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发展研究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2 01:46: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发展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发展研究

网络信息传播中,要抓好主流信息的方向和定位,引导用户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新媒体环境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了媒体传播的主体和客体,网络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公众号、朋友圈等,占领了大量空间,充斥着大量的媒体信息,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介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1]。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在进行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发展方式的探索中,需要充分认识网络新媒体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避免网络媒体的无序化发展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影响和冲击,提高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和质量[2]。新媒体环境下,要积极引导用户进行网络媒体下的信息资源辨别,进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效果评估和分析,建立积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并对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估,提高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带动网络信息的传递[3]。

一、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体系和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和平台,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多姿多彩,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实用题材与资料,为人们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网络媒体的无序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分析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为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4]。

(一)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网络、PC终端获得网络信息和知识等内容,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发表言论和获取信息知识。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大量的信息构成了真实的网络空间,网络用户在获取网络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同时,对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操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对用户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个虚拟而真实的网络媒体空间,产生了一种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5]。

(二)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广泛性体现在网络信息来源的广泛性,网络信息来源可能为自媒体、官方或者网络大V等。网络新媒体下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还体现在传播手段和方法的广泛性,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网络的广泛性拓展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时空范围,对有效传播网络信息内容提供了信息载体[6-8]。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媒体空间,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价值引导性的特点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价值引导性的特点,网络用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网络媒体信息具有极大的关联。由于现在网络用户中,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大,他们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因此在接收网络信息时,不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此时,网络新媒体中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网络新媒体具有信息的高度开放性,网络用户获取网络信息更加便捷,通过网络媒体上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用户的行为和做事方法,从而引导年轻用户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9-10]。网络新媒体丰富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丰富了信息量,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对网络新媒体进行有效的利用,争取做到积极的价值引领,发挥网络新媒体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正面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随着手机网络4G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了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征,网络新媒体对网络信息的传播既有积极健康方面的引导作用,又有因无序化发展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11]。因此,网络新媒体发展对信息的传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利用机遇,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的无序化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增大了难度

在网络自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复合性,大量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新闻覆盖整个网络空间,网络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化发展的态势。在网络新媒体无序化发展的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的难度大大增加。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无序化发展,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的人为控制性较强,网络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的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中一些负面消息的左右,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其产生偏差[12]。网络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网络信息传播的失衡,影响用户的行为模式。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用户的价值情操和德育培养受到网络新媒体无序化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二)新媒体的开放性背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出新要求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自媒体性和传输快速性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下,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网络用户的辨媒介识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新媒体工作者和网络用户应当提高对网络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避免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网络媒体信息引导人们的思维与情操。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传播导向,加强德育建设,提升网络用户对媒体价值的辨识能力[13]。

(三)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受到冲击

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速性和便捷性的特征,这就要求网络用户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正面积极引导作用,引领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网络环境。在传播中,需要一套严格的规范进行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引领,详细分析网络新媒体的特点,避免网络新媒体给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带来冲击。

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策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正以其独有的便捷性为大众带来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一种网状的分布模式,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传播、一对多的传播和多对多的传播,传播模式多样化。网络信息传播无处不在,但是同时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使信息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14]。在此背景下,需要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优势,加强网络用户的信息甄辨能力,克服网络新媒体中不良内容的影响。

(一)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便捷优势,整合网络信息传播平台

网络信息传输具有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在此条件下,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络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网络用户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积极正面的信息资源,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避免网络媒体的无序化发展对用户道德观念产生的冲击。要构建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整合平台,并及时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评估,端正用户对网络各类信息的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引导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建设,拓宽传播渠道[15]。

(二)加强网络用户的媒介素养培养,提升网络信息甄别能力

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传播更加便捷,用户的思维更加活跃,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信息传媒基础,这就要求网络用户要加强对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网络信息甄别能力,避免不良信息对自身产生的影响。要牢牢把握时代的潮流,网络信息的传播要以用户需求为主,结合道德建设,提高网络媒体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净化网络空间,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

为了引导健康的网络环境,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净化网络空间,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在网络媒体中,需要及时掌握信息状态,有效过滤信息内容,在借助网络新媒体掌握信息资源的同时,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情操,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传播载体,提升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天.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健康栏目传播的创新模式———以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为例[J].传媒,2017(2):11-14.

[2]夏康健.“头条革命”能否成功———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的传播模式和发展前景比较分析[J].传媒,2018(10):49-51.

[3]纪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以荆楚文化网络传播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7(3):153-155.

[4]李美萍.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制播模式的创新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7-101.

[5]贺义荣.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策略分析———以微信朋友圈“小朋友画廊”传播为例[J].传媒,2017(23):80-82.

[6]丛珩.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告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7(1):59-62.

[7]韦路,方振武.“控制辩证模式”:信息传播新模式的发展与转向[J].国际新闻界,2017(8):82-102.

[8]林凌,高雅雯.新媒体环境下普法信息传播优化策略[J].编辑学刊,2017(3):49-53.

[9]刘乐怡.新媒体运营与舆情应对的全新探索———评《新媒体策划运营与舆情应对》[J].传媒,2018(12):101.

[10]王蕾.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7(8):72-73.

[11]赵新利,黄升民,张安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舆论形成机制比较[J].青年记者,2017(22):43-44.

[12]许艺凡,马冠生.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及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18(1):62-66.

[13]李菲,柯平,高海涛,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移动舆情传播模式及监管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7(9):97-102.

[14]钱辉,陆舒扬,张大亮.网络医疗信息传递特征及其传播风险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11):837-841.

[15]徐宝达,赵树宽,张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2017(1):120-126.

作者:吴启祥 贺琳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