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0 16:19: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主要存在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共享共建不足,“岗、课、赛、证”等方面关联性不强、难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群内教师队伍架构单一,课程知识与企业应用存在偏差等问题。为解决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核心问题,课题组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提出了以“1+X”证书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共享型课程体系;“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全过程融合;持久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多元化发展等教育教学对策。根据专业群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构建并在教改中实践了“底层共享、中层特色、高层先进有别”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联动培养长效机制等,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与时偕行。教学实践表明,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可使专业群内的学生广泛受益,教学成果显著。
关键词:“岗证—课标—赛训”;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模块化以及绿色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1],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而实现制造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岗位要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制造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教育需要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及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2]。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共享共建、“岗证—课标—赛训”的融合、师资力量的构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3],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亟待创新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职业院校育人角度看,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定位是三个对接: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对接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技术类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送高地,逐步成为各行各业具有专业基础且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引擎”[4]。在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快速推进中,省内的高职教育也必将担负着为湖南省打造全国智能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和技能的重任。分析可见,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为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政策保障,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则为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1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共享共建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工作信息化程度,必须实现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源建设深度不足和设计架构单一的问题[5]。从现阶段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来看,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部分教师在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只是将其当成一项教学任务,没有考虑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来讲,很多教师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资源共享性的相关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1.2“岗证—课标—赛训”三环相互贯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造成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因为智能制造专业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群,可供借鉴的专业群建设经验较为有限,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找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查表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类院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面存在分歧,是否可以结合企业岗位特点,把企业工作实景融入技能比赛,以比赛及训练强化技术技能,促进校企联合推行相应的务实课程,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值得探讨。所以,在我国智能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以及教育部推行了“1+X”证书试点项目[6]的契机下,如何调整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岗证—课标—赛训”三环相互贯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3高职专业群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的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教师队伍单一化不利于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7],专业群亟需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的长效机制,强化教师对智能制造新技术的掌握,提高教师对各类智能制造设备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工生产类企业往往是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服务对象,但在人才选取方面,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偏重人才培养的结果,忽视人才培育的过程,这就需要校企双方精准地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实现互利共赢。面对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参与度不高,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担当不够,同时又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思考如何解决与合作企业对接不畅、衔接不紧、互动不够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深度参与及高职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

2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创新对策

2.1以“1+X”证书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共享型课程体系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正式诞生并开始运作[8]。“1”具有基础性、主体性,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问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X”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基础与拓展关系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与拓展问题。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必然导致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改变[9]。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理清岗位群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突出强调“能力本位”,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在政府、社会、企业、院校等多方面协调配合下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按照智能制造专业群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群内建立底层共享课程、中层特色课程以及高层先进有别的课程模块。结合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运用书证融通理念,通过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将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智能制造业新需求的共享型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2“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

结合岗位群能力需求,制定合理的融通机制。把岗位能力、专业课程、职业标准、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技能训练等紧密结合,形成“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如图1所示,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机制的内涵为:岗位需求变化必然导致专业群和课程内容的改变,只有结合岗位群需求及时更新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方可与时偕行。

2.3持久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多元化发展

坚持“引进人才、培养名师、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校企“互聘互兼”教学团队制度。聘用和引进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专职教师,并组织学校教师每年到企业锻炼兼职,提高专业群整体教学团队的能力水平。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资源整合,以各专业教学团队为主,联合行业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群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一体化教材、技能竞赛题库、培训资料包等。校企共建UPD模式的共享型实训基地[10]。与先进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突破专业群技能训练瓶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根据智能制造业专业群的特点,结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创新进行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3.1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特色、高层先进有别”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运用分层融通理念,根据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将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共享型课程体系和赛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分别如图2、图3所示。

3.2实践了“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下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学院教学实践中,将“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1+X’证书,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及职业标准+课程体系,师生竞赛+技能训练”三环滚动机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岗”定需,以“标”定课,以“课”定教,以“赛”促改,以“证”促学,以“训”强技,实现三环融合机制循环滚动。当然,若想将“赛”和“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要求任课老师参与竞赛项目申报的制定、方案设计、竞赛组织等活动,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赛前以及考证的培训与指导,进一步明确了任课老师的岗位技能要求和标准,对任课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证—课标—赛训”三环滚动式融合机制的建立,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与时偕行,有效提升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3.3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联动培养长效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满足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路径。例如,校企共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培基地得到了政府领导、专家亲临指导,吸引了院校老师、企业代表团来校参观交流。在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天力锻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中,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享共建,共管共赢,文化相融”的原则,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共研机制、师资队伍共享机制、教学资源共建机制、培养过程共管机制和质量责任共担机制,并不断丰富高校教师队伍,促进企业广泛积极地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强调校企双元联动,较好地完成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4结语

在专业群内建立底层共享课程、中层特色课程以及高层先进有别的课程模块,实现课程体系的共享共建,形成了“岗证—课标—赛训”三环融合育人新模式。即以“1+X”证书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共享型课程体系的思路,开发三环滚动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共享型课程体系+赛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将“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1+X’证书,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及职业标准+课程体系,师生竞赛+技能训练”融合贯通,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为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培养了高技能技术型人才。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使专业群内的学生广泛受益,也为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实例借鉴。

作者:尹霞 张冠勇 凌旭 戴俊良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