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09:13: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职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本文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进行分别阐述,对于高职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行努力探索。多年来,各大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各类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已经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感悟和体会,本文将结合这些内容来进行经验方面的总结,并且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阐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教学现状与局限性
(一)学生特点
首先,我校为师范类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学生,一类是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学生,相对而言后一类的学生知识基础会稍微扎实一点,其次,受到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的影响,有关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在上课过程中要将基本史实以及理论知识都串讲一遍,学生才可以理解,但是课程安排学时有限,所以教师往往无法做到对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1]。最后,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较低,更多的学生关心的是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不会认为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这对于主力学科是理工专业的高职院校也是更为突出的问题[2]。
(二)课程现状
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往往是非常薄弱的,在课程安排学时少、内容多且学生缺乏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的状态下,教师不仅只能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知识,并且还容易会出现无法在学时内完成所有内容教学的情况。其次,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依旧采取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在讲解完历史史实过后以教材为中心,着重梳理考点内容,三句话不离考试,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一般来说,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也通常难以尽如人意。最后,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较为年轻且缺乏高职称教师,教学上不仅采用大班授课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所有教师都将个人时间花费在给学生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与实践时,基本也就难以拥有自己的时间来进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学术研究与探讨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难以实现突破的瓶颈之一。
(三)局限性
首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提升学生的认识、思辨以及实践能力的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以及方法去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自身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实践模式的目标缺乏信息的认知,导致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监督监控措施以及有效性评价,导致实践教学往往难以得到良好成效。其次,在缺少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安排较少且经费有限,一部分教师出于维护学生出行安全的考虑,没有开展课后实践教学活动,而是要求学生自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成果检验,又或者是通过枯燥的学术报告、课堂讨论以及空有其表的校园活动来进行实践教学。由于教学设计的单一与机械化,使得教师无法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做好有效指导,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最后,现存的实践教学机制存在不健全、陈旧以及低效的缺点,其对于教学主体的不合理约束以及欠缺激励和教学成效评估机制,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权力完全下放给任课教师,针对实施结果也只是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讨论与分析,也不会以实践成果来对教师的教学成效、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进行考核,无法得到师生一致的充分重视。
二、实践探索
(一)实地参观考察
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项要素就是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直接的实践教学方式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们直接亲临现场,感受爱国主义革命的良好氛围[3]。为了充分发挥实地参观考察活动的作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来组织学生到各大抗日战役、英烈纪念馆进行参观,在现场直接感受英烈的往昔风范,针对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在中国发展历史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与革命先驱们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操,在现场直击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充分感受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人格力量。
(二)阅读历史材料
仅仅只是教材上的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并不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一百七十多年硝烟纷飞、繁乱冗杂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全貌,越往深挖掘就会发现更多的内涵,在集聚变革且博大精深的近现代史面前,需要教师在课堂之上启发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的兴趣,在课外实践过程中自发地针对历史史实进行积极的了解[4]。课堂上,或许教师并不能将众多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过程进行事无巨细的展示,实际上要想将中国近现代史学通透,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进行补充,教师则可以在其中起到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推荐优秀的历史文献与名著,分析其中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此外,在教学研讨过程中,也可以紧贴当前经济与社会形势来讲解教学内容,在经过教研组的反复研讨与论证之后为学生确立可选择的指导性书目和篇目总纲,合理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于历史内容的见解与认知,更进一步地深化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理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手段
大部分时候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的口头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对于历史时间具备更为全面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历史科教片与资料片来进行辅助理解,教师在课堂当中穿插这一类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到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虽然现代的演绎可能并不能完全还原过去的事,但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向学生播放影音资源,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生硬文字描述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显然是对教学效果提升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对中国近现代史当中有关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长征》,又或者是针对反侵略斗争内容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科教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充满屈辱的近现代历史。而观看过后不能够不了了之,而是应当安排学生对内容进行赏析,并且针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仔细批阅,根据文章表现适当的增减学分[5]。甚至还可以安排优秀学生聚集到一起,专门拍摄以历史题材为主体的微电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微电影制作的教学材料,从历史题材延伸而出的故事框架则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自我构建,要求是尽可能多样化的展现出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风貌,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且提升学生对于近现代史的学习兴趣。
(四)主题实践教学
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辩论,围绕近现代史上存在分歧的内容进行辩证讨论有利于学生对于历史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倘若能够在课堂上塑造出激烈辩论的氛围,将会极大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分析与解决[6]。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当我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的利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其中的消极作用和进步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其中进步作用的体现主要在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使中国出现了全新的阶级,也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奋起革命的无产阶级,也就是当时殖民主义势力的掘墓人。在学生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挖掘出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史实,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阐述的观点和依据来进行评判,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正学生的历史理论基础。又或者是针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行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中日近现代史发生战役的异同点对比来进行讲解,并且针对其中所采用的战略与方法以及最终的战争解决做好相应总结,要求学生能够在系统概念当中梳理出关键点,并且针对自身对于相关问题的见解进行充分表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还可以由历史事件折射到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从历史发展中习得经验与教训,从历史内容当中找寻人生真谛,从而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还能够间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口才。
三、结语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模式的探索突破可以从每一次的主题活动设计入手,在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过程中确保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得学生能够针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保证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知识能够得到良好的自我消化。
参考文献
[1]唐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化”改革中实践教学的价值分析[J].求知导刊,2015,24:66-67.
[2]刘娴.浅谈内蒙古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80.
[3]白艳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15,11:266-268.
[4]林新军,王德国,毕于建.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的认识与体会[J].大学教育,2017,09:62-66.
[5]王洪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关于德州学院“纲要”课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6:81-83.
[6]王静.文化自信时代再谈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247-248.
作者:李庆洪 单位: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