋求学,努力促进全面发展,达到个体成长、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